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方案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7:38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总结;分类

中图分类号:R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3)4-001-02

12009-2012年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情况

1.1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基本情况

2009-2012年广东省备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12481份,主要包括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及食品添加剂三类食品标准,2009-2012年备案的企业标准状况如表1所示。

1.2普通食品标准的备案情况

统计备案的食品标准,普通食品标准的数量最多,为了解普通食品标准中各类食品的备案情况和数量,省内各类食品的产品开发状况,按照GB2760的食品分类系统,对普通食品标准进行了分类,将普通食品标准分成了16类,各年度普通食品标准的分类情况如表2所示。

其他类24139154261

22009-2012年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分析

2.1备案食品标准的数据分析

广东省卫生从2009年8月份开始负责企业标准的备案,因此2009年的备案数据不便与其它年份进行比较,分析2010,2011及2012年的备案标准总数,从备案标准的数量上看,广东省备案的企业标准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26%(2011年较2010年)和9.9%(2012年较2011年);其中普通食品标准是备案标准的主要类型,2009,2010,2011及2012年备案普通食品标准分别占本年度备案标准总数的65%,85.3%,86.8%,89.7%,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28.8%(2011年较2010年)和13.5%(2012年较2011年);保健食品标准是另外一类重要的备案标准,2009,2010,2011及2012年备案的保健食品标准分别占本年度备案标准总数的19.9%,9.46%,9.88%,10.3%,并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增长率分别为32.1%(2011年较2010年)和14.8%(2012年较2011年)。

分析广东省备案食品标准的数据,无论是年度备案标准总数还是普通食品标准与保健食品标准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从标准层面上看,说明广东省食品行业新产品的开发速度较快,食品的发展呈上升趋势;对标准所进行的数据分析可以了解省内食品标准备案的整体状况,也为科学引导、调整食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2.2备案普通食品标准的分类分析

普通食品标准中,备案数量最多的食品类型为饮料类、调味品类及粮食制品类,三类食品标准的数量分别占到当年标准总数的(19.8%,25.6%,27.6%,31.8%),(7.8%,15.3%,15.7%,12.3%),(9.0%,10.8%,9.9%,10.3%);水果及蔬菜制品、肉及其制品、可可、巧克力制品及糖果制品、水产及其制品类标准也占到了一定的比例,分别占当年备案标准总数的(5.6%,6.7%,5.5%,7.4%),(6.4%,5.8%,4.4%,4.1%),(0.86%,2.5%,5.3%,6.4%),(2.3%,4.0%,3.0%,3.9%);其它产品类型如焙烤食品,酒类,蛋及蛋制品,甜味料,脂肪,油脂制品,乳及乳制品产品标准相对较少。

从各类食品标准的统计数据看,广东省的备案食品标准同其他省份如山东、新疆[1,2]有相似的地方,比如饮料类的产品标准均有较高的备案标准数量,在三个省中,饮料类标准均是排在前三位的;但广东省的备案产品具有自己的特点,2010-2012三年中,除饮料外,广东省的调味品与粮食类制品标准一直是备案数量最多的两类食品,尤其是调味品,虽然不是大的食品种类,但在广东省的食品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山东和新疆的统计数据看,除了保健品和饮料类标准,其它种类的备案标准百分比均会发生变化,而广东省备案数量最多的三类标准则相对稳定,从整体上体现了广东省食品行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山东省和新疆自治区备案数量最多的为保健食品标准,保健食品的标准数量在广东省虽然占了较大比例,但一直是排在饮料、调味品及粮食类制品之后,这也是广东省备案标准不同于其它省份的地方。

参考文献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2

最后的结果,是大部制改革占据了上风,并采取了“分段管理体制”。药监局十年之后重归卫生部直管,其背景还有为医疗改革让路,由卫生部统一规划;而药监局也获得了保健品管理的明确权限;质检总局的电子监管码却在草案二次审议中被删除;工商总局和质检总局对保健品的管理也将被明确划分。

卫生部强势归来

2008年3月11日下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随着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会议作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下称方案)的说明,大部制改革正式启动。

所谓“大部制”,是指把政府相同及相近的职能进行整合,归入一个部门管理,其他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宽职能,大部门”的政府组织结构和体制机制。

正是在此背景下,卫生部实现了强势回归。方案称,药监局整体并入卫生部,是因为“食品药品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案明确卫生部将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一个细微变化是,药品法典、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移交卫生部,而药监局将与卫生部下属的卫生监督局合并,集医政、药政监管于一体。

2008年9月1日,卫生部“三定”方案正式公布,明确了卫生部管理药监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此外,卫生部“三定”方案还调整了部分职责,将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由药监局划入卫生部;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由卫生部划给药监局;将卫生行业科技成果鉴定工作和多种产品的技术评估工作分别交给市场中介组织和事业单位承担。

“三定”方案还明确了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卫生部的强势地位更加明显。

“三定”方案明确规定,卫生部牵头建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负责食品安全综合监督;农业部负责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和进出口食品安全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卫生部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责任。

也就是说,除了卫生部直管的药监局外,农业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相关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也要接受卫生部协调。

药监局得与失

在此轮改革中,药监局地位最为微妙,此前药监局多次遭受“腐败”阴云,在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地位直线下跌,此次被卫生部收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早在上世纪80年代,药品监管便在卫生部辖下。至1994年,国务院授予国家医药管理局(下称药管局)颁发《药品生产企业合格证》和《药品经营企业合格证》的权力,卫生部药政局则继续负责药品审批,药企必须获得两个部门审批方可生产。药品监管陷入药管与药政的争斗中。

1998年机构改革中,新成立的药监局合并药管局和卫生部药政局,时任药管局局长任药监局局长,卫生部药政局局长邵明立(现任药监局局长)任副局长。此时矛盾依旧存在,药监局拥有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注册权,负责医药企业的监管,卫生部则负责医疗机构的监管。

