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十篇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十篇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9:13:26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安全环保化工企业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5-0197-01

近几年来,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已引起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特别是限期治理达标企业,更是面临着环境治理这一重大难题。大庆油田化工集团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环保法》及上级环保精神,紧紧围绕“十一五”国家和省市提出的环保达标目标开展了积极的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责任,把责、权、利明确分解到人,做到谁污染谁负责,从而实现了噪声、生活污水、锅炉烟尘100%全部达标排放。现已形成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春天百花争艳,夏日绿树成荫的绿色化工集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1提高对环保工作的重视程度

1.1领导重视

环境保护工作不同于其他产业,它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但眼前又很难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成效大多要从整个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中来体现。是追求短期明显的政绩,不顾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还是兼顾长远的利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关键在于领导的决策。

化工企业的环保工作,开展时间不是很长,这也是导致有些领导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企业领导统筹全面工作,诸事缠身,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疏漏。因而,企业领导除了加强自身环境意识以外,还要从企业的长远利益出发,把环境保护工作放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上,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只有这样,环保工作才会有新作为,企业也才能有新发展。

1.2环保工作人员要求发挥推动作用

针对企业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作为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就要增加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变“领导要我重视”为“我要领导重视”,多向领导宣传、反映和建议,逐步加深领导对环保工作的了解,做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从而使领导加深对环保工作的了解、认识、理解、支持,只有这样,环保工作才会得到更加重视。

1.3要正确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一中心,要从简单投入型向效益型转化,让广大职工不但能看到环保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且还要能看到其经济效益。

从而形成了一种人人爱护环境,自觉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了搞好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真正目的。

2要保证一定的环保投入

经济是基础,但是,在目前的形势下,要搞好环境保护工作,首先就要保证一定的经济投入;其次,要集中精力,重点突破,将有限的污染治理资金集中起来,由矿统一安排部署,每年突出搞好一个或两个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条件允许再搞一些别的工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化工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持续长久发展。

3强化环境管理工作

3.1保持环保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稳定

机构稳定有利于管理关系的理顺,有利于管理措施的执行,人员稳定,有利于业务的熟悉和精进,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在保持机构、人员稳定的同时,还要赋予环保部门相应的职能,以确保其工作的权威性。同时,要加强环保队伍建设提高其管理水平和管理科学性,补充一些环保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把那些善管理、懂管理的人才提拔上来,以保持企业环保队伍旺盛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3.2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

目前,化工企业大多配置了一些环境污染治理设施,但是,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设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有的处理量或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有的设施无法正常运转;对环保设施不加维护等,这些不仅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金,而且影响了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3.2.1把好工艺选择和设备订货关

现在,环保产品和技术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环保市场鱼龙混杂,特别是有些环保设备不是针对化工企业的具体特点而设计的,厂家为了自身的利益,往往片面宣传或夸大处理效果,甚至用行贿的手段来推销产品。因此,化工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相关的调研考察活动,力争货比三家:比价格、比技术含量、比运行成本、比处理效果。有关技术工艺方面的专业问题也可向上级环保部门或环保科研机构进行咨询、请教。最终,采取公开招标的办法,选择真正适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工艺和设备。

3.2.2加强治污设施的运行管理

化工企业中存在的污染治理设施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的现象,也有不少是企业自身管理不善造成的。由于污染治理设施操作不当、管理人员环境保护知识缺乏或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原因,使得设施大多是随机运转或定式运转,加上缺少对治污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检查,结果往往是机照转、污照排、费照缴,不仅达不到治污的目的,而且还要搭上一笔不小的运行费用。

企业首先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可采取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手法,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其次要提高设备操作,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技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使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再就是开展群众性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活动,因地制宜,群策群力,保证最佳运行效果。

4加强结构调整,推行清洁生产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2

1、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内容

通过对小微企业进行调研和事故(事件)案例分析可知,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法律问题主要有:缺乏及时获取有效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的渠道,缺乏获取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知识的渠道、能力和意识,不能及时正确识别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风险和环境风险,不能准确判断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与环境的违法行为,不能全面掌握安全与环境的法律责任要求,不能确切了解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方面的合法权益等。例如,《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都明确规定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各部委为了执行“三同时”制度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但是,很多小微企业不了解建设项目安全与环境“三同时”制度执行过程中预评价、验收评价和验收(或备案)的要求,从而出现违法非法行为,同时埋下了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事件隐患。从对一些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违法非法行为的调研分析可知,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总体需求是一致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培训,包括相关人员的知识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和能力意识培训;

2)安全生产问题与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咨询,包括相关法律问题的解释、生产经营过程遇到法律问题的指导、法律纠纷的诉讼;

3)安全生产事项与环境保护事项的法律帮助,如建立相关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协助开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工作,协助选择环境中介服务机构,提供安全产品咨询服务等。

进行持续、有效的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必须建立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的法律援助体系。中央政府的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应进行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需求分析,提出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内容、形式,制定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明确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环境保护中介机构、法律中介机构、企业和社会在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中的责任,建立并监督管理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机构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为开展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引导小微企业接受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机构的服务,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体制和机制等。

