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变更管理办法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6:54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1

关键词:办学理念发展艺术高职教育

近几年,我国先后有一批部级、省部级重点艺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校设置评估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然而,在中等艺术职业学校向高等艺术职业学院转制的过程中,办学理念的转变将比学校升格更加困难。

一、艺术高职教育是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

国外高职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高职教育一般都起步于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新技术革命促使传统工业的技术全面改造,再加上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工业和现代管理制度的引入,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企业迅速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转化,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所以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有较高水平的技能型、技术型的实用人才及管理、经营、服务人才。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兴起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以及经济特区的创立为外国先进技术、工艺的大量引进和广泛应用打开国门,从而使我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常规技术的更新和改造,导致生产一线对人才类型和规格的需求发生显著变化。较高层次技术型、技能型及复合型人才受到产业界和经济界的特别欢迎;沿海等经济特区的开发和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的异军崛起与快速发展加剧了区域与基层生产对“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的需求;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广大群众对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广大青年学习科学技术和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愿望越来越迫切。艺术高职教育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的必然产物。

二、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的联系与区别

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有着许多共同点,因为它们都将遵循艺术人才培养的规律,具有艺术教育的特殊性。首先,艺术教育具有较高的技能与技巧的要求。各艺术门类都有各自的基本技能与技法,这些基本技能与技法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表达水平的高低。其次,艺术教育的灵魂是创造性。创造与创新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特色与要求,没有创造与创新的艺术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再次,艺术教育强调要有感觉、个性和悟性。作为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艺术教学的授课方式上也需要灵活多样。但是艺术中职教育与艺术高职教育之间的差异还是相当清晰的,主要表现为:1.管理方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各科室直接对校长负责,科室的管理自主权较小;艺术高职教育在管理体制上则是实行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一般采取分权式的两级管理体制,学院领导主要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各专业系则享有较为独立的管理自主权。2.办学模式不同。艺术中职教育在管理方式上一般实行封闭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上课、上自习以及外出均统一管理,学生与外界的联系较少;艺术高职教育一般要求开放式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学生除上课外,其他时间更多的是由学生自主安排,不仅有春笋般的学生社团组织与兴趣小组,丰富多彩的校园学术交流活动,而且还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办学使学院与外界联系广泛。3.学生来源不同。艺术中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初中毕业生,年龄偏小,其基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艺术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高中毕业生,还有一部分为五年制高职学生,他们接近成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约束能力较强。4.师资队伍要求不同。艺术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虽然有一定的办学成绩和举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具有一批专、兼职的“双师型”师资,设备与实习场所也比较符合艺术职业教育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艺术高职教育办学要求而言,原师资结构、学历层次、师生比、教学设备、新课程开设能力都有一定的差距。

三、当前艺术高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现有的艺术高职校多数是从各省部级、省部级重点艺术中等职业学校,经过高校设置评估升格为高等艺术职业学院。面对艺术高职教育这一新的教育模式,多数学校存在按原有的“内在逻辑”和思维习惯来办艺术高职。具体表现为: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目标清晰明确,并且按照培养去组织实施,是艺术高职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由于我国艺术高职教育刚刚起步,多数学校尚未确立自身的质量观和具体的规格要求,培养目标的偏移、模糊不清,导致把艺术高职教育办成了纯学历教育。2.特色不鲜明,人才质量不高。艺术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对艺术技巧的掌握并能熟练操作、演示为主,重视艺术实践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而当前的艺术高职教育教学及管理,普遍模仿艺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没有按职业岗位分析去开发课程与教学。没有深层次地思考人才未来在社会上的就业、创业情况,培养的艺术人才质量无法满足社会文化对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要求。3.专业设置上模仿艺术本科院校,传统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目前艺术高职校在专业设置上虽然强调与应用对口,但忽略对市场调研,缺少以市场运作的竞争机制作为艺术高职教育发展的动力,缺乏对国际艺术市场的了解,缺少对先进技术技能的学习、了解,教学中缺少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实习的机会,这些都影响了艺术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转变办学理念是发展艺术高职教育的关键

艺术中等职业学校升格为艺术高职学院之后,全体教职工都要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角色转换。艺术高职培养的是适应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既不同于学术型人才,也不同于一般技能型人才,它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点。因此,在培养方式上既不能完全照搬艺术本科教育的办学思路,也不能变成艺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升级,必须形成具有艺术高等教育与艺术职业教育特征相融合的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特色体系。

1.艺术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划要“柔性化”。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规划的经历中呈现出一个共同趋势,这个趋势的特点就是“柔性化”。所谓“柔性化”就是指在指导思想上放弃试图以精确的数量去规范未来,代之以现有政策、制度和人才培养规格应变能力的增强;在实施形式上,强调宏观指导下的微观决策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对市场变化的关注。世界著名的教育经济学者G·萨卡普洛斯在总结一些教育规划的主要理论及其方法的历史经验后提出:“今天的趋势是转向一个灵活的具有回旋余地的教育政策,以便容易适应变化中的环境。”国外发达国家的这些经验对艺术高职发展都是有所启示的。

2.艺术高职教育办学方式要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艺术高职教育是一个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每一所学校都要理性地认识自己,根据自身的历史沿革、条件和实际需要,选择自己的服务领域,利用现有的条件开发与众不同的专业。根据市场需要在课程设置、授课内容、技能培养结构、学生素质培养上力求独特,突出人才培养上的特色。在同一层次、同一类型的学校当中,办出一流水平,创出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形成,有一个比较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品牌是建立在优良质量的基础上的,没有优良质量作为基础,根本谈不上品牌。艺术高职教育事业要与时俱进,加快发展,必须突出特色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艺术高职教育的办学质量。

3.艺术高职校的管理要实现规范化和制度化。在高校管理方面“古典管理学派曾主张管理层次系统化、规范化和集权化;行为科学学派则主张分权的、较为松散的工作组织。”笔者认为,艺术高职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是提高管理工作效率的重要保证。我们不能因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学派,而否定古典管理学派理论和方法中许多对我国艺术高职教育管理有价值的部分。因为管理工作的不规范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就会造成管理混乱及降低艺术高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其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利于简化和比较准确地对各级管理人员的考核。当然,制度要严,但要适度,要留有余地,使各级管理人员能创造性地工作。

4.艺术高职校的师资队伍素质要提高。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培养质量的优劣。如果把学生比作学校的“产品”,那么教师就是“产品”的制造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已习惯于艺术中职教学模式的教师,要尽快实现由“替代型”向“指导型”转化,“知识型”向“智能型”转化,“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化。因而,全体教师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包括进行高等教育学、心理学、高校教学法等方面的培训,扩大知识面和提高学历层次。学院也应及时举办一些培训班,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创造有利条件引进一批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来充实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兼具科技能力和艺术创作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5.艺术高职校的课程设置要及时更新。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发展和建设一批社会急需、科技含量高的紧缺学科已成为大家的共识。作为与经济发展不可分割的艺术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应该和经济技术的发展及社会对高层次文化生活的需求同步。这就要求艺术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有超前意识,使其不断更新,与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及社会需求形成一种动态的融合,迅速地建立起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工作平台,理清现有的艺术学科与新学科之间的关系,将那些在课程体系中过时的、陈旧的东西剔除、摒弃,融入新的科技因素。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需求。

总之,艺术高职教育发展在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关系到新世纪艺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问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不断实践,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高职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胡梅.特色与柔性——高职院校竞争中的取胜之道[J].职业技术教育.2001,6.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2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管理,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营业性演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为公众举办的现场文艺表演活动。

第三条营业性演出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第四条国家鼓励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创作和演出思想性艺术性统一、体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节目,鼓励到农村、工矿企业演出和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或者优惠的演出。

第五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主管全国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主管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的设立

第六条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当有与其演出业务相适应的专职演员和器材设备。

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有3名以上专职演出经纪人员和与其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第七条设立文艺表演团体,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演出经纪机构,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批准的,颁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申请人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后,应当持许可证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八条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并依照有关消防、卫生管理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出经纪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并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并向原备案机关重新备案。

第十条以从事营业性演出为职业的个体演员(以下简称个体演员)和以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活动为职业的个体演出经纪人(以下简称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个体演员、个体演出经纪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20日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不得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外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不得设立外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设立中外合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中国合营者的投资比例应当不低于51%;设立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中国合作者应当拥有经营主导权。

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日内出具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批准的,颁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不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应当在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后,依照有关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十二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投资者可以在内地投资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演出经纪机构可以在内地设立分支机构。

台湾地区的投资者可以在内地投资设立合资、合作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但内地合营者的投资比例应当不低于51%,内地合作者应当拥有经营主导权;不得设立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的文艺表演团体和独资经营的演出经纪机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

本条规定的审批手续依照本条例第十一条第三款的规定办理。

第三章营业性演出规范

第十三条文艺表演团体、个体演员可以自行举办营业性演出,也可以参加营业性组台演出。

营业性组台演出应当由演出经纪机构举办;但是,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可以在本单位经营的场所内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

