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燃气研究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6:46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

2.2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3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

2.4县(区)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2.5应急组织体系

3事故分级

3.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3.2重大事故(Ⅱ级)

3.3较大事故(Ⅲ级)

3.4一般事故(Ⅳ级)

4预警与预防机制

4.1监控机构

4.2检测网络

5应急响应

5.1总体要求

5.2预案启动

5.3事故报告

5.4响应行动

5.5指挥和协调

5.6工作流程

5.7现场应急救援

5.8信息

5.9善后处理

6应急结束

6.1结束程序

6.2事故调查与总结

7应急保障

7.1指挥技术系统保障

7.2通信保障

7.3队伍保障

7.4装备保障

7.5宣传、培训与演练

7.6奖励与责任

8附则

8.1管理与更新

8.2解释部门

8.3实施时间

8.4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联络员名单及通讯录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城市燃气安全事故的危害,做好全市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工作,指导应急抢险,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事故、排除隐患,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燃气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城市燃气突发事件的处置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依据《浙江省城市供水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CJJ51-2001)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突发性城市燃气系统的事故应急处置活动。

1.4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燃气企业、咨询机构相应职责,有效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

(2)统筹协调,快速反应。统筹安排各部门应急工作任务,加强各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密切配合,保证重大信息及时报告、准确传递、快速处置。

(3)长效管理,落实责任。以保障城市燃气安全为首要目标,实行政府强化监管与企业规范经营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根据突发事件的影响人口、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确定不同级别的情况报告、预案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落实城市燃气事故应急责任机制。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领导体系的要求,成立**市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

2.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

2.1.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城建委主任

主要成员:市城建委、市委宣传部、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劳社保局、市交通委、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水务局、市质量技监局、市电力公司、市蓝焰燃气公司、各县(区)政府等单位有关负责人。

2.1.2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制订、完善和实施市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2)领导和协调全市范围内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处置工作,部署市政府交办的有关工作。

(3)负责全市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及时了解掌握全市范围内城市燃气突发事故情况,根据情况需要,向市政府、省建设厅报告事故情况和应急措施的建议。

(4)组织对事故发生地区进行技术支持和支援。

(5)组织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

(6)决定其他有关全市范围内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的重要事项。

2.1.3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职责

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预案实施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的指导、协调和保障工作。

(1)市城建委:指导、协调各县(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完善和实施城市燃气事故防控技术方案,负责全市城市燃气事故信息的接受、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组织有关部门对事故发生地进行技术支持和支援,组织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参与事故调查处理等工作。

(2)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事故有关信息的对内对外宣传报道工作和对事故现场内外媒体活动的管理、协调和指导。

(3)市经贸委: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物资能源应急保障综合协调工作,建立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应急供应协调机制。

(4)市公安局:负责事故的安全保护工作,维护现场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组织指挥排爆、案件侦破等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负责事故中的抢险救援和火灾扑救工作,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5)市监察局:负责对各县(区)、市级有关部门履行职能的监督,及时查处违反本应急预案的行为,参与事故的调查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违纪责任。

(6)市民政局、市人劳社保局:负责对因事故而造成生活困难的家庭视情实施救助、工伤保险等相关工作。

(7)市财政局: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经费的落实。

(8)市交通委:负责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的相关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9)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事故中的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疾病控制、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防护工作。

(10)市环保局:负责事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对事故产生的废弃物等有害物的处置提出建议,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11)市安全监管局:参加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12)市水务局:负责事发区域损坏的供水设施抢修。

(13)市质量技监局:组织参与事故中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抢险救援,负责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事故调查、检测鉴定和其他产品质量的分析检测。

(14)市电力公司:负责事发区域损坏的电力设备、电力设施抢修和电力保障供应。

(15)市蓝焰燃气公司:贯彻落实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负责本公司的城市燃气供给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做好城市燃气供给安全预防工作。制定城市燃气供给应急专业队伍,组织应急预案演练、人员培训。建立完善城市燃气应急抢险抢修措施和方法。及时向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按要求做好城市燃气供给事件的先期处置、应急处置、善后处理、调查评估、恢复重建等工作。

(16)各县(区)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燃气事故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2.2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2.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城建委城建处(**市燃气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成员:市城建委城建处处长、分管副处长,市蓝焰燃气公司总经理助理。由市城建委城建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事故响应时,抽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充实办公室力量。

2.2.2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在应急响应期间负责与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单位和专家工作组的联络,负责收集情况,及时传达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应急响应时,提出报告和建议,及时传达和执行市政府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

2.3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

2.3.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组成

由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邀请公安、消防、交通、环保、安全监管、质量技监、卫生、燃气等单位中有关专家参与,共同组成专家工作组。

2.3.2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专家工作组职责

参加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的活动及专题研究。应急响应时,研究分析事故信息和有关情况,为应急决策提供咨询或提出建议。参与事故调查,对事故处理提出咨询意见。受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的指派,对事发地实施技术支持。

2.4县(区)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

比照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职责,成立县(区)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在本级政府领导下,负责拟定本地区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并负责实施。各燃气单位根据当地应急预案,制定本单位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组织。

2.5应急组织体系

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组织体系由各级政府和建设、安全监管等部门,以及燃气管理和生产经营单位、企业等组成。

3事故分级

城市燃气突发事故按照其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四级: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

3.1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1)造成3万户以上居民连续24小时以上停止供气,或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需要紧急转移安置10万人以上的安全事故;

(2)自然灾害或其它因素导致设施淹没,机电设备损坏,气源生产、输配、应用设施设备以及辅助设施等发生火灾、爆炸、倒塌、严重泄漏;

(3)城市主要供气和输配系统管网发生干管断裂等突发灾害影响大面积区域供气;

(4)非正常情况下,导致城市气源中止,或导致供气设施中气源指标严重超标;

(5)调度、自动控制、营业等计算机系统遭受入侵、失控、毁坏。

3.2重大事故(Ⅱ级)

(1)造成1万户以上居民连续24小时以上停止供气,或造成3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事故,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需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事故。

(2)涉及跨县(区)级行政区域或超出事发地县(区)级政府处置能力的重大燃气事故;

(3)需要由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处置的重大燃气事故。

3.3较大事故(Ⅲ级)

(1)造成2人及2人以下死亡的事故,或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事故,或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0户以上的事故;

(2)在燃气生产、运行、经营、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燃爆,影响正常生产并需要外界协助的安全事故。

3.4一般事故(Ⅳ级)

(1)直接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事故,或造成区域性管道燃气用户停气、脱压或超压在100户以上、1000户以下的事故;

(2)在燃气生产、运行、经营、运输过程中发生泄漏,可能影响正常生产和经营的安全事故;

(3)造成人员受伤的事故。

4预警与预防机制

4.1监控机构

县级以上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城市燃气系统运行的监测、预警工作。主要职责是:建立城市供气安全监管体系,对城市燃气系统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并作出报告。

4.2检测网络

随时对城市燃气安全进行监测,逐步建立城市燃气安全网络。

5应急响应

5.1总体要求

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发生后,在事发地县(区)政府领导下,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事故应急、抢险、排险、抢修、快速修复、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并及时向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情况。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事件,可越级上报。

5.2预案启动

发生Ⅰ、Ⅱ级燃气系统突发事故,本预案、有关县(区)级预案及相关企业预案必须立即启动;发生Ⅲ级事故,一般应启动本预案,有关县(区)级预案及相关企业预案必须立即启动;发生Ⅳ级事故,一般应启动县(区)级预案,本预案视情启动。

对于先期未能有效控制事态的,或者需要市政府协调处置的较大、重大、特别重大事故,根据事态发展,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启动市相关预案,并向市政府主要领导报告,必要时直接提请市政府主要领导批准或由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决定有关事项。

5.3事故报告

5.3.1报告程序

(1)燃气突发事故发生后,现场人(目击者、单位或个人)有责任及义务立即报告,涉及消防、人员救护的,应立即拔打“110”、“119”、“120”急救电话,严格保护事故现场。燃气企业要强化24小时值班制度和“110”联动机制。有关企业或应急组织接到报告后,立即指令相关部门派员前往现场初步确认是否属于燃气突发事故,如确认,立即启动企业应急预案或相应应急预案,同时根据对事故等级情况的初步判断,立即报告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2)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按照“迅速、准确”的原则,立即报告同级政府、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不得瞒报、缓报、谎报,初次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小时,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实行即时报告、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发生Ⅱ级及以上重大事故或在特别紧急的情况下,企业及各级、各部门除根据管辖权限逐级上报外,可直接报到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各级应急组织之间必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

5.3.2报告内容

在紧急情况下,除先电话报告外,必须在24小时内形成书面快报,快报应尽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单位的详细名称、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及地址;

(2)事故单位的经济类型、生产规模、气源厂座数、气源来源;

(3)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类别;

(4)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5)事故的简要经过;

(6)事故原因的初步分析判断;

(7)事故发生后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8)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9)事故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10)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5.3.3相关记录

各级应急领导小组对组织、协调、保障应急行动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5.4响应行动

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事发地应急领导机构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预案,并做到:

(1)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态扩大;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3)迅速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负责维护现场秩序和证据收集工作;

(4)服从各级政府统一部署和指挥,了解掌握事故情况,协调组织抢险救灾和调查处置等事宜,并及时报告事态趋势及状况;

(5)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恢复生产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取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详细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5.5指挥和协调

(1)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分析事故的严重程度,及时向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提出处置建议,同时将事故情况报告市政府和省建设厅。需要市政府领导协调的,报告时一并提出处置建议。

(2)第一时间召开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事故情况。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到位并开展应急工作。

(3)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迅速与事发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联系,了解并核实有关事故和处置情况;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应急工作;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协调工作,并收集汇总事故发生情况和各部门意见,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和范围,随时向市政府、省建设厅汇报事故进展情况。

(4)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召开成员单位和专家工作组会议,根据事故和应急情况提出城市燃气系统的抢险、抢修、临时供气等工作方案,组织工作组赴现场协助、指导应急救援工作。

(5)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办公室各成员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开展应急工作,成员必须坚守岗位。

(6)各地在应急处置中,抢险救援需跨地区调配应急物资、救援力量的,或需紧急征用的,由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集中统一、及时调配。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物资、设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和拒绝,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便利条件。

5.6工作流程

5.7现场应急救援

(1)现场应急救援中,可根据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成立现场指挥部。参与现场应急救援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在现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工作。

(2)现场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可成立综合协调、专业抢救、医疗救护、安全保卫、交通运输、通讯网络、专家技术、新闻报道、后勤保障、事故调查、善后处理、预备机动等专业组,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具体职责如下:

1.综合协调组: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情况,综合协调有关单位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专业抢救组:对事故进行现场救援。

3.医疗救护组:开展现场救护工作,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4.安全保卫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故现场。

