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运维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21:34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1

关键词:网络运维;互联网;管理;应用;思维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

网络运维是通信行业实现发展的基础,只有强化管理网络运维工作,才能够有效适应网络的运行要求。为了做好网络运维工作,应重视完善网络支撑体系,并根据用户需求、市场形势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本文分析了在管理网络运维工作时应用互联网思维的相关策略,旨在全面优化有线电视综合数据网络架构。

1网络运维工作内容与互联网思维

为了能够在网络运维管理工作中有效应用互联网思维,则首先应明确网络运维工作的主要内容。网络运维包括了有线电视综合网络中的各项运营管理工作,管理对象有网络系统及运维人员,具体的管理内容包括设备管理、数据管理、业务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及资产管理等。设备管理指的是监控网络操作系统、传输设备、服务器等设备的运转状况,数据管理指的是统一存储及备份网络中的各类业务数据与系统数据,业务管理指的是管控业务系统的运行状态。

2在网络运维管理中应用互联网思维的策略

2.1基于云计算的运维管理

云计算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包括负载均衡、虚拟化、效用计算、并行计算及网格计算等,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网络运行环境下,基于云计算、云管理的网络运维管理工作能够解决多种问题,包括省市之间难以对称沟通信息,地市县之间的运维势力不均衡;地市县的网络运维支撑力量薄弱及运维压力大等。对此,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重视运用云计算、云管理方面的理念。首先,在应用云计算理念管理网络运维工作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网络存在的差异性,对于网络中的优势节点,可以将其作为独立区域的中心,随后将其他节点作为优势节点的子节点,以组成云计算分层运维管理模型。对于各个区域之间的节点,应保证具有同质化与差异性的特点,以便可以确保各个区域的节点均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同时在差异化中寻找经验,以避免在网络维护中出现大量重复性资源。其次,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改善自处理方面的能力,使各区域的运维工作能够在云计算管理模式的引导下实现精确协作。为了实现云计算管理,在运维工作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调度功能,以便根据网络维护的实际需要重构与优化运维流程。

2.2基于日志分析的运维管理

运维日志为网络的运维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在分析运维日志的基础上开展运维管理工作,不但有助于保证运维工作流程的合理性,量化管理运维人员的实际工作,同时可以有效提升运维管理工作的强制能力与自动水平。为了有效开展基于日志分析的网络运维管理工作,则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利用日志回溯运维故障。在回溯运维故障的过程中可以重现运维操作的具体流程,因此可以明确了解人工操作流程以及准确定位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而有效提升运维效率。其次,可以利用日志对网络运维工作进行量化管理。例如,对于综合网络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数据模块,可以采用日志分析故障发生频率及时间等,从而使运维工作实现量化管理。

2.3基于客户期望的运维管理

开展网络运维工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提升客户对网络服务的满意度,因此在互联网思维下应重视基于客户期望开展运维管理。首先,应实现区别对待。在运维管理工作中不但要细分客户,同时要重视针对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运维服务,确保大客户能够获得可靠性强及快速的服务;在提供差异化运维服务时应避免公开宣传服务模式、内容,以免造成客户产生不平衡心理。其次,应注意慎重承诺。承诺是影响期望的重要因素,在运维管理中应根据服务资源状况与服务能力等要素,给出服务承诺,如在24小时内给出处理完成等;对于难以提供的运维服务,应避免盲目承诺。第三,在基于客户期望的模式下开展运维管理工作时应重视做到积极沟通以及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方面,应注意根据客户对于互联网的期望值变化情况对相关的运维服务进行动态调整,确保运维管理工作能够紧跟互联网的发展步伐。此外,积极沟通指的是在运维管理工作中应适当引导客户期望,让客服人员向客户简要说明网络故障情况,同时告知网络技术人员正在积极抢修,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告知网络能够恢复正常使用的大致时间。如故障面积较大、事故原因复杂,且可能造成客户长时间等待,可以约定上门服务。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维护在企业发展、客户服务中均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互联网全面影响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情况下,应充分重视完善网络运维工作,积极提升网络运维的管理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汉熙,万成娜,管晶.网络负生态学术研究方向展望――网络负生态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构建[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75-81.

[2]周健,周贤伟.依赖半径的大规模adhoc网络群密钥管理方案[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03):878-881.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2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对大众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也在一定层面上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方式产生了影响。目前,互联网所具有的市场发展潜力正在不断的凸显,如何把握市场的发展机遇,实现企业质的发展,需要在必要的互联网思维层面进行必要的强化与提升。本文主要聚焦互联网思维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探讨当下民营企业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分析民营企业今后科学应对互联网思维的影响提升自身综合发展水平的路径,对于促进财务管理相关研究的深入和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1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目前,在学术领域,互联网思维主要是从客体的需求出发,不断的满足信息时代的数据交换需要。同时,借助互联网有效的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益。换句话说,互联网思维就是一种网络运营模式,它是对传统运营思考方式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只有具有了必要的互联网思维,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互联网在企业运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所具有的正面价值和意义。如何有效的帮助企业,借助互联网实现综合经营效益的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我国诸多企业在日常的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需要思考的一个主要问题。从宏观角度来看,互联网思维是一种有价的思维。通过对互联网思维的科学运用,可以有效的应对互联网思维下企业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尤其是应对互联网浪潮下,企业自身在财务管理方式、理念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企业只有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日常的财务管理体系之中,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够逐步的助力企业在发展业绩以及综合管理水平层面获得必要的提升。

2互联网思维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表现

互联网思维作为当前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对企业管理,尤其是对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在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会计信息的科学性、正确性、可靠性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的效果。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的加工方式,较传统相比较而言已经有了很大水平的提升。民营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方面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来实现共享,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的考虑到互联网对企业会计信息安全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如何进一步的提升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科学性、安全性是其应对互联网挑战,实现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相关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的网络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由于好多信息没有通过网络的形式来进行联网,无法在较短的时间为企业提供良好的信息与数据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成本。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本身的开放性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相关的重要信息容易被泄露,威胁着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所以,从这两点来看,企业财务管理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还需要继续的提升与完善。

2.2对民营企业会计职能的影响

在整个民营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互联网思维,无论是在时间方面,还是在空间方面都对民营企业会计职能进行了突破和延伸。也就是说,民营企业的会计职能,无论是在基础实操方面,还是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诸多的维度方面都有了更为广阔的开放。在企业会计职能的履行的过程当中,会计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在自身的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提升,还需要在互联网思维能力以及内部审计财务综合素质方面进行必要的提升。如果缺乏必要的会计思维和互联网思维,企业的会计职能将很难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综合发展需要。

2.3对民营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影响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会计核算结果是有效判断企业当前盈亏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传统的民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对于集团化民企来说,会计核算所需要付出的管理成本较高。因此,在今后的民营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围绕会计的核算方式还应该充分的借助电子网络平台来实现相关会计信息核算的标准化、一体化。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会计核算科学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成本支出,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效益。总之,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互联网思维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会计信息以及会计职能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只有从这些影响出发,进一步的提升综合会计和财务管理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满足互联网思维背景下,民营企业的发展要求。

3互联网思维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在上文中主要对互联网思维以及互联网思维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当下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思维背景下,无论是在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是财务管理的专业化人才储备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在互联网思维背景下,只有充分地依靠互联网,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出互联网所具有的正面价值。根据相关的学者调查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日常的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设备投入重视不足,较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依然存在,这不仅影响了整体的发展,也在一定层面上不利于民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所以,在今后的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从信息化角度出发,进一步的加大软件及硬件方面的投入力度,为有效应对互联网挑战,科学提升发展的水平,创造良好的平台支持。

3.2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不足

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将会获得更大的主动权。根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来民营企业在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规模扩张的方式来实现利润的提高。围绕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企业人才的储备的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短板和不足。特别是,在财务管理领域,专业化人才更是存在着较大的短缺,影响了民企更好的转型与发展。再加上,我国当前虽然加大了对财务管理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但是,随着整个市场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原有的财务会计培养模式也表现出了一定的缺陷,制约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人才的诉求实现。因此,在今后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进和提升过程当中,还应该加大对互联网相关财务管理人才的储备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层面的人才支持。

