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理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10:11:30

工商管理理念篇1

一、工商管理概念的认知

工商管理,是指工商企业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和一般方法的学科,主要包含企业经营战略策略的制定和企业内部行为管理两个方面。因为工商管理的专业性很强,以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融合了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和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样在企业的经营决策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进而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较为广泛,几乎涵盖了企业所有部门的管理。

二、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

(一)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国人民长期生活在封建主义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下,因此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尽管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致力于法律法规的完善,坚决追求一切依照规章制度办事,人人平等,但是官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在短期内还很难彻底清除,导致民主政治还不够彻底,不和谐因素的也一直没有得到妥善清除。以上因素不仅使得我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建设严重受到阻碍,并且使得企业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也受到严重的阻碍。现代企业管理需要的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神灵庇佑的封建迷信思想要彻底清除,建立足够的民主和法治。社会环境的因素,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都要重视,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进行克服,将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在企业生根发芽。

(二)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员工对于彼此之间的关系到目前还存在很大的误区,认为彼此之间只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在企业的工作只为拿到薪水,这样是非常不利于企业发展的。企业管理者一味的追求企业的经营业绩,无视员工自身发展,企业便不能留住对企业长远发展有利的人才,那么企业自身不可能取得长远的发展。有研究表明,企业人才的流失给企业造成的损失是惨重的,企业只是简单的将员工看作打工者,员工在为企业工作的时候,没有任何主人翁的感觉,员工接受的一切都是企业施加的,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目前,我国企业实施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非常狭义的,它主要针对的是企业精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人本位的管理理念暂时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

(三)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企业管理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企业当下继续转变的管理理念。首先以人为本的一定是全面的、彻底的,其中的“人”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人才,而是面向企业所有的员工,全体员工的全面发展,才能促成企业长远的发展。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固然重要,根据员工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决定利益分配比例,实际上并没有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冲突。以人为本注重的是开发员工的人生价值,成长发展的天性,以及对员工人格的尊重和理解,这些是与员工个人的天赋能力没有关系的,每位企业员工都可以享有。企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人才,还需要每一位员工的努力,普通员工也是需要发展的,他们对企业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

三、工商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理念实施策略

(一)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中,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增强企业实力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是帮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动力。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创新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非常大的,例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贡献率在80%左右,这一指标非常值得我国企业去借鉴学习。那么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呢,首先是人才,掌握高新技术的人才引进是企业实施科技创新管理理念的第一步,人的发明创造是一切科学技术产生的源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型人才。其次是加大资金的投入,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永恒的目标,但是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一定要注重企业公积金的积累,公积金的积累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加大企业资源的投入,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合理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奖励为科学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二十一是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流水线对企业来讲便变得非常重要,淘汰旧的生产线实际上的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的一个主要属性便是流动性,只有处在循环流动的资本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资本的流动的过程实际上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对资本整合营运的过程便是资本流动的过程,流动形式主要表现为增量资产、存量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流动性资产,将这些可流动资产进行动态整合,资本的增值最终得以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资本增值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加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创造更多的企业利润,利用产生的利润对企业现有规模进行扩大,加速资本流转,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资本运营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资本的有效运营是企业实现有效经营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在资本运用过程中,不仅要保证企业自身资本的充分利用,还要善于支配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资本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企业还要善于利用融资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充分的物质保证,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固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目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因为大部分人对于新鲜事物的出现总是会产生抵触情绪,认为原本井然有序的工作流程被改变得面目全非。针对这样的抵触心理,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人才领先是企业经营管理制胜的法宝,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因此企业在实施管理理念时,务必要有敏锐的人才洞察力,并且具有紧迫的惜才观和严谨的管理观念。

此外,细节决定成败,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要注重细节,这一点已经是企业管理的共识,企业的在大规模推行管理理念的同时,一定要注重细节的,员工总是安于现状的,任何的改变对于他们来说都是瞎折腾,浪费时间,那么改变的员工的观念务必要从细节下手,对于员工进行的重复性工作,企业应该很好的把握。在企业管理理念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应该形成特有的激励机制,每一位企业员工都有被人尊重和实现价值的需求,员工有效的进行工作与员工自身的责任感、忠诚度息息相关,管理理念的实施务必要进行有效的激励机制。

四、结语

工商管理理念篇2

一、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价值

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恢复建制以来,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也有不断的变化和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但是,如果我们理清时展的趋势和方向,我们也可以清晰地发现工商行政管理的变化和发展适合时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同步的,尽管有时在时间上有超前或滞后的现象。由此,如果我们能够顺应和把握时展的方向,就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地、有预见地实现我们的职能定位,发现我们的目标价值。在把握时展方向上,有两点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思考:其一,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国务院提出,政府职能的主要工作,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其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不断完善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有有关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定位的研究,均应当在上述框架内进行。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的内容,是政府工作的一部分,必须与政府职能转型的目标相一致,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所指向的对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准确地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部分体系。由此,本人认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价值在于:一是建立公开、高效的准入秩序;二是维护公平、有序的竞争秩序;三是营造和谐、安全的消费秩序。

二、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理念创新

工商行政管理全部工作的内涵,属于政府工作公共服务的领域。其论据如下:第一,政府职能的市场监管系宏观范畴中的市场监管,是通过合理配置政府职能、设置政府机构,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来实现的,而传统工商行政管理所谓“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监管,是微观范畴中运用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实现“市场监管”的具体方式;第二,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部价值在于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工商行政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价值,在于社会公众的感受和评价,而不局限于特定人,所要维护之利益,属于社会公众,不属于特定对象;第三,工商行政管理之称谓带有历史局限性,其“行政管理”在现在背景下,并不指依据行政命令运用行政手段实现监管,而主要指依据法律的授权通过对特定对象采取行政措施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其本质是运用法律的手段实施监管;第四,总局“四个统一”的论述,本质上属于公共服务的具体体现,其中监管是手段,服务、发展、执法与维权均是目标价值的具体指向。

确立公共服务的理念,对工商行政管理转型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对转变当前工商行政管理的一些模糊认识起到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全部,而是部分。我们纵有监管社会主义统一大市场的雄心壮志,我们的具体工作依然受法律的授权而限制。

2.工商行政管理所要维护的利益,属于公共利益,不为特定对象所专有。我们任何“支持服务”、“特事特办”、“从严惩处”的对象,均应当基于公共利益而产生,而不是基于特定对象的利益。对特定对象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适用于满足条件的全部对象。

