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58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1

关键词:“互联网+”花木产业;常州夏溪花木市场;直播营销

一、夏溪花木产业实施直播营销的重要性

(一)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促进夏溪花木的精准、高效营销

伴随着经济的日益增长,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慢慢地影响各行各业,变革传统行业的运行方式。传统的营销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显得有些乏力,工业、商业、服务业等领域都相继出现与互联网结合的成功实例。但相对落后的第一产业———农业,特别是花木产业在“互联网+”形势下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在一定的时间内筛选出精准的客户群体,剔除无需求客户,锁定目标用户,吸引潜在客户,由此从客户群源头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精准销售,从而有利于实现常州花木产业的网络化、现代化和规模化发展,为常州市花木产业带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

(二)实施直播营销有利于促进夏溪花木的低成本、个性化营销

传统的营销模式一般是通过电话、短信、报纸、广播、户外广告、宣传单、会等进行销售,营销造价成本较高,模式较单一,见效较慢,受众群体较窄。实现网络直播营销,只需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实现销售,商家不需考虑场地、人力的要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在社交平台上打开手机的直播功能,就能实现在线大范围的产品营销,既节省成本,又增强营销效果。

二、“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发展现状

(一)“直播+花木产业”营销的特点

1、“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及时性。网络直播的出现,改变原来田头搞销售、道路两侧建市场的传统花木销售模式,将现实社会中由于空间、时间而隔绝的客户群体,打破彼此之间由于时间界限、空间界限相互分离的状态,聚集在同一个网络环境之下。营销者通过直播,将花木产品的外形、颜色、状态等都可以第一时间呈现给观看的客户群体,客户群体通过视觉、听觉等接收到花木相关信息,并可以实时通过弹幕、聊天窗口等对直播内容沟通和评价,对自己所感兴趣的花木产品信息进行详实的沟通和了解。客户群体通过直播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营销者的直播传播的内容,营销者也可以依据客户群体的第一时间反馈信息适时调整花木产品销售模式、打造网红爆款商品、促销滞销产品等,从而满足营销者、客户群体零距离、零时差的直播营销体验。2、“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直观性。通过网络直播,营销者能够更为直观地为客户群体展示花木产品的多维度空间,客户群体能够直观地在直播上与营销者进行交流,双方在面对面的沟通中能够形成对产品的共鸣。比如:营销者可以通过直播打破传统营销的束缚,为客户群体直观地展示花木生长的田地、花木加工的车间等第一手资料。客户群体通过观看直播,从视觉、听觉方面直观的感受花木生长状况、花木的加工情况、花木的养护情况等,从而能够提高客户群体对花木产品直观的感受和真实的体验,有易于增强营销者对客户群体信任度和吸引潜在的客户群体。3、“直播+花木产业”营销具有互动性。便捷的直播能够让营销者和客户群体双方零时差的进行互动,能够让客户群体更好地融入营销中,成为营销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通过互动的网络直播,客户群体可以随时在屏幕上针对花木产品的外形、产地、价格、优惠活动、物流信息、种植注意事项等花木产品信息和售后服务信息进行提问,营销者通过观看字幕条适时与客户群体进行互动、解答、交流,即时解决客户的问题。直播营销的互动性,不仅可以即时解决客户对产品存在的疑惑面临的问题,而且还能极大提升客户在营销过程中的存在感,从而更易达到有效的营销沟通和减少售后矛盾,实现精准、高效营销。

(二)“直播+花木产业”营销面临的困境

1、直播营销内容存在同质性现象,缺乏深层次内涵。当前直播营销内容单一浅薄,形式雷同。今天某直播营销的爆款花木产品,明天直播平台上所有营销者都会推荐同一款产品。今天营销者直播在花木园欣赏花木,现场采摘花草,在车间直播花木生产包装,明天所有的直播平台上会有类似的活动。如此重复,缺乏新意和创造性的直播营销,会造成客户的无聊、枯燥、乏味感。此外,针对花木产品的直播往往局限于展示花木产品的品相、品质、优惠力度等,没有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相关的知识,比如:缺少花木产品的名字由来的介绍、产地区分介绍、花木的种植养护小课堂介绍等。在今天注重内涵的互联网时代,营销者想吸引客户的注意力,刺激客户的购买力,必须要优化直播内容,创新直播形式,如果没有优质的内容、创新的形式,不能为客户群体提供有价信息,刺激消费欲望,那么难以达到预期的销售效果。2、营销直播平台门槛低,缺乏优秀电商专业主播。在目前的直播营销中,电商主播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直播的技巧、直播的效果、客户群体的粘合度等都与电商主播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随着直播营销平台越来越普及和遍地开花,导致了平台的入门门槛较低,平台不对营销者进行直播前的电商知识考核、传媒知识考核、网络知识考核、法律意识考核,营销直播者也未在直播前做相关的准备工作,未对花木产品信息进行深入了解、未对花木产品的卖点进行提炼和创新,任何人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能够进行直播,从而产生直播节目粗制滥造、敷衍了事的状况,甚者存在违法乱纪的现象。依据目前的调查研究,直播平台中的大部分营销者存在未接受专业的电商知识培训、传媒知识培训,缺乏专业的素养、知识能力和法律意识,这也是发展“互联网+”模式下花木产业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花木产业直播营销优化策略

(一)创新直播营销的内容与形式,实现精准直播营销。

原创、高质量、深内涵、专业强的内容和独一无二的直播形式将是把直播营销者从泛滥同质众多的直播营销中脱颖而出的重要考量依据。首先,花木产业直播营销者需要针对特定的客户群体,创新内容和形式。针对年轻的客户群体,可以通过打造网红同款、网络爆款等形式,通过花木福袋、每日花木、主题花木、小众花木、DiY花木等内容进行直播内容和形式的创新。针对年长的客户群体,通过挖掘花木产品的人文元素,阐述花木产品背后的故事和隐含的深层次内涵,增加客户群体的情感性、故事性、代入性,使得客户对直播营销者的营销产生共鸣,提升客户群体的观看体验。其次,在直播过程中,可以增加秒杀、抽奖赠送等互动环节,增添客户群体观看直播的乐趣。最后,在直播营销过程中,要注重直播内容的真实,反对过度美化。过度美化包装会造成直播内容与实际花木产品不符合,不利于引起客户群体新的购买行为和不利于品牌口碑的树立。

(二)设置网络直播营销平台准入机制,引入先进的电商人才。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2

【关键词】网络直播;出版业;营销模式;优势;创新

网络直播起源于广播和电视直播,是指基于互联网,以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向公众持续实时信息的活动[1]。网络直播吸取和延续了互联网的优势,利用视讯方式进行网上现场直播,可以将产品展示、相关会议、背景介绍、方案测评、活动调查、对话访谈等现场内容到互联网上,利用互联网的直观、快速、表现形式好、内容丰富、交互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受众可划分等特点,加强活动现场的推广效果。现场直播完成后,读者还可以随时重播、点播,有效增加了直播的时间和空间影响效力,让直播内容实现价值最大化。CnniC第3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已达3.44亿,近一半网民有观看网络直播的经历。新浪微博数据中心的《2016直播行业洞察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上半年,国内互联网市场已有超过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直播观众的兴趣爱好广泛,作家、电台DJ、商界名人、设计师、健身教练等各类红人的直播节目受到不同群体的关注[2]。可见,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深入、视听技术的成熟进步,以及4G网络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网络直播正以超高的话题度、参与度和资本吸引力,快速形成新的文化态势。2016年,网络直播成为年度传播方式变革的焦点。如今,在技术驱动、资本介入和大众需求影响下,网络直播作为一种产业化、跨行业的新兴传播方式,凭借其能带来全面丰富的视听感受、实时提供零距离互动体验的优势,逐渐上升为专业化的营销方式并向各领域延伸,在教育、电商、旅行、美食等领域展开“直播+教育”“直播+电商”“直播+旅行”“直播+美食”等诸多实践。在出版领域,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开始探索“直播+出版”跨界合作的运营模式。