3.3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缺乏国际化视野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国内,通过网络,特别是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民营企业将会更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我国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自身的一些优势,在国际舞台上逐渐的崭露头角。但是,相比较而言,一些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的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尤其是财务管理标准体系和体制方面还存在着缺乏国际化视野的现象。特别是,在统一的客观的标准以及可量化的财务管理综合考评体系等诸多维度与国际标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如何打造一流民营企业,帮助企业更好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应该是今后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需要强化的一个主要方向。

3.4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无规矩,不成方圆”,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也应该进一步地进行制度与规章的完善。虽然我国从政策以及法规方面,对民营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等相关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了必要的完善。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考评体系,在具体的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及相关的效果的评估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打折现象,影响了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领域的效果提升。因此,在今后的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过程当中,还应该强化制度建设,更好地满足未来民营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尤其是要进一步的完善互联网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相关预警的完善,应对未来不可知的市场挑战。

4互联网思维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提升策略

财务管理作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个主要方向,只有不断地强化财务管理综合水平才能够满足未来的战略发展需要。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从互联网思维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出发,进一步探讨今后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策略。

4.1贯彻民营企业网络思维

在今后的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网络思维应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理念进行坚决的贯彻。只有在意识层面进行高度重视,不断的理清互联网背景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思路才能够更好的扫清障碍,实现民营企业自我管理的快速发展。为了更好的实现网络思维的贯彻,在民营企业今后的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做好民营企业财务资金管理,财务危机预警以及企业业务拓展等诸多具体项目和业务,最大层面的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创造更好的条件。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网络思维贯彻的过程中,应该在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强化。

4.2积极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为了更好地助力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思维下获得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飞跃,在今后的发展过程当中,民营企业一方面需要不断的重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加大相关的投入,尤其是加大硬件及软件方面的投入力度,有效的满足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网络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今后的民营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地从网络时代财务管理的特点、特征以及诉求出发,进一步的明确财务管理标准,注重民营企业相关信息之间的沟通和共享,避免由于相关的问题和限制,造成民营企业财务信息“孤岛”现象的出现。只有不断的借助网络,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共享才能够有效地助力民营企业财务预警有效的提升民营企业综合发展水平。再次,积极与国际财务管理标准接轨在今后的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科学的规章制度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因此,民营企业一方面按照国家的相关制度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必要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最大层面的降低企业可控风险;另一方面,民企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过程当中,还应该不断地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通过借助国际标准来有效的提升民营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尤其是,要积极借鉴欧美等国家关于财务管理的相关流程和标准,借助宏观以及微观层面的共同工作来有效地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保驾护航。要做好必要的财务管理信息披露和公开,最大层面的获得市场的支持,同时,借助必要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有效地满足民营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4.3不断的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

在民营企业科学应对未来挑战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思维下发展需要,民企也应该强调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一方面,民营企业通过和相关的高校进行强强合作,将学校和企业平台实现有效对接,加大对互联网思维以及财务管理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民企还应该不断地加强岗位培训,尤其是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只有不断的在专业能力方面综合素养方面实现质的提升,才能够为民营企业今后科学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储备。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财务管理人员素质提升过程当中,应该充分的借助企业文化的营造,发挥出企业文化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最大层面的提升企业综合人才储备水平,为应对未来的挑战,为民营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创造更多的机会。

5结语

民营企业在当前的发展中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互联网思维不仅影响着民营企业的战略方向,也对民营企业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尝试探讨了当下民营企业在互联网思维背景下财务管理过程当中所存在的短板。最后,从短板和不足入手,探讨了今后的改进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民营企业在今后的发展中,强化财务管理,提升综合运营效益,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孙旭东,张志花.互联网助推财务管理转型的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1):111-113.

[2]宋业臻.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的创新与发展研究[J].当代会计,2018(2):22-25.

[3]张远故.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的转型路径分析[J].大众投资指南,2018(6):16-19.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3

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计算机病毒指的是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被称为计算机病毒,它极具有破坏性,复制性和传染性。计算机病毒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原因,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普及与扩展,计算机病毒也变得多种多样,它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极其多样,干扰人们网络的正常运用,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甚至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与生活。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中的重要阻碍。尽管计算机网络系统相比与以前在系统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网络系统安全性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其复杂性,网络系统本身的漏洞也是很多。再加上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网络管理力度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带来隐患。网络管理一般采用设置防火墙,但是由于防火墙访问权限过大,一旦被黑客利用,对电脑系统的破坏则会更为严重,然而网络管理人员对这些问题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给互联网的利用带来不便。因此,网络管理力度不够同样对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带来不便。

计算机互联网维护与管理策略探析

访问控制指的是按用户身份及其所归属的某项定义组来限制用户对某些信息项的访问,或限制对某些控制功能的使用。访问控制通常用于系统管理员控制用户对服务器、目录、文件等网络资源的访问。这种方法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中极为重要的措施,他能保证计算机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是普及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安全风险防范技术。设置访问控制是计算机互联网维护与管理的重要举措。运用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主要指的是安装计算机病毒软件,并且在安装完进算计病毒软件后做到及时更新。同时,计算机网络使用者应该加强网络使用安全常识的学习,对于不确定熟悉的网络资源不轻易下载,下载后做到及时杀毒,确保无毒后再使用。运用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可以使得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更加顺利进展。因此,计算机网络使用中除了要加强对新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病毒防范技术的应用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病毒防范技术在网络维护与管理中的作用。防火墙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通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安装防火墙后,防火墙会自动对电脑系统及网络进行扫描,防止电脑病毒和黑客对脑系统及网络的进攻与侵蚀。防火墙技术是目前来讲在我国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维护与管理中极为常用的技术,也是保证计算机互联网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因此,运用防火墙技术也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极其重要的信息,计算机使用者可以实行加密处理,保证信息不被泄露,加密处理时要做到仔细认真,杜绝密码忘记的现象,给自己的信息运用带来麻烦。另外,做好计算机设备的维护,加强对网络安全管理,极大对网络系统的监管力度,将对网络风险危害降至最低,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运用信息加密技术,落实网络安全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法宝。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4

[关键词]税收管理;管理现代化;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D35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52-02

一、“互联网+税务”的内涵

“互联网+”的本质特性是“连接一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而“互联网+税务”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平等、透明等特性,挖掘信息和数据的巨大生产力,促进税收管理模式创新,推动税收管理现代化,使税务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税制更加简明、征管更加简单、办税更加简便。

二、发展“互联网+税务”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互联网+税务”思维方式转变仍需时日

“互联网+税务”不是在原有税收征收思想的基础上简单地加上计算机,而是意味着税收管理真正从互联网思维出发,做到以纳税人为核心。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纳税人行业性质、经营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无数新兴行业的产生必将会对传统行业模式带来重大转型升级,给税收政策、税款征收、纳税服务、税收宣传、行政审批和后续管理等带来新的挑战,这就迫切需要税务人员改变传统的互联网“工具论”、“平台论”,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思路,从集中管控的思维转而去拥抱市场化思维、包容性思维、服务思维和开放思维。然而受多种主客观条件限制,税务人员对互联网理论知识和应用知识的掌握水平有待提高,由传统思维过渡到“互联网+”思维仍需不断培育和长期坚持。

(二)“互联网+”时代的大数据运用水平较低

税收管理现代化迫切需要数据支撑。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数据逐渐由本地向外市、外省和国外转移,数据存放由单一集中转向分布云端,核算方式呈现电子化、专业化,为深度挖掘税款征收管理带来挑战。而税务部门涉税信息采集和存储的源头较为单一、数据不够准确、标准不统一,众多涉税系统之间尚未实现数据共享,成为阻碍大数据运用发展的瓶颈。此外,税务部门专业人才质量上,缺乏熟练掌握计算机、会计、税务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广泛运用大数据能力仍显不足。因此,如何整合和充分利用大数据,加强税收征管、优化纳税服务、推进依法治税、提高行政效率和保障税收收入是迫切需求。