故此,早在主政药监局时期,基于药政、医政在监管中长期存在龃龉,一部分主要来自卫生系统的专家便呼吁,将药监局并入卫生部。事件后,两者合并、统一监管的方案渐居主导。

在卫生部的“三定”方案中,原属药监局的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职责划归了卫生部,而将食品卫生许可,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和保健食品、化妆品卫生监督管理职责由卫生部划给了药监局,一进一出之间,药监局的监管权力由领导者变成了执行者。

而在争夺保健品监管方面,药监局同样得失皆有,获得了保健品监管资格,而保健品却被排除在了草案之外,尽管药监局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药监局的“三定”方案中,药监局明确了内部的职能划分,设置了10个机构,并由食品许可司属下的保健食品处直接负责保健食品行业的管理。

从监督权限来看,药监局更多是负责政策制定、相关产品的审批和监管。而在下一步,药监局将按照《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和卫生部的要求来实施机构改革方案。

质检总局和工商总局配合卫生部

在《食品安全法》立法过程中,质检总局所强力推行的电子监管码被企业和最终被草案删除是最大的新闻,质检总局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也因此遭到了挫折。

2005年4月,质检总局开始以多种形式推广电子监管网,该系统是对每一件入网产品标注数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终端等途径查验商品真伪。

而电子监管网的监管者――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由中信21世纪电讯有限公司、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中国华信邮电联合成立,其中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中心持30%的股份。这成了后来电子监管码被质疑的焦点。

电子监管码被草案删除后,质检总局的回应是,电子监管网是应中信21世纪电讯有限公司和中国华信邮电公司的要求而成立,质检总局并无任何赢利。但这种回应反而引发了更多的质疑,因为业界人士称,电子监管码可能“将创造每年2000亿元的价值空间。”更令业界不满的是,质检总局没有任何公示就与两家企业成立公司,并且影响到多个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在食品行业。

在电子监管码推行期间,质检总局遭到多家企业以反垄断之名,而在电子监管码写入草案后,更成了业界焦点,在草案公布全文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期间,电子监管码是受到反对最强烈的立法内容之一。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3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健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企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相结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全面提升我县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确保世园会期间我县食品安全总体状况平稳、可控,保障全县人民群众和游客饮食安全。

总体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集中检查整顿,使食品安全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行业自律显著加强,农产品和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进一步理顺,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切实保障。

二、领导机构

全县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县食品药监局为主要牵头部门,县农业、质监、工商、经贸、水务、粮食、监察、教育、林业、旅游等部门组织实施。为了加强对整顿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经县政府同意,成立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本次检查整顿工作。

三、重点任务及责任分工

(一)开展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认真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食品安全法》,落实农业标准化、强化农产品生产、流通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职责,着力加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以及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产品,以生产、贩运和市场流通为重点环节,以违法生产、经营和使用禁限用农药、兽药以及滥用非食用物质和添加剂行为等突出问题为整治重点,开展种植业产品、畜禽产品、生鲜乳、兽药、动物防疫检疫和农资打假六大整治行动。

(二)开展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以“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监”四个方面工作为重点,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规范监管行为,落实监管责任;指导督促企业建立和执行各项制度和要求,规范生产行为,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组织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进一步加大抽检覆盖面和抽检频次,查处企业生产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取缔无生产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大力整顿乳制品、肉制品等高风险食品生产加工行业,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

(三)开展食品流通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严格实施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完善食品市场主体资格、主体准入机制,依法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抽样检验和退市制度,监督食品经营者依法落实食品进货查验和记录等八项制度,督促食品经营者加强自律。开展对重点食品和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食品经营以及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市场的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开展对食品经营者履行法定责任义务的专项执法检查。加大食品市场分类监管和食品市场日常巡查力度,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大对违法食品广告的查处力度。

(四)开展餐饮消费环节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建立和完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制度,规范程序,提高准入门槛,严把许可准入关。巩固“百日行动”成果,以旅游景点和车站周边的餐饮服务单位,城区主要街道餐饮服务单位、特色餐饮街以及学校及幼托机构食堂为整治重点,督促餐饮服务单位整顿店容店貌,组织小餐饮店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强化餐饮业原料进货索证制度,重点加强对食用油、调味品、食盐、水产品、畜禽产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原料的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使用不合格和来源不明的原料、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行为,严查肉品的购入和使用情况,依法查处采购和使用未经卫生检疫和非法屠宰的肉品行为,杜绝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的行为。

(五)开展牲畜屠宰环节检查整顿,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工作任务: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严格执行肉品检疫和品质检验制度,严防未经检疫(验)或检疫(验)不合格畜禽产品流入市场;严格执行屠宰环节病害生猪无害化处理制度,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病害猪(牛、羊)肉和注水猪肉等行为;开展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确定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总结和推广典型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积极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企业质量意识,引导食品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加大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查力度,明确落实“生产经营者是第一责任人,市场、超市管理部门负主要管理责任,监管部门负管理责任”的责任。加强对水产品产地生产环节、销售环节以及河豚等高危水产品违法销售行为的专项检查整顿。

(七)开展粮油市场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健全并落实粮油商品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开展粮油市场专项检查整顿,严厉打击不法经营行为,不断净化和规范粮油市场,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牵头协调全县馒头市场的检查整顿工作。

(八)开展朱雀、太平森林公园景区内食品安全检查

工作任务:强化对景区内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景区内食品加工单位的食品安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督、指导力度。加强对景区内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在景区内大力开展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活动。

(九)开展农家乐食品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加大对全县农家乐接待户的检查力度,主要检查农家乐接待户餐饮服务许可证持有情况,从业人员健康证持有情况,食品原料的采购索证情况,餐具的清洗消毒情况,消除各种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加强对食品从业者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树立起农家乐接待户良好的环境和个人卫生意识。

