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4:40

大学英语问题篇1

[关键词]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在我国已有许多年的历史,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由来已久。随着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从传授语言知识向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转变,大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变得越发突出,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研究大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对改进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大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是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普遍采用的外语教学的主要形式,现实的国情决定了师资少、班额大的问题在短时期内还很难得到根本解决,大班英语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就我国目前大学英语班级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英语大班应该指规模在60人到120人之间的班级。

在这样大规模的班级中进行英语教学会给教师带来很多困难,主要问题表现在:大班课的老师可能会感觉身体疲惫,因为较之小班,他们在课堂上不得不提高说话的音量,增加在教室里走动的次数;教师必须能正确熟练使用麦克风及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让学生听得见、看得清,一旦使用不当,就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由于班大人多,就一个教学班来说,学生之间存在程度不齐、分化严重的问题,导致教学要求难以统一;由于人数过多,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只限于教师和个别学生,那些性格内向或英语语言能力较差的学生往往不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另外,课堂点名、课后批改检查作业等也给大班教学造成实际困难。

二、改进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建议

大学英语大班教学固然有许多自身的问题,但也不是说大班教学就没有自己的优势。教学效果的好坏,关键还是看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调控。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和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接触和操练的密度,创设英语语言使用的机会,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改进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由于大班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较之标准班级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难度更大,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便成为大学英语大班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改善的重要因素。教师素质的提高有多种途径,比如,可以通过在岗学习,或离职进修;可以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或对教师的集体培训。教师还可定期与其他同行交流,讨论并分享大班教学的课堂管理技巧。英语大班课的教师应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将其他教师好的教学和管理办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任何形式的外语学习都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主观努力才能完成,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学习成效(左焕琪,2007:140)。研究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专家霍雷克(H.Holec)(1981:3)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Learnerautonomy)指学习者负责管理自己学习的能力。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关注总是有限的,只有“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才能使学生独立驾驭学习活动以获得知识和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英语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己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除了自主学习能力外,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同样也对外语学习的成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主学习能力是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中,后者又是前者的延伸,而且为前者提供了必要条件。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学好外语,这两种能力的培养缺一不可(左焕琪,2007:140)。外语合作学习是在教学阶段经设计、有组织、有目的并按一定的社会与学校准则而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参加合作学习的成员有着积极的互相依存的关系;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都应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合作学习是集体活动,个人必须关注他人的学习。

分组活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活动是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种常用形式。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如能正确理解与使用学生合作学习的原则与方法,特别是将它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起来,无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或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小组活动的组织准备和监督是决定活动成败的关键。首先,小组划分有多种形式,既可由学生自愿组合产生,也可由老师根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小组中的分布尽量均衡的原则划分。每个小组最好设立一个组长,目的在于督促小组成员按时完成任务,协助教师组织教学。组长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小组成员自荐或推选。为了使更多的学生有相互学习的机会,可以每个学期重新划分小组,更换组长。其次,教师在布置小组活动时指令要清晰、明确。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到活动中,担任不同的角色,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为目标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比如,组长(掌握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代表全组发言),监控者(保证每人积极参与活动),秘书(记录讨论内容或回答,负责准备材料等),技术员(如有需要,负责制作幻灯片)等。另外,小组活动的评价形式和评价内容要丰富多样。既可以是小组内部的自评,也可以是小组之间的互评;既可以是教师对小组的整体评价,也可以是教师对小组每个成员的评价;既可以是对达成目标的评价,也可以是对活动过程和合作情况的评价等。教师应着重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4.实施分层教学

我国高校班级的编排基本上遵循以专业为主的原则,大学英语也自然按照专业分班进行课堂教学。这种班级的编排方式忽视了学生在英语语言能力方面的差异,不利于教师对英语教学进行统一要求。因此,一些高校也在实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编班方式,根据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编班,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编班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对不同层次的班级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并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这就是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5.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大班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无意识地忽视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学习能力差,性格较内向的学生,这些学生其实最渴望教师的关注。教师要特别留心,课上尽量多给这些学生机会,课下定期与他们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的学习,增强他们英语学习的信心。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用真爱去关心理解他们。教师的爱和付出最能感动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会因此而增加,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大班教学时,了解每一位学生会花费教师更多的时间、精力和智慧,但是这项工作很有价值。如一位新老师在短时间内就能叫出班上每一位同学的名字,并能说出他们突出的性格特点,学生必定会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亲近和喜爱这位老师。相应地,他们对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就会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三、结论

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中大班教学的问题时,必须认识到大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所采用的主要教学形式。教师要正视这一现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根据大班教学的特点,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在教学中,不仅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使大班教学的英语课堂充满和谐的气氛,达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ellis,R.Under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2]Holec,H.autonomyinForeignLanguageLearning[m].oxford:pergamon,1981.

[3]Stern,H.H.issuesandoptionsinLanguageteaching[m].oxford:oxfordUniversitypress,1992.

[4]巴洛赫,L.a.合作课堂:让学习充满活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大学英语问题篇2

一、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的问题。由于在大学中,学生的来源遍布全国各地,而各个地方在英语基础教学中的步伐不相同,这就造成了学生们的英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来说,来自城市的学生口语基础要比来自农村的学生口语基础好;文科类学生普遍要比理工科类学生口语好;女生的口语水平要比男生好。因此在统一的上课环境中,教师不得不迎合大部分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采取适中的教学进度。然而,这对于口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很难融入课堂讨论之中。久而久之,他们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便会产生自卑的心理,以至于最后放弃努力。而对于那些口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还略显枯燥,他们在这样的课堂上得不到适合他们步伐的训练,这样下去他们就难免懈怠,进而产生厌烦的心理。

尽管步入大学之前同学们已经接触英语这门语言很久,但口语练习的机会还是少之又少。口语练习的最大障碍就是学生们的胆怯以及紧张心理。很多同学在别人面前不敢说,怕说错,怕被嘲笑。尤其是基础不好的同学,总是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确,怕把这一缺点暴露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因此就将自己封闭在了自己的空间里,不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不参与课堂的讨论,慢慢的对口语产生了排斥的情绪。这样就失去了我们开设口语课的目的。另一方面,同学们消极情绪的出现如果不及时进行开导和帮助,就会使得他们对英语的兴趣越来越弱,进而造成他们学英语的信心和动力减退,变成恶性循环。

