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学方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5:07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1

该书对致力课程思政研究的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全书共六章。第一章以时间为轴,截取春秋战国至民国时期的七个节点,对我国传统育人思想发展历程进行了阐述;第二章梳理了课程思政理念的发展历程与研究成果;第三章基于当下时代背景,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展开分析,并在明确课程思政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科德育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第四章对目前的课程思政实践现状展开论述,包括党中央及教育部的顶层设计现状,以及上海市与外省市高校的相关实践工作现状;第五章从组织领导、工作原则、育人目标、课程体系、教师队伍等方面着手,提出课程思政综合实施与深化推进设计方案;第六章以“英语文学导论”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实践的具体方案设计。深入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可知,课程思政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还代表着一种教育理念。因此,可从理念与方法多维度着手,对教育学课程思政方法展开探索,构建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首先,以课程思政理念为指导,加强教育学教学顶层设计。加强顶层设计,是保障相关工作有序推进与有效落实的重要前提。学校领导层要明确课程思政的重要价值,以教育部及其他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制订教育学教学整体规划,针对教育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奖惩、评价等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教育学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为了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实效,学校还可采取两方面举措予以完善。

一方面,学校可针对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由一线教学工作者组建指导委员会,对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具体实践进行指导与调整,不仅可以推动顶层设计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改革的合理性,还有利于简化整改流程,提升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要构建并完善责任落实制度,即明确各部门或者个体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教学的职责,这是保障相关工作有效落实的一项重要举措。

其次,以课程思政资源为素材,调整教育学教学内容。推动教育学教学由单一的专业课教学向课程思政发展,即发挥思政教育与教育学的教育合力,学校应构建教育资源共同体。一方面,以思政教育资源为着力点,连接教育学教学内容。如将思政教育中的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引入教育学中的教师职业认知教学内容,这样做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融合的认知,进一步丰富专业课教育内涵。另一方面,以教育学教学资源为素材,深挖其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如教师讲解现代教育理念时,可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等为例,分析新兴教育理念发展的历程及其实践价值,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扩充教育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优化课程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专业课程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化学课程是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医学、农学、化工等专业的基础课程,知识体系包括生命有机体的化学组成、物质能量代谢、遗传信息传递等,与人们生命健康、工作生活及生存环境都密切相关,蕴含着丰厚的思政内涵。近年来,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在众多的专业领域蓬勃开展。教学工作者们从教师综合素质提升[1]、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知识体系编排、思政元素挖掘与契合[2]、课程思政教学设计[3],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创新[4]等多方面,对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途径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索。来自不同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不同的专业结合,形成了各有特色的课程思政。例如,医学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中,培养医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塑造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5];中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思政,结合中医药文化元素,增强医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认同与自信[6];师范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重视教师自身示范作用,并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无私奉献等专业素养[7]。生物工程类专业(包括生物工程、生物制药等专业)的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主要体现在科学学探索精神、科学和工程伦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本文结合河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讨课程教学创新对课程思政的促进作用。

1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创新

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对各个教学环节起着纲要和导向作用。为了使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能够支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生物化学课程大纲制定中,在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等基本要求中,提出课程思政要求。课程目标设置中,在基础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生物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科学探索精神、项目管理及终身学习等目标基础上,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科学与工程伦理、大国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及使命担当等方面的思政目标。该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适应了生物工程类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分类别明确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目标和实施重点,对课程思政教学有了科学性和规范性的引导。

2教学内容创新

2.1融合思政元素传递育人力量

生物化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着丰富思政元素内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找准课程内容思政元素结合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自然而然地获得思政教育启迪。在讲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时,介绍我国于1965年成功进行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世界上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具有天然分子相同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蛋白质[8]。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被前辈们精诚协作、不畏艰难的科学探索精神所感染。

2.2引入前沿报道激发思政兴趣

在生化课程教学中,适当介绍学科前沿知识和较新的科技成果尤其是我国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科学探索,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课程思政教学生动有趣。例如,在学习酶的化学本质时,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核酶研究中的新发现。兰鹏飞等人(2018)[9]首次揭示了酵母核糖核酸酶p(Rnasep)的结构,为真核Rnasep催化转运Rna前体(pre-tRna)5'-端加工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是国际上核酶及Rna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一科研新成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视野,燃起学生从事科学探索的热情。

