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规范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52:37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1

关键词手术室术前心理护理规范化语言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0.254

手术对病人是较强的紧张刺激。病人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病人术前最希望了解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及安全性,手术治疗方案,术中麻醉、疼痛等主观真实感受和手术过程中真实痛苦的体验[1]。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病人,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通过归纳总结,手术室心理护理语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规范。

术前焦虑与恐惧心理

病人到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不得不与自己的家人、朋友及已熟悉的病房环境分离,暂时离开了维持心理平衡和生活需要的环境和条件。便会产生分离感,任何手术对患者来说都是一种身体创伤,都会破坏和威胁患者的自我完整性。加上环境也不同于病房,容易产生害怕的心理,从而导致不良的应急反应,常表现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甚至颤抖等症状,病人可能会反复询问有关手术的各种信息。

规范化语言举例:“您的手术我们已制定了完善的手术方案,手术将在较短的时间完成,您就当在这里做一个短暂的休息吧”;“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医生向您解释。您要相信我院手术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的确有疑难情况,我院会及时组织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以最快的速度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

术前麻醉及疼痛认识[2]

在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位病人谈到手术怕痛问题时,一位年轻护士则对病人说:怕痛让麻醉师多上点就行了。病人打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测麻醉平面时,不管针头、针尾碰到皮肤他都叫痛,目的为了可多打点麻药,使得麻醉医师无法正确测试平面,延误了手术时间。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病人麻醉过程,指导病人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

规范化语言举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您不必担心疼痛”;“医生在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适量的麻醉对您的手术效果是最好的,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疾病性质的担忧

肿瘤及疑似病人怀疑自己的病能否治好的紧张、恐惧心理比其他病人更严重,而且大多数病程不长,但较重,思想准备不足。由此而引起的焦虑心理可能使病人情绪激动,甚至带来血压、脉搏、呼吸、胃肠、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的改变,削弱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术中、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应避免使用恐惧和忧虑的语言,对病情不应详说,尽量使病人保持良好的心境接受手术。

规范化语言举例:“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不要过分担心手术结果,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健康的心态对疾病的康复帮助很大”;“大部分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康复到正常状态也不是什么难以办到的事。”

室温适应性感受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22~25℃。手术各环节温度需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手术进程调节室温[2],室温过低影响患者的末梢循环,使血管收缩,影响输液速度,增加精神、肌肉的紧张度和感冒、咳嗽等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室温过高增加患者代谢,体液蒸发快,呼吸道干燥,特别对呼吸道有炎症者更不利。但患者可能因为紧张、忧虑或个体耐受度等因素,不与护士沟通室温感受。

规范化语言举例:“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以避免空调效应影响消毒效果,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您不必忍受不说,我们会通过给您盖棉被等方法保证您的舒适”。

关心愈后情况

患者在手术前对手术效果、术后疼痛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疑虑,医护人员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有一部分患者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患者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患者,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积极对待人生。

规范化语言举例:“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愈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手术会进行的很顺利,手术后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就能恢复健康了”;“手术后专门会有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指导您尽快康复,您不必过分考虑术后恢复的事情”。

讨论

病人看病、住院、手术都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迫切需要解释、指导及安慰。在术前访视中,有时遇到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另外,有的护士不善言辞,与病人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这就需要手术室护士在不断学习中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利用平时晨会进行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病人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在不断实践基础上,提高交流技巧,以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来解除病人术前焦虑情绪,从而获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2

通过调查820例病人结果发现,术前最担心、最关心、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术前担心疼痛157例(19%),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119例(14.5%),紧张要求关心照顾69例(8%),担心疾病性质52例(6%),担心室温51例(6%),关心愈后情况34例(4%),要求保留脏器6例(0.7%),不要输血6例(0.7%),担心经济问题3例(0.4%),其它21例(2.6%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体位等),302例病人表示无特殊问题(38.1%)。根据调查结果,针对病人的心理问题,做好心理疏导。

2.制订规范化指导语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3]。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收效最快。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误导病人,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www.133229.com在临床实践中,曾有一位病人谈到手术怕痛问题时,一位年轻护士则对病人说:怕痛让麻醉师多上点麻醉就行了。第二天病人打完连硬测麻醉平面时,不管针头、针尾碰到皮肤他都叫痛,目的为了可多打点麻醉,使得麻醉医师无法正确测试平面,延误了手术时间。应用规范化指导语后,事先告诉病人麻醉过程,指导病人密切配合,确保麻醉、手术顺利进行。因此通过设计的语言,实现对患者的心理调控及心理支持,往往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制订了以下9条规范化指导语.

2.1 担心疼痛一般情况下,手术是在充分麻醉、安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的。另外,我院麻醉科的学术地位、临床经验,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大部分医生具有一定的临床麻醉经验。上完麻醉后将测试麻醉平面,到时麻醉师会用针头点刺手术范围表面的皮肤,您需分清刺痛与点触感觉,希望您如实反映。术中麻醉师还会根据手术需要辅助用些镇静药,可能您一觉醒来,手术已经结束了。

2.2 关心主刀医生及手术效果

您的手术情况将由负责手术的外科医生向您解释。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您要相信我院外科医生的医术、医德水平。如手术过程中有疑难情况,会及时组织全院有关科室和有经验的专家亲临解决,您尽管放心。

2.3 要求关心照顾

您明天早上进手术室时,会有护士、护士长迎接并关心您,为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我们手术室为病人设置了背景音乐。在手术等候期间,您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您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或麻醉师反映。我们将为您提供一流的服务,请您放心。

2.4 担心疾病性质

首先希望您手术结果属良性。但有时结果可能会事与人违,您也要承受得住。人的精神因素很重要,要相信目前医学在不断发展,有不少治疗和控制肿瘤的方法,如:化疗、放疗介入疗法,中药等。另外,有些肿瘤只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手术、远期存活率是很高的,您术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按时随访,完全能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2.5 担心室温

手术室内温度按规定应保持在摄氏22℃。当伤口消毒前,巡回护士会把空调暂时关闭,有时因特殊手术需要,室温可能会低于22℃。如您觉得冷,一定要及时向巡回护士反映,我们备有特制的小棉被为您解决怕冷问题,您不必忍受不说。

