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运行应急预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1:01:58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1

【关键词】安全生产电力应急管理预案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我们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今天,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在宝贵的生命与社会责任面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一、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的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措施

任何形式的生产工作中,日常常规工作靠企业的规范守则,而突发性事件则依靠预案和应急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预案编制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并且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最后要进行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在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二、推行电力企业应急管理的必要性与优势

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这样的风险管理应该是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公关四位一体的体系。推行电力应急管理要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即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就是要确立各层面的负责人,能担当起自主管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意识,注重工作成效;同时要推进各项工作管理标准化。目标体系就是指在整个应急管理中、工作的推进中将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考评体系就是要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评方法、考评内容,注意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中,人员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人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才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工作水平,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是减少事故频发、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举措。推行应急管理的优势在于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全员管安全、全员保安全的人本思想,形成企业安全、人人有责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企业的安全基础创建;在紧急时刻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避免逐级报送、反馈的繁琐环节,利于安全管控;改变平时的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全方位做好电力安全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2

【关键词】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应对体制

地铁深埋地下,环境封闭、空间狭窄、人员密集,一旦发生灾难或突发事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世界地铁在其运营史上发生的灾难与事故不是少数,而且许多灾难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社会影响也极其严重。因此建立与健全我国地铁安全事故应对体系对于地铁乃至城市安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本文根据2006年初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等法律文件,对我国目前地铁事故灾难的应对机构及体制的现状进行了评述与分析。由于地铁事故灾难也属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范畴,因此有必要在对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再对地铁事故灾难应对体制做进一步的评析。

1我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

1.1预案体系

我国已经陆续有城市开始建立不同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措施与体系,但在《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为《总体应急预案》)出台前,都是自成一体,没有系统的规划与整合,资源重复利用,效率低。而《总体应急预案》则明确地从法律条文上搭建了一个自上而下、系统而全面的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其中也将地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纳入其中。

全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的组成如表1所示。各级预案都将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补充、完善。

1.2管理工作组织机构

《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负责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此外,还有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责的办事机构;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事件专项和部门应急预案的起草与实施、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的工作机构;负责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的地方机构;以及为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各级专家组。

具体的组织机构形式如图1。从新闻报道来看,目前我国全国各地各级应急管理工作机构的搭建工作都已经全面启动。

1.3运行机制

《总体应急预案》规定我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运行机制涵盖了事件发生前、事件发生时、事件发生后等几个阶段的不同应对措施,如表2所示。

1.4其他

《总体应急预案》规定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总体应急预案》中提出了对应急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措施,即通过预案演练、宣传和培训、责任与奖惩等措施,来保证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制的有效运转。

2我国城市地铁火灾应对体制

与《总体应急预案》同步出台的《国家处置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地铁应急预案》),与其他8个应急专项预案一起,构成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地铁应急预案》中对地铁中发生事故灾难时的应对体制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法律条文上确立了地铁事故灾难的应急运作及保障体系。

2.1组织机构

我国地铁事故灾难应对的机构设置分为国家应急机构,省级、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及城市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这三层(如图2所示),每层组织机构设置不同,所担负的职责也不一样。由于地铁事故灾难应急处置实行属地负责制,城市人民政府是处置灾难的主体,要承担处置的首要责任。在这里省级、市级地铁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和城市地铁企业事故灾难应急机构将成为应急抢险的主体。因其能充分的发挥对当地地理环境较为熟悉、掌握第一手灾难事故资料、能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社会救援力量等优势。而国务院有关各部门、军队、武警等进行主动配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保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快速有效的处置。

2.2运行机制

地铁事故灾难应对的运行机制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的总体应急运行机制类似,但由于其目的与针对性很强,与国家总体应急运行机制在一些具体的处置程序上有所不同,具体如表3所示。

2.3保障体系

为保证各项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也需要建立工作有力和保障有效的保障体系。地铁事故灾难应急保障体系包括如表4中所示的几个方面。

3我国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对体制评析

《总体应急预案》及《地铁应急预案》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条文上规范和建立了地铁事故灾难的应对体制,对我国地铁(包括轻轨)事故灾难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从预案的出台至今,我国各有关部门已经按照预案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并着手进行各级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完善工作,各类资源也正在系统化整合中。可以预见,一旦地铁事故灾难应对体制搭建并逐步完善后,我国地铁事故灾难的防治工作的效率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总体应急预案》及《地铁应急预案》来看,我国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对体制具有以下特点,且未来的工作重心也会朝以下方面倾斜。

(1)以人为中心,竭尽最大的努力减少人员的伤亡。从预案中可以看出,目前应对事故灾难的工作体现出了“以人为本”,“救人第一,救人与救火同步”的原则。由于地铁火灾发生时就有排烟困难、客流量大、逃生条件差等特点,所以留给人们逃生的时间相当短。预案规定当灾难发生后,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倾尽全力减少人员伤亡。同时预案规定,在救助被困人员的同时,也应保证施救、应急人员和周围群众的安全防护;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需要配备专业防护设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灾难现场的相关规定。并且在紧急状态下要有条不紊地安排好群众的疏散、安置的方式和路线。

(2)未雨绸缪、居安思危,

防患于未然。《总体应急预案》规定“防患于未然”是总体预案的一个重要基本要求,“预测与预警”被确定为一项重要内容。而《地铁应急预案》规定的预警与预防机制主要是从地铁运行方面进行监测。在地铁所发生的事故中,地铁火灾所占的比例约为30%。而火灾大部分是由于电气设备故障、线路老化、用电不慎、隧道内安装的电缆和电气设备潮湿、鼠害等原因所造成。还有工作人员违章操作、工作人员吸烟、用火不慎、以及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弧引起的。而所有的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时刻去监测、监督,将可能发生灾害的原因消灭在萌芽状态。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工明确。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由建设部牵头负责,省、区、市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军队、武警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负责地铁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处置工作。国务院是最高的行政领导机构,各地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地铁事故事件的行政领导机构,本预案规定“属地为主、分工协作”。城市人民政府是处置事故灾难的主体,要承担处置的首要责任,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军队、武警、省(区、市)人民政府要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保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快速有效的处置。

(4)通过法律手段加以规范,加强管理。《地铁应急预案》的编制,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将预案以法的形式加以巩固、规范。在地铁事故灾难应急中,对于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地铁事故灾难重要情况的,或有些违反治安管理条例行为的、构成犯罪的,将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或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如:不按规定制定灾难预案的、拒绝履行应急准备义务的、不服从命令和指挥的或者在应急响应时临阵脱逃的等等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5)快速反应,增强对联动应对火灾的重视。我国目前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主要由如下几种分类:层级型、联动型、办公厅型、公安型。联动型就是领导负责,将刑警、火警、急救、交警及省市领导电话集中,组成联动中心。统一处置各类安全减灾及应急工作。预案规定,当接到事故灾难报告后,将由建设部在短时间内决定是启动Ⅰ级、还是Ⅱ级以下的应急方案。Ⅰ级方案由国务院或由国务院授权建设部设立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启动实施。Ⅱ级以下应急响应由省人民政府决定。当响应级别确定以后,将根据灾难的基本情况和救援进展情况报告并抄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武警等有关方面的通信并派出相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应急工作。做到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各方面人员的力量。预案还详细编制了地铁火灾、地震、爆炸、大面积停电等等不同的响应措施,一旦灾情发生,能够做出比较快速的反应。

