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42:48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1

为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并为年终考核和评优选先提供依据,对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考勤作出如下规定:

一、完善考勤制度

1、遵守作息时间。市教育局机关作息时间根据市政府办公室的规定,由办公室及时公布。全体工作人员应自觉遵守,不得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版权所有

2、建立考勤登记制度。每月底办公室汇总,考勤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不得搞回忆考勤。

3、实行外出通报制度。上班时间如有事外出,应征得科室负责人同意;告知办公室。擅自离岗者,作旷工处理。

二、落实请假制度

1、请探亲假、生育假、婚丧假,由请假者本人提出申请,科室领导提出意见后,报分管领导批准。

2、请事假由本人事先提出申请,一天以下(含一天)的事假,由科室负责人批准,其中科室负责人由分管领导批准、局领导由局长批准。三天以下(含三天)的事假,由分管领导批准,其中局领导由局长批准。三天以上的事假均由局长批准。

3、请病假的批准权限与事假相同,三天以上的病假应附有医疗单位的证明。病假一般应当日请假,特殊情况可以稍迟补办手续。

4、未办理准假手续不到岗者,视作旷工;无故不参加机关集中学习和会议的视同旷工。

5、因公务不能签到者,须由科长提前告知考勤人员,否则,按旷工论处。

6、把考勤与奖惩相结合。请事、病假者,按每天10元扣除考核奖;每月事、病假期累计超过15天者,扣除年终考核奖的10%;累计旷工一天以上的,扣除年终考核奖20%。同时,对确因工作需要加班较多的工作人员,年终将给予一定的补偿。

三、自觉维护办公秩序

1、机关工作人员在上班时间应全身心投入本职工作,严禁闲谈、串办公室聊天、玩电脑游戏、私自上街购物等。

2、自觉维护安静、和谐、有序、文明的办公环境,自觉保持办公楼内的整洁和卫生,不准在办公楼内乱挂张贴画及图表。

3、每天下班前,认真清理并妥善保管有关公文、函电,要严格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下班时关闭有关办公设备,切断电源,关好门窗。

4、办公室要认真负责,经常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加强教育,落实责任.

四、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版权所有

1、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责任心,办事不拖拉、推诿、扯皮。

2、按计划和职责要求完成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其它任务,不贻误工作。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2

一、围绕建立法治和服务型政府,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围绕“法制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建设,继续坚持把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切实做到“四个规范”,即规范决策、执法、阳光政务和建章立制。严格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开的要求,分类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构建全市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加快建立镇和村级服务中心。(市编办、法制办、监察局、政务服务中心分别负责)

(二)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后评价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认真落实《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和责任追究办法》,研究出台《市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办法》和《市综合评标专家库和评标专家管理办法》。抓紧完善与投资体制改革相关的法规制度建设,全面实施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及相关配套联动机制。(市发展改革局负责)

(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适应行政体制改革的需要,创新和完善选拔任用机制,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不断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全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编办分别负责)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四)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强化预算支出约束和预算执行监督,健立预算公开机制,增强预算透明度。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推进预算管理信息化进程。编制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继续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着力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因公出国(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等“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公开制度。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市财政局负责)

(五)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按照优化税制结构、公平税收负担、规范分配关系、完善税权配置的原则,逐步健全我市税制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调整完善房地产相关税收政策,落实好费改税等税收政策改革。加快落实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优惠力度。(市财政局负责)

(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监管基础能力建设和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完善应对食品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日常监管。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建设市食品检测中心,切实保证我市食品质量和安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安局、农牧局、卫生局、质监局、工商局分别负责)

(七)积极推进电价改革。建立与发电环节竞争相适应的发电价格形成机制,积极推进发电企业竞价上网、电力用户和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等定价机制。对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式递增电价;对污水处理厂给予电价优惠,具体优惠标准由物价部门和供电部门协商;加快确定外送电定价原则和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政策和价格补贴机制。(市物价局、工业商务局负责)

(八)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各类用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继续做好自来水价格改革,在城区逐步实行城市用水阶梯式计量水价和超定额累进加价;继续深化农业供水价格改革;制定中水优惠利用的价格政策,建立有利于中水利用和中水生产企业发展的价格机制。(市物价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水务局分别负责)

(九)建立健全环保收费制度。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以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排污收费为重点,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居民实际收入状况,合理制定并适时调整污水处理费标准,通过加强市区自备水源取水的监管,扩大征收范围,加大对自备水源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力度;改革垃圾处理收费和排污征收方式;加强排污收费工作管理,不断提高收缴率。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及排污费的征收和使用办法,探索建立污染减排激励约束机制。加大对环保产业的财税支持力度,鼓励环保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市环境保护局、财政局、住房城乡建设局、物价局分别负责)

(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切实把国有资本投资重点放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健全我市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等相关政策措施;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产权制度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大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培育和发展一批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其规范改制并上市融资,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规模经济、多元化经营和低成本扩张;加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经济发展。(市财政局负责)

(十一)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新发展环境,大力支持我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逐步完善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发展意见,制定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和支持政策,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电力、电信等行业。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通过资本重组联合,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和改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强做优非公龙头企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自主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完善非公企业金融服务和财税支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农村建设。(市发展改革局、工业商务局、财政局分别负责)

三、围绕民生改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改革

(十二)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理顺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完善我市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推进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和支付保障制度建设,改革我市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和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制度。研究我市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施意见。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分别负责)

(十三)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全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将我市自筹资金开展试点纳入今年自治区试点范围,并研究制定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意见,今年7月启动实施;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推进事业单位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工作进度,切实做好“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作,妥善解决“老工伤”问题;按照自治区部署和要求,建立健全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探索建立城乡居民低保标准与居民消费支出和物价变动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社会保障“一卡通”工程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全市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发展。(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分别负责)

(十四)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推进我市农村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继续加强学校布局调整,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积极探索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措施和办法;加大力度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改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探索建立教育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加快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评估机制改革。(市教育体育局负责)

(十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和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在总结统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积极推进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职工医保,切实做好生态移民参加迁入地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将我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元,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到70%;进一步完善药品招标采购机制,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构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完善用人机制;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25元。进一步扩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增加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力度,积极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落实鼓励社会办医政策。(市发展改革局、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分别负责)

