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十篇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十篇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4:22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1

应该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基础理论研究,即为基础理论进行知识积累;二是应用对策研究,即为政府、企业等出谋划策,担当“思想库”、“智囊团”;三是知识普及,即对全社会进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两方面的作用,社会已经形成了普遍的共识,毋庸赘言。但是对人文社会科学上述第三方面的作用,应该说全社会一直没有对其形成真正深刻全面的认识。

首先,从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对整个社会的普遍效应来讲,意义非常巨大。举例来说,如果现代经济学基本知识能为企业管理者和行政官员所普遍掌握,那么,这些知识就会在无形中指导和指引其日常的工作和决策,这无疑会使其决策更加科学,使其工作能力大大提升,使其眼界大大开阔。不只是企业管理者和行政官员,对一般百姓来讲也都是如此,如果现代经济学知识能为一般百姓所掌握,那么每个人的决策会更科学理性,由此带来的巨大效应应该说是不可计量的。而要使人文社科知识和研究成果为一般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以至一般百姓所掌握和吸收,就必须是普及化的形式。在这一方面,我们注意到,为什么“生活中的经济学”等普及型经济学著作大受欢迎,为什么梁小民的经济学普及图书大为走红,就是这个原因。

其次,从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对人文社科本身的“基础研究”、“应用对策研究”来讲,其作用同样是巨大的。这一点尤其为一般人所忽视。先从基础研究来讲,现在的学术研究,往往更倾向于跨学科、多学科研究,现在每个学科都非常专业化,因此,一个学科要想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那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在一定意义上必须是普及化的。举例来说,现在无论是新闻学研究、政治学研究还是法学研究,不少都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但是,如果仅仅只有专业化的西方经济学著作,因为其中有大量的数理模型,就很难为非经济学科研究者所理解,也就难以为经济学之外的一般研究者所借鉴。而如果西方经济学的普及工作做得好,有非常好读又非常简明的西方经济学著作,那么就很容易为其他学科一般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经济学如此,社会学、政治学都是如此,各学科的借鉴更容易在普及层面上进行。因此,如果真能做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知识普及,那么,各个学科之间的借鉴和交流将大大通畅,这对于各学科的理论研究也将大大助益。

再从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对“应用对策研究”的作用来讲,同样是至关重要。人文社科学者为政府、企业等出谋划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这是人文社科研究发挥的重要作用之一。但是,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这些行政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等没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知识,那么,由学者提出的对策就难以为这些行政管理者和企业管理者等所真正理解,而在实际执行中也就难以做到彻底准确地贯彻执行。因此,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对于人文社科研究本身的“应用对策研究”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

人文社科普及与产业化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社会效益巨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我们如果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其经济效益同样巨大,因此完全可以而且应该运用产业化的手段进行人文社科普及工作。

文化产业研究专家叶朗教授对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和产业化开发就非常有见地。他认为,文科可以和经济有联系而文化产业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如果我们的人文学科,在继续坚持进行纯学术研究的同时,分出一部分注意力,面向市场,把人文知识和人文学科研究成果(智慧、思想)转化为文化产品,同时出面整合和推动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用智慧和美感来丰富老百姓的生活,这将有助于推动我们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将有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首先,我们现在的社会已经对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需求市场。就我国的图书市场来看,我们的各大出版社,都是以课本和教辅为主,无论是发行量还是销售收入都是如此,因此,如果能把人文社科普及读物开发好,我们国家这样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会有多么大的消费潜力,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而我们通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只要是确实做得比较好、包装策划又比较到位的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工作,就会受到社会的欢迎。

像人文社科普及性读物,广西师大出版社就做得非常好,既有社会效益,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已成为一个品牌,得到社会的肯定。像不少人熟悉的山东人民出版社的“茶座”系列,《经济学家茶座》、《法学家茶座》、《评论家茶座》等,就颇受市场青睐,现在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发行量,经济效益非常明显。另外,像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央视的“百家讲坛”都是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工作,都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和肯定,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真正能开发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这一巨大的市场,其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其次,我们要注意运用现代的方式开拓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市场。一是在传统平台即图书、报刊等传统平台上进行现代开发,使用的还是传统的图书、报刊形式,但是注入了现代的因素,在写作、编排、装帧设计风格上大胆革新,实现了现代方式的创新。比如说,《水煮三国》就是把历史故事和现代管理思想结合在一起的图书,非常成功,发行量达到一、二百万册,而且不断再版。再比如说《话说中国》,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现代开发,通过采用网页式的版面设计、杂志式的内容结构,加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表现手段,使得该套丛书不同凡响,一套丛书的销售收入就达到上亿人民币,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而且其版权为美国《读者文摘》所购买,在全世界发行。二是在现代媒体上进行人文社科知识普及。叶朗教授就谈到,我们文科教师过去传统的工作方式,是讲课和写书。讲课,北大最大的教室才能坐400人。学术著作一本发行1万册就了不起了。而中央电视台一个节目收视率2%,就有二千多万人在看。我们有时埋怨电视台的节目缺乏文化内涵,趣味和格调不高,但我们没有想到去参与。实际上他表达的就是运用现代传媒手段普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这实际上也是不少学者都支持的思想。

第三,我们要充分认识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对文化产业发展拓展道路的意义和作用。我们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以我国文化资源为依托,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学理论中,一个最基本的原理就是比较优势原理,我们发展文化产业,我们的最大优势就是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的文化资源,远没有得到真正开发,人文社科知识普及的滞后是重要原因。

举例来说,儒家文化是我们山东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是,我们对儒家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就是我们儒家文化普及工作的滞后。到现在为止,我们图书市场上有关孔子的书,要不就是学术著作,要不就是少儿读物,就没有一本又有学术底蕴,又非常简明好读,语言风格通俗现代,装帧设计大方雅致,非常市民化的孔子的著作。如果我们成功策划出版一本易中天风格的孔子的图书,该书广受社会欢迎,发行量巨大,特别是能为新生代所接受,那么,对儒家文化的产业开发肯定事半功倍。再比如说以孔子为题材进行动漫开发。我们知道,动漫制作技术都掌握在新生代手里,而他们也是消费的主要群体,因此,做好孔子知识的普及将大大有利于孔子动漫的创意制作营销,同时又在无形中培育了孔子动漫的市场。

第四、要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提升人文社科普及的地位。尽管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有着巨大的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在当今中国,人文社科知识的普及却大为滞后,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远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究其原因,一是全社会没有对其形成普遍共识,对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没有给予认可和承认。二是,与之相联系的是,相关的各方都没有足够的投入,并且形成了恶性循环。人文社科研究专家学者中,只有极少的人愿意投入有限的精力来做这项工作,投入这项工作的人员少,投入到这项工作的精力少,因此也就难以出现大量优秀的人文社科普及成果。而没有大量优秀的社会科学普及成果,对出版机构、传媒来讲来说也就难以产生经济上的丰厚回报,而出版机构、传媒也就不会有大资本的投入来从事这项工作。

而要使蕴涵在人文社科知识普及中的巨大的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转换成现实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就要在社会上形成普遍共识,要使全社会都普遍认识到这一问题。可喜的是,已经有学者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就提出,“由于受长期以来传统体制的影响,学者的科研导向越来越集中在一个领域内,热衷在象牙塔尖做道场,而对为决策服务,特别是为社会公众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事情没有热心,不愿参与。出现了教授远离课堂,学者远离公众、学术界与普通市民脱节的不正常现象。”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2

