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3:25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小学科学,衔接,学习方法,教学

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小学科学是启蒙课程阶段,初中物理是入门课程阶段,两者存在着相互依靠、前后延续的关系。因此,中小学衔接教学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好这个衔接呢?我想并不是指教师简单地将小学的相关知识再拿到初中课堂上复习一遍,而是要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通过精心的教学计划和准备,有目的、分步骤地进行。在此以初中为主体对科学衔接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思考。

物理学科从初二年级开设,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中接触一些物理现象,但是一般不介绍严格的物理概念、定理定律、周密的实验、复杂的计算等等。当物理学科正式开设后,严格概念的界定、定理定律的证明与推导、周密的实验操作、复杂的计算就逐步引入。初二学生在接触物理学习之前,就会产生复杂的心理活动,他们有自己对物理学的憧憬,诸如神秘感、探索的欲望,来自高年级学生的影响,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初中物理做好了知识和情感上的铺垫。如果能把初中物理教学与小学科学课教学有机的衔接起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系统,就可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减少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物理学习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小学养成的科学素养、探究兴趣顺利地转化为初中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从流畅的过渡中更为轻松地学到物理知识,并能学以致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初中物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衔接

初中物理课程和小学科学课程在基本理念上明显地表现出一致性,其核心理念包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探究性学习,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近些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两门学科的课程标准都把它作为课程内容之一,并把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以往以系统地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放在了突出的位置。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经成为小学科学和中学物理课程的重要目标。研究科学课与物理课课程标准,明确小学3年级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课学习之后,应该或可能达到的程度,对指导初二年级物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课本知识的衔接

科学课的科学知识分为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个方面。其中物质世界与初中物理联系紧密。小学科学课的物质世界部分从内容上来说是初中物理的基础,学生升入初中后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与小学科学课程密切相关。但由于多数情况下初中和小学是分开办学,教师又缺乏沟通的平台,导致物理课的教学与科学课相互脱节。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应研究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在内容和科学思想上有哪些衔接点,思考如何利用学生在科学课中已形成的初步概念,通过同化与顺应,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

三、初中物理与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上的衔接

小学科学学习主要以探究为核心,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但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或许是小学教师在探究教学时过于包办探究思路,只“扶”不“放”,学生缺乏独立探究简单问题的能力。多数学生还不具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一般探究性问题时不知所措,思维受阻。初中物理则力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果把小学科学中培养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顺利过渡到初中物理要求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

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衔接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2

【关键词】初中政治初中学生政治学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48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政治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学生更好的适应政治学习,而目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

一、影响初中学生顺利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分析

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明显的感觉到存在一些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为新时期的初中政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一定要对影响学生有效进行政治w习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政治知识点的学习。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本文就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

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政治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有更大的学习激情,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势必会没有学习的动力。而就目前初中学生的政治学习情况来看,为数不少的学生还没有体会到政治学科学习的乐趣,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理论教学与实际没有有效结合起来

政治既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将理论知识点的学习与实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就目前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结合起来方面做的还不够充分。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依然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这就使得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在引导学生应用知识点方面做的不足

政治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点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理论知识点的应用,很好地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接触到政治学科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而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方面存在懈怠心理,教师难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能力,进而影响了学生政治综合素质的提升。

(四)在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方面做的不足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接受知识点,尤其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到政治学习,更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学生掌握政治知识点,掌握有效的政治学习方法与技巧。而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虽然也能够积极的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活动,但是本人认为还存在力度不够的情况。有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依赖于教学计划,不仅使学生存在没有有效的掌握知识点的情况,也会加快教学进度,这无疑对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科学习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解决目前影响初中学生有效进行政治学习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学科学习。解决存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无疑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针对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存在于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本人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初中学生更加顺利的进行政治学科学习:

(一)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

针对目前部分初中学生对政治学科学习不感兴趣,而导致学生出现政治学科学习困难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引起重视。政治作为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为教师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学习兴趣,就注重通过案例的方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学习的乐趣,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政治学科学习的意义。