(三)“互联网+”对税收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一是互联网的兴起极大地加速了纳税人法治意识的觉醒,纳税人对税收法治的期盼越来越高。过去信息较为闭塞的情况下,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影响相对有限,但“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快速流动放大了不规范执法行为的影响力,增强了纳税人对税务执法行为的敏感度。二是现阶段还未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税,不少事项仍需到实体税务局办理,超越时空的办税体验有待提高。“互联网+”时代强调的是便捷、个性和高效,但现有纳税服务还没有把互联网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离“私人定制”的精准服务还有较大差距。三是过去纳税人多是被动接受管理,税务部门在管理中处于绝对强势的地位,但“互联网+”消释了税务部门和纳税人的身份差异,涉税事项管理逐步发展为由纳税人对照税法和税收政策自行掌握执行、税务部门后续管理的方式进行,若征纳双方权责不清晰,将影响到税务部门风险分析、比对的结果,从而产生执法争议。

(四)“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安全形势严峻

随着新业务的推广,经济整体运行的信息成本在大幅度下降的同时,网络安全形势也更为复杂严峻,面临的挑战日益加重。一是税收管理现代化需要发展大数据,然而税务部门拥有关乎国计民生和纳税人隐私的各类敏感数据,这些数据对于黑客来说非常有价值,在经济和政治利益的驱使下,网络安全对抗日趋激烈,一旦发生网络攻击或泄密事件,后果将更为严重。二是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网络安全问题(如网页篡改、木马、病毒等)依然存在,而新的攻击技术层出不穷,攻击速度更快、更准确,比现有安全防御技术更加高级。税务部门受限于多种原因,专业技术人员、设备、技术等资源相对不足,安全防护能力在网络安全领域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更容易受到网络攻击。三是网络安全不仅涉及技术层面,更包含了与网络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管理体制、人员道德等方面。网络安全管理是长期存在且艰巨的管理问题,随着税收现代化的发展,税务部门对网络的依赖将越来越强,网络安全管理的难度不断加大。

三、发展“互联网+税务”的建议

(一)积极培养“互联网+”思维方式

一是“互联网+”既是技术的创新,更是观念的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推动税收管理现代化,首先应从更新观念做起,把“互联网+”融入到税务系统中,以其为指导重塑税收管理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互联网+”时代应当更加注重纳税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交流,重视发挥纳税人在税收管理中的作用,强化部门之间的数据资源整合开放,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二是努力提高全体税务人员的信息水平,主动关注、积极学习第三代互联网的发展动向,适应新环境的变化,重视培育“互联网+”思维和工作方式,积极探索“互联网+”时代与税收的紧密契合。

(二)做好大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

“互联网+”税收管理的核心就是大数据的运用,需做好大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应用,而这是个不断优化、调整和反馈的过程。

1.扩展数据来源渠道,做好大数据采集和准备工作。首先,从数据源头把关,对数据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进行验证,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使沉积的内部涉税数据变得更加可信有用。其次,调通各涉税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探索与地税、工商、供电、质检等部门的数据交换机制,根据税收管理的实际需要实行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大数据对税收管理的支撑作用。最后,运用技术手段拓展互联网涉税数据获取渠道,对上市公司公开信息、电子商务等数据进行抓取,为掌握纳税人真实经营情况提供有效的数据来源。

2.加强数据处理能力,搞好大数据的整合、加工。改变大规模自建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的传统做法,更换传统模式的oracle数据库、emC存储,借助外部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资源,搭建大数据云平台,收集、处理海量数据。优化整合各种涉税系统、各种渠道取得的数据,实现对数据的有效处理、分析和应用。

3.挖掘数据潜能,抓好大数据分析与应用环节。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培养使用更多大数据分析人才;借助科研机构、公司等力量构建数据应用平台,深入挖掘数据潜能。通过分析大数据,探寻、发现、识别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联,从而发挥大数据的预测功能,大幅度提高税收风险管理水平。

(三)提升“互联网+”税收治理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税务部门的税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努力提高税收治理能力,全力打造税务工作的新局面。

1.提升税收法治水平。“互联网+”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要求税务部门重新审视现有税收管理制度,打破传统思维,在法治的基本框架内,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创新制度,改革与现实不适应的制度规定,通过制定新的制度促成新序,提升税收法治水平。

2.打造“互联网+”税收服务体验。按照“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理念,实施既符合规范又有针对性的服务。首先是严格执行服务规范。将所有服务规范固定在各项流程和软件之中,从而保证规范的落实。其次是不断拓展纳税服务的渠道。通过完善对外网站、开发app纳税服务应用、搭建云端服务,形成纳税服务全天候、多终端和高互动的发展趋势。最后是提供定制。针对纳税人特点,实施“小而美”服务,有针对性地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纳税人推送个性化税收政策信息、办税指南和涉税提醒等,提供及时有效的个性化服务。

3.完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依托逐步形成的大数据优势,简化事前管理,加强事中跟踪和事后分析,形成事前预警、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评价的全流程风险管理模式,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后续纳税评估,将项目管理理念引入到税收管理工作中,通过模块化、项目化、团队化的管理组织形式,提高税收治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网络安全的对立面是网络风险,而网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两个方面: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要防范网络风险,不断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可从技术方面和管理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5

互联网1995年进入中国,在这三十年里飞速发展。现代企业都在经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的应用在于提升沟通效率,消除距离,这正是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最大冲击。

二、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现状

面临各种环境的巨大变化,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着大的变革,行业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行业内公司整体设施运作不理想,维修保养不得力。物业所服务的建筑的建设与物业管理脱节,没有从物业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全过程来通盘设计和全方位运作,配套设施运作不理想,物业管理公司不能够预防、及时发现问题。

(二)经营模式单一,物业管理经费难以为继。大部分物业公司仅有基础的物业服务项目,收入来源仅靠收取少量的物业费。既限制了企业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壮大,又制约了企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开展全方位服务的可能。

(三)服务水平偏低。大部分物业公司缺乏良好的自主服务意识,物业公司以“管理者”自居,引起物业公司与业主的纠纷;业主不能及时进行沟通交流和信息反馈,导致物业公司和业主的矛盾不断激化。

三、物业管理转型与互联网思维

在新的市场形式下,物业管理行业的转型已刻不容缓。物业管理公司运营模式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物业管理企业转型的基础

1、转变物业管理方法。运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应用于物业管理的设施系统和管理系统,比如车辆管理、楼宇对讲、安全监控、车位管理、互联网服务平台等,用先进的技术设备代替人力,压缩管理成本。

2、通过互联网拓展服务内涵。通过拓宽服务领域、项目服务多业态化、利用物业资源开展经营服务、积极介入资产经营服务等。创造更多的价值,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3、物业服务模式更要转变。传统的物业管理服务主要依靠人工的实际操作,需要的人力资源较多,服务流程复杂、滞后、收缴费用与设备维护繁琐,运营困难。物业服务企业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途径分工合作实施专业化、精细化服务,开展无限的衍生或定制服务。

(二)物业管理经营引进互联网思维

1、互联网+物联网打造智能社区。对于物业行业转型的方向,一个云端服务器,n个终端app,通过物联网技术,将人与物连接起来。手机app呼叫物业服务、缴纳各种费用、评价物业服务、预约电梯等功能,提高物业服务企业的服务水平。

2、引进电子商务,打造社区020。物业服务企业根据自己的业主资料及信息的资源优势,打造自己的数据库。物业管理企业互联网平台及相应的app系统,集成包含业主的衣、食、住、行、娱、购、游在内的各领域商户服务资源,构建社区信息系统商圈。社区电子商务可以进行线下体验,线上交易,送货上门。