2.6 关心愈后情况

人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愈后情况也各不相同,如保持良好的情绪、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及尽早下床活动等,都能有利于术后早日恢复.由于手术室护士对病人(您)出室后的具体情况不了解,很难作出全面、正确的评估,应由主管您床位的护士、医生根据术后情况为您作具体解答。望您谅解。

2.7 要求保留脏器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该保留有关脏器。如病变累及附近脏器,手术医生会根据病情与家属及时联系,在家属同意情况下,再进一步决定手术方案.您应该相信医生和家属的决定。

2.8 术中不要输血

麻醉师会根据术中出血情况,判断您是否需要输血。一般介于可输、可不输的情况下,会尊重您的意愿,尽量不输,但术中出血非输不可时,一定得输,否则会影响生命安全。当然输血有可能会带来血清感染的危险。但其发生率是非常非常小的。

2.9 担心经济

您的担心我们会认真考虑,术中我们会根据您经济状况保证情况下,控制高费用物品的使用,请您放心。如您实在有困难无法解决,可借助有关机构反映,以解决您的经济问题。

3. 掌握交流技巧

我院手术室年轻护士占三分之二,有不少刚从学校毕业。她们年龄小、阅历浅、社会实践经验少、人际交往能力差。在术前访视中,碰到病人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更会加重病人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病人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病人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另外还请高年资护师到病房实地示范.一次在对一位喉癌病人术前随访过程中,病人情绪十分紧张,担心手术效果,愈后情况,发音问题,术后生活质量等.这位护士的丈夫曾做过喉癌手术多年,至今各方面恢复很好,她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经验感受,措施等与病人足足谈了半个多小时,使病人情绪大大缓解,术后恢复顺利,提前出院.随访中要求做到:仪表仪态端正,语气态度温和,视线角度合适,回答问题恰当,掌握交流技巧,取得病人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我们指定了规范化指导语,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在最近进行的病人焦虑自评测试的单项分析中显示,病人术前一天与手术室护士交谈后,焦虑值有不同程度下降。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3

摘要: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护理工作的全过程,而且直接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树立专业形象的关键。我院通过制定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内容及其对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提高了手术室管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一、组织管理

我院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职能,采用美国的法约尔管理方法,有年、季、月、周计划。明确分工,协调好护患之间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控制对检验工作是否与制定计划相一致,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要求护士做到的管理者必须做到,护士长以身作则,在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管理,有布置、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二、工作管理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强手术室护理的程序化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确实有效的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核对工作,并记录在手术室护理记录单,我院自2002年9月份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凡住院的手术患者均有手术室护理记录与病历保存归档,护理部不定期的检查记录的完整性,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做到工作管理程序化,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责任到人,按责上岗。几年来未出现因核对不清而影响手术安全的现象。

三、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环。它是保证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的关键。制定持续质量改进计划,科室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为组长,副护士长为副组长,成员3人,每月有检查有记录。

3.1术前访视

为了保证手术的预期效果,必须做好术前访视,巡回护士在术前一天去病房访视,会见患者先问好,作自我介绍,再详细了解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床号、住院号、术前诊断、拟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化验结果、了解病情和手术部位及过敏史,并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紧张心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有较好的心态配合手术治疗。

3.2严格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管理

在手术过程中,如手术器械必须高压灭菌和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备好足够的手术用物,每月监测空气、物品的细菌培养,以利分析无菌技术管理。

3.3业务技术管理

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以上,学习内容如复杂手术配合,重危病人抢救,新仪器的使用讲解及掌握要点等。同时采用护士长早会提问,设护士工作质量记录本等,每日记录,月底统计,要求新护士认真做好工作笔记,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了工作效率,让护士有更好的满足患者的需求的概念[2]。熟练掌握手术配合工作,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评定成绩与年终考核挂钩。

3.4专科配合效果好

根据护士的年资、能力大小、个人特长进行科学分工、合理安排,如进行心脏手术、体外循环、腹腔镜、激光、骨科等手术、仪器操作要求精确、熟练,对不同的专科进行相对固定配合。这样既促进专科配合,又促进专业性管理,同时亦取得各科手术医生的满意。

3.5标本管理

标本是疾病诊断的依据。因此我科对标本管理进行把关,凡手术结束的标本均由巡回护士放入标本袋,记录好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及标本名称等,由手术室护工亲自送病理科,并做好标本的双签名工作。

四、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手术日益创新,手术设备日益新颖,且种类较多。据统计,手术室各类物品达数千种,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物品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册,才能保证各类手术仪器完整性。我科设器械护士一名,负责器械的供应和次日特殊器械的挑选,与设备科联系仪器维修和保养工作。器械物品定位、定点放置,贵重仪器每日清点并交班,如C臂机、显微镜、进口电刀、各类内窥、钬激光、低温等离子消毒机等,使用后要登记,值班者每天交班。备用器械用后清洗消毒烤干上油。保护好各类仪器,防止遗漏,避免损伤,延长使用时间是设备管理好坏的关键。

五、环境管理

手术室的清洁卫生必须放在重要地位。我们制定严格的卫生制度。每天对手术室进行湿式扫、抹和整理。每周五下午彻底搞卫生,并进行细菌学的监测;对参观人员制定入室制度,控制人员流动,减少空气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保持室内安静、整洁,为医护人员和患者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环境,减少患者手术的心理恐惧。使手术室的环境适合现代手术间的要求。

总之,做好手术室护理流程管理主要是做到组织管理程序化、工作管理制度化、技术管理正规化、设备管理科学化、标本管理严格化、环境管理洁净化,达到洁净、整齐、无菌、安静、严肃的工作氛围。从而不断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姜惠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与康复,2005,8l287.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4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探究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方法根据经验和手术室环境的特殊性以及护理实际,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很多,如手术室管理不严格、手术室人员业务技能不熟练等。结论虽然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有很多,但是如果能够积极采取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必然能够在护理风险管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让患者在手术室能够安全、放心地接受治疗,保证患者的手术安全。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安全

0引言

手术室在治疗患者疾病和抢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手术室是医院诸多科室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且其也是护理风险发生率较高的科室。手术室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再加上手术室的各项工作都是依靠医生、护士、麻醉师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的,且手术室的各项工作都是极其细致且复杂的,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手术室存在诸多护理风险因素,一旦因护理风险带来不良事件,就有可能对患者手术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影响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满意度。因此,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显得颇为重要[1]。在下文中,简要分析手术室的护理风险,并概括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措施,为更好地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提供些许参考依据。