街道科协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科协的指导下,圆满的、出色的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曾连续六年被区科协评为科协工作优秀单位,其主要做法就是能紧紧围绕区科协年初制定的目标责任状开展工作,并采取了有计划、有步骤、层层分解任务、逐项超额完成任务的做法。为此全年工作收到较好成果。具体总结如下。[找文章到文秘站()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区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科技兴区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创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区的目标,在全街范围内广泛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科普活动。营造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良好氛围,提高全街居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为构建和谐和平作贡献。

二、提高认识,加强科协组织建设

今年恰逢社区干部换届,为使新当选的社区干部能尽快进入角色,开展科协工作,街科协及时组织专干进行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分散实践、边学边干等形式。各社区老科协组织新增补185名会员,并确定了各社区书记兼社区名誉会长,推选一名老科技工作者任会长,一名专干任秘书长,健全团结的组织机构,为更好地开展科协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科技搭建平台,创建美好家园

1、经调查一些离退休老同志退休后由于生活节奏发生了变化很不适应,特别感到孤独、无聊,还有的领导干部退休后更是产生失落感,呆在家里就是不愿出门,失去了往日的领导风度。如把他们组织起来,借鉴他们的特长和能力,为社区建设服务就是劳动资源及技术力量的二次开发。街道为发挥老同志作用,采取了为社区建设作贡献的总动员。首先成立了科技协会。其次,成立了老年科普大学,开办了各种学习班,此外,为迎接“世园会”,宝环社区组建了老年英语科普大学,自编自演英语短剧会话,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

还邀请到了有资历的老科技工作者为居民讲解日常生活小常识。通过讲解老年人突发病的急救、老年人自我保健知识、绿色食品的识别等学员们特别爱听的科学常识课,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2、让更多的人走进社区科普大学。

社区科普大学有完整的教学计划,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时期开展有针对性的授课内容。针对非典及禽流感传播时期,社区科普大学积极开展宣传,请原陆军总院退休的芮国瑞心理医生为大家讲预防为主、提高的防病能力常识,广大居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增强了防护意识,社区广大居民纷纷自发成立了护院小分队,他们认真严把“三门”,即院门、楼门、家门,避免了病毒传播,确保了一方平安。

3、利用优势,让科普知识占领宣传阵地。

街道科协十分重视科普宣传阵地建设,今年八月份,以和平区科协为主体、八经街道办事处和第一服务处配合建成的“百米科普画廊”正式在八经街道延安里社区安家落户,为和平区增添了一项科普知识宣传的亮点工程。大型科普画廊将成为促进广大市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实事工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宣传阵地。科普画廊长100米,高2米,不锈钢骨架和玻璃箱体使画廊整体美观大方,高质量的彩色图片配合权威性的文字说明使科普画廊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知识性、科学性、艺术性,贴近群众生产和生活。内容有:维护心理健康和常见病知识,家庭装修常识、日常生活小窍门、动物与人类疾病、禽流感防治知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等。每天驻足观看科普知识的居民络绎不绝,该科普长廊成为了八经地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经过区科协的努力和争取,市科协还为辽博社区安置了价值万余元的13米科普长廊一处,受到了居民的欢迎。截至目前全街共有12米长画廊3处,百米画廊1处,墙报、板报200处,各社区都能够充分利用画廊、板报、墙报宣传科普知识,并根据不同时期及时更换不同内容的科普宣传画,营造了人人讲科学、爱科学的氛围。为此全街科协工作被评为市科协工作优秀单位。

4、社区志愿者携手共创美好家园。

各社区在科技协会倡导下纷纷成立了老年护绿队,小红帽护花队,志愿者服务队。他们每天为社区绿化、美化,奉献着自己的一片爱心。有的老同志让远方亲属寄花种,买盆景,放在社区花园中,为社区大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科技协会经常组织居民开展科技小制作,陶冶情操。如开展利废科技小制作活动;有的居民将旧衣服经巧手剪裁,做成了各种小背包;有的居民把废塑料瓶巧手做成各种花卉、盆景;还有的居民把旧毛衣拆后编织成各种字画、雕刻树根等。汇集起来成为一个科技小超市,供大家欣赏。特别是当

学生放寒、暑假时,社区让更多的孩子也走进社区科技小超市,学习小制作,开展小发明活动。其中有一名学生用电脑设计的一幅“科技会馆图”荣获优秀设计奖。科技协会还经常组织各种老年人文体活动:如沈电社区的老科技夕阳红歌唱团自编三句半“夸夸咱们社区好干部”;平均年龄70岁以上的时装表演团、展示了幸福生活乐万家;书法协会的会员大手笔的赞美“社区就是我的家”,关心下一代协会为孩子们讲革命故事等。又如和平新村社区退休老同志徐笑虎为振兴和平献言献策建议,他提出应在各交通要道及事故多发地段安装他发明的“太阳能报警器”。此项建议经多次考察和论证后,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认可,达成一致意见在全市推广应用。实践证明,安装“太阳能报警器”使多发交通事故地点变成了安全地带,收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还得到了市总工会及省总工会的表彰。