2、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优先领域分析

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率高,即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风险高的行业(领域)应作为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优先领域。就目前我国生产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事件的统计内容,难以获得所有行业(领域)的所有事故调查报告。因此,本文采用特别重大事故资料分析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风险。特别重大事故风险计算式为r=ps(1)式中r为特别重大事故风险;p为特别重大事故可能性;s为特别重大事故严重性。某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可能性用相对基准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起数表示,即p=ni/n0(2)式中ni、n0分别为i行业(领域)和基准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起数。某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严重性用相对基准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表示,即s=Ri/R0(3)式中Ri、R0分别为i行业(领域)和基准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死亡人数。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网站2004—2012年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进行分析,获得调查数据较为全面的77次特别重大事故。分析这77起特别重大事故所属的行业(领域),选择煤矿作为基准行业(领域),用式(1)~(3)计算不同行业(领域)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在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8个行业(领域)中,煤矿的特别重大事故风险最高,特别重大事故风险由高到低的其他行业(领域)依次为道路交通、非煤矿山、火灾、建筑施工、烟花爆竹、社会公共安全和冶金机械加工。赵淑莉等对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主要行业进行了统计分析。化工行业发生环境污染事件的比例最大,运输业紧随其后。我国当前化工行业生产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生产中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很多,存在较多的环境风险源;一部分化工企业的环境安全意识较差,没有足够的应对环境事件的技术和人员;另外,化工企业布局不合理,诸多因素使化工行业成为环境污染事件多发的行业。因此,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优先领域应选定煤矿和化工行业,其次是道路交通和非煤矿山以及火灾发生频率较高的工贸行业。

3、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

立法法律援助是政府保障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合法权益、确保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发展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的合法权益,必须依法开展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依法开展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需要制定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我国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在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法的情况下,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和环境保护综合监督管理部门应制定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的部门规章。当部门规章适应一段时间,小微企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法律援助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制定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行政法规,而后制定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法,尽快建立起针对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小微企业安全与环境法律援助做到有法可依。

二、结论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生产;安全;管理;规范

中图分类号X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49-0069-02

0引言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是每个企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伴随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安全管理的规范性也应当上升到新的高度。安全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含多方面的管理内容,运用良性循环的管理举措将为企业带来长远的效益。

1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必要性

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大多数企业都具备了基本的安全管理条件,由相关的管理人员从事专门的安全工作。但是近年来企业内部的生产安全问题仍然频频发生,提高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应受到充分的重视。一方面,从企业内部来看,生产环节出现安全问题必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损失,或是员工出现工伤,或是企业财产受损,而且安全事故的损伤程度与经营风险有着直接的关联,如果安全隐患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企业经营也势必会面临风险的威胁,产生各种不稳定的因素。立足长远发展的角度,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另一方面,生产过程又是一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从事生产的同时会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安全管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更要重视对公共环境的保障。有很多企业的生产作业涉及户外,如垃圾处理、建筑工程,缺乏内外安全的综合管理,一些隐性的环境问题就此引发,经过一段时间的蔓延,将会给周围环境造成危害。因此,规范生产安全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体现。

2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举措

在认识规范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必要性的基础上,科学的发展举措成为问题解决的关键。企业应当在今后的管理中加强基层生产防护,引入先进的管理流程,应用保险分散风险,并推进安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2.1安全管理工作的防护规范

基层生产过程的安全防护是安全管理规范的首要任务。基层员工处于一线生产的位置,企业既要对员工的安全操作给予更多的关心,又要认真关注对外部环境的安全防护,全面配备安全管理的软件和硬件。对员工的安全防护,企业要注重工作服、绝缘鞋、防护鞋、口罩、面罩、手套、对讲、操作工具等工作条件的完善;对外部环境的安全防护,企业要注重大气、水流、土壤以及噪声污染的防治。同时,生产章程中还应明确规定员工服装和工具配备的标准、外部环境的维护标准。

2.2安全管理工作的流程规范

对流程的规范主要侧重于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出发,重新研究生产过程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以及安全问题之间的彼此联系,然后改进安全管理流程,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最优化的匹配。有的企业认为生产安全问题很少发生,所以就一些安全管理环节可能会忽视投入的重要性,这就涉及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权衡。从短期来看,企业可能节约了部分运营成本,而一旦发生安全问题,不仅此次的问题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对社会环境的污染更会产生长期的影响,未来改进安全管理时也同样要继续投入。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要在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从基层开始,向上层层设置安全管理环节,环环紧扣,填补安全管理漏洞,不留隐患。

2.3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险规范

生产安全问题的发生是一个富有概率性的问题,在一些企业中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在有的企业不发生,不等于所有的企业都不发生。对于概率性安全问题的管理离不开保险的保障,保险是分散风险、杜绝安全隐患、提供损失赔付的有效措施。当企业生产安全管理不断规范时,并不等价于安全风险为零,在此情况下,拥有保险保障,有助于为企业分散风险,即使发生安全问题,保险公司也可以提供相应的赔偿。例如,企业生产过程意外发生火灾,如果只是意外问题,而不是因为人为管理的疏忽,缺少了保险保障,企业将承受非常可观的损失,健全的保险将为企业弥补损失。而有的企业希望投保,却遭到保险公司拒绝,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身安全管理不够规范。此时,保险公司凭借专业管理的优势,可以为企业提出有针对性的规范建议,当企业日益完善生产安全管理后,仍可与保险公司建立合作。企业投保保险时要遵循全面性的原则,为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并衡量企业财产规模,投保企业财产保险。

2.4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规范

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不是一种被动等待,等待问题发生再进行处理,而是要主动关注风险的变动,分析风险变化的规律,防微杜渐,未雨绸缪,采用积极的措施抑制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信息化管理成为生产安全监督的保证。除安全管理人员的流动监督外,运用信息化管理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控,对重要的安全指标进行测量,一旦进入高风险指标范畴,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及时预警,并协助管理人员采取治理措施。例如,垃圾处理工作的户外生产作业可能因为垃圾类型的不同,在焚烧、深埋的过程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污染。在信息化管理的支持下,应用软硬件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大气污染的治理速度,尽可能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而且信息化管理的生产过程录像也有助于企业时刻研究内外部的安全问题,持续改进管理工作。