(十六)文化体制改革。深化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和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和行政职能转变,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进一步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逐步建立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组建步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市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局负责)

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十七)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的登记、备案,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抓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业各类保障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新型农村专业合作经济。加快改革农村征地制度,扩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市农牧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分别负责)

(十八)推进水利改革。加速推进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进一步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健全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节水补偿奖励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制和考核制度。不断创新促进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加快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水权转化制度。(市水务局负责)

(十九)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制定评估办法和林权抵押小额贷款免评估等相关优惠政策。争取将林改后的集体林地纳入区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范围。抓好林权流转管理,开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和林权管理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推进国有农场和林场管理体制改革,支持发展林下经济。(市园林局负责)

(二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分级负责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加强粮食储备体系建设;以产权转换为核心,加快推进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健全粮食市场体系,推进现代粮食流通业加快发展,着力提高粮食经济运行质量。(市粮食局负责)

(二十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遵循“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的原则,分阶段稳步推进我市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探索推行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创新户籍制度改革,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把符合落户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市公安局负责)

(二十二)做好农村其他配套改革。加大供销社改革力度;推进新农村现代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就业,认真研究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市供销社、工业商务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分别负责)

五、围绕提升金融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二十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我市地方金融机构改革,着力提高地方金融机构的综合实力。制定和落实支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贷款抵押形式和服务方式。加强融资担保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市财政局负责)

六、围绕提高创新能力建设,推动科技管理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二十四)加大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全市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激励广大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与企业合作或自主创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市科技局负责)

(二十五)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我市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改进人才服务和管理方式,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鼓励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青创业,推进“塞上英才”、引进国内人才“312”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努力营造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和社会环境,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负责)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3

2005年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进体制创新,把深化改革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5年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创新制度、转换机制,把握大局、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研究解决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把工作重点放在搞好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上。积极探索建立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长效机制,巩固改革成果。

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切实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所有权和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继续推动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工作。继续探索农户间转包、转让、互换等土地流转方式。加强对承包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加大对强迫流转案件的督查力度。进一步研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进入市场。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确认,进一步推进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

深化粮食、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加快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完善粮食市场准入制度,支持多种所有制粮食购销企业发展。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进一步完善粮食风险基金政策,建立健全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搞好改革试点,完善改革方案。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抓紧研究制订农村金融总体改革方案,加快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探索发展新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力争在完善治理结构、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成效。继续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扩大试点范围。

深化林业、农垦、供销社体制改革。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深化林业分类管理体制和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垦区集团化改革,加快垦区集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继续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范围。继续推进供销社体制改革。

二、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研究提出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总体思路,研究制订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加快组建市(地)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管方式,进一步完善出资人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推进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完善国有资本收益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中央企业要全面实行年度经营业绩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制。修订、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管理、境外企业国有产权监管、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推进国有大型企业股份制改革,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逐步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以建立健全国有大型公司董事会为重点,抓紧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独立董事和派出监事会制度。继续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和任用方式,公开招聘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规范责任追究程序和办法。推进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继续做好国有企业政策性关闭破产工作,建立依法破产机制。

深化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基金。适时出台邮政体制改革方案。抓紧研究提出铁路体制改革方案。完善烟草行业管理体制。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实施电网企业主辅分离,理顺区域电网资产关系,建设区域电力市场,开展大用户直购电试点。继续深化民航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推进供水、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三、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抓紧提出落实相关重要举措的部门分工方案,研究制订和完善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等相关具体措施和配套办法,形成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加快清理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政策文件,加快完善保护非公有制经济合法权益、保护合法私有财产等各类产权的有关法律法规,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积极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公共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加快面向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鼓励政策性银行依托地方商业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开展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拓宽非公有制经济的直接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着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控制度,转换经营机制,并建立相关监测与考评机制。加快制订和实施其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研究促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改革发展、提高不良资产回收率的政策措施。抓紧实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研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和定位。择机出台政策性银行条例。继续深化非银行金融机构改革。整合并规范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深化保险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健全管理制度,规范保险市场秩序。

健全金融调控体系。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继续加强对资本流入的引导和管理,建立有序可控的资本流出机制。研究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的机制,防范跨市场、跨系统风险。建立健全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加大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匹配的监管力度,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快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和化解系统性风险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反洗钱工作机制。

完善金融监管体制和协调机制。改善监管方式和手段,加强市场准入、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重点业务和高级管理人员监管。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制度,落实贷款损失准备金拨备制度。进一步增强监管信息透明度,形成对监管机构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制约和问责机制。加强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逐步形成专业金融监管机构和宏观调控部门共同组成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

五、深化财政税收投资价格体制改革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范围和规模,抓紧研究科学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完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调整和优化转移支付结构,规范转移支付办法。改革和完善省级以下财政体制,加大省级财政对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研究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有效措施,规范地方政府债务行为。全面推进中央和地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财政国库管理法律法规体系。改革和完善非税收收入收缴管理制度,逐步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深化税收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做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合并方案的研究和准备工作。搞好增值税转型试点,研究制订全面实施方案。调整消费税,研究改革资源税,研究完善环境保护有关税收政策。

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尽快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完善和规范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制和备案制,真正落实企业投资自;规范政府投资范围和行为,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尽快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完善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投资监管体系。

着力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完善峰谷、丰枯电价办法。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加大水价管理办法实施力度,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进一步完善石油、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

六、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4〕3号),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强资本市场基础建设,建立健全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完善证券发行上市核准机制。研究建立股东代表诉讼制度、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和其他对投资者提供直接保护的机制。稳步推进期货市场规范发展和产品创新。继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修订出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规范发展产权交易市场。