另外,同学们普遍对口语课的认识不深。大学的听说课上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同学认为开设口语课是浪费时间,大部分同学把学习英语的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和写作上。这也与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关。大学英语对同学们的要求就是通过四、六级,而这两门考试只有在笔试成绩优异的情况下才有机会参加口语考试,因此整体的学习重心都集中在阅读和写作上,在口语课上,都是简单带过。还有同学觉得口语课根本不能帮助提高口语,有些同学觉得口语课要有些娱乐性才能吸引他们听下去,口语课只要有意思就够了。

2.教学方面的问题。作为口语教学,首先存在的问题就是没有说英语的大环境。道理显而易见,学生们没有办法保证他们平时交流都用英文,这是英语口语不能快速提高的主要原因,甚至连在一整节课里全部用英语交流都保证不了。在平时教学时,教师要保证每位同学都听懂,就必须使用汉语,这样就不能营造良好的讲英文的环境。与此同时还有教材问题,现在的大多数普通高等院校,所用的教材一般以语法和阅读为主。学校视听课程所使用教材一般是按听力,快速阅读,精读等单项技能分类的,很少有口语练习。而市面上的口语教材不是针对英语专业的难度较高的教材,就是为零基础人群提供的入门课程,很少有难度适中的适合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口语练习教材。不能提供合适的教材给教师教学,以及同学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教师备课时需要补充很多内容,而同学们复习时也无从下手。

另一方面,现在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课时候的侧重点基本上也是在阅读和语法上,因而在口语课上投入的时间较少,经常会忽略学生在口语表达上的问题。学生们遇到的一些影响口语表达的问题,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解决,因而陷入了口语无法提高的瓶颈阶段。大学的口语教学没有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平时课堂上免不了松散无序。这会导致很多学生在口语课中不能真正的练习英语口语,而是无目的的闲聊,而老师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大多数学生敷衍了事,而不敢开口说的那些同学也依然会保持不开口的状态,不参与讨论。

二、强化英语口语教学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1.分级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尽相同的情况,采取分级教学体制。在新学期进行英语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听力、阅读、词汇和写作。根据成绩将同学分为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口语和精读两门课同时进行,而且口语和精读课由同一位老师教授,这样便于老师全面的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口语状况。同时,针对同学的心理因素,教师应适当的采取措施减轻其焦虑感,帮助其树立信心。

2.选择合适的教材。在同学们学习口语的过程中,学校应统一订购相应的口语练习教材。使得同学们的学习有据可循。教材的使用也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井井有条,教师可以按照课本上的练习顺序带领同学进行口语交流。这样,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轻松,更容易发现同学们的不足,进而加强训练。同样的,有了教材我们就可以进行口语的测试了。在测试的过程中,再了解每个同学的口语水平,从而在下一阶段更好的进行我们的教学工作。

大学英语问题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86-02

在外语能力测试中,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针对大学生在通过四、六级英语考试后的一项提升测试,口语考试中对考生的要求更加严格,在口语表达的过程中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包括全面掌握所学词汇、语法并且恰当运用。这不仅深入考察了学生的单词、短语、句子层面的语法知识,而且涉及到对语篇、语用层面的语言能力的掌握。

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大纲中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甚至几分钟内能够熟练、正确的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词汇的丰富性、语法结构的高级性、语意的连贯性、表达得体等等。这种衡量标准对于大学生来讲,必须要在平时加以训练,适当的口语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口语考试标准,并能够达到其标准。这就要求大学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一定量的口语练习,要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本文基于对一些参加英语口语考试的学生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学生在口语考试中常见问题,深入探究其原因。并希望能将这些学生口语考试中常见问题及时反馈给大学英语教师,教师将反馈结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在不断探索实践中提升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质量,也帮助学生提升对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1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常见问题

在大学英语口语考试中学生常常在三个测试项目中出现问题:描述、讨论、即席回答问题。在这三个方面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归纳为两种:语言基础与语用基础掌握不牢固。在语言基础方面的问题中,常常出现语法运用错误比较多,连接词只局限在最基础的and,but,also,so,however等等。词汇匮乏,大部分学生仍然只会使用中学的简单词汇。语音语调不地道,甚至不准确,严重影响理解。在语用基础上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讨论时学生思路不宽泛,翻来覆去就重复几句话,面对问题回答后连贯性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语言基础不扎实,主要体现在陈述过程中语法错误过多。简单总结下语法错误频繁的地方。主谓语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其谓语动词一般现在时形式与主语不一致;therebe句型错用,以及therebe与have混淆不清;人称代词格混乱、几个代词连用时顺序错误、单复数矛盾等;名词可数与不可数混淆不清(如information,furniture);maybe与maybe、people与person、either与too混淆不清;错用连词though―but,because―so,suchas+thatclause,like+thatclause;词性的错误使用甚至表现为混乱;句子结构不清晰。

2问题原因

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常见问题出现原因,第一就是受母语的影响。因英语语序表达与汉语语序表达不同,很多大学生在用英语进行表述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学生的汉语思维会给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尤其在口语应用的过程中。例如“though…but…”“because…so”第三人称谓语动形式、谓语动词的时态变化、名词单复数及可数与不可数形式、句子结构错误等。汉语交流时这些搭配是正确的,因此,在英语交流的时候就会自然的应用。在汉语中也没有数和时态的区分,单数复数在汉语中都用同一个词来代替,不论什么时态在汉语中动词也都是同一个,因此,在英语应用中难免会出现混淆的现象。母语的迁移对于两种不同语种的学习干扰性比较大,因此,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清楚两种语言思维的异同,及时纠正学生在学习外语中的母语思维,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第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思维能力的有效训练和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大体可以按照学龄来划分,在小学阶段是以形象思维主导,中学阶段以逻辑思维主导,大学阶段以辩证逻辑思维主导。但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历并不配套。学生思维能力的挖掘需要靠教师来引导以及进行有效的训练和及时的培养。大学生在口语考试中表现出来的现象集中在讨论时思路不开阔,总用耳熟能详的几句话,陈述个人观点时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连贯性掌握不好。这些都能反映出来学生的英语思维与学历体现还有巨大差距。所以,我们要求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能体现逻辑思维强、连贯性较好,较流畅就必须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训练和培养。

第三,口语训练基础薄弱,语篇层次口语训练有待加强。能够参加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学生笔试成绩都要求在良好以上,按照笔试要求,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应该没有问题,词汇量也是达到标准要求的。但是这些学生在口语考试中仍然出现以上问题,这就说明学生的认知、辨别能力较高,仅限于笔试中,缺乏在语篇环境中运用英语知识进行表达的口语练习,所以在口语测试中常常出现目的语规则泛化的情况。