四、广泛挖掘科技人才,使街道科技工作有了一个新的飞跃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3

一、开展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工作的意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掌握必备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于人们正确认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是十分重要的。要充分发挥报刊、图书、广播电视、互联网与大众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成果,扩大优秀成果的社会影响力,推动优秀成果更多更及时地运用实践。”实践证明,一个民族兴旺发达,要站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思维;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精神,不能没有不断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民族的守护神。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使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直接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和谐社会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方式和渠道。一"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是深入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历史性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新成果,当然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总书记去年!月"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社会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是当前社科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宣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积极的现实指导作用,让先进的科学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全民族的社科文化素质。二"加强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人类社会要实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必须有高度发达的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为人们提供关于世界总体特别是人类知识和理论,在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进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壮大对人们的思维意识和社会道德风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关系国家的盛衰和民族的兴亡。回顾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历程,如果没有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就没有拨乱反正的历史大转折;如果没有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就不会有我国社会的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历史已经证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的价值,是难以用经济的价值来计算的,某个时期的理论甚至会极大地推动社会历史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其作用是巨大的。三"加强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以及《中共中央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下发,无疑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由于过去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对社科普及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以至于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仅限于一定的范围,在人们的感觉中哲学社会科学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理论,使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尚未被全社会所充分认识和重视,影响了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二、当前开展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工作的难点各级领导自身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时下,对各级党政官员来说,政绩一词其考量指数较高。政绩,是衡量一方官员为政、施政的效果,是官员称职与否的主要参数,然而哲学社会科学在人们的认识中是一种软的,摸不着的,甚至是可有可无的,加之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显现不像自然科学来得这么快和直观,它需要经过长期而又漫长的过程。因而,从主观上说难以引起重视。从客观上说,整个社会存在着一种心气浮躁、急功近利的倾向。再其次,各级领导干部由于日常工作的所谓繁忙,迎来送往,外出考察、视察等,还真难以静下心来学习理论,研究理论,更难以把哲学社会科学这一软的工作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这是造成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难以推进的难点之一。众所周知,社科联组织是党和政府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组织,其职能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社科界的桥梁和纽带,是对社科界进行组织、协调、指导、服务的组织机构,但它又与其他人民团体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其区别在于它上不着天———中央没有社科联组织机构;下不着地,县#市$级基本没有社科联组织,一般来说,他只有省市两级社科联组织,因而,形成了各自为阵,松而又散,难以形成聚合统一的优势,这是造成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工作难以开展的又一难点。俗话说,事在人为,人是最为重要的。就我市所属学会而言,现有的%&家学会,没有一家有专职人员,一般来说,现有负责学会日常工作的同志,基本上以办公室主任为多数,可想而知,一个单位,办公室主任的工作繁杂又琐碎,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一般能够搞好学会的正常活动#理事会、年会、年度活动$就已经实属不易,要承担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工作确实存在着比较大的难度。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在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虽然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到+,,,美元。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人口多,底子薄,全国贫困人口还占居着很高的比例,城乡公民思想理论素质还比较低。公众的文化理论水平的低下,也是造成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宣传普及的又一大难关。#p#分页标题#e#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和国民的思想意识水平,就整体上而言,我市的经济总量虽然超过千亿元大关,但人均经济总量水平还比较低,如北三县的部分乡镇机关工作人员的工资还没有能够达到+,,.的兑现,应该说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准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根据人类生活客观需求的规律,当物质条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富裕程度时,人的精神需求的层次是不可能跨越达到高度精神需求的高度,这又是我们开展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一大难点。三、大力开展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的对策与措施社会各界尤其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对哲学社会科学给予充分的关注。当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把这项工作提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高度。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已经开始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进行协调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是调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全面理解生产力和全面理解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也是科学,它与自然科学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加速推进社科宣传和普及的法制化程序。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应该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也是全社会的义务,必须推进法制化建设,保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的可持续性。众所周知,每年的五月下旬最后一周为自然科学的宣传普及周,这已形成惯例,同时政府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已有明确的经费项目立项。自然科学的普及宣传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这与该项工作的立法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央%号文件进一步强调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而且,社会的发展也更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来解答一些难点问题,建议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和编制南通市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条例,并通过立法程序尽快出台,促进我市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社科联要主动承担起社科知识宣传普及的重任。积极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宣传普及,促进全市公民人文科学素质的提高,社科联应承担起这一历史的责任,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和学会#研究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社科普及工作:一是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到南通的各类高校开设讲座和作专题辅导报告,使社科知识宣传普及走进课堂。可考虑结合本会今年出版的《社科知识百题》,与各有关高校联合开展《社科百题》知识大赛活动,以此来活跃和丰富社科宣传普及的形式,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素质。二是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社区广泛开展社科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要有选择地把一些老百姓容易接受、群众关注度高的社科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如老年学、老年健康学、营养保健学、家庭教育学、钱币学等相关内容并可以通过图片、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搞好宣传普及工作。三是继续完善每年五月份的社科普及宣传周活动,使该项活动逐渐形成制度,并逐步规范。从前两年全市社科普及宣传周的情况看,社科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同样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就整个阵容和声势来说,社科宣传普及阵容一点也不亚于自然科学。四是拟联合有关媒体在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发挥特有的作用,进一步增加和扩充社会科学知识宣传普及的阵地,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将已经出版的《社科百题》的相关内容将在电台开设社科讲座栏目;不定期地与电视合开展社科知识专家访谈等栏目。五是充分发挥会刊《江海纵横》的作用。在已经开设的社科讲座栏目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增加社科宣传普及知识的新栏目和展开专题征文竞赛等活动,同时要扩大发行量和赠阅范围,以此来大大提升社科知识宣传普及的面,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4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防震减灾服务人民群众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坚持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根本宗旨;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积极宣传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方针政策,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和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积极性,引导全社会主动、科学参与防震减灾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二、工作目标

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六进”(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特殊时段重点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达到省上提出的“力争5年内,全省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80%以上,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三、宣传内容

(一)方针政策。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党和国家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决策部署和工作措施。

(二)法律法规。宣传防震减灾法律、国务院防震减灾行政法规,中国地震局部门规章,以及我省防震减灾的地方法规和政府规章。

(三)监测预测知识。宣传地震监测预测科普知识和技术方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在地震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技术要求,我国地震预测的客观能力。

(四)灾害防御知识。宣传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作用和意义,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减灾实效,我省地震应急预案及防震减灾规划,普及抗震设防、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地质灾害防范等知识。

(五)救助知识与应急演练。宣传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医疗救护、卫生防疫、次生灾害防控、心理疏导等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

(六)科技成果。宣传国内外地震科技创新进展,地震科技理论成果和技术创新对提高防震减灾能力的作用,地震科技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四、具体工作

(一)以规范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高应急指挥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进机关活动。行政学院要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及主体培训内容,每期至少安排1次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培训,使参训人员对防震减灾相关知识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提高全体公职人员防震避震、自救互救和应急处置能力。各部门、各单位要引导全体职工学习并熟悉本级应急预案疏散撤离路线和避险地点。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1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提高应对地震灾害的决策、指挥、服务、协调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行政学院、各成员单位

(二)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学校活动。教育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的要求,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作为学生安全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上、下半年分别安排不少于4个课时的防震减灾相关知识教育。地震、教育部门要指导、督促各学校制定地震应急预案,每周不少于2次的应急演练。确保在地震来临时能够做到科学避险,有序撤离,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学校要认真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工程,新建基础设施和各类建筑物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选址、设计、施工和验收,把学校建成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地震、教育等相关部门要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活动,5年内力争建设5个省级科普示范学校,2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1个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

(三)以提升企业抗震能力、依法进行抗震设防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企业活动。发改、规划、建设、国土、房管、地震等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行政审批窗口的管理作用和信息优势,加大对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重要性的宣传。地震部门每年要深入2家企业,宣传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并对有关人员如何加强安全措施进行培训,提高企业抗御地震灾害风险能力。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房管局

(四)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区居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活动。地震、民政、三区等相关部门要以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社区为目标,不断推动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活动。通过组织制定地震应急预案,设置防震减灾知识宣传专栏,对社区管理人员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对居民进行专门培训,使社区居民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救助技能,了解居住环境地震安全,熟知震时的撤离路线和避震地点。年完成对全市30个社区的防震减灾知识培训;争取通过5年的建设,在全市社区中创建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3个。到年使辖区内80%的居民基本掌握防震避震、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牵头单位:三区

配合单位:市地震局、市民政局

(五)以增强农村居民地震安全意识、提高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为重点,深化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农村活动。三区、建设、地震、科协等部门要把农村地区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与地震安全农居建设、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通过科技“三下乡”等活动,采取培训农村干部群众、播放科教片、赠发宣传资料、张贴挂图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宣传防震减灾知识和民房抗震技术,帮助农民编制地震应急处置方案,开展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救援能力。今后5年内,每年要保证举办农村工匠抗震技术培训班1—2期。

牵头单位: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三区、市地震局、市民政局、市科协

(六)以满足家庭自救知识需求、提高自防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家庭活动。地震、文化广播电视、科技、卫生、妇联等部门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家庭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广播电视节目、地震基本常识宣讲、地震仪器演示解说、宣传咨询台、宣传展版和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农家书屋专题图书、群发手机短信和以家庭为单位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为家庭提供丰富多彩的地震科普服务,引导家庭自备“防灾应急箱”,提高地震自防自救互救能力。市科协要设立地震科技科普展区,完善图片、录像和实物模型。

