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6:16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1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不足建议

一、医疗机构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固定资产入账、领用程序不规范

一是按照《会计法》、《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购入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某些医院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中未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医疗用书、大批量医疗物资进行确认,造成账实不符,对日后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追查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由于医院按照各科室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各科室未派专人、未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对医疗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加之医疗设备在各科室之间转移使用频繁,造成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管理无序、账实不符。

(二)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存在欠缺

总体看来一些医院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准备,如对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研究、预算安排、厂家信誉、设备价格、配置参数等十分关注,而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最终使医疗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综合资产利用率降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如果制度的不完善,直接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一些医院虽已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固定资产从始至终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采购、安装、维修、报废等,这些环节如果缺乏了制度的约束,固定资产的管理将会杂乱无章。

二、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建立以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科室主任为小组成员的医疗设备管理机制,将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及完好无损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医院各科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验收、使用、转移、维护、报废工作,定期与固定资产台账、卡片及财务账核定;以科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全院医疗设备盘点,不仅要在数量上保证账实相符,而且还要从保养维护、使用效率方面进行考核,从源头堵塞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及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还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医院首先应该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科室,专门评估各科室购固定资产的申请合理性、统一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定期组织盘点、及时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其次,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购置及科室转移申请批准、出售、清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是涉及固定资产的业务必须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约束。最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毁损、丢失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对在日常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方面表现突出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奖励。

(三)通过固定资产整合提高资产使用价值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科室采购申请内容,在批准采购后,优先从其他科室闲置的医疗设备中调剂使用,避免重复采购。二是将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情况作为考核医护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使用意识。三是通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观察,将各科室闲置不用、更新淘汰的旧设备捐献给基层医疗卫生院(街道医疗服务中心),使固定资产更好地发挥全社会效益。

(四)运用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它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在选购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也由于用途不同呈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手工统计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求,一方面会耗费管理人员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运行已经有较长的一断时间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也可以引进电算化管理,将各科室、院长办公室安装电子办公系统,对各科室在办公系统中提出的采购申请,首先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设定的权限进行评估,最后将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签字同意的电子申请单传送给医院领导办公系统,由院长最终签字同意购买。对于其他如使用、报废、出售等程序同样采用电子办公系统进行处理,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时时监控,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

(五)注重管理意识的创新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在现今的医院管理中,不仅要追求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还要把创新思维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去。创新对每一个部门管理都具有深厚的意义。因为创新的管理方式,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人才是活跃在医院中的核心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医院的发展趋势,人才是医院不断创新、进步的关键力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真正的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就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首先,要定期的对人才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其次要施行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人才的潜力。

参考文献: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2

关键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33-0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行政单位固定的资产的监管不力

由于缺乏合理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导致行政单位拼命争取财政经费随意性、盲目性的购置功能齐全,性能好的固定资产现象,“重购置、轻管理”、“谁购置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十分普遍,由于没有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较多,导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总投资成本高、低效率使用的局面。资产管理部门只注重各单位申报的等待报废的资产进行检查和核准,而对长期挂账,却无实物资产的情况,不提出督促处理意见,经济管理部门只注重检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注重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检查监督,但末能从根本上遏制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毁坏丢失,流向不明无人监督,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人员调整、人员调动时使用的固定资产不交接物随人走,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保管、出借手续不健全、报废处置随意性大,无有效的管理制度,问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相容岗位不相互分离、不相互制约、不相互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和差错就难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而无从查证。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账实不符成为常态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记账,行政单位为个人配置的固定资产有意不记账,对于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二是记账不准,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不计入所购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列入经费支出,盘点中出现的盘盈、盘亏末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改扩建末按规定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三是账不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末能一一对应,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办理决竣工决算,游离账外。四是对固定资产末计提折旧,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提供的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未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绩效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考核,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行政单位提供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失真。

(四)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的制约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从事财务的人员无证上岗或素质不高,对有关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清晰,相关固定资产业务末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关规定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行政单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物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调剂、评估、清查等信息及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公布,将固定资产的关键环节信息置于各方的监管之下。借助系统管理功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固定资产的相互调剂变成现实,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资金的投放,节约财政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财政部门应对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明确规定,便于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双分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状况。购置固定资产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借:固定资产,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置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款,上交国库款时借:应缴财政款,贷:银行存款。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购置固定资产时:经费支出增加,资产减少,同时资产增加,净资产也增加;计提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少,净资产也减少;处置时:资产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同时净资产也要减少,如果有净收入,需上交国家。