3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规范的保障条件

安全管理工作的举措从制定到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和推动下,只有各级员工密切配合,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改善。因此,生产安全管理规范的保障条件必不可少。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估制度,并通过责任人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落实管理工作的改进。

3.1安全管理工作的质量评估制度

企业生产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当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即不断改进原有的管理举措,提升管理水平,所以对安全管理工作规范性的评估制度是不可或缺的。当企业重新设计管理流程,加强保险意识,实施信息化建设后,领导者、管理者和员工代表应定期对现有的安全管理工作加以评估,从员工工伤的数量、企业生产损失、财产损失、安全防范效率、应急管理速度、投入和产出之比等指标分析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依据评估结果,从微观层面深入研究更利于降低生产安全风险的管理方法,并加以应用。为此,企业领导者应确立安全管理质量评估制度,组织创建专项评估小组,以月度、季度、年度等作为评估周期,鼓励员工努力配合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企业内部严谨的生产和管理作风,切实为内部安全和外部环境的维护做出贡献。

3.2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人机制

从基层生产环节的安全管理、流程重塑,到企业投保、安全监督,不同的环节都应具备相应的责任人,即使发生问题,也能追根溯源。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只有做到各司其职,以严格的责任人机制进行保障,才能严肃纪律,促进企业上下共同关注和配合安全管理。企业领导者应明确责任人机制的地位,并有效贯彻责任人机制,对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委派固定的责任人,将责任人的职责加以公示,使各个生产和管理部门都能认识到具体的安全管理内容与配合方向。责任人机制是奖励和处罚相并行的管理机制,所以企业可增加相应的绩效评估,从各环节责任人落实安全管理改革的速度、各个周期安全管理质量评估的结果、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问题的发生率、生产安全创新建议等方面对工作成果给予评定,以激励的方式促进安全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3.3安全管理工作的人才队伍建设

上述生产安全管理的改进举措既涵盖技术层面的规范,也涵盖思想层面的规范。技术层面侧重从生产安全的软硬件条件进行改进,而思想层面则与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责任心、自身素质息息相关。生产安全管理最终要靠员工来实现,人才队伍建设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管理质量。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改革工作中来,使生产安全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服务于企业整体的运营和发展。专业的安全管理人才可以承担技术鉴定、流程再造、员工培训、管理研究的多重职能。首先,企业现有的生产安全管理软硬件配备是否合理,经过一段时间是否有防护硬件需要升级,专业人才可深入实施技术鉴定,并给予指导;其次,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现有的安全管理流程是否出现管理漏洞,专业人才可及时对流程进行规范或再造;再次,企业内部从事生产和安全管理的员工需要具备怎样的技术技能、专业素养,如何应用安全的生产和管理方法,专业人才可深入一线完成培训工作,培养员工的主人翁精神;最后,安全管理的举措是否需要改进,如信息化监督管理水平、新型管理方法的引进,都需要专业人才时刻研发,与时俱进。因此,企业应尽快构建生产安全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塑造崭新的管理风貌。

4结论

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既是必要的,更是迫切的。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今天,保持敏锐的安全意识,应用先进的管理举措,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将会呈现更加喜人的成果。

参考文献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公路运输;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

公路运输领域发展,备受大众及各企业关注,主要因为公路运输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要求物流企业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与要求,既是对自身安全性负责,也为公路运输管理部门减轻工作负担。同时,公路运输管理部门,需要发挥出自身监管作用,对相关政策与管理制度全面落实,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探究引发问题的具体原因,有目的性地制定相应解决措施,引起物流企业重视,严格遵守相关标准要求,从而确保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

1物流企业运输相关法律问题

1.1物流人员环保意识较低

物流企业对我国经济水平提升有一定影响,还需要物流企业自身重视运输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大多数物流企业往往重视各项工作开展,而忽视了对人员综合素质考核,使企业所具备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其中就包括环保意识低问题。物流运输工作是既枯燥又辛苦,需要消耗精力与时间,往往会因为送货时间,使工作人员没有时间吃饭,只是买一些面包、饼干等食物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环保意识较低,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越来越严重,个人素养与环保意识差,使公路环境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增加环保部门管理难度。

1.2超载运输

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比较大,企业为确保自身发展与经济效益,往往会在运输速度上提升工作效率。其中,有部分物流企业选择超载运输,一方面,是能够减少运输成本,为防止被相关部门处罚,往往会选择夜间运输。由于夜间视线不好,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并且,超载运输也存在巨大安全隐患,无法确保运输人员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物流企业超载运输,也会因为监管部门管理不到位,未能制定完善监管方案,使部分物流企业依然抱有侥幸心理进行超载运输,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甚至还会存在监管人员一己私欲,选择“放宽政策”方式让物流企业进行超载运输,违背公路运输规定。并在实际运输的过程中,还会增加公路承载力,无法确保公路主体结构稳定性,使路面出现坍塌情况,严重影响公路运输工作质量。

1.3公路养护难度加大

随着物流企业数量增多,增强了公路运输管理工作难度,物流企业重视自身经济效益,加速公路结构受损程度,使人员出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增加公路养护部门管理工作难度。除此之外,公路养护部门对公路养护工作实施,还会因为物流企业及驾驶人员安全意识低,养护工作未达到检测标准、公路养护部门并未发出正常使用通知后,就有车辆在养护路段行驶,严重影响公路养护工作质量,使公路养护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在养护路段上超载运输,不仅存在巨大安全隐患,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对各领域造成一定经济损失,无法确保运输人员生命安全。