牵头单位:市地震局

配合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妇联、报社、市科协

(七)以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依法开展信息公开为重点,做好地震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一是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经常化的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建立与地震局信息交流的快速便捷通道,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二是市地震局、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联合有关部门成立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公益宣传规划,确定宣传主题、工作目标、分解落实任务。其中,市地震局要每年确定防震减灾公益广告主题和重点时段,并及时提供制作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所需的素材和信息,确保防震减灾公益广告宣传内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结合国家和本地区地震环境与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将防震减灾宣传公益广告纳入公益广告宣传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定期。三是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要在主题宣传时期,如“5·12”、“7·28”、《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科普宣传周等时段调整增加防震减灾公益广告播出时间。有感地震发生时视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大播出密度,确保社会公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新闻单位要充分发挥网络、广播、电视、报刊、微搏传媒作用,及时准确向社会震情、灾情信息,澄清不实报道,维护社会稳定。地震局要建立完善“地震信息网”、科普网站和微博,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地震信息作为主要内容,提高防震减灾宣传的覆盖面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权威性。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局

配合单位:报社、市地震局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提高对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要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宣传格局,并将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依法履职,积极推进。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依法履行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的法定职责,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深入开展常态化、特殊时段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文化部门要切实把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做为一项重要的和长期的任务列入工作计划。地震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与文化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报道计划、宣传提纲、应急宣传方案,统一震情报道口径,建立联系协调制度,共同负责实施。同时,地震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法》关于“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或者机构,应当指导、协助、督促有关单位做好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地震应急救援演练等工作”的要求,积极、主动服务于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指导相关部门开展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为防震减灾法制宣传和科普教育提供资料,确保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防震减灾宣传的组织、协调工作由文化部门牵头,地震部门参与;宣传内容、宣传口径由地震部门负责把关。重大地震事件的宣传要经党委、政府批准。有关地震预报的报道按照《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由政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传播。

(三)精心策划,保障需求。地震、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科协等部门要协作配合,组织制作质地精良、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科普书刊、科教片、动漫片、折页、电子书等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产品,内容包括地震基本知识、防震避震、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自救互救、识别地震传言常识、心理疏导等,满足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实际需求。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5

法律常识是法律知识中使用最多的部分,直接与公民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息息相关,法律常识的普及程度是衡量公民知法的重要指标,也是保障公民在法治社会中幸福生活的基石。大学生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代表着最先进的文化,是推动社会持续进步的栋梁。大学生所掌握的法律常识,不仅可以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可以用来保护身边人的合法权益,更可以给周边的人宣传和传播法律知识,逐步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养,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生力军。现有的教育体系,将大学生分为文科和理工科,文科大学生主要学习和研究社会科学,理工科大学生主要学习和研究自然科学,这种学习侧重点的不同,使得理工科大学生所学习到的社科知识较少,其中就包括了许多法律常识,使得理工科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率逐年升高,大学生犯罪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研究理工科大学生法律常识普及现状,可以更好的了解理工科大学生群体的法律素养,为减少大学生犯罪、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普及法律知识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并助力于法治中国的早日实现。

二、现状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具有石油特色的理工科院校,该校的大部分专业属于理工科,没有开设法律类专业,对研究理工科大学生法律常识普及程度具有代表性。通过调查问卷和走访的方式,调研了该校本科生,其中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份数为480份,将调研的结果作为分析理工科大学生法律常识普及程度的依据,从单项和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现状以及原因,根据分析的结果,指出教学中的不足,给出合理的建议。

(一)单项分析通过走访和查阅相关资料,将理工科大学生应该掌握的法律常识分解为:基本权利类、消费者权益类、校园安全类、合同类、刑事类、劳动劳务类、旅游类、婚姻类、纳税类和食药品安全类。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法理学理论,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18个基本法律常识问题,随机发放给全校的学生,经过整理核算,具体数据见表1。从采集到的数据来看,同学们对旅游方面的法律常识了解充分,与之对应的问题是:是否可以处罚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的游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会处罚游客,而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却认为应该处罚,这与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的规定相一致,该法律的颁布时间在调查问卷发放之后,相关的法律常识还没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有89.9%的同学能选出正确的答案,认为可以对文物上乱刻乱画的行为进行处罚,相应的法律常识最有可能来源于旅游地点的相关提醒和同学们对乱刻乱画行为的痛恨。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同学们并不缺乏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而是缺乏相应的获取渠道。正确率次高的类别是基本权利类,是《宪法》和法理学常识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权利,其正确率为73.9%。相对应的三个问题中,正确率最高的问题是:学生上课时是否可以去上厕所?这是一个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问题,其正确率高达86.0%,说明大部分同学明确的知道:自然人享有维护其行动和思想自主,不受他人或组织的非法剥夺、限制的权利。通俗的说,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3],这与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反复强调的内容相一致,同学们相应的法律知识充足,进一步说明:在现有理工科院校的教学环节中,普及法律知识的途径单一枯燥,相应的宣传力度不足,不能满足同学们相应的法律需求。正确率次低的类别是食药品安全类。在设计题目时,为了能更好的反映出同学们所掌握的法律常识,食药品安全类所对应的问题是一个关于假药认定的多选题,其正确率只有35.1%,即使是随机选择,也会有超过25%的正确率,这与实际统计的正确率仅差十个百分点,说明同学们在辨别假药方面的法律常识严重不足,在食药品安全方面难以明确的辨析商家各种违法和侵权行为,给广大同学的人身安全带来隐患,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正确率最低的类别是合同类,所对应的问题是:对于一份已成立的合同,其中一部分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此时该合同的合法部分是否继续有效?依照《合同法》的相关条款,合同的合法部分依然受法律法规的保护,然而仅有33.6%的同学能意识到这一点,大部分同学错误的认为合法部分不受法律的保护。由此可以看出,同学们所掌握的一部分法律常识与现行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对一些基本法律法规存在一定的误解。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双重的,一方面是因为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比较专业,所蕴含的法理理论过于深奥;一方面与同学们未曾重视相关法律常识有关。我们相信,作为道德修养较高和逻辑性较强的理工科大学生,其生活常识和逻辑理解能力足以理解这些专业性较强而与生活联系紧密的法律常识,只是缺乏相应的关注,缺乏对法律常识的兴趣。其它类法律问题的正确率介于以上四种之间,是各种因素的综合。

(二)综合分析经过单项分析,已经找到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法律素养的主要因素,为了能更好的评价理工科大学生群体的法律常识普及程度,给不同的类型赋予相同的权重,并与正确率相乘得到一个可以综合评价的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公式。由公式计算出综合评价指标的数值为54.7,该数值表明: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法律常识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只占到应该掌握的一半左右,加之设计的题目都是一些简单的基本常识题等因素的影响,理工科大学生的实际分值可能会更低。如此微薄的法律常识,是很难应对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甚至不能察觉自身权益所受到的伤害,这对理工科大学生维护自己正当权益和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极其不利。当理工科大学生离开校园的保护,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后,难免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他们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下理工科大学生缺乏法律常识的现状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同学们的共鸣。

