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素质教育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4:22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1

    论文摘要: 在高校普及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音乐素质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措施,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创新性的思维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素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不仅重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形式,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音乐素质教育是高校素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涉及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因此,成功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对促进当代大学生道德品质、人格素养、审美情趣、思维能力等全面提高,对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新世纪合格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对高校素质教育中的音乐素质教育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一、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对象和主体 

前苏联著名音乐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音乐教育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说到底是以愉悦学生的感受和使其积极参与为出发点,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素质教育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对象和主体应该是每一个大学生。我们应该明确,普通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也不是着眼于少数音乐特长生的培养,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音乐艺术的熏陶、审美情趣的提升,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目前,部分高校表面上以开展音乐素质教育为名,招收音乐特长生,组建音乐团体,举办各种音乐演出,甚至斥资参加国内外各种音乐大赛。而大多数学生却因资金和资源被占用成为旁观者,缺少接受音乐素质教育的条件和环境,这完全背离了高校开展音乐素质教育的宗旨和方向。归根结底,普通高校音乐素质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以普及性为基础、面对全体大学生的教育。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及发挥的作用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应充分发挥其独特功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发挥积极作用。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开展。大学生由于缺乏连贯的、系统的音乐教育,音乐素质较为薄弱,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音乐教育,对大学生进行音乐素质补课。首先学生应系统了解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其中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和音乐审美培养。 

(一)巩固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基础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基础乐理、识谱、和声与曲式、乐器与乐团、音乐体裁等。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开设音乐基础知识、普及性的基础乐理、识谱方法(包括简谱、五线谱)等基础理论课程;二是音乐发展史知识,主要包括西方音乐简史和中国音乐简史。主要是以介绍国内外的经典音乐作品及代表性音乐大师为主,通过对经典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生平等知识的介绍,使大学生学会领悟音乐语言、理解音乐内涵、把握音乐形象,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音乐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强化音乐基本技能训练。 

音乐基本技能包括歌唱和演奏,通过专业老师的授课,主要针对演唱和乐器演奏的方法、技巧等基本内容设置课程,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和表现来不断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

(三)突出音乐审美教育功能。 

“一切音乐归根结底在于审美教育,离开了音乐审美的准则和原则,音乐教育就可能沦为机械、僵化和纯技的境地”。审美教育是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对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音乐的语言,下一步就要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审美鉴赏能力,为学生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最为重要。近几年流行音乐好似“音乐快餐”,虽然容易让人们熟悉和喜爱,但其生命力不强,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部分作品甚至夹杂着一些不良因素,对学生审美趣味产生很大的冲击。音乐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纠正学生的不良审美情趣,引导他们抵制低级庸俗的音乐现象。音乐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三、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音乐素质要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步形成,要由专业的教师来正确引导、合理的教学内容来支撑、完善的音乐教育体系来保障,通过系统、科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音乐基本技能,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达到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提出以下实施音乐素质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建立健全音乐素质教育体系,完善课程设置。 

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除了提高认识以外,建立和完善相对稳定的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也是至关重要的,是音乐素质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项课题。 

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要彻底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对教学体系进行彻底的改革。一是把音乐教学真正纳入教学大纲计划之内,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核心,全面提高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管理水平,使之进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并制定科学、完善的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课程标准。二是音乐的必修课与选修课要结合。音乐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突出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普及、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为主,音乐选修课不能仅仅局限于音乐欣赏课的单一模式,采取听、唱、记、实践等多种类型的课程模式。通过课内外对音乐的实践、体验和表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并达到培养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标。三是研究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重点以研究音乐课程体系、范围、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为主,使音乐课成为非专业学生学习的常规课程之一,让音乐教育真正走进大学生的生活。 

(二)加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教材选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具有强大后劲的关键”。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高校提高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我们应该根据高校的教学需要,对现有专职教师进行培训,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为高校培养一支具有较高思想素质、良好敬业精神、有一定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只有具备这样高素质、高修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把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育人”的目的充分体现出来。我们要充分调动广大高校艺术教师的积极性,完善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制度,建立教师的教育科研机制,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和研究水平,推动高校艺术教育跨上新台阶。 