1手术室护理风险

1.1在手术室监管方面

部分手术室管理者缺乏对手术室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管理和监控上不能把好关,未能根据实际进一步健全手术室相关规章制度,未能对手术室人员加以严格的要求,不能及时查找出在操作上违反规程的人员,不能对其及时究责并给予相应的处罚,如管理者监管力度不强,使得一些手术室人员在思想和行为上松懈,不注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因不合理使用电刀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因管理不严或监控不严,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各项操作,如不能合理摆放患者的,使得患者的皮肤受压,出现不良后果[2]。还有一些手术室护理人员不能按照要求将术中需要使用到的器械和物品准备齐全,对即将使用的器械和物品的性能不注重加以检查,由此产生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比如未能及时检查气压止血带的情况,使得气压止血带于术中出现漏气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吸引器负压不足的情况,导致手术时间的延长或者导致出血量的增加。

1.2在术前访视方面

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术前访视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不注重于术前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使得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相关情况缺乏正确的了解,使得患者对相关注意事项也缺乏了解,不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因为不重视进行术前访视,有时无法了解即将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不清楚患者的口腔内存在金属假牙,不清楚既往有骨折史的患者体内存在金属固定物等,无法针对患者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有时会因此出现工作上的疏忽,使患者承受的痛苦大大增加,使医患纠纷发生概率大大提高[3]。

1.3在手术清点记录单的填写方面

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对手术清点记录单重要性的认识,不认真规范地填术清点记录单,导致手术清点记录单时常出现诸如缺项、漏填、涂抹混乱等情况,有时手术清点记录单上的填写记录和手术名称不一致,纱布、棉球、缝针等物品的数量不准确、有多次涂改的痕迹等,手术清点记录单填写得不规范,会在医疗纠纷发生时将手术室医护人员置于被动地位[4]。

1.4在业务技能方面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技能不过关,如不能准确传递手术器械,传递手术器械时不能够紧紧夹持,操作不当弹出缝针,导致在寻找上存在一定难度,这样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手术时间得以延长,会使患者遭受他们本不该承受的痛苦,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5]。

1.5在标本保存和送检方面

手术室器械护士需要对术中切下的组织标本加以保管,完成手术后,按照要求对标本进行合理的保存,在保存标本的容器上将患者的姓名、科室、住院号等相关信息标记清楚,在查对无误后,及时送检。倘若在此过程中,一个环节不注意,就有可能导致标本遗失,就有可能对标本质量造成影响。

1.6在其他方面

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未树立正确的制度意识,尤其是不能将查对制度落实到位,如查对不准确,导致接错患者情况的发生。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护送患者时不注重看护,使患者管道发生脱落或者移位情况。部分手术室护理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未能意识到自身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不能及时识别风险,即使识别风险,也未能采取恰当的措施加以处理。

2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

2.1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教育

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教育,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此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加强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使其从意识上加以重视,从行动上加以落实,时刻牢记自身的岗位职责,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善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共同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将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6]。

2.2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实际,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带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学习,进一步增强其制度意识,要求其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位,如将无菌操作制度落实到位,将查对制度落实到位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违反规章制度导致的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

2.3加强术前访视

注重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前访视,于术前,走进病房,增加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除了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加以详细了解外,还注重站在专业的角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手术名称、术中需要患者配合的事项、术前需要患者做好的准备工作等向患者解释清楚,增加患者对此的正确理解,取得其信任和积极的配合。

2.4强化业务培训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业务培训,提供业务学习和外出进修的机会,在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新技能、新动态的了解的同时,使其对各项仪器、设备、器械等的性能、使用方法加以熟练的掌握,使其明白要定期对仪器、设备、器械的完整性和性能等加以严密的检查,以保证运用到手术过程中的仪器、设备具有良好的完整性和性能。同时,进一步督促手术室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以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保证手术室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7]。

2.5加强跟班检查的力度

高年资护士、护士长不定期进行跟班检查,一旦发现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存在不恰当的护理操作行为,就要及时给予指导,对护理风险加以及时的防范,对于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对造成不良后果的护理人员给予相应的惩罚,以敲响警钟,督促手术室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开展各项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室护理风险带来的危害[8]。

2.6强化手术室标本的管理力度

将管理手术室标本的重要性向手术室护理人员,尤其是向器械护士解释清楚,增加其对此的正确认识,督促其按照要求规范地保存标本、记录标本的相关信息、及时将标本送检等,进一步规范标本的管理。

3效果和体会

自从进一步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后,本科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上取得可喜的效果,无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纠纷事件发生。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大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力度,要进一步做好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的培训和教育,进一步加大手术室管理力度,进一步增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制度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使其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积极主动识别存在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防范,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护理风险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概率,使患者享受到的服务更加安全、可靠,使手术室整体工作质量得到提高[9-10]。

参考文献

[1]李红秀,王红艳.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J].医学信息,2015(27):270-270.

[2]冉香竹.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大家健康旬刊,2015(3):192-192.

[3]田利平.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现代养生b,2015(16):286-286.

[4]王芳.手术室护理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0):112-113.

[5]王利玲.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3):461-462.

[6]刘清华.手术室护理潜在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健康之路,2015(1):270-271.

[7]孙亚丽.浅谈手术室护理风险与防范对策[J].大家健康旬刊,2016,10(4):268-268.

[8]王玉萍.手术室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08(22):288-289.