3、物业管理企业运营互联网模式系统构建。针对现代物业管理公司所面临的环境,物业企业信息系统把每一个传统物业管理内容分为单个模块,主要包括以下模块:(1)设施设备管理模块。新型智能小区照明控制系统运用了自动化技术、远程监控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实现的照明自动化、远程集中控制的功能。对小区的灯光、楼宇控制、电梯等进行集中的网络控制;(2)治安消防管理模块。安全是物业管理公司最基本的承诺。每户和门卫处的电脑信息连接,把好人员、车辆、物品等出入的管控关。建立租房、售房的网络连接登记;车辆出入的刷卡系统。设立监控,加之不能电子化的正常巡逻过程;(3)绿化管理模块。通过装具一体化的专门摄像头、温湿度计、连接电脑,随时对环境进行监控。定期对小区的绿化进行监督,系统中预先设定好较为经济且实际用途高且美观的各季度绿化模板,随时能够根据各项具体实物的网络报价进行成本效益分析;(4)车辆交通管理和其他公共管理模块。设置小区停车位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远距离读卡系统、停车位管理、业主固定车辆信息管理、车辆进出登记、历史记录、停车场收费计价设备,从而实现按要求收费、车辆管理等目的;(5)客户服务模块。系统中设置客户服务模块,建立各家各户的客户服务信息存档,能够通过业主的相关需求对客户进行相关业务的推送;设置相关的网络调查表,定期对业主进行调查推送,了解业主的最新信息以及对本公司运营管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6)经营性多种服务(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服务)。除以上几种传统物业管理内容之外,系统内还应增加资产管理、物业顾问、代领代购商品等特色服务。

四、小结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6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3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6)31-0129-02

2015年,总理在两会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互联网+”概念。从那时开始,社会上掀起了“互联网+”的热潮,各个行业都开始与互联网融合,实现了转型升级。“互联网+农业”“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等实践,都带来了良好的效果,证明了“互联网+”的巨大潜力。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又正式提出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概念,通过“互联网+”创新和优化政务服务,推行简政放权和行政改革,对于提升政府部门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政府部门如何利用“互联网+”,实现自我更新,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一、“互联网+政务”的基本内涵

(一)“互联网+”的基本内涵

理解“互联网+政务”的概念,首先要正确理解“互联网+”的概念,这是前提和基础。针对“互联网+”的具体内涵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互联网+”是指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从而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另一种就是,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效应,大力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1]。简单来说,“互联网+”就是要利用互联网连接一切,实现万物互联,包括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的互联。它是传统互联网的升级版,是一种生产手段和资源。

(二)“互联网+政务”的基本内涵

“互联网+政务”是一个新的事物,理论界对它的探索也已经展开。它是电子政务的拓展与延伸,是升级版的电子政务,也是政府的一场变革。其中的“+”号并不是算术运算中的简单机械相加,而是有着乘数效应或指数效应的叠加,要产生1+1>2的积极效果。“互联网+政务”是互联网思维与公共管理的深度融合,它将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从而建设创新型、服务型、效能型和阳光型政府。因此,“互联网+政务”的内涵是:政府面对“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基本状况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在管理、服务和基本秩序控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做出相应调整,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和组织体系[2]。

二、“互联网+政务”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政务”概念的提出,为政府主动革新和转变治理方式提供了契机,是政府优先贯彻服务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以及效率、优化政务运行流程的积极尝试[3]。但是,由于当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互联网+政务”的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缺乏互联网思维,导致政务创新动力不足

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语境下对政府工作生态的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它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目标的思维方式[4],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及时性和去中心化的特点。这要求政府工作人员转身份与角色,建立与公众平等对话平台,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了解公众诉求,进行政务创新。但很多政府工作人员,依然固守传统思维,保持高傲姿态,不愿意与公众在互联网语境下进行双向互动与交流。甚至对“互联网+政务”存在抵触心理,致使创新动力不足。

(二)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限制“互联网+政务”全面展开

目前为止,我国网民规模、互联网普及率以及手机普及率都已有了显著发展。但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技术水平高,反之技术水平低。东部发展快而西部发展慢,城市普及率高而乡村普及率低的特点,必然拉大了数字鸿沟。这与“互联网+政务”要实现政务互通和全覆盖的目标背道而驰。同时,“互联网+”行动的本质要求是尽可能地实现数据化运行,政府部门通过数据优化运行流程。但当前,我国政务信息数据库还没有全面建立,也会影响“互联网+政务”的进程。

(三)缺乏数据共享机制,制约“互联网+政务”的协同发展

“互联网+政务”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共享,连接一切。但是,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困扰基层公众的办证多、办事难、“奇葩证明”、冤枉路等情况依然存在。这一方面制约了“互联网+政务”在各部门间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也使政务运行流程不畅。所以,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在“互联网+”时代就显得极为必要。

(四)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凸起,阻碍“互联网+政务”的深入推进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相关性等都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积极影响。但网络信息安全风险凸起、网络空间缺乏法治管理等,影响着“互联网+政务”行动中的数据安全问题。特别是一些政府部门处理公务的办公网络与民众寻求政务服务的普通网络之间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区别,在技术上给非法入侵者提供了有机可乘的机会。他们利用政府网络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非法入侵,删除、损毁政务数据系统,侵犯公共信息,阻碍“互联网+政务”的深入推进。

三、完善“互联网+政务”的对策建议

“互联网+政务”的目标是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优化政府行政的运行流程,实现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当前只是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面临的还是一些基础性问题。但是对于所面临的风险,却绝不是一两个措施就能解决的简单性问题。只有提出完善的可行路径,才能使“互联网+政务”的应用更加灵活自如,向更广阔的领域和更深的程度推进。对于当前“互联网+政务”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方面的对策。

(一)更新思维,为政务革新提供思想动力

“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自觉进行的一场变革,需要更新思维,具备互联网思维。但许多公务员依然用传统思维方式行使职权,没有实现身份角色的转变,对“互联网+政务”缺乏热情甚至存在抵触情绪。因此,更新思维,具备互联网思维,为政务革新提供动力支持显得极为必要。首先,要有创新思维。“互联网+政务”是传统的升级,需要对传统政务方式、组织方式进行创新。集思广益,进行头脑风暴,推进政务工作。其次,要有开放思维。实现政府信息的合法和全面公开,建立跨部门、跨区域的一体化政务服务网,形成互联互通的政务大数据。最后,要有融合思维。“互联网+政务”是要实现乘数效应,它融合了多种服务方式和手段,需要具备融合思维,优化服务手段和方式。除此之外,服务思维、法治思维也是推行“互联网+政务”必不可少的思想动力。

(二)提供技术支撑,扩大数字化政务覆盖面

不同地区互联网技术发展水平不一致,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存在技术鸿沟,导致“互联网+政务”难以全覆盖。技术障碍的限制,还需要从技术支撑着手。首先,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技术,扩大其覆盖率,促使网络覆盖从中央到地方、从地市到县乡的所有行政级别,缩小数字鸿沟。其次,“互联网+政务”的推行离不开大数据这一基础性技术,因此要进一步扩大信息数据的覆盖面,尽可能地将政务行为转化为数据行为,对政务信息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通过开发政务app、政府微博、微信等,为政府搜集政务数据提供网络平台。对公民身份也可以进行数字化管理,避免公众跨区域、跨部门业务办理受困。公民能够通过数据化方式获得服务,应是政府部门努力的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缩小地区间差异,实现“互联网+政务”的全面覆盖。