三、应对策略

针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法律常识缺乏的现状,从国家、社会、院校、个人四个层面探讨,提出一些合理的改进建议,以增加理工科大学生所掌握的法律常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为构建法治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对于理工科院校的大学生来说,法律方面的必修课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由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部分组成,需要讲授的知识很多,而相应的课时却很短,限制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很难在课程的学习中获得足够的法律常识。因此,建议国家的相关部门,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分离出法律基础部分,配以适当的课时单独设置必修课,让同学们有充足的课时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加大普法力度、制定落实相应普法规划、增加高校法治建设的投入,多维度、多层次、多方面普及法律常识,使学法、知法、守法的观念深入理工科大学生的日常。

(二)毕业的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法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全社会的法治进程,培养大学生的法律素养也是社会全体成员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希望每个社会成员在自己学法、知法、守法的同时,也积极的为理工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通过法律援助、法律互助、法律讲座等方式,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学习法律常识,增加他们的法律素养,使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都懂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约束自己的错误行为,敢于和违背道德、违背法律的行为做斗争。只有不断的注入、壮大高素质的生力军,我们的社会才会进步,社会才会安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切身感受到法治社会带来的幸福。

(三)院校是大学生学习法律常识的主要场所,课堂讲解是获得法律常识最有效的途径,现有的教学体系不能很好的普及法律常识,需要不断的革新,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1.丰富教学方法,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好奇心;2.改革考核方式,使同学们在课堂之外也能积极的学习法律常识;3.针对理工科院校法律必修课的不足,可适当的增设不同方面的法律类选修课;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5.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法治环境,坚持科学性和民主性的统一[4]。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6

科普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没有科学技术的普及,就谈不上科技进步和创新,更不会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区位于市委、市政府驻地,社会的高速发展不断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产物,日益成为我区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心、提高广大居民科学素质的阵地。面对这种新变化新要求新期待,我区社区科普工作总体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居民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社区科普的投入不足,设施和工作手段缺乏;社区科普活动频次低,质量和水平不高,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居民的实际需要;一些社区对科普工作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组织不健全,工作机制不完善等。加强社区科普工作,发展社区科普事业,营造社区科学文化氛围,让广大居民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具备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是提高全区人民整体科学素质和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明确社区科普工作的服务对象,切实做好社区科普工作

新时期社区科普工作必须把未成年人、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失地人员等人群作为主要对象。引导未成年人形成对科技的兴趣和爱好,树立科学意识、崇尚科学精神,养成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老年人反对愚昧迷信、运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质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丰富科学文化生活,保持身心健康。培养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的就业技能和生存技能,养成科学文明生活、保持理性平和心态、适应城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断创新社区科普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社区居委会、驻社区单位、企业及居民的积极作用,动员、鼓励和支持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开发、开放和共享科普资源,形成社区科普工作的合力,普惠广大居民。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带动社区科普工作的全面提高。以加强科普益民服务站、科普学校、数字化科普网络(简称“站、校、网”)为突破口,全面提高社区科普的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科普活动的持续广泛开展,为居民提供贴切、丰富、便利的科普服务。

三、以“站、校、网”建设为重点,改善社区科普工作条件

(一)建设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支持和推动社区因地制宜地建立科普图书室、科普活动中心、社区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科普园、科普广场、科普宣传栏(橱窗)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在已有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活动设施和场所中增加科普内容、拓展科普功能。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做好社区科普益民服务站的维护和管理,定期对科普设备设施检查,及时更新科普展示内容,保证站内设施设备正常运转。有计划地利用科普益民服务站开展科普活动,提高活动频率、使用效率和服务水平,不断扩大居民受益面。

(二)建设完善社区科普学校。整合社区内及周边教学资源,建立科普大学、科普讲堂、社区学院、青少年科技辅导学校等多种形式的社区科普学校,为居民提供针对性强、常态化的科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引导社区立足实际、贴近居民,采用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配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科技与文化相结合,切实提高居民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能力。制定和完善社会科普学校管理和运行制度,建立长效办学机制。支持培养一批教学能力强、热心于科普事业的社区科普教师队伍,提高教学服务水平。

(三)建设完善社区数字化科普网络。推动建立社区电子科普显示屏、社区网络书屋、数字科普视窗等社区科普阅读终端。利用微博、微信、博客、即时通讯等网络新媒体手段,实现居民科普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增加社区移动电视的科普功能,定期更新内容。

四、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建设,切实提升社区科普服务能力

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立由社区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增强社区管理和服务科普事业的能力,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社区科普工作计划、筹集社区科普工作经费、集成社区科普资源、组织社区科普活动。同时,推动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驻区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发动驻区单位参与社区科普工作。配备社区科普员,引导社区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科普员,保障社区科普有专人负责。要积极推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科技社团、传媒单位、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的专业人才作为社区的兼职科普员,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骨干。引导中小学、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单位的科学老师成为社区科普的专兼职科普员,积极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要大力支持社区科普员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科普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开展科普活动的能力,“站、校、网”要为社区科普员提供开展科普活动便利条件。

五、丰富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切实满足居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新期待

社区要紧紧围绕科学素质纲要主题,大力开展经常性的社区科普活动。针对老旧住宅社区、企事业单位所在地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新建住宅区,商务楼宇聚居区等不同情况,根据社区常住居民的组成、文化背景、科普需求等不同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经常性的科普活动。根据未成年人的需要,组织开展科学营、科技竞赛、科普游戏、科学体验、动手做科研等多种形式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激发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知识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爱好。针对老年人对科学生活、身心健康、人文关怀等的科普需求,开展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消遣式科普,通过讲座、报告会、现场互动等活动形式,使其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和失地人员,加强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训,开展安全知识、心理健康、科学生活等科普宣传,增强其适应职业变化和城市生活的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普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点科普活动,采取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科普讲座、科普文艺、科普影视等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围绕居民关注的卫生健康、应急避险、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心理关怀、反对愚昧迷信、生态环境等重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及时解疑释惑,弘扬科学精神,引导居民科学对待和处理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六、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用,为社区科普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7

XX镇2019年基层科协工作项目是“科普宣传,建设美好家园”。举措主要是带领科普志愿者立足社区、面向企业、走进学校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科普知识,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通过利用科普条幅、科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宣传低碳生活、精彩妙招等日常生活科普知识,达到丰富社区居民、企业工人、学校学生的科技文化生活的目标。增强人们的科普养生知识,同时也倡导科学、环保、文明的文化理念。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科普教育,营造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为了搞好这个工作项目,达到期望的效果。XX镇科协已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是XX镇科学技术协会已在世纪联华超市门口,对XX镇群众进行科普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放置了与生活非常贴近的科普小知识展板,内容简单易懂又非常实用,深受群众们的喜爱。针对漫天飞舞的杨絮,科协工作人员现场进行了预防过敏方法的介绍,简单易操作,接受度高。并邀请XX卫生室医生为前来群众免费量血压。同时发放宣传500多份小册子和宣传画,并走进农贸市场,让更多群众对科普小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宣传现场气氛浓郁,互动热烈,效果显著。

二是联合镇团委、志愿者协会在XX大药房门口,开展了急救知识宣传,通过发放《市民安全救护手册》、《日常急救手册》、急救知识题解答、和群众自己体验心肺复苏的步骤等方式,让XX民众更加重视急救知识、进一步了解学习急救方法,不断提升自护能力。

