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十篇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14:30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1

一、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常见实验安全案例分析

(一)违反操作规定。

案例1:点燃氢气必须先检验纯度。可是,如果你在用锌和盐酸反应制取氢气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当锌粒反应完后,打开反应器的塞又装上锌粒,塞上塞就点燃,就会引起仪器爆炸。为什么会发生爆炸事故呢?这是因为你违背了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纯度的操作规定。实验过程中打开塞装锌粒跟实验开始时装锌粒相同,反应器里进入了空气,氢气和氧气混合,点燃都会发生爆炸。

案例2:在制乙烯时,在大试管里倒入酒精和浓硫酸,加热时,就会发生液体喷出事故。为防止这样的事故发生,在加热液体制取气体时,应加入瓷片以防爆沸。还要注意,如果你用酒精和浓硫酸加入瓷片加热制乙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完毕时,先撤去了酒精灯,冷水就会沿导管流入盛浓硫酸的烧瓶,以致引起烧瓶炸裂。这是因为你违背了实验操作而引起的。加热制取气体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完毕时,应先把导管从水里撤出,再撤酒精灯。上面的操作正好颠倒了,先撤去了酒精灯,还没来得及取导管,水就沿导管流入反应器,引起仪器炸裂,溅出硫酸。

(二)用药过量发生事故。

一些实验虽然剧烈,但试剂量小并无危险,用药量稍大便会发生危险。

案例3: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反应很剧烈,但药量少时并无危险。在做分组实验时,让学生观察红磷在氧气里燃烧时的现象,放入的药量一定要适量,不得随意用药,否则就会发生意外事故。

案例4:配制银氨溶液时,如果加入过量的氨水,且不随配随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质,用时就会引发爆炸事故。此实验要防止加入过量氨水,银氨溶液必须随配随用,不能久置。

案例5:铜和热浓硫酸反应,铜和硝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能得到正确的有明显的结果,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的存在,了解和掌握它的性质就可以了。

(三)药品混入杂质。

案例6: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时,错把木炭粉当作二氧化锰加入试管与氯酸钾混合,使得药品中混入了杂质,造成了爆炸事故。因此用药时要认真辨清药物,不得马虎从事。

案例7:做甲烷的演示实验时,有人没有把空气排净就点燃甲烷气体,产生爆炸事故。此实验应先做甲烷的性质实验,再点燃甲烷气体,以防空气的混入,保证甲烷的纯度,避免爆炸事故的发生。

(四)使用失落标签未经鉴定的试剂发生事故。

案例8:在配制溶液时错把硫酸当盐酸使用,造成伤害事故。凡失落标签的试剂一定要检验确定后再使用,以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实验室空气不流通。

案例9:在演示氯气、硫化氢、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时,或学生实验可燃性气体。如制氢气、乙烯、乙炔等时,如果实验室空气不流通,有毒、易燃气体逸散到空气中越积越多,达到一定浓度,会引起师生中毒或其他意外事故。因此实验室应安置通风橱、换气扇等通风设施,必须做到实验室空气流通。

二、学生实验安全和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最有效的影响,从“安全意识”的培养角度来说,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一丝不苟做好演示实验。

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哪怕是最常用仪器的使用也丝毫不能大意,对于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实验更要充分备课,引导学生把不安全因素想全想透。

(二)合理使用反例。

对于一些可以在实验室模拟的错误操作导致的后果,教师可设计一些错误的反例加以验证,以加深学生印象。如不纯的可燃气体点燃爆炸,水倒入浓H2So4中进行稀释的后果;加热时先撤酒精灯导致水回流引起试管炸裂等,只要条件允许,装置设计合理,不会引起事故的均可一试。

(三)严格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生进入实验室亲身体会的印象是最深的,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因此,在平时学生实验中除了讲清楚规范操作,安全要求外,加强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四)增强防范意识,培养自救能力。

例如:强酸、强碱溅到身上时的处理,偶遇紧急情况时应如何处理和进行自救。

(五)利用录像实验辅助教学真实可信。

对于一些较复杂、有危险、要求高、时间长的实验,不适合课堂演示,则拍成录像,于课堂播放。这样,既保证了实验的真实性和直观性,又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密度。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2

