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检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3:35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1

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方案

 

为提升耕地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今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实施废旧农膜和肥料、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以下简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

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进全市农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工作的开展,达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全市农业生产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一)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鼓励以农业投入品经营者或规模生产主体作为站(点)建设主体,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站(点),采取分区包片的方式,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在严格落实好“谁使用、谁交回,谁经营、谁回收处置”的主体责任基础上,对丢弃在田间地头等处且难以确定回收责任主体的农业投入品包装废弃物,由各区县通过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方式,设立1家以上回收处置服务机构,健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的收集、暂存、转运、处置有效机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开展好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确保实现应收尽收。

(二)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以镇为单位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体系建设试点,建设试点镇30个,其中临淄区、高青县、沂源县设置回收试点镇各5个,淄川区、博山区、桓台县设置回收试点镇各3个,周村区设置回收试点镇2个,张店区、高新区、经开区、文昌湖区设置回收试点镇各1个(详见附表)。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做到应收尽收。通过辐射带动,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明显增强。

(三)开展地膜监测点设置工作。全市共建设监测点14处(包括国家、省、市三级监测点),其中国家监测点1个,省级监测点8个,市级监测点3个,市数字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建设2个监测点(建设指标详见附表)。主要开展样品采集、处理、技术培训、质量控制、编制监测报告等工作。

三、工作重点

各区县(功能区)要明确试点镇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站(点)的服务范围,在市级方案指导下合理建设、监督并指导处置点和监测点开展好相关工作。

(一)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处置。分区包片完成地膜、棚膜、反光膜、肥料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置,开展资源化利用或委托有资质的公司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处置各环节均须符合国家相关污染防治标准、技术措施和技术规范。到2021年底,各区县(功能区)区域内地块、林下、路边、河道、水塘、作物秸秆上等不能有明显可见的残膜和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率达到90%以上。

(二)开展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分区包片完成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按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法律法规要求,开展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到2021年底,全市田间、地头、路边、沟渠、河道、水塘、机井旁等区域不能有明显可见的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

(三)开展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通过建设地膜残留监测点,对监测点周边农户地膜应用及回收情况开展入户调查,对监测地块通过挖土方监测地膜残留情况,摸清地膜残留底数,分析地膜残留状况及变化趋势。监测过程要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科学准确,为精准高效防控地膜污染提供数据支撑。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区县(功能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调查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对工作开展认真调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逐级压实镇办、村居主体监管责任,强化农资经营单位回收处置责任,建立健全回收处置体系,统筹推进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设施建设。要统一部署,加强协调,强化责任落实,搞好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工作全环节、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宣传媒介,并通过设置宣传标语、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组织宣讲等方式加强宣传教育。让农资经营者、使用者认识到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对环境及人身安全的危害,引导使用者科学合理使用各类农资,并及时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进行回收处置。要督促指导农资经营者依法履行回收义务,明确自身的法律责任,树立起积极参与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工作的主动性、自觉性。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在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中发挥组织协调、技术指导、提供服务等作用,鼓励和扶持专业化服务机构开展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理。

(三)切实组织开展好试点示范。各区县(功能区)要以镇为单位开展好农业投入品回收处置试点建设,合理确定试点镇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好试点示范及监测点建设工作,12月10日前对试点示范工作与监测点工作分别形成总结报告,报市农业农村局。此项工作已经列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市级通过对各区县(功能区)工作实施情况的检查督导与执法检查,进行月考评赋分。

(四)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市级列乡村振兴现代农业发展资金,各区县(功能区)要积极筹划,在制定整合资金使用方案中列支专项资金用于工作开展,根据当地实际,对回收站(点)设立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监测等环节进行补贴。调动起各方参与积极性,形成合力,全面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五)严格监督执法。要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会同执法部门,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的执法监管,将其列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对农业投入品生产企业、经营者、使用者不履行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等义务的,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予以处罚。要通过适当途径,曝光一批违法典型案例,形成震慑,推动工作开展。

附:全市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监测点建设指标表

附:

全市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及地膜残留监测点

建设指标表

 

区县

农业投入品废弃物回收处置试点镇

农膜监测点

数量

(个)

数量

(处)

备注

张店区

1

 

 

淄川区

3

1

市级

博山区

3

1

市数字中心项目支持建设

周村区

2

1

市级

临淄区

5

4

国控点1个,省级3个

桓台县

3

1

市级

高青县

5

3

省级

沂源县

5

3

省级2个,市数字中心项目支持建设1个

高新区

1

 

 

文昌湖区

1

 

 

经开区

1

 

 

合计

30

14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2

据检察机关指控,1997年9月,武汉市洪山区环保局从武汉某化工制品公司回收装有化工废弃物(含有毒物质多氯酚、苯酚)的铁桶共190余桶,存放于该所属废弃物交换中心仓库。

1999年,时任洪山区环保局助理调研员的王华楚负责协调管理该局废弃物交换中心工作,提出对上述废弃物进行化验,该中心工作人员徐某向其提供了一份未盖章的虚假检验报告单。王华楚意识到此检验报告有假,但未明确指出,仅委婉提出需要加盖公章的正式化验单。

同年3月底,王华楚得知该中心主任准备将此化工废弃物交给无业人员方国强、何利华(均另案处理)等处理时,也未制止。4月上旬,方国强、何利华等先后3次拖走这批铁桶,并将大量化工废弃物随意倾倒于武汉市汉阳区永丰乡锅顶山半山腰。其间,奉局长之命前往锅顶山现场处理废弃物的王华楚,却在方国强等人劝阻下半路返回。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3

一、我区农业安全生产现状

林区农业局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安全生产工作,成立了农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把农业安全生产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经常总结经验,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问题。主要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安全意识。在电视台、报开辟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专栏;结合“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农资打假保春耕秋播活动、安全生产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活动,设立咨询台和曝光台,共接待咨询人数2450余人,发放宣传单6000余份,在乡镇居民集中居住地喷刷固定宣传标语280余条;结合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二是加大硬件投入,逐步建立健全监测体系。为加强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林区农业局筹建了3个化验室,改善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条件和手段,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组织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农技人员直接对基地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基地更好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三是突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日常监管。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严打击在生产中违法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国家违禁药品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行为,联合工商、卫生、质检、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统一行动,经常开展专项整治,并把专项治理与宣传服务有机结合起来。近年来,查获销售高毒农药经营单位2个,收缴高毒高残留农药268瓶;收缴废弃农药2.9吨。通过集中治理,规范和净化了林区农资市场。四是农产品认证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稳步推进。积极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注册商标,提高品牌意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的力度,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市场上有较高知名度和良好信誉的农产品。截止目前,全区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的农产品共13个,其中无公害食品9个,绿色食品1个,有机食品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4个,面积已达到4万余亩。全区先后建立了3万亩蔬菜、1万亩茶叶、4万亩中药材、10万亩干果等无公害种植示范基地。通过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改善。

二、农业生产中存在安全隐患

农业生产离不开农业投入品,农业生产中投入品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等,过量的施用或不合理的施用导致水土流失时的大量氮、磷元素及农药进入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二是在栽培中,大量的农膜不回收或回收率不高,遗失在土壤中,很难被降解,造成白色污染;三是农药废弃物面源污染问题。农民对农药废弃物的危害了解不深,在使用和处置的各个环节中都不同程度地产生农药废弃物。据调查,我区每年使用农药约6吨,使用农药后被农民遗弃在农田、沟渠的农药废弃包装物约有1吨,大量农药废弃物的日积月累、长期堆放,由于缺少科学有效的处置方式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成为农村水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对人畜、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均构成很大的威胁。四是高毒高残留污染问题仍然存在,在调查的废弃农药中,就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1605等高毒农药。高残留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期长达30年以上。