音乐教材的选择、创作、编订对高校音乐教学的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能体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音乐教学的水平。在高校进行音乐素质教育首先要选择优秀并且适合大学生的教材,不仅要选用国外具有成熟音乐教育理论和成功音乐教学经验的教材,而且要选用具有中国本民族文化特色的优秀教材,并使优秀的传统音乐、乡土音乐、原生态音乐一同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大学生的音乐修养,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应该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深化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大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璇.浅谈音乐教育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刘瑞江.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和改革[j].中国集体经济,2010,(09).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2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是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历史潮流的必然要求。高校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它对于开拓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素质的提高、以及大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完善人格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音乐教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音乐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良好健康的音乐,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而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也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能够使人们感知和领会美的内涵。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人们对事物的感受、理解、鉴赏能力,可以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通过音乐的素质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将道德、情操、精神品质熏陶渗透,从而使人们达到崇高的理想境界。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进一步深化了音乐对人思想的净化作用,他说:“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他认为,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教育以外,还承担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和善的人。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重要地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李岚清副总理曾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做了精辟的论述:“音乐的美育功能不只是一般地提高审美能力和陶冶情操等,他对人的智力开发,特别是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锻炼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帮助,音乐对社会的文明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李岚清副总理从百年树人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的问题,强调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指明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对提高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高校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作用

音乐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身心健康,并使人从中汲取激情和前进的动力。大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音乐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有更高的启示。”是“最能深入人心灵的艺术”。健康向上的音乐可以振奋人的精神,鼓舞人的斗志;优美抒情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愉悦的情感体验,放飞人的心情,安定人的情绪。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变得开朗、乐观,喜欢主动与人交流,增进个人的亲和力,促进健康心理的养成,良好个性的培育。音乐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功能和渗透是全方位的,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音乐教育发展至今,它对素质教育的作用日趋显著。

(一)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以音乐教育为媒介,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是空洞的说教。音乐的外在形态是感情,而音乐的内在根源是对于事物的真伪美丑的认识。音乐教育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它来自人的意识活动,同时又反作用于人的意识。通过音乐教育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和完美人格,是音乐教育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音乐在德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是不能低估的。如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等乐曲的同时,可以可激发人从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引导学生勇于直面现实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不屈不挠的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正确的人生观;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等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大学生不断自我激励,奋发图强;《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中国》、《走进新时代》等作品鲜明地反映了我们的新时代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起到积极和鼓舞的作用。音乐教育由于它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决定了它可以使大学生愿意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等等的渗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是我国当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想象力、创造力是人最珍贵的能力之一,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音乐教育对大学生形象思维的建立、想象力和创造性等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与技能的训练,可以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同时,激发他们的潜能,启迪他们的心灵,提供无穷的想象空间,引起他们的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我的科学成绩很多是从音乐启发来的”。音乐作品留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很大的,利用音乐的可塑性和形象性,可以培养大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反应力等等,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思想开阔、思维敏捷的具有多种素质、全面发展的人。国内外大量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以及众多优秀教育成果反复证明,音乐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能提高大学生的情感素质

人的情感是丰富而复杂的。音乐具有巨大的情感魅力,在教育中能够发挥出独特的作用。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能够丰富和深化人的情感,激发鼓舞人们去热爱生活,具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音乐教育充分利用美妙的音乐、丰富的和声、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来抒发情感,表达思想,是借助艺术形式的感化效应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他们识美丑、知善恶、明是非。因而能最直接地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将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正如美国教育家穆塞尔所言“情感在音乐教育中占着中心的位置,音乐教育应当是情感的教育。”诸多的音乐要素、音乐作品都展示着音乐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转贴于

