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的优缺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34:07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1

关键词:党校;案例教学法;教改

中图分类号:D26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7-0062-04

发端于英国法学界、盛行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法产生影响,近几年来,更似一股热潮在我国众多培训机构乃至高校涌动。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58它能把理论与实践、认知性与感受性、教师与学员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让知识、思想、经验在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流动。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基本达成一致。但实践证明,世界无万能教学之法,案例教学也有传授知识缺乏系统性、案例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发展动态性、方法耗时等多重不足。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重要培训和轮训基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以下简称为党校),必须高屋建瓴,明确案例教学特点、优劣、难模仿性,准确定位这种教学方法,建立配套的教改运行机制,才可以避免盲从、形式化与资源浪费,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的几种错误定位

党校是培训和轮训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体班次是党校办学的核心与灵魂,主班次的教学方法事关教学质量好坏与办学成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热潮涌动,党校人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引进主班次的课堂。200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从条例看,党和国家已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党校教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定位比较精准。但在现实的运行之中,各地党校的定位并未如此准确,甚或出现一些错误战略定位。

1.乐观定位。乐观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战略定位时过于乐观,夸大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将其定位过高,并以学校制度、文件、领导讲话等形式显示出来。这种定位易于将教改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案例教学上来,易于将教改等同于案例教学,易于使人忽视传统教学方式和新型教学方法的联动作用而对案例教学法产生全能的错觉。在一些乐观定位的学校中,一些案例教学公开课、案例教学竞赛、案例课件竞赛、案例教学的专家学者的讲座、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活动频现,甚或要求一些不适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也要强行使用。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引发教员反感情绪,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当然,也有一些乐观定位的学校,调子虽高,但却只是在口头上要求相关学科的教师尽量实行,无实施的详细规章,对案例教学法真正内涵、如何实施、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学生学习期间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和相关考核等问题均未有相应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往往只是教师自己的事,依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来决定。产生乐观定位的根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是教改形势所逼,或是对整个党校条例的认识不够,或是决策层没有真正深刻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方法,对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优劣、难模仿性等认识不够,过分看重其优点、忽视其不足。

2.悲观定位。悲观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战略定位时过于悲观,对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产生质疑,将其定位过低,忽视案例教学的应有作用,甚或不主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学校里,案例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教学方法探讨的工作重点更侧重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新型的教学方法,少数积极倡导的老师很可能受到阻拦和抑制。产生悲观定位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有偏差,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其不足,而对其优点则认识不够。二是决策层充分认识了案例教学的特点、难以模仿性、系统性与复杂性,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干部使用机制、干部培训体制、干部培训机构管理、教学项目管理及学员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配套,但由于现实相关制度缺失和一些地方党校尤其是地市级党校和县级党校的条件制约等因素而产生悲观情绪。

3.模糊定位。模糊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目标定位不明确、案例教学法在已有教学法中的权重不确定、案例教学法的选择与学科的关系定位不清楚。这种定位下,学校往往缺少相关制度。实践中,校方往往既不积极倡导,也不反对。当然,这样定位的学校也缺少一些案例教学的专业培训、专家讲座或一些常规性的案例教学竞赛等。教师往往是自发、本能地对其探索与运用,不同教师对其认识也不同。于是往往出现将案例等同一般事例或举例教学,将案例课堂讨论等同于一般课堂讨论等错位现象。产生模糊定位原因主要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校决策层缺乏教改自觉性,应付条例提出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二是对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点、优劣认识不到位,既没有激情,也没有抵触情绪;三是决策层可能深知案例教学的特点、优劣,但在决策定位中遇到利益相关者的抵触,尤其是那些善于传统教学的老教师的博弈与阻挡,出于各方利益的兼顾,往往采取模糊定位。

二、党校主班次教学中案例教学法需再定位的原因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2

定案例教学(Casemeth司)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日.0山am)推广并得到了迅速传播。案例教学法撇弃了照本宣科的课堂灌输方法具有开放式、互动性、启发性等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肩利于对课堂理论进行实践验证,因此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所谓教学案例指的是真实发生过的、和教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事件。小劳伦斯·e·列恩认为厂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中有所收获。”案例教学则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具体场景进行后期模拟还原,从中探讨该事件本身所包含的理论问题和解决思路。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将前期真实生活引入后期学习过程之中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同学们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理论模拟和实践分析。公共政策案例(public叫iycacs)e,即将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公共政策引入课堂教学或学习者思维之中的可操作的应用形态是对某一公共政策情景(a叫iycsi加atim)的直观化和具体化的描述。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则是基于丰富鲜活的公共政策现实活动,将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进行教学,目的是在教师启发引导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政策具体过程(如制定、执行、评估、终结、分析等)和具体细节的分析来促进公共政策学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政策解决思路能力的提升。

二、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学生可以在分析具体现实公共政策的基础上对公共政策的功能、类型、系统等基本概念和价值、环境、体制、工具等公共政策理论知识进行“再检验”并进而深入理解和认识制定、执行、评估、终结等政策过程,也可以通过对问题进行不同视角、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的比较评估启觉或不自觉地训练“分析有条不紊、探究坚持不懈、决策当机立断”的政策分析能力。但综合来看,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也有其明显的优点和欠缺之处。

(一)公共政策学案例教学的优点优点很明显庄要有:1.有利于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式来深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案例教学倡导在教师引导、学生准备、现场讨论、课堂总结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即时思辨能力和总结提升能力。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池有利于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教学环境。因此案例教学法可以明显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深入提升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教学要求。2.有利于结合公共政策学科本身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公共政策学融汇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知识具有较为复杂的系统知识特征。因此,单纯的理论教学会使学生对政策术语和范畴等这些本来源自生活的理论知识反而感觉理解较为困难,也容易感到枯燥。现实、生动的公共政策案例分析能够加深同学们对诸如自由裁量权等公共政策术语、理性决策系统等学科范畴及其他理论知识的理解,比较能够以切入生活的方式简易而又生动地抓住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池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公共政策学的兴趣。3.有利于通过针对性探讨政策分析过程来培养学生公共政策素质和能力。公共政策学本身即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个主要的工业国家,其后由于发展的需要迅速扩展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具有彻头彻尾的政府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实践基础。尽管不断有学者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但通过针对性的过程分析朋晰公共政策产生的政策环境、价值内涵、决策体制、制定议程、执行障碍、评估模式、终结策略等分析程式、步骤和方法从而既着眼于政策问题本身,又能在理论指导下超越政策问题河以系统、延续、及时地培养学生分析现实公共政策问题的素质和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3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