三、农业安全生产措施与对策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大体系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原则,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做到工作措施有力、监督管理有效,形成政府主导、农业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管理格局。农业部门要发挥牵头作用,系统内部要形成整体合力,牵头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工商、食品监管、质监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进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要通过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宣传平台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国家产业政策、农业标准化、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等知识,用“三食品”生产的高效典型和现实生活中因质量安全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而遭受到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以及因质量问题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安全所带来的危害等,来引导和说服群众,让农民在生产中真正认识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把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发展“三食品”真正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3、建立健全三大体系,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奠定基础。一是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体系。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议林区政府尽快成立林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培养一批检测技术骨干,配置检验检测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装备水平和检测能力。二是农业标准体系。抓紧收集整理陆续出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国外有关先进标准,认真研究和学习贯彻。质监、农业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配合,结合林区实际,高水平、高起点地引用或制定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农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逐步建立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农业标准体系。三是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要认真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以及名牌产品的质量认证、认定工作,对经过认证的农产品要进行公示并加强质量监督,建议林区政府对认证的农产品继续给予奖励。

4、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经营、使用管理。对农药加大市场监管,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销售和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危害的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和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对使用高毒农药造成危害人民生命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惩。

5、建设无公害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完善基地建立生产档案,每户建档立卡,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并在生产上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在生产过程中,限品种、限时间、限数量使用化肥、农药,后期收获前30天停止一切农药的使用。二是对不适合无公害生产的基地,按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进行改造,使一批无公害农产品获得国家和省的认证,并继续扩大我区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数量和规模。

(二)控制农业污染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

一是重视农业投入品的最小化。农药、化肥作为农业投入具有利与弊双重性,但在现实情况下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兼顾农药、化肥投入与投入最小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农药、化肥投入最小化有利于控制面源污染,而对农药、化肥最小化投入必须依靠相应的技术性研究及推广。开展的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化肥最小化投入的最简单、效益最高、效果最好的办法。二是推广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沼气既节约能源,使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又能利用沼渣种植农作物,且化肥的使用量减少。三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频振式杀虫灯、采用多种生物防治、立体套种新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四是病虫害防治要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量,禁止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广使用高效低毒农药,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五是在栽培措施上,合理搭配茬口,搞好间作套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从而降低农药、化肥的施用量,改善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4

关键词:蔬菜;农药残留;农药包装废弃物;建议

1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现状

农药包装废弃物的随意处置也是造成农药污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农药包装废弃物是因农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被废弃的农药包装材料,包括瓶、桶、罐、袋等农药包装物。农药包装材料,由塑料、玻璃、铝箔、纸板等材料制成。阜宁县是粮食主产区,随着病虫害的增多,农药用量也越来越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阜宁县种植各类农作物16.67万hm2(包括复种),组织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和统防统治面积5.33万hm2(次)。截至目前,阜宁县共有农药经营网点310家,年农药总使用量900t,产生农药包装物1000万件。主要是塑料包装袋、塑料包装瓶,占86%以上,铝箔袋占7%,玻璃瓶占6%,金属桶装或金属罐装占1%。废弃农药塑料(玻璃)包装物内残留的农药,有的易挥发,污染大气;有的毒性稳定,可以在于土壤中长期存在不消失,污染土壤时间长;有的经雨水冲刷流入水渠或河道,渗入地下,污染水质;残留农药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污染环境的重要因素。农药塑料袋在自然环境下不易降解,给土壤环境造成了农药残留,影响着农作物生长和人畜健康。废弃的农药玻璃瓶破碎后,碎玻璃给人畜生命安全带来隐患。农药包装废弃物还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地对废弃农药包装物监管力度必须加强,废弃农药包装物散落在农田、果园、河流、水渠中,构成了无数的污染源,加剧损害了农村脆弱的生态环境,破坏近年来河长制取得的水环境治理成效,破坏近来农村环境整治取得的成果,与国家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格格不入,开展废弃农药包装物回收处理不仅是保护农民健康、促进农业生产的需要,更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更是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2017年以前,我县农药包装废弃物没有回收机制,大部分废弃物没有得到科学有效处置,被丢弃在田头、沟边、水渠内,其残留药品和包装材料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2018年,2019年县农业农村局以全面更换农药经营许可证为挈机。对所有办证经营户都作了严格的要求,规定各经营户必须制度上墙,其中包括农药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制度,该制度明确要求:1)各经营户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义务,向农药使用者做好废弃物回收的宣传教育工作;2)鼓励农药使用者在施用过程中通过多次清洗等方式减少、清除农药包装废弃物内残留农药,妥善收集农药包装废弃物并及时运回;3)对农药废弃物应分类放置,统一进行处理;4)回收的农药废弃物应暂存于专门场所或容器,有防扩散、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识,不得露天存放,不得将危险特性不相容的农药包装物混合贮存;5)建立农药废弃物回收台账,记录农药废弃物类型、数量、回收日期、去向等信息;6)对回收的农药废弃物应及时送集中处理场所,不得随意丢弃;7)各经营户必须配备多个大型废弃物回收专用桶和专用袋。刚开始农药经营户收集了部分农药废弃物和一些超保质期的农药,放到废弃物回收袋、回收桶中,然而废弃物应该交给谁?怎么交接?谁来组织?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长时间无人负责,废弃物无法处理,经营户本来就没有热情去做的工作,就此停了。至此农药废弃物回收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得到有效处置。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5

【关键词】环境污染生物技术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Q933

1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三废”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等,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剧减,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疾病发病率也迅速提高。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如现代环保生物技术等,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

2环境生物技术简介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利用生物或生物有机体的特定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染色体工程、生化工程等。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衍生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技术,即我们所说的“环境生物技术”,亦称“环境生物工程”。其特点如下:

2.1实现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对垃圾废弃物的降解生成的产物或副产物,一般都可重新利用。这样,可把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不仅可解决长期污染的问题,还实现了对固废的循环利用。

2.2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治理,产生的物质基本属于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包括Co2、水、氮气、甲烷等。并且,多数都是一步到位,无二次污染。因此,该技术既安全、彻底又高效。

2.3简化流程,节约成本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酶促反应基础上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实质是一种活性蛋白质。一般在常温常压或近乎中性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反应。因此,绝大部分生物治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可就地实施。

3.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应用

3.1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蛋白质等。废水生化处理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治理废水,主要借助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完成。它分为耗氧降解技术与厌氧降解技术两种。耗氧降解技术又分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它属于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为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导致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从而使酶不再溶于水。微生物细胞犹如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可采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式。对于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均可通过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进行治理。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3.2在废气净化方面的应用

废气是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净化废气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生物吸附和植物修复法等。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根据微生物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分为两大类:生物吸附法与生物过滤法。前者可治理含胺、酚和乙醛等气体,后者可降解恶臭性废气。植物修复技术是把太阳能作为动力,依靠植物的同化作用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它属于一种绿色技术。现在,全球都有很多成功处理废气的案例。美国利用微生物作用来净化工业恶臭气体,效果明显,且还不会出现二次异臭。德国与荷兰利用生物膜过滤技术可除掉超过90%的硫化氢。我国相关学者也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处理橡胶再生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若相关条件控制适度,净化效果显著,净化率可超过90%。相比原有的废气处理方法,生物技术法有着很多优势:节约成本、效果好、安全可靠、没有二次污染等。

3.3在处理固废方面的应用

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与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不但可以把这些废弃物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制沼气等。

4.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4.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化学杀虫剂、农药被大量使用。而这些农药很多都会残留在土壤中,。尤其是那些极难降解的农药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通过相关生物技术处理,可以把这些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分解,生成水与Co2。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还能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但是是分解周期较长,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重金属属于土壤污染中重要的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机制是:借助生物作用(酶促反应)导致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改变,将其固定在土壤中,或减轻其毒性。这样,可有效制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后,会进一步固定重金属或减小其毒性,从而净化土壤。此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物的数量,调动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优化土壤生态结构。同时,还能强化对土壤的固定作用,避免土壤受到风蚀、水蚀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4.2.水体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中通过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体与土壤的方法被称为生物自然净化技术。分为生物塘与人工湿地两种。前者把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利用塘中植物的同化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掉,从而净化水体。生物塘中可栽植的高效净化植物有水葫芦、芦苇、水莴苣等。同时,还应构建集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进而提高生物塘的处理能力。后者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由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较好,可用于饮用水源的处理,并且所需成本也比常规处理方法要低。