5.交通运输组:运送事故现场急需的物资、装备、药品等,输送现场疏散人员。

6.通讯网络组:保证现场指挥与上级的通讯网络畅通,沟通指挥部与外界的联系。

7.专家技术组:成立若干各行业技术专家组,对应急救援、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8.新闻报道组:组织新闻单位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及时报道抢险救援的有关情况。

9.后勤保障组:负责指挥人员的现场食宿安排,保证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10.事故调查组:负责对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等进行调查,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11.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难、受伤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

12.预备机动组:由现场指挥部领导临时确定,机动组力量由现场指挥部领导调动使用。

5.8信息

城市燃气突发事故的信息由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确保信息准确、及时传递,并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布。对需要向社会预警的,根据预警的权限和规定程序及时预警。必要时,市政府新闻管理部门进行指导协调,重大情况报市政府决定。有关新闻工作,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实施。

5.9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县(区)政府负责,市级有关部门(单位)提供必要的支持,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和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督促、协调有关单位依法认真做好善后工作;必要时,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提请市政府派遣工作组进行指导帮助,对伤亡的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造成生产生活困难的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确保社会稳定。

应急救援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6应急结束

6.1结束程序

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由相应的各级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机构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社会公众。特殊情况下,由市政府或授权有关部门宣布应急结束。

6.2事故调查与总结

(1)各级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机构要按照有关规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牵头,派遣专家工作组对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事故调查,认真吸取教训,及时整改,并对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

(2)在事故调查过程中,要认真分析城市燃气事故原因,从城市燃气的规划、设计、运行、管理各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3)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终止后的1个月内,事故发生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向同级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交书面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下列基本内容:发生事故的燃气系统基本情况,事故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分析、评估,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事故结论,调查中尚未解决的问题,主要经验教训,事故责任人及其处理意见,各种必要的附件等。

7应急保障

7.1指挥技术系统保障

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市城建委,并建立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满足指挥决策、应急协调和对外联络的需要,主要包括:

(1)接受、显示和传递城市燃气事故信息,为专家咨询和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2)传递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实施应急响应的有关信息;

(3)为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指挥和与有关部门的信息传输提供条件。

7.2通信保障

(1)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城市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网络系统,并建立相应的网络能力保障制度,以保证应急响应期间应急领导小组同各级政府、市应急响应部门、有关单位和应急专家工作组通信联络的需要。

(2)应急响应期间,有关单位必须保障通信网络系统的正常工作,随时接收市政府的指示和事故发生地的事故信息。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应24小时保持通信畅通。

7.3队伍保障

各级必须建设好应急救援基本力量。

7.4装备保障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紧急情况下燃气设施抢险设备、物资的储备和调配方案,报本级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备案。燃气企业储备的常规抢险机械、设备、物资应满足抢险急需。

7.5宣传、培训与演练

7.5.1宣传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置知识的宣传,提高防范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宣传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燃气安全使用及应急的基本常识等。公众信息交流工作由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城市燃气企业负责。

7.5.2培训

(1)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由各级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培训,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下级工作人员的培训。

(2)培训工作要合理设置课程,分类指导,严格考核,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

(3)培训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多种组织方式。

7.5.3演练

各级要定期组织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7.6奖励与责任

市城市燃气应急领导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城市燃气突发事故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服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脱逃、擅离职守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者依法追究责任。

8附则

8.1管理与更新

本预案由市城建委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本预案由市城建委负责管理与更新。市城建委定期召集各成员单位和专家进行评审,并视评审情况对预案作出相应修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区)政府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的应急预案,报市城建委备案。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8.3实施时间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2

一、老旧小区、城中村、小餐饮用气管道化工作现状

(一)老旧小区

我办一直积极推进老旧小区用气管道化的工作,各管道气供应企业也比较重视,近年来此项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xx公司从2012年开始,自筹资金开展有计划的老旧管网整改工作,已累计整改近200多公里,目前老旧管网经风险评估,仍有73.34公里为高风险的老旧管网,主要为铸铁管和埋地镀锌钢管;xxx公司已完成中压铸铁管网改造近25.2公里,随xx区旧城改造停用拆除旧管网50公里,剩余1.2公里中压铸铁管网计划于2019年完成改造,但该公司现仍有57个社区近170公里低压铸铁庭院管网尚未改造,存在重大安全风险;zzzz公司燃气管道由于使用年限较长、管材和管道防腐层质量差、缺少电保护系统,造成管道的金属流失较大,导致燃气管道穿孔、裂缝或断裂,并发生燃气安全事故。

由于老旧小区供气管网改造过程中存在种种困难,仍然有一部分老旧小区没有进行管道化改造,同时也有部分已通气的老旧小区由于通气时间较长,管道老化严重,存在安全风险。2019年1月11日我办召集管道燃气供应公司负责人,研讨老旧社区管道燃气报装困难和安全风险整改事宜,会上中心城区三个供气公司积极发言,总结以前老旧社区改造的经验,交流各自公司制定的优惠措施,分析目前存在的困难,对后续老旧社区管网改造建言献策。为摸清我市老旧社区的底数,1月14日我办分别对各区和管道气供应公司发通知,要求统计有管道天然气用气需求和有燃气管道安全风险的老旧小区情况,并于1月16日前上报我办。

   汇总上报的数据,目前我市有用气报装需求的老旧小区88个,涉及23833户居民,其中符合安装条件的有13797户;需要进行燃气管网改造升级消除安全风险的老旧小区274个,涉及到263735户居民;涉及的管道气供气企业3家。具体情况见附表。

(二)城中村

我市的“城中村”主要分布在6个区,共有147个行政村和15个农林单位。“十三五”期间,将完成中心城区剩余的49个城中村改造,也就是说,2020年,中心城区将没有城中村。目前还有多少城中村没完成改造暂时未收集到公开信息。

(三)小餐饮店

2011-2012年,餐饮场所燃气泄漏爆炸事故时有发生,国务院安委会制发了《关于深入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的通知》(安委〔2013〕1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餐饮场所燃气安全专项治理。

我办从2013年初对全市城管队员进行小餐饮店用气安全检查培训,组织市、区燃气管理部门开展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小餐饮店用气安全检查,截至目前全市使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小餐饮店约3.5万家,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供气企业未能按规定对小餐饮店进行安全检查;小餐饮店未与燃气供应企业签订安全供用气协议;小餐饮店存瓶总重量超过100KG,未设置专用气瓶间;钢瓶与燃具安全间距不足0.5米;软管埋地、穿墙、拖地、穿过道;软管龟裂、老化继续使用;软管采用三通连接;燃具连接软管超过2米;软管未使用卡箍固定;使用超期未检钢瓶;用气场所设置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地上密闭不通风房间内等。

二、推进用气管道化存在的困难

(一)老旧小区

1、企业存在的困难

一是未通管道气的老旧小区外市政道路大多已成型,安装燃气管道需要大面积破路,供气企业施工成本较高。二是未通管道气的老旧小区内部地下管线复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为了保证不同管线之间的间距要求,燃气管线设计时路由布置困难,企业施工时不能使用机械只能采用人工开挖,施工周期长,费用高。三是部分老旧小区厨房达不到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的要求,不具备安装管道气条件。

2、小区居民存在的困难

一是部分老旧小区居民安装管道燃气意愿不强,也不允许公共燃气管线穿过自己权属房屋,导致其他有用气需求的居民无法通气。二是部分老旧小区列入了拆迁计划,克服困难通气后不久就被拆迁,造成用户和供气企业投资浪费。三是未通管道气的老旧小区内部道路都比较狭窄,燃气管道施工时对小区内居民出行有较大影响,导致出现小区居民阻扰施工的情况。

3、已通气小区的安全风险

一是部分已通气的老旧小区燃气管道使用年限较长,历经人工煤气到管道天然气,材质老化严重,亟待更换。二是部分液化石油气管道气小区要求置换使用天然气的意愿强烈。

(二)城中村

1、城中村缺少城市规划,地下管线杂乱,燃气管道设计路由选择困难。

2、城中村房屋结构存在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特别是厨房面积及通风条件不符合要求,不具备使用天然气的条件。

3、部分城中村面临拆迁,克服困难通气后不久就被拆迁,造成用户和供气企业投资浪费。

(三)小餐饮

1、房东方面

一是餐饮店报装管道天然气费用较高,也不能为房东带来超额收益,房东不愿意投入资金建设燃气管道。二是安装天然气管道对房间的分割有一定影响,如果后续承租方不从事餐饮行业需要拆除管道。

2、承租方面

一是小餐饮店的承租方一般都是签的短期租赁合同,如果投入资金进行用气管道化改造,一旦房东不在续租,投入资金无法收回。二是天然气热值比液化石油气和轻烃燃料的热值都低,作为餐饮业的燃料使用不具备优势。

3、燃气公司方面

一是小餐饮店集中区域一般都是比较密集的城市区域,地下管线复杂,铺设燃气管道困难重重。二是餐饮行业的燃气器具需要的燃气工作压力大于城市居民用气压力,就算是餐饮店附近有管道,由于压力达不到要求也需要重新铺设管道。三是有少量企业采用租赁方式为小餐饮店提供用气服务,后续从小餐饮店的气费收入中回收成本,前期投入大,如果小餐饮店不再续租,企业投资将打水漂,还要承担拆除管道的责任。

三、其他城市的做法

(一)小餐饮店

2018年8月9日,为防范和遏制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泄漏爆燃事故发生,强化燃气安全风险点的排查治理和源头管控,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南京市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转换管道天然气工作方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内鼓励推进餐饮场所瓶装液化石油气转换管道天然气,并在中小餐饮场所禁止使用50公斤液化石油气钢瓶。目标是到2020年底主城区餐饮场所管道天然气覆盖率70%,远城区覆盖率达到50%。不包括无产权、产权不明、违章建筑、未取得经营许可证的餐饮场所和流动摊贩;不包括不符合天然气管道设计、建设、运行安全相关标准规范的餐饮场所;不包括2020年底前启动地块开发、房屋征收的场所。由市建委牵头统筹推进,安监、质监、商务、财政、物价、公安、消防、城管等部门各司其职。按照用户承担30%、企业承担40%、政府承担30%的比例共同筹措资金。对转换工作涉及的道路挖掘占用费、渣土费等行政事业性收费给与优惠。

(二)老旧小区和城中村

2016年12月27日,为加快老旧住宅区、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普及工作,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制发《深圳市老旧住宅区、城中村普及管道天然气工作方案》,目标是到2020年累计普及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气99万户,2025年完成符合条件的老旧住宅区和城中村管道天然气普及。要求纳入普及范围的小区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燃气管道敷设和安装能够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建筑本体符合消防安全要求;二是老旧住宅业主同意建设的数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深圳市经济特区去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城中村房屋产权人同意安装燃气管道;三是五年内未纳入城市更新改造计划。此项工作由各区政府、管委会负责,市有关部门,燃气集团配合。资金筹措按照小区居民房屋红线范围内的工程建设费用由居民自行承担;小区范围内,居民房屋红线外的管道建设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小区范围外的市政燃气管网建设费用由燃气供应企业承担。