(二)将政治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

针对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政治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以实际案例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使原本比较抽象的知识点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同时,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点的教学与实际案例结合起来,也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

针对目前初中政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引起重视。本人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之后,会及时给出学生相应的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同时也达到了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能力的目的。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有效应用政治知识点的能力,不仅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提升学生的应考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展开教学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3

关键词:兴趣教学初中科学课程应用

一、初中科学课程的教材趣味性强,贴近生活,极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初中科学包括了介绍了生物与微生物、细胞、物质的特性,环境的察觉,生命,水,大气,电路探密,空气与生命,植物与土壤,以及自然、地球与宇宙的演化,等等。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初中科学课程本身来看,所截取的正是科学技术知识的基础部分,从初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容易产生困惑的地方入手,而且在七年级学习科学知识的时候,开门见山地言明了科学并不神秘,是我们可以感知的,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七年级科学课程开始的第1章就阐述了科学入门基本方法。这样的课程设置让学生首先不是对科学的高深望而却步,而是在感知到科学就在自己身边的同时,意识到科学以其强大的力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呢?有哪些科学原理呢?接下来学生便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当他们在生活中接触到无处不在的科学知识时,质疑、探究的精神就会促使其自主地去运用《科学》这门课程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比如说在教授七年级研究性学习课题: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的时候,学生首先意识到大米是生活的必需品,家里都有,生霉生虫就不能吃了,防霉、防虫是非常必要的。贴近生活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兴趣产生的良好条件,我布置研究性学习课题:大米防霉、防虫的方法,学生采取了自由组合的学习小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提出了种种的大米防霉、防虫的有效方法,并写出了自己的实验报告。

二、教师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对兴趣教学的把握。

近十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人心。课程改革日益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明确了教师的设计者、引导者、参与者的教学定位。课程标准中指出:“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对兴趣教学有整体的把握。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这门课程时的兴趣培养,发挥兴趣在初中学生学习科学课程时的积极作用。

作为教师,尤其是科学教师,我们在教学的理念、课堂设计上都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

1.更新教学理念,以兴趣支撑、能力培养作为初中科学课程的基本导向。

兴趣是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起点,更是初中生学习《科学》的源动力与内驱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首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教学的“灌输式”教学理念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化的今天,我们的基础教育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对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探究式学习的基点是学生攫取自身感兴趣的知识进行自主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源源不断的动力。教师的备课方式也应相应地改变。兴趣教学在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离不开教师精心的备课。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要求下,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状况、个性特征、心理特点及兴趣所在有所了解,并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工具,发挥多媒体所具有的形象、具体、包容性强的教学特征。教师在备课中用好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对教学十分有利。

2.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培养学生的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现在的学生除通过传统的报刊杂志获取相关的知识外,还通过网络获取与课程相观的背景知识。这不仅能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更能让学生在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介查询知识的同时获得成就感。例如核能的利用一节,我们就可以安排学生每四个人为一个调查小组,通过各种媒体手段了解核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获取途径,目前核能利用情况,等等,让学生来讲述概括,教师作适当补充。