(四)对于行政单位占用的车辆等固定资产,应组建运输系统,把各行政单位的车辆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厉行节约,制止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车辆的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转变管理观念,考虑行政成本的投入,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审计的力度,公开透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情况。

参考文献:

[1]周贤元.浅谈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12).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现状

随着国际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化工企业开始加入国际化进程,随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公司在国外上市,国内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化工企业的发展。因此,推进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代化,增强化工企业国际竞争力迫在眉睫,本文对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完善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方式,目的在于如何进一步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提高化工企业经济效益,增强化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一、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介绍

1、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及固定资产管理体系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固定资产主要指化工生产装置、占固定资产总额的70%左右,其他固定资产如:施工设备、运输设备、动力设备、机修加工设备、传导设备、通讯设备、供排水设施、工具及仪器、房屋、一般建筑物及其他设备等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30%左右,固定资产管理就是对这些固定资产从投资计划、采购、建造、安装调试、投产使用、日常维护修理、改造直至报废处置全过程进行管理,首先要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可行性论证,防止固定资产的盲目投资。其次是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和报废处置进行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流失,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包括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就是加强对固定资产整个管理流程的管理,形成一种科学、合理、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2、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与一般企业相比,化工企业是高危险、高污染、高收益的行业,化工企业生产流程及产品对固定资产具有强腐蚀性。因此,化工企业在投建一套生产装置时,不仅要充分调研装置在国内外同行业的技术先进性,原料及产品的市场情况,还要注重装置的设计、选材、工艺、施工等各方面的质量成本,以及考虑污水处理、节能减排、安全环保等一系列配套设施的成本。所以,固定资产投资额大,使用年限短,技术淘汰快,折旧摊销大,维护费用高。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意义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化工企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能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水平,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减少投资失误;加强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坚持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能够盘活闲置资产,淘汰低效落后资产;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运行台账,详细记录各项运行指标、维护检修情况,能够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及企业投资决策提共第一手的数据支持;采取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能够在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内得到折旧补偿;加强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管理,对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进行严格的审核审批,禁止报废资产再利用,能够避免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防止资产流失。因此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化工生产装置的生产能力上,而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水平和利用效率,因此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管理、使用管理和报废处置管理在企业整体性的经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引起化工企业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在企业实现规模化、集中化、科学化管理的进程中,尤其以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为代表的央企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基本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信息化集中管理,同时信息共享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减少了闲置资产,为资产调剂调拨、更新改造、淘汰不良资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信息,但在现实中,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这些薄弱环节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化工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投资分析体系不健全,投资决策效率较低

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流程不够科学化和合理化。化工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时有一定的业务流程,特别对新建成套生产装置,首先是进行项目的可行性调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影响、安全评价、职业评价、土地使用、地质灾害评价、原料供应、产品销售、装置技术能力等等,部级项目要进行几十个具体的论证报告分析,其次是对编制的可行性报告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进行反复论证修改,再次是根据装置投资规模按审批权限对论证后的可研报告进行逐级上报审批,企业在进行可行性报告的编制过程中,大多选取有资质的设计单位及相关专业科研单位进行各项论证,由于参与的单位较多、涉及的专业人员较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环节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有的项目前期工作甚至要进行几年,加之各专业报告都有时效性,国内外化学工业生产技术进步的较快,显得企业的投资决策效率极低,跟不上技术进步的步伐,不利于企业进行及时进行投资决策,抢占市场。

另外,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及经济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不能有效兼顾固定资产投资与企业长期经济效益的关系,没有建立长期可比的、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体系,所以在购建固定资产时,较为注重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不能有效地关注固定资产的长期效益因素,比如固定资产的技术水平,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安全性的高低、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过分关注节约购建成本造成投资后技术很快落后淘汰,失误现象普遍存在,而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巨大,一旦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落后,企业不能有效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

大多数企业不能有效处理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过多关注日常清洁保养,而忽视定期维修,对经常重复维修的固定资产不能分析查找原因,落实责任,并制定防范措施。往往使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能很好地保持长周期安全运行,生产效率低下。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单一,不能有效地执行配比原则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当前化工企业固定资产一般选择单一的直线法计提折旧,随着企业发展速度和科技进步的加快,固定资产的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化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迫切需要采用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研究和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以适应国内外激烈竞争的经济形势。于是,对固定资产更新改造的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早期,技术较先进,维修费用较低,随着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越来越大,而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逐渐提高,这样,化工企业采取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已不能使企业的收入和费用有效地进行配比,也使得企业的利润不能正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完善化工企业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