(十)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检查整顿

工作任务:强化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工作的责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及幼托机构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内部管理机制,加大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安全的检查、监督、指导力度,认真履行“蛋奶工程”领导小组牵头部门职责。加强对学校、幼托机构食品从业人员的食品安全培训工作。组织学校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知识。

(十一)全力做好世园会期间我县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工作任务:按照世园会期间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世园会举办期间全县食品安全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监管作用,采取有力措施,完善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提高快速处置能力。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各部门结合我县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制定本部门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完善工作措施。承担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任务的相关部门要在4月12日前开展动员宣传会,对本部门的工作进行扎实安排。县委宣传部、县发改委、县公安局、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要积极做好相关配合工作。

(二)集中整顿阶段。

1.全面摸排,完善内部管理阶段。

各部门对各自监管的食品单位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完善本部门食品企业本底资料,与监管的食品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帮助食品企业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督促企业层层分解责任,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

2.集中整顿,消除食品安全隐患阶段。

各部门按照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全面开展食品安全检查整顿活动,加大监督检查频次,强化对重点环节、重点领域的食品安全监管,确保不留死角,使本部门的监督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其进行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对问题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努力消除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3.提升水平,建立长效机制阶段。

各部门在前期检查整顿的基础上,继续强化食品安全各个环节监管,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开拓创新,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全县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总结提升阶段。

各部门根据整顿目标和任务,开展总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开展情况,形成完整的总结报告上报县政府。

五、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责任。

各部门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进一步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行动要加快、整顿要到位、措施要扎实、成效要牢固”的要求,抓好抓实,抓出成效。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各环节、各阶段的目标和完成时限,落实责任人员。

(二)依法行政,加大食品安全案件查处和责任追究力度。

各部门要重视投诉举报受理工作,注意发现食品安全事故和案件线索并及时进行调查处理。要完善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妥善处理食品安全事故。要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规范和完善涉及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鉴定程序,加大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强化行政监察和行政问责,严肃查处监管部门失职、渎职行为。对行政机关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食品安全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及时沟通,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和工作总结。

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确定专人负责信息报送,每月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信息并填报《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进程表》,重要信息要随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并向相关部门通报。检查整顿工作期间,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成效、典型案例等随时以简报形式通报全县。10月20日前各部门要上报检查整顿工作总结。

(四)加强督导,确保检查整顿工作稳步推进。

各部门要按照职能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对本部门监管食品行业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县政府将根据检查整顿工作进展情况组织开展对各部门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的督查检查,确保食品安全检查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4

1.1工作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和指导应急处理工作,有效预防、积极应对、及时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高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制定本预案。

1.3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分为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Ⅰ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Ⅱ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Ⅲ级)和一般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四级。

1.4适用范围

在食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仓储、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中发生食源性疾患,造成社会公众大量病亡或者可能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重大危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适用本预案。

1.5工作原则

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原则,根据食品安全事故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分级管理;有关部门按照本预案规定,落实各自的职责。坚持群防群控,加强日常监测,及时分析、评估和预警。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作出快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格控制事故发展,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及整改督查工作。

2应急处理指挥机构

2.1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

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根据需要成立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国家应急指挥部”),负责对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和应急处理工作的需要确定。

2.2地方各级应急指挥部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事故级别成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的指导和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地区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由本级政府有关部门组成,其日常办事机构设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

2.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日常管理机构

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日常监管工作。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工作。

2.4专家咨询委员会

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库,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从专家库中确定相关专业专家,组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工作提出咨询和建议,进行技术指导。

3监测、预警与报告

3.1监测系统

国家建立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监测、报告网络体系,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综合利用,构建各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建立畅通的信息监测和通报网络体系,形成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指标体系,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设立全国统一的举报电话。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管理和监督,保证监测质量。

3.2预警系统

3.2.1加强日常监管

卫生、工商、质检、农业、商务、海关、环保、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重点品种、重点环节、重点场所,尤其是高风险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贮藏、经营、消费等环节的食品安全日常监管;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和信息报告系统,及时分析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作出预警,并保障系统的有效运行。

3.2.2建立通报制度

(1)通报范围:

a.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b.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通报方式:

a.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与事故有关地区的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通报,有蔓延趋势的还应向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通报,加强预警预防工作。

b.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危险源监控信息,对可能引发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险情,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必要时及时上报。

涉及港、澳、台地区人员或者外国公民,或者事故可能影响到境外,及时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者有关国家通报。

3.2.3建立举报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国务院有关部门举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隐患,以及相关责任部门、单位、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食品安全事故监管职责的行为。

国务院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组织或者通报有关部门,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处理。

3.2.4应急准备和预防

及时对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进行分析,按照应急预案的程序及时研究确定应对措施。

接到可能导致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信息后,应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和预防工作;事态严重时及时上报,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做好可能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分析、预警工作。

3.3报告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系统。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按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主动监测,按规定报告。

3.3.1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单位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告,也可以直接向食品药品监管局或者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

3.3.2报告范围

(1)对公众健康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涉及人数较多的群体性食物中毒或者出现死亡病例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3.3.3下级向上级报告

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和上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报告,并在2小时内报告至省(区、市)人民政府。地方人民政府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也可以直接向国务院和食品药品监管局以及相关部门报告。食品药品监管局和相关部门、事故发生地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应当在2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3.3.4责任报告单位

(1)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企业及餐饮单位;

(2)食品检验机构、科研院所以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单位;

(3)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发现)单位;

(4)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3.3.5责任报告人

(1)行使职责的地方各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2)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人员;

(3)消费者。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得阻碍他人报告。

3.3.6报告时限要求

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应在知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1小时内作出初次报告;根据事故处理的进程或者上级的要求随时作出阶段报告;在事故处理结束后10日内作出总结报告。