进一步推进土地等资源市场建设。规范发展土地使用权市场。加快建立健全土地权利体系,推动土地确权立法,完善土地调查和登记制度,规范土地交易行为,建立土地权属争议调处机制。全面落实征地的统一年产值标准或区片综合地价补偿办法,拓宽安置途径,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的协调和裁决机制,稳步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经营性用地要全面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非经营性用地要建立公开供地机制。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调控,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及配套实施办法。进一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探矿权、采矿权有偿取得机制。研究建立国家水权制度,建立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的用水管理制度,完善取水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水权市场。在有条件的地区,实行用水权有偿转让,逐步利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改革劳动就业管理制度,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取消各种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歧视性规定。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选择部分具备条件的城市开展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的试点工作。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打破内外贸分割局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深化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推进流通方式创新,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探索构建内外贸一体化的流通管理体制。

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从构建金融信用体系入手,加快建设统一、高效、规范的企业、个人和其他组织的信用体系。加快信用体系标准化建设。出台并组织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探索建立政府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加快信用征集和信息披露立法进程,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

推进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体制改革。尽快研究出台行业协会、商会改革指导意见。选择部分行业和城市进行改革试点。

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市场规则和法规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和出台《反垄断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职能分开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市场监管体制。

七、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制改革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加快转企改制科研院所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完善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继续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国发〔2003〕19号),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调整结构,提高水平。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继续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管理、运行和监督体制。全面建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深入整顿和规范医疗收费服务和药品购销秩序。

八、推进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组织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抓紧出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方案,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分配行为的监管。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继续抓好吉林、黑龙江城镇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研究制订推广方案。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基本解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历史遗留问题。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个体、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参保率,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办法。加大社会保险费的征缴力度,逐步提高统筹层次。研究制订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九、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改革口岸管理体制,加快“大通关”建设。加快管理方式创新,制定和完善外贸经营权放开后的配套办法。进一步减少和规范外贸行政审批,加强政府政策引导、统计监测、对外谈判和公共信息服务职能,完善和发挥行业组织的自律和协调职能。完善外贸法律法规。继续推进外贸促进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和参与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鼓励外商投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完善“走出去”管理体制。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制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意见。建立健全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加强对境外企业的监管。

抓紧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的应对机制。加快研究制订后过渡期关键领域和行业的应对方案,建立健全应对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和跨部门综合应对机制。有效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手段,健全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产业救济和安全保障体系。

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完善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着力解决矛盾比较突出的职责交叉问题,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继续巩固政府机构改革成果,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合理界定乡镇机构职能,精简机构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继续完善事业单位改革总体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加强对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依法规范行政机关对事业单位的授权行为。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上给予更多的支持。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探索建立审批和许可事项的监督管理机制。

全面推行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强化行政问责制度,逐步建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社会公示、听证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

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切实加强领导,明确重点,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并根据不同情况确定落实时限。已经出台的改革方案,要精心组织实施,力求取得实效;着手启动的,要在年内完成或基本完成相关改革方案与思路的拟订,并切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跨年度的改革,要明确新的阶段目标,并力争实现。

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人民群众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坚持先行试点,积累有益经验,防范改革风险;要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4

(二)突出两大重点。即一是突出以完善和深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尽力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突出以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重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三)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工作方式的转变。建设电子政务,推进信息化办公;开展一线工作法,问计于民;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依法行政。二是工作作风的转变。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兴调研之风,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三是工作层面的转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注农民,更多地关注边缘群体,更多地关注普惠型福利,推进敬老院、福利院、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农村社区等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四)创四项特色。结合*实际,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培育亮点,创造特色,树*民政自己的品牌。一是低保规范化管理创新。继续深入调研,积极破解低保退出难题,建立健全低保退出机制。二是培育社区建设新亮点。结合*地方实际,将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引入农村,全面建设农村社区,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打好基础。三是开展“续缘助和”活动,以建立离婚调解制度为重点,做好民政事务管理机制创新。四是全面开展养老互助活动,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2009年我区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一)突出以完善和深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稳步推进社会救助、社会慈善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强化“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救助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救助力量,有效整合救助资源,进一步增强救助工作合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规范化建设。在低保提标、扩面、规范上做好文章,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积极做好低保边缘群体的救助工作,重点关注农村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确保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就补尽补。

三是进一步加强慈善事业工作机制建设。积极培育发展各类慈善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活动,加快“慈善爱心超市”和社会捐助站点建设,壮大志愿者队伍,大力发展慈善捐助事业。

四是进一步完善灾害应急救援机制,增强减灾救灾能力。强化灾害救助,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灾害救助应急机制,不断增强报灾、核灾和救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做好避灾场所建设和管理。通过制度建设和社会动员,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打开社会福利、社会慈善发展新局面。

(二)突出以完善和深化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社区建设,重点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继续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整合各方力量,充分挖掘潜力,加强社区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努力促使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全面达标,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社区共驻共建,不断扩大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领域,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完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建立民主理财、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等制度,推动村务公开制度创新和工作创新,引导群众在基层民主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我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探索,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城乡社区功能,筑牢基层社会稳定的平台。

(三)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突破,进一步加快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

一是不断完善配套的养老服务政策,深入探索政府扶持和购买服务实现新途径,扩大养老福利服务覆盖面。加强对养老服务行业监管,规范服务,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二是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法律规制、道德规范、社区支持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要完善社区照料功能,通过社区服务载体,为老年人提供家政、日间照料、精神慰藉和紧急救助等服务。三是积极发展公益性养老机构,强化国办福利机构的示范作用,加快区福利院迁建工程建设进度,以区福利院建设为龙头,积极带动乡镇敬老院建设,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创办福利机构,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向社会开放,扩大福利服务范围。四是积极培育发展公益性社区民间组织,进一步创新和丰富福利服务方式。完善福利机构等级考核管理制度,搞好“五好敬老院”评选活动,建设一批“安全、文明、高效”的养老服务机构。实施“残疾人员安托养工程”,利用敬老院、福利院和星光老年之家,实行“一院两法”(即一个敬老院两种管理办法)来解决重度残疾人集中安托养问题。进一步做好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福利管理,强化福利公益金筹措优势。进一步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抓好双拥抚优安置工作,组织好军民共建活动的开展

进一步创新双拥工作的内容和载体,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充分发挥*岛登陆战纪念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加强与部队的联系与合作,全力打造文化拥军亮点。做好*岛登陆战55周年和张爱萍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筹备工作。继续完善抚恤优待和医疗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与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步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深化安置工作,不断完善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促进就业,完善城乡一体化退役士兵安置制度。认真开展复退军人的矛盾排查工作,化解矛盾,开展关爱功臣活动,帮扶特困残疾复退军人。落实好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