四、下步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沟通协调

1、按照目标任务责任分解表的要求,积极配合市建委牵头的老旧小区管网改造,主动提供有燃气管网安全风险的老旧小区情况和有报装需求的老旧小区情况。

2、加强与各级建设部门联系,跟踪相关地铁、道路建设、旧城区改造信息,力争与之配套建设,不断提高燃气管网覆盖范围,不断整治燃气管网安全风险。

3、将老旧小区管网改造列入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中,作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

(二)加大督办力度

1、督促各管道气供应公司拿出年度老旧小区管网改造计划,跟踪改造工作进度。

2、在实施管网改造的小区内,由于施工过程影响居民出行,存在居民、店面业主阻扰施工现象,督促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施工单位积极同小区居民和相关部门沟通,减少进场施工的阻扰,加快管网安装改造进度。

3、督促各区相关部门做好不能进行管网改造的老旧小区居民安全稳定工作。

(三)加强质量监管

1、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燃气工程施行特事特办,减少报装手续,压缩审批时限。

2、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燃气工程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五、工作推进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资金投入的问题

1、小区居民房屋红线范围内的工程建设费用由居民自行承担。

2、小区范围内,居民房屋红线外的管道建设费用由市、区两级财政承担。

3、小区范围外的市政燃气管网建设费用由燃气供应企业承担。

(二)研究政策突破的问题

1、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燃气工程施行特事特办,减少报装手续,压缩审批时限。对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燃气工程加强质量监督,确保施工质量。

2、积极同各区城管部门的沟通,研究减免相关市政破路费用,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的破路费力争由惩罚性收费降低为补偿性收费。

(三)研究维护稳定的问题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3

烹饪究竟会不会产生pm2.5?答案是肯定的。除了我们“爆、炒、煮、炸”的烹饪方式,袅袅炊烟里还有更多不为人知的尘粒密码。

希拉里:“切勿无偿发放”新炉具

继疫苗和防疟疾蚊帐之后,改善简陋炉灶可能成为又一个拯救贫困国家数百万人的新计划。

据《经济学人》报道,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于2013年9月启动了一个旨在募集2.5亿美元的计划,希望能在2020年前为1亿贫困家庭提供清洁炉具。

这个计划由联合国基金会牵头,支持者中包括政府(主要是已提供5000万美元初始资金的美国)、壳牌基金和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

目前,全球约有20亿人无法使用现代能源,另有10亿人只是偶尔使用。这些人长期使用简陋炉具,造成环境烟雾弥漫。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这些炉具产生的微粒污染,每年约使200万人早逝。

简陋炉具的危险还在于其易着火,造成事故甚至人员伤亡。它使用的燃料一是肮脏的固体燃料,如农作物废料和牛粪等;其次是木材。后者的过度砍伐对当地植被和环境影响更为深远。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炉具专家柯克·史密斯指出,使用现代能源的清洁炉具,显然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然而此前大部分推广使用更清洁炉具的行动却惨遭失败。

在史密斯看来,在之前的推广计划中,执行者的关注焦点在于技术,往往只与高层人士对话,而太不重视请教实际上的主厨,即家庭妇女们的意见。因此当补贴耗尽后,整个计划便摇摇欲坠,留下的只有一堆无人使用的炉具。

“希拉里”计划所推广的炉具价格达到30美元或更高,从制造材料到烟囱设计等各个方面都有所改进,因此能提供更高的燃烧效率。这意味着新炉具在使用数月内便能收回家庭投入成本。

不过这一价格依然会令每周仅靠几美元生活的人望而却步。而且,不确定因素始终存在,如实验室中表现良好的技术,在燃料、烹饪方法,甚至器皿形状有着千差万别的实际环境中未必能奏效。

世界银行清洁能源项目管理者丹尼尔·坎曼表示,往日失败的另一个教训是---人们需要获得炉具在实际使用中的更多可靠数据。

新科技给未来更多的可能。比如,廉价感应器将被嵌入炉具中,以帮助搜集使用数据。在伯克利分校,史密斯的团队正与移动电话公司沃达丰合作,共同研制一款小型无线设备:它能让调查者们下载炉具的排放和使用数据。

希拉里的关注点则有所不同。她认为,计划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切勿无偿发放”新炉具。正如抗疟疾蚊帐一样,收取少量费用会使人们适当地重视和使用它们。

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一小群企业家而言,这是利好消息。这些企业家如今已经想出了炉灶销售及维修的新颖商业模式。加纳托亚拉公司的苏拉贾·瓦哈便是这样一位创新者,这家新兴企业通过提供小额贷款,每年在加纳销售大约6万台炉具。他对新计划的意见是:“请不要施舍,也别送炉子。”

最成功的炉灶改良项目在中国

2013年10月31日,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指出,大规模推广户用清洁炉灶是缓解燃烧固体燃料所产生的健康危害的有效措施。

据世界银行《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估计,使用固体燃料炊事和取暖而产生的家庭空气污染导致全球每年有400万人过早死亡。中国目前仍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依靠煤炭和木柴秸秆等固体燃料做饭和采暖,因此采取行动刻不容缓。

张家岗村位于湖北省中部,目前留守在村里的多为老人和孩子。村民张力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03年的时候村里居民开始陆续使用液化气罐,但老式炉灶沿用至今,一直没有淘汰。”

中国政府与世界银行合作,于2012年启动了“中国清洁炉灶行动倡议”,目的是进一步扩大贫困家庭对清洁炊事和取暖炉灶的使用。这些家庭主要在农村,如无政府帮助,预计到2030年以后他们仍会继续使用固体燃料。

“我家换液化气时,村里正在推行相应的国家补贴,这也是当时安装的一个理由。”张力强说。

世行的报告指出,中国是多年前就已认识到“炊烟”问题严重性的少数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国家改良炉灶项目”就发放了1.8亿台改良炉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成功的相关国家项目。

同时,中国目前拥有世界最大的生物质能炉灶产业,安装沼气炉灶数量和太阳能炉灶存量也首屈一指。

采取市场化方式,建立基于有效补贴的框架,是提升政府资金支持效果和效率的主要途径。

上海居民朱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我们家今年更换了燃气灶、热水器和洗衣机,热水器和洗衣机都享受到了以旧换新的补贴,燃气灶没有相应的政策。”“如果不是很紧急的状况下,我们都会选择有政策补贴的时机购买或更换大家电。”她强调。

世行能源经济学家和清洁炉灶项目经理张亚蓓介绍,“我们正在推动‘中国清洁炉灶行动倡议’二期项目的实施,完善炉灶标准和检测认证系统,加强主要市场参与者的机构能力建设,支持开展试点,并协助国家清洁炉灶项目二期的筹备和省级活动。”

“中国清洁炉灶行动倡议”的合作方农业部的王衍亮副司长也表示,期待在下一阶段与各合作方共同努力,加快推进普及清洁炊事、取暖解决方案的进程。

中国清洁炉灶项目是东亚与太平洋地区清洁炉灶倡议的一部分。该倡议包括四个国家(中国、印尼、老挝和蒙古),旨在帮助这几个国家到2030年实现普及清洁炊事取暖解决方案,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发起的世界银行全力支持的“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设定的一个目标。

在印度,2013年8月政府与慈善机构X大奖基金会发起了一项研制低廉清洁炉具的全球竞赛。印度可再生能源部的葛莉·辛表示,希望能得到具有一颗“高技术心脏”,并能根据当地情况进行调整的炉具。

农村:固体燃料的使用依然是主流

在城市居民的记忆中,简陋炉具已是20年前的回忆,那时候,家用的煤球炉以煤为燃料。

“上个世纪90年代,弄堂里还有老虎灶,就是卖热水的地方。因为每家都只有一两个煤球炉,要洗澡什么的根本来不及烧水。”上海虹镇老街的老居民周立国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老虎灶有自己储存燃料的仓库,往往是煤球和废弃的木材堆成小山那么高。工人们用铁锹,一锹锹往灶膛里送煤,烟尘漫天。”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设施渐被液化气和天然气所替代。然而在中国农村,固体燃料的使用眼下依然是主流。

张丽珍年近60岁,生活在贵州农村。她的厨房里共有三口炉灶。“大土灶用木材或农作物秸秆作为燃料,灶头是一口煤球炉,有时候用灌装液化气。”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每年入秋,张丽珍都要到附近田地和山上收集柴火,否则入冬后只能出钱购买,“一个冬天要买百来块钱的柴火,有点舍不得。灌装液化气用得少,更换也要钱。”

《环保科技》2013年第1期刊登了《贵州农村冬季固体燃料使用与妇女健康调查》,文章的结论显示:村寨30岁以上非吸烟妇女疑似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风险较高。

该项目调查组在2011年冬季,以燃煤的贵州水城县a村72户、燃柴的从江县B村77户,使用固体燃料的农村30岁以上不吸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与室内空气相关的环境与健康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指标测定,研究固体燃料燃烧导致的室内空气污染对农村妇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健康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明火取暖的妇女血压较高,其次为无烟囱燃煤炉、有烟囱燃煤炉、电炉。固体燃料使用会引起血压等产生一定的变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妇女慢性阻塞性肺炎患病率平均为4.7%,使用明火的人群疑似患慢性阻塞性肺炎的风险和使用无烟囱煤炉的人群较高,其次为使用有烟囱煤炉的人群,总体比率低于文献中的非吸烟农村妇女患病率7.2%。

这项研究同时也提醒:近年来的炉灶改良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需要开展更有效的清洁能源使用,帮助慢性阻塞性肺炎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降低。

烹饪中的尘粒

固体燃料应用的危险并不仅仅局限于农村,城市人热衷的烧烤、炭烧等美食也是“重灾区”。

炊烟里的尘粒无处不在,远比想象的要严重。《中国环境卫生》2003年第6卷第4期刊发的《餐馆使用燃料种类对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一文,指出了各种燃料对室内空气的影响。

这项调查选择北京市18家餐馆中使用的几种燃料,如固体酒精、木炭、电、液化气和天然气等来监测室内空气质量,监测项目有甲醛(HCno)、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可吸入颗粒物(pm10),并调查就餐顾客对餐厅室内空气质量的反映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用木炭和液化气比用固体酒精、电、天然气对室内空气造成的污染严重。因此,应提倡使用天然气、电等既经济又清洁的燃料。

