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10:32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1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功能传承

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功能

1.1文化传承

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是丢弃了自己的文化,那么就会被外来文化所侵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被欺负,就会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起源于劳动,而体育起源于文化活动。随着人类实践的进步,文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文化活动的水平亦随之上升,建立于这种文化过程中的体育也同样不断进化与发展。[3]我国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当地历史、生产、生活等结合的产物,是各少数民族特有文化的载体,是它们外在的表现形式,反映着各少数民族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勤劳的优良品质。通过传承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直接或间接的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1.2民族凝聚

凝聚力指集体或某一社会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因共同的利益和价值目标结为一有机整体的某种聚合力。由于存在凝聚力,社会共同体才保持着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一旦凝聚力消失,社会共同体便会趋于解体。[4]斯大林曾经说过:“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5]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特色,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进行文化教育的生动的大课堂,能传承文化、增进团结和凝聚力。[6]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产生时的历史局限性,使得这些项目只在本民族区域内发展和传播,久而久之,这些项目就成为了这些民族特有的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一些载体。在当代一些地区举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如高脚竞速、赛马、摔跤等项目,多是以部落、村寨为单位进行比赛,使得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能够紧密联系和团结在一起。如果能在一些大型的比赛中获得名次,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民族自信和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民族凝聚力会更加巩固。

1.3宗教祭祀

古代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有限以及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的过程中显得软弱无力,于是将希望寄托在了一些神灵上,神灵成为了他们唯一的精神支柱,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英雄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活动孕育了原始体育活动的萌芽和雏形,在祭祀仪式上往往会进行体育活动。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因素不同,促使宗教派别多样化,进而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奠定了基础。彝族的武术、摔跤、虎舞、武舞和海王跳;白族的上刀山、下火海、凤舞龙;纳西族的东巴跳;佤族的拉木鼓;苗族的笛笙舞;傣族的划龙舟;哈尼族的磨秋;基诺族的跳牛皮鼓等都是各少数民族进行宗教祭祀活动而发展起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1.4生产生活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们的生活、生产劳动。由于地理环境的特点,我国向来就有“北人善马,南人善舟”一说,反映了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不同地区和人们的不同影响。[7]我国边疆地区地形奇特,有高山、坝子、森林、湖泊、河流、峡谷和草原。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一方水土总能养一方人。靠山打猎,靠水捕鱼,靠草放牧,靠林采集,地理环境的差异性造就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一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种生产生活环境下孕育而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性。如傈僳族、拉祜族、怒族、瑶族的射弩;傣族、白族、壮族的龙舟;纳西族、藏族、普米族的射箭;景颇族、布朗族的刀术;蒙古族、彝族、白族、苗族、藏族的赛马等。

1.5军事战争

自古以来,体育与军事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原始社会的人类在同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奔跑、跳跃、攀登、投掷、游水等生存技能。由于历史向前发展,部落的出现,使得这些生存技能服务于各部落之间为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兴起的战争,促进了体育由生存技能向军事技能的转变。国家出现后,国家政权需要军事来维系,进一步促进了军事的发展,也使得军事体育得到了更多的发展。在热兵器时代以前,一场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身体素质、军队的身体训练水平。军事对体育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对战斗人员进行身体素质和军事技术训练是一项必要的工作。在少数民族地区,军事也就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生、发展的动力之一。射弩、射箭、龙舟、刀术、赛马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和平年代,这些项目作为生存技能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而在战争时期,它们又作为军事技能在战场发挥威力。

1.6娱乐庆祝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追求的两个方面。云南的少数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自古以来就生活在离中原文化相对较远的偏远地区。交通、信息落后,与外界的接触较少,至劳作之余的文化生活活动较少。古代人们在劳作之余、丰收之后、节庆之时通常会通过体育活动来表达心中的喜悦,这是由体育项目的竞技性和表演性决定的。带有喜庆和娱乐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种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如彝族的打陀螺;白族的霸王鞭;哈尼族的摔跤;苗族的爬花杆;傈僳族的栗德德;怒族的跳竹等。

1.7礼仪交往

体育常被认为是国际通用语言,有一种潜在的“外交功能”[8]。虽然肤色、语言不同,但通过事先商议,体育规则可以是通用的。古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民族众多,部落林立,各部落之间时常为了领地、食物等相互间发生战争。在和平年代,各部落之间也时常进行体育比赛来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促进交往,如哈尼族的阿弩塔;普米族的摔跤等。在影视剧里面,我们经常会看到古代女子比武招亲的画面,由此可以看出体育具有牵线塔桥的作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里面也有类似的项目,未婚青年男女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传递他们相互之间期望交往的心意,如白族的秋千;傣族的丢包;傈僳族的赖地等。虽然信息时代飞跃发展,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和风土人情。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交通更加便捷,促使人们亲自去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2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作用对策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3

【关键词】少数民族;震后;传统体育活动;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指以民族成员个体为对象,在民族成员个体充分保持凝聚关系的基础之上,以民族整体完整性与统一性的保障与提升为目的的精神文化力量。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特殊性的精神力量,其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与文化发展之间存在即为紧密的连接。特别是对于我国而言,整个中华民族在实现统一、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当中,始终需要以民族凝聚力的提升与发展为动力支持。社会学是一门以经验为手段,考察与判定人类社会结构与活动关系的综合性学科。社会学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微观层面上的社会学可以具体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性沟通与交流,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学可以延伸至全球化的社会趋势与潮流发展。而民族凝聚力问题作为社会学学科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其备受各学科研究人员的关注与重视。特别是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而言,提高民族凝聚力对于保障社会发展和谐性与团结性而言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在促进民族凝聚力提升方面所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认识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民族凝聚力提升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身心健康的恢复以及下步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传统体育活动基本功能调查分析