尽管目前在很多高校中,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适用越来越具有普遍性,但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财务管理案例选择不当、学生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和财务管理考核机制不合理三个方面。

(一)案例选择不当

没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的优势便无法发挥出来。我国高校中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践还不长,学者都在摸索中前进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陈四清,2005)。适合课程中相应理论内容且比较经典的案例较少,使得案例缺失代表性和经典性,很多都是借鉴国外的案例。但西方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和案例大都与其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相对应,这与我国转型经济的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案例内容脱离中国的实际(张玉英,2007)。其次,缺乏针对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和目标一致的案例。在实际中部分教师对案例的选择缺乏目标性和针对性,只要包含财务管理的相关理论就拿来适用,没有认真分析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根据已学的知识对案例所涉及的问题进行充分理解。

(二)学生缺乏参与热情

学生的积极参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目前,在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教学中存在着学生积极性很难调动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院校普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财务管理案例的介绍与评价均由老师完成(何志毅,2002)。学生只是被动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理解案例,不能深刻理解案例的内涵,不愿意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最终会影响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学生能力较强能积极参与讨论,积极性也较高,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性格和能力等各方面原因,易表现出消极被动的状态。不敢或不愿主动表达自己的观。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组织引导能力不够,容易造成学生参与意识不强,课堂气氛沉闷,课堂讨论不活跃的情况,使案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缺乏科学考核机制

在财务管理的教学实践中,考试的方式会直接影响财务管理的教学效果。目前,存在两种主要的考核方法种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式,即闭卷考试成绩作为成绩的主要构成,同时以平时成绩作为补充。这种考核方法,使得学生偏重于书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往往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具有全面知识的财务管理人才。另外一种看似相对灵活的考核方法是给学生限定理论范围,或直接给出案例,让学生课下搜集资料进行相关案例分析,并根据分析内容给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往往使得学生产生偷懒的心态,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资料或摘抄相关文献,而不是主动分析。因此,以上两种考核方式都存在不足。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改进模式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思路应该有所改变,以保证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工作中发挥最大效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选择或设计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教师需要根据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点挑选或自行设计案例。对于案例的选择要有代表性、目的性、启发性、实践性和生动性,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郑雄伟,2004)。教师应选择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适应教学目的的优秀案例。并且保证所选案例能够通过相关的理论知识得以解释,并符合教学进度,不能超过学生的知识范围。学生应能够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思考案例涉及的一些问题。同时,案例包含的内容和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方面,应该具有综合性。学生通过对案例不同角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够对同—案例得出不同的理解方式,拓展学生的思维,并能促使其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案例教学的积极性,能促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师为调动的学生的积极性,要重点把握三个环节。首先,在案例教学前,教师要向学生指明案例涉及的理论内容,并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预先发放案例,让学生熟悉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避免由于对案例了解较少而缺乏积极性。其次,在案例讨论的环节中,每个小组的成员不宜过多,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言和主动思考问题,给不同的学生自我展现的机会,充分调动每位同学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同时老师也应准备具有启发和引导性的问题,以帮助学生在案例分析和讨论中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最后,在考核的阶段,为提高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热情,可以将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与期末成绩相挂钩,增加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权重。

(三)提升案例教学考核方法

合理优化考核机制是财务管理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可以采用以期中、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考核的基础上,加大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考核力度,将整个教学环节过程的学习情况分项记分。在每次案例教学讨论结束后,即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定,然后公布。将每个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与期末成绩挂钩,教师也可以适当增加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在总成绩中的权重,即使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不佳,也可以通过高的案例讨论成绩加以弥补。期末考核也可以不采用考试或提交案例分析报告的方式,而是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要求每位学生就所学的一个理论问题准备相关的案例,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财务管理案例的准备。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模式不是固定且一成不变的,只有科学组织案例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保证各环节的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效果。

(一)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教师要根据所讲授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案例的获取途径是多种的,教师可以到相关企业去搜集相关资料,也可以按照教学进度并参考相关资料自行进行案例的设计。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能紧密联系学生所学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案例选择之后,还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深入理解和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并针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资料的准备,以便给学生准确的指导。学生应当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充分理解案例中包含的相关知识。并通过相关资料的查询,对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资料的准备。

(二)课堂讨论与分析

讨论被认为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案例教学中主要起组织和引导作用,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同时对讨论的方向加以引导,以使学生不偏离案例讨论的主题以(郑海英,2009)。教师可以采用多提问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也可以采取让个别同学先发言对案例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针对该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和修正。通过每个同学对自己观点的阐述和辩论,可以形成良好的讨论氛围,并通过热烈的讨论修正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讨论中不要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以避免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学生应该有课前准备的发言提纲,来表达自己对相关的分析,以培训自己口头表达、应变和知识运用方面的能力,从而使认识更全面,更深刻(袁天荣,2004)。讨论结束后,学生还应该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对别人提出的一些较新的观点要理解。

(三)案例总结

案例教学的讨论环节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对这些内容加以总结和深入分析,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住相关理论知识,还能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教师还应该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明确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对学生的讨论给予较公正的评判,并给出成绩作为期末考核成绩的一部分。最后,教师还应该对案例相关的理论和方法再一次进行强调,并要求学生完成案例报告。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观点,在讨论结束后应认真分析,必要时可与同学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对于教师指出的优点应积极发扬,对于缺点要改正,对于创新之处可以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在下次案例讨论中能有更好的表现。

(四)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是撰写案例分析报告,这也是引导学生把口头表达的发言内容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作为学生,应该认真地对案例讨论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总结,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来独立地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的内容应包含学生自己的观点以及其他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包含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定量分析。学生通过对各种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能够掌握住解决现实问题的相关方法。教师需要对分析报告的内容格式等做出规定,要求学生按时上交符合条件的案例分析报告,并做出点评,根据优劣给出得分,作为总评成绩的另一部分。

四、总结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专业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5-0162-02

