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十篇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十篇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8:12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1

2003年2月13日,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在《欧盟官方刊物》上公布了《关于报废电气电子设备的指令》(weee指令)和《关于在电气电子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的指令》(RoHS指令)。这两个指令旨在规范电气电子设备的废物处理并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前者从2005年8月已开始实施,规定的是电子产品垃圾回收问题;后者则从2006年7月1日开始生效,要求进入欧洲市场的电子电气设备,禁止使用铅、水银、六价铬、隔pBB以及pBDe元素,其中隔限量指标100ppm(0.01%),另五种限量1000ppm(0.1%)。

据初步分析,欧盟两指令所涉及的产品将涵盖我国200多个海关税号项下的产品,大多属于我国强势出口机电产品,这些产品目前已经受到了两指令的不利影响。以环保著称的欧盟市场,对新进入企业的要求更加严格了,而世界其它国家也纷纷加强了相关环保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借鉴欧盟两指令、加快构建我国的电子产品环保法规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构建我国电子产品环保法规的意义

1、环境保护的需要

据国家发改委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约有500万台电脑、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报废。另据统计,全世界80%的电子垃圾被运到亚洲,其中90%又被丢弃在中国。由于回收处理不当,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已开始对我国环境带来巨大危害,现存的和将产生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垃圾也没有形成回收和处理机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过去把发展经济作为首要目标,忽略了环境问题,对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严重挑战。我国新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把保护环境提高到了战略高度,用专门一章进行了规定,并且提出了“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防治污染,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以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有效控制污染物排放,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城市的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

对于与欧盟两指令有关的危害重金属、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处理也做了专门要求,在“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节中规定了“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强城市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城市垃圾处理费征收力度,到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60%”。可见,我国出台与欧盟两指令相似的环保法规是对“十一五”规划的落实,也是我国的现实需要。

2、应对国外环境壁垒的需要

欧盟出台weee和RoHS两指令之后,美国和日本也出台了类似的法律,其他wto成员国陆续或正在酝酿出台相类似的法律,以应对欧盟的两指令。以美国为例,加州《电子废弃物循环法案》于2003年9月完成立法,涉及加州RoHS的内容在25214.10章节。规定从2007年1月1日起,所有特定的电子设备进入加州市场时,将限制使用加州RoHS法令中所规范的四种有害物质,即镉,汞,铅,六价铬(不包括阻燃剂)。对四项重金属的最大浓度值限制与欧盟RoHS一致,但在适用范围上有不同。日本出台的《家电循环法》已于2001年4月1日生效。韩国在2006年3月30日公布了关于回收电器、电子产品以及汽车的法案,并于2007年7月1日实施,该法包含了电器电子设备和部件,以及汽车,与欧盟的RoHS、eLV、weee这三个环保指令类似。

随着经济和贸易全球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制定涉及贸易尤其是国际贸易的法律法规,其作用与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超出本国范围,影响其他有贸易往来国家的经济和贸易,所以,针锋相对地制定自己的相关法律法规将会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同国家之间重要的相互制衡手段。我国出台类似于欧盟两指令的法规,能够有效的应对其他国家的环境壁垒,一方面可以增加我们在谈判桌上的砝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进行“讨价还价”。

我国针对欧盟两指令的立法进程

针对欧盟的两指令,我国已经完成了以下立法:

1、2006年2月28日,信息产业部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7部委联合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类似于欧盟的RoHS),并于2007年3月1日施行。2006年11月6日,信息产业部了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相配套的三个重要行业标准:《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SJ/t11363-1006)、《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SJ/t11364-1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SJ/t11365-1006)。

2、2006年8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出台了《废弃家用电器与电子产品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4年12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起草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已上报国务院审查,2006年底已进入审批阶段,2007年上半年有望正式通过并强制实施。《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将以国务院的名义,立法层次高。上述两个法规和政策类似于欧盟的weee。

3、上述是我国在国家层面完成的针对欧盟两指令的立法,在地方层面上我国有些地区已经出台了类似于欧盟的指令。例如湖北省出台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就根据《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规及时研究提出地方性法规或规章建议,并配套制定实施细则。2004年底,浙江省经贸委、科技厅等七部门联合了《浙江省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试点暂行办法》(浙经贸资源[2004]1161号)。青岛市与浙江省一样,作为我国2004年国务院确定的国家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设试点,也出台类似的地方政策。

我国国家立法与欧盟两指令的比较

针对欧盟两指令,在国家层面,我国共出台了3部法规、规章和政策及3个配套行业标准。

1、《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与RoHS指令比较

从条文本身来看,《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共27条,而RoHS共11条,从表面看,欧盟的RoHS相对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因为相对于成员国来说,欧盟指令本身没有法律效力,指令只是一些指导性意见供成员国参考,给成员国立法留有很大空间。而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却有对地方的直接法律效力,地方立法空间并不大。以法律责任而言,RoHS指令只是规定了1条,而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却规定了3条。

从法律内容本身来看,我国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和欧盟的RoHS指令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异同点:

相同点主要有4个方面:

(1)都是法律规范性文件;

(2)主要目的都是为实现电子电气类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禁止使用和减量化);

(3)都涉及贸易活动(货物贸易);

(4)限制和禁止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是一样的,都是六种: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

不同点主要有8个方面:

(1)我国的《管理办法》无需转换低一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就可以直接实施;但欧盟的RoHS指令需要转换成欧盟成员国法律(法规)才可以实施。

(2)我国的《管理办法》调整对象为电子信息产品,欧盟的RoHS指令调整对象为交流电不超过1000伏特、直流电不超过1500伏特的电子电气设备(暂不包括医用设备、检测和控制器械)。

(3)我国的《管理办法》对所有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采取“一并纳入”的做法放入其调整范围,而欧盟RoHS只是将电子电气整机产品放入其调整范围,对元器件类、材料类产品的要求是通过整机来传递的。因此,中国的《管理办法》对元器件类、材料类产品是“直接”采取限制与禁止使用有毒有害物质措施的,而欧盟RoHS则是“间接”采取措施的。

(4)我国的《管理办法》对有毒有害物质控制的监督管理采用目录管理模式,目录以“穷举法”方式形成;欧盟的RoHS指令将weee指令中的类产品全部放入,然后再对其中有毒有害物质控制技术尚不够成熟、经济上不可行产品采用“排除法”予以“豁免”。

(5)我国的《管理办法》于2006年2月28日颁布,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有毒有害物质限制和禁止使用时间尚未确定;欧盟的RoHS指令的时间表是:2003年2月13日《指令》颁布,2004年8月13日转为欧盟成员国法律(法规),2006年7月1日开始实施。所以,欧盟的RoHS指令实施时间要比中国的《管理办法》早。

(6)我国的《管理办法》贯彻实施需要制定“标准”和“目录”,制定“目录”需要“标准”支撑;我国目前出台了与《管理办法》相配套的3个行业标准,分别为:《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SJ/t11363-1006)、《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SJ/t11364-1006)、《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SJ/t11365-1006),另外5个关于无铅焊接的标准正在制定当中。在确定标准之后,出台《目录》就有了标准依据,《目录》的形成过程将是渐进的,将依照一定的程序,如征求相关企业意见,专家评估等。目前,信息产业部已经起草了一个《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规定》草案,目录制定程序确定后,然后才会对什么产品进入第一批《目录》、何时进入《目录》等问题进行研究。欧盟的RoHS指令的贯彻只需要标准的支撑。

(7)我国的《管理办法》中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了“两步走”方式,第一步,在《管理办法》生效之日起,仅仅要求进入市场的电子信息产品以自我声明的方式披露相关的环保信息;第二步,对进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达到限量标准的要求,然后要经过强制认证(3C认证)才可以进入市场。而欧盟的RoHS指令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采取的是“自我声明”的方式,但欧盟的要求是“一步到位”,“自我声明”的前提是要做到有毒有害物质达到限量要求。

(8)从法律责任来看,违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由海关、工商、质检、环保等部门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处罚,而RoHS的法律责任一般由各成员国单独规定。另外,违反我国《管理办法》的,最重规定的对行为人的行政责任,而欧盟成员国规定了刑事责任。

2、《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与weee指令比较

从条文本身来看,我国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共31条,而欧盟的weee共19条和2个附件。weee看起来条文少,这是由指令的性质决定的,欧盟公布的法律文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指令,一类是条例,条例有直接法律效力,而指令却没有。指令只规定综合目标、原则以及对各成员国的基本要求,由各成员国按照指令立法,进行本国法律的转换。各成员国的立法要符合指令框架,原则上不低于指令的要求,并负责组织做好实施工作,成员国可提出例外或延期申请,由欧盟议会和欧盟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对不按指令要求按期制定法律的成员国,欧盟有权利对其提讼,weee转化成成员法时就极为详细可具有可操作性,有的会出台多部法规,而我国目前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还基本不具有可操作性。

从法律内容本身来看,我国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和欧盟的weee指令存在差异性很大,相同的东西比较少,两者的区别主要如下:

(1)立法目的上的区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立法目的有一个,即为了规范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行为,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而weee指令的立法目的有三个,而且轻重不同,首先是防治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其次是实现这些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使用和其它形式的回收,以减少废弃物的处理;最后是提高生产者、销售商、消费者等的环保意识。

