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体系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9:51

现代管理体系篇1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5]许汝科等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

现代管理体系篇2

【摘要】当今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本文具体论述了具体的一些管理措施和方法,旨在使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健康发展,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人员

1对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进行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同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相互交流和沟通。众所周知,不同的生产或经济领域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我国当今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实施现代化的管理,可以方便大范围地与其它生产或者经济领域进行合作,从而有利于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1]。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2.1加强进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中的管理

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2]。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

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3]。管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管,对施工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明确规定,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质量控制书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要严格控制[4]。

第一,既不能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对建筑结构布局、和装修等标准进行任意变更,也不能对建筑临时设备和材料进行随意变更,以避免造价失控的出现。第二,既定的施工时段内不要轻易更改施工方式,保证加班施工和签证用工的必要性,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第三,对于施工方面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和矛盾需要变更签证,要先弄清楚是属于哪一方面的责任。

2.2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5]。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这在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有效、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

与国外计算机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6]。建筑工程业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职工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知识普及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办公,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2.3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

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7]。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

3总结

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正确管理需要建筑工程使用和管理单位共同的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它要求我们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也必然更加专业化,管理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这就要求建筑企业要不断加强其内部的管理体系,以便能获得更多利润、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企业部门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现代管理体系有着非常强的整合能力,如何做好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才能够有一个放心安全的居住环境,我国的建筑事业就能够蒸蒸日上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2008,(15).

[2]李宏.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略谈[J].才智,2008,(02).

[3]林知炎.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4]幻成虎.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5]白思俊.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现代管理体系篇3

关键词:现代财务管理财务管理理论问题措施

一、引言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理论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丰满的地方,笔者将结合工作实际,就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进行讨论和分析,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提出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措施。

二、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概念不规范

当前很多财务管理学教材以及其他相关出版物对于财务管理相关概念的命名和阐述各不相同。由于我国对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比较晚,很大成分上借鉴西方成熟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过程中需要翻译大量的外文文献,造成很多专业名词在命名上差异。很多词汇尽管翻译不同,但是财务管理人员结合工作实际能够轻松明白所要表达的意思,不影响阅读。但是,也有很多专业词汇属于不常见词汇,专业性很强,而且与很多词汇在大方向上表意相同,仅仅在细节部分不一样,这样的词汇的翻译工作的准确性就十分重要,财务管理概念规范化建设十分必要和重要。

2、部分财务管理理论欠缺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本市场日益繁荣,资产交易更是家常便饭,然而还有很多财务管理出版物中缺乏资产评估理论;市场经济是典型的短缺经济,在短缺经济环境下,对资源优化配置的研究十分重要,同样的,很多相关书籍中缺少这一概念的研究。当前,部分资产管理理论欠缺的现象依然存在,这与我国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现实格格不入,实践探索的高度与理论研究的缺乏的矛盾日益尖锐。

三、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

1、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内容

第一、财务管理要素和相关概念。现代财务管理是相关工作人员在企业这一特定环境下,运用财务管理专业知识,结合企业财务活动实践,对资金运动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活动。要按照这一概念规范好财务管理的各项要素和概念。

第二、财务管理的任务和职能。财务管理的职能在于企业在聚财方面、用财方面、生财方面、监督方面以及综合平衡方面等。而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评判财务工作成果的标尺。

第三、财务管理环境理论。要充分研究企业财务管理的环境,并分析环境对理财的影响,并研究应对措施。

第四、财务管理假设。财务管理假设是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研究工作的前提,主要涉及:财务个体假设部分,持续经营、奋起管理假设部分;自主理财假设部分;特定环境假设部分以及消息可靠假设部分几个内容。

第五、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财务管理人员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规范和行动准则,是有效实行财务管理的保证。

第六、资本时间价值理论。对于资本时间价值的研究十分重要,在资本管理理论研究领域也是如此。

第七、资产结构理论。资产结构论是研究企业内部各种资产构成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配置。

第八、投资理论。投资理论是研究各种不同类型投资的相关特点和规律的理论,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投资的优化组合,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

第九、资产评估理论。资产评估理论是资产管理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而固定的评估原则以及相关程序对待评估资产进行价值上的评定和估算,为企业在特定资产业务上提供价值标尺。

第十、资本运筹论。资本运筹对企业资产管理十分重要,涉及到资金的筹集、调用等方面。资本运筹论主要内容涉及资本运动理论、资本筹集理论以及资本运用理论等。

2、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要求

第一、概念准确。财务管理理论研究的严肃性要求基本理论概念准确性和规范性,要充分保证专业词汇、专业概念表意的准确性、唯一性。

第二、内容全面。现代财务管理理论要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全面性,与此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财务管理工作日新月异的现实状况,及时更新和补充必要内容。

第三、结构完整,内部联系完整合理。财务管理理论是一个综合性理论,必须充分考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能够准确反映各个理论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财务管理要素之间要基于财务管理信息的不同,合理选用财务方法实现有效管理。此外,做好现代财务管理工作,还要建立健全相应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四、结语

财务管理理论是研究人类各种财务活动的普遍规律以及财务管理规律的理论学科,财务管理理论从诞生到现在仅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还处于成长阶段,还有很多需要充实和补充的内容。本文分析了当前财务管理理论存在的问题,探究了财务管理基本理论体系设计方面内容。

参考文献:

[1]徐尚鹏.财务管理实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现代管理体系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企业管理是每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专门有效的会计信息为目标,采用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整合各种会计信息和会计报表的一种管理方法。面对当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进步缓慢的这一事实情况,国家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为管理会计提供法律支持;企业领导者也要加强团队建设,制定出一套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实现决策者要求与财务会计反映情况相符的目的。

一、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的背景下,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我国的市场竞争力,所以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是时代所需,在这一过程中,加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就显得格外重要。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重要决策的制定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也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市场所占份额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格局从计划经济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所以这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体系不能再仅局限于反应企业财务状况,而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发挥其核算监督的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利润。所以,当今社会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是十分重要的[1]。

二、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处于转型升级阶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将退出历史舞台,市场经济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速,这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提出新的要求[2]。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不能再依靠单一的管理会计体系,而是应该融入新的时代元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只有顺应发展需要,完成自身的转型升级,才能加快发展的步伐,提高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才能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观念落后,人才匮乏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一些思想认识是根深蒂固的,体现在企业发展中就是传统观念意识强,很多时候还停留在传统的记账,审核意识里,缺少新的应用型理念。一些会计工作人员没有参与到决策中,没有以一个参与者、决策者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另外,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还处于摸索和学习阶段,一些意识和想法还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面对经济大环境里好的和坏的理念,还没有明确的辨别能力,这个时候就要求企业要勇于做出选择,摒弃不好的,学习好的方面。并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培养专业性更强的人才,扩大现代企业管理会计队伍,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5]。

