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专项规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27:43

电力专项规划篇1

【关键词】电力专项规划;负荷预测;线路走廊规划

1、引言

由于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是由两个不同主体组织编制,易出现脱节现象,造成规划区域内未预留变电站站址,电力需求无法保障,电力线路斜穿建设用地,影响建设用地的开发应用。为避免上述现象,电力专项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提出远期变电站布点和线路走廊需求,向政府部门申请对变电站站址和线路走廊进行预留、控制和保护。本文结合某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分析了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的要点,可为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提供参考。

2、电力专项规划要点分析

2.1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工业园区通常是分期规划,分期建设。工业园区发展目标、发展策略、规划结构、功能布局是电力专项规划的基础数据。园区用地性质的划分、用地规划、容积率规划、路网规划可为负荷预测和线路走廊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2.2负荷预测

因工业园区在规划年限期间的发展程度难以确定,所以工业园区电力专项规划一般按饱和深度开展。电力专项规划既要反映规划区域未来对电力经济性和可靠性的需求,又要满足当前负荷增长需要,其依据的基础是负荷预测。

工业园区远期(2030年)负荷预测宜采用负荷密度法,主要依据如下:

1、工业园区历史数据缺乏;

2、工业园区建设速度快,负荷密度法可充分利用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用地数据;

3、负荷密度法不仅可预测整个工业园区的负荷总量,亦可反映负荷的空间分布;

4、不确定的因素只有负荷密度的取值,受人为影响的因素较少,理论上可通过横向比较的方法得到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工业园区近期(未来四年)负荷预测宜采用负荷报装法和计及饱和程度的负荷密度法相结合,主要依据如下:

1、规划年第一、二年的新用户负荷报装数据较全,负荷报装法可结合现有负荷自然增长率及新报装负荷实用系数来预测规划年第一、二年负荷;

2、同类负荷历史用电数据可为新用户报装负荷实用系数提供经验值作为参考;

3、规划年第三、四年工业园区可预测相对准确的饱和程度,在负荷密度法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计及工业园区饱和程度可预测规划年第三、四年负荷。

在负荷预测时还需考虑以下两个方面:

1、不同性质地块容积率不同,不同区域同一性质地块容积率有差异。

2、不同性质地块负荷存在同时率问题,不能简单相加。利用不同类型负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把每一个地块的负荷按其相应的负荷特性曲线分成24个时段,然后在每一个时段上对各个地块的负荷进行相加,得出一条新的合并后的日负荷曲线,新曲线的最大值就是整个工业园区远期负荷值。

2.3电网目标接线确定及线路走廊规划

工业园区高压变电站布点较少,高压部分的目标接线相对容易确定。中压配电网的目标接线和线路走廊规划是电力专项规划的重点。根据配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和园区负荷预测结果,园区中压架空线目标接线采用多分段单联络或多分段两联络方式;中压电缆目标接线采用单环网、二供一备、或“三减一”方式。

工业园区规划道路红线包括15、20、25、30米四种规格。架空线或电缆应沿绿化带布置。25、30米道路架空线设计回数不宜超过8回,路径设计不宜超过2路,单个路径宽度不宜小于7米;电缆设计回数不宜超过16、24回,路径设计宜采用单路,路径宽度不宜小于1.6米。15、20米道路架空线设计回数不宜超过4回,路径设计宜采用单路,单个路径宽度不宜小于7米;电缆设计回数不宜超过8、12回,路径设计宜采用单路,路径宽度不宜小于1米。

2.4中压配电网线路选择

通常情况下,架空线路发生故障的概率远大于电缆线路。从这个角度看,10千伏线路采用电缆可提高供电可靠性,但电缆线路的可靠性是建立在投资较大的基础上的。作为企业,应考虑投资的经济效益,规划中压配电网线路应主要采用架空线,在商业、居民区采用电缆,电缆敷设的方式宜采用排管或直埋为主,电缆沟为辅。

2.5规划评估

规划评估是对整个规划方案的全方面评估,包括现状问题解决情况、规划技术原则的落实情况、供电能力分析、线损率分析和经济效益评价。由于电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所采用的数据大部分来自预测和估算,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为了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需进行包括新增电网工程总投资、增售电量、电网线损率、收益率及经营成本等因素的敏感性分析,估计项目可能承担的风险,确定项目在经济上的可行性。

电力专项规划篇2

中图分类号:U665.12文献标识码:a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理念或策略

从现状出发,深入分析影响地区电网规划准确率与执行率的各种因素,根据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建立并完善地区规划执行体系,确保规划体系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运作。

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专业管理分为规划基础工作、规划研究管理及电网项目可研三个部分进行过程控制。

2.1规划基础工作

做好地区电力电量预测,电源进度调查,电网项目需求,裕度分析报告,电网接线图编制等各项工作。

2.2规划研究管理

认真做好每年的电网滚动规划及系统设计,对项目的方案进行优化;及时将电网规划项目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大用户(电源)接入系统的沟通、把关和上报,按照管理权限做好接入系统的评审工作。

2.3电网项目可研

提高选所选线工作质量,防止因选所选线不当而造成的后期工程建设实施难度增大;可研报告应满足内容深度的规定,可研报告的工程方案应能够在后续设计中得到执行,避免因可研原因导致后续设计必须变更的情况出现。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规划编制及滚动修编

按照上一级电网规划成果进行地市区一级的编制,电网规划以“年”为一个基本周期对电网进行滚动规划,规划内容应以110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为主,对220千伏及以上电网在规划中适当介绍。在每一个规划编写周期中,配电网规划严格按照上级主网规划进行编写、网架及电源点等基础数据均取自上级规划。

2.地方规划与电网规划衔接

(1)统一平台,共享信息。电网规划属行业规划,更多体现行业特点和电网发展目标,并具有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而城市规划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的综合性规划,由于两种规划侧重点不同,所关心的信息也不同,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各自为政,互相之间沟通很少,这就很容易造成彼此间信息不畅通。因此,电力企业与政府部门应将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人口指标、用地性质等规划信息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2)相互协调、合理布局。在建立统一信息平台后,双方利用这些信息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负荷预测,然后按负荷分区进行变电站的布点及变电容量配置。电网规划在变电站布点的基础上进行电网接线规划,使之在潮流分布、短路容量方面能够满足电力系统运行的要求。对于在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双方可以迅速沟通,进行方案修改。最后市政部门可根据电网接线结合规划路网、绿化带和市政走廊安排高压线路通道。

(3)共同评审、无缝对接。电网专项规划后,应组织由当地政府各相关部门参加的评审会,对电网专项规划成果进行评审并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于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因此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的变电站及线路走廊由市规划局依法予以控制。这些规划区内的变电站所址、线路走廊均得到了有效保护,原则上任何单位不得占用。

(4)后期跟踪、及时调整。在施工或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公司对项目进行实时跟进,如果因其他原因需要规划上做出调整的,公司将及时与市规划部门进行协调,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3.可研工作开展的注意事项

选所选线报告编制过程中需认真核对线路路径及所址,防止因选所选线不当而造成的后期工程建设实施难度增大;可研报告应满足国家电网公司关于输变电工程可研内容深度的规定,进行智能化设计,贯彻国家电网公司“三通一标”的设计要求。

4.专业管理的组织体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充分发挥配电网在电网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全面建设坚强智能配电网,组织和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配电网规划的准确率与执行率。应成立配电网规划领导小组,小组的工作职责为领导公司配电网规划的深入推进,负责对各项专项规划及电网滚动规划进行审查,负责协调解决配电网规划执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同时配电网规划领导小组下设配电网规划工作小组,具体负责规划工作的开展、实施、编制、修订工作,同时由下设的专业工作组负责所属专业的详细规划工作。

5.提升专业管理的各项制度

(1)为明确配电网规划编制工作的职责和权限,规范管理流程,提高中压配电网规划的工作水平,电力企业应制订相应的电网规划发展管理办法,从总则、规划职责分工、规划工作的主要内容、规划工作管理程序、规划工作流程等各方面对规划过程进行明确,确保规划的可操作性;

(2)沟通协作,形成长效机制。电网规划工作小组每月末定期召开配电网规划月度例会,对当月负荷变动、用电报装、规划信息及时进行沟通,同时也对当月的一些重点项目进度进行,目前,已经形成较好的沟通机制;

(3)及时开展专题研究工作。为熟悉电网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地区容载比情况分析、地区大容量主变负荷情况分析、地区主变调整方案等各项专题研究工作,为地区规划思路及原则的制定打好基础,同时也使得规划项目更加贴近地区的实际情况;