3.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评价,在于公众的评价和认同,不在于特定对象的评价和认同。前几年,我们提出,工商行政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政府、企业和群众”的三满意。在当前条件下,有其现实性。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必须认识到,工商行政管理关键在于群众满意。

4.工商行政管理的全部工作,必然与自身经济利益完全脱钩。无论从政府职能目标或者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来分析,必然导致政府与直接经济利益脱钩。政府工作的全部利益来自于全体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形象地说,就是“锅”与“碗”的关系。我们长期工作的目标,必然是着眼于“锅”,而不是局限于“碗”。

5.工商行政管理对外协调的重点,必然由协调政府与部门利益转向协调公共利益。这需要我们增强和提高与社会公众协调、交往的能力。

三、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的方式创新

如上所述,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主要方式,而该方式主要指依据法律的授权作出各类具体行政行为,其本质是法律的手段,因此,依法行政成为监管的必然选择。以依法行政为核心,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方式的创新,是指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突破“唯法论”和“法条机械主义”的限制,在具体工作中的创新。依本人之所见,在以下方面进行创新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1.更多地、更加完善地引入“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信用约束和惩戒机制”不仅对引导社会诚信和公众建立正当预期有现实意义,而且可以为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赢得道义上的优势。现在我们初步建立了这样的机制,有些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如对法定代表人黑名单的约束惩戒。但很多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如对未尽清算义务、虚假陈述、擅自变更一般登记事项等等情形的约束、惩戒。此外,信息的公开和披露方式也可以进一步研究完善,适当扩大对公众公开的领域和范围。

2.执法方式的创新。这里主要指主动执法或被动执法的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实行“民不告、官不究”的措施。近年来,各级工商机关也出台了一些“无举报不查处”的措施。但在实践中,还不够制度化。确定一定领域的被动执法,一方面可以节约一定的行政资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可以改变公众预期,建立社会责任感,增加公众对执法工作的认同度。此外,被动执法也不局限于“无举报不查处”,应当泛指主动执法检查以外的执法检查方式。

3.尝试建立“认罪和解制度”。目前,依据行政处罚法有关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规定,“认罪和解制度”是符合立法宗旨和目的的。这一方面是自由裁量权运用的规范问题,也是和谐执法的问题。

4.执法面和执罚量的把握和统一。客观地讲,由于罚没功利性的因素,目前我们对执罚量更加重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执法面。法律设定惩罚的目的,是为当时人因惩罚而产生畏惧,从而增加对法律的敬畏,提高守法意识。就此而言,与执法面有很大的关系。与交警的处罚作比较,可以形象地得出这一结论。因而,我们有必要重视执法面的问题,当然要注重方式、方法。理论上说,所有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惩处。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产生法不责众的现象,增加违法者的抵触情绪。在方式上,应当对简易程序多作研究。由于功利性因素,我们近年来可能较少运用简易程序执法。但简易程序运用得好,可以较好地解决执法面的问题。

工商管理理念篇3

1.监督管理与鼓励竞争的关系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然就会有竞争.因此,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必须创造有效竞争的环境,以便企业在市场上直接接受广大消费者的评判和检验,实现优胜劣汰,促进企业不断改进技术设备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开拓进取,争取打入国际市场,不仅在国内,而且要在国际竟争中获得胜利,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竞争也会出现一些消极现象和违法行为。如套购国家计划商品,倒卖重要生产资料,走私贩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等。为了维护正常的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反对不正常竞争,打击违法行为,使所有的商品生产经营者都能奉公守法,通过诚实劳动开展社会主义竞争。

2.监督管理与搞活的关系

“活”是指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在政策、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常进行,达到市场萦荣活跃,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乱”是破坏了国家政策、法规,制造和贩卖伪劣商品,投机倒把,欺行精市,走私贩私,造成了生产经营运行的紊乱。有乱就要管,管就是治乱。搞活与治乱两者虽然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是辩证的统一。只抓管理,不求搞活,与进一步改革开放和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方针相悖。没有整个市场的繁荣和活跃,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就发展不起来,最终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停滞不前,阻碍社会进步与人民生活的改善。如果只求搞活,不抓管理,就不能规范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动主体—商品生产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导致经济活动的混乱无序。经济越繁荣活跃,社会化大生产程度越高,越需要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越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求。工商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既有促进经济搞活的任务,又有监督管理的责任,使经济搞活与监督管理互相结合,相互促进,在搞活中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又通过维护秩序,搞活经济。长期以来,工商管理工作在管理与搞活的关系上,考虑行政干预、监督管理多,研究疏导服务、促进搞活少,不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在企业登记方面,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放宽政策,允许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允许在国家政策范围内一业为主兼营他业;允许工业系统门市部兼营省内外同行业自销产品;允许个别企业使用两个牌子;缩小特种行业的管理范围;简化申请审批手续,一般登记不超过半个月.在市场管理方面,支持鼓励贩运,撤销农副产品检查关卡,对计划产品在完成国家计划和履行合同的前提下,允许边出售、边上市、边贩运。对计划外产品,称重价值规律,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允许多渠道经营,搞活商品流通.在市场建设上按照“政府决策,统一规划,多方兴建,工商统一管理”的办法,走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元化建设市场的路子,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城乡市场建设。

3.监督管理与搞好服务的关系

工商行政管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要为经济基础服务,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服务。它不仅要监督管理,而且要通过搞好服务来正确引导和影响工商企业经营人员,促进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把加强管理与搞好服务结合起来。基于这种认识,改变以往管理就是行政干预的观念,把管理工作看成包括宣传教育、疏导服务、经济监督、促进发展、增强活力这样一个综合的、完整的、系统的过程。实行“疏导—服务—搞活”的管理方式,纠正单纯“管理—查扣—处罚”的管理方法,实现“活—管—活”的目标,通过工商行政管理,把各种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纳入国家政策的轨道上健康发展。几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认真做好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例如:协助工商企业经营人员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和引导他们坚持社会主义经营方向,改善经营管理,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工商管理理念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现状;策略在当前新经济环境下,工商管理作为企业的管理手段,其有效的将经济学的运营理念和管理学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新的运营模式来加快改变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企业的战略性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持,加快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念实施的现状