3.3.7初次报告

应尽可能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危害程度、死亡人数、事故报告单位及报告时间、报告单位联系人员及联系方式、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等,如有可能应当报告事故的简要经过。

3.3.8阶段报告

既要报告新发生的情况,也要对初次报告的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正,包括事故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故原因等。

3.3.9总结报告

包括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结论,对事故的处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故的防范和处置建议。

4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Ⅰ级应急响应由国家应急指挥部或办公室组织实施。其中,重大食物中毒的应急响应与处置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实施。当组织实施Ⅰ级应急响应行动时,事发地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相应的预案全力以赴地组织救援,并及时报告救援工作进展情况。

Ⅱ级以下应急响应行动的组织实施由省级人民政府决定。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在国家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协调市(地)、县(区)人民政府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事故发生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4.1.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Ⅰ级)

(1)特别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及时向国家应急指挥部报告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等。

(2)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事故情况,组织有关成员单位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救援。

(3)组织指挥部成员单位迅速到位,立即启动事故处理机构的工作;迅速开展应急救援和组织新闻工作,并部署省(区、市)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开通与事故发生地的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故发展动态。

(5)根据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建议,通知有关应急救援机构随时待命,为地方或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6)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救援。

(7)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召集国家应急指挥部有关成员和专家一同协调指挥。

4.1.2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Ⅱ级)

(1)省级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的建议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需要,成立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指挥部,负责行政区域内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决定启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

(2)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急响应:

接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提出启动省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部工作程序,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省(区、市)相关部门通报情况;有关工作小组立即启动,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指导、部署市(地)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省级人民政府或者省级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工作。

(4)食品药品监管局应急响应:

加强对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的督导,根据需要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赴事发地指导督办应急处理工作。

4.l.3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Ⅲ级)

(1)市(地)级人民政府应急响应:

市(地)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根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的报告和建议,决定启动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市(地)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急响应:

接到较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后,市(地)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立即进行调查确认,对事故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确认的结果,按规定向上级报告事故情况;提出启动市(地)级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提出应急处理工作建议,及时向其他有关部门、毗邻或可能涉及的市(地)相关部门通报有关情况;相应工作小组立即启动工作,组织、协调、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指导、部署相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急响应:

加强对市(地)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急救援工作的指导、监督,协助解决应急救援工作中的困难。

4.1.4一般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响应(Ⅳ级)

一般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县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调查、确认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按规定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是否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有关事故情况应当立即向相关部门报告、通报。

市(地)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应当对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给予指导、监督和有关方面的支持。

4.1.5响应的升级与降级

当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随时间发展进一步加重,食品安全事故危害特别严重,并有蔓延扩大的趋势,情况复杂难以控制时,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及时提升预警和反应级别;对事故危害已迅速消除,并不会进一步扩散的,应当上报指挥部审定,相应降低反应级别或者撤销预警。

4.2指挥协调

进入Ⅰ级响应后,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有关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

国家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根据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及其应急机构、救援队伍和事发地毗邻省(区、市)人民政府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相关机构按照各自应急预案提供增援或保障,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救援和紧急处理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负责成立现场应急指挥机构,在国家应急指挥部或者指挥部工作组的指挥或指导下,负责现场应急处置工作;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前,先期到达的各应急救援队伍和事故单位的救援力量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态发展,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危害链。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启动后,上一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当指导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实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4.3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单位和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依法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4.4响应终结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终结,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经现场检测评价确无危害和风险后,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应急指挥部批准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和受影响人员,尽快恢复正常秩序,保证社会稳定。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保险机构及时开展应急救援人员保险受理和受灾人员保险理赔工作。

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受害人给予赔偿。

5.2责任追究

对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5.3总结报告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结束后,地方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完成应急救援总结报告并及时上报。

6应急保障

6.1信息保障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专项信息报告系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当及时向社会食品安全事故信息。

6.2医疗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卫生系统应急救援工作应当立即启动,救治人员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治工作。

6.3人员保障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及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故处理。

6.4技术保障

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受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指挥部或者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委托,立即采集样本,按有关标准要求实施检测,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6.5物资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所需设施、设备和物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提供应急救援资金,所需经费列入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6.6演习演练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分级负责、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形式,组织开展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食品药品监管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指导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工作。组织全国性和区域性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以检验和强化应急准备、协调和应急响应能力,并对演习演练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

省级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结合应急预案,统一组织突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演习演练。

有关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特点,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本单位的应急救援演习演练。

6.7宣教培训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广大消费者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提高消费者的风险和责任意识,正确引导消费。

7附则

7.1名词术语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包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不安全因素,不可导致消费者急性、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不能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食品安全的范围:包括食品数量安全、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本预案涉及到的食品安全主要是指食品质量卫生安全。

食源性疾患:亦称食源性疾病。凡是致病因素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使人体罹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的,都称之为食源性疾患。

高风险食品:可能发生较高程度污染和危害的食品。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5

一、整治目标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市政府有关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以下简称百日行动)精神,对我市校园周边、马路市场等重点地段食品流动摊贩进行严密排查、严格整治、严厉打击,并创新管理体制和执法手段,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使我市校园周边等地流动摊贩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管理水平明显提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整治任务

联合相关部门在校园周边、马路市场等重点地段,专项治理流动摊贩中熟食摊、烧烤、夜排档、凉菜及生食海产品等问题。

三、整治安排

(一)组织部署阶段

市局直属一大队、三区执法分局要按照方案要求,建立百日行动领导机构,根据整治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和落实,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行动方案或整治计划,月日前报市局执法监督处。