三、评估与改进

1.专业管理的评估

通过专业管理的实施,地区电网规划准确率与执行率得到很大提高,“十二五”规划项目库中无项目发生变更,项目规划准确率达到100%,同时电网规划的执行率及效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省了大量的资金。由于许多架空线路走廊规划时就沿市政道路规划建设,这大大减少了线路青赔、征地、拆迁的资金。另外,由于电网规划纳入了城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当建设变电站时变电站用地大多可以采用划拨方式,只需支付拆迁成本即可,节约了电网建设资金。而如果没有纳合规划的项目,将给电力部门带来很大的负担。

(2)减少了返工次数。在规划过程中,由于电力部门与规划部门共享了信息,电网规划很少出现因信息不畅而导致的返工现象,规划的一次成功率得到提高,这也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性劳动,减少了浪费。

(3)加快了项目投产速度。由于在规划环节中减少了返工现象,在施工环节中也因为实行了项目实时跟踪的政策,项目遇到的问题能得到快速的处理,从而在整体上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加快了项目的投产速度,使工程项目能够尽快的发挥效益。

2.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尽管专业管理指标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仍存在部分问题:

(1)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下降的影响,地区负荷根据历史负荷和地区经济预测信息采用曲线拟合、回归、灰色预测等数学方法预测出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差较大,影响了电力电量预测报告的准确性。

(2)由于电网项目的批复与建设由不同的部门负责,部分项目批复后并未及时实施,影响了项目的投产速度。

3.今后改进的方向与对策

(1)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配电网工作,落实配电网工作责任制,各部门要履行职责,发挥作用,坚持每月规划例会的召开,切实解决配电网存在的实际问题,推进配网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电力专项规划篇3

论文摘要:文章指出,科技发展规划既是一种发展战略,也是一种科技政策,是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好的科技计划应该是科技发展规划的延伸,应该为执行科技发展规划提供保障。

1科技发展规划与科技计划

1.1科技发展规划

科技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地区)为实现科技发展目标而制定的方案体系,它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在发展领域、发展阶段、资源配置、支持条件上进行优势集成和统筹安排,以研究科技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相互关系为基础,设计科技发展以及以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并通过实施设计内容来推动这一战略的实现。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国家科技发展规划指导下的区域性科技发展规划,它更注重区域的发展特点和区域的现实状况,是关于区域科技投人方向、科技资源配置、区域科技发展模式以及科技活动中相关主体行为的重要纲领性文件。

1.2科技计划

科技计划一般是政府根据国家或区域科技发展规划和战略安排、有目标、有步骤、有组织、有措施地在行政管辖范围内开展的科技活动。湖南省科技计划体系包括以下3部分:

①基础研究计划:主要结合湖南省的优势学科领域开展攻关,在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创新和原始性创新上取得突破性成果,抢占高技术领域制高点,包括自然科学基金计划、杰出青年基金计划、院士基金计划和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②科技攻关计划:包括重大科技专项、地方科技攻关专项、科技攻关重点和一般项目。

③科技创新环境建设计划:包括软科学计划、国际合作交流计划、技术交易与市场计划、重点实验室计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及其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

规划与计划必须要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规划管理计划,规划是一段时间科技计划的基础和方向。而科技计划是规划的落实和具体执行,要服从规划、支撑规划。因此好的规划要有好的计划衔接和支撑,而好的计划应该是规划的延伸,为执行规划提供保障。

2科技规划的制定与主要内容

2.1制定

2005年开展了1}个专题的战略研究,在取得的相关成果基础上,2005年组织了由政府管理部「〕、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近百位专家学者组成的规划纲要起草班子,经历了前期准备、框架设计、任务凝练与政策梳理、草案形成和征求意见等五个阶段,对优先主题、重大专项、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建议等进行了筛选和综合,并组织专家多次赴北京等地与省外专家和科技界权威进行咨询,2006年4月以省政府文件的形式正式向全省颁布实施。

2.2主要内容

规划确定了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科技规划确定的重点领域有:现代农业、新材料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与现代服务业、生物与医药产业、现代交通运输业、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及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8个方面。优先主题是指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取得突破的技术群。根据《规划纲要》的重点领域,确立了s0个优先主题,部署了支撑七大科技工程的重大专项,重大科技专项是由政府主导的,用来解决国家与区域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技术性、系统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共性问题的大型创新活动,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一种科技计划形态。规划确定要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关键技术、公益性技术、共性技术,整合科技资源,加大投人,集中突破,通过3}s年的重点支持,形成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标志性工程。先期在超级杂交稻技术研究与示范、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新型换流变压器及特高压直流输变电重大装备、湖沼地区血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设立重大科技专项。

3规划的执行与成效

规划的作用取决于规划的执行,规划执行又依靠科技管理部门每年的科技计划支撑。湖南省科技厅管理决策层从规划制定开始就要求严格执行规划,其管理战略是:按照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程序,在8大重点领域和so个优先主体内选择实施重大专项,支撑七大工程建设。以七大工程作为保障体系,确保完成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两大任务。因此,湖南省科技厅把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作为执行科技规划的主要手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对湖南省重大专项的研究,大致可以看出规划的实施情况。

3.120062007年度湖南省重大专项的安排

2006年共安排了8个重大专项,总经费为7400万元,年度经费3200万元,共引导承担单位投人7319s万元,投人引导比接近1:l002007年在对2006年重大专项滚动支持的基础上,又启动实施了11个重大专项,共投人科技拨款2.13亿元。其分布是:在现代农业领域安5个,在能源、资源与环保产业领域安排4个,在先进装备制造业领域安排3个,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生物与医药产业领域安排2个,在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领域安排2个,符合规划设计的重点领域发展要求。

3.2成效

①促进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重大专项的重点在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电工电器、轨道交通、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急需重点扶持的产业上。比如,2006年设立了2mw以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重大专项,通过两年多的联合攻关,该专项突破了整机系统集成技术、机组控制系统技术、大型直驱动低速永磁风力发电机制备三大技术瓶颈。2007年11月3日,2mw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下线、2mw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大型风电装备制造技术进人世界先进水平。

②促进了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设立重大专项的主要目标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加强产业技术创新,以提升解决瓶颈制约的突破能力。这种目标导向强化了重大专项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湖南省科技厅将取得发明专利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促进了专利申报的积极性。2006年实施的重大专项共突破70项关键技术和瓶颈技术,共申请专利56项,制定技术标准7项,鉴定成果16项。比如,现代柑桔工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专项,在柑桔罐头酶法脱囊衣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相比原有的酸碱脱囊衣工艺,每吨产品减少酸碱废水排放约40t,全年可减少400万t废水的排放,相当于50万人口城市1年的居民污水排放量。

③促进了科技资源的进一步集成。重大专项按照首席专家负责制的机制运行,实现了科技计划项目由单一技术突破向集成技术创新的转变,由单一的承担单位向产学研结合的转变。如电动汽车及关键零部件重大专项,就集中了全省电机、电池、电控、整车等方面分别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

④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高速发展。2007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历史最快增速,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2700.6亿元,增加值840.8亿元、利税309.2亿元,出口创汇44.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40.7%,60.6%和57.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较2001年增加了10.9%,有力地推进了湖南省新型工业化进程。

⑤引导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目前,湖南省r&d活动人员71.46%分布在企业;r&d经费投入企业占77.45%;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占55%以上。2007年,80%的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由企业主持和参与承担,82%的职务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20062007年承担重大专项共有81家单位,企业占承担单位总数接近62%02007年全省首批27家创新型试点企业中,每个企业平均拥有研发机构4.37个,研发投入占销售收人比例平均达到8%0

⑥科技规划促进了科技进步。湖南省统计局和湖南省科技厅对湖南省2006年科技进步的统计监测显示,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指数为109.1%,2006年湖南省科技进步的总体状况是:科技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人员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人员123.53万人,比上年增加0.9%。国有和集体企事业单位拥有高级专业人员8.04万人,比上年增加0.2%;科技经费投入增加,r&d投入小幅增加。2006年全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为133.7亿元,比上年增加23.2%o全省投入的r&d为53.61亿元,比上年增加20.4%,r&d经费占gdp的比童为0.71%,比上年提高0.03%;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发明专利居中部第一。2006年取得成果986项,其中15项获国家奖励。专利申请量10249件,增长17%,授权量5608件,增长53.3%;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2006年完成高新技术产值1893.18亿元,增长24.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11.78%,拉动全省经济增1.44%;大型工业企业科技投入大幅增长。2006年全省大型工业企业投人r&d经费25.12亿元,增长29.6%;科技支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06年全省gdp为7568.89亿元,增长12.2%,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提高1.5%