[9]丁建华.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90):19-19.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5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

在医学领域中,手术室是由医师、护士麻醉师以及抢救人员共同组成的重要科室,通常手术室的特点表现在:突发性、流动性、无菌性等,因此在进行正常的手术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不同的风险,这就需要在手术治疗中加强风险防范,提高护理防范的策略。本文通过了解手术室中的风险,并且分析了风险的原因,从中制定了有效的对策,来避免在手术室中遇到的各种风险,在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中,规避了手术护理的风险。

1手术室中的风险因素

在手术室风险管理中,由于管理者不当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造成了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存在,其主要表现在:管理风险、责任心风险以及意外风险。其中在管理风险中:由于医院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着缺陷,这就造成在临床工作中出现了不正当的操作,另外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并且在医院工作中,护理人员的流动性比较大,以及在护理人员中经验不足等状况。这就导致在手术室中人员在交替的过程中存在着风险隐患。在管理风险中,医护人员的临床培训制度不够完善,这就影响了在操作过程中技术不熟练,为手术室护理埋下隐患,造成手术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在护理过程中的风险意识不够高,造成风险的出现在责任心风险中,由于患者在手术前没有熟悉手术的相关事项,手术治疗中对相关的器械使用不当,降低了安全适用性,造成风险;另外在手术中由于无菌观念不够重视,不能按照具体的操作标准进行,这就导致患者在手术后出现了感染或者是其他的残余病状。

手术室护理中的意外风险。在手术治疗中,由于病情或者是其他因素的影响,随时可能出现一些意外的风险,这些风险一般是难以规避的。在手术室护理中可能会由于电刀的不正当使用,造成皮肤出现了灼烧的现象,或者是由于手术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出现压伤皮肤的风险,通常这些风险是难以规避的,风险的发生比骄突然,具有不可预见性。

2护理风险的防范

2.1加强手术室护理风险的防范教育为了提高手术室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在手术治疗中,需要对手术室中的具体环节进行细节性的加强,在手术室治疗护理中,需要建立完善的手术室制度,加强管理,并且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另外在进行手术操作中,需要注重细节,促进整个手术流程的规范化,强化防范风险的意识。在进行手术的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具体的并且沟通,做好护士护理的整个流程,另外护理人员在规避风险中,需要熟练的掌握护理的要求,以及对无菌器械需要保证在合格的操作中进行,具体的风险防范意识有:在管理风险中,要尽可能的完善管理的制度,促进各项制度的顺利执行。在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中,要不断的为护理人员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另外在管理风险中,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待遇,保留更多有经验的医务人员。

2.2增强责任心的风险管理在加强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增强风险管理的责任意识;仔细检查患者的伤口,需要对准下药;手术之前要对需要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使用的安全性;在手术中要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以及做好治疗效果,在手术后卫患者叮嘱相关的注意事项,注重护理的要点;进一步增强无菌观念;术后保证充分的休息。

2.3手术室意外风险防范由于在手术中出现的意外风险不能避免,因此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要进行认真的工作,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减少手术室中意外风险的出现。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风险与防范风险意识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的手术工作中具体实施,首先要识别手术室中护理风险的类别,在强化法律与道德意识中,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对护士的素质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加强,在管理风险、责任心风险以及意外风险中具体的设施有效的对策,保证患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在安全管理制度的规范中,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减少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发生,促进防范意识的科学化、系统化以及制度化的实施。在相对规范化的治疗过程中,提高了患者的安全保障系数,并且规范了医院的管理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术室护理防范风险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永红,刘素君,张丽霞.手术室护理安全防患于防范措施[J].中国当代医药研究,2010(22).

[2]周文俊,陈巧珍,商琼.浅谈门诊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风险管理[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1(14).

[3]朱巧梅,彭金来,雷蒙军.加强手术患者安全防护的实施方法[J].护理管理杂志,2013(23).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6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原因分析;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241-02

近年来,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护理安全成为护理管理的重点,手术室的护理安全管理是整个护理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1],成为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特别是手术室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运行单元[2],手术室因工作量大、工作程序繁琐、涉及专业较多,相比之下是容易出现差错事故的高风险科室。新技术、新方法正快速和广泛应用于临床,不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3]。

1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医疗器械灭菌不规范,导致患者手术切口感染和(或)输液针口感染发生;医疗器械准备准备不充足或配备欠齐全,或器械未能定期保养,造成性能不良,而延误手术时间;清点物品不认真、不及时做好登记,特殊物品未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中如实记录,造成物品清点不正确,影响手术正常进行,特别是术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纱布未能及时提醒记录,易造成异物遗留在于体内;接台手术时间较多的情况下,易出现接错手术患者或开错手术部位现象;用错药物或输入异型血;使用电刀时电极板放置位置不正确引起灼伤或烫伤患者;遗失病理标本或手术取下标本没能及时固定造成标本腐烂损坏;放置不当而致神经麻痹或手术时间过长而致患者皮肤组织受压引起压疮;物、器械管理或使用不当引发爆炸;接送患者时,常因无人看护,发生患者坠床、碰伤及血压突然增高引发严重不良后果;术中护理记录单记录不规范、不详实、不客观,易留护理纠纷隐患;手术室空气消毒不规范,特殊患者未予以正确的消毒隔离措施,易造成院内感染发生。

2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原因分析

2.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及责任心不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是医疗工作的行为准则,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或采取漫不经心的工作态度,会使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手术室护理工作繁忙、工作压力大,一旦工作疏忽大意,则会出现接错患者、开错部位、用错药、输错血、术中灼伤切口、切口遗留异物、标本遗失等。

2.2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或不严格操作规程: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高、新手术技术的开展、新仪器设备的使用。如果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及时更新相关理论知识,并且不能注重业务技能操作的训练,易发生器械清点错误,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操作失误或错误,与术中医师配合不到位,导致在手术配合的不顺利,对一些急危重症、中等以上复杂手术表现出手忙脚乱,不能适应手术的需要,不仅延误手术时间,同时也会给意识清醒的患者造成心理焦虑、恐惧、抑郁,使其丧失安全感和信任感,为其术后不良心理增加负面影响。

2.3手术室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失效: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护理专业技术人员还不能达到护理人员的职业规范要求,这就会导致医患沟通不充分、不到位或不良,护理行为不当,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不信任、不安全感或是造成医疗不安全的后果。手术室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其语言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护患关系。

2.4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工作负荷过重:长期存在护理人员配置不能达到卫生部编制要求,特别是手术室业务精、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新增护理人员较多,护士经常要加班加点工作,连续接台时常发生,同时洗手护士和巡回护理要全身心的围绕手术进展开展工作,并且要“心到”、“眼到”、“手到”,长期超负荷工作,易造成身心疲劳。有研究报道护理人员不足将会导致更多的院内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的痊愈。