一、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高校化学实验室是向学生传递各项专业知识,对学生操作技能进行培育的重要场所。近些年随着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改革发展,高校更加重视对人才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行培育,从化学实验室中对各项知识进行探究。从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现状来看仍旧存在较多安全隐患。在化学实验室中开展各类实验需要各种实验药品、仪器设备等,比如剧毒药品、有机试剂、酸碱试剂、化学药品等,仪器设备有高压钢瓶、干燥箱等,对其此类药品和设备如果不能进行安全操作将会导致人员伤亡问题的发生。有的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特殊性的化学反应,比如在回流、萃取、蒸馏中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通电加热或是明火加热等,此类化学反应对环境条件具有相应要求,对于此类实验条件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将会导致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1]。

当前部分高校化学实验室中缺乏必要的消防设备,有的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在院校化学室中尚未配置消防栓、灭火器等基本设施。化学实验实验台不能阻燃、线路老化问题严重等,都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部分师生安全意识薄弱。相关教育管理部门未能结合化学实验室管理要求对师生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及安全技能培训,相关人员缺乏工作重要性认识,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直接将实验中应用的重铬酸洗液、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倒入下水道中。所以,当前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开展实验室管理工作,明确管理内容,促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2]。

二、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措施探析

(一)建立健全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拟订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需要在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思想上,对我国相关安全管理法规以及各项政策进行分析,从高校自身实际发展现状出发,拟定配套的安全管理制度,其中主要有自检自查制度,确保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能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目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覆盖内容较多,主要有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守则、安全检车制度、化学品及危险品管理方法、器械领取记录、实验室用电安全管理等。在对化学实验室各类设备器械以及药品进行应用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全面掌握设备仪器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最后,在最新的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需要明确标注实验人员基本岗位职责,完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在实验教学以及日常管理中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能够严格执行,提高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质量。

(二)对化学试剂及药品展开安全管理

目前高校化学实验室中应用的各类化学药品自身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与毒性,此类药品在不同环境下具有易燃易爆等性质,所以当前在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做好化学实验室试剂药品管理。??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的化学药品进行全过程管理,从药品购置、应用、废弃回收等环节加强管理。化学药品在购置过程中需要对药品应用有效期、库存、具体应用方面拟订完善的使用计划。根据化学药品不同的性质需要进行分类保管,对药品应用进行记录,明确掌握药品使用与存放等基本情况。对于诸多易制毒化学品,需要根据对应的管理条例执行。组织专业人员对药品进行采购,到符合安全要求的药品供应单位进行购买,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实验教学过程中,如果实验活动涉及各类危险药品,教师需要对学生操作行为进行指导,控制药品应用量,避免产生较大危害性。等到实验活动全面结束之后可以将剩余药品有效回收,然后进行保存。将废弃药品产生的具体定量申请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处理,能够避免废弃药品对自然环境产生较大危害[3]。

(三)实验室仪器设备安全管理

在高校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各类实验仪器设备,当前仪器设备安全管理需要体现在不同方面。首先是各类实验仪器安装及使用环节,需要明确各项责任,确保应用程序的规范性。其次是设备的正确应用,需要根据设备标准化操作流程开展。最后,需要结合设备仪器基本应用现状定期对设备开展检修维护工作,确保仪器设备能够稳定运行。在高校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前需要为学生讲述各类仪器设备基本应用性能,对设备合理应用。在实验活动开展之前,需要组织学生参与到设备仪器以及实验操作培训活动中,掌握各个仪器设备安全操作流程,避免出现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学生安全实验意识,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实验室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整合各项问题,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实验安全工作能够稳定开展。在化学实验中需要应用到各类玻璃仪器,玻璃仪器材质易碎,在实验中需要加强安全管理,防止玻璃仪器破碎导致液体溅出产生各类实验事故。

(四)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

高校化学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是重要内容,管理人员需要从合理配置消防设备出发,强化实验人员消防认识。在化学实验室中消防器材是必要的基础设备,根据化学实验室实际建设情况需要对消防器材合理布局,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消防器材配置数量与质量定期进行检查,及时更换消防器材。实验室管理人员及指导人员自身需要具备良好的防火常识,定期组织师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事故应急疏散能力以及灭火抢险常识。在实验室日常防火安全管理中对电源、火源加强管理,定期对各类设备进行检查,控制火灾问题等。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3