(五)进一步抓好民间组织管理工作,提高监督指导水平

进一步加强民间组织培育管理,深入开展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积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扶持培育以服务群众、群众民生为主要功能的公益类、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加强民间组织依法监督,搭建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非法民间组织和民间组织非法活动的查处力度。

(六)进一步做好殡葬管理工作,深化殡葬改革

加强殡葬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进生态墓区建设,推行生态葬法,巩固成绩,建设生态文明区;继续开展坟墓治理,实现“三沿五区”无坟化;继续开展殡葬秩序的整治工作,完善殡葬监督网络,建立健全殡葬管理长效机制。随着国家节假日的调整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对殡葬执法和殡葬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应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做到依法行政。

(七)进一步抓好地名管理工作,全面完成和巩固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

全面完成农村门牌证发放工作,确保门牌证发放率达100%;制订出台《*区门牌管理实施细则》,实现门牌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完善地名网站,争取在重点区域设置触摸屏,做好地名、行政区域、勘界等工作。积极开展路牌整治,继续开展无居民海岛命名工作。

(八)进一步做好移民工作,重点做好移民政策的落实

继续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一步落实好移民安置政策,确保社会稳定。加强移民资金的使用管理,移民后期直补资金及时、准确发放。

(九)进一步做好婚姻登记、收养等工作,提高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

继续推进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的规范化,保证婚姻、收养登记合法、规范、便民。推进依法行政,坚持规范管理、文明服务,提高管理服务能力,方便人民群众生活,打造民政为民的“文明窗口”。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5

一、20*年工作目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850万元;

市场营销宣传投入达到220万元;

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超7亿元;

签约旅行社1500家,实际发生数超680家。

合同利用外资3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5万美元,实到内资1200万元,注册资本400万元。

二、具体工作措施

(1)把握一个龙头,加大规划建设力度。

以规划建设为龙头,完善30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及15平方公里围垦区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做好各专项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完成绿化发展规划。以民房搬迁工程为重点,完成立项、报批、制定方案等前期工作,完成土地征用、出台搬迁安置政策,启动安置新区工程建设,实施核心景区民房建设整治,清理违章搭建,推进核心景区居民的有序搬迁。村庄建设规划在核心区外实施试点。借助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集镇建设,逐步改善形象。启动南湖疏浚,开发启动山林景区景点及服务设施项目,启动三湾门楼至鹰窠顶沿线景观林建设。整修和重新布展金九展示厅,重新包装推出谈*休闲项目,增加文化气息,丰富景区内涵,提升综合竞争力。配合完成围垦区道路建设,打好开发基础。

(2)依托两大载体,加大旅游发展力度。

依托*旅游节和金秋风情游两大载体,继续做好大型旅游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扩大*品牌影响。20**旅游节将继续贯彻文化休闲的主题,融合体育、时尚等元素,结合“五一”黄金周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展示*风采。金秋风情游将结合重阳、中秋、国庆等节庆活动进一步挖掘桔文化,丰富采摘游内容。在充分运用两大载体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五大基地建设。策划多日游线路,延长游客居留时间,充分发挥“休闲、度假、居住”功能。围绕“人生得意山水间”这一宣传主题,以网络、媒体广告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推广,启动*网站改建,构筑传媒平台。按照“立足长三角、主攻大上海,拓展苏锡常,开发新市场”的营销思路,进一步完善营销政策,落实营销责任,明确营销重点。利用周边区域旅游资源拓宽营销渠道,促进景区、媒体、旅行社相互渗透,走借势营销之路。加快旅游产品的开发,以做大做精“潮声湖韵”带动与周边景点的互动,继续联合营销,扩大*的综合效应。进一步完善景区交通组织体系,加强交通运营管理。进一步完善重点整治与动态管理相结合的旅游环境、旅游秩序整治机制。加强旅游环境管理,整治景区主干道两侧环境,整治集镇的“路面、街面、立面”。加强旅游秩序管理,规范个体摊点经营,完善景点、门楼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卫生、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市场管理机制和严格的票务管理机制。

(3)推行“三个转化”,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

坚持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继续推进“三个转化”。积极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壮大水果种植等特色产业,突出抓好黄沙坞柑桔等水果采摘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三产,完善农家乐发展管理;大力发展旅游农产品,做好相关品牌;加快*林业观光园区建设。切实加大农村投入,积极发展村级经济,全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切实加大农村投入,加强以小农水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整治村建设计划,巩固省级示范村的创建成果。强化农民经营技能、服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致富能力,全力抓好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强生态建设,完善野生动物保护长效机制,落实松材线虫病各项防范措施。

(4)健全四大体系,加大和谐社会建设力度。

健全综合治理体系。深化“平安景区”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不安定因素排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治建设,实施五五普法。创新机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区村二级联动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全面落实安全生产、食品卫生责任制,不定期进行各类安全检查。完善安全事故预警机制,特别制定汛期、火灾频发期、旅游高峰期的保卫方案,防范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景区和谐稳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落实各类优抚政策,健全慈善救助体系,健全五保和三无人员集中供养长效机制,认真抓好老龄、“双拥”工作,深化助残、扶残活动。建立并完善人口与计生管理工作新机制,人口自增率控制在2‰以下。健全公共服务体系。以“851”工程为抓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争创科普示范村;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设施,进一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并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提升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巩固“五费合征”机制,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6

【关键词】新时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在党的报告中,再一次重申了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不断的提升我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是决胜社会主要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所在。本文尝试从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探讨今后的党建制度建设的优化策略,对于促进党建理论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1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内涵

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在党建设的过程当中离不开一系列的制度来进行保驾护航。为了更好的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制度建设具有可操作性、全面覆盖性等特点。这就意味着在党建制度的建设过程当中,应该不断地在制度的健全方面以及制度的执行力方面切实提升。只有积极探讨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内涵,提高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可行性,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党建工作的科学发展。在党的建设过程当中,制度建设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制度建设为党的建设与发展明确了底线,从而避免在党建工作的开展过程当中走入误区,背离了党建的初衷;另一方面,党建工作需要在必要的规章制度中进行科学的开展,借助系统、科学的党建制度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我党发展的先进性。总之,在党建工作的开展中,制度建设时不可或缺的,需要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逐步的进行相关制度的补充与完善。