3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防范措施

3.1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与法制教育:护理安全与法律、法规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法律观念意识的强化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前提。经常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和法制学习,牢固树立依法执业观念,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强化科学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手术室护理工作,防范护理缺陷、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记录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记录,应与麻醉记录单保持一致,以免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举证倒置”。

3.2规范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医疗服务行为:根据手术通知单认真核对病历,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诊断、手术名称和手术部位等,将患者送至预定的手术间内,并由巡回护士、麻醉师及手术医生认真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及手术部位等信息,确认准确无误后进行麻醉、开台手术。手术前及关腹前后由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或手术医师认真清点器械、纱布、棉球、纱布垫、缝针等物品的数目,检查器械螺丝是否松动,详细将物品记录在记录本上。

3.3畅通手术室的护患沟通:如何让患者认可手术室的护理服务,只有充分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和理解医院的医疗护理服务,只有处理好这一点才有可能增加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增加患者的安全感,进而缓解护患矛盾,做到这一点的方法是沟通,且是惟一的方法。

3.4完善手术室护理质控机制:强化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责任制,建立科室、班组、个人三级护理质控管理网络,加强手术室基础质控、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强调各级人员应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督导、定期分析、定期反馈,坚持预防为主,强调事前控制,重视痕迹管理,抓实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李淑梅,苏丽庄.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3):87-88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7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素质

手术室是对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检查和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历来都是各家医院重点管理的科室。由于它护理工作的业务面广,技术性高,无菌操作严格,同时病人病情复杂,意外情况发生多等特点,产生医疗纠纷甚至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大。特别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引起了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1]。“安全文化”的概念是由Singer等于2003年首先提出的,可以理解为将希波格拉底的格言“无损为病人为先”(firstdoonharm)整合到组织的每一个单元,注入到每一个操作规范中,就是将“安全”提升到最优先地位的一种行为[2]。安全文化就是将文化的所有内涵向以安全为目的的方向推进的一种统一的组织行为。为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我们将安全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运用到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全面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素质又是护理安全的保障[3],现将我们如何加强手术室护士职责以及手术室安全文化建设谈一些体会。手术室的工作涉及科室之多,工作范围之广,是其他科室护士无法相比的,尤其我科是一所综合性医院的手术室,面对全院各手术科室,每个科室都有十几种到几十种手术。因此,手术室的护士必须有博而专的丰富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才能完成手术室的各项工作。

手术室护士应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

具备一定的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手术室护士是社会的职业工作者,应了解并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上的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灵魂。应有医学史、社会科学、哲学、自然科学与医学的关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学习医学、护理学;还应学习一些医学伦理学,从而模范地遵守社会主义的医德规范[4]。手术室护士主要的服务对象是手术医生和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应该了解手术医生和手术病人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做好思想工作。每位手术医生由于受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影响,心理活动也是不同的。手术室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做到主动配合,对年轻医生热情帮助、指导,以解除其紧张的心理状态。病人进入手术室都有怕痛、怕手术不成功的紧张心理,护士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特点,耐心劝导,做好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手术室护士还应有一定文学知识[3]。无论工作还是社会交往,都要用语言和文字表达思想,以便能更好与病人沟通和交流,撰写论文。了解国际护理学的发展,开阔眼界,增长新的知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水平。

具备一定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医学与手术室护士工作关系极为密切。解剖学是学习各科手术的基础,药理学是为临床合理用药的理论依据。麻醉用药、抢救药品、化学消毒药只有知道其药理作用、用药方法和副作用、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用药,保证病人顺利完成手术。在临床医学方面,除了掌握手术室科室的临床知识外,还应了解专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化验报告、物理检查知识及治疗、诊断原则。特别是病人在发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电解质紊乱时的特殊表现,以正确估计病人的状态,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手术室护士应了解手术的全过程,掌握各科手术的局部解剖特点,特别是自己未见过或不熟悉的手术,应先看书,再看手术过程。并要熟悉各科手术医生做手术的方法和所用器械的习惯,这样才能做到术前做好充分用药准备,手术中默契的配合。手术室护士还应了解的知识,掌握常用的麻醉方法、步骤及发生意外的急救处理,以免发生意外时惊慌失措,不能主动配合,延误了抢救时机。配合麻醉师抢救麻醉意外是每位手术室护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具备一定的物理学知识:手术室的医疗器械最多,除了简单手术器械外,还有很多的现代医疗器械,如超声刀、各种机型的电刀等,还有配套腔镜手术所用监视系统。因此手术室护士应掌握这些仪器的使用和保养,并能做些简单的维修。这就要求手术室护士懂得一定的电学、光学、电子学及物理学等基础知识。

掌握手术室的常规知识:应了解手术室的布局,建筑结构特点、要求,熟悉各手术间的设置和装备。了解手术科室床位与手术台的比例关系,以及手术台与手术室护士的比例。掌握手术室的各种规章制度,各班职责并严格遵守。

手术室护士应具备的基本技能

无菌观念:手术室护士应掌握各种物理、化学消毒、灭菌技术,及各化学消毒剂的配制和使用。掌握戊二醛消毒柜消毒液的配制和灭菌时间,以及快速消毒锅和卡式消毒锅的使用和保养及注意事项。掌握无菌器械的保管和使用时间。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和特殊感染的消毒隔离技术。

配合熟练:应掌握各种手术的手术方法和操作步骤,熟练的准备各种手术前所用器械和用物,熟悉手术医生的手术习惯,以便在手术中能迅速准确地传递所用的器械及各种用物,协助手术医生顺利完成手术的全过程。

善于管理:应掌握手术室各种器械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维修和保管,掌握所有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保养方法,并能维修部分的设备,以便使用起来得心应手。掌握各种小物品如引流片、橡皮圈、五官科用的纱球、鼻用纱条、耳用纱条、上颌窦纱条、棉球、各手术用针等的制作,使用和消毒方法以及一次性用物的保存期。

手术室护士应有的素质

敏锐的眼睛,深刻的洞察力:手术室护士既是无菌技术的模范执行者,又是严格的监督者,巡回护士应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手术者、助手及参观人员的一举一动及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尤其是教学医院,实习生无菌观念特别差,无菌技术没有掌握,经常违反规定,因此巡回护士要严格把关。还应随时观察手术的进程,主动供应手术台上所需要的一切物品,保持手术间的清洁整齐。