(6)科技为依托,宣传为保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大地铁安全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技术研发的投入,不断改进技术装备,建立健全安全技术平台,以便更好地应对地铁灾难事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认识到地铁灾难事故的严重性。这项工作主要由城市人民政府和地铁企业负责,主要内容是地铁安全运营及应急的基本常识和救助知识。

4结束语

国家相关部门颁布此预案,可见国家已经对地铁灾难事故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地铁灾难事故应急体制。在美国地铁灾难事故就是由法制、体制和机制“三管”齐下,用制度来规范地铁灾难事故应急。因此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灵活的地铁城市地铁事故灾难应对体制,是解决我国地铁安全困境和应急体系的良好方法。当然,光有应对体制还是不够的,还要加强监督管理、对人民大众的应急救助基本常识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要组织进行有效的应急演习,使预案能够真正的用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林兵.由伦敦地铁连环爆炸案引发对我国城市安全应急体系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5):72-75.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3

预案要求,在应对突发性通信、网络事件时,各级地方政府应在人员、交通、物资、电力能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充分保障,并对应急征用中造成的损失进行适当补偿。

预案规定,按影响范围,我国将通信预警划分为特别严重(Ⅰ级)、严重(Ⅱ级)、较严重(Ⅲ级)和一般(Ⅳ级)四个等级,依次标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其中,一级响应启动的条件包括:公众通信网省际骨干网络中断、全国重要通信枢纽楼遭到破坏等,造成2个以上省(区、市)通信大面积中断;发生其他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需要提供通信保障,但超出省级处置能力的。除此之外,发生特殊情况,可结合实际,适当调整预警相应级别。

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体系由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部门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地方通信保障应急预案以及通信企业通信保障应急预案组成。其中,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要履行如下职责:

首先,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要贯彻落实网络安全各项工作要求,健全网络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和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网络的自愈和抗毁能力;强化对网络运行安全和网间互联互通安全的监测及风险隐患排查;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修订完善各级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加强网络运行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其次,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建立和完善网络预警监测机制,加强电信网络运行监测。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4

强化水电站技术管理水平

1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是提升整个电站应急管理水平的基础。扎实做好各项日常生产工作可减少事故,并能间接提高员工事故处置能力,尤其要抓好设备的可靠性管理、技术监督管理、定值管理、安全性评价管理。(1)提高运维人员巡检质量。高质量的巡检是发现设备异常及各种安全隐患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或带病运行情况,才能在其演变为事故前将其果断消除,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设备巡检应力求全面、仔细、不留死角,不放过任何可疑信息、信号、现象等。同时,应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减少设备监控盲区,引入可靠的工业电视系统。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时,远程值班人员应充分利用工业电视系统加强对全厂设备的巡检,及时发现设备异常。(2)引入机组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凭借成熟、可靠的机组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值班人员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掌握设备及缺陷的最新情况,确保机组随时处于可用的良好状态,准确判断、评估并网机组的可靠性[3]。目前,国内机组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主要通过以下三大基本功能为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①系统能实时显示机组稳定性数据变化(振动、摆度、压力脉动、抬机量、噪声)及发电机定转子气隙数据变化的图形或曲线,便于值班人员实时监测机组各部件运行状况,确保机组稳定运行;②当机组稳定性数据、气隙数据曲线发生小幅或大幅突变甚至严重超出机组运行极限时,能及时发出预警、报警信号、甚至直接停机,便于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掌握机组异常信息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机组安全运行;③系统可自动生成检修前、后各种状态报告,通过对比历史数据、曲线,可分析瞬态和热稳定过程气隙变化数据趋势,又可检验机组的安装质量、评价机组检修效果,最终通过调整使机组在最优状况下运行。(3)提高机组检修质量。提高机组检修质量是保证机组持续、安全、稳定运行的最有效措施,也是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频次最好的保障。水电机组非计划停运的频次间接反映了机组检修质量的高低。水轮发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多因突发故障和缺陷引起,而故障发生部位除因设备元器件突然损坏之外,更多则是因设备检修质量不过关或检修过程中未发现其缺陷之故。(4)做好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工作。设备定期试验是指运行设备或备用设备进行动态或静态启动,以检测运行或备用设备的健康水平;设备定期轮换是指运行设备与备用设备之间轮换运行。设备定期轮换试验的目的是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保证主备用设备的可靠性,以确保电力生产连续进行。因此做好设备定期轮换试验工作,为水电厂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做好设备缺陷管理

设备缺陷是指在运行或备用设备上发生了影响安全运行或达不到设备标准要求的异常现象。一旦设备存在缺陷,就将给水电站的安全运行埋下隐患,轻则损坏设备,重则造成系统事故[4]。因此科学、高效的设备缺陷管理,将是提高水电站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发电成本、提高发电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设备缺陷管理应构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系统,严格按照发现缺陷、确认缺陷、处理缺陷及缺陷验收、归档和跟踪监视的流程进行:①发现缺陷。全厂建立自上而下、全员参与、多渠道发现设备缺陷的机制,即确立设备缺陷管理全员参与的原则。每位员工均是电站设备安全运行的守护者,均有发现设备缺陷并及时报告的义务。电厂各部门通过开展多项活动,如“当一天安全员活动”、“设备缺陷辨识活动”等来调动员工参与设备缺陷管理积极性。②确认缺陷。运行、检修、水工班值负责人是设备缺陷确认的主要负责人。③处理缺陷。一般设备缺陷由检修部、水工部和运行部相互配合完成消缺;重大设备缺陷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牵头制定处理方案并负责监督实施。④缺陷验收、归档和跟踪监视。一般设备缺陷处理完成后,由运行、检修、水工值班负责人完成验收并归档;重大设备缺陷处理完成后,由安全生产技术部牵头完成验收并归档;暂时不具备条件处理的缺陷,由安全生产技术部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运行部、检修部、水工部按该措施加强对缺陷设备的跟踪监视,待条件具备时,按缺陷处理流程处理,直至缺陷完全消除。