3.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倡参与性教学。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通过自己的探索得来的知识的印象深刻。兴趣教学离不开对课堂气氛的调动,离不开对学生参与性教学的鼓励。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鼓励他们提出自己感兴趣的与初中科学相关的课题、话题进行讨论、研究。在师与生的交流中,在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合作中,智慧的火花演变成兴趣的火焰。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也可以通过实践科技活动,鼓励学生创新研究,以崭新的、科学趣味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综上所述,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初中科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积极培养,传统的“灌输式”模式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陷入了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困境。当下,素质能力培养深入人心,兴趣教学应贯穿整个初中科学的教学过程。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通常处于思想上渴望独立与依赖并存这样一个心理成长期,还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和道德价值取向,很容易产生叛逆的思想。因此,教师必须加以积极的引导,少一些说教,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兴趣教学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4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初中科学是一门主要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体现了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因此,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一直是教师所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利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较多的收获,从而充分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提高初中科学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作为指导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思想,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去传授学生知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最终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才能达到有效呢?我以为,课堂教学的目标要遵循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对初中科学教学的要求来制订,而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则要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为前提进行确立。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在教学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仅明确了自己要“教什么”,还明确了学生要“学什么”,使整个教学过程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自然而然地使教学效率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师准备《力的图示》这一节内容时,教学目标的确立要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确定。首先,在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掌握力的效果与力的方向、大小以及力的作用点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能够用力的三个要素来表示一个力;最后,学生要能够运用力的三个要素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为什么会不同,以及如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力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有目标地向学生传授力的知识,同时也能使学生有目标地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初中科学具有实践性强等特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明显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入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的自转》这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丰富表现形式,为学生制作出一个地球自转的模型。然后再向学生抛出问题,如,白昼和黑夜是怎么产生的?太阳为什么从东边升起?为什么一天是24小时制?为什么会出现时差的现象等。通过有效的提问,再加上学生对模型的观察,来引导学生思考关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使学生学习到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并能利用地球自转现象来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三、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

在以素质教育为教学背景的当代,作为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使一些科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初中科学的课堂上,深入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使初中科学在一种科学的、开放的教学模式中发挥它的作用,从而实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教书育人的目的。初中科学这门学科中,所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内容非常丰富,实践性也较强,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形成有效的互动,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构建出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于丰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置身于一片知识的海洋,让他们自由地遨游,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从而喜欢上初中科学这门学科。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参与还是被动地参与,这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主动去参与这个过程,说明学生的学习情绪是积极的,那么必然会收到满意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学生参与的有效性,这是从具体的教学活动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来考虑的,只有学生有效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同时这也是提高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所在。

例如,在讲解《代代相传的生命》这一章的内容时,首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情感教学策略,针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概念和内涵,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再引出有关动物生命周期的教学内容,利用启发式教学策略,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如,一只蝴蝶能活多久?一只海龟又能活多久呢?利用这些问题,说明动物生命周期有长有短。其次,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手段,采取视频播放,向学生展现生命的诞生和死亡。最后,再利用探究性的教学策略,提出一些探究性问题和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如,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让学生组成小组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只有提高了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初中科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是在确立一个有效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全面强化初中科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02).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5

一、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知识侧重点的比较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伴随着新课标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的改变尤为突出。初中的几何知识主要包括平面几何和初步的立体几何认识两大部分。在老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平面几何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分片章进行编写,大体分类是根据点、线、面、图形来学习的,其中图形包括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多变形的初步认识。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的几何内容在点、线、面部分的讲解明显减少,而在多边形的认识上略有增加。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对图形的定理以及性质部分的讲解比较多,注重公式和定理的计算和演算过程,而课程改革后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几何内容更注重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对这个定理有着较为详细的推算过程,但是在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中并没有推算过程,而是直接给出了公式和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很注重几何内容循序渐进的逻辑关系,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中更注重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总而言之,新旧教材几何内容的侧重点不同,老的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推演和计算过程,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侧重于公式和定理的实践和应用。

二、新旧教材几何内容难度的比较

由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到来,初中数学教科书的几何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知识的侧重点不同,难度也不相同。在旧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对几何知识的内容分解的较为详细,因此对于公式定理运用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难度较低,但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由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不是特别详细,因此图形和空间的运用难度比较大。在旧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在公式定理的计算上难度较大,而在课程改革后的数学教科书中,公式的计算变得较为简单,大部分的公式更注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而不是数学上的推演。虽然,新课标下的教科书在原来的教科书基础内容上有所删减,但并没有降低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难度,这是由于简略了基本知识,而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较有难度的知识。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媒体教学的出现,课程改革后的教科书在图形的认识上比原来更为生动、形象,进而提高了学生把所学到的几何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新旧教材几何内容改变的优劣比较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6