雷厉风行,动作敏捷的作风: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护士的用物准备是否齐全和配合有直接关系,而手术时间的缩短又直接关系到病人术后的康复。手术室护士必须具有分秒必争、迅速准确、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消毒、灭菌、无菌技术是手术的关键,护士应有高度的责任心,每项操作都要严格无菌。在工作中要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就是工作再忙再麻烦或者是手术者催得再紧,甚至被指责被挨骂,也要一丝不苟,坚持原则。消毒时间要严格保证,用物一旦被污染必须立即更换或重新消毒灭菌。

健康的体魄:手术室工作的特点是紧张而有秩序,还需要有连续作战的精神,如洗手护士需要站手术台4~5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能正常吃饭和休息,因此没有健康的体魄,饱满的精神状态,是不能完成主动配合任务的。

善于分工协作,助人为乐的美德:手术室的护士职责是协助手术医生成功的完成手术,所以病人往往感谢手术医生,很少想到手术室护士,手术室护士应有甘当配角的无名英雄精神。术中应密切配合,如有器械不合适应及时更换,手术医生如操作不便就及时调整和灯光,手术医生头面部有汗水应及时为其擦拭。

良好的组织能力和应激能力:手术室的工作繁忙,常因各种急诊手术而打乱了手术室的工作秩序。送来的急诊手术病人病情经常千变万化,所以手术室护士必须有充分的组织能力和应激能力。要头脑清醒,沉着冷静,忙而不乱。良好的应激能力取决于勤观察、勤思考,并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际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准确的科学判断。

明确服务对象,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制定的制度与职责,并对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培训,把“安全第一”作为护理活动的首要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将安全理念渗透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心中,督导全科人员树立安全护理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识别手术护理风险,倡导预防为主、安全超前的观点

护士长和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一起对照《手术室护理管理学》,查找安全隐患,并按pDCa循环方式,利用晨会、周会及月质量分析会及时分析和整改,识别并确认目前可能存在的主要护理风险和常见原因。如:接送患者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患者病床及摆放手术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器械清点核对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消毒隔离措施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制定手术室质量目标,提出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

根据《手术室护理管理学》及患者安全管理目标制定科室服务质量目标,要求手术室护理人员及所有手术人员严格遵守各项医疗护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对每个风险提出相应防范措施。

⑴防止发生错误病人及错误部位手术的防范措施:落实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做好标识――手术病人均要戴腕带作为身份识别标识;手术部位作体表标识,患者及家人共同确认手术部位;麻醉、手术开始前及患者离开手术室之前,实施“暂停”,由麻醉医生、手术医生、手术室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四方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以确保准确无误地实施手术。

⑵防止发生切口感染:健全手术室管理制度,保证无菌物品的灭菌质量,选择合适有效的切口部位的消毒剂,做好腔道部分手术的保护性隔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时执行手术期的抗生素[5]。

⑶异物残留:手术台上原则上只使用带显影条的纱垫,不使用纱布;手术前、缝合体腔切口前及缝合皮下组织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及主刀医生认真核对器械、敷料、缝针数量并登记,检查手术器械的完整性。

加强风险监察,制定征求意见和手术访视制度

科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对需要及时提醒大家注意的问题,每日晨会做简单的讲话提醒大家,下午检查手术间物品、仪器是否规范放置,急救物品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利用周一晨会进行周工作小结,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患者安全和手术室工作质量。周二晨会进行安全知识提问,护士长和质量控制组成员加强术中巡查,掌握护士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程度与运用情况。周四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培训,模拟进行手术的摆放,特别是对新开展的手术,新购进的仪器、设备在实施前都要请相关专家讲课。周六检查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是否落实,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每月召开科室月质量分析会,分析本月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人员、项目进行重点谈话与教育培训,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对手术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的工作进行质量评分,及时纠正不足之处,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由专职手术访视护士进行术前和术后访视,了解患者的状况与需求及切口情况,并对患者的需求及时予以解决。护士长每周征求病房护士、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意见,并将征求到的意见反馈给相关的护士,帮助分析意见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以督促工作质量的提高。

效果及体会

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把“安全第一”作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形成了浓厚的安全氛围,树立了安全护理思想,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

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护理风险的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分析护理风险发生的常见原因,通过查找安全隐患,提出可行的防范措施,并在工作中认真落实,从而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减少了护理风险的发生[6]。

提高了手术室工作质量,减少了差错事故的发生:通过营造护理安全文化,使手术室护士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更加明白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直接反映。2年来完成手术7559台,抢救危重病人达128例,手术医生、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的满意率达99.3%,护理缺陷由2006年的1%下降到2008年的0.14%。

护理安全观念是指从事护理活动的人所持的安全观念,是对安全行为、安全环境、安全原则、安全活动、安全事物、安全现实条件的基本态度和观念的总和[7]。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通过加强护理安全文化建设,可增强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和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对护理风险的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降低手术室护理缺陷,提升手术室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冬梅,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

2杨正丽.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新认识[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8,8(10):77-78.

3张小平.手术室护理专业队伍的培养[J].实用护理杂志,1996,(06).

4王振香,常海玲,郑光凤.手术室护理管理[J].护理学杂志,1995,(04).

5舒惠萍,梁爱群,阮思美.手术室的感染管理[J].中国医院管理,2003,(09).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8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方法

手术室是危急重症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与实施抢救工作的重要场所,具有接触病种较多、劳动强度大、护理工作重、工作节奏快等特点[1],其护理安全及质量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直接影响患者生命安全[2]。为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作者对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展开分析,并对有效防范措施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开展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共涉及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320例,其中男11480例,女8840例,年龄为14~76岁,平均(38.4±2.5)岁。

1.2方法

1.2.1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总结与分析对10320例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对手术室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加以归类整理。经总结,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规则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手术不当等。在分析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防范对策,具体如下。

1.2.2对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予以严格规范对手术室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工作流程予以明确,坚持落实责任到个人原则,保证制度前无特权;在全体护理人员中开展规章制度学习及考核活动,确保所有人员均能对各规章制度准确把握;督促全体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查对制度,避免造成用药、输血错误。