在有关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传统体育活动对民族凝聚力的研究与分析过程当中,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上述研究所取得的研究结果最为直观与可靠。本文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选取汶川地震所波及周边少数民主地区为研究对象,走访当地群众500名,针对上述研究对象发放调查研究问卷,收回问卷为500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从基本资料的角度上来说:男性调查对象为280名,女性调查对象为220名。少数民族调查对象为352名,汉族调查对象为148名。小学文化程度调查对象为302名,初中文化程度调查对象为119名,高中文化程度调查对象为78名,本科文化程度调查对象为1名。现结合上述问卷调查结果,针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的基本认知情况做详细分析。

(一)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生活质量功能的认知分析

只有在物质层面财富与精神层面财富充分融合的基础之上所实现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活质量。对于物质层面的财富而言,主要涉及到的社会大众在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水平的提升,是收入与消费的对应概念,而对于精神层面的财富而言,主要涉及到的社会大众在心理心态上的满足感与实现感。少数民族地区所开展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具备充分的娱乐属性,是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大众迎接节庆的主要群体性活动方式,同时也表现出了显著的宗教属性,在祭祀求雨等多种宗教文化活动中发挥显著的功效。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大众经常参与传统体育活动能够起到陶冶情操的重要目的,对于少数民族聚集区域社会环境的安定与和谐而言有重要意义。在本文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当中,相关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相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功能有着高度的认同性,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1)。

表1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生活质量功能的认知情况

项目不了解一般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总计

人数731204258500

权重(%)1.406.2040.8051.60100.00

(二)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功能的认知分析

在社会大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感情层面的交流是一种不可获取的心理反应特征。特别是对于我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传统性体育活动而言,其均表现出了极为显著的群体性特征。在社会大众参与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群体性参与成员均能够以参与体育活动为载体,达到相互之间的情感交流。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后,汶川县城锅庄广场就充当着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场地,组织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群众参与到锅庄舞舞蹈当中,借助于此种方式能够缓解社会大众在承受地震灾害、承受丧气之痛中的消极情感。与此同时,通过群体性的舞蹈方式还能够加强社会大众对于面对灾难的信心与毅力。在本文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当中,相关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相对于情感交流的提升功能有着高度的认同性,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2)。

表2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情感交流功能的认知情况

项目不了解一般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总计

人数1255187246500

权重(%)2.4011.0037.4049.20100.00

(三)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功能的认知分析

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群众相互之间了解与沟通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四川地震灾区而言,少数民族分布以藏族及黎族为主,从而使得这一区域内传统体育活动的表现以藏族民族舞蹈“锅庄舞”以及黎族传统节日活动火把节中所开展的“火把舞”为主要表现方式。在各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大众近距离接触并参与这一类型传统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各民族群众相互之间的了解将更为有效与深入。更为关键的是:各民族群众交流与沟通的深入能够使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大众在继续传承本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同时,正确对待并积极参与到其他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当中,以此提高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感,以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达到促进民族和谐的重要目的。在本文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当中,相关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相对于民族间相互了解功能有着高度的认同性,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3)。

表3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民族间相互了解

功能的认知情况

项目不了解一般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总计

人数3518235212500

权重(%)7.003.6047.0042.40100.00

(四)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功能的认知分析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传统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但能够有助于参与者的身体及生理功能的提升与改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心理功能的改善。为深入研究针对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在改善传统体育活动过程中对于参与者体育功能的提升意义,因此需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在本文所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当中,相关统计结果数据显示: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相对于参与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功能有着高度的认同性,详细数据如下表所示(见表4)。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有关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群众心理康复治疗的过程当中,除采取有效的心理辅导配合药物治疗以外,引入传统体育活动模式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表4社会大众对于传统体育活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

功能的认知情况

项目不了解一般基本了解完全了解总计

人数1832169281500

权重(%)3.606.4033.8056.20100.00

三、结语

通过对上文有关“社会大众对传统体育活动认知程度”的调查研究结果分析,不难发现:面向震后民族地区展开传统体育活动能够发挥极为显著的功效:一方面能够有助于社会大众的心理康复;另一方面能够发挥对民族团结的促进效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地震后期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加大对于传统体育活动的引入与落实力度,能够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按照此种方式能够显著提升族群意识,发挥其相对于民族团结的重要支持作用。在有关少数民族地区震后传统体育活动相对于民族凝聚力影响的研究过程当中,凝聚力的体现是至关重要的。在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当中,有关震后体育活动的开展以及对民族凝聚力的增强始终是一个跨学科性与系统性的课程内容。西方国家通过开展适应性体育活动的方式,起到了引导震后地区灾民心理康复的目的。然而在国内相关实践研究过程中,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四川少数民族地区震后传统体育活动对民族凝聚力的提升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张红.从生活民俗看少数民族的体育观[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5).

[2]陈振勇.回族武术促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12(9).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4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挖据;传承

2013年秦皇岛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课题编号:201306149。

秦皇岛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是河北省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表达了民族的生活、习俗、智慧和追求。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是以农业社会为文化背景的一种体育实践类型,是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秦皇岛少数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今天,在文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部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正在受到冲击,一些文化特性正在消失,有些原生态民俗体育文化甚至正在走向消亡,离我们的时代而远去。因此,在目前这种状况和形势下,利用秦皇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而加快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传承刻不容缓,且意义重大。

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挖掘的总体现状

1.1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挖掘的现状

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样,是祖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1953年在天津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后,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特别是从1982年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后,全国各民族都十分重视挖掘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势。

1987年至1990年四年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的编辑人员经过艰苦的努力,“收集到少数民族体育六百七十六条目,且无重复和雷同”。这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量上是有了一定规模的。但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主要介绍的是传统体育文化的运动部分,对于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一些养生功法部分除了介绍了回族的“十三太宝气功”外,没有过多的涉及。调查中显示这绝非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养生功法部分的全部。资料显示在藏传佛教寺院进行田野调查时曾收集到藏传佛教寺院的藏密,就是一个庞大的养生健身功法体系,其中的“道果法”、“三士道修法”、“大圆满法”、“大手印”等修炼方法又各自包含着一些功能各异的功法,如“宝瓶气”就是“大手印”修身的一种。此外还有“雪山瑜珈功”、“拙火定”、“乐空双运”、“双身修法”、“圆满次第”等,有些功法的修持与汉民族的导引等舒缓运动相似,有的功法就是静坐养生功法的翻版。另外,多次深入到湘鄂西土家族、苗族地区,对土家族、苗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进行调查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类似于气功的养生功法。这充分说明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也存在着大量的传统养生功法,而这些功法还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和整理出来,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挖掘与探讨。