4对科技规划与科技计划衔接的评价

4.1强有力的行政管理措施保证了规划得以执行

湖南省科技厅重视规划的落实和执行,特别重视重大专项的作用,从2006年开始,从总体设计、立项评审标准、监督检查、经费支持和软环境建设等方面加强管理。在专项的总体设计上,提出了“突出重点、有限目标;集中投入、稳定支持;完善机制,滚动发展”的总体思路。此外还提出了“省级重点,地方配套;地方重点,省级支持”,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在资金配置上,一方面,集中省本级}o%的科技三项费,单项强度由几十万元提高到数百万上千万元,另一方面,要求承担专项的企业保证配套资金至少达到l:n.s以上;在专项管理机制上,依法采用合同管理,实行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的责任制;为了加强监督检查,制定了科技厅专项主管处室、重大项目办、重大项目领导小组的职责,实现立项、实施、监督、考核的相对分离,保证立项公平公正,预期效果显著。

4.2规划制定与实施的不足

①数据使用不充分。规划以宏观的定性阐述为主,没有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缺乏规划应有的系统性数据支撑体系,规划的文体特征不明显,看似如同工作报告。

②先进的技术方法使用不够。规划发挥了专家、管理人员的智慧,但从系统方法上看,规划所列重点领域、优先主题并没有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如技术预见。技术预见是区域科技管理的新方法,已被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高度重视并实施。技术预见在区域科技管理中可以发挥前瞻与优化作用,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选择最优支持点;发挥衔接与协作作用,促进单一要素绩效的联系;发挥整合与集成作用,促进创新活力与创新规模经济性的结合;发挥预警与评估作用,全面评估其影响现代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福利和来负面效应。

电力专项规划篇4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规划;过程管理;管理优化

1概述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与用电客户之间的联系纽带,同时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它的安全稳定运行与经济发展、公共安全、生产生活等息息相关,在整个电力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配电网建设规划是根据用电负荷需求预测和电网现状问题分析提出配电网项目的建设和改造计划,是整体电力系统规划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配电网建设规划的主要管理过程包括编制、审核、实施、调整等若干主要环节,是全局性和长期性,不断修订的复杂过程。如何制定近远期相互结合,新建与改造统筹安排,电力系统各专业均衡发展的建设规划,一直是电网规划人员所研究的课题。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对于优化网架结构,保障后续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降低建设投资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现状规划管理的问题分析

2.1缺乏建设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广义的规划管理不仅仅包括规划本身的编审等管理过程,并且需要延伸到规划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项目实施和项目后评估等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而目前的配电网建设规划管理体系中电网规划、投资计划、项目前期、工程建设等专业还未形成全过程的管理链条,建设规划各阶段工作的管理过程的分离造成了项目难以实施、建设进度滞后、规划效果不突出、工程重复投资等突出问题。

2.2用户工程缺乏有效规划指导

用户负荷接入配网系统对于其结构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中压配电网,用户工程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及时掌握客户用电需求,指导用户工程按照配电网规划实施建设,是影响配电网规划实施效果,持续优化配网结构,避免电网建设重复投资的重要因素。在用户工程的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目前电网规划部门的参与程度还较低,不仅影响规划部门用户负荷需求数据的收集,更为重要的是造成了电网规划被动适应用户工程的局面,增加配电网改造建设的工作量和投资。

2.3网架研究和规划效力需要提升

目前建设规划主要为5年的近期规划,远景年目标网架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同时电网建设规划未与城市建设和土地规划相结合,工程建设往往需要进行独立的选址和选线。根据近年来电网建设工作的经验,进行中远期的网架结构研究,制定远景年的网架结构目标,形成有层次的建设项目库,同期做好电网建设规划与城市建设和用地规划结合工作,预留充分合理的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对于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社会资源,提高建设效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4规划分析数据的积累需要加强

在规划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虽然在电力系统的各专业均建立了较为完备应用系统,但数据采集完成后,对其的进一步分析整理工作还不够,同时各系统之间没有形成充分的信息资源共享,存在各系统数据冲突,内容滞后等问题。在历史数据方面由于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系统的更新,历史数据缺失现象较为严重,这给系统地分析电网现状情况带来了很多的困难,急需整合各专业的系统应用,构建统一的电网规划建设数据资源平台。

2.5规划信息化应用系统需要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目前各类规划辅助软件和系统已普遍采用,对于减少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规划分析效果有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基层建设规划管理单位还没有有效的辅助分析应用系统,主要依靠手工方式开展数据的整理、分析、计算等工作,建设规划信息化应用水平已经制约了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

3优化全过程管理的主要措施

3.1规划与项目前期工作有机衔接

在增强规划的执行力和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管理方面,电网规划与投资计划、工程前期的有机衔接是提高规划管理的关键。首先在管理过程中要把电网规划作为开展前期工作和纳入投资计划的前提条件,进一步提高规划的刚性管理要求。同时对电网建设工程从规划方案、项目储备、投资计划、项目前期、工程开工进行整体调度,对关键的节点进行目标管理,提升规划管理和项目实施的整体管控能力。

3.2需要加强用户接入的规划管理

加强客户用电负荷接入管理,首先在规划的编制阶段,需要对地区的建设和用地规划进行空间用电负荷研究,在开展分区域空间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开展相应中压配网、电力管线的专项规划工作作为指导用户接入的规划依据。其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大型用电项目和接入系统方案增加规划审批流程,作为开展供电方案工作的前提条件,使规划人员及时掌握用户接入需求,用户接入符合电网发展规划的要求,同时也为高压配电网的变电站布局和建设工作提供依据。

3.3按目标网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近年来电网建设项目实施中,项目前期和前期赔偿工作已经成为工作中的难点,前期手续办理时间约占整体的一半以上,同时前期费用成倍增长,项目站址用地和线路路径资源紧张,成为规划项目“落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近远期供电负荷和现状设备改造的需求,深入开展远景年的目标网架和项目储备工作,将目标网架的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纳入城市建设和土地规划中,在提升电网规划的效力层次的同时,也为后续电网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3.4完善规划基础数据积累和管理

数据积累和管理一直是电网规划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点,目前随着信息化应用和设备智能化的建设,在采集上已经可以满足规划研究工作的需要,但数据管理和后续分析应用还需要继续提高。因此有必要建立整合各专业的系统数据信息,统一规划的数据共享平台,对历史数据进行信息系统的电子化管理,方便规划人员开展分析和提升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5加强规划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工具结合新技术和新方法已成为电网规划的发展方向和进一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必由之路。如文献[1]中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配电网规划分析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进行行了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和实践表明利用电网规划应用平台,辅助规划管理和设计人员完成负荷预测、变电站选址定容、线路空间布局、规划效果评估等分析和计算工作,进一步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是十分必要的。

4结束语

配电网作为优先发展的市政基础设施,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统筹考虑,而其规划过程管理的精益化程度也成为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文章主要从管理的具体流程出发,对影响配电网建设规划过程管理的原因和措施进行了探讨。同时规划管理的深度也是目前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所在,结合地区特点,优化管理流程,深化研究范围,细化具体措施,还需要配电网规划人员继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电力专项规划篇5

关键词:综合计划管理;电网企业;五位一体;节点计划;“企业级”项目管控

随着中国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质改革全面开展,要求促进电力行业竞争、提高电力行业运营效率和降低电力使用成本。电网企业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何在逐渐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中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已经成为电网企业的重大课题。为适应电力市场化改革要求,促进电网发展方式、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电网企业建立了战略引领、协调有序、优化有方、执行有力、考核有据、集约高效的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对于统筹配置资源,优化平衡资金,实现安全、质量、速度、规模、效益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1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现状

综合计划是在对公司核心资源和需求进行综合平衡、统筹优化的基础上,形成的统领公司全局的年度经营发展目标,是全面落实公司战略和规划的系统实施方案。综合计划管理是指对公司项目储备、计划编制、审批、下达、执行、检查、调整、考核等全过程管理,是公司战略目标及发展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是促进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抓手。综合计划指标分为“发展投入、资产质量、供电服务、经营业绩”四大类。各专项计划包括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生产技改、非生产技改、零星购置、生产大修、非生产大修、研究开发、营销投入、信息化投入、管理咨询、教育培训、产业基建、产业技改、产业大修、股权投资等专项计划。综合计划管理体系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上,实现综合计划“一级决策、两级管控、三级实施”管理;横向上,实现各级单位发展部门统筹协调,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目前,综合计划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投资额度巨大,需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精准度;二是部分项目实施缓慢,需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三是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管理不够协同,需进一步明晰管理界面职责。

2基于“企业级”项目管控的综合计划管理

“企业级”项目管控是指在电网企业计划管理“四统一”(统一编制、统一上报、统一下达、统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公司资源,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提高项目投资准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概括为“三个统筹”“三个核心”“三个闭环”“三个目标”。三个统筹:统筹计划与预算安排、统筹财力平衡、统筹项目实施。三个核心、三个闭环: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三个目标:提高项目投资准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提升管理工作效率。