关键词化学品国民素养安全意识风险意识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014-03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但2015年8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瑞海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所属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内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爆炸事件。爆炸现场火光冲天,在强烈的爆炸声之后,高数十米的灰白色蘑菇云瞬间腾起。随后爆炸点上空被火光染红,现场附近火焰四溅。第一次爆炸相当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相当于21吨tnt……这一震惊中外的化学危险品爆炸事件,再一次让人们把“化学品”与“危险品”联系在一起。提起化学,人们可能就会想到苏丹红、想到三聚氰胺、想到环境污染、想到防腐剂致癌……化学的负面作用又一次被片面夸大,但这不是化学品的错。这一事件暴露出许多问题,一方面是危险品管理存在问题,储存和运输不符合安全规定、相关设施的陈旧、危化品的错误存放等因素是引发爆炸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部分国民的化学知识比较欠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素养有待提高。惨痛的教训给我们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教师们敲响了警钟,也对中学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注重安全教育,从中学起就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增强学生对安全风险的认知。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面临的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最好载体之一。化学教学是离不开化学实验的,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化学实验更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遵守安全生产规则的有效方法。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大量的化学实验中常涉及到易燃、易爆、易腐蚀、有毒等不安全因素,而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奇主动、乐于探究等特点。但他们在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结构层次和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不够成熟;无论是学习态度、思想方法还是行为习惯等方面都需要老师引导、培养和教育。怎样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在课堂教学中,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安全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中学化学教材涉及安全性的内容很多,譬如:

①金属钠、钾、铝粉和硫磺、红磷等属于易燃固体。其中钠、钾燃烧会生成过氧化物,这些过氧化物遇水能迅速反应,产生大量能助燃的氧气并放出大量热。钠、钾遇水也会迅速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如果操作不当,或拿取的钠、钾金属块稍大,放入水中就很容易发生爆炸;碳化钙遇水或湿气会迅速产生高度易燃的乙炔气体,如果控制不好反应,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当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爆炸。

②苯、甲苯、乙醇、乙醛等属于有毒、易挥发,且遇火易燃的液体有机物。

③氯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硫化氢等属于毒性很强的气体。

④氯化钡、氢氧化钡、四氯化碳、三氯甲烷、乙酸铅、汞等属于毒害品,有的还属于剧。

⑤硝酸、硫酸、盐酸、过氧化氢、溴、冰乙酸、苯酚、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生石灰、硫化钠、碱石灰等属于腐蚀性药品。

⑥高锰酸钾、氯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铵、硝酸钾、硝酸钠等属于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产生氧气而助长火势。若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如硫、磷等接触混合、摩擦或撞击,都能引起燃烧和爆炸。

教材在介绍这些药品时,对其危险性的说明不是很详细,也没有对危险品的用法、用量作出明确的规定和说明,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所以,针对教材编写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应有所深入。应适当增加和补充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扩展相应的内容。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向学生介绍危化品的危险性类别和正确的用法用量;有毒药品的毒性大小,允许在水中存在的最大剂量,以及如果使用过量,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等。而且,还应该向学生介绍危化品应急处理办法、有毒废液的无害化处理方法等。如果条件允许,可让学生先观看老师的操作演示或观看录像演示,以此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准示范和耐心引导,通过化学实验的真实体验,才会从根本上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教材中每一个实验的编写都应规范,譬如: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药品、实验步骤、安全规则、危险性提示、意外紧急处理方法、注意事项等;特别是有危险性或安全隐患的实验,要编入详细的安全操作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每次实验前,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认真学习,这对学生树立终身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都会大有裨益;也会增强学生的风险意识,为学生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还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

化学实验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直观性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但是,实验中不少常用试剂都是危险品,仪器和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等都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譬如:①在溶液进行蒸发的过程中,如果蒸的过干,液体有迸溅,容易发生烫伤。②可燃性气体的制备和使用要注意防火,点燃前要验纯。③萃取实验过程中,装置处于密闭状态是危险的,要让分液漏斗通过间断的放气,使容器内外压强平衡,才能顺利进行。④硫酸、硝酸、冰乙酸等浓酸和强碱等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对眼睛、呼吸道、皮肤有刺激性伤害和腐蚀,使用时要十分小心。⑤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实验中,用的乙醇、乙酸、浓硫酸都是危险品,操作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⑥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过程中,往往还存在倒吸、尾气排放、装置炸裂等安全隐患。