据《新京报》报道,“自然大学”研究人员谢新源表示,通过实验不难看出,烹饪尤其是炒、炸的方式,确实会产生不可忽视的pm2.5,尽管它可能比起机动车、燃煤、工业扬尘产生的pm2.5来说,占比较小,但由于油烟中吸附了有害物质,因此公众也不能低估其危害。

实验结果显示,在炒菜过程中,室内空气监测仪的数值随之迅速变化。厨房内原pm2.5为31微克/立方米,随后升至169微克/立方米,最终显示为787微克/立方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中国营养协会理事范志红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餐饮烹饪的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且烹饪时油温过高,油烟越多,产生的pm2.5就越高。

范志红建议,应大力发扬中餐传统的蒸煮等烹饪方法,因为产生的油烟较少,对环保和健康非常有益,“比如蒸包子和煮水饺,基本上算是零油烟排放。”

《重庆早报》报道称,重庆市环保局回复市人大代表段茂兵提交的《关于加强我市pm2.5治理工作的建议》时表示,“可以明确的是,餐饮油烟是产生pm2.5的重要因素之一。接下来,重庆也将对开设在主城区居民区、居民楼和有居住、办公功能的综合楼内存在油烟污染扰民的饮食业单位进行整治。”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4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及时、有序、高效、妥善地处置发生在城镇的燃气安全事故,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务院《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参照经济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燃气和壁挂炉安全管理工作方案》,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的减少燃气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建立健全应对燃气突发安全事故的有效机制。

(2)统一指挥。在区党工委和东郭街道燃气安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下,开展城镇燃气突发安全事故的隐患排查、应急处置、抢修抢险、救助和恢复等各项应急工作。

(3)明确职责。按照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要求,明确各部门、各村及相关企业的职责。

(4)专业处置。组建专业队伍,开展专业培训,购置专业设备,提升专业处置能力,并充分发挥相关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加强对燃气管理人员燃气安全常识和应急抢险等知识技能培训,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交流和研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5)预防为主。各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燃气安全状况的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可能发生的燃气突发事件做出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4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东郭街道区域内的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等发生火灾、爆炸、泄漏等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

1.5

分类分级

根据燃气安全事故发生的地点、性质和影响,城镇燃气安全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4个级别。

1.5.1

特别重大事故(Ⅰ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2

重大事故(Ⅱ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3

较大事故(Ⅲ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1.5.4

一般事故(Ⅳ级)

燃气管线、高压供气系统、输配站、液化气站、石油气储配基地等燃气供应系统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

应急组织机构和职责

2.1

**街道燃气应急处置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街道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由街道主任担任总指挥,街道副主任任副总指挥,街道宜居办、宣传、安监、民政、卫计、财政、环保、交通等科室,派出所,供电所,消防大队,联通公司,移动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应急指挥部主要职责:研究决定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有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本预案;指挥和协调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处置;审定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总结部署年度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工作;对相关城镇燃气事故应急处置做出决策,下达指令,视情况向上级有关部门或单位报告;视情况派出指导组对事故发生地区的应急救援工作直接指导或支援;组织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技术研究和应急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负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信息的接收、核实、处理、传递、通报、报告;根据事故发展趋势和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处置行动,适时宣布应急结束;负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信息;指导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等工作。

2.2

工作机构及职责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宜居办,宜居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与街道应急机构及有关城镇燃气事故应急机构的联系,及时了解最新信息;负责与经济区等上级部门联络;负责安排领导小组办公地点并通知领导小组成员参加领导小组会议;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及时传达和执行经济区等上级有关党政部门的各项决策和指令,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应急工作,并检查和报告执行情况;负责救援车辆的调配和通讯联络工作,组织对事故发生地的人力、物力支援;负责收集情况,了解事故现场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和已采取的措施及事态的发展情况,提出报告和建议;负责组织应急响应期间的信息工作,审查城镇燃气安全事故的信息稿件,编发事故应急情况简报;组建燃气事故应急专家库,负责应急响应期间专家工作小组的联络,指导各地利用城建档案,为事故发生地的抢险和恢复重建工作提供基础性资料;组织开展城镇燃气安全事故调查,向街道办事处和经济区等上级党政部门上报调查结果;按照指挥部的指示,负责城镇燃气事故总结评估和上报工作;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2.3

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宜居办:负责事故应急处置的统一协调、调度和指挥联络工作。及时了解城镇燃气安全事故情况,判定事故等级,提出启动燃气事故应急预案意见,报送指挥部批准后执行。

安监办:负责组织城镇燃气安全责任事故的调查处理等。

派出所:负责调派民警维持事故现场秩序,做好警戒,疏散人员,确保道路通畅,保证事故抢险车辆进出有序;负责事故单位及有关责任人的控制;负责保护人员和财产安全;负责核对死亡人数、死亡人员姓名、身份,协助政府通知死者和伤员家属;负责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等工作。

宣传:负责组织信息宣传媒体配合指挥部办公室全面、客观、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燃气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做好舆论引导。

财政:负责为燃气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并对资金的使用和效果进行监督。

交通:负责组织车辆运送城镇燃气抢险应急物资。

卫计:负责组织医疗急救和卫生防疫队伍,抢救事故伤病人员;负责对事故区域疫情、病情实施紧急处理,防止疫情、疾病传播、蔓延。

环保:负责做好事故区域环境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提出环境污染消除和治理的建议并监督实施,防止环境污染进一步扩大或转移,公布事故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关信息。

水利:负责城镇燃气重大事故涉及的水利防洪工程协调、调度和水情、汛情的预警、监测,修复毁坏的水利工程。

民政:负责在特别重大、重大燃气突发事件预警或者发生特大、重大燃气突发事件中,做好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负责组织、发放灾民生活救济款物,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消防大队:配合燃气应急救援队实施救援工作,对燃气突发事件中的被困人员进行解救,并配合燃气供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侦检及器具堵漏、冷却抑爆、关阀断源等工作。

供电:负责事故灾难现场供、用电及应急装置的架设;快速修复事故受损的供配电设备,及时恢复正常供电。

各村、社区: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先期处置措施,开展事故抢险救援,防止事态蔓延扩大;按照应急救援职责分工,切实抓好应急救援各项工作落实。

燃气企业:负责制定现场抢修方案,组织抢险队伍,调配仪器机具,交通通信工具,具体实施现场抢修;做好生产调度、用户通告、事故现场的安全监护等工作;配合事故调查、取证、分析工作;负责制定燃气运输、储备、使用过程中的应急预案。

2.4

现场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燃气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总指挥委托副总指挥赶赴事发现场进行现场指挥,成立事故现场指挥部,批准现场抢险救援方案,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和事发村屯及其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根据现场救援需要,设立以下专业工作小组,按照现场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2.4.1

事故抢险组:由派出所和宜居办牵头,组织卫计、环保、燃气企业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抢险队员,负责紧急状态下的现场抢险作业、危险源控制、现场灭火、现场伤员的搜救、抢救及事故后对被污染区域的洗消工作。

2.4.2

伤员抢救组:由卫计办牵头,组织具有相应能力的医疗卫生机构、事发单位等有关人员,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2.4.3

安全警戒、疏散组:由派出所牵头,组织交通、燃气企业及事发地村屯相关人员,负责布置现场安全警戒,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危险区域,在人员疏散区域进行治安巡逻,并负责对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人员疏散及周围物资转移工作。

2.4.4

专家咨询组:由宜居办和安监办牵头,组织环保、供电、供水、通信、燃气单位等方面的专家,负责对事故提出应急救援方案和安全措施,为现场指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咨询。

2.4.5

协调联络组:由宜居办和宣传牵头,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及事发地村屯相关人员,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协调和联络工作。

2.4.6

事故调查组:由安监局和工商局牵头,组织住建等部门相关人员,负责安全事故原因及事故责任的调查。

2.4.7

环境监测组:由环保局牵头,组织水利、卫生部门及燃气企业监测人员,负责对大气、水体、土壤等进行环境即时监测,确定危险物质的成分及浓度,确定污染区域范围,对事故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制定环境修复方案并组织实施。

2.4.8

信息组:由宣传部牵头,组织相关人员,负责引导新闻媒体,做好舆论宣传,稳定群众情绪,防止炒作和不实报道。

3

预防和预警

3.1

预防

燃气经营企业负责建立本区域、本单位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系统,对安全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负责收集、汇总燃气行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组织开展风险分析,建立城镇燃气安全监管体系,对城市燃气设施运行状况进行评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3.2

预警

3.2.1

预警级别

根据国家和省市的要求,燃气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执行统一预警标准,按照燃气突发公共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重大(Ⅱ级)和特大(Ⅰ级)4级预警,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示。

3.2.2

预警

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地向指挥部上报燃气突发公共事件的有关情况,并根据燃气突发公共事件的危害性、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调整和解除预警信息。应急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机关等。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内容

(1)事发单位、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

(3)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4)事发现场应急救援情况;

(5)事件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4.2

信息报告时限

一般燃气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应当在1小时内报告经济区和住建、安监部门。

发生较大燃气安全事故后,按照直接报告与逐级报告相结合的原则,宜居、安监等相关部门接到事故信息报告后在逐级上报的同时,1小时内直接报告经济区。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和重大事故时,1小时内可直接报市住建和安监局。紧急情况下,可先电话报告后按时限补报书面材料。

4.3

先期处置

燃气突发事件发生后,村屯和燃气企业在及时报告燃气突发事件信息的同时,应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态蔓延扩大。严格保护现场,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确因抢救伤员、防止事态扩大而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作好标志和记录。

4.4

应急响应

发生突发燃气事件,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燃气应急预案,迅速报告经济区应急办。并召开指挥部会议,研究部署应急抢险救援事宜。

4.5

指挥协调

4.5.1

抢险救援

现场指挥部组织相关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尽快分析事故原因,查明伤亡情况,制定施救方案,组织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实施抢险救援,全力抢救遇险人员,减少财产损失。

4.5.2

现场监控

现场指挥部组织力量加强对事故现场的安全监控,及时采取处置措施,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链,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4.5.3

安全防护

现场指挥部对救援环境和作业条件进行评估,根据救援需要,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

4.6

扩大应急

当燃气事故现场应急力量不足、需要支援时,根据事故现场指挥部的支援请求,向经济区报告有关情况。

4.7 应急结束

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街道办事处视情况确定并宣布应急终止。应急结束后,事故现场指挥部予以撤销,应急救援撤离现场。负责现场指挥的部门应及时完成应急处置总结报告。

5

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Ⅳ级、Ⅲ级燃气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由相关部门按各自权限负责。Ⅰ级、Ⅱ级燃气突发事件的善后处置工作按有关规定进行。

对燃气安全事故中的伤亡人员,应急处置工作人员要积极稳妥、深入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对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要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对受灾群众应做好安抚、救助工作,保证群众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

