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36:46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1

关键字:道路景观;设计;原则;道路绿化

中图分类号:U41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对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道路景观也不仅仅局限在满足功能和视觉美感的层面上,也逐渐转变到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因此,当代的道路景观设计就应该立足功能需求、生态原则、文化特征三位一体的整合[]。具体来说,物质景观是载体,生态保持是法则,文化内涵是目标,互相结合以此共同实现道路景观的现代化。

一、目前我国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一)景观规划忽视地下管网、架空线路

在道路景观绿化时,经常发现在埋有地下管网的地段上盲目栽植大型乔灌木,结果使植株生长势态减弱,甚至因根系无法伸展,吸取不到所需养分而死亡。有的在有架空电线的下面盲目栽植,因产生树线矛盾不得不疏枝,影响了美化效果,更严重的是大风季节,因疏枝不及时,造成线路中断,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危害。

(二)景观规划忽视道路的交通功能

有些地方过分重视道路景观设计,却忽视了道路的交通功能。比如在人行道上栽植树型不紧凑树木,影响人们步行或骑车,甚至也会阻挡行车视线。

(三)盲目选用外来植物品种

很多规划者只顾眼前效果,不考虑长远利益。选用未经引种驯化的外来植物品种,结果因不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而逐渐死亡。不但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影响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的整体效果[]。

二、道路景观规划所要遵循的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实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景观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生态性原则

在道路景观环境设计中,我们首先必须要坚持生态优先,保证生物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出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是稳定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具体内容之一,同时也构成了自然景观。道路景观要有生气,就必须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基础上。一切生物都离不开地面,只有在地面上创造宜于多种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才能达到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要保护城市的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要对在城市化过程不可避免地被破坏的自然资源进行补偿,并建立城市的人工生态系统,保证城市持续发展。

(二)协调性原则

城市道路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中要协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保证生态效益的充分发挥。同时要协调保护与开发、景观与生态、投入与产出、建设与养护的多重关系,保证道路景观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还应协调道路沿线各功能地块的总体景观建设,保证城市绿化体系结构良性地整体发展。

(三)服务性原则

道路景观的服务对象为居民,景观设计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充分挖掘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地域特征,满足各种不同情感的需求,尽量做到自然布景与规划布景相结合。应体现出“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环境观,追求天、地、人的和谐,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以人为本,回归自然的主题。主要以自然美、植物美、景观美为基础,体现自然的重要性。形成绿地成片、树木成林、花香四溢、环境优美、生态平衡的城市景区。三、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法探析以上原则充分表明,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受到更大时空范围内的城市发展的制约与影响,因此观念意识上要转变“就景观论景观”的传统思维,形成景观的区域观和时空观,以下是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几点分析:(一)生态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和景观环境建设是建立和完善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环节。道路绿地应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道路红线内的绿化带,另一部分是道路红线之外沿道路的绿化带,该绿化带的宽度即为绿线宽度。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红线宽度大于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三十;红线宽度在四十到五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五;红线宽度小于四十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百分之二十[]。

对于生态树种的选择上要突出地方特色,南方地区还好,北方地区应该适当增加常绿树种以弥补冬景的单调和萧条,同时注重常绿树叶的相互衬托。在种植方式上,我们要打破单调的行列式布局,以组团式、条块式为主要配置特点,乔、灌、地被结合进行复合混合式立体绿化,形成富有层次感和韵律感的景观生态走廊。使道路景观努力形成行人视觉与行为心理的绿色景观。(二)景观设计的多样性

道路的景观设计在考虑一定连续性的基础上,也要增加变化,结合城市文化、企业文化,创造多样性的有文化意蕴的景观,同时也为各种材料、技术的多样性表达提供空间。

(三)分车带的景观设计

在设计分车带景观时,应结合自身宽度、所处车道性质及有无地下管线进行规划。位于快车道之间的分车带,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适当配以小型花灌木。位于快、慢车道之间的分车带,宽度为两米以下或有地下管网的,以草坪和宿根花卉为主;宽度在两米到四米之间,且无地下管网的,可采用灌草结合的方式,做灵活多样的大色块规划设计;宽度为四米以上且无地下管网的,除灌草结合外,还可配以小型乔木。

(四)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在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我们也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一方面,即使在人流不是很大的道路上,也应该设置便利设施,比如地图、公用电话、公共厕所等,避免在人们活动时,感觉缺乏人性化的关爱。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景观设置,不能设置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弯处,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通透,所以在道路的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的车辆运行空间,树冠和树干不得进入该空间,同时要利用道路绿地的隔离、屏挡、通透等交通组织功能设计绿地。

四、参考文献

[1]韩丽雅.道路绿化建设现状及思考[J].河北林果研究,2003,(1).

[2]丁铭绩.浅谈城市道路绿化设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2).

[3]沈清基.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同济大学出版社,20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5]王晓谋.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6]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交通部[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梁稀(1983.11~),男,瑶族,广西平果人,大学本科学历,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道路、交通设计工作和研究。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2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过程

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对城市道路空间进行研究,并且实现景观布置的一个具体过程。具体而言,是对城市道路或者城市中某个地段的物质要素进行全面综合设计,根据城市道路的特色以及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设计,为居民生活提供更加舒适、适宜的环境,以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追求。通过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可以有效改进城市道路的环境质量,对空间进行有效利用,进而促进城市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工作深入开展。其中,景观设计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对城市道路的景观风貌进行规划、对街区进行设计、对城市道路的历史文化要素进行规划设计等。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加强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以及过程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体设计内容,是对城市景观功能进行实现的重要步骤。城市道路的规划与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城市道路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历史条件、社会形态等。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为了使城市中的各种要素能够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

2.1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要素

2.1.1城市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每个城市道路都有与其它城市不同的特色,这是城市景观设计中要优先考虑的问题。不同的地理位置、地形以及地貌等,都是自然环境要素的内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城市道路当地的特色进行设计,对自然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比如,临海的城市道路可以有效地利用水资源进行景观设计。靠山的城市道路,则可以充分利用山资源,加强对山的开发和利用,形成有特色的景观。

2.1.2城市道路的建筑特色。建筑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反映,建筑特色对景观设计也有很大影响,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建筑的形象也决定了城市道路的景观特色。比如,我国南北方的温度差异较大,在北方的建筑,一般是将就保温性能的保障,南方则主要考虑建筑的通风、隔热等,再加上南北方的环境差异,在北方的一些城市道路,其街区一般比较宽大、笔直。南方地区由于人比较多,地比较少,因此,很多城市道路的建筑比较密集,从而形成街道狭窄的景观形式。建筑物的风貌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和影响。

2.1.3城市的人文特色。人文环境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文特色的形成,往往是由历史过程决定。城市道路在发展过程中景观历史的变迁,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文化历史以及人文特色的反映,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在现代化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城市道路的人文特色进行充分体现,不仅要对传统进行传承,还要结合现代化的理念,对人文特色进行发扬。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城市景观设计都面临着如何保护文化遗产的问题,人文特色的保持以及发扬对于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建设,以及城市内涵的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准确把握城市道路的人文特征,才能在景观设计过程中保持城市道路的灵性,彰显城市道路特色。

2.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过程

2.2.1对景观进行分析。进行景观设计时,要根据环境学、生态学等相关理念,对城市道路的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估,对景观设计过程中的损失进行估算。尽量采取措施将损失降低,并且要对景观进行详细分析,制作相应的评价图,为景观设计提供依据。

2.2.2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城市道路的景观规划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将景观规划区域分成几个比较大的板块,每个板块承载不同的功能,如休闲区域可以进行公园规划设计;商业区域可以进行购物中心的规划设计等,要从整体环境的策划上进行景观规划,保证城市道路的功能有效发挥。此外,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对景观规划的内容进行具体反映。比如,对道路、道路两旁的草地、道路两旁的建筑等方面的设计,都是景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景观设计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特色以及资源进行设计,营造一种适合生活、视觉效果良好的景观环境。

3结语

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城市建设的进程逐渐加快,城市道路的建设力度也逐渐加大。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的配套工程,相应的规划设计部门要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智博,马力,杨岚,胡金萍.从城市规划看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J].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3

【关键词】:榆林道路景观

中图分类号:tV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11-02

abstract:FromtheviewpointofYulin’sroadandstreetLandscapearchitecture,thepaperbringuptheviewpointthatyulin’sroadLandscapearchitectureshouldbeplannedanddesignedaccordingtoroad’sdifferentcharacter;thereshouldbepaymoreattentiontoYulinroadLandscape’slocalculturecharacter;aswellasdevelopingyulin’spavingmaterialindustrywhiledevelopingyulin’sroadLandscapearchitectureprogram.inaccordancewithpreviousviewpoint,thepaperbringupsomeadvicewhichhavecertainfeasibility.