(四)音乐教育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在审美活动中发现、感受、判断、评价和欣赏美的能力。面对同一审美对象,由于审美能力不同,人们获得的审美感受也不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高校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音乐教育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及创造和表现能力,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思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五)音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突出,社会、家庭、学校等诸方面的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存在着心理不健康现象,如:冲动、嫉妒、忧郁、怀疑、自卑、彷徨、失望、攻击等。这些现象带给学生、学校、社会及其严重的负面影响。而音乐作为情感艺术,能表现多种情感,可以对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予以调节。有人说:“听贝多芬的音乐,使人找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现在有些医疗机构就是运用音乐的这种奇妙作用来治疗精神疾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听多唱一些艺术思想性较强,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未来的作品,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快乐,振奋精神,抚平心灵上的创伤,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三、积极开展音乐素质教育,全面提高高校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高校音乐教育应积极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组织大学生社团、艺术团、合唱团、舞蹈队、剧社、器乐队等等,定期组织交流、排练,让学生自行编排,自导自演,通过各种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或通过“第二课堂”,组织各种音乐技能的培训班、专题讲座、组织各种音乐沙龙等形式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另外,还可以与其他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如校园“十佳歌手”比赛、“五四”文艺汇演、校合唱比赛、暑期社会实践的文艺“三下乡”等等,通过这些艺术实践,使学生开阔视野、开拓思路,更好地培养学生艺术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3

关键词:素质教育;本质;德育教育;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60-02

教育是育人的根本,传统的教育发展形式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的大环境,然而,素质教育的产生正是顺应社会大环境的趋势坚持了以学生为本的目的,然而,素质教育的开展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德育教育,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能够有更好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中德育教育有其自身的重要性。

一、认清当下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

在当下,素质教育正在各个中学如火如荼地开展,素质教育的开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种趋势,传统的应试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中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践和创新能力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人才的需要,从而,素质教育的开展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方面可以更好地弥补这一方面的缺点。素质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自己发挥的空间,它注重的是对学生的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但是,当下素质教育的开展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在提高中学生的道德水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全面地、认真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开展,然而,德育教育却是孕育其中的重要部分。

二、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德育教育的工作在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所以要想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第一,在软件环境方面要使是教师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第二,在硬件环境方面要为学生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好的硬件设备。然而,在当下所处的教育环境下这两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软件环境方面是一些老师没有经过一些相关专业的培训,再就是在硬件条件方面没有为中学生专门设置的设施。所以面对当下的德育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德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学校在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加强培养,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所需要的硬件设施,只有这样为中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条件才能创造良好的德育环境,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三、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改变原有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

中学生始终是德育教育的主体,要实现对传统的教育模式的突破,从学生的本身出发进行切身教育。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老师知识注重对课本内容的言传身教,注重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对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方面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一种固有的学习模式,这样学生在个人的德育素质方面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使得他们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仍有很大的欠缺。面对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素质教育的开展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能够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同时,也使得素质教育能够更好地开展,促进了社会教育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四、认识到德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的开展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德育教育的真正核心是要对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指引,对学生的个人能力、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方面能够有更好的提高,让他们能够在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校的教育环境进行改善,还对老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学校的教育环境能够更好地改善,因此,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处在核心重要的位置,必须正确认识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五、实时推行课程的改革,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

面对素质教育的不断开展,课程方面必须要做出实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拓宽德育教育的途径。在学科课程方面要对中学生的学科进行实时的改变,课程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上能够浅显易懂而且能够更符合学生本身的接受能力。其次,在环境课程方面要对学生本身的德育进行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德育素质的提高,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环境,才能让学生能够实时实地地得到更好的教育。最后,要加强德育教育中的活动课程的改革,这就需要学校及老师和家长能够有很好的配合,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实现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合到社区环境、社会环境中去,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中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结语:

本文通过论述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发展,素质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素质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德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只有创造出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才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这就需要学校、老师以及家庭的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为中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更好地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去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教师如何做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4

随着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各中学也都在不断地进行体育课程改革建设。虽然经过教师们不懈地钻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教学效果还是不理想。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那么,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贯彻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切实地进行革新与创造。