1.4法律法规影响范围受限

环保工作是受到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目的就是使环保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各领域的重视与支持,引导各领域积极参与。但是,结合目前环保工作实施情况分析,整体效果并不好,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持续发生,而污染程度也逐渐严重化。其中,就包括物流企业的不重视与不配合。从物流企业自身发展角度分析,因为运输货物的类别不同,针对特殊类别物品需要进行包装,而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因为包装不扎实,使一些包装袋、纸盒等会散落到公路及公路周围,也会对自然环境产生污染。虽然相关部门是对环保管理制度制定,并受到相关法律法规支持与保护,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未充分发挥出效果,其主要原有之一就是各领域对其不重视,使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实施受限,严重阻碍公路运输稳定发展。

2公路运输中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提升策略

公路运输中,物流企业环境法律意识提升,需引起各部门及人员重视,详细探究公路运输法律法规内容,要求各部门积极参与,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为实施基础,加大对物流企业监管力度,降低管理工作难度。

2.1物流企业加大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人员安全意识

保物流企业稳定发展,还需企业加大对物流运输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能够逐渐提高人员自身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能够在运输过程中,规范自身工作行为,从自身做起,降低环境污染程度。那么,在人员招聘环节中就需要每位运输人员都必须有驾驶证与上岗证,这是最基本条件之一,然后,再对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人员能够对自身工作内容全面掌握,并对环保知识学习,通过人员对具体知识学习,使人员逐渐意识到环保工作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够在以后工作环节中注重环境保护。

2.2监管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禁止出现超载运输情况

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对环境法律内容全面掌握,并具备较强环保意识,还需监管部门发挥出监管作用,第一,是对监管制度制定,从物流企业内部发展、公路运输情况、货物运输要求等多角度分析,确保监管制度内容完整性,满足各项工作开展要求;第二,以确保运输安全性为分析角度,加大监管制度实施力度,能够对物流企业进行全程化的管理,并在管理过程中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各项工作问题,降低物流企业工作难度,使物流企业逐渐完善自身工作流程,从细节上处理各项工作,通过对大问题解决成小问题,由小问题发展到没问题,为物流企业起到良好促进作用。最后,在监管部门监管下,禁止物流企业出现超载运输情况,并选择一些实际性的案例详细说明,使企业与工作人员能够充分意识到超载运输的危险性与危害性,为自身生命安全考虑,还需严格遵守公路运输规则,从而确保公路运输管理工作质量。

2.3注重公路养护工作,促进各部门相互协作

公路养护工作也需引起各领域重视,不单是满足物流企业发展需求,而且还为大众日常出行提供安全保障。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我国政府部门对市政工程项目建设也越来越重视,而市政工程项目自身建设要求与标准非常明确,还需各部门积极配合,在建设过程中就能够严控施工质量。而在后续工作环节中,还能对公路工程加大养护力度。因为公路会因为经常性使用、车辆反复性碾压,出现坍塌、坑陷等情况,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确保公路正常使用,还需建设单位积极配合,定期对公路养护,及时修补塌陷路面,从而增强物流运输安全性。

2.4完善环保法律内容,大量宣传环境保护工作

关于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不单是需要环保部门及工作人员发挥出自身作用,而且还需每位大众积极参与,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与责任对环境保护,共同营造良好生活家园。由于大众自身环保意识较低,在环保工作开展过程中,无法积极地配合,增加工作人员实施难度。针对此情况,有必要采取相关法律措施进行全面保护,在政府部门正确引导下,使各领域对环保工作引起重视的同时,还能积极参与环保工作环境中,以自身的力量去缓解环境污染程度。各领域的积极参与就保护物流企业,因为自身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更需要重视环境保护,环保部门与物流企业相互探究,考虑到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又重视对自然环境保护,所以采取相关法律法规对环保工作开展,以此使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能够积极配合环保工作开展。在此基础上,逐渐改变物流企业及工作人员错误认识,增强生态系统平衡性与稳定性,为物流企业未来发展迎来新局面。

3结语

基于新时代背景下,为使我国物流企业稳定发展,还需重视环保法律意识增强,相关部门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对各领域环保意识产生积极影响,能够在监管部门严谨管理下,使物流企业约束自身及工作人员行为,坚决不能出现环境污染行为。并且,随着物流企业环保意识增强,还需完善企业自身管理制度,不单单要提升工作质量,而且还能对自身未来长久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注重公路养护,降低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也是对物流企业运输人员生命保护,从而促进我国现代化社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梅.市场经济环境下公路物流运输的经济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7(21):66-67.

[2]朱婧.浅谈道路货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途径[J].科学与财富,2017(14):46-46.

[3]薛丽洋.浅谈道路运输环境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与建议[J].甘肃科技,2018,34(21):110-111.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5

(一)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安全技术管理与生产各环节有着密切联系,是保障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想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就必须健全安全技术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注重企业员工的考核和评估,以提高全体员工对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和重视。在实际生产中,企业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技术管理平台,将安全负责人、企业员工、工程师等人组织到一起,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增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以提高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效性,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二)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严格贯彻和执行

为了促进安全技术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安全技术管理水平,加强全体员工对安全知识的培训,注重专业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吸收,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技术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得到真正落实。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的安全技术管理,严格按照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相关制度贯彻和执行,确保各种材料和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过程的安全性,才能使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得到真正掌控,为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提供可靠保障。

(三)加强生产过程管理,注重相关资料的管理

在企业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管理的同时,企业必须注重相关资料的管理,以确保安全技术管理相关资料的真实性、保密性,使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技术管理程度更加精细化。企业生产各环节的安全技术管理,有着不同的安全技术管理策略,因此,必须不断加强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注重生产各环节的检验和验收,提高安全技术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以促进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化、高效化发展。