Keywords:YulinRoadstreetLandscapearchitecture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形象的延伸和外在体现,好的城市道路景观可以形成人们对一个城市良好的第一印象。这种良好的城市形象无论是对于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还是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抑或是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前者比如京津高速公路进入天津市的入地段,后者比如深圳的城市景观大道。

榆林依托煤田和油气田开发的经济背景,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经济建设能力的增强,目前改善城市投资环境,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改善市民生活环境的愿望目前比任何时候都变得要为强烈。然而,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面对政府超速,高效改善城市整体投资和文化环境的强烈愿望,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作于榆林城市建设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地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方面进行了如下思考与研究。

1.榆林城市道路景观主要建设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城市外部主要交通干道景观建设,以及城市内部

交通道路景观建设。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主要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分类处理,各具特色

目前榆林的城市道路设计有程式化和同一化的趋向,不同的道路属性常常按照一个模式去规划设计,对于道路的交通组织、行人分流、商业服务等功能性考虑较少。作为城市道路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外部交通干道与城市内部交通道路在绿带宽度,车辆速度,形成密度,交通道路安全规范的要求等方面都各有不同,因此,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应当分门别类加以规划设计,不能一概而论。

1.2注意榆林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

作为通用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包括榆林在内的新兴城市的道路景观设计一般都是从对东部地区和南方发达地区的模仿和学习开始的。这种模仿和学习主要体现在规划设计承担单位一般为东部发达地区的设计单位,或者对东部和南方发达地区规划设计方式的学习与模仿。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榆林独特的干燥气候和沙质土壤,依赖于东部与南部地区植物资源的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在景观效果和植物适应性、性状方面表现必然会发生一些水土不服的情形。

1.3通过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突出榆林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形象

诚如前边所指出的,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面对于东部地区和南方发达地区的模仿和学习,必然会导致榆林城市道路景观陷入千面一律,与国内其他北方城市和地区同一化的误区。

榆林具有独具文化特色的沙漠和黄土高原的风土景观和植物资源。要树立榆林文化大市的城市形象,在城市景观道路规划设计方面尤其是植物景观方面如何体现出雨林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品位,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1.4城市道路建设与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

榆林每年道路绿化的大量苗木、灯具和铺装材料等都需要外调。通过林业和建设部门的行政引导,市地方群众在育苗品质品种方面加以改进,地方建材生产企业在铺装、灯具以及铺装材料方面改进工艺,增加新品种,满足新型城市道路绿化的需要,借助城市建设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百姓致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几个具体问题的研究

良好的设计理念必须要在技术和可操作性方面落到实处。下面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

设计原则在技术层面上如何落到实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

2.1明确城市道路的属性,考虑城市道路用地的综合功能

从榆林的实际情况来看,榆林的城市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城郊部分;城市新区的道路和环城道路;城市内部的主要道路。

对于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的城郊部分,重点考虑道路两侧景观林带的宽度,景观层次,后期管护方式和成本问题。具有道路中央绿化隔离带的,在职务设计方面要考虑苗木间距与防止对行车辆的眩光问题;

城市新区道路和环城道路部分,要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规模与空间,在道路绿地的宽度控制和实际内容方面要考虑道路绿地向市政公共绿地的转换弹性。榆林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道路在绿地面积与城市道路商业活力之间的平衡力把握不足,在道路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横向的交通绿带与纵向的城市次级道路的交叉与衔接问题;

城市内部的主要道路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内和西沙的新区道路绿地面积狭小,缺乏与城市社区公共绿地的有机联系(榆林城区内几乎就没有几块像样的社区公共绿地)。在未来的城市道路景观改造中,重点突出街道铺装,街道家具的景观效果,强化街道景观的休息、集散、游憩等综合性使用功能。

2.2结合榆林的自然气候自然风土特点,突出榆林城市道路景观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

东部发达地区道路景观绿化的核心模式之一就是基于草坪基础上的景观绿化模式。所有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式也是基于草坪存在的背景而来。榆林是一个以沙土为主的缺水地区,保水性不足,蒸发量巨大,单纯沿袭东部地区的道路景观绿化模式,建设成本、管理成本相比于东部地区要高,景观效果方面则较东部地区大打折扣。

从改善城市景观形象和建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角度来讲,榆林城市道路景观有许多文章可做。从乡村景色来讲,和东部地区相比,榆林具有特色鲜明的以沙地、农田、旱柳、杨树和渠道为骨干的乡村景观;从自然景观来讲,榆林有旱柳、沙柳、花棒、踏郎、柠条、苜蓿、胡枝子等植物组成的沙地植物群落景观。这些具有榆林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和自然景观不但在景观特征上区别于东部地区的独特性,而且在性状表现方面也因为适合当地的自然气候而表现良好,管理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建设榆林文化大市,不仅要向东部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的文化建设经验,同时也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化自信,在榆林自身的自然、气候、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在保持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学习吸收外来文化,而不是为外来先进文化所同化,丧失自己的文化主体性。

就建立榆林文化大市的这一命题来讲,在城市道路景观过化设计方面,如何在树种选择和植物搭配方面保持榆林自身地域特点,吸收东部发达地区的规划设计先进经验,还需要规划设计人员的反复探索与研究。

2.3通过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促进榆林建材工业的升级换代

近年来,榆林每年都有大量的城市道路建设与改造项目。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建设投资,用于城市道路建设的建筑材料,铺装材料以及照明灯具和绿化苗木许多都需要从外地调入。这些相关产业的前期利润都落入到了外地相关企业的手中。

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榆林不可能永远依赖有限的地下资源发展下去。如何通过榆林近年来大发展的时机,通过城市建设,实现榆林建材产业和苗木繁育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带动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建材生产企业与苗木生产基地,对于榆林经济未来的健康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可操作性的角度来讲,我市拥有丰厚的资本优势,充裕的石材、土地资源,巨大的市场空间。迅速引进国内铺装材料和石材精细加工技术,及时掌握国内铺装材料的市场动态和流行趋势,大力发展荷兰砖,环保砖,透水铺装材料等铺装类建材产业,以及以绥德为核心的地方石材精细加工业,不但可以满足榆林的市场需要,而且通过相关产业的发展,占领周边地区的相关市场份额,实现榆林建材产业的升级换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本地百姓的收入,把铺装类建材产业的前端利润留在榆林本地。

3.结语

通过对城市道路景观根据不同性质分类加以规划设计的讨论,可以为规划、交通、市政和园林部门在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提供技术性参考;通过对榆林城市道路景观文化特色与乡土特色的强调,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在建设榆林文化大市的目标下,榆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建设性思路;通过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促进建材产业升级换代问题的讨论,可以为榆林建材工业升级换代的破题提供一个潜在的可选方向。

榆林城市道路景观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同时也是建设榆林文化大市的主要内容之一,它需要规划、交通、林业、市政、园林等部门在各个技术环节方面的共同的努力与衔接,如此才能在道路景观方面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具有榆林特色的文化氛围,形象良好的投资环境。

参考文献

[1]徐家钰.城市道路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城市道路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3]李敏.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西)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切沃.景观元素[m].陈静译.深圳.百通出版社,2002.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4

关键词:加宽值,锯齿形偏沟,平面交叉等

中图分类号:U412.37文献标识码:a

一、工程概述:

米易城南市政道路一期道路,位于米易县城城南,G5和S214之间,中间有安宁河穿过。

本人有幸负责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的设计工作,其中主干道有:西环路、北桥路、景观大道、南桥路、新四街。次干道有:新一街、新五东路、新五街。下面谈一下自己在景观大道设计过程中的体会吧。

米易城南市政道路一期平面图

二、路线设计

大家都知道,已规划的城市道路,道路设计应尊重规划,但往往有很多规划道路,特别是道路横向,往往没有考虑道路设计规范中要求的加宽值,米易城南一期市政道路就存在这种情况,城市土地有限,寸土寸金,此时往往就给设计带来不少麻烦,要么突破规划用地范围,此时往往业主或政府那里不易被批准,要么违反设计规范要求,不设加宽值,这样给后期安全营运带来很多隐患或车速达不到设计要求,降低道路等级,这也是不小的浪费。

1、路线平面设计

景观大道路线起点(我设计的范围)位于拟建的水电路中段,南端终点与西环路交界,道路全长2419.24米。

该路与规划中的十二条道路平交,该路最小半径60米(左线),最大半径160米(主线),原道路规划未考虑小于250米半径的曲线加宽问题,在征得业主意见后,同意我们按规范设计,即主线和左线各有三处弯道有加宽,加宽宽度是按《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137-2012计算得来。即:

Bw=agc2/2R+0.05V2/√R

式中:agc―为设计车型轴距加前悬的距离

V―设计行车速度

R―平曲线半径

左线半径为60米、65米和85米的分别加宽0.87米、0.83米和0.7米(两车道);主线半径为85米、160米分别加宽0.7米和0.9米(两车道);半径105米的加宽1.2米(四车道)。

2、路线纵断面

规划道路的纵面设计,因道路详规已经考虑到地块标高以及地块中的排水要求,设计时要充分理解规划的意图,不能擅自调整规划道路纵坡和道路标高。景观大道全线最大纵坡为0.313%,最小纵坡0.15%,最短坡长为269.24米,凹形竖曲线最小半径R=13000米,凸曲线最小半径R=54000米。

在纵坡设计上满足《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的控制道路各节点标高与与规划相适应,缓坡(纵坡小于0.3%)段不利于路面排水,在该段路面排水设计中设置了锯齿形偏沟(景观大道),以便排出路基范围内的地表水,同时充分考虑到平面交叉行车的舒适、安全以及交叉范围内竖向过度均匀。

景观大道锯齿形偏沟设置图

3、平、纵组合设计

在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力求使线形与地形、景观与视觉相协调,以保证舒适安全的使用功能。在保证平纵面各自线形平顺、流畅(即满足“平包竖”)的前提下,保证二者的技术指标保持均衡协调。同时在空间位置上,按照规范的要求精心设计,避免出现各种不良的线形组合和搭配,以保证良好的视觉效果,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4、路线横断面设计