1.2.3手术前做好核对与准备工作在手术室内贯彻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卫生清洁制度及洗手制度,对院内感染加以预防。在将患者接入手术室时、进入手术间时、麻醉前均对其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病区、诊断情况、术前准备工作、药物过敏及术前用药情况进行查对,术前核查电凝止血器、氧气、吸引器及急救药品等到位情况;术前、术中及术后由巡回护士及器械护士协同对缝针、纱布、器械及纱垫等进行清点,并在护理单上准确记录,当敷料及器械等核对相符后才可向手术医师报告,此时才可对患者体腔进行关闭。

1.2.4合理配置手术室工作人员选取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有充分热情、高学历护士加入手术室护理队伍内,并对其工作予以合理安排,对各班次工作时间进行合理调整,确保护理人员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使其在良好精神状态下展开高质量护理工作;经常性组织护理人员展开交流,逐步消除其心理压力。

1.2.5提高手术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组织护理人员对相关法律知识加强学习,促使其守法自觉性及自律能力提高。督促其严谨、真实的展开护理记录单书写,保证护理单和医生相关记录符合,使之做到不涂改、不误写、不漏填,保证护理记录准确、真实、完整而客观。

1.3观察指标以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前,以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时段为实施后,对实施前、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

2结果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为患者展开护理时,不可发生在法定制度、法律规定之外的机体功能、心理功能上的缺陷、损害、障碍或死亡[3]。手术室护理安全是保证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操作,维护患者健康、生命安全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医院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

现实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通常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护理人员责任心及法律意识方面存在一定欠缺,或因工作忙、乱等原因,对相关技术操作章程履行不到位,或未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未严格按照要求摆放药品,药品标识不清等,均可能引发护理安全事件。②手术室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在业务培训上有待加强,同时技术操作不遵循规范及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均对患者健康及安全有重大威胁,可引发医疗事故与纠纷。③在护理中未指导患者选取适当,如侧卧位、俯卧位可导致组织长时间受压,容易发生压疮;患者上肢伸展过度或约束带过紧均可引发神经损伤;在手术中应用止血带时未对时间进行记录,容易引发血液循环损伤。④手术室护理人员因经常面对急救手术、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在心理与生理上均存在巨大心理压力,很容易引发精神倦乏、心情抑郁等,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护理工作缺少应变能力,易引发护理差错事件。对于上述护理安全隐患,医院只有对手术室各规章制度予以不断完善,对各岗位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在全员中开展质量安全教育,促使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责任心增强,对高危环节加强质量管理,才可真正为手术室的护理安全提供保证。本院通过对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展开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后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有显著下降。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保持严谨工作态度,注重护理安全风险的防范管理,严格排除护理安全隐患,是促使护理差错发生率大幅降低、保证护理安全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事业及医院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韩颖.手术室护理安全的隐患及预防措施.医药前沿,2011,1(21):12.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9

为了保证手术治疗和护理安全,防范手术护理差错及纠纷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有关的诊疗护理常规,因此手术室护士应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有关医疗责任罪的内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等,使自己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法律意识上不断增强,从而充分保证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作为手术室的管理者,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落实,并经常检查落实情况,把好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关,培养手术室护士的“慎独”修养,工作中的每一次操作都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造成大错,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2患者知情权和隐私权的法律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不得泄露患者隐私。手术室护士在接送患者、术中护理、访视患者时,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及治疗护理的问题有告知的义务,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原则,注意对患者隐私权的保护,未经患者同意不得向他人泄露患者的隐私,更不能恶意传播。保护患者的知情权和隐私权是手术室护士的责任和义务。

3手术室查对的法律问题

查对制度是手术室核心工作制度之一,包括患者查对、手术部位查对、物品器械查对、输血输液查对。手术室护士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避免发生差错事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引起医疗纠纷,如手术患者在麻醉前、手术前、离开手术间前由手术医生、手术护士、麻醉师共同进行三方核查;器械物品由当台手术护士进行四次清点;输液应三查七对一注意;输血应三查八对等[1]。

4手术中患者物理损伤法律问题

手术中常见的物理损伤包括:手术安置不当导致损伤、患者坠床、摔伤、气囊止血带及高频电刀使用不当导致损伤,因此应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

5手术标本管理的法律问题

手术标本病检结果确定病变的性质,关系到患者进一步的诊断、治疗、护理、预后,其留取保存送检等过程至关重要,因此术中取下的任何有价值的组织均应保留,严格按照标本留取制度进行处理,未经医师许可,护士不可私自丢弃,术毕由手术护士亲自与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由医生填写检验单,送检人员核对无误后送至病理科,与病理科人员详细交接登记双方签字。

6术中医务人员语言的法律问题

手术患者除全身麻醉外,一般都处于清醒状态,对手术进展情况,尤其是医护人员的语言交流十分关注。有些医护人员在手术中忽视患者的状态,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手术不顺利或仪器设备出现故障时进行讨论;有些带教老师在带学生上台时,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大声呵斥;有些医护人员在术中用急躁、粗暴、恶劣的态度对待患者;在回答患者或家属的问题时不慎重,过于武断,这些都会对患者造成伤害,引起患者对手术质量和医生技术产生怀疑,一旦术后效果不好,成为患者投诉的依据[2]。因此医护人员应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提高语言的审慎性,不讨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保证手术进程的严肃性。

7手术护理记录中的法律问题

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遗漏记录已实施的护理措施;记录内容欠准确;护理记录有涂改;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不符。手术护士应组织学习手术护理单的书写规范,加强理论学习,强化规范用语,应客观、真实、准确、完整、字迹清楚工整,不得漏项、涂改、刮贴,加强与医生沟通,保证医疗护理记录一致,并由多级人员严格把关,以免由于手术护理记录的缺陷引起法律纠纷。

8手术室感染控制的法律问题

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后及医院的医疗效果。手术室感染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手术室布局不合理;防护意识薄弱;屏障隔离缺陷。因此手术室布局应合理,采取手术室和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制度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手术人员的无菌观念及自我防护意识[3];加强手术所用一次性物品和无菌物品的管理,一次性物品用后必须毁型,做到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回流市场而导致疾病传播;加强手术污物的管理,对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手术器械、医用垃圾应严格消毒处理。