演出经纪机构可以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行纪活动;个体演出经纪人只能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活动。

第十四条举办营业性演出,应当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不予批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五条除演出经纪机构外,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举办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但是,文艺表演团体自行举办营业性演出,可以邀请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

举办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有与其举办的营业性演出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2年以上举办营业性演出的经历;

(三)举办营业性演出前2年内无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记录。

第十六条举办外国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在非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在歌舞娱乐场所进行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举办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演出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举办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向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审批机关提出申请。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对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发给批准文件;对不符合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不予批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七条申请举办营业性演出,提交的申请材料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演出名称、演出举办单位和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

(二)演出时间、地点、场次;

(三)节目及其视听资料。

申请举办营业性组台演出,还应当提交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同意参加演出的书面函件。

营业性演出需要变更申请材料所列事项的,应当分别依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重新报批。

第十八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提供演出场地,应当核验演出举办单位取得的批准文件;不得为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提供演出场地。

第十九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演出场所的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安全规范,定期检查消防安全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演出举办单位在演出场所进行营业性演出,应当核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消防安全设施检查记录、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并与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就演出活动中突发安全事件的防范、处理等事项签订安全责任协议。

第二十条在公共场所举办营业性演出,演出举办单位应当依照有关安全、消防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制定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出场所应当配备应急广播、照明设施,在安全出入口设置明显标识,保证安全出入口畅通;需要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搭建舞台、看台,确保安全。

第二十一条审批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时,文化主管部门应当核验演出举办单位的下列文件:

(一)依法验收后取得的演出场所合格证明;

(二)安全保卫工作方案和灭火、应急疏散预案;

(三)依法取得的安全、消防批准文件。

第二十二条演出场所容纳的观众数量应当报公安部门核准;观众区域与缓冲区域应当由公安部门划定,缓冲区域应当有明显标识。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按照公安部门核准的观众数量、划定的观众区域印制和出售门票。

验票时,发现进入演出场所的观众达到核准数量仍有观众等待入场的,应当立即终止验票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发现观众持有观众区域以外的门票或者假票的,应当拒绝其入场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三条任何人不得携带传染病病原体和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质或者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根据公安部门的要求,配备安全检查设施,并对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观众不接受安全检查或者有前款禁止行为的,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有权拒绝其进入。

第二十四条演出举办单位应当组织人员落实营业性演出时的安全、消防措施,维护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

演出举办单位和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混乱,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五条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营业性演出。

营业性演出不得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

营业性演出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合法,不得误导、欺骗公众。

第二十六条营业性演出不得有下列情形:

(一)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二)危害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侵害民族风俗习惯,伤害民族感情,破坏民族团结,违反宗教政策的;

(四)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五)危害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

(六)宣扬、色情、、迷信或者渲染暴力的;

(七)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八)表演方式恐怖、残忍,摧残演员身心健康的;

(九)利用人体缺陷或者以展示人体变异等方式招徕观众的;

(十)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七条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举办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同时向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报告。

第二十八条参加营业性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主要演员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的,演出举办单位应当及时告知观众并说明理由。观众有权退票。

演出过程中,除因不可抗力不能演出的外,演出举办单位不得中止或者停止演出,演员不得退出演出。

第二十九条演员不得以假唱欺骗观众,演出举办单位不得组织演员假唱。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为假唱提供条件。

演出举办单位应当派专人对演出进行监督,防止假唱行为的发生。

第三十条营业性演出经营主体应当对其营业性演出的经营收入依法纳税。

演出举办单位在支付演员、职员的演出报酬时应当依法履行税款代扣代缴义务。

第三十一条募捐义演的演出收入,除必要的成本开支外,必须全部交付受捐单位;演出举办单位、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和演员、职员,不得获取经济利益。

第三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出租、出借或者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营业执照,不得伪造、变造营业性演出门票或者倒卖伪造、变造的营业性演出门票。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除文化主管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演出给予补助外,各级人民政府和政府部门不得资助、赞助或者变相资助、赞助营业性演出,不得用公款购买营业性演出门票用于个人消费。

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营业性演出的监督管理。

演出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外国的或者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文艺表演团体、个人参加的营业性演出和临时搭建舞台、看台的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检查;对其他营业性演出,应当进行实地抽样检查。

第三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文化执法机构的作用,并可以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采取电话、手机短信等方式举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并保证随时有人接听。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接到社会义务监督员的报告或者公众的举报,应当作出记录,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并自处理完毕之日起7日内公布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义务监督员应当给予表彰;公众举报经调查核实的,应当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第三十六条公安部门对其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营业性演出,应当在演出举办前对营业性演出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实地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的,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允许进行营业性演出。

公安部门可以对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的观众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发现观众有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禁止行为的,在消除安全隐患后方可允许其进入。

公安部门可以组织警力协助演出举办单位维持营业性演出现场秩序。

第三十七条公安部门接到观众达到核准数量仍有观众等待入场或者演出秩序混乱的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十八条承担现场管理检查任务的公安部门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进入营业性演出现场,应当出示值勤证件。

第三十九条文化主管部门依法对营业性演出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四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演出举办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索取演出门票。

第四十一条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对在农村、工矿企业进行演出以及为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或者优惠演出表现突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应当给予表彰,并采取多种形式予以宣传。

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对适合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的节目,可以在依法取得著作权人许可后,提供给文艺表演团体、演员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时使用。

文化主管部门实施文艺评奖,应当适当考虑参评对象在农村、工矿企业的演出场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农村、工矿企业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给予支持。

第四十二条演出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指导、监督会员的经营活动,促进公平竞争。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予以取缔,没收演出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第七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擅自设立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或者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超范围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

(三)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变更营业性演出经营项目未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擅自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或者擅自从事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取缔、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十六条规定,未经批准举办营业性演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演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变更演出举办单位、参加演出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或者节目未重新报批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变更演出的名称、时间、地点、场次未重新报批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为未经批准的营业性演出提供场地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伪造、变造、出租、出借、买卖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或者以非法手段取得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原取得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批准文件,予以吊销、撤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营业性演出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演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8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演出举办单位发现营业性演出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未采取措施予以制止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给予警告,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未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依据法定职权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演员,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演出举办单位、文艺表演团体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个体演员在2年内再次被公布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一)非因不可抗力中止、停止或者退出演出的;

(二)文艺表演团体、主要演员或者主要节目内容等发生变更未及时告知观众的;

(三)以假唱欺骗观众的;

(四)为演员假唱提供条件的。

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所列行为之一的,观众有权在退场后依照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要求演出举办单位赔偿损失;演出举办单位可以依法向负有责任的文艺表演团体、演员追偿。

有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三)项所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四)项所列行为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以政府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举办营业性演出,或者营业性演出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际”等字样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营业性演出广告的内容误导、欺骗公众或者含有其他违法内容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四十九条演出举办单位或者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其退回并交付受捐单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权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并由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向社会公布违法行为人的名称或者姓名,直至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演出举办单位的营业性演出许可证。

文艺表演团体或者演员、职员在募捐义演中获取经济利益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其退回并交付受捐单位。

第五十条违反本条例第九条第一款规定,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未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第二款、第九条第二款、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办理备案手续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部门或者公安消防机构依据法定职权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本条例安全、消防管理规定的;

(二)伪造、变造营业性演出门票或者倒卖伪造、变造的营业性演出门票的。

演出举办单位印制、出售超过核准观众数量的或者观众区域以外的营业性演出门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部门依据各自职权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违反本条例规定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

演出场所经营单位、个体演出经纪人、个体演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依据各自职权责令其停止营业性演出经营活动,并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营业执照。其中,演出场所经营单位有其他经营业务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五十三条因违反本条例规定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登记的,自受到行政处罚之日起,当事人为单位的,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5年内不得担任文艺表演团体、演出经纪机构或者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当事人为个人的,个体演员1年内不得从事营业性演出,个体演出经纪人5年内不得从事营业性演出的居间、活动。

因营业性演出有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禁止情形被文化主管部门吊销营业性演出许可证,或者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责令变更登记的,不得再次从事营业性演出或者营业性演出的居间、、行纪活动。

因违反本条例规定2年内2次受到行政处罚又有应受本条例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应当从重处罚。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3

第二条凡在本市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的,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市文化局是本市营业性游艺机房的主管部门,**市社会文化管理处(以下简称市社文处)组织本规定的实施,并负责全市营业性游艺机房的具体管理工作。

各区、县文化局负责本地区内除星级宾馆以外的营业性游艺机房的日常管理,工作业务上接受市文化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四条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营业场地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

(二)场所的结构安全、合理,消防设施齐全、有效;

(三)有两个以上的出入口,出入口设置明显的指示牌,门向外开启;

(四)游艺机房有足够的光亮,夜间开放有必要的照明设备和停电的应急措施;

(五)负责人取得市社文处颁发的《上岗合格证》;