4.3白色污染的治理

采用生物技术治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筛选具有降解塑料与农用薄膜的微生物,形成高效降解菌。二是分离克隆出带有降解功能的基因,再将其植入到特定的土壤微生物内,如根瘤菌。这样,既能发挥两者各自作用,还有利于加快对塑料垃圾的降解速度。此外,还应重点对预防白色垃圾技术进行攻关与研发。个别微生物可以生成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类似于塑料,被称为聚酯。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致力于通过Dna重组技术,试图改造某些微生物。比如,当前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相关研究人员正试图形成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通过把pHas重组菌发酵后,积累数量众多的pHas,再添加一些信号物质,从而生成裂解蛋白,然后细胞壁被破坏,pHas析出。即简化pHas的提取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4降解废水中微量油脂

含油废水属于一种量大面广的污染源。废水中的少量油脂并不能通过原有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掉。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日本日立化成公司合作,从5种活性污泥或土壤中驯化分离出六种菌,分析了它们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浓度植物类油脂的实际降解能力。不同菌的降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其中,发现两种菌的除油效果很好,除油率高达92.80%和95.49%,相关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5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经统计资料显示,每合成一吨农原药需消耗3-4吨化工原料,多余的原料作为未反应物或中间副产物随水排出,每年数百家农药厂排出的废水上亿吨,危害极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处理农药(乐果)废水的方法。他们将高效微生物菌种用于SBR设备处理有机农药废水,效果显著,使有机磷转化率达96-99%,其技术指标达到了相关排放标准。一般情况下施用的农药化肥约有80%的残留,特别是难降解的氯代烃类农药,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滞留危害,必须依赖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进行处理。但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还必须全面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大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5.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生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监测水质,利用细菌的数量、某些粪便指示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霉伯氏菌)等②检测物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通常使用鼠伤寒少门氏菌来检验。③通过发光细菌对环境中的毒物进行检测,速度较快。④根据对水中藻类的生长情况测定,对水质进行监测或检测某些物质的毒性。近年来,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pCR技术(应用聚合酶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等。pCR技术可用于当前还无法培养的微生物检测,一般适用于对土壤、水样、沉积物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

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水质的检测,核酸探针与pCR技术极有可能取代现在的常规微生物检测方式。此外,生物酶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适用于快速检测与现场测定。生物传感器具体有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通过酶、微生物、抗原、抗体等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从而把外部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转化为电磁信号。它可用于对特定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并且操作简便、结果精确。

5环境生物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5.1现状

环境生物技术虽有诸多优点,并能有效解决各种污染问题。但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种种局限:

①反应速度较慢,并且需要大型的反应器,需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

②对于原水水质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不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③运行过程中会发生一些问题,如污泥膨胀或流失,余下的污泥也不易处理。

④通常的微生物也极难解决人工合成物,尤其是难生物降解的污染物。

⑤实验室有可能泄漏某些活的有害菌体。大规模的微生物应用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

5.2发展前景

5.2.1各种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

比如,国内有关专家利用高效反应器治理印染废水时,结合三种新技术,以提高生物处理效率。即在厌氧流化床中加入高效的脱色菌,通过聚集-交胶固定法,把脱色菌固定到活性污泥中。再在反应器中加入磁粉以构成稳恒弱磁场,从而对微生物产生正的磁生物效应以加快生化反应速率。此外,还有利用基因工程克隆生物生长基因控制植物生长、构建高效的细菌来治理各种污染问题,以及利用遗传工程处理农业固废中难降解的五碳糖等等新技术。

5.2.2综合利用

为了避免微生物降解污染物后形成二次污染,同时,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生物治理技术也更趋向综合性利用,如利用降解后形成的微生物菌体、微生物体内酶、有关代谢产物、或其产生的能源。当前,“沼气田”发电是比较成熟的生物技术,投资少、成本低、使用管理方便,正受到很多国家的推崇。英国有的污水处理厂采用乳酸细菌降解农用工业垃圾生成乳酸。

5.2.3和其它现代科技有效结合

近年来,现代科技的发展特别是it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生物治理技术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生物处理工艺正实现自动化控制,并且,生物技术方面正积极开展数学模拟研究。据有关报道显示,目前已研制出电子计算机辅助系统。该系统分为分析程序与处理程序,进一步降低了废水处理厂设计方面的难度。随着自控技术的发展,连续性运行的大型氧化沟也随之产生。

5.2.4重点研究极端微生物与超级工程菌

极端微生物是指在一般生物无法生存的条件下能生存的生物。比如在高温、高酸、高碱、高压、高盐、低温等极端条件。这类微生物具有特殊的生理机制,有很高的环保应用价值。whyte等经研究了解到,冷微生物菌株可以使石油烃、十二烷、正十六烷、甲苯、萘等发生矿化。随着技术的进步,对现有微生物的有效改造,不断研发出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微生物。通过质粒工程技术,把分别降解芳烃、多环芳烃等的质粒接合到降解酯烃的细菌体内,形成一种“超级菌”。这种细菌在治理石油污染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可以把60%的烃分解。同时,相比一般菌种,其几小时就能达到一般菌种净化一年左右的效果。

5.2.5转变观念,从治理转向预防

目前,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物技术的发展也会从单纯地治理过渡到防治结合,以预防为主,最终实现清洁生产。比如,生产微生物农药、源于微生物体又能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剂等。今后还可应用于诸多领域,如洗涤剂制造、油类回收处理、感光乳剂稳定、植物病害防控、细胞破碎、微生物的快速测定等方面。目前,正尝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把pHBV基因植入某些植物体内,实现从植物体内获取塑料,从而解决严重的塑料污染难题。

5.3.展望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剧恶化,使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遭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迫使人们进行一场‘环境革命’来振救人类自己。这场环境革命的意义就像18世纪的工业革命一样重大,而且需要更深入和彻底。在这场革命中,借助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纵然有其巨大的发展潜力与优势,也还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所以,面对环境危机日益恶化之势,不仅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环境规划、法规、资金投入等生物技术良性应用环境,鼓励、资助研发更新更高效的环境生物技术,并使之得到产业化与商品化发展,还要把生物技术和其它各种相关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能切实有效解决当前困扰世界各国的生存危机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涵戈浅谈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新教师教学2011,(1)河南省项城市,河南,项城,466200

[2]谢丹丽1雷鸣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和污染修复中的应用环境保护科学2007,33(5)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污水处理中心长沙410007;2.(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沙410128

[3]张伟锋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综合论坛2011新密市环境保护局河南郑州452370

[4]郭颜伟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应用探讨科技传播2011(11)新郑市环保局,河南新郑451100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6

【关键词】船舶维修固体废物环境影响污染控制

一、引言

目前,随着水运交通的发展,我国修船业也在逐步走上正轨。然而应该正视的是:当前的修船技术和手段依旧沿用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模式,这种模式能够节约成本,但是对废物排放和环保并未重视,因此很容易由于固体废物以及粉尘的过度排放给当地环境带来损失。当前,国际的修船业均已开始注重环境保护和降低污染,因此如何才能尽量避免船舶维修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是修船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国的修船企业目前的生产运营模式一方面占用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还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和二次扬尘,导致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只有通过增强自身的技术实力,引入更加环保的修船模式,才能符合环境需求,响应市场变化,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修船业的固体废物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与危害,在此基础上从固体废物产生过程的管理、收集过程的管理、综合利用过程的管理、处置过程的管理以及环保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阐释了船舶维修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为修船企业的环保的发展之路提供有效的借鉴。

二、船舶维修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分析

我国已经对各类行业的污染物排放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船舶维修企业的固体废弃物一方面侵占土地、破坏景观,另一方面则污染环境,影响健康。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分析如下。

固体废物对生态的破坏。船舶维修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对当地生态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由于废弃物的堆积,导致大量的地表被侵占,当地的生态承载力逐渐难以跟上,会对农业耕地、植被、森林等环境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导致动植物的物种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灾难。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破坏。固体废物由于长期露天堆积,逐渐在风化和雨雪冲蚀的过程中变成粉尘,随着空气流动而污染周边环境,而金属废弃物则会在雨水的作用下导致水体发生酸化反应,增大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含量,造成严重的污染,危及人体健康。