三是对全镇300多家企业进行了企业安全生产技术管理知识宣讲,为夏日企业安全生产做好保障服务工作。同时走进我镇余北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生活安全科普知识宣传,提高居民生活安全意识。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8

关键词:科普工作;科普主体;科普内容

近年来,科学普及、科学教育、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的词汇。在科学普及活动中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等等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颁布实施,全国科普工作会议的连续召开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49计划)的启动,可以肯定我国科普工作又将呈现出一个新的可喜局面。

当前,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议题,但在具体的科普实践活动与方式中,各国又因各自的国情不同而既有共识相同之处,同时又呈现出多元化的差异区别。如何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同时又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从而达到国家科学普及的既定目标,无疑需要深入的探讨和大胆的实践。在我国当前的科普工作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1,当代科普是社会中的科普

应当说,科学普及始终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并且二者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的哪个地方,科学普及也需要跟进到社会的哪个地方。今天的科学技术是社会中的科学技术,是国家目标和社会工程,同样今天的科学普及也是社会中的科学普及,科普工作不再仅仅是某些个人和团体的业余、自发行为,也一样成为国家的发展目标和社会的系统工程。

许多国家认识到,科学普及作为一项促进公众理解科学、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社会教育活动,是保障科学与社会协调进步、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社会工程,因而带有社会公益事业的性质。今天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依赖于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全社会多方位、多层次地配合与协调。在科普工作的发展和建设中,政府已成为重要的支持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行为常常起到基础的和主导的作用。如英国政府从立法和资金保障两个方面大力扶持科技馆建设事业。早在18世纪末英国政府就制定了博物馆法,对包括科技馆在内的博物馆给予法律上的保护,确定其公益法人的地位。英国政府不仅投巨额资金建设科技馆,而且每年为科技馆划拨大量经费,以保证其正常运营。以伦敦科学博物馆为例,每年该馆支出经费总计约2300万英镑,其中85%以上为英国政府拨款。

除直接参与外,政府部门还通过建立适宜的社会机制(包括政策、法规等)来动员和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参与科学普及工作,充分发掘全社会的资源。一些科普宣传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钱,效果同样很好,关键在于建立适宜的政策引导机制。美国政府曾明文规定,工厂里的生产机器在报废前必须经过当地博物馆机构的挑选,尔后才能报废。在美国的某些高速公路旁边,路基被切开露出断面以帮助人们了解道路是由什么材料铺成的。这类科普方式并不需要花多少钱,有了相应的措施规定,公司企业也愿意做,并且还有广告宣传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普及工作又常带有一定的文化产业属性,借助市场机制引导和促进科学普及也是一条有效途径。闻名世界的美国科幻片不仅吸引了大批科学爱好者,同时也创造了惊人的票房价值。自有电影以来,创造全球最高票房价值的10部电影中美国科幻片就占了5席,据首位的《侏罗纪公园》票房价值高达5亿美元。而利用一些特殊的地理地貌等自然景观开展的科普旅游、科普夏令营等活动同样大受欢迎,并且利润可观。可见,在市场机制下科学普及工作的发展也同样前景广阔。

2,当代科普主体的分化问题

长期以来,在国内外对科普活动的认识讨论中,一直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即认为科学家应当承担起科学普及的主体角色。在科学界,这种呼声尤其显得强烈而紧迫。的确,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科学家们常常是义不容辞地扮演着科学普及的主体角色。没有布鲁诺、伽利略的宣扬和普及,哥白尼的“日心地动说”便难以掀起近代科学的革命风暴;没有赫胥黎“斗犬”般的维护和宣传,便不会有达尔文进化论的深入人心;没有相对论热,爱因斯坦及其理论也不可能家喻户晓。正是科学家的这种对真理以及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才使得科学的理性之光不断照耀着普通大众走进人类智慧的殿堂。

然而,随着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变化,尤其是电视机、互联网络的出现,以及社会公众对科技发展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普遍愿望,对今天科学普及的方式、手段和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在科学知识的生产早已专业化、职业化后,科学知识的普及、传播以及科普创作也日益走上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道路,逐渐呈现出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今天已不难看出科普活动中科学界与新闻媒体之间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越来越明显,即科学知识生产者和科学知识传播者二者存在着一种职业上不断分化的趋势。如今在科学普及和传播的过程中,各种媒介的从业人员(主要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的记者、编辑等)越来越扮演着直接而显著的角色,相应地,越来越“专”的科学家们却更多地在扮演着配角。这是今天的科学传播不同于以往的科学普及,并且也不同于当前一般信息传播的一个新特点。

在今天的科普主体中,“科学知识传播者”已逐渐成为一支职业化的队伍,主要由科技传媒的工作人员、科普创作人员、科技展馆工作人员、科普活动的组织策划人员等更直接面向公众传播科学的专职人员组成,当然也包括一些工作在科普一线的科学家,但大多数早已分身乏术的科学家作为“科学知识生产者”则属于今天科普主体中相对间接的、非职业化的队伍。

显然,这并不是说,今日的科学家可以回避其科普的社会责任。科学家在科学普及传播链中始终扮演着“第一发球员”的角色,是人类认识理解科学的源泉所在。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仍然是当代社会以及现代科技发展对科学家的时代要求。此外,科学界应建立相应的机制积极协助职业的科学传播者共同推进当代科普事业的发展。如果说科学团体是人类理解科学的必不可少的最终源泉,那么大众传媒就是今天沟通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一座桥梁。要想在传播媒介中准确、适宜地反映科学,科学家与传播媒介保持和谐一致的良好合作关系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前提。同时,科技媒体的各类工作人员的职业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以及科技媒体作品的专家审核制度也应逐步提上议事日程。

3,科普内容与科学素质

国民科学素质对当代国家、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国政府均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科普工作如何围绕提高全体国民科学素质这一目标,科普内容如何进行调整同样受到普遍的关注。

自上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对国民科学素质的调查工作。关于科学素质,国际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中心主任米勒(JonD.miller)教授认为,科学素质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认识和理解一定的科学术语和概念;(2)对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要有所了解;(3)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广泛影响,能够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科技问题做出合理的反应。米勒教授对科学素质的这一规定已逐步被国际社会所认同,与科学社会学的“三层次说”(即科学是一种理性知识、一种认识活动和一种社会建制)也是较为吻合的。

由此可以认为,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是否具有科学素质可以具体表现为对科学知识的认知能力、对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参与科学技术的社会管理能力这三个层面。相应地,科学普及在内容上也可以在这三个层次上进行展开。

首先,科学是一个系统严密的、逻辑自洽的知识体系。在科学知识方面,科学普及应当促进公众对科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整体的认识,这是理解现代科学事业的基础和前提。主要包括,(1)理解科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认识理解科学知识体系中关于物质世界、生物界、人类机体、人类行为、数学、现代技术等领域里的一些基本的核心概念;(2)理解科学的一些基本的核心理论和观点,如基本的科学原理以及普遍的科学常识。科学知识体系中的科学术语和概念如同砖瓦,科学原理如同骨架,公众掌握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就有利于树立起科学的基本的世界观,用科学的观点观察和描述客观世界。