2.3介绍典范事迹,深植家国情怀

为了使生物工程类专业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等人文素养,在课程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介绍生物工程领域的一些典范人物事迹,有利于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使他们毕业后能够在生物工程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生物化学绪论中学习生物化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时,向学生介绍了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侯云德院士,他于上世纪80年代率先研发出国际独创、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干扰素α1b,随后又在短短数年间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i类和6个国家ii类基因工程新药,应用于上千万患者的临床治疗[10]。由于他在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及分子病毒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荣获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侯云德院士根植于祖国大地和人民健康事业勇于奉献的事迹使学生们深受感动,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也在学生们心中生根发芽。

3教学方法创新

对于不同的课程内容和思政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思政魅力,使课程思政教育真正触及学生心灵深处,使学生能够基于生物化学相关知识背景,分析评价社会、健康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复杂问题,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融合教学方式增添课程思政的趣味性、优美感和文化感。例如,在光合作用教学中,我们采用多媒体融合教学,播放了绿水青山、现代农田、丰收场景,通过优美的视听资料,使学生学习光合作用专业知识过程中,也欣赏到祖国山水林田,看到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现代农林的发展,树立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案例分析教学,引导学生基于生物化学背景知识进行科学分析思考,理解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促进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例如,学习Rna的复制时,引入抗击2019病毒(SaRS-CoV-2)案例,学生不仅了解了SaRS-CoV-2结构特征、复制过程及感染致病的分子机制,还通过回顾我国人民夺取全国抗疫斗争胜利的历史奇迹,深刻领会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利用讨论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启发学生分析判断,增加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在学习核酸结构和功能时,请同学门讨论:能否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帮助准备生二宝的爸爸妈妈们生一个“完美”的宝宝或期望的性别呢?同学们奇思妙想,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虽然能给人们带来美好的憧憬,但生物技术开发应用活动应符合科学与工程伦理原则。利用探索式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科学探索。例如,在酶的教学中,请同们探索生物酶法去除农药残留物,同学们积极查阅文献、讨论、设计方案、实验检验,并在生化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理解了酶催化作用的高效性、专一性以及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因素,锻炼了科研探索能力,增强了环保意识。

4课程考核创新

课程考核是评价教学质量与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和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传统的终结性的和知识性的课程考核方式,已不适应全面育人的要求。课程思政增加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考核创新。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实践中,积极探索能够体现知识、素质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考核方式和方法。课程考核方式,除了闭卷考试,还采用了思政评价、探究性开放性作业等方式,拓展学生分析研究、思考判断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科学探索精神。考核方法注重学习过程考核,增加平时成绩(课程思政表现评价、探究性作业等)所占比重。通过课程考核的改革,学生加强了平时学习,也更加注重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发展。

5总结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在生物工程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实践中,结合专业特点,在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发展活力和育人魅力,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和培养工程素质的同时,也受到切实有效的课程思政教育。

参考文献

[1]肖钱祥,武亚新,肖静晶,等.《生物化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探索[J].广东化工,2020,47(24):141-142.

[2]赖晓芳,李联泰,刘云鹤,等.生物化学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的探索[J].科教文汇,2021(5):75-76.

[3]谢兆辉,焦德杰,李学贵,等.课程思政理念下糖酵解途径的教学设计[J].生命的化学,2021,41(1):192-196.

[4]任桂杰,张亚楠,曾季平,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课程思政背景下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生命的化学,2020,40(12):2297-2302.

[5]王小引,宋娜,张贵虎,等.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生物化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渗透与融合[J].教育教学论坛,2020,(51):83-84.

[6]董德刚,鲍淑芬,宋梅,等.中医药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酶学”为例[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21-04-22,网络首发.

[7]吴芸,蒋自立,闫吉美,等.课程思政在地方师范院校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2):113-116.

[8]林其谁,李伯良.成功进行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的科学精神[J].生命科学,2015,27(6):670-672.