第四,学生缺乏应变能力。学生自学习英语起一直到大学,教师们在教授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层面上可以说成绩卓越,但是在口语应用以及表达能力上还需要不断加强。日常课堂中,教师只侧重学生的口语练习停留在句子层面上,而忽略了语篇层次的口语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就会在口语测试中出现学生因为紧张而表达错误,从而忽视了表达内容的连贯以及逻辑关系。

3大学英语口语考试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英语语言知识不仅要学的扎实,还要能转变成为一种沟通工具,要沟通就必须要有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这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语篇环境下学生综合运用口语的练习。教授语言能力固然重要,还必须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不能忽视英语基本能力的教授,听、说、读、写、译是相互依赖,互为前提的。大量的输入通过读、听来实现,然后才能有大量的输出说、写、译来体现。所以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这五者的高效结合,才能让学生拥有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师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潜在的语言技能转化成高效的交际口语表达,这就需要教师从综合能力培养方面入手,通过心理教学、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交际策略的培养等方面切入。在学生扎实掌握语法、词汇、语篇的基础上,运用相应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例如,举办一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辩论赛,定期与留学生举办一些英语角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拓展学生视角,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引导学生母语迁移原则等,适当分析、及时纠正,以免出现语言石化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车彤波.大学英语教学中小组活动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2.

[2]孙显云.论交际策略教学对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口头交际能力的影响[D].重庆大学,2006.

[3]周可欣,盛敏,韩少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8-131.

大学英语问题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大学英语衔接

引言

现代社会中,外语的主体性地位日益显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英语。学生学习外语的直接目的就是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完全听懂英语材料,实现无障碍沟通。近些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笔者多年来一直从事重点高中英语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在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感觉到大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学习英语兴趣不够高、缺乏创新精神,甚至有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英语边缘化,所有这一切使得大学英语教学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鉴于笔者有着两个不同阶段的英语教学经历,得出的结论是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脱节,从而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入学新生感到迷茫和无奈。这种不衔接已经成为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笔者分析了中学英语与大学英语教学不够衔接的症结,并提出了一些设想和我校近些年所做的尝试,旨在为新入学的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顺利实现从高中英语到大学英语的过渡扫清障碍。

一、现状分析

早在1960年,Jeanpiaget就提出了著名的“认知理论”。他认为,人们对于任何新事物的认知都是从已有的知识中发展而来的,英语教学也不例外。[2]英语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逐步地、由简到繁、从易到难地进行。而现在的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无论是教学目的、教材内容、教法学法还是评价体系都存在很大的不同,不像一个有机的整体。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差别、让学生最难以适应的是教材内容和教法学法。

(一)教材不同

大学英语教材相对于高中英语教材来说跳跃性(跨度)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词汇量大,据统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1为例,前五个单元出现的单词平均每单元81个,其中不乏一些深奥的词汇,加上视听说教程出现的生词每单元共有110个左右。而高三英语每单元的词汇量约60个(除最后几个模块比较多是为了高考最后扩充词汇而设计),如此大的生词量对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难度可想而知。另外,听力教材的出现使得学生更加无所适从,因为中学时代部分同学没有上过听力课,即使有些学生进过听力语音室,也没有任何的压力。可一进入大学,却要把它当一门课程来学,学生有着强大的心理压力。二是教材的练习编排信息量大,由于2004年教育部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将“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作为总目标。[1]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英语教学实用性、知识性相结合的原则,将重点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使用能力上来。因此,每单元的练习从课前的Listening到课后的ReadingComprehension,Discussion,Vocabulary,collocation,Sentencestructure,Cloze,translation,textStructureanalysis,Structuredwriting一应俱全。相比高中课本的练习编排主要是高考题型multipleChoice,Cloze,ReadingComprehension和writing,或者一些围绕这些题型的练习。

(二)教学要求的不同

高中英语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这一阶段是以细节为主题海轰炸式的教学,在课前教师需要综合各种教学辅导材料进行精心的准备,课堂上需要辅以大量的板书进行讲解。每堂课要求学生听记笔记、课后温习笔记,学生无需也没时间找工具书进行自学,每天做老师硬性布置的定量练习。每周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几个月一次联考,所有的一切都是学校、老师做好安排,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步伐走,学生是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监督下学习,所以往往“听话”的孩子成绩相对好。因此,在中学,对学生的要求是“严”的。这样的教学环节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对教师有着严重依赖,而大学的要求则不同。教高厅[2007]3号文件颁发的《课程要求》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求“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应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大学里更侧重的是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只是充当引路人。与中学英语相比,大学英语课时少、信息含量大、要求层次高,因而教学进度快。教师很少精讲,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由于教学学时所限,课文中出现的大量词汇需要学生课下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所以在大学,对学生的要求是“松”的。

(三)授课方式的不同

中学课堂教学一切围绕高考,课本中有许多语法项目需要讲解,英汉互译、词义辨析等都是教学的主要内容。鉴于语法项目、词义辨析比较抽象,中学英语教师大多选择汉语授课,甚至能用英语的也不用。大学则不同,大学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将来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的重担,大学英语教师无论是在组织教学、分析篇章结构、讲解知识点、练习处理还是在听力训练时都基本是英语授课。

二、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的意义

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衔接的意义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有利于明确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的不衔接很容易使学生在升入大学以后过度放纵自己的惰性因素,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掌控性强,学生养成了对课任教师的依赖心理,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进入大学后,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不予以培养,放任自流,学生可能从开始不知道怎样学习到滋生厌学情绪,把英语课程边缘化,甚至很快地放弃。

(二)有利于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或者推进速度大大低于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速度,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伤害。由于大学英语教材的更新周期比较长,同时与教材配套的光盘软件和各种教参辅导书的大量出现,以及网络学习资源的利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权威作用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使得教师主动地对教材进行再次研究,更新教学内容,利用先进的科研成果,使学生获得意外的收益。

(三)有利于选择教学方法[4]

教学方法的沿用不是衔接,更不是连贯。从某种程度上说,在高中阶级,学生是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可以升入高一级学校,他们在这一期间获得的主要是一些书本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考试进行的。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是为了将来就业,为了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这要求他们在大学期间培养实用的英语技能。做好两者之间的衔接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寻求新的教学方法。

三、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顺利衔接的措施

(一)优化教材和课程设计

教材和课程设计是教学实践的依据。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遵循教学模式,研究一套大学和高中相互衔接的一体化教材,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同时还要体系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以这样的要求为原则编写的教材能满足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并且能够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大学的英语教学可以实施英语分层、分级教学。[6]这样的教材和课程设置不会让学生在由高中进入大学时不适应,解决高中和大学教学脱节的问题,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顺应新课标课改的要求。