3做好各项重大反事故措施

(1)防止电气误操作。①加强防误操作管理。加强对运行、检修人员防误操作培训,使其掌握防误装置的原理、性能、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能正确、熟练操作与维护。建立完善的钥匙使用和保管制度,防误闭锁装置不能随意退出运行,停用防误闭锁装置时必须履行批准手续;短时间退出防误闭锁装置时应经值班长批准,并按规定尽快投入运行。②完善防误操作技术措施。成套高压开关柜五防功能应齐全、性能良好,开关柜出线侧宜装设带电显示装置,带电显示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充分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将远方、就地操作断路器、隔离刀闸、接地刀闸等设备的回路设置防止误操作互锁功能和五防闭锁功能。(2)防止继电保护失效和电力通信中断。①双重化配置保护用到的交流电压、电流量应取自pt和Ct互相独立的不同绕组,双重化配置保护的直流电源应取自互相独立的两段直流母线。②差动保护(母线、线路、变压器、发电机的纵差、横差等)在投运前,既要测定相回路和差回路,还要测量各中性线的不平衡电流、电压,以保证保护装置和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③10kV厂用配电系统中,进线开关柜宜装设弧光接地保护装置,以消除弧光过电压对不接地系统绝缘水平的威胁,防止发生弧光接地过电压事故。④大型水电厂与电网调度机构之间至少设立两个及以上独立的通信传输通道,并具备完善的通信监测系统和具有警铃告警功能。(3)做好防汛工作以防止垮坝。开展汛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确保各泄洪闸门系统及水工建筑物完好。重点做好防止水淹厂房、廊道、泵房、进厂公路及其他生产生活设施的可靠防范措施,尤其是地处河流附近低洼地区、水库下游地区、河谷地区的生产生活建筑要保证排水畅通,防止河水倒灌和暴雨水淹。开展汛中防汛检查活动,重视防御江河洪水灾害的同时,应落实防御和抵抗局部暴雨造成的厂坝区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各项措施;强化水电厂水库调度管理,根据批准的泄洪方案和防汛指挥部门的指令进行泄洪,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闸门。汛期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对存在的隐患进行整改,并将总结报告上报上级部门。

4合理安排维护工作与运行方式

运行人员必须加强对水电站并网后的风险分析、风险把控的力度,落实各项预控措施,尤其在安排日常维护和机组检修期间运行方式时,应始终将防止全厂失电引发电网事故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消缺工作或其他维护工作应尽量安排在机组停机后进行,防止工作过程中造成并网机组跳闸而引发系统频率波动的事故;某些必须在机组并网时处理的缺陷或维护工作,必须制定并做好严格防止机组跳闸的风险预控措施后,方可开始工作。多台机组同时检修时,尤其要合理安排其他非检修机组厂用电的供电方式。确保非检修机组自用电重要负荷有两路独立的电源供电,防止单个供电电源发生故障造成多台机组全停而引发全厂失电的重大事故。

5不断夯实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水电站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相比传统的以自我为主导的安全管理模式,引入第三方的安全管理体系,并与电站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完善的闭环体系,对电站安全生产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安全体系建设,将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融入日常生产中,持续提高一线员工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估能力和安全意识,杜绝各种人为责任性事件造成的电力供应中断事故。2.6完善并严格执行电力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为保证电力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落实各级员工安全生产责任,控制、减轻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水电厂可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并不断完善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制度、应急管理等规章制度,以确保科学、有序地开展日常生产工作。同时,还应加强值班纪律,严格遵守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现场操作规程及“两票三制”、“操作监护制”、“唱票复诵制”等,杜绝“三违”现象。

提升水电站应急管理水平

提升水电站应急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有效电力安全应急机制,并做好应急处理各项准备,快速、有效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保障,亦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

1完善应急组织体系

(1)应急管理机构。水电厂应建立由厂长担任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分管安全生产副厂长担任应急指挥机构副总指挥,其他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委员会,并下设应急管理办公室(简称应急办),设在安全生产技术部,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5]。(2)应急指挥机构。在应急预案启动后,应急指挥机构负责按应急预案指挥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统筹管辖范围内的应急资源,决策、指挥电厂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布置落实恢复工作,负责收集、汇报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况等[5]。(3)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队伍是各种突发事故发生后,参与、处置突发事件的一线人员,按功能可分为保卫、通讯、物资、运输、医疗等救援队伍,按专业可分为运行、检修、水工等技术人员、防洪抢险队、消防抢险队等[5]。

2完善应急制度体系

应急制度体系建设是为了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制度和标准,指导、规范应急管理工作、应急管理流程。对应急组织机构体系的建设、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完善、应急响应、应急预案的演练与培训等进行明确,还应包含应急物资的储备标准、应急物资的采购、应急物资的日常更新和检修等。

3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1)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包括应急救援综合预案、专项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应急行动记录,应定期进行修订。应急预案应基于重大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符合应急资源、周围环境等实际情况,预案可行、有针对性。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尤其是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认真梳理、修订[6]。大型水电厂特别要有完善的火灾事故、水淹厂房、全厂失压、洪水漫坝、线路送出受阻等专项应急预案,以确保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后能按预案准确判断、果断处理。(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将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培训纳入电站年度培训计划,各部门将应急管理制度、应急预案学习纳入部门安全教育计划,提高全员的应急处理参与意识、应急处置知识。安全生产部门根据情况,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应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以提高电厂应急处置实战能力[6]。水电厂每年应组织一次全厂性的消防培训、急救培训,促使员工掌握触电急救方法,能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正确选择相应的灭火器进行灭火,尤其是扑救电气火灾。水电厂中控室值班人员能正确佩戴、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有条件的单位还可组织员工参加消防培训并取得消防值班证等。(3)做好应急物资管理。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制修订应急物资配置计划,综合办公室负责按计划将应急物资采购到位,建立紧急物资供应渠道。(4)充分依托社会力量。综合办公室应负责与有资质的地方医疗机构建立紧急情况下医疗救治、疾病预防控制等医疗支援关系,并与驻警、地方政府等应急救援机构就应急处置与救援的支援事项达成一致意见,增强电站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4开展反事故演习和应急演练

反事故演习是经过精心组织安排,由策划、监护、演习及评价人员组成,旨在提高人员协调能力、事故处理能力的演习方式[6]。大型反事故演习要求运行、检修、水工、消防等多部门参与,其内容可为一些常见的重大事故、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季节性(如汛期、酷暑、严寒冰冻等)事故、其他水电厂发生过的典型事故案例、送出通道受阻等。应急演练[6]是电站有计划、有目的的针对特定的突发事件,如水淹厂房、洪水漫坝、全厂失电等,按应急预案所规定的职责和程序,在规定时间、地点,执行应急响应任务的训练活动,其目的是检验应急预案、锻炼队伍、完善应急机制。按组织方式分为桌面演练、实战演练,按演练内容分为单项演练、综合演练。一次完整的应急演练活动包括计划、准备、实施、评估总结和改进五个阶段。通过应急演练,电站员工可较全面掌握和理解应急预案处理原则,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并锻炼其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以达到快速进入事故处理所应担负角色的目的。应急演练既是对班组、部门、全厂应急能力的综合检验,也是对其在演练中的协调能力、事故处理能力的综合检验。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总结,分析演练中存在的不足和暴露的问题,包括修改完善应急预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应急人员的综合素质等,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5强化信息报送管理

在做好值班重大事项报告工作、不断完善重大事故报送流程的同时,水电厂应严格按照国家《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7]等有关规定进行信息报送,严肃报送纪律,坚决杜绝迟报、漏报或瞒报、谎报电力事故情况。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5