[9]Lanp,mingt,ZhangY,etal.StructuralinsightintoprecursortRnaprocessingbyyeastribonucleasep[J].Science,2018,362(6415):eaat6678.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3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创新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

一、编印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能为学生上课提供有利的心理准备,并且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但是,思想政治课教材是说理读物,抽象深奥,不如文艺作品那样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真正读懂教材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编写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学,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启发学生思维,采用辩论式教学法

有的老师往往抱着这么一种观念,学生课堂上各抒己见,万一放得开,收不拢,那岂不是打乱自己的课堂教学进度。因此,他们往往宁愿自己多讲些,也不愿学生展开自由的翅膀翱翔于学问的天空。不可置否,如今的学生情感丰富、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敢言人之未言,但我仍然认为,教师在备课中应注意发掘教材中的思辨性材料,寻找课堂讨论与辩论的最佳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大家共同探讨问题的环境。例如,开展“怎样看待成才”“9・11”事件后和平与发展是否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等话题的探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以普通一员的身份参加,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既处于教育者地位,又处于受教育者地位,师生间是平等的,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见解,自由地讨论争辨。当然,讨论是否成功,首先,在于讨论题要出得好,好应好在富有启发性;其次,在于教师组织是否得法,其是否得法在于能否结合讨论进程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三、开展探究性学习,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4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培养;能力;

中学政治课是一门实践性、时代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中学政治教材的相对稳定,致使教学内容显得相对滞后。这时政治教师如果不灵活地驾驭教材,而是拘泥于教材,死抠教材,照本宣科,必将使政治课教学了无生气,甚至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抑制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为改变这种情况,本人在优化政治课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掘学生创新潜能方面做了以下探索,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中学政治课里的很多东西,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会的,也不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会的,而是在生活中培养和锻炼会的。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源于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需要。现实生活为政治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种情景能让学生身心置于其中,所以对学生的震撼特别强烈,感受特别深刻,回味特别悠长。记得在讲解“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时,课前,我让学生分组搜集了有关我国资源和环境方面的资料,并调查了学校附近一间食品厂的污染情况。那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特别是那食品厂触目惊心的污染情况,学校也深受其害,让学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非常迫切地感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并对保护资源和环境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还有很多学生从此拒绝了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开始特别注意节约用纸,爱惜课本,注意节约用水、用电,自觉保护环境。社会实践给学生提供了崭新的思维空间,平时学生在课堂上看不到的看到了,听不到的听到了,想不到的想到了,做不到的做到了。教师要启发学生善于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学会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还要为学生提供展示与交流成果的机会,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不断发展,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感受,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起来。

二.引入时事教育,培养学生发散思能力

学生对时事政治本来就感兴趣。将时事政治引入政治课堂,无疑给政治课堂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时代的气息。对一些重点、难点、热点的问题,如“欧债危机”、“中国军舰赴索马里海域护航”、“新疆‘世青会’的烧破坏活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中国”、“上海世博会”、“重庆、南京等地醉驾案”,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等等,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并学会从网上,从报纸、杂志、电台、电视上搜集相关信息,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发允许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保护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我们党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重大突破,教师要及时融入政治教材,加以宣传。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这不但让学生领略到理论创新达到新境界的无限风光,更能更新学生的观念,启迪学生去畅想、探索和创造。

三.运用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由于中学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案例教学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理论,而是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具体的原则和方法,强调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思路开拓,不局限于教材或其他现成的答案,须运用知识,从不同的方面思考得出最佳答案。因而没有惟一标准或正确答案,甚至会出现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个答案的情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案例讨论是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轻松、开放、自由的环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形成各抒己见的热烈场面。最后由教师围绕案例层层剖析、归纳总结,总结中既要肯定、表扬学生的可取之处,又要分析学生观点的不足。高中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面,了解了一些社会现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思想开放。他们不会满足于课本上旧的内容和条条框框,对各种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存在许多疑惑,须借鉴更多他人的成功的做法来纠正自己的行为。政治课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掌握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举成功人士的案例,能把学生从小小的课堂带入到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与实际问题中,使他们对具体的事件作出反应,互相质疑,共同思考,层层剖析,有利于把抽象的理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从而更有效地得到锻炼。

四.利用情境教学,培养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创设的特点:1.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为主,注意符合学生的特点,选取有吸引力和新鲜感的材料把学生引入课堂环境中去,有得于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习政治,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发展。2.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目的性、发展性、规律性和主体性,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这要求教师在情境创设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谐的课堂环境。教师可利用新闻图片、漫画、历史故事、趣闻轶事、典故、诗词、俗语,以及音像剪辑等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和挖拙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当前中学政治课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这种现状,课堂教学中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恰当地创设具有新意和浓厚趣味的情境,及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规律的客观性,我出示一幅漫画:漫画中的主人翁,一只手提一筐鸡蛋另一只手挖坑,嘴上振振有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鸡蛋得鸡蛋,种钞票得钞票。”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在此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可违背”即可深深植根于学生记忆中。兴趣是学习的老师,它是一种较为稳固的心理趋向,在学习上,学生一旦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形成主体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就会主动地探索知识和思考问题。