三、船舶维修固体废物的污染控制

固体废物产生过程的控制。船舶修理企业在制定自身的长期发展规划时,便应将环境保护列为重点,只有进一步引入节能减排的生产模式,才能真正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升级和发展。因此企业应将节能降耗和减轻污染排放作为自身的发展原则,通过污染责任制管理和排放限额管理,实现生产模式的创新,通过引入清洁生产的标准化评估体系,引入环保的设备和工艺,从而实现固体废物的产生过程控制。

固体废物收集过程的控制。船舶维修企业有义务对所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收集,通过废弃物的分类收集,能够实现更加合理的处理。固体废物由于其不同的产生来源及其固有特性,可以将其归类为一般固体废物与污染固体废物,进而将一般固体废物再归类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个类别,其中,把不可回收的废物类别继续分类为有机与无机两个类别,通过对不同类别的针对性处理,实现废物的循环利用,也实现了环境的保护。

固体废物利用过程的控制。船舶维修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固体废物进行综合开发与利用,并争取和上下游产业紧密配合,实现废物价值的再次挖掘,一方面能够为企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通过循环利用,使固体废物能够发挥作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固体废物处置过程的控制。船舶维修企业应该在废物的处置方面,结合企业产生的废物种类,进行针对性的填埋,或者送往合格的废物回收单位进行专业化的处理。在处置过程中通过评估固体废物的实际产量以及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等指标,将其归类为可再生利用与不可再生利用两个类别,前者进行循环再利用,后者则送往固体废物填埋场来处置。

固体废物存储过程的控制。固体废物如果存储不当,很容易在风化或者雨水侵蚀的作用下形成粉尘或者污染水体,所以在存储过程中不能掉以轻心。雨水的淋溶作用会使固体废物逐渐释放出污染周边环境的物质,因此首先应该进行防雨处理,可以在废物库区设置防雨棚,为避免有害物质随雨水流失,还应布设防渗膜等。其次,由于固体废物会由于潮湿等原因而排出渗滤液,其中的不少有害充分会污染周边环境,所以在固体废物的填埋场必须设置渗滤液的引导口,并周期性地检测其周边环境。

固体废物监测过程的控制。在船舶修造固体废物污染的监测项目上,应涵盖颗粒物水平与种类的检测、So2排放水平的监测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周边的水体质量进行检测,包括重金属离子浓度等,在企业生产的旺季,应该增多监测的频度,从而尽可能地减轻重金属污染的概率。引入技术过关、类目全面的检测体系,由于固体废物的到渗出液会由于废物种类的不同而呈现酸性或者碱性,因此在排放管道与防渗膜的选择上应注重其对于强酸和强碱的耐受性。此外还应制定废弃物渗漏处理的紧急预案,一旦发生大规模的渗漏或者扩散,应该有相应的组织措施与技术措施防止污染加剧。

引入环保的新工艺。我国大部分修船企业目前依旧沿用着传统的作业工艺,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国已经出现了不少先进而环保的新工艺和新技术,我国的企业应该通过引入环保修船技术,实现更加科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已被社会充分认识和高度关注。我国近年来已经将环境保护列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工作,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来实现尽可能多的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所以,修船企业应该通过技术创新和课题研究,使自身的修船工艺和材料使用得到科学的发展和优化,从而攻克固体废物控制技术,避免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综合竞争力提升。

参考文献: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7

关键词声誉诉求;熟人社会;亲环境;家禽污染物

中图分类号F32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10-0044-09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10.006

农村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环境领域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以面源污染为特征的农业污染是中国当前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目前中国农业污染排放已占全国污染排放量的“半壁江山”。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将直接影响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而威胁城乡居民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2016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农业突出环境治理,形成改善农业环境的政策法规制度和技术路径。长期以来,我国环境管理体系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管理模式。然而,由于农村环境内源性面源污染具分散性、隐蔽性和滞后性等特点,环保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收集农村环境污染的全部信息,农村环境问题为“政府失效”的现象所困扰。农村公共环境的维护事实上多依赖于农村社会公众的相互约束。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诱致性制度变迁比强制性制度变迁更高效。换句话说,在乡村社会关系结构下,相比于政府介入管制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由农户自身对环境问题认识加深而诱致的农村环境治理制度变迁或许更具效率,也更切实可行。构建依靠内在规则而运行的农村环境自主治理制度,引导农户的亲环境行为,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内源性面源污染问题成为目前学界热议的命题。无论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情况,还是基于相关社会学、心理学研究来看,社会环境因素在农民亲环境行为中发挥的作用和意义已经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那么,究竟社会环境约束能否有效规制农户的污染行为?其激励农户自觉践行亲环境行为的机制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农户社会声誉诉求的视角对上述问题给出可能的解释,并以家禽养殖户污染物处理方式为例进行实证检验。选择养殖户污染物处理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随着养殖业占农业比重逐年上升,目前养殖业污染物已成为我国农村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畜禽粪尿作为典型的农村内源性面源污染,其无处理排放会导致地表水富营养化、恶臭及病虫害等多方面题。另外,已有对农户养殖污染物处理行为的研究较少关注社会环境因素。因此,对声誉诉求与养殖户污染物处理行为关系的实证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亲环境行为指人们使自身活动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尽量降低,促进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作为一种直接指向他人福祉、群体利益或组织利益的行为,亲环境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特殊形式。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研究了社会心理、社会环境与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社会心理学方面,已有研究主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和价值-信念-规范等理论,从认知和情感两类心理因素切入分析农户的亲环境行为。国内学者多从认知角度研究农户的亲环境行为,邓正华等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认知程度对行动响应呈正向关系。王常伟,顾海英则发现农户环境认知与行为决策存在着不一致。国外也有研究指出,环境认知水平与其亲环境行为之间没有明显关联。并且有实证研究表明,情感对于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效果显著高于认知因素。

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学者多强调社会资本的作用。个人经济活动往往是“镶嵌”在社会关系及网络中的。社会资本分析范式对农村环境“和谐管理”具有较强的解释功能。anderson&Schirmert研究发现,社会资本与社会网络有益于改善公众参与低碳基础设施建设的意愿。人际信任、制度信任在农民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决策中发挥着显著促进作用。颜廷武等从多个层面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农民环境保护投资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各层面社会资本贡献度大小排序依次是制度信任>公民参与网络>人际信任>互惠规范。郭利京、赵瑾以农户秸秆处理行为为例,运用通径分析方法验证了非正式制度的约束对农户亲环境行为激励作用。此外,也有学者关注到加入农民合作社或其他组织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他们认为组织的支持和约束有利于农民采取亲环境行为。夏海龙等基于对韩国农业的实地考察,认为韩国农协对其亲环境农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宋燕平、滕瀚基于安徽省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生产基地农民的调查,发现组织对农民的环境支持是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企业中农民环境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

虽然国内外许多文献都讨论了社会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对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且已有许多理论和模型来分析农民的亲环境行为,但对农户决策行为给出经济学分析并进行系统的实证检验的较少。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前提下,农户行为总是在权衡各种取舍后的决策结果,亲环境行为也不例外。在“熟人社会”的农村社区,人与人之间关系依赖于以“差序格局”的形式构建起人情、面子、关系网络,农户自觉践行亲环境行为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农民的人情、面子的维护和对家庭声誉的关注。国外学者对于声誉、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Becker运用经济学分析范式解释了家庭基于声誉偏好进行理性决策的过程。Kreps等首次将声誉引入正式的经济学模型和分析中,并第一个建立了标准的声誉模型。社会声誉对个人行为的规制作用越来越为大家所认识。

本文从微观农户的声誉诉求角度检视社会环境在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中发挥的作用,构建纳入声誉的农户理性决策模型,理性分析社会资本和声誉对农民环境污染行为的规制作用,提出研究假说。并以农户家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行为为例,基于全国八省330户养殖户2012年的截面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在以下几方面明显有别于现有文献:第一,从声誉诉求的视角阐释了社会环境规制激励农户亲环境行为的内在原因,有助于增加对亲环境行为的认识,也有助于理解农户践行亲环境等“利他主义”行为的动机;第二,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社会环境下声誉对农户污染行为的约束作用机制,为此类研究提供了理性分析思路,并利用家禽养殖户污染物实际处理行为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声誉是公众对某人或某物的总体评价,是归属于某人或某物的特征或特质,是行为主体的一种无形资本。由于农户对污染物的废弃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对其个人声誉将带来损失。假设个人对行为进行决策时不仅是经济理性的,同时也是“社会理性”的,声誉的贬值会给行为主体造成损失。早在1976年美国经济学家Becker就在对个人行为决策的经济学分析中提出了“社会收入”的概念,并分析了声誉对家庭决策的影响。Becker提出的行为分析模型为本文的理论分析提供了基础。本文构建了一个将声誉纳入农户效用水平的农户污染处理行为理论模型以分析声誉诉求对农户污染物废弃行为的影响机制。