(二)实施阶段

整治工作要和各地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要加强宣传教育,注重文明执法,探索长效机制建设。市局执法监督处要积极发挥牵头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对各地整治工作进行督导,从中发现问题、查找不足,同时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推动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1、调查摸底。各地各单位要充分发挥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巡查优势,对学校周边、马路市场等重点地段加强日常巡查,对流动烧烤、熟食摊点等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进行全面摸排登记,建立信息库。

2、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册、告知信、标语、广告牌等适当方式,加强对学校周边食品流动摊点、早点摊、夜排档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行政指导,明确业主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提高他们守法经营的意识。同时通过开展“执法五进”、“小手牵大手”及志愿者活动,大力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增强市民尤其是在校学生食品安全意识,自觉抵制不安全食品。

3、联合整治。对市容整治过程中,发现学校周边等地存在的严重危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行为的食品流动摊点、早点摊、夜排档,要及时予以制止,通报并配合卫生、食品药品、质量监督、工商等相关部门,坚决依法予以关停和取缔。涉嫌违法犯罪行为的,一律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坚决杜绝以罚代刑,办人情案,降格处理。

(三)“回头看”阶段

各单位要对百日行动开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梳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书面材料于月日前报市局执法监督处。

(四)巩固和提升阶段

在前期整治的基础上,各单位要继续深入和强化隐患整治行动,结合市容秩序综合整治中疏导点建设、校园城管执法岗亭建设、示范街创建等做法,加强对校园周边及马路市场食品流动摊贩的规范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对大整治百日行动进行全面总结,于月日前将总结材料报市局执法监督处。

四、整治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将校园周边等地食品安全百日整治当作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市局成立百日行动领导小组,戴冠福局长任组长,陈曦为副组长,办公室、政治处、法制处、执法监督处、指挥中心等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执法监督处),主要负责制定整治活动的工作方案,组织协调、督查考核等相关工作。各单位都要成立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百日行动领导机构,切实加强该项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

(二)职责到位,严格考核

各单位要切实履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监管职责,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周密工作方案,对辖区学校周边进行严密排查,不留死角。领导小组要负责做好有关指挥协调、指导、督查工作,分阶段组织检查、讲评、验收,对整治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整治不力、消极应付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相应责任。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6

一、加强领导,强化培训,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省、市工商局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为了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党组书记、局长张新荣同志任组长,副局长王兆文、刘晨、雷光英同志任副组长,办公室、经检分局、市场监管室、注册登记室、“12315”投诉举报中心及各工商所负责人为成员的监管领导小组。根据我县食品流通领域的特点,认真研究,周密部署,先后制定下发了《高台县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高台县工商局“两节”市场检查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及《高台县工商局食品监管应急预案》,从组织领导、任务落实及工作措施等方面进一步明确要求。同时,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行政管理目标责任书当中。年初与各室、经检分局、工商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工商所、分局又将监管内容、任务分解细化给各巡查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主管领导具体抓,职能科室分工抓,分局、工商所重点抓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与此同时,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工作,坚持做到“三个一”,即“一月一法一考”,组织开展以案学法,重大执法行动先行培训活动,积极探索培训载体,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新内容的学习培训,有计划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常规知识、假冒伪劣商品鉴别知识、适用法律法规知识、办案文书处理等为内容的知识更新活动,特别是今年四月十七日至四月二十一日举办的“工商执法大练兵”活动,有力促进了执法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为发挥工商职能,提高执法效能,稳步推进、扎实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深入宣传,广泛动员,积极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氛围

一是充分利用“3.15”、“12.4”等法制宣传日,拟定节日宣传主题,通过在电视、报刊、等媒体上刊载法律法规知识和典型案例,在市场、商场、饮食门店粘贴标语,悬挂横幅,搭建食品安全咨询台,成果展台等宣传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了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意识,使工商维权贴近了生活,贴近了实际,贴近了消费者。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材料10200多份,参加5000多人次,设立了现场投诉、举报,法规宣传咨询,索证索票、进销货台帐等制度和消费知识展板5块,悬挂横幅22条。现场接受咨询人数400多人,受理投诉案件1起,与所有超市(商场)等食品经营门店签订食品安全目标责任书。二是深入开展消保维权进社区、进学校、进市场、进乡村活动,大力宣传消保维权知识,识别假冒伪劣商品、广告常识。到目前为止,我局在9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建立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联络站,选聘了266名联络员,使消保维权网络向农村拓展,农民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使“12315”维权体系在打假维权,调节食品安全纠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以平时检查、重大节日为宣传契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形成了打假维权,净化市场,人人有责的食品安全监管氛围。通过集贸市场集中宣传、平时检查逐户宣传、重大节日设立展台、咨询台讲解宣传等形式,逐步提高了广大生产者、消费者的参与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四是加强对食品经营者及其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强化从业人员的责任人意识和职业道德。截至目前,我局通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班,发放食品安全典型案例警示材料、相关法律法规材料等学习教育形式,使食品生产企业、经营单位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具备了相应的食品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食品安全常识,堵塞了假冒伪劣食品在流通领域内的存在空间。