大型化工企业应当设立投资管理中心并配备相关专业人员,专门负责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分析。编制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投资总体规划,制定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对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进行管理与监督,这样能够有效缩短投资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再者,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投资指标后评价体系,要从经济角度、技术角度、安全性角度和产能角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后评价定量分析,促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时,不仅考虑固定资产的购置费用,还要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安全性、环境保护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保养费用等,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2、加强固定资产维修和保养管理,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化工企业应该对重要固定资产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及维修保养制度,通过建立技术档案,及时记录和反映固定资产的检维修及生产运行动态、技术性能状况、使用安全情况、对相关的数据做好分析工作,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日常保养,正确处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保养和定期维修之间的关系,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安全性,有效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健全固定资产折旧体系,使得收入和费用能够有效配比

化工企业应当结合固定资产的使用及其产能特点,改变运用单一的直线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折旧的方式。固定资产在前期的产能较高,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低,在后期产能较低,而折旧和维修保养费用之和较高,因此,为了使得收入和费用相配比,企业应当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多提取折旧,在使用后期少提取折旧,可以考虑采取加速折旧法或双倍余额递减法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4、做好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工作,定期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减值测试

对固定资产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的部分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冲减企业当期利润,避免企业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企业资产账面净额的真实性、可比性。

5、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首先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要想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增强自身竞争力,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此,企业应当制定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规划,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6、加强对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禁止报废资产再使用,防止资产流失

加强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报废及处置审批流程,是化工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最终环节。建立报废资产及处置备查实物台账,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从进厂到出厂的全过程管理,减少固定资产的流失。总之,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固定资产管理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加强环境保护、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化工企业应当不断推进改革,以增强自身竞争力,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而化工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因此化工企业应当不断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戴建才:关于化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相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4).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4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高校财务管理会计核算

随着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数量、价值迅速增长;然而,滞后的固定管理制度和与其增长不相适应的管理水平导致各项管理措施的相对落后,已成为严重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此,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已成为高校当前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旨在剖析当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目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

分析目前国内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其存在的一般性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不善造成帐物不符

高校财务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账、明细账以及卡片账,由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分类管理,各使用部门应担负部门资产管理责任,确保物尽其用、帐物相符,以防止资产流失,有效杜绝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下降现象的发生。然而,目前有些高校相关部门因管理缺失,以至于固定资产账账、账物、账卡之间互不衔接,造成诸如有物无账,有账无物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

1、入账不及时

目前大多数高校会计核算制度任然沿用收付实现制,在资产管理方面,新购设备因种种原因很长时间不报账,使得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办理登记;无偿调入和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未办理建账手续,形成了账外资产等现象。

2、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管理意识

如长期外借或被私占的固定资产缺乏备查和持续跟踪;资产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未履行规范的交接手续,导致后任资产管理人员对账上实物状态不详;管理人员不定期主动核对账、卡、物,对固定资产变动不及时办理相关的变更手续等。

3、资产报废制度不健全

资产报废不按规定程序办理,对应该报废、报损处理的资产没有及时办理核销手续,仍挂在账上;因某种需要,将不该报废的资产计入报废之列,而报废核销部门不认真审查即批准报废了尚在正常使用的资产,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报废等状态数据不实。

(二)资产现有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1)作为事业单位,高校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原值和净值严重背离。

(2)固定资产发生损坏、技术陈旧或其他原因,导致其减值。高校的固定资产也因为外部的经济环境改变,特别是科学进步使原有固定资产贬值,对于已经发生的资产价值的减值不予以确认,导致虚夸资产的价值。

(三)管理体制不健全导致资产浪费增加

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和相应管理措施的不到位,多头管理或管理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至造成下属问题:

1、资产闲置,利用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许多高校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部门之间争经费争设备,造成基于部门本位的“小而全,大而全”现象,资产管理部门也即资产使用部门不重视资产使用效益,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导致资产的大量重复配置和资产闲置。

2、资产处置不当,管理混乱造成资产流失

伴随高校的迅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还面临校区扩张、学校层次提升、办学规模扩大、学科专业布局调整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一是高校各部门在执行学校政策时各自为政,使得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在业务协调工作中疲于奔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二是高校管理机构力量薄弱,只管入账不管领用,造成资产被个人无偿占用,或是一部分资产在账外循环,造成资产流失。虽然很多高校对学校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导致资产管理权责交叉和重复,互相制约,形式上谁都在管,实际上谁都没真正管,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改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1、改进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

应当变财务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为责权发生制。当前高校财政体制以国家全额拨款为主体逐步过渡到了收费与拨款并举、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财政体制,目前事业单位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固定资产变化的客观或真实情况,影响了高校进行正确财务分析。为此,为便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形成、使用、耗费和报废的全过程进行及时、准确、合理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在会计核算中改收付实现制为权责发生制显得十分必要。