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

1.转变教学中心,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如何教,不管学生怎样学,学生只是学的机器,被动接受。其实不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把教师的教转为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手,动脑,争辩讨论,多让学生质疑,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和意见,教师应与学生一道去实践,去探究,和学生一道分享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5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6-0055-02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该门课程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以学生的认知能力作为根据实施教学活动,保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学得会。这样的教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凭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促进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及特点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存在其特定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相互关系、人们掌握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为其研究的主要对象。和其他门学科相互比较,该门课程存在更为鲜明的理论性、思想性、现实性、政治性及实践性。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创新上,其也必然存在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创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需在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原有道德水平、政治思想、法制观念基础上进行。同时还需正确认识其形成和发展所具有的规律性和特点,然后再次多角度实施创新,选择最具合理性和科学性的教学方法。严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要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得到有效激发,促进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欲望得到有效增强。教学方法的应用必须能够有效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智力、能力以及创造力。保证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热情和激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以教师作为主导进行创新

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发挥引导和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思想、意志等教育,引导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以及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自身能够形成高尚的品德、价值观念,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其最突出的特征即表现为意识形态性和鲜明的方向性。方向的认识及把握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环境均具有开放性、立体性和综合性。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正确方向的指引尤为重要,同时也更为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须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同时还需高度重视自身的组织、引导能力,促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实施主动、创新的教学。教师须转变应付教学任务的教学观念,成为教学活动的主导,积极将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促进教学方法得到不断创新。

(三)教学方法的设计围绕教学内容、目的进行

实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为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教育,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规范学生行为,引导学生逐渐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其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得到不断增强,做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由此可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上均表现出明显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必须将价值观、人生观、法制观等问题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到教育。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路径

(一)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在实施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等进行教学设计。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地开展是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应用各种教学方式。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堂教学为其掌握知识的一个最直接方式。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模式均为教师对相关知识进行讲授并做相应的板书,而学生知识被动的听讲和做笔记。课堂教学在形式和内容上均较为枯燥和单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考虑,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结合实例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既要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又要充分结合时代政治的实用性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全面、深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潜在能力进行充分挖掘。实施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融合应用讨论式、启迪式、问答式等教学方式。合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可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学需充分发挥其引导和组织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营造一个具有互动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与传统被动学习相比,启迪性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是发挥其主观能动接受相关知识,并可根据自身需求及疑惑主动从现实生活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学课堂活动地开展成为学生挖掘自身潜能,享受学习乐趣的过程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需以教学内容作为根据,充分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及教学条件,开拓思路,深入挖掘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存在的相关性,灵活引入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巧妙进行迪性教学语言设置,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充分激发。

(二)全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方法的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须熟练掌握相关现代教学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需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影像、ppt、多媒体演示等现代教学工具和技术。现代化教学工具和技术的合理应用可将存在抽象性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通过多种感官了解抽象、复杂、枯燥的理论知识,进而实现学习难度的降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及质量得到显著提高。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解、生生或师生讨论,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图文并茂,畅所欲言的教学过程中接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和记忆。充分结合了感性与理性认识的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实现课堂气氛的活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及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其次,任课教师须坚持教育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除了做好教学活动之外,还需坚持不懈地进行相关科研工作,促进自身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须根据时代特点、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加强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整合,加强对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巩固专业素养,促进自身理论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中,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三)合理应用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法的实践性

实践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根据学校具备的条件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实践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课教师需积极与学校党支部、学生会等进行协商合作,尽量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目的表现为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思想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得到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离不开实践教学,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实质上为书本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教师积极与学校中的其他组织、部门进行合作,共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活动等校外实践,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相关科研实践、考察、科技竞技等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自觉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出心得体会,进行经验总结。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可从多角度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进而促进其思想觉悟、综合素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为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第三,积极组织辩论赛、成立学生社团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比赛及社团组织均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和组织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到校园学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培养其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觉悟。对于学生而言,大学校园是个小社会,是他们追求梦想迈出的一步脚印。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组织不仅可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三、结束语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国家人才的质量。因此,在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以学生个性特点、思维方式作为主要根据,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侯勇,孙其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现代转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0(1):184-185.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6