燃气供应单位及时清理现场,迅速抢修受损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燃气供应。

5.2

调查评估

燃气突发事件处置结束后,应急指挥部要及时召开专门会议,总结和评价事故原因、性质、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责任、经验教训及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行动,对应急工作及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分析,向街道办事处提交书面报告。

5.3

信息

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信息,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按照省、市有关规定,i级、ii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省政府或省相关部门负责;iii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市政府办公室会同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及牵头处置的部门负责;iV级燃气突发事件的信息由县区政府负责。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抢险装备保障

各燃气企业应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装备,建立和完善应急抢险装备维护、保养和调用制度,确保应急抢险装备处于良好状态。燃气行业管理部门应关注国内燃气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需要,适时对现有燃气安全相关的设备、设施及专业抢修装备进行更新,培养高素质的运行管理人员和应急抢修人员,不断提高燃气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消防大队应在现有消防装备的基础上,完善专业处置燃气泄漏的应急抢险装备。

各级燃气应急处置机构,应掌握各燃气专业抢险队伍应急抢险装备的储备和分布情况,并进行定期检查。

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现场指挥部决定调用应急抢险装备时,装备产权单位应坚决执行,迅速将应急抢险装备送达现场,并派专人负责现场操作和维护。

6.2

应急队伍保障

各村屯根据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需要,组建和完善本村燃气专业抢险队伍。

公安消防队伍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分布和技术装备上的优势,负责组织消防队员进行系统的燃气专业抢险知识培训,提高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的能力。

燃气企业应加强燃气抢险队伍建设,通过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等手段提高燃气抢险队伍的综合素质,技术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

6.3

治安保障

事发地公安机构负责现场交通管制和疏导,维持交通秩序,确保应急抢险装备、人员和物资运输畅通;负责组织设置警戒线,控制和保护现场,并根据需要组织受灾群众迅速疏散,控制事故肇事人员。

6.4

医疗卫生保障

卫计办协调街道医院负责做好医疗卫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有关应急物资准备工作。必要时,组织动员红十字会等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卫生救助工作。

6.5

经费保障

财政所应保障应急处置燃气突发事件所需经费。对处置燃气突发事件紧急调集、征用有关单位及个人的物资由财政局按规定给予适当补偿。各燃气企业抢险物资、器材的储备以企业投资建设为主,必要时由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6.6

通讯保障

工信部门负责应急通讯网络的建设和维护。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建立集通信网络、调度指挥中心、移动指挥平台为一体的通信指挥体系,提高燃气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协调有关通信运营商负责应急状态有线、无线通讯网络的正常使用和维护,确保应急救援机构之间信息通畅。

应急处置机构成员单位和燃气企业抢修队伍应设置24小时值班电话。现场指挥部负责事故现场通信联络,保证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同时利用消防队伍和燃气专业抢险队伍等现有设备建立无线对讲通讯网络,保证指挥通讯畅通。

6.7

社会动员保障

宜居办组织燃气供应单位对燃气用户做好安全用气的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鼓励及时报告燃气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

在发生燃气突发事件时,要确保本辖区的社会稳定,协调解决供、用气纠纷,组织居民协助燃气供应单位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向居民通报燃气突发事件相关情况,以得到理解与支持。落实巡查、巡线、入户检查制度,切实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7

附则

7.1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5

关键字: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现状、来源及处理技术关键点

1、水污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2007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46.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3%,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7%,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82.%。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2001年2007年生活污水的氨氮排放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2007年末据统计全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31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7。如今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

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

第一、物理法常用方法有沉淀、过滤、离心分离、反渗透。

第二、化学法常用方法有混凝、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药剂消毒等。第三、物理化学法常用方法有吸附、萃取、离子交换和膜分离技术。

第四、生物处理法该法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

2、大气污染

就全球而言目前有以下问题

(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可以使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表的长波辐射由此引起全球气温升高的问题即“温室效应”。

(2)臭氧层破坏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离地面约20至25千米的平流层中并称为臭氧层。臭氧层具有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的功能从而保护地球上各种生命的存在、繁衍和发展。氟氯碳、氮氧化物等物质向大气排放逐渐增多是导致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

(3)酸雨的形成主要是因化石燃料燃烧和和汽车尾气排放所引起。酸雨的危害主要是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水生态系统改变土壤性质和结构腐蚀建筑物顺还人体呼吸道系统和皮肤等。

引起大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的黑烟同时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大气。

(2)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超标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氧化氮以及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其他一些固体颗粒。

(3)工业生产过程不可避免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

对颗粒物污染的控制以除尘技术为主包括机械除尘、电除尘、湿式除尘、过滤出尘对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方法有燃料脱硫、低硫燃烧、废气脱硫对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方法有低氮燃烧、废弃脱氮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控制方法有燃烧法、吸收法、冷凝法。

3、固体废物污染全国生活垃圾每年以9%的速度递增,主要集中在全国50万以上人口的52个重点城市。固体废物来源非常广泛种类繁多各行各业都能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废弃物、生活废弃物和农业废弃物。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有卫生填埋、高温堆肥、垃圾焚烧和资源化回收利用四大技术。

二、河道生态化整治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城市河道生态化建设就是通过人工物化使治理后的河道能够贴近自然原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草木丰茂、生物多样、自然野趣、水质改善、物种种群相互依存并能达到自我净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的水利工程。以韩国清溪川的生态化整治为例。首先整治工程恢复了河流的自然面貌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有关数据显示,清溪川复原前,高架桥一带的气温比首尔市区的平均气温高5℃以上,而在清溪川复原通水后,河面上方的平均气温要比首尔市区平均气温低3.6℃。其次整治工程拆除了横亘市中心的高架桥取而代之的是改善后的城市公交系统。此外整治工程还带来了很好的经济和文化效应。工程带来的良好生态环境和滨水空间环境极大地推动了江北老城区的改造和建设为将周边地区整合成为国际金融商务中、高端信息和高附加值产业园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三、企业环境报告书对于环境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及框架结构

多数企业对环境问题敏感环境报告书是企业环境信息向社会大众公布的一条有效途径环境报告书能有效的促进企业对环境行为的改善。首先要求企业公开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指标在环境声明中写入有害物质的排放、处理等方面的数字综述。这些量化的硬性指标可帮助公众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好坏做出更明确的判断并促使企业采取实际行动加以改进其次环境报告书能增强标准的可接受性。目前大多是企业进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经济上的好处而不是出于社会、环境责任因此企业不愿公开其环境目标。环境报告书对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贯彻实施有重要意义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只有在环境报告书的作用下它才能有实际的效果。环境报告书的框架结构为企业的环境方针、环境管理指导思想、环境方针的实施计划、为了落实环境方针和计划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取得的环境业绩等。

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生态工业园是其极富活力和进展较快的领域它寻求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类的需求三者之间的平衡工业化国家在这一领域正进行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果。生态工业园的研究成果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90年代中期生态工业园的研究与实践在北美洲、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得到长足的进展其中尤以美国的研究最为活跃、工作较为系统。我国自1999年开始启动示范园区建设试点工作建立了第一个部级贵港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以有效治理工业污染、降低末端治理费用、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目前我国各类生态工业园项目不下30个如广东省南海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湖南省黄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包头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此外在联合国环境署的支持下大连、烟台、天津和苏州等地区的开发区也已经开展了生态规划和改造的实践。当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模式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和正在开展探索的人们认识到单纯依靠污染的末端控制来处理工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己经不能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必须寻求新的模式。生态工业园是人们在这一领域多年探索的产物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通过生态工业园的建设可使区域内不同企业间企业、居民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源的输人与输出优化.从而达到物质与能量的高效利用废物产生量最小化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成为可待续发展的区域综合体随着生态工业园理论与方法研究的不断深人它将成为全面协调人类工业活动与自然生态环境关系的重要模式并将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远的影响。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6

关键词:城市建设燃气调控

abstract:urbangasbusinessisgrowingrapidly,ononehand,growingmarket,gassupplyrapidgrowingdemand,ontheotherhand,thenaturalgassupplyanddemandandloadabilityisinsufficient.thispaperishowtosolvethenaturalgassupplyanddemandbalanceforfeasibilityanalysis,whichisbeneficialtothecitygasbusinessdevelopment.

Keywords:thecityconstructiongas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天然气市场的快速发展,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在城市燃气中的比例逐步萎缩,城市天然气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已成为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城市燃气事业的发展,为优化城市能源结构,改善环境质量,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城市燃气又是城市的生命线,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行政职能,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十分重要。天然气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是公认为未来世界普遍采用的燃料,随着燃气空调等新型燃气设备的技术逐步成熟,相对于电力、煤炭、燃油的经济性明显,再者由于价格稳定,天然气需求量节节攀升。据有关部门分析,随着“西气东输”、“海气登陆”、“川气北送”、“俄气南送”和进口LnG等工程的实施,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长将快于煤炭和石油。至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2000亿m3。

现就天然气行业管理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供同行业主管部门借鉴。

一、天然气市场迅速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

随着用气市场的不断扩大和迅速增长的用气需求,天然气供需和调峰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上下游燃气企业抢占市场、盲目发展的经营行为亟待规范,这给城市天然气战略安全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是燃气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应对的重要课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天然气气源问题是制约燃气发展的瓶颈

从近几年供应情况和全国形势看,气源不足问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主要表现在冬季供气不能满足城市需要(北方城市冬季高峰用气为夏季的近3倍)。部分大中城市冬季天然气告急,导致部分采暖锅炉无气可用,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部分出租、公交车辆停运,城市交通受到严重影响。

2、天然气应急保障能力薄弱

随着天然气的普及和用户的增加,用气市场不断扩大,气源应急保障能力是摆在行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旦上游供气方出现事故,供气量大幅减少或中断,如无备用气源补充供应或备用气源量少,城市用气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轻则造成局部区域停气,重则造成整个城市能源瘫痪,影响社会稳定。

目前城市天然气供应气源方单一,备用气源量很小。应急保障能力十分脆弱。所辖区(市)建有一定规模的CnG、LnG、液化石油气混空气备用气源,在现状供气规模下应急能力稍强。但备用气源长途运输受制于道路、天气状况,风险较大。一旦上游气源供应出现问题,将迅速导致下游用户停供。

3、天然气上游供应和下游发展缺乏有效监控措施

在行业管理中,天然气上游供应和下游用气市场发展缺乏有效监控措施。主要表现在:在供气量和供气压力很不稳定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和燃气企业对气源方无法约束。另一方面,少数燃气企业在没有落实气源的情况下,为追求效益盲目发展用户,扩大用气量,导致冬季供气满足不了需求,致使行业主管部门的相关调控措施难以落实。

二、应对措施

建立合理的城市天然气气源供应结构和消费结构,注重天然气资源的落实、平衡和应急预案的制定,建立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保障的城市天然气战略储备体系,以提高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抗风险能力。