2、建立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制度

《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05]1008号)规定:高校教育培养成本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四部分。随着人才成本核算的日趋重要,固定资产折旧费必然成为人才成本核算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固定资产不提折旧,将导致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偏差和获取固定资产折旧和固定资产实际价值数据的困难。在目前的会计核算方式下,固定资产从入账、使用、耗费到报废,报表中反映的始终是入账时的账面价值,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在某一时间点上的净值,导致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此外,固定资产不计折旧和使用成本,既不利于高校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也是造成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如果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将有利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因为计提折旧可以使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有物质上的保证,也可以改善各部门争资金、争设备的现状,从而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3、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以及其他的经济原因,发生资产价值的减值是必然的。对于处于科研前沿的高校,因为科技进步加速了设备淘汰,缩短了设备更新周期,所以对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显得更为必要。为了更准确真实反映资产的价值,借鉴企业会计准则,在每年年终,对固定资产逐项进行检查,对因市价持续下跌,或是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

4、加强固定资产清理核算

高校原固定资产处置、报废发生的清理费用及回收的残值,列入修购基金,不能全面反映固定资产报废清理的全过程。设置“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专门核算因报废、出售或毁损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能综合反映固定资产清理过程中的支出、收入以及清理净损益。

(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1、加强预算编制工作,避免固定资产的重复构置

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工作,强调使用的目的性、共享性、实用性,建立起一套科学的校内编报、批准、执行、考核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程序进行购买、使用,建立高效、齐备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2、健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为适应当前形势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各高校应组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由校长担任主任,下设国有资产管理处,以实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统一领导,真正构建固定资产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的管理体制。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定一整套本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具体办法;此外,高校固定资产各使用部门应派专人专职对固定资产实物和价值进行双重管理,在学校内部做到定岗,定责,定人,上下衔接,管理到位。最后,财务处负责对归口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财务监督。

3、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杜绝资产流失的发生

建章立制是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前提。在目前体制和形势下,高校必须在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固定资产购置、验收、使用、保管、调拨、损坏赔偿、报废处理等内部管理制度。严格履行对资产的调拨、转让、转性、报废等手续,特别是对大型及贵重支出设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价值与实物相符,产权明确,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促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的使用,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使用效益。

4、建立账实管理协调机制

基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普遍存在的账实不符现状,账务监督的最优切入点便是把账目和实物管理协调起来。改变财务部门管账、资产部门管实物的单独分头管理现状,实现资产的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协同管理。财务部门和资产部门定期对资产价值账和资产实物账进行核对,清查未达账项和帐物不符等事项并分析其发生原因,定期编制报表,确保账物相符。

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素质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的高低。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转变资产管理理念,树立起市场观、效益观,把资产管理当作一项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以促进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实现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目标,以确保能对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

参考文献:

[1]魏春红.改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认识[J].财会月刊,2010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142-01

引言: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源之一是固定资产,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升固定资产运用效益,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固定资产的结构、状况与管理情况关乎到企业能否长期可持续发展、可不可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可不可以充分取得社会效益的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就现如今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而言,仍存在诸多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显现出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管理人才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何,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而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固定资产都属于国家投资,这些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这些资产的管理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管理的过程中还偏向于现金资金的管理,而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效益。没有独立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没有与之匹配的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对使用中的设备管理不当,缺乏日常维护,利用率较低,使用寿命减短,造成损失;拨付给企业的固定资产划拨手续没有依据规定办理,有的企业承包经营后,固定资产实际上没有得到企业本身利用。

1.2管理机构不建全,体系不完整

在《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盘点与管理表现出理论性的规定,但针对个别企业却没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细致的管理制度。有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建全,具体工作人员职责不清。也有的企业制度较全,但执行流于形式,纸上谈兵。产生上述状况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制度约束不完全,欠缺有效的管理;在管理方面,不能合理的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的占用情况、使用效率欠缺考虑。此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具有拥有和使用的权利,因此就形成了固资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占有使用相互脱节,而形成“各部门都管,个个部门都管不了”的状态,无人关心,无人负责。