(三)搭建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打破部门信息孤岛

“互联网+”的本质在于开放,打破部门之间信息孤岛,让一体化的政务数据简化行政运流程对于“互联网+政务”的推进非常重要。政务数据不应该是本部门的独有资源,要强化互连互通、实现资源共享。首先,要变革体制和机制。打破部门之间的利益格局,确立信息共享机制。把是否实现数据共享作为工作考核标准,依次推动信息共享工作的展开,消除信息孤岛带来的障碍。其次,构建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推广跨部门的综合性应用平台。例如形成包括教育、医疗、民政、税务登记等领域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部门协同发展。再次,开发分级互联的政务云服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不仅有横向的沟通互连,也要有纵向的整合和流程优化,实现一站式服务,使便民高效的政府服务真正深入人心。

(四)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互联网+”背景下,各种信息数据都会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和管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使我们很难辨别真伪,导致虚假信息和网络谣传。一旦这些存在问题的信息或数据被政府部门采集和使用,将会严重影响政府服务质量,削弱政府信用和公共权威。同时,法治缺乏使违法成本低,针对政府部门重要信息数据的网络犯罪肆无忌惮,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为确保“互联网+政务”顺利推进,需要加强法治化管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首先,要加强政务信息化的法治建设,加强对互联网领域立法执法工作监督,完善关于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监管等方面的立法工作。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改变法律更新不及时,滞后于信息爆炸式增长的困境,提高信息犯罪的违法成本。其次,要严格依法办网,净化互联网生态环境,使网络空间风清气正。

同时,“互联网+政务”的应用在其他国家也有一些有益探索。比如美国的“LeHD(工作单位和家庭住址的纵向动态系统)项目”[5]。对于这些有益经验,我们也可以借鉴,通过试点改革,总结出适合我国的“互联网+政务”之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和推行“三张清单一张网”制度(即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网),也是我国“互联网+政务”行动计划的积极尝试。尽管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任何新的尝试都不会完美无缺,需要我们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从而实现政府治理和服务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黄楚新..“互联网+”意味着什么[J].新闻与写作,2015,(5).

[2]刘金婷.“互联网+”内涵浅议[J].中国科学技术语,2015,(3).

[3]张毅.实施“互联网+政务”是政府转型的新机遇[J].电子政务,2016,(8).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7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互联网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由此充实了我国金融市场的运营业态。创新性金融产品的层出不穷,极大地丰富了普通民众接触的消费类金融产品的空间,但也给我国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造成显著冲击,对我国传统金融监管体系形成难以回避的挑战。在传统金融市场中,规模决定论甚嚣尘上,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水平直接决定了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这对资产规模相对脆弱的民营银行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利空。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创新决定论突起,庞大的金融资产不再是金融机构的优势资源而是负担,而能够取得互联网金融时代竞争优势的则是那些具有互联网思维且适应互联网金融技术要求的创新型金融机构。这对于具有较少资产但是运营思维较为灵活的中小型民营银行而言是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互联网思维系指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对企业当前所拥有的产品、市场及用户资源进行重新审视,创新企业的商业业态,从企业战略、企业业务和企业组织三个层面重新打造企业的价值链,形成具有互联网时代特征的企业价值增长新空间。为此,民营银行应当重构互联网思维,依托互联网金融技术及时转变运营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持续创新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互联网式金融产品,推动我国金融产业快速进步。

二、互联网金融思维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冲突

(一)传统金融思维与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之间

的冲突传统金融运营思维缺乏对用户价值的必要考虑。在传统金融时代背景下,银行系统通常更为关注于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忽视为中低端客户提供服务的能力和动力。这是由于传统金融机构为处于不同价值阶层的银行客户提供服务的成本差异不大,但是金融机构通过为高净值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方式则可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令金融机构普遍围绕高净值客户群市场展开争夺,从而使得传统金融市场陷入较为惨烈的恶性竞争循环中而不能自拔。互联网金融运营环境下的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趋零化,金融机构可以用较低的运营成本来为更多的中低端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中低端客户群体具有单位资产水平较低但总量资产规模庞大的特点,这为民营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错开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恶性竞争的契机,它们转而挖掘中低端客户这个长期被忽视的新市场价值增值空间,凭借其互联网技术优势来建立差异化的市场竞争优势。

(二)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之间的冲突

1.互联网金融在中间业务上的创新举措冲击了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传统金融机构的主要盈利点在于通过庞大的中间业务收费项目体系设计来收取巨额的中间费用,从而保障传统金融机构的利润空间。支撑这种在中间业务上的强制性收费项目设计模式的主要力量在于传统金融机构拥有行政法规赋予的行政垄断权[1]。但互联网金融机构突破了传统金融机构在物理时空中的行政垄断权,在互联网世界中重新构建了一系列低成本运作的全新的金融中间业务体系。2.互联网金融机构可有效克服传统金融机构响应客户需求能力弱的问题互联网金融机构凭借互联网技术提供的技术优势来降低面向客户的金融中间业务收费水平,从而有效增加客户的经济实惠;凭借其技术便利性来为金融客户提供便利化操作服务,通过实时化资金转付等功能来提升客户体验水平,有效克服传统金融机构在应对客户需求方面的响应迟钝性问题。3.互联网金融机构可变革消费者消费习惯,创造新的金融消费需求市场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平台向金融客户提供各式基于互联网的资金支付与结算服务,显著替代了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内容。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机构针对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的替代效应之外,互联网金融机构还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习惯的方式来创造金融消费市场,与传统金融机构之间形成良性互补关系。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创新网络化支付这一新的金融交易空间的方式,培养普通民众日常使用金融服务的习惯,促进金融产品融入社会民众日常的生活消费习惯中,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现场服务压力。

(三)传统金融运行模式与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的冲突

1.互联网金融平台规模持续扩张侵蚀传统金融机构业务空间当前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不再是单一的金融机构之间的企业级别竞争格局,而是依托于特定的平台空间展开的企业集群之间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互联网金融平台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来设计的,它凭借既有的金融机构运营体系来组织,在整合包括网店、电信企业、娱乐企业等各类商业机构的商业资源基础上来拓展其自身生存空间。从系统学的视角来分析,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是一种不对称性的竞争,传统金融机构虽然在资本规模上远超过单个的民营银行,但是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角度来分析,传统金融机构缺乏与以民营银行为核心的、且包括各类商业机构在内的企业集团展开竞争的必胜把握。2.互联网金融平台凭借高客户粘度销蚀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空间传统金融机构物理营业空间的封闭式柜台将客户群与金融机构阻隔开来,从而造成客户群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心理隔膜。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增强客户粘度上,传统金融机构在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具有天然劣势,这是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实时化的人企交互服务,可快速获取客户的消费需求并据此来及时创新满足客户需求的金融产品;互联网金融机构还可借助网络交互工具融入客户人际网,从中开拓新客户资源,而这是传统金融机构的短板。

(四)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与互联网金融模式之间的冲突

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巨变性与传统固化的金融监管模式之间存在冲突。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导致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由此使得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与传统金融监管模式之间产生了冲突。传统金融监管模式重视基于地域性监管技术的发展,通过审批金融经营许可证的方式将各金融机构限定在不同的物流空间中,从而降低整个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而互联网金融体系所构建的互联网络化金融世界突破了传统物理空间对金融市场的局限性,用互联网金融技术来克服传统被分割为若干模块的金融机构及金融业务方面的不足,从而以较低成本实现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效益。而传统金融机构缺乏监管互联网时代金融业务的经验,缺乏跨界监管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和类金融业务的能力。