1.社会环境阻碍管理理念的实施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影响较大,特别是现代企业管理工和中,思想和观念上的严重滞后对先进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一些思想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同,社会环境因素对现代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起到了较大的制约作用,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民主和法治的建立还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得不到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有效重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商管理理念的实施还较为薄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企业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当前在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都没有正确认识到彼此之间的关系,只认为是简单的雇佣关系,企业支付员工薪水,员工工作也只为拿到薪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对员工自身的发展缺乏重视,这样企业就很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人员的流失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员工对企业也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主观能动性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

3.管理理念实施不到位

在企业管理实质意义上是人的管理,这就需要强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需要面对企业的所有员工,确保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这才能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日标的实现。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员工人牛价值和成长发啊呢的开发,尊重和理解员工的人格,企业需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发展,从而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当前我国企业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也较为片面,只针对企业极少部分人,并没有在企业管理中真正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水平。

二、工商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中实施的策略

1.科学技术创新理念实施

现代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需要充分的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科技技术的支撑下确保企业实力的增强,使其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人才。在现代企业科技创新管理理念实施过程中,引起高新技术人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科学技术的源头来源于人的发明创造,所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科技创新性人才。

其次,资金投入。任何企业经营的最终日的都是为了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日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资金的积累,从而确保企业技术创新和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就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后,鼓励科技创新。当前我们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人们对产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就对企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不仅需要积极的引起科技创新的人才,采取措施对科技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奖励,同时企业还需要引进先进的牛产技术和流水线,以便于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

2.树立资本经营的管理理念

资本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是处于循环流动的资本,只有流动性的资本才能确保其价值的实现,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资本增值的过程。企业可以对可流动的资产进行动态整合,从而实现资本的增值。可以说,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即是企业经营资本增值的过程,可以通过技术改进、对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加强企业经济效益等诸多途径来实现企业资本的增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同时,利用产牛的利润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现有规模,加快促进资本的流转,为企业获取更好的经济效益。资本运营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资本有效运营,才能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日标的实现。在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需要充分的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本,还要善于对社会资源进行支配利用,利用融资于段和可利用的资本,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

3.对工商管理进行理性认识

企业实施管理理念,必然会改变企业现有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机构运作以及员工形成的同有的工作习惯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冲击,企业管理者以及员工都需要适应管理理念的实施,将日光放得长远一些,运用全新的眼界参与企业管理。无论对于企业管理者还是企业员工管理理念的实施,势必要进行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企业管理者务必要注意将工商管理理念与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消除员工的抵触情绪,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将人力资源看作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

三、结束语

工商管理理念篇5

一 传统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精明的用人单位越来越发现对工商管理人才的甄选关键要看应聘者能够做什么,有没有掌握娴熟的、与卓越工作绩效直接关联的管理技能。由此可见,高校在大学4年间对学生进行管理技能的培养,增添他们求职的砝码是何等的重要。遗憾的是,概括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最突出的问题,正是在管理技能培养上存在很大不足,才在较大程度上导致了学生求职的窘况。

首先,目前高校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主要来自自己培养的博士和硕士,他们从“学校”到“学校”,擅长“研究”管理,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在高校执教,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主要是由科研、论文、职称等一些学生并不在意的因素来衡量,所以,许多专业教师的主要精力和才华都陷于一种被动的学术研究之上,教学反而被边缘化了。可见,高校缺乏擅长或者愿意关注管理技能培养的专业教师;其次,课堂教学中充斥着无休止的理论讲授与知识灌输,教学方式单一,造成对管理技能培养的植入严重不足。很少有专业教师愿意把学生组织起来,把单纯的“说教”转变成倾听、引导、提醒、评价,把专项的管理技能培养植入课堂教学,使之与理论讲授形成有效的互动;第三,课程体系中缺乏综合性的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课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大体是按照管理科学的学术体系,而不是按照管理技能体系来设置的。虽然若是教法得当,每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一项管理技能的分解训练与开发,但是专业课程体系中往往没有设置综合性的管理技能培养课程来提升训练与开发的总体水平,从而形成了管理技能培养体系中上的又一“断层”。

  由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生在毕业后处理实际管理问题时常常手足无措;第四,对隐性课程的利用相当不足。组织课外活动、参与技能竞赛、竞聘与担任团委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社团与俱乐部、参加职业资格认证考试等等,这些都可以规划到隐性课程的范畴,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但是实际情况是,高校包括理科、工科专业在内的所有专业对这些隐性课程的建设基本上处于同样的低水平层次,并没有完全把这些隐性课程纳入到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中,并挖掘它对管理技能培养的独特内涵。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也与其他专业一样,对“努力学习”的认识就是坚持每天坐在教室或者图书馆里“发愦图强”。

   要知道处在这样的学习层次上,将来一般是做不好单位上管理工作的;第五,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可能出于人才培养成本的考虑,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及相关硬件和软件的投资严重不足,导致大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无法安排模拟实验,结果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管理知识几乎没有多少可以应用的机会。即使有实验环节,也是一些层次低,内容比较陈旧的实验。最严重的是管理模拟实验仍是以教师灌输为主,成为了课堂教学的翻版和延续。学生在实验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操作程序,难以起到培养管理技能的作用;第六,实习进程难以为管理技能培养提供足够的现实平台。实习几乎成了工商管理专业的“鸡肋”。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安排不合理,关键的是缺乏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没有多少企业和单位愿意接收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进入管理岗位实习。因此实习的形式往往就是在学校看看录像,或者到某个企业听听报告,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把实习当成了被动完成任务。

二 新模式的理论依据

既然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对学生进行管理技能培养,那么改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一个注重管理技能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首先就应当寻找新模式的理论依据,弄清楚什么是管理技能以及它有一个怎样的分类体系。

目前,最经典的管理技能分类体系由罗伯特卡茨1955年在《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_文中勾勒出来。他从管理工作的普遍性和一般性的角度考虑,将所有管理者应该具备的管理技能划分为居于3种不同位级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与概念技能。其中,技术技能是管理者对某项特定活动的理解程度和熟练程度,主要是如何“处事”。对于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具有更加显著的意义,因为他们要直接管理好员工,必须熟知员工所做事物,从而做到由“事”及“人”。