2.1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

随着公司内外改革深化和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公司经营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对综合计划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电力体制改革形势看,中央深化改革步伐不断加快,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明确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改革思路和“三放开一推进三强化”的改革路径,电网企业在盈利方式、投资管理、成本控制、计划管理等诸多方面将受到更加严格监管。政府对电网企业的监管方式将由现行核定购售电价的事后监管,改变为以有效资产为基础对输配电收入、成本和价格的事前监管,公司的盈利模式将由获取购销价差转变为输配电准许总收入。从电网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特高压建设进入实施阶段,配电网建设持续大幅投入,农村智能表推广工作全面展开,低电压治理力度加大,公司年度投资规模逐年加大。同时建设环境增大施工难度,施工困难影响计划上报,导致越是急需项目,越是难以列入计划;规划、计划、施工、后评估、问题反馈分段管理,没有形成闭环。综合计划管理作为统筹优化公司各类资源和需求的重要抓手,必须适应深化改革的要求,各项投入要更加精准,各类项目储备的可研论证必须更加精益。为了进一步提高项目投资精准度,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要落实“先可研、后储备、再计划”管理要求,以公司目标为核心加强对计划编制过程的闭环管理。2.1.1统一编制储备原则。根据公司“十三五”电网规划,加快实施特高压及跨区电网工程,结合95598报修和电能质量在线监测情况,突出解决“低电压”、供电“卡脖子”问题,落实电网安措反措要求,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明确年度储备的总目标。2.1.2深入开展项目可研论证。可研论证是项目储备的核心内容,是项目成本和工程造价的决定因素,既是计划批复的依据,也是后续工程设计和项目实施的重要基础。通过深化细化电网项目可研论证管理,优化站址、路径,提高规划方案和工程设计方案的经济性。严格按照规划指导计划、计划落实规划的工作要求,防止规划、计划“两张皮”。2.1.3优化计划编制。依据储备原则选项目,综合平衡公司资源制定计划,说明预期实现的年度目标。做到计划编制进退有据,项目安排增减有序,保证计划项目安排的科学、准确,促进计划执行的顺利、均衡。2.1.4加快项目实施。根据项目计划,加快开展项目招标采购、合同签订、物资到货、工程施工、项目验收等流程,实施项目执行过程闭环管理,跟踪公司目标的落实过程。2.1.5开展项目后评估。在项目完成后,开展综合计划实施效果评价工作,检查预期目标的实现情况,查找计划编制、计划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投资决策水平。

2.2以节点计划为核心加强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

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综合管控,对所有年度资金项目统一编制节点计划、统一开展进度监控、统一协调解决问题、统一考核管理成效,通过企业级的统一管理,实现项目实施过程的闭环管理,全面提高资金项目执行进度,尽快发挥资金项目效益。2.2.1统一编制节点计划。对列入年度综合计划的所有资金项目逐项制订时间节点计划,明确节点目标和责任部门,通过项目实施单位起草、专业管理部门审核、相关配合部门确认后形成公司的节点计划,与公司综合计划统一下达后作为进度管控、成效考核的依据。2.2.2统一开展进度监控。改变项目实施单位上报、专业部门汇总的传统统计方式,充分发挥运营监控中心作用,依托各专业项目管理平台、eRp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准确统计资金项目的实施进度。2.2.3统一协调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问题反馈、研究协商、措施落实机制,本级能解决的问题在本级解决,本级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上一级研究。统一协调以月例会为平台,既研究新问题的解决措施,同时跟踪已制订措施的落实情况。2.2.4统一预警通报考核。在客观统计节点计划执行进度的基础上,对各项目实施单位、专业管理部门、相关配合部门的责任落实情况进行预警、通报、考核。2.3以“五位一体”协同机制为核心加强各专业工作界面闭环管理综合计划管理具有覆盖面广、涉及部门多、管理链条长、信息量大等特点,而且各专项计划管理体系由专业部门独立构建,管理体系多为孤岛,存在管理目标分散、界面不清、管控能力较低等问题,造成综合计划和专项计划管理不够协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需建立健全职责、流程、制度、标准、考核“五位一体”协同工作机制,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职责体系为保障,制度标准为准则,促进企业绩效提升,实现“五要素”一体化管理,打破专业壁垒,业务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形成管理合力,保障综合计划高效运转。从业务流程出发进行流程建模,避免各业务部门独立描述,通过流程纵向穿透和横向链接,打通专业、部门、层级壁垒,将“公转”要求通过机制运转贯彻到执行层面;通过对流程效率、效益的监控,有效推动公司从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转变,不同专业管理体系相互依托、协同运作、持续改进,推动综合计划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3结语

综合计划管理对电网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统筹配置资源,优化平衡资金,实现安全、质量、速度、规模、效益协调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企业级”项目管控的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通过“三个统筹”“三个核心”“三个闭环”“三个目标”,提高项目投资精准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明晰管理界面职责,进一步提升综合计划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韩俊雅.电网企业计划管理的现状分析研究[J].陕西电力,2007,(2).

[2]王莹.电网企业综合计划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5,(12).

[3]付熙.电力企业综合计划管理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8).

电力专项规划篇6

【关键词】电网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协调衔接

在全国电网快速发展的进程中,面对电网规划建设中越来越突出的用地和空间的矛盾,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两个规划的相互协调、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加快电网建设、推进电网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多年来电网规划工作,就如何加强电网规划工作管理,谈谈如何实现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一、两个规划不协调的主要表现

1.电网规划大多由电网企业自行编制,由于信息不对称,不能充分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城镇发展趋势,有些规划目标过高或过低,缺乏科学性,与地方城镇规划建设存在较大差异。

2.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存在一定的单项性,电网规划建设虽属电力基础性设施建设,但在电网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出现矛盾时,地方政府往往更偏向于城市规划建设。

3.信息交流不畅,形成你编的规划、我编我的规划,电网规划建设因不能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地方政府规划部门审批难度大,因而常常抱怨电网企业电网建设无计划、无顺序,随意性强,想到哪、干到哪。

4.科学性不够、实施不好、规划之间不衔接等,是各种规划共同的问题,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衔接不好,从根本上说是政企关系问题。电网规划应属行业规划,更多体现行业特点和电网发展目标,并具有区域性和跨区域性的特点。而城市规划是地方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的综合性规划,在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相比,地方政府往往更偏重于城市的结构布局与发展。另外,在规划间关系方面,电网企业不能主动向政府汇报规划情况,一些地方政府也简单以“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划定两个规划间关系,认为企业要服从于政府,其规划也应服从于地方规划,从而淡化了两个规划间的有机衔接。

二、两个规划不协调的原因分析

1.规划编制出发点不同。电网规划以负荷预测和电源规划为基础,确定电网建设类型与时间,以达到规划周期内所需要的输电能力,在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前提下使输电系统的费用最小;电网规划从城市用电需要出发,重在解决城市供电和电网布局问题,以满足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原则。城市规划是综合研究分析城市的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规划的目的,是要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城市的素质,取得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综合效益,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编制,从城市需要出发,着眼于发展,重在解决城市空间布局问题,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空间走廊。

2.规划编制起点不同。城市规划在我国产生较早,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优秀的规划理论和方法,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比较强,城市规划大都具有较高专业资质的机构进行编制。电网规划20世纪80年代才在电力系统范围内开展编制工作,大部分规划由企业自行编制,企业站在自身的角度,视野不够广阔,信息也有限,且过去电网规划考虑比较多的是与发电资源规划结合问题,忽视与城市规划相协调,往往由于对地方经济发展考虑不充分,城市建设较快,造成电网规划滞后于城市总体规划。

3.规划区域范围不同。电网规划的区域和范围比城市规划的区域和范围大,它要对整个供电区域(包括城镇)范围内电网网架结构布局进行规划并做出安排,同时对跨区域电网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而城市总体规划则根据城市发展特征,着重对城市发展进行全面综合规划,并建立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规模,包括对城市电网建设用地和走廊做出安排。就规划范围而言,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是点和面的关系。

4.规划所处层面不同。城市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法律政策的要求编制,是指导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城市综合发展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严肃性和法律保障性。电网规划是一个行业性的规划,与城市规划相比,应属专项规划范畴,电网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统领,做好规划的有机衔接。

5.规划编审程序不同。电网规划的编制、审批原则上说是电力企业行为,具有“行业性”特点。地市级电网规划编制主要由地市电网企业负责,经专家评审后报省电力公司审批。而城市规划的编制、审批都是政府行为,经专家评审后报批,在评审报批前,城市规划要有方案论证、政府会议研究、人大审议等环节,同时,地市级城市总体规划需报省政府审批。