(2)涉及的产品类别上的区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涉及的产品包括旧家电和废家电,目前只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电脑五类,国家发改委根据需要,适时家电目录内的产品。而weee指令却只包含报废产品,包括大型家用器具、小型家用器具、信息技术和远程通讯设备、用户设备、照明设备、电气和电子工具(大型静态工业工具除外)、玩具、休闲和运动设备、医用设备(所有被植入和被感染产品除外)、监测和控制器械、自动售货机等10大类,具体产品成千上万。并且这些产品设计使用电压为交流电不超过1000V和直流电不超过1500V的、正常工作需要依赖电流或者电磁场的设备和实现这些电流与磁场的产生、传递和测量的设备。

(3)生产者界定上的区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的生产者为产品品牌拥有者以及家电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和人。weee规定的生产者一般指产品品牌拥有者。

(4)责任方式上的区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的责任方式是地方政府负责制下的生产商、进口商、经销商和售后服务商、回收企业、处理企业、消费者、特殊消费者(各级政府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而weee实行的是epR责任方式,即“生产者责任延伸”(extendedproducerResponsibility,英文缩写为epR)的英文缩写,其中心思想是使生产商应承担的环境责任,不仅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之中,而且还要延伸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废弃后的回收和处置。通常,生产者责任延伸包括经济责任、循环利用责任和信息披露责任。

(5)处理垃圾费用的区别。《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建立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废旧家电回收处理专项资金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财政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另行制定。也就是说处理垃圾的费用还没有明确。目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受国家发改委的委托,承担了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收费机制研究课题,课题将主要研究国外废旧家电回收处理费用机制以及费用标准;研究中国废旧家电运行机制、管理机制和收费机制;测算中国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成本;设计中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处理费用标准;最后将形成《中国废家电回收处理费用管理办法》草案。但处理费用到底是由生产者负担还是由经销商或消费者负责?抑或国家承担,世界各国有不同先例,但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到底采取那种方式,还有待探讨。

(6)回收目标不同。《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没有提出明确的回收目标,但各省级地方政府依据本条例制定地方性实施细则,各地方可以规定自己的回收目标,以北京为例,2006年底,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固体废弃物处理规划》,规定“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将建成覆盖全市、运作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到2010年,二次电池回收率达到30%,废塑料回收率达到60%以上,废旧轮胎回收率达到70%,废旧家电回收率达到80%;实现年60万吨的再生纸生产能力,年300万条的废旧轮胎资源化利用能力,年300万台的废旧家电拆解处理能力。欧盟的weee提出了明确的回收目标,成员国将保证在2006年12月31日前,生产者符合下列目标:

(a)附件ia中1类和10类下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回收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80%以上;组件、材料和物质再利用和再循环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75%以上。

(b)附件ia中3类和4类下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回收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75%以上;组件、材料和物质再利用和再循环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65%以上。

(c)附件ia中2类、5类、6类、7类和9类下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回收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70%以上;组件、材料和物质再利用和再循环率将增加至每件器具平均重量的50%以上。

(d)对于气体放电灯,组件、材料和物质再利用和再循环率将达到灯重量的80%以上。

3、欧盟两指令与我国立法比较结论

欧盟两指令的出台不是偶然的,出台两指令前已经酝酿了十几年,而且在出台前已经有相关多部法规出台,运行了多年。从欧盟各成员来看,以RoHS指令为例,在出台前各国已经有类似的法律存在,出台该指令是为了协调成员国在此领域的法规,防止各成员由于实施各自的法律的差异产生贸易壁垒和扭曲共同体内的竞争。大部分欧盟发达成员也有类似的weee存在,因此欧盟两指令的制定和实施有良好的基础存在。我国虽然也出台了类似于欧盟两指令的环保法规,但由于我国的环保基础差,因此制定的法律内容本身与欧盟两指令相差很大,从实施的可能性来看,只能是循序渐进式的,从一些基本的做起。

从欧盟两指令与我国像对应的环保法规的实施效果预测,欧盟两指令能够起到双重效果,一是加强了环境保护,减少了政府财政压力,二是给国外企业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我国的环保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的是只是国内生产者,对国外生产商没有设置任何障碍。以我国对生产者的界定为例,没有把在国外的生产者规定为生产者,而把进口商定为生产者,这样就免除了国外生产者在产品出口到我国后的垃圾收集、处理和费用责任。同样,由于我国的国情决定对废旧电器的种类和对危害物质的要求远远小于欧盟的要求,在国际贸易往来中就造成了实质上不对称,即贸易歧视。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2

1国外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管理

发达国家电子废弃物管理起步较早、政策、技术比较成熟。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延伸生产者责任制(ex-tendedproducerResposibility,简称epR),早在1988年,瑞典隆德大学(LundUniversity)环境经济学家托马斯(thomasLindhquist)在给瑞典环境署提交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延伸生产者责任制,随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进一步深化了epR制度,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的电子废弃物法律法规和管理体系。

1.1欧盟及其成员国-德国

早在1990年,欧盟各国对电子废弃物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德国、荷兰、瑞典、瑞士、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先后颁布实施了电子废弃物管理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当属2003年,欧盟《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Directiveonwasteelectron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weee)和《关于在电子电器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DirectiveontheRestrictionoftheuseofcertainelectronicequipment,RoHS),其中,weee指令明确确定了延伸生产者责任制(epR),RoHS指令明确规定欧盟范围内严禁生产和进口任何含有下列六类有害化学物质的电子电器产品:铬、铅、镉、水银、pBB、pBDe。这就要求生产企业在原材料的选择采购时就需避免此类物质,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欧盟要求这两项法令的内容必须融入各成员国的立法中,各成员国在weee和RoHS的指导原则下,纷纷制定了自己的电子废弃物管理政策和组织架构。其中以德国最为成熟,德国电子废弃物epR体系属于竞争模式。德国是欧洲电子废弃物产生量最大的国家,其产生量占欧洲总量的1/3[3],同时也是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比较先进的国家。1998年,德国就通过了《关于防止电子产品废物产生和再利用法(草案)》,并且各洲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已制定了各种有关电器回收的法规,德国在强调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同时,更注重了消费者责任,制定了消费者经济奖惩制度,德国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冰箱时,必须支付40~50马克的污染费,政府有义务免费为公众建立电子废弃物的收集物流系统,消费者利用这个系统将废弃电子产品送到市政收集中心,同时可获得5美元津贴,但若将电子垃圾丢进生活垃圾中,则将面临罚款[4]。

1.2美国

美国的法律没有强调生产者延伸责任原则,他们反对将epR强加在生产商身上,认为那样不符合“社会成本最优”的经济学原则,而是希望从废旧电子电器产品处理与利用的整个流程宏观考虑,研究出各自责任明确的管理机制。1996年,美国可持续发展总统议会(pCSD)将epR改为“延伸产品责任”:“延伸产品责任是一项新兴的实践,在延伸产品责任体系中,制造商、供应商、使用者以及产品处置者将共同承担产品及其废物对环境的影响责任。延伸产品责任的一个目标就是识别生产链条上那些最有能力改善产品环境影响的参与者。该责任主体视情况而定,或者是原材料的生产者,或者是最终用户或者其他。”[5]

1.3日本

由于日本是一个少资源的岛国,所以日本很早就提出了“环境立国”之路,并率先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目标。日本于2001年4月1日,正式实施《家电循环利用法》,这部法律以电冰箱、电视机、空调和洗衣机四种电器为立法对象,规定了生产商、销售商、消费者的责任。另外,日本出台了大量的促进循环发展和资源再利用的法律法规,如《促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家用电器回收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法》等,在上述立法的基础上,日本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效果明显,2003年日本回收家电900余万台。资源回收利用率如空调为78%、电视为73%、电冰箱为59%、洗衣机为56%。在设计产品时考虑环保和回收方便,与1983年相比,电视机上的塑料种类由13种减到2种,零件数由39件减到15件,从而加快了回收的分解速度[6]。

2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

2.1现有法律体系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起步较晚,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第一次将固体废物纳入法制管理范畴,这部法律涉及的固体废物范围较广,既包括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同时也包括电子废弃物,这部法律体现了固体废物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为以后的电子废弃物管理奠定了基础。2006年2月28日颁发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该办法作为我国针对欧盟RoHS指令的重要贸易对称性举措,被称为中国的RoHS指令,主要对电子电器产品生产阶段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减量化控制。2007年5月1日《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2006年5月17日公布)开始施行。该办法对包括电子废弃物在内的再生资源的回收经营活动进行规范。2008年2月1日《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2007年9月7日颁布)开始实施。该办法对电子废弃物的产生、贮存、拆解、利用、处置等活动进行规范,以防治电子废物污染环境,加强对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2009年1月1日实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充实了电子废弃物立法体系。为进一步规范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2008年8月20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该条例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重点规定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和循环利用等制度。

2.2发展方向

我国的电子废弃物管理起步晚,进度慢,虽然在立法层面上已经提出了延伸生产者责任制、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末端治理等一系列理论,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实践时间短、缺乏经验,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为进一步提高电子废弃物管理的效果,必须从以下4个方面继续深入,逐步完善管理体系:

1)增强消费者自觉意识,提高公众参与度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是以政府强制性管理为主。这虽然符合目前我国环境管理和电子废弃物管理的实际,但是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涉及电子信息产品的设计、生产、使用、回收、处理等多个方面,其复杂性决定了单靠政府的强制管理是很难实现管理目标的,还需要政府、生产者、消费者、电子废弃物处理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各方的共同合作,进行合作治理[7]。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两个方面提高公众参与度,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充分认识到随意丢弃、填埋、拆解电子废弃物的危害,提高公众自我素质,自愿回收废旧电子电器。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模式,由消费者支付分担一部分回收处理费用,并制定激励奖惩制度,特别是应该提高处罚力度,通过严厉的处罚措施使公众认识到自觉回收电子废弃物既是法律赋予的权利也是一种义务,是必须执行的。

2)建立健全回收网络前面提到过提高公众参与度,增强消费者自觉回收意识。不过再好的意识必须以健全的回收网络做保障,没有完善健全的回收网络,即使消费者有意回收废旧电子废弃物,但苦于无处回收、也将随意丢弃。目前我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网络比较残缺,笔者建议可以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工作赋予环卫部门或居委、村委等网络布局较全、覆盖面较广的部门执行。可以建立预约取货等方法为消费者回收电子废弃物提供便利。这样的疏导方法既方便了消费者,又提高了电子废弃物的回收率,保护了环境。

3)建立电子废弃物转移联单制度规范电子废弃物流转程序目前我国在危险固体废物转移处置过程中实行的五联单制度(跨省七联单),有效监控了危险固体废物流转处置的全过程,运用比较成功,可以借鉴用来监控电子废弃物的流转过程,通过联单制度,全程掌控电子废弃物的回收、运输、处置等全过程,便于管理部门监管。

4)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德国的电子废弃物处理产业化和竞争机制是一个很好的典范,该模式既减轻了政府压力又刺激了企业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电子废弃物管理体系的运作效率。我国应在行政许可政策的指导下,由生产商、社会、民间团体等主体建立废弃物回收、运输、处理企业,生产商以合同形式委托回收处理公司和第三方物流公司代其履行收集、运输和处理责任。处理商在产能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更多的电子垃圾以最大化自己的利润,因此形成相互竞争,竞争的结果是处理费用降低[8]。本政策的关键之处在于政府行政许可对处理企业数量和选址的控制,保障良性竞争。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3

美国各州可独立制订电子废弃物法案

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可独立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在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立法方面主要由所属各州负责。目前,美国联邦政府虽然还没有对废旧电子电器实行强制性回收利用的法律,但一些州已经开展相关立法。例如加州已经率先通过了电子垃圾法规――《2003电子废物再生法案》(theelectronicwasteRecyclingactof2003),对在加州销售的所有视频显示设备的废弃物的管理和回收做出了规定,并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另外对于回收费用,加州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法案规定从2004年7月1日起消费者在购买新的电脑或电视机时,要交纳每件610美元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8年6月,美国共有27个州针对白色家电产品的回收处理出台了相关法律规定,禁止将报废白色家电产品丢弃在市场垃圾点。

当前,我国正逐步成为世界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的中心。据海关总署统计,200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7011.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7.6%,预计我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机电产品出口国。美国2008年1月份的通报对电子电气产品的无害化设计、无害原材料供应和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旦实施,势必对我国出口到美国的家电制造商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对该类型产业的长远发展和自主品牌的建立影响深远。

美国3州电子废弃物法案的主要内容

密苏里州两通报法案的主要内容

由密苏里州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别提出的G/tBt/n/USa/332、333两通报法案规定,计算机设备的回收完全由生产商负责。在某种品牌计算机设备的制造商不止一个的情况下,任何一个都可以承担制造商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无一个制造商愿意承担,则其中任何一个均可认为是责任制造商。另外,对于贴牌生产或者销售计算机设备的制造商,同样需要承担如上的责任和义务。

制造商将计算机用于本州销售以前,应采用并且实施一个回收计划,向自然资源局提交一份书面回收计划。回收计划应包括消费者如何和在哪里返回制造商计算机设备的信息,应能让消费者在回收时不需要另外付费就回收计算机设备。

两通报法规都要求计算机在本州销售前有一个永久性、清晰可辨的厂商品牌标签。对没有在其计算机设备上加贴标签,或没有采用、实施或提交要求的回收计划的制造商实施处罚。第一次违规不处以罚款,第二次违规要罚款,金额不超过10000美元,此后违规每次不超过25000美元。

两通报涉及的主管部门均为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局是本州计算机设备回收或重新使用的强制性标准的执行部门,对不符合标准的制造商实施处罚。通报法案拟生效日期为2008年8月28日。

佛蒙特州《电子废物处理的法案S256》的主要内容

本法案适用视频显示设备。“视频显示设备”包括能够在显示屏上显示图像并用于使用者观看的装置,其可视区域的对角线要长于4英寸,可能包括阴极射线管、平板计算机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背投或前投设备,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类似显示器。《电子废物处理的法案S256》要求从2009年7月1日起,制造商不得销售,或为销售提供新的视频显示设备,也不得为后续销售向零售商交付新的视频显示设备。

本法案的重点是注册及其费用。在2009年7月1日之后,直接或间接向家庭用户销售视频显示设备的制造商,必须向自然资源局进行注册。从2010年开始,直接或间接向家庭用户销售视频显示设备的制造商每年还必须在注册中加入一个声明。同时,收集者、运输者以及回收者也都要进行类似的注册。

关于注册费用。每年7月1日前,要求进行注册的所有制造商必须向自然资源局支付年度注册费。专员必须将这些费用存入按规定建立的账户。制造商开始销售视频显示设备的初始计划年度的注册费为5000美元。以后每年的注册费用为2500美元的基本费加上可变回收费。可变回收费等于按照规定应该回收的废物磅数减去上报回收磅数,再乘以每磅回收预计成本。可变回收费可按以下公式计算:可变回收费=((axB)(C+D))xe,其中:

a=制造商前一年向自然资源局上报的出售给家庭用户的视频显示设备的磅数;B=要求回收的视频显示设备的销售比例,第一计划年为0.6,第二年及以后每年为0.8;C=制造商前一年向自然资源局上报的其从家庭中回收的翻新电子设备磅数;D=制造商向自然资源局上报的当前计划年度决定采用的回收信用额,并以此来计算可变回收费;e=用于计算可变回收费的每磅回收预计成本。对于回收能力不足50%的制造商,最低的每磅预计成本设定为0.50美元;对于回收能力高于50%但不足90%的制造商,设定为0.40美元;对于回收能力高于90%但不足100%的制造商,设定为0.30美元。

通报涉及的主管部门是自然资源局。其职责主要为制定各项管理程序,收集制造商提交的数据信息,审查注册费用的相关变量,每年向州长和州议会提供一份关于执行情况的报告等各项管理活动。通报法案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7月1日。

维吉尼亚州《电脑和电视机回收和重复利用的法案,HB344》的主要内容

通报法案要求计算机设备和电视机的制造商采用并执行提供收集、重复利用,以及重新使用的回收计划;并要求制造商在制造商可提供的电脑设备或电视机销售前贴上一张标签。法案除了适用范围扩大到计算机设备和电视机,具体内容与G/tBt/n/USa332、333通报法案类似。通报法案拟生效日期为2009年7月1日。

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

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电子废弃物将对未来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于是积极推进电子废弃物的回收。1995年10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2年6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制定的《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把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电脑5个品种列为必须回收的废旧电子产品;2006年2月,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门联合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并于2007年3月1日正式实施。2007年9月7日《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经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三次局务会议通过。这一系列政策和法规的颁布和实施,表明中国政府对包括电子废物污染防治等在内的环境污染治理的决心。

从内容上看,我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与美国密苏里州、佛蒙特州、维吉尼亚州的电子废弃物回收法案,欧盟weee指令有一定的相似性。美国三州、欧盟及我国都对回收体系有关方的的责任和义务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均体现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相比之下,美国三州电子废弃物回收法案,尤其是佛蒙特州的法案与欧盟weee比较接近,两者在注册、标识等方面对制造商作出了类似的规定。我国《废旧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比较简明,除了要求制造商负责产品的回收责任外,对产品销售的品牌标识、制造商的注册费用等并未作出太多的要求。对于产品如何收集,我国也并未作出详细描述。

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立法工作还处在起步阶段,相比于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正在制订或研讨中的有关处理电子废弃物的“方法”、“规则”、“草案”就超过10多种,众多的法规中缺乏一部能够统领电子产品的清洁生产以及电子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等各个方面工作的综合性立法。综合性、统率性立法的缺乏致使电子废弃物管理处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重叠、政策矛盾的境地。《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至今仍为草案,反映了我国在处理电子废弃物的问题上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政府和企业要积极应对国外的电子废弃物法案

美国各州电子废弃物法案,不仅满足了其国内保护环境的要求,同时迎合了国际上不断加强环境法规立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环保形势非常严峻,探索应对国外绿色环保技术壁垒的方法和思路,吸收美国环保立法工作的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经验,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电子废弃物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不同管理部门以及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建议应该在立法上明确各责任主体和各监管部门的责任,建立原则性、统率性的法规,为各相关部门的立法提供明确的原则性指导,保证各部门出台的相关规章衔接通畅,共同形成完整的电子废弃物管理立法体系。