(二)对新生进行“新生教育”

开学第一课教师对新生开展“新生教育”,这是我校近些年来的有益做法。首先帮助他们转变心态:大学的教育管理理念、模式、方法、手段等与中学有很大区别,中学的学习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依赖教师和课本,从教师教学中寻找答案;大学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从课本及参考书中寻找答案。学生很少有机会像中学时那样再得到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辅导、督导。学生唯有在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学习,才有可能在大学阶段使自己的英语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有质的飞跃。因此,作为学生,个人的学习理念、策略、方法与手段亦需相应调整和改变,克服学习依赖性,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管理”好自己,才能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如鱼得水。文秋芳在《英语学习策略论》中指出:“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纯粹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是否善于管理学习已成了众多因素中的关键因素。过去的多项研究表明,英语学习不成功者往往不善使用或很少使用管理方法。”(文秋芳,1996,《英语学习策略论》)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呢?古人云:“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语言教学必须向学生提供指导,否则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widdowson)[3]就英语这门学科来说涉及词汇、阅读、听力、写作的学法指导,如词汇学习可以运用词根词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语境记忆法来记忆生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理解中的快速阅读只需带着问题在文中寻找答案一般问题的设计都是按文章内容出现的顺序来设计的,仔细阅读需要把握文章大意,找出主题句,再找出相关细节;听力理解要先浏览问题预测听力内容;写作要掌握“五种基本句型”,适当背诵点小短文和课文精彩段落可以帮助学生打好写作基础。对每课的课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做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温习的习惯。大学生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好课外时间,使英语学习由依赖性逐步过渡到独立自觉性学习。同时由于影响英语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情感和个性特征,个性的差异直接影响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应用,因此,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拟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调整学习状态,从而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三)提高中学教师英语授课的意识

很多大学生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英语老师英语授课很不习惯,特别是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英语就像天书一般,问其原因得知中学英语课老师基本不讲英语,一是没有英语授课意识,认为汉语授课方便;二是怕学生听不懂,不愿去尝试。关于尽量用英语授课这一点,笔者在中学进行了长期的尝试,学生受益是显著的,尤其是听力成绩往往明显高于其他同类班级学生,每次学生的高考平均分也高出同类班级好几分。因此,中学课堂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对于语法项目、词义辨析等比较抽象的可用汉语讲解)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乃至综合水平,又能让学生感受英语的氛围,从而在以后的大学课堂上不至于有陌生感。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英语授课的意识。

(四)大学教师应因“材”施教

由于大学生源复杂,学生的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来自重点高中的基础相对较好,来自农村中学的比较薄弱,来自职业中学的干脆连续三年没有听力课,要他们进入大学同用一本教材,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对基础差的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是一种严重的挫伤。因此,教师不要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应事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从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自信心入手,例如针对单招的学生,我们不妨先采取中学使用的方法,可以指定一、两段文字优美的段落让他们背诵,然后予以鼓励性的措施。听力课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展现听力课有趣的一面,可以让学生一对一对地上台模仿听力对话等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这样帮助他们解脱心理困扰,学生会觉得与中学差别不大,然后再逐渐放手,过渡到理想的要求。另外,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汉语,这也符合D.ausebel的理论――认知教学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外语教学中“不排斥使用母语”。

(五)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的相互交流

高中教师和大学教师交流的缺乏也是造成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脱节的一个原因。因此,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师首先要同时熟悉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两个教学大纲的要求,加强教学上的沟通。[6]中学英语教师除了要认真领会、贯彻好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外,还应了解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了解大学英语与中学英语在各方面的衔接度,以便更加明确中学教学的目的,为学生升人大学后能顺利过渡到大学英语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同时,大学英语教师也应了解高中英语的教学要求,了解学生在中学阶段掌握哪些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达到怎样的水平,以便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已有的水平设计自己的教学,促使学生的英语水平持续提高。其次可以安排大学教师参与地方教育局组织的对中学的教学视导听课,甚至可以在高中给学生讲授英语课,与中学教师相互切磋,让学生提前感受大学英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升入大学后的不适。另外,顺利地实现高中英语与大学英语的衔接还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总之,要实现中学英语向大学英语的顺利过渡,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和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徐朝.大学英语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过渡与衔接探析.科协论坛,2007,(5).

[3]widdowsonHG.aspectsofLanguageteach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4]张俊,丁志鹏.英语教学中的衔接:大学与高中.邯郸学院学报,2008,(4).

大学英语问题篇5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翻译教学问题探讨;教育对策分析

1前言

英语教学是大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英语教学工作主要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组成。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由于实际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的教育工作并不能同步进行。这就导致英语教学工作的缺失。在翻译教学中,这种教学差异更是特别明显。由于地区差异的原因,导致翻译教学的落后。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加强对翻译教学的探讨。

2大学英语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翻译教学是重要的教学部分,对大学英语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中西方文化的的认识,理解和提升。英语是中国教学事业中要求的第二语言,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问题导致了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很大的学习障碍和接受能力。但是翻译能力的提升就是对英语语言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再一次深入了解,在翻译中对字句的斟酌和把控都是对语言背后存在的历史,文化,国家等文化深入认识,从而整体提升了学生的语言文化素养。其次,学生终于综合能力的提升需要英语教学翻译能力的辅助。英语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单词的直译,而是语言思路的整理。在英语翻译中,不但要考虑单词在句子中的恰当意思,还要考虑语言环境所表达的情绪,再者及时对语言思路的整理。所以在英语翻译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最后,有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在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中,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这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培养复合型人才。

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若干问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不仅包括了笔译还包括着口译,这将大大增加翻译工作的难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能被忽视的教学问题,值得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1)翻译教学没有和社会文化相融合。语言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以在进行语言翻译之前,应该对这门语言所处的社会环境深入了解。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只是讲解语言的语法构成,单词的意义衍生,却很少将英语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教学融入到教学中。(2)直译导致文字魅力缺失。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学只是教授英语翻译直译。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翻译方式在英语学习的初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大学英语教学更多地是面向社会,如果英语翻译教学只是教授直译,那将导致英语本身和汉语魅力大大折扣。(3)文化内涵缺失,导致翻译缺少内涵。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还是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由于教师重点讲解句子的语法构成,时态的变化,而往往忽略了在翻译中对语言文化的了解,导致在英语在翻译中往往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多的是面向社会和实践,所以在翻译教学中加大对英语文化内涵的深入了解。

4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几点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教学工作中也是在积极培养这样的人才。但是高质量英语翻译人才却很少。那么,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如何做好翻译教学工作呢?首先,优化课程设计,加入文化知识学习。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工作中,教师不能够只是依照课本进行翻译教学,在翻译教学中应该对现有的教学设计优化,补充文化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为学生在英语翻译学习中营造语言氛围。其次,教师应该不断的完善翻译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完善是保障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地依照社会发展的趋势对自身教育水平不断提升,这种提升对语言文化内涵的了解。最后,提供课堂和课外翻译实践在教学。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过多的课堂翻译练习和课外的翻译实践。

5结束语

英语翻译不是简单的文字的对照,而是中国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对照,是中国社会和西方社会的对照,如何在英语翻译中找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内涵的平衡点,是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重点把握和探索的。在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应该深刻认识到英语翻译教学要做到两种不同质的文化间的互通有无,就要保证对英语语言所处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深入了解。参考文献:

[1]单宇鑫.关于本科生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J].英语广场,2016:5.