根据经典家庭行为理论,假设家庭对于各类商品和劳务的偏好是稳定的,且始终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若用X表示家庭不同市场产品和劳务的消费集,即Xi=[x1i,x2i,…,xju],而用Di表示i农户对污染处理的不努力即废弃行为,这种不努力行为同样被视为一种“闲暇商品”。“闲暇商品”,且对两者的偏好满足Cobb-Douglas函数,则家庭的效用函数可表示为:

Ui=Z(Xi,Di)=Xαi・Dβi(1)

i表示第i个家庭;U表示家庭的效用;Z表示效用U关于X和R的函数;α、β分别为参数。家庭i的目标是实现效用Ui的最大化。而在社会相互作用关系下,污染治理的不努力行为会对周围居民带来负的外部性,对i带来一定的社会声誉的损失。因此,考虑到社会声誉因素,i家庭的预算约束可表示为:

pxXi+pRDi=Si(2)

(2)式中px表示i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价格;pD表示社会声誉对i的价值;Si表示i的货币收入和社会环境对他的价值之和,称作i的“社会收入”。社会收入不仅保障着家庭的日常物质需求,而且维系着家庭在乡村这个熟人社会环境的声誉需求。Si外生于i自身支出分配的选择行为,只有社会环境中其他人的共同的选择行为才会对Si产生影。在以(1)式为最大化目标函数、(2)式为约束条件的限制下,i达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3)

根据(1)、(2)、(3)式解得农户畜禽污染物废弃行为的选择为:

(4)

根据(4)式可以得到;对D的斯拉茨基方程为:

(5)

综上,假定i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这意味着i的行为决策依赖于周围邻居乃至村里其他成员的福利。声誉效用正是以社会关系结构为纽带对行为主体产生激励作用,一方面,家庭在采取行动时会受到其所置身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家庭进行行为决策时一般需要遵循相关的“社会标准”。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说:声誉诉求对农户污染行为存在抑制作用。即声誉诉求可以激励农户的亲环境行为。

3实证分析:以家禽养殖污染物处理为例

3.1数据来源与描述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2013年对全国8个省份的大规模实地调研。调查采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先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区位选择了山东、吉林、陕西、浙江、河南、甘肃、湖南、四川8个省作为样本省份。随后在每个样本省、每个样本县和每个样本乡镇,都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指标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抽取了样本县、样本乡镇和样本村。每个样本村庄则采用等距抽样法随机选择12户农户进行入户调研。调研最后一共获得了8省25县50乡镇100个行政村的1213户样本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分析样本是其中养殖家禽的农户。

3.1.1养殖户家禽污染物处理方式

表1统计分析了样本地区养殖户家禽养殖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还田、制沼气、销售、废弃四种方式。目前来看,还田依然是主要方式,样本户平均还田比例为76.8%。各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河南和湖南两省由于样本量较小,不直接进行比较。从其他六个省我们可以发现,陕西和浙江省家禽粪便还田比例最高,分别为85.5%和84.4%;甘肃、四川两省家禽粪便废弃比例最低(8.1%和10.5%),且这两省通过沼气处理的比例最高(14.1%和13.0%);而山东省废弃比例最高(40.8%),达其他各省平均的3.5倍之多。这样的地区间差异或与各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均存在着一定关系。

3.1.2声誉诉求与养殖户家禽污染物处理行为

个人声誉损失的强弱往往来自于社会环境施与的压力和约束,当外界社会环境约束越高,个人违准则和契约所带来的声誉损失也就越强,社会秩序也因此而建立起来。本文利用以下4个关于养殖户对所在村庄社会信任和个人社会关系认知的问题来构建反应养殖户对和谐社会关系和声誉关注程度的指标,以此来测度养殖户个人声誉诉求的重要性。这4个问题具体分别为:

(1)社会信任i:如果村里发生了某些突况,例如大规模的病虫害或旱涝等自然灾害,你认为邻居之间将会很团结,都会相互帮助度过难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答案:1=是;0=否;

(2)社会信任Ⅱ:如果村里发生了某些突况,例如大规模的病虫害或旱涝等自然灾害,你认为村民之间将会很团结,都会相互帮助度过难关,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答案:1=是;0=否;

(3)个人社会关系Ⅰ:外出时,你是否放心把房子交给邻居照看?答案:1=是;0=否;

(4)个人社会关系Ⅱ:你是否常把财产(如农具、农机等)借给朋友和邻居?答案:1=是;0=否。

表2比较了上述4个问题测度的个人声誉维护诉求程度高低与养殖户家禽污染处理行为的相关关系。为了清楚地比较声誉维护诉求程度不同的养殖户养殖污染处理行为的不同,我们把样本农户按照每个问题回答答案的不同分成两组,然后分别对两组样本户污染物处理行为的差别进行均值差t检验,据此来判断不同声誉维护诉求度下,养殖户各种污染处理方式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

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声誉诉求较高的养殖户对家禽粪便进行还田处理的比例更高。在问题1、2、3测度声誉诉求程度的情况下,声誉诉求不同的两组养殖户对家禽废弃物进行还田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反观养殖户对于家禽污染物废弃的情况可以得到一致的结论。在4个问题测度声誉维护诉求程度的情况下,声誉诉求程度不同的两组养殖户将污染物废弃的比例差异均在10%及以上的显著水平下通过检验。声誉诉求与养殖户家禽污染物废弃比例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声誉维护诉求程度越高的养殖户,污染物废弃的比例越低。相比于还田和废弃比例,农户把家禽污染物用于沼气生产或销售的比例较少,且声誉诉求程度不同组的行为差异在统计上也不能看到有显著的差异。从逻辑上讲,养殖户将畜禽末端污染物用于沼气生产或销售两种用途受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与养殖户声誉诉求相关性并不大。

3.2计量经济模型与实证分析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养殖户对声誉维护的关注程度对养殖户家禽污染物废弃行为存在一定的负向作用,但对本文理论分析部分提出的声誉诉求对养殖户畜禽养殖污染物的废弃行为存在抑制作用这一研究假说更为严格的检验需要借助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3.2.1计量经济模型

本文主要考察养殖户畜禽粪便的废弃处理行为,因此以养殖户畜禽粪便是否废弃处理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该变量是取值为0和1的二元选择变量,采用线性概率模型用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参数存在瑕疵,因此,本文选用probit二值响应模型。模型简化形式如下:

(6)

模型(6)中,i表示第i个养殖户,t是表示养殖户家禽粪便是否废弃的虚拟变量,取值为1表示该养殖户采取家禽粪便直接废弃的处理方式,取值为0则表示该养殖户采用其他方式处理家禽粪便。α、β、γ是待估计的参数,ε是扰动项。关键解释变量R表示养殖户对声誉维护诉求程度的强弱。Xij表示一组控制变量,表示其他可能影响养殖户污染处理行为的因素,包括养殖户户主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为村干部等个人特征,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养殖规模、人均收入、养殖业收入所占比例等家庭经济特征、相关政策环境因素,包括村里是否开展过关于垃圾管理的宣传、村里是否对污染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此外,为了控制各省的异质性,模型(6)中还控制了省级虚拟变量。

为了检验估计结果的稳健性,模型(6)中关键解释变量,即养殖户对声誉维护诉求程度用了6个变量来分别测度。①分别直接用前述4个关于养殖户所在村庄社会关系和谐程度和养殖自身社会信任程度的问题直接测度并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②对上述4个问题对应的变量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一个最主要的成分作为测度养殖户声誉维护诉求度的指标。经检验4个指标的Kmo检验值为0.67,且在1%的置信水平下通过了Baaleu球体检验,表明4个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或主成分分析;③直接用4个变量构建一个可加性的养殖户声誉维护诉求度的指标。由于4个变量都已标准化到0-1之间,每个变量可以视为一项得分,可将其进行等权重加总再取平均得到一个指数。本文进行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将用到的关键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相关解释和简单统计如表3所示。