三、如何实现电网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

1.建立统一的规划体系。规划之间不能有机衔接是当前的共性问题,如果是两个规划不协调,电网规划建设布局与城市规划建设布局形成矛盾,所产生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其实任何一个规划都应有自己的体系,从大到小、从上到下、从国家到区域,相互衔接,层次关系清晰。各级各类规划要与相关的规划衔接,下一级规划要与上一级规划衔接,区域规划、专项规划要与总体规划衔接,相关规划之间要相互衔接,同级规划相互协调,城市规划、电网规划也要与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就市级电网规划而言,在层次上要考虑与国网、省级电网规划相衔接,在层面上要考虑与电源规划、特高压电网规划以及城配网规划、农网规划相衔接。城市总体规划是综合性规划,包括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详细规划又包括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则包括环保、水利、交通、电力、电信等。城市总体规划不但要做好与各专项规划的衔接,同时还要考虑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那末电网规划既属专项规划,其电网建设的用地及走廊就应给予保障,但由于规划间存在的不统一性、不准确性和不协调性等问题,往往在具体问题上存在相互制约、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按照从大到小的层次去梳理,将规划的衔接问题提到一定的高度上进行统一规范。

2.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电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规划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渠道的互通,形成两个规划间的常态沟通机制。具体组织两个规划的编制单位电网企业和规划部门应该加强联系沟通,互相探讨,建立两个规划间的长效的协调机制,应共同就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规划的范围、规划的技术方法、规划的周期与编制、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协商,从规划编制、修编、审查等各个方面建立完善的组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变电站站址用地、线路走廊、电网布局等各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保证两个规划相互衔接。在编制电网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城市化进程,电网建设应当与城市化进程协调一致。

3.处理好两个规划关系。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衔接非常必要,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规划间的关系。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城市总体规划是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作的一个综合全面规划,更侧重于规划市区的科学合理的布置,更多地强调规划实施的管理与指导。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都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空间走廊,规划年限都要求到2020年,它们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以往电网规划仅是将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变电站位置和线路走廊都是未定数,政府规划部门难以预留与控制,往往形成“建时再定”、“随建随定”的状况,不能做到实际上的有效的衔接。根据实践,我们主要做法:一是实现规划同步,确保规划编制时间、年限的一致,并同步进行修编与调整;二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电网企业与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开展城乡供电专项规划和500千伏及以上电网的布局规划编制,实现城区变电站和线路精确到地理坐标点、廊道宽度和转角位置,乡村变电站和线路走廊落实到具体乡村位置,专项规划经由省(市)政府审批,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作为电网建设和省(市)域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三是建立统一规划体系,搭建平台,实现信息畅通。

4.共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电网规划要求根据社会经济和城乡发展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电网网架布局,确定建设规模和方案,需要预留站址用地和线路走廊。而城市规划建设则更侧重科学合理布局和保护环境,城市规划首先要考虑资源约束,寻求集约紧凑的布局模式,强调内涵发展,两者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电力基础设施,满足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合理布局、资源节约,保护环境”,应该是两个规划衔接的总基础。其核心内容是电网规划布局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协调与否,直接关系着两个规划能否顺利实施、关系着城市能否健康发展。“规划节约才是最大的节约”,负责编制规划的电网企业和城市规划部门应本着城市电网与城市设计协调原则,以创建资源节约型城市为目标,根据城市综合布局,确定电网网架布局。电网企业应依据城市建设规划,从电力建设适度超前和贯彻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出发,不断优化和完善电网结构。尽量使输电线路走廊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避开人口密集的城镇和村庄,将新建线路及改造老旧线路尽可能建设于规划走廊内,便于土地总体规划。新建变电站选址既考虑位于负荷中心,还应考虑占用荒地,合理控制用地,对距离居民区较近变电站,选用新型高科技设备,紧凑型布置、全封闭组合电器、低噪音变压器等先进技术以及典型设计,以尽量减少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力推广应用多回路杆塔、紧凑型设备、大容量导线,低噪音导线等技术,优化基础型式、铁塔结构、总平面布置等,少占土地,少占通道,少拆房屋。

四、完善规划实施措施

1.公众参与措施。加强规划的宣传,增强全体市民的规划意识,争取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电力工程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2.法律机制措施。确立规划的权威性,依法管理,确保规划的实施,对规划预留的用地和空间必须进行严格控制。

3.行政机制措施。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科学性,是确保两个规划协调衔接的关键,城市规划修编时,电网规划应同步修改调整,并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省(市)政府决策,提高规划严肃性和决策的权威性;要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依法开展规划效能监察,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推进城市规划依法行政。

4.经济保障措施。保证资金投入,根据城市建设发展情况进行规划项目的建设。

五、结束语

电网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与否,不仅关系到城市建设能否顺利进行,而且关系到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今年是电网“十二五”规划编制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也依据修编后的城市总体规划在今年进行调整,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也已即将开始实施,我们应该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努力完善和推进两个规划的协调衔接,使我们的各项建设按照规划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滁州市人民政府.滁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电力专项规划篇7

关键词:电网公司综合计划全口径统计项目全过程闭环管控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

国家电网公司业务规模大、覆盖范围广、管理层级多,电网业务具有高度互补性、同质性和规模经济性、技术密集性等特征,要求科学统筹资源、压缩管理层级、提高专业融合、加强业务协同。2000年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综合计划管理理念,以适应战略控制型集团管控模式的需要。经过15年实践,有效解决了管理上条块分割、资源分散配置、计划安排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势互补,提升了公司精益化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运营效率。

综合计划是统领国网公司全局的年度经营发展目标,全面落实公司战略和规划的系统性实施方案。国网公司应用集团管控理论、现代企业理论,进一步总结完善综合计划管理理论体系。从保障项目计划源头质量出发,建立并完善项目论证储备制度;优化完善综合计划管理“三上三下”流程,坚持“先可研、后计划”,提高立项标准,确保纳入计划的项目,建设必要、方案优化、估算合理、实施可行,实现计划科学编制;加强计划项目执行管控,通过信息化手段,按照“全口径接入、全链条贯通、全过程管控”的管理思路,实现计划项目eRp自动建项及全口径全过程统计,全面掌握各类项目关键节点的状态及执行情况,加强对全口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包括时间、资金、物流、工程管理的控制,实现计划闭环管控;建立“效率―能力―平衡优化”工具模型,加强了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兼顾发展需求和投资能力,统筹配置资源,努力做到安全、质量、速度、规模、效益协调统一,为计划编制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支撑。通过综合计划全过程闭环管控,有效落实了公司战略、公司规划与电网规划,推进了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提出背景与原因

(一)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个一流”(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愿景、“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发展目标要求,为推动公司发展方式转变,解决传统粗放式经营与公司效率效益提升需求不适应的矛盾,首先要求转变综合计划管理方式,科学配置资源,进一步提升效率、效益。

一方面,随着公司电网投资与建设进入密集期,电网建设任务艰巨,对工程有序建设、均衡投产、质量整体提升提出了挑战,管理好、统筹好各级、各类发展投入日益困难。每年4000多亿元的投资管理需要在规划、前期、核准和计划管理等环节更加高效,要求提高综合计划的统筹安排,强化项目全过程管控。另一方面,综合计划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基础。通过综合计划统筹安排,坚持“先可研、后计划”理念,做实项目储备,综合平衡发展需求与投入能力,统筹基建、技改、大修、营销等项目安排,明确投资方向,把握投资重点、优化投资结构,是提高公司发展质量,最大化公司效益的重要抓手。

(二)资源优化配置的需求

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分配给个体并达到投入产出的最大效益,是企业追求探索的永恒难题。国网年度专项项目总量大、涉及16个专项、66家下属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前往往存在优化平衡凭经验、主观干预多的现象,没能很好地解决资源在专项间和各单位间的优化配置,加重了业务或单位之间发展的不均衡情况。

为优化投资结构,优化平衡各单位投资能力与投入需求,必须在有限的投资总控目标下,根据公司规划、电网规划、投资战略,统筹考虑公司内外部发展环境、项目储备、负荷增长等因素,通过综合计划管理,依靠分类安排策略、投入优化平衡、东西帮扶等手段,满足计划落实规划的需求、确保实现公司资源的大范围合理配置,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三)精益化管理的要求

长期以来,公司计划下达项目的全过程管控力度不强,项目管理各环节业务独立,信息不连通;项目执行层面的统计管理颗粒度不统一,粗细不均;项目过程数据分析等统计工作多头管理、内容交叉,数据不一致。粗放的管理过程难以有效管控项目进度、资金使用、工程工期等,对综合计划适应集团化、集约化的公司管理方式转变带来困难。

为改变粗放式的项目过程管理方式,提高项目精益化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发挥企业的整体效益。国网综合计划管理需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和监督的功能作用,建成动态、全口径统计的综合计划管控体系,用来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第一手项目过程信息,对综合计划资金与项目过程进行有效监测,及时诊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强化计划管控,使项目在合理的工期内以较低的造价高质量地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使公司生产经营整体效益最大化。