关键词:生物教材;光合作用;初高中教学;衔接

中学生物教材有完整的编排体系,根据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水平,高中教材在初中基础上,结合其他学科知识,进行了拓展和延伸。目前关于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过于宏观且理论性较强,基于课程内容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很少。本文针对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光合作用”部分知识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以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高中“光合作用”教学内容及目标的比较

通过对初高中“光合作用”的教学目标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初高中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但是也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

1.初中和高中生物内容具有递进关系

从知识目标来看,初中介绍部分科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精神;高中则较为详细地介绍其发现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史实,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通过强调光能捕获与叶绿体结构特点,使学生领会“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初中只是介绍知识点,而高中则重在强调知识的获取过程,培养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从能力目标来看,高中在初中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分析思维能力和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建立在初中生已有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之上的,基于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导他们升华到理性认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来看,初中重点是热爱自然,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而高中在此基础上,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光合作用对现存生物的重要性,还要理解其在生物进化方面的重要意义。高中生物教材会介绍通过光合作用维持氧气与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引导学生形成环保意识,防止温室效应;通过对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分析,提高农作物产量、改进耕作方法、减少环境污染,增强对学生的StS教育。

2.比较初高中生物教材关于“光合作用”知识的内容

第一,初中“光合作用的定义及表达式”与高中“光合作用的过程”。第二,初中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与高中“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第三,初中“验证并形成光合作用的表达式的相关实验及海尔蒙特和普利斯特里的实验”与高中“光合作用科学史包含6个经典实验(普利斯特里、英格豪斯、梅耶、萨克斯、鲁宾和卡门、卡尔文)”。第四,初中“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与高中“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第五,高中生物教材还增加了“化能合成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衔接

针对初中知识主要侧重于光合作用的原料及产物,从而总结出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高中主要学习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的过程,学生要能写出反应式,为大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高中教师要熟悉学科,通过色素的吸收光谱分析,引导学生将物理学知识应用到生物学上;通^各步反应式的准确书写,加强生物与化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引导学生认识问题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高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为顺利解决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研究教法,推进学生学法的转变。初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生物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和因性别施教。初中阶段重点可以放在主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及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两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完成;高中阶段重点放在学生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如光合作用的过程要弄清楚什么是光反应、暗反应,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其次,合理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要吃透初高中教材,理解教材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中实现循序渐进。对“光合作用”部分知识,高中教师应该把叶绿体的结构及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在农业上的应用作为教学重点,将初中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7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e、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f、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能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b、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c、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d、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e、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f、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报护,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六、具体措施: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理,了解物理来自生活并影响社会。

2.完成教学大纲的任务,使学生掌握“声、光、热、电、力”的初步知识。

3.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科学规律的能力,并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4.从物理上引入“sts”的新理念,并介绍、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联。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进行教学。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8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数学;生活化教学

初中数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都是从生活当中提炼出来,最终应用于生活当中的学科。在生活当中,和数学有关的知识数不胜数,数学能应用于生活的地方也是如此,系统的学习数学目的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服务于生活。初中数学因为学习的知识更适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所以初中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极有必要的,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从而更有效率的提高学生的知识量。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育中的问题

1、意识不到数学生活化的意义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方式都是较为传统的,先是在课堂中对知识进行讲解,然后就是大量习题的练习,使数学这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学科,变得极为枯燥乏味,而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课堂中埋头记笔记,课外大量习题的压力也让学生喘不过气来,更是完全体会不到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乐趣所在,更不要提学生对这门学科有着多么浓厚的学习兴趣了。

在新课改理念的背景下,初中数学的教学本来会迎来极大的改变,通过教学理念的改变让学生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甚至是爱上初中数学这门学科,借此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然而在现实当中,很多老师因为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方式固化,即使是受到新理念的影响,也依然会选择较为“顺手”的传统教学方式,毕竟传统的教学方式经历了那么多年的验证,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来说还是有着足够的帮助的。对于老师而言,只要学生的成绩能够得到提高就是得到了肯定,却忘了学生本应当是从自己那里学到学习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的死读书变成一个书呆子。