(六)游艺机房内通道在2米以上;

(七)有必要的管理制度。

第五条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在星级宾馆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的,应当向市社文处提出申请,市社文处应当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对符合条件的,发给由文化部统一印制的《文化经营许可证》(以下简称《许可证》)。

(二)在其他地方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的,应当向所在地的区、县文化局提出书面申请。区、县文化局应当在接到申请书之日起十日内提出审批意见,报市社文处核准。市社文处应当在接到提请核准报告之日起十日内作出书面答复。经核准的由区、县文化局发给《许可证》。

(三)申请单位凭《许可证》再向公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治安管理许可证》和营业执照。

以上三证不全,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

《许可证》每年验证一次。

第六条需临时举办营业性游艺机活动的单位,应当提前二十日按照前条规定的程序向有关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举办。

第七条申请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游艺机房负责人持有的《上岗合格证》;

(三)游艺机房的场地设置平面图;

(四)游艺机的机种、型号、照片、游艺方法文字说明;

(五)消防合格证书;

(六)营业场所的房地产权证书或者房屋租赁合同;

(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核准书(申请增加经营项目的,提供营业执照);

(八)其他有关材料。

第八条营业性游艺机房歇业或者变更法定代表人、经营方式、经营范围、经营地址,应当按照开业的申请程序,办理注销或变更手续。

第九条游艺机房使用的游艺机机种应当向市社文处申报,经核准并张贴使用许可证后方可使用。

第十条游艺机房设置的有奖游艺机机种应当具有知识性、技巧性、趣味性、娱乐性,其数量不得超过游艺机总数的50%。游艺机房设置的模拟机应当适合少年儿童;其数量不得超过游艺机总数的20%。

第十一条使用游艺机进行有奖经营活动的,提供的奖品应当是适合少年儿童的学习用品或者玩具;奖品目录应当报市社交处备案。

第十二条营业性游艺机房的经营者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禁止使用具有反动、、色情、封建迷信和凶杀暴力等有害内容的游艺机。

(二)禁止使用未经市社文处审核的游艺机机种。

(三)禁止设置经改装、变换形式的、苹果拼盘机、角子机、牌机及类似的游艺机进行经营活动,禁止进行以任何形式换取现金的有奖经营活动。

(四)禁止提供营业性游艺机进行活动。每台游艺机应当在其正面用文字注明游戏方法。

(五)在醒目位置展示《许可证》。《许可证》不得转让、租借、伪造或者涂改。

(六)禁止在道路、弄堂、绿化地带、集市等露天场所和中小学周围200米范围内设置营业性游艺机房。

(七)禁止转承包经营。

(八)营业性游艺机房在营业时间内,应当有持有《上岗合格证》的负责人值班。

第十三条营业性游艺机房应当在醒目位置公布价目表,实行明码标价。

第十四条不得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医院、陵园、公墓、中小学校、幼儿园、少儿活动场所等场所内开办营业性游艺机房。

第十五条经营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维护好经营场所秩序,并按照规定配备治安安全保卫人员。

第十六条营业性游艺机房应当于每月10日前将上一月的营业报表报市社文处或者区、县文化局备案。

第十七条对检举或者协助查处游艺机房经营活动中的违法案件有贡献的单位和人个,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文化娱乐市场的稽查人员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营业性游艺机房进行稽查。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向当事人出示文化部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市场稽查证》。有关单位和人员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材料,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九条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处罚。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4

关键词:校团合作;长效机制;艺术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J0文献标识码:a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以下简称艺术高职教育)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艺术素养的应用性人才,专业艺术团体较之学校教育系统,更直接面对艺术实践和艺术创新,这种优势一旦补充到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就会形成校团合作办学的模式。

作为当前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方向,近年来各类职业院校对校团合作趋之若鹜。

一、校团(企)合作一瞥

非艺术类职业教育大多从以往的学科教育演变而来,长期以来缺乏校团合作实践,随着职业教育社会要求的提高,近十年来,普通的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了丰富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如互动式、配合式、实体型、企业在职员工培训中心等,并把校企合作看成未来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

与如此年轻的校企合作历史相比,中国艺术职业教育的校团合作由来已久。源于计划经济体制,早期的艺术职业教育就实行定向培养的校团合作办学模式,演学结合是在此基础上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比当前非艺术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历史提早了数十年。招生、教学、实训实习与就业,都是校团双方共同进行,除了极个别因艺术条件等被甄别的学生,招进来的每一名学生都是未来的团体演员,享受国家干部待遇。因此而生的紧密的校团合作,使双方产生了互动共荣的“双赢”格局。合作方式多为定向培养、师资共通等。但由于艺术研究的匮乏,校团双方普遍存在重视艺术实践、轻视理论教学等共同点。

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市场经济的繁荣,就业不再包分配,团体需求呈现饱和,定向培养逐步减少,办学经费捉襟见肘,必须依靠扩大招生、多途径就业,才能解决学校的生存和学生的生计。因此,上世纪9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进程中的艺术职业教育迈出了全新的改革步伐,面向社会独立扩大招生、更多面向非艺术专业团体推荐就业,原有的校团合作机制不断解体。

艺术职业教育的校团合作该何去何从?闭关自守必自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剖析现有其他类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之长,透视艺术职业教育校团合作之短,我们发现,艺术职业教育现有的校团合作实践存在不少问题。

二、现有校团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学校一头热或校团两头冷。随着高等艺术院校的蓬勃发展,专业团体人才大多从上述学校引进,较少从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引进,加上团体人员的逐渐饱和,专业团体更是呈现一头冷的趋势,而随着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扩大招生,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呈现学校一头热的普遍现象,学校必须寻求更宽广的合作领域、更丰富的合作模式,探求校团合作的新进展,以更好满足学校的创新办学需求和学生实训实习就业需求。极少数培养高等艺术院校空白的特色艺术人才艺术职业院校,依托地方企业文化的特殊需求,或是自办实验团体,不乏实习岗位,或是走出了一专多能的就业之路,相对没有巨大的就业压力,所以呈现校团两头冷的局面,校团合作的整体稳定性较差。

2.层次定位较低。目前,仍然保持校团合作关系的大部分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其校团合作形式多停留于浅层次合作阶段,学校专业方向按团体所需确定,并在团体建立实习基地,建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实习指导委员会。虽然大多行业办学,与行业关系密切,但由于办学基础较差,不少艺术高职院校没有在高层次的校团合作上下工夫,双方合作缺乏宽度和深度,不能服务于高职艺术教育培养艺术生产、创作、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级艺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符合高职教育规律和共赢需求。

3.合作模式单一。大部分校团合作处于艺术院校主动发出邀请、以团体参与教育为主的模式,团体大多处于被动合作地位,其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调动,其合作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

以上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如下:

1.宏观政策与指导力度不够。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制定政策引导团体积极参与人才培养,拓宽合作视野。另一方面,政府更应将校团合作纳入法律保障体系,通过立法明晰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2.合作实践与理论引领之间存在差距。艺术院校的校团合作与其他职业院校“叶公好龙”式的合作不同,大多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叶公好龙”式的合作企业自认为是买方市场,不愁断炊,缺乏合作积极性,一般只是选择人才,很少参与甚至不参与人才培养,把培训教育学生的责任推给学校,视之为额外负担。但艺术团体一开始就与艺术院校紧密相依,很早就引进学生实习或就业,提供专业师资,但这种传统的校团合作与现在先进的校企合作理念相对脱节,在合作内容、途径等方面亟需与时俱进。

3.机制落后。校、团各自的运作机制差异较大,尚未真正融合。校方是相对封闭、管理相对严格的学校教育,团体是比较开放、管理相对松散的文化市场经营,两者在某些方面差别很大,缺少一个相对统一、稳定对接的合作机制,这严重制约了双方的深度合作,影响了学生“受教育者—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化。

4.行业(团体)与学校之间的不协调。艺术高职院校虽长期以来就有行业办学的优势,也有着以本行业为依托的校团之间较为稳固的桥梁,但由于团体需求有限,而学校当前日趋面临数量出效益、数量出质量的困境,社会就业观的改变也渗入艺术院校(艺术职业院校毕业不一定到专业表演团体就业),造成艺术高职院校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方针的依据日益远离团体的实际需要,团体和学校供需不协调,大多停留在部分毕业生供求的浅层次合作上,双方合作积极性不高,更难涉及多层次办学。

三、校团合作长效机制的探索

1.建立校团合作培养人才的外部保障机制。

(1)政府宏观指导。一是建立由主管部门牵头,吸收行业协会、代表性强的专业团体和人事部门、财政部门,组成区域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进行有效的艺术高职教育管理;劳动部门或文化部门要尽快设立全面的艺术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建立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将基地放到学校;确立高职艺术教育投入政策,评估财政投入效果。二是成立“校团合作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建成“合作教育链”。前者负责出台法规、政策,指导、调控、推进校团合作教育;后者负责论证专业设置,实施具体计划。