  人际技能是与人共事,理解他人,激励与领导他人的能力。许多管理者虽熟知技术事物,但不善通过管理他人而实现组织目标。例如,他们不善于倾听,不善于理解别人的需要,或者不善于处理冲突,常常使组织陷于内耗困境。由于管理者是企业向心力的缔造者与维持者,因而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技能才能实现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这对各层管理者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最高层次的管理技能,概念技能是管理者对复杂情况进行分析、诊断,进行抽象和概念化的技能。例如,面对困难,管理者必须看透问题的本质,做出周延性的思考,搜索到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评估从中选择最优方案。概念技能是高级管理者最迫切需要的技能,实质上是一种战略思考及执行的能力。管理技能学说提出的背景人们并不陌生。

  当时,美国企业界泛起的一股搜寻“理想经理人”的狂热。人们认为一定存在拥有某种性格特质的人最适合担任经理人,只要甄别出这种性格特质,然后按图索骥,企业就能找到理想的经理人。罗伯特卡茨敏锐地发觉到,许多企业强烈地执着于寻找类型化的经理人,以至于他们只盯住某些特定的性格特质或素质,却忽略了最关键的问题——这个人究竟能做成什么事情。因此,他提出了“管理技能”学说,试图消除“特质说”给人们带来的误导。在他看来‘技能”指的是一种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解决问题能力,是行动最直接的引导者;这种能力要在实际行动中得以展现,并不仅仅蕴藏于潜能之中。因此,根据可以观察的管理技能来评判一个管理者,比根据他表面上的性格加以评判更加有效和可靠。

三 构建新模式的主要措施

根据罗伯特卡茨的学说,具有稳定性和高度能动性的管理技能与真实世界的管理实践最为近缘,以至于在外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必然能以较大的概率转化为任何一种成功的管理实践。而且就专业特性而言,工商管理专业比起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其它管理类专业更强调抽象意义上的管理。所以,新模式就是要突出对管理技能的培养,要视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为既彼此区分又相互关联的3种不同位级的要素,把三要素合成一体的的具有明确指向性的“技能包”作为高校所要培养的管理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规定,并将该总规定的主旨内化到管理类人才的培养内容、培养手段、培养制度和培养评介当中去。当然,要构建新模式,免不了要从目标设定、师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与实习等方面入手。

(一)瞄准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人才,设立应用型、技能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向,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已不存在,毕业生更多地流向公司、企业等单位。所以,新模式不能再像传统模式那样空谈“高层次、高级别”也不需要追求什么“研究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为在笔者看来,在当今的教育格局和态势下,这样的目标已经超出本科教育功能的范畴,而且无论从生源素质还是用人单位的现实需求来看,传统培养模式的目标也已经显然不合时宜,因此往往只是“设”而不“达”倒是有不少浮夸之嫌。如果奉行务实的风格,新模式的人才培养目标大致可以简单描述为:培养熟谙现代管理理论、原理、方法和企业经营管理趋势,并具有娴熟人际技能、技术技能和一定概念技能的企业中层和基层管理人才。笔者以为,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关键的原因是企业需要的是大量的低层和基层管理人员,从而拥有巨大的市场容量,而高层管理人员的市场容量相当有限,而且他们一般是从企业内部成长起来的,而不是高校能直接培养出来的。

(二)支持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管理实践,获取管理技能

任何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师资都是关键。为了给新模式提供师资保障,可以以学校的名义积极与校外各种企业和实体接洽,在信息、关系、商谈与担保上为专业教师提供支持,安排专业教师到这些单位担任咨询顾问、挂职锻炼或者直接参与运作。毕竟在其中所获取的管理实战经验是对学生进行管理技能与开发的重要基础,也构成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底气”和“资质”。西方发达国家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普遍在企业中担职,也正是这个原因。还可以加强专业教师与企业管理培训界的交流和学习。企业管理培训界应该说在对学员的管理技能与开发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他们更懂得如何抓住那些最关键的管理要点,如何培养那些最切实际的管理技能,这些资质和能力正是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最缺乏的。最后要补充的是,如果在激励和支持专业教师获取管理技能培养的资质上已经做足了工作,还可以聘请有丰富管理实战经验和技能,又有良好表达能力,而且愿意展示自我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短期或者长期的培训授课,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接受他们的训练和点拨。当然,也可以直接引进擅长管理技能培养的新教师,而不是那些只会写论文的。

(三)采用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为管理技能培养提供支撑模块一门课程至少可以帮助学生完成一门管理技能。目前一般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大同小异,每门课程对管理技能的指向性不强。为了构建“三位一体”的新模式,需要把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成4个模块,分别主要负责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以及综合管理技能的培养。例如,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管理信息系统、会计学、统计学等课程就可以规划进技术技能模块。据笔者的研究,这个模块所容纳的课程最多,都是重在培养技术技能的;企业领导科学、管理心理学、管理沟通等课程可以规划进人际技能模块;战略管理、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公司治理、企业诊断等课程则可以划入概念技能模块;管理思想、管理学可以划入综合管理技能模块。

4个模块的课程只要相互分工协作,并辅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训练形式,内化到学生身上后就能形成一体化的管理技能。有两点值得补充:一是考虑到技术技能在管理技能中的显著地位,新模式必须格外关注人际技能的培养。显然这种技能光依靠几门人际技能模块的课程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必须开发一些重要的隐性课程。例如鼓励和支持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参与技能竞赛、竞聘与担任团委与学生会干部、管理社团与俱乐部等等;二是考虑到管理思想、管理学两门课程有较强的学术味,所以还必须开设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这类以实训而不是知识讲授为主的课程,来帮助完成对学生综合管理技能的培养。

(四)革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和课堂训练

不能否认,无论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如何变化,都无法动摇课堂教学的基础性地位。所以笔者以为,新模式“聚焦管理技能”的理念仍然要在课堂教学上得到贯彻。与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新模式采取的是情境导入、角色扮演、管理游戏等等灵活多样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和课堂训练。例如,其中的情境导入在实质上是案例教学的延展和深化,要求教师能真正将学生导入到案例情境中,激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对策,并且对学生在情境中的言行加以观察与评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各项管理技能的目的。管理游戏就是一种以管理为主题,以游戏为形式,以培养为目的教学方式,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欢愉、激烈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体味到管理过程中一些微妙的原理和规律,同时也可以暴露自身行为的优缺点,并通过别人的参照,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和技能状态。角色扮演是为了消除学习的疲劳感,教师临时分派角色,让学生即兴演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在角色扮演中掌握管理技能,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互换,体验不同角色所带来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内心感受。例如在市场营销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推销员,在商务谈判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公司的谈判代表,如此等等。