(四)加大安全技术管理投入力度,促进规范化发展

企业想要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就必须不断加大安全技术管理的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安全技术管理方案,执行强化标准,注重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以促进企业安全技术管理的规范化发展。在生产开始前,制定好想要的安全技术管理策略,针对不同的问题制定几套可行的方案,以及时处理生产过程的突发安全事故和问题,提高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生产工序、产品的安全检验,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生产技术能力,以保证安全技术管理得到真正落实。在生产完成以后,要对安全技术管理相关制度和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确保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企业加强经济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生产各环节的预算管理

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加强成本管理,注重生产各环节的预算管理,才能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安全生产,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质量。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于运行成本进行全面监督,制定有效的运行方案,提高企业成本投入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企业运营模式,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和结算管理等集中到一起,不断加强流动资金的管理,使企业资源得到有效分配,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奖惩和责任体系的完善

不断加强经济管理,企业必须健全经济管理机制,注重奖惩和责任体系的完善,使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员工技术水平和工作技能不断提升,推动企业经济效益快速增长。在生产过程中,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经济管理工作得到全面开展,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发展。

(三)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随着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企业经济管理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注重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以提高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程度,使企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现代管理理念不断更新,从而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现代化发展。例如:根据市场发展趋势,注重新项目的投资,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

(四)加强生产管理,注重生产完成后的检验评估

企业正常运行中,不断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注重生产完成后的产品检验和评估,有利于提高生产水平,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现代化建设中,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必须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才能让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问题;对策

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安状况因为具有聚众性、集中性、突发性强、牵涉面广和影响力大等特点,历来被称为社会稳定的晴雨表,对社会稳定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因此,企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做好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一、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一)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防范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

(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一些高危生产行业,具有易燃、易爆等特点,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三)为企业职工队伍营造和谐氛围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工作中去。

二、当前我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安全观念淡薄

由于企业保卫工作提供的是治安环境的保障,产生的效益往往是间接的、隐性的,导致一些单位负责人在开展内部管理时,只重视生产规章的执行,忽视了治安保卫工作制度的落实;对保卫工作投入较少,物防、技防建设方面欠账较多,致使内部治安缺乏可靠保障。

(二)外部治安环境严峻

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所用的设备越来越成为违法犯罪分子袭击的主要目标。企业周边村民、少数社会闲杂人员及部分单位把“致富”的目光瞄准了企业,大肆盗窃和破坏企业的生产物资和设备器材,给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三)企业不安定因素趋于增多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破产、停产、亏损企业增多,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使得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加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一些工人下岗后生活困难,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成为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的隐患。特别是企业因银行债务、连环担保、资金到位等问题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和不时出现,给企业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四)重点部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价值指向下,企业可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对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工作的人、财、物力的投入,使得企业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空隙大、漏洞多,再加上外来务工人员不好管理等现象造成一些关系企业经济运行安全的重要场所或物品,如综合仓库,变电所,易燃、易爆物品及设备,仪器等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要害部位地位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否正常进行,也是当前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捣乱、破坏的主要目标,一旦发生问题,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单位内部稳定,还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相关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对安全保卫工作的领导

企业领导应充分认识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对治安保卫工作要会议上常讲、心里常有、平时常抓。进一步强化保卫部门预防职能、内部管理职能、协调职能、教育职能、服务职能等,把安全防范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作配合

企业要依据《全面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主动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与配合,研究制定重点单位的保卫组织建设、制度建设、设施建设的行政规章、行业规定以及技术防范工作,形成比较完善的重点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法制化体系。特别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积极主动与公安机关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密切配合公安机关整治周边治安问题。

(三)加强规章制度建设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保卫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根据相关规定要求,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制定和完善各项内部安全保卫制度,落实完善科学治安防范体系措施,使企业内部不出大事、少出小事,努力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企业,要加快建立与社会危机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单位危机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环境污染、流行疫病、恐怖袭击、跨国犯罪、群体性治安事件、金融风险、物价波动和缺电缺水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企业文化;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渗透

企业想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的生产运营方针,需要建立起以安全环保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之下,使得企业的各个生产环都能够做到规范合理、安全环保,避免企业在运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有效降低企业的经济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又被称作是组织文化,是企业在具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总逐渐形成的一种充满鲜明特色的企业精神以及非物质形态的财富,企业文化被看做是企业的核心、灵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企业文化的内容丰富,包括价值观念、思想形态、企业精神、企业产品、企业制度等等,而在企业文化当中又以企业精神和价值观念为其中最主要的核心部分,员工通过将企业文化中宣扬和提倡的价值观念融入和落实到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利益,推动企业实现长足的进步和持续的发展[1]。

二、企业文化渗透在安全环保管理中

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渗透,通过安全的企业文化作为强大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障,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全程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并且企业员工能够在企业安全文化的指引下树立起安全环保的意识形态,并且将其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2]。

(一)企业文化使企业更加注重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安全环保的企业文化首先会让企业加大对经营生产中的安全环保管理重视程度,当企业的领导人和相关责任人将安全管理摆放在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时,必然会增加对安全环保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追加一定数量的资金、配备需要的相关现代化机械等等,使得员工能够在安全环保的环境中工作。企业将原先工作效率慢、污染和耗能比较严重的设备机器更换为全新的符合国家环保标准要求的设备机器,该种新型的现代化设备不仅能够大大加快工作速度,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将污染和危险降至最低,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燃料的排放口安装了监控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对排放出来的气体进行全面准确的监测,比如说其中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具体数值、气体的排放总量、化学物质浓度和纯度等等,企业一旦发现排放的气体不达标时能够立刻进行净化处理,确保不会因为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另外,很多企业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的影响,离住宅区和居民区比较近,在安全环保的企业文化影响下,企业能够切实做好安全工作,比如说在生产车间安装消音器,有效隔绝噪音污染,或者在面对住宅区和居民区的位置种植绿化隔离带,在降低噪音污染的同时还能够有效隔绝污染气体。