一、“直播+出版”:跨界合作的新探索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出版业在采编、出版、发行等各环节更多地依赖新媒体渠道。出版是关于文本权力的生产活动,而网络直播则是对文本权力的消解,两者本来具有一定的对立性,但在新媒体火爆的今天,网络直播与出版这两个看似不搭界的行业恰好可以互补,为文化生产者和受众在同一时空、同一场域内进行平等对话和情感交流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笔者通过梳理近两年一些著名出版机构借助网络直播开展营销活动的案例,尝试总结现阶段“直播+出版”的具体运作方式。例如人民文学出版社自2015年开始在新书会、读书沙龙等活动中引入直播环节,作者和编辑可以通过视频直播或语音直播的方式与不方便到现场参与活动的读者进行问答交流和实时互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对于网络直播的尝试与众不同,其与著名社区电商果敢时代大V店合作直播活动,为其即将出版的超轻彩泥书《奇泥妙想之手工故事书》预热。在活动前,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配合直播活动建立了微信营销群,方便图书责编与观众在直播过程中交流互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迈克尔•杰克逊逝世7周年纪念日前夕推出了他生前亲笔书写的唯一一部诗文集《舞梦》,并以歌迷纪念活动与诗集会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舞梦》首发式活动。为了使活动影响力更大、效果更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腾讯文化,对这一活动进行了全程网络直播和官方渠道推广[3]。可见,“直播+出版”的运作模式一般是出版机构先提出直播需求,然后直播平台与出版机构共同策划直播选题,对会、讲座、读书沙龙等活动进行网络直播,最终完成一场场有效而又富有文化内涵的营销活动。纵观出版机构的网络直播营销活动,可以看到“直播+出版”是基于SiCaS消费行为模型(如图1所示)构建的非线性、双向互动模式。在网络直播的介入下,出版机构不再以单纯的图书产品为营销对象和目标,而是通过直播活动与消费者形成“品牌—用户”的感知链条,使消费者对直播活动所涉及的图书产品和出版品牌产生兴趣,进而与消费者建立“连接—交互”的沟通链条,最终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同时,出版机构可以通过与消费群体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分享意愿,最终形成口碑传播。基于SiCaS消费行为模型构建的“直播+出版”模式使出版业为当下泛娱乐化的网络直播注入了精细的文化内容,网络直播反过来又为读者与读者、作者与读者、出版机构/编辑与读者这些出版主体和客体建立了紧密联系的渠道,二者合作创建出具有亲民意味的公共文化空间。可以说,“直播+出版”既是出版机构的一种新型营销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全民阅读,有利于书香社会的建设。

二、“直播+出版”的营销优势分析

出版机构以往举办的现场宣发活动往往受目标群体、受众人数、传播时效等各方面因素制约,营销效果甚微。而“直播+出版”的跨界合作,充分利用了网络直播的传播优势,顺应如今年轻一代掌握媒体话语权的趋势,为出版机构、编辑、作者和读者全方位互动、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最大限度节省营销费用的同时使品牌宣传效果达到最佳,因此这种模式在新书宣传销售、塑造出版品牌、积累用户资源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1.现场带入感真实,交互性强从1960年至今,营销理论范式经历了从传统的交易营销(4p理论)到顾客营销(4C理论)再到关系营销(4R理论)的三次重大变革。如今出版机构的网络直播营销正是基于关系营销的一种新形式,其强调出版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实时连接与交互。出版机构以往多采用单一的线下新书会、现场讲座、报刊媒体报道、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图文推送等传统宣传方式,覆盖范围有限,影响力度较小;网络直播则具有场景化的特点和优势,其延伸了现实的交流空间,突破了地域限制,带给用户更直接、更亲近的实时互动体验,使内容传播得更快更广。出版机构、作者和读者通过直播活动进行平等对话和交流,这一方面有利于读者对出版机构形成认同感,另一方面有利于出版机构对读者群体进行精准营销,并引导他们进行口碑传播。2.提升品牌形象,经济效益显著当今社会,网络直播快速发展,其产业链条不断完善,相应的,出版机构采用网络直播营销模式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也比较直观。如在高端时尚类杂志领域,内容媒体平台赫斯特杂志集团(中国)与优酷视频合作,直播旗下《eLLe世界时装之苑》杂志2017年7月下封面人物陈伟霆的大片拍摄全程,仅15分钟直播便引来106.9万人同时在线观看,从预热到直播结束,大量粉丝通过直播购物链接预订该期杂志,预售量高达1.5万本。在大众生活类图书领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联合腾讯视频,直播高人气作者魏小河、木卫二、田螺姑娘的“独立日”系列新书分享会,不仅吸引了上万人在线观看,更通过直播贴链接卖出了最新出版的《独立日3:日出之食》共计500本[4]。可见,出版机构对网络直播营销的有效运用,能够促使其发挥传播作用,提升出版机构的品牌形象、顾客让渡价值和顾客体验。3.重构出版生态,实现多方共赢如今出版业已进入受众群全球化的数字出版时代,网络直播的普及为这一行业提供了新的营销模式。区别于以往自上而下、逐层推进的传统营销模式,网络直播是一种新媒体传播方式,具有连接时空、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的特点,借助这种传播方式,出版机构可以避开许多中间环节,与受众进行精准、垂直对接,进而重构出版生态,实现多方共赢。对编辑来说,可以通过直播活动精准定位受众,深度挖掘选题内容;对作者来说,可以通过直播活动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对读者来说,网络直播的出现使“出版机构—中间商—读者”的单向销售关系开始向“出版机构—读者—出版机构”的闭环互动关系转变,读者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获得和共享更多信息的产销者。

三、“直播+出版”的营销模式和创新发展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3

关键词:粉丝经济;新式营销方式

中图分类号:G20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粉丝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源于直播平台,来自草根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表演,粉丝作为关注者对主播的表演通过送花等虚拟礼物的行为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主播由此获取收益。此后,这一概念延用至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为营销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粉丝”这一群体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也是粉丝经济逐步兴起的时间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广义上的粉丝,从邓丽君、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中青年音乐迷到日本、香港影片盛行之时的影视迷再到七龙珠等少年儿童动漫迷,粉丝经济有了起步,人们会为了喜欢的偶像去购买碟片、卡带,去收集漫画书、海报并由此兴起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随着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发展,明星产业化开始出现这也随之带来了粉丝产业的兴起,从快男超女到加油好男儿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选秀活动出现了一大批的狂热的粉丝,并且为这些选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粉丝群体的出现带动了粉丝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商业水平发展不足,此时的粉丝产业还没有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这一群体的购买力转化率还没能提升,直到互联网的普及。

二、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

1.营销方式一:情感营销

在《粉丝力量大》中张嫱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①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取,1.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2.提高粉丝的参与感,3.增加粉丝的代入感等方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粉丝经济的营销。

在老牌日化用品――汰渍的近期营销活动中采取品牌+明星+平台的模式,用见面会、直播、等方式使明星贴近粉丝,采用明星与现场粉丝洗衣服等互动游戏来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产品成为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的核心,以达到将粉丝对明星的情绪资本转化为购买力。在此次汰渍直播中直播播放次数达570万,店铺访问量24万,打破天猫直播纪录!在8月22当日,直播开始前,即收获近500万点赞量,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30分,共累积1690万点赞量。而在巨大的流量之下汰渍当天爆款销量高达5778套,单日圈粉40736,直播间直接增加品牌关注数4724真正做到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

2.营销方式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现在主流的网络营销有:(1)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被关注者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粉丝每天更新内容和大家交流互动,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用互动性、实时性、低成本、传播快、开放性这些独特优势成为粉丝经济中的营销主战场。(2)视频营销: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在传统营销之中,视频营销主要通过企业在电视上投放视频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现如今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的投放。企业使用网络视频、宣传片、微电影甚至是较新出现的自制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和明星、网络红人、有名的创意视频工作室等有较多关注者的ip合作利用这些大ip的庞大粉丝群体来进行营销活动。视频营销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具有偏向性。(3)直播营销:直播营销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播出方式,该营销活动以直播平台为载体,达到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是销量的增长的目的。直播营销有几个核心,一是揭开神秘的面纱。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企业、电视台、时尚秀场等这些都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直播这些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他们,以此增加对明星使用的物品、企业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认同感,让观看直播的粉丝们觉得明星们“潮”“时尚”是因为产品从而引发购买欲。二是粉丝是上帝的满足感。直播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点赞、评论、送礼物,现如今无论是网红门直播还是企业会直播又或者是综艺活动直播都会让观看者参与弹幕讨论,如果直播的内容足够吸引观看者还可以送上虚拟礼物进行打赏这种提高粉丝们姿态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也增加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们的产品好感度进而引发购买欲。

3.营销方式三: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饥饿营销发生的基础是粉丝,在饥饿营销在粉丝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营销事件,在建立起苹果这一庞大粉丝群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都适用,通过数量少、限量、高端这些定位让消费者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身份的象征且没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版的手机是没有财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苹果手机的这一粉丝群体来竞相购买。