【关键词】电力;安全;应急管理

theelectricpowersafetyproducewithmeetanemergencymanagementofthinking

Zhang-jianJiaYi-bao

【abstract】thistextaimatthedisasterandthetroubleintheproductionlineoftheelectricpowerbusinessenterprise,theadvantagethatisfromtheelectricpowersafetywithmeetanemergencymanagementoftherelation,strengthentoprepareacasetodrawup,thetobuildupmeetanemergencymanagementandmeetanemergencymanagementattheelectricpowerthesafetytheproductionetc.4launchdiscussandputforwardmeetinganemergencymanagementworktoopenanexhibitionof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electricpower;Safety;meetanemergencyamanagement

引言

2010年3月初,新疆伊犁地区220kV皇林Ⅰ、Ⅱ线由于发生雪崩灾害,造成5基铁塔损坏严重,造成伊犁电网与新疆主电网分网运行达两个多月。面对受灾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的严峻形势,新疆有关电力企业坚决贯彻新疆电力公司的应急部署,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计划提前完成了恢复重建任务,保障了电网的正常运行,履行了应尽的社会责任。

今天,当我们在不可抗拒的灾难面前,在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在宝贵的生命与社会责任面前,不能不引发我们对安全与应急管理的深层次思考。

1.电力安全与应急处理的关系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搞好安全生产,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可靠供电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想向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强化电力企业的安全。

任何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但在不可预见的灾难和突如其来的事故面前,我们往往显得无可奈何,束手无策,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和谐社会,保证电力生产的过程中,需要尽全力做好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管理。电力企业的应急管理就是企业对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员工生命安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活动。

2.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

电力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到班组、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应急处置方案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要将电力应急体系建设纳入企业总体发展规划,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推进电力应急组织体系、指挥平台、监测预警、预案体系、培训演练、物资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建设,提升电力企业综合应急能力。

2.1必须编制应急预案。制订电力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规范电力生产的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2.2编制多少应急预案才能符合应急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电力企业编制应急预案的数量应当包括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全部内容,以此来有效地控制各种事故、灾难的发生和发展;与此同时,又要与自身的应急能力相适应,这就要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编制的数量。

2.3电力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编制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

3.加强预案编制,增强应急管理

对于任何生产工作,常规工作靠规范,突发性事件靠预案―应急机制。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也不例外,一、预案编制要常规化、系统性,并要及时更新;二、要把预案编制列入工作质量考核范围;三、要经常组织演练,在演练中再发现问题。

在预案的编制过程中,要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计划要结合本单位的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进行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同时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不断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使预案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高。同时还要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尤其是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这是我们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宝贵财富。最后要进行危险源及风险分析,在对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指出事故可能引发的次生、衍生事故,并形成分析报告,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经过以上程序后,确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或灾难,并编制与之相适应的应急预案。

4.应急管理的推行

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要建立三个保障体系,即组织体系、目标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组织体系就是要确立各层面的负责人,能担当起自主管理领导岗位,在工作中要提高管理意识,注重工作成效;同时要推进各项工作管理标准化。目标体系就是指在整个应急管理中、工作的推进中将要实现或达到的目标。考评体系就是要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评方法、考评内容,注意要注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推行应急管理,要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这样的风险管理应该是集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公关四位一体的体系。在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中,人员素质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现在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企业管理者对人才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人才的管理与企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通过人性化管理,激发员工潜能,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和安全工作水平,增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5.应急管理在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优势

电力企业推行应急管理,是现代企业安全稳定运行的需要,是减少事故频发、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的有效举措。推行应急管理的优势在于:一是合理利用现有资源,体现全员管安全、全员保安全的人本思想,形成企业安全、人人有责的强大合力,有利于企业的安全基础创建;二是在紧急时刻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短管理半径,避免逐级报送、反馈的繁琐环节,利于安全管控;三是改变平时的管理层次多而管理幅度小的垂直管理模式,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渠道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

结束语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6

1.1编制目的

预防和最大程度地减少铁路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公共安全的影响,及时有效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尽快恢复铁路运输正常秩序。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铁路发生特别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或紧急转移人员超过10万、或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48小时以上的事故;以及在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行的旅客列车,国家铁路、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开往地方铁路或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的旅客列车,发生重大行车事故,即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或繁忙干线中断行车24小时以上的事故。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上述行车事故时,按管理权限,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并按其规定组织处置。

1.4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程度地减少行车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尽快恢复运输。分秒必争,快速抢通线路,尽快恢复通车和运输秩序。

(3)实行分工负责。在国务院统一领导下,铁道部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权限和本预案的规定,共同做好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处置工作。

(4)坚持预防为主。积极采用先进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行车事故防范水平;不断完善铁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救援装备技术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发生铁路ⅰ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根据需要,铁道部报请国务院领导组织、指导、协调应急救援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铁道部成立非常设的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和应急处置的需要确定。

铁道部成立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下设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协助部领导处理有关事故灾难、信息收集和协调指挥等工作。

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根据铁道部建议以及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作出应急支援决定。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依据分工,分头组织实施应急支援行动。

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成立现场救援指挥部,具体负责事故现场群众疏散安置、社会救援力量支援等方面的现场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负责组织处置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的行车事故。

3预防预警

3.1行车事故信息报告与管理

铁道部负责本预案规定处理权限的铁路行车事故信息的收集、调查、处理、统计、分析、总结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

铁路行车事故信息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进行报告。当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有关人员应立即上报铁道部,最迟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2小时;铁道部按有关规定上报国务院,最迟不得超过接报后2小时;按本预案要求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成员。

对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协助救援、协调伤员救治、现场群众疏散等工作以及可能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行车事故,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应按地方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行车事故应急预案规定程序,立即向事发地人民政府应急机构通报,地方人民政府应按有关程序进行处置。

地方铁路和非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由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在事故发生后2小时内报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3.2行车事故预防预警系统

根据铁路行车事故特点和规律,适应提高科技保障安全能力的需要,铁路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装备,进一步整合和完善铁路现有各项安全检测、监控技术装备;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构建完整的铁路行车安全监控信息网络,实现各类安全监测信息的自动收集与集成;逐步建立防止各类铁路行车事故的安全监控系统、事故救援指挥系统和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逐步建成集监测、控制、管理和救援于一体的高度信息化的铁路行车安全预防预警体系。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按铁路行车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级别原则上分为ⅰ、ⅱ、ⅲ、ⅳ级。当达到本预案应急响应条件时,应启动本预案。

4.1.1ⅰ级应急响应

(1)出现下列情况之一,为ⅰ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100人以上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亿元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10万人以上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在48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ⅰ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ⅰ级响应行动。

①ⅰ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报请国务院启动,或由国务院授权铁道部启动。

②铁道部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报告国务院,同时根据事故情况,通知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成员,组成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③铁道部开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事发地省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以及现场救援指挥部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④通知有关专家对应急救援方案提供咨询。

⑤铁道部根据专家的建议以及国务院其他部门的意见提出建议,国务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其他支援请求。

4.1.2ⅱ级应急响应

(1)符合下列情况之一,为ⅱ级应急响应:

①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或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重伤)的铁路行车事故。

②直接经济损失为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③铁路沿线群众需要紧急转移5万人以上、10万人以下的铁路行车事故。

④铁路繁忙干线遭受破坏,造成行车中断,经抢修24小时内无法恢复通车。

⑤需要启动ⅱ级应急响应的其他铁路行车事故。

(2)ⅱ级响应行动

①ⅱ级应急响应由铁道部负责启动。

②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立即通知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有关成员前往指挥地点,并根据事故具体情况通知有关专家参加。

③应急指挥小组根据事故情况设立行车指挥、事故救援、事故调查、医疗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宣传报道、治安保卫等应急协调组和现场救援指挥部。

④开通与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各应急协调组的通信联系通道,随时掌握事故进展情况。

⑤根据专家和各应急协调组的建议,应急指挥小组确定事故救援的支援和协调方案。

⑥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⑦协调事故现场救援指挥部提出的支援请求。

⑧向国务院报告有关事故情况。

⑨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告国务院。

4.1.3发生ⅲ级以下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制定的应急预案启动。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铁道部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构建铁路行车安全信息管理体系,实现铁路行车安全信息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4.2.2国际联运列车在境外发生行车事故时,铁道部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了解事故情况。

4.2.3发生ⅰ、ⅱ级应急响应的行车事故时,发生事故的铁路运输企业在报告铁道部的同时,应按有关规定抄报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

4.3通信

4.3.1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建立通信联系,保障事故现场信息和国务院各应急协调指挥机构的通信,必要时承担开设现场应急救援指挥机动通信枢纽的任务。

4.3.2铁路系统内部以行车调度电话为主通信方式,各级值班电话为辅助通信方式。

4.3.3行车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应急处理需要,设置事故现场指挥电话和图像传输设备,确定现场联系方式,确保应急指挥联络的畅通。

4.4指挥和协调

4.4.1铁道部指挥协调工作

(1)进入应急状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代表铁道部全权负责行车事故应急协调指挥工作。

(2)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行车事故情况,提出事故现场控制行动原则和要求,调集相邻铁路运输企业救援队伍,商请有关部门派出专业救援人员;各应急机构接到事故信息和支援命令后,要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现场。现场救援指挥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授权,统一指挥事故现场救援。各应急救援力量要按照批准的方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共同实施救援起复和紧急处置行动。

(3)现场救援指挥部成立前,由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领导小组指定人员任组长并组织有关单位组成事故现场临时调查处理小组,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的规定,开展事故现场人员救护、事故救援、机车、车辆起复和事故调查等工作,全力控制事故态势,防止事故扩大。

(4)行车事故发生后,铁路行车指挥部门要立即封锁事故影响的区间(站场),全面做好防护工作,防止次生、衍生事故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扩大。

应急状态时,铁道部有关司局和专家,要及时、主动向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提供事故应急救援有关基础资料以及事故发生前设备技术状态和相关情况,并迅速对事故灾难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领导决策参考。

4.4.2事发地人民政府指挥协调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根据铁路行车事故情况,对铁路沿线群众安全防护和疏散、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救护和安置、事故现场的治安秩序以及有关救援力量的增援提出现场行动原则和要求,并迅速组织救援力量实施救援行动。

4.5紧急处置

4.5.1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发生后,当地铁路单位和列车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开展自救、互救,并根据《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迅速上报。

4.5.2发生铁路行车事故需要启动本预案时,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按权限组织处置。根据事故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调动应急队伍,集结专用设备、器械和药品等救援物资,落实处置措施。公安、武警对现场施行保护、警戒和协助抢救。

4.5.3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根据现场请求,负责紧急调集铁路内部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参与应急处置;并通过国家处置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协调组织有关部委的专业救援力量、专用设备和物资实施紧急支援。

4.5.4涉及跨省级行政区域、影响严重的事故紧急处置方案,由铁道部提出并协调实施;必要时,报国务院决定。

4.6救护和医疗

4.6.1行车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现场组织协调有关医疗救护工作。

4.6.2卫生部门根据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的请求,负责协调组织医疗救护、医疗专家、特种药品和特种救治装备进行支援,协调组织现场卫生防疫有关工作。

4.6.3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按照本单位应急预案中确定的医疗救护网点,迅速联系地方医疗机构,配合协助医疗部门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

4.6.4对可能导致疫病发生的行车事故,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疫措施。

4.7应急人员的防护

应急救援起复方案,必须在确保现场人员安全的情况下实施。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必须按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和标准执行。参加应急救援和现场指挥、事故调查处理的人员,必须配带具有明显标识并符合防护要求的安全帽、防护服、防护靴等。根据需要,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4.8群众的安全防护

4.8.1凡旅客列车发生的行车事故需要应急救援时,必须先将旅客和列车乘务人员疏散到安全区域后方准开始应急救援。

4.8.2凡需要对旅客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由铁路运输企业按其应急救援预案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需要对沿线群众进行安全防护、疏散时,铁路运输企业应立即通知事发地人民政府,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进行安全防护和疏散。

4.8.3旅客、群众安全防护和事故处理期间的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负责。

4.9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需社会力量参与时,由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协调地方人民政府实施,并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救援预案。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应在现场救援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4.10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及损失评估

ⅰ级应急响应的铁路行车事故调查处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组织调查组负责。其他铁路行车事故的调查处理,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有关规定,由铁道部负责。

行车事故的损失评估,按铁路有关规定执行。

4.11信息

铁道部或被授权的铁路局负责行车事故的信息工作。如发生影响较大的行车事故,要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指定专人负责信息舆论工作,迅速拟订信息方案,确定内容,及时采用适当方式信息,并组织好相关报道。

4.12应急结束

当行车事故发生现场对人员、财产、公共安全的危害性消除,伤亡人员和旅客、群众已得到医疗救护和安置,财产得到妥善保护,列车恢复正常运输后,经现场救援指挥部批准,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应急救援队伍撤离现场,按“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宣布应急结束。完成行车事故救援起复后期处置工作后,现场救援指挥部要对整个应急救援情况进行总结,并写出报告报送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理

事发地铁路运输企业负责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及时对受害旅客、货主、群众及其家属进行补偿或赔偿;负责清除事故现场有害残留物,或将其控制在安全允许的范围内。铁道部和地方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共同协调处理好有关工作。

5.2保价保险

铁路行车事故发生后,由善后处理组通知有关保险机构及时赶赴事故现场,开展应急救援人员现场保险及伤亡人员和财产保险的理赔工作;对涉及保价运输的货物损失,由善后处理组按铁路有关保价规定理赔。

5.3铁路行车事故应急经验教训总结及改进建议

按照《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根据现场救援指挥部提交的铁路行车事故报告和应急救援总结报告,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组织总结分析应急救援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报送铁道部应急指挥小组。

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应急指挥机构,应根据实际应急救援行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交总结报告。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铁道部负责组织协调通信工作,保证应急救援时通信的畅通。