1.2秦皇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挖掘的现状

秦皇岛市昌黎地秧歌是河北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以在地面上轻快自如、自由灵活地扭动为特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开展河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河北省的民间舞蹈蕴藏丰富,绚丽多姿,素有北方汉族民间歌舞之乡的美誉。秦皇岛市昌黎地秧歌是河北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最早产生于元代,一直流传至今。秦皇岛市昌黎地秧歌被列为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成立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在省文化厅设立了办公室。同时,省委省政府又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并率先在全国成立了独立编制的、专职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处级文化事业单位,即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研究保护中心,各市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部门。

昌黎皮影是一种产生年代久远的民间艺术,是冀东皮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昌黎皮影有其独特的演出形式,台前一张影窗、台中上挂明灯,皮影艺术传至近代,昌黎域内曾出现过马家班、齐家班等驰名的影界翘楚,至今为昌黎人所津津乐道。

秦皇岛地区昌黎地秧歌、昌黎皮影戏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原生态舞蹈走进校园可以被解读为时代的标志。每一个舞蹈都可以对照其社会语境进行阅读。反映着历史时期社会群体的需要和幻想,在某种程度上描绘出日常生活的轮廓。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应保持其民族特色,但完全脱离时代也会影响到其生存和发展。我们要寻求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的民族特色和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的最佳契合点,将两者统一、结合,而不应把两者对立起来。

二、秦皇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信息网络化平台的构建

1.拓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

信息网络化是当今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是信息现代化的基础工作,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一种现代手段,包括文字、拍照、摄像、录音、网络等相结合的立体普查方式以及数字化和档案化的储存方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网络化将扩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信息网络中应用,拓宽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领域,进一步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学学科体系,完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体系结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发展。

2.挖掘、整理、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赋予了中华民族博大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以及极具特色的各种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它那浓厚民族文化色彩和鲜明的健身性、娱乐性及教育性的竞技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都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网络化将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保护和传承起到重要作用,有效的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可以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服务体育教育、科研、训练和管理的需求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网络化将有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适应社会的竞争,提供高质量和高效率的体育文献信息服务,满足体育教学、科研、训练和管理的信息需求。构建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平台,实现“民族体育信息资源库、网络教学、体育竞赛”功能,使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计算机网络查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便为人们提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研究、开发利用等的交流平台。

4.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信息网络化将有利于各种民族传统体育器材设施有一个网络销售平台,满足人们在网上购置器材、设备的需要,进而扩大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群规模。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形成,信息网络平台使得各种民族传统体育器材销售成为现实,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

三、秦皇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

1.与少数民族运动会相结合的传承方式

少数民族运动会的文化遗产的传承的主要载体就是民族运动会本身,只有一直保持这样一个赛事,它的文化遗产的内容才能有生存的空间和时间。相对于民族运动会的举办而言,主要依托国家的政策,只要国家有着促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交流的想法,民族运动会就会成为民族运动会文化遗产的主要的传承载体。只有利用好了主要的传承载体,保持着民族运动会的延续性,保护着民族运动会传承的文化空间,民族运动会的文化遗产才能够传承下去。

2.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的传承方式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方式。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体育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与传统节日关系密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项目构成了节日文化的主体,成为传统节日里最活跃的因素,体育运动是传统节日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各类传统节日的广泛开展,能够保持少数民族运动会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与民族运动会文化遗产相符的内容,不仅保持了他们的形式,还保存了他们的内涵。因此,我们要加大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力度。

秦皇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众多,在节日文化的大舞台上,民族民间的艺术家们纷纷将他们的文化珍品展现在观众面前,使各种民间艺术形式交相辉映、异彩纷呈。在节日文化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少数民族运动会运动项目文化遗产的表演项目,一方面表演者淋漓尽致地征服着观众,另一方面观赏者无拘无束,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体育商品,满足着自己的文化需求。比如秦皇岛地区昌黎地秧歌、昌黎皮影戏等这些传统体育项目,都是在各少数民族过传统节日的时候展示的。它们的民族风俗和节日风情紧紧相连,是节日文化中展示民族魅力不可缺少的部分。

3.与学校体育相结合的传承方式

在当前体育教育课程设置中增设如河北民间体育概论、河北民族体育欣赏等集中展现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课程,大力开发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课程,把秦皇岛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体育及舞蹈内容加以选择、整理,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注人学校教学内容。同时,以“教学方法多元化”为导向,将理论课、欣赏课与创新实践课相结合,既注重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体育理论的教育,又强调学生进行民族、民间体育的创新与实践,使学生对民族体育由理解上升为由衷的欣赏,再到能进行自发的创造,从而实现突出学生在民族、民间体育教育中主体性与创造性的目的,激发学生对民族、民间体育的热爱。在秦皇岛综合性大学开设有原生态体育赏析课程,通过长期的教学研究,进行有益的教学探索。如在教学中通过对秦皇岛民间体育的欣赏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结合地方特色组织教学科研,将秦皇岛丰富多彩的原生态体育引入课堂。通过课堂赏析与参与实践,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优秀的民间体育。

积极营造倡导民族体育、弘扬民族精神,以校园体育文化的阳光体育运动等体育教育的“第二课堂”为河北省培育民族体育精神的延伸载体,高校应当调动与整合人力与物力资源,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以深刻民族体育内涵为核心的特色体育活动。如进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民间体育比赛,还可以定期邀请老体育人走进校园向大学生表演“绝活”等,这些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直观而又有说服力,能加深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除此以外,在校园内成立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社团。

加强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进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对教师的知识面的涉猎及业务知识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这要求教师必须充实有关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知识,注意自己对河北民间文化体育的态度、行为和语言,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传递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文化特征,主动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融入教学策略、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材料、考试和组织模式中;其次,将民间体育人聘为学校课外教师,实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学校教育;再次,合理运用社会支持系统中文化遗产教育师资人力资源中心,以提高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学校教育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对于文化遗产是一种无形的、不可重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记忆。对此,我们应该增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危机意识,充分认识到挖掘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珍爱、尊重祖先遗传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财富,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性保护,使之再现生机与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真正做到“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起到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聪.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J].体育科学,2008,28,(8).