三、粉丝经济下新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分析

新式营销和传统营销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新式营销是基于传统营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全营销的姿态,是包含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具有:1.全媒(全网)性:人在哪里,传播就要到哪里。什么样的媒介能够覆盖目标受众,就使用什么样的媒介。2.内容性:一切皆内容;产品是内容,内容也是产品。3.传播性: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快速迭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在不断演进,权威已经瓦解,中心已经不见。4.社交性:无社交无传播,社交成为传播的催化剂。社群、圈子等等将在传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5.信任性:无信任无交易,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就是一个品牌与受众培养信任的体系。它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传播取胜。而在传统营销之中的核心是渠道为王,终端取胜。②传统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是:(1)商营销模式:企业营销主要依赖于商团队,企业在各个地区招聘区域或者独家,然后通过这些,再发展下线经销、分销、零售队伍;企业只需要负责对口联系这些商,其他工作都不需要介入。(2)经销商营销模式:是商营销模式的一种进化。因为企业发展壮大了,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企业选择“淘汰商、重点扶持经销商”的营销政策。(3)直营模式:企业自我经营,而不是依赖于商、经销商等渠道合作伙伴。传统营销通过构建自己的产品流加上大范围的统一的产品电视、报纸等广告和小范围的地方性店铺活动广告,这种营销模式影响力和效果都无法和新式营销相媲美但是传统营销模式在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客户在没有见到厂商的员工时,一般都会非常谨慎,不会提前支付款项,这也是新式营销无法取代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所有的营销方式包括新式和传统的各种方式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为前提互相为基础。粉丝经济在未来的定义绝对不会只是现在这种限于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粉丝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我相信也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粉丝经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粉丝经济的发展能够建立起企业和用户的联系,增强购买忠诚度。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才能够长远地发展。

注释: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4

   关键词:博客营销;盈利模式

   1博客营销的定义及特点

   博客营销,指“一种基于个人知识资源(包括思想、体验等表现形式)的网络信息传递形式。开展博客营销的基础问题是对某个领域知识的掌握、学习和有效利用,并通过对知识的传播达到营销信息传递的目的。”根据上述解释,博客营销的前提是博客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性,具有传播的价值。博客营销同时具备区别于传统营销方式的独特优点:

   (1)投放的精准性。博客的受众多因共同话题、兴趣集中在一起。受众集中且具有较为一致的特征。根据不同博客聚集受众的特征投放广告,使广告投放更有针对性。

   (2)病毒式的传播效果。这种营销改变了传统媒介缺乏用户参与,受众被动接受的现状,把营销的本质回归到口口相传的口碑式营销上,强调互动传播,强调小众传播影响大众传播。

   (3)广告成本低。相比较投放电视广告和报纸广告等传统媒体而言,博客营销的低成本是吸引广告主的又一因素。

   (4)实现有效购买。对于投放的博客广告,利用网络自动跟踪,查询每一个点击来源于哪个博客广告,便于利润分配。

   目前博客营销风头最健,成功领先于社区和视频分享等其他web2.0营销形式,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博客诞生后用户习惯的培养。不断增加的网民数量和对网络深入认识为博客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根据艾瑞网公布的数据:2007年12月中国阅读覆盖人数top10互联网服务排行榜中,博客月度覆盖人数为12524.3万人,仅次于网页搜索12969.3万人,排在第二位,第三、第四位分别是电子邮箱(12171.5万人)和社区(11722.5万人)。另外一方面归于与网络营销的紧密结合。网络营销为其提供了盈利来源,支持博客营销持续健康的发展。

   2博客营销的特点与类型

   就国际范围来看,不断出现博客营销成功案例。不管是索尼(中国)利用博客的力量向高端人群推出新款索尼Cyber-shotDSC-F828数码相机,还是奥迪a3跑车在美国上市之际借助博客炒热整个事件,或是五粮液葡萄酒有限公司与国内最大的跨平台博客传播网络BoLaa网携手合作,成功组织红酒新产品体验主题活动。实践证明,博客已经抛弃了最初的私人化日志的特征,成为传统媒体营销之外的新生力量。目前国内主要的博客营销方式有:

   (1)博客广告联盟。例如和讯网在2006年3月成立一个博客广告联盟,以个人博客广告批发销售。和讯计划将联盟成员的广告批发卖给广告主,再把广告所得收入按流量或广告投放效果与之进行分成。和讯就是广告中介,也就是广告公司。

   (2)名人博客代言广告。主要是利用名人效应来吸引对应的人群。例如老徐的博客是目前点击率最高的博客,其博客黏着的受众数量是广告主最为关心的指标。

   (3)企业博客营销。这种营销形式更注重为消费者与企业搭建沟通的平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的重视度和投入。目前一些国际性企业开始尝试这种方式。

   (4)事件博客营销。主要围绕一次活动进行。对于营销的延时效果有待确定,但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体策划中某一个环节的营销目标。

   (5)门户博客频道广告投放。这种方式较大程度上依赖门户博客自身流量和品牌影响力。

   3博客营销的盈利模式

   按照博客营销创造利润的方式,可将其盈利模式分为两种类型:

   (1)辅助盈利模式。所谓辅助盈利模式,是指某种形式的博客营销并不是直接为网站、广告主和博客主创造利润,而是通过公关宣传的方式,为产品、品牌形象传播提供良好沟通渠道,当产品、品牌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形式良好的品牌印象,受众即转变成为消费者或者潜在消费者。最终实现销售,完成创造利润的过程。网络热门人物徐静蕾、二月丫头等个人品牌的塑造即是这种公关宣传的最好注脚。当这些名人博客被广告主关注时,博客营销同时完成了为博客主和广告主创造价值的双重任务。

   (2)直接盈利模式。辅助盈利是利用博客作为一种渠道,成功构建了信息传者和受者之间沟通平台,更重要的是体现博客“渠道”的作用。在营销4p中——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它承载的是渠道和促销的功能,博客如果没有加入产品和价格的元素,它就不具备直接营销的功能。但是博客是否能超越“渠道”,直接创造利润呢?

   直接产生利润的前提是有产品可供交换。所以要实现博客营销直接盈利的价值,博客必须首先创造产品,而不是仅仅成为传播产品信息的渠道。这在类似淘宝等C2C网站中可以得出启发。很多在淘宝开店的掌柜,同时是天涯博客或新浪博客的博主。他们一方面出售商品,一方面在博客上写连载小说,写个人生活点滴。采用同一个名称。当博客的点击率累计到一定程度后,关注博客的人会同时关注到淘宝小店,反之亦然。二者互相影响。甚至可以在博客上直接买卖产品,产生直接利润。将这种功能延伸,博客与b2c的结合或者将成为一种趋势。

   

   4博客营销实现盈利的因素

   博客的中文名称确定也不过是2002的事,博客营销运用的时间更为短暂,要将博客营销普遍运用在企业、媒体和博客主中,实现博客营销的盈利,必须具备相关的条件支持。

   (1)受众数量的增加。不管是网民、博客主或者关注博客的企业,在网络营销时代,受众数量和点击率成为是否盈利的重要指标。所以要不断培育更多受众,同时这个问题还有赖于技术层面的支持,即互联网的普及。目前互联网存在诸多问题,如互联网普及率还不到9%;70%的上网者都不到30岁,人群年龄非常低;流氓软件的干扰;互联网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等。解决这些问题对博客营销意义重大。

   (2)网络用户对博客营销为代表的web2.0营销接受程度。web2.0是一个新生事物,网友对这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还有一段接受程度。就目前看,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web2.0网站的用户参与度远远低于业界的预期。因此,需要不断培育基本市场,让更多受众接受这种营销方式。

   (3)博客营销中的法律问题。博客营销中经常涉及到两个主要法律问题:一是关于用户的隐私权保护的问题,一个是关于版权问题。如何处理好在博客上发表的信息和日志等个人创作和传播的版权问题,是实现博客营销盈利的基本保障。

   在短时期内,博客营销无法取代传统营销方式,但是博客营销的优越性为其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同时逐渐减少阻碍因素,那么博客营销的辅助盈利模式和直接盈利模式都会得到最大程度的运用。

   参考文献

   [1]莱特,洪慧芳译.博客营销[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

   [2]休斯,李芳龄译.口碑营销[m].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5

【关键词】营销传播;市场驱动力量;信息技术;角色转换;新型营销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F713.5G206.2【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直接导致了营销和营销传播领域的巨大变化。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和信息多元化对原有营销传播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在市场营销的角色构成中,过去长期以来统治市场的主体开始转移,而营销也不只是简单的4p模式所能涵盖的。在新的营销结构中,传播成为实现营销价值的重要依据,在某种意义上没有传播也就无法达成营销,正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