铁道部负责组织建立统一的国家铁路和国家铁路控股的合资铁路行车事故灾难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逐步整合行车设备状态信息、地理信息、沿线视频信息,并结合行车事故灾害现场动态图像信息和救援预案,建立铁路运输安全综合信息库,为抢险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6.2救援装备和应急队伍保障

铁道部根据铁路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协调、检查、促进铁路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强化完善救援队伍建设,保证应急状态时的调用。

铁道部要进一步优化和强化以救援列车、救援队、救援班为主体的救援抢险网络,合理配置救援资源;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安全防护器材,制订各类救援起复专业技术方案;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救援起复能力。

6.3交通运输保障

启动应急预案期间,事发地人民政府和铁路运输企业按管理权限调动管辖范围内的交通工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根据现场需要,由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地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行必要的交通管制,维持应急处置期间的交通运输秩序。

6.4医疗卫生保障

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医疗卫生保障应急预案,明确铁路沿线可用于应急救援的医疗救治资源和卫生防疫机构能力与分布情况,提出可调用方案,检查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卫生防疫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

各铁路运输企业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应按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承担铁路行车事故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名录,明确不同地区、不同线路发生行车事故时医疗卫生机构地址、联系方式,并制订应急处置行动方案,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6.5治安保障

各级应急处置预案中,要明确事故现场负责治安保障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安排足够的警力做好应急期间各阶段、各场所的治安保障工作。

6.6物资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要按规定备足必需的应急抢险路料及备用器材、设施,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6.7资金保障

铁路运输企业财会部门要采取得力措施,确保铁路行车事故应急处置的资金需求。铁路行车事故应急救援费用、善后处理费用和损失赔偿费用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和铁道部按管理权限协调解决。应急处置工作经费保障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实施。

6.8技术储备与保障

铁道部行车事故灾难应急协调办公室负责专家库、技术资料等的建立、完善和更新。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宣传教育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公众避险、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公众自我保护能力和守法意识。

铁道部要结合铁路行业实际,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职工和公众的安全意识。

7.2培训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铁道部、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组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人员进行上岗前培训,定期进行救援知识的专业培训,提高救援技能。

7.3演练

铁道部要有计划地按应急救援要求每年进行一次演习和演练。根据需要,可开展国内外的工作交流,提高铁路行业应急处置实战能力。

8附则

8.1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

铁路行车事故性质按《铁路行车事故处理规则》规定的构成条件确定。

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8.2预案管理与更新

随着应急救援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部门职责的变化以及应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的新情况,铁道部应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

8.3奖励与责任追究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7

关键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安全管理

前言

近些年来,作者在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调查中发现,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不高,给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埋下诸多的安全隐患。对此,必须做好相关的安全措施,提升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效率,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1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分析

1.1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实施的配合

在地铁城市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需要配合相应的安全监督制度才能保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当然,在此过程中,还需要保证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安全监督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适宜性等,这样才能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1]。然而,就现阶段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运行情况来分析,缺乏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有效的配合。如在很多情况下,城市地铁运营过程中都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监督制度进行,经常会引发一些施工安全事故,也将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顺利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另外,还存在安全监督松懈的现象,这无疑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改造工程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城市地铁行业的稳定发展。

1.2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应急预案不合理

在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施工安全事故带来较大的损失,应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的制定,这样在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可以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从而有效的将损失降至最低[2]。然而,就现阶段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制定情况上来看,整体应急预案制定的不够合理,一方面应急预案考虑的不够周全,另一方面应急预案实施延时,不能有效的对安全事故进行控制。

1.3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不足

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等,要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应做好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3]。然而,作者在对当前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调查中发现,当前有很多线路改造工程的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不足,一方面安全管理不够全面,一些细节性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从而埋下施工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足,未能严格按照安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从而给整个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影响。

2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2.1积极配合并实施城市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

安全监督制度的实施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给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造成极大的影响,针对这类情况,作者认为应积极配合并实施城市地铁运营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监督制度,并加强对施工安全监督制度的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有效的提升城市地铁运营线路工程施工的有效性、合理性等[4]。首先,应加大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安全监督检查,对施工各个环节展开全面的安全检查,同时,相关部门应向监督部门提供相关的施工资料。例如,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等,并加强施工安全教育,将安全文明施工落实到实处,从而有效的提升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有效性。其次,应加强特种作业人员上岗证以及在岗能力的检查监督。例如,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以及相关的施工机具,对特殊岗位人员在安装和使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岗位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相关施工技巧,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另外,相关部门应做到定期巡检,严抓施工过程中的每一项施工,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针对巡检工作来说,应结合城市地铁运营线路的实际情况来定。例如,某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巡检过程与施工人员交流,以及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指导的过程中,重点对塔式起重机、物料提升机等相关施工机具操作人员进行操作技术指导,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给予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指导,对保障该工程的顺利施工、安全施工有着极大的作用。

2.2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是为了能更有效的将事故损失率降至最低,一旦应急预案不合理,将无法有效的对事故损失进行控制,不仅会造成大量的资源损失,甚至会给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对此,应制定全面合理的应急预案[5]。一般情况下,造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有人为、自然、环境等。因此,针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施工的安全应急预案就应结合各项因素进行制定。同时,也应根据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应急预案主要是完善未雨绸缪的措施,更是确保整个工程顺利安全完成的关键,主要包括防汛预案、防火预案、交通事故预案、高空坠落事故预案、用电安全事故预案等,每一套应急预案都有着不同的应急方式,一旦事故发生,就可以根据事故发生的性质来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有效的将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事故损失降至最低[6]。另外,为了确保应急预案实施过程的有效性,应做好相关应急预案的演练,让每个工作人员都熟练的了解应急预案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例如,以下是某施工单位在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2.3加强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是确保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的关键,一旦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或是不合理的话,都将会给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对此,应加强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首先,应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完善应结合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要重点考虑一些会影响到施工安全的因素。例如,施工材料、施工技术等,应严格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投入到施工中的各项材料都能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也应对施工技术进行监督,一旦发现施工的不合理,应及时纠正,安全做好施工的每个环节。其次,应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力度,避免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问题的发生,要重视每个施工细节的安全管理,另外,施工安全管理应严格按照相关管理要求,这对提升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性有着极大的作用,以下是某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中的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流程

总结

综上所述,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城市地铁线路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造,而在改造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也成为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工作。通过以上对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分析,作者主要就现阶段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对提升城市地铁运营线路改造工程施工的安全性给予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卢文刚.城市地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研究――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1(04)

[2]刘光武.广州地铁安全预警与应急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01)

[3]李强.采用模拟道岔方式实施营业线区间换侧铺架施工方案[J].甘肃科技.2015(10)

[4]程远.山西中强铁路开行重载列车最小曲线半径研究[J].铁道标准设计.2015(06)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8