2007年,康涅狄格州、明尼苏达州、北卡罗来纳州、俄勒冈州及得克萨斯州均通过了类似的电子废物管理条例。2008年以来,密苏里州、佛蒙特州及维吉尼亚州也提出了本州的电子废弃物法案。随着越来越多州制订电子废弃物法案,美国有可能出台相关的联邦法律,也不排除其他国家会陆续出台相似法案的可能性。建议密切关注当前全球电子废弃物法案的扩散效应,积极参与相关通报的评议工作,比较各国、各地区相关法案的异同,尽早做好准备工作。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4

“现在天天盼着政策出台。”4月1日,一家从事废弃家电拆解处理的企业负责人说,“工厂已处于半停工状态。”原有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结束四个月,处理企业无不对即将出台的家电回收政策翘首以待。对此,家电生产企业也同样寄予厚望。

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等部委推出“以旧换新”政策后,国内开始出现了多达105家处理废弃家电的“正规军”。但“以旧换新”的初衷并非为了处理废弃家电,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刺激消费”。

到2011年底,随着“以旧换新”政策到期,业界普遍期待有关部门会出台专门的废旧家电回收鼓励、补贴政策。国内每年生产各类家电动辄百万计,亟须一套与之匹配的回收渠道与机制,当下的进展并不顺利。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就已着手废弃家电回收的立法工作,到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下称“家电回收条例”),备受关注的基金补贴配套政策则迟迟未能出台――处理废弃家电的基金从何处收、怎么收、收多少,一直未有定论。

家电回收政策关乎生产、回收、处理企业的直接利益,各个行业的主管部委均希望政策向各自下属行业企业倾斜。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说:“大家挤破脑袋也想进来。”

不仅行业之间争得厉害,各个部委之间也在博弈。

《财经》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早在今年1月,一份名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下称“基金征收办法”)的文件便已推出,但仅在几个部委及少数几家核心家电处理企业中流传,至今秘而未宣。

对于这一文件,业内人士解读是:家电处理企业成为最大赢家,生产企业则扮演了“埋单者”角色。“基金征收办法”规定:基金由家电生产企业缴纳,补贴则全部交由处理企业。

而直到今年3月初,还有国内家电生产企业龙头公司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称,将积极参与家电回收,希望从中“分一杯羹”。

该“基金征收办法”为第四稿,如无意外,将为最终稿。“第四稿与前三稿变化非常大。”一位看过“基金征收办法”的业内人士表示。在“基金征收办法”第三稿中,还明确写有“生产企业可参与回收”的表述,但到了第四稿,生产企业被踢出局,处理企业成为最大赢家。

但是,博弈仍在继续。多位消息人士透露,由于既往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在部分地区短暂延期后已再难继续,家电回收条例和基金征收办法将在2012年7月正式开始实施,此前,与之相关的种种体系政策也将渐渐明晰。

谁生产谁负责

“基金征收办法修改了四遍,每一遍变化都很大,主要就是对收费标准、补贴标准争论很大。”消息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

这份目前只在小范围内流传的“基金征收办法”是为促进废弃家电回收处理而设立的政府性基金,专款专用。第一批家电产品的征收范围包括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和电脑五类产品,征收对象为国内家电生产商(出口到海外的产品免征收基金)及进口家电的商,征收标准为:电视机20元/台、冰箱15元/台、洗衣机8元/台、空调8元/台、电脑13元/台。

补贴对象为拥有拆解废弃家电资质的处理企业,标准为:电视机85元/台、冰箱80元/台、洗衣机35元/台、空调35元/台、电脑85元/台。其中,国内家电生产商应缴纳的基金,由国家税务机关征收,进口家电商需缴纳的基金,由海关负责征收。

家电生产企业按季度申报缴纳基金,有业内人士计算出,企业每年缴纳的基金达30亿元左右。

“基金征收办法”第四稿提及,基金收入作为中央收入科目,准予家电生产企业将缴纳的基金计入生产经营成本,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即便如此,生产企业仍颇为不满。“肯定没有动力来做这个事情。”3月30日,一位家电生产企业有关负责人得知生产企业在废弃家电回收处理链条中的角色时连连摇头。

在“基金征收办法”第三稿中,家电生产企业在链条中仍占有主导地位。第三稿明确提出,处理企业可作为基金补贴对象,同时提出,由生产企业将回收的废弃家电交由处理企业拆解,双方按照市场方式支付相应费用――这意味着掌握货源的生产企业拥有较强的话语权。但“基金征收办法”第四稿,删除了“废弃家电交由生产企业回收”等描述。

上述家电生产企业有关负责人认为,家电回收政策应沿袭“以旧换新”政策既有的做法。在“以旧换新”政策实施期间,补贴分为三种:消费者可获得新家电销售价格10%的补贴,回收企业可以获得运费补贴,而处理企业可以获得拆解补贴。

“在‘以旧换新’政策中,生产企业、回收企业、处理企业都受益,而现在的回收政策是处理企业获益,生产企业埋单。现在的回收政策是强制生产企业承担废弃家电的处理费用。”该家电生产企业人士说。

事实上,“生产者责任制”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作为最早探索电子产品回收的地区,欧盟颁布的《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被称为全球最严厉的环保法令,其宗旨也是“谁生产谁负责”。

中国的家电生产企业也显然不甘于仅仅扮演一个“埋单者”角色。

争食补贴

废弃家电行业的回收处理前景令生产企业看到了机会,并提前开始布局。

2009年,tCL在天津投资3亿元成立了tCL奥博环保发展有限公司(下称tCL奥博),主营业务即为废弃家电的回收及处理。“我们在各地有分公司,回收渠道上有优势。”tCL奥博总经理王春林对《财经》记者表示。

“家电生产企业其实都想涉足拆解行业,因为这对我们来说,是产业链的延伸。”前述家电生产企业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称。但不是所有家电生产企业都有机会进入拆解行业。

“现在生产企业要进入拆解行业非常难,不是技术门槛,而是行政门槛。”中国家电协会理事长姜风强调:“要进入拆解行业需要环保部门审批,但一般每个省就2个-3个指标。tCL是因为做得早,所以进入了拆解行业。”

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许可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废弃家电处理资格的企业,应当向废弃家电处理设施所在地的市级环保部门提交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资格审查和许可指南》则对申请废弃家电处理资格的企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中东部省(区、市)申请企业的总设计处理能力不低于1万吨/年,厂区面积不低于2万平方米;西部省(区、市)申请企业的总设计处理能力不低于5000吨/年,厂区面积不低于1万平方米。

《财经》记者获悉,给予基金补贴的处理企业名单,将从目前既有的105家处理企业名单中产生。这105家处理企业是从2009年“以旧换新”政策中发展而来的。“这些处理企业在‘以旧换新’政策中通过环保部门的审批,接下来成为回收政策中的处理企业则顺理成章。”一家从事废弃家电处理的企业负责人说。

“我们会去环保部门积极申报,有信心获得补贴。”王春林称。但他还说,不是每家处理企业都能获得基金补贴的。

接近废弃家电回收政策制定的人士透露,“基金征收办法”主要是由财政部和环保部牵头制定,其中财政部支持生产企业,而环保部站在处理企业一方。各方最初达成的意向是,生产企业出基金,但拥有回收废弃家电的资质,处理企业从生产企业手中购买回收产品并拆解完成后才可获得基金补贴。

“这个方案出来后遭到处理企业的极力反对,他们找环保部诉苦,说生产企业渠道太强了,如果需要从生产企业手中购买回收产品,将在回收政策中丧失话语权。”该人士透露,“由于政策出台主要就是为了环保,所以政策最终还是向处理企业倾斜。”

告别免费

中国对废弃家电回收政策的探索早在2001年就开始了。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牵头,财政部、税务总局、环保部等部委组成工作小组,着手制定《废弃家用电器回收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早期主要是以鼓励家电企业清洁生产为主,试图从源头控制废弃物污染。

2003年,国家经贸委撤销,废旧家电回收处理的立法工作转而由发改委主导。2004年,发改委对外公示《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但因回收技术支撑不到位及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等原因,该条例迟迟未能正式出台。直到2009年,“家电回收条例”通过国务院审批,至此,中国废弃家电回收的立法工作耗时近十年。

按照10年至15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中国每年有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要报废,500万台计算机、上千万部手机进入淘汰期。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电器报废高峰,回收处理告急》的文章,家电回收政策的出台已是迫在眉睫。

在2009年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前,废弃家电大多数通过民间回收渠道流向二手市场和小型拆解作坊,他们多半采用焚烧、酸释等传统的野蛮拆解方式,加重了环境污染。

实施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后,由于国家给予一定补贴,消费者愿意把废家电交给生产企业或商场,一些家电处理企业“正规军”才得以发展壮大。2009年之前,国内只有四家处理企业,到2011年底“以旧换新”政策退出,全国有多达105家处理企业。

自“以旧换新”结束后,全国各地不断传出处理企业关门或停工的消息。“以旧换新”加速废弃家电的更新换代,同时基本建立了一套规范的废弃家电回收、处理体系。问题是,当这一旨在“促消费”的政策退出后,处理企业直接面临“无米下炊”的后果。

知情人士透露,按照有关决策层的设计,废弃家电回收政策应在“以旧换新”结束后立即出台,以避免出现政策真空期。“现在还是出现了政策真空期,所以各方都很焦虑。”该人士表示,“2011年底以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政策出台的消息,但很快就被证明只是传言而已。”

2011年底,有关部门曾有意将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延长。但是,具体政策至今仍不明确。

若无意外,中国将在2012年7月1日正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废弃家电回收制度。国外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更早。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对废弃家电回收立法,日本在2001年开始实施《家用电器回收法》,美国的不少州和城市也都有相关法律。

成效仍待观察

为什么生产企业、处理企业都对废弃家电回收政策寄予厚望?