[2]蒋丽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48-149.

[3]李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干问题的思考——基于2013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目调整[J].语言艺术与体育研究,2016:281.

[4]柴玉英.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新西部,2013:213-214.

[5]姚中平,段利勤.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思考[J].九州学院学报,2013:106-108.

大学英语问题篇6

关键词:大学英语;问题;对策

英语的应用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掌握该项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英语教学费时较多却收效不高。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单一的教学目的

长期的传统应试教育片面重视学生的英语答题能力,忽视了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课文内容讲解,学生在这种课堂上难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英语应用能力。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语法、句型、单词,使得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异常沉闷。教师将英语当作语言知识进行传授,没有意识到英语是一种应用型语言技能,从而导致教学目的单一化,进而造成教学方法不当。

2.呆板的教学模式

因为大学多采用大班授课,课堂上学生较多,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教授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许多教师倾向于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讲台上宣讲课文,很少在课堂上组织相关教学活动。这种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几十年来,我国外语教学模式可以用“课本+粉笔(录音机或投影仪等)+老师+学生”的形式进行表示。教师往往承包了英语教学的绝大部分活动,虽然教师可以凭借多年的授课经验讲解课文,加强教学的目的性,但是这也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机械化、教学手段单一、忽视学生言语技能的掌握等问题。

3.非专注的教学主体

目前高校教师队伍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不过在教师队伍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重研轻教、重视标志性成果、忽视综合实力等偏差的教师管理体制导致教师教学积极主动性不足。部分高校管理者片面重视科研项目与成果,忽视教师教学工作。岗位聘任、职称评定、遴选学科带头人等硬性指标均是科研质量,从而导致部分教师不愿代课,或不认真备课,难以保证教学质量。此外,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物质激励不够丰富,没有能够充分体现柔性薪资;不重视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忽视教师个人价值的实现和工作的成就感;人才竞争机制过于保守,没有监理完善的人才流动、教师资源共享的机制,难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整体潜能;忽视对教师的情感激励。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进对策

1.教学目的多样化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应当顺应这一要求,并具体量化衡量标准,构建可操作性的检测手段与评估指标,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不应当“授之以鱼”,而应当“授之以渔”,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能够实现知识、能力、情感的协调发展,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多样化,就必须积极转变教学思想,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由讲授知识转变为传授方法,摆正英语读写教学和听说教学的关系。

2.教学模式活泼化

采用自主式教学模式,能够改进传统的呆板的英语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模式活泼化。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协调学习策略、态度而进行的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自觉、自主的学习,和接受式、机械、被动的学习相对。自主式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者学习行为的自我管理,自主式教学具有主观能动性、自我独立性、相对性等特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自主式教学,有利于增强英语课堂教学活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主体专注化

首先,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应当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景创设,借助多媒体技术设备输入信息,引导学生掌握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当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当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给予学生学习指导、建议与帮助,使学生能够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英语学习当中。教师应当是英语课程的组织者、设计者与参与者,通过合理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其次,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使考核指标体系公正、客观,既要重视科研,又要重视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

综上所述,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单一的教学目的、呆板的教学模式和非专注的教学主体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英语教学目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活泼化,教学主体专注化,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试论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健康发展的外部因素[J].中国大学教学,2006(6).

[2],王田晶.浅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1).

大学英语问题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翻译能力是外语学习者必备的技能,翻译教学应是外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速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翻译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应“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必然要服从国家战略的需要,为培养国际化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教学现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都面临着学分减少和课时压缩的窘境。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更是举步维艰,其现状不容乐观。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未受到足够重视。

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三个层面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目标进行了界定,但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读写教学历来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相比之下,翻译教学在教师和学生心中显然地位低下。众多高校大学英语的课型设置体现了这一点:很多高校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将传统的大学英语综合课细分为大学英语听说课和大学英语读写课,对“译”则基本忽略不计,这无形中加深了学生和教师“翻译并不重要”的错误印象。在教学实践中,听说课以“听”为主,以说为“辅”,完全省略了“译”的学习;读写课教师受限于课时,把主要精力放在词汇、课文等的讲解和练习上,对“译”只是附带教学。辜向东对大学英语教师在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的投入上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英语教师对“译”的投入是最少的[1]。在教学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对大学英语“译”的重视也不够,如钱铭对普通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学生的需求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把“译”的需求直接省略,仅调查了学生对其他四项基本技能的需求情况[2]。

(二)大学英语教材不能满足翻译教学的要求。

教材是开展教学的载体,教材的内容无疑对教学有着重大影响。国外的一项研究发现,98%的课堂指导源自教材而不是教师,而且90%的学生课后作业是借助教材来指导的[3]。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过国内几种主流的国家规划教材,这些教材中对翻译均有一定的涉猎,但是均未把翻译作为课本内容的重点进行编排。在这些课本中,翻译的内容都是放在每一单元的最后;而仅有的翻译的内容也是浅尝辄止,没有系统的翻译理论的讲解,多为具体的片段化的翻译技巧的介绍,配套的练习也多为单个句子的翻译,缺少段落乃至篇章的系统翻译练习。

(三)大学英语教师翻译素养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当今的大学英语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在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在其英语学习中,词汇的习得、听说能力的培养等占主要位置,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普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薄弱环节,这也是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规避”翻译教学的原因之一。从大学英语教师的学历构成来看,拥有翻译专业方向学位的教师占少数;从大学英语教师的研究方向来看,以翻译为研究方向的教师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研究方向的教师。由于课时多,教学任务重,大学英语教师用在翻译理论学习和研究上的时间、精力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