(三)信息化程度不够

毋庸置疑现在是信息时代,任何事情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这个重要载体。会计管理信息化,可以使各项财务信息系统化、规范化处理,将有利于企业决策者对财务信息的使用,从而做出正确决策,促进企业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今天,加强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离不开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控制作用,加大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化程度,是现代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如何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

(一)建立新的管理模式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建立新的管理模式。企业作为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主体,要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的环境下整合思路,进行科学创新,建立新的管理模式,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4]。要在“走出去”的同时“引进来”,企业在发展中要积极学习国外的管理模式,意识到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在一个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机制和技术上进行改革创新,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推动现代企业发展。

(二)及时调整财务机构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及时调整财务机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审时度势,依照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加大进步的步伐。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需要对财政部门的机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设置专门的部门,做出相关的岗位调整,引入专业性强的工作人员,解决岗位配置问题,由原来的单一发展模式调整为财务机构的多元化发展。企业各个部门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交流合作、优化配置、优势互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会计体系的改革工作,推动企业发展。

(三)发挥eRp系统的作用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发挥eRp系统的作用。eRp又称为企业资源计划,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战略方案服务的管理平台,对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具有统领作用。在依照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数据模型,实现整合各类信息的目的。eRp系统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条件,充分发挥其整合作用;另一方面,eRp系统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针对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需要进行控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能不断地与国际先进技术进行交流学习,无疑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系统[5]。相信eRp系统的投入使用将有效避免管理会计工作中一些易出现的问题,将使我国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独具特色。

(四)培养专业人才

加强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需要培养专业人才。现代企业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反复性,这个时候就需要完善的培训机构和专业的工作人员。只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支持相融合,专业人员做好保障才能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具体可以: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取其精华并应用在实践中,设立专业的指导团队,提高整个会计工作的战斗力;要加强会计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进行交换学习,不断训练与自我提高;采用绩效奖励的形式鼓励表现突出的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专业性[6]。推动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工作是当代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机制做指导,优化运用各项会计信息,找出各项利益的契合点,为企业领导层正确决策提供正确的理论支持。同时也要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协作,学习先进的经验技术,培养专业性人才,加大管理会计工作的部署工作,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对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基本论述,使企业管理者能清醒认识到当下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国家体制和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共同改造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完善我国管理会计体系,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共赢。

参考文献:

[1]孙洋.建立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推进现代企业经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08(01):25.

[2]封毅.加强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10(01):105-106.

[3]陈景条.关于我国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实践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11(08):70-71.

[4]尹晓伟.推进电网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思考[J].会计师,2015,09(21):57-58.

[5]赵宣华,胡翔,单立.推进中小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探讨——以温州市为例[J].管理工程师,2016,12(05):49-53.

现代管理体系篇5

关键词:计划管理;现代企业;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提高,现代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在多变的条件下,如何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和基础。企业采用何种计划管理体系,与今后的经营管理活动息息相关。

一、立足于企业实际,全面计划管理体系

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考虑企业的内外环境,,对每一个可能会对企业管理造成影响和制约的因素都进行分析,对计划管理体系所涉及到的内容、结构、管理手段、具体实施等方面有科学的界定。由此,从企业的内部业务入手对于构建计划管理体系而言可以更加有效,通过从业务入手,对企业经营能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了解,计划管理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将更大化。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把计划看成一整个体系,考虑到多方面,同时也可以借鉴一些具有成功企业机关管理体系的企业。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制定短期、中期、长期三个计划管理,根据企业的经营水平和发展水平有序地进行,确保计划实施面覆盖至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位员工,是各个方面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计划管理应当包括企业经济要素,这里主要是指企业利润指标、劳动人事指标、项目投资指标、财务指示以及企业能耗。只有将这两个方面考虑进去,才能实现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全面性以及系统性。

二、细分业务范围,建立多层次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企业相关业务往往是复杂的,构建企业计划管理体系就需要对业务的范围和内容进行划分、分层,并以此为基础加你分层次的计划管理结构体系。

按照业务周期来说,一般可以分为月度、年度,同样的,在计划管理结构体系的构件上,将这些业务涵盖进去,分为月度计划、季度计划、年度计划,用以指导企业的周期性的生产经营活动。

细分企业业务,建立多层次计划管理结构体系应当包括企业整体计划、部门计划以及个人岗位计划;月度发展计划、季度发展计划、年度发展计划;按照内容又可以分为项目计划、经营计划、成本计划、日产工作计划等。构建多层次计划管理结构体系可以真正达到事事有计划、人人有计划、时时有计划,从而避免计划管理存在漏洞和模糊。

三、按照逻辑关系建立顺畅的计划管理流程体系

企业中的各个因素都存在一定联系,计划管理工作也是一样的,在计划管理的具体构建和实施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制约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建立科学的、顺畅的计划管理体系,就需要立足于逻辑关系,尤其是在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的相互关系上要处理好。

在实际的操作中,企业计划可以以部门为划分点,部门内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进行编制,由决策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认和统一,同时不可缺少必要的沟通,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在具体的落实上,要将实际经营过程和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及分析,检查经营过程是否存在偏差,以及偏差的原因,并根据经营结果及时发现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保证计划的科学性。

四、依靠现代管理技术建立计划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在计划管理中建立数据库,以网络来完成数据库的信息对接,可以有效掌握市场信息、供求状态,产品生产及投放信息,并能够根据市场信息不断调整计划,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同时,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变成来调整企业运营系统,可以时时掌握企业最新运营情况,同时达到企业对市场快速、灵敏的反应。利用信息网络管道,也可以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手段,对生产、出库实现网络调度、数字控制。以美国primavera公司所开发的计划管理协作产品为例,该产品可以实现计划的编制、反馈、分析风,在企业计划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树立全员计划管理理念

科学、有效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需要一定的支持体系,这就树立企业全员计划管理理念,讲计划管理与企业各个部门联系、合作起来,各部门、各员工积极配合计划管理,并按照要求建立合适的周期计划、内容计划、部门计划等,并建立计划反馈和计划评价,以保证计划管理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同时,在计划的制定上要合理,考虑到企业的实施环境和全员的落实能力,以“企业整体”为中心思想点,营造一个全员参与的“计划环境”,同时为全员落实计划创造良好的氛围。企业计划管理系统的建立与企业的发展、完善息息相关,同时也与企业员工的个人利息与发展空间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计划管理系统而构建上扩大全员参与面,让员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配合与落实企业计划管理的制定和实施。

六、结束语

长久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企业的良好运作离不开科学、完善、高效的计划管理体系,越是成功的企业,越是具有自己的一套富有创新和瞻前的计划管理。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不断落实和完善企业计划管理体系,采取有力措施,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现代管理体系篇6