在实验中,也常常伴有各种有毒气体的产生,如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铜与硝酸反应产生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都是有毒气体;氯气的实验操作中,气体往往容易泄露。偶尔还会发生玻璃割伤或炸伤、仪器药品烧伤等事故。

所以,在化学实验操作前,教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化学药品、化学仪器的正确使用及操作方法、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方法。无论是初三学生或是刚升入高中的高一新生,教师都应先带领他们参观化学实验室,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各种安全守则,练习各种实验的安全规范操作方法,掌握实验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教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性作用,准确规范的做好演示实验。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思想上和行为上都高度重视,能够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化学实验。为了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教师要事先安排学生预习并熟悉实验内容,完成实验的预习报告。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于具有危险隐患的实验要准备充分,提醒和关注学生,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的每个环节,了解化学实验中“危险”与“安全”的关系,让学生心中有数,能够带着勇气和自信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都要认真指导监督。化学实验的每张实验桌都要准备废液缸,每次实验中使用过的化学试剂都要求学生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实验结束时,教师对废液或残渣进行统一处理。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做回收处理;不能回收利用的废液,先做无害化处理,然后在指定的位置填埋。以此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既要重视安全,还要注意保护环境。

在实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和整理。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和存在的问题,组织学生深入交流探究,分析出现异常的原因,找出解决和改进的办法,以及今后该注意的事项。然后,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注意强调安全操作的重要性。教育引导学生,将化学实验室的安全规则和操作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三、结合生活中真实的案例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案例很多,如媒体曾经报道:XX市某学校的一节化学课后,化学老师让一位学生帮他把实验器材及药品送回实验室,这位同学在去实验室途中私自拿了化学药品氯酸钾和硫磺。出于好奇,回家后该同学把氯酸钾和硫磺混合在一起而发生爆炸,致使该同学手指被炸伤。事件发生后,家长把学校告上法庭,从而引起法律纠纷。另有报道:2014年5月安徽阜阳某学校学生将学校的化学药品和仪器拿回家,在家做化学实验时发生爆炸,左手臂被截肢,引发严重后果……另有广州、温州等市青年市民将洁厕灵和84消毒液混合冲洗卫生间马桶,引发中毒事件……特别是2015年8月12日,震惊中外的天津危险化学品爆炸事件。据媒体报道:“此次爆炸事故造成了巨大的灾难性后果,人员伤亡十分严重,财产损失十分巨大。爆炸共发现遇难者总人数达165人,仍有8人失联。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4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5人,民警11人,其他人员55人。天津港爆炸案综合损失及影响难以估量……”。“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只要正确了解并认识化学品,按照反应规律和相关规定合理使用它,并进行有效的控制,就能够扬功避过。

活生生的案例,血淋淋的惨痛教训,让人们感受到强烈震撼!同时,也警示我们: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个别是“天灾”因素之外,大多属于“人祸”。许多事故的发生,往往与人们欠缺化学知识,个人的安全意识不强、安全素养不高,没有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关。要避免悲剧的重演,就必须提高每一位公民的安全素养和风险意识。中学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职责,中学化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基本的化学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掌握预防安全事故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这既是化学教学应重视的问题,也是对学生和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的需要;同时更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对中学化学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要求。这样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无论是今后继续学习,还是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则具有深远的意义!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孙明涛(1983-),男,山东招远人,华北电力大学后勤管理处,工程师;何旸(1980-),女,黑龙江双城人,华北电力大学资产管理处,助理工程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184-01

随着国内高校发展高峰期的到来,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也急剧扩张,实验室安全的建设逐步得到重视,但基本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建立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成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一个课题。本文在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重点建设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理顺机构人事设置,加强监督检查等,从而提升学校师生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效能,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安全生产素养,达到了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