一、提高体育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

随着课堂教学观念的改革和更新,高中体育教学方式也大有改变,这就要求进一步完善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通常就会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就有可能直接影响着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各种方式的教学方法来精心设计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每个不同的环节,以发展围绕学生为中心的健康素质教学模式。采取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来衡量、确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学生健康素质的全面发展服务。根据高中体育教学大纲要求,体育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以知识技能、顺序、结构和学生的初始能力来决定的。体育教学的基础结构和知识技能的完整性,可以将高中体育教学知识技能分成几个教学环节。除了第一节课外,以后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复习已教过的高中体育技能;②教学新的高中体育技术或知识;③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活动。复习、介绍、操练、练习、巩固这几个步骤缺一不可,每一个教学步骤中,高中体育教师所传授的方式都有所不同,如示范讲解、测试、提问等复习方式,采用实物、借助动作等介绍新的高中体育项目;通过分组等形势操练、做游戏的方式提高运用高中体育技术的能力。

三、提高目标,改进教学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目标教学是构建素质教育的重要元素,它要求高中体育教师必须了解、熟悉和掌握教学内容,明确高中体育教学纲要,使目标教学落到实处。目标教学就是将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分解成具体的目标教学任务,首先要完成一些细节的小目标,其次要完成重要性部分的目标,最终达到完成总目标的任务。高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生新课程时,首先要明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其次,再分析学生达到目标的难点和重点。以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兴趣爱好,来明确高中体育教学内容和高中体育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并及时地把高中体育教学目标传授给学生。

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成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在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设计时,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第一,高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做到深入浅出,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二,课前预习,指出难点,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高中体育教师除了备好课还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和设计,哪些教学内容能让学生自学;哪些内容让教师来细讲示范;哪些内容需要讲练结合同时进行。但是要避免在高中体育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使学生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要让学生和老师同时容入到主动和被动当中去,成为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主体。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5

摘要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要不断地努力加强学校体育建设,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思想品德智育水平承受能力

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体育又能促进德育、智育、美育的发展。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通过体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通过体育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任务中的重要内容。从教材的内容看,体操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热爱集体及勇敢拼搏的精神。

体育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特点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兴趣和习惯。此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十分的活跃,可以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文明的行为习惯。

二、体育可以促进学生智育水平的发展

人的智力的提高,大脑的功能首先要提高。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大脑发育。科学研究证明,坚持经常的体育锻炼,能够保证大脑能源物质与氧气的充足供应,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发育,有利于提高大脑皮层细胞活动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为智力发展创造良好生理条件。

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能使学生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提高。

消除大脑的疲劳。中学生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大脑容易疲劳。这种疲劳主要是大脑营养物质和氧气的缺乏造成的。人体生理学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践证明:学习前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为锻炼后的学习储备足够的能源。同样,学习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则可使工作后有关学习的中枢得到休息,保证营养物质的及时补充。

三、体育能使学生充分展现出自身的美

学习体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可以使学生身体各部分的骨骼和肌肉都等得到均衡、协调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形体美、仪表美、心灵美,提高学生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充分发挥美的形式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能够获得以美育身心的良好效果。

四、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性

体育对这两方面的培养有着积极作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中学生中有不少同学受到学习、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生理方面的困扰而忧心忡忡。这说明培养青少年及儿童健康的心理是当前教育中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并需解决的问题。而体育课可以培养学生乐观进取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以锻炼学生勇敢、坚毅、果断及自控能力等优秀品质,还可以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交往和协作能力,同时树立集体主义思想。体育活动可充分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体育活动时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自信心,为今后步入社会和工作岗位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体育竞赛来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差距加大。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对子女百般呵护、事事包办,将家庭和社会隔离开来。结果是一方面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环境更加艰难;而另一方面家庭对子女竭尽全力保护,使他们弱化了自我生存能力。家庭环境和社会之间的距离加大,增加了青少年适应社会的难度,使他们在走入社会后一旦遇到困难和突发事件不知所措,导致承受能力变弱。