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事专业工作、专业实践、创新设计与工艺开发的知识平台的主体。在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与实践过程中,实施的教学方法大多数以教师一言堂,以学生听、记、背、用为主。大多数学生面对工程实际问题(校内实践)时却无从下手,缺乏分析问题、有效应用理论知识的思维、方法、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怎样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借助某种方法将理论知识有机地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不断实践,自觉不自觉地将理论知识作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具,成为高校教学中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一、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1.课程的课堂教学。课程的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集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技能、提高人才质量于一体。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大多数采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传统教学方法。现阶段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课外辅导法等。对学生而言,现阶段教学方法便于学生记笔记,掌握重点和难点,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对教师而言,现阶段教学方法讲解深入浅出,有利于现场发挥和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其中的讲授法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减少学生探索知识的时间,避免走弯路,它有助于形成系统化的知识,有利于较快形成概念,理解有关知识。

2.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现在的课程教学中有很多实践性环节,如有举例说明、例题验证、习题辅导等穿插性实践环节,有实验、课程设计等专门性实践环节。这些实践环节大多数属于命题实践环节,是已知条件清晰、问题明了,运用固定的套路解答的实例。实验教学是集中性实践环节,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及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实验条件是实验室设定好的,仅仅是进行验证和求证,与生产实践距离较远。课程设计是学生在停课一周至三周的时间内,按照任务书,围绕给定的条件,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等环节,进行一次综合的、系统的练兵。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咀嚼所学的专业知识、了解的固定套路,发挥自己的才智,解决了问题,也得到了专业设计方面的基础功夫训练。但课程设计对学生来说是被动的命题作文,学生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且与实践联系不是很紧密。

3.现阶段课程教学的特点。现阶段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特点:(1)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其逻辑起点是较正式地阐明概念和理论,然后用例子和问题来论证,教师授课辅之以阅读、练习和习题等有效方法,传递具体事实、原则、系统知识或技术。(2)课堂中绝大多数时间均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收。事实上,学生在工作实际中遇到工程实际问题,知道些什么很大程度上并不能解决问题,关键是怎样思考、怎样判断和怎样行动,然后借助查阅有关原则、理论和事实的有关记录,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3)现阶段的教学方法在提升思维能力方面确实有缺憾。现阶段教学方法在完成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的传授积累方面拥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激发和提升缺乏锻炼指导。

二、案例及案例教学法

处于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关心的是将来的职业会碰到什么样的现象,问题在哪里,怎样思考、怎样判断和用什么知识来解决。如众所周知,人的智力由内智力和外智力两部分共同构成,内智力指大脑的思维能力,外智力指人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内智力是智力的核心,外智力是智力的外壳。人们越来越感知:现时代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内智力的竞争,以知识积累为中心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学生的需要,知识追求的目标已经从追求是什么、为什么的知识转化为应用知识以及运用知识的知识。学生包括教师迫切需要一种驾驭和超越知识的教学,以适应知识体系的迅猛膨胀。

(一)案例

“案例”一词最初出现在医学界的医案及个别病例中,随着研究和应用的需要,案例分析在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及医学、法学等的学科中,已成为最行之有效的研究和应用的工具。根据案例,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挖掘发现,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成份,这是应用性学科最快捷、准确的研究手段及方法之一。

案例具有故事性、戏剧性、意义未尽性三大特点。案例能够把人们无形中带入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当中,事件发展的戏剧变化或冲突环节能启发人们更多的思考,启发人们产生某种共同情怀和不一般的感受。案例具有典型性,能够因事件本身的变化、冲突呈现多个问题,结局的解决办法不是局外人能够解决的。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特点

1.案例教学法。关于案例教学法的解释有多种,应用的对象不同,案例教学法的界定也不尽相同。案例教学法的基本含义多数解释为: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团队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案例教学法有许多优点是现阶段教学方法中所缺乏的。(1)以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教学手段;(2)通过自学、相互交流,参与整个教学过程;(3)知识与技能是通过对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发现获得。

案例教学法的指导思想颠覆了现阶段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从工程案例出发,通过分析,发现或找出问题,再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知识,而现阶段教学方法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从解决问题的知识有哪些出发,遇到问题怎么用。

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难点。(1)教师选取案例的难点。教师选取案例时不能仅仅把案例等同于举例、验证以及已知约束条件的大作业。目前,适用于工程类的经典案例有限,得花费更多的时间。(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由于案例教学侧重于分析案例,学生主要通过课前预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课前准备的程度取决于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3)案例与授课内容及课时的结合。案例所附的研究问题很难一体适用,恰当的案例很难选取,尤其是课程内容枝节零散时,不当的案例会适得其反,使学生无法掌握到学习的要点和理论知识。使用多样的案例有助于收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可经典案例少,有限的教学时间限制了案例的使用,是目前案例教学的又一种现状。

三、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机械工程类专业类课程均具有鲜明的工程实际背景,其共同的特点决定,应该减少或压缩“满堂灌”和“填鸭式”的课堂讲授时间,改变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性较强的与工程实际场景相似的课堂交流,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或活化知识。

为此,有必要探索以下几个问题:(1)案例教学法与现阶段教学方法的优势互补。现阶段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各有优势,既要发挥现阶段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系统化的优势,又要发挥案例教学在适应工程实际的技能训练的优势。如何在实际教学有限的学时内完成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技能的实践性训练,是目前在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2)教师与学生角色及地位的调整和转换。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各自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教”的角色是教师,“学”的角色是学生。教师与学生、教与学同时出现在课堂中,在不同时间段,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谁为主角、谁是配角,如何实现调整和转换需要深入探讨。(3)教案的编制。教案涉及到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设计和安排,事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案虽然不能等同于剧本,但教案应该有营造气氛、适时调控的编排,编排教师的指导、引导角色,编排学生听讲、研究、实践等环节,从而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或技能,满足个体在知识和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方面的要求和愿望。教案中既要有教师对基础知识的揭示过程,又有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接受、理解、活化过程;既有教师的引导过程,也有学生的思考和自我学习过程。(4)教学效果的评价策略。教学效果的评价重点放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过程。教师的反思评价侧重于课堂讨论效果的评价、教师自我评价与对学生行为变化的评价,尤其针对学生的评价,侧重于心智发展、技能培养、学习态度变化等;学生的反思评价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内容、方法及参与程度的评价,具体可以采用学习日记、学习行为和成就、学习效果等。

四、后续工作

1.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找到现阶段相关课程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存在的不足。

2.针对相关课程,广泛收集工程案例。

3.编制和撰写教学案例。

4.组织相关骨干教师,评定教学案例。

5.编制适应案例教学的教学教案。

6.结合所授专业课引入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黄文澜.举例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辨析及其优化整合[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133.