其次,科学不仅是一个静态的知识体系,还是一个动态的研究探索的活动,并在这个探索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专门的研究方法和职业的行为准则。在科学活动方面,科学普及应当促进公众认识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通过对科研成果的获取方法以及承认过程的了解增强识别科学与伪科学、假科学的能力;通过了解科学工作中的评审程序和奖惩制度,了解科学家和科学组织的行为规范和职业特点,进而理解人类在科学实践的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进步的科学精神。再次,科学不仅是一个纯学术性的研究探索活动,同时还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社会性工程,是国家目标、政府事业。科学本身,以及更直接的和技术一起对当代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着空前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在科学技术与社会方面,科学普及应当促进公众理解现代科学技术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以及与人类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作用。主要包括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对公众个人生活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了解科技体制的功能特点和社会角色,了解基本的科技政策和重要的相关制度(如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制度等),了解参与科技发展的社会管理、监督等方面的机制和渠道,等等。能够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既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同时又必须有相应的监督和制约,能够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与科技相关的问题做出合理反应,具备参与科技发展的有关管理与决策的基本能力。

此外,在当前科学普及的内容方面,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科学普及更多的是引导公众认识、理解、欣赏科学,而不是一味儿地鼓励普通公众涉足科研前沿,去攻克什么科学难题,创造什么重大理论。近代科学革命以降,人类科学事业经过几百年的突飞猛进到今天早已是壁垒森严,高度专业化、职业化了,从事前沿科学探索工作首先要经过长期严格系统的专业训练。盲目地鼓励社会公众进行所谓科研探索往往会背离科学普及的初衷。没有高等数学理论的背景就去解决哥德巴赫猜想难题,仅仅只有初中化学的知识就要论证水变油的过程,这些现象应当说与我们的某些科普宣传不无关系。面对真诚而执着的民间“科学家”们五花八门的“成就”和“突破”,职业的科学家曾无奈而又一针见血地指出:“你自行车骑得再快,能上月球吗?”

第二,科学普及应避免使科学神秘化、崇高化,并负载过多的道德使命。科学普及要废除那种科学高高在上作为社会行为向导的权利,使科学工作非神秘化,让科学走下圣坛,更加接近普通公众。实际上,科学事业本身就是魅力无穷的,可以使人类摆脱愚昧、远离无知,值得人们去探索、去创造、去欣赏。正如当代著名的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教授所指出的:“当所有的花言巧语都被揭露无疑时,真理的内核就在这样的见解中出现了:科学是迷人的事业,能够使从事科学的男男女女全力以赴,能够用它的发现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

4,科普工作与学校正规教育

应当说,就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质而言,主渠道、主阵地无疑在于学校的正规教育,科学普及应是学校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和社会延伸。为提高普通国民的科学素质,在学校正规教育领域,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如何从分门别类的分科教育到全面整体的综合教育(即从学科到科学)进行转变也一样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在这些方面,科普工作与学校正规教育相互之间显然十分有必要进行合作与借鉴。

不过,学校的正规教育教学与社会化的科学普及两者的区别也是明显的:学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有考试、拿文凭的制约,而科普则是非强制性的;学校教育在相对固定的时间范围内针对相对固定的人群,而科学普及则是面对0至99岁各个年龄段的全体社会公民。

由上述不同可以看出,搞好科普工作必须更加重视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求。科学普及是非强制性的,在科普工作中能否抓住普及对象的兴趣点和实际需要就十分关键;科学普及是面对社会上各个年龄段的人群,积极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特点和不同需求就显得非常重要。研究统计表明,对于社会大多数的成年公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价值及其社会影响后果,而非充满艰深学术术语、并且远离人们现实生活的尖端科技知识。因而科普内容不应只盯着科技最前沿,相对于正规教育而言,科普工作更需要关注普通公众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及其心理特点和兴趣点,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科普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而达到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目的。例如,一种新式的电视机问世了,普通公众关心它有哪些新的功能、会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更甚于关心该电视机的工作原理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技术上有哪些突破。在科普工作中需要更多地尊重并且适应社会公众的这一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引导和提高,从而更好地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5,我国科普工作与国外科普工作的国情差异

我国的科普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从国情角度看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参考借鉴国外经验以及制定我国科普政策措施时必须考虑到这些不同点。

首先,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整体水平上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着相当的差距,客观上造成我国公众对现代科技的了解和需求也必然存在着相应的差距。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上世纪80年代,我国最畅销的科普书籍是《养鸡500天》,而同一时期美国公众最喜爱的科普图书是卡尔萨根的《宇宙》。我国的普通公众,尤其是广大农村里的公众对科学技术已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恩惠尚未充分感受到,对当代科技运用所产生的负面效应更是无从谈起。因而与发达国家的公众比较而言,现阶段我国公众在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上,往往有理解片面、急功近利、追求实用化、盲目乐观等特点。

其次,我国公众受学校正规教育的年限与发达国家公众相比差距较大,公众整体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参与科学技术社会管理方面的意识也明显较弱。近年来,国外公众理解科学活动的兴起是与其社会公众普遍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分不开的,试想,公众如果对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或者其影响后果一无所知的话,他们又怎么可能要求与科学家进行交流对话、平等争论甚至发问质疑呢?而我国公众相对科学素质较低,对科学家的科研工作及其影响知之较少甚至没有感觉,自然难以达到理解沟通的地步。公众对科学家及其工作也多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应地参与科学事业发展的管理、监督等方面的能力和意识也就大打折扣了。这无疑也要求我国的科普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承担起一种“补课”的任务,补学校正规教育不足的课。

再次,我国科学家在参与科普活动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的科学家们相比,来自社会公众方面的压力要小得多,也没有那么直接。国外科研工作者面对公众舆论的巨大压力常常要三思而后行,甚至延缓、停止或者取消科研计划。这一点只要想一想英国克隆羊“多莉”以及转基因农作物在发达国家所引起的震荡就足以使人深刻体会到这一点。而我国科学家面临社会公众这方面的压力则相对要小得多。如何促进我国科学家更多地参与科普活动,更多地面向普通公众,学会并乐意与社会公众和媒体打交道,就必须考虑到我国的这一实际国情情况。

参考文献

1刘珺珺著.科学社会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7—10.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课题组.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报告[R].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121--142.

3樊洪业.科学普及不等于技术培训[n].科学时报,2002年9月15日.

4[英]约翰•齐曼著,刘珺珺等译.元科学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273.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9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对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新闻媒体、社会各界的作用,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活动,大力提高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素质,提高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医院、大型文艺体育场馆设施等人员活动相对集中的单位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全省安全和社会稳定,推动和谐河北建设。

二、主要内容

(一)以《河北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为核心,做好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公共安全形势和环绕首都的特殊区位环境,宣传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政府切实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最大程度预防突发公共事件并减少其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宣传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及各地各部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围绕预案编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体制和法制(以下简称“一案三制”)方面所做的工作。宣传预案的主要内容,宣传抓好总体预案的落实要坚持防患于未然,加强预案的培训和演练,不断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要抓好基层,包括社区、农村、重点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宣传依靠科学技术,采用先进的应急处理技术及设备,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积极做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普及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公共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做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公共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典型案例为着力点,增强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介绍国内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正反两方面案例,剖析公众在遭遇突发公共事件时,临危不乱、灵活运用自救互救知识配合政府救援、减少人员伤亡的正确做法,增强公众“思危有备,有备无患”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提高公众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素质。同时,通过总结分析案例中使用的处置手段、采用的应对措施等,进一步提高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组织实施