一、薪酬管理体系的重要意义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一些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薪酬管理模式,因此在员工的固定收入和变动收入之间出现了均衡性问题,薪酬制度严重失调,特殊岗位和一般岗位的员工在收入方面没有明显差异,资金与岗位之间没有良好的匹配度,这影响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只有完成薪资管理体系方面的创新,通过独立部门运行的方式,增强管理体系的时效性,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完成企业运行过程中多个阶段的绩效考核。企业在掌握大量数据的情况下,综合发展实际情况,制订良好的薪酬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薪酬制度的真实性与稳定性,同时也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动力。目前仍有部分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缺少明确方案,无法按照部门的业绩要求进行辨识,因此需要在现实工作中做好划分工作,确保现实薪酬制度的执行力,同时也能保证最终的考核结果具有真实性。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针对其中存在的细节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现实需求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保证相应工作得以落实。

二、薪酬管理体系发展现状

1.重视发展的平均性

企业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员工时刻保有足够的工作热情,才能提高工作速度,达到多项工作的理想目标,但是目前从薪酬管理体系发展方面来看,绩效考核存在根本问题,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护效果方面出现了多种限制条件。在成绩考核方面,企业更加重视分配的平均性,这种情况造成很多员工缺乏竞争意识;在薪水设置方面,企业主要参考员工的工作时间与核心位置,并没有涉及工作的危险性与困难性,因此薪资管理体系存在多种弊端,不光无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同时也造成了大量核心技术人才流失。

2.企业福利相对简单工资增长率低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清廉作为建设核心,近阶段的发展过程中,很多企业取消了奖金福利制度,员工的大部分收入都是基本薪资,薪资体系逐渐朝着简单的方向发展。在薪资管理模式中,福利属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同时也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福利逐渐减少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我国企业各部门只能保证稳定运行状态,在工资增长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工资增长的幅度相对较小。受到物价飞快上涨影响,若是工资始终处于平稳状态,就会出现人才流失等现象,这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三、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1.传统薪酬管理观念的影响

根据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的薪酬管理人员不具备时代意识,没有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薪酬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依然使用传统的工作程序以及管理模式,再加上缺乏统一的管理体系,限制了薪酬制度和人力资源建设的现实效果。企业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若想发挥出薪酬管理的全部效果,就需要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发展的稳定性。

2.薪酬配置存在误区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目前已有的薪酬管理体系在很多环节依然存在问题。虽然薪酬管理模式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完善与变更,但是在创新中没有将员工的个人情况作为核心部分,从而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这也是导致员工不能正确面对工作的主要原因。薪酬管理体系逐渐表现出了简单化特点,对核心技术人才和重要岗位人员缺少激励作用,因此工作人员对企业失去信心,导致人员流失问题的发生。

3.薪酬管理模式缺乏鼓励性

企业只有保证业绩考核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才能逐渐提升员工的工作动力,并且也能达到理想的收益标准。若是员工认为业绩考核标准不具有公平性与合理性,就无法表现员工的真实状态,只能让员工感受到挫败感。因此,企业需要对这种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现实与员工需求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体现出员工的价值,对已有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四、完善薪酬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案

1.明确当下管理观念

现如今,企业若想实现薪酬管理制度的创新与完善,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企业需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将现代技术和薪酬管理模式进行融合,完成决策分析。在面临当下存在的问题时,企业需要摆脱传统观念带来的影响,按照现有管理标准进行执行;其次,企业需要始终坚持与科学技术的融合,逐步完善薪酬管理工作,达到理想的发展目标,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夯实基础。

2.持续提升薪酬水平

通过将我国企业使用的薪酬管理模式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薪酬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种性质在管理模式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因此我国企业在完善薪酬管理模式过程中,需要对成功经验进行借鉴,及时了解先进国家企业管理新方式,在自身运行过程中,针对不同岗位采用不同的薪资奖励体系,让员工将企业发展和自身发展联系到一起,增强员工的归属感,降低人才流失问题出现的概率。

3.重视薪酬体系具体设定思路

现代企业若想保证薪酬管理体系得到合理优化,需要在开始阶段明确企业生产与经营之间的战略关系,并且将其作为根本,使用针对性方案实现人力资源战略优化目标,为确定相应的薪酬管理体系奠定稳定基础。企业还需要明确行业特征和业务能力,做好薪资匹配工作,这样才能实现发展规划和企业之间的一致性目标。企业在薪酬体系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现实情况进行调研,对企业中多个部门进行考核与评价,使用合理设置岗位的方法,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做好目前已有的薪酬体系分析工作。在工作开展的最后阶段,企业需要对薪酬结构进行优化,明确薪酬体系设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专项目标,和现实情况进行融合,体现薪酬方案的全部效果,也能让员工自主提升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

4.重视人资管理制度的完善

现代企业需要重视人资管理方案的建设,体现人资管理在专项制度中的价值与意义,保证管理制度朝着个性化和系统化方向发展,并且也能实现各项规章制度的优化。企业对已有的管理手段和模式进行创新,升级专项机制与业务保证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若想保证发展质量,需要拥有完善的薪资管理模式,增加长期发展的薪资比例,提升发展的凝聚力。现代企业需要使用专家管理制度,实现不同方向与途径上的拓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思维,防止管理阶层出现“一言堂”的状况。另外还需要使用和岗位相匹配的资格评审方案,完善目前已有的指标评价模式,从而达到权衡内外部利益的效果,最终实现岗薪同步,为后期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5.大力执行薪酬管理

企业在制订完善薪酬管理体系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各项薪酬管理工作得以落实,需要逐渐增强薪酬管理的执行力度,并且还要对各种问题进行妥善处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现代企业需要做好薪酬管理体系的诊断与监视工作,了解其运行情况和应用情况,做好专业的分析与检测,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完成薪酬结构的分析与支付,预防潜在的风险,并且也能及时解决问题,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最佳环境。现代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经营情况,增强先知体系调配的灵活性,保证薪资结构在分配上符合现实标准,同时也能凭借已有的薪酬管理体系,完成期望信息的传递,发挥出员工引导的全部效果,增强企业的实际竞争能力。现代企业需要重视市场能力的发挥,重视薪资成本问题,按照日常的资金支付总额,准确完成薪资体系编制,将营销成本与人工成本作为基础部分,做好薪资薪酬工作,处理好利润和成本之间的关系,逐渐缓解部门之间出现的矛盾,保证企业利益逐渐提升。本文主要对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只有加深对此方面的认知与了解,才能逐渐提升薪酬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积极性,并且企业还需要高度重视薪酬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及时解决过程职工出现的隐患,这样才能发挥出专项管理体系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参考资料:

[1]乔艳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讯,2021(07):195-196.

[2]王雪莲.现代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体系的问题及应对[J].现代企业,2020(04):82-83.