据尚普咨询的《2009-2012年中国废旧家电及电子废弃物回收与处置市场发展与分析报告》显示,按照每年5000万台报废旧家电计算,家电回收市场规模可达10亿元,家电回收行业发展潜力不小。

但是,家电回收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如果没有补贴,这是一个很难赢利的行业。上述废旧家电处理企业有关负责人举例说,以一台废旧27英寸电视机为例,收购价约为70元,拆解后废旧品可卖约60元,加上每台20元的拆解成本,企业亏损约为30元左右。

依照既往的国家政策,拆解一台旧电视机的补助为85元,企业可挣50多元。“在我们拆解的产品里,电视机比例是最多的,大概占了50%。没有政府补贴我们活不下去。”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废旧电器电子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管世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废弃家电环保处理,都由建立补贴基金的制度来支持。但焦点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完善回收体制?

今年“两会”期间,海尔总裁杨绵绵提出节能环保议案。她认为,废弃家电回收是一个重要课题,建议推进节能环保体制机制建设,构建规范市场。同时加大对研发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大节能环保产品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等。

格力总裁董明珠则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强制性回收政策,“加强政府、消费者、生产商和回收基金等四方面的责任,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全民参与。”

但即将出台的废弃家电回收政策显然不是上述生产企业愿意看到的结果。

随着家电行业一系列刺激政策的退出,行业增速已大幅下滑,行业利润也不断下降。当前彩电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0%-15%之间,空调、冰箱、洗衣机略高,也只有15%-18%。

越来越多的生产企业将家电回收视为公司未来增长的一个亮点。

“我们现在还在努力争取进入回收体系。”3月31日,一家家电生产商有关负责人对《财经》记者称,“现在的政策对我们太不公平了。”有生产企业相关人士更是直言,废弃家电处理费用不会全由生产企业承担,“这个钱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5

该办法规定,处理企业除了满足依法成立并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法人资格的条件外,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才能获得处理资格。其一是处理企业要具备与其申请处理能力相适应的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车间和场地、贮存场地、拆解处理设备及配套的污染防治设施等;其二,处理企业必须具有与所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相适应的分拣、包装以及运输车辆、搬运设备、压缩打包设备、专用容器及中央监控设备、计量设备、环境监测分析仪器仪表、事故应急救援和处理设备等;其三,处理企业应具有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措施,包括对不能完全处理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突发环境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等;其四,处理企业应该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除此,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和保障人体健康的要求。禁止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技术和工艺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

申请处理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企业”)可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处理一类或多类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申请,并提交申请文件及相应证明材料。许可机关应当自收到申请文件及相应证明材料之日起60日内,对申请企业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书面审查,组织相关专家依据许可条件进行现场核查。经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对拟授予处理资格的申请企业进行公示。公示期限不得少于10个工作日。

另外,许可机关对公众意见较大的申请企业,应当组织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许可机关认为必要时,应当对公众意见进行核实。申请企业具备许可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授予处理资格,颁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证书(以下简称“处理资格证书”)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许可机关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企业并说明理由。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6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b)-0166-02

电能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先使用后缴款的特点,正是这种特点会导致供电企业可能要承担客户用电后不按期按约缴费、拒绝逃避缴费或丧失偿债能力等风险。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较大,电价的调整又使企业增加了日常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既面临着成本增加,又要面对资金支出的增加,这种双重“压力”给电费回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风险。而电费是供电企业对用户“耗电”的主要营业收入,是供电企业从事电力生产和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并且是供电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电费回收是电力营销办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供电企业经营成果的最终表现,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果与利益和持续发展,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必要要件,做好电费收缴工作也是电力企业的重头工作之一。基于此,对如何加强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管理是每名供电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需要认真思考的地方。

1供电企业电费回收难的成因

(1)“电是商品”的普及性不强,用户对“电是商品”的意识不够,电力作为一种“先用点,后交钱”的特殊商品,这种特殊性,是导致电费回收困难的客观因素。电能不能进行存储,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电力的发输配供用过程一般同步来完成。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来看,部分用户由于没有正确意识到“电是商品”这一特性,在心理上存在着不愿意及时缴纳电费的思想,给电力行业带来严重影响,造成了不平等交换。

(2)在电费回收管理方面存在着薄弱环节,一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人员责任心差;二是部分管理层面重视安全生产、看重优质服务,淡漠收费工作,考核多,支持措施和解决实际问题少;三是供电服务与电费回收工作脱节,整体联动收费机制没有形成,使收费成本增加;四是对市场经济不能快速适应,对处理、消化电费坏帐研究不够,错过化解电费风险的机会。五是供电企业内部在受理业扩报装业务前期,相比部分企业没有充实预见其风险性,在用电整个过程中也没有采取对策规避风险,只是在抄表人员发现用户拖欠电费后才开始关注该用电企业的经营情形,最后企业亏损或产品滞销,使得电费形成呆账、死账。

(3)法律法规滞后造成,供电企业对用电户管理依据《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逾期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自逾期之日起计算超过30日,经催费仍未交付电费的,供电企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停止供电”。一些客户恶意利用法律规定的时间差拖欠电费。《电力法》及配套法规1995年颁布已至今未作修订,很多规定已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要。

(4)地方保护的影响,在发展区域性经济中,各地都制定了扶持重点企业政策。当享受扶持的企业经营遇到困难时,电费就成了企业的无偿补贴。由于我们国家行政体制不健全造成,由于供电企业具有半企业半行政特色,还没有和地方政府完全脱钩,还要受制于地方政府管理,而政府机关、公、检、法等执法部门以及其他和供电公司有着密切关系的政府部门,由于考虑到自身经费问题,对电费回收工作干预较多,甚至其本身亦成为欠费大户。而供电企业受制于政府相关部门,不敢去清欠或收缴主动性不够高,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存有畏难情绪,害怕因得罪人而影响其他工作的开展。而这种保护政策下所产生的电费拖欠额,往往是各地电费拖欠额的大头。作为政府有关单位既然大都有电是商品的概念,支持电力企业回收电费,可是也确有个别单位或领导从中干预的情形,增加了供电企业及时、足额回收电费的难度。

2提高供电企业电费回收策略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7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抓好我市塑料污染治理,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发改环资〔2020〕80号,以下简称《意见》)和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浙发改环资〔2020〕30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推进塑料污染治理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垃圾革命”试点及“无废城市”创建,聚焦塑料制品“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重点环节,突出依法治理,强化源头管控、落实减量治污、规范提升发展,有力有序有效抓实塑料污染治理,为建设高质量美丽金华和浙中大花园提供坚实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到2020年底,率先在县(市、区)建成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全市塑料垃圾实现“零填埋”“零增长”。

2.到2021年底,50%以上县(市、区)完成“无废城市”建设,全市建成“无废城市”,塑料污染治理基本实现全程管控,基本完成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处置等环节的制度建立,相关塑料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有明显提升。

3.到2022年底,全域建成“无废城市”和“垃圾革命”示范市,全面禁止销售含塑料微珠化妆品,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一次性塑料制品消费量明显减少,全面推广塑料替代产品,在塑料污染问题突出领域和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塑料减量和绿色物流模式。

4.到2023年底,全面巩固提升塑料污染治理常态长效机制,城乡一体的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塑料污染综合治理成效显著,打造塑料污染综合治理金华样本。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源头管控治理

1.抓实禁止生产销售塑料内容实施。强化执法监督,落实“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到2020年底,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全面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禁止审批、核准、备案上述禁限范围内的塑料制品项目(含新建、改、扩建)(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市经信局、市卫健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金华海关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2.推进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加强对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监管,开展不可降解塑料袋禁限使用专项整治行动。到2020年底,建制镇建成区及参照管理区域所有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重点场所以及餐饮外卖打包服务和组织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1年底,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市城乡,全域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3.组织一次性塑料制(用)品专项整治。加强餐饮、酒店等重点领域一次性塑料用品使用监管,全市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学校率先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杯)具。到2020年底,全市建制镇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在全市星级宾馆、酒店先行推广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并逐步延伸至其他宾馆、酒店、民宿。到2021年底,全市城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吸管等制品,所有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文旅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4.推动“绿色快递”转型升级。以“绿色、减量、可循环”为目标,开展快递业过度包装专项整治,制定并实施减量实施方案。2021年6月前,使用“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到90%,对于已经完成包装的电商快件快递企业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到7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到90%,全市50%的快递营业网点设置快递绿色包装回收装置,符合标准的包装材料应用比例达到90%,一联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30%。电商企业、邮政快递企业优先采购经过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产品,推广使用环保胶带、包装物和填充物等,逐步减少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胶带和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的使用。到2022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降低不可降解塑料胶带使用量。到2023年底,全市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胶带。(市邮政管理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5.深化“绿色亚运”行动联动。按照“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根据2022年亚运城市行动计划,普及绿色亚运知识、宣传绿色亚运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制定并全面实施绿色亚运行动方案,设计并推广绿色亚运产品识别标志,推出系列绿色产品。在场馆、亚运村、酒店等领域,全面推广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布袋、纸袋等替代产品,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制品,深入推进垃圾分类,建立健全大型赛事活动产废回收处置体系。(市体育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婺城区、开发区人民政府)