1、多元化落实气源

(1)加快建立多元化气源供应体系,确保城市供气安全。各城市在编制燃气专项规划中,应树立多元化理念,建立多元、互补的天然气外部气源结构。应该积极争取引进天然气气源,实现多气源并举的供气格局,解决供气单一的不利局面。

(2)加强管网输配系统建设,增加天然气储备调峰能力。要研究跨区、市的天然气主干管网互联互补的可行性,做到城市辖区内天然气统一接收、统一管理、统一调配。有利于稳定供气和统一管理,避免出现不同气源分别建设接收管线,造成管网重复建设、多头管理,不利于统一调度和安全管理的局面。

2、研究备用气源储气方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1)应根据各自城市特点,加快建设事故备用气源储气站,如LnG、CnG、LpG混空、LpG掺混人工煤气等。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城市燃气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另一方面在天然气日常供应时,可作为调峰气源发挥作用。另外可利用原煤制气厂、LpG储配站等建设卫星式备用气源储备设施,增加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议新建管道燃气项目在审批时要求必须落实好气源保障措施,提高供气保障能力。

(2)制定事故处理应急预案,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应根据城市供气特点,在全面掌握不同用户数量、用气性质、用气量的基础上,结合各燃气企业备用气源、调峰设施建设情况,综合分析,制定城市天然气事故运行应急预案,明确在不同的供用气缺口情况下,如何调配天然气量,进行具体的限、停气操作,以保障居民用户和重点用户的用气需求,维护社会稳定。

3、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天然气供需平衡机制

(1)加强天然气供应和需求侧的调控管理,实现供需平衡。按照气源总量,科学制定天然气发展计划,做到有序开发利用。为应对青岛市天然气气源不足的局面,根据上游供气情况,严格控制发展工业和商业用户,特别是用气大户,发展日用气量1000m3以上的用户实行市级审批。同时调整用户结构,适量发展冬夏均衡用气和使用双燃料的用户,鼓励冬季使用替代能源。削减季节供气峰差。为及时掌握全市用户发展情况,掌握天然气供用气情况,进行天然气供应日报制度和用户发展月报制度,提高用气市场的控制能力,做到了知己知彼,从容应对。

(2)以价格杠杆调节天然气供需矛盾。建立天然气价格体系,根据用气性质尽快确立民用、商业、工业等各类用户销售价格,并结合上游气源出厂价格和管输价格调整,适当提高天然气现行销售价格,建立与上游气源价格联动的机制。研究实行季节差价和阶梯价格的实施办法,缩小季节供气峰差,倡导节约用气。

4、督促上下游企业签订供气协议,规范供气行为

天然气引进后,天然气企业应与气源供应方签订正式供气协议。加强对上游气源方供气行为的约束,避免出现气源供应不足的局面。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按照政府的统一安排,督促双方签订规范的供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证供气,维护稳定供气局面。

结语:针对我国目前城市燃气发展面临的现状,通过分析我国城市燃气事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城市燃气的发展提出可行性方案,合理解决城市燃气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城市燃气技术的进步必将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7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地球气候日益恶化,空调已成为人们改善室内环境的必要设备,越来越成为保护身体健康的必需品。目前电空调虽然占据了深圳大部分的空调市场,但是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及人们对环保的认识不断提高,以燃气作为能源的绿色环保空调——燃气空调也正在得到重视和发展,但也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目前由于地价较高,房地产开发商都想向高度要空间,而一般的高层建筑都建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为了节省地上可用面积,业主通常将大厦中央空调的机组设在此处,而深圳市目前只有LpG单一气源,这就与现行的国家标准形成了矛盾。在现行的《城镇燃气设计规范》(1998年版)7.2.29条中明确指出"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应敷设在地下室、半地下室或设备层内",而规范中"不应"的意思是: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这样措词。

虽然深圳市目前使用的是LpG,但是2005年我市即将引入LnG,现在使用的LpG只是属于一个过渡性燃料。《深圳市液化天然气利用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期报告中指出,到2005年深圳市燃气空调预计的供气量(天然气)为6422万m3,占总用气量的16%左右。由于深圳市需与上游公司签定LnG用气量的"照付不议"会同,所以从长远考虑,从现在起大力发展燃气空调是解决我市未来天然气市场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但是由于受到现行国家规范限制,在现阶段LpG不能引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已成为我市燃气空调推广的瓶颈,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我市未来燃气事业的发展。在此我们共同探讨LpG供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问题。

目前,深圳市已有友谊城为食欢乐城和东门鸿展广场美食世界等几处受条件限制的地下室供应了LpG,根据反馈的信息,运行情况比较好。当时给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气的原则是: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供气条件达到甚至超过地上建筑的供气条件。我们认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保证向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燃气空调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方面,燃气空调接管比较简单,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管道较短,接头少,因此减少了漏气点,而且在工程设计施工中,可采取以下的工艺措施来保证供气的安全性:

(1)采用地上调压,低压引入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工艺。燃气空调所需供应的燃气压力约为5kpa,已属于低压,由于在地上已将燃气压力由中压调至低压,再引入地下室、半地下室,这样减少了泄漏的可能性。

(2)在工程施工时,要求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管道均设置套管保护,并且管道焊缝需100%进行X光探伤。

(3)在地下室、半地下室内设置燃气泄漏报警探头,报警主机设置在消防值班室,并有专人24小时监控。

(4)引入地下室、半地下室前,在地上总管处设置紧急切断阀,并且与燃气泄漏报警器联动。这样可以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地切断供气管道。

(5)设置与燃气泄漏报警联动的强制排风系统,此系统可保证在出现燃气泄漏情况时,迅速将泄漏的燃气排出地下室、半地下室。

(6)地下室、半地下室内的换气次数应达到要求,这是确保供气安全的重要措施。建于地下或者是密封的燃气空调机房内的换气量问题,由于换气的目的未明确,因此对换气量(换气次数)长期以来未能取得一致意见。这点可参考上海市的做法,上海市在讨论DBJ08-74-98技术规程中明确了以下三个观点:

①机房内燃气泄漏是不能允许的,采取合理的提高管道材质防腐措施、施工管理和质量检验等方法,确保燃气管道的气密性和牢固性。同时强调燃烧器的必要性能。

②如果发生意外的突发事故造成燃气泄漏,依靠燃气泄漏警报系统和紧急切断阀在几秒钟以内切断燃气的供应,消除燃气泄漏大量连续的可能。

③机房送排风的目的是:a)为燃气提供足够的助燃空气,使燃气在炉膛内得到完全燃烧。b)转移从炉体及烟道表面散发的热量(设备的热损失)防止室温上升。c)为操作人员提供保持人体卫生所需要的新鲜空气。可根据上述的内容计算出所需的换气次数。

另一方面,在工程建成投入使用后,需要业主明确思想:技术只是保证,管理才是根本。我们认为如果加强平时的运行管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指派专人负责管理,而且有了一定的技术做支持,地下室、半地下室供气应该有了比较可靠的保障,深圳市几处供LpG的地下室的用户已经通过实践证明了这点。

如果从现在起,LpG可以引入地下室、半地下室,我市的燃气空调将有较大的发展,而且对深圳市燃气事业的发展也将有很好的促进,同时可明确未来天然气用气量,为"深圳市液化天然气利用工程"与上游公司签定"照付不议"合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参考文献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8

关键词: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源和汇城市热岛气候变化盖亚假说

一、温室效应原理

正如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辐射穿透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后,地球在增温的同时也不断对外辐射能量。研究表明,在漫长的岁月中,地球的能量收入和支出基本上处于平衡状态,地表温度大致上没有什么变化。

根据热力学基本定律,任何物体辐射能量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长与该物体温度的乘积都等于同一个常数,也就是说,物体的温度越高,其辐射出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反之亦然。太阳表面温度约为6000k,主要为短波辐射,而地球表面却是长波辐射。地球大气层中有些气体对于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却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再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大部分热量返还地表,从而使地球表面从太阳辐射获得的能量相对多,而散失到大气层以外的热量相对少,地球表面的温度维持在一个适合人类生存的水平。这就是大气的温室效应,这些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氟氯烃、臭氧、水蒸汽、二氧化硫以及一氧化碳等。

二、主要温室气体

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认为,过去50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其中90%以上与人类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的温室气体有关。自从1750年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大气co2、ch4、n2o和cfcs的浓度显著增加,目前已经远远超出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工业化前几千年来的浓度值。全球大气co2的浓度增加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引起的,而ch4和n2o浓度的增加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cfcs从无到有完全是人类制造并在生产和生活中释放到大气中的。其中co2浓度从工业化前约280ppm增加到2005年的379ppm,ch4浓度从工业化前约715ppb增加到2005年的1774ppb,n2o浓度从工业化前约270ppb增加到2005年的319ppb,cfcs从无到有,年平均以4%的速率增长。正因为这样,20世纪后半期,北半球的平均气温是过去1300年间最高的。除1996年外,最近12年,即1995~2006年全球地面平均气温是1850年以来最高的时期。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4~6.4℃。

1.二氧化碳co2

ipcc第三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暖至少66%以上与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有关。全球大气co2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80ppm上升到了2005年的379ppm,冰芯研究表明,2005年大气co2浓度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来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范围180~300ppm。过去10年co2浓度平均每年增长1.9ppm,而有连续直接测量记录以来的增长率为1.4ppm/a。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40年代,大气中的co2含量平均每年增加0.06%,主要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毁林造田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开始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大气中的co2浓度迅速上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全球变暖会越来越明显。

表2未来大气中的co2浓度值(ppm)

年份

2025

2050

2075

2100

大气中co2浓度值

404~425

434~480

456~536

469~614

数据来自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2007

大气中的co2主要来源于各种燃烧过程、土壤或其他地方有机物的分解以及人群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化石燃料燃烧释放的co2从20世纪90年代的每年6.0~6.8gtc增加到2000~2005年的每年6.9~7.5gtc。20世纪90年代,与土地利用有关的co2释放量估计是每年0.5~2.7gtc,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耕地使土壤碳贮量减少了38gt。随着人口剧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也不容忽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会吸收大量co2,全球森林生态系统中贮存的碳量为1146mt,另外海洋也是一个巨大的碳汇。

表3全球碳的主要源和汇(百万吨/年)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5700

土地利用变化排放

2000

海洋吸收

2500

植物生态系统吸收

1000

co2合计

自然源

人为源

年吸收

年增量

770000

23100

781400

11700

引自王彦佳.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2005

2.甲烷ch4

随着人口剧增、水田耕作以及畜牧业发展,大气中的ch4浓度越来越高,全球大气ch4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715ppb增加到了20世纪90年代的1732ppb,2005年更是高达1774ppb,远远超过了过去65万年来自然因素引起的变化范围320~790ppb。据联合国预测,21世纪末大气中的ch4浓度将翻一番,达到3500ppb。