三、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积极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是严把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准入体系,进一步引导和监督食品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自律制度,结合经营者自查自纠,重点建立和落实进货查验制度、索证索票制度、购销台账制度、质量承诺制度和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等4个制度,突出抓好批发市场、超市、商场和食品批发企业,在全县城乡开展了创建“食品放心消费示范店”活动,向“爱家超市”等30户食品经营单位授予“食品放心消费示范店”牌匾。二是通过扩大12315网络和聘请食品安全监督员,充分发挥广大消费者和群众的监督作用;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着力构建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积极推行食品质量分类监管,加强对食品退市的监管,防止已退市的食品改头换面二次流入市场。统一制订和印发《高台县食品经营行业自律规范》汇编1600本,内容包括:食品经营者应当履行的职责和应当遵守的规范、关于实行索证索票和建立进销货台帐,实行对食品质量负全责等制度,要求经营者人手一册。在2004、2005年度推行重要商品进货索证、索票和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又加大了工作的力度,在全县食品经营者中又认真落实了食品进货索证、索票和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共检查纠正经营资质存在问题的食品经营者241户、进货检查验收存在问题的26户、食品商标广告存在问题的6户。至目前,已发放商品信誉卡10万多份,进销货台帐800本,签订食品责任书1000余份。今年,由于我局加大了食品安全的整治和市场巡查监管的力度,运用“星级”管理强化对经营者的分级分类监管,通过推行重要商品索证、索票、备案和建立进销货台帐制度,经营者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经营假冒伪劣和过期食品等违法违章行为明显下降。使食品质量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食品质量明显提高,从而引导和督促食品经营者建立健全各项自律制度和加强监督检查,严把食品质量入市关。三是按照《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国家工商局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十条意见”的工作要求,我局将食品监管工作的重心下移,实行食品安全片、段长负责制,构建了食品安全监管“五结合”模式,即“工商所与经营户口和信用分类监管相结合;市场监管责任区责任人与市场巡查相结合;食品安全监管与经营者建立、落实自律制度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食品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相结合;教育警示与加大食品安全大案、要案查处力度相结合”,有效地发挥的工商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四是结合“百城万店无假货”、“名优食品入乡进村工程”和“三绿工程”等活动,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放心示范店”、“放心示范超市”、“放心示范市场”等创建活动,树立典型,鞭策后进,营造放心消费市场。截至目前,以在全县城区及各乡镇建立“放心示范店(超市)”30个。

四、加强监管,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努力建设安全、健康的食品消费市场

(一)、继续加大清理食品经营主体资格的力度,严格规范食品市场主体准入行为。结合2005年度企业年检和个体工商户验照工作,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开展依法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市局的要求,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结合日常监管依法对全县1552户进行全面清理,主要内容包括证照是否齐全有效、经营事项与登记事项是否一致、年检和验照是否通过等,建立健全了工商所辖区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和信用分类监管档案,监管记录和监管记录卡等登记注册基础资料,坚决依法取缔无照经营。2005年,我局依据国务院《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共取缔食品无照经营户200多户,罚款60000余元。今年上半来,又查处食品无照或超范围经营案35起。

(二)、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长效监管机制为目标,全面推进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结合工商e6办公系统,按照各工商所管辖范围,初步建立了食品经营主体档案、不良行为记录档案、食品经营主体注册登记电子档案和经济户口数据库,加大失信惩戒力度,通过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不断提高食品经营主体职业道德,强化自律意识和社会意识,从主观上杜绝了食品不安全案件的发生,促进了食品流通的良性运行。

(三)、继续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为进一步规范经营者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经济良心运行,我局以重要节假日为契机,以元旦、春节、“五一”、“六一”为基点,以城区社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以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粮油、肉类、蔬菜、食品、饮品、保健品、水产品、酒类、儿童食品为执法检查为核心,以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重点区域,先后集中开展了儿童食品市场、农村食品市场、包装食品、食品假包装假标识假商标印制品、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月饼市场及节日市场、秋冬季食品市场等10次大的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了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通过对全县经营食品其中的800户零售经营门点,8家超市,3家商场,36家宾馆(饭店、餐馆)的餐饮操作间,25户食品批发经营户进行多次检查,特别对有文件通知的涉“红”食品及其它食品,对照企业名单、商品名称、品牌、批次、生产厂址等项,重点进行了清查,扎实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执法行动,有效维护了食品市场消费安全。至*年6月底,共检查经营门点3561户次,检查商品10大类194个品种,1800多个计量单位,下达违章警示通知96份。扣留收缴假冒伪劣或“三无”商品总价值4万余元。

(四)、继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严格规范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行为。今年,按照总局制定下发的《工商行政管理所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和“五个到位”、“六查六看”的要求,我局将食品安全监管的任务和责任认真落实到每个基层工商所,强化日常监管,确保基层工商所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管理和信用分类监管到位;市场监管责任区、责任人和市场巡查到位;食品质量监管和经营者自律制度到位;查办食品违法案件和取缔无照经营到位;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申诉和预警与应急处置到位。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并对规范情况和落实“五个到位”情况进行了自查,逐所验收。结合高台实际,制定了我局《工商所落实〈规范〉考核办法》,突出“五有、一落实”。即,有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有辖区食品经营者经济户口和信用分类监管档案,有监管记录和监管记录卡、监管责任书、责任区和责任人分布图,有市场巡查和查办食品违法案件登记簿,有与食品经营者签订的责任书;全面落实食品经营行业自律规范。同时,参照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实施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的意见,制定了《高台县工商局食品安全监管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强化工商所落实食品安全监管的督促检查和责任落实。

五、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监督,努力构建社会监督、行业自律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为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积极因素,逐步形成“珍爱生命,关爱生活,杜绝伪劣,安全消费”的社会氛围,我局不断整合社会资源,畅通监督渠道,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营造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良好氛围。首先,向社会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畅通了广大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使老百姓足不出户,就可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其次,以“12315”行政执法网络为依托,充分发挥“一会两站”作用,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受理投诉、案件查处、跟踪督办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网络,减低了执法成本,提高了监管工作效能。第三,与消费者协会,食品行业组织建立沟通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社会监督和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第四,充分利用报刊、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宣传引导作用,及时对食品安全大案要案予以曝光。第五、积极发挥工商行政检查职能,组织行政效能检查组,日常监管、临时抽查与明察暗访相结合,加强监管,并将履行职责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情况与单位工作效能、个人工作业绩相结合,确保了食品安全检查工作的落实。