除了上述教学方式以外,教师只要有足够的激励和职业素养,还有许多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利用。例如展现标准操作规范的视频演示,针对管理工作中那些尚无定论东西的课堂辩论,拟定行动计划的小组合作,带有模拟性质的管理情景剧等等。教师必须记住,有时课堂教学“形式比内容更重要’,“怎么教”比“教什么”更重要。对不同教学方式的利用实际上形成了“讲授+训练”的课堂模式,能够真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并能增加学生对于未来岗位的适应性,增强对企业管理情境的认识,从而达到培养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的目的。

   (五)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发挥实验在管理技能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实验室的模拟演练是培养管理技能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因为它主要是在实验室里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现实经营环境的设计和仿制以及提供各种决策参数,让学生置身一个模拟的经营环境中对经营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决策与操作,从而达到培养管理技能的目的。所以,新模式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实验室建设,注重案例讨论室、体验式教室、实验室、计算机、软件系统等基础设施投入的数量、质量与利用效率,为学生打造管理技能培养的物质平台。与此同时,要指派既懂计算机又懂管理的实验指导教师,完善实验教学计划,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监控、管理、评价和纠偏,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发挥实验在管理技能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六)推动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习在新模式中的显著地位

众所周知,实习环节可以让学生检验、巩固、运用在校所学知识。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而言,更是适应管理角色,在真实世界中进行培养管理技能、提升职业水准的绝佳机会。

所以,要构建新模式,就必须推动实习基地建设,突出实习在新模式中的显著地位。一般院院校应当站在战略的高度,派出有谈判技巧的外联队伍,以校方的名义,在社会上广泛搜索和接洽目标企业,建立多个稳定的实习基地。其中要特别注意设计有效的合作机制和模式,也要提供某种程度或者形式的担保,为实习单位打消疑虑。实习基地不能只是让学生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或者是听听报告,而是要让学生参与他们日常的管理事项,在具体的岗位上接受具体的任务,从而得到真正的锻炼机会。学校也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在假期或者毕业实习期间发挥自己的力量,主动联系公司、工厂、商场、超市等等单位,去从事财务、策划、人事管理、市场推广与市场调查等活动,深度培养自己的管理技能,尤其是其中的技术技能与人际技能,为毕业后的职业搜寻奠定直接的基础。当然,为了提高实习期间管理技能培养的效果,除了创造实习条件之外,还必须加强对实习的组织尤其是控制,做好计划、动员、解释、引导,尤其是检查、反馈、评价等等一系列相关工作。

四 处理好新模式与传统模式之间的关系

工商管理理念篇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近年来宁波市市场主体数量快速扩张,市场主体结构正向复杂化、知识化方向转化,各类经营违法行为正向智能化、隐蔽化方向演进,工商监管任务越来越重,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以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积极应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面临的各类矛盾,是摆在每个工商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要彻底破解这一难题,关键在于加快从传统监管模式向科学监管模式转型。

为此,我局自200*年起就开始探索实践以实施企业分类监管为载体的科学监管模式。期间,由于受到监管理念、干部队伍素质特别是信息化手段的制约,客观地说我市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转型不快。但正是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转型,在这段时间内全系统对转型的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干部计算机操作等业务水平有了质的提高,特别是省局3.0版软件的推出,这一切都为我们顺利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监管转型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自去年年底以来,我局党委就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以信息化为平台,以企业分类监管为手段,以责任区建设为载体,以处理块线结合为关键,以绩效考核机制为保障,达到人职匹配、职能到位”的科学监管阶段性目标,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基础性、创新性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全面补录市场主体数据,夯实监管信息基础

市场主体数据完整性是实现科学监管的基本前提。离开这个基本前提,一切企业分类监管、科学监管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我局充分认识到数据完整的重要性,在前几年开展干部全员计算机培训、提升队伍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按照“谁主管谁输入、谁登记(审批)谁输入、谁处理谁输入”的原则,从年初开始全面开展全员数据补录工作,并列入重点主抓的全局性工作,在多次会议上进行强调。为确保数据补录进程和软件应用,我局适时成立工商业务系统软件应用领导小组,建立了联络员制度、考核办法等系列配套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了数据补录工作到位。我局还制定了《工商业务系统数据完整工作方案》及《业务系统录入数据控制标准》等操作性规范,设计了数据查纠软件,有力地保证了数据补录质量和补录进度。

截止目前,全系统数据补录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基本完成了补录任务,全市15个分局和市局共16个单位中,已有12个单位(包括市局)申报数据验收,除几个市场主体量较大的分局申请延期1个月以外,余下分局基本已进入完成任务后的自查复核阶段。数据补录期间,全系统紧紧依靠干部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之余加班加点进行补录。累计补录主体达100万家次,数据量在3000万条以上。

二、狠抓数据与应用功能集中,构筑高效信息化监管平台

数据与应用功能集中是实施企业分类监管和科学监管的信息化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市场准入、主体监管、经检办案等主要业务数据都会出现数据交互不及时等现象,无法发挥省局3.0版软件的强大功能。为此,市局党委年初对集中工作提出了“时间提前、数据安全”的目标。按照目标要求,全系统对信息化的软硬件进行改造。在计算机设备更新和网络带宽扩容的基础上,我们为确保数据和应用功能集中后,市局、分局、所分权限地正常使用各项登记、查询等功能,解决可能存在的跨单位数据修改删除问题,确保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稳定性,创造性地提出业务系统三层架构改造方案,在省局的具体指导下,现已基本开发改造完成。同时,组织各业务线人员对三层构架软件进行业务分析和测试,明确业务需求,理顺各级权限,确保顺畅运行。目前,我们已进行三次集中加压、满负荷测试,网络和软件运行基本符合设计要求,争取在第三季度实现全系统集中运行。