(四)高中教育阶段翻译不受重视,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低下。

高中英语教育没有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开展做好准备。如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全文三万余字,“翻译”二字仅出现四次,并且翻译并没有被列为独立的语言技能教学目标,而是将其归为“说”的一部分,如“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及“能作一般性口头翻译”;或者将其归为“写”的一部分,如“能做简单的笔头翻译”。可见,高中英语教育基本上忽略了翻译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学生进入大学后对翻译一无所知,缺少必要的翻译基础和知识,对翻译没有足够的兴趣和正确的理念。大多数大学生对翻译没有全面的认识,直觉告诉他们学好词汇和语法就可以做好翻译。

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基础教育尤其是高中教育的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素质教育成了一个空口号。高中英语教学满足于会做客观题,甚至连我们传统英语教育的强项之一语法教学都已经荒废,很多高考英语高分考生其实对英语句式机构等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这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的英语产出性能力的低下。翻译是最有挑战性的外语技能,最具综合性,要求学习者对目的语和本族语都要有很好的掌握。大学生外语水平的低下,严重地限制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实施。宫慧玲在其研究中就列举了大量的学生翻译中的错误,其中很多错误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有关系[4]。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应对策略

宫慧玲指出:“翻译教育的失误导致学生翻译能力的缺失,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刻不容缓。”[4]47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翻译能力对大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翻译能力将比听说能力更实用和有意义。鉴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应采取措施,大力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服务于国家人才培养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将翻译能力的提高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核心目标之一。

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修订,在继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把翻译能力的培养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改变“大学英语应以听说能力的培养为主”的错误印象。张绍杰指出:“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在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中发挥作用,乃是国家发展的大局。”[5]87传播中华文化过程中,翻译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应该大力提升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罗选民指出:“将来许多科技翻译人员将来自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如果我们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就可使大多数的大学生受益。”[6]57可见以前谈英语翻译教学必谈专业英语教学翻译的观点是错误的,应当认识到在整个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翻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被学校、教师和学生忽略。

(二)充分利用各种考试的反拨作用。

反拨作用即语言测试对教学过程产生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学受到各种考试的影响,应整合各种考试资源,积极利用各种考试的正向反拨作用。首先,在大学英语课程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中应加大翻译能力考查的力度,既要有英译汉,又要有汉译英,并且要加大翻译题型的分值,引导教师和学生重视平时的翻译教学。其次,利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正向反拨作用。四六级考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影响,有类似高考“指挥棒”的作用。罗选民、黄勤和张健对1987―2006年的四级真题试卷做了分析,发现四级考试从1996年1月开始开始有翻译测试,但从1996年1月到2006年6月为止只有三次考试试题中有英译汉测试,题型为对画线句子进行英译汉翻译,主要考查语言能力而不是翻译综合应用能力;从2006年6月起翻译题型有了变化,由原来的英译汉转变为汉译英,形式为句子填空,但本质上这种翻译题考查的不是翻译能力而是词汇和语法能力[7]。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四、六级考试对翻译的不重视,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来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尴尬地位。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正确地做出判断,从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开始加入汉译英的段落翻译,并将翻译的分值从过去卷面总分的5%提高到现在的15%,主要考查中国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容,该项改革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正向反拨作用。谭洪进和殷炳兰的问卷调查显示,本次翻译题型的调整使大学英语师生普遍开始重视翻译教学[8]。当然,受到试卷容量的限制,本次调整并没有把英译汉题型包括进去。翻译总是双向的,我们要“中学为体”,又要“西学为用”,应该英汉互译并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反拨作用。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包括英译汉的长句翻译,且该题型涉及科技、文化等背景知识,一直以来考生的得分率较低,对考生来说是较难的题型。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可以引入考研英语的部分题目,引起学生重视,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为以后的考研做好准备,同时提高其翻译能力。

(三)开发适合大学英语翻译的教材,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鉴于现有教材无法满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各大出版社应更新教材出版的理念,编写新教材,将翻译教学放在更突出的位置,而不是将翻译作为听说读写的辅助技能;应加大翻译理论的介绍和翻译技巧的讲解,辅以更多系统的翻译练习,增加学生的翻译实践机会。大学英语当前主流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翻译能力的培养,应加以改进。章国军指出“以语法为教学轴线、以翻译为教学手段和目的的翻译教学法不但是保障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必经之路,而且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保证”[9]116,因此应吸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精华,融合交际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法,着力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四)合理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在进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译”的因素,可以把读写课改为读写译课程,在进行课时分配时,保证一定的课时放在翻译教学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翻译教学和翻译实践,一切都无从谈起。大学英语教师需要就翻译进行一些不定期的讲座等,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也可以开设翻译方面的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或者选修课程,如科技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文化与翻译等,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翻译教学。

(五)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素养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起着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重大影响,应鼓励大学英语教师从事翻译方向的教研和科研,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翻译实践水平,从而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翻译素质;要把翻译素质的提高作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发展的重要部分来加以强化和重视。另外,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努力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提高自身母语的水平和英语水平;通过广泛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学习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知识,对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都要有深刻的理解。

三、结语

从时代背景、国家战略需要和大学生成才等各个角度来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都极为重要。当今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无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教育管理部门、各个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都应对翻译教学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使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国家、社会和学生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辜向东,彭莹莹.大学英语教师对Cet及其反拨效应认识的历时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06).

[2]钱铭.普通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学生需求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4(02).

[3]罗选民,邵有学.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教材编写探讨――以《新时代交互英语(读写译1-4册)》为例[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1).

[4]宫慧玲.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外语教学,2009(2).

[5]张绍杰.大学英语教育改革的目的与理念[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2002(4).

[7]罗选民,黄勤,张健.大学翻译教学测试改革与翻译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2008(1).