一、营销传播与市场驱动力量

所谓市场驱动力量指的是在市场营销中引领市场方向并推动市场前进的主导力量,支持这种主导力量的四大基础主要是:数字化、信息技术、知识产权和传播系统。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体系中,这些基本上都掌握在作为卖方的生产商和销售商手中,他们控制着数字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并决定何时何地何种背景下在产品和服务中运用这种技术;知识产权本身也掌握在制造商手中,他们利用这种所有者权益开发新产品、获取专利并行成独特的技术优势,从而转化为无法抗拒的销售能量;至于传播系统则更大情况下是受到制造商影响或者操纵的,媒体的结构本身就是为了迎合营销机构的需求,它吸引尽可能多的受众目的就是为了将其转租或者卖给营销组织以获由于生产商和销售商对市场资源的相对垄断,市场信息也处在一种不对称之中,作为市场终端的消费者只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其特征是制造商或者销售商将其产品推向市场,顾客只能根据这种产品状况进行被动的选择,他们对自己不能满足的需求显得无能为力,推动市场发展的因素无非是制造商或销售商所能够提供的商品,当然也是顾客所能够买到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生产商和销售商总是利用媒体信息告知客户相关信息,表现出了对大众媒体的极大依赖。这些或可看作是传统营销中,以大众媒体作为主要形式的广告成为营销传播主体的基本原因所在。

就营销传播而言,制造商和销售商在营销中几乎完全控制了传播系统,买方只是被动的到市场上来寻找商品,而这种寻找是否能够获得满足完全取决于卖方。换句话说,也就是说卖方同时也控制着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其认为合适的信息,卖方在发出信息的同时几乎不需要任何反馈信息。尽管随着营销系统的演化和不断裂变,市场规模的增长使得营销系统呈现的更加复杂更多层次,处于市场流通中部的销售商逐渐在营销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市场的控制权由制造商手中转入渠道商手中,由于其居于市场中央具有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从而使中间商可以支配买卖双方,因此可以说分销渠道控制着市场的驱动力。因为它在直接向消费者兜售的同时,又把自己所拥有的对消费者的兜售能力转卖给制造商。而在大多数比较成熟的市场上,形形的中间商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大卖场、加盟连锁、各种专业市场等等,组成了一个完整而又严密的市场控制体系,这些体系不但进行营销控制,而且也进行营销传播。

在这种市场传播体系中,渠道商所处的位置是核心位置,它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市场传播系统,系统的上游与下游都必须依赖它进行信息沟通。它在接受来自上游信息的同时,也把来自下游的信息反馈给上游,向上游提出建议和要求;而在向下游传递来自上游的信息时,也注意收集有关下游对产品或者服务的需求信息。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种带有反馈性质的信息回流中,渠道分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看上去存在的信息反馈,相对于它与制造商之间的信息反馈而言,既不稳定也不全面。实际上渠道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向消费终端进行单向传播,它们对来自终端的信息收集缺乏系统性整合更谈不上互动式的交流。

麦肯锡的4p营销模式就是适应这种市场背景的产物。按照麦肯锡当初的观点,现代营销应该是4p要素的组合,即一个好的产品只需要适当的定价和相应的销售渠道,再配合以促销就可以达成市场营销目标。它们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如果只是满足于在其中任何一个点上做出努力,其结果可能是顾此失彼,无法实现成功的营销。在这里代表营销传播的基本概念是“促销”(promotion)。而正是这个促销的概念,表现出了在市场驱动力量掌握在市场上游和市场中间状况下,营销传播单向信息传达的一种回馈缺失。这一点在市场结构发生转化之际,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二、传播成为实现营销的依据

市场的转型是一个深刻而又广泛的转换。实际上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市场结构转换,也是社会结构和技术手段发生转换的一种反映。新型市场体系是建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上的。计算机的普及以及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大规模介入,使以往市场的基本构架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在传播方式的变化方面得到了明显的反映。其间一个突出标志便是权力开始下移,即原来由制造商和渠道商所垄断的市场控制力量,分散为市场各个部分共有的权利,处于市场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需要一种权利平衡。如果说过去控制权一直都集中在市场的上部或者中部,那么现在却主要是在市场的下部,很大意义上必须是消费者说了算,至少是客户需要分享一种对话式的平等。市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可以简单地操控了,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个性做出选择,而且满足这种选择的手段也多种多样。在这个市场体系中原有的线性营销模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的交换流向。消费者不仅和渠道商联系也和生产商联系,而且这种联系具有多重性选择丝毫不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对象。这种全方位的交换流向,形成了交互式的市场格局。对此舒尔茨的看法是:“所谓交互式就是指: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流在整个系统中无所不至,而不只是输出系统,就像制造商驱动的市场和分销商驱动的市场那样仅向一个方向输出。信息是基于各种成员的需求流动、组合、分拆”。(舒尔茨,2004:p.16)毫无疑问,这种控制权的变化也导致了营销传播的革命。如果说以往的营销沟通都是单向的线性传播,那么现在则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其间包含着各种沟通层面的互动式交流。

其实就在麦卡锡提出4p框架的同时,哈佛大学著名营销学家泰德•莱维特(tedLevitt)教授针对当时流行的营销状况在《营销近视》(marketingmyopia)一文中即提醒道:“根本没有所谓的成长行业,只有消费者的需要,而消费者的需要随时都可能改变。”(舒尔茨,1999:p.10)199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劳特朋(RobertF.Lauterborn)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整合营销(integratedmarketing),认为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全部活动都需要以营销为核心,强调企业中

的生产、财务、人事各部门要与营销相配合,以营销为目标协同作业。新的市场环境可以用几句话简单地概括:随着产品主导时代的过去,传统的依赖产品本身差异获得消费者认同的几率越来越小。在这个时代,拥有产品或者是其他销售优势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赢得消费者的注意力是获得认同的先决条件。而随着产品可替代性的日益加剧,获得注意力的途径已经从产品本身转化与产品相关的信息传播。

然而恰恰是信息和信息通道也出现了变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实是,“大众营销变为一对一营销;大众传播变成个人传播……在营销传播的应用上,大众媒体由盛而衰;国际性的电子传播系统取代地方媒体;人和人之间的立即传播代替了计划性、安排时程的媒体活动;往昔的传播系统时空固定,现在却以消费者的需要和时间而机动调整……”。(舒尔茨,1999:p.29)在这种状态下,实现营销价值的核心指向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不再是传统的基于产品主体的通路促销模式,而是消费者对产品或者品牌的认同与关系。消费者也许注意到了产品或者品牌的信息,但是在购买的最后一刻也许他又放弃了这种产品或品牌;也许消费者已经购买并且使用,但是使用经验和接触感觉却导致再次购买时的重新选择。种种迹象揭示了一个现实,按照消费者需求形成产品、价格、通路和促销信息,这些似乎都不难完成,但是仅仅凭借这些如果没有与消费者实现良好的沟通,营销价值也无法实现。因此,营销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传播,正所谓营销即传播,传播即营销。

三、信息技术促动营销传播发展

营销传播中的平等对话,宣告了每一个市场角色具有对自己行为的独立决定意义。在营销传播中实现对话和交流,并不是营销商或者消费者任何一方的单方面要求,它完全是市场状态和信息环境发展的必然产物。正如我们已经讲过的制造商和渠道商驱动的市场已经开始转变,新的市场体系是交互式市场。交互式市场是与技术的进步相伴而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市场多元化走向在传播中的一种必然反应。

媒体数量的增加是一个不能忽视的现象,这种增加不止是传统媒介的数量变化,而且还意味着各种新型媒介的加入。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全球信息化的到来,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也许不只是一种新的媒体形态的介入,更重要的还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到来。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大概会生活在一个网络世界中,以网络为主要依托实现各种交流与沟通,而网络媒体也将会成为营销传播的主导。一个基本的依据就是,在大众媒体日渐衰微并为许许多多的分众媒体所取代过程中,互联网不仅包含着明显的分众化特点,而且它还具有一种独特的交流和互动效应。信息环境的变化使得信息渠道和信息流量大规模的增加,相应的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噪音也明显增加。对于市场营销来讲,传播和沟通的地位越来越显得突出,但是传播和沟通变得比以往更加困难。决定信息价值的主动权已经不再是信源方向,而是信息接受者。为了获得受众对信息的关注,营销传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一些符合新的信息环境的以营销传播方式开始出现。

传统营销传播工具是以大众媒体作为主要传播管道,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和市场形态中主导角色出现变化,对营销传播管道和传播形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导致了营销工具的更新与转型。应该说营销传播更新与转型的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结构变化对营销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市场结构中各种角色行为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市场权利需要一种基本的平衡,而原有的营销传播工具无法满足这种需要。另一方面是新的传播手段为这种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营销传播转型更加具有现实操作性。而所谓转型在这里具有两层意义:一个是指的新技术和新媒体所带来的新的交流机会和交流可能,比如数据库和互联网为面对面交流和信息互动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另一个是指的传统营销工具的扩展,比如促销和直接营销手段结合使新的需求不断提升。因此这种转变并不是说对以往给予彻底的否定,而是意味着观察和思考的视觉更加宽泛,更加符合信息时代的市场背景。

四、新型营销传播模式的确立

受众价值的突显导致营销传播模式发生了一个奇妙的变化,这就是原本作为信源角色的营销者这时候演变成一个作为信宿角色的信息接受者。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即便是传播本身的闭合模式没有发生改变,但是传播角色却出现了互换或者说是交替变化和相互交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观察这种传播动因的改变:

第一,过去的传播流程虽然由于反馈存在,本身也具有双向沟通的可能,但是基本上却仍旧是保持着一个线性方式。营销部门忽视了一个事实,这就是来自传播终端的另一方很可能没有任何反馈信息给传播者,因为被发送的信息很可能没有到达对方,或者对方在接触到信息时将其直捷了当地屏蔽在自己的注意之外,因此有价值的反馈也就不可能发生。所以这就要求营销传播改变单纯的信息传输传统,把信息传输变成信息收集,换一句话就是先由说话者变为倾听者,进而才实现真正的信息沟通。

第二,原来意义上的传播者站在倾听者的位置上,它所最先考虑的就不是如何把自己的信息进行加工和编码,选择什么途径将其发送给自己的目标受众。而是把寻求消费者信息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对消费者信息进行分析辨别和反复验证,然后在这些消费者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再发出自己的信息,以保证信息效果。由于营销者本身的双重角色特点,使得它的倾听比一般受众的倾听具有更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种交流中,双方保持着某种意义上的角色互换和角色交融,互相之间既是传者又是受者,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信息价值而且也增加了目标顾客的信息接受可能性。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6

最近一个月出现了大量的直播营销案例,品牌、明星、网红、影视节目均意识到直播这一新的营销洼地的巨大价值,变换着体位进行诸多直播营销探索。

直播营销探索琳琅满目

雷军在玩儿了一次直播之后,结论是“直播真是太好玩儿了”,在这之后就跟扎克伯格一样,被直播迷住了。确实,直播给许多人第一印象是“好玩儿”,而围绕直播的营销,同样是在追求"好玩儿",最近一个月出现的经典营销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eLLe》+欧莱雅+美拍娱乐直播:导流吸粉两不误

在刚刚闭幕的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中,欧莱雅在美拍的#零时差追戛纳#系列直播,全程记录下了包括巩俐、李冰冰、、李宇春、井柏然等明星在戛纳现场的台前幕后,创下311万总观看数,1.639亿总点赞数、72万总评论数的各项数据纪录。

带来的直接市场效应就是,直播四小时之后,李宇春同款色系701号CC轻唇膏欧莱雅天猫旗舰店售罄。当然不只是欧莱雅,聪明的媒体方们也看中了直播的粉丝效应,包括《eLLe》杂志、pCLaDY等时尚媒体也纷纷同步跟进直播现场。在此之前3月份的巴黎时装周上,《eLLe》杂志通过直播范冰冰一个多小时,吸粉10万但范冰冰直播,依旧被视作是直播行业的里程碑事件。

在这之后的明星已成为直播的杀手锏,宋仲基、井柏然、王宝强、周杰伦、李冰冰、巩俐等明星,以及papi酱等网红,分别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各大直播平台。

从欧莱雅和《eLLe》杂志在美拍的直播可看到,直播对于品牌来说有强大的导流能力,可实现效果营销;而媒体更乐意将直播当做获取受众的新兴渠道;对于明星和网红而言,直播是与粉丝互动,让粉丝了解自己另一面的新方式。

杜蕾斯air空气套+六大直播平台:恶评如潮但关注度高

这一营销是否属于经典业界有巨大争议:杜蕾斯新产品air空气套在直播之前进行了一周的疯狂造势,在吊足观众胃口之后,在4月底的一个晚上进行了三个小时漫长而无聊的直播,最终不论是观众还是业内人士都给了这个营销差评,认为其太过恶俗,有失杜蕾斯一直以来的营销高水准,政府部门最后还禁令,相关视频内容全被下架。

不过从营销目的来看,杜蕾斯air空气套直播在Bilibili、乐视、优酷、天猫热点、在直播及斗鱼获得了500万人次的观看,并形成了巨大的话题讨论效应,如果说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会,吸引关注这个指标应该是达成了。

此外,与杜蕾斯获得关注丢掉美名不同,

美宝莲“唇露”在美拍和淘宝的新品直播就收获了真金白银:直播结束最终卖出10000支口红新产品“唇露”,转化实际销售额达到142万人民币。

小米max在小米自家和Bilili的直播则吸引了超过2000万人观看,并且尚未结束,这次直播主要是为了告诉外界小米max“超耐久”的特性,比起传统的新品会而言,覆盖人数更多、传播效果更好,在5月25日晚上,小米无人机同样会采取纯直播方式。

周杰伦签约唯品会成为CJo(首席惊喜官)的会在美拍等平台直播,同样带来数千万观看,一定程度助长了唯品会上季财报活跃用户增长52%。

“直播”正在成为会的流行方式。

直播正在成为营销洼地

品牌+明星+直播,品牌+会+直播,正在成为直播营销最主流的两种方式。除此之外,影视剧等内容品牌亦十分亲睐直播平台,一个月前直播平台还要花钱购买《我是歌手》的版权来获取用户,接下来的趋势是视频内容节目将争夺焦点直播平台,因为娱乐化的直播平台受众与影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的契合度非常高。《超级女生》《大牌对王牌》《woD世界舞蹈大赛》等节目已经开始在美拍这样的直播平台扩大影响力。

直播对于品牌而言,具有多重价值:

获取海量关注度(观看人数和话题讨论数量);

传递品牌形象(植入广告例如李云春用欧莱雅口红,再比如小米max超长待机);

直接形成购买(淘宝直播、聚美直播等电商平台的直播已支持边看边买,而美拍等直播平台则可通过口播引导到淘宝店购买,转化率比传统视频高很多);

聚集潜在用户(《eLLe》杂志在美拍吸粉,品牌在直播平台吸粉)等。

直播对于明星、网红和媒体而言,则可获取粉丝,与粉丝互动。明星和网红本身又可以成为品牌广告的代言人(主动代言或隐性植入),或者开自己的淘宝店进而将名气变现。

看得到的好处,让品牌、明星、网红和媒体对直播平台趋之若鹜,在直播平台,大家各取所需,直播正在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洼地。

直播营销究竟好在哪里?

为什么直播营销如此受欢迎?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看品牌在直播前时代,是如何做营销的:

1、互联网前时代,营销几乎等同于广告,只是这些广告被投在了不同地方,广告以品牌为主,效果为辅,毕竟传统广告时代,衡量效果是非常难的事情,“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我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必须承认的是,传统广告塑造了大量家喻户晓的品牌,尤其是许多“央视品牌”。

换句话说,传统广告时代,品牌塑造更加容易一些,有钱抢到黄金广告位置,再加好的品牌定位、强势的明星代言人和容易记住的广告语就可以了。

2、在互联网时代,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完全被重新定义了,广告分裂成许多种类型,而营销前面有了许多前缀:社会化营销、搜索引擎营销(Sem)、病毒营销、话题营销、事件营销……效果衡量非常容易,还有根据效果实时竞价的RtB自动化投放技术。而营销的目的不再只是塑造品牌,还兼顾了促成购买、获取用户等目的。

问题随之而来:注意力看上去容易获取,实际上却愈发困难,因为注意力分散在太多媒体了,品牌自身就是媒体,人们有许多时间看手机,却不会抬头看户外广告;人们花很多时间玩ipad,却不一定再盯着CCtV广告了。所以,品牌塑造反而更难了,互联网时代的品牌,往往是先有用户,再有品牌,比如小米聚集了上亿用户自然成了品牌,淘品牌则是卖了许多产品之后,成了品牌。

直播的好处则是,它在互联网媒体基础上,融入了“传统媒体”的特色:分散在各处的注意力,通过各种造势手段,被吸引到某一个平台,某一个时段聚焦,就像我们过去看电视一样,营销效果不言而喻,直播平台开始有了“黄金时段”——不一定是某个时段而是某个直播事件;未来还将有“直播标王”——不一定是简单粗暴直接的贴片广告了。

总之,用户注意力被聚集之后,传统媒体的“被动式广告”有了死灰复燃的机会,直播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电视台,“聚集注意力”的能力,是直播的核心营销价值所在。

各种品牌营销方式,由于嫁接了直播平台丰富的可玩性,这种被动式广告并不会让用户抗拒,再也不会出现“恒源祥”“脑白金”这样的让人感到不适的超级强制广告了。李宇春的欧莱雅口红,小米max的超长待机,它们俨然已是内容不可分割、无法回避的一部分,用户不能转台,也不会想到转台。

更直接的说,直播彻底实现了内容即营销,营销即内容,而视频是很难做到的——视频植入广告需要精心策划和前期制作,成本高,难度大,位置有限。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7

整合营销传播在之所以在实践中获得从业者和企业的广泛认同和接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业界流行的一句话“我知道我的广告费起码有50%是被浪费掉了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这句话不仅导出了大部分企业决策者的心声,也是营销和广告从业人员心头永远的痛,而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作业指引和作业模式,当然这也成为现在很多广告公司向客户谋取更多业务机会之最理直气壮的“依据”。