三、全面推行企业分类监管,努力推进监管方式转变

企业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管方式的重大改革和创新,目的是通过建立上下互动、横向互通的监管机制,整合各项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变平行监管为距离监管,实现对企业的准入行为、经营行为和退出市场行为的全过程监管,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效能。一是开展试点摸经验。企业分类监管是全新的工作,为此我们采取了“边试点、边实践、边总结”的工作思路,在奉化分局溪口工商所先期试点的基础上,鼓励和动员具有不同区域经济特征的其它分局进行企业分类监管实践,通过试点和实践,尽可能地多找出问题,总结解决办法和经验。二是建章立制促规范。我局根据省局《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企业信用监督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我市企业分类监管的前期试点经验和工商行政管理监管发展趋势,制定了《宁波市企业、个体工商户分类监管操作规程(试行)和工商所(分局)责任区监管制度》,进一步统一了企业分类监管以及责任区监管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要求,使全市企业分类监管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三是强化考核促长效。目前,全系统企业分类监管正处于推进阶段,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我局单列推出了分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专项考核,制定了专门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在考核分值上给予重点倾斜。同时,为促进企业分类监管真正抓到位,我局从年初就提出责任区建设任务。通过责任区建设这一载体,辅以绩效考核机制,使分类监管任务科学合理地落实到人,努力构建相对完整而系统的科学监管体系。

通过多年来探索实践创新,特别是今年来的全面推进,我市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转型已从探索阶段转入落实阶段,逐步走上了正轨,正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综观前期工作取得的成绩,我们的体会是:

一、思想统一是构建科学监管模式的前提。构建科学监管模式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系统工程。不仅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而且也对每一个基层一线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出新的要求。为此,我局党委把统一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尤其是广大基层一线干部职工思想放在首要位置。市局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通过各种会议和各种场合,情理结合,不断向广大干部灌输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模式转型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方向;同时通过本地试点和外出考察兄弟城市先进做法等方式,使广大干部切身体会到监管模式转型的实效性、重要性和紧迫性,逐步使转型理念成为全系统的集体意识。如果没有这种集体意识,监管模式转型必将层层梗阻,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沦为空谈,落不到实处。

工商管理理念篇7

今天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并邀请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以及企业代表共同举行纪念活动。在此,我谨代表武邑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武邑县消费者协会,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们消费者权益工作的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及有关职能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战斗在消费维权第一线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的一年,我们根据中消协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将“消费和谐”年主题活动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履行各项职能结合起来,强化监管执法和维权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拓展了消费维权领域;二是强化了社会监督;三是增强了维权实效;四是扩大了消费者组织影响。一年来,我们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起,成功调处起,调处成功率为10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万元。我们组织开展了开展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红盾护农专项执法行动、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专项整治等多次大规模的市场专本文来源:文秘站项整治,查处各类违法违章案件290起,查获假冒玉米种子2起、假冒棉花种子3起,销售劣质农药案件50起,查扣假冒“屯玉”牌浚单20玉米种子3000公斤、假冒“国人福”140棉花种子120袋,劣质农药70多箱,假冒伪劣饲料50吨,收缴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300公斤,有力地打击了各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违法行为,净化了我县的消费环境。

20__年是“消费与责任”主题年,我们要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的高度,不断增强做好消费维权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在提高认识和推动工作上狠下工夫,要增强服务大局意识、增强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服务消费者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围绕“消费与责任”主题年,积极履行职责,完善消费维权责任体系,努力推进消费者权益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要加强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打造消费维权社会监督体系;二是要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创新维权救助机制;三是要健全基层消费维权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基层维权网络建设;四是要推动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构建消费纠纷和解机制。20__年全县工商系统要强化又好又快维权工作理念,提高又好又快的维权工作能力,养成又好又快的维权工作作风,追求又好又快的维权工作成果。努力打造一支“党和政府放心,企业满意,消费者信任”的消费维权队伍。为此,我们要重点提升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矛盾的能力;二是提高依法维权的能力。坚持依法维权,对法律赋予的职能要敢于负责、善于负责,注意克服弱性维权和过头维权两种倾向;三是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坚持理论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和方法创新;四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积极争取各级领导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紧紧依靠和广泛动员消费者积极参与维权活动,加强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配合,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的沟通和协调,发挥其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情况通报、联席会议、调解消费纠纷协作、网络资源共享和联合开展活动等制度,努力营造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形成消费和维权合力;五是提高驾驭现代维权手段的能力,善于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

工商管理理念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工商管理系统化

1.企业集团公司创建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的意义

1.1创建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机制

创建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能够使企业集团公司充分认识到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在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对煤炭企业的管理在改革发展方面及控制方面起到了的有效的促进作用,形成一个将独立、综合、系统的工商管理工作,并使其纳入法律事务部的业务职责范围。

1.2有利于实现工作模式在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的转变

法律事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工商登记管理也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重要环节。企业集团公司本着控制事前、事中为主的工作原则以控制法律风险,实现管理人员的工作模式从办理工商登记手续阶段到全过程参与的转变,有效地提升了集团公司的管理控制能力。

1.3有利于提升煤炭企业集团企业控制力

工商登记内部管理模式的建立是适应企煤炭业集团管理体制要求的管理,并且保障各煤炭企业为公司顺利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使煤炭企业的管理和控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系统化煤炭企业集团工商管理模式

创建的内涵及主要做法系统论要求将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作为整体进行全面统筹考虑的理论是适应煤炭企业管理和控制要求的工商管理系统化模式。运用到煤炭企业集团工商登记管理中,也就是在办理工商执照及各种资质证照的时候要统筹考虑,协调推进。系统化的工商管理模式创建的主要做法是:

2.1加强工商管理意识

加强煤炭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认识及重视程度,加强对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的大力宣传,引导相关责任人树立依法加强工商登记管理的意识,为公司顺利推进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做出积极贡献。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拓宽管理视野。树立现代管理观念是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前提,先进的管理观念才会带来先进的管理模式,落后的管理总是因为落后的观念而导致。管理观念的创新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四种创新观念:一是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放弃权力本位的思想,管理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员工的素质,满足员工的需要,不论资排辈,唯才是用。二是拓宽管理视野的理念,改变过去管理视野的局限,积极主动拓宽市场,寻找商机,实行全面管理的新理念。三是与时俱进的观念,把握时代脉搏,关注当代企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新动向,摒弃守旧的生产经营观念。四是树立在发展中壮大的观念,管理层应该致力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深化改革,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2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工商登记内部管理工作体系

(1)加强工商管理的队伍建设。开设针对工商管理员对工商登记管理业务的相关训练班,聘请经验丰富的工商管理人员讲解工商登记业务知识,及时向各个部门关于工商登记业务的法律法规,以加强业务交流与培训来加强工商管理队伍的建设,以提高工商登记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逐渐形成一支懂业务、懂法律的管理队伍。