三、面向互联网金融的民营银行发展路径

(一)重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运营思维

1.民营银行应当将互联网的用户导向思维融入银行运营理念中互联网思维的首要特点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来实现用户导向的民营银行价值链重构。传统银行通常将用户视为企业的利润源,并在银行的日常业务设计上通过增加对终端用户的收费事项的方式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传统思维指导下的民营银行由于缺乏用户导向理念,从而难以在大型银行的战略挤压下获取必要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导致传统银行时代背景下的银行用户受盘剥的关键,在于银行在与用户交易过程中掌握信息不对称优势,并凭借该优势地位侵占用户的合法权益。互联网时代的银行用户借助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统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优势,提升了金融交易业务的信息透明度水平,实现了银行权力向用户权力的转移。在此背景下,民营银行应当从战略的高度来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理念,深入调查掌握客户需求内容,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导向来引导银行客户有序参与商业银行业务链条设计,并据此重新打造银行价值链系统。2.民营银行应当将互联网的简约思维融入银行运营理念中与传统银行业试图尽力丰富金融产品品种,增加用户产品界面内容的运营理念不同,互联网时代的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简约思维来帮助客户节约成本,为客户创造其所需要的用户价值。信息内容极大丰富是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银行用户为找寻自己迫切需要的信息所耗费的时间成本随着银行供给的服务内容增加而增长。为此,民营银行应当立足客户视角来考虑对既有产品线做简约化处理,用少而精的服务内容来满足客户的关键需求。考虑到民营银行的资本实力相对有限,难以在全产品线上展开巨量投资以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民营银行更应当集中优势资源于其核心优势产品上,在民营银行的品牌定位上力求简约,在细分市场设计上力求专注,在金融产品规划上力求聚焦。此举有助于在互联网信息爆炸背景下降低金融客户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提升用户价值。民营银行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推行去中介化措施,绕开中介机构并借助网络撮合资金供需双方,直接完成资金从盈余方向需求方的转移[2]。此举有助于简约化资金融通业务环节,降低融资成本和资金借出成本。

(二)推进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

1.民营银行应当秉持极客理念来重构拳头金融产品与国资背景银行及跨国银行巨头相比较,民营银行缺乏充裕资金来实施全方位金融市场竞争战略。民营银行的理性选择是充分运用极客理念来提升既有核心业务中的金融产品服务水平,通过打造拳头金融产品的方式来向金融客户提供超越其预期的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业界的严谨求实作风不同,极客理念指导下的民营银行应当汲取互联网世界的丰富技术营养,从银行的利润收益中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探索性金融技术研发领域。民营银行应当积极招募一批具有互联网新思维、掌握互联网先进技术的高素质员工进入到金融领域,促使互联网技术与民营银行的既有业务链条相融合,实现以技术革新为中心的银行运营业务创新。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的民营银行业务创新有助于民营银行打造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非对称性技术优势。在极客理念指导下,民营银行借助知识理论重构银行业务体系,运用信息化和知识化工具来打造民营银行的核心业务。此举有助于民营银行凭借互联网技术优势来突破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优势障碍,形成民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2.民营银行应当秉持跨界理念来创新金融产品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传统金融机构试图通过固守既有金融产品市场的方式来保住企业利润的想法缺乏可行性。这是由于互联网技术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在互联网新科技的冲击下,传统的物理市场和虚拟市场之间开始有机融合,金融产业及相关产业之间的边界日益模糊。民营银行应当及时运用跨界思维来颠覆传统金融产品市场的生态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创新金融产品和占领互联网时代的金融产品市场空间;可以在客观评估自身运营优势的基础上,借助既有银行网络平台来有序开展网购服务、电信服务、娱乐服务,有效扩张银行的业务运营空间和利润增长空间;可以通过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方式来有效整合支付、结算、融资和理财等业务,并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来实现对目标客户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金融服务供给[3]。由于互联网技术内生的规模化效用的支持,即互联网具有“一点接入,全球联网”的特点,民营银行可以通过较少成本来建设网络节点并在理论上获得占领全球市场的能力。这有效规避了民营银行陷入在传统的“红海”市场与超大银行展开血拼的悲剧,转而借助互联网技术开辟具有更丰沛利润空间的“蓝海”新市场。

(三)打造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系统

1.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系统思维来打造民营银行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民营银行应当提高互联网技术在民营银行体系中的系统性应用水平,全面推进互联网金融业务创新。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有序开展需要依托于可以整合相关金融资源的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互联网金融的系统思维要求民营银行开放企业既有资源,与包括其他金融机构在内的合作企业共享各方的优势资源,实现基于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各方合作企业的共赢目标。民营银行单凭一己之力难以在与超大型金融机构展开竞争的过程中增强自身获胜的几率。因此,民营银行应当打造一个多方参与的互惠共赢的金融生态圈,凭借金融生态圈的力量来提升金融市场客户的用户粘度水平,从而有效巩固己方市场优势,消弭传统金融机构的市场空间。2.民营银行应当秉持社会化思维来打造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互联网时代的核心资源是人,民营银行应当牢牢抓住人这一项核心资源来打造互联网金融运行平台。从客户市场角度分析,民营银行应当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中增设消费者与企业间实时化沟通模块,近距离了解金融客户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内容,从情感上笼络住企业的既有客户资源,并积极开拓企业的新客户资源;可借助既有的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人际交互平台来增加与金融客户群的互动效能;应时刻牢记企业的社会化金融系统的运作核心是人际关系网络,借助互联网络来渗透到关键客户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借助关键客户的人际关系网络来留住客户,并拓展新客户资源。

(四)完善民营银行互联网金融支撑系统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8

关键词运营商“互联网+”转型

一、前言

“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互联网+”便是“互联网+通信”,它代表一种新的能力的提升。传统的基础通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运营商转型发展诉求。运营商的互联网化转型,不仅是要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互联网工具做社会化营销或提供客户服务,也不仅是将销售过程转移到线上做电子商务,其最终目标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模式重塑整个通信价值链,即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将全面由互联网驱动,涉及战略、组织、业务、网络、支撑等多个层面,且所有层面都将围绕用户的需求和体验进行设计,包括商业模式设计、产品设计、市场定位、营销传播、渠道销售、业务拓展、售后服务等所有环节,以及组织架构、信息化支撑和管理等方面的相应调整,是一个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渗透、转变和深化的过程。

二、如何理解“互联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底层架构和基础设施,其带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颠覆了各行各业、影响深远。在2015年政府“两会”工作报告上,总理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互联网提升到政府工作的层面,这是对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生态融合”的全新定位。

那么,到底何谓“互联网+”?“互联网+”应该是我们目前所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在与未来多屏全网跨平台用户场景结合之后产生的一种化学反应公式。例如,传统的广告加上互联网成了百度;传统集市加上互联网成了淘宝;传统银行加上互联网成了支付宝;传统的红娘加上互联网成就了世纪佳缘;传统的出租车加上互联网成了快的、滴滴;传统的外卖加上互联网就有了饿了么。

综合来看,“互联网+”是一种链接状态,“+”号的一边是工具,另一边是应用工具的主体。互联网工具,指的是包括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以及由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产生的诸多新技术、新思维在内的创新工具;而应用互联网工具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企业,也可以是行业、城市,乃至国家和星球,但在商业环境下最主要的还是企业和产业。“互联网+”就是构建互联网化组织、创造性地使用互联网工具,以推动企业和产业更有效率的商务活动。

三、互联网转型角色定位

(一)做好智能管道的提供者

管道是“互联网+”的基础,如果连最基本的管道的价值都守不住,则运营商下一步的创新与转型,将是建立在沙漠之上的。我国通信服务公共设施基础落后的基本情况仍然突出,“互联网+”对连接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速度的追求更加高。当然,我们也看到管理当局也在促进引入民资的工作,还有铁塔公司的成立。运营商首先要在研究这些情况后,预判自己在管道上的角色变化和定位,进一步提升管道能力,真正打造智能管道,这是运营商的“互联网+管道”。

(二)做好平台运营的主导者

在现今讲跨界、讲融合的趋势下,运营商应利用好自身的优势与资源,基于互联网思维,做好平台化运营。通过推进跨界融合,加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实现产业生态圈的共享共赢。例如,整合国代商、终端厂家、渠道商,建议基于互联网的终端供销平台,消除中间环节,实现直接交易,协助末端销售利润最大化,如中国联通推出的沃易购,广东移动的timeS,中国电信浙江、广西、吉林等公司也都推出了类似平台。这种平台化的运营模式不但有效支撑了全渠道的运营和管理,也增强了运营商对手机价值链的掌控力。