现代管理体系篇7

【关键词】企业体系财务管理

【abstract】theestablishmentofmodernenterprisesystemistherequestofdevelopmentofthesocialistmarketeconomyinevitably,afteralsoistheroadwhichtheenterprisemustbetakenafterourcountryjoinsthewto.incurrententerprisemarketeconomycompetition,thefinancialcontrolisanenterprisesustainabledevelopmentkey.theConstructionofmodernenterprisesystem,whichmusttakethefinancialcontrolasthecenterofthebusinessmanagement,raisesthefinancialcontrollevel,establishthemodernfinancialcontrolsystem,andseepstheenterprisevaluemaximizationasthegoaltotheenterpriseproducesmanagestheentireprocessthefinancialcontrolmechanism.

【Keyword】enterprise,System,Financialcontrol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国企的科学管理水平就是要实施财务管理,而不少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正是财务管理。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及财务分析,引进国外财务管理中先进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操作方法,制定企业长远发展规划,进行年度预算,才能建设由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指导下,对于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投、融资活动实施有计划、协调运作的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通过有明确职责、适当的风险控制机制来贯彻落实的价值化管理体系;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财务管理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机构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等;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实现自身设定的财务表现水平,并不断地改进财务行为,不断达到更新更佳的境界,从而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1]

本文将以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及要素为切入点着重分析财务管理体系的建构模式,探索建构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新途径和方式。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构建原则与基础分析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在这里,本文将分析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原则及要素。

(一)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市场竞争的基础

(1)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弱点主要是体系不健全,绝大多数企业仍在沿用传统的方式方法,以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甚至财务报表说明都不够真实和准确,不能跟上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要求。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不健全,不能给决策层提供科学、真实、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财务的现实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致使一些企业由辉煌到倒闭。但是有些企业的破产纯粹是忽视了财务管理体系和其财务管理体系未起到相应作用而造成的。

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需要企业有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因为企业资本的安全和取得最大利润是其工作目的,这点上势必导致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的市场中失败。

(2)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符合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逐步建立起来的,而且还具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第一,在成本控制方面,实行制造成本法进行核算,结合企业经济责任制,逐步建立了制造成本法与目标责任制相结合的成本控制制度。

第二,在财务分析方面,在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建立了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三,在资金管理制度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本金制度,实行资本保值增值、资本保全原则。同时,取消传统的专用基金专款专用、专户存储制度,企业资金由企业统筹运用、统一管理。

第四,在筹资方面,依法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金融市场需求的筹资机制,采用了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种证券在内的各种筹资方式,扩大了企业资金来源渠道。

总之,随着我国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到目前,我国企业已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体系。

(3)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一,科学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要,采取财务管理、信息管理等多种方法,注重企业经济的预测、测算、平衡等,求得管理方法与企业需求的结合。

第二,明晰市场发展。一切目标、方法要通过市场运作来实现,市场是竞争地,优胜劣汰的地方。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运作要有的放矢,适应和驾驭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以求得企业长足发展。

第三,会计核算资料。企业的会计数据及资料是企业历史的再现,这些数据和资料经过整理、计算、分析,具有相当的借鉴价值,因此,要务求会计资料所反映的内容要真实、完整、准确。

第四,社会诚信机制。要求具体的操作和执行者在社会经济运作中遵纪守法,严守惯例和规则,不断树立企业诚实、可靠的信誉,绝不允许有半点含糊,因为企业诫信度的高低预示着企业的发展与衰败。

(4)建立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条件

第一,思想配合行动。领导者、决策层在思想上要重视,企业的总会计师和财务主管应是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第一责任者。

第二,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财务管理体系需要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在财务管理中,光有热情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能够掌握和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适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要求。

(二)财务管理体系构建原则及构成要素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是指导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行动指南,它反映了财务管理的环境和财务管理活动的本质,它是连接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桥梁,并有助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2]

财务管理体系原则不同于财务管理原则。财务管理原则是指人们对财务活动的共同的理性的认识,是联系财务理论和财务实践的纽带。而财务管理体系的原则是指财务管理在企业财务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出来的适用于多数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的经验,与财务管理理论并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惯例、制度等相关。

(1)财务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

第一,以事实为依据原则。正确的决策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态度,以事实或正确的信息为基础,通过合乎逻辑的决策理论和决策方法做出的正确决断。这就要求企业明确规定收集信息的种类、渠道和职责,确保财务数据和相关的非财务数据及信息准确、及时、可靠,决策者利用获得的这些信息基于事实分析,权衡经验与直觉,做出相关的决策。

第二,系统管理原则。在财务管理中采用系统的方法,就是将财务管理体系视为一个大系统,在理财过程中遵循整体性、层次性、目的性和环境适应性的思想,对组成财务管理体系的各个子系统加以辨识、理解和管理,以达到实现财务战略、财务方针和既定的财务目标。

第三,高层管理者重视原则。财务管理体系建立与否、保持实施状况如何、体系运行效果能否满足需要,都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密切相关。高层管理者应以身作则,按照财务管理体系运行的要求进行各项财务活动。

(2)财务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第一,财务实施。为使财务管理规划中的各项目标实现,需要将财务管理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加以调整和改进。

第二,财务规划。财务规划是财务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的基础,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方向。其主要由财务战略、财务方针、资金及其运动、财务管理环境、财务目标、财务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

第三,财务绩效检查。财务活动实施后要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了解企业前期财务运行状况、把握现在并对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进行改进。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模式

现代企业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企业的计划、生产、技术、质量、营销、财务等众多子系统。其中,财务管理是联系企业各组成部分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企业管理中最具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3]

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着重于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优化,是基于资产展开的一种精细化的管理。它基于企业环境的要求而产生,该体系和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与传统体系相比,现代财务管理体系能够及时对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配置产生指导、评估和预警的作用,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更多的是停留在反映方面。

在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应该注意财务预算管理体系、财务控制体系、监督核查体系、风险管理体系、投资决策体系和财会人员培训体系等这六个方面。下面本文将谈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立的模式和途径。

(一)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企业预算是企业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价值最大化的一种方法。预算体系具体内容包括资本性支出预算、长期资本筹措预算、销售预算、产量预算、采购预算、成本预算、各项费用预算、现金预算和总预算。通过预算体系的建立,可达到对所属部门的协调、控制和考核作用,使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得到有效的管理,从而为企业送入市场奠定基础。

预算管理是当今信息社会对财务管理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越发达,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越高,预算管理将会越得到重视。从一定程度上说,一个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预算管理水平集中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情况,编制以财务预算为中心的全面预算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预算管理,实施财务政策,科学理财。搞好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财务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增强财务预警能力。企业应注重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并根据市场信息的变化安排企业工作,尽可能做到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围绕目标利润编制生产预算、采购预算、人工预算及其他各项预算。企业制定合理的目标利润及编制全面预算,有助于企业开展目标经营,为今后的业绩考评奠定基础。

(3)围绕效益实绩,考核预算结果,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企业在日常经济活动中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日常工作记录和考核责任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系统,并将实际数与预算数相比较,借以评价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发现偏差及时纠正,强化会计控制。