(1)路基断面形式

景观大道分整体式路基段和分离式路基段,整体式路基断面形式同南桥路、北桥路相同,即:路基宽度为7.5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14m(行车道)+1.5m(非机动车道)+7.5(人行道)=32米。

分离式路基中间为北湖区,其左线断面形式为:7.5m(人行道)+1.5m(非机动车道)+7m(行车道)+1.0m(路肩)=17米;其右线(又称主线)断面形式为:1.0m(路肩)+7m(行车道)+1.5m(非机动车道)+7.5m(人行道)=17米

(2)路基横坡:

行车道横坡:1.5%,在景观大道分离式路基段,原规划为双向横坡,但考虑到该段路左线和正线之间为北湖,保护北湖水质,以及雨污管的布设,本次设计在该段采用单向横坡设置。

人行道横坡:1.0%

道路超高横坡:2.0%

超高旋转轴:道路设计中线

道路加宽位置:曲线内侧加宽

三、路基、路面设计

(一)路基设计

1、路堤设计

因该路段填方居多,路线经过地段多为农田、鱼塘,耕植土较厚,下卧层多为砂砾石,含水量较大,填筑前均需放(抽)水晒干,清除淤泥或进行抛石挤淤并回填透水性材料,在地表水不易疏干、地表排水不畅或地下水丰富,应设置排水盲沟;在地下水出露集中且水量较大时,需设置渗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影响范围。因道路经过地带,低洼地段在做场坪期间需要填筑起来,中间为北湖湿地公园,有专门的设计,从节约投资上考虑,该道路填筑边坡未做绿化及防护。本段设计中建议采用安宁河里的砂砾石填筑路基。

路堤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其压实度应符合下表(采用重型击实标准):

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50cm,当填筑至路床顶面最后一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应小于8cm。为保证路基的压实质量,路堤填筑时应通过适当加宽台阶保证填筑体厚度满足施工压实机械的需要,并不得小于3.0m。

2、路堑设计

该段挖方边坡不超过5m高度,在K0+300附近处,由于该段路侧地块已规划为办公和住宅用地,标高与景观大道差不多,故未在此考虑边坡排水和支挡。

(二)路面结构设计

根据业主的要求,并考虑到城市道路的特点,该道路按中等交通考虑,采用沥青混凝土高级路面结构形式,并根据沿线填挖情况对路面基层进行调整:

其结构形式如下:

填方路段: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9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土底基层+20cm天然砂砾垫层。

挖方路段:3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5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19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cm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

四、给排水设计

(一)涵洞设计

米易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设计,因道路要先于其他建筑建设,规划片区内除农田外,还有几条天然沟壑,且长期有水流,遇雨季水流更大,在该片区道路设计时,若不做充分考虑道路实施的先后顺序,只是一味按规划设计,该道路最终是无法实施的,或者在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变更设计,这样就会造成项目实施时业主投资失控,或在后期实施时根本就无法实施,比如出口无法实施等。本次设计对天然水道和灌溉渠在设计时均保留了现有水道或改沟处理。

原规划中的红旗堰需要穿过景观大道K0+150处,由于道路设计标高比其流水面标高都低,后段水无法排入原有红旗堰,影响下游段农田灌溉,此次设计建议业主在上游段适当位置将沟改在西环路外侧,接入下游段,此方案不影响下游段农田灌溉,经与业主沟通,请相关专家论证后,采用了我们的方案。在道路设计中,天然水道不可忽略,比如:景观大道的K0+420、K0+820、K1+380、K1+490、K1+905、左线K0+650、K0+920等处,天然水道需要穿过道路,流入安宁河,城市规划中的排水是进入主排水管,道路分期实施过程往往主排水管没有形成,道路施工也不能阻断天然水道,我们根据水道具体排水情况,设置了不同跨径的涵洞,灌溉主要以管涵为主,天然水道以盖板涵为主。

给水管道接市政管网,污水管道布置在道路人行道下,污水管道接入米易县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工程。道路雨水通过雨水口收集后经道路管网排至安宁河或就近接入已有市政雨水管网。

五、燃气工程

本道路按业主方要求设置燃气,道路范围内的的燃气沿道路敷设,中压管道现运行压力0.2~0.3mpa,设计压力04mpa,输送介质为净化天然气。

六、平面交叉口设计

米易南部新城市政道路一期设计共有44处平面交叉口,在这些平交口设计中,最有感触的是新一街、北桥路和迷阳湖大桥头平交口的设计,新一街与迷阳湖大桥交角仅370,这样的平交口现有规范是不允许设置的了,若设置立交,桥头用地也不够,还有就是安宁河边标高限制,也不可能设置立交。迷阳湖大桥已经在建设中,我采取了在新一街桥头段加宽现有道路,同业主商量,在今后的交通组织上采取禁左措施。

七、交通工程设计

(一)标志、标线

为了保证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沿线必须设置标志和标线。标志分为视线诱导标志、指路标志、警告标志、限制和指示标志,以及其他标志。路面标线有路面标志线、道牙标志线及障碍物立面标志线三种,其中路面标线又包括车道边缘线、车道分界线、人行横道线、导流标线、停车位标线、停靠站标线、出入口标线、导向箭头及路面文字或图形标记等。各种标志和标线要按夜间反光要求进行设置。

八、照明工程

该道路按灯杆30米间距对称布置普通照明灯,主干路要求平均照度20-30Lx。

九、道路绿化景观设计

景观大道是南部新城的重要主干路,由于与北湖湿地公园紧连,其景观风格应与北湖的景观和谐统一,我们在设计时,不断要注重较强的节奏感,同时还应与公园景观相协调,设计过程中经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格局上我们设计以112米为一个标准循环段,人行道11.2米为一个变化段,不设计路缘石,以求铺装与绿化无界线连接,强调生态自然。32米路段绿化带行道树为攀西地区最常见的芒果树和龙眼,分别列植34米和22米交替排列,其中芒果树单排列植,间距为4米;龙眼为双排空位列植,垂直间距为2米。芒果树下层为紫薇、龙牙花、垂榕柱等,再下层就是剪形灌木和球形灌木,三个层次形成上、中、下的立体绿化效果,龙眼下则不种植其它灌木花乔,只有清爽的缓坡草坪。这样就形成芒果树段与龙眼段密与疏的景观搭配组合,赋予道路强烈的节奏感,同时高大的芒果树和通直的龙眼加上亮丽整齐的灌木丛,这些充分展示出米易朝气蓬勃的生机和宜人整洁的现代化城市风貌。

人行道铺装,以花岗石为主,铺装现代,简洁,明朗,选用石材的色彩与质感均与临近景观保持统一。拟用主要石材有:西昌黑、芝麻白、芝麻灰、黄锈石。绿化带拟用主要植物有:芒果树、龙眼、紫薇、龙牙花、垂榕柱、金叶假连翘、花叶假连翘、红继木、小叶女贞、海桐、鸭脚木、苏铁等。

市政道路的设计,谈一下自己的经验,以免在设计过程中少走弯路,更好的满足城市规划和功能要求。

1、设计前应首先详读规划图,了解道路通过地块的性质、用途、功能要求。

2、野外实地测量和调查,熟悉道路通过区的地形、地物、地表建筑、水系、给排水及用电设施。多观察道路通过区周围建筑物,比如:附近道路桥梁等。

3、收集相关资料,如交通量、水文、地质、附近建筑的与此次设计有关的资料。

4、详细了解业主对此次道路设计的具体要求,比如:道路等级、景观要求、路灯要求、公交停靠站设置、道路设计的其他相关要求。

5、对规划中的道路,可能有些道路规划时未对符合道路设计规范的设计参数予以充分考虑,此时必须认真细读规划图,规划时有无预留空间(城区道路用地紧张,规划往往对道路没有预留空间),看有可能调整路线达到满足规范要求,如果不行,就需要立即与业主沟通,看是否可以调整,调整包括规划红线或道路等级。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5

关键词: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设计;玉溪市

收稿日期:2011-07-04

作者简介:李海燕(1987―),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宋钰红(1970―),女,浙江嵊州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与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8-0071-04

1引言

九溪人工湿地公园是我国湖泊治理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公园,公园占地面积约为22.15hm2,是“抚仙湖-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中净化出流水质的枢纽工程。公园位于玉溪市江川县九溪镇,它与著名的聂耳文化广场、玉溪大河连成一条旅游景观带[1]。公园总体规划根据现有资源合理布局景区,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景区的经济效益,合理安排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景区;公园总体空间布局呈现“一轴、两心、五区”的模式,一轴即一条横向景观轴,两心即公园a、B区内被主干道围合的两个湿地景观中心;五区即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水木年华景观区、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观区和绿野仙踪景观区。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以总体规划的“生态、休闲、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遵从自然过程,充分保护现有的自然生态资源,完善湿地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道路规划与设计,保证道路系统能够顺畅运行,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公园的功能[2]。融合地域文化特点,以“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为设计理念,科学、人性、生态的组合各级游路。在道路布局中遵循3个原则,即因地制宜、科学布置原则;整体性、连续性原则和尊重历史、延续文脉、创造特色原则。