对自身认识不足。青年人由于社会经验较少,加之对自己的认识不客观,在顺利时自我盲目的被夸大,对现实的困难估计不足,使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加大。这种距离越大对实现理想和自我价值越不利,对心理打击也就越大。在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低估自我,过分的夸大困难,用一种消极的方式处理问题,加大了心理负担,使心理承受力下降。

心理教育方面重视不够。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尤其是抗挫折教育。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意外打击时,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心理疏导,致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提高。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6

素质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吸收和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继承和发扬国学文化精粹,扎根中国教育实践的理论创新。如何在当前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认识并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内涵,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成人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探讨、研究。

关键词:

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关于如何在各级各类教育形式中深入推行素质教育,早已是教育界长盛不衰的热点和要点。作为成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下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最终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质

素质教育并不是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的概念,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学说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出台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这段描述一直被教育工作者们视为“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上来。这一时期,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九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素质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时代产物,既继承了传统的教育思想,又是时代在全面教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人自身实践活动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这既是现实的客观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此,与之相适应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教育过程。每个时代素质教育的内涵实质也不尽相同,需要不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注入新的内容,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素质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具有时代意义和时代精神,因此,素质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当今,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学习型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文化和技能水平,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学习型社会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培养目标。

二、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条件下素质教育的特点

成人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办学形式,也要把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办学实际,全面推进综合素质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一样,同样涵盖着丰富的内容:(一)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学生需要拥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完善的人格模式和公德意识。(二)智能素质。培养的学生需要拥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具备联想推断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情趣。(三)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学生需要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学科素养。未来人才素质应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具备文理渗透跨学科的学术能力,注重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身心素质。培养的学生需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学业和社会的竞争压力。

三、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条件下实施素质教育的举措

对成人高等教育条件下的素质教育有了基本的认识,仅仅是对素质教育的大方向进行定位,如何具体操作,在学习型社会环境下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具体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根据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强化政治思想素质

1.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各专业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着重“教书”轻“育人”、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为“应试”而教学,忽略了教学活动中贯穿的素质教育,缺乏实施素质教育的热情和动力。因此,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其次,引导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型社会的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是建立在自主学习和信息技术的环境基础上,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观念、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主要是成人,早已在青少年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适应了课堂和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而学习型社会成人高等教育强调学生要采用“自主的个别化学习与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信息,因此,必须引导他们树立独立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新观念,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2.通过课堂面授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面授是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面对面交流,虽然成人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已基本成型。但一方面,教师以自己渊博的专业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成人教育的政治理论系列课程,教会学生宏观地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方法和理论,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使学生树立坚定明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目标,引导他们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的渠道,根据专业特点,将正确的政治思想观点和职业道德教育因素逐步渗透到具体教学过程中,把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以及能力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达到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的教育目的。

3.根据成人教育的特点,多途径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

利用学习型社会中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比如先进模范人物的演讲报告、重大政治活动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也可以定期举办有关专业知识讲座,组织小组活动讨论学习,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和实践,请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优秀毕业生回学校现身说法,通过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生动的方式,把思想教育工作寓于各项活动之中。

(二)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学习型社会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实践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将知识内化为素质,素质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具体而言,加强实践教学,应做到以下方面:

1.加强平时作业的考核管理,培养严谨踏实的作风

教师应认真布置、批改、反馈、讲评作业,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和内容,并且指导学生采用发散逻辑推理等思维方法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为实际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2.转变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要改变以往由教师面面俱到的讲解、学生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提出总的要求,并组织协调实施,从旁引导点拨,主体环节由学生独立思考和操作,在实践中摸索,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来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运用多种资源渠道,使学生获得实际的社会实践机会,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三)根据成人心理特点,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

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生源广泛,在年龄、社会经历等各方面都有较大的差异性,应该根据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点以及各人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严格管理和贴心服务相结合,按照最佳的方式展开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顺利完成学业,适应社会需求。除此之外,学习型社会的成人高等教育还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在培养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同时要具备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基本修养,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促进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内化为自身素质和教养,从而塑造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气质,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四、结语

在成人教育条件下强化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和创造精神,是学习型社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现代成人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成人教育工作者,必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创新思维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为学习型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作亮,张典兵.对近十年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的反思[J].成人教育,2012,(01).