在这里,我并不打算和大伙讨论整合营销传播到底该如何定义的问题,我只是站在一个营销从业人员的角度,根据目前比较系统的整合传播观点、结合自己一些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关于整合营销传播、该如何整合的问题。一、确立品牌定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

虽然品牌定位对品牌的有效传播和最终取得成功的重要性早已经被业界认可,但目前我们很多企业在传播的过程中却依然会忽略了品牌定位的必要,有的企业品牌定位模糊或根本没有明确的定位,品牌核心价值的缺失,直接导致在品牌传播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广告费充其量只是在消费者眼中混了个熟脸,根本无法树立清晰的品牌形象;也有的企业品牌定位是一日一主张、一日一概念,缺乏一个系统连贯的核心价值定位和传播规划,广告不停在播,口号不断的换,但始终没有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形象,更别说如何长久而稳固品牌关系。

所以,确立清晰的品牌定位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品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必须在整合传播伊始即确立一个独特而清晰的品牌定位,然后把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传播规划和管理的指导标准和广告创作的核心。

品牌定位简单来说也就是企业希望向目标消费者传达什么样的品牌核心价值、要在消费者的心目中树立怎么样的品牌形象,那品牌如何定位?虽然品牌定位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我以为在品牌定位的过程中有几点是必需明确的:第一是目标消费者(包括目标消费者的人口统计分析和心理、态度和行为研究等)、第二是品牌独特的核心价值(即USp,也就是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我们的品牌?)、第三是品牌的竞争范畴(即品牌要在什么样的商品类别中竞争),并且应该尽量在品牌描述中详细的说明品牌的核心利益点和支持点,为传播作业提供足够的创作信息和指引,确保传播活动始终围绕着品牌的核心价值而展开,并在营销传播相关的所有界面都能够有效的体现和传达统一的品牌形象、形成合力,让每个传播行为都是为品牌做加法,不断的强化独特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关系。二、明确传播范围,是整合营销传播规划的前提

所谓传播范围就是要求企业改变过去从自身角度出发的观念,转而从目标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顾客与品牌联系的所有方面(即品牌接触点)进行分析研究和确认,将传播看作从不加区别的信息源发出的信息流而加以重新组合,确保在所有的接触点都呈现适切的品牌信息。这样的话企业就能够有效的根据品牌联系的实际情景进行营销传播规划和实施,确保传播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对信息源的分析研究可以使企业将其注意的焦点从企业自身希望传达的信息转到消费者对收到的信息的理解上来。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就能更好地了解消费者是如何感知品牌的,以更好地传达相关的品牌信息。

所以在制定传播规划之前,企业不仅要对消费者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还必须深入他们的消费及生活情景,发掘顾客与品牌接触的所有渠道(包括有意或无意的),同时也要求企业重视品牌的内部营销和传播,力求做到企业内部营销和传播规划和企业外部的营销传播规划相一致和配合,避免传播资源的浪费和造成品牌形象不协调的现象。

我们都知道,消费者是从各种不同渠道、不同场合、不同的方式接收或获取品牌(产品)的信息,并通过信息接收、购买经验、消费体验等等感受的结合而对某一品牌形成独特的品牌概念。对消费者来说,他们的并不会刻意地对这些概念的信息来源加以区分,而只是通过“感受的总和”而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所以如何整合这些“无区分的信息来源”、达至在每个品牌接触点都体现统一的品牌形象、从而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就成为企业制定营销传播规划所面临的重要内容。广告、公关等传统的传播活动显然是重要的品牌接触,但是,还有许多其他对购买决策有同样影响力的接触活动,例如企业员工、售后服务、用户手册、产品包装、互联网站、意见处理程序、求助答复时间、忠诚度的识别、信用调整、折扣返利政策等等。这些接触在营销传播中都不应该忽视,每一个接触都不仅能使传播活动所传递的信息显著增加或减少,也直接关系到品牌形象的统一和协调。顾客并不区分哪部分信息来自营销广告部门,哪部分来自制造部门又或哪部分来自财务部门等,顾客只是积累关于某个企业的经验,并形成相应的品牌感知和偏好。

此外,在整合传播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员工队伍,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说,企业员工是品牌联系最强有力的纽带之一,所以在整合营销传播的规划中,员工参与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因素。现在有研究表明,当企业内部营销和传播规划不能支持外部营销和传播规划或不能与之协调时,高达40%的营销传播支出被浪费了或被破坏了。内部营销的目标就是将品牌价值拓展到内部供应链各个交易环节的行为管理上,它的目的是要将员工中的每一个人都包含到营销过程中,并使员工从以成本为中心转到以利润为中心上。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互联网的出现更积极的推动了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它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营销及营销传播的范畴,同时又提供了一个关于营销及传播的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网络正在被用来处理如何及何时向顾客、潜在顾客及其他目标受众传达信息和销售产品之类的问题。这种应用的价值不在于技术的本身,而在于将技术与适当的顾客需要和要求相匹配。应用网络传递信息的真正好处在于给消费者及其他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及何时可得到信息的选择权,以便信息能够在最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到达他们面前,并且这些信息或产品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是高度相关的。当然,仅仅是向顾客传递定制化的信息这种能力本身并不能显示一个公司比另一个公司在整合上有重大的区别,更加关键的问题是企业如何从客户的观点来规划并开展其传播活动,例如传播是不是很好地建立在了解顾客品牌接触点的基础上。 三、整合传播行为,是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目标

整合营销传播最基本的目标就是通过制定统一的架构来协调传播计划,从而使组织达到“一种形象,一个声音”的效果,通过整合各种传播活动以获得更大的协同效应。

以前,营销传播基本上只要几个有限的途径,如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电台广告、户外广告、公共关系等,企业对营销传播的规划和管理也相对要容易得多,对传播规划和管理机构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而现在,一方面传统媒体变得更加专业化,企业在选择媒体的时候必须更深入的考虑其专业性和目标受众是否配合,根据传播需要而制定合适、协调的媒体方案,一方其他新型传播工具也有了巨大的发展,比如直销、事件营销、宣传手册、电子商务等等,不仅如此,有时候企业甚至需要进行专门的活动或推广以求将差异化的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受众。这样一来对营销传播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能将这系列方式各异的传播手段加以协调就成为企业急需面对的问题。所以,整合传播手段就是将企业可以控制的各种营销传播活动加以协调从而形成一个连贯内聚的整体,在这过程中整合的重点在于改革及加强传播活动的动作、传递及有效性。

在笔者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很多企业的内部各部门、各分部之间缺乏充分的协调性和一贯性,而另一方面很多的企业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传播规划和整合的工作,因而采用不同业务、不同地区和不同的广告公司进行合作的作业方式。这的确为企业营销传播的协调和统一带来极大的挑战。

那对这些企业来说,应该如何制定统一的架构?有几种比较可行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参考:

一是成立一个跨职能的作业小组来协调企业的所有营销传播活动,作业小组通常由广告,公关及其他传播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由小组负责特定的产品多媒介、多维度的传播活动。这种跨职能小组成立的目的不仅是规划和管理单个的传播活动,也包括如何使各种活动显得更有生气并获得协同效应。

一是企业制定严格的信息政策和提供统一的传播作业指引,授权那些对经营业绩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如品牌经理、部门经理或分公司经理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传播计划,同时加强各个传播媒介人员的培训,让参与传播规划和执行的每个人都深入了解和领悟企业的传播政策和作业指引、精通各种有效的实施方法及各种传播渠道的运用战略。 四、差异化战略,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

整合营销传播的核心说到底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企业能随时间的变化跟踪顾客行为,并用这些跟踪过程中获取的数据作为评价营销和传播有效性及结果的基础。要达到这一目标,粗放式、无差异的大众化营销和传播方式必将被企业抛弃,差异化营销和传播将是必由之路,而差异化营销营销传播也是整合营销传播更深入、更高层次的目标和要求。

就营销的角度来说,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传播的预算应该和销售机会成正比!而差异化营销传播的核心就是更积极、更努力的建立高利润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通过消费者资料库及相关的资料库工具与技术支援传统广告和促销工具等的整合运用,以增进目标的锁定能力,增加销售机会,并赢得高利润购买者。

在过去,一方面没有一个符合成本效益的方法来确认企业重量级的购买者,更谈不上和他们沟通了,另一方面由于大众化的媒体的高效率往往让企业忽略了“20/80”事实(即企业80%的销售利润来自20%的品牌使用者),因而造成了大量传播预算的浪费,这也就是“我的50%的广告费是被浪费了的,只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的根本原因,同时对企业来说“每个消费者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现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极大多数的企业也只能做到对某一部分的人进行区别传播,很难做到所谓一对一的沟通),而差异化传播的目标就是利用适当的媒介、针对适当的顾客、沟通适当的信息,让营销传播的预算发挥最大的功效,尤其是增进高利润区隔获利者的品牌忠诚度的平衡状态。企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对传统广告与促销活动媒介运用的正确性和对消费者数据库及以其为基础的方法及技术要求就必须大大提升。