[2]翟金英.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

[3]哈正利.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传承[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9,(4).

[4]刘思阳.探析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6).

[5]郭海侠,霍红.云贵高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J].体育科学研究,2009,(4).

[6]春潮.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3).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5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发展

1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形式,又是一种颇具传统色彩的文化形态。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能够影射出传统文化的精髓。目前,很多风靡全球的体育项目最初都是由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来的。但我们发现在竞争激烈的奥运会赛场上,在种类繁多的体育项目里,却很少有民族传统体育的身影。

纵观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进程,其传播滞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点。

(1)民族传统体育传播力度小,传播范围窄。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追求长期的修炼和精华的沉淀。这些观念的限制和束缚,造成民族传统体育的渗透力较差,传播范围狭窄。

(2)民族传统体育受传统思想的限制,部分功能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在快节奏的今天,人们更多的是追求身心上的娱乐和放松,这些传统的思想使民族传统体育变的枯燥乏味、墨守成规,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也渐渐偏离了人们的生活。

(3)不同的民族在传统体育文化的认知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及其文化缺少一定的渗透力和认同感。所谓文化认同,就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同群体之间的共同文化的确认。认同是文化固有的基本功能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讲究“精”、“气”、“神”,而这些理论和思想却着实让外国人头疼,这就会导致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误读和曲解。

(4)民族传统体育资源配置不充分,忽视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学校是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阵营和牢固根基。学校要合理配置传统体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积极引导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

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今后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势在必行。

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态化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动因

本文引入peSt分析模型更加直观形象地阐述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转型和发展的动因。所谓peSt分析模型指的是利用政治(political)、经济(economic)、社会(Social)和技术(technological)四种因素对企业或行业所面临的环境进行宏观地分析。影响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政治因素主要是指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和转型的扶持,经济因素主要是指市场需求的变动,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现代人们需求的变化和观念的转变,技术因素指的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的科技支撑。这四种因素共同组成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1.1政治因素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和意见。2006年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印发《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意见》还指出:“在民族地区广泛开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的体育健身活动。鼓励和支持民族传统体育参与旅游,进入健身中心。”2014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自然、人文资源发展特色体育产业,大力推广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扶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由此可见,这些政策和规划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向功能多样化,产业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1.2经济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多样性,个性化,娱乐性。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可以积极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价值,挖掘娱乐功能,积极引入流行的文化元素,推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2.1.3社会因素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强调:“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以民族优秀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体育竞赛和活动,在学校体育课和课外活动中设置与优秀民族体育项目相关的教学内容。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由此可见,全民健身的热潮不仅给民族传统体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今天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身心的享受,这就要求民族传统体育不断注入新的元素,开发新的功能,开拓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新格局。

2.1.4技术因素

随着信息科技的完善和成熟,催使着各种技术开始发生融合和交叉。而这种融合和交叉也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奠定了基础。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型,要充分适应和利用信息科技带来的转变和益处。科技的进步使各地的特色体育项目和优秀传统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也成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向多元化方向转型的中坚力量,同时也为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总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这四大因素成为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重要动因。

2.2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是指基于生产技术发展、政府管制降低以及产业间壁垒的模糊等诸多因素,发生在不同产业或者同一产业内的不同行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导致产业边界模糊甚至消失,产业边界重新调整,最后形成新产业的经济现象。民族传统体育蕴含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使其更好地传播和推广,可以与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

2.2.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

我国很多地区都是传统体育项目的发祥地。这些地区可以积极鼓励和引导传统体育项目与当地旅游业结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体育旅游。由此可见民族传统体育和旅游产业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起到渗透作用,而旅游业在融合过程中对民族传统体育起到传播作用。传统体育产业和旅游业可以通过以下三种途径实现互动发展。(1)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影视制作等虚拟技术,将区域性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传承和发展过程制作成纪录片或宣传影片,在旅程中播放,不仅可以丰富旅游内容,还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传统体育和中国文化。(2)借助景区资源优势,基于区域特色文化,积极举办传统体育会展和表演,使传统体育文化更加直观地展现在游客面前,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身体验传统体育的机会。(3)充分利用区域资源,打造传统体育项目基地,并借助旅游等形式进行对外宣传和推广。

2.2.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既是文化产业的子范畴,是文化产业中重视创新的部分。也是创意产业的子范畴,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内容为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部分。将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变得生动形象,更加具有吸引力,还为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可见,二者是相互关联的。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时尚前沿的风向标,能够持续为民族传统体育提供新的元素和思想。另一方面,民族传统体育沉淀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到文化创意产业中可以深化其内涵。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融合发展。(1)固定举办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通过互动,让人们真正参与和体验传统体育。(2)减轻传统体育项目里沉重的思想束缚,融入时尚的文化元素,并与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相结合。

3结论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1)民族传统体育要想成功的转型,就要符合当今时代背景的发展要求,满足人们即刻的精神追求和娱乐享受;(2)民族传统体育蕴含巨大的商业潜能,要积极开发其潜在的功能和价值,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产业;(3)以当地资源为依托,坚持政府主导与民间推动相结合的方针,丰富和拓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功能,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4)民族传统体育转型的关键在于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价值外,还可以将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与新兴的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等相关产业结合起来,使民族传统体育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6

一、太极功夫扇与当今教育指导思想相符合

(一)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当今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一致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规定,高校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太极功夫扇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民族传统体育风格,既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及文化审美情趣,又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操,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太极功夫扇的奇妙之处就在于能够把教育内涵有效地融入到太极功夫扇训练之中,在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正好与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一致。