3.2.2实证分析结果

表4是对模型(6)的参数估计和检验结果。从6套估计结果可以看到,声誉诉求对养殖户畜禽污染处理行为的作用较为稳定。养殖户对声誉维护的诉求程度对其畜禽污染废弃行为有负向作用且其中5个变量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见,计量经济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的假说,即声誉诉求对农户污染物废弃行为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即平均意义上,控制其他因素一样的情况下,养殖户对声誉诉求程度越高,在处理家禽污染物时会更少地选择直接废弃,而是选择负外部性程度相对较小的还田、转化为沼气或者是销售等亲环境的处理方式。除了“外出时是否放心把房子交给邻居照看”这一变量未能得到显著结果外,其他无论是用“与邻居间是否团结”、“与村民间是否团结”和“是否经常把农机具借给他人”三个问题单独衡量养殖户声誉诉求,还是用4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的主成分或等权重平均值,估计的参数结果均一致为负且显著拒绝了零假设。参数估计结果的高度一致性表明了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健性。

政府的宣传和引导(村中是否开展过垃圾管理的宣传)对养殖户家禽养殖污染物废弃行为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政府管制(村中是否对污染有相应的惩罚)这一变量对养殖户家禽污染物是否废弃的影响不显著。总体上,村中对环境保护宣传力度越强,家庭耕地面积越大,养殖户越倾向于将家禽污染物进行合理利用而不是选择废弃。具体来说,政府宣传变量在6个模型估计中均为负且在10%及以上的水平下显著,说明对养殖户的宣传和教育对养殖户环境保护意识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政府管制措施未见显著影响,这也证明了政府在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督与管理中长期失效的局面,即便村庄中有关于污染的惩罚措施,但是实际执行往往很差。政府管理制度的失效会在长期的重筒┺闹薪ソチ饔谛问剑难以对农户污染行为进行有效规制。

另外,养殖户家庭耕地家庭耕地面积在模型参数估计结果也为负,统计检验均在5%的水平下显著,且在6个估计中得到一致的结果。主要原因在于,还田是目前养殖户对家禽污染物处理的主要处理方式,拥有耕地是养殖户还田的前提条件。家庭耕地面积的多少关系着养殖户对种植业收入的关心程度,家庭耕地面积越多的养殖户越有将畜禽养殖粪便进行还田的积极性,采取直接废弃行为的概率也越低。

4结论与启示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36号)精神,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现就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深入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一)加强食用油加工环节整治,规范食用油生产行为。强化食用油生产环节的日常监督检查,完善企业食用油添加剂使用记录,坚决查处不规范使用添加剂行为,严厉查处无证生产食用油的违法现象,对不符合生产条件或违法情节严重的企业依法吊销有关证照;加大食用油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油料、过期霉变油料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食用油质量的抽检工作;对食用油生产加工点、小作坊进行集中整治,严格审查生产条件,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生产管理,督促生产加工点、小作坊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引导生产加工点、小作坊按照市场需求进行升级改造。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负责人)为食用油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切实提高其责任意识和安全意识,全面提升食用油生产质量和安全保障水平。加强对获证废弃油脂回收加工企业的监管,对产品流向严密监控,严防流入食品环节。依法严肃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责任单位:质监部门牵头,工商部门配合)

(二)加强食用油流通环节整治,实行食用油市场准入。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食杂店等场所为重点,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用油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严把食用油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强化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食用油经营单位进货查验记录率达100%,实现食用油安全的可追溯性;强化食用油安全标识和包装管理,加强对流通环节食用油质量的监测工作,依法严厉打击销售有毒有害“泔水油”、“地沟油”等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工商部门牵头,商务部门配合)

(三)实施餐饮服务环节食用油整治,严禁不合格食用油回流餐桌。严格加强对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火锅店、餐饮摊点、小吃店等中小型餐饮单位和居住小区、市区餐饮集中区、旅游景点周边餐饮单位等重点区域监督检查和整治力度,督促其完善进货查验记录制度,食用油进货查验记录率达100%。加大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小餐饮企业的监管力度,对来历不明的食用油实施监督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用油追溯其来源。近期要迅速组织对餐饮服务单位的拉网式检查,重点检查采购和使用的食用油索证索票情况,对采购的食用油脂来源不明或采购、使用废弃油脂的,立即监督其停止使用并销毁,同时依法严肃查处,彻底杜绝餐饮服务企业与不法商贩勾结将“泔水油”、“地沟油”当食用油使用的不法行为。(责任单位:卫生部门)

(四)加强对地沟油回收加工监管,坚决取缔无证照地沟油加工点。对无证照的地沟油非法回收加工点,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监管部门积极参与,联合执法,强化整治,坚决予以取缔。(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牵头,质监部门、工商部门、环保部门、城管部门、公安部门负责)

二、切实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一)成立餐厨废弃物处理专门单位。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市建委、财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环保局、农业局、商务局等部门,探索研究成立我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单位,扎实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各县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三)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四)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县区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五)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进行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六)加强餐厨废弃物日常管理,阻断违法加工“地沟油”渠道。环卫部门要负责餐厨废弃物收集、运输的规范管理,加大对服务业监管力度,要求服务业经营者应当按照规定单独收集、存放本单位产生的餐厨和废弃食用油脂,并交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企业运至规定处理场所,不得擅自排放、倾倒。依法查处将餐厨废弃物擅自排放、倾倒或交由非专业处置单位和个人收集、处理的行为。可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经营性收集、运输单位。

环保部门要督促餐饮单位建立隔油池、隔渣池等排污设施,达标排放污染物,将其产生的餐厨废弃物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按规定要求自行处置或委托符合条件的餐厨废弃物收购、加工单位进行处置,并建立处理记录。同时要加强对餐厨废弃物处置单位的监管,督促建立收集、购销台帐制度,并会同工商、卫生等部门依法查处无照回收、加工废弃油脂或排放废弃油脂(包括含过量油脂废水)的行为。废弃油脂处置单位可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确定。

三、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各县区要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适宜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同时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

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建立县区长负责制。城市是餐厨废弃物的主要产生地,城市周边是餐厨废弃物收运和“地沟油”提炼的主要集散地。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是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县区要建立“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县区长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县区政府要牵头负责本地区食用油生产、经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及其废弃油脂流向、获证废弃油脂回收加工企业及其产品流向、无证废弃油脂回收加工点的摸底调查,各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调查摸底情况要登记造册,为专项整治提供一手资料。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监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卫生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上述单位的协调与沟通,对多部门的履职情况要搞好督导和检查,对有关问题要及时搞好风险监测,完善相关监测方案。

(四)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监管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实现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整治工作。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按照食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消费者是最后一道防线”的责任体系,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严厉查处违法经营、使用地沟油的行为,严防地沟油进入食品环节,保障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各县区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支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和单位,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要支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工作措施、进展和成效,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对整治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和非法制售窝点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宣传整治成果,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9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抓规模,促创新,全面提升服务质量。

今年,我区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畜牧业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1、标准化规模养殖持续推进。一是以建设“绿色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为重点,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养殖场户发展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清洁养殖、生态养殖。年内创建区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个,全区规模化养殖比重达67%。二是继续抓好肃州区标准化养殖产业园管理和服务工作,指导养殖企业规范管理,高效运行,加大补栏力度,肉羊存栏达到了12万只,牛存栏4000头。

2、良种工程建设步伐加快。按照良种引进、改良扩繁、杂交育肥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展肉牛肉羊二元、三元杂交、腹腔镜人工授配等改良技术,培育建成肉羊纯繁场1个,良种羊杂交繁育场7个,肉牛冻配改良点31个,并指导其规范运行。先后调引良种羊8126只,杂交改良羊32万只,绵羊冷冻精液腹腔镜冻配改良羊800只;引进肉牛冻精6万支,冻配改良牛5.08万头;引进种猪450头,杂交改良猪2.3万头;调引入孵种蛋320万枚,孵化出雏270万羽。全区牛、羊、猪、鸡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了99%、85%、99%、98%。