(4)搞好销售目标利润预测。销售预测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正确经营决策的重要前提。只有搞好销售预测,企业才能合理地安排生产,预测目标利润,编制经营计划。

(5)各部门制定经营和预算计划。企业各部门或项目设立自己的经营预算计划,据此制定自己的计划。计划处汇总各部门和各项目的计划,发现潜在问题及其缺口,提出初步调整建议。

(6)编制预算方法。编制预算方法的时候,由于目前分块编制预算,缺乏完整的全面预算体系,导致各种预算相互矛盾,企业内部各部门相互不协调甚至矛盾激化的状况,所以我们要做到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出发,根据市场情况,全面均衡考虑各种分预算,系统编制相互协调的全面预算。

(7)编制预算方式。我们要克服只是简单推行静态编制预算的做法,推广使用各种先进的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变化的市场情况推行弹性预算编制方式;根据企业内部强化长远管理的要求,克服预算编制的短期行为,推行滚动编制方式。

(二)财务控制体系建设

资金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现有的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资产耗费和资产保全等内容进行监督和控制。[5]建设财务控制体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个内容:

(1)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这个主要包括有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

(2)对各项资产运行状况进行控制。财务部门要联合各个资产实物管理部分对资产运行地点和价值转移等方面进行监控,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3)对资产的耗费进行控制。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既要控制资产的有形损耗,又要控制资产的无形损耗;既要降低资产价值的构成成本(如买价、运杂费等),又要降低资产的管理成本(如储存成本、资金成本、机会成本等);既要降低资产的运行成本又要降低资产的使用成本(退货、售后服务等)。

(4)实行资金管理责任制,抓好内部财务制度建设。企业在财务收支上要实施严格的财务监控制度,强化内部约束机制,合理安排资金调度,确保重点项目资金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5)挖掘内部资金潜力,狠抓货款回笼,调整库存结构,压缩存货资金占用,增强企业支付能力,提高企业信誉。

(6)建立自补资金积累机制,防止费用超支现象。企业按税后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可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合理制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促进企业自我流动发展。

(三)监督核查体系建设

监督核查体系是旨在保障集团或公司成员安全的体系,主要包括了三个子体系:财务审计,目的是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商务审计,目的是保证内部合规性;法律审核,目的是保证外部合规性。[6]

(1)强化对企业法人代表的管理,真正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约束其行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加强任期审计和离任前审计,防止其违反财经政策,损害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

(2)调整财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加大管理会计的建设力度,形成会计实务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两大部分。财务部门要监督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是否符合企业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3)建立快捷灵敏的企业信息网络。企业应逐步建立起以会计数据处理为核心、与销售和财务报表分析等信息系统相连接的信息网络,及时反馈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建立活而不乱的资金循环机制,抓好资金的流程管理。首先,随着国际金融业竞争的加剧,各种新型金融服务相继产生,企业将获得更方便、更全面、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而风险也更大的金融服务。企业必须研究面临的资本市场和筹资渠道,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谨慎控制财务风险,科学确定资本结构,重视资产负债的风险收益匹配管理,研究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动态变化和相互关系,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其次,为保证资金“满负荷”高速运转,财务部门要对企业的资金统一管理,集中调度,有偿使用,可以进一步完善现有内部银行等资金统管形式,内部使用资金模拟银行结算,改变只计单利不计复利或只计现值不计终值的现象,拓展资金成本核算内容。最后,要规范企业融资行为,克服重商品轻信用的现象,保持良好的融资信誉,树立良好的财务形象。

(5)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促进企业自我滚动发展;财务部门要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督管理好资本金。

(6)建立资金投入效果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决策失误是资金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企业财务部门要改变仅限于对企业内部价值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的作法,多方收集企业外部的有用信息,主动研究市场,自觉参与企业投资项目的预算、论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程度,准确比较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筹资成本率,把好项目的财务预算关;在充分考虑企业偿债能力的前提下,设法筹足项目建设资金,防止急功近利,盲目举债,加大筹资风险;加大对在建工程的财务监督,跟踪考核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现代社会中,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市场供求变化莫测,特别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等情况,对企业来说都是难以控制的因素,因而我们应重视风险,增强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性质、制定风险对策,减少和分散风险的冲击。[7]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动荡的市场环境,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通常以两个先进的系统作保证:一是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二是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由于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的始终,因此企业应通过建立自身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存在于平静背后的危机,校正企业行为,将风险的损失降至最小。

风险管理工作主要包括财务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工作。要建立适应企业自身特点的财务风险识别系统,确定什么样的因素要纳入风险识别体系;其次,要以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风险可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即损失的量化,为控制和化解风险提供决策依据;三是要强化风险管理,实施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和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实施监测,实现针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和准确的反应。

(1)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我们不仅要对未来的风险进行分析,还要对风险的信号进行监测。如果企业财务状况出现一些不正常情况,如存货激增、销售下降、成本上升等,要密切关注这些反常情况,及时向企业有关部门反映,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出现。

(2)在筹资决策上应慎重分析比较,选择最适合的筹资方式,以避免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如果财务杠杆率过高、借入资金过多,一旦投资利润率下降、利息负担过重,就会威胁企业财务的安全。因此,国有企业要加强销售客户的信用调查,合理确定赊销额度,避免呆账损失。

(3)加强筹资活动的风险意识。筹资管理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取得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包括筹资数量、筹资时间、筹资来源和筹资方式等。为了规避筹资风险,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筹资数量适当。不同时期企业的资金需求量是不一样的,企业财务人员应采用一定方法,预测资金的需要数量,合理确定筹资规模。这样,既能避免因筹资不足,影响生产经营活动,又可以防止筹资过多,造成资金闲置。第二,筹资时间与用资时间相适应。这样。既能避免过早筹集资金形成资金投放前的闲置,又能防止取得资金的时间滞后,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机。第三,采取多种形式的筹资组合,以分散筹资风险。权益资金的风险一般小于负债资金的风险,但资金成本较高。采取多种筹资方式筹集资金,可以扬长避短,分散筹资成本。

(4)加强投资活动的风险意识。投资管理须考虑投资规模,同时还须通过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的选择,来确定合理的投资结构,以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由于投资时间的长短不同。其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也不相同。短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不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投资是指影响所及超过一年的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有价证券投资等。由于长期投资涉及的时间长、风险大,更需要运用谨慎性原则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五)投资决策体系建设

现代财务投资决策体系是建立一套完备的投资决策程序以确保投资决策和战略的有效整合。

投资决策程序主要涉及5个方面:

(1)市场感觉评测

针对投资项目的商业感觉是否良好,项目看起来是否有较好的回报,项目前景是否看好。实施市场感觉评测一般是包括总裁在内的成功商业人士组成的临时评测委员会。

(2)专业投资评测

投资项目的战略制定是否符合商业规律,是否符合公司整体战略;投资项目从专业财务和经济分析上来看是否可行并具备良好的回报。实施主要通过集团或公司的投资部门。

(3)经营性评测

公司的各项资源(人力、资金、管理、信息)是否能支持投资项目的运营,项目的运营在什么方面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现有业务的运作。这种评测一般是由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主要项目主管组成的执行委员会实施。

(4)投资人评测

从投资者和决策者的角度看投资项目的可投性和盈利性。由总裁或董事会实施。

(5)实施评测

跟踪项目的实施过程,准确掌握项目执行信息,及时反馈并调整战术或战略;项目结束后进行项目后评估,总结经验。一般这项评测是由投资项目执行部门和总部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项目组进行。

(六)财会人员培训体系建设

财务工作管理对象特殊,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1)加强财会队伍的建设,注重培养和选拔既有专业知识又善于管理的年轻人才,会计岗位要严格把握任职条件,会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关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规定是“敬业爱岗,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机密”;

(3)增强法制观念,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规定进行工作,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但要为本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还要使单位外部的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监督部门能依照法定程序得到可靠的会计信息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六章对单位及其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范了会计人员的行为,为开展正常的财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4)严格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水平。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会计造假就不可能最终出现。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利益,是杜绝会计造假的保证。因此要加强财会人员尤其是高级财会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财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对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要支持和鼓励财会人员严格执法,对坚持原则,公正执法的财会人员公开表扬和奖励,对打击报复财会人员的行为和责任人,要协助有关部门依法严肃追究其责任。

(5)强化高层管理人员责任,约束高管人员行为。尽管高管人员承诺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但会计造假还是层出不穷,因此应该通过立法将高管人员对其会计造假行为进行处罚,追究其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有效的会计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各个方面进行统一协调、综合平衡。它是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最终达到杜绝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

(七)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西方财务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目标为核心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体系和以筹资、投资、资金运营和分配为主的财务管理方法体系。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现状,决定了我们不能照搬套用西方做法,而应积极探索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的财务管理内容和方法,吸收利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中的先进成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体系。

三、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提出了集约化、体系化的基本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大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门,财会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必将引起管理科学的革命性创新。今后一段时期,企业只有加强财务管理,使之有机地融合在整体性管理体系中,以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才能跟上当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

随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向市场化、经营化方向发展,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经营的实际需要,构造一套与财务管理的地位、作用、职能相适应的组织机构。而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对我国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加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申筱洁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浅析[J]企业经济,2001(1)

[2]于秉群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4)

[3]梁德仪现代企业制度与财务管理模式财务与会计2003年第7期,第17页

[4][美]罗伯特、c.希金斯著。沈艺峰等译。财务管理分析(第五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

[5]许汝科等如何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04

现代管理体系篇8

【关键词】风险;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化的不断普及和加深,企业所处内外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部,企业面临着动荡多变的市场环境。例如互联网和计算机的应用,汇率的变化,贸易和行业政策的变动,绿色环保要求,顾客需求个性化和预期的不断提高等;内部,需要针对外部环境和企业战略定位,结合最新科学技术进行灵活的业务组合和流程的重组,以求得生存和竞争优势。这样就使企业内部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等系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些变化一方面给企业带来重大的机遇,也给对风险反应迟缓的公司带来了厄运。巴林银行(Baringsbank)倒闭,到安然公司破产,中航油的巨亏,都是惨痛的现实例子。所以,正面环境变化,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以容忍的水平,积极利用风险带来的机遇,为企业不断创造价值,是目前企业管理者的重要课题和工作。

一、风险及风险管理定义辨析

在传统的风险管理中只是将风险和损失相联系,而没有将风险和积极的结果(如更多的盈利)相联系。现代风险的定义不仅注重对风险的防范和降低,更加关注在风险管理中创造更大的价值的机会,一般可以认为风险是指系统因系统本身和环境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系统实际的产出和预期目标产出间偏离的可能性,即发生各种结果的概率。通过风险管理的各种手段,防范减低坏的结果出现的概率,促使事件往好的结果方向发展。

随着人们对风险本质认识的不断加深,风险管理在企业中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重要,风险管理的内容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从下表中看出新旧风险管理体系的巨大差别:

现代的风险管理体系在称呼上被不同的学者冠以不同的称呼:集成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或者全面风险管理,但是不管如何称呼,现代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风险”是指所有影响企业达成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因素,而管理则指用综合运用企业的战略,人员,流程,技术和知识等系统的原则方法来评估和管理企业面临的这些不确定性因素,通过综合管理业务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和风险转移,完成企业的战略目的和经营目标,力求公司价值最大化。所以其定义可以理解成: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它由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作用于战略制订过程并贯穿于企业经营全过程之中,目的在于识别所有可能会影响企业主体的潜在事项,管理这些潜在影响事件以使其在该企业主体的风险容忍范围之内,并为企业主体目标的实现进行保驾护航。

二、现代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特征

1.全面风险管理的对象不仅包括纯粹风险,更着眼于企业利用风险带来的盈利的机会。企业不是要降低或者完全消除风险,而是在把风险控制在自己设定的范围内的同时利用风险尽可能的增加企业盈利的机会和可能性。

2.全面风险管理的范围具有全局性和全面性,企业风险管理不是汇集每个独立部门面临的风险,而是汇集彼此及公司相对于每个独立部门的风险。这样就避免了过去风险管理各部门分割和孤立,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出现,使企业能在一个全面协调的视角对风险加以控制和利用,使不同风险能部分实现对冲,也降低了风险管理的成本。

3.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框架内进行,促进战略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也是整合了风险管理的目标,并根据风险管理的反馈而进行调整。

4.全面风险管理要与企业经营活动的每个流程紧密结合,从业务活动开始做好风险控制。

5.全面风险管理是是一种纵观行为,是持续进行的,贯穿整个企业经营过程,而不是一种暂时或定期的行为。

6.全面风险管理要体现于企业的文化之中,也就是说,从企业的业务活动到全体管理者和员工的意识和行为,都能体现企业浓厚的风险防范和利用的色彩,并用制度规划下来。

7.全面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决策正确性和经营的效果和效率,最终取得长久的竞争优势。

8.全面风险管理实践中出现了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职位。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成立了风险办公室,对企业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出现了首席风险官新的岗位,其职位级别等同于首席财务官(CFo),首席运营官(Coo),凸现了风险管理在现代公司中的重要性。许多风险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风险办公室,算不上真正在搞企业风险管理。

三、企业风险管理的识别

在新的环境下,分析企业的所有风险,而不像过去只分析有关安全、财务等个别风险,而要全面考虑,全员动员,把企业面临的所有的风险识别和整理归类,以利于针对性的进行整体协调管理。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检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