(二)太极功夫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符合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需要

太极功夫扇不仅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而且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太极功夫扇不仅能够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太极功夫扇将体育性、民族性、艺术性和娱乐性融为一体,使学生在练习中感受到艺术的洗礼,促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太极功夫扇是在社会和群众中开展较好的项目,如能在高校的体育课堂中得到发展和完善,将能与体育教育实践相联系,与社会接轨。太极功夫扇符合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太极功夫扇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太极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同时,逐渐显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太极功夫扇与中国哲学、传统医学、传统美学、军事学、宗教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既保留了太极“天人合一”的思想及太极运动中的精华,同时又吸收了舞蹈、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太极功夫扇也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种演绎与整合,它体现了传统武术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在教授太极功夫扇运动形式和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太极扇文化价值的讲解,这样有利于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云南高校开展太极功夫扇课程对云南旅游的价值分析

太极功夫扇是云南民族文化的有益补充,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云南作为少数民族较多的省份,民族风情浓郁,民族体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如果在云南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太极功夫扇,不仅有助于高校实现体育教学目的,打造民族地区特色体育教学,满足大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求,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达到大学体育的教学目的,也有助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云南少数民族的节日丰富,集市众多,在各民族节日和集市中举行高校太极功夫扇比赛或表演,能使游客(特别是外国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观赏到精彩的太极功夫扇表演,不仅能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满足他们对太极功夫扇的好奇心理,还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云南高校的形象。在旅游景点定期举办太极功夫扇表演,可能会成为云南旅游的一大亮点,为云南的旅游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

三、云南高校开展太极功夫扇课程对高校自身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娱乐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深受传统体育教育的影响,高校体育课大多以长跑和球类为主,其方法相对枯燥,致使学生兴趣降低,体质日趋下降。太极功夫扇能够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体验运动的,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太极功夫扇的表演充满喜庆欢乐,对观赏者来说也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娱乐方式。太极功夫扇课程的开设,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和参与,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随着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每年的大型文艺活动和表演也逐渐增多。每年的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运动会、新年晚会等活动都为充分展示太极功夫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太极功夫扇在表演中需要队员的相互配合和密切协作才能够很好地完成。一个队员的细小差错就可能影响整场表演的完美。一场高质量的比赛与表演,要求学生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才能把太极功夫扇的动作表演得生动形象、协调流畅、优美大方。因此,太极功夫扇能够很好地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

(二)有利于提升云南高校的知名度,是云南高校文化底蕴的有益补充

云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云南各高校在众多民族节日和集市(像泼水节、目瑙纵歌节、三月节、火把节、百家宴等)中举行太极功夫扇表演,向游客展示云南高校的教学成果,不仅能让游客在旅游的同时记住云南高校,扩大云南高校在全国乃至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同时也有利于提高云南高校生源质量。

(三)促进国际交流,扩大国际交流成果

“一流的大学应该成为继承、传播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交流、借鉴世界进步文化的重要窗口。”民族体育可以说是我国灿烂文化历史悠久的象征。如今,云南各高校与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高校建立了联系,每年都会派遣不同专业的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与学习,利用这样的对外交流合作的条件,把太极功夫扇带出国门,让国外高校学生能够真正感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的真谛,宣传我们的国粹。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普通高校;发展

一、传承与发展分析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文化内涵

民族传统体育其实就是在共同种族、生活习惯大体相同、思想意识也大致相同的人群中发展并流传起来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历史相对稳定性,如龙狮、龙舟、摔跤、气功、太极、箭弩、武术等运动项目。它是以形体活动的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现,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则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从民族传统体育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特色。在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近千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充分体现了我们不同民族的不同生产方式、不同的以及不同的生存环境。社会政治和社会经济可以在文化中得到部分反映,所以在民族传统体育中反映的民族心理、哲学思想、审美情趣、、观念价值等等就是民族传统体育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总之,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人合一、五行说、阴阳论等重要的传统思想。

二、浅述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重要功能

1、有利于人们修身养性和强健体魄。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形式主要是形体的,直接体现的功能就是在于人们用之养生和健身。这也是其在大众中受到广泛推崇以及在高校体育中受到传承的重要原因。在近十几年来,我国由于受到了体育世界化的过分影响,忙于在体育上与世界接轨,培养了大批的竞技型体育人才,也使我国在国际上地位提升了不少。但是,这些竞技型体育项目则更多的是侧重于增强人体器官功能、发达肌肉和强健筋骨,而基本是忽略了民族传统体育的融洽社会功能、调整心理功能和修身养。现代健康理念则要求人们遵守公德、益群、调心、健身、养性和修身等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合了社会学、养生、医学以及传统哲学等等学科,既利于人们健身,又利于人们修身养性,充分体现了道家所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2、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活跃社会文化。近十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不断地深入推进,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物质生活也在不断地丰富,基本实现了小康生活,同时,人们也在不断地加强和追求更加丰富的精神生活。所以,人们也就越来越喜爱和关注那些展现出人们喜闻乐见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现在在公园中,早晚都可见练习太极、武术等等的人们,且其规模也日益扩大,可见人们对养生也越来越重视了,甚至当前有很多高校都将那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并作为必修课。在各个地方的老百姓中间,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拔河、舞狮、龙舟赛等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既使使老百姓的平常生活丰富了很多,又是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且使之良性发展和使之生命力更加旺盛,最终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活跃。

3、有利于凝聚人们的感情和促进社会的稳定。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承载着大量的传统文化信息,在其中深含着我们民族的强烈的民族性、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价值。在大学生中间开展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使大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活动中了解到其中所蕴含的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而且还能使他们能够在其他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了解到其他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上产生对其他民族的认同感,进而在人们中间消除民族间的文化隔阂,从而团结各个民族,实现民族间的稳定与和谐。