2九溪湿地公园道路现状分析

2.1道路现状布局

规划区湿地公园呈狭长带状,被玉江公路分隔为a、B区两部分,两区之间由一座横跨公路的天桥相联,与B区的东、西侧相邻的分别是玉江公路和一条城市公路;a区西南侧与玉江公路相邻,东北侧的是湿地公园的入水口,周围都是农田和苗圃区。现状道路布局表现出几个特点:道路布局过于规整,形成方正的“田”字状的道路格局;无明确的道路分级和相应曲折变化,难以显现湿地的自然性、生态性和自然野趣之感;没有供游人活动、休息、赏景的硬地空间;部分道路尺度、密度分布不合理,没有形成合理的园路系统和功能分区,缺少特色历史文化元素的内涵体现。

2.2道路规划定位

根据公园的区位环境和湿地的特殊性质,公园定位为娱乐休闲和科教游览性的生态性综合公园。公园与著名的抚仙湖、聂耳文化广场等景点形成游览路线,决定了进入园内的游人主要是本镇、本市内常住人口和周边进入该地的游客,园内游人主要以游玩、休闲、观赏及锻炼为主。

建设方要求公园内不能通行游览车、观赏车,只能通行消防车、园内管理车等特殊用车和非机动车,考虑到公园主要景观是大面积的湿地,决定了园内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

3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规划与设计

3.1道路规划布局

道路是为人服务的,人是其活动的主体。道路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感受,并在设计作品中认真贯彻。九溪湿地公园道路设计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公园现有道路的分布,在环状道路周围适当位置增加大小不一的景点空间供游人娱乐、休憩,整个园区道路规划形成“两环、两横、多纵”为主体结构的网状道路系统。两环为a、B区的主环道;两横为a、B区的次干道;多纵为a、B区的游憩小路和水上的道路交通。通过三级道路形成的“网状”道路连接公园各景观区,突出展现湿地景观和地方文化。通过公园景观展示和市民参与体验,使市民充分理解地域文化内涵、湿地景观价值,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心[3]。

公园将湿地景观与园林景观结合为一体,道路规划设计与自然性、生态性的湿地景观特性相吻合,赋予引导游线、参与造景的功能,进一步与当地青铜、渔乡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充满自然野趣、具备文化意蕴的道路系统(图1)。

3.2道路分级

道路设计中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通过道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游览者的视觉特性,在遵循环境特殊性的基础上规划优美、亲切、宜人的道路系统。九溪湿地公园全园禁止观赏、游览性的机动车通行,只能采用污染较少的非机动车方式或者徒步方式,结合湿地公园本身的特殊性,将公园道路分为3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游憩小路。

主干道成环形布局,在两个主景区形成环形与市政道路相连接,是园内人流量最大的行进路线,设计路面宽度为4m,主要满足日常湿地管理、维护、消防等功用,设计时考虑牢固平坦、防滑耐损、线条朴素大方,曲线与直线相互交错运用;次干道用于连接各个主要景观节点,在与环形主干道相接基础上,形成园区的主要游览步道,次干道通行人流量小于主干道,根据园内景观节点的分布特点,游客的行走规律习惯,并考虑到原有道路的分布,路面宽度2.0~3.5m不等;游憩小路布置较为灵活,主要供游人散步游憩之用,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地,路面宽度小于2m,通过连接景观节点中每个亲水平台和休憩硬地,将游人引入公园内各个自然角落,采取自然曲折的布置方式。

水岸交通以木栈道来组织实现,主要连接各处湿地景观,道路线形自然曲折,顺地势灵活地穿插到各湿地景区,木质的栈道在绿色的挺水植物间,若隐若现,有种“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之感,营造公园幽静的休闲氛围(图2)。

3.3道路入口设计

道路入口选址设计是组织畅通道路系统成败的关键,考虑到园区场地特性以及景观分区和节点布置情况,整个公园设计了1个主入口和4个次入口。考虑到道路的交叉缺陷,避免单直、单曲缺点,道路设计曲直串联,消除断头路,避免多路交叉和导向不

明,尽量采用正交,交岔路口尽量采用三岔口,并设计合理的转弯半径[4]。公园游人主要来自北侧的市镇,规划中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公园集散中心和主景观区,主入口与此相接引导游人进入湿地公园,主入口全开敞式布局,以一个轴线布置的集散广场为中心,中间设置青铜景观小品自然过渡,突出主体景观,也便于游人的集散。公园次入口主要分布在与市政道路相接的公园四角,与主干道相连接,形成规则式和自然式混合的空间布局,通过夹景、借景、对景和框景等空间营造手法,设计不同特色的景观小品和植物配置将游人引导进入整个园区(图3)。

3.4道路规划与景点布置

公园主要景点分布与道路的布置紧密联系,形成公园内各景区的分布格局。主干道连接主要景点形成环状道路,木栈道和游憩步道连接次级景点并和主干道联系构成网格状道路,使园内的所有景观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3]。

a区主要道路成环状布置,自西至东延伸至渔乡情景观区、凭栏远眺景区和绿野仙踪景区,形成“串珠状”连接,并围合一个中心湿地景观区。将园区分为两条特色旅游线路:一是以自然曲折的次干道为主,连接各个景观节点形成围绕园区的休闲自然风光的旅游线路;另一条是以湿地木栈道为主形成湿地观光旅游线路,通过规则式的曲直变化和垂直空间的层次架空变化来组织湿地景观的视觉变化,提供游人步移景异的游览效果。

B区以主入口和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为集散中心,整条主干道连接了主入口、两个次入口和水木年华景观区,环形道路围合大面积的湿地景观区,构建整个公园的景观核心,环状主干道连接次干道、游憩步道,木栈道穿插其间通往园内的湿地景观,引导游人沿路观景,进入各观赏景区。

3.5道路设计与文化营造

道路设计中景观文化营造坚持以“保护和延续地域特有人文内涵”为原则,在道路规划设计基础上,将地域文化进行符号化,结合道路路面铺装、围栏、桥、路侧平台和路缘等部位的设计,将总体规划的设理念融入道路设计中。次干道中设计了渔乡路,用“鱼”作为设计元素的源,将它符号化,结合路面铺装纹样来体现江川捕鱼之乡的鱼文化,将“鱼”的纹样布置在渔乡路的出入口,为体现鱼流动的曲线美,并缩短渔乡路宽度,道路中间采用“S”型曲线分为两部分,并用灰、黑色相间的混凝土铺装修饰路面。道路沿线与景观区衔接的地方,以青铜文化展示为主,把江川的青铜器文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从举世闻名的“牛虎铜案”到细小的“青铜手镯”,都以园林景观小品的形式展现在这个青铜文化展示娱乐区内,湿地景观区一侧的围栏及亲水平台围栏巧妙的将青铜雕塑和道路和谐的融合。主干道在构建旅游线路的同时形成了一条景观文化长廊;次干道路边的休憩平台和开敞空间中以硬质景观为主,通过有文化象征意义的渔网、农业等一些渔乡图案进行铺装饰面营造,展现公园“以人为本、保护和延续地域文化”的设计理念(图4)。

3.6道路铺装材料设计

主干道为突出整体性、便于通车,采用整体路面。考虑到造价低廉、铺设简单,平整、耐压、耐磨并具有极高的可塑性和耐久性,全路段用橙黄色的混凝土铺装路面[5]。设计结合两侧植物配置、灯饰等附属景观设施,使道路无论在材料、色彩还是形式上都能够与周围环境和谐。

次干道在考虑其在园中的作用和曲折的布置形式,在铺装上主要采用各种块料铺装,它具有坚固、平稳、透水性强、路面放射弱的特点,与路旁的湿地植物相搭配,追求天然质感、大小不一特色,“随遇而安”地散置于湿地景观中央,仿佛浮于水面上,在方便游人穿行的同时,又创造了优美的地面景观,亲切自然,趣味无穷,和湿地景观区形成整体。湿地区木栈道以红梅噶铺设为主,通过规则式自然曲折的手法来构建网状路网,让木栈道及亲水平台与湿地景观和谐过度。

公园内游憩小路蜿蜒曲折布置,道路的形式灵活多变,打破主、次干道的单调乏味。主要采用各种碎石、瓦片、卵石等碎料铺装路面为主,使之形成一种利于排水,低反射,经济使用的园林道路,既充分利用了原有场地建筑拆迁的废料,又充分体现了它的经济、美丽、富有装饰性,并具有灵活性、生态性,使道路更加自然有趣(图5)。

4结语

九溪湿地公园道路总体构建了“主干道――次干道――游憩小路”的主次分明、和谐交错的网状道路系统,通过道路系统合理连接了各功能区和景观节点,把公园各部分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道路布置曲折迂回,疏密合理,符合游人行走习惯,让游人在沿途体验不同的生境和画镜,并能够达到意境的精神升华。主干路连接各大功能区,但并不穿过各大功能区,使游人在最少的时间内到达各景观节点;次级路连接但不贯穿各功能亚区,通过设计一些意象图案,延续当地的历史文脉;游憩小路联结功能亚区中的各项目斑块。而道路铺装作为公园这个艺术品的组成部分,也是传达园内意境的主要方式,园内采用不同的纹样、色彩、质感表达各景点的意境,铺装设计与整个公园相互依存,使游人的“游”和“观”达到统一,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出一种力量,从而获得一种美感的境界和一种特殊的兴趣。

湿地公园是游客较集中的公共游憩、休闲活动场所,大量的人流将依靠道路予以集散分流,并通过道路引导游人进入园内各景区,道路规划应结合湿地公园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各景点的分布,通过合理组织水上道路系统和陆上道路系统,最终形成生态、经济、美观、可持续的人性化道路系统。

参考文献:

[1]胡贵青.九溪湿地工程即将开工[n].玉溪日报,2007-07-09(4).