(四)改变体制机制弊端的要求

国网年度各专项项目总数在10万项左右,具有总量多、覆盖面广的特点,涉及相关部门、省公司(直属单位)、地市公司及下属各单位。以往,公司不同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各职能专业范围的项目计划制定、执行、管理与考核,从而形成了按职能划分的条块分割式计划管理模式。由于各专项计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协调与平衡,导致内部集中决策分析较弱,计划管理缺乏全局性和系统性,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难以有效实现计划目标与企业战略及规划的衔接,并难以有效地将企业战略转化为计划,容易造成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不协调和低效率。

为了深入协调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稳定电网发展的规模、速度、质量与效益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各专业部门各单位计划目标及资源配置,公司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协调不足的计划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基于资源优化配置及全口径统计的综合计划归口管理与全过程管控,充分发挥综合计划的统领作用,推动公司步入一条科学发展的快速轨道。

(二)建立项目论证储备制度

1.研究制定项目命名规范,明确项目分类标准

制定公司各类项目命名原则,进行统一规范。每年按计划启动储备项目编制流程。项目编制主要包括确定项目界面,规范各专项计划管理范围,明确限上、限下、零星项目的划分标准,防止项目交叉上报,重复上报等问题。为提高项目储备的科学性,解决需求深度不够等问题,在储备项目编制前,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各部门有关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坚持深入基层调研,通过现场会、分片区座谈等形式,切实了解各单位的发展需求,主要工作难点和重点,为储备项目科学制定奠定坚实基础。为切实提升储备项目编制的可操作性,国网发展部牵头组织各部门编制指导意见,在储备项目编制启动文件的框架下,明确专项储备重点,细化工作要求,下达到各单位。

2.强化储备项目的可研(方案)论证

开展项目论证是储备项目库建设的重要基础与关键环节,国网各下属单位需认真梳理项目,有序开展项目论证工作。一是充分利用电网发展诊断分析成果,找出薄弱环节,为项目论证做支撑;二是充分利用公司经营诊断成果,积极查找和解决公司经营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强化投资风险管控,科学把握保障电网安全,满足用户供电需求与提高投资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电网建设投资规模与时序。

3.严格可研(方案)评审

可研(方案)评审是项目储备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需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此项工作,并出具审查意见。一是充分发挥经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各级单位经研所需对本单位储备项目完成初审,出具初审意见后,报国网经研院。由国网经研院对各部门、各单位上报储备项目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为了提高评审质量,要求评审单位从专业和技术经济角度,充分论证项目实施必要性,严格按照国家和公司相关标准要求,优化实施方案和设备选型,明确项目投入估算,保证项目的技术经济合理性。二是采取互相支援等方式,妥善解决部分单位经研院(所)个别专业评审力量不足的问题。为保证项目评审质量,各下属单位采取“内援和外援”相结合的方式,在各单位之间进行人员调拨。这样既保证了评审工作的顺利完成,又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履行可研(方案)批复

项目经过论证和评审后,专业部门结合项目可研方案及审查意见,下达批复文件。为进一步提升储备项目质量,一方面,公司组织联合会审。下达批复文件前,发展部组织各专业部门对拟批复的项目进行综合会审,避免项目资料不全、深度不够,项目重复、界面不清,错报漏报等问题发生,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规范性审查,项目资料是否齐全完成,限上限下项目划分是否准确,项目可研(方案)报告、评审意见、批复文件等资料是否齐全完整,有无重复或遗漏,项目深度审查,审查是否满足储备项目管理的深度要求,包括项目必要性是否充分、项目方案是否合理、投资估算是否科学,资本成本性划分是否准确等。另一方面,开展多方案比较。对于跨专业项目或大额资金项目,按照基建与技改项结合,技改与大修项结合的原则,统筹优化方案,科学确定项目类别,做到远近结合,效果最优,力避短期行为,杜绝投资浪费。

(三)编制综合计划

1.项目储备论证阶段(一上一下)

实现“整体启动、专项论证、专业审查、项目储备”的目标,主要特点是强化项目方案论证和审批,实现计划管理向前端延伸。“一上”指项目储备论证需求上报。每年9月中旬前,各单位提出项目需求建议,开展可研编制,完成可研评审及批复后,报国网总部审定,纳入项目储备库。“一下”指项目储备库固化下达。每年9月底,国网对项目储备库进行联合会审,并固化,下达各级单位。

2.总控目标确定阶段(二上二下)

实现“初步建议、综合平衡、明确目标、内控规模”的目标,主要特点是结合需求和投入能力,进行优化平衡,实现对各单位计划目标的预控。“二上”指主要计划指标建议上报。每年10月上中旬,各单位提下一年度计划建议,报国网总部。“二下”指国网形成总控规模,下发各单位。每年10月下旬,国网提出下一年度总控目标,审定后,编写综合计划编制指导意见,下发各单位。

3.草案编制与审批阶段(三上三下)

实现“综合编报、统筹协调、履行程序、统一下达”的目标,主要特点是统筹协调、优化配置资源,确定下一年经营目标和行动方案。“三上”指各单位计划建议编制上报。每年11月上旬,各单位根据指导意见及总控目标,从项目储备库中选择项目纳入计划,形成计划建议,报送国网总部。总部提出审核意见,形成综合计划草案。“三下”指综合计划审批、统一下达。每年12月,综合计划草案提交党组会审定,下年1月提交职代会审定。下年2月,将审议通过的综合计划进行分解,下达各部门、单位执行。

(四)实现计划闭环管理

1.分解落实,分层执行

综合计划执行以“分解落实、分层执行”为计划执行指导原则。综合计划一经批准下达,各单位负责进一步细化分解计划安排,下达各地(县)公司实施,并做好计划的组织实施和过程控制,做好项目设计、招标、建设和资金使用等全过程管理,确保项目建设安全、优质、规范,及竣工后的及时决算。

2.协同分析,综合管控

综合计划控制以“协同分析、综合管控”为计划控制贯彻思想。基于项目全周期统计监督,对公司综合计划专项项目实行全口径统计,分析计划执行各环节进度,按月向公司月度例会汇报,按季下发执行情况通报。通过“正向跟踪”掌握项目执行的关键节点,通过“逆向溯源”排查计划外项目,确保计划执行可控、能控、在控。

3.协同监督,专项检查

坚持“协同监督、专项检查”开展综合计划监督工作。一季度重点检查、总结预下达计划的执行情况;二季度重点检查计划分解落实、执行及项目编码应用情况;三季度重点检查计划执行进度及项目储备工作情况。根据需要,适时开展有关专题检查。此外,各单位每季度初开展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网发展部适时组织各级单位对自查报告审核分析。

4.年度考评,业绩考核

坚持“年度考评、业绩考核”开展综合计划考核工作。将项目储备、计划执行、项目调整、计划完成等纳入公司企业负责人年度业绩考核和管理同业对标,实现指标管理责任到人,项目执行责任到岗。考核结果与薪酬绩效挂钩,实现计划闭环管理。

5.统一项目编码,推进eRp管控

综合计划所有项目通过公司企业级编码器统一生成编码。该编码作为规划计划信息系统与eRp、物资管控、财务管控和基建管控等专业信息系统衔接的唯一标识,为计划全过程管控创造了条件。未纳入计划、没有编码的项目不能在eRp系统创建实施,保证了项目源头的唯一性,限制了计划外项目的擅自安排。积极推进规划计划管理系统与eRp及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共享与业务融合,加强全口径全过程项目统计,开展分单位、分专项项目创建、物资提报、合同签订、入账成本、资金支出等综合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

(五)建立优化资源配置模型

1.计算产出效率,分类安排投入建立省公司发展投入与产出效益评价分析指标体系,研究省公司投入产出效率,结合各单位电网发展质量,从投入产出效益和电网发展质量两个维度对省公司进行聚类分级;综合考虑各单位投入需求和发展能力,提出公司综合计划在不同类型省公司之间的差异化安排策略(见图4)。

2.测算投资能力,协助总控规模确定

从现金流角度,以未来几年省公司发展规划为依据,根据历史财务数据,考虑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对投资能力的影响为基本约束条件,在不同约束条件下,通过预测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和融资活动现金净流量,同时考虑最低安全备付额度,得出省公司年度最大投资限额,即资本性支出部分,再与成本性支出加总得到某省公司的综合投资能力。结合投入产出效率分级,以此协助总部确定总控投入规模。

3.平衡优化投入,确定投资规模

针对综合计划平衡优化过程中面临的指标繁多、数据量大、数据处理复杂等问题,基于双目标规划法,给定公司来年投资规模,综合考虑下属各单位需求计划、投资能力以及公司整体战略规划目标等条件,构建模型平衡优化投入类指标,使资金在电网基建、小型基建、技改、大修、研究开发费用、教育培训投入、信息化投入、管理咨询投入等专项,以及在各单位之间实现合理分配,进而实现电网企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图5)。