(2)政策引导。政府制定政策和方案,使校企合作层次由低向高转变、合作项目由零星向系统转变,实行财权、事权的下放,通过增加补贴、优惠税收、建立基金、保护产权等,为双方提供必备的资金保障,调节、规范、推动校团合作。

(3)健全法制。通过积极制定行业法规,形成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严格规定合作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加强执法,坚持依法保护校团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

2.建立校团合作培养人才的内部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主体是学校和团体,前者是人才输出者,后者是人才接收者,两者相依相存。但这种内部互动要在双方共同的主管部门协调管理下开展。

(1)建立董事会。下设人才培养、基金、艺术合作、各系部(专业)工作等委员会,从制度层面规范校团双方责权关系,实现责权相应、平等互动、监督指导,积极扶持教学科研、设施建设、经费管理工作。

(2)建立校团合作委员会。委员会的基本宗旨是研究艺术的发展、创作趋势,促进科研、创作在艺术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双方合作,服务艺术生产;通过为团体提供多元化服务,协助团体解决艺术生产过程中的技能实践、理论研究、创作和管理问题,增强团体的艺术创作与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促进艺术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

(3)建立教育产业集团。依托优势艺术高职院校,建立艺术高职教育产业集团,全面统筹办学层次、专业设置、教育内容与人才规格,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办学成本,形成专业优势,凝练办学特色。

(4)建立实体文化公司。校团整合资源,遵循市场规律,共同建立实体公司,开展文化艺术经营活动,遵循教学与经营的双重规律,发挥教学、生产的双重功能,形成利益共同体,深度推进校团合作。

3.建立校团合作培养人才的运行机制。

(1)持久的社会动力机制——倡导“演学结合”。一是以此有效加强校、团之间的联系,共同推动教育改革。二是将学术领导、行业(团体)主管、政府领导和艺术家聚集起来共同推动合作,使受教育者掌握职业技能、学会生存与工作,师生均获得个人成长和人力资源发展,提高竞争实力。三是使学校教育更贴近行业、团体需求,有效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竞争需要的艺术应用性人才。

(2)诱人的利益驱动机制——设置“双赢目标”。除了培养未来员工之外,还为团体设置如下有利目标:一是以多元、系统的优质院校资源培养优秀的高职艺术人才,实施团体职工继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习型团体,提高团体竞争力;二是借助于艺术高职院校的科研与创作服务,进行新作品的创作、新内涵的探究与再现、艺术实践的改进等。三是通过支持教育的宣传效应,树立团体形象。四是学生接受团体师资的训练,有利于建立师徒关系,培养团体归属感。

(3)完善的保障运行机制——实现“三位合体”。一是建立校团双方管理的协调机构,处理合作问题。二是建立相关基础文件,保障合作项目的推进。内容囊括联合办学、“双师型”师资培养、骨干教师(骨干演员)聘任考核、继续教育等各方面。三是建立新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团体必须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制、课程标准的制定、校本教材的编写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课程评价标准必须做到教育、团体、行业“三个标准统一”。学生在团学习必须按照标准开展检查。

(4)多样的形式推进机制——做到“三个搭台”。一是社会搭台、产学唱戏,校团共建稳定的实训基地。二是专业搭台、演学结合,共做调研规划、创作排练、培训攻关等工作,反馈于教学。三是行业搭台、培学相融。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对接标准,实现毕业、就业并轨,建立“1+X”的多证制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实力、迁移能力和创业动力。

4.拓展校团合作培养人才的领域机制。

在传统的“师资合作”领域之外,拓展以下校团合作新领域,推进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

(1)市场合作。以“订单式”培养培训,实施校团联合考核,共推学生就业与团体用人的一体化。

(2)资金合作。以“实训(习)基地建设”为抓手,一方面利用社会资源办学,发展高职艺术教育;另一方面利用教育资源反哺社会,服务团体经营管理,产生“1+1>2”的效果。

(3)教育合作。以随行入市的专业拓展,以对接岗位的专业课程开发,以开放、全真的学生顶岗实习,以定期、轮训的顶岗实践,以整合、互动的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实施教育合作。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5

【关键词】胶结充填;采矿工艺;问题;建议

作为日常的采矿过程中最经常被使用到的采矿工艺,胶结填充采矿工艺往往会因为自身的技术上的一些限制作用或者由于一些外部因素致使其影响到矿产的开采效率。所以对于胶结填充的采矿技术进行深刻的研究对于提升矿产资源的开发效率以及提升矿产的开采速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意义。本篇文章将结合实际调查的结果,对采矿过程中所使用的采矿工艺展开深入分析,找寻出影响矿产资源开发的问题所在,及时的加以解决,提升采矿的效率。

1.实例概况

在某一矿区所使用的采矿办法是将机械化的设备下放到水平分布的采取区,进给的道路上采用胶结填充的采矿办法,这种采矿法的工作区域一般为长100m,宽80-150m的范围内使用机械设备开采矿产。采矿区的中段高度为100-150m,分段的高度则为20m,分段应当沿着进给的方向进行,在上盘围岩之中布置分斜的连通坡道,以连接脉外溜井和分段通道,各采矿区的分层联络通道最终要通向回采区域,每个分层的高度为4.0m。

2.胶结充填采矿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量大,成本高

我们在实际中经常使用的分层联络道,分段道一起溜井联络道等多种办法都是适用于大工程采集量的工程办法,而这些办法又都属于胶结填充的采矿工艺。使用这种办法能够极大地提升矿区采集在采集区域的下降速度,但是,由于下降速度加快,采矿的准确性就会大大降低,最终产生了大量的返修。

2.2开层难度大、充填效率不高

所有的矿产资源的分布不都是理想化的,往往很多的矿区都会存在假顶层的情况,而且假顶层一般会达到3-6层之厚,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要去除假顶层,然后再采用胶结填充的方法来采矿就会造成实际开采上的困难。另一方面来说,出于安全性的考虑,胶结填充工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设备的支撑和保护,以避免冒顶这种情况的出现,从而提升工程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假如进行大量的支撑的话就会需要较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投入,这样会加大成本。很多单位由于资金有限,承担不起这部分成本的支出,就会造成充填效率的低下。

2.3采区划分缺乏科学性

众多的矿产资源在采集时都是需要划分,但是由于各自的实际情况的差异,会使得在采集区的划分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是如果在采取划分上缺乏基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会严重的降低矿区的回采效率,更难以保证采矿工作的顺利完成。在采集区域的划分中所存在的可能性包括:没有将采集区的面积大小和设备的大小同时进行考虑,这就使得在一些较小的采集区域内却使用了较大的采集设备,这种对于设备的使用和分配不合理的状况使得在矿区的回采中常常出现矛盾,即小面积的采取设备并没有将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完成发挥出来,但是大面积的采集设备却又不够用。

3.胶结充填采矿工艺的改进建议

3.1提高回采率,降低成本

要提升回采率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升单炮的尺寸大小。一般来说,单炮的尺寸大小和矿区的回采率是成正比例的,这样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提升。在本矿区内所使用的单炮的长度都为2.2-2.4m之间,这种长度的单炮对于提升矿区的回采率有很大的限制作用。第二,为了提升实际工作中的效率,我们可以加大投入的力度,对于那些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寻找出提升生产效率的个人或集体进行奖励,鼓励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到单炮的研究中来,从而从根本上提升矿区的单炮尺寸大小。第三,对于采集区域要具有科学的管理体制,由于没有好的管理方案和策略,使得采集区的回采率很低,更是让回采成本升高到了一个不合理的额度,不科学的管理使得采集区陷入混乱,各个工序之间没有先后顺序的开展采集工作。基于此,采矿区域的负责单位应当在社会上寻找一些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对于这种混乱的采集方式加以管理,让各工序的工作都更合理,从而提升矿区采集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3.2改进充填方法,提高效率

提升充填的效率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将挡墙的厚度加厚,我们建议进行两次充填和接顶,改变传统的以一次性的打底,在进行二次补充,然后再进行三次的补口的充填顺序来完成墙体的加厚工序。这样做的优点就是:将充填水,水泥以及采集区域的污染次数都降到了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这样做也有利于充填的准备和管理,更能提升提出填充的效率。(2)通过实践证明,充填的顶板主要承受着拉应力,盈利的方向和吊筋的布置的方向是垂直的。吊筋起到的就是锚杆悬吊的作用。假如进路的长度在50cm以上的时候,由于横向和纵向拉应力的强度较大,使得充填体的强度很难与之抗衡,这样的话就极其容易发生假定脱层的情况,而吊筋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悬吊,所以应当根据情况适当的增加吊筋的直径大小,从而提升充填体的抗拉强度。(3)对于充填底模筋铺设的改进办法。传统上来说,是完全依靠人工的办法将钢筋捆扎在一起,这样的劳动强度极大,最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而现在来说,事先将钢筋焊接成为2.25x4.25m的钢网,在进行充填时运送到井下完成铺设。改进后的填充方式不但提升了劳动的效率,更是让钢筋的强度得到了提升。

3.3做好采场盘区的优化

造成回采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回采区域的卫生质量极差,基于此,盘区的划分从以前的100m一个盘区的划分方式变为155m一个盘区,对所有的盘区进行统一规划,加强管理,让每个盘区都能够独立的完成采集、备采以及充填的所有工作,彼此之间的影响就会减少很多。在盘区划分独立之后,各自能够更加专心的对填充和养护的质量和强度进行提升,更不用担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来说,划分之后对于设备和巷道的养护与维修时间也会增多,提升了巷道的生产效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胶结充填是重要的采矿工艺,虽然说它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可以通过计划的制定避免缺陷,将其所能发挥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从而达到安全生产、降低成本、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本文是笔者从事采矿工艺研究的一些经验总结,希望可以为我国的采矿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宋卫东,许英霞.充填采矿技术应用发展及存在问题研究[J].黄金,2010,14(1):203-206.