六、分工协作,积极配合,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整体合力

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只依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力量,显得有些股单力薄。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积极加强与质检、药检、卫生、经贸、公安、广电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增强执法效能,充分发挥团队精神,形成协调、统一、效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扎实有效。在历次联合执法工作中,我局党组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制作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统一协调指挥,责任落实到位,使联合执法行动去得了阶段性成果,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截至目前,我局会同其他部门联合执法12次,涉足全县范围,出动执法车辆36台次,执法人员64人次,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食品经营,食品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我局在今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努力的方向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7

食品安全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多元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等特点,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涉及多个学科的内容,知识点多,初学者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难度,如果没有合理的方法引导,就很容易失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我结合自己近几年对该门课程教学实践经验,对《食品安全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结合国际国内最新食品安全事件,实时案例教学

食品安全学的教材受到出版时间的限制,所举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有限。我在实践中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法,收集国内外实时发生的食品安全案例,例如“二?f英”、“疯牛病”、“禽流感”,国内的“三鹿事件”、“瘦肉精”、“地沟油”、“激素黄瓜”、“塑化剂”等案例,结合教材内容讲述。教学实践证明增加的食品安全案例不仅增强了授课的趣味性,而且图文并茂的讲解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了课堂讨论中来,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升级为国际食品安全事件的台湾“塑化剂”风波为例,对塑化剂的种类、使用范围及检测方法等进行说明,将可能导致的食品安全危害及监管渠道等知识点融入此案例,学生理解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规范的标准制定对食品安全性产生的重大影响,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多媒体教学辅助改革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积极倡导多媒体教学。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具有直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对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效率起到积极的作用,是使食品安全学教学“活”起来的最有力的手段,特别是大量原本抽象的讲解可将教材内容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图片或小短片形象展示。如iSo系列、Gmp、HaCCp、食品风险分析及食品防护等内容,以前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解,学生认为知识很难理解和吸收。现在增加了教学录像和动画短片,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而且使学生感性认识增强,接受效果较好,避免陷入纯粹理论说教束缚,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三、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限制了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倡导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模式,采用教学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给定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由学生自愿组成研究小组进行文献检索、收集与该内容有关的资料、制作幻灯课件等活动。由各小组选出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述,并回答同学提问,最后由任课老师总结并对出现的问题予以解答。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走上讲台扮演“教师”角色,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探索,不仅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与创造性,而且培养了自学能力和具体应用知识的能力,增强了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将实践与教学相结合

食品质量安全贯穿于“从产地到餐桌”的每个食品加工环节,是实现原料的采集、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等过程的全程监督。这就要求当前的食品安全教学除了教授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与生产实践相联系。针对对食品生产企业相关知识了解不多的现状,为增加学生对食品生产现场的感性认识和生产过程管理知识的认识,我先后组织学生前往南京卫岗乳业、上海光明乳业、上海金龙鱼等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实地参观考察,学习实际生产中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加深对食品安全管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例如在参观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的奶制品生产企业时,企业管理人员详细介绍了企业的质量卫生管理、生产流程和产品检验等情况后,学生实地参观了该企业的生产现场。随后,参观了另外一家通过了国家Gmp认证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这家企业的质量与卫生管理及卫生设施都比普通的食品企业要高一个档次,是普通食品生产企业学习的典范。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学生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对食品生产现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都希望以后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五、精选实验内容,合理安排实验

食品安全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环境科学、食品卫生学及食品化学等,包括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和因素、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评价和管理及安全食品的生产开发等内容。由于课时有限,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精选,选择有代表性的,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如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检测、食品新鲜度的检测、掺假食品的鉴别检验等。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危害物质和因素,食品安全常规检测方法。在实验材料的选择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肉类、蔬菜水果、米面制品、食用油及饮料等大众食品作为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实验中了解了各类食品的主要安全隐患,掌握了主要食品的伪劣、掺假鉴别检验方法。

六、改革考核方式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8

一、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区)创建活动,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部门协作、人人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增强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能力和保障水平,推动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逐步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提高食品消费者的满意度,构建和谐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具体目标:

1、种植养殖环节: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规范,食用农产品、畜产品和水产品违规使用违禁药物行为得到根本遏制,有害药物残留符合规定标准。

2、生产加工环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食品生产场所符合国家卫生要求,生产加工的食品符合国家或企业有关标准。生猪实行定点屠宰加工,并建立猪肉制品出入登记与查票验证制度。

3、食品流通环节:食品经营企业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及从业人员健康证,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索票索证”等六项制度,食品经营场所和经营的食品符合国家有关要求。

4、食品消费环节:餐饮单位持有《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及从业人员的健康证明,严格执行各项卫生管理制度,经营场所符合卫生要求。原料采购必须索证索票并建立记录。学校食堂达到C级以上标准,建筑工地食堂符合卫生要求。

二、创建范围

除古山镇外其他十五个镇(街、区)。

三、工作内容

(一)建立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协调)机构和运行机制。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落实专门人员,保障工作经费。建立农产品源头、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四环节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二)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粮食、蔬菜、瓜果等种植、禽畜养殖实施系统监管,建立农产品标识和追溯制度,杜绝“二高”农药使用,开展农兽渔药残留检测,努力控制食品源头污染。规范生猪定点屠宰,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三)强化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监管。认真组织开展重点食品生产企业和小作坊专项整治,全面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质量、卫生标准组织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强化小作坊监管。

(四)狠抓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商场、超市、小店等食品经营单位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制度。农贸市场管理规范,开展农药残留、添加剂等检测。食品经营单位各类食品抽检质量卫生合格率明显提高。假冒伪劣食品基本杜绝。

(五)开展消费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实施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和早餐点、学校周边摊贩整治工作,开展农村厨师培训,实施家宴管理,加强民工食堂和企业食堂管理。

(六)推进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行政村放心店覆盖率100%、配送率80%以上,学校小店达到放心店标准。镇(街、区)及相关部门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各村都要有一名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落实职责,保障经费,发挥作用。