1.系统风险:这是指企业自己几乎无法控制的风险,比如重大自然灾害,战争,政局动荡等造成的对整个市场都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2.环境风险:这是指企业自己不能控制然而可以施加影响从而使风险程度变大或变小的风险,这包括商誉风险、竞争风险及行业风险。这些风险企业不能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通过提前预防,做好战略和计划,判断行业走势和产品生命周期等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受到风险事件的冲击。

3.可控制的风险:这是由于企业的决策和经营而产生的风险,它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经营风险、人员风险等。例如:企业进入快速增长或者进行多元化经营阶段,没有根据要求进行充分的人力资源储备,这就造成企业扩张或者兼并的效果不明显甚至失败;在这一阶段如果没有做好资本和现金预算,也会出现流动风险等等。

四、现代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

一般来说,不同行业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不完全相同的,但是现代的全面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目标都是由企业战略目标来指引和决定。不同行业和不同的企业由于战略目标的差异有着不同的风险管理目标。例如:传统制造企业大部风的风险管理目标重点在于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或者损失的可能性;而高风险的新兴行业的风险管理目标一般着眼于如何利用风险来增加获利额及其可能性。

风险管理目标的体系化是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区别于传统风险管理的一个主要特点。根据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制定出风险管理总目标后,把指标按照组织结构和企业业务流程层层分解和细化,纲举目张,形成一个树状的目标管理体系,对全企业范围内的各种风险全面加以管理。

五、现代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思路

1.塑造具有风险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准则、企业经营管理哲学、经营理念、企业精神等的核心内容。塑造具有风险价值观念的企业文化就要把企业对风险的理解和态度融入到上述内容中和企业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活动中去,使风险管理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的行为。首先,从企业的价值观和总体目标出发,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使员工了解公司对于风险的态度、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等,这就使员工面临风险时不是以惊慌而是以管理和控制的态度来面对。其次企业对风险管理语言的口径要统一,统一编制风险管理词汇来加强沟通和协调。在次企业要制定详细的行为准则来来指导员工对风险的防范和处理程序。

2.完善企业风险价值管理组织架构。新的管理理论必然在企业的组织结构上得以体现,如上文所述,现代的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新的专门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风险管理活动是持续性和协调性的管理活动,必然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来统一组织管理。在目前的企业风险管理实践中,世界上著名的公司例如杜邦、微软、Unocal等都建立了风险管理办公室,聘请专门的风险管理专家对企业风险进行研究和统一管理,设计出了合乎企业特点和战略要求的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在实践中,风险管理活动一般由企业高层来任职,以减少风险管理活动的阻力,保持风险管理活动与战略的一致性。风险管理部门的组织形式也多种多样,但是矩阵组织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较好的实现了专业管理和部门具体实践的结合。

3.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风险信息管理系统。由于风险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所以建立起良好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就成为风险管理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了优化信息流程,把信息及时准确的送达需要的岗位和人员,企业一方面要建立内部信息收集机制,把企业自身产生的风险信息和风险管理政策信息在内部流畅沟通,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起有效的外部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发送系统。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立体信息系统。

现代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特别是企业区域网络能以友好的用户界面给予了员工提供及时、最新的风险管理信息。在利用企业内部网(intranet)进行信息沟通和风险管理方面,新兴的科技公司走在了最前面。

4.利用科学技术和金融工具规避风险,最大化收益。建立了企业价值管理文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风险信息管理系统只是为风险价值管理创造了前提条件,企业不仅要能看到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分析出各种风险可能带来的后果,更要运作各种管理科学,工程科学,尤其是各种金融衍生工具来预防,规避,分散,转嫁策略来降低各种风险,保证和扩大价值创造。例如,利用项目管理方式进行目标分解,把各种风险细化具体化,从而可以更容易的进行控制和改进。而利用期权等金融工具,把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转化为财务风险,进行合理安排来抵御和控制风险。

总之,面对动荡多变的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不仅要结合最新的风险管理理论,更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目标,从战略、文化、组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度过道道险滩激流,不断跨越自我。

参考文献

[1]朱桃林.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4,(6).

[2]江忠胜.浅议企业风险管理[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9).

[3]黄本尧.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张振川.现代企业风险价值管理问题探讨[J].会计研究,2004,(3).

[5]赵信.试论风险防范理念变革[J].经济师,2005,(1).

[6]安春红.浅谈项目风险管理[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现代管理体系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构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的意义

首先,有利于促进建筑工程与其它生产、经营领域进行互补交流。不同的生产经营领域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体系化的建筑工程管理使建筑项目加强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借鉴吸收其他领域的可以为我所用的管理方法,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当今建筑工程中存在的诸多管理问题[1]。由于当今建筑企业私营化起来越普遍以及企业自身的改制导致的管理机制被严重削弱,使得质量问题、违法违纪案件、管理混乱,工程事故以及鉴定不利等管理问题普遍出现,因此必须对现代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加强管理,才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2建筑施工管理及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2.1建筑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市场管理制度不完善,建筑工程中有很多会存在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包死价等问题。很多施工企业在中标后,可能会出现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管理必要设备、器材、工具及宣传资料等,从而导致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二,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基层的建筑工人多为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律意识薄弱,违章作业严重。其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虽然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了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常不能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或生产一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得不到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而使管理薄弱化。其四,对重大危险源认识不足。重大危险源是指容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且事故损失巨大的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

2.2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弊端

其一,部分企业不是从技工、材料、机设资源上运筹组合,而是靠行政命令或领导好感等关系进行运作,使得项目部工程开工,专业队、技工缺乏储备。另外,施工人数方面只关注人多,而忽略工人素质,致使常发生安全事故。其二,常会有注重租赁,而本单位机械设备却闲置的现象,这就造成资源固化,得不偿失。其三,在管理上不能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进行的情况,而出现重速度轻质量、急功近利等现象。

3加强现代建筑工程管理体系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3.1加强进度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中的管理管理人员编制的进度计划要具体、合理,要对人员、天气、材料等影响施工过程的因素充分考虑。对管理人员定期召开会议,使他们能够牢记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计划与目标。进度款是建筑工程进度的重要保证,要充分做到使用合理、规划详细。以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这个大局为重,对施工中出现的矛盾,要积极协调,对影响施工进度的原因要进行深入调查,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进度。对所有管理人员,施工质量的管理都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质量管理人员在主动与监理部门等积极配合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控制方法以及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加强管理力度,可以大大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3]。管理人员要严格依据新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为对施工作业进行监管,对施工中具有普遍性的问题要明确规定,对于随时发现的问题,要立刻采取纠正措施,同时编写质量控制书对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详细说明。对建筑工程变更的体系要严格控制。第一,既不能由个人的主观愿望对建筑结构布局、和装修等标准进行任意变更,也不能对建筑临时设备和材料进行随意变更,以避免造价失控的出现。第二,既定的施工时段内不要轻易更改施工方式,保证加班施工和签证用工的必要性,尽可能减少施工成本。第三,对于施工方面的管理,如果出现问题和矛盾需要变更签证,要先弄清楚是属于哪一方面的责任。