(二)企业文化使企业员工安全环保意识得以加强

通过在企业当中不断宣传和渗透安全环保的企业文化,并且经常组织员工参与学习企业安全环保文化的知识讲座和宣讲活动,能够使得安全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尤其是企业员工在具体的生产经营工作中能够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意识,并将其融入到工作当中,真正做到科学规范操作,企业也能够加大对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一旦发现企业员工存在操作不规范等情况时能够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与此同时,企业对员工的健康状况更加重视,尤其是对于从事高危行业或是容易造成职业病的从业人员定期组织其参加体检,保障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另外,企业经常会委派专人深入到各个生产经营的环节中去,仔细排查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安全隐患,彻底杜绝生产安全问题的情况发生,为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安全高效的工作环境,切实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3]。

(三)企业文化使企业树立起一个安全环保的形象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帮助,特别是国家和政府正在严厉打击任何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的生产活动,而在良好的企业文化影响下,企业能够做好安全环保管理工作,自然也就能够营造一个正面健康的企业形象,这样充满朝气和活力的企业也恰恰是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和扶持的对象,因此企业在安全环保的文化和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能够做好安全生产活动,并且得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与青睐,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带领企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进步的指明灯、是企业发展的指南针,也是企业中最核心的部分,通过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将安全环保理念深入到企业中的每一个角落和环节,在企业文化的号召下,员工更加具有核心凝聚力,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在生产经营中将安全环保摆放在首要位置,从而让企业安全环保管理工作得以全面深入的落实。

参考文献:

[1]郑相华.浅析企业文化在安全环保管理工作中的渗透[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02:50-52.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8

(一)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治安环境

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我们煤矿行业有机械设备多,雷管、炸药、易燃、易爆等物品多的特点,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二)为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做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防范犯罪,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通过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使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

(三)为企业职工队伍营造和谐氛围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只有搞好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

二、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突出问题

(一)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范围、全时空流动的同时,逐步向单位内部高度聚集,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相对单纯、相对稳定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环境,影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政治、经济、法律、政策和治安形势等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二)忽视抓好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要性

许多企业领导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经济发展上,很少有时间或精力关注企业内部治安保卫。长期以来,单位的领导对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视不够,认为治安保卫工作非本企业本职,是公安部门的事,治安保卫工作在单位里的地位无足轻重,在治安保卫方面的投入过分吝啬。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本没有重视如何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特性以及相对措施,仍然沿袭过去那种看门守院式、守门神式等方法办公,这些都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人防、物防、技防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内部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三)不安定因素趋于增多,突发性事件难以招架

随着经济模式的转换、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停产、亏损企业增多,政企矛盾、劳资纠纷、刑事案件相互纠缠,使得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加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完善,使得一些职工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后生活困难,部分职工心理失衡,成为各种不安定事端诱发的隐患。引发的不安定因素和不时突发出现,甚至有的群体上访时冲击、围堵内部单位大门及单位领导办公室进行打砸公物等违法行为,给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突发性事件中有许多是企业治安保卫部门应该有能力预防和控制的,但它需要企业内部治安保卫体系具有强有力的能力,如果平时不注重或加强这方面的演练和队伍建设以及能力培养和装备配置,真正遇到突发性事件就难以招架。

三、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相应对策

(一)创新保卫工作体系,建设企业内部高效运转的作战平台

企业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预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改革基层单位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网络,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行打防控一体化。通过以基层单位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建设,将内部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把搞好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责任落实到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的肩上,建立起工作网络,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惩后奖先的激励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升企业内部治安保卫的管理能力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要与企业和社会发展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细则,使之更有实际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为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单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三)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实现企业内部治安防范的科技化

传统意义上的群防群治已明显地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如果没有科学技术作保障,仅靠人海战术、拼体力,其效能不可能有效提高。治安防范要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含量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使科技手段成为推动治安防范的巨大动力。企业要加强单位技防设施建设,弥补传统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努力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三防”结合。因此,我们应该向科技要稳定,向科技要安全,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和密度,最大限度、尽最大可能地使用高新科技手段,形成内部治安防范的网络化,提高治安防范能力。要结合单位承受能力、安全现状等因素,按照先易后难,分步骤、分阶段、多层次、多格局的方式安装切实可行、覆盖面广的电视监控系统、电子红外报警装置等技防设施,依靠科技强保、科技创安是实现企业内部治安根本好转的强有力的手段。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9

(一)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现状

1.公安内保系统不够完善,警力配置相对差。在公安机关机构进行改革后,各个地方都对机构和人员进行了裁减。

2.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日益繁重。当前,我国的企事业单位大多正处于转型改革阶段,由于劳动关系等原因引起的上访事件数量急剧增加,对企业经营和社会治安产生了不利影响。治保部门作为维护企业内部安定,防范危害性事件的主体,任务越来越艰巨。

3.企业对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不够重视。不少企业在改制和转型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支出大幅度削减保卫人员数量,造成企业内部治安保卫体系不健全、保卫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使得企业内部防范有产生多重死角,偷盗事件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与不稳定因素。

4.公安内保机制不完善。在公安机关的内部职能发生变化后,对于企业管理的范围界限不清晰,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力度。

(二)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作用

1.可以为企业营造和谐氛围。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搞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前提下,才能使企业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保障,有了良好的治安环境才能使职工有安全感,没有后顾之忧,使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生产建设中去。

2.可以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保障。创造企业治安保卫环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预防犯罪,也为企业减少或挽回经济损失。利用加强治安防范工作,与公安机关相互配合,打击盗窃等犯罪活动,使得犯罪分子不敢对企业资产及物资有非分之想。