6.创新模式优化新业态治理。加强对电商、外卖等新兴业态塑料制品使用监管,开展过度包装专项治理,制定并实施一次性塑料制品减量方案,明确新业态企业绿色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运营全链条绿色管理。以连锁商超、大型集贸市场、物流仓储、电商快递为重点,推动企业通过设备租赁、融资租赁等方式,积极推广可循环、可折叠包装产品和物流配送器具。鼓励企业采用股权合作、共同注资等方式,建设可循环包装跨平台运营体系。推动餐饮外卖平台落实入驻商户一次性餐具减量替代主体责任,增设消费者自选餐具数量等选项优化条件。鼓励电商与快递物流企业创新包装设计,推广可重复性使用的包装新产品。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回收体系。(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7.大力推动替代产品推广普及。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国有企业等单位带头采购使用各类塑料替代产品。结合专项整治,在集贸市场、商场、超市、书店、药店等场所宣传倡导“母亲布袋子(菜篮子)”行动,鼓励采取自助扫码取袋、免租金、低押金等方式推广可循环使用的“信义共享购物袋(篮)”。建立集贸市场购物袋集中购销制度。在餐饮外卖领域推广通过“优惠券、积分奖励、折扣”等方式引导消费者使用符合性能和食品安全要求的秸秆覆膜餐盒等生物基产品、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鼓励生产、使用全生物降解、强化耐候等新型地膜产品。鼓励农膜覆盖替代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示范推广,提高农膜科学使用水平。(市商务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文旅局、市机关事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8.大力推进农膜减量行动。抓好省农业农村厅等4部门关于加快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处理工作意见实施,制定并实施淘汰与国标不符超薄地膜减量方案,引进示范推广加厚地膜和全生物降解膜试验以及“一膜多用”“行间覆盖”等农膜减量替代技术,适时研究出台可降解地膜使用补贴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者使用植物纤维素等可再生资源制成的可降解农膜,持续开展农田地膜残留监测,依法推动建立农膜使用、回收记录台账。到2021年底,每个县(市、区)建成3个降解地膜集成示范点。(市分类办、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9.引导增加绿色产品供给。立足“电商之都”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推动塑料制品生产企业推行绿色设计,采用新型绿色环保功能材料,依法落实标准化生产,增加使用符合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管制要求的再生塑料,提升产品安全性和可回收利用性能。引导企业主动调整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研发,降低应用成本,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加强可降解塑料袋等替代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引导鼓励可降解塑料生产企业扩大规模,培育2-3家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规范回收利用处置

10.提升塑料废弃物分类收集质量。结合垃圾革命及无废城市创建,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加大塑料废弃物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和处理力度,禁止随意堆放倾倒,逐步减少垃圾分类配套居民和单位可降解塑料袋发放。在大型商超楼宇、机场、车站等塑料废弃物产生量大的场所增加可回收物容器设施数量,提高收运频次。加强农村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体系建设,实现全覆盖,偏远地块或农膜集中使用区域,配备必要设施设备,使用者先行定点堆放,再统一清运至生活垃圾回收点。到2020年底,全市实现塑料废弃物分类收运全覆盖、零填埋,废旧农膜回收处理率达到90%以上。(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1.探索推动回收模式创新。整合提升“两网”融合,推动社区(农村)、物业、回收企业协同推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税收优惠等方式,推动再生资源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清洁化管理,打造再生资源全闭环产业链。到2020年底,全市培育有实力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x家以上。大力推进“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引导支持供销系统企业对低值可回收塑料废弃物实行兜底回收。鼓励企业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线上线下分类回收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两网融合回收体系,到2020年底,全市塑料废弃物回收网络覆盖率达到90%以上,到2021年底,实现城乡全域覆盖。(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2.引导产废者履行主体责任。引导包装生产企业、电商企业和快递企业主动与回收利用企业合作,建立“互联网+”平台与线下物流相结合的机制,采用押金、以旧换新、设置自动回收设施、网购送货回收包装物等方式,推动塑料废弃物回收途径多元化。鼓励企业使用商品和物流一体化包装,建立可循环物流配送器具收回体系。推动快递、电商外卖平台、环卫部门、回收企业等开展多方合作,推动快递等企业建立包装容器逆向物流体系,通过积分、返现、抵现等形式,在校园、社区、商圈、园区等设置快递包装物回收点和外卖餐盒回收设施,到2022年底,全市建成一批快递包装物回收点。指导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开展进商超、进社区、进机关、进市场、进宾馆、进餐饮,签订塑料废弃物定点回收协议。(市经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3.健全农药废弃包装物、农膜和渔网渔具回收机制。落实废弃包装物常态化、长效化回收处理机制,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处置率分别达80%、90%。探索农膜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依托废旧农膜再利用企业,布局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建立农膜厂家、经销商、使用者、农膜回收再利用企业等多方参与的农膜全流程监管回收体系,制定“以旧换新”激励机制,实现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90%以上,对于无利用价值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规范废旧渔网渔具回收处置,在专门网具生产厂家设置回收点,负责回收处理。(市分类办、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4.合力推进资源化能源化利用。以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体系、国家和省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为依托,聚力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金华市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东阳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磐安生活垃圾焚烧厂等项目建设,实现要素集聚、设施共享、污染可控的处置优势,对分拣成本高、不宜回收利用的塑料废弃物进行能源化处置,打造“资源—产品—再生资源”闭环资源循环利用模式,提高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水平。(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供销社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推进塑料垃圾清理整治

15.开展塑料垃圾清理行动。以“五水共治”、美丽金华和无废城市创建为抓手,每年市县联动开展塑料垃圾专项清理联合行动,加强生活垃圾非正规堆放点、倾倒点排查整治,突出城乡结合部、环境敏感区、道路和江河沿线、坑塘沟渠等区域塑料污染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清理。发挥各级河湖长作用,定期开展江河湖泊、港湾塑料垃圾清理。加强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环节的污染防治。落实农田残留地膜监测分析,逐步降低农田残留地膜量,推进“肥药两制”改革,抓实农药化肥塑料包装废弃物清理整治。(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行政执法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6.强化联合执法监督。全面启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餐饮行业等重点领域禁限塑推进情况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生产、销售小于0.025毫米超薄塑料购物袋和厚度小于0.01毫米聚乙烯农用地膜等违法行为,按照国家明确禁限时限,开展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和含塑料微珠日化产品联合执法行动。依法依规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销售国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严格查处虚标、伪标等行为。开展塑料污染综合执法,加强对废塑料回收、利用、处置等环节的环境监管,严格依法查处塑料污染环境问题。各行业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强监督执法,及时依法依规查处塑料生产处置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警示震慑违法者。(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7.创新数字监管和信用治理相结合。依托全市现有生活垃圾分类处置信息化监管平台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结合“两网”融合,建立健全覆盖塑料污染源产生、运输、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监测网络,探索塑料污染数字化智能监管,实现全过程动态跟踪监管。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信息网络建设,深化再生资源回收品种、数量等信息收集和统计分析。结合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绿色信用建设,探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信用建设,组织部分电商、外卖和商超企业进行信用建设试点,探索建立对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开展包装物回收利用、使用非一次性购物袋等绿色行为的商家和消费者给予绿色积分奖励办法举措,并纳入统一信用体系评价,拓展信用体系覆盖范围和应用领域,将失信行为纳入信用“黑名单”。(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营造全民共治良好氛围