3、畜禽养殖废弃物专项整治效果明显。按照《肃州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的要求,培育建成有机肥、基质生产加工企业2个;开展规模养殖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调查149个;建立了养殖场污染减排治理台账,全面完成了2个养殖场污染减排项目建设任务;划定禁养区养殖场30个,按照《肃州区畜禽规模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要求,2018年已关闭4个。积极探索适合我区产业发展、符合生态化养殖要求的畜禽养殖污染处理技术,大力推行“一场一策”粪污综合利用,引导养殖场户采取“堆积发酵后还田、发酵沼气后还田、生产有机肥、有机基质等模式”处理利用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5%。

4、畜牧业种养结构不断优化。以牛羊产业发展为重点,进一步扩大粮改饲种植面积,大力推广饲用玉米、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品种,积极推广全株玉米青贮。全区人工牧草种植面积达到27.3万亩,其中苜蓿留床面积9.3万亩;种植青贮玉米3万亩,加大秸秆粉碎、打捆、揉丝、颗粒饲料、等加工技术推广力度,发展社会化专业收贮组织12个,发展千吨以上青贮示范户15户,秸秆饲草转化利用量75万吨,青贮饲草48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3.4%。

5、畜牧兽医技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包乡挂项”,技术人员“蹲点服务”工作机制,开展“一对一”、“下沉式”、“针对性”、“带动式”等多种形式的畜牧技术推广服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创建规模养殖场户微信群等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二是推行“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下乡入户”工程,对养殖园区、规模养殖场户,从良种引进繁育、饲料加工利用、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生产实际各环节全程开展技术指导,以技术指导服务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围绕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成果转化等项目,引进新品种2个,新技术2项,开展试验示范3项,发表学术论文15篇。发放技术资料2万余份,在省市区宣传平台发表信息48篇;全区畜牧科技入户率达到了92%。三是强化科技培训与宣传。全年开展各类养殖技术培训147场次,培训人数20620人次;邀请有关专家开展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贩运户管理、饲料兽药经营管理等培训班9场次,培训人数2300人次;开展法律法规、畜禽养殖及疫病防控技术咨询宣传活动27次,接待咨询群众173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33700余份,张贴横幅73条;制作永久性宣传牌150处。

6、畜牧科技创新不断加强。一是自列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生产有机水溶肥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依托酒泉富农生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试验示范点,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将畜禽粪便、屠宰场下脚料、秸秆等废弃物,经过厌氧发酵,高温灭菌乳化,制成有机水溶肥,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经济作物种植冲施、喷施、滴灌,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年处理秸秆、畜禽废弃物2万吨,生产有机水溶肥1万吨。二是大力实施质量兴牧、品牌强牧战略,着力打造“陇”字号知名品牌,创建“陇祁连山、祁连雪”等畜产品品牌4个,生产的牛羊肉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全区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明显提升。三是依托甘肃西部牛羊交易市场和酒泉玉鑫源贸易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推动“互联网+”与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深度融合,使畜产品精深加工增值延伸,延长产业链条。

7、项目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一是争取项目资金947.4万元,谋划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或招商引资项目5个,引进落实5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6个,固定资产投资3230万元;引进落实招商引资7000万元。二是全面完成了2017年度第一批、第二批草原植被恢复项目、转变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项目已通过区级验收。2018年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生猪家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已通过区级验收,草原植被恢复项目已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同时加强了对2013-2015年度草原植被恢复项目后期管护力度。

(二)靠责任,抓防控,全面保障行业安全。

今年,我区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全区无内源性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1、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到位。全面落实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责任体系,健全完善行政技术双包责任机制,区乡村层层签订防控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创新考核机制,实行日常检查与春、秋两季防疫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乡镇畜牧站分别与辖区内1326个规模场户、80个贩运户签订防疫责任书、承诺书和告知书共计4218份,乡村两级与规模场户防疫督查面达到了100%,与村民小组督查面达到了80%以上,防疫工作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2、重大动物疫病安全屏障有效构筑。一是严格落实国家动物疫病“免、检、消、杀、管”的综合防控策略,持续夯实口蹄疫、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猪瘟差别化基础免疫工作,春秋两季集中免疫畜禽479万头只,应免畜禽的免疫密度均达到了100%,各类畜种和免疫病种的抗体平均合格率均高于或超过农村农业部规定的70%的标准,免疫档案使用率达到了100%。二是按照因病设防的原则,加大规模养殖场户自主预防常见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控力度,累计预防各类畜禽469.84万头只,驱虫畜禽490.4万头只。三是加强规模养殖场户、养殖密集区、交易市场等重点区域场所的消毒力度,坚持日常消毒和应急消毒制度,累计统一配发消毒药物12.6吨、消毒器械450台套、消毒防护用品5500余套,消毒养殖场户3.85万户。四是严格落实动物疫情报告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组建疫情诊断、排查、消毒等应急工作队6个,配备扑杀器、诊断箱等专业应急装备150套件,储备应急消毒药品10余吨,物资5000余件,确保了一旦发生疫情能够迅速行动,及时处置。

3、人畜共患病防控有效遏制。一是稳步推进布病监测净化免疫行动,制定种畜场布病检测净化计划,累计监测养殖场(群)147个,检测牛羊14787头只,检出布病阳性牛羊60头只,全部进行了扑杀无害化处理,秋季对存栏羊只进行布病强制免疫,免疫羊83.2万只,免疫密度达到了100%,二是深入实施包虫病防治计划,乡村犬只登记率达到了95%以上,发放驱虫药6.3万片,与区疾控中心同步驱虫犬只7.75万条次。在牛羊定点屠宰场,开展脏器检查,共检查牛羊肝肺1006个,检出阳性肝肺84个,开展羊血清学包虫病检测180只,检出阳性7只,感染率3.9%。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人畜共患病得到有效遏制。

4、疫病监测预警能力明显提高。根据养殖分布和畜种,分片建立健全了定点定人的监管机制和疫情监测网络。一是春秋集中免疫结束后,及时对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和布病进行免疫抗体评价,准确掌握免疫水平。二是在全区范围内设立了固定疫情监测点170个,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疫情排查,至目前,累计排查15个乡镇122个村38735个养殖场户,共排查畜禽313.66万头(只),均未发现畜禽异常死亡。三是全面开展疫病监测工作,至目前,全区监测出二、三类动物疫病24种,发病动物1145头只,发病率3.9%,死亡率1.4%。按时向省动物疫控中心采样送检样品5175份,所有送检样品均未检出重大动物疫病阳性。四是全面完成兽医实验室能力提升项目,4月份通过市级验收,实验室疫病监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5、非洲猪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自8月初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我局严格落实农业农村部、省市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以及主要领导的批示指示,积极行动,加强培训宣传告知力度,印发非洲猪瘟明白纸5000份、挂图500份,防控知识手册1500册,消毒规范1500份,累计使用消毒药物10.3吨,每天对养猪场户、交易、屠宰等区域开展1次以上消毒灭源工作。建立了“一对一”的排查监管机制,对生猪开展地毯式疫情排查,截止目前,对全区6051户养猪场户排查8轮,累计排查生猪70.88万头次,大肉屠宰场排查生猪4300头。严格执行生猪及其产品监管制度,严禁从非洲猪瘟疫区和高风险区调入生猪及产品,加强餐厨剩余物的监管,全面禁止养猪场户饲喂泔水。

(三)抓监督,严执法,全面确保畜产品安全。

今年,我局加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强化监管措施,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模式,确保全区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1、加强畜禽检疫。全年共检疫活畜禽151万头只,检疫动物产品639.4万公斤,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5.2万份,产地检疫开展面达到了100%,规模养殖场(小区)产地检疫率达到了100%,散养户产地检疫率达到85.2%;3个定点屠宰场检疫各类肉品共计28.13万头份,检出病害肉及病害内脏10318公斤,处理乱抛病死畜禽4起25头,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屠宰检疫率、出证率、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了100%。全区无重大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