(七)强化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利用各种载体、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种培训使食品安全知识进村入户,规范农民种养殖行为,增强企业诚信守法经营意识和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八)加强信息管理工作,各类信息及时上报。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四、工作步骤

创建工作从20*年5月至20*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5月~20*年6月)。主要工作内容:组织开展宣传发动,落实人员,明确任务,制订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年7月~20*年10月)。主要工作内容:各镇(街、区)对食品安全开展全程监管;相关部门对创建工作开展指导、帮助。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适时对创建工作开展督查、指导。

第三阶段:验收阶段(20*年11月~20*年12月)。主要工作内容:各镇(街、区)上报工作总结;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对创建工作进行考核、总结创建工作经验。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近几年,食品安全成为舆论关注焦点、群众关心的热点,而农村是食品安全工作的薄弱点,因此,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显得尤为重要。创建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区),实施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系统管理,是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治本之策。我们要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平安*”的高度做好食品安全示范镇(街、区)创建工作。

(二)各镇(街、区)要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加大支持力度,完成创建任务。

(三)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各镇(街、区)要根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总体工作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周密、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强化措施。实施方案请于6月底前报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9

为巩固前期工作成果,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总结已经开展的农村食品市场整治工作基础上,共同分析面临的问题,研究解决农村食品市场突出问题的措施,决定自2014年9月5日起,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联合开展为期3个月的“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共性、突出、亟须解决的问题。

8月29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商总局和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对专项整治行动进行部署和动员,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同志、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副主任、食药总局副局长滕佳材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对各地开展“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

国家的视频会议结束后,省食安办按照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食品安全办主任、省食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国才同志的指示,立即组织召开有省食安办、省食药局、省工商局分管领导及机关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研究我省贯彻落实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对做好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目前,我省按上级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组织认真学习中央有关会议精神和领导人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工作的指示,统一思想认识。二是省食药局党组进行了工作分工,成立了以王国才副秘书长为组长,省工商局、省食药局分管领导及省工商局、食药局机关相关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为副组长及组员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食药局综合协调处,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负责人和具体工作人员等。三是研究制定下发了实施方案。全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已于9月5日以省食安办、省食药局、省工商局联合通知形式下发至各市(地)。四是9月12日,省食安办、省工商局、省食药局联合召开全省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对我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我省开展农村食品市场“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指导思想是:

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指导,围绕保障农村食品消费安全,保护农村地区消费者健康,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高压监管态势,打击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中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农村食品市场秩序,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工作目标是:

通过开展“四打击四规范”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村食品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办一批食品违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树立一批先进示范单位,发动和引导全社会,特别是乡镇监管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推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切实解决和消除当前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着力规范农村食品市场秩序,夯实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监管基础,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水平。

工作重点是:

1.严厉打击无证无照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资格。

2.严厉打击销售、使用无合法来源食品和原料的违法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采购活动。

3.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侵权仿冒和“五无”食品违法行为,规范食品包装标签标志管理。

4.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两超一非”等劣质食品行为,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过程。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制售假冒侵权食品、“五无”食品问题。二是食品生产经营“低、小、散、乱、差”,无证无照经营的问题。三是经营过期变质、来源不明、包装标志不规范食品的问题。四是利用过期变质原料生产食品,非法添加有害物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问题。五是经营条件不符合规定的问题。

具体方法步骤是:

专项整治行动从2014年9月5日开始至2014年12月中旬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1.部署动员阶段(9月初)。

2.整治规范阶段(9月上旬―11月底)。

3.总结提高阶段(12月份)。

落实工作的要求是:

第一,搞好分工协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

第二,积极发动群众,确保社会监督到位。

食品安全方案总结篇10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方案(2020—2022年)》,加强学校食堂安全工作,治理餐桌污染与浪费,建设食品放心工程,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根据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21年全省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的通知(〔2021〕号)要求,和2021年全市教育系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学校特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时间

2021年6月1日至30日

二、活动主题

崇尚节俭爱惜粮食

三、宣传内容

1.深入宣传贯彻对食品安全工作作出的“民以食为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市、区的工作要求,推动各校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规章制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严防学校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监管方式,依法履职尽责,展示学校在治理“餐桌浪费”、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维护学校食品安全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为推进学校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营造良好氛围。

3.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教育,让食品安全意识深入师生心中,增强广大师生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提高师生维权能力和科学素养,强化监督意识;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提升师生食品安全意识,营造学校食品安全共治氛围。

4.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强监管力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各项保障。动员全体师生参与,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保障食品安全。

5.加强“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宣传。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观念引导师生用餐行为,节约每一粒粮食,珍惜劳动。从源头抓起,从小学生抓起,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增强节约意识,长远认识杜绝餐饮浪费的重要意义。

四、宣传方式

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进食品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取得实效。

1.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知识讲座等形式,向全体师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2.利用“两微一端”、板报、手抄报、LeD、张贴宣传标语等形式,广泛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3.开展学校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查制度是否健全,管理是否到位,从业人员健康管控是否全面,原材料进货与出货是否合规,手续是否齐全,排查食品采购、贮存、加工、留样等环节是否符合要求,坚决禁止学校采购、贮存、使用违禁食材食品及添加剂。

4.通过家长微信群、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向全体学生家长发送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家长的食品安全意识。

5.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学校食堂从业人员等开展一次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强化责任意识,树立食品安全理念。

6.组织学生自主完成以“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为主题的手抄报、征文活动。

五、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部署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部门制订活动方案,按计划部署开展活动。

2.突出主题,注重实效。学校紧紧围绕宣传主题,创新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动员师生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宣传实效。

3.总结经验,促进工作。政教处和食堂管理人员紧密配合,认真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及时梳理总结工作,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工作方法,进一步确保学校食堂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