[2]雷昆.对我国湿地公园建设发展的思考[J].林业资源管理,2005(2):23~26.

[3]谷丽荣.园路设计研究[D].海口: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4]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5]毛培琳.园林铺地设计[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analysisofRoadplanningandDesignofJiuxiwetlandparkinYuxiCity

LiHaiyan1,maJianwu2,SongYuhong1

(1.SchoolofLandscapearchitecture,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2.GoldmantisSchoolofarchitectureandUrbanenvironment,SoochowUniversity,Suzhou215021,China)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6

关键词:设计原理定位规划

前言本次“益阳大道两厢街景详细规划”正是这样一种有益的尝试,规划重点研究现代城市道路景观与所在地区的整体发展模式。

第一部分总述

一、项目概况

益阳地处湘中偏北,吞资江水,拥洞庭波,靠雪峰山,素有“银城”之美誉,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

益阳大道是贯穿益阳主城区中心和联系新老城区的主要生活轴和交通轴,在城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益阳大道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东起长常高速公路收费站,西至云树路,长约6.3公里,道路两厢用地控制200~1000米,规划总面积5.3平方公里。

三、设计定位与目标

设计定位:益阳大道是益阳市重要的对外窗口和城市名片,是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计目标:合理配置道路设施和整合各项城市功能,突出山水生态城市特色,把益阳大道建设成为多功能聚集的综合性景观大道。

四、设计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原则;

2、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原则;

3、强调近期与远期相结合的原则;

4、强调可操作性原则;

5、统一规划,综合协调的原则。

五、设计工作框架

本次规划设计按照“益阳大道提质改造工程设计、城市设计、街景整治规划和两厢土地整合开发规划”四个层次进行。

第二部分益阳大道提质改造工程设计

一、道路现状分析

益阳大道(原朝阳路)已建成通车20年,现在已不能满足其承担的主要职能,与其所处的城市地位及不相称:

1、交通拥堵严重;

2、基础工程设施不完善;(车行道路面、过街箱涵破损严重,人行道路面凹凸不平、三块板的断面形式影响人车出行、交叉通组织有待改进)

3、道路绿化设施效果一般;

4、灯光布置单一;

5、交通安全设施不完善;

6、街道环境设施缺乏特色。

二、道路工程规划

益阳大道银城广场以东道路红线控制78m,银城广场以西道路红线控制60m,主要设计内容包括:

1、道路平面线型保持不变,纵断面适当降低梓山湖段道路坡度;

2、原三块板横断面型式改造为一块板型式,车道由原来16米的水泥路面改为44米、33米宽的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人行道和路缘石采用花岗石;

3、朝阳广场和金山广场规划高标准地下人行通道;

4、市政管线全部采用地下敷设。

同时还对夜景灯光、道路绿化、街道家具和交通安全设施等精心设计。

第三部分益阳大道城市设计

总体城市设计

一、现状特征分析

特征一:地理位置极其重要,是益阳城区的城市发展主轴。

特征二:区内地势较为平坦,且具有良好山水自然景观资源。

特征三:城市功能不清晰,各类用地较为混杂,城市环境急需改善。

特征四:现状建筑质量较差,改造任务繁重。

二、城市空间结构

根据益阳大道沿线地区的现状和城市发展的要求,规划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条轴线”、“六个功能段”和“六个中心节点”。

“一条轴线”:指益阳大道,是益阳主城区重要的城市景观轴线;

“六个功能段”:包括云树路至金山广场段,为市级商住综合段;金山广场至康富路口段,为市级文教商贸段;康富路口至箩溪路口段,为市级商务段;箩溪路口至银城路段,为市级行政办公段;银城路口以东段,为市级商业综合段;

“六个中心节点”:包括金山路口节点(商贸次中心)、康富路口节点(商贸中心)、龙洲路口节点(金融中心)、佳宁娜广场节点(市民休憩中心)、团圆路口节点(行政办公中心)和银城广场节点(商业中心)。

三、景观特征分析

规划设计从标志性建筑和街景视觉中心入手,充分利用会龙山和梓山湖等自然山水。结合层次丰富的空间景观,优美的街道环境以及有机协调的建筑形态把益阳大道作为视觉主轴打造。

四、土地利用规划

详细了解用地现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相关规划,对道路两厢土地进行调整,制定道路两厢的土地利用规划。

五、地块规划控制:

两厢用地共划分173个规划地块,均明确了用地性质、地块面积、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限高、机动车出入口等六项规定性指标,同时临街地块还明确了建筑形式、体量、风格和建筑色彩等指导性指标。

六、道路交通

规划区域增设东西向支路,大桃路、怡园路以及与益阳大道相交的支路规划为单行线。

主次干道交叉路口拓宽车道,开辟独立右转弯车道。

龙洲广场、罗溪路口、团圆路口和银城路口采用多相位红绿灯组织交通。

金山广场、佳宁娜广场和银城广场等中心节点附近规划公共停车场,广场、人行道断面设计中适当安排自行车停车位。

七、城市夜景照明控制

有的放矢进行夜景环境设计,利用建筑室外照明、商业照明和路灯照明三个层次的空间灯饰对城市进行二次设计,使自然山水、道路、建筑组合更精彩协调。

八、绿地系统

规划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公共绿地系统,重点建设梓山湖广场绿化区、龙洲广场绿化区、金银山小游园等三片公共绿地。

九、建筑高度分区控制

按功能与区位将规划区域控制为多层发展区,高层发展区,高、多层发展区,开敞空间等不同控制区,并制定具体控制要求。

十、建筑风格与色彩控制

以淡暖色为建筑主色调,建筑的重点部位和街道的局部地区适量点缀浓重色彩。同一区段建筑群的风格和形式,强调相互协调。

十一、建筑平面布局规划

综合以上各项城市设计控制内容,完成道路两厢用地建筑布局平面规划,具体指导各用地开发建设。

十二、云树路以西生态控制规划

保护好会龙山生态公园和志溪河等自然山水风光,道路沿线村镇建设符合益阳大道街景设计主要原则,真正做到“显山露水、保山护水、借山用水和联山串水”。

重点地区(段)城市设计

一、节点控制

1、景观节点构思

规划通过对康富广场,龙洲广场和佳宁娜市民广场节点和所在的区段的建筑群体空间,建筑风格客观要素的把握,营造各具特色的道路景观高潮。

2、各景观节点设计指引

•龙洲广场作为金融广场,建筑朝向广场或弧形布局,相互呼应,规划金融大厦高30层,中心商务大厦高30层作为益阳地标建筑,成为城市中心区的视线焦点;

•朝阳广场作为商贸广场做整体设计,建筑形态力求协调,商贸金融建筑群保持界面连续性,成为益阳大道组织建筑群的重要空间。

•佳宁娜广场以体现城市休闲、商业文化、城市品质和城市标志为原则进行建设,商业建筑采用多层次的立体空间组织,外形新颖,具有现代感,成为益阳大道最重要的建筑群体。

二、街景立面

将街景竖向分成四个层次进行组织:广场、街道、水面、绿地作为第一层次,多层建筑作为第二层次,小高层建筑为第三层次,高度在100米以下的高层建筑为第四层次,整体打造益阳大道优美的建筑天际轮廓线。

三、街道环境设施

主要包括地面铺装、挡土墙、公交候车廊、标识及广告牌等。

四、路段环境设计

主要指各路段建筑、道路和环境设施小品的空间组合。

第四部分益阳大道街景整治规划

根据沿街建筑现状条件及整治目标要求,确定各区段不同的整治强度与措施,分保留、一般整治、重点整治和拆除重建四种等级。

具体的整治规划措施包括:

•拆除违章搭建设施;

•立面清洗或立面重做涂料粉刷;

•取消户外广告牌,规范店面招牌形式、大小、颜色和位置;

•装饰屋檐、窗檐;

•增加、完善街头绿地;

•改造、修缮围墙;

•拆除遮阳棚、隐蔽空调机位、装贴墙式防盗网;

•增加公益广告、风景广告装饰;

•增加立体绿化;

•增加雕塑、灯具、标志物等环境小品。

第五部分益阳大道两厢土地整合开发规划

一、土地现状

规划区内现有单位148个,包括居住、工业、学校、行政办公和商业、村民住宅,未开发建设用地零碎且数量不多。

二、开发用地

规划区内有共有闲置用地、国土储备用地、城建投控制用地和集体土地等四类可开发用地,总用地面积1463亩。集体土地面积村民住宅多,拆迁安置任务重。

三、调整和置换用地

规划区内可调整和置换用地单位26家,总用地面积1761亩。近期推动道路两厢可开发用地的建设,打造街道景观形象,提升区域人气。

第六部分规划创新与特色

一、建立整体设计框架,分析街道的特点,在市区交通中的地位、作用,与总体规划的关系,街道两侧用地或单位发展要求等,确定街道功能定位,作为下一步工作的依据。

二、研究街景详细规划内容及深度,街景规划涉及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施工、管理等多项内容,规划过程中经过归纳,确定了四个层面的工作内容。

三、强调公众参与,街景详细规划不只是新建,两侧建筑及单位是街道构成内容的基本元素,因此公众参与可以使其充分理解规划内容,调动公众执行规划的积极性,切实保证成果的合理性、可操作性和规划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和探讨街道景观建设与更大范围内的城市综合发展紧密联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加快道路两厢土地的开发速度,引导用地性质与开发定位,全面提升开发品质。