4.资源优化配置,实现东西帮扶

在国网总部对下一年各省公司各专项综合计划投入平衡优化的基础上,公司统筹建设特高压、统一推广信息化、集中管理研究开发、智能电表推广等项目,落实公司战略目标。为促进东西部电网协调发展,缓解经营困难单位投入不足的问题,实行东西帮扶政策,安排由东部沿海省份经营效益较好、负债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强投资能力的单位对部分特高压工程或经营较为困难、自身无投入能力、发展投入较为迫切的中西部单位通过资金帮扶、电网工程援建、智能电表帮扶等方式进行扶持,缓解其资金不足问题。

(六)发挥综合计划优势性

1.项目预安排机制

为衔接计划下达与招标到货时间窗口,解决“上半年等设备、下半年干不完”的问题,每年提前预安排一批下年度初实施的项目,提高计划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预安排项目必须完成可研(方案)论证、评审及批复,并已纳入项目储备库,需要核准的项目,已取得核准文件。

2.打包项目分批分解机制

对于35千伏及以下电网基建项目,采用逐项论证储备、打包上报审批与下达,分批分解实施方式进行管理。各单位可根据项目实施条件、实施时序及实施方案的变化,在打包规模内进行相关项目调整,原则上2月底前分解规模不低于打包总规模的60%,5月底不低于80%,8月底前全部完成分解。打包项目分批分解解决部分临时新增项目的应急需要,下一步拟将此机制推广应用到其他专项项目。

3.应急项目增补机制

为解决计划下达后,因自然灾害、外部客观条件变化引起的新增项目需求,明确了应急项目增补类别及实施流程。一是对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应急项目、分布式电源接入工程等,按公司综合计划管理办法及相关管理规范可先组织实施,并报总部备案,统一纳入计划调整。二是对由于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需要新增或调整(项目内容变化或投资、规模增加)的项目以及公司统一实施的项目,需先开展可研论证批复,由专业部门呈报公司领导审核,“三重一大”项目需履行相应决策程序后,可先行备案实施,统一纳入计划调整。

4.计划调整机制

公司每年定期统一组织年度综合计划调整,以适应外部经济形势及相关政策变化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调整售电量、利润等经营指标,集中安排一批解决电网发展诊断分析、电网安全隐患排查、迎峰度夏期间暴露电网薄弱问题的项目。根据需要,年中可以提前对部分急迫项目进行预调整。

三、成果应用效果

电力专项规划篇8

关键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实施;课程;开发;实践

中图分类号:tp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20-5548-03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发展最快的智能建筑市场,广阔的市场潜力为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智能建筑工程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为此,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由网络系统集成向智能化楼宇弱电方向发展,公司除了获得信息产业部等级资质外,还获得建设部有关楼宇弱电的等级资质。为适应计算机系统集成公司的转型,满足企业发展对智能楼宇弱电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我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于2004年转向智能楼宇弱电技术专业方向。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下面就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作一介绍。

1课程建设思路

1)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四步法设置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

2)校企共建课程的资源与教学平台,合作进行基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项目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进行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学习任务三层教学设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3)在校内,以校企共建的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为教学环境,实施六步法中资讯、决策、计划教学;在校外,依托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中企业在建弱电工程项目实施六步法中实施、检查、评价教学。

2课程设置

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具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从事智能化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实施、施工管理,综合布线、弱电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与维护,弱电系统管理软件的安装、调试、维护与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课程组总结已经积累的课程开发经验,借鉴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以及其它先进的教学理念,深入学习国内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最新成果,采用调研、归纳、排序、重组的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专业课程体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开发方法如图1所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课程主要介绍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及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等子系统工程实施技术,用于培养学生就业岗位中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能力与职业素养,并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紧密结合,为学生打下良好的操作技能基础。因此,《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建立在智能楼宇弱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智能楼宇综合布线、智能楼宇供配电等课程基础上的综合性专业课程,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同步展开教学。非工作日在校内多个智能楼宇实训室完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施工准备部分的教学;工作日选择多个顶岗实习合作企业在建典型工程,在工程现场展开教学,完成工程实施和检查评价的教学。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根据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项目的需求进行调研及可行性分析(资讯),进行系统的初步规划(决策),工程中标签约后进行深化设计,绘制出相应的施工图纸(计划),进行设备材料的采供,综合布线,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实施),最后根据功能和规范要求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检查),完成项目的竣工验收(评价)。教师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教学,使学生掌握弱电系统及各子系统的分析、规划、施工和验收的方法。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与能力培养目标如下。

1)理解弱电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弱电工程实施流程;2)掌握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规划、施工、检测和验收方法;3)掌握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门禁管理系统、楼宇对讲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和具体施工过程及其注意事项;4)了解弱电工程相关子系统的验收规范和流程,初步具备弱电工程项目的分析、选型配置、实施和验收能力;5)具备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管理、楼宇对讲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是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和学习任务设计来实现的。

3.1学习情境设计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之一是“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根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建立“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防盗报警系统工程实施”、“门禁管理系统工程实施”、“楼宇对讲系统工程实施”五个学习情境作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中每个学习情境的名称与学时如表2所示。

对每个学习情境应制定教学设计卡,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实施方案、所需设备对象与使用工具、教学重点、考核与评价标准等内容,采用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进行课程教学。

在每个学习情境课程的教学中均要介绍系统的组成原理,并让学生通过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学会智能楼宇弱电系统的规划与实施工作,使学生具备一定规划与实施工作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学习情境中的学习任务设计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与实施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工作过程知识,设计学习任务。

每个学习情境由若干学习任务构成,如“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学习情境由“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分析”、“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实施”、“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验收”共4个学习任务构成,学生完成这4个学习任务,即经历了一次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工程规划与实施工作过程。

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任务的教学是通过学习任务设计卡与学习任务书来完成的。在上课前教师要编写各项学习任务的学习任务设计卡及学习任务书,课堂上必须按课程学习任务设计卡中的学习目标组织教学,下放学习任务书,明确本次课的学习要求,指导学生实训,完成本次学习任务,并按考核标准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学习任务设计卡包括学习任务及所属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学习目标、教学设计与组织、学习重点与难点、考核标准、使用实训设备等内容。

学习任务书由任务名称、任务描述、任务要求三部分组成,学习任务书中必须明确学习任务内容与要求,任务书下发到学生手中,学生将按要求完成本单元学习任务。

4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以多个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对每个学习情境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把校内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性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和工程现场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竣工工程案例的分析比对和在建工程项目的工程规划实施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六步法实施中前三步资讯、决策和计划学习任务可利用双休日,学生集中在校内实训室完成,教师讲解学习情境中的系统组成、系统工作原理、系统规划、工作任务要求、考核标准等,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系统的组成和规划的资讯工作;学生在工作日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的在建工程实施过程,在工程现场完成教学中的工程施工准备、工程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学习任务。教学组织安排如图2所示。

5教学方法

5.1学习情境六步教学法

本课程选取智能楼宇弱电系统规划及其视频监控、入侵报警、楼宇对讲、门禁管理四个子系统的工程实施作为五个学习情境,对应于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对每个学习情境课程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如:将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案例,再将工程项目的分析、施工准备、施工、检测和验收作为学习情境中的若干学习任务,按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每个学习情境下的任务教学的开展都采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5.2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教学法

本课程以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教、学、做结合现场教学法。如“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实施”选择某质检局的在建视频监控系统作为一个工程项目,视频监控系统分析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准备学习任务在学校智能楼宇新型实训室进行,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施工和视频监控系统工程验收则在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工程现场进行,使学生能真实体验一个工程项目规划与实施的整个过程。

5.3校内理论教学与工程现场教学结合法

电力专项规划篇9

【摘要】根据当今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发电企业计划管理而言,阐述了计划管理的基本情况和相关问题,如计划管理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专业化管理和计划管理精细化协作有待提升;计划管理信息数据有待整合。进而简单分析了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如计划管理目标;对于管理机构以及职责分配;计划管理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组成。最后提出了计划管理策略,如构建预算管理以及计划统领经营工作制度;构建计划管理监控制度。

【关键词】电力经济;发展;计划管理

电力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不但能够支撑我国工商企业发展和进步,并且还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与此同时,国家经济发展也会促进国电力的快速发展,两者之间相辅相成,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电力经济作为我国的重点经济来源之一,所以对于电力公司发展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在计划经济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公司发展各有不同之处。所以下面就发展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计划管理做了简单的探讨。

一、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计划管理的情况以及问题分析

(一)计划管理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

确保计划制定出的合理且科学性是确保计划可以综合开展的前提条件,计划制定应当和企业发展的战略以及外部市场环境、企业情况自己风险预防控制相融合。计划管理是对年度计划的编制与审核、下达命令与执行命令、调节与分析、考核等过程的管理,是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高效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做到专业计划相互确保以及支撑的。让其作为实施发电企业实现年度业绩考核目标的载体与途径,所以计划的龙头导向作用有待提升。