三、分析当前高校促进主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状况

1、当前高校开展民族体育的主要特点。高校开展民族体育在形式上的特点就是:积极营造多维的校园健身氛围,以竞赛形式促进民族体育的普及,又以表演的形式促进民族体育的进一步发展。比如,我国从1982年开始的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重大活动中都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等等。另外,在很多高校的公共课或必修课中都设置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且建立了规模不等的健身俱乐部,组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队,比如舞狮代表队、龙舟代表队等等大众性的代表队。总之,民族传统体育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下,近几年在高校中发展得十分快速。

2、分析当前高校开展民族体育还不够理想的方面。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与以前仅重视竞技体育的课程设置相比,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体育在高校中的发展。不过,笔者认为其发展程度还不够,还存在较多的实际问题。比如,许多高校仅将民族体育中的武术作为主要项目引入,很少引入其他项目,在理论方面没有形成规范的体系,也没有突出特色,在其中也没有彰显出时代特征,再有就是没有足够的专业化老师等等很多实际问题。

四、进一步发展高校民族体育教育的策略

1、从理论上提高体育教材的科学性,使其在理论上成为规范的体系。进一步提升老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它既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中的一部分。另外,还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理念,新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就是突出素质教育,其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体育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体育教育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的重大作用。为此,体育老师必须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体育老师能够灵活地、自主地安排教学活动,而不能死搬硬套地执行本校的或其他学校的教学安排。第二,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地丰富,在教学中引入大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三,在理论上研究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教材体系能够进一步地完善,使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行为不仅仅是动作要领的传授上,更重要的还是向学生传授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

2、在体育教学中将娱乐性、健身性和竞技性融于一体。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与纯竞技性体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将健身寓于娱乐中。作高等教育,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向学生彰显出我们民族传统体育的优越性,在教学时,尽可能将娱乐性、健身性和竞技性进行充分融合,同时,在鼓乐配置和服装的设计方面尽可能地尽当前的潮流元素融入进去。既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与热情,也有效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

3、充分结合区域特点,促进特色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且幅员辽阔的国家,在不同区域中、不同民族中都有其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时,有必要充分考虑本校所处区域的独有特征,开展一些具有本区域特征的传统项目。既有助于学生轻松接受,更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良好传承和发展。

总之,因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功能和独有的文化内涵,而使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生机勃勃,同时,通过高校体育教育也进一步促进了民族传统体育的有效传承与良好发展。同时,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高校体育中引入民族传统体育还存在着较多的实际问题有待解决,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后,才可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项目基金:2013年陕西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SGH13349;课题名称: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曾于久,刘星亮.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8

论文摘要体育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要决定着体育的功能,中华武术在民族传统体育中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在分析中华武术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指出武术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重点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中华武术新的发展指向。

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和政治较量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体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极其密切的内在联系。中华武术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中华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

中华武术作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它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在一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特点。武术在几千年的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和热爱中国武术的外国人,它是中国社会所特有的产物。中国武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还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另外,在中国武术这种特殊的活动方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观念、心态模式、价值取向、人生观和宇宙观等。中华武术是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艺术审美、陶冶情操、防身自卫和休闲娱乐等价值功能。

武术的价值功能演变是因当时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武术的功能演变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发展、演变的文化结晶。在其绵延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自己独特的本质属性和价值功能,并有别于其他社会现象,只是在中国历史变迁发展的不同时期,武术为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或是突出它其中某一功能,或是扩展其外涵,或是淡化其某一作用,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研究中,必须尊重武术与中国社会变迁、演化同步发展的客观规律。将武术置身于历史发展的长河,站在高度抽象、多维思考的角度,从动态上、从武术发展的趋势上去把握它的本质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概括出武术的全部。对过去的武术,对未来的武术的研究都必须如此。”

2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开展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民间,其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即生产实用性、民族性、民俗性、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传承于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学的传统体育文化,所显示出的精神情感、生命的人文关怀,主要体现在静态文化价值(渗透着社会历史的精神产物)和动态文化价值(活跃在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化现象,民间的传承习俗)两方面。意味深厚的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与神的高度统一,其别具一格的民族艺术、审美观、民族情感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塑造人,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能比拟的。

2.2新世纪农村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农民经济收入普遍提高,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除了干活吃饭,无所事事”那种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一种既健身娱心又培养人品的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很好地满足人们这一需要,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意义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价值对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家和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村开展健康向上、内容多样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能健身娱心、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有利于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农村环境,从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就是挖掘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顺应和满足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既定规则,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务的具体过程中得以体现。

3.1政治

3.1.1促进农村的稳定和发展。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闲时间增多,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农民对文体活动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如果没有一种合适的体育活动去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很可能沉溺于酗酒、,不但危害身体,也给农村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在农村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不但能健体娱心,而且能引导农村的社会风气,民族传统的功能和价值在此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积极向上、严守法纪、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的新一代农民正在成长。近年来,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农村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3.1.2增强农民凝聚力。凝聚就是团结,凝聚力就是团结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以它特有的文化认同,无疑是一种密切民族关系,增强人们团结的凝聚剂。它的聚合、凝结功能主要产生于体育文化的精神层面。民族精神是从各民族的文化思想、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中升华出来的思想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在规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培养农民的凝聚力是极为有效的,如舞龙、龙舟竞渡、拔河等活动,多是以村寨乡里为参赛单位,参赛者除了有强烈的个人竞争心理外,还都伴有集体荣誉感。在这类富有竞赛性的活动中,集体内各成员相互配合和协作的状态如何,往往是竞赛成败的关键。即使旁观者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场景之中,这种将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对培养民族精神、增强农民凝聚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2经济

3.2.1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生产力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因此农民素质的高低对于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民由于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不注意锻炼身体,加上生活水平较低,导致其身体素质普遍较差,疾病发病率高,这也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加拿大著名体育专家奥帕茨指出:“身体健康的群体比身体不够健康的群体较少受伤,工作效率更高。即使受伤也能够更快地回到工作岗位。”生产劳动虽然也是四肢活动,但它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如果得不到调剂,日积月累必然造成机体损伤或畸形,甚至影响或降低劳动效率。要树立科学健身的新思想、新理念,纠正“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但可以增强农民体质,而且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改善农民的精神面貌。有朝气、有活力的新农民形象还有利于吸引外来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因而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可以保护和增强农村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劳动力,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3.2.2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余暇时间的增加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增加。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武术、气功、竹竿舞等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都是老少皆宜,又极具健身功效的运动。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更全面地发展。