[2]王云飞,李长洪,郑晓娟,等.不同开挖方式地下硐室压力拱的演变机理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9,29(3):12-14.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6

1.1管道安装中管段问题及解决办法有些施工单位对管段周围的实际情况不重视,导致安装管段工艺与技术图样的符合性和一致性不高;还有的单位不重视管段的检测,盲目安装。以上单位的施工对全线管道的正常运行留下了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对管段进行初步测试,判断其是否符合质量要求;然后对管段的施工图纸进行审查,通过专家审核无误后施工;最后在施工过程中对管段安装做好记录并经常检查,确保管段的安全。

1.2管道安装中焊接问题及解决方法管道安装焊接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施工的相关规定执行,焊口定位标识不准确,对焊缝处理不到位,造成管道漏焊、虚焊,影响管道的气密性和安全性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管道安装过程中焊接出现问题,管理人员在管道焊接完毕后要按照管路施工图检查是否所有需要焊接的位置都进行了焊接操作,确保没有遗漏。然后由专业工程师检查焊接质量是否合格,焊接无损检测人员要检验管道有无破损的情况,保证管道的安全。在管道焊接完成后,施工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要对整个管道的强度和气密性进行认真检查,保证管道的焊接施工符合规定。总之,各施工人员认真对待自己的工序,管理监督人员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就会极大的提高施工质量。

1.3管道安装中防腐蚀问题及解决方法由于土壤中含有有机酸、碱、盐,如果土壤受到污染发生化学反应,接下来就会腐蚀管道。目前,管道防腐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使用石油沥青防腐层和环氧煤沥青防腐层。在采取防腐措施之前,要清除管道上的锈蚀和油污,保证管道的清洁。锈蚀清除后进行管道表面和玻璃布的刷漆处理,干涸后进行埋管。然后再进行石油沥青防腐层和环氧煤沥青防腐层等防腐蚀处理。在监理审查防腐工作之前,施工单位要先进行初审,解决自己能够发现的问题,同时要严查防锈不合格和偷工减料的现象,保证石油化工管道防腐工作的顺利进行。

1.4管道安装中阀门安装问题及解决办法在石油化工管道安装的过程中,要注意阀杆不能朝下安装,重量较大的阀门要借助起重机,有时施工单位会出现用错阀门和阀门装反的情况。为了解决管道安装中的阀门问题,首先要对阀门安装的实际情况做勘查,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设计以及阀门选择,然后按照科学的操作方法严格执行阀门安装。

1.5管道安装中工程设计变更问题及解决办法在管道安装的过程中,有时由于施工现场周围因素的改变,导致工程的设计需要变更,施工现场出现紊乱现象,延误工期。所以,如果施工设计需要变更,施工管理人员要详细了解导致施工变更的原因,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思考可能变化的因素,综合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变更设计,变更设计资料,确保施工人员能够有效的将施工变更落实到细节,做到顺利的调整。

2石油化工管道安装的质量管控

2.1加强对管道材料的控制在石油化工管道安装的过程中,对管道施工材料的控制是管道安装质量管控的关键。要对石油化工管道的型号、规格,管道组件、阀门、防腐材料以及其它需要用到的材料进行多次质量检查,经过多层施工部门检查通过后方可使用,确保不会因为材料的原因影响到管道安装的施工。

2.2严肃工艺纪律对每一个需要进行施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后才允许上岗。上岗后要严格规范施工人员的工艺执行。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严厉惩罚不按操作规定执行的工作人员,确保管道安装工作的稳步进行,避免因工艺操作不规范造成事故。

2.3控制管道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该与监理单位密切合作,控制好管道的施工质量。第一,要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确保施工图纸的合理性;第二,做好对管道焊接质量的控制,保证所有需要焊接的地方都经过焊接处理且焊接质量合格;第三,要科学的对阀门进行安装,考虑阀门安装时是否容易操作,阀门的重量是否需要吊起安装,阀门的质量是否过关;第四,把管道的防腐做到位,减少管道发生腐蚀的可能性,尽可能的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3结语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7

摘要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民办高校普遍扩招的形势下,众多民办高校却连年招生遭遇“滑铁卢”。尤其是一些民办高校的艺术类教育,“艺考热”和扩招似乎并没有给它们带来新的契机,本来就挑剔的艺术类专业,招生空间变得更是越来越小。重新调整和定位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缓解这种形式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艺术;培养方案

民办高校,是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涌现出来的一种创新的办学模式。近几年,民办教育却出现了在夹缝中生存的局面,一方面招生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另一方面培养出的人才类型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供大于求等,尤其是艺术类专业人才,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尤其是艺术类专业要办出自身的特色,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一开始在培养方案上就应明确提出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办学目标,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和实用型专门人才,真正做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一、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呈现两大态势,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急功近利”型。在“艺考热”持续升温以及在国家普遍扩招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兴办艺术类专业,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一些民办高校无视自身条件,速办了各类艺术类专业,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往往导致其大学毕业后,还将面对就业较其他专业相对较难的问题。

(二)“闭门造车”型。高等教育应适应社会需求。民办高校很多是单纯的按照公办院校的艺术人才培养人才模式制定自己的培养方案,忽略了民办高校办学起点比公办高校低的现实情况,盲目跟风,闭门造车,不注重实践教学,造成培养出来的人才跟不上社会需要,理论上与公办院校比又存在较大差距,实际操作也跟不上需要的现状,很多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是待业更谈不上择业了。

二、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专业基础教学。艺术作为一个综合体,影视艺术作品的创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院校就必须加强专业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艺术素质,二是心理素质,三是文化素质。艺术素质要求我们要有一定的艺术创造力,而心理素质则要求我们要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文化素质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艺术作品。作为民办高校,如何更好的加强专业基础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完善:

1.对学生正确引导,消除思想误区。务必使学生认清这样一个思想误区: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完全不相关联的。这里所说的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心理素质,二是艺术素质,三是文化素质。

(二)调整办学思路,深化教育改革。我们可以看到,众多民办高校对艺术类人才的选择仍然是按照国家固有的招生模式――艺术考试+文化考试的人才招收模式,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公办院校办学师资、教学设施等都较民办院校强,艺术联考考试内容也是按照公办院校的人才需求出的题目,大量的专业优秀学生被公办院校抢先挖走,剩下的留给民办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就差了不少。文化考试这一关也让无数优秀艺术人才与大学失之交臂,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矛盾,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完善:

1.办特色教育,广纳人才。办出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色,也就是说要办出适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这才是我们民办院校之所求。试想,我们是否也可以改变下这样的招生模式,由国家统一招生考试改为招生院校自主命题,在自主命题中突出民办高校的特色教育理念,择优选择适合民办院校自身办学特色的学生。

(三)修订培养方案,明确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培养目标不同,其一,公办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省、市一级的文化部门直属院团和有关媒体。而民办院校培养的目标则是县、区一级基层文化宣传部门、文化传媒公司等。其二,由于公办院校不承担国家的艺术普及教育,多培养的是专一型人才,因而知识和能力偏于单一,已经开始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尽管在做相应的改变,也是局部改变。而民办院校则完全有能力通过修改目前的培养方案,改变这一局面,其实这恰恰就是民办高校的办学特色。可以归纳为:

1.引进“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理念。什么是“一专多能”呢?“专”是指专业核心技能,“能”是指与专业技能相关或临近的复合职业技能。“一专多能”实际就是培养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主,兼顾多种相关技能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民办高校艺术类专业教育除了重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笔者认为还应做到课堂实践教学与课后实践教学相搭配,切实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力度。为何要突出课后实践教学?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存在着起点低,背景知识差的客观事实,对知识融会贯通能力差,艺术类教育本身也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除了完成课堂内的教学实践环节,应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在课外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与实际操作的机会,适时、适量增加课外实践教学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外实践教学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利用平时或者寒、暑假,安排学生进入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参与实际工作,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其二是根据专业,利用平时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实习管理,学会一些基本的管理和工作方法。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是实现办学理念的关键。由于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办学理念的不同,要彻底改变公办高校艺术类专业办单纯艺术和单纯技术的观念,那么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民办高校的艺术类专业,笔者认为,必须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什么是“双师”呢?即工程师和讲师,作为艺术类专业教师,符合这样的身份是必需的,民办高校面临着向社会输送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的任务,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8