1.3固定资产的核算、处置的问题

由于长期不核算,模糊了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对家底不清,各部门为了方便或者以没有地方存放等为借口,随意处置固定资产的情况发生频繁,存在低价变卖和无偿赠送的现象,变卖所得价款没有即时上缴并且财务也没有作全面处理。几年前,在发展产业的浪涛中,企业分类出诸多类型的公司,虽然在形式上存在类似独立的法人实体,会计上也看似独立核算,但实质上和企业的资产不分明。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一些人在购买固定资产时随意性较大,可以将单位购买的资产私人使用,造成核实不真实,账实不相符。依据会计制度有关规定,这部分固定资产应转到产业的账上去,但实质上是无偿占用,造成企业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核算不实,也使产业的资产失实,成本虚减,利润虚增,然后将利润中的一部分以利润或管理费的名义上缴学校,形成一种产业对企业做贡献的假象。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2.1提高思想认识,培养专业化管理人才

固定资产管理好坏最终是靠人来完成,所以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非常重要。即使每年我国企业都不乏引入高素质的专业科研和技术人才,却企业对专业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的引入不够重视,这直接导致大部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才稀缺。由此观之,把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势在必行。一方面,既要做到对“物”的有效管理,更要做到人员培养,把具体责任落实到管理人、使用人的身上。更要做到对资产管理、使用人员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提高其管理能力和专业业务水平。另一方面,强化管理机理机制,对管理好的,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对管理差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

2.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及其资产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在年终或者半年的时候,必须全面清查所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状况,将企业的家底摸清楚,要查明盘盈、盘亏的资产形成的原因,并且要严格落实责任,根据财务管理制度的相关规定及时做好适当的处置,保证各项固定资产账实符合。不断完善会计准则规定,在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上进行细化,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金额性规定,对生产类的固定资产应该提高确认标准,或进行比率认定;而对于管理方面的固定资产可以调低认定标准。诸如固定资产购入、领用时的制度;固定资产的定期核算制度;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固定资产调出、移交的制度等。具体解释:首先,强化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是不可或缺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在关注企业运营状况的同时,也需要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给与更多的关注度,提高固定资产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其次,企业在原有的理念基础上摒弃落后的固定资产经营管理理念,弄清固定资产的产权关系,在满足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把握企业经营和资产的优势,积极整合到市场经济中。最后,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或委托社会中介进行管理,将该项工作制度化,防止企业人为混淆固定资产减值与累计折旧准则规定。

2.3尽力做好清查、核算的工作

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即是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真实体现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究其根源,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占有很大成分。这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加强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使账面价值真实体现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优化会计信息。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大核查力度,尤其对长期不进行核算以及由于其它原因不能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的,更要做到明确责任,督促其及时办理。应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不定期抽点物资,对核算中发现的问题应尽早处理,及时同财务部门做好对账工作;在固定资产发生增值或减值时,占有和使用部门应及时到实物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办理相关手续,将增值或减值金额及时入账,使账面价值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没有积极妥善处理报废报失固定资产,也是账实不符的一个原因。对于报废报失的固定资产,资产的占有和使用部门应做好账目登记、实物保管、收集情况说明和责任认定等材料的工作,并定期汇总上报实物管理部门,重大问题随时上报,由实物管理部门认定后,进行整理,报财务部门,经事务所评估确认后,形成最终的数据,报企业上级管理部门审批,企业根据上级部门批准的文件做销账处理;对于盘盈的资产,相关部门要及时入账,杜绝固定资产体外循环的现象,达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置报废资产并做相应的财务调整。

3.结语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固定资产管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但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果,甚至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我们应做到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对策;对于企业管理层,应把固定资产对实物管理与现金管理一样对待,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对待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具有重要价值地位,因此企业需妥善处理固定资产,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为企业的发展谋福。

参考文献: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6

关键词: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1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的特点

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各种建筑物、设备、器材、交通工具等物资资产,以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还包括学校自制、外单位捐赠、上级调拔的、符合上述规定的物品。职业学校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开展教学、实训等活动而服务的。固定资产使用寿命较长,使用周期一般超过一年以上。职业学校固定的资产形成具有多样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且价值较高。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具有多元性,有财政拨款购置的,有事业性收入购置的,有教育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技能大赛项目专项购置的,有经营性收入购置的、有商业贷款购置的以及捐赠的。

2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认识有偏差

多数职业学校认为教学、科研、学生管理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是从属的,从而淡化并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些职业学校还存在着重钱轻物、重构建轻管理,重复投资,资源浪费等现象是比较平常的现象。同时对于固定资产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管理制度往往不能实现真正的执行,固定资产的在管理方面变成了单纯的购置,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登记,更是对于使用情况的监督、处理及报废更是有章不循或疏于管理。