3.3文化

3.3.1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党的农村政策使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富裕起来的农民对体育文化生活的要求日益迫切,广大农民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秧歌舞、太极拳等地方传统健身项目。这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农民社会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民自身价值的实现,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

3.3.2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不协调,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农闲时的娱乐活动主要是打扑克、玩麻将。我国农村地区相对城市来说,文化水平及文明程度较低,不少地方陈规陋习、封建流毒较深。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对于摒弃陋规恶习、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都具有独特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如中国武术,其注重惩恶扬善、己诺必诚、尊重师道、立身正直等武德,是一种典型的将道德和审美等作为其重要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把广大农民吸引到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中来,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对于净化社会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有助于人们形成博爱的世界观及自我的超越,提升社会道德水准。

4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独特的特点、功能和价值是其他体育项目所不可比拟的,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既能满足广大农民的需求,又能促进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居住分散,民族传统体育的重点应放在乡镇。以乡镇为龙头,村民委员会为基础,农民体协为纽带,形成有辐射力的组织网络。以业余、自愿为原则,开展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既健体娱心,防病治病,又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转变了观念,增强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有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农村以“体”会友,以“体”会商,促进农村的经济交流。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农村的稳定;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于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形成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参考文献

[1]江百龙,陈青山.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2]胡小明.民族体育[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任海,王庆伟,纬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9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改革,针对现今云南高校里公共体育教学课程的开展现状,分析当下的公共体育教学形势,并结合现今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情况进行研究。认为可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到云南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当中,让当今大学生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增加民族意识。这样不仅丰富了体育课程的内容,而且让学生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当中得到了自我的提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云南高校公体课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云南高校公体课融入价值

纵观来看,云南高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发展。现今很多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都出现了失传的现象,如果再继续这样发展,没有传承人,没有参与者,将会有更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从此消失,在v史的长河里销声匿迹。所以,民族传统体育如何发展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

首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其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最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会应运节日而存在,最大的意图则是娱乐。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还有继续增加的趋势,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有传承功能、强身健体和美育的功能、亲和功能和政治经济功能。

二、云南高校公体课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1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现在云南省高校中公共体育课程中所开设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少,且开展的情况参差不齐。由于云南本就是一个众多少数民族聚集的一个地方,如果在这样的有利环境下还不把握其优势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那么真的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影响云南省高校公体课中少数民族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相关部门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度不够,高校中缺乏专业的教师,对于民族的文化内涵理解不同,导致部分课程很难在高校开展。还有就是大部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形成于自然经济时代,其依赖于广大的农村及偏远地区,与民族节庆相结合,带有浓重的文化娱乐色彩,没能摆脱原生形态的烙印,所以若不加以改进是很难融入到高校的公体课教学当中。

(二)客观因素

主要表现在教材的选取和应用上,现在虽然已经出台了一些有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但是内容具有局限性,缺乏指导性,特别是对于这些项目的组织竞赛管理、评判标准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固定,所以也会影响到教学。

三、云南高校公体课程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分析

(一)有利于丰富高校的课程,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集健身娱乐性为一体的,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加以改进融入到云南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既丰富了云南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内容,又让这些体育活动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更加利于了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

(二)利于云南高校形成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

将更多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云南高校的体育教学当中,是对云南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一个有机补充,也为云南高校形成特色的民族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途径。

(三)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在高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是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同时它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让学生接触学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更可以在学习锻炼的同时增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和友谊,对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四)减少云南高校体育的教学经费投入

由于云南有较多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的资源相当丰富,且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所需器材简单易做,经济实用,对于投资要求较低,这样便可以减少学校的经费开支,也可以减轻国家与政府的负担。

(五)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学校是发展体育使其更加壮大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很多体育项目都是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进入校园,根据教学需求改进方式方法,让学生更易学习也能让更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该民族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

四、结论

根据现在云南省高校的少数民族体育开展的情况来看,加上云南省本省的少数民族资源优势,将少数民族体育融入云南高校公体课教学中是有很大的优势的,这样不仅可以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更可以缓解现在的高校公体课程的压力,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民族传统体育并融入到其中,这也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并且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进高校公体课程的教学中也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项目不断拓展创新,更适应于学校的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篇10

关键词:文化生态;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使得精神产品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体育成为人们实现精神追求的不二之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育运动来锻炼身体、进行社会交往、促进修身养性和情操陶冶。目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开发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还不发达。因此,有必要以文化生态学为视角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促进其发展壮大。

1.文化生态学概述

文化生态学是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它应用生态学的方法来进行文化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交化存在和发展的环境、资源、状态及规律。文化生态学主张研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要放在人、文化、自然、社会这些变量的相互作用中来进行。文化生态学这一概念,是有生态学演变而来的。德国生物科学家海克尔最早提出了生态学的概念,其目的是对文化和整个生物集的关系关系加以研究。在此基础上,美国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了文化生态学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建立专门学科的建议,这有利于对文化模式的来源和地域性较强的特殊文化的研究。自那以后,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重视文化生态学。解释文化对环境的适应是文化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功能。它主张,人类是特定环境总生命网的一个组成部分,物种群和人类形成一个亚社会层,这个亚社会层也是生物层的一部分,它被称为群落。当文化因素渗透到总生命网时,文化层就能在生物层上建立起来。这两个层次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关系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也对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造成影响,使不同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类型得以形成。

2.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

2.1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概念

一般来说,体育产业是指为为社会生产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部门的总和。发展体育产业可以使社会的就业机会增多,使人们的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体育产业通常包括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我国具有纯朴的民族风情,别致的人文景观,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具体而言,民族传统体育是指一个国家在传统社会传承沿袭下来的、具有特定民族文化风格的各项活动。历史性是它的一大特点,只有是历史传承下来并且仍然影响现在人生活的活动才能算作民族传统体育。