[2]刘承望.成人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支撑条件分析[J].成人教育,2012,(01).

[3]翟凤鸣,李立,陈玉娟.素质教育理念在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中的影响[J].成人教育,2012,(01).

[4]赵磊.论成人教育社会化改革的三个阶段[J].成人教育,2012,(01).

[5]李晓雯.浅析新时期成人教育学生工作的困难与对策[J].成人教育,2012,(01).

[6]彭春梅,叶文平.成人教育体育专业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探讨[J].成人教育,2012,(01).

[7]董庆宁.高校成人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模式重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01).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素质教育;阳光体育

一、高职体育教学素质欠缺的原因1体育器材和设备投入不足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因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促使学生掌握技能和专业素质,所以整个教学环境都倾向于培养专业技能,从而导致学校在体育器材和设备上的投入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类型简单,基本停留在篮球、足球、排球等传统项目上,当然无法满足体育素质教学的需求。在体育设备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独立的体育场所,没有专业化的足球场地。即便有足球场地,学校考虑到后期维护的问题,往往不对学生进行开放,只是在开展运动会等集体活动时,才会对外开放。

2教师素质低,重视程度也不够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专业化的体育教师,体育老师多是一些政工干部兼任,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质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素质无法保证。另外,即便一些高职院校拥有专业的体育老师,但与普通院校的体育课相比,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不够,在体育课上,学生多是自由活动,缺乏专业化的教学和练习。

3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热情

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普遍较低。一方面是因为体育课程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吸引学生兴趣的特色课程;另一方面,高职学生本来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就不足,缺乏一定的体育锻炼意志和意识。

二、提高高职体育教学素质的措施1体育部门重视并精心策划活动

作为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主管部门,体育部门或者教务部门要足够重视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要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体育设备和器材的投入。同时体育部门要精心地策划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从事体育锻炼。高职院校的体育主管部门可以按照季节、按照年度来推进一些集娱乐性、趣味性和竞技性于一体的阳光户外活动,比如春季,可以组织全校拔河比赛或者跳绳、踢毽子比赛,这种具有童趣的活动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冬季可以组织一些短跑类的竞技活动。当然对于这种田径类的活动,教师要创新形式,不能照搬传统的比赛模式,而应通过一些新颖的组织模式来包装田径类项目。

2构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

要想提高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素质,就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体育专职教师,提升教师的体育专业素养。体育老师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构建多样性的新型教学组织模式。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体育教学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上,老师的教法得当,学生们参与性与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3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形成终身体育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在高职院校体育活动中,只有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因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体育锻炼的主体,只有他们自身保持着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才能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乃至爱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快乐,是奠定学生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以一些新颖的体育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或是将一些流行的或者被学生群体普遍接受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加到体育课程当中。比如将时下最流行的一首神曲《小苹果》带入到课堂上,创编属于高职院校自身个性的符合高职院校属性的“苹果操”,这种“苹果操”的推行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体育兴趣,进而使其产生终身体育学习的良好风尚。

三、结语体育锻炼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社会的要求,高职院校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认知,加大对体育的重视和投入,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尽可能通过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的改变和更新来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素质。

参考文献: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8

除了上述功能之外,音乐还具有创造功能,能够激发人的创作灵感,培养人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他本人非常喜爱音乐,且能够演奏多种乐器。在其研究光量子假说及广义相对论的时候,每当研究进入瓶颈,他就会通过演奏小提琴来保持思维活跃,保障科学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除了爱因斯坦之外,还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也热爱音乐,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与音乐密不可分。