【关键词】抗台风;应急管理;变电站

1.台风对电网及变电站造成的影响

台风登陆过程中带来的强风暴雨对电网安全运行构成很大威胁。回顾历史,每次登陆或影响广东的台风,对广东电网及输变电设备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台风期间是连锁故障的危险期,多次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近年来影响广东电网,对变电站设备造成最大破坏的一个台风时0814号台风“黑格比”。2008年9月24号,15级强台风“黑格比”袭击广东,广东供电局启动Ⅰ级红色防风防汛预警,对整个广东电网造成了严重影响,电网负荷降至年度最低,台风造成造成变电站电力设备故障或损毁,引发大面积停电,全市10kV以上线路大部分跳闸。

此外,“先风后雨”是台风显著的特点之一,台风所带来的强降雨也对电网变电站的安全运行造成重大威胁,对电力设施造成较大损害[2]。

2.变电站抗台风应急管理现状

2.1思想上高度重视

广东沿海地区地势平缓,台风登陆后造成的危害较大,曾多次遭受台风严重破坏,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重创,变电站员工对抗台风应急管理在思想上形成了高度统一。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台风信息,实时了解台风的预走向,进入48h警戒线后时刻动态掌握台风、汛情情况。将防风防汛抗台风当做头等大事来对待,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以最大限度减少台风造成的损失,保障变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以精湛的技术,顽强的作风展现新时期电力铁军“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时代精神。

2.2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

台风对电力供应的危害非常大,应全方位研究台风对电力供应的影响,以及经验的不断积累,在现有台风应急预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变电部编制了相应了的《防风防汛应急预案》是的防台抗台工作逐步细化,针对性加强,极大的提高了抗台风应急管理能力。为贯彻“预防为主、常各不懈、应急救灾”的防灾精神,以预防为主,着重于提高防抗台风暴雨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为有序、高效地开展抗灾自教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应制定应急预案

2.3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演习

部门、班组每年都会组织实施抗台风、防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的演习。通过反复的实战演习,保证抗台风期间应急工作能够可靠、高效、有序的进行。全站人员到岗参加演习,充分营造演习的真实性,力求达到良好的效果。

3.抗台风尚存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1人本观念应转变

如今,抗击台风应从以往迎着狂风暴雨的硬“抗”,转变为以“台风来临前防、台风登陆时避、台风登陆后抢”为主要方式。这样将技术创新应用于防御台风工作,跟踪台风的进程,由面及点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由“事故处理”向“安全防御”转变,大大提高防台抗台水平。

3.2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够

从实际运行情况来看,变电站电网抗击台风应急管理仅仅处于起步阶段,应急处置能力较低,某些方面与电力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目标存在较大差距,还不是最科学的应急管理[4]。

虽然各部门各班组都制定了抗台风应急预案,但从具体操作来说,故障预案具体的细节流程不够明确,如出动多少人是合理的,哪些人员组成进行现场故障情况分析,当值正、副班员做什么,怎么做才能体现快速性,准确性,协调性[3]。

3.3应急预案的细节应完善

应急预案的关键是可操作性。在大原则正确的前提下,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应针对现有应急预案中对一些细节不够明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根据故障大小制定相应(大、中、小)应急预案,确定“3w+2H”原则,及由由哪一级领导指挥(who),人员在哪里集中(where),各级人员做什么(what),由多少人参加(Howmuch),怎么做(HowDo),都应具体明确,所有应急处理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就知道自己的岗位在哪里,该如何做,按照事先设定的方案进行各类应急故障的处理。在编制预案时应考虑多种可能性,即要编制8~12级台风应对预案,也要编制超过12级的台风预案,特别是16级以上超强台风。预案内容要考虑台风破坏时的应对措施,也要考虑台风过后的恢复措施,特别是在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对重要客户的恢复方案。

同时,还应制定对台风破坏的有序用电方案,真正做到应对台风工作镇定自如,有条不紊[4]。

4.变电运行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抗台风应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预防性检查、危险源监控、信息反馈还是事故处理、评估改进等工作最终都是由一线变电运行人员实施,所以我们变电运行人员是抗台风应急管理中不容忽视的主体[5]。广东供电局变电部通过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特点提出了在抗击台风过程中需要重点注意的事项:

4.1台风前的准备工作

4.1.1加强变电站特殊设备的夜巡特巡,及时发现,消除各类隐患及缺陷。及早部署,完善防汛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密切关注气象信息,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案,做好防汛物资,及时上报汛情信息,不断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4.1.2无人值班变电站提前恢复有人值班,在台风到来前检查变电站的保护投退是否正确、录波装置是否完好、保护打印机设置是否正确、自动化画面与现场是否~致等。低洼、防汛重点的llokV无人值班变电站最少派2人到站值班,巡维中心统一提供变电值班负责人的移动电话号码给电网调度备案,确保调度指令畅通。

4.1.3终止一切计划性检修作业(故障抢修除外),全面检查直流系统、事故照明系统、应急灯等应急装置以及各种备品(特别是熔断器),确保其状态良好。

4.1.4清理站内场地杂物;确保所有场地端子箱、机构箱的箱体、箱门关好、锁好,场地排水系统畅通。

4.2台风期间的处理工作

4.2.1220kV、110kV线路跳闸重合不成功,根据实际情况在适当时候可强送一次;35kV、10kV线路跳闸重合不成功,在未查线前,不能强送,避免线路跌落伤人。

4.2.2涉及户外倒闸操作时,台风期间一律不能强求,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4.2.3必须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台风事故抢修(指由于时间紧迫,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方面不容拖延的工作,或一时找不到工作签发人又要立即进行抢修)可不用工作票,但要获得当值调度员许可,且工作前做好安全措施,指定专人监护,履行工作许可手续方可进行,当事故抢修转入超过8小时的检修,应办理或补办工作票。

4.3台风后的配合抢修工作

4.3.1电网受损设备如有外单位协助抢修,该抢修工作必须由变电运行部门的专门负责人与调度联系,外单位不能直接对调度负责。

4.3.2故障设备已进行了一次抢修工作并已带电运行后,如又要停电抢修,应办理工作票。

5.结语

台风虽然是一种超强的自然力量,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它,但随着我们对台风危害的认识,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努力,群策群力,把防风措施考虑周全、仔细,做好预防工作,一定能够把台风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张玲,李运斌,等.台风风速的长期极值预测[J].热带海洋学报,2008(5).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9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贯彻落实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我局党组十分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应急管理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按照会议要求,紧密结合交通系统实际,深入研究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加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软、硬件建设,为依法、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做好应急管理相关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积极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

2.年初,由于“蓝牌车”非法营运,引起出租车司机的强烈不满,小部分出租车司机聚集在一起,向交通局表达要整治“蓝牌车”非法营运的诉求,当时事态一度有扩大的趋势。交通局党组针对这一事件,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方面给出租车司机做好疏导工作,平息事态;另一方面结合群众举报,经过执法人员摸底、调查、取证,确认事实清楚后,开展了打击非法营运“百日行动”,并与市城管执法局、公安局等职能部门采取联合执法,有效地打击了违法营运“蓝牌车”,保障出租车行业稳定。