我国正处于一个崭新而伟大的时代,广大中小学校长肩负着培养新世纪国家栋梁的使命,能否完成这一使命,取决于校长对时代使命的认识,取决于校长自身的素质、能力与领导艺术。

一、决策艺术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人们为了解决当前或未来可能发生的问题选择可行或最佳方案的过程。决策艺术是校长管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决策是否合理、及时、有艺术,不仅关系到学校全局的方向、方针和整个部署,也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校长的决策艺术表现在谋和断这两个过程中,多谋善断是校长决策艺术的基本素养。所谓多谋,就是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主意多、点子多、办法多。所谓善断,就是能够从多种主意中选择出最好的主意来,能够从多种办法中选择出最佳办法来,并且能够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地实行它。多谋善断是校长智慧和责任感的产物。要“多谋”,就要掌握充分而可靠的信息资料,只有掌握了丰富、及时、准确、适用的信息,才有可能做出成功的决策。要“善断”,就要熟练地运用各种决策方法,制定多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前苏联一位元帅说过:“指挥员的领导艺术表现在善于从他掌握的各种手段中选择在当时情况下能取得最有效战果的方法。”同样,校长的决策艺术,就在于娴熟运用各种决策方法、制定出多种可供选择、优化的方案上,如果只是一种方法或一种方案,便不能比较,择优也无从进行,便无艺术性可言。www.133229.Com当然,校长决策的艺术性,最终还是体现在“断”的艺术上。“断”就是“拍板定案”,“断”的阶段充分显示校长的决策能力。高度发挥校长智慧的阶段,是校长决策艺术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校长要提高决策的艺术性,在“断”的阶段要做到“四个保持”:

(1)保持超常的态度。没有超常的态度,就没有超常的决策,也就没有学校办学特色。

(2)保持适度的动机。校长决策动机强度过高,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结果。动机强度过低,抱着漠然的态度,贻误时机。唯有保持适度的决策动机,才会产生必要的决策内在动力,产生满意的决策效果。

(3)保持果决的意志。校长良好的果决性意志品质,不仅是要善于当机立断,还要善于等待时机。

(4)保持良好的风格。决策风格表现了校长的素质和心理特征,是决策艺术的突出反映。校长应善于根据不同的决策环境、不同的决策对象,自觉地不断地组合和调整自身各种不同的心理品质和性格素质特点,充分发挥出善变多变的决策风格,以适应客观决策的需要。

二、用人艺术

能否“知人善任”,是校长是否成熟的标志,也是校长用人艺术之精华,因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人,是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谓知人,要知人之所长知人之所短。所谓善任,要用其所长而避其所短。知人才能善任,善任才能发挥人的潜力和积极性。人是可知的,知人又是困难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是因为“知人”受到复杂的客观环境的影响,还受到知人主体的主观思想认识的影响。校长要有用人的高超艺术,首先要树立新的人才观。高超的用人艺术是建立在新的人才观的基础之上的。其次,知人要听其言而观其行。再次,要历史地、全面地、辩证地“知人”,要能容人所短。

三、处事艺术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管理者,经常性的工作是处理学校的日常事务。在实践中校长处事的效果、效率各不相同。有的校长处事活络,有条不紊,下级也各就各位,忙而不乱,整个学校管理机器高效率的运转;有的则不然。究其原因,就在于校长是否掌握一定的处事艺术。

人是管理活动的中心,校长处事艺术,也要把发挥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作为根本。在处事的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忠于职守,忌越俎代庖。校长要时刻记住自己的工作职责,干自己应该干的事,要做到不干预下级的职责,不颠倒工作的主次。其次,要致力正业,忌事必躬亲。所谓正业,就是校长的根本任务。在实际工作中,校长每天都接触到大量的事务,如果事必躬亲,就有可能耽误正业;另一方面,面对大量的事务,校长要学会“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对各种事务统筹安排,注意协调。再次,要有明确的计划,忌“脚踩西瓜皮”。擅长处事艺术的校长,其工作必然计划性很强,校长要专心于正业,只有其他工作都得到妥善安排才能做到。一个有较强计划、讲究办事效率的校长,他每天的办事顺序总是分层次的:正业----必办;急件----马上办;普通件----按正常顺序办。

四、运时艺术

经营专家说:“只有时间才是唯一最缺乏的资源,如果不管理好时间,则无法管理其他的任何事物。”时间的利用程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浪费时间就意味着丧失时机。在现代社会,作为校长不仅要充分认识时间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要善于支配时间。如何有效地运筹时间,大有艺术可言。

首先,校长要树立新时代的时间观,要有时间紧迫观、时间效益观、时差量度观和群体时效观等。其次,要认识到影响时间有效利用的相关因素,善于找出学校管理工作中浪费时间的原因,并认真加以克服,以提高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再次,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和合理地安排别人的时间,并努力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时间的管理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自我管理的问题。这里有一条重要的结论:“最好的时间创造者是正确的管理者。有效利用时间和正确地实施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校长不仅要在宏观上把握时间,而且在微观上也要珍惜时间;在学校管理工作中,不仅要掌握时间支筹的方法、技巧,还要努力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要在科学管理工作中赢得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

五、信息利用艺术

信息,即通常所说的消息。管理与信息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校长制订计划靠信息,组织和控制人、财、物也要靠信息,学校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作出决策,因此信息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介质,又是管理的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管理日趋重要。信息既是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软资源。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离不开信息,因而对学校管理信息搜集、筛选、利用,是校长管理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提高校长信息利用艺术,首先,要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所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靠的就是“耳目”----即信息系统。校长要取得决策和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缺少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活动就会处于盲目状态。因此,建立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信息网络,全方位地搜集学校管理活动所需信息,保证信息渠道畅通无阻,这是校长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其次,要筛选、处理学校管理信息。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我们必须坚持这样一些原则:(1)适用性原则;(2)可靠性原则;(3)创造性原则;(4)简明性原则。对信息不断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再次,要准确、及时地“诊断”与“转换”信息。校长搜集学校管理信息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这方面工作成绩的好与坏,直接取决于校长对信息“诊断”是否准确,对信息“转换”是否及时,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究是否系统化、科学化,这正是校长对管理信息利用艺术之所在。

六、激励艺术

所谓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意思,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或内在动力的一种手段。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激励的认识不同,评价不一,问题不在激励本身,而在管理运用的艺术。实践证明,只有依据人们的心理需要进行激励,才能提高激励的有效性。

校长要提高自身在学校管理中的激励艺术,要努力做到:

(1)保持双因素激励的同步性。成功激励必须满足人们两方面的需要。实惠感、舒适感,是物质激励方面的内容;方向感、信任感、温暖感是精神方面的内容。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方面不可分割。精神激励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物质激励则需要一定的精神激励的有机结合。

(2)保持激励过程的公平性。专家认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竞争双方应是公平的,如果失去公平性,势必会严重挫伤人们的自尊性,这不仅不能达到激励目的,而且还会产生负效果。”当然,公平不等于平均,激励的公平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而又微妙的问题,这便是艺术所在。

(3)保持激励的目标性。目标会使人追求有所得,期望概率让人掂量成功的可能性。目标的价值越大,对人的吸引力就越大,然而,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越小。校长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就在于在目标效价与期望概率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努力做到二者相适应。

(4)保持激励方法的内在性和及时性。提高工资、奖金、福利是一种外在激励方法,而教师的需要具有较高的层次,满足教职工的荣誉需要、成就需要、自尊需要、发展需要等,这是一种内在激励力量。当然,外在的激励由内在的激励作基础,内在的激励的产生有赖于外在激励的诱发,但是,内在激励一旦产生就会使外在激励更为有效。激励是对人们的行为的一种强化,因而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校长激励艺术还在于在人们动机萌发和行为转变时给予适时的激励。

七、协调艺术

校长管理艺术的高低,最终表现在能不能最优化地组织群体的力量,最有效地完成群体任务、实现群体目标上,如果管理艺术失去它的效用性,便失去存在的价值。聚合群众的力量,克服内部的消耗,发挥整体的功能,求得最大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协调艺术。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9

(一)实施艺术精品工程,大力繁荣全市艺术创作与生产

实施艺术精品工程,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三贴近”,出成果,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艺术精品工程主要是实现“三个精品”。一是创精品。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工作,创作、排演以大学生村官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题材的戏剧作品;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电影《村支书日记》的拍摄工作;市豫剧团移植排演两部优秀剧目。二是推精品。设置专门奖项,每两年举办一届*市戏剧大赛,促进精品剧目产生;开展第六届舞台(小戏、小品)剧本征集评比活动;积极组织参加省第五届专业舞蹈大赛等演展赛事活动,锻炼我市文化艺术队伍,挖掘、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对全市艺术创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创作人员素质;整理近十年来获省、市奖项的优秀作品,出版《*市优秀作品集》。三是演精品。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暨*解放60周年文艺晚会;配合省文化厅做好“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并建立长效机制。