二、高中音乐教育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推行多年,素质教育也在逐渐完善,但是受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育理念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重视音乐技巧,忽视文化知识虽然目前教育界已认识到降低艺术专业的文化分数存在的弊端,但是受多种原因的影响,社会已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意识,即高校艺术专业录取分低。这就导致,那些感觉考不上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通过艺术考试的形式来上大学。每年有这种想法并且通过这种形式考取大学的学生大有人在,部分考不上好专业的学生则希望通过音乐专业来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上述这些现象,都普遍存在一点:对文化课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这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也忽视文化知识的学习,这就不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重理论轻实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社会不仅仅需要知识型人才,更需要应用型、实践型及创新型的人才。在高中教学实践中,大多数音乐教师只注重音乐理论知识及技巧,而忽视了音乐能力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因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音乐教育对高中素质教育的影响

1.对学生道德素质及心理素质的影响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思想及智慧的结晶,它能够向人们传递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各种积极向上的希望。人们只有用心体会,才能够投入到音乐创作、演奏中来,在投入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情能够舒缓,会产生愉悦。学生在聆听这样的音乐的过程中,会感受到欢快愉悦,其精神面貌能够焕然一新,有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排解烦躁不安的不良情绪,使学生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此外,音乐作品能够向学生灌输高尚的道德思想,使其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得到思想上的洗礼,使学生得到情感上的熏陶,最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精神境界。2.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学生推广高中音乐教学中的乐器演奏,其各种感官都能够得到良好的协调与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与应变能力;学生在掌握音乐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操作能够锻炼其的记忆力、理解力,有助于学生真正领悟到音乐的魅力。而理解力、记忆力的提高,都有助于学生各科成绩的提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由此可见,高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及身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切实发挥音乐教学应有的作用。3.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及创造力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创造力及想象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中音乐教育所学习的音乐作品,是音乐家靠想象力创造出的。因此学生在欣赏这样的音乐时,会情不自禁地受到音乐魅力的感染,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创作灵感,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四、结束语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9

【关键词】高中数学素质教育关系应该教育高考

数学,是一门从小学开始就要不断学习的学科,而高中时期的数学难度是非常大的,再加上有高考的影响,许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失去了兴趣,而且也没有掌握好方向。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数学的教育观念发生了一些转变,所以,素质教育已变得没有地位可言。那么,高中数学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该在哪里?

1当前中国高中数学教育的状况、形成原因

虽然素质教育在我们国家已实行了很多年的时间了,但是,实际上所存在的问题却不少,

直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的学校还是把升学率、学生的成绩当成是教育的标准与目的;而对于教师而言,在学校里,教师的绩效是和学生的学习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与教师的经济和名声是一体的,所以,很多教师不注重关心学生本身能力的培养,只是一味的采取填鸭式的方法来进行数学教育;对于家长而言,盼望孩子成材的心理太重,将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的补习方面,认为每天都需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学业上就可以有好的成绩,所以,在学校、家长、教师、高考的四重压力下,学生对学习会逐渐失去兴趣,并由此产生逆反和害怕的心理。

而这种高中数学教育的情况所形成的原因非常多,包括应试教育。所谓应试教育就是学生所有的一切都决定于成绩,其中还包括了学校的名誉、学生自己的未来等,所以,不管是对于学生还是家长或是教师而言,似乎一开始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考到一所好的大学。

2素质教育和高中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

所有人都知道数学实际上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其教育的最后目的是怎样去开发

学生的智力并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决断的能力。因此,从数学的教育方面来说,素质教育和高中的数学教育有着一定的潜丰联系。

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可以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但不是简单的靠记忆来学习,是要让学生可以从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和教育,最后达到培养出高智商、强能力、高素质的学生。

由此可见,素质教育对于高中数学教育而言起着非常明显的作用。虽然就目前而言,高考的应试教育无法改变,但是,对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智力的提高还有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只是大多数学生和教师仍未认清这一点而已。而且,在最近的几年当中,我们国家的教育部门也在对高考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改革办法,考试的题目也不再像早些年一样只是单纯的靠死记硬背,而更加关注了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对不同问题的处理能力,所以,素质教育以及高考数学的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3高中数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办法