大学英语问题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译;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

一、引言

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目的是为了规范全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也是对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英语专业教学进行指导,也是组织教学、编写教材和检查与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尽管该大纲的颁布已有17个年头,但是它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对英语人才的“听、说、读、写、译”的技能有着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鉴于我国与世界各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对目前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翻译是一项综合的技能,可以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的种族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著名翻译家严复曾对翻译提出了“信、达、雅”的要求,可见翻译并不是简单的语言转换。在我国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外语教学中翻译教学并没有被足够的重视,听、说、读、写占据了英语课堂的主要时间,一种看法是,英语翻译被过于专业化和复杂化,很多人认为只有从事翻译工作才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在基础外语教学中无足轻重;还有一种看法是,英语翻译被过于日常化和简单化,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翻译只是一个双语转换的过程,只要能掌握单词的意思,再加上一些语法就能够进行翻译,会听、说、读、写似乎就自然而然会翻译。长期以来,这些错误的观点始终存在于学生和一些教师的意识当中,翻译教学长期受到冷落,导致大多数大学生翻译能力低,阻碍了外语翻译教学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公共外语教学中,学生热衷于Cet、雅思、GRe考试,还有一些考研需求的同学,学习外语的功利性很强,大量的背单词、刷题,只为选出正确答案,涉及翻译技能、技巧的考试内容并不多,也没有相关的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所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老师也只能尽量给学生提供跟考试相关的知识点,无暇顾及其他。

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汉语文化底蕴的欠缺。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的程度有很大关系。中文中的成语、典故特别丰富,并已融入日常话语中,这正是汉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几千年文明的积淀。在英语翻译中如果能对成语、典故进行恰当运用,无疑会为文章润色,也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原文。第二,基础教育的衔接不好。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有一个阶段我国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学是被忽视的,英语被提高到了很高的地位。但是这是因为在各种考试中英语占了很主要的位置。所以,在基础教育中英语的学习是功利性的、应试类型的学习。第三,依赖翻译软件。学生过分依赖在线翻泽软件,例如比较常用的Google翻泽、百度翻泽、有道翻泽等,虽然在线翻泽的确非常方便,特别是对一些特殊领域,如科技类的翻译非常准确,能做到省时省力,但是在复杂的语境和文化背景下,翻译软件很难超越人,尤其是人类对博大精深的语言把握能力。

四、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创新型英语人才。《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对大学各个阶段学生英语能力有明确规定,例如: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能运用翻译的理论和技巧,译文要求忠实原意,语言流畅,能担任一般外事活动的口译。即使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也应做到专业精通、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握听、说、读、写、译综合技能,培养适应性强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审美能力的培养。“翻译是再创作。翻译工作者除了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用优美的译文恰当的反映蕴含的文化内涵,这需要译者要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丰富的表达力和创造力。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寻找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新思维、新理论、新观点去传授知识,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扩大视野。第三,做好基础教育中翻译内容学习的衔接。英汉翻译能力是比较复杂而又特殊的语言能力,使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是建立译者对两种语言能力掌握的基础上,自身综合能力的反映。翻译能力的培养,一定要从基础教育就开始重视,学生汉语的文化修养,底蕴培养,英语的基本功的培养,能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翻译水平。在基础教育中,就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翻译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对语言的差异,文化差异的美,都有所认识。五、结束语综上所述,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在经历了由工具型英语人才到复合型英语人才,再到创新型英语人才几次转变,最终落脚点还是要围绕“怎样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个核心问题上,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评估翻译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培养出优秀的翻译人才。在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加强翻译测试的研究与改革,抓好基础阶段的教学翻译和应用提高阶段的翻译教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高素质科技翻译人才,承担起外语教师应有的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高凤霞.创新型英语人才培养与基础英语教学改革[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1):62-65.

[2]李琳.大学英语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的建构[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6):63-65,78.

大学英语问题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59-02

一、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中对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翻译能力有着明确的规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也增加了有关“英译汉”的题型,这些都说明了国家非常重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国内各高校也逐渐将英语翻译课设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以便为国家培养英语翻译的高端人才。传统的翻译教学由于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翻译课程的定位、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的认识比较模糊,大多只注重向学生灌输一般的翻译技能,如向学生讲述翻译的标准,从句到篇泛泛地讲解翻译技巧,再让学生用所讲的技巧做翻译练习,等等。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翻译素质,学生毕业后很难胜任翻译工作。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语言知识传授、轻翻译技能培养”的现象,因而翻译教学仍然是各高校英语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为此,笔者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翻译可以全面展现学生的英语技能,提高学生对所学语言材料理解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 对翻译课程重视不够

目前,我国高校尤其是一些地方高校,大都存在着英语翻译课程开设数量不足的问题。如有些学校的英语专业每周仅开设2课时的翻译课程,而在公共英语课中几乎没有设置翻译课。由于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教学管理机构对翻译教学不重视,导致学生在主观上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调查显示,对于“在英语学习上哪个方面觉得最困难?”这一问题的回答,有的学生会说听力是最困难的,有的学生说口语是最困难的,还有说词汇、语法、阅读困难的,唯独没有说翻译的。因为大多数学生会认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语法、词汇和听说,翻译不过是阅读理解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手里有一本词典就足够了,因而学生不再追求翻译的精准性,这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2 教材内容陈旧且单一

很多高校使用的英语翻译教材大都比较陈旧,在内容和形式上大同小异。即便是最近几年新出的教材,也比较缺少新意,教师上课时只能选择同时使用几本教材,以便从中找出一些适用的内容。虽然这些教材的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课后练习,但实际上也只是为了复习和巩固课文中所涉及到的词汇、短语、句型、句法结构等语言知识。另外,一些教材还选择了文学作品作为例子,凡例中很少涉及到外交文件、商务贸易、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内容。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与文学类文本的翻译相比,在侧重点上会有所不同。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主要以传递信息为主,其翻译语言呈现出准确、平实、逻辑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若能多开展一些有关非文学类文本的翻译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 对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

翻译过程中产生的中西文化碰撞,使学生在翻译训练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文化障碍。只有充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隐含在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也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语言所要传达的真正意义。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对语句意思的理解出现偏差的问题。产生这种理解偏差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一些习惯性的英语表达缺乏了解。

有一个关于“阿基里斯之踵”的希腊神话故事。该神话故事说的是,有一个叫阿基里斯的英雄,不但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还有着刀枪不入的身体,但这个人后来却被太阳神阿波罗一箭射中了他的脚后跟,而脚后跟正是他的“致命点”。原来在他小的时候,他的母亲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能使其身体变得刀枪不入的斯提克斯河中,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没有浸到河水,成了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当学生遇到这样的词汇和语句时,如果不知道其出处,是很难做到准确翻译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增加一些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内容,并时刻提醒学生语言文化背景对于英语翻译的重要性。

4 缺乏实践经验积累

国内翻译界有着“笔头下未过百万字,不可轻言翻译”的说法,这说明英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英语翻译所涉及的应用文体的种类繁多,每种文体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如果缺乏翻译实践经验,就很难对各种应用文体进行准确的翻译。目前,在应用翻译实践过程中,学生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我们了解到,除了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以外,学生很少开展其他类型的应用翻译训练活动。而教师所布置的课后练习,在数量上一般不会很大,所涵盖的知识面也是极其有限的,不利于提高学生对词语的驾驭能力。由于学生过分拘泥于词的字面意思,因而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