(二)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努力健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实施文化品牌工程,就是要抓基础,抓阵地,抓品牌,抓活动,抓服务,推动社会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文化品牌工程主要抓好“四个品牌”。一是文化节庆品牌。精心组织好2009年殷商文化旅游节;举办纪念甲骨文发现110周年、庆祝中国文字博物馆建成开放文化活动;继续支持引导各县(市、区)举办红枣节、祭祖节、蜡梅节等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办成品牌。二是文化活动品牌。继续做好“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演出工作;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好殷商文化旅游节等各类节庆活动的重大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演展赛事,争取取得好成绩。三是文化设施品牌。加快“商颂”雕塑的制作和选址进程,争取早日建成;根据国家、省投资安排,全力抓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积极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和村级服务点建设;推进*市文、图、博新三馆建设。四是文化服务品牌。组织、指导各类公益性文化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认真执行全省文化馆、图书馆和文化站工作规范,服务群众文化生活;继续开展向基层图书馆配送图书工作,开展全市古籍保护和普查工作。

(三)实施市场优化工程,推动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实施市场优化工程,必须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原则,规范化管理文化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市场优化工程要做到“三个优化”。一是抓管理,优化市场环境。加强网吧、娱乐、演出、音像、艺术品等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以禁止接纳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秩序;开展娱乐场所阳光工程和卡拉oK内容管理服务系统建设,改善行业形象;加强对庙会、物交会演出活动的监管和对违法演出的查处力度,促进演出市场健康发展;以保护知识产权为重点,开展音像市场整治工作。二是抓引导,优化行业结构。拓宽文化市场融资渠道,促进文化市场规模化发展。完善网吧总量和布局规划,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提高连锁网吧的市场占有率,改造和提升我市网吧产业;积极培育农村演出市场,扶持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培育、规范和管理。三是抓培训,优化队伍形象。开展文化市场执法人员法制培训和规范化行政执法知识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和规范化执法水平,实现精确定位、细化目标、科学分工、严格考核的精细化管理和依法行政、程序严格、文明服务、纪律严明的标准化执法;加强行业自律,开展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法律培训,进一步增强合法经营意识。

(四)实施遗产保护工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实施遗产保护工作,要贯彻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文物保护“五纳入”的要求,切实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遗产保护工程要抓好“三个保护”。一是抓好古遗址和古建筑保护。全力推进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完成殷墟保护规划修编和殷墟申遗成功纪念碑建设;推进大运河*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内黄县三杨庄遗址等大遗址的保护和管理;继续抓好府*拆迁扩建工程和高阁寺、袁氏小宅、县*的维修工程;推进全市文物景区、景点建设。二是抓好可移动文物保护。积极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布展与文物征集工作,确保年底建成开馆。推进全市博物馆建设,重点做好*市博物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和完善,促进民营博物馆发展。开展全市文物普查,做好文物钻探、考古发掘工作。加大文物宣传、文物科研工作力度,确保文物安全。三是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民间艺术精品展演;继续做好部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申报工作;继续开展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争取各级财政支持,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经费和传承人扶持经费。

(五)实施产业示范工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

实施产业示范工程,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扶持、引导,推进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产业示范工程要抓好“三个示范”。一是体制示范。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聘用、收入分配、定岗定编等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完成以东方红影剧院为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面推进经营性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整合艺术表演团体,组建*演艺集团。二是行业示范。成立*市文化产业协会,加强行业管理、协调、综合服务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市区为主、辐射各县(市)的文化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艺术培训业和文物、艺术品业等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群体,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以市民间艺术博物馆为龙头,加大民间艺术产业扶持力度,推进*剪纸、内黄农民画、曲沟抬阁等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三是融资示范。鼓励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企业,进一步健全我市文化产业体系,扶持戏剧、歌舞等艺术队伍的发展;依托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开展对外服务和产业开发;加大文化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华强文化科技公司合作,开展4D动漫影片拍摄和4D影院建设工作;建设*文化产业网,加大文化产业项目展示、宣传和推介力度。

(六)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加强理论学习和作风整改,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搞好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驻村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景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及未成年人“三理”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机关精神文明创建,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防、防汛、安全生产、提案办理、法制建设、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爱国卫生、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

三、做好2009年全市文化工作的几点要求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年。全市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理清思路,改革创新,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抓好今年的各项文化工作。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今年,我市将按照省委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文化工作者一定要积极参与、认真学习,切实转变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思想观念,认真解决不利于文化工作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摈弃不符合文化工作发展的方法手段。具体讲,就是要做到“六破六立”。一是破除文化建设上的自满心理和定式思维,树立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决心;二是破除文化建设上的畏难心理,树立正确的文化“政绩观”;三是破除对文化建设忽视、轻视、近视、偏视的观念,树立全局观念,切实做到“两手抓、两加强”;四是破除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惯性思维,树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文化发展观;五是破除重“国办”、“公办”,轻“民办”的思想,树立社会文化社会办、全民投资办文化的理念;六是破除对新科技革命的忽视,树立引领高新技术促进文化发展的理念。总之,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二)理清思路,转变职能,统筹城乡文化建设工作

全市文化工作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开拓创新。一要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我们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文化产业,以生产物质产品的理念来生产文化产品,以管理现代企业的理念来管理文化单位,以提供物业服务的理念来提供文化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壮大文化产业规模,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二要统筹抓好城乡文化建设。在城市重点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在农村重点抓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农村文化。三要转变政府管理职能。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制定文化规划、完善政策法规、管理文化市场、建立社会服务机制上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从而在全市形成社会文化社会办、办大文化、大办文化的格局。

工艺变更管理办法篇10

设计艺术作为学科名称,曾有实用艺术、工艺美术、商业美术等多种称谓。在我国,正式将设计艺术确立为高等教育学科名称,也就是近十几年的事。所以,称作现代设计艺术是有现实意义的。不过,有人硬是把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拆开,还将后者套上传统与保守的帽子,而把前者尊为现代与创新的象征,细思起来未免有些感情冲动,甚至有些数典忘祖。

观赏艺术是对应于实用艺术而言的,它很明显是为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创作的,因此被定性为纯艺术;实用艺术则是以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为主兼具审美需求的艺术。如此看来,实用艺术这个称谓本身就很实用,是否太“白”了一点?也可能就此而没有得到学者们的青睐。

工艺美术是美术与工艺的结合物,纯美术的作品可以直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工艺美术的设计图只是设计意图的展示或工艺制作的依据,工艺美术产品则是艺术构思经过物化后的产物。物化过程可以是手工的,也可以是机械的,但都包含在工艺制作范畴之中。就此看来,实用艺术与工艺美术作为名称的差别,前者着眼于产品的功能,后者侧重于产品成形的过程,共同的特点是都很名符其实。

商业美术不能与实用艺术或工艺美术划等号,在商业经济发达的前提下,为商业服务的美术也会随之兴旺,内容也十分丰富,设想与计划方面的要求也十分高。中国历来有轻商或卑商的传统,因此,商业美术这个名称在中国被冷落而无人领用,也不足为怪。

设计艺术,顾名思义是“设计领域里的艺术创作”。事实上,任何艺术创作必须有设想与计划,艺术创作可以另称为构思、意象等等以作区分。仔细琢磨,差别还是有的,艺术创作更强调感性因素,而设计则必须系统周密,更需要理性思维。设计艺术这个名称之所以在当今旺起来,经济发展及机械制作代替手工生产是物质基础,和英文“Desgin”则有直接关系,尤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改成Desgin似乎成了与国际接轨的切入口。不知什么原因,赶时髦的毛病在当今中国越演越烈,过生日不吃面条改吃西式蛋糕,还要唱洋文歌曲;说好变成oK;小集会要叫“派对”,如此,工艺美术当然要叫Desgin艺术。不过,作为高等教育的学科名称,换一个标签就能万事大吉,未免幼稚与简单。既然改了名,就得实实在在地做工作,以使设计艺术这个学科名称能名符其实。我们应该按学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把设计艺术学科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建设好。

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专业教育,大体可划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是萌发期,50年代至70年代是成长期,80年代至今是发展期。

20世纪初,具有现代意义的西式高等教育引入中国,其中也有美术学科,课程中有手工或劳作,可谓工艺美术教学的雏型。萌发期的先行者有庞薰、陈之佛、雷圭元、沈福文等先生。他们或东渡、或西进,先学习后移植,为中国的高等工艺美术教学做出了拓荒性贡献,尤其在图案教材及课程建立方面皆有卓越的成果。那个年代,战乱不断,工商经济落后,先天不足使专业工艺美术教育缺乏经济及社会基础作支撑,自然也成不了多大的气候。因此,上述诸位先生在从事工艺美术教育的同时,大部分皆是有名的画家——庞先生画新派油画及装饰画,陈先生专攻工笔花鸟,沈先生既作漆画又作其他绘画。然而,工艺美术教育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并且难以跳出绘画这个“掌心”,是否也引发出一个后遗症?