(2)建立健全工商管理机构。大力发挥集团公司法律事务部对工商登记内部管理的主管部门办理集团公司自身登记事项的职责,制定内部管理制度的职责,参与相关法律文件的审查论证的职责,审核分公司工商登记事项的表格材料的职责等。

(3)制度体系需有效完善。如为加强煤炭企业子分公司的管理提出清理整合的意见等以完善工商管理的制度体系。

2.3协调整理工商登记业务与相关业务的关系

煤炭企业工商登记业务与许多相关的业务关系有密切联系,因为煤炭企业主体资格的全过程包括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等环节,参股、控股公司的工商登记事项也要经过本企业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的决策,甚至有特殊的工商登记事项还要上报省政府国资委审核批准。这些业务会涉及到包括人力资源部门、企业管理部门、资本运营部门、战略发展部门、审计部门、战略发展部门、资本运营部门、房地产部门、法律事务部门、工会等部门。

2.4加强分公司管控,缩减工商管理链条,防范开办企业集团法律风险

为防范法律风险、加强分公司管理,应重点对分公司进行调查和分析,对分公司的设立进行严格控制,整顿清理注销部分子、分公司,严格分公司管理,减少对外经营主体。

2.5规范和保证营业执照注销工作的程序

集团公司应规范其营业执照的注销工作,并作出明确规定,对子、分公司需要注销的营业执照的情况必须依法履行注销程序,在工商机关吊销之前应妥善做好管理人员的安置工作、相关档案的交接工作、一些债权债务的清理工作以及资产的处置工作等,保证营业执照注销工作的规范性。

工商管理理念篇9

关键词:工商管理;培训;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自身素质、企业环境、培训工作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对与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提升综合竞争力,就需要加强管理培训工作,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企业管理水平和工商管理培训的内涵关系

所谓工商管理培训是指通过学习经济、金融、国际贸易等相关知识,达到提升企业工商管理人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目的。当今社会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和开放特征促使企业之间不断竞争与发展。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即加强工商管理培训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这就需要企业重视管理培训工作、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因此,现阶段,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就应该加强员工的培训工作。

二、以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途径

(一)端正理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自身管理理念和素质是影响管理培训活动是否取得成效的两大因素。因此企业要想在残酷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需要树立准确的工商管理理念,确保工商管理培训活动的有序展开。首先,企业领导人员需要加大对基层员工的培训力度,帮助员工改变落后的管理理念,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提升企业整体员工的素质。其次,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者需要强化培训的责任感。工商管理培训活动不只是提升员工管理意识的形式,而是要让员工认识到培训活动开展的真正意义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提升技能

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活动过程中,培训师不仅需要担当角色角色,还需要扮演好协调者角色。因此对于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加强对培训师的专业技能培训,才能够达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首先,企业应该严格实行教师资格证认证制度。对于有意向想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企业有关部门应该严格根据教师认证流程执行制定相关标准与规范,对申请教师资格证的职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与评定。在考察与评定合格之后,对其进行全面化、系统化的培训。其次,对于以及具备教师资格证的培训师而言,企业有关部门应该定期对培训师进行技能提升培训和素质培训,从而不断完善培训师的专业技能知识结构体系,确保培训师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能够灵活处理员工提出的所有专业问题。最后,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师参加与工商管理工作有关的国际交流会。使培训师在国际交流会中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从而将自身企业发展理念和经营状况进行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提升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改进方式

就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而言,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工商管理工作由于其专业性较强、技能要求较高,导致培训工作难度系数较大。因此就培训方式而言,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情况和培训人员的实际水平,由单一、枯燥的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培训方式转变。随着信息化脚步的加快,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等网络方式获得相关信息,不再单纯地依靠教师课堂讲课形式获取信息。因此企业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形式与信息化技术进行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带来的优势。除此之外,企业在展开培训工作之时,应该改变传统理念,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层次化。比如通过专家讲座、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达到提升培训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改进和完善培训方式是提升企业员工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促使管理人员更好地投入到企业管理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

三、结束语

根据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与管理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得知,加强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领导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培训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根据现代市场和企业经营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培训与管理方式,确保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吴伯钊.刍议工商管理培训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作用[J].中国商贸,2014,09:26-27.

工商管理理念篇10

论文关键词:经管类本科生;现代商务理念;高等教育质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树立什么样的质量观已经成为从事高等教育的专家与学者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根据财经类高校的实际情况,现阶段高等教育应当树立多样化的质量观,不同类型的高校应当确立自己的办学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定位与特色的前提下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一般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应当将其办学定位确立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服务为目标,培养适用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一般本科院校与独立学院的共识。在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培养目标中,我们认为,其正确的目标定位应当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将“现代商务理念”作为现代商务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务理念的紧密结合作为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基础。本文拟就现代商务理念有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经管类学生现代商务理念的养成有所助益。

一、现代商务概念的探讨

“商务”一词在我国相当长的时期里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内权威性的辞书中,“商务”一词均极少见。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1982年版)中,共有“商”字词条116条,其中与商务相关的词条有三条,即“商务参赞”、“商务代表处”、“商务印书馆”,但均无“商务”的直接词义。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1994年修订版中对“商务”一词的释义为“商业上的事务”。再经过对“商业”一词的检索,词义为“以买卖方式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活动”。把“商务”和“商业”这两个词条结合起来,加上对相关词条的理解,“商务”一词的定义可以表述为“在买卖商品过程中的事务”。这是从极少的辞书词条中得到的对“商务”一词的仅有的释义。

商务概念在国际上习惯的理解或说法。由北京外国语学院编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英词典》(1980年版)中,与“商业”一词对应的英文词汇有三个:commerce、trade、business;与“商务”一词对应的英文词组有两组:commercialaffairs、businessaffairs。

著名汉语言学家梁实秋先生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词典》中,将commerce释义为“商业、商务、贸易”,将business释义为“营业、商业、商店”,将trade释义为“商业贸易、交易、买卖”,并对词义的应用特别加注:“trade、commerce均指买卖或交易货物”。