第七部分实施效果

按照益阳大道两厢街景详细规划要求,2006年8月15日益阳大道竣工通车。成为银城益阳的一条形象路,我市对外交流的一张精美名片。

街景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受到沿线单位和业主的欢迎与好评,起到了益阳市街道综合整治和样板工程的作用。

佳宁娜市民广场正式建成开放,成为益阳市民休闲健身的又一好去处。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7

【关键词】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城市道路绿化是构建美好城市环境的基础,同时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对城市功能有重要的影响。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中涉及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需要把绿化景观和城市功能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在城市不同的支干道路上选择合适的道路绿地植被,这样能够活化城市道路空间,创造优美的道路绿地景观。城市道路的绿化规划设计研究对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规划与道路绿化概述

城市中的道路在城市环境中是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他就是人们对一个城市进行了解并对其城市风情与景观特色进行感受的一个窗口。做好道路的绿化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能够为人们提供舒适的空气与环境,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能够净化空气等等,这些都有着现实的意义。而城市的规划与道路的绿化之间有着很大的影响与关系。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道路绿地的景观对城市景观产生直接影响。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交通工具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其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道路不仅仅是一个通道,指人们在进行乘车的时候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是道路与建筑物以及路边的风景是融为一体的。当一个人行走在城市中的道路中时,对这个城市所产生的印象不仅仅是看到沥青或者是混凝土的外表,而且也包括了对于在道路两边的风景,比如说一些乔木以及灌木,以及那些一排排的行道树,所以说,道路绿化景观的质量就直接决定着这个城市在环境方面的质量。

第二,城市的规划也会影响道路的景观的绿化风格特点。在对道路进行绿化时,应该对这个城市中的规划做到准确的了解与掌握,要根据这个城市的规划,来设计道路的绿化工作,要根据这个城市的地形、土质、地貌等一些特点,以及道路相关的设计以及车速等相关情况来做好绿化工作,设计好绿化的形式,城市规划的特色在另外一种意义与角度上对于绿化的风格以及特色都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三、城市道路绿化规划原则

1.道路绿地的布局应符合以下规定

(1)道路路侧的绿地需要与道路外侧的绿地充分的结合,当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绿地应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2)在道路的主次干路中间的分车绿带和通岛绿地中不要不设置开放式绿地。

(3)行道树绿带宽和又通岛绿地不得小于1.5米;主千线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米;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米。

2.道路景观规划应符合以下规定

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确定园林景观路与主干线的绿化景观特色;园林景观路应有地方特色的植物,与街景相结合;主干路应体现城市道路绿化景观风貌;不同路段的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在各类绿化带的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注重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

四、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方法分析

1.隔离带绿化

隔离带是指车行道相互之间设置的绿化的分隔带,一般设置于上下机动车道的中间,或者与非机动车道之间。绿化带的宽度主要是根据道路的宽带来设定的,道路越宽,绿化带就设置的相应的宽些。在隔离带上的绿色植物需要考虑到街景的景观,尽量做到与街景景观协调一致。

隔离带的设置上首先要满通安全的要求,大多都低于1.5m宽,在隔离带只种植低矮的草坪和灌木以及剪齐的绿篱等,不能影响了司机和行人的视线。随着宽度的增加,隔离带植物配植形式会出现多种多样,可以选择规则式和自然式两种形式。自然式主要是通过利用植物不同的色彩、线条、形态将各类常绿树、花灌木、花卉、落叶树和草坪配植成层次参差、高低错落的树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景观效果。

2.“以人为本”,保障交通安全

合理的城市道路的绿地植物配置可以有效地协调人流、车流的集散,保障交通的畅通无阻。因此,在城市的绿地规划设计中要“以人为本”,首先从人的生理感受出发,由于在道路上长时间的驾驶,枯燥、乏味的硬质景观很容易造成视觉的疲劳。为了缓解和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在道路绿化上利用植物材料的色彩、季相变化、形态、配植变化,更好的来提醒司机驾驶路况,同时缓解司机不良反应。在道路的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和弯道转角处的树木不能影响驾驶员视线的通透性,在弯道外侧,树木沿边缘连续种植,这样预告了道路路线的变化,引导行车视线。隔离带的配置应从“安全性”出发,在距相邻机动车道路面高0.6~1.5m的范围内应种植灌木球、绿篱等枝叶茂密的常绿树,株距不大于冠幅的5倍,这样就能有效地阻挡夜间相向行驶的车辆前照灯的眩光。

3.要保护好城市中现有的古木

古木记录着城市的历史,一株古木,本身就是一处绝佳的自然景观,保护好已经为数不多的古木,同保护濒绝动植物一样重要,不仅是城市里的,只要是古木,都必须严加保护。园林管理部门要对古木挂牌登记并予以保护。

4.交通岛绿化设计

交通岛的绿化设计应结合引导行车方向、交通组织,维护交通安全。一般交通岛绿地应设计成封闭式绿地。通过在交通岛周边设置合理的绿地种植景观,有效的强化了交通岛外缘的线形,交通岛绿地应保持各路口之间的行车视线通透,沿交通岛内侧道路绕行的车辆,在其行车视距范围内,驾乘人员视线可以通过交通岛边缘,诱导行车方向。同时对诱导驾驶人员的行车视线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雪天、雾天等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这些都更好的弥补了交通标示提醒功能的不足之处。

5.注重树种和地被植物选择

城市道路的绿化应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在寒冷积雪地区的城市,在绿带的植被选择上应设置分车绿带,在绿带上种植的乔木多以落叶树种为主。在行道树种植的植被应多选择深根性、冠大荫浓、生长健壮、分枝点高、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同时又不损害行人出行安全和健康的树种。

道路绿带主要位于人行道到道路红线两者的绿地范围。在进行路侧绿地的规划设计时,应结合附近植物配置的设计进行统一的设计,使设计效果更加具有整体性。在路侧较窄的情况下,主要是以乔木作为主要的树种,并在乔木的基础上植入其他植物,并使其发挥防护的效果。

五、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意义

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影响城市生态环境和形象。城市建设包含因素复杂,其中现代交通工具已然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之一,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关系人们乘车的外部景观环境,它同城市的建筑物和风景融为一体,共同承担着建设城市公共环境的责任。

2、城市整体规划影响着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的风格。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符合一个城市的特有内涵和风格,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城市整体规划,风格一致,融为一体。同时,要考虑城市规划的用地范围,根据相应的地形和地貌,土质和周边环境等影响因素,确定城市道路绿化的特点和形式。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的建设,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合理的城市规划有利于促进城市环境的的优化,更好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王茜茜.谈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1(5).

[2]陈梅.城市道路绿化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10,(4):55.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8

关键词: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5文献标识码:a

随着高层建筑数量的增加以及城市化的推进,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居住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其生活水平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人们早已不再满足于居住的适宜性和室内的装修质量,而是更多的关注于生活周边环境的绿色化。因此,在此背景下,对当前我国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绿化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是极其有必要的,无论是满足居民的心理还是生理需求,它都能充分发挥其绿色、自然以及景观欣赏性的作用。

1设计理念

居住区景观可采用简洁、自然、现代的景观设计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人文气息,采用回归自然的造园手法突出居住区的园林景观主题,将园林景观纳入居住区整体环境中,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点、线、面相结合,自成系统的绿化景观格局。在充分尊重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建设绿树成荫、独具风情的生态居住区。

2规划原则

2.1保证其交通性和适宜性。在进行居住区绿色美观设计规划时,必须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例如整个公园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位置等等。在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居住区交通的通达性和安全性,要利用绿色美观的景观设计来辅助交通,多采用具有引导性的植被和色彩进行绿色景观设计。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不能只关注图片或者想象中的效果,要从实际使用出发,结合当地的人文景观和人文历史文化,从根本上使建筑、人文以及自然融为一体。

2.2保证其经济性和实用性。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除了考虑绿色景观本身的质量、美观外,还需要考虑其设计方案的经济成本。资金经济是开展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建设的基础所在,若是无法保证设计方案的经济性,那将导致绿色景观建设资金链的断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的不同将直接导致建设过程中使用的建材数量、设备质量、植被需求等的不同,这些不同将出现巨大的差价。所以,在进行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时必须保证能够在有限的资金下,发挥最大的作用。通过城市居住区绿色景观设计方案这一根源来控制资金成本,从而保证公园设计能够发挥出资金供给的最大效益。

2.3保证其景观美感和绿色化。居住区绿色景观规划最重要的就是对其美观性的把握,其美观可以选择现代化、传统化、特色化等,在进行具体设计时只有将城市的人文精神、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城市的经济特色三者相融合才能保证绿色景观设计真正体现出其城市的特有魅力和绿色美。生态化是保证居住区绿色景观美观的重点所在,要根据居住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作为景观设计的基础所在,因地制宜、因景制宜。此外,人文精神的把握也是城市公园设计的关键因素。

3设计内容

3.1功能分区。居住小区从居民的使用上可分成广场区、休闲区、老年活动区、青年活动区、儿童活动区、休息区以及生态防护林区和风景林区,明确各功能区的具体布局。在重要区域确定景观节点,进行分区和组景。安排重要建筑、雕塑、园林小品于开敞空间绿地等,形成连贯的景观,并有各自的特色。