2、严格执法监督。一是全面推行区有监督所、乡(镇)有监督分所,村有协检员的三级管理模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兽医卫生执法专项整治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对乡镇监督分所、规模养殖场、贩运户、定点屠宰场、农贸市场、各大超市、兽药饲料经营企业、动物诊疗机构等场所开展监督检查786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9起,结案19起,没收销毁假劣兽药、过期兽药、兽用生物制品及人用药品325盒(袋),涉案总金额8238.5元,处罚上交罚没款27095.2元。二是全面规范管理了乡村兽医和执业兽医,本年度共注册执业兽医22人,办理乡村兽医合格证12份。兽药二维码追溯管理工作全面推行,对全区22家兽药经营企业全部配备了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相关设施设备并开展了操作培训、指导完成注册工作,目前兽药二维码追溯系统已全面运行。

3、强化贩运监管。通过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入户督查,集中培训等手段,加大对全区103户动物贩运户的培训管理,签订动物贩运防疫责任书和承诺书,并督促建立动物贩运台账,对未审批私自引种、未申报私自调运畜禽等违法行为从严查处。按照甘肃省调入外省动物落地监管规定和要求,全年对外省调入我区各类动物进行落地确认、隔离观察167批次累计50.8万头只。

4、加大检测力度。全面开展生猪屠宰、动物诊疗机构、兽用抗菌药、投入违禁品、养殖环节、瘦肉精、生鲜乳等专项检查,全年开展专项检查565场次,出动执法车辆128台次,执法人员520人次,查处经营人用药品诊疗机构2家,无证经营4家,监督抽检猪、羊尿液1250份,均未检测出“瘦肉精”阳性畜;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完成饲料、兽药、瘦肉精等抽检检测任务,目前开展生猪和牛羊瘦肉精、兽药、动物产品监督抽检350份,并对检出的不合格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兽药进行了立案查处。

(四)建基地、防灾害,全面保障生态安全。

一是对划定的71.3万亩天然草原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严格落实草原禁牧封育措施,规范草原承包经营,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二是为草原生态绩效评估和进一步完善补奖政策提供依据,我区设立草原围栏固定监测10个样地30个样方。我区草原植被高度达到36.92厘米,植被盖度达到21.54%,干草产量达到269.9千克/公顷。三是截止至目前共受理草原征占用申请81起全部审批办结。四是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样地样方外调资料、牧草图片和牧草标本,建设标本室50平方米,整理牧草图片260种,制作植物标本104个;全面完成草地资源图、草场等级图、退化沙化草地分布图绘制、样地样方资料汇编、牧草图集和第二次草原普查工作报告等工作,建立了17923户禁牧数据库。五是全区建成3000亩苜蓿生产基地5个,牧草加工企业3家,牧草总产量达到10万吨;牧草种子生产基地3个,草种生产面积1.2万亩,年生产牧草种子350吨。培育自主品牌牧草种子基地1处,种植甘农6号苜蓿种子田1000亩。六是全面加大鼠虫害的防治,共防治鼠害3.5万亩,虫害4.2万亩,建立火情观测点15个,全年无草原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五)抓创新,树亮点,渔业生产链条不断延伸。

开展各类渔业执法检查10次;引进推广长丰鲫、福瑞鲤、美国加州鲈鱼、黑鱼、黄颡鱼等渔业新品种450万尾,引进养殖南美白对虾15000斤;建设池塘高效健康渔业示范点5个1300亩;发展现代设施渔业养殖3000平方米,推广河蟹养殖7家,养殖水面近2200亩;推广引种观赏藕150余亩,食用藕40亩;建成水产健康养殖示范点3处,并通过省级验收;开展渔业资源保护,增殖放流鱼苗20000斤;改造池塘3处260亩;建成全区休闲渔业示范亮点1处,提升改造休闲渔业示范点3个,扶持渔业专业合作社1家,设立渔病测报点4处,水产品抽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六)建制度,抓落实,牢固树立廉政勤政形象。

一是强化责任落实,提升党群凝聚力。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严格一岗双责,切实保障履行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组织开展党建工作谋划落实检查4次,党员评议4次,廉政约谈4次,制作党建宣传牌5块。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书报、有制度”的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一处,为党员学习活动创造了一个整洁宽敞、温馨便利的学习环境使党建工作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二是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交流研讨、撰写心得等方式,全面深刻学习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以及省市区委相关精神。对照《准则》和《条例》,通过征求意见、谈心交流和个人自查,剖析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完善了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问题整改清单;制定党员干部管理、请销假、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18项;开展党员干部职工集中学习40次,上专题党课4次,编印了党建知识、报告应知应会及党建标准化等相关口袋书130余册,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三是深化先锋引领,激发党员活力。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在党员中推行挂牌上岗,公开亮出党员身份,全力打造服务型队伍。先后创建项目建设等13个党员先锋岗;“肃州区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区”等4个先锋基地;创建省级兽医实验室疫病检测示范岗一个。通过各类先锋岗的创建,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的提升了党员创先争优的竞争力。四是发挥自身优势,稳固党群关系。结合冬季集中教育和三春生产,组成党员志愿者队伍,分赴城区、肃州区标准化养殖示范产业园及15个乡镇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以及各类养殖技术培训活动,有力的化解了群众在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五是搭建沟通平台,正视自身不足。按照区委和农牧局党组的要求,认真组织召开了畜牧兽医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支部班子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正帮助党员相互提高,使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活起来、管用起来。六是狠抓作风建设,明确自身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区委改进作风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职责;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三不一末”决策制度,同时,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及部门目标管理责任书。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畜牧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薄弱,产业整体质量不高,标准化水平较低,养殖户抵御市场波动能力弱,养殖业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

二是畜禽生产品牌效应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环节利润较低,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短,使整个行业处于“谷贱伤农、谷贵饿民”的恶性循环,造成市场竞争乏力,产销衔接不畅,制约了产业发展。

三是村级防疫员,人员难以固定,给动物免疫工作和草原监管造成了一定难度。

四是人畜共患病防控风险大,缺少社会救治保障体制。采血人员染病的风险较大,致使很多人不愿参与防疫工作。

五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量大、面广、手段落后,监管难度大。

三、2019年重点工作及措施

2019年,我区畜牧兽医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以“调结构、转方式、优供给、促增收”为目标,以牛羊产业发展为重点,扶持发展畜牧特色产业,调整优化畜牧业种养结构,着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有效推进畜牧业现代化进程。

目标任务是:畜禽饲养总量840万头只,出栏58万头只;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5.5%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0%以上;全区完成肉牛冻配改良5万头,绵羊杂交改良30万只;草原植被盖度保持在18.5%以上;秸秆饲料化利用量70万吨,利用率达到74%;动物疫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点工作任务

1、扎实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和绿色畜牧业示范区创建,新改扩建标准化养殖场20个。巩固提升现有标准化养殖园区,按照“五化”建设要求,强化技术组装配套,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加大畜禽饲养补栏力度,扩大畜禽饲养总量,促进全区畜牧业持续稳步发展。

2、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围绕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减量化控制、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等重点目标,积极推广适合本地资源环境条件、符合现代畜牧业发展方向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用技术、设施设备、工艺流程和养殖模式,合理利用养殖废弃物资源,指导培育有机肥、基质生产加工企业1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5%。

3、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任务。一是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切实做好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工作;二是持续抓好疫病监测预警工作,力争不发生内源性重大动物疫情,有效控制外源性疫情传入;三是继续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按时开展秋季羊布病强制免疫工作,加大布病监测净化,定期开展包虫病犬只驱虫工作。

农业废弃物检测篇10

一)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黑窝点。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

二)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以城市(镇)矿区、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一)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各地要制定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二)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整洁完好。

三)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地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

四)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进行处罚外。

三、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适宜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制定试点管理办法,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尽快确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对试点工作及早作出安排;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全国示范推广。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各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其他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相关经验,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建立市(县)长负责制。城市周边是餐厨废弃物收运和“地沟油”提炼的主要集散地。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是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特别是各城市要建立“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市(县)长负责制。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整治方案,城市是餐厨废弃物的主要产生地。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问题和困难,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用油的风险监测,完善相关检测方法。

四)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监管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通报情况。实现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认真组织督导检查。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作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的重要指标。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内容。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结合督导检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