[2]苗张木.试论工科类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交通高教研究,2002,(1):36.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5

案例演示计算机教学优点

案例演示运用在计数机基础教学中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但是,有其利必有其弊,案例演示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比较严格,要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进行,这样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演示教学的概念

案例演示教学是一种将现实生活中的情节模拟再现或者通过多媒体再现场景,让同学们融入那个场景,从而讨论并且学习的一种教学放法。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获得知识。一方面,是从案例本身获得,如从案例的成功或是失败中得到教训和启发;另一方面,是从案例的外延获得。比如,通过自己对案例的分析和看法,别人意见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

二、案例分析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优点

1.案例教学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案例演示教学相对于别的教学方法来说有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使得学生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乏味,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传统的教学一般只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不讲授为什么要那么做,使得学生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变动就不知该如何是好,从而也导致了他们所学的很多知识在实践中得不到运用。而案例演示则不同,它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变通,使得课堂学习变得有趣。学生在思考、学习、创造中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并且促使自己在学习中更加地注重能力的培养。

2.案例演示有助于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生能力

案例演示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先讲授知识,然后结合实际对问题进行分析,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比较注重知识的教学,而忽略能力的培养。学习的时候可能对知识点都知道了,可是过后就容易忘记,而且也很难用于实际生活。而案例教学则不同,特别是将案例演示用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就更加不同了。比如,在教授ppt的制作时,可以先将做好的成品给学生们看,从而引起他们的兴趣,那么接下来再一步步向大家演示ppt的制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讲授重点以及制作时需要注意的地方。这样下来,大家的记忆都是以实际为背景的,就更容易记忆和掌握方法了。

三、案例演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运用

1.课前寻找合适的案例教材

在案例的演示教学中,案例是最基本的需求,一个好的案例教材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寻找案例时要特别地注意,得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寻找。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后,寻找适合他们水平的案例就比较容易了。同时,根据对学生掌握知识状况的了解,有助于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把握教学重点,有些环节重点讲,有些选择跳过。这样不仅节约时间,而且凸显教学重点。

2.课堂上的案例演示

在课堂上对案例的演示是很重要的,教师应该注意把握案例演示的切入点。如果一开始就将案例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就起不到吸引学生注意的作用了,而且没有目的性地看一段视频或是一个案例,往往让学生们一头雾水,不知道重点在哪。所以案例的演示是有铺垫的,用问题引导出案例。比如,教师在教授表格的制作时,可以根据大一新生的实际情况来提出问题。大一的新生一般都进了好几个社团或学生会等,在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要进行表格制作,统计他们的信息。所以,老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所在的部门是怎么统计你们的信息的啊?”然后引出表格以及表格的制作,向同学们展示表格制作的成品,让学生讨论一下表格统计信息的优点、不足,并向学生演示表格的制作过程。由于学生在最近的学习工作中都要运用到表格的制作,大家一定都会集中注意力听讲的,下去之后再自己动手制作,运用到工作中就能很快地掌握表格的基本制作了。

在案例演示结束之后,教师应该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思考,让他们指出案例中的不足之处,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同一个案例,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有的简单却不易理解,有的可能步骤多点但大多数人都可以接受,老师在这个时候应该注意不能否定他们,告诉他们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同时,教师在案例演示之后,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案例与理论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比如,在展示了个人简历的案例之后后,让学生指出案例中的优缺点,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大胆交流,并让他们设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制作个人简历会怎么做,对学生的想法和回答应该给予鼓励,即使回答不对也不要否定,应该让他下去自己动手做了之后再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交流,自己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这样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没有思想负担,更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案例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他们不断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知识并掌握知识。

对于教师,在课堂案例演示过程中还应该特别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认为比较难的部分,鼓励大家互相讨论,并在之后注意改进。

3.课后总结存在的问题

教师课后的总结就像学生温习功课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课后总结一下课堂上案例的演示有什么不足,是否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目的,并充分分析这些不足,在下次教学时注意找出改进措施并将优点持续地保持下去。在善于找出问题的同时,应注意总结优点以及自己擅长的教学方式并不断地改进。争取寻找更好的案例演示技巧以及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以便学生能系统地、有条理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

四、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施不齐全

现在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学这门课程,但计算机的配置还不到位。大学里面计算机相对较多,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数量的要求,课程一般分为基础课和上机课两部分进行,这样理论与实际衔接的不是很好,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高职学校的计算机数量就更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了。所以,计数机基础教学受到学校教学设备的限制,没有健全的教学设备案例演示的教学同样会受到限制。

2.国内案例教学资源匮乏

我国的案例教学才刚开始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计算机的案例教材资源比较缺乏。目前,有些教师和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员已经开始设计和创作适合于教学的案例,但是由于没有专人指导,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难免制作方向把握不准,制作周期较长。所以,总地说来,我国的案例教学资源是很少的,而且案例水品普遍偏低,案例的制作速度以及质量还达不到教学要求。

3.有些知识点不适合案例教学

案例的寻找很困难,而且有很多知识点都没有相应的案例教材,或者不适合进行案例教学。比如,在教师讲授计算机发展历史这一本分的内容时,就不适合使用案例教学。又如,在讲授计算机的优点时,就很难找到合适的案例教材。

五、总结

案例演示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它受制于教学设施以及我国案例教学的发展程度。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们不断地探讨和总结,这样才能让案例演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更好地发展。而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并不适合案例演示教学,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注意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磊.“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及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01).