3.1提高教师本身的素质,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

作为教师,应该是要正确的面对自己的职业,然后认清师德和本身的责任感,正确的对待自身的名誉;之后,教师还要主动去了解学生,以身作则;最后是要对高中数学方面的教学进行积极的研究,把掌握高中数学知识的重点并且研究出合适学生能力的方法,将两者进行融汇。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能早退、迟到、延长上课时间等,要对学生认真且耐心,这样的严格律己会慢慢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严格要求自己。

(2)教会学生怎么样学好数学并进行相应的思维训练。数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3)教会学生多提问。有研究证明,启发思维的最好源动力就是多提问,这同样也是学生所积极学习的动力所在,多提问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起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3.2注意学生的引导

高中生已经学习了数学很多年了,所以对于培养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言早就不是最重要的手段,而是应该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教师怎么样才可以利用数学中的问题去引导学生的智慧是最为主要的,特别的是培养学生去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还会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与自己的能力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3.3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

数学,特别是高中数学,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实际运用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对待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会从其他的角度的思维模式去进行考虑。比如:面对一个数学难题的时候,学生常常会因为卡在一个常规的思维模式中而找不出解题的思路,而往往这个时候教师要去指导学生转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多鼓励学生去自己思索和猜想,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3.4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考试观

高考,根据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看暂时是必要执行的,所以就算教师对学生进行了相当的素质教育,还是无法避免部分学生产生害怕的心理或担心考试,而且很多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作为教师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当中要有意识的去淡化学生的考试意识,尽量去减少学生的考试的心理压力,对于考试的结果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而非责罚。针对高考则更应该引导学生去正确的面对,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考试观。

高中的素质教育篇10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育;素质教育;英语素养;策略

在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下,高职教育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招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我国的高职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重视,主要是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和职业型人才,但是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学生专业职能培养上,将忽视学生的为人文素质培养,素质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影响十分深远。由此看来,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策略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一、高职英语教育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

高职英语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所以仍然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强制性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式学习,知识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效不高。也正是这种固定式的学习理念,致使学生无法明确自身在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在学习中过于依赖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致使学生主体能动性未能充分发挥,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成效[1]。

(二)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水平不高

很多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其重视程度不高,认为英语对于职业型人才并没有什么作用,致使将其作为一门文化课学习,只要在考试获得良好成绩即可,这就导致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同时,由于缺乏综合考量,即便积累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在阅读英语文章中仍然未能深入理解文章含义,运用应用进行表达,后来想要继续学习英语也不知道从何做起。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主体地位缺失,被动式学习知识,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安排和引导,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较为死板、僵硬,不够灵活。学生在英语知识学习中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于英语知识仅仅局限在记住,考试之前费尽心思的记忆,无法真正的理解和记忆英语知识,英语学习流于表面,在考试后将快速忘掉知识。

(四)英语实践性不足

高职院校较之普通高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上忽视了英语的实用性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应该突出实用性。但是在实际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书面知识传授为主,对于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局限在英语书本和习题知识练习中,即便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仍然无法有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2]。

二、高职英语教育中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英语素养,首要一点是创新教育理念,突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观,改善传统陈旧的教育模式,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可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重教育意识的提升,有针对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保障[3]。更为重要的是,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职业型人才,应该深入社会生活,结合社会用人需要动态调整用人机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有针对性开展学习活动,在实践中发现自身学习中的不足,予以完善,提升英语教学成效。

(二)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拓宽学习视野

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促使学生可以掌握更加系统化的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注重学科交叉,能够将其他学科知识有效引入到英语学习中,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掌握更高水平的学习能力,辅助英语学习活动开展,潜移默化中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优化创新,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整合教育资源,促使英语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在教师的组织下,定期参加英语相关社会实践,锻炼学生英语实践应用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现其中的不足和缺陷,有针对性进行完善,提升英语教学成效。

三、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英语教育中,为了能够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和保障,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素质教育渗透,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浅议高职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3,20(3):102-104.

[2]尤晓洁.“校企联动”框架下的主动服务意识培养研究———以温州高职英语教育为例[J].中国商贸,2015,12(18):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