(二)专业化管理和计划管理精细化协作有待提升

在计划管理之中,比较独立的区域分割性能的管理层面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也没有开展专业管理以及计划管理分开。计划安排集体以及自我加压意识还非常弱,导致发电企业对于目标的开展综合计划没有重要的举措。

(三)计划管理信息数据有待整合

计划管理关系到发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包含了资产经营、安全生产、项目管理等方面,每个专业计划拥有自己的业务特征,并且依据业务特征实施以及制定详细的方案。可是由于每个专业在计划制定以及实施监控的过程等层面并没有形成综合的工作制度以及沟通机制,隐含着不益于计划管理动态监管和分析的数据信息不相符的孤立情况。因此,对于计划管理数据信息开展整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

(一)计划管理目标分析

计划是将企业发展战略以及规划作为基本导向的,也是综合协调以及优化以后的企业年度计划的重要目标以及实行计划。电气企业计划的目标在于有效分配不同种类的资源以及要素,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及推动企业迅速发展。

(二)管理机构以及职责分配

首先对于管理机构的分析,计划管理开展一定不能离开非常高效的管理制度,计划管理工作,应当具备有效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机构、管理部门,切实落实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电气公司需要成立根据公式负责人为组长的计划管理工作领导组,进而合理分配专职管理部门与别的部门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其次,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是根据计划管理的全面性工作着手,从而协调对应的工作。各个企业需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着手,对企业进行有效的调节。例如对于管理部门、专职部门等可创建计划管理岗位,负责计划管理日常工作。怎样分工也会影响到计划管理以及计划的实施。

(三)计划管理内容以及指标体系的组成

计划管理内容就是从发电企业计划管理实践着手,通常存在着计划报告以及计划附表这几个方面的内容。计划报告是根据上一个年度计划指标实现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今年市场预估、引导思想、基本原则、最终目标等组合而成的。计划附表是量化综合规划的综合规划目标,也是全面性计划的基本条件,包含全部指标的计划。而指标体系的组成包含了这样几个方面:安全管理、生产技术管理、项目管理、投资管理、教育培训管理、劳务工资管理、燃料购进管理等管理指标。而企业的安全管理通常是指各种安全事故指标。燃料购进管理是指燃料的预定以及需要、采购的相关计划。生产技术管理是指产量、能耗、可行性指标。教育培训管理是指人才培训率、人才培训时间、培训的计划。劳务工资管理是指员工的数量、生产率、薪资等。

三、计划管理策略

(一)构建预算管理以及计划统领经营工作制度

针对目前的发电企业计划管理结果开展分析以及评估等,因此非常有必要拓展计划管理的资本运行以及管理过程。所以,需要过预算管理以及工作计划,构建以及健全管理机制,明确项目计划以及预算的联系,从而保证项目实施以及项目实施进度。做好资金账户以及投资的统计数据,预防实际变化建设规划与变化过大等问题。

(二)构建计划管理监控制度

要想确保计划管理实施有所效果,就需要提升各项规划实施力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此一定要创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完成预期的目标计划规定。要想创建计划管理监控支付就需要做好下面这几点内容:第一,对于年度计划开展衡量指标以及目标工作任务再分解到各个职能相关部门以及专业部门,编制年度目标规划,对于关键项目以及关键的工作任务,包含了发电企业的核心工程建设、关键点计划工作、实现目标以及考核标志,细分到月的跟踪以及评估、开展综合性检、考核。第二,对于电力公司项目管理进行检查,通过季度以及年度绩效评估部门的年度经济效益,项目集成管理是评价以及管控的核心部分,要保证完成季度以及年度绩效考核目标。最后,经过计划管理,综合预算管理,加强资金使用项目的费用管理,项目管理跟踪资金流动,资本运行以及周转,从而提升计划管理的综合水平。

四、结束语

在电力经济发展过程中,针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发电企业管理规划,以及发电企业的管理模式,监控水平等提出了高要求。因此就需要发电企业具备与时俱进的精神,将管理理念创新,提升工作效率,给电力企业计划管理提出更好的策略,推动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守鹏.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缺点分析[J].商,2016,16:290

[2]王旭嶷.论电力经济发展中计划管理的优缺点[J].时代金融,2016,32:229

[3]曹晶洁.电力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及综合计划管理[J].时代金融,2016,35:324+330

电力专项规划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大及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县联动,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群众积极参与,按照“组织到位,职责到位,措施到位,奖惩到位”的工作原则,采取宣传发动、集中整治、重点清除、组织督查等工作方法,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开展整治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现象的专项治理行动,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营造优良的安全供电秩序,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治理我市电力线路通道内的违章障碍物,特别是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超高树木、违章建筑、违章施工等,消除线路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确保电网可靠运行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标准

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第十条、《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第五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保护区及要求规定如下。

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保护区及要求

注:各电压等级电力线路保护区指导线边线向外侧水平延伸并垂直于地面所形成的两平行面内的区域

四、处理原则

1.对于线下违章树木,由各县(市、区)政府牵头予以砍伐,电力部门不予任何费用赔偿。

2.对于有异议的线下树木,根据线路架设时间,由林业部门鉴定树龄后,若线路架设在前,植树在后,则进行砍伐并不予赔偿任何费用;对于植树在先、电力线路建设在后,应修剪、移栽或砍伐的树木,由电力线路产权所有人依照法定程序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和修剪、移栽或砍伐手续,并按照市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附着物补偿标准,对树木所有者予以补偿;

3.对于线下景观树木,确属不能砍伐的,必须修剪,确保安全距离。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5月20日——6月20日)。召开全市电力线路通道专项治理动员大会,全面部署专项治理工作。有关职能部门在本系统内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供电系统充分利用媒体、流动宣传车、散发传单等有效形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广泛宣传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建筑、违章植树、违章施工、吊车碰线等行为的危害性。

(二)专项治理实施阶段(年6月21日——9月21日)。依据《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各级供电系统对本辖区电力线路通道内的违章建筑、违章植树、违章施工点等进行认真登记,提供给市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由各县(市、区)政府动员违章单位或个人自行清除。经动员后仍不清除的,各县(市、区)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和有关职能部门要进行强制清除,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三)检查验收总结阶段(年9月22日——10月20日)。市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县(市、区)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对治理不彻底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专项治理达到标准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总结经验,奖优罚劣。

六、工作职责

各县(市、区)政府:具体落实本辖区内电力线路通道专项治理工作。成立县(市、区)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召开专题动员会议;组织乡(镇)政府及有关单位落实专项治理工作任务;督查、督办本县(市、区)专项治理工作进度;定时上报专项治理工作信息;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协调落实群防群治护线机制,指导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共同做好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全市电力设施保护联合执法活动,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市公安局:负责研究、部署严厉打击涉电犯罪活动,完善市县公安和供电企业打击涉电犯罪长效工作机制。组织专门力量,严厉打击阻碍专项治理行动的违法行为,依法从快、从严处理,保证专项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障碍物对电力线路造成安全隐患的综合监管及安全生产事故的调查处理。将影响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隐患消除纳入到各县(市、区)安监部门日常监管工作中。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规范电力通道内的各种建筑施工行为,统筹考虑电力设施保护问题,加强对电力设施保护区内施工作业管理,防止挖掘机、吊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施工作业时危及电力设施安全。

市林业局:负责做好电力线路通道内违章树木修剪、砍伐的协调工作,督促各县(市、区)林业部门及时办理砍伐手续。在制订林业发展规划时,要依据电力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充分考虑保护电力线路通道,避免在电力线路通道内种植树木。

市规划局:负责依法查处电力线路通道内无规划手续,影响电力安全运行的违法、违章建筑,依据电力设施保护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负责把好规划关,防止在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规划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及种植植物。

市城市管理局:做好城市园林绿化范围内电力线路通道内所有树木的修剪、砍伐工作;电力线路通道内种植景观植物时,事先和供电部门协商,保证种植景观植物的最终自然生长高度符合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距离。

市水利局:做好河道管理范围内电力线路通道内所有树木的修剪、砍伐工作,严格电力杆塔周围采沙的审批工作。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路管理局:负责做好农村公路、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沿线电力通道内树木的修剪、砍伐工作;规划公路沿线种植绿化带和规划道路、桥涵时,提前留出电力线路安全通道;加强道路施工大型机械作业管理,防止机械设备误碰高压线和损坏电力设施。

市供电公司:充分发挥专项治理的主体作用,打好“治理隐患、防范事故”的攻坚战。协调各县(市、区)电业局摸底排查,掌握实情,积极主动将存在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情况及时通报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配合相关部门尽快处理。对电力线路通道内危及到电力线路安全运行的违章建筑,告知限期整改,对拒不整改的停止供电。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落实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违章、谁整改的原则,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