2、老的个人能力需要得到提高

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求学路上,属于一个过度阶段,所以老师往往会觉得自己的能力足以教会学生知识就够了,而放弃了个人能力的提升,或许会有很多老师去想方设法的提高自己的职称等级,可这种提升对于教学而言,帮助却是寥寥无几的。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很多老师习惯性的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待教学问题,却忘了初中生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们的思考方式与成人是有所不同的,以成人的角度去研究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教育,非但不能真正的帮到学生,反而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困扰。所以为了提高初中生对于初中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就应当换位思考从初中生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去考虑怎么做才能更合理的将初中数学生活化,数学知识生活化。

二、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施

1、兴趣的培养是第一要素

众所周知的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去进行学习时,和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想比,在看待初中数学这门知识的“眼神”都是不一样的。对初中数学这门学科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来说,看待知识就如同是一个吃货看到了一顿饕餮盛宴一样无法自拔,自然而然的在学习时就能够感受到知识所带来的快乐,津津有味的学习;而对于没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而言,知识就好像是一杯白开水,哪怕有无数人在告诉他对自己是好的,也依然不想去喝这杯白开水,硬逼着喝了下去的确是对学生有所帮助,但是却会让学生产生排斥初中顺序这门学科,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的心态。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因为日常生活对于学生来说是不陌生的,他们能够更直观的去从生活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当中理解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愉快的获取数学知识,继而提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2、用身边的事物做为引导

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通过将学生身边的事物带入到课堂中,用这些事物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使得初中数学这门较为抽象的学科变得更为形象,让学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自然而然的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当中,通过测量教师的长、宽高来计算教室的表面积,又或者是教室中的课桌、板凳其他事物,都对学生了解初中数学几何方面有着一定的帮助;又或者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去应用数学知识去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计算,让学生感受探索知识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乐趣;再或者是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例如板凳如果坏了,想要修好并让其更牢固,就需要应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来对板凳进行加固,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无穷妙用,继而提高学生的求知欲。

3、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学习

教育的本质意义应当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拥有属于自己的学习技巧,而不是单纯一股脑的将知识塞到学生的脑子里,所以在日常的初中数学教育当中,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如何在生活中利用身边的事物去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亦或者是在生活中积累和数学有关的问题,让老师给予一定的引导,最终解决问题。

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在一个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去学习和巩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让学生学会如何独立的找出问题并解答问题,使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教育中能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最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总结:

初中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于其他学科也大多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在初中的众多学科当中,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是让学生懂得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只有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才能真正的对学生的未来起到帮助,而初中数学生活化也正是基于这个理念出现的。

参考文献:

[1]生活化教学,让初中数学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J].张淑雪.学周刊.2016(28)

[2]浅谈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J].张瑞媛.学周刊.2016(26)

[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景建科.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02)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9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413-01

1.引言

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正在全国上下火热地展开。新科学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重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注重学科渗透,关心先进科技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同时,新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课堂教学改革,没有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课程改革最终也只不过仅仅是教科书的更替。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会引起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本文将在分析了目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索研究出适应新课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

2.现阶段初中科学课堂中教学方法的具体状况与问题

2.1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教师的惯性思维和学科本位思想难以适应综合学科教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课程,教师不仅要具备化、生、理、地四门系统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科学素养。客观地看,科学教学的整体现状,许多地方除少数年轻的优秀教师能够胜任现在科学教学工作以外,绝大部分教师由于毕业于分科师范院校且长期从事分科教学工作,他们已经形成了本学科的惯性思维和学科本位思想,适应现在的综合学科教学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积累与磨砺。所以,大多数科学教师十分努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2.2现在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从上述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可见初中科学课堂教学方法主要存在下列问题。教学理念未发生根本改变。在多年的传统初中科学教学中。我们习惯了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成绩,教师总是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单调刻板的背诵条文,这样做法不仅制约了学生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切断了知识与智力,知识与人性,知识与能力的联系,摧残了学生的个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单调,无聊,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经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由于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对部分教师来说还很不适应,相当一部分学校的教师还在使用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讲授新课--个别练习--教学内容总结"这首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机械"四部曲,并且使教师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观念。