表4大气中ch4的浓度变化(ppb)

年份

工业革命以前

20世纪90年代

2005年

21世纪末

大气ch4浓度

715

1732

1774

3500

数据来自冰芯资料和直接观测与预测

大气中ch4的每月平均混合比

资料显示,北半球大气中ch4的平均浓度明显比南半球高,可能是因为北半球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估计人为源占60%,主要是水田耕作、畜牧业发展、生物质燃烧以及固体废弃物填埋。另外自然湿地由于其良好的厌氧发酵条件而向大气释放大量ch4,约占25%。大气中的ch4可与羟基自由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去除,少量会向平流层输送,也有部分被土壤吸收。

3.一氧化二氮n2o

全球n2o浓度从工业革命前的270ppb增加到了2005年的319ppb,冰芯分析结果表明,直到20世纪中叶,大气中n2o的浓度一直处于285ppb左右,其后就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目前大气中的n2o浓度的年增长率约为0.25%,即平均每年增加0.8ppb。

世界各地的观测资料几乎没有显示出南北半球大气中n2o的浓度差,可能是因为它本身浓度很低,人为排放量小,也可能与n2o在大气中的寿命较长有关。不过像燃烧化石燃料、施用化学肥料以及生物质燃烧等人类活动无疑会向大气排放n2o,其中人为源有60%~70%来自耕作土壤,另外一些工业生产过程如硝酸、尼龙、合成氨和尿素等也会向大气释放n2o。大气中n2o的自然源则主要包括森林、草地和海洋等自然系统,约占总排放量的60%。n2o在大气中非常稳定,主要通过光化学反应除去,另外土壤也能吸收少量n2o。

表6大气中n2o的源和汇(百万吨/年)

n2o

自然源

人为源

年吸收

年增量

9.5

6.9

12.6

3.8

引自王彦佳.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2005

4.氟氯烃cfcs

大气中原本不存在cfcs,只因为它们是理想的制冷剂和气溶胶喷雾剂,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制冷、泡沫、消防、气溶胶和清洗等部门。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cfcs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还会破坏臭氧层。近几十年来,大气中的cfc11和cfc12始终以4%左右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目前已达到0.4ppb,未来还会缓慢增加。cfcs在对流层会与羟基自由基反应,在平流层中发生光化学分解而去除。

三、城市热岛

正如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变暖,城市热岛对气候变化也有一定贡献。在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的城市区域,由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热量与其他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致使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人造火山”。高温的城市处于低温郊区的包围之中,如同大海中的一个小岛,因此也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强度表现为夜间大于白天,日落以后城郊温差迅速增大,日出以后又明显减小,主要由以下几种因素综合形成。

城市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大多导热性好,受热传热快。城市建筑物密度越大,布局越呈团块状,下垫面对太阳辐射吸收就越明显,吸收的太阳辐射总量就越多。布局越呈团块状,下垫面的天穹可见度就越小,地表热量损失的空间就越小,地面通过长波辐射损失的热量就越少,气温就越高。城市建筑物参差不齐,形成许多高宽比不同的城市街谷,这种复杂的立体下垫面在白天能比郊区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在夜晚相对于空旷的郊区来说不易散开热量,导致了城市热岛的形成。

引自肖荣波等.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2007

人口高度密集、工业集中,燃烧的工业锅炉及冷气、采暖等固定热源,机动车辆、人群等流动热源大量释放城市废热。有资料显示,在人口为50~100万的城市气温要比郊区高1.1~1.2℃,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城郊温差为1.2~1.5℃。

高耸入云的建筑物造成近地表通风不良。

人类活动释放的废气改变了城市上空的大气组成,使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增强。

总的来说,城市热岛强度与城市规模、人口密度以及气象条件有关,其影响不容忽视,对气候变化也有一定贡献。

城市热岛使城区冬季缩短,霜雪减少,有时甚至发生郊区降雪而城内降雨的情况,如上海1996年1月17~18日。

城市热岛在中低纬城市造成的高温容易导致夏季中暑和死亡的人数增加,1980年7月热浪袭击圣路易斯和堪萨斯,两市商业区死亡率分别提高了57%和64%,而附近郊区死亡率只增加10%。

热岛效应使城市上空云雾量增多,导致城市的降水量发生变化,形成明显的“雨岛效应”和“雾岛效应”,2000年上海市区汛期雨量平均比远郊多50mm以上,相当于多下了一场暴雨。

城市热岛会使城市耗电量及用水量大增,从而耗掉大量能源,造成更多的废热,进一步加强热岛效应和其他气候效应,形成恶性循环。

城市热岛使市区温度高,热空气上升,周围冷空气向市区汇流补充,结果把郊区工厂的烟尘和由市区扩散到郊区的污染物重新聚集到市区上空,加重了大气污染。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需要广泛有效的气象环境监测,减少人为热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发展温排水冷却技术。此外还要优化城市结构,搞好城市绿化工作,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四、气候变化

不管是温室气体还是城市热岛,对气候变化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21世纪末气候变暖引起海平面平均升高26~59cm,因海平面升高等异常气象灾害造成的难民将达到2亿人。1960年以来,西半球中纬度西风在加强。1970年之后,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观测到了更强和更长时间的干旱。强降水的发生频率有所上升,与气候变暖和观测到的大气水气含量增加相一致。近50年来已经观测到极端温度的大范围变化,冷昼、冷夜和霜冻更为少见,而热昼、热夜和热浪却更加频繁。1970年以来全球呈现出热带气旋强度不断增大的趋势,伴随着更大的风速和更强的降水。ipcc预测,未来多年冻土区的融化深度会广泛增加,南北极海冰将退缩。热带以外的风暴路径会向极地方向移动,引起非热带地区的风、降水和温度场变化。高纬地区的降水量很可能增多,而多数亚热带大陆地区的降水量则有可能减少。

气候变化不可避免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沿海地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全球变暖和干湿格局变化对动植物适应和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全球水资源分布变化会明显改变河川径流和水分平衡值,进而改变河湖的总水量和水位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水文学问题。热带气旋、洪水、雷暴、热浪、雪崩、干旱、泥石流和海啸等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的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造成巨大损失。例如1998年中国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受灾人口达2.23亿,经济损失高达2700亿元,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有20多万人丧失了宝贵的生命。

五、盖亚假说gaiahypothesis

既然气候变化的后果这么严重,而全球变暖还在继续,地球就真的那么不堪一击吗?英国大气学家拉伍洛克jameslovelock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就提出了盖亚假说gaiahypothesis,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不仅生成了大气,而且还调节着大气,使其保持一种稳定的气体构成,从而有利于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生命及其物质环境,包括大气、海洋和地表岩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进化。生命首次出现的地球完全不同于今天的地球,那时地球大气充满了co2,根本就没有o2。根据恒星演化理论,那时的太阳温度要比现在低25%~30%,早期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保持温暖的状态。随着太阳温度的升高,海水变热,蒸发强烈,再加上若干亿吨蕴藏在碳酸盐岩石中的co2释放出来,长此以往温室效应必将失控。幸运的是,大约在20亿年前海洋中开始出现蓝藻,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使大气中的co2转化为有机化合物,释放出o2,拯救了整个生命世界。地球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平静过,除了各种旱涝、飓风、海啸、地震以及火山爆发之外,它还不断地被来自宇宙空间的岩石碎块所轰击。平均大约一亿年就有一颗巨大的陨星撞击地球,往地球大气中注入大量尘埃和气体,遮蔽住阳光,使地球遭受极大的灾难,大量物种灭绝,例如恐龙的灭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之后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又出现了新物种,这表明地球上生物和环境结合起来的系统是强健的并能很快修复自己的创伤。虽然灾难发生时生命对全球环境的控制会暂时中断,但在事后生命会迅速恢复控制并重新启动调节功能。这并不意味着地球没有变化,因为物种更新了,环境也有所改变。总之,盖亚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物与环境结合起来的大系统一般来说是稳定的,但当其处于超越自身调节能力的非常状态时,也会发生突变。

盖亚假说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地球是一个生命有机体,拉伍洛克说地球是活着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为了这个有机体的健康,假如她的内在出现了一些对她有害的因素,盖亚本身具有一种反馈调节机能,能够将那些有害因素去除掉。生物演化与环境变化是藕合的过程,自然选择的生物进化是行星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部分,生物通过反馈对气候和环境进行调控,造就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

自地球形成以来的46亿年中,太阳辐射强度增加了25%~30%。从理论上讲,太阳辐射强度增减10%就足以引起全球海洋蒸发干涸或全部冻结成冰,但地质历史记录却证明,地球上尽管发生过三次大冰期和大冰期内的暖热期交替变化,地表的平均温度变化仅在10℃上下,说明地球存在某种内部的自我调节机制。当前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越来越高,全球变暖越来越明显,理论上将导致陆地植被向两极扩展,面积不断增大,对co2等温室气体的吸收能力也越来越强,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即地球上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根据盖亚假说,地球上的各种生物能有效调节大气的温度和化学构成,影响生物环境,而环境又反过来影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过程,两者共同进化。各种生物与自然界之间主要由负反馈环连接,从而保持地球生态的稳定状态。大气能保持稳定状态不仅取决于生物圈,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为了生物圈。各种生物调节其物质环境,以便创造各类生物优化的生存条件。

盖亚假说认为,地球表面的温度和化学组成是受生物圈主动调节的。地球大气的成分、温度和氧化还原状态等受天文、生物或其他干扰而发生变化并产生偏离。生物通过改变其生长代谢对偏离做出反应,以缓和地球表面的变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万物生存,从盖亚假说的角度来看,地球不会变得如此不适合万物生存,总会有一些制衡作用应运而生,而所有作用加起来就是一个恒定的地球。把地球看成一个最大的生物,一些看似不平衡的现象就可以用个体生物上的观念来理解。我们发现气温上升、盐度增加等现象会导致藻类增加二甲基初油酸的排放量,而二甲基硫的增加会使得大气的反射率增加,进而降低地表温度。

虽然根据盖亚假说,地球母亲这个巨大的生命有机体能有效抵制外来变化以保持自身的稳定,适应万物生存,但是这并不代表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有一个凡事包容的妈妈在为他们处理善后。我们不是悲观主义者,但我们也不要过于乐观,作为孩子的我们应该学会认错,更应该懂得弥补。盖亚假说本身并不是判断人们的行为正确与否的最终道德标准,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物极必反,事物性质的稳定需要一个“度”,一旦超过了这个“度”,事物必然会发生质变。人类肆无忌惮的破坏速度是盖亚母亲来不及赶上的,今天的盖亚假说并不是给人类的所作所为找一个下台阶,而是提供一个思考或研究的方向来合理地对待我们的环境,甚至期待人们可以将创造力用于帮助大地之母,至少不要再增加她的负担。