[2]张剑飞,高辉,马晓梅.试论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0,(03).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6

高中德育教学几乎都是由政治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及班主任担任班级德育管理工作。况且德育课又大多采用理论灌输教育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不能很好地体现时代精神,教师只负责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导致学生对德育课学习消极应付,教学效果差。随着教学方法的不断深化改革,案例教学成为高中德育课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案例教学是依据授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使抽象的概念或理论具体化、生动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目前关于普通高中的政治课教学案例比较多,但是关于高中德育课教学案例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案例教学在运用过程中,也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在这方面作些尝试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写作及理念探讨,为一线高中的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提供一些借鉴。

一、案例教学的特点(优点及其局限性,而局限性正是我们需要研究探讨的地方)

案例教学具有科学性质和实用价值,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及师生互动等功能或优点,受到很多专业教育者长期广泛的使用。在高中德育课使用案例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高中德育课的教学现状,改变德育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取得一定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随着案例教学不断的深入应用,发现案例教学也有其缺点或局限:应用案例教学过于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利于中等以下程度或低年级的学习者等。本论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措施。希望有助于广大德育工作者提高对案例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并有效地利用案例教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提供借鉴和启发意义。

二、高中德育课运用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改革高中德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德育课的实效性

高中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德育课的实践性和政治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正确的认识到这一点,并要认真的解决。然而,在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教师讲授几乎成了唯一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津津有味地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们在下面听的昏昏欲睡,而不知其所以然。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使得学习单调、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对德育课消极应付,不感兴趣,不愿听讲,考试前临阵磨枪,死记硬背,根本达不到学习德育课的目的。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媒介,将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将现实生活中生动、逼真的事件引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学习,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案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主动的探索者,学生在德育课堂上主动讨论、主动发言、主动合作、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外,案例学习过程是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在没有任何压力下大胆的发表观点,分析彼此的观点,做出选择。案例教学通过为学生提供各种道德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得到增强,他们的道德行为进一步得到改善,提高了德育课的实效性。

(二)适应高中的生源特点(“一言堂”式的德育课导致优生差生都不感兴趣)

高中招生对象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而且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普通高中的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兴起,使得高中生源锐减,为了维持生存,部分高中面临“饥不择食”的境地。这也造成了部分学生素质差,造成了上课睡觉,打闹,逃课等不良现象,甚至个别学生法制纪律观念淡薄,时有发生冲突打架,经常迟到旷课,不服从教育和管理,不尊重老师,不做作业和抄袭作业。而目标明确的以考学为主的优等生又觉得高考不考这些东西,还是多背几个知识点吧。他们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学不学德育知识,知不知德育理论都无所谓。又由于德育课本身抽象性的特点与和长期以来高中的德育课形成的“说教堂”、“一言堂”的授课形式,使得德育课往往很难上,更不要说上好了,也造成学生对德育课没有兴趣,高中的德育课在学生的眼里可有可无,总之,高中生在文化基础、思想、行为习惯、修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别,这就更要求高中学生学好德育课。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产生。”案例教学的运用,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因为案例教学提供一定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能触动学生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精心编排教学案例,把书本的知识点融入教学案例之中,改变过去德育课单一的、枯燥的注入式教学。案例教学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以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形式参与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情境。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使德育课发挥应有的作用,改变高中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使他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提升。

(三)符合高中德育课的学科特点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7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应用型本科;C语言

中图分类号tp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35-0183-02

0引言

C语言是一种被广泛学习、普遍使用的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大多数高等学校都把它作为入门的计算机语言教学课程,而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又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实践性,该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很好结合,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而我国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一直是以介绍语法为主线,配上一些作为语法应用示例的简单程序,缺少培养编程能力方面的知识,忽视了知识的应用,学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是自己却写不出程序。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能够弥补传统教学在创新知识、引导学生开展应用型学习方面的不足。

1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案例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因而受到重视,近年来在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课教学所占比例逐渐扩大。

2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没有正确认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

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工作,所以没有必要学好C语言;还有学生认为现在C语言己经过时,在当今软件领域中已无用武之地,所以学不好也无所谓。错误的学习动机导致后期的学习非常地被动,学习兴趣逐渐淡化甚至消失,学习效果很差。

2.2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复杂,灵活性大,随着课程的逐层深入,许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丧失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教学成为师生双方乐于参与的一种充满情趣的活动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3缺乏适合的教材

目前,一般学校使用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参照谭浩强教授的《C程序设计》而编写的,即在每一章介绍基本概念后,提供一些例题、解释相关概念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然后,在章节末尾提供习题对本章内容进行强化。这种教材的优点是基本概念描述清楚,学生便于记忆;缺点是学生仅仅记住了各章节中的概念,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更谈不上如何使用它们。加之章节之间联系不强,要想综合运用各章节知识比较困难。

2.4没有明确的上机目的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布置明确的上机任务,学生上机之前不清楚上机内容,没有明确上机目的。有的学生上机时仅仅是将课本上的案例或是教师上课时所讲的例题在电脑上编辑,不去分析具体算法和其中的语法结构,上机操作完全变成“照猫画虎”式的验证上机,根本达不到实践创新的目的。

2.5缺乏整体设计的概念

C语言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少教师的正确引导,没有注意如何综合运用相关内容解决具体问题,导致学生在学完程序设计课程进入应用阶段时,面对具体的专业设计要求无从下手。

《C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主干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C语言的基本语法和规定,掌握程序设计基本算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熟悉上机调试程序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程序编辑习惯、设计规范和风格,为后续课程及其它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说,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

由于教学型院校的学生基础较薄弱,在学习中普遍认为C语言语法多,枯燥难懂,全部课程完成后,感觉知识零乱,只能看懂程序,而不会编写程序,更不会应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教学法的陈旧,一些教师教学中重语法教学,忽视应用案例,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严重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四年的学习积极性。青年学生好奇心强,富有想象力,善于吸收新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上网,玩游戏都能无师自通,很快就能上手操作,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3案例教学法在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优势

3.1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中,前几章都是先介绍C语言程序设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然后才介绍程序的编辑、编译和运行。这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既枯燥又比较抽象难懂。另外,有一些概念之间的差别和程序的设计步骤如果只通过教师讲述,学生在字面上可以接受,但在理解深度上往往难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果能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己去探究和体验,情况将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打破课本原有的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改用从案例入手,通过给学生演示、让学生模仿,在实际应用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基本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和延伸概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

3.2改变传统学习方式

C语言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采用案例教学法就可以改变这种“填塞式”的做法,将学生的眼、手、脑全部调动起来,这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不按教材的顺序授课,而是以精选出的程序设计的案例为中心,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具体案例的讲述上,把要学习的语法和概念融入到具体案例中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在应用中学习,从而避免了枯燥的理论说教,不仅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大有帮助。

4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选择与设计

案例教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实效性强的潜在优势,如何把案例教学的潜在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我们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实践中有较为深切的体会,这就是:“好案例+好教法=好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设计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学习与讨论、评估与总结3个基本过程。要完成案例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的设计。

其一,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举例,它应该具有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要能涵盖课程的绝大部分知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选择中一般应注意趣味性、可行性、挑战性。