2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

当前,从宏观角度来看,在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2.1党建工作中制度的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探讨党建工作的新思路,积极完善并实施了党建工作的相关制度,但是,从目前来看,某些党建工作制度存在的形式化现象,类似于口号和宣言,不够具体,只是进行某些定性的要求,无法通过量化考核。在制度的规范中比较粗糙,缺乏具体的界限,在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制度的可操作性。尤其是,提高相关党建工作制度的可操作性是当前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所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

2.2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有待强化

在党建工作中,其所面临的问题较多,这就意味着在党工作制度的健全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从目前来看,围绕具体的党建工作制度,特别是,一些基础性、关键性制度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些不足。例如,党课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党员干部监督制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和缺陷。这不仅影响了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也不利于我党科学性、先进性的提升。所以,不断的提高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是当前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另一个突出挑战。

2.3党建工作中的相关制度有待与时俱进

新时期,伴随着我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成绩,其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与日俱增。在这一背景下,原有的党建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已经很难满足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不断的从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诉求出发,积极的进行相关制度的与时俱进,应该是当下党建工作以及制度建设过程当中所面临的另一个主要挑战。这一挑战能否得到科学应对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

2.4党建工作中制度的落实有待强化

任何制度只有落实,才能够产生生产力。如果说制度的制定是基础,那么制度的执行才是关键所在。从目前来看,围绕党建工作中的相关制度在落实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有的党员对制度遵守的意识不足,特别是在党中央多次提出:“从严治党”,“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依然违纪违法,严重的背离了党章党规。这也在一定层面上体现出我党在制度的执行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完善。总之,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当下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如何从这些挑战出发,积极的探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相关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已经作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3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优化建议

为了更好的提高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优化建议的探讨。

3.1继续完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

在党建工作开展中,应该在制度层面,完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机制,不断确立党委负责制,坚持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不断地发挥出民主集中制在领导中的主要作用。特别是要完善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时监督,不断的强化廉政建设,抓住党建工作的“牛鼻子”,提高党建工作的督查和考评机制。围绕具体事项进行科学量化考评。在今后的工作制度的建设中,要妥善解决好党员干部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的激发广大党员改善民生环境、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积极性。机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要充分的围绕党员建设所需,倡导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和机会公平,努力实现中国梦,切实做好制度的保障和改善,不断的在制度层面、舆论层面,引导广大党员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

3.2要不断地完善现有党建制度

在今后的党建工作制度建设过程当中,应该结合新时期党建工作制度建设所面临挑战,对现有的制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缺陷应该加以强化。从制度层面进行必要的补充。在今后的党建工作中,应该进一步的完善党支部议事制度、党日活动制度以及三会一课制度,不断的提高新时期党建制度的先进性。根据新时期党建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应该不断的提高民主建设的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制度对党建工作所具有的引领作用。在今后的制度建设过程当中,应该不断的以制度来“护”党建,借助制度来进行规矩的制定,为党组织生活规范开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同时对党员干部参加三会一课、党组的生活进行切实的规范,对相关人员参加党组织生活不积极,不认真的行为要进行通报。

3.3要切实提高党建工作制度的可行性

在今后的党建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应该在工作思路方面,不断的完善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将制度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一个主要结合点。通过对相关制度不断的落实,提高制度的权威性。另外,要不断的完善制度的执行程序,建立程序执行相关制度,本着制度可操作的相关要求,明确责任主体,围绕“做什么,怎么做”等相关问题进行切实推进。同样,为了更好的提高党建相关制度的执行力,应该对违反制度的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责任追究。还积极的推进具体量化的考试与考核,将激励和奖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今后的制度执行过程当中,还应该切实的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的思想觉悟水平,提高党员干部对制度的执行力,重视对党的制度、理论的学习。建立制度学习长效机制,促进党员干部自身理论武装能力以及党性修养能力等诸多素养提升。同时,还应该进一步落实党组书记第一责任制,将相关的责任落实覆盖。通过建立联动机制,有效的实现制度的执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制度在执行中的打折现象。

3.4逐步提高制度的全面性

在今后的党建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在制度建设的全面性以及全覆盖性方面进一步提升。不断地推进当前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一方面,应该不断地健全关键性制度,在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基础上,进一步在思想层面,完善党员轮训制度;在组织建设方面,完善干部民主生活会社会制度;在作风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反腐倡廉以及党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只有不断的对制度进行全面覆盖,才能够更好的助力党建工作制度的科学开展。在今后的制度完善中,还应该重视对党员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把关作用,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政治稳定性的同时,提高其综合能力,更好地履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总之,为了更好地助力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科学发展,还应该不断地在制度的执行,制度的补充与完善等方面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新时期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挑战,更好的促进党建工作科学发展。

4结语

当前我党正在积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在这一背景下,积极的做好党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的内涵与意义出发,深入探讨今后党建工作中制度建设所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思路,希望能对新时期党建工作的完善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继革.夯实党建工作基础,加强基层党支部规范化、制度化建设[J].山东青年,2017(3):33-35.