1.粗放式管理现状

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缺失,管理及科研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安全职责划分不明确等。目前,实验室安全的管理只是按照学校层面的规定执行,并没有针对实验室特殊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这使得实验室安全的相关人员一方面要兼顾教学及科研任务,另一方面又要行使专职的管理职能。

2.精细化管理现状

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从思想概念看,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理念,形成了企业管理的一种“精细”境界,从而指明了企业管理的方向;从实践活动看,它又是企业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表明了企业管理精细化的过程性、渐进性。[2]部分高校为了解决实验室安全的粗放式管理,已经在精细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主要从人员配置及财务管理方面进行精细化,体现在两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前提下,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坚持预案与监管结合的体制。但是在定岗定薪的情况下,很难给实验室管理人员分配更多的任务,这就造成了机构空洞、人员积极性低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建立可行的、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关系到实验室能否快速健康发展。

二、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

针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特殊性,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层有必要认真分析,探索适合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讨论实验室安全的精细化管理。

1.规章制度的精细化

在学习和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学校层面的规章制度(例如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等),各实验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实验室安全条例(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从而细化管理的制度依据。

如何将制度细化成操作性强的办公流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应坚持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监管实验室安全运行的过程为制度建立的基础,要求各实验室针对本身情况细化实验操作流程,以标准化的操作严格要求自己,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贯彻和执行,同时标准化的流程操作明确了精细化管理的要求。

在精细化管理中,对于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和管理,还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要定期进行演练,检验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可用性,同时根据演练的情况及时修订预案,避免预案停留在纸面上,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2.实验室安全的机构设置及人事管理的精细化

根据学校机构的设置情况,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组织架构(如图1所示),可以建立校、院(系、部、处)、实验室的三级管理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安全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各院(系)院长(主任)是本院(系)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院(系)的安全管理,各实验室主任是本实验室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这样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并落实到各级部门,有效做到层层的监督管理,避免部分实验室各自为战的情况。对于实验室安全的重点部位和重点设备,必须要求群众监督,专人负责,实行出入时间登记制以及详细的使用记录等,例如院长负领导责任,实验室主任负管理责任,实验人员负有直接责任,以此来保证重点部位的日常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人事管理要明确岗位职责,以安全责任书约束自身的行为,要求从学校层面到实验室使用人员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明确界定安全责任范围和职责,从而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机构体系,并实现自下而上责任分解(如图2),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机制。在建立安全责任制的基础上,还必须建立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事故发生后要及时追究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另外,要求所有的实验人员均参加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在取得合格证后由学院或导师签订责任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未参加考试或者不及格者,严禁参加实验过程。

3.落实检查的精细化

采取监督检查的方式是督促制度落实情况的手段之一,因此加强监督检查的精细化操作,不但能够规范实验的操作流程,而且能够增强师生安全意识。

根据高校实验室的特殊性,适当将学校的实验室划分为安全等级,按照安全等级的高低,规定校领导、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每学期进行大检查,并形成检查报告予以全校范围的通报,院(系、部、处)每个月都要进行安全检查,期间学校层面上还要不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纠正,或者给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发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治理完成后须由学校安全管理部门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每次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认真做好检查记录,由参加检查的工作人员签字后写出书面报告,并交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存档。

三、结论语

建设精细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丰富的管理经验,树立正确的安全管理理念,正确实施安全实用的技术手段。由于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使用人员相对集中,存有大量贵重仪器、易燃易爆、剧毒及易制毒物质,因此,做好精细化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健全管理体制,明确安全职责,加强安全检查整改和基础性工作,在落实安全标准化建设等方面采取措施,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立标准化的流程。

参考文献:

[1]由继红.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浅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3).