三、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对策

1 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课程重要性的认识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水平提出了具体要求,其所提出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上,特别是听说能力,导致大学英语教师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由于各高校都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作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因而教学大纲应明确阐释翻译教学的作用和地位。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为了将语言所承载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应加强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中要加大翻译题所占的比重,以引起广大师生对翻译课程的重视。另外,高校还可编写一些与当前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的翻译教材,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 合理设置翻译课程

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的课时有限或课时安排不合理的现状,各外语院(系)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翻译课程的设置进行调整。在大三学年可开设普通翻译课程,其内容应以翻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为主。经过大三一整年的翻译课程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般的翻译原则、方法和技巧。在此基础上,可在大四年级开设应用翻译课程,其内容主要以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为主。因应用文体的种类繁多,翻译课程的课时又是非常有限的,为此教师可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兴趣点的不同,在讲授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时应有所取舍。如对于商务翻译、科技翻译、广告翻译、新闻翻译和旅游翻译等常用文体,教师可以多花些时间,尽量讲解得详细一些;而对于法律翻译、政论翻译等应用文体,教师在讲授时可以适当地简略一些,因为这些知识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很少会用到。

3 加强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大翻译教学的信息量,提高学生对英语翻译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利用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源,并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使自己可以在信息库中快捷地检索到所需的信息。对于那些对文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布置文学方面的材料进行翻译练习;对于那些对科技感兴趣的同学,则可让他们对科技材料进行翻译,这样有利于开展因材施教。另外,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还有利于增强翻译教学的互动性,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老师进行交流。

4 加强学生的实践积累

大学英语问题篇10

1、成绩显著,问题依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改革教学模式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建设。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已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黑板加粉笔模式改变为以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软件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三,测评体系的转变: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

但教改中仍存在着不足,结合改革中的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外语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学慢简单,新知识少,学习无动力;基础偏差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容量大,内容难,因而兴趣低落。

其次,大学英语课属基础知识类课程,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只开设大一、大二俩年,学生们关注四、六级证书,学习英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2、深化改革,分级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级教学应用而生。分级教学依据教学大纲的不同层次要求,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差异,即学生入校时的不同英语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旨在导入“模块化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构建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综合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分级教学体系。即由综合英语基础公共类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获悉的知识吸收,理解,消化;从而将新的知识结构输入大脑,实现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所以新知识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效果。(孟凡韶:2009)。因此,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既照顾到起点较低的学生,又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如果所输入的语言水平过高或偏低于学习者水平,将不符合语言习得条件。只有难易适当,略高于学习者水平时,才构成最佳条件。分级教学就是为了实现符合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条件。

从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分级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以人为本,符合个性化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统一的教学大纲、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测手段;这不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多样性的现状。分级教学考虑到个体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差异,适应来源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不够科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模式因各高校实际特点而有所不同。分级的标准一般采用高考成绩或专门的分级考试成绩。即按成绩的高中低段分出a、B、C三个级别。

内蒙古财经大学对2012级全院一二本新生实行了第一次分级教学尝试。分级标准按a、B、C三个层次进行,a级学生为45-50人,编为一个教学班上课。B级学生为90-100人,编为两个教学班。其余学生进入C级,按自然班上课。分级方式以分级考试成绩划分,试卷由分级教学工作组负责人制出,考试安排在新生军训结束和正式开课前进行,根据成绩由高往低拔选。a班学生免修免考一二学期大学英语1和2级考试,自然获得75分英语1、2级成绩和8个学分。但要求a班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3级的学习和3级期末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a班学生只利用大一的一学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同理,B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2级学习和2级考试。在第二、三学期由外国语学院单独命题组织大学英语3、4级考试。B级学生自然获得英语1级免考75分和4个学分。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一年的分级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和B班学生四级过关率高达92%和87%,C班却低于50%。a和B班学生士气大涨,学习模式可按自己意图选择,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相反,C班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些抵触心理,而且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个别a和B班学生向学院申请不免考大学英语1级和2级,想拿到高于75分的成绩。结果参加考试后成绩却出现了英语1、2级不及格现象。这就再次引起分级教学工作组老师的再三思考,分级教学标准设定还是不科学,光凭一次分级考试认定级别,可能会抹杀某些考试失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a和B班学生直接就免考拿到75分的成绩和4或8个学分的做法需要修改,也不合理。此外,a和B学生来自全院各个专业,共有的上课时间有限,而且给教务处排课工作带来挑战,最终只能把时间安排在周日,在与其他课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英语课。一周只上一次课,而且还在周日,加上节假日调休,实际上a和B班学生一学期64课时英语课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0多课时。因此,在英语分级教学中产生学生有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实际,及时总结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将2013级学生的分级教学工作做了相应调整。明确规定:13级大学英语a、B级学生采用课程免修不免考的政策。如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1级、3级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2级、4级考试。B级学生以此类推。此外,学院把a和B级学生上课时间与C级学生同步。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合理现象。

2、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分级教学是将学生按成绩分级,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一次成绩失误,部分学生就“沦落”为低等级,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厌学。同时C级学生由于缺乏“领头羊”的榜样带头作用,学习效率依然低下。B级学生存在惰性懒散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而a级学生中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

3、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级教学改革付诸实施前,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定出不同专业之间合理的标准。此外,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院(系)、专业、班级的界限,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需要统一分配时间和教室使用管理,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任务量。

四、探索性对策

1、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要做到科学的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和分级试题。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时,试题应从听力、词汇、语法、综合填空和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周密而全面的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作为参照。

此外,关于分级教学各个级别,要给予一定的弹性。杜绝“一分到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在2013级新生分级教学中实行:如果a或B班学生在免修课程或考试课程成绩不及格,该生将被取消在a、B级学习的资格,回到本专业自然班按C班教学方案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并在相应学期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考试。由于成绩不及格原因退出a、B级返回C级自然班学习的学生,其在a、B级学习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依然有效。对学生同一级考试的两次成绩认定,学院采用就高分原则。这样更加合理的认定级别并考核各个级别的学生。

这种滚动式分级,既施加了压力又促以动力,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只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教学质量,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财经大学除了每学期期末全院统一的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平时形成性考核项目还包括学生出勤(10%)、课堂表现(10%)、网络成绩(10%)、期中测试(10%))等,占总评成绩的40%。这种机制也激励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

3、开展英语拓展课,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大二到大四学年期间开设相应的拓展课,内蒙古财经大学分级教学方案将于第3学期开设拓展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相应开课学期内可以选择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4学分)具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等。语言应用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