3.2规划布局。城市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因此,必须重视这部分的设计工作。要根据不同居住区不同的功能区来进行设计规划,例如休闲区、购物区、交通要道等等,要根据居民意见和设计需求来合理分布这些功能区域。而此时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主要功能就是引导作用,根据各区域的功能划分来选择不同的植被和景观,这样能够帮助居民在居住区内准确寻找到所需的功能区域位置。

3.3道路系统规划。居住区道路规划设计的前提是保证其系统的实用性、科学性以及通畅性,只有在保证交通系统的基本功能后,才能将道路规划设计的绿化景观考虑入设计方案中。在设计使要注意根据交通系统道路不同的等级来设计其绿化景观。当前广泛使用的道路绿色景观设计就是在道路周边种植树木和草坪,使用多样性的道路铺设材料并适当增加道路旁的人行道和步行路。

3.4景观系统规划

(1)景观系统结构。景观系统规划与用地布局密切配合。在规划中,利用景观规划的自然水系和环形道路相互交织,合理安排景观,展示自然美景。场地内设计的水系及植被,应充分加以利用。水景轴线可以串连沿景观带的各个居住组团,将水系和绿化伸入组团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景观系统。(2)空间规划。三级空间规划,从开敞空间D半开敞空间D封闭空间营造,达到景观的完美统一。开敞空间给人开敞的视觉感受,形成充满层次感的公共空间。半开敞空间是指各组团景观通过绿地、树木进行联系。在绿带内结合不同树种之间隙及养护作业道,设计健康步道,局部设计小广场,以供业主晨练及散步之用。封闭空间园区为减少噪音的影响,在边缘处营造生态防护林,阻隔干扰,形成封闭式空间。

3.5绿化生态系统规划

(1)水系统。水系统在居住区的设计能够增加区域的灵动感,而且,该系统还能够与绿地系统形成动静结合的美感。水系统无疑是以水为主体的,通过水的流动来加强整个区域的交流和提高相互影响力。通过各种水系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以及对水的管道流动处理,从而创造出各种充满美感的流线型景观。(2)绿地系统。绿地系统则为“点D线D面”结构,以地块周边的树林为“面”,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为“线”,以部分节点为“点”,共同构筑社区的绿色框架。结合郁郁葱葱的树林布置相应的居住、休闲及服务设施。人们可以在这里休憩、锻炼、赏景,享受生活之趣,体验自然之美。(3)种植设计。植被的选取与种植是与绿色规划设计关系最为密切的部分,植被的种类选用和设计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景观的欣赏效果,所以选择植被这一环节务必要引起高度的重视。要以尊重自然为基本原则,将景观内各物种生存条件考虑入内。使绿色景观充分发挥它减少污染、使人们赏心悦目的功能,美化的外在形象,协调居住区各部分环境,发挥其美学价值。观赏价值重要,使用价值同样不能忽略,兼顾欣赏和使用价值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保证植被自身的协调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重视的提高,现代城市居住区中的生态绿化率也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绿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区绿化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证居民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努力做好城市居住区绿化美化规划设计势在必行。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9

关键词:景观营造;城市道路;风景园林;环境艺术设计

一、研究背景

作为城市线性开放空间的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对一个城市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道路的设计可以给城市的居民带来好的视觉景观感受,同时也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城市规划中越来越重视城市道路设计的相关理论,通过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的景观设计提高人们视觉化品质,同时丰富了城市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城市提供了更具人性化的开放空间体系。

人们对于城市的感受从交通到绿化,都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一个门户,城市道路的建设促进了城市文化和生态的建设,这是道路最终是服务于人民的,因此城市道路特色景观的营造也越来越因审美的发展而变化。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城市道路的个性化和地域特色化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每个城市都具有其独特的地域特性和相关的历史文化,因此,如何将具有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建设应用到城市规划当中,让市民感受到整个城市的精神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在特色文化的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很多的学者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并丰富了城市道路景观建设的理论,作为了本研究的也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和对以前的研究的阅读和分析,本文将对现代化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观营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相关概念

(一)城市道路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认为有5大要素会影响公众对一个特定城市的印象。这5个要素分别是道路、节点、标志、区域和边沿。而在这5个因素当中对城市的印象影响最深的一个要素是道路,而其他的所有环节的因素都因道路而展开,在一个城市当中道路是城市形成的雏形,他穿越于城市的各个街道当中,城市的建设围绕道路形成了周边的景观,而人们对于道路的感官也会对城市的感官造成很大的影响。根据调查,一个城市的道路所占面积大约是这是1/4,因此可见道路对城市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二)道路景观

道路景观是指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在城市的道路上建设为了满足人们视觉需要的景物,道路景观往往成为了城市城市的特色和门窗,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与建造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一个城市的门面和缩影,公众在城市中穿梭,是以道路为载体拓展开的,因此人们对道路的认识间接体现了对城市的整体意象,也是该城市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的传递。

构成道路情况的因素有两种分别是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因素,而动态的因素是指在道路景观建设过程当中,人们在道路上所看到的车、与车的活动等,动态的要属在城市的空间里形成了动态的环境,构成了一个三维景观,人在动态情况的感受当中,给人以韵律感和序列感。形成了人们对整个城市的三维认识,而静态景观是指道路两旁的景物包括人工构成的道路景观,同时还包括城市里的自然山水和地形地貌等要素。同时道路的设施和建筑等都是静态景观的一种体现,具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就必须将动态和静态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

三、现代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观设计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

以城市为主体进行城市景观的建设,必须基于以人为本,因为居民是城市的重要构成要素和创造者、参与者,同时也是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传承者、创造者。人是城市的灵魂,因此看来所有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的特色景观设计都应该考虑人的因素,因为人是整个城市道路景观建设后的体验者,以人为本是所有特色景观设计,首要考虑的因素。特色景观当中的聊语花香小桥流水等,自然设计的因素都是为人服务的,这些因素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城市价值的体现和满足人们愉悦的心情。规划设计师在进行具体城市的景观设计的时候,为了展现每个城市不同的城市风貌,张扬城市个性,设计有特色的景观,最后发现,人才是宝贵的遗产,是整个城市风貌的体现。

(二)生态优先的原则

城市的特色文化的营造和景^的营造必须以生态,优先为原则目前全球的气候正面临较大的灾难,先后出现了全球气候变暖生态失衡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造成,其实人们在寻求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当中,必须权衡城市的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而作为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也必须考虑生态环境这一个因素。只有在保护好了生态的基础上城市的发展才会有无限的可能,因此,在特色景观的营造上必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城市生态的发展,景观特色设计上也应该强太强调生态优先的设计理念。

(三)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原则,在道路景观设计中必须考虑特定地域的独特历史文化底蕴内涵和文脉传承问题,将城市文化景观进行梳理、鉴往而至今,传承有序地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才能凸显其独特性,要在设计当中做到这一点就要考虑当地的整体环境。比如在重庆地区进行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营造时就应考虑到重庆山水文化的特点,结合重庆市是一座山城的特色,进行景观小品的设计,又比如在北京的前门大街进行景观特色设计时,应该以北京的传统历史文化和传统商业为主,结合传统华夏文化元素,使整个城市道路景观饱含中华文化底蕴与特色。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问题是人类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人们在城市建设的过程当中,对土地的空间资源的无序开发利用,以实现城市规划的各种功能,而无论对城市的增量规划还是存量规划中,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要在现代化城市道路特色景观的营造当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就必须倡导可持续发展,使我们的开发建设要兼顾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实现永续和谐发展。在城市特色景观的营造方面,也要考虑人与自然的永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与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相互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佳.以线性空间理论解读富有城市特色的道路景观[D].北京林业大学,2010.

[2]陈宇.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13.

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篇10

[关键字]:中小城市;城市规划设计;景观;策略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的规划设计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1]就对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城市布局等进行了阐述,这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规划有及其重要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城市的开发建设,城市内部的矛盾日益显现,尤其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各级政府都对城市进行了规划设计以缓解城市矛盾,然城市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城市景观破碎、空间环境的不协调、规划与设计的脱节等问题一直影响着城市建设与管理。一个城市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街道,它是城市的骨架。街道的规划设计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建设、经济发展和人民出行需求。

博罗县已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县,县城(罗阳镇)1942年始设镇,至今约有七十年的发展历程,逐渐形成以东西向G324、商业街和南北向的北门路、罗阳路构成街道框架,但城市道路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功能分布相对较混乱,城市景观不协调,构筑物和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同时道路管理也存在重大的制度缺失,还未建立系统化的设计和富有指导性的建设理念。本文选择县城十字形交差的罗阳路及商业街进行空间解读,提出构建条带状区域的城市设计目标,将重点通过对条带形区域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格局、土地利用的认识,提出整体空问布局构思,研究确定本区段城市空间形象。

1罗阳路和商业街现状的空间解读

罗阳路是城市的南北向主景观轴;商业街是东西向次景观轴(仅次于G324),也是县城商业集聚地,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两路对于整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构筑城市结构的重要框架。

图1研究区域

1.1景观格局分析

罗阳路由一路、二路、条带水域(排洪渠)构成,树依路而立,地势平坦,南北方向,属城市主景观轴。罗阳路上下行道以水域相隔,然排洪渠受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水质恶化,河两岸的树木郁郁葱葱,本该是居民休闲的选择之一,然休闲者寥寥无几。毗邻罗阳路的人民公园,光临公园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是城市中心少有的一片绿地。