(三)做好移动信息化的引领者

把握信息化才能把握未来,运营商必须下大力气从信息化中找到业务发展的蓝海,争当移动信息化引领者。引领移动信息化发展,主要包含概念引领、技术引领、行动引领三个方面。在概念引领方面,运营商需打造智慧城市平台,以平台为依托推动重点移动信息化应用,为重点领域信息化应用提供一站式的孵化环境;在技术引领方面,运营商要联合产业链各方,加大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前瞻新技术的研究,大力推进技术集成创新,掌握新技术的引入节奏;在行动引领方面,运营商需积极推动医疗、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移动信息化,大力发展农村移动信息化,为金融、物流等重点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等。

四、市场运营领域的转型实践

(一)产品互联网化

传统意义上的产品思维,运营商主要是根据自身的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推出新产品,按照“产品―市场―用户”的宣传推广流程,让用户按照自身的需求去匹配相应的产品,但随着用户需求的个性化不断增强,运营商原有的许多通信产品受到了用户的诟病。

按照更深入的互联网思维模式,运营商应结合C2B模式设计产品,使产品具有可定制性,以消费者为中心,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实现“用户―市场―产品”的逆向营销。常见的C2B模式有:一是按需定制,厂家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如海尔的定制冰箱。二是用户参与产品决策与产品优化,如小米最重要的粉丝可直接参与产品决策。三是用户自由选择产品参数。C2B模式是一种很重要的互联网思维,但从目前运营商的产品设计过程来看,基本无用户参与或用户参与程度极低,目前较相关的运用就是“积木套餐”,即允许消费者按需自由选择业务内容和业务量,三家运营商都有这方面的尝试,但效果不佳。

(二)渠道互联网化

运营商传统的渠道体系复杂而庞大,管理成本大且效能低,如何提升渠道运营效能是目前运营商亟待解决的问题。运营商应以平台化思维运营渠道,通过线上与线下渠道相互协同,整合价值链资源,提高渠道效能,如目前联通推出的“沃易购”等互联网销售平台,整合了渠道商和终端厂商,丰富了渠道终端品类,对于终端销量和渠道产能的提升都大有帮助。当前,运营商的渠道互联网化之路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诸如平台的构建、系统的支持、覆盖的模式、佣金政策的制定等。渠道互联网化可以不局限于通信行业,运营商还可以与银行、证券、地产等连锁形成联盟,只要在这些行业的店面放置运营商的互联网平台,便可以获得大量的用户触点,从而促成交易。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模式实现渠道销售电商化,如引导中小社会渠道建立微信公众号、淘宝店等做电商。

(三)营销互联网化

一方面,利用o2o实现营销方式的互联网化以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或者以线下营销引导线上交易的营销手法。核心是基于LBS消费半径之上的全新消费体验和线上支付的完成方式。

另一方面,利用社会互联网渠道引流,吸引用户的注意,如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网页弹窗广告、游戏植入广告等,各种各样的互联网推广触点,将极大提升运营商的宣传推广范围和有效性,同时可以降低推广成本,促进增收。

(四)服务互联网化

对于用户而言,去营业厅办理各种通信业务是一项费时费力的事。因此,运营商的网厅、网上商城、手机app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等开始承担更多的职责和服务,运营商必须加快推进服务互联网化的进程,不断完善互联网平台系统,实现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实现用户价值和用户满意度的不断提升。

五、结论

从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的思维和实践来看,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产品设计和研发的互联网化刚刚起步,用户参与度、微创新、产品迭代速度、定制化等方面都远不及互联网企业,再加上众多运营支撑系统的改建与优化、组织结构调整后的磨合与适应,运营商的互联网化转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单位为中国联通秦皇岛市分公司)

[作者简介:刘贺,就职于中国联通秦皇岛市分公司市场运营支撑中心。]

参考文献

[1]陈灿,等.互联网+:跨界与融合[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2]孙丽娟.运营商互联网化转型路还很长[J].通信企业管理,2015(02).

[3]刘山.中国联通社会渠道发展之路[J].信息通信技术,2011(05).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9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1-0112-01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媒体技术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该如何利用新媒体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以下视角思考这一课题。

一、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

新媒体背景下,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一方面,要树立开放式的学习心态。工作中,辅导员要认识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在各类新媒体上主动发声,以开放的精神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要形成互联网思维模式。辅导员要在“大数据”和“网络网+”浪潮中,树立互联网思维,用这种思维去指导和开展各项学生工作。

二、培养网络技术人才

辅导员要从技术层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特别是要培养一批学生网络工作团队和多平台的协同管理。一方面,辅导员要重视学生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辅导员需要选拔一批懂网络技术,热心网络平台运行,擅长文案策划、图片和视频剪辑的学生,加强对他们的培养和管理,使其成为一支可以依靠的中坚力量。另一方面,要建立各类平台的协同管理。辅导员要综合运用微信、微博、QQ群、微博、博客、飞信群等多样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发挥各平台在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积极一面,做到信息能够在各个平台及时呈现和互动。同时要注意不同平台的分工和协同,内容和形式各有侧重。有新媒体运行经验的辅导员要运行好辅导员微信公众号或博客,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

三、建立科学的制度

辅导员日常工作中,要提高应对新媒体的能力,掌握运行管理技术,建立科学的制度。在制度和管理层面,要建立科学、高效的运行和管理规章。规范的运营和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网络思政政治教育方向和实际效果,降低网络危机风险。辅导员在其中要发挥把握方向、掌握全局和及时调整的作用,对于学生参与新媒体运营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运行过程中,辅导员要建立团队培养与奖惩机制,如推荐实习和就业岗位,给予适当荣誉奖励等。在新媒体运营运行过程中,项目管理法是比较好的管理和实施方法,它能够很好地适应互联网项目快速、灵活、交互的特点。辅导员在项目管理中需要做的是充分的信任、相对充分的授权以及全力以赴的后勤和资源支持。

四、搭建载体,营造氛围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利用新媒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其一,成立专门机构和队伍。要成立专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集成辅导员、学生网络协会、校网络中心等力量开展工作。加强队伍日常培训和管理,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其二,打造学生工作网络新载体。坚持学生活动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努力延伸、服务到哪里,调动一切资源力量把网络打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主动与各大门户网站、红色网站、辅导员博客、学生党员QQ群等组成的交互平台,全天候运行和管理,形成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主动建强网络阵地、主动发声应对舆情的新格局。其三,搭建大学文化建设的网络新平台。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推动网络文化与传统校园文化一体化进程。在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学科竞赛等各类活动中,处分发挥新兴网络平台的育人功能。其四,提升网络素养教育和网络文化营造。作为辅导员,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网络素养,同时要利用多种途径对学生开展网络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辅导员的层面出发,要从信息搜集和获取能力、网络互助共享能力以及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入手。从学生层面出发,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能够有效地带动群体网络文化,同时促进大学生的群体文化。

综上而言,在辅导员层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工作时,辅导员应树立开放心态和互联网思维,培养组建高效的网络思政队伍,制定规范的管理和运营制度,开展网络素养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的经验总结和规律研究。

参考文献:

互联网运维管理篇10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学生工作;以学生为中心

互联网思维与学生工作

1.互联网思维与学生工作结合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互联网产品也得到了爆发式发展,各大社区论坛、社交网站、通讯工具、直播网站已经成为学生校园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根据相关调研报告,2015年,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中的普及利用率达到了82%,与此同时,学生们能够自主编辑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从简单的文字图片发展为语音视频甚至是实时直播,弹幕网站也实现了全民实时评论和互动的功能。在这种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学生个人已经成为一个极具传播影响力的自媒体,高校充分利用好社交媒体工具不仅是开展好学生工作的基础,更成为提高创新能力和最终成效的关键。同时,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和组织形式的弊端不断暴露,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促使高校必须结合社交媒体的发展趋势,提供兼顾精确化和广泛性的辅导教育方案,而这也为互联网思维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指明了方向。