其二,老师在设计案例时,必须接近实际,与实际生活或工作相关且具有一定规模,既符合所需掌握知识的特点,又能让学生感兴趣。不同的学习阶段使用难度不同的案例。用由易而难的C程序案例入手去组织教学,而不是一开始就单纯进行枯燥的语法教学。

其三,老师在设计案例时,不但要设计一些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还设计一些供学生自己学习、提高、甚至具有较高难度的具有挑战性的案例,可以把国内、国外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大赛的一些题目作为教学案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让他们提前了解这些大赛,为今后参加备战这些大赛打下基础。

5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课堂上通过分析案例,使学生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学生分成6人~7人一组。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案例程序源代码进行多向思维启发分析,同时针对分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心得相互交流。案例经过学生的讨论后,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讲评,并再次讲授案例分析中所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最后提交相应的分析报告,牢固掌握专业知识。这样做有助于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体系,实现师生的有机结合,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相互交流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BBS在线答疑、e-mail信箱、QQ群等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不同方式的相互交流,从而让学习没有传统的时空限制。

6案例教学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在课程设计阶段提前布置一个综合型的案例,让学生基本自行解决,通过分析、设计、编码、上机调试、写出完整的设计报告,最后答辩。在各个环节中,教师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了解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在最后的答辩环节全体同学参加,交流设计过程中的心得,老师对整个过程总结。每完成一轮次的教学后,要及时总结,对在教学过程中出问题、不适合教学的案例进行调整,并补充新的教学案例,更好地满足以后的教学工作。

7案例教学法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1)案例设计要新颖,对学生有吸引力,最好是能贴近学生生活;

2)案例设计难易要适中,太难会让学生有挫折感,太简单又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案例设计中要将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包含在内,不能脱离相关知识点;

3)教学中分析问题时老师不能将源代码全盘端出,而应以引导为主,鼓励学生多动手,否则如果学生完全照搬照抄,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4)案例设计应该有可扩展性,留给学生创新的空间,这样能让优秀的学生有发挥的空间。

8结论

5年来的探索与实践证明,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有助于改善传统语法讲授型教学方式中学生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差的不足,能促使教师的教育观念的转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8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恰当素材

达到理想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不仅要求给定具体案例,更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情境中,以案例中的角色展开相关分析,这就表明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案例,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结果。但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成型的国外教学案例和国内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这两种案例尽管具体明确,但却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缺陷——与mBa学员的经验背景不同,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本科学生,其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清楚理解案例背景,游离于案例之外的学生在展开相应决策时要么凭空想象,要么敷衍了事,缺乏恰当的案例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3、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充分开展

实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需要学生在了解案例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案例反映的问题展开相关决策,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陈述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完整过程。但在大部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通常都被作为某一次的课堂任务在教室中加以完成,团队成员间、团队间既缺乏充分资料的收集更缺乏有效的讨论与辩论,“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却在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教学参与者的原因,更包括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案例教学参与者原因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和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会深刻影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首先,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认知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等同于举例讲授法,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举例讲授法强调运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来向学生阐释知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种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显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更多的是案例的阐述者、相关知识的咨询者以及必要的纪律维护者。两种方式的认知混淆使得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不能明晰自身定位,从而影响教学互动性;学生方面,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大多开设于学生的第一、二学年,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尚未从高中学习情境中转换出来,被动学习倾向明显,这就使得其很难正确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造成案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参与者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是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展也使得教师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缺点日益凸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编写案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而学生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填充式教学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与mBa学员相比,本科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对案例情境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原因

本科教学过程受一系列诸如学时、班制等管理制度制约,而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在50-70学时之间,尽管案例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比例,但基础理论知识依然构成本科课程教学的主体,而案例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包括案例介绍、相关资料与知识的收集、讨论决策、观点阐述、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因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必然耗费一定数量的学时,这就使得教师在既定的学时内做出保证基础理论教学与开展案例教学的抉择,前者常常被优先选择,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本科教学活动的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以及进入管理情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本科管理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正确定位。观念与认知指导行为,因而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与引导,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并努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讨论,对不同观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而不能轻易的批评否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咨询者、点评者和纪律维护者的地位。

2.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课程组织与调动能力甚至是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恰当的管理案例。

(二)创新教学制度,科学开展案例教学

1、创新管理学案例教学制度

(1)科学合理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收集、研讨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充分的学时保障。传统的教学改革往往强调调整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但这种改变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两者之间抉择的境况,因而应当创新管理学案例学时制度,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将案例教学环节单独作为独立课程开展,独立考核,这样就使得两者学时分配更清晰,还有助于培养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师。

(2)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规模与场景。

教学规模上,应当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减小班级规模,组成4-5人团队,3-4个团队即构成班级独立开展案例教学课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搭便车”或“挤不上车”的现象。教学场景既能影响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又会影响学生对管理情境的进入,因而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案例教学实验室,保证成员间充分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案例中管理角色的认知。

2、科学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1)有序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有序开展案例教学是指基于上述独立的案例教学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逐步增强案例难度,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工作重点由最开始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名提问逐渐转移到纪律维护、咨询与点评方面,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展都应当有着严密的流程与要求,案例布置阅读、材料的收集、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形成书面作业考核,一系列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记录与严格的分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从而其参与度更高,增强其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背景下,管理学课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为沈阳体育学院院管课题《“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14-116.

[2]张建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2-64.

[3]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9

1对象与方法

1.1方法

1.1.1构建师资组由儿科护理学教研室专任教师2名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临床教师3名共同组建师资组,组长1名。师资组成员均参加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与济宁医学院任课教师预试讲选拔,且均取得合格证及授课资格;师资组中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本科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讲师2名,工作年限3~7年。

1.1.1.1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师资组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制订儿科护理学教学日历,包括课程进度、授课章节、授课教师及课时分配,并在新生儿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危重症疾病等章节理论课后设置相关案例教学课。

1.1.1.2收集编写案例师资组依据教学日历,结合临床精心选择1~2个典型病例,通过对病例进行修整、补充并设计问题,编写成教学案例。各案例的选择以围绕各章节重点疾病、常见病及多发病为原则,问题的设计以突出护理程序的应用为核心。

1.1.1.3课时安排该课程共计6时,其中理论课42学时,案例教学27学时;案例教学共9次,3学时/次,50min/学时,共150min。案例分别是新生儿的护理、婴儿腹泻、小儿支气管肺炎、法络四联症、急性肾炎、缺铁性贫血、化脓性脑膜炎、麻疹与手足口病、急性呼吸衰竭。两组使用同一教学日历开展教学,案例教学所用案例一致,课时相同。