2.2管理机构的分工不够合理清晰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的职业学校,设立一个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专门管理的机构还没有真正实现,却是分配给财务部门和后勤等部门,由这两个部门来进行分别管理,使得职能分散与职责不清现象的不断出现,又由于各部门之间协调性达不到该有的水平,并且存在相对应的措施不到位的情况。此外,即使上述几个职能部门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归属,但是在其具体的占有与使用方面,又造成了在教学、科研、行政等专业部门的集中,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实物流动与账目登记对应方面、职能部门管理与各专业部门使用情况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相互脱节的状况,这就造成了在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时,产生了较多的困难。

2.3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产生了流失,甚至此现象呈现严重趋势

为了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一些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甚至还出现了资产本身价值的超出,对于转让规章制度更是缺乏,这就导致了部分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进行随意转卖甚至出现了随意报废,比如对于房屋、计算机、汽车等,更严重者甚至已经出现了无偿占用,并且转移固定资产从而实现一定的经营活动。把学校的房屋、计算机等对外进行出租、出借,以追求自身小集体利益谋求的实现,这就使得学校集体利益被损害,使得学校的资产造成了大量的流失。

2.4在进行资产购置的规划中没有科学合理的指导

我国长期以来,国家的财政拨款对于学校固定资产的购置有着绝对的支持,是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学校在对固定资产进行使用时,具有无偿性的特点,这就使得各个部门之间产生了互相争夺设备的情况,而一些片面追求最新设备的情况,使得大多数学校的设备在购买方面产生重复,在使用方面又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固定资产在被利用方面不是能够很好的进行,使用效率很低。购买过程中不采用公开招标,产生一些黑暗点,出现了一些内部操作,例如向供货方私透标底,收取好处费;使用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进行正常维护和科学管理更是缺乏科学知识,使得固定资产浪费现象十分严重。

2.5固定资产在进行整合时,工作不够到位

对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整合、协调、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职业学校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但是在真正的固定资产管理上却并没有实现有效的整合和统一管理,这就造成了行政活动和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够同时有效进行,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与此同时,多数职业学校对于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都还沿用原来的管理制度,形成管理主体多元化的体制。由于部门之间对于密切配合十分缺乏,产生了分块管理、甚至各自为“政”的局面,致使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在交接处产生了空白。由于学校各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有效协调、监督和控制缺乏而不完善,就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出现了重复投资,造成了大量的浪费。虽然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本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真正操作中大多却只是停留在登记造册、价值数量增减的水平上。多数的院校还是沿用原来的管理模式,依旧只是停留在账面登记和增减入出的流水账的监管资产上的管理手段,对于固定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不能进行及时的反映。

3加强职业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促进领导体制加强与健全

建立健全一个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真正的做到“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管用结合”。成立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学校的固定资产要从根本上达到分类管理的水平,把资产归口管理进行明确,使得各个部门与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做到职责与权限的分离与完善,在学校不同系中,建立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一级对应一级的实地管理。固定资产要学会做好计划、合理采购、科学验收,学习先进技术进行保管,促进使用的合理,使得固定资产可以得到更好的维修与盘存,在固定资产进行转让、报废及残值等各个环节进行处理时,可以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促进固定资产实现真正高效率利用,使得可以规范化的利用固定资产,促进其使用时的科学性。

3.2对于资产实现分类管理,同时要完成核算的分

职业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使用时,必须建立完善的产权登记,促进职业学校由非经营性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可以实现向经营性资产的管理方面的一种转型,同时也要把职业学校非经营性资产进行规范的经营性资产转变,从而使得资产的使用效益可以更好的提高,促进其健康发展。

3.3改革不合理体制,使得利用固定资产的计划可以加强

高等学校要学会把自身资产管理部门进行改变,使得他们的职能作用可以得到发挥,使得全校所有固定资产能够真正实现有机结合的运用,比如购置、管理和使用等等环节,遵守“统一领导,统一计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调度”的原则要真正的贯彻实施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减少甚至达到避免多头订购,分散管理,现象的发生。对于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这三个部门,要真正的实现密切配合,做到对固定资产的计划管理的加强。特别是对于大型仪器设备更是要建立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制度,使得固定资产可以更好的利用,实现计划性、科学性、合理性。

3.4实现固定资产的有偿使用,从而实现其利用率的提高

加强对于固定资产使用的调控,规划要实现统一完善,布局方面也要实现科学规范,把系、部门、学科、专业的界限真正的打破,从而真正的实现对于固定资产充分合理利用。节约资金,使得重复购置和闲置的情况可以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现象的产生,做到对于固定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实现学校的运行成本的降低。

3.5加强审计的管理,实现效益的提高

监察部门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时要积极配合财产管理部门,在履行审计,完成审计职责方面需要严格地根据国家对于会计方面的有关规定。对于大型仪器设备进行效益审计的实施,学会实行公开招标,从而达到采购(建设)成本的降低,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使得职业学校固定资产最大效益得到最好的发挥。