[2]吴翔江.精细化管理的认识与实践[J].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2004,(7).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5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有毒物品有害物品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23-0151-03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沟通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高校各种药品试剂等实验耗材和实验用动物、细菌、病毒等实验生物以及特殊辐射物质存放最为集中、最易存在安全隐患的场所。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保障工作,应该引起各级管理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的充分重视。新时期下,高校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为重要培养目标,实验室面向多学科师生甚至社会开放。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管理人员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疏忽,或对有毒、有害物品缺乏必要的专门知识、实验基础设施保障不到位以及有毒、有害物品使用不规范等新的问题,造成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学校开展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

一、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一)从实验室安全事故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由于对实验室安全疏于管理,缺乏安全教育,因管理不当等因素而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1][2]造成实验室起火、爆炸、人员伤亡、[3][4]传染病、病毒感染等重大安全事故,甚至还出现如矿业大学学生“投毒事件”,[5]复旦大学学生“投毒事件”[6]等学生从实验室携带剧毒药品毒害他人的恶性刑事案件。种种触目惊心的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引起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足够的重视。

(二)从实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来看,应该加强高校实验室药品试剂及生物安全管理

实验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来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日益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今天,[7][8]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很多实验用品,包括药品试剂、水电、各种仪器设备、实验动物、微生物、植物以及特殊的辐射物等,很多实验用品都属于有毒、有害物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忽视对这些构成要素的安全管理,无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有可能会造成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从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需要来看,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安全无小事,实验室的安全是实验室建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验室建设过程中,随着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室基础设施、实验新设备、新技术的开发使用、实验室创新项目实施、实验室开放运行等,势必造成实验工作量和参与实验的人员同步剧增,实验室的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重中之重。在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防范意识穿插到各个环节。

二、加强高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各级管理部门重视安全管理的氛围

高校实验室管理部门,应当充分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明确自身的监督义务,指导和敦促各级实验室将实验室安全工作,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来抓。建立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机构,上至分管校领导,下到具体的实验室专职管理员,明确权责、层层负责,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要常态化,规范化。在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师生中形成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氛围,在思想上提高认识。

(二)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提高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管理知识

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实验队伍是保障实验室安全运行的关键。对实验队伍特别是实验一线的专职实验员而言,通过自身学习和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以及交流等多种途径,熟练掌握各自负责实验室有可能遇到的各种有毒、有害物品的科学使用方法和对有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因为专职实验教师是和接受实验教学培养的学生面对面交流的主体,专职实验教师对有毒、有害物品有科学的使用演示和讲解以及对学生操作过程的监督,可以尽量避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因实验误操作形成的安全事故。而实验室管理部门分管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应具备实验室安全特别是对实验室各类有毒、有害物质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熟悉学校各类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规程和标准等。

(三)加强实验室管理,补充完善有毒、有害物品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说,高校各类实验室都制定了相应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都形成了一定的制度约束。然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弹性很大且常管常新的工作,在不同阶段可能遇到新的问题。随着教学改革的需要,很多高校都会面临新开实验项目,新增实验室、实验室开放等问题,在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中,肯定会面临很多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实验室和实验室管理部门加强研究,根据新的情况制定和修订以前的各种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制度,防微杜渐。

(四)严格实行岗位责任追究制,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

在实验室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经常会遇到很多教师不愿意去参与管理有毒、有害物品的情况。实验室管理部门应该根据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实际要求,严格执行岗位责任追究制度,设有毒、有害物品专职保管员、委派专人负责,并实行定期轮岗、适时交流等制度,考虑到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特殊性,可考虑每一项业务有两个岗位或两人参与记录和使用管理,要明确有毒、有害物品使用各个环节的操作规则,强化运作程序和各项具体的要求,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和内部自律和控制机制。

(五)规范有毒、有害物品的“入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安全隐患

实验室对于实验耗材,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要规范申购、入库、申领、使用流程。根据实验教学计划测算所需和库存量比较,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的前提下严格控制这类物质在高校实验室的流通。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和电磁辐射管理标准及法规目录》等常见的有毒、有害物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分类指导标准进行科学的统一监管和入库管理,按照理化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等因素进行分级和科学存放保藏。

(六)监管有毒、有害物品的“出口”,杜绝危害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有近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9]特别是在实验室使用有毒、有害物品的过程中,师生未能充分了解并掌握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引发了不少原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有效监管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点,要遵循危险物品储存的基本原则,建立有毒、有害物品安全数据资料,明确其物化性质、可能的危害特征、应急措施等信息,以供实验室使用者随时参阅。还应该特别注意普及有毒、有害物品的安全使用基本常识、废弃物的处理知识、有毒、有害物品防护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等。通过过程管理,保障实验室中有毒、有害物质从库房“出口”后的安全使用。