9手术中患者突然死亡的法律问题

手术室护理规范篇10

1一般资料

2011年1-8月共抽取出院病历2029份,以2011年5月1日作为干预起始时间。其中,干预前(2011年1-4月)出院病历960份,干预后(2011年5-8月)出院病历1069份,检查术前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的例数,对干预前后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研究。本研究中,术前抗菌药物不规范使用包括用药时机不当、术前未用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术中未正确追加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种类选择不当四种情况。

2方法

2.1成立“医护一体化”专项管理小组2011年4月,骨科成立“医护一体化”抗菌药物专项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总负责,医疗副主任担任专项管理小组组长,病区护士长及病区副主任为管理小组成员。由该小组制定小组工作目标与工作内容,对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管理。

2.2现状调查

专项管理小组对2011年1-4月科室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见表1。

2.3原因分析

经统计,术前用药距手术开始时间间隔过短的情况最为突出。通过对21例案例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案例均为关节镜手术、肢体浅表包块切除术、内固定取出术等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前准备相对简单、病人摆放不复杂的手术。我科的术前抗菌药物给药流程是:前一台手术快结束时,由手术医生通知手术室接下一台手术。接台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巡回护士给予输注抗菌药物,然后完成摆放、消毒、铺巾等术前准备程序,再开始手术。这些小手术术前准备相对简单、耗时较少,加上主刀医生和手术室护士对抗菌药物规范输注的管理意识不强,因此造成术前用药时间距手术开始时间间隔过短。

通过调研,发现手术医生、病房护士、手术护士、麻醉师均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问题没有足够重视,手术室护士认为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是医生选择开始时机不恰当的问题,麻醉师认为是手术衔接时间不恰当的问题,手术医生认为是巡回护士不及时关注和提醒的问题。抗菌药物使用没有明确的责任权限,导致大家相互推诿责任。

此外,调查还发现,个别医生片面地理解“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这一要求,是造成“术前不用而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

2.4干预措施

2.4.1多环节梳理,再造流程

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涉及多个环节,专项管理小组再次梳理了原流程。为避免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距手术开台时间过短,将术前抗菌药物用药地点由手术室改在病房,由手术医生确定接病人的时间,提前通知手术室护士,再由手术室护士电话通知病房护士,由病房护士在病房为病人输注,确保输注术前抗菌药物的间隔时间恰当。

2.4.2多部门沟通,明确职责

专项管理小组召集医院感染管理科、医疗质量管理科、麻醉科、手术室的人员就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召开协调会,进一步明确职责:实行手术医生负责制,由手术医生决定输注抗菌药物时间;手术室护士除了负责及时通知病房,还要在病人手术开始前检查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确保使用时间是在术前30~120min内,同时,对时间长的手术,手术室巡回护士要提醒手术医生及时使用第二剂抗菌药物;而病房护士需在接到手术室电话通知后,立即使用术前抗菌药物,并要求病房负责接听电话人员、用药护士实名登记,责任落实到人。

2.4.3医护协作,明确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细节

“医生正确下医嘱”“护士正确执行”是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两个重要环节,医护必须加强协作。因此,管理小组明确规定,护士有责任协助医生检查抗菌药物医嘱的开具情况,包括医嘱的规范性和正确性、抗菌药物种类的选择等,医生也有义务指导护士按正确的方法用药,特殊情况下医护及时进行沟通,确保在准确的时间内,以规范的剂量,通过正确的途径准确输注药物。

2.4.4多场合强调,强化规范用药意识管理小组在小组会议上、科务会上、晨会上等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抗菌药物规范使用的意义,并针对术前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制定考核机制与奖惩措施,对医生的考核实行医疗组长负责制,对护士的考核实行护理组长负责制,使每一位医生、护士都高度重视术前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主动进行抗菌药物管理,并能够做到相互提醒和查补漏缺。

2.4.5多形式学习,明确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专项管理小组利用晨会、科务会等多种场合组织科室医护人员学习卫生部各项关于抗菌药物使用规范的文件,并针对科室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案例进行专项查房。此外,小组修订了《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指南及细则》,限定了骨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并明确了给药剂量、用药时机、给药方法和疗程,便于医护人员掌握正确的使用规程。

2.4.6医护齐监督,保障术前抗菌药物使用规范落实到位

护士长带领护士积极参与,制定了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登记表,内容包括手术室护士通知时间及姓名、接电话护士姓名、执行抗菌药物时间等,对每一例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进行登记,护士长每日进行核查。护士还要检查术前抗菌药物医嘱是否开具正确,以确保医嘱的及时、正确执行。手术医生在手术开始前,先确定抗菌药物是否输注、间隔时间是否恰当、病房护士是否按规范执行。医生和护士对发现的问题在科内晨会上进行通报,并对有可能涉及相关部门的问题及时与之沟通,确保术前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正确执行。

2.5评价标准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5]、《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6],以及我科制定的《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指南及细则》,制定评价标准包括:①骨科非感染手术病人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在术前30~120min内为合格,在此时间段以外视为不合格。②手术超过3h,或术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时,需追加抗菌药物一次;未追加者视为不合格。③术前没有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而术后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为不合格。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选择,i类切口首选一、二代头孢类药物,经皮试阳性者方能选择克林霉素类药物,超范围选用抗菌药物未说明理由者,视为不合格。

2.6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干预后,骨科不合理使用术前抗菌药物仅发生4例,见表2;干预前后不合理使用术前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见表3。从表3可见,干预后合理使用术前抗菌药物的比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0,p<0.01)。

4讨论

4.1规范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显示,进行“医护一体化”

管理干预后,术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明显下降,这说明医护合作、全方位对术前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管理是有效的,通过强化意识、加强培训及流程再造,医生和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等各部门人员能够重视术前抗菌药物使用问题,在各环节按要求进行,从而提高术前抗菌药物的正确给药率。

4.2规范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表1、表2显示,在干预前未出现术前用药时间距手术开始时间>120min的情况,干预后却出现了2例。干预后术前抗菌药物在病房使用,较干预前增加了病房观察输注情况、病人转运到手术室两个环节,因此间隔时间有所增加。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更准确地预计接手术病人进入手术室的时间,以便病房护士能够在恰当的时机为病人输注术前抗菌药物。

4.3规范术前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