一个完整的顾客数据库不仅仅包含他们的姓名、地址、电话和一些人口统计信息,重要的是还需要包含顾客经验性历史购买行为资料和尽可能包含顾客与企业之间其他联系的历史如接受促销品、收到的询问、顾客抱怨和解决办法等。这样企业就可以跟踪顾客购买的持久性及重复购买模式和评价顾客、消费者和潜在顾客。此外,在营销中数据库的使用还能让企业更好地满足顾客的偏好、需要和期望,并利用这些信息去指导新业务的开发和调整传播计划、实施更有针对性的传播。通过了解这个动态性的获得和维系顾客的模式,企业还可以更精确确定获取、留住和转移顾客的成本,甚至也可以分析购买周期中的顾客行为以确认那些有背叛可能的顾客,另一方面,经过适当的培育也能提供有增长潜力的顾客。而更重要的是,数据库营销传播不仅是将数据驱动的营销作为所有营销开始的潜在来源,还可以为营销传播评价系统提供依据和框架。 五、评估财务效果,是整合营销传播的检验标准

我们都知道,每一种传播方式或方法对销售的促进都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和效果,因而如何评估传播的效果及传播规划实施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对企业营销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过去一般采用到达率、收视率、认知率、读者评分、行为和偏好衡量、品牌回忆和认可、提及人数等技术指标来进行评估。随着大众化媒体的效率在降低、成本却不断增加,人们慢慢发觉,虽然这种评估的方法表面上看似符合“传播预算和销售机会成正比”这一原则,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不仅不能反映企业营销传播的成本效益,也对实际的销售业务难以提供足够的指导和依据,而随着差异化传播的实施,这样笼统而模糊的统计和评估就更难以适应企业的要求。如何能更有效的进行传播评估?所以企业在整合营销传播的过程中,将营销传播和财务效果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比较有效和直观的方法。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8

【关键词】新形势新媒体营销传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早已由卖方市场发展到买方市场,消费者成了商家的宠儿,在商家的殷勤讨好下,消费者对产品、品牌以及对营销传播手法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网络时代,消费者每个人都是网络的中心,人们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越来越注重个性,消费群体越来越细化。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都必须适应新媒体,擅长新媒体的运作,商家的营销传播方式更要注重互联网技术。新形势下,商家需要利于新媒体,开创新方式,针对更复杂更个性化的消费者展开更有效的营销传播。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的特点有以下五点。

一、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方式多样化

现如今,消费群体细化,媒体分流,信息海量,商家要抓消费者的眼球越来越难了。所以,精明的商家开创出越来越新颖,越来越多样化的营销传播方式。比如:口碑营销———用消费者之间的交流来为自己做宣传;关系营销———不以促销为直接目的,而是搞好关系,促成惠顾意向;病毒营销传播———商家有吸引力的信息,让消费者自愿观看,并主动转发给他人,像病毒一样散布出去;赞助营销———商家出钱赞助热门节目或活动,借势宣传自己;植入广告———商家把品牌和产品信息不着痕迹地融入到电视节目或影视作品中,让消费者在看节目中接受商业宣传;微信营销———以朋友圈的人际关系帮助商家宣传或销售产品……这些方式各有各的技巧与优势,有的注重人际传播,有的注重内容的吸引力,有的擅长借势炒作,有的擅长隐性传播。

二、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更注重双向互动

数字化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交互式双向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来自媒体的信息,而数字化媒体时代,受众会根据自身媒体接触习惯,自身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媒体,搜寻信息并进行互动和反馈。随着消费者越来越依赖新媒体以及对传统大众传媒及传统广告形式的关注度的降低,商家把宣传的阵地渐渐地向新媒体转移,并利用新媒体的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互动。例如,口碑营销就是商家利用网络上的社会化媒体引导消费者探讨有关产品和品牌的话题,让消费者在交流互动中影响各自的品牌意识和消费观念。小米手机主要就是基于微信、微博、QQ空间、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的营销推广形成良好口碑,且营销成本远低于其他品牌手机的广告投入。而天猫、京东等电商无论销售还是宣传,主要阵地都在互联网平台,在线咨询,在线交易,在线宣传,就连抢红包、抽奖等促销活动都是在线展开,形成互动效果。

三、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方式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创新性

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的元素或形式将产品与客户的情感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目的的营销方式。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在轻松中追求压力的释放成为很多中国消费者的娱乐消费图景,而企业让营销轻松化、融入娱乐精神,将可以帮助企业的品牌增加和保持活力,同时赢得更多消费者的注意[1]。企业可以通过赞助电视节目、影视剧、热门活动或是直接进军娱乐产业拍电影、拍病毒视频等形式与消费者同乐,也可以在网上有趣的内容或是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与消费者开心地互动,还可以创造一些新颖的宣传方式让消费者惊喜。例如,在2014年11月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Citm)上泰国旅游杀出重围,脱颖而出。不同于别人的海报传单,泰国旅游为大家带来了印在身体上的纹身贴纸传单。这些纹身图案都是一些独具泰国特色的图案,酷炫的贴纸花样繁多,制作精美,参观者都欣然接受。同时这张纹身图案还兼具类似“二维码”的功能。只需拿着手机扫一扫,就可看到泰国旅游宣传短片。据泰国旅游局宣称,这种别出心裁又富有乐趣的方式让中国赴泰国旅游比例增加了42%。

四、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方式重视社会化媒体,强调关系营销

社会化媒体这一概念主要针对由社会性网络服务带来的新型网络信息交流空间进行集合性表述[2]。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深入,社会化媒体作为一种新型在线媒体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空间。消费者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微博、微信、QQ、论坛等社会化媒体上,在匿名的保护下畅所欲言,这些社会化媒体具有聚集人气,汇聚言论,信息、影响舆论等特点。商家利于社会化媒体商业信息,引导舆论,形成口碑。同时,商家还会利用人际关系进行在微信上进行朋友圈营销传播,让人际关系的影响力为商家的宣传充当推动力。

五、新形势下商家营销传播方式更隐蔽

隐性营销传播是传播者利用各类技巧将传播内容较为隐蔽地结合在影视节目、运动场上、音乐,以及网络游戏中,与传统营销相比,隐性营销不是向所有消费者都进攻性地“大声广播”而是透过传统广告的喧嚣“低空飞行”,只向特定的少量消费者“低声耳语”,使产品信息进入消费者的“雷达视野”[3]。具有隐蔽性的新型广告宣传相对于传统广告而言更加令人防不胜防:网上的搞笑视频往往是商家的病毒营销传播,电视剧里演员们的漂亮时装可能是植入广告,借着光棍节之名天猫商城办了一次名为晚会,实为广告推介会的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新型营销传播方式五花八门,新颖有趣,巧妙地融入到消费者日常的媒体信息环境中,分不清哪些是媒介信息,哪些是商家的广告,甚至消费者自己都不知不觉成了商家宣传的二次传播者。这些有效的方式让商家达到了传播目标,获得了商业效益。但是负面效应也接踵而来:在经济效益的驱使下,消费主义文化已侵入传媒的肌肤,商家与媒体合谋,改变着消费文化乃至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让商业气息浸淫媒体环境的每一个角落:电视节目,社交网站,热门活动等等都难以独善其身,甚至连有的新闻节目都已经广告化了,这种信息环境只会破坏文化风气,强化物质主义,最终让受众反感。层出不穷的隐蔽性的宣传方式会让消费者越来越察觉,越来越抗拒,花哨而浮燥的宣传方式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却失去了诚恳踏实的态度,最终也不能真正打动人心。甚至有些宣传方式花样百出,让监管部门很难监督管理从而出现骗局损害消费者利益。最近在著名新闻评论类节目《老梁观世界》中就披露出微信营销在朋友圉中已经演变成非法传销,专门“杀熟”,这样的营销传播方式不仅违法,还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参考文献

[1]肖明超.企业如何驾驭娱乐营销[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07).