3.为企业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做好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保护国有资产使之不受不法侵害,使企业生产经营在健康、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特别是具有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一旦受到破坏,会给国家、企业造成重大资产损失,同时还会引发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严重的会引发社会恐慌。

二、目前企业治安保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单一治安因素向复合社会因素的转变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员、物资、资金、信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大范围、全时空流动的。同时,逐步向单位内部高度聚集,已彻底打破了计划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单纯、稳定的治安保卫工作环境。影响治安保卫工作的主导因素由单一性的治安因素,向经济政策和治安形势等复合性的社会因素转变,企业治安保卫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日益严峻。

2.企业内部忽视了对治安保卫工作的重视

部分企业的领导层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改革与发展上,很少关注企业治安保卫。由于单位的领导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长期重视不够,单纯的认为治安保卫工作非本企业本职,是公安部门的事,或者是辅助性的工作,治安保卫工作在企业里的地位无足轻重,缺乏在治安保卫方面的投入。由于部分企业领导对企业保卫工作缺乏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根本没有重视如何研究新情况、按照已有的方式办公,都导致了一些企业内部治安防范工作基础薄弱,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未能达到规定的标准,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丧失了内部安全防范中应有的威慑力,在某些方面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三、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创新举措

1.创新保卫工作体系,保证保卫工作正常开展

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通过治安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适应动态管理的要求,改革基层单位之间各自为战、工作运行机制不协调、衔接配合不力等问题,不断加强点线面结合、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治安防控,依靠公安机关的打击力量,实行打防控一体化。要主动适应、主动应对社会各界及企业内部的治安形势不断、变化的客观的内在要求,不断分析研究治安保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准确预测,始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通过以基层单位党支部为核心组织体系建设,将治安保卫的范围和工作任务分解给各基层单位,层层签订切实可行的《治安保卫工作责任书》,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保卫工作的保障机制和奖惩机制,逐级抓好落实,使企业治安保卫工作渗透到企业各项管理之中,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发挥应有的职能,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治安保卫的执行力

企业内部安全保卫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在于规章制度的健全完善和工作责任的具体落实。要坚决贯彻“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和“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企事业单位治安保卫条例》和本单位自身特点,制订更加细致、覆盖企业全角落、有针对性的管理规章。同时企业和社会发展需要同步,不断修改和完善治安保卫管理,使之具有更强的实际可操作性,更有说服力和约束力。实现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由被动处置转变为主动防范,要制定完善各类应急预案,特别是事关国防安全、安全和社会安全的单位,要加快建立应急机制相协调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理机制,适时组织演练,以应对恐怖袭击、群体性事件等引发的各种危机,切实维护单位和社会的稳定。

3.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加强企业治安保卫工作装备

企业安全环保的重要性篇10

关键词eHS;企业环境管理制度;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

文/毛立敏贾宁刘永鑫赵博

基金项目: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4年度基金项目“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设计”;伊甸园巧克力(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关于eHS体系构建和执行研究(20140420)eHS管理体系

企业生产过程中,环境与职工健康、与生产安全都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因此在发达国家,企业往往将环境、职工的卫生与健康以及安全等三个方面的管理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管理体系,称之为eHS(environment,环境;Health)健康;Safety,安全)管理体系。建立eHS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保护环境,改进工作场所的健康性和安全性。eHS管理体系对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提升国内企业形象,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目前在我国的部分外资企业,积极应用eHS模式管理企业,一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也尝试借鉴这一做法,实践和推广eHS管理模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国家、政府的事,更是国家、政府、企业、公众共同的责任。在立法基础上体现了创新环境监督管理理念,由单独强化执法向执法与守法相结合方向转移的思路。我国环境监察执法理念的变化要求以促进企业守法为归宿,实现从行政执法到公众监督再到企业自主守法的良性循环。eHS正是顺应发展需求的现代化环境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的eHS组织在企业整个运行过程中充当谋划角色,协助管理层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和措施,包括水、气、声、渣、固废的排放,节能减废,职业健康卫生点控制,化学品管理,工艺或过程变更管理,个人防护用具管理,对内对外培训计划,应急准备和响应管理,流行疫病的控制,事故事件数据分析与追踪,工伤索赔等。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eHS组织负责编制符合企业实际运营的手册、程序文件、培训制度、内部执行机制、获取eHS管理体系证书、设立管理目标和管理方案。

eHS组织同时也充当监督的角色,即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对eHS体系的各个要素依照pDCa循环(质量环)的基本思路去建立、实施、运行、维护,确保体系能健康运行;即除了把iSo体系作为一种基本的控制体系外,企业还形成一套集团内部更加严格、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eHS管理体系在环境管理方面要求企业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环境管理岗位,环境管理人员需要专业化、职业化。我国正在试点推行的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即是趋向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

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相关制度的现状和问题

企业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起源于日本(“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日本建立此制度的背景是,二战后经济快速发展,污染日益加剧,日本国会颁布诸多法律意图控制企业排污,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内部缺少遵守法律的机构和人员,法律被束之高阁。“企业公害防止管理员制度”建立后,效果显著,公害行为得到遏制。日本法律规定,20人以上的企业即应设立企业环境监督员。今天的中国面临同样的环境困境,环境法律体系已经建立,执行却困难重重。只有企业内部建立起履行法律的机构和人员,才能更好地实现管控目标。

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指环境管理人员经过环保专业知识培训考核被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所在企业任用,在本企业内行使部分环境监督管理权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一是可促进企业自觉加强污染控制;二是能快速、准确地应对环境风险;三是能推动企业员工参与环保。