2.2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特性

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90年代得到初步发展,在21世纪逐步发展壮大。作为一个产业部门,体育产业既有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它不仅仅注重经济效益,还能使居民的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使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根据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的发展经验看,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处由产业化代替事业化的发展阶段中。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三大产业就是体育产业,而且它对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重要契机的事件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性、民族性、交融性、地域性和娱乐性的特征。我国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方式有五种,即竞技传承、生活方式传承、学校教育传承、军事传承和社会教育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中存在理论科学研究不足、发展不平衡、在学校体育教学应用不足等问题。

3.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从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来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还未形成真正的独立发展趋势,发展的结构不合理,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

3.1发展时间较短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我国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才刚刚起步,正处于萌芽时期。现在商业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还不普遍,产业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就更少了。走向市场的只是一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而且也只有部分群众表示认可。所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还处在商品化时期。

3.2产业内容缺乏丰富性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我国传统体育产业的内容不够丰富、开发结构不科学、发展不均衡、配套性不佳是我国现在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在时间方面,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进行时间大多局限于民运会或民族重大节日时间内,热点的连续性和实际的连续性还比较差。在投资结构方面,投资渠道单一,对国家资金的依赖性很大。体育局、民委和地方政府是传统体育产业的投资主体,个人、集体、社会以及外资的投资都非常少,投资来源还比较单一,投资主体格局还没有实现多元化。

3.3产业发展存在依附性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我国传统体育产业并未实现独立发展,大多以旅游业为依附对象。我国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目前是以旅游业的形式来实现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体育产业被挖掘出来以增强地方的民族风情和人文特色。旅游业的参与人数和文化含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和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所创造的收益还算作旅游业产值的一部分,没有与旅游业实现分离。

3.4产业结构体系不完整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来看,我国传统体育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体系。现在我国传统民族体育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还不多,还只是活跃媒介气氛的手段,商品化程度还不高,还不能算作一个独立的产业。现有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规划和布局工作进行的不好,这使得我国多种多样的民族体育特色和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优势还未真正得到发挥,还未实现其真正的价值。自然状态是很多地方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现状,有计划、有组织、规范化、科学化的体系还没有形成。这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利,也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继承和发展不利。

4.文化生态视角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4.1要以有效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任何行动都需要理论的指导,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也不例外。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理论研究不足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缺陷。因此,文化生态视角下,要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得到发展,必须补齐这个短板,加强有关的理论研究,形成一套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理论体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政府要加强引导和扶持。就体育产业的发展而言,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开发和发展具有重大作用的是政府的产业支持政策。政府应该制定明确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不一定有一定的倾斜性。根据各国的经验,倾斜性的产业政策有利也有弊,它虽然可以对产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刺激作用,但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其刺激作用也是短期的,它对该产业的长期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市场制度建设难以实现。所以,政府制定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政策要具有平等性和稳定性,应该是支持性政策,应该有利于形成市场制度。这样的产业政策才能对社会投资起鼓励作用,才会使的各个层次的经济组织能够形成并且开展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依据文化生态学的有关要求完善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体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办体育已经不符合时代趋势了,政府要积极实现管体育的转变。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公司可以由政府出面设立,独立的法人资格是公司应该具备的,这样企业才能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自我发展。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进行宏观管理的是体育主管部门,宏观管理应该拥有一定的体系,并且有必要的调控方式和手段。政府进行控制和干预和目的是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在制定有关发展规划时,要实现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统一,开展综合考虑和安排。

4.2以文化生态视角进行民族体育项目开发

根据文化生态学的理论,民族传统体育功能多样特征突出,社会接受性好,对市场的适应性强。它不仅具有竞技和健身的功能,还具有娱乐和艺术的功能。因此,民族传统体育打开市场是有可能的。我国虽然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小。对现有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进行开发使,也需要改造和加工也提供开发的质量。自然、粗糙和原始是我国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这使的国内外游客的参与难以实现。只有以文化生态视角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才有可能产生经济效益。民族传统体育产品的实现商业化要以其完善程度和发展情况为根据。目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市场的层次可以做三个划分。游戏规则完善、娱乐性和观赏性强的项目是第一层次。例如,赛龙舟、抢花炮、舞龙、打陀螺、射箭等。有一定程度的开发,宣传和表演比较多,但包装和雅化不足的项目是第二层次。例如,秋千、跳竹竿、斗牛斗马等。还未开发,还不满足上市条件的是第三层次。开发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可以分成健身类、探险类、参与类、观赏类、休闲类五大类,开发的根据是项目的功能和形态。

4.3要积极与第三产业实现融合发展

旅游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发展潜力巨大,是西部大开发的支柱产业和战略产业。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向是各个少数民族应该适应的方向。因此,它们应该使自己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以旅游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旅游业是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关联产业,旅游业中的重要特色内容就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所以,把民族传统体育产业融入到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中去发展是其重要的发展道路,符合文化生态学的要求。这样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实现自身的发展,实现相互推动。

4.4要注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人才培养

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有利的政策支持是传统体育产业发展的外部因素,而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人才是影响该产业发展的直接因素。文化生态学认为,只要拥有合格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人才,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才具有人才保障。培养专业人才可以按照经营管理人才、表演人才和市场开发人才三个方向来进行。经营管理人才应该对市场经济规律非常熟悉,具备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能力,能够根据市场信息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能够使投资的回报有保障。表演人才应该能够表演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而且表演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市场开发人才应该对体育市场的宏观管理有很好的掌握,能够预测产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且有能力进行解决。

参考文献:

[1]贾文彤,郝军龙,郝士儒,杨磊,邬海燕.从产业集群到产业基地的距离———来自沧州“体育器材之乡”的调研思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翁飚,李明峰,林耀生,胡振禹,杨靖靖.福建省体育产业政策和产业布局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