(三)做好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

1.做好水上交通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和措施,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稳定。我局联合海事、安监等职能部门开展2009年水路安全生产联合检查行动,重点打击运输船舶超范围和非法运营行为,及时将有关船舶超载的情况通报海事部门予以处理;督促指导水运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水运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加大对安全消防设施的检查力度,加强值班和瞭望,保证船舶处于适航状态,并针对不同时期季节性气候的变化加大对船员安全救生演练,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加大对我市从事水路客运和危险品运输船舶的检查力度,督促企业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控各种突发事件发生。对安全措施落实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整改,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整顿,确保各项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加大对交通运输市场突发公共事件趋势分析,制定相应对策及措施,确保行业稳定。定期召开出租车持牌人、驾驶员和出租车公司代表座谈会,及时掌握出租车市场稳定状况,同时了解驾驶员的想法与诉求,对出租车承包费实行政府定价,并严厉打击“蓝牌车”非法营运,维护了出租车市场稳定。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应急队伍素质

根据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我局加强了与企业的沟通,采取以岗代训的办法,通过执行应急任务煅练保障队伍,应急保障队伍的素质不断提高。

二、下半年应急管理工作目标、打算和措施

认真吸取“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的教训,开展对全市所有从事旅客运输营运车辆、船舶和场站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以“6.5”事件为鉴,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交通运输安全应急进行演练,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一)加强安全检查和安全宣传

各旅客运输企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年”活动,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安全意识以及对突发事件和紧急救援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旅客的安全防患意识。

(二)加强预案的完善及推演

“6.5”成都公交车燃烧事件给交通运输行业敲响了警钟,同时对应急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急预案的制定,必须有针对性,对制定好的应急预案要进行推演,尽可能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可行性,提高应对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安全运行应急预案篇10

2018年度,在XXX正确领导下,XXX为落实上级有关应急管理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续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指挥体系,有效提升了XXXX应急管理水平。现将2018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情况如下:

(一)积极组织监察员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是XXX2018年度安全专项重点工作之一。今年XX积极组织辖区内应急监察员参加法律和业务复训,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各类应急指挥人员、专业技术骨干、一线处置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为培养应急监察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我局组织辖区内30余人参加北京、杭州应急监察员初始培训,为XXXX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人员基础支撑。

(二)开展海空跨界合作联动,提高应急指挥协作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华东地区涉水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率和民用航空安全保障能力,今年XX与XX、XX警务航空队开展海空跨界战略合作,于6月份在XX组织航空器事故海上搜救及调查联合演练,以贴近真实的场景模拟,结合海上救援和空中救援力量,实际检验了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应急响应沟通、落水人员搜救、获救人员转移、飞机黑匣子搜寻打捞四个科目,验证了民航航空器实施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畅通民航系统与海上搜救中心应急反应联系渠道,提高了民用航空器发生追回情况下的海上搜救及事故调查处置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安全出行和航班安全提供海上应急救援保障。

(三)做好突发情况处置,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018年度XXX多次受灾害天气影响,XX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进行合理处置。2018年初,受强冷空气影响,XXX区多地出现强降雪天气,对辖区XX安全正常运行带来严重影响。我局高度重视此次冬季暴雪恶劣天气的对民航安全运行的影响,持续关注辖区内天气变化情况,多渠道获取气象部门相关预警信息,及时向辖区民航各单位预警,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加强XXXX联系沟通。灾害天气来临前提前准备,组织各单位适时召开驻场单位运行保障协调会,分析形势、明确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此次冬季暴雪天气对民航系统影响。今年夏季在防御“温比亚”“摩羯”“云雀”“安比”等台风的工作中,我局根据不同程度预警响应及时与XXX、XXX防汛办沟通,密切关注汛情和灾情,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及时相关预警信息,指导辖区内各机场实时航班延误信息,通过电报通知XXXX各XXX提前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密切关注台风天气动向并及时作出调整保障民航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完成课题专项研究,实践应急管理新技术

为全面掌握XXXX的各类应急资源信息,推动辖区应急保障工作规范化,XXX于2016年启动了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XXX应急处置案例研究与能力提升”的研究工作并于2018年完成“XXXX”项目的结题。项目开展过程中,我局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要求,按计划有序组织项目实施,编制了《XX》和《XX表》,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民航应急资源管理分类目录体系;项目借鉴国内先进的应急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经验,根据华东地区特性,构建了XXX航应急资源信息平台演示系统,成为XXX行政执法机构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有力工具,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平台的应急资源信息数据共享。进一步完善和强化XXX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信息平台功能。系统根据日常应急管理实际需求,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应急资源信息共享通道,为XXX的应急资源管理留有宝贵经验,为民航各级行政执法机构提供先进经验。

(三)建立云视讯联系平台,完善现场指挥系统

为加强XXX联系沟通,提升协同处置能力,提高信息传递效率。XX全年致力于云视讯平台的建设,XX内各机场积极参与,目前为止XXX的XXX平台已完成建立,有利于我局在突发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予以指导指挥。现场指挥系统的完善,补足了应急指挥系统的短板,切实提高XXX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指挥和现场处置能力。

二、2019年应急管理工作计划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增强实战能力

1、推动辖区各单位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及各专项预案的修编工作,督促、指导各单位基于华东地理、气候及行业特点,梳理潜在风险,着力强化专项预案、处置程序的制定。加强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强化应急预案约束效力。建立应急预案体系督导制度,对各单位应急预案管理和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并将其作为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的重要内容。推动各单位积极将民航应急预案纳入地方应急预案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及救援机制与地方的衔接。

2、鼓励各单位结合应急预案组织更加贴近实战的综合性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各项演练活动,在演练中验证预案的可操作性,不断增强实战能力,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整改。精心开展演练,确保应急演练实战到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水平,通过VR技术以场景再现的方式对于医疗应急救援、航空器安全运行模拟、机场突发火情等情况进行定期训练,提高各单位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开展XX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的研究

我局于2019年开展基于XXX大数据的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目的是基于XX应急指挥信息平台与应急资源平台,开展区域性突发事件智能协同处置研究。本项目试图在“XXX,全面梳理XXXXXX内外部关键应急信息,研究XXXX的应急基础信息多源融合技术标准,制定应急预案电子化表单智能推送技术方案,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与管理技术将应急决策者的经验、知识以及能力进行转换并固化为程序方案,实现应急指挥的制度化、标准化运行,切实解决区域间协同处置与决策问题。

本项目研究执行期为三年,总体目标为补充与完善华东地区航空公司关键应急信息与应急资源库,建立XXX多源应急基础信息交互与融合技术标准,以科学化、标准化的方式实现应急预案的数字化推送,打造区间性协同处置与智能决策支持的应急系统平台。

(三)完善华东民航突发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

1、充分依托XXX现有应急指挥信息平台,疏理应急指挥平台视频传输系统体系,集成现有应急系统功能,进一步扩展对辖区机场视频监控信号的接入,其中包括虹桥全景系统、云视讯系统等,提高辖区内各单位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2、依托商用成熟云端视频传输技术,定期与部分机场进行视频互联,提高云视讯系统的实操性和可靠性。将云视讯系统纳入辖区内应急演练体系中,对于演练中的突发情况进行实时指导,提升我局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应急指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