[2]王芳.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7(20):118.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7

一、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环节,加快构建多级联网的行政审批电子政务平台,逐步推行网上审批方式。探索“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即将部门内部分散在各个处(科)室的所有行政许可职能向一个处室集中,职能归并到位;将各个部门负责审批的处(科)室向本级行政服务中心集中,审批权限到位,选择一个有条件的县区开展改革试点。(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法制办牵头)

2.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按照“三深化、三规范、三加强、一实施”的思路,加快推进收支两条线、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十方面重点改革。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财政支出的重点转到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农业和农村服务,以及加强社会管理上来。健全行政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制度,建立政府采购监管机制。(市财政局牵头)

3.加快规划体制改革。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规划工作的意见》(湖政发〔2006〕66号),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规划立项备案管理,强化规划之间衔接协调,规范规划审核制度,建立规划组织实施的保障机制和规划评估制度。(市发改委牵头)

4.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加强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和调控,健全以规划为依据,土地和环保为约束,金融、财政、税收等密切配合的投资调控体系。进一步改进和规范企业投资备案制和核准制。健全政府投资决策机制,规范前期决策程序。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机制。加强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投资公司、投资项目管理,探索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市发改委牵头)

5.深化统计体制改革。加强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加强服务业和能源、污染物排放统计。完善部门统计工作协调机制和基本单位名录库运行管理制度。改进统计手段、调查方法和数据采集渠道,规范GDp统一核算,完善下管一级制度。加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改革研究。(市统计局牵头)

6.加快行业协会发展改革。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业协会规范管理与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湖政发〔2006〕80号),优化行业协会结构布局,加快培育新型行业协会,明确协会基本职能,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规范化建设。年内基本完成行业协会的改革调整和政会脱钩任务。(市民政局牵头)

二、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7.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落实农村综合改革各项配套政策,年内完成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任务。贯彻实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若干财政税收政策的意见》(湖政发〔2006〕75号)等规定,创新财税政策支撑体系,落实支农政策措施,加强支农资金整合,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市财政局牵头)

8.深化农村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在稳定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深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创新农技服务机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不断创新农业合作经营和产业化经营机制。(市农业局牵头)加快推进和深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建立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市农办牵头)

9.扎实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贯彻市政府《关于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湖政发〔2006〕84号),建立“农户自愿参保、政府补助推动、保险公司市场运作”的模式,完善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有序开展全市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构建新型农村防灾救灾机制。(市发改委牵头)

10.建立中心镇培育机制。以第一批省级中心镇为重点,完善中心镇建设管理体制,探索政策倾斜机制,调整放活,加强扶持,提高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带动能力。抓好织里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的申报工作,指导实施安吉孝丰镇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市发改委牵头)

11.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制定出台各县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合理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逐步落实水利工程管养经费,规范财政支付方式,加快推进管养分离。积极探索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改革。(市水利局牵头)

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12.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稳妥推进湖航等国有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革工作。妥善处理企业改革遗留问题,建立完善改制企业职工保障金管理制度。(市深化办牵头)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完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国有资产重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积极探索国有企业加快发展的新途径,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制度创新。(市国资委牵头)

13.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健全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市经委牵头)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推进涉企收费“阳光工程”。(市发改委牵头)整顿和规范中介组织及中介服务市场,增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市工商局牵头)

14.深化公用行业改革。分类推进市政、园林养护等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放开经营性和作业性市政公用市场,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政公用行业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市规划与建设局牵头)探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和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市交通局牵头)

四、加快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要素集约利用

15.进一步规范土地和产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加快政策配套,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使用存量土地,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完善征地程序,规范征地行为,健全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市国土资源局牵头)整合市场资源,完善监管机制,规范发展地方产权交易市场。(市国资委牵头)

16.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继续加大上市公司监管力度,努力提高上市公司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加强上市后备资源培育,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实现境内外企业上市1至2家。鼓励建立创业投资公司。积极拓展债券市场,鼓励、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积极培育地方资本市场。(市发改委牵头)

17.完善招投标管理体制。贯彻实施《浙江省招标投标条例》,进一步理顺招投标管办关系,完善监管机制,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加强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加大公共资源和建设设计、咨询等项目进平台公开交易的力度。(市发改委牵头)

18.稳妥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进一步完善重要资源性产品和公共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公共服务价格制度改革。逐步推行居民用水阶梯式水价政策和行业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合理调整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探索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落实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缩小城乡价格差距。继续加强教育收费管理,落实中小学课本费、作业本费降价政策。(市发改委牵头)

19.建立节能降耗和污染物减排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认真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约束性指标。强化责任,分解落实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完善考核办法。建立主要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积极实施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完善落后生产能力和工艺装备淘汰机制,依法加强能源利用状况监测,突出抓好高能耗、重污染企业的监控工作。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改造步伐。(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环保局牵头)

五、积极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20.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加强农业和农村科技创新,资源、环境和社会领域的科技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科技计划管理制度改革,调整资金主体流向,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建立科技资金向重大科技工程项目倾斜机制。(市科技局牵头)

21.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教职工聘用制。建立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机制,完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机制,促进公共财政向农村教育倾斜,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教育教学两项改革,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努力构建大职教体系。(市教育局牵头)

22.推进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实施《**市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两手抓、两加强”,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深化市群艺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益性文化单位的人事、分配两项制度改革。完善已改制文化单位的内部运行机制。协调推进组建报业、广电、文化等产业集团工作。(市文广新闻局牵头)

23.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度。完善医疗机构阳光采购制度和违规企业退出机制,探索药品集中直接采购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稳定的筹资机制,实现人均筹资达到80元(安吉县达到65元)。继续全面推行乡镇小额报销、县区大病统筹和困难群众补助“三条医疗保障线”,确保参保农民受益率不低于25%。完成县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设置,进一步探索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市卫生局牵头)

24.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规范和完善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人员聘后管理。建立岗位分类科学、结构比例合理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分配实施办法,建立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严格监督管理类和纯公益类事业单位的类别界定,稳妥实施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市人事局牵头)

25.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拟定信用体系标准,实施企业信用联网监管。逐步建立信用信息公开和保护制度、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构建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市工商局、市经委、人行**中支、市银监局牵头)

六、加快就业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26.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制度改革。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我市城乡统筹就业试点工作,建立城乡统一、平等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引导、规范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和职业中介行为。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27.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对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市国资委牵头)推进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市人事局牵头)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动态调整机制,逐步解决农民工工资偏低问题,健全防止拖欠工资的长效机制。(市劳动保障局牵头)

28.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改革工作,逐步做实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研究制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完善被征地农民失业保险政策。研究适合农民工特点的社会保险办法,优先解决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组织实施市本级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市劳动保障局牵头)进一步完善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完善社会慈善事业管理体制,规范慈善捐赠管理制度,推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良性互动。(市民政局牵头)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8