对上述词典中各词条的词例应用进行综合分析,基本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上三个英文词汇都贴近于汉语的“商务”一词。commerce更贴近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泛指一切交易活动,强调的是交易本身;trade更贴近于贸易活动,强调贸易本身;business更贴近于商业过程,泛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商业组织或企业行为等概念,相对比较宏观、抽象。在business概念里,相对的汉语词义既有“商业事务”概念,更有“工商组织行为”概念,强调的是过程。英美国家相关教育机构的名称,使用commercial和business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属于从事mba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教育机构,一般都使用business。比如harvard businessschool、columbiabusiness school、london business school等。

businessschool及相关专业系统介绍当代商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美国的商务体系、全球商务环境、人力资源管理、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内容。从事商务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学校一般都使用commercial,如americancommercialcollege。国内一些同类大学的英文名称也叫法不一,如天津商业大学、兰州商学院、杭州商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等都使用commerce,广东商学院、上海商学院、湖南商学院、大连商务职业学院、北京国际商业大学等都使用businesso从本文探讨的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来看,涉及的“商务”概念既有“工商管理”的概念,同时也包含了“商务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的概念,或者说其内涵更倾向于business,即以商务管理或经营管理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商务技能。因此,“商务”一词,源白英文“business”,泛指“企业”、“商业”行为。事实上,“商务”是一个现代气息非常浓郁的词汇,包含了存在于各种生产企业和服务企业管理行为中的企业结构、管理设计、决策过程、生产组织、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商务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更加突出知识与技术密集的特点,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现代商务无所不及,无处不在,是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科学中极其重要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创新元素。对于“理念”一词,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新词语大词典(1978—2002)》释义为“在对事物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观念”。“观念”一词的英文对等词有concept、idea、notion、thought、impression,其中concept用于大范围内的成形的思想,意思是“系统而确切的思想或观念”。综合汉语和英语的用法,“理念”实际上就是我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

综上所述,理念即思想认识,是分析与判断事物的思维方式,是看问题的一种角度和视野。那么,现代商务理念就应该理解为“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环境中,审视、分析和判断商业事务和企业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决策方式”。所以,现代商务理念要研究的内容既不是现代商务的操作技能,也不是现代商务的必备知识,而是研究影响现代商务发展变化、思维决策的主客观因素。现代商务理念属于认识论的范畴,是传授“分析判断商务事务的思维方法”。

因此,将具有“现代商务理念”作为经管类大学本科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素质之一,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专业能力的形成、走向社会后的应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商务理念的内涵分析

既然我们将现代商务理念定位为“在现代经济与社会环境中,审视、分析和判断商业事务和企业发展的一种思维方式”,就需要进一步明确现代商务理念这一概念的内涵,也就是说,具备了什么样的“要素”即具备了现代商务理念。我们认为,现代商务理念的内涵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良好的道德理念。良好的道德理念是现代商务理念的第一要素。中国古代商人包括晋商很早就提倡“重然诺守信用”,把诚信作为最主要的商业道德一直延续下来,并且不断有所发展。晋商诚实守信的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商号内部讲诚信;二是在商号之间守诚信,晋商非常重视朋友间的信誉;三是对顾客诚信,顾客是商家的衣食父母,所以对顾客诚信尤为重要。晋商坚持诚信为本,做任何一桩买卖,总是脚踏实地,赚了不骄傲,赔了不气馁,宁肯赔钱也不做玷污招牌、坑害顾客的事情。因此,在商业道德方面要坚持“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事”的理念,要有发自内心深处的诚信观,而不仅仅是为了商业利益的“诚信”。

其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要尊重人、重视人,不仅将人视为管理的第一资源要素,而且是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人的重要性和生命的宝贵。具体而言,落实以人为本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重视人的需要、鼓励员工为主、重视培养员工、组织设计以人为中心。通过努力,做到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员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员工。

其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运营应当公开透明,符合伦理道德,尊重劳工群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既能为股东又能为社会创造价值,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应当守住经济底线、社会底线、环境底线跚。因此,作为未来商务活动的参与者与领导者,应当树立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认识到商务活动不但不能危害社会,而且要造福于社会,有利于社会环境的整体优化,为社会创造价值。另外,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作为商务活动的领导者,都应当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其四,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要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商业事务,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处理商务的能力,而掌握基本的经济管理知识是形成这种能力的必要前提。经济学知识应当包括:经济学基本原理、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分配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掌握管理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市场营销、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的基本环节,熟知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对于做出高效率的管理决定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五,良好的个人素质也是做出符合现代商务理念决策的重要基础。这方面的基本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公文写作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另外,作为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最好能具有突出的专业技术能力,即本人在企业关键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的水平,这对于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产品的研发均十分有益。当然,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言,技术不一定是必备的条件,但能够合理安排使用掌握技术的人或具备整合技术的能力却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其六,一名优秀的现代管理人员还应当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大到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小到企业乃至个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国际意识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现代商务理念的掌握者应当具备宽阔的国际视野,考虑问题应当从全国甚至全球的观点出发,形成经得起环境检验的正确决策,更好地为企业、社会服务,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当然,要培养和形成一名具有现代商务理念的管理者,以上只是对其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的一个列举,我们还需要在这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三、现代商务理念的培养与形成

前面我们探讨了现代商务理念的概念及其内涵,也谈到了其在培养经管类大学本科生基础素质、专业能力中的重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商务理念就成了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由于现代商务理念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其侧重点为“分析、判断商务事务的思维方法”,因此,现代商务理念的培养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认为,经管类大学本科生现代商务理念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应当从四个方面人手。

第一,通过营造大学校园的现代商务理念环境来培养学生的现代商务理念。营造一个有利于现代商务理念形成的校园环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公共选修课来培养学生的现代商务理念,这些选修课包括管理思想史、管理学原理、市场营销、晋商文化赏析、读史言商、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反垄断法与企业竞争培育、中国企业管理案例选讲等,这些课程对于学生学习现代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企业管理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探究商务管理的历史与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举办校园学术文化系列讲座来丰富同学们的思维视野,让同学们通过与具备现代商务理念的专家学者们的近距离接触来树立现念,例如可以邀请相关学者来做相关内容的学术报告,包括老子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如何加快企业财务信息建设、营销改变人生、企业文化等。

第二,通过开设现代商务理念相关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现代商务理念。可以通过开设现代商务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现代商务理念所需要的共同的基础知识。这方面的内容可以包括:现代企业商务概述、现代企业商务管理概述、现代企业商务管理模式、现代企业商务活动环境、商务组织、供应商与客户交易管理、物流交易管理、无形资产交易管理、商务磋商与沟通管理、商务合同签订与履行、商务冲突管理、商业机会选择与风险规避、晋商精神、现代商务理念等,为学生形成现代商务理念打下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