[2]叶昱星.企业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的营销思考[J].新西部,2012(18).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9

关键词:电信业务;网络营销

1精细化网络营销适合电信业务营销的需要

1.1何谓精细化网络营销

精细化网络营销,就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媒介,运用各种可利用的方式,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场合,以恰当的价格。通过恰当的渠道,向恰当的顾客提供恰当的产品。

精细化网络营销强调“精确”和“准确”,要点在于“恰当”。

1.2精细化网络营销的形式

精细化网络营销通过对各种网络媒介的组合、细分和关联应用来实现,互联网是实现精细化网络营销的最佳平台,很多广告运营商就从互联网发展中找到了价值创新的机遇,电信运营商也同样有着巨大的空间和前景。目前,精细化网络营销方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创新和丰富,如“目标关联”、“在线对话”、“点告”、竞价排名搜索等等。

1.3精细化网络营销理念的产生

新经济催生精细化网络营销的理念和工具。当今的电信市场,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产品差异越来越小,运营商的成本压力不断上升,各类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崛起,给运营商的营销带来了挑战。团队营销、专人营销、上门服务、电话营销、推介会和前台营销等传统的营销手段日渐不足,特别是在产品传播方面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产品更新换代和多元化的丰富内涵,20年前的口碑、10年前的电视和纸媒等传播手段也遭遇挑战。然而,时代创造了与时俱进的传播渠道和方法。互联网的出现,为各种基于分众传播理念而向终端顾客延伸的各种传播方式提供了平台,不断创新的运营商营销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日渐成熟。竞价排名搜索、互联网广告、楼宇电视、列车电视、博客、论坛、即时通信和手机等许多新营销平台陆续出现,由于其具有定制化、个性化特点和“一对一”服务能力,正成为运营商营销的新宠。消费者不再面对单一的信息渠道,受众开始分化,市场不断细分,新的营销传播手段不断衍生。精细化网络营销也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精细化网络营销方式帮助营销者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应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精密制导”和“一矢中的”的精细化网络营销让产品的信息能准确到达受众,使得市场投入有满意的、可以衡量的回报,改变过去营销传播的粗放型、“地毯式轰炸”做法,营销成本大幅下降,营销效率极大地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也极大增强。

1.4精细化网络营销的价值和意义

1.4.1精细化网络营销突破了传统营销的局限性

传统营销在空间、时间和受众等要素方面存在着不足,例如,客户细分后营销队伍包括人力、物力和时间上都跟不上,利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媒体则又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的大海捞针式营销带来的针对性差和效率低下、可控性不强等不足,特别是由于不能和客户实时对话使得营销成功率很低。而精细化网络营销突破了这些局限性,它在空间、时间、受众细化、精确传递、实时对话等方面都能得以满足,针对性强、可控性好、效率低极高。

1.4.2精细化网络营销提高了营销针对性

电视、杂志、广播、报纸、互联网、电影、公众场合的广告牌等传统营销传播是以大众媒体为导向的,由于不知道目标受众所在,所以只能采用轰炸式投放,也就是按照时间或者版面来计算成本投入。这样就造成了媒体经营商和运营商的利益分离,运营商关心有效顾客数量;媒体经营商却相反,关心投放时间或位置。因此,传统的营销传播是由媒体经营商主导,并且难以分众与定向,无法满足越来越细分的市场推广需求;重表现,轻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体系;缺乏个性化的服务,运营商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往往营销成本很高。而消费者却感到被强行骚扰,营销效果不佳。而精细化网络营销,通过准确地识别细分客户,有针对性地投放沟通内容,提供成效可计量的评估手段等方法,效率大大地提高。

1.4.3精细化网络营销具有前瞻性

精细化网络营销能够有效锁定关注互联网的新富人群。生活在较高收入家庭中的中、青年城市居民是新富群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消费能力强(高消费)、文化程度高(高学历)、网络使用频率高信息的整合能力强(高能力)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高感度)。他们既是众多产品和服务的目标消费群体,也是新产品、新服务的首期消费者,是消费和媒体使用的风向标,在消费的传播链条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2 电信业务营销引进精细化网络营销的理念与工具

目前,电信业务营销渠道主要依靠电信营业厅、客服受理、电信商、网上营业厅等,营销沟通或广告主要通过传统媒体传播,如以广播、电视、报纸为主要宣传途径。这种传播模式的缺点在于针对性不高,没有针对细分客户市场,从而造成营销成本高;缺乏与用户的互动,是简单的“推”式,而不是“拉”与“推”相结合的方式,轻易使用户感到被打搅,从而影响沟通成效。

精细化网络营销沟通理念与工具的引入,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快速找到目标客户,进行针对性的营销沟通,提高产品营销的投入回报,降低营销成本和营销投入的风险。对于用户来说,可以避免打搅式的营销,便捷、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

因此,对于电信市场营销者来说。必须学习新的营销传播理念。向新的传播媒体挺进,牢牢吸引广大互联网用户,充分利用“目标关联”、“点告”、“在线对话”、分众传媒等新媒体传播形式,根据客户群的不同特征,通过精细化网络营销手段的应用,使产品营销能够达到精确的投放、实现可测量的效率以及产生高额的投资回报。

3 精细化网络营销的传播模式分析

精细化网络营销从原来以媒体为导向转向以受众为导向,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转变。新模式提倡从传播受众者切入,研究受众的行为、生活形态,从而理解用户需求,并思考与受众的接触点,以及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方式,最终给受众者以最精确的广告内容。

3.1当前的精细化网络营销沟通的模式

3.1.1“目标关联”模式

把商品信息传递到特定的、想要传递到的受众的营销形式,其目标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把合适的信息传递给合适的人”。通过运用网络工具的语义分析技术,将网文与营销关键词进行匹配,将相关的信息投放到相关文章四周的联盟网站的“目标关联”广告位上展示,极大地提高点击率。

直播营销的主要形式篇10

终端原本是it术语,泛指一切可以接入网络的设备,即网络同外界的接点,如网络电视、上网手机等。营销学引入这个名词,借指商品流通的末端,也就是流通环节同消费环节的接点。这里有两种理解,一是广义终端,指消费者购买或接触商品的一切场所或环境,包括各类卖场和邮购、网购、直销等形式的购物环境;二是狭义终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各类零售卖场,这是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主要场所,于是终端成为零售卖场的代名词,终端模式也就是指以零售卖场作为营销活动的主要场所,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营销方式。

作为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的连接点,终端的重要性逐渐被市场认知,随着各厂家纷纷加大在终端的投入,终端资源身价暴涨,产出效益下滑,于是终端模式成为众矢之的,被攻击的主要标靶有三个:1、偏重卖场销售,跛腿渠道分销;2、营销费用高昂,投入产出失衡;3、注重短期促销,忽视品牌培育。其实,单独评价终端模式并没有意义,只有几种模式互为参照,相互比较,才能客观描述各模式间的差异。按开展主要营销活动的场所分,与“终端模式”并列的有“经销商模式”和“消费者模式”。从分销链上看,经销商模式对应多层分销模式,终端模式对应直供(或借渠直供)模式,消费者模式对应直销模式(指人员直销,网络、电话直销本文不作讨论)。

从分销上看,终端模式以卖场销售为主,未来充分借用渠道的分销能力,但分销商模式同样存在跛腿问题(少数领导品牌除外),其在大卖场的表现同样不如人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根据aC尼尔森2003年的统计数据,按销售额换算:1家大卖场=4家中小型超市=19家小超市=48家便利店=333家杂货店=569家传统小店,不同类型的零售卖场具有不同的铺货权重,大卖场的权重最大,传统小店最小。同终端模式相比,分销商模式在数值铺货率上有好的表现,但在加权铺货上无明显优势。

从费用上看,营销费用是个综合概念,大体上分为销售人员费用、市场费用、广告宣传费用。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费用结构。同等规模下,消费者模式的销售组织规模最庞大,终端模式次之,分销商模式最小,如果仅看销售人员的费用支出,终端模式确实大于分销商模式,但销售组织规模的扩大是分销层级缩减的必然结果,换来的是信息传递速度、产品流通速度和政策执行效率的提升,而且组织庞大也不等于管理效率低下,军队就是典型的例子,管理效率的高低主要是看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和管理方式能否适应组织群体的需要。市场费用方面,消费者模式主要有样品、会议等费用;终端模式主要有进场、陈列、导购工资、促销活动等费用;经销商模式主要有扣点、返利、补贴、促销等费用,如果进大卖场,则还要包括各类卖场费用。广告宣传费用方面,消费者模式中,大量的宣传工作由销售人员口头完成,传媒类的广告宣传费用较少;分销商模式则相反,厂家销售人员很少接触消费者,传媒类的广告宣传费用较大;终端模式处于两者之间。横向比较,消费者模式的经营费用率最低,终端模式和分销商模式相差不大,现实中,消费者模式受国家法规和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制约发展缓慢,另外两种模式发展迅速,但各企业的经营水平不同,运用模式的能力不同,导致最终的经营费用率有高有低。纵向比较,消费者模式中的销售人员费用、经销商模式中的广告宣传费用、终端模式中的卖场费用都在逐年上升,(注:电视媒体总体价格年均上涨幅度为15%,今年更是接近30%),每种模式的整体经营费用都在上升,再加上行业的价格战,投入产出率下降是整体趋势,并不单独表现在终端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