1.1.2课前培训儿科护理学理论课开课前,师资组对试验组学生进行理论培训。培训以理论授课的形式进行,共计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在各领域中的应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对护理教学的指导意义,如何将“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有机结合并运用于临床专业课(主要是儿科护理学)案例学习。

1.1.3教学方法两组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分组,试验组每组10名,分为1~4组(第4组为11人);对照组每组10名,共4组。两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案例教学。

1.1.3.1试验组运用“六顶思考帽”的思维方法,将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运用于案例教学,通过制作层次思维图开展案例学习。具体方法如下。(1)报告案例、引导思考:教师采用ppt或word的形式报告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方法对案例及其涉及的各项问题进行思考,此过程历时约10min,具体如下:引导学生运用“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进行思考时,应体现思维的“层”“次”结合内涵。层:即用六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分别代表不同角度或层面的思考,颜色不同,思考的方向即不同。白帽是事实与数据帽,代表客观思考,案例课上戴上白帽时,学生应剔除任何个人感受,始终以中立、客观的态度,只关注患者健康的真实事实与过程,通过对健康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为后续的判断(护理诊断)和决策(护理计划)提供客观依据;红帽是情感帽,代表直觉思考,带上红帽时,学生可以表现自己的情绪,表达对患者的健康状况或所需要的护理干预等方面的直觉、印象、感受、预感,并形成观点与判断;黄帽是乐观帽,代表正面思考,意味着价值与肯定,戴上黄帽时,学生从正面考虑问题,探寻各项护理干预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识别护理干预的积极因素,表达自己对护理干预乐观的、满怀希望的、建设性的观点;绿帽是创造帽,代表创造性思考,是新观点或新方式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绿色思考帽,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增加联想与想象,培养创新性思维;黑帽是谨慎帽,代表负面思考,意味着谨慎与批判,戴上黑帽思考问题能发现事物的消极因素,阐述事物不正确或不可行的依据,并作出评价;黑帽是理性判断的思维方式,是评判性思维的代名词,案例课上带上黑帽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蓝帽是指挥帽,代表冷静思考,其功能是指挥其他思考帽,控制各帽的使用顺序、规则和管理整个思考过程,并负责做出结论。案例教学中带上蓝色思考帽,可以使学生从所思考的问题抽身出来,随时对整个思维过程进行观察、调整与控制,把握讨论时间,避免偏离主题,使案例讨论更有效率[4]。次,即次序、排序。案例分析讨论时,思考帽既可单独使用,也可序列组合使用。单独使用,如护理评估时运用白帽思考,通过患者客观真实的健康资料,可帮助学生获得对患者健康信息的全面了解;护理评价时运用白帽思考有利于学生以患者目前所达到的健康状态为依据,客观判断护理目标是否实现;序列组合使用,如护理诊断时红蓝组合使用以及护理计划与实施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在案例教学中思考帽序列组合使用效果较好,组合使用时序列一般无定式,以能否有效解决问题为前提,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组合排序即可。如护理计划中红、黄、黑、绿、蓝的组合使用使护理计划从红帽直觉感性的想法,经过黄帽与黑帽理性的分析研究、再到绿帽创造性的补充完善,最终蓝帽的确定制订,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经过各思考帽的分析论证,有效地保证了护理计划的合理、严密、可行。(2)分析、讨论、制图:各组在组长的主持下围绕案例,以问题为核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层次思维方法深入展开分析和讨论,并认真制作具体详尽的层次思维图,此过程历时约50min。(3)成果汇报:各组按分组顺序,由组长结合案例依次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详细的陈述与讲解,通过思维图的展示进行成果汇报,此过程历时约40min。(4)总结评价:一级评价:即学生自评,成果汇报结束后,各组通过认真阐述本组案例学习的思考路径,总结本组的层次思维图所能解决的护理问题与不足,客观评价本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缺点;二级评价:即小组互评,自评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对4个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在探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着重找出各组层次思维图的优点与长处,缺点与不足;三级评价,即教师评价,结合一、二级评价的结果,教师针对各组层次思维图的合理性、可行性及有效性分别给予客观评价,对优点与长处予以肯定与表扬,对存在的问题及缺陷提出修整意见。各组以意见为导向,对本组的层次思维图进行认真修改完善。此阶段历时约50min。

1.1.3.2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部就班地对案例进行“平铺直述”式的分析探讨,具体方法为:教师报告案例;各组收集患者的健康资料进行护理评估,确定患者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问题,并制订护理计划;各组长依次总结汇报。

1.2评价课程结束后,师资组对两组统一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1.2.1理论考核师资组统一组织命题、编排试卷,并详细制订评分标准。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理论,主要考核学生对儿科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共计60分;第二部分是案例分析题,共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护理程序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共计40分。两组均使用同一试卷及评分标准。依据得分≥90%×总分为优,80%~89%×总分为良,60%~79%×总分为中,低于60%×总分为差,对两组的理论考核成绩采用分级评价:即基础理论部分≥54分为优,48~53.4分为良,36~47.4分为中,<36分为差;案例分析题≥36分为优,32~35.6分为良,24~31.6分为中,<24分为差;综合成绩(即基础理论成绩与案例分析成绩之和)≥90分为优,80~89分为良,60~79分为中,<60分为差。

1.2.2问卷调查

1.2.2.1问卷设计问卷由师资组就案例学习的目的、方法、预期效果等各项问题对学生进行访谈,结合对本科学生核心能力[5]相关文献设计而成。由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流行病学、统计学的6名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审阅,经小样本预调查测试后修订而成,问卷Cronbach’sα系数为0.87,内容效度比CVR为0.8。

1.2.2.2问卷内容问卷包括教学效果(9条)、学习效果(5条)、课堂效率(3条)及职业态度(3条)4个方面,共20个条目。各条目按Likert5级评分法计分,即非常同意5分,同意4分,不一定3分,不同意2分,非常不同意1分,满分共计100分。

1.2.2.3问卷发放课程结束后,由研究者向两组统一发放问卷,采用统一指导语,学生单独逐项填写,统一收回。共发放问卷81份,收回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81份,有效率100%。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方法评价的差异。

2结果

2.1两组理论考核成绩(表1)

2.2两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表2)