一、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些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凭师道尊严、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如此等等。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创新教学的实施。

2.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呆板。即出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步骤甚至学生所作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状态。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接受前人或别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掌握知识技能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3.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

当前,讲台上那种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的“口授+板书”的授课方式仍然统治着课堂,不少课程在讲授时,仅仅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讲授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不能深入浅出地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讨论。这种照本宣科、把书本知识从头至尾复述一遍的例子,单一的教学方法必然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以至于“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已成为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切实实施创新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中切实实施创新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导和关键

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方式、建立教学新模式,改变原有令人乏味的过于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激活思想政治课,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增强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2.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学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界,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情。”陶行知先生关于“五大解放”的思想对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3.在教学实践中采用各种方法手段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1〕创设情境法。运用这种手段创设情境是思想政治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可促使教学方法、师生关系有突破性的变化。运用网络或多媒体手段能节约时间,增加教学容量,还可利用音乐、录像、图片等新的形式来创设情境,全面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2〕发现问题法。就是指创设问题的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好奇心之火。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欢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学成于思,思起于疑”。此时,渴望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格外强烈。因此给学生多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

〔3〕协作学习法。我在课堂上,让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他们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和共同进步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出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

〔4〕要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借助的实物和媒体,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摒弃了传统的灌入式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磨练了意志,强化动手训练,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使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与手段,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结语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的有效方法比较多,只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就一定能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能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这种兴趣,思想政治课教学就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赵瑞祥编著,《学校德育学概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7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方法 探究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学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或教学效果不佳,就是因为课堂上教师偏重于教,如一些教师只知讲书本上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死记硬背这些条条框框,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没有新意。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可见,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它主要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讲授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大部分老师的主要教学手段。它可以将知识系统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把全面而准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近几年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通过典型案例将单纯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能结合实际去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不拘泥于枯燥的政治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三、研究法

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突破了传统教学方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现代教学思想的转变。

四、问答法

这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常用教法。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或者学生提出质疑,教师引导学生解疑辩难的对话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转贴于

五、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型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情境教学法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六、讨论法

它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进行多向信息交流,求得正确的认识,借以实现思品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上述几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究竟如何运用,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法使用还要遵循几个原则:第一,最佳组合原则。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充分顾及到具体教学目标的规定。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第二,启发式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方法要面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教与学有机结合,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质高效完成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赵正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罗明东当代教育改革新探索[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3]曹正善有效课堂教学交往特征探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5)。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

一提起政治课,学生就会想到课堂上老师的说教,课外死记硬背,考试时的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等。职高学生因为没有了升学压力,上政治课时,台上,老师“念经”,台下个别学生甚至在睡觉。如何提高职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是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是“一支铅笔,一本书”的空洞说教,学生不愿听,感到乏味,导致课堂教学较差,根本不适应当前新课改新课标的目的要求。因此,努力改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我们政治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要解决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需要广大教师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应用了以下一些教学方法,收效明显。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政治课堂上运用得比较广泛。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既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也不能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髓。在运用讲授法时,一定要注重说话的艺术,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力求精讲,不拖泥带水。

二、演示法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运用更加广泛。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生动、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在愉快的氛围里实现教学目的。同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说服力,弥补教学过程中语言表达的缺陷。如在讲授高二哲学第五单元发展的世界中量变和质变的问题,学生通过文字对“量变”和“质变”的含义的理解很困难,通过多媒体展示,将水的“三态”变化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学生的印象非常深刻,进而能够很好地把握“什么是量变”、“什么是质变”。

三、讨论法

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一个或几个重点、热点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思考,进行课堂讨论,以获得知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如在讲授高一法律生活职业第四单元民事主体时,笔者结合教学材料“中奖以后”让学生讨论:17岁的张同学买中的汽车归谁所有?张同学将汽车赠与行为是否有效?从而让学生了解到限制行为能力人有哪些权利。通过讨论,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拉近了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真正地学习。

四、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以与教学相关的真实生活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提供学生相互讨论之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法,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将理论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教学气氛,完成教育目的。如在讲民事责任归责原则时,以发生的住宅楼里飞出啤酒瓶伤人事件为材料让学生讨论:受害者应该怎么办?谁来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其责任划分的依据是什么?通过对案例的搜集、讲解、设问、讨论,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强了法律意识。