3.6加强素质队伍的建设,深层次提高管理水平

职业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是通过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来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和加强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实现有效措施的制定,把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利用,进行教育和业务培训,从而促进资产管理人员自身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提高与拓展,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张浩.新编学校内部管理制度范文大全.蓝天出版社,2005.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国有固定资产及其现状

《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国有固定资产更是国家经济实力的证明之一,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国有固定资产对国家的资金运作效率与效益发挥着基础作用――决定着国有企业将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将要运用什么样的科学技术,将要进入什么样的国际市场,从而决定国家的未来战略步骤的实施。

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的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就已经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据有关部门的统计,这种流失速度已经达到了每年500-700亿元。有的国企部门盲目追求高速度,没有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就草率决策购入固定资产以后,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造成无效投资,致使固定资产长期闲置,浪费不能使用,或仅能创造微薄效益,长期收不抵支。有的国企又或者钻了国家政策的空子,利用国家给予优惠和特殊的政策,借题企业破产、兼并或改组的机会,转移国家固定资产,给国家带来了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后续难题。

在这种背景前提下,如何管理好,经营好国有固定资产,在管理的同时考虑使其不断增值的方式方法,已经成为所有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和经营人员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快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何强化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如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约束机制,已经成为了国有企业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国有固定资产是表明一个国家基本实力的主要主标,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条件。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企业技术配置和经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以及防止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再蔓延有着重大意义。

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可以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水平,给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流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为了加强对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固定资产进行实际盘点清查,从宏观上分析是否需要增设固定资产的购入和配置,在不增或少增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下,降低购入成本,扩大国有企业的生产能力,从财务的角度进行成本控制,从而增加国有企业的纯收入和国家的财政收入,既节约了国家资金,又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

对国有固定资产实施管理,也是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强对国有企业各个部门资产的管理,促使其在合理的资源配置条件下,提高国民经济技术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防止国有固定资产流失和各种流失现象再蔓延趋势。比如有些国有企业的个别领导,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为名,低价销售固定资产设备,或谎报报废手续,将本未到年限的在役固定资产报废,从中获取利益,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还有的企业在推行股份制或同外商合资时,低价或无偿转让国有固定资产,或对土地不计价,对厂房、设备低估价,故意减少国家股,增持个人股,致使国有股在分配环节上比例下降,造成流失。种种现象都说明了国有固定资产各种流失蔓延形式的层出不穷和防不胜防,正因如此,更加说明了我们建立一套名副其实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对策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三、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日益重要。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决定着企业的命运,要管好国有固定资产,首先要提高企业主要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管理水平。优秀合格的领导应该是企业工作的先行者,未来局势的预知者,公司政策的执行者。企业领导应该比任何部门主管更熟悉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这样才能防止部门领导在自己眼皮底下为非作歹,任意胡为,大张旗鼓的占用或损毁国有资产,从宏观上有效的堵塞国有资产流失的各个环节漏洞。

2.提高国有企业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对现有的不合格财会人员实行先培训考试,如不合格则另纳贤能。对那些违法乱纪的财务人员应严肃查处,坚决清除出财务队伍。财务部门人员的优劣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运作,有些财务人员因为进入到国企,便自认一劳永逸,放松了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要求,以至不能更紧财务知识的变化更新。作为财务人员更应该紧跟知识的日新月异,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建立实物台帐和卡片,详细记载资产的购进时间与规格型号,积极跟各部门盘点核对,严格执行《会计法》和按照会计制度办事。

3.建立严密的国有固定资产登记档案制度,强化规范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工作质量。对已使用和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明确的登记,将每一个固定资产都归档入册,定期进行盘点清理,及时登录资产的最新情况,以备查阅或者新进人员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各部门还要定期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详报其所在部门固定资产的结构变化和增减变动情况,申报固定资产清册进行年检,按规定接受各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四、总结

综合来看,现今对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已经迫在眉睫,无论是加强企业制度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准则,还是提高企业主要领导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或者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都是为了完善和保护国有固定资产的法律法规,增强对其的监控能力,严厉打击啃噬国有资产的蛀虫,积极扭转立法工作滞后的局面。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沿着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迈向新天地。

参考文献: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占用的、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提供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固定资产,是实现政府公共职能和确保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和经济保障。而固定资产管理又是一项较复杂的组织工作,必须有基建财政、后勤等部门联手参与管理。同时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懂业务、积极肯干的专职人员管理。因此管好用好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下面笔者就对此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存在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取得不符合规定