一、一年来工作的简要回顾

即将过去的2013年,是新一届党中央和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去年工作会议确定的“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两大建设、深化两项改革”的总体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实施两大战略取得新成效。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加快市场整合,就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预计全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将达到13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首位,全力推动落实国务院新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就业促进计划,基本实现了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的目标。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持续增加,面向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进一步健全。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新10年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面启动,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取得明显成效,职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新设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44个。在技能人才方面,继续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部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取得优良成绩,全年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约2000万人次。在引进国外智力方面,大力实施“外专”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规范出国(境)培训工作新要求,精心组织中国政府“友谊奖”等引智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二)推进两大建设取得新进展。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险基金社会监督试点稳步开展,企业年金市场化投资运营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突破5亿人。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者权益得到有效维护。以实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为重点,全面开展规范劳务派遣专项行动。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抓手,积极健全调解仲裁组织机构,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0%以上。不断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稳步推进。研究完善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和家庭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得到加强。

(三)深化两项改革取得新突破。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制度建设和队伍管理不断加强。在公务员管理方面,公务员分类管理、考录、公开遴选、平时考核等制度建设取得新进展,开展了第八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表彰,公务员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面,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公开招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规范。在安置方面,推行统一考试、积分选岗等阳光安置办法,加大就业创业政策扶持和培训力度,顺利完成4.1万名干部安置任务。

稳步推进工资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工资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进行了公务员和企业相当人员工资试调查和分析比较。各地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完善。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27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开展了国有企业工资收入监督检查和企业薪酬调查工作。

(四)各项基础工作全面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突出“接地气、体民情、转作风、促民生”特色主题,通过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等专项活动,有效带动了机关、行业作风转变。

二、全面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改革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开好局、起好步对于全面推进改革至关重要。初步确定2014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重点推进以下改革:

——在就业创业方面:制定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努力消除各种就业歧视。

——在社会保障方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着力解决“双轨制”、“待遇差”问题;整合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制定实施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办法,促进参保人员在城乡之间顺畅转移。

——在人才方面: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启动工程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在人事制度方面:深化公务员分类改革,建立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在艰苦边远地区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在工资收入分配方面: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优化工资结构,建立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健全最低工资标准评价和调整机制。

三、2014年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就业、社会保障、人才队伍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工资收入分配和劳动关系调整的各个环节,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一)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明年城镇新增就业要达到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要进一步完善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出台新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力度,统筹推进“三支一扶”等基层服务项目,健全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保障体制。高度重视并精心做好化解产能过剩、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统筹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启动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完善鼓励创业的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市场整合,完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修订失业保险条例,增强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功能。加强就业失业统计监测,推进失业预警试点。

(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深化养老保险顶层设计研究,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研究提出城镇职工基础养老金统筹方案。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全面推进和完善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完善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健全工伤保险配套政策标准,推动以农村地区企业、家庭服务企业和新兴网络服务企业为重点的中小微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制定生育保险办法,落实生育保险待遇。完善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制度,加强基金投资管理和监督,推进基金安全评估和社会监督试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推动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发展。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社会保障卡持卡总人数达到6.5亿人。

(三)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等重点人才项目,建立更加开放的引才机制,配合实施好“”、“”,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百城技能振兴专项活动,组织开展全国职业技能大赛系列活动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选拔活动。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外专”和高端外国专家项目,统筹做好出国(境)培训工作,推进引智成果共享体系建设。

(四)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制度和队伍建设,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制度,稳步推进公务员聘任制试点,加强公务员考核特别是平时考核工作,做好“四类培训”和对口培训工作,推进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落实年度安置任务,完善自主择业待遇政策体系和管理服务措施,推进教育培训制度建设。

(五)进一步健全工资收入分配制度。做好改革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工作。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完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合理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综合治理。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9

一、深化治理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利于激发昆山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应当积极引导经济转型升级,深入实施“3515”计划,推进新兴产业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昆山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服务产业品牌化;加大对企业的服务力度,推进银企对接,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协调解决融资、供地、供电等问题;强化资源整合,注重集聚发展,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做优园区功能,推动区镇联合发展;注重项目带动,做强经济实力,做到引进储备一批优质项目,启动建设一批重点项目,扶持壮大一批骨干项目,组织实施一批技改项目,盘活利用一批存量项目。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昆山应当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化解突出矛盾,推动社会更加繁荣稳定。应当突出“协同创新强管理”,确立区镇主体地位,发挥街道、村(社区)的基础作用,努力构建市镇联动、部门协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城管”格局;继续强化责任,优化网格管理,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城市信息化步伐,依托全球定位与地理信息系统等平台,探索开发呼叫综合系统、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推广停车诱导和计时收费系统,积极完善勤务指挥系统,稳步推进城市管理智能化建设。

优化政府管理结构,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优化政府管理结构,有利于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昆山要在省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承接好省级部门下放的各项权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对接工作,同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经济发达镇和城市建设管理体制等各项改革试点;继续推进张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科学、合理行使下放的行政处罚权和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权力,赋予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提高基层政府处理经济社会事务的灵活度,提升工作效能,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完善张浦政府架构。

培育社会组织,进一步支持社会参与管理。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相关社会事务。一是采用契约形式,资助社会组织,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由社会组织提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大力发展行业协会,从政策制度、社会环境、会员选择等方面加以引导,促使行业协会成为推动昆山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进一步完善“公益金培育、项目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社会组织“孵化”培育方式,扩大“公益创投”影响力,扶持社会组织、公益项目,通过昆山爱德社会组织培育中心等机构,加快“孵化”社会组织,为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信息交流、能力建设等综合性孵化培育服务,逐渐形成融项目研发、人才培训、产业聚集、信息交易为一体的社会组织“产业链”发展模式。

进一步改革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探索公共服务多样化供给机制。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程序,竞争择优,确定承接主体,并严禁转包;强化购买服务资金管理,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建立严格的监督评价机制,对购买服务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对承接主体实行优胜劣汰,使民众享受到丰富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在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过程引入竞争机制,真正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

二、深入实施民生幸福“一个计划”和“五有工程”