五、表演法

尽管我们的学生学习习惯差,成绩不理想,甚至还存在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但他们毕竟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可塑性。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如在讲授“天天3.15”时,笔者试着安排几个学生表演小品,结果效果出人意料的好。

六、情境设置法

情境设置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的注意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如在讲授高二下学期求职与创业指导时,针对学生即将走向实习岗位的现实,为了提高学生的择业竞争力,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现场应聘场景,特别是请来校外相关专业人士做“主考官”时,学生的角色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使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心理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组织职业高中政治教学,可以化课堂教学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促进教学和学习效益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时代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政治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来充实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鼠标轻点,天下知识皆汇于咫尺荧屏,内容丰富而详实,跨越历史时空,浓缩教材精华,扩大教学容量,教师“如虎添翼”,学生“如鱼得水”。不仅能够强调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同时也为教学的综合性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事实证明,只要政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思多想,结合学生实际大胆、艺术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政治课,接受政治课,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9

[论文摘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规律及方法探索,不仅是落实课外学时的有效途径和激发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还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重要性 

总体而言,探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规律、完善教育教学基本方法,是新世纪新阶段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创新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1.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学时的有效途径 

以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为例,“05方案”与“98方案”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不再就文理科学生规定不同学时,也不再硬性规定各门课程学时,而只是规定了相应的学分。由于各高校学分与学时换算的差别,这就导致同一门课程的总学时数会有差别,比如,有的学校“概论”有108学时,有的学校只有72学时。同时,无论是过去“98方案”规定的“两课”,还是目前“05方案”新设置的“思政课”,对于绝大多数高校来说,都不可能将总学时全部安排为课内(理论)学时,而是或多或少安排部分课外(实践)学时,比如,有的学校“概论”课外学时为28,还有则高达40学时。 

因此,有效利用课外学时并将其落到实处,保证课外学时的教学质量,是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为此,必须对课外学时制定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特别是要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形成一整套课外教育教学基本方法,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2.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由于高校持续保持扩招规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几乎成为普遍现象,师生之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而且有限的课内学时与庞大课程体系和博大精深内容矛盾并未彻底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也是不可能实现教学目的的。更何况,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往往变成“满堂灌”:教师总是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总是力求把知识点讲全讲透,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互动,也没有理解和对话,学生主体意识和功能被限制。 

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将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来对待,发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教学过程。因此,可以说,建立和完善课外教育教学基本方法,是目前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诸多矛盾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主体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重要保障。虽然课堂教学也需要主体参与,但课外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无论是电影视频学习法,还是师生网络互动法,无论是讨论辩论演说法,还是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更能够发挥主体参与的优势和能动性。 

3.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课堂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内容要靠课堂系统讲授,才能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无论如何创新,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总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对于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实践来说,理论往往是苍白的。在回答实践问题中产生、又在指导实践中得到证明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时代性和生命力的生动体现。因此,在理论联系实际和“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原则指导下,通过大学生全员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和“三下乡”等一系列课外教育教学方法来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补充和延伸,而且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必然要求。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 

1.师生网络互动法 

目前,许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和沟通日益减少。许多教师教学科研等工作任务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和就业压力也不轻,这种情况极大制约了师生在“时空同一”条件下面对面传统交流模式作用的发挥。而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将课程内容延伸到课外,将大量师生互动内容搬到网络平台进行,通过师生网络互动法,实现“时空分离”条件下的师生超时空对话和交流。 

网络互动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个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多向互动、多维反馈、多元发展的系列方法和途径。如武汉工程大学“原理”和“概论”等课,除了课程网站所提供的课程指南、教学内容、授课课件、授课录像、习题集锦、模拟试卷、案例分析等网络资源外,还通过“在线答疑”负责回答学生疑难问题或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通过“最新公告”学术讲座、讨论辩论和作业等信息。同时,教师还广泛通过设置课程公共邮箱、个人e-mail、qq群等网络互动方式,就课程教育教学相关问题与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交流和沟通,实现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2.暑期全员实践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其他实践活动,了解社会,了解时代,认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条件,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思想、新实践、新成就,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发生的典型案例,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和力量。 