我国从2006年开始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要求一些特定企业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和环境管理人员,根据法律法规和岗位职责要求从事企业环境管理工作,制定环境计划、监督清洁生产、预防环境污染等。企业环境监督员即是eHS体系中“e”的执行者,他们需要熟悉环境工艺和技术,理解并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完成企业内部环境管理,配合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督执法,帮助企业承担环境社会责任。

我国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试行已初见成效。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所改善,企业自主环境管理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这一制度的实行,也推动了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监管模式的变革,由原来单纯地监督检查转变为对企业环境监督员工作的指导、引导与控制,协议式环境管理的雏形已经在某些行业、某些地区呈现出来。

企业的运行中,环境和安全同等重要,但就我国面临的现状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而现实的企业eHS管理体系中,“e”与“S”的差别明显。目前我国企业的环境与安全管理中,安全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规定较为细致全面,可操作性也比较强。比如从国家立法的角度要求企业配备相应的安全专业人员及设备,对岗位和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很明确,人员实行资格化管理,持证上岗,对人员培训的时长与内容都有具体要求;日常安全手段也较为明确,包括行为安全观察、工作安全分析、变更管理、人机工程管理、自主巡检。通过这些手段和强有力的方法达到安全管理的目标。然而企业环境管理方面,国家尚未从法律层面对岗位职责和人员提出要求,跟进性措施和规定相对较少,即使有了指导性意见,也欠缺实际操作性。环境管理人员缺乏资格化管理,岗位流动性强,组织结构不稳定,成为eHS体系构建的障碍。鉴于此,有些企业只好重点突出安全体系建设,这大大影响了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效率的提高。

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将提升企业eHS执行水平

实行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意味着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的获得有着严格的程序和过程,比如经过国家机构的专门培训、通过国家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这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积极投身于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环境管理人员的职业稳定和人才合理调配,将提升企业eHS的推进和执行。

eHS管理体系需要进行明确的职权划分,以保证工作协调有效。企业环境管理需要有统一的制度、标准、模式,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可信任性。从业人员也需要定期培训,广泛交流,严格考核,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通过资格化管理,企业环境监督员出于珍惜自己的职业资格,也能强化职业道德。企业环境监督员在执行工作时持证上岗,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先,主动且如实向执法部门反馈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状况,定时请政府部门相关执法者前来现场勘查,积极响应政府部门的执法安排等。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是eHS体系中环境管理核心所在。

实现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的路径

国家以立法确定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

国务院在《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行职业资格管理”。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环境保护法》将政府、公众、企业对环境的责任进行了明确规定,政府负责环境质量的改善和维持,公众有义务监督环境违法行为,生产企业有义务防止污染,治污企业有义务治理污染;要求企事业单位要加强企业内部环境管理,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国务院在推行试点工作中也出台了《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指南》,但并没有将这一制度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每一项社会管理制度的建立都离不开法律规范作为依据,否则会导致无序性和任意性。管理人员必须通过考试获得环境管理员资格。我国宜以单行立法的方式明确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设计细节,明确相关人员的责、权、利,明确从业人员取得从业资格的条件和方式,以稳定从业人员队伍,提高环境监管效率,进而推动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发展。

确立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实现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化管理

企业环境监督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需要掌握相关的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国家可根据水、气、声、固废、放射性等要素将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分类管理,实行国家统一考试,授予其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获得职业资格者方可从事企业环境监管工作。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既可以是企业职工,也可以是社会一般人员,只要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均可报考。藉此也可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快速形成企业环境监管职业群。

通过国家考试取得企业环境监督员资格,并不意味着即可获得岗位就业资格,还应该通过岗前培训方可进入环境管理岗位。通过资格考试表明已达到职业标准,岗前培训使管理人员具备实际管理能力。岗前培训必须延续为岗位的持续培训,以保证环境监督员不断掌握新规范,了解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企业和监管部门须对企业环境监督员进行阶段性考核,对其环境管理工作作出评价,这有利于督促环境监督员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企业环境监督员经过考试和培训,必须经过环境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并注册在档才能上岗。依次得到企业环境监督员、初级环境管理师、中级环境管理师、高级环境管理师等资质。审核注册制度为的是便于行政监管部门的对应性管理,一旦出现问题,便于追究责任。

企业落实环境管理责任制,建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

结构决定功能,有科学的体制才能有高效的管理。因此企业eHS管理人员应运用自身的知识和专业技能,借鉴已有成功经验,对eHS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依照pDCa的基本思路去建立、实施、运行与维护,自觉遵守并履行落实法律法规之要求,主动建立对内对外的沟通协调渠道,确保eHS体系能健康运行。

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eHS管理机构,如安环部、安环保卫处等,负责环境、职工健康和安全工作。管理机构内部设置专门的环境监管员,负责环境管理工作,使环境监管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排污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环境监督员需要熟悉国家的法律要求、环境法律制度实施的程序;企业定量化管理的审查、签字(如各类环境台账监测数据、总量数据、排放量数据、排污申报登记报表、环境统计报表、环境总量报表等);各类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监控设施的维护、运行监管;企业清洁生产、环境报告、iS014000体系管理等环境管理的工作。

环境、健康、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广泛性和潜在性决定了eHS管理在执行中须系统化、规范化落实到位,我国部分企业的环境管理问题已成为阻碍企业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问题。企业需要按照法律的要求,从决策层、管理层、员工层整体提高管理理念和意识,理顺相应的组织结构,明确各层任务;进一步提升对eHS理念的认知、认同,打造以行为、管理、物态等为要素的企业核心竞争力。

主要

参考文献

[1]曹小凡,毛应淮.推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应先立法[J].环境保护,2010(1):50-52.

[2]常纪文.环境法前沿问题[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