18.大力组织专题宣传。结合生活垃圾分类,利用地球日、低碳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契机开展专题宣传,注重引导城乡居民消费习惯,鼓励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全民塑料治污认识和重视程度。充分发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和手机客户端、网络直播等新兴网络平台,在学校、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大型社区和车站、机场、地铁、旅游景点等人员集聚、大流量场所,通过户外显示屏、移动电视、墙体标语、灯箱展板、短视频、动漫、长图、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塑料污染治理专题宣传,全面介绍禁塑治污推进时间表和路线图,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分类办、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村农业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19.加强全民参与教育引导。结合垃圾革命试点暨无废城市创建活动,采用专题教育、主题讲座、专项实践等多种活动方式,将塑料污染治理内容纳入机关事位、企业、学校日常宣传教育和社区共建、社会实践当中,引导公众树立生态责任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塑料治污,主动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杜绝过度包装。组织塑料污染治理科普宣传,将塑料污染治理宣传作为我市垃圾革命的重要内容,强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践行绿色低碳生活先行示范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商业团体开展专业研讨,规范行业建设,推动公益组织开展塑料垃圾治污专项志愿活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涵。(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市民政局、团市委、市科协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联席会商制度。按照上级要求和工作实际,各市级有关单位按照职能建立健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估体系,市发改委和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级有关单位建立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完善日常监测和工作考核,探索建立塑料污染治理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及时总结分析工作进展,重大情况和问题向市委市政府报告。各县(市、区)参照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要其他市级相关部门按分工负责。(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快涉塑法规立制。抓紧推进《金华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立法相关工作,将塑料污染防治相关内容、标准及惩治措施纳入条例,为全面推进塑料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严格执行国家塑料制品禁限目录和绿色设计导则,明确再生塑料质量控制标准和用途。探索建立塑料原材料与制成品的生产、销售信息披露制度。指导推进快递包装绿色产品认证标识制度体系建设,探索制定电商、快递、外卖等新兴领域绿色管理和评价标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地方标准制定。探索实施企业信用管理,推行法人守信承诺和失信惩戒制,将违规生产、销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为列入企业失信记录。(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村农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加大政策支撑力度。及时国家和省市政策资金重点支持方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可降解替代材料和绿色包装产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专业化智能投放运营项目支持,推进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优先支持可降解材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列入省、市重点项目和省重大产业项目。向上争取更多资源要素,深化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部级(省级)资源循环利用示范城市(基地)建设,鼓励争创快递包装回收示范城市、新型绿色供应链建设、新产品新模式推广和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等部级示范试点,支持可循环回收专业设施投放运营。将一次性塑料制品管控要求纳入旅游景区和星级宾馆、酒店评定评级标准。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带头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将绿色包装标准纳入政府招投标、采购强制条件,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绿色包装商品和物流服务。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是塑料污染治理责任主体,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细化落实政策措施。(市分类办、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强化任务督查考核。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按照职能细化工作计划方案,抓好分解落实。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开展联合专项行动,协同推进塑料污染治理落实督导检查,相关督查事项纳入美丽金华、垃圾革命和无废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美丽乡村、文明社区、绿色饭店等各类考核评定活动。各相关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中发现有关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的,应依法立案查处。对实施不力的责任主体,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并通过曝光、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对落实不力、进度滞后相关县(市、区)政府和单位,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对相关负责人进行约谈问责。(市治水办、市美丽办、市分类办、市创建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建设局、市文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管理局和县(市、区)人民政府)

 

 

 

金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9月18日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8

放大大堂效应分流低端散户当前,门市业务普遍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柜面业务量越大,需要的柜员越多,这种高投入岗位管理体系已不适应现代商业银行发展。如何走出当前业务量与用人不足的矛盾呢?首先要调减高柜,创造分流条件。只有大胆减柜,充实渠道岗位,才能缓解和根治当前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在岗位体系创建初期,减下来的柜员要充实到大堂岗位上来,大力拦截柜面客户,全力引导客户自助,分流柜面业务量,促进门市业务良性循环。其次是要健全岗位职能,保障业务运行。在岗位体系创建后期,要回归电子银行岗位管理体系上来,要对现有电子银行岗位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有利于业务发展的角度出发,增配专职产品经理,助推电子银行步入快车道。

放大大堂效应分流低端散户

大堂经理在渠道分流中担当重要角色,关系着全行柜面业务整体分流。一是小额现金自助。对于2万元以下的存取款,大堂要全力引导分流,这是硬指标,必须坚决执行到位,逐步改变散户金融消费习惯;二是存折换卡。由于存折客户只能在柜面办理业务,不利于提高电子渠道业务分流率,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存完善考核办法调动员工积极性折换卡工作,通过向持折客户宣传我行借记卡与对帐折组合的便利性和替代性,以存折换卡的优惠活动吸引存折客户“以折换卡”,创造持卡自助条件,促进业务分流;三是推荐产品。对于经常到柜面办理诸如转账汇款、缴费等金融交易频繁的客户,要因地制宜地推荐电子银行产品,鼓励使用非现金渠道交易。如:没有电脑的客户,可以推荐便利的电话银行和手机银行,对于门店商户每日大量现金频繁存取,要力推转账电话产品;四是做好培训。大堂经理要抓住客户面对面的营销最佳时机,全面指导客户了解电子银行产品操作步骤,掌握产品基本功能以及故障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促使客户离柜;五是巩固成果。在门市客户营销过程中,大堂经理要做有心人,要将客户联系方式登记在册,定期做好客户电话回访,全面解决客户疑难问题,巩固营销成果。

完善考核办法调动员工积极性

现有计价考核体制不适应渠道业务发展,我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计价考核办法。一是重置柜面业务量考核。要将柜面2万元以下的现金、缴费和代收代付等业务不列入计价范围以内,而且要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按业务量分档排名计价的管理模式,要让柜面慢慢成为电子银行的辅助渠开展业务培训夯实理论水平推行K宝网银促使客户离柜道;二是提高渠道交易计价。要将atm、网银、转账电话等交易情况纳入相应岗位人员计价范畴,唤醒柜员营销渠道交易习惯;三是创建“五提升”全能考核体系。我们要加大大堂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柜临柜员的综合考核力度,全面将产品包干包片,到户到人,要将atm自助设备分流率提升、存折换卡面提升、转账电话存量客户激活率提升、企业网银覆盖率提升和个人网银动户率提升等“五提升”幅度与各岗位人员工资奖金全面挂钩,奖励与惩处力度要大,激发全行员工主动性和能动性,以此快速推动渠道业务分流。

开展业务培训夯实理论水平

电子银行产品更新换代快,注册、应用、维护环节复杂,为了打好产品推广基础,更好地加快渠道业务分流,业务理论知识培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一是开展培训。我们要使柜员熟悉aBiS系统中注册、变更、补办证书、注销等操作流程及其对应作用,同时要让大堂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全面了解windows系统基本应用规则;二是做好产品体验。我们要使每位员工全面了解产品操作步骤、具体功能和特点、增强产品感性认识。

推行K宝网银促使客户离柜

一是强化柜面责任意识,促进目标客户分流。柜面人员要根据门市业务情况,抓住面对面服务客户最佳时机,对资金流量大、来行办理业务频次高的客户,要做好K宝网银营销,并且联合大堂经理手把手指导客户操作证书下载、辅导客户登录、详细讲解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做到“营销一户、激活一户、分流一户”;二是明确重点对象,服务贵宾离柜。我们要搜索pCRm贵宾客户系统,挑选对象清单,逐户进行分类,对没有开通网银或者是开通没有使用的,要逐户电话联系,做到“回访一户,激活一户,辅导一户、离柜一户”,要把工作做好做细。对已正在使用网银的客户,要将网上基金申购、网上理财、网上购物等“三网”产品全面推向客户,提高客户网银使用的深度和广度。

强力覆盖企业网银提高客户依存度

针对目前企业网银覆盖率不高、动户率不足、交易量不够的现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企业网银工作:一是确保“两个百分百”。要立即着手成立企业网银客户摸排小组,对所有的企业客户重新梳理,对未开通企强力覆盖企业网银提高客户依存度业网银的客户,要尽快营销,尽快培训,尽快注册,尽快迁徙,确保百分百。对已注册但未使用的睡眠户,要了解睡眠原因,解决客户困难,确保存量企业客户激活率达到百分百;二是实施“一站服务,一网打尽”。要将企业柜面汇兑、工资、小额现金类支付、财务报账、上下游企业财务管理、外汇结售汇、网上理财、保险费代收以及代缴电费税费等业务全面迁移到网上银行,全面拓宽网上交易范围,提高客户对我行企业网银依存度;三是做好动态监测。新使用的企业网银客户都有一段时间的适应期,为了巩固营销成果,在客户使用企业网银初期,要高度警觉,严密监测,定期回访,防范柜面业务回流。

大力营销转账电话延伸业务服务半径

目前,转账电话动户率和使用率逐年下滑,针对这种现状,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动。我们要对照未动户客户清单,在短时间内逐户上门回访,了解客户使用情况,千方百计促使客户使用;二是回收。对确实不需使用转账电话的客大力营销转账电话延伸业务服务半径户,各行要及时回收机具,并做好二次营销,保证有限机具用在有发展潜力的客户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重点营销。要在当地家电、家居、家装、建材、石材、药材、五金、汽配、农资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全力开展转账电话专项活动,扩大市场规模,延伸离柜业务服务半径,提高渠道分流水平。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9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有关工作要求,坚持科学筹划,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原则,强化源头思维、系统治理、依法管理、共同缔造思想,不断夯实部门协作、重心不移、全民参与、人人动手的生活垃圾分类目标,2020年底前实现办公区域和所辖企业垃圾分类工作,干部职工的知晓率、参与率均达100%。

二、工作任务

(一)广泛宣传

因地制宜,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主要宣传阵地,采取微信公众号、出租车顶灯广告牌、公交车车身及公交车停靠站广告位等多元化的宣传手段,宣传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宣传效果,营造出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二)组织培训

局机关和各直属单位都要开展垃圾分类培训工作。培训指导广大干部职工明确垃圾分类的目的、意义,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普及垃圾分类怎么分、如何分。