商业街由东、中、西街构成,东西方向,商业西街、中街是中高档商品集聚地。商业东街主要为商业、居住为主。两路均有商业、居住、金融、酒店、行政办公等建筑,还有公园、广场,商业西街、中街以低层为商业主,高层以居住为主,酒店相对独立。商业东街有富力现代广场、城市绿洲、永安居等多个楼盘正在开发建设,呈现一崭新城市面貌,毗邻还有省级森林公园,是整个城市居民休闲运动的好场所。商业中街景观格局相对和谐,在庆生路、建设路段,建筑设计格局完整。商业西街毗邻老城区,建筑年限较长,相对单调,景观相对破碎,文化广场处于商业西街的尽头,此公共基础设施规划设计远离城市中心,其优势难以发挥。

1.2交通分析

罗阳路与多条横向道路连接,但除G324、商业街外,其他横向道路都为单向车道,同时还缺少纵向道路支撑,不能形成完整的交通网络。机动车、非机动车道混合通行,且道路外侧都设为停车位(沿路有经贸局、地税局、办、医院、银行、规划局、行政服务中心、富华酒店等,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车流),停车位不能满足需求,车辆停靠于通行道,且桥东五路、四路、三路、二路都为单向车道,部分车辆逆向行驶,这些严重干扰罗阳路的快速通行。

商业街交通网络相对于罗阳路较完善,北门路、罗阳路、建设路、惠博沿江路等缓解其交通压力,但商业街规划范围内也缺乏公共停车场,仅富华大酒店、信合大厦、万信佳购物广场建筑后退道路红线,有其独立的停车场,其余建筑依道路红线建设,停车位设于商业街两侧,停车位受限,很多车辆均纵向停放,进一步阻碍了交通同行。商业街仅设置两处红绿灯,且在红绿灯处,行人和车辆均无视交通规则,这给商业街交通带来严重的干扰。

小汽车给中小城市城市的交通压力逐渐显现,人、车、路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大量的小汽车使得罗阳路及商业街道路空间拥挤,给居民安全构成威胁。前期的人们把街道生活简单的规定为居民具体的某项活动,确忽略了通行本身也是街道生活的一部分,降低了街道生活的质量,减少了市民在道路空间内的停留和活动[2]。

1.3建筑设计分析

建筑设计除了单体的设计,还需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美国城市设计者JonatanlBarnett也明确的提出城市设计是“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3]。然罗阳路及商业街的建筑物形态单一,缺乏协调性,仅商业东街开发的一些商住小区具有其独自的特色。虽然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历史性,但不少开发商均只考虑单体设计,缺乏对城市整体性、协调性的认识,商住小区的规划布局和建筑并没用体现地方特色,与周边的环境不协调,缺乏城市设计。

从街道两侧建筑层数、结构、风貌特色等方面比较(图1、2),需要规划设计的地块很多,局部地块的改造升值的空间还很大,多处地块未经规划设计,单体与单体之间不协调。行列式、开敞空间、半封闭及封闭空间设计不规则,建筑布局无明显的特征。在商业东街大部分以居住小区进行开发,但还有部门村民自留地并分家到户,缺乏统一规划设计。

图2城市建筑设计分析

罗阳路及商业街高层建筑相对独立分布,多为酒店、行政办公等建筑,如罗阳路的经贸局、地税局、综治办、富华酒店,商业街的信合大厦、大酒店等等,居住用地中仅商业东街的城市绿洲、永安居等新建小区属于高层住宅。两道路无论是高层建筑还是中、低层建筑均无地下建筑,比如地下停车场,导致停车位局限于地上。两道路缺乏竖向设计,空中及地下资源利用率低下,商业金融用地局限于建筑物的第一、二层,且多为单一店面为主,无地下商场、停车场。

1.4土地利用分析

罗阳路及商业街的土地利用复杂多样(见图3),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开发,商业街用地联系较罗阳路紧密。现状用地中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布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商业用地在道路两侧分布,行政办公用地相对集中。老城区城中村现象存在,由于村民自留地的存在,为下一个城中村埋下伏笔。

罗阳路以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居住用地为主,商业街以商业金融用地、公共绿地、文化科技用地、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为主,村民留用地主要分布于商业东街。整体上看土地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罗阳路及商业西街、中街的土地利用率较商业东街高,随着城市的开发建设,土地利用朝集约化发展。

图3土地利用现状图

综上分析,罗阳路及商业街现状主要是行政办公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居住用地、村民留用地等布置;多条道路与两条路相交,构成基本的交通网络框架,受道路宽度的影响,无法缓解通行压力;商业、居住等空间整体面貌较差,缺乏特色;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缺乏公共活动空间。

2罗阳路和商业街规划设计目标任务

2.1规划的合理性与可持续性

依据当前博罗县城的发展规模及速度,已有的县城总体规划不能满足其发展,需对现有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总体规划必须符合城市实情及城市具有较长跨越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城市定位恰当,同时各个分区功能明确,相互之间协调性强,方便居民的生产生活,使城市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2.2城市设计的连续性与协调性

城市设计要在三维的城市空间坐标中化解各种矛盾,并建立新的立体形态系统,城市设计包含建筑设计[3]。各个功能分区应考虑周边环境、路网结构、建筑的群体组合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有机体。

在城市规划体系中,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需跨越两个层面,即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因此,相对应的城市设计也具有两层功能,即含有城市总体规划的的城市设计内容,又要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建筑设计[4]。所以建筑设计者首先需要考虑是建筑物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其中包括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建筑物对城市交通或城市其他功能的关系等。建筑单体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在景观格局上形成连片,突出城市特色,避免景观破碎。

在城市交通方面,设计必须满足各个社区之间的交通需求,同时还需满足各个社区内部“汽车化”的需求。在城市商业繁华地段,需设置交通隔离带,人、车分行,强化交通管制。在两条道路的设计上,须有机的整合街道的空间,显现出道路独自的特色,各个地块功能明确,交通通畅。

2.3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土地利用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以集约利用为主;开发利用与合理保护相结合。土地集约高效的利用,在土地利用的广度、深度和合理度体现,商业街和罗阳路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土地更须集约高效的利用。商业金融用地、居住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相对明确,避免混杂的现象,整合现状用地,形成布局紧凑、联系紧密的用地布局。

2.4社会公平与公共安全

人是城市活动在主体,必须以人的利益为城市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然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价值观,相对应的对城市发展认识和期望也不同。中心城市街道中,由于人口构成的复杂性及村民自留地夹杂在居住小区内,造成不同社会阶层的隔离。建筑技术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冷漠和生活环境的恶化,如垃圾、光、声等的污染加剧,进一步的减少了人们生活的安全度。在城市设计中,要把公众参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基于城市公共安全考虑建筑自身、公众人身和城市未来发展等安全需要。

3罗阳路和商业街规划设计策略

3.1功能分区策略

合理利用土地,整合土地空间,打造集商业金融、行政办公、文化娱乐为一体的服务区。居住区在规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周边环境(自然因素、商业布局等)、路网结构、市政实施、公共建筑、群体组合、绿地及空间环境的内在联系。商业须专业化分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商贸集聚地。行政办公应撤离商业中心,同时还须考虑方便服务人民。

3.2城市景观优化策略

两道路有人民公园和东山公园,现有绿化景观资源呈散点分布,缺乏有效的连接和整合,沿东山山体周边大多被非公共领域占据,开放性和可达性较差,设施水平不高,景观资源吸引力不足。广东省人均绿地面积11.46平方米,惠州市人均绿地面积11.54平方米,博罗县城人均绿地仅2.2平方米,公园绿地缺乏,需要大幅度增加公共绿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空间,同时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维护。

两道路停车现象严重,人车混行问题突出,道路景观雷同,缺乏特色;沿街建筑、绿化等景观界面缺乏统一规划设计,联系性较差,建筑交叉混杂。应对商业街、罗阳路改造,尊重地方特色,在善面貌的同时需公众的广泛参与,展现人文景观,同时周边的自然景观须与历史人文景观进行整合,体现“人文古邑”[5,6]的发展脉络。

3.3土地利用集约高效策略

鉴于两道路土地利用率不高,建筑应向高层、地下发展。改建人民公园,地上为人们休闲娱乐场所,地下为商场、停车场,增加人民公园地块的功能,还可改善罗阳路的停车问题。旧城及城中村的改造,提高城区的土地利用率,限制低层、低质、缺乏特色的建设。在增加土地集约化和整合土地的同时,还须考虑人文景点及绿地的保护。

3.4以人为本,构筑和谐城市策略

城市设计须考虑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工作、出行、休闲等功能的需求,建设宜居和谐的城市。对罗阳路排洪渠进行美化整治,制定行人优先的道路管制政策,构建集办公、商业、休闲的景观廊道;商业街应建设网络化、立体化的步行系统,打造集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业中心区。两道路增设红绿灯等交通标语,同时加强交通规则的宣传,适当进行特殊交通管制,形成人们休闲生活体验的街道景观。

参考文献:

[1]郑毅.城市规划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13-118.

[2]顾建波.汽车时代居住区道路空间规划设计的对策研究[J],2006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380-384.

[3]赵景伟,崔树兴,李雨德.城市边缘区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230-234.

[4]薛华培.城市边缘区的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4-467.

[5]博罗县规划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惠州分院.博罗县县城总体规划(2003-2020年)[m].2004,3.

[6]博罗县规划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博罗县城城市美化规划[m].2011,1.

[7]齐康.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方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3-46.

作者简介:袁长飞,男,江西南康人,硕士,主要从事城乡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