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实现共同富裕,提升幸福指数。一是增加渠道,实现富民增收。实施大规模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促进各类群体就业。进一步优化创业服务环境,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逐步增加经营性收入比重。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整合村级经济优质资源,壮大村级经济实力,扎实保障低收入农户增收。二是提高水平,完善社会保障。进一步完善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保险覆盖率在99%以上,加快社会保障城乡并轨步伐,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智慧城市,探索公共服务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三是全面覆盖,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坚持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教育、医疗、生活、就业、住房、司法等多种救助为配套,建立健全“保基本、可叠加、多组合”的扶贫帮困新机制。建立慈善募集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加大对低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服务保障力度。

实施“五有工程”,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幸福指数。一是围绕“学有优教”,打造终身教育体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高水平普及、高均衡发展、高质量办学,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好学校更难”等问题。坚持公办为主、政府主导,鼓励多渠道投入、多体制办校。调整优化优质学校格局,推动优质教育资源要素流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积极发展城乡社区教育、继续教育、老年教育、社会培训,让终身学习成为全民的自觉追求。提高办学国际化水平,以昆山杜克大学等为依托,大力引进国际先进办学理念、优秀教师和教学模式。二是围绕“劳有厚得”,打造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功能完备、服务精细、运行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增收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就业结构改善和产业结构优化同步。三是围绕“病有良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以城乡居民共享均衡优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智慧卫生建设,建设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平台,不断提高服务市民健康的专业化、便捷化、精细化水平。四是围绕“住有宜居”,打造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公共租赁房发展模式,实现住房保障全覆盖。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和受惠面,鼓励城镇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申请缴存住房公积金。五是围绕“老有颐养”,打造养老保障体系。进一步稳定“9064”养老格局,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和社区日间照料服务。大力推广居家养老的“虚拟养老院”模式,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逐步实现居家专业化养老。

三、切实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相关制度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打造阳光政府。大力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推进阳光政府建设,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以及“应公开尽公开”的原则,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进一步深化对政府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的公开和监督。以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为载体,以信息化科技运用为手段,全面推进符合昆山实际的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工作。规范和加强行政权力库和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建设。依托统一电子政务平台,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

完善绩效评估制度,打造效能政府。“作风就是生产力,效能就是竞争力”。坚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管理体系建设,打造效能政府。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和政府机关目标管理责任制,改革考评机制,建立健全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引入多元化政府绩效评估主体,既要有政府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又要有公众评估和专家评估。推广“勤廉满意度第三方民意调查”的考评形式,让政府接受民众的评估。完善电子绩效评估系统的建设和结果应用,强化“实时监控、在线评估、及时反馈”功能,促使绩效评估从“年终考核式”向全透明“日常管理式”转变,从结果评估向过程评估转变。推行行政问责制,强化政府责任,做到问事必问人、问人必问责、问责必到底,严肃查处行政越位、错位和不作为、乱作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绩效。坚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改进文风、会风,形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风气,切实“减负增能,降本增效”。

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打造民生型政府。随着“五位一体”发展格局的确立,政府服务重点越来越突出民生领域。要进一步体现财政支付的公共性、合理性和均衡性,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理顺政府间事权与财权的关系。要规范政府债务风险管理,规范和优化程序,健全政府投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来源,通过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公共财政总量。要加大公共财政对于教育、卫生、养老、就业、生态保护等民生领域的分配比例。要严格财政预算审批和执行管理制度,要改进预算编制办法,严格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建立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制度,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科学规范的财政制度。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打造责任政府。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更加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公众参与的实质是通过决策者与利益相关人的双向沟通,实现合理决策、利益协调,使公众诉求得到合理表达并对政府形成有效监督。要用好网络问政平台,办好“昆山”政务微博,使之真正成为“新闻舆论引导、倾听民众呼声、群众政治参与”的平台。要推广“网民见面会”、“网友监督员”的经验做法,使之制度化。要完善听证会制度和专家咨询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与听证、决策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公众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发出自己的声音。

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打造廉洁政府。廉洁、透明是服务型政府的基本要素,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打造廉洁政府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基本要求。要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整合各类交易平台,强化动拆迁、涉农政策等领域的监督检查,加强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跟踪和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廉政教育,完善昆山市综合行政电子监察平台和廉政风险防控标准化建设,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探索和推进领导干部申报个人财产和任前财产公开制度,加大对的查处力度,形成党员干部不敢贪的制度。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篇10

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面实施“八八战略”,坚决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推动经济逐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15649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31684元,年均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1298亿元,年均增长2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335元,年均分别增长10.8%和7.9%。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主动接轨上海、推进长三角合作与交流,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境外投资连创新高,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效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市化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加快,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污染整治初见成效,循环经济发展力度加大,生态省建设扎实推进。“五大百亿”工程如期完成,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

全面建设“平安浙江”,社会政治保持稳定。城乡就业规模不断扩大,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成效显著。建立领导干部下访、约访等工作制度,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及时化解了一大批社会矛盾和问题。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加强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完善公共安全应急机制,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力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成功战胜了“非典”、禽流感等疫情和多次强台风的袭击。

文化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团结和谐的思想舆论环境进一步形成。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全面实施,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建立,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增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

积极建设“法治浙江”,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落实。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加强,“一个核心”、“三个党组”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进一步巩固壮大,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民主不断扩大。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措施得到落实,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双拥共建活动成效明显。

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

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武装工作深入推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的实践、理论和制度成果。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顺利完成了市、县(市、区)、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开展了大规模干部培训,班子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深入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全面完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扎实开展。加强了机关、学校、国有企业等党建工作,扩大了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和城市社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和机关作风建设,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不断完善。率先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对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加大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力度,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五年的发展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经济增长中的高消耗、高排放等问题仍然突出,资源要素制约问题还比较严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社会建设和管理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文化建设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有待加强,社会法治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特别是工作方式方法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还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形式主义、、铺张浪费还比较突出,消极腐败现象在有些领域还易发多发,有效的防范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五年来的实践,我们有许多经验和体会值得总结:

一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中央重大战略思想。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中央精神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实践。

二是必须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尊重和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大力弘扬浙江精神,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注重解决民生问题,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三是必须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发展举措。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以“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思路拓展发展空间,努力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