不履行《政府采购法》,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一些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经营活动,将国有资产低价出租、出借、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招标、不竞争,个人从中得利,损害国家利益。单位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价格购进,使国家蒙受较大损失。

(二)固定资产处置不按财务规定程序,造成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处置涉及行政事业单位重大资产变动,往往也伴随着严重的贪污舞弊行为。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核销现象,交易过程不透明,不公开,资产处置收入不规范,将国有资产变现转入“小金库”,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产生违纪违规现象。

(三)固定资产内部管理不规范

1、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

会计与保管一人兼职,审批材料采购的人员和采购员一人兼职等。

2、资产管理不按财务规定

有的单位有总账,无明细账、管账与管物脱节;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制度,资产的保管、领用、台帐或记录不健全,也没有严格的登记、负责制度;有的单位缺乏对资产的定期维护、保养,盲目购建,不能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有的单位对长期闲置的资产不处理,造成报废。不定期盘点或长期不进行盘点,致使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账不符,账物不符,账卡不符,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3、会计核算不规范

部分单位购建资产时只作经费支出,不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游离帐外,失去控制。

部分单位对接受捐赠的资产、抵账的资产,不及时办理入账手续,甚至就不进行入账处理,无法认定其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二、对策建议

(一)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全新管理理念

1、领导要重视

单位领导要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真正做到高度重视,领导到位。要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

2、树立全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证事业单位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和客观要求,树立领导和职工资源共享、节约资源的现代资产管理理念,形成共同维护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的新理念.对闲置的资产要进行资源整合,共享共用。

(二)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增强有关负责人的管理意识

1、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各单位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结合实际建立本单位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及相关配套制度,制度既要细化,又要具有可操作性,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应及时纠正。

2、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为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单位应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岗位职责权限,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设立或明确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三)强化资产清查工作,使其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

1、建立定期清查制度

各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核对,摸清“家底”,对盘亏、盘盈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现行规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及时公开、公平、公正地处理;对资产结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

2、建立重点抽查制度

各单位财务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

3、建立离任核查制度

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检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四)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建立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1、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

单位要把政治思想好、职业道德素养高、工作责任心强、遵纪守法、坚持原则、懂财务管理,具备从业资格和任职资格的人员放在财会岗位上。同时,单位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更新会计知识,熟练掌握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和核算方法,以保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工作规范化,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整体质量。

2、审计监督,完善内部控制结构

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确保独立性、权威性。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定期检查与审计,其作用包括会计账目的审核、稽核,同时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各种经济和财务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检查过程中,尽早发现问题并解决,以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失。

(五)推行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网络化,实施动态管理

任何有效的管理必须辅之以先进的管理手段,才能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充分利用资产清查契机,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来管理固定资产数据,摸清“家底”,及时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要抓落实,动真格,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要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扣,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的规范化,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和透明度。

参考文献:

[1]《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2]赵珊.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规违纪问题的思考《财务与会计》2010年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9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判断标准不明确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只给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个判断标准,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市场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虽然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会计人员难以判断准确,特别容易将“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混淆,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2.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减值。然而,新准则只给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另外,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上带来很大困难。

3.公允价值运用不当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在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是否满足及公允价值如何确定等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尤其是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企业极有可能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从而调节其折旧费用以满足调节利润的需要。

4.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财务部门只登记其总分类账,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即使登记了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不及时核对或长期不对账,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作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造成账账、账实不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如果不按规定办理调拨手续,就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情况存在,账面反映的资产与实际不符,给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作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新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从而导致利润不实。

二、解决的对策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经济资源,其管理价值和重要意义将愈来愈受到管理层的重视。随着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的加快,企业资产管理将延伸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1.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

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并在指南部分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方面给出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的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指导性标准进行减值准备判断的参考,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可利用的工具。

2.合理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合理的运用是顺应世界潮流,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做到更合理的职业判断。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家要加强市场导向作用,形成活跃公开的资产的交易市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防范其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3.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取得、折旧的计提、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和期末计价等内容的核算。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等,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成本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总资产为管理对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对企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资产投资最小化,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参与企业的基本运营,减少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资产庞大是国有企业较同等规模其他性质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庞大的资产使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随着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而与此相对应的调控体系没有做好相应的调整,监督体制及有关法规不健全,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导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建设节约型企业,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

1 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企业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个别人占用了公家的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1.2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勤俭节约无从谈起。

1.3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只要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来者不拒,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1.4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5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

企业各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部门林立,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机关内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薄。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有资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积极作用。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的意识。

2.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3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i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甩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2.4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