(一)深入解读应急预案,广泛宣传典型案例,营造全社会关注公共安全的舆论氛围。

1进一步加大总体预案宣传力度。及时播发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通讯或述评及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体预案的要求,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由省委宣传部负责)

2积极推进专项预案的解读宣传。新闻媒体要陆续播发可对外公开的省专项预案简本及其解读文章、背景材料。稿件由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负责提供。(由省委宣传部和专项预案牵头起草部门负责,陆续播发)

3广泛进行典型案例宣传。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对各地、各部门推进“一案三制”工作,成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在应急处置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宣传报道。原则上,对外公开的省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各选1个典型案例。此外,由省内主要新闻媒体采访有关政府部门、基层干部以及曾受到突发公共事件严重影响的普通群众,请他们根据自身体会谈对贯彻落实应急预案的感想和看法。(由省政府应急办协调省民政厅、省交通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安监局、省林业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等部门提供稿件,省委宣传部负责在专项预案宣传解读期间安排)

(二)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开展专题宣传活动,牢固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充分发挥科技馆等科普基础设施的作用,通过公共安全宣传周和每年“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专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声势浩大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掌握避险和自救、互救等基本知识,增强公共安全意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民政厅、省安监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司法厅和省人防办、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2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结合普法、依法行政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有关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知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政府法制办等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结合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进行宣传。结合河北省“*”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宣传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负责)

(三)积极推动应急知识普及,丰富科普宣教载体,提高公众的预防、自救和互救能力。

1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在有关新闻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以及省政府门户网站开辟专栏、专版、专刊,开展专题采访等多种形式,介绍普及应急知识。(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政府新闻办和省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中心负责组织)

2编辑出版科普读物和音像制品。广泛收集有关资料,由省直有关部门牵头,编辑出版包括各类灾害的综合性科普读物或音像制品,指导协调制作和播出有关电影、电视、广播和动漫等作品。(由省新闻出版局、省广播电视局、省科技厅、省科协、省民政厅、省人防办、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安监局、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等部门负责组织,做出具体安排,分步实施)

3举办论坛、讲座等活动。通过举办论坛、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和专题文艺晚会等多种形式,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的力度。(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

4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张贴宣传海报、投放公益广告,在农村、社区、高危企业、建筑群和车站、机场、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设置应急标识。(由各级政府应急机构会同建设、民政、旅游等部门组织实施)

(四)结合受众不同特点,分类分层抓好培训,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训。

1学校教育。组织编写大、中、小学及幼儿园公共安全课程教材,尽快进入课堂。同时,利用省教育电视台等远程教育平台,对社区、农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普及教育。(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教育厅负责组织实施)

2公务员培训。制订培训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不定期举行短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对各地各部门的应急管理机构负责人进行培训,对公务员和各级政府、各部门新闻发言人进行培训。(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人事厅、省政府新闻办负责组织)

3职业培训。对高危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在职业资格认定考试中增加相关内容。(由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安监局等部门负责组织)

4志愿者培训。对志愿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人员,采取不定期集中的方式进行培训。(由省政府应急办会同团省委、省民政厅等部门负责组织)

(五)发挥各级政府优势,结合地域特点,推动科普宣教活动不断深入开展。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制订本地区科普宣教工作方案。根据地域特点,编发公共安全手册;制作宣传海报,在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以及工地、机场、车站、市场、广场、公园、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广泛张贴;制作公益广告和应急知识短片,在各地电台、电视台播出,在公共汽车、客运班车、火车、客船、民航班机等运输工具上广泛宣传;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摆放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提纲;围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日(周、月)开展宣传活动,当地应急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要亲自参加,组织青年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不定期开展应急知识和技术展览等活动。(由各级政府应急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四、工作要求

(一)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开展科普宣教工作。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统一安排,成立由本部门负责人牵头的工作小组,加强领导,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分步实施;同时要落实责任,及时提供素材,主动接受采访,积极做好科普宣教工作;各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地区的科普宣教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要根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制订科普宣传工作计划。从本方案之日开始,利用4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在全省树立公共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宣传“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理念,普及基本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技能,逐步在公众中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倡导通过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减少因此而导致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细分受众层次,尽可能使用通俗语言,简明扼要,多题材、多角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报道,将科普宣教工作的触角延伸进社区、农村、企业、学校和家庭,在真正取得实效上下功夫。

将日常宣传与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的科普宣教工作结合起来。利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有利时机,结合救援和调查等工作的开展,及时、动态地进行科普宣教,扩大宣传效果。要宣传在应急处置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还可以结合应急演练进行科普宣教。

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其在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

(二)加强组织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科普宣教效果。省政府应急办会同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共同负责科普宣教工作总体实施方案的指导和协调工作,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科普宣教工作进行督查和评优,确保科普宣教工作取得实效。

社会常识科普知识大全篇10

党的以来,党建引领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不断胜利的重要法宝,在党的带领和指引下,全国各组人民克服一个有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迈上一个又一个新台阶。2020年,中国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汇集全国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党建引领在抗击疫情中的效果更是让全球人民为之而鼓掌。

xx区科协坚持以党建引领工作,紧紧抓住党支部这个龙头,切实把党建工作植根于科协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深刻理解党建引领的基本内涵

党建引领是一个严肃的政治命题,不能当成口号和标签,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把握大局、找准方向。

一是坚持旗帜鲜明的政治引领。党建工作是政治工作,党建引领首要任务是聚焦有效强化政治领导力。科协党支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引领党员自觉贯彻党的主张,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润物无声的思想引领。科协党支部坚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指导工作,组织党员认真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习真正入脑入心,为科协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坚持一呼百应的社会引领。我们党不但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还具有其他国家政党无法企及的社会动员力。科协党支部非常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在科普宣传中凝聚力、号召力、动员力,经常深入社区,与社区党组织直接对接,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有声有色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编印了《公民科学素质读本》(上下卷)3000册,发放给各社区,向广大居民宣传科普知识,普及科学常识;制作了“xx区科普志愿者”袖标1000个、绶带500条,发放给社区科普志愿者,以便志愿者在组织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时亮明身份,扩大宣传效果;制作了带有我区2020年科普日主题的环保购物袋和印有“科协健康文明”字样的水杯各2000个,在组织社区科普活动时作为礼品发放给社区居民,让科普真正走进生活、走进家庭、深入人心。

二、构建居民普遍参与的科普宣传体系

一是努力拓宽居民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渠道。吸引更多居民、更加深入的参与社区科普。鼓励和支持社区组建科普小分队,将那些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关心孩子科学素养的家长们组织起来,轮流带领孩子们开展如参观科技场馆和科技展览、做科学小实验、听科普讲座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营造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区氛围。

二是用活现有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我区现有科普教育基地资源丰富:石家庄经济学院地球科学博物馆位于石家庄经济学院内,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地学类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首批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石家庄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科技创新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馆藏资源丰富而雄厚、设施优良、环境幽雅,是槐底街道、xx区乃至整个石家庄市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裕东街道小马新村科普教育基地占地面积千余平米,内设地震体验馆,通过地震知识长廊的展示、现场讲解地震带来的危害、3D模拟自助自救平台的体验,让群众亲身体验地震真实场景、更好的了解在地震来临时如何科学的预震、防震。用活这些科普教育基地,经常性组织重点人群参观学习,将进一步推进我区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