2.互联网思维与学生工作结合的可行性

学生工作一贯强调以“以学生为中心”,这和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极其相似。为达到以用户为中心的最终追求,互联网思维细分出了“扁平化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等核心内容。扁平化思维要求整个组织体系层级压缩,上层更加贴近终端来迅速响应市场变化,运用到学生工作就要求上级学生组织和基层进行更加直接的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意见建议,让广大学生参与到整个组织体系中,促进一种更加平行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同样,随着高校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信息化建设发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都具备了一套包含学业、实践、德育、创新等内容的数据,运用好这些数据资源为学生的性格培养、能力开发、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就需要运用到互联网思维中的“大数据思维”。

互联网思维在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1.扁平化思维

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学生组织,一般都是按照传统的金字塔形官僚式分层管理体系进行组织构架的。这个学生组织结构系统中的层次关系是:上下级之间是命令指导关系,各部门之间是竞争合作关系,上级和基层班级之间是单向的主导指挥关系。而在结合互联网思维的扁平化组织构架中,上层结构直接连接基层,部门概念弱化,团队观念加强,形成一个以各个功能团队相互链接而成的拓扑型组织结构。①这个结构的最大特点是无纵向高低、多横向平行、组合形式灵活,形成一个以各团体为为基本单位的联合“生态圈”②。

具体操作上,我们要打破部门概念,重视基层组织和团队建设,积极开发基层创造力。例如:学生会各部门平时独立运作,有重大活动任务时根据实际需要,从各个部门、基层班级中分离出小团队迅速组成一个全新的部门,在任务进行过程中无级别地直接沟通协调,交流反馈,任务完成之后再次回归原来的团队。这种组织形式不仅保证位于末端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整个环节中,也减少信息传递的消耗,提高下级组织的反馈效率和创造力,体现了互联网“快、准”的运行特c。

2.社会化思维

从学生管理的角度看,学生工作中的社会化思维,就是和学生的沟通策略应该从“管理”“控制”转化为“合作”与“共情”,创造出一种与学生平等交流的人性化沟通环境。例如:在传统学生工作中,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往往以电话、短信、邮件或者面对面为主,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导致信息反馈速度慢,传递方向单一,同样也因为一次只能与一个学生交流,信息传递效率低下。社交媒体推动了学校信息的透明化,丰富了与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极大提高了接触水平和信息反馈速度。这给学校如何构建一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现实的新型关系提供了思路。

一方面,学校必须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提高沟通交流的及时性和深入性。任课教师、班主任、导师、班干部甚至是院系领导,应该合理分配,广泛活跃在学生的社交媒体工具上,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需求,掌握学生动态,及时回复建议,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学校应该转变和学生沟通交流的传统角色形象,从一个简单的单向信息工具转向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动活泼“人物”。学校不仅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和学生面对面平等沟通的官方组织,还应熟悉学生网络用语,改变传统冷冰冰的严肃形象,提高人性化沟通水平。例如:厦门大学官方微信平台是以一个人性化的“小夏”形象和学生沟通,除了例行的公告通知,还不时地推送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趣事、音乐、摄影作品等,在学生需要帮助时鼓励,遇到挫折时倾听。这种容易让学生接受,产生亲近感的人性化形象和沟通方式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中提倡企业和消费者地位平等,追求人流的价值观念,达到通过创建学校和学生在网络社交媒体中彼此依赖、互相融入的关系,来推进现实生活中学生工作顺利开展的理想效果。

3.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就是要使学生工作从传统的“事务驱动型”转变为“数据驱动型”。所谓“事务驱动型”,即遇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是只能针对学生已经出现的情况来采取相应的策略,其具有滞后性、偶然性、短效性的缺陷。“数据驱动型”学生工作重视通过数据指导工作,不仅把数据视为学生在校日常行为以及综合表现的量化体,更是一个蕴藏着丰富价值的信息宝库,通过对掌握数据的挖掘分析,对学生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性建议。数据驱动型学生工作有以下两种思路:第一,是正向个性化培养。个性化培养的前提是需求的掌握,学校通过学生在各部门产生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提供更有方向性的指导建议。例如:学校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业方面的发展需求,可以分析图书馆的借书数据,借阅量高的书籍领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倾向,可适当加大该相关书籍的购入量和学校专业的调整和建设;同时,学校还可以分析不同专业的跨领域书籍借阅学习的情况,为学校的辅修专业设置和跨学科合作提供建议。这种基于数据分析的学生指导培养工作,更加准确地掌握了学生的需求,不仅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培养发展的要求,而且还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学生辅导工作效率。第二,是反向发展匹配。之所以说反向,是因为学校可以根据之前的学生数据分析结果,对当前的学生培养发展进行匹配。例如:目前,在某个重要政府机关供职的学生,分析其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干部职位、获奖情况、兴趣爱好、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各方面数据,观察其结果,对当前在校生中有相似表现经历的学生进行匹配,开展有针对性的培养。同样,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匹配度推测思维也可以运用在危机管控方面,如分析出现心理危机学生在学业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特点、日常行为等相关数据,对当前在校学生中有相似表现的学生加以重点关注辅导,将问题解决在发展阶段。相比“事后处理”型辅导教育,这种“提前预防”型学生工作更加具有主动性和应对能力,发挥出大数据思维的“预知”与“化解”功能。

4.社群思维

在社群组建方面,传统的学生群体一般以院系、年级、班级等划分,即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跟随其大学四年的既定群体组合,这种方式适应了主要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工作的需要。在互联网思维中,我们应该打破这种思维定势,根据现实需求以更为多样的关联方式创建学生社群。例如:以相似目标联系起来的考研社群、学业突破社群、就业社群,以相似属性联系起来的党员社群、优秀先进个人社群,以相同爱好建立起来的各种文体交流社群等。在这些社区群落中,学生们通过交流发现各自的需求和与他人的共同点,形成关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认识,又提高了学生的个人参与感,使之成为学生的共同拥有组织,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社群作用方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通过为有特定关联的学生建立交流平台,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信息载体,利用学生社群的广泛分享传播效应,达到效果最大化。例如:在党团支部工作中,应该重视党员、积极分子、优秀团员等群体的社群建设,为这些学生建立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的基础上,丰富平台日常交流内容,积极分享线下主题活动、支部生活的D文记录,做好线上线下(互联网称之为“o2o”)组织活动的衔接与推广,使本单位的工作成效在全校、全市甚至是全国的相关社群里传播,广泛建立联系,使宣传和影响效果达到最大化。

互联网思维在学生工作中推广的难点突破

首先,高校必须提高自身创造力,积极研发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的教育资源,才能顺应互联网时代网络化、碎片化学习的趋势,更好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对学生开展教育培养。其次,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大环境下,为了使学生愿意与学校这个看起来“官方”且“严肃”的组织成为新媒体好友,高校必须适应互联网信息爆炸,形势瞬息万变的特点,提高自身信息维护能力和更新速度,保质保量地和学生不断保持沟通与交流,这就需要高校自身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各个方面的一个巨大转变,可能需要一个较漫长的适应期。最后,由于大数据的一大特点就是关注效率、不关注精确度,关注相关性不关注因果,这就导致在把互联网思维运用到复杂多变、具体多样的学生工作时容易出现差错和误会,需要高校在收集数据和分析时做到实事求是,对学生有一个贴近其现实的需求了解和情况掌握,这样才能让科技发出文明之光,让数据产生人性之美。

注释:

①拓扑型结构:各个节点之间都可以直接相互链接的一种结构形式.

②互联网思维中的生态圈:指在某个组织中构成人员或次组织都不是固定的,随着具体需求进行自由变化.

参考文献:

[1]梁志兵.互联网思维对高校学生管理的启示[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6).

[2]马林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转换与辅导员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视角[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5(5).

[3][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4]李晓鹏.互联网思维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探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3).

[5]谭绍峰.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J].亚太教育,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