成长期出现于新中国成立之后。解放初的1952年及1956年,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有过二次院系大调整。对于高等工艺美术专业教育而言,最大的成果是1956年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两年后,中国出现了“”,掀起了经济建设的热潮,各美术专业院校纷纷设立工艺美术专业,主要是装潢及染织两专业。60年代初,全国处于困难时期。后来又发动了。在经济及政治的双重制约下,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刚起步又停滞,为以后的发展留下了后天失调的隐患。

发展期的形成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总方针的确立,为我国经济的高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保证,并产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建设成果,也为现代设计艺术及其教育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改革开放首先为现代设计艺术及教育提供了条件,也对计划经济中形成的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期之初有过两次不成形的大讨论,议题是“图案与三大构成”及“工艺美术与设计”孰先进孰落后。由于实用艺术本身就很实用,高速发展的经济更需要现代设计艺术快速地为之服务,于是争论在既无开幕式又无闭幕式的状态下消失了。今日之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有讯息说已在全国一千余所高校的七百来所中开展对于这种的背后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关注。

专业艺术教育有重视技艺训练的特点,尤其是表演类专业,没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是不可能成就为起码的专业人才的,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便是最实在的写照。美术及设计艺术专业人才,也需要专业基本功。因此,在艺术类高等院校招生时,得先进行专业加试,合格后才有资格参加文化统考。

可是,在应试教育的大潮下,文理分科使文化知识越学越狭,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艺术课程更被不断挤压,高中阶段则干脆取消了美术、音乐课。虽然这种现象近几年正在逐步纠正,但何时有实效还得拭目以待。报考专业艺术院校得以专业加试合格为前提,那么考生们不得不面临专业与文化双重备考的压力。可能是为了缓解这对矛盾及压力,国家教育部门采取了降低文化录取分数线的措施。经过二十多年的执行,该措施却引发出了一个始料不及的可悲后果,即不少高中生在文化成绩上不去的状态下赶快转学艺术,以获得成为大学生的最后机会。由此,学艺术成了读不好书的高中生们的升学出路!这无疑是我们不愿接受的结果!

深层的问题还不止于此。学科分类时艺术分属文科类,高考时不考物理、化学,数学不记分,致使考生在高中阶段就放弃数理化。这就使设计艺术学科成了重灾区。因为设计艺术离不开数、理、化知识及相当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外语水平差也成为高等专业艺术教育中的顽症,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生源数量与质量,同时又成为难以与国际“接轨”的拦路虎。

20世纪80年代初,我担任过装潢教研室主任,1988年又担任工艺美术系主任。在工作中,我就关注过上述问题,也尝试着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改革。除了课程结构及教学方法之外,还在招生环节上采取一些措施,例如对语文和外语设定最低分数线要求,数学要计分并也有分数要求等等;更大的动作是改变录取程序和方法,即把“文化成绩达标后按专业成绩择优录取”的办法改变为“文化成绩加专业成绩之和择优录取”,这个办法的优点是文化好的或专业好的考生都有机会被录取,改变了前一种办法重专业轻文化的错误导向。这种录取办法已在南艺设计类专业实施近二十年,对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扭转艺术类本科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怪圈”现象,都已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良好的后续效应。因此,这个录取办法已被越来越多的同类院校所关注及采用,如果能被全国所有的设计艺术学科的招生所采用的话,若干年后,我国的设计艺术水平必然会出现上一个新台阶的可喜局面。

教育是一个长效事业。一个不完善的举措所产生的不良效果,往往会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显现。这种恶果一旦发生,就难以补救。同样,一个好举措的验证也不是短时间就可下结论,这就为改革增加难度。但是,举措的好坏在指导思想上是能提前做出判断的,包括设计艺术在内的专业艺术教育重艺技轻文化的观点有偏颇,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通过利用高考的指挥棒效应再做一些更大胆的改革也应鼓励。例如:把设计艺术本科延长为五年制,在招生时能否取消专业考试?将必要的专业基础通过预科的办法加以解决。因为与其把专业基本功训练放在高中教育业余阶段进行,不如把有志于设计艺术的优秀高中生招进来后再规范地培训,医学、建筑等本科可以是五年或六年制,设计艺术何以不能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对我国高等教育会产生什么影响?我以为至少有两条已明显地体现出来:一是自费上学和自主择业,二是专业拓宽及专业选择。高等教育不属义务教育,缴费上学世界通行,这一点已为中国的老百姓所接受。既然是缴费上学,学校就有义务尽量满足学生相应的要求,高校管理必须由管教型转变为服务型。

计划经济形态下的高校,追求“专业对口”,学什么专业要求分配到相应专业的工作。在这样的机制下,必然导致专业越分越多,专业的知识面则越分越专。自主择业就不同了,专业对口的工作不一定就能择到,这就要求高校尽量拓宽专业,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毕业生择业的适应能力。

还有一个被长期忽视的问题是学生的专业选择与确立。当今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其盲目及非自主因素很大,而我国的高考及管理体制又是一考定终身,因此还出现了转专业要缴钱的怪现象。抹煞个人兴趣、对专业不甚了解就确定专业、学什么专业只能干这一门工作等都属不正常现象,理应通过改革加以完善。

如何在新形势下适应新要求?发达国家的有效经验可以借鉴,那就是实施国际通行的学分制。按理说各类学分制在我国近期也试行了十多年,何以少见成效?主要原因在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绝非易事,由市场经济孕育而成的学分制的推行也需水到渠成。当然,在我国推行学分制,得从实际出发,加上大胆的改革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否则水到了渠也会难成的。

南艺设计艺术学院具体实施完全意义上的学分制已有三年,回顾三年实践有如下体会:

第一,观念转变是关键。学年制在我国执行了几十年而且很周密,无论是执行者还是被执行者都已习以为常,一旦冲破,势必不习惯甚至不知所措。如学年制强调过程管理,学分制侧重目标管理,要完成这个牵一发动全身的大破大立,没有师生员工各方的观念转变为前提是难以奏效的,不然就会产生不适应甚至抵触,而学分制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都会影响大局而造成“肠梗阻”。

第二,“淡化专业、突出课程”是突破口。学年制以专业为中心组织教学及安排所需课程,好似套餐制;学分制为学生提供尽量大的自我塑造机会,因此,必须在科学合理地设计好课程结构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尽量大的课程选择空间,好似自助餐制。所谓“淡化专业、突出课程”,即冲破以专业组织课程的旧框框,用自助餐代替套餐,允许学生在按必修、限选、任选及前修课的规则下自由选课。在执行初期,原有的各类课程基本上都可以作为候选课程,差别只在于“重新洗牌”,这样做可以在急转期达到“软着陆”的效果,为推行学分制营造一个可贵的稳定局面,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三,学生的自我塑造是目标。新的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以学生为中心”,只有完成这个转变,才能真正做到由管教型转变为服务型。所谓管教型,反映在课程管理上即学生按学校制订的课程表上课。学分制则授予学生自己设计课程表的权利,学校的任务与职责则是提供尽量完满的服务。当然,自我塑造决非个人的随心所欲,其中既包含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又包含尊重群体利益的行为准则。自我塑造是开发个人潜能、加速成才的有效途径,对于被应试教育长期禁锢的中国大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与价值显而易见。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分制的推行与实施任重道远。随着我国高校教改的不断深入,有中国特色的学分制必将成为现实。

学分制改革毕竟只是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一旦正常运转,使命即告结束。对于中国现代设计艺术教育而言,改革的重任更在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及管理方法等的深入探讨。

如前所述,我国的现代设计艺术教育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经历,在此基础上如何迎对21世纪的挑战?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分析新世纪的进步与变化以及对设计艺术教学将会产生的影响,就可探求出可行的对策。

首先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和设计艺术直接关联的印刷制版、排版为例,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已使过去成年累月才能完成的事,只需几天甚或几小时即可大功告成。再就是材料科学的发展,如果不计工本,当今的材料与工艺已使产品造型设计基本达到想制造什么就能造成什么的水平。以往的设计艺术教学一直强调材料与工艺对设计的制约,甚至以“带着镣铐跳舞”为己任,这种被动式的制约关系在科技发达的当今已大为削弱。

其次是信息化遍及全球。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不仅使时空缩短变小,而且还将改变知识传授的途径与模式。教师垄断知识的格局必然被冲破,口授身传的上课方法亦须改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获得所需的知识,在一般知识领域里不必用死记硬背的办法来获取知识,从而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在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所起的作用亦会随之调整,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