六、展望

正如我们不能全靠地球母亲来处理善后,气候变暖将持续数百年,会带来一系列灾难性后果,各国政府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我们不仅要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开发新能源,还要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土地,停止使用氟氯烃等化合物。

科学家还设想了一些方案,比如说把co2储存到地下,从空气中过滤co2,向海洋倾斜铁粉以促进那些吞噬co2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把co2转变成岩石,向云层喷洒微盐粒子以提高云层反射太阳光的能力,还有用太空镜过滤太阳光等。

其实有些技术早已成为现实,例如采用食品级co2替代氟氯烃进行烟丝膨化。光明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了利用超临界co2进行无水印染技术,中试各项性能指标达到传统工艺水平。工业气体生产商德国林德公司推出的干洗新方法,使用基于co2的洗涤技术,让绿色化学进入洗衣业。上海化工设计院以焦炭为原料,co2为气化剂,经还原法制备出粗co气,再采用组合装置对粗co气进行净化精制,生产出高纯co气。日本关西电力公司和三菱重工公司正在开发用co2和h2生产二甲醚的新方法,从工业设施捕集co2和h2反应生成甲醇,甲醇再脱水产生二甲醚。内蒙古蒙西高新技术集团在国内首创全生物降解co2共聚物技术,从水泥窖尾气中提取co2作为原料用于全降解塑料生产。河南省上蔡骏马广建化工公司采用上海化工研究院有机化工研究所开发的co2废气在近临界状态下与环氧丙烷直接合成碳酸丙烯酯的清洁生产新工艺,利用化肥生产中富余的co2直接进行生产,可节约蒸汽40%,节约电65%,节约水60%,设备投资减少30%以上。

参考文献: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气候变化的影响、适应与脆弱性,2007

2.陈新光,潘蔚娟,张江勇,罗晓玲.气候显著变暖使广州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广东气象第29卷第2期,2007

3.江学顶,夏北成,郭泺,李楠.广州城市热岛空间分布及时域-频域多尺度变化特征.应用生态学报第18卷第1期,2007

4.肖荣波,欧阳志云,李伟峰,张兆明,王效科.城市热岛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气象科学第27卷第2期,2007

5.田武文,黄祖英,胡春娟.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应用气象学报第17卷第4期,2006

6.景元书,谢济善.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分析.中国科技信息第21期,2006

7.范彩玲,高向阳,朱保安.温室效应及其防治对策.安徽农业科学第34卷第20期,2006

8.wangshaowu,luoyong,zhaozongci,dongwenjie,yangbao.debatingabouttheclimateprogressinnaturalscience,vol.16no.1,2006

9.王彦佳.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减排.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分析,2005

10.张强,韩永翔,宋连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地球科学进展第20卷第9期,2005

11.刘强,刘嘉麒,贺怀宇.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源与汇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第15卷第4期,2000

12.郭李萍,林而达.减缓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吸收汇研究进展.地球科学进展第14卷第4期,1999

13.张金屯.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地球科学第18卷第5期,1998

14.stephenh.schneiderandpenelopj.boston,edit.scientistsongaia.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mitpress,1993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9

随着陕甘宁天然气进京,北京市天然气供应量迅速增长,截止到1999年底,天然气年购入量达到7.64亿立方米,是1995年年购入量的6.3倍。计划到2000年底,天然气年用气量将达到10亿立方米,实现国家计委批复的《北京市引进陕甘宁天然气市内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预定的用气目标。预计到2002年北京市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18亿立方米,2005年北京市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40亿立方米。

燃气供应量的增加,为城市燃气发展开辟了广泛的空间,燃气应用多样化已呈现在每个燃气经营者和使用者面前。燃气空调(直燃机)、燃气锅炉、燃气发电、燃气汽车、以燃气为热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供热机组都开始得到利用,显示出远大的途。

但是在燃气资源增加和利用逐步扩大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平衡现有能源资源问题,燃气和相关能源(电、油、煤等)的合理结构问题,环境影响问题,以及气价和经济性问题。所有这些平衡都要求对燃气应用技术进行全面的评估,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由于北京市的气候特点,采暖期较长,由当年的11月15日到翌年的3月15日,共约121天。近两年由于北京市政府实施“还北京兰天工程”,使燃煤锅炉改燃气锅炉进展很快,同时也使采暖季用气量大幅度增加。据统计1999年用于采暖、制冷的燃气量为27903万立方米,占全年销售气量的43%,全市冬夏季用气比例(即:1月份平均日用气量与8月份平均日用气量比例)为2比l。预计2000年采暖季用气量约占全年用气量的49.7%,2002年采暖季用气量约占全年用气量的56.1%。

为了满足采暖季用气高峰的需求,需要建设地下储气库、调峰气源厂等调峰设施,或由气田调节用气高峰,增加了输气系统的投资,和技术管理的难度,也降低了输配系统的利用效率。因此发展大型的常年稳定用气的用户,缩小冬夏季用气差,使用气期朝平衡化方向发展,是解决城市用气峰、谷差的重要手段。燃气空调、燃气立燃机,其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燃气利用方式就是平衡城市用气的手段之一。

二.燃气空调(直燃机)运行特点

目前,以城市煤气、天然气为动力的制冷机主要有吸收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按冷媒不同分为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式和氨水吸收式两大类。目前主要是采用溴化锂水溶液吸收式制冷机,其中又分为蒸汽型单效吸收式、蒸汽型双效吸收式、热水型单效吸收式和支燃型双效吸收式几种机组。

直燃型溴化锂冷热水机组的特征是以溴化锂为冷媒,以轻油、重油、城市煤气、天然气为动力。其优点有:①功能全面,能同时或单独实现三种功能,即采暖、制冷、供生活热水。②吸收式制冷机对平衡燃气、电力供应有益,在电力高峰期仍可使用,只需很少电力,节电。③在低压下工作,安全性好,震动小,比电制冷噪音低。④用水做冷却剂,用溴化锂做吸收剂,排放S02、n0x等污染物少,对环境影响小,消除了环保的忧虑。⑤设备年运行周期长,夏季制冷可利用城市低峰气,增加了夏季燃气用量,平衡了城市燃气需求的季节性波动还可以通过价格政策使用低谷气价,与电制冷相比降低了能源成本,经济性高。⑥能独立运转,出力稳定,管理简单。⑦综合利用能源,热能利用率高。⑧占地少。其缺点是:主机造价高,一次性投资大。

目前,一些大、中型公共福利用户,大型公共建筑用户普遍采用此种机组供热、制冷、供生活热水。大容量的有200—4000千瓦,小容量的有10—40千瓦。

据北京市1999年底统计,使用燃气直燃机的用户约30户,占采暖制冷用气量的10%左右。因此,调查研究这些用户的用气特点,对平衡城市用气很有必要。

为了深入研究和分析使用燃气立燃机采暖、制冷、供生活热水的运行规律,我们对一些使用燃气直燃机的大型公共建筑用户进行了初步调查,对其用气指标和用气不均匀性做了初步分析。

1.用气指标

遵照北京地区的采暖空调设计标准,一般公共建筑根据使用性质不同其采暖负荷指标在58—93瓦/平方米,最大负荷运行小时数2400小时,直燃机燃烧效率90%;空调制冷指标取93—116瓦/平方米,最大负荷运行小时数900小时,立燃机制冷系数1.33。天然气热值为35.16兆焦/立方米。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大型公共建筑使用燃气立燃机制冷、采暖的用气指标为:

综合指标:22—33立方米/平方米·年

其中:采暖:15—25立方米/平方米·年

制冷:7—8立方米/平方米·年

2.运行特点

调查中我们选取计量资料完整的京广大厦作典型分析。京广大厦是采用燃气蒸汽锅炉加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方式采暖、制冷,可以基本上反映出燃气立燃机用户运行特点。

根据京广大厦1995年—l999年燃气用量日报,剔除了其中一段时间用轻柴油为直燃机热源的因素,绘制了用户年用气曲线并整理出月高峰用气不均匀系数。通过用气曲线看出年用气是比较均衡的,而又夏季用气量略高于冬季。从月高峰用气不均匀系数上也反映出这一特点,夏季最高月(8月)的高峰系数为1.42,冬季最高月(1月)

的高峰系数为1.23。见下列图表。

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系数1.2301.0050.7500.5850.8501.140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l2月系数1.3001.4201.0550.7450.7601.160

三.几点建议

由燃气立燃机的运行特点可以看到,运行负荷比较均衡,季节峰谷差小,能平衡城市用气高峰,因此是我们尽量争取的一类用户。

但是在市场竞争机制下,要扩大这一燃气市场还要做很多工作,如价格政策方面;气源费、税收方面;用户管理方面,而其中气价是开发燃气立燃机市场的关键。

城市燃气研究报告篇10

从美国eia的天然气分类价格中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概念,一是民用、商业用、工业用和发电用天然气的价格有很大差别;二是发电用天然气价格低于工业用,工业用天然气价格低于商业用,商业用天然气价格低于民用;三是发电用天然气的价格一般高于井口价,低于城市门站价。我国有的城市燃气部门也承认不同类用户之间根据用气负荷特性不同,应当有差价,但是总认为各类用户的天然气价格都应高于门站价,即按门站价加上各类用户的配气成本来定价,结果还是提高了发电用天然气的价格。美国1995年至2001年3月的天然气价格如表1。表1

美国天然气价格

美元/千立方英尺

年月井口价城市门站价民用商业用工业用发电用19951.552.786.065.052.712.0219981.943.076.825.483.142.4019992.173.166.695.333.102.6220003.604.707.716.184.464.322001      1月8.068.959.799.178.009.472月5.847.2910.139.516.907.153月5.156.249.748.956.42--资料来源:美国eia。

美国天然气井口价2000年比1995年上升一倍多,发电用天然气价格上升一倍多,到2001年1月,天然气井口价比1995年上升五倍多,发电用天然气上升四倍多,发电厂的燃料成本急剧上升,使得许多天然气发电厂停止发电,以出售天然气谋取利润。2001年1月,发电用天然气价格已高于城市门站价,也高于商业用和工业用天然气价,出现了价格异常,到2001年2月份已开始恢复正常。但价格还比1995年高2倍多。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例如按1995年的天然气价格为依据进行天然气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是可行的,如果碰到200l年1月的发电用天然气价格,则天然气发电厂就变成不可行了。所以在进行天然气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时,必须对未来20-30年的天然气价格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

美国天然气价格是:每千立方英尺为单位,难以与我国的天然气价格比较,现将其换算成每立方米人民币元为单位。从表2中可以看到,1995年时,美国发电用天然气的价格是比较低的,但是到2001年初,发电用天然气的价格已经很高了。

表2

美国天然气价格(换算为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