三、分类标准

(一)可回收物

1.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

(1)主要品种。包括废弃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电视机、空调机等。

(2)投放收运。废弃电器电子类产品应交由有资质回收公司进行回收处理。

2.纸质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公开发行的废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日历、信封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可根据各自情况在公共区域设置“纸类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零星的废纸。旧报刊书籍、硬纸板盒等,统一收集,交给具备资质的再生资源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处理,或自行出售。的废旧文件资料,按照保密规定和要求进行收运处置。

3.其它可回收物

(1)主要品种。包括废塑料、废包装物、废纺织物、废金属、废玻璃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要在办公室内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可回收物”分类桶,用于投放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小件回收物。

(二)餐厨垃圾

1.主要品种。食堂产生的餐厨垃圾,包括剩饭剩菜、骨头、菜根菜叶、果皮、蛋壳、茶渣等。

2.投放收运。各单位在食堂等集中用餐场所设置“餐厨垃圾”专门密闭容器单独存放餐厨垃圾,明确专人清理,避免混入废餐具、塑料、饮料瓶罐、废纸等不利于后续处理的杂物。建立台账制度,记录餐厨垃圾数量、去向。在办公区域的茶水间等处配置“厨余垃圾”分类桶,收集茶渣、果皮等厨余垃圾,做到“日产日清”。

(三)有害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废电池(镉镍电池、氧化汞电池、铅蓄电池等),废荧光灯管(日光灯管、节能灯等),废温度计,废血压计,废药品及其包装物,废油漆,溶剂及其包装物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区域设立专门场所或容器,对不同品种的有害垃圾进行分类投放、收集、暂存,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有害垃圾标志。对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品种,按要求设置临时储存场所。要将有害垃圾交由具备资质的机构进行收运处置,根据有害垃圾的品种和产生数量,合理约定收运频率。

(四)其它垃圾

1.主要品种。包括受污染与无法再生的纸张、塑料袋与其他受污染的塑料制品、破旧陶瓷品、难以自然降解的肉食骨骼、一次性餐具、烟头、灰土、卫厕垃圾等。

2.投放收运。全局在办公室内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在公共区域设置“其它垃圾”分类桶,引导干部职工主动分类、自觉投放。

(五)配置设施

各单位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垃圾分类设备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集中办公区的公共区域内,每个楼层楼梯口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四分类垃圾桶;在开水间或卫生间门口配置“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三分类垃圾桶。办公大楼内部活动区域配置“可回收物”“其它垃圾”二分类垃圾桶。在单位食堂等集中就餐场所应设置“餐厨垃圾、其它垃圾”两分类桶;有可回收物产生的,还应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所有分类垃圾桶11月底前配置完成。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启动阶段(2020年2月2020年6月)。制定全县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启动垃圾分类宣传,培训工作。局属各单位要根据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和进度计划,完成本单位和所管辖企业的摸底调查工作,按照标准要求及时配置相关的垃圾分类收集设备、建立垃圾分类收集、运输、暂存体系。

(二)试点推进阶段(2020年7月-2021年12月)。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2020年持续大力开展垃圾分类普及宣传,建立分类垃圾收运设施设备,建成垃圾分类终端处理设施。2021年底前,对办公区域和所管辖企业配齐垃圾分类投放容器,以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和行业企业为重点,深入搞好宣传动员,争取广大居民积极支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

(三)逐步推行阶段(2022年1月-2025年11月)。全面落实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管理责任人制度,充分利用垃圾分类专业骨干力量,扎实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资源回收体系与垃圾收运体系实现有效衔接。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和试点基本实现垃圾分类管理主体责任全覆盖,垃圾分类类别全覆盖,垃圾分类投放、收果、运输处理系统全覆盖。各类垃圾全部纳入日常统计管理。局属各单位办公区域和管辖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率合计达到30%以上。

(四)总结实施阶段(2025年底前)。认真总结分析垃圾分类工作情况,针对工作开展时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突施方案,制定各项垃极源头减量的激励措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为实施垃极分类全覆盖莫定基础。

五、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机制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成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

(二)明确职责分工

1、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队:负责组织火车站、汽车站、公交车站等公共交通场所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运管局:负责对危险废弃物的承运单位进行监管,督促公交站、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和公交车、旅游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经营者和管理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3、地管站:负责督促交通综合大楼内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4、交司:负责督促下属企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并收集好本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情况。

(三)建立考核体系

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建立相关评先评优、考核奖惩等工作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我区已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单位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各单位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单位领导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亲自筹划部署。同时,局属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建立责任分工,把垃圾分类管理各项任务分解到人。

电子产品回收管理办法篇10

一、进一步明确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总体目标

建设和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工作规模化、连锁化、产业化,对于解决我市长期以来废旧物资收购污染环境、噪声扰民、社会治安等问题,加快循环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办实事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负起责任,努力协同配合,认真搞好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建立起以社区绿色回收亭站为基础,以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和圈区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工业生态园区为中心枢纽的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使全市90%以上回收人员纳入规范化管理,90%以上社区设立规范的社区绿色回收亭站、由流动收购转为定态管理,90%以上的再生资源进入指定的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进行规范交易和集中处理;在做好民用再生资源回收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大专院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使工业、民用废旧物资的流向、贮存、处置得到有效控制和管理,实现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全覆盖。

二、抓好社区绿色回收亭站建设,夯实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的基础

社区绿色回收亭站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的始端,直接面对群众和服务大众,是体系建设的重点。社区绿色回收亭站建设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交售、绿色环保的原则,纳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规划,报市城乡规划部门备案。市区按照每2000户居民1个、郊区按照每2500户居民1个设置,采用统一标准、统一标识(商务部制定的统一标识)和景观式,每个亭站面积一般不得少于15平方米。市区内规划建设社区绿色回收亭站1200个,原有符合要求、有营业执照的社区回收站按统一标准改造后纳入统一管理。已建封闭、半封闭小区和居民街区要积极配合选择空闲用地建设社区绿色回收亭站,新建居民小区要预留社区绿色回收亭站用地,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医院要主动配合建设绿色回收亭站。社区绿色回收亭站用地由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承办部门共同协调解决,建设资金由承办单位负责筹措,市财力给予扶持。无空闲用地的居民街区以定态化管理的规范流动收购车作为流动回收站点,负责固定区域收购。

按照国家确定“示范带动,循环渐进”的原则,经研究,确定在南岗区花园办事处、文化办事处,道外区东原办事处、南马路办事处,道里区爱建社区,香坊区通天办事处进行社区绿色回收亭站建设试点,市财力予以扶持。各试点单位要积极协助承办单位协调选址,落实建设计划,配合做好工作,确保在半年内完成试点工作。

三、抓好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和工业园区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产业链

建设与社区绿色回收亭站相配套的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和圈区管理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业生态园区,是再生资源回收产业链的两大重要环节。由市发改委牵头,依据商务部批复的《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会同市城乡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供销社和有关区政府进行调研,在规范现有废旧市场的基础上,在城市周边地区和偏离市区的废弃地区域协调选址,建设6个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和1个圈区管理的加工利用工业生态园区。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要求具备储存、集散和加工功能,废旧物资经营摊位分类设区,经营企业办公室与废品回收分检分离,经营企业之间有区隔,并设有必要的分拣加工设备和消防设施;在运营中优先为市区内迁出的收购站提供场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废旧物资经营业户进入市场,实现和社区绿色回收亭站的有效对接。圈区管理的加工利用工业生态园区实行污水、污物统一处理,消毒制度化、消防设施完善化、环境绿化,鼓励和引导市区内污染环境的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迁入园区,确保再生资源回收加工企业无害化生产。

四、抓好信息交流、会展中心建设,提高再生资源回收产业现代化经营水平

建设信息资源和实物展销相结合的再生资源信息交流中心和再生资源废旧回收产品会展中心,重点解决“在线收废”和再生资源网上交易平台建设两大问题。再生资源信息交流中心主要完成重点回收企业指标管理体系、项目建设管理体系、物资回收协会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管理体系以及政府部门行业管理体系建设。通过与各县(市)行业协会、各区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项目服务站及试点建设项目的链接,初步形成电子网络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利用网络信息中心和呼叫功能一体化的电子信息平台,实现回收亭站和在线回收网络的结合,通过电子网络和呼叫电话,确保在最短时间将客户交投网络信息传递到最近的回收亭站,实现一次上门、多项收购、分类处理。

五、加强废旧回收物资市场整顿,规范再生资源回收秩序

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等6部委制定的《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和《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规、规章。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等部门要坚持建设管理与依法整顿并重的原则,细化工作分工,落实管理责任,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切实解决回收行业无照经营、污染环境、噪声扰民、偷盗销赃、逃避监管及无序竞争问题,依法取缔和整顿违法、违规经营的废品回收站、废旧物资流动收购车和中介收购卡车,净化和规范再生资源废旧回收市场;推动不合格和无照经营的废品收购站迁入加工整理交易中心(市场)依法经营,动员污染环境的再生资源加工厂进入圈区管理的生态工业园区。加强市物资回收行业协会建设,吸收再生资源废旧收购企业(个人)和加工企业(个人)自愿入会,积极发挥协会的作用,通过加强行业自律和从业队伍建设,促进再生资源废旧收购和加工生产依法规范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