3.结论

通过前面的探索分析可知,新课程下的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实际上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仅仅是为"探究"而探究。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是知识建构本身的需要;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的需要;是为了能让学生可以达到"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参考文献:

初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篇10

关键词:立体引学式教学;初中化学教学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以及物质转化的规律和调控手段。今天,化学已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正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克服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分离的状况提供了观念和制度上的支持,对于培养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材改革和教学实践研究的重点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提出,在学科教学中,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构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立体引学式教学目标体系呢?

一、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是:认识简单的单质和化合物,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认识学会用化学用语表达常见的有关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变化,初步学会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和事实;初步学会用物质的量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进行量的描述和简单计算;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掌握简单的化学实验操作,初步学会做实验记录并进行分析和处理,能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化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例如在教学《燃烧的现象》时,我让学生能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着火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那么我将采取什么方法才能使新知识得到很好的传承呢?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有一定知识储备,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能够燃烧的物质,到处可以见到燃烧的现象,那么它们燃烧能够发生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在这样一个问题情景下,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及亲自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找出问题原因所在,在全班的讨论互评中,深刻理会所学知识点,能很好掌握知识要求与技能。由于整个教学密切联系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很能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课程标准上的知识要求是初中学生要掌握的最主要的知识,它的教育目标是整个素质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基础,这一点在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中有明确规定。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已不再是以往的传授式的教育,而是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和心理水平来获得,它既有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有联系实际、联系社会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要求,能体会所学知识有所用。应试教育中知识点的落实与现代教育的知识点落实有很大差别,应试教育往往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结论,然后就是通过大量单调而机械的习题训练来强化结论,这样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的机器。现代教育则不一样,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之前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老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各种教学情景,选择各种生活素材,让学生处于熟悉环境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将新知识纳入既有的或新构建的知识体系中,建立起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只有这样,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才能获得生动的知识,才能在认识上逐步提高,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二、注重过程与方法的实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中对初中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是: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收集、选择、加工信息及利用信息进行推理的能力,初步具有选择和运用学习工具的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初步具有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燃烧的现象》时,我让学生能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在问题情景下,通过实验及小组互评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出一般的方法,并能运用到新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去。在每节课中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能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能善于检索、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过程与方法”是构成科学素养的要素之一。在信息社会中,由于信息总量的急剧增加,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大得惊人,所以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善于检索、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知识积累型人才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并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而是应该重视以具体知识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掌握进一步学习特别是适于其终生学习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过程与方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科学方法的掌握,不是应该先给出规则1、2、3、4,然后再设计相应的练习来强化,而是应该在平时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解决问题应该先对问题进行分析,有依据的提出假设,再用事实来检验或验证,得出结论后,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同时,教师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小结,以增强学生的体会,从而达到对方法的掌握。在“知识爆炸”的时代,一个人在学习时代所能掌握的具体知识不论有多少,都只能说是沧海一栗。当他走出学校,步入社会后,在学校所学的具体知识,能在实际工作中用到很少,能适合其终生使用的更少。对未来的社会人来说,终生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教育应通过具体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使他们学会自己获得知识。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具体知识,不如教给学习的方法。

初中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最重要的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能力的培养,来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共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一个人要在未来的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要一定的创造力,还需要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开展师生间,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弥补学生个人能力的不足,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应该在教学中通过科学探究,改变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倾向,改变过去注重接受式学习,强调知识结果的倾向,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敢于创新。因此,中学教育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在今后的人生里,学生也许会忘记具体的知识内容,但是学生时代通过学习,内化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会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会,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