武汉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外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暑期全员实践法:所有本科生学生在校期间至少要参加一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概论”课108个总学时中的28个课外学时,以及6个总学分中的1.5个课外学分,主要就是通过暑期全员实践来实施和完成的。为了使课外学时落到实处,该校将“概论”课课内80学时平分为二,分别在第四、五学期开设,每个本科生除了获得4.5个课内学分之外,还必须参加暑期社会实践,获得规定课外学分才算修完“概论”课。暑期全员实践方案一般在第四学期期中统一制定,并将方案电子版发送到教学用公共邮箱或公布在“概论”课程网站。 

3.实践资源整合法 

近年来,各高校不断采取措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实践教学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它仍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和困扰高校的一大难题。究其原因,固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求高、操作难度大有关,但更多的是与实践教学资源分散使用和低效利用有关。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几年来武汉工程大学以省级教学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研究》为重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尝试从教学计划、组织安排、师资整合、学分认定与成绩考核等方面,将校内政法学院、宣传部、团委、学工处、教务处和专业院系等教学与职能部门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利用,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合力”支持和动力。目前,该校党委副书记叶芄教授主持的这个项目,已取得了系列初步研究成果。在这一研究成果的指导下,该校在2008年暑期已开始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轮暑期社会实践,并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开发利用方面进行试点——20名2006级本科生组成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10-12日开赴湖北赤壁市杨家岭镇和嘉鱼县田野集团,开展“武汉工程大学大学生暑期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主体实践活动:教务处下达该团队实践计划,校团委在全校学生中挑选学生成员并负责活动组织工作,政法学院4名“概论”课教师制定实践调查具体实施方案并随队指导,宣传部派人跟踪活动进展进行相关宣传报道。 

4.专家学者报告法 

一是聘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每学期聘请3-5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的学术报告。专家学者的学术报告,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了解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前沿和理论背景,更深刻、更全面、更准确地掌握相关原理和知识。这方面的经费一般从学校科技处申请资助。比如,在2008年3月l8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两天,邀请中南民族大学李资源教授主讲了与教材第12章内容有关的报告——“十七大报告与海峡两岸关系”,效果就特别好。 

二是举办教授(博士)论坛。每学期配合教务处安排,以政法学院教师为主,举办4—6场教授(博士)论坛,其中2-3场论坛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内容直接相关的。教务处计算主持论坛教师的工作量(每场计10学时)。 

三是创业就业报告会。一般是邀请本校毕业的优秀创业者返校来现身说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或聘请著名国有企业老总、优秀农民企业家、律师等成功人士为学生讲授创业就业的相关理论、技巧或人生经历。这不仅可以增强大学生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解和认同,而且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成长成才。 

5.电影视频教学法 

电影视频教学法,是打通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和课外教学环节的重要途径,它可以缓解课程内容较多与课内学时有限的矛盾,增强教育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吸引力和实效性。 

学生所观看的电影视频分为必看和选看两种。为了提高电影视频学习法的效果,每学期一般规定一定数量的必看电影和视频篇目,凡是集中安排的教学电影或教师指定的课程网站视频短片,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观看,之后要写1500字左右的观后感或评论交给任课教师,计入课程平时成绩。 

经典教学电影的播放一般由政法学院与校团委合作,目前已经播放的电影有《张思德》、《邓小平》、《南京》和《走近毛泽东》等。除了课程网站的视频外,还有选择地在课外播放一些经典教学视频,比如《思想解放——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余秋雨与龙永图论提高中国软实力》、《红歌为什么这样红》等,学生观看这些视频之后,纷纷表示受到震撼和教育,同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 

思政课教学方法篇10

一、“引导式”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提出:思想政治课要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理解、多思考。如在基本概念的学习中,要让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去记忆,要学会分析对比,而不要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就会学得快。在对难点问题的解决中,不要马上给出答案,而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展开辩论。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他们运用原理和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组织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把学生引导到课程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程中,达到互动互利,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用具体案例把生活事件再现出来,让学生讨论、研究,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让学生感受到枯燥的理论与现实能够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选好案例。怎么选案例呢?要选一些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生所熟悉的现象。所选的案例必须有趣。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才能去理解、分析、思考问题。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领悟和掌握基本原理。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要完成教学目标,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侧重点,案例必须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既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又要让学生掌握一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行为习惯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借助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有美的享受,在具体的可视的环节中,做出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多媒体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情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以把大量的素材运用到课件之中,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