3讨论

3.1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有效提高了学生案例教学的效率传统的案例教学法在教师的主持下,学生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按照护理评估-诊断-计划-实施-护理评价的步骤对案例进行“程式化”的分析探讨,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新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热情;同时,由于成绩或性格等原因,案例课上学生的表现也千差万别,一些成绩较好,善于表现的学生,往往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成为课堂的主角,而一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或由于自身不善言谈、畏惧争论,而不敢参与发言与讨论,被游离在课堂活动的边缘,成为尴尬的配角;学生表现的差异大大降低了讨论参与的广度[4],使教学过程易被少数人把持,不能集思广益,展开全面分析与充分讨论。另外,个别教师对案例教学缺乏认真的准备,没有规范严密的教学计划,易使案例教学无章可循,陷入混乱,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进行科学的思维引导,易使讨论陷入偏题,或成为“流于形式”、“走过场”[4]。以上种种因素大大降低了案例教学的效率及效果。“六顶思考帽”层次思维案例教学法改变了传统案例教学的不良现象,该教学方法通过严密的教学设计,保证了案例教学有章可循,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思维的“层”“次”结合,为学生参与案例讨论提供了思考角色,建立了思考规则,学生运用此方法进行有规范的、有约束的思考,避免了天马行空,离体偏题;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案例讨论提供了一个全面思考问题的思维框架[6],促进了学生从多角度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加强了学生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了解,确保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更全面、判断更准确、讨论更充分,为进一步提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计划及评价等工作提供了可靠保证;另外,层次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将无意义的争论变成集思广益的创造,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减少争议与对抗,节省时间,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理论考核案例分析成绩与综合成绩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

3.2有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课堂效率,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学习效果、课堂效率及职业态度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0.01)。“六顶思考帽”思维方法与护理程序相结合并运用于案例教学,有利于突出护理学临床专业课特点,增强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如绿色思考帽),使学生变得富有创造性,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如黑色思考帽),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方法逻辑性强,以报告案例———分析讨论、制图———成果汇报———总结评价为教学思路,通过典型案例,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引发学生思考,有利于突出重点、难点,帮助学生解惑释疑,促进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案例教学效果;思维层次图的设计制作,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学生以问题为中心,以自身为主体,以小组为单位,翻阅教材、查阅文献,对各类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得到培养锻炼,学习效果得到明显增强;成果汇报展示环节刺激学生积极发言,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课堂效率;层次思维与护理程序相结合的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系统、严密的学习路径,从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即护理评估)———针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判断(即护理诊断)———制订细致、完整的护理计划———详尽具体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缜密而连续的护理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勤奋、创新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感,而且使学生对护理职业有了更深刻、更客观的认识,护理不再是打针输液的“苦差事”,而是以专业理论和技能为支撑,可以为患者减轻痛苦,解决健康问题的事业,从而增强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和从业志向,职业态度得到提升。

案例教学的优缺点篇10

本文首先阐述了管理学基础教育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主要介绍案例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分析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优缺点,面对高职高专学生和中职学生应该如何准备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案例,如何参与讨论,教师应在讨论中扮演何种角色。最后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从而进一步提出了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案例教育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职高专;中职;管理学;案例教学

一、管理学教育在现代教学的重要性

管理学基础是我国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的课程,也是中职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基于此,它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深化和加大高等学校和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大学生和中专学生就业与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案例教学在管理学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管理学教学中经常运用到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参与到案例中去的教学方式,很适合用于教授管理学及其相关课程,而且不论高职高专教学还是中职教学都同样适用。但是由于在我国这方面起步较晚,多的是运用于硕士研究生和本科学生的课堂上,在专科和中职学校中运用还是较少的,这就是研究的目的,研究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运用的区别和实践。

案例教学总的来说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它的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与学生互动式新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以及在学生中的相互讨论,使得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过程中,取得比较真实的管理感受,以便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从而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实际管理能力,并丰富学生关于管理及其相关专业的背景知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三、管理学案例教学的优缺点

案例教学的缺点是有些难察觉到的一些情况或因素容易在实践中忽略掉,或者说有些情况或因素很少会发生在现实,但是它又是真实存在的,一般的案例是不会涉及的。这样案例教学就有一定的不准确性,也就要求我们在推行案例教学时候也要注意不断深化理论知识的教育。

案例教学的优点是在模拟真实的情况下,帮助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吸收知识者的这个角色上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产生积极主动的行为,同时让学生体会必须掌握现实并且及时做出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更好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四、在管理学教育中,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实施案例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根据教学目的、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把握好案例的难易程度。

一般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采用不难不易的案例进行教学,主要是考虑到他们不错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长期的应试教育束缚了他们的联想思维,因此要在平时多加强案例教学的力度,让学生的思维变的更加开阔和灵活,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面对他们,选择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企业管理案例,这样学生才可以信服,产生学习兴趣。

对中职的学生,采用比较容易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功底较弱。不过他们的思维就比较开阔和喜欢幻想。可以选择两种案例来提高学生的管理水平和思想。一种是真实的企业案例,让他们了解社会,加强自身管理。另一种是故事型案例,以说故事方式说一个管理的道理,加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

其次,构建良好的案例教学结构。主要表现在编写优秀管理案例、改善教学条件、深化管理案例教学三个方面。特别是改善教学条件和优秀管理案例的编写上要加大工作力度。其中注意角色的定位和转换,学校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有效激励机制,才能推行案例教学、提高案例教学效果。

再次,对案例教学过程有正确的认识,加强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在课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来案例教学,严忌偏离案例,而且在案例讨论中,应控制好过程,及时做点评,把重点放在学生参与的程度、案例讨论的深广度、学生实践能力的展示和提高上。

高职高专的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按照预先的思路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主要是过程教师要控制好,大多时候让学生自己思考,必要时候做适当的点评,不要告诉学生要怎么做,而要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中职的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融入案例中,注意方法的采用,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管理案例教学在管理教学领域由来已久,是不断深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教学方法。不过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应用不多,对它探讨是更深入的完善管理教学,使得这门课程的教学更加灵活生动,学生也比较能够接受,其中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深入案例,中职的教学要浅出案例。然而这样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相互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相信将来管理案例教学在高职高专和中职的教学中会被更广泛、全面和更好的应用,并能取得实质的长足进展,以便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变化的、高素质的、有实践管理能力的现代化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曾艳.(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