3.2普及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现代建筑工程管理手段的实施与计算机密切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对建筑工程的现代化管理、提高的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自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就工程质量、造价、工期和投资效益等方面吸收和创新了很多有效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促使当今国内外很多新颖的管理手段和想法快速与建筑企业的日常管理相融合。这在保证工程质量、改善投资效益、提高企业的管理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有效、积极的作用。实践证明,计算机辅助管理能够促进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效率的快速提升。与国外计算机水平发达的国家相比,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在我国各个行业的普及率还相对较低。建筑工程业也是如此。因此,无论管理人员还是工程技术人员都应当接受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培训以及现代管理体系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职工技术培训、现代化管理知识普及等方面不断加强管理力度,以达到管理体系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快速提高。整个建筑企业的业务人员都能够熟练的运用计算机办公,从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管理现代化、工作规范化的要求。

3.3在管理人员方面,要充分发挥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作用要保证监督、约束、竞争和激励等机制的不断创新[7]。对管理人员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才能保证他们在整个现代管理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依据“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完善竞争机制,通过竞争补充管理体系的新鲜血液,引进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广泛使用竞争上岗的制度以充分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达到提高办事和工作效率的目的。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的提高为目的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设备、材料和人工成本费用的控制,同时提高对机电设备与劳动的干预。在经营管理、施工生产、党政工作、后勤保障等方面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有力的约束机制保证项目管理的平稳进行,保证管理工作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认真执行,以保证管理工作的标准、规划。

4总结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体系的建立,各个相关机构和单位要共同努力,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落实好每一个环节,建立以后不能束之高阁,而应该加以利用。面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自觉地转变观念。管理体系能对企业的人员进行有效管理,其建立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以科学的管理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要相互协作,促进工程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促进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忠.建筑工程管理现状和改进[J].消费导刊,2008,(15).

[2]李宏.工程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略谈[J].才智,2008,(02).

现代管理体系篇10

【关键词】管理变革评价方法总体框架

【中图分类号】F27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1-0411-01

1、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趋势

19世纪早期的成本意识据信是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雏形。随着现代财务和理论的发展,20世纪初,企业建立现代财务和会计体系。随着企业战略、组织形式、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变革及相关理论的发展,企业绩效评价的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以下趋势:

(1)企业绩效评价更加侧重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服务

传统的财务绩效评估主要为企业的事后管理提供相关信息,易导致企业的短期行为,显然已远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日益重视将绩效评价系统与企业战略目标紧密联系,也就是将企业战略作为绩效评价的起点,以实现战略目标为导向,通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企业战略目标转换成阶段性的战术目标或具体的业务目标,再将这些目标自上而下层层转化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内容,以便使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和不同岗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使得各业务部门在企业战略的统一部署下协调一致。

(2)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体现企业的长期发展优势

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都是企业总体绩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绩效评价除了要关注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及生产率的提高外,还应充分关注客户满意程度、产品市场占有率、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利益相关者诉求等非财务因素。同时,非财务指标包含过程信息,更直接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本身而不是短期财务表现,更能反映出企业发展的趋势,具有一定的预警性作用,可以有效地弥补财务指标易引致企业短期行为的缺陷。

(3)注重对知识、智力、创新等无形资产和能力提升的评价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利润的来源更为广泛,无形资产和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形资本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力资源、品牌形象、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估在继续关注传统的效率、效益等指标的同时,也开始关注企业能力和软实力的提升,这为企业绩效评估体系更好的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和内在价值创造潜力提供了可能性。

(4)注重对整体流程的关注,强调结果评价和动态过程评价的融合

传统的绩效评价侧重于单一专业或单个职能部门的评价。随着企业问的竞争重点已逐渐转变成价值链之争。从企业价值和业务链条出发,注重对企业业务和管理的整体流程的评价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同时,随着企业的组织结构呈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等发展趋势,企业内部的管理逐步从自上而下、自前而后的单项控制,向横向协同、上下互动、前后互馈的多元化方式转变,绩效评价重点也必将由主要提供事后的信息向全面提供事前、事中、事后信息和决策支撑的方向发展。

2、企业管理变革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管理变革是现代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证明,近年来,组织变革动态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常态。依托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企业管理变革趋势,本文认为企业管理变革评价应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以结果性评价为导向,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并重

组织变革的动态性决定了变革评价的也必须反映这种动态性。正如康纳所提出的,对于组织变革评估,不仅要评价实施变革的结果,而且还要包括实施变革的过程。特别是现代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变革,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涉及了大量的利益相关调整、结构流程优化和管理模式转变,过程性指标对把握变革节奏,梳理过程问题的尤为重要。

(2)以综合绩效评价为基础,进行全方位、多角度评价。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核心。近年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呈现由单纯财务指标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过渡,更加注重向知识、智力、无形资产和能力提升的评价的趋势。这一趋势增加了定量评价的难度。同时,正如绩效棱柱法所提出的,企业绩效评价从单纯关注股东和客户的态度,到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因此,从定量到定性、从企业内部到企业外部,全方位、多角度的评价管理变革,是企业管理变革评价的应有之义。

(3)理想模式和现实模式相结合的原则

企业管理变革是个长期的过程。按照企业管理变革阶段的相关理论,企业管理变革要经历解冻、变革、固化的过程。大型企业集团管理变革往往要持续数年。因此,管理变革评价采取“理想模式”和“建立现实可行的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其中,理想模式是针对变革总体目标,研究能够最终反映改革目的的理想评价方法,从长期指标着眼。现实可行评价是从阶段性特征出发,基于变革的阶段性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具有可操作性的指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着眼于短期目标的实现。

3、企业管理变革评价的总体框架

根据企业管理变革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企业管理变革评价的总体架构可分为三个维度,即过程管控评价、综合绩效评价和满意度评价。

(1)过程管控评价。以实现改革的初始目标为导向,从管理变革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出发,评估企业整体管理变革的推进过程、推进步骤、方案落实、推进效率、推进成本、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情况,一般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2)综合绩效评价。从管理变革的实施效果出发,评价企业管理变革的最终绩效,一般采取量化评价方法,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进行评价。按照企业性质和经营重点的不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通过系统梳理,本文认为综合绩效的评价重点关注市场业绩、变革成本、财务指标改善、内部运营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生产方式的改进、团队发展、领导力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员工潜力发挥等不同方面。

(3)满意度评价。主要对管理变革绩效中不可量化的因素进行评价,主要是利益相关方对改革成效对自身影响的评价,一般采取访谈、问卷调查、专家评议等方法。评价的内容既包括企业内部员工对改革的态度和满意度的评价,也包括客户、政府、供应商等企业价值链条上利益相关方的满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