(七)加强对有毒、有害物品管理的研究学习,提高高校安全事故风险防控能力

实验室管理是一项较为系统的工作,不同的实验室管理的难点和有可能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特别是对于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实验教学管理部门很难制定适合各个实验室情况的通用规范。这就要求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和实验教师队伍通过加强研究,充分吸取借鉴国内外优秀实验室的先进管理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目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水平越来越高,[10]可以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实验包括有毒、有害物品在内的所有耗材、试剂、药品、生物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有毒、有害物品数据库。[11]高校可以根据需要,实现有毒、有害物品的信息化管理。

(八)建立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从容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

安全事故具有突发性的特点,做好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在及时控制和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方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12]明确实验室管理部门和各级实验室负责人各自的应急管理职能,按照应急等级,在制度上规定相应的工作程序,在应急行动、人员调配方面做出明确的规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应该组织加强对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在真正遇到突发事故后,能够沉稳有序地按照预案推进现场指挥和解救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损失,保障实验室安全和实验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

三、结束语

实验室面向不同学科专业的师生以及社会开放是教育改革日益发展的一种趋势,[13]这对高校实验管理特别是对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有毒、有害物品流通的各个环节,思考可能出现的突况,科学合理地研究相应的对策,提高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防控能力,使实验室管理朝着规范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轨道运行。

[参考文献]

[1]郑巍.构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防火墙”[J].科教文汇,2009(11):234-235.

[2]王虹.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5):179-182.

[3]管理现况及改善对策的探讨[D].复旦大学,2011.

[4]梁宏伟,王玉兵,陈发菊.浅谈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及研究生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2-93.

[5]赵延敏.拓展训练融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

[6]李钰之.校园惨剧是一面镜子[n].检察日报,2013-04-19.

[7]许敖敖.处理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关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6):1-3.

[8]程敏熙,赵芝孟,颜巧莹.简论高等学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关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1(2):186-189.

[9]黄凯,张志强,李恩敬.大学实验室安全基础[J].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0]闫瑞琴,林德忠.高校实验室信息系统网络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5):64-66.

[11]王青林,李新华.关于实验室试剂库房的规范化管理问题初探[J].科技信息,2007(1):226.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高等院校;实验室;消防安全

高等院校普遍设置了从事科学实验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内往往存放着价值贵重的仪器仪表和重要技术资料。尤为突出的是,化学实验室中化学药品种类繁多,多数为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还有一些化学性质未明的未知物料。有些物品能够自燃,有些物品化学性质相抵触。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很多实验是在高温高压、高电压、高转速条件下进行,蒸馏、回流、萃取、电解等操作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受高校扩招和实验室对外界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实验室较以往使用率更高、人员流动性更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贵重仪器设备、重要技术资料损毁和人员伤亡。剧毒化学品的泄漏,还有可能对水源和空气造成污染。鉴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必要加强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一、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存在的问题

1.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

高校现行的消防安全管理体制一般是由分管学校后勤或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校领导分管实验室的安全保卫工作,职能部门是学校保卫处。而人事、财务、质检、科研等相关部门又分别另有学校领导负责。由于学校领导分工过细,而火灾隐患整改往往涉及若干部门,导致火灾隐患整改责任长期纠缠不清。存在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依法建立法人是学校消防安全责任人的管理体制,其他校领导以无能力解决为由致使隐患迟迟不能解决。

2.归口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足

高校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消防安全的思想。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消防归口部门人力配备不足。一是消防管理岗位编制少;二是管理人员缺乏消防专业知识,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简单等同于一般性的校园治安巡逻。日常的消防工作就是检查消防器材是否在位,自动消防设施常年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保养。

3.师生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在平时经常发现部分高校在实验室疏散走道上放置办公设备,甚至设置实验台。有的学校为了治安管理方便,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封闭一头,改为单向通道走廊。对于一楼多用的实验楼,为防止精密仪器被盗,部门院系之间各自为政,疏散通道上层层设置铁栅栏。一旦夜间发生火灾,科研人员很难逃生。实验室内违章使用明火烧水、煮饭,部分场所吸烟等现象广为存在。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没有接受消防安全培训,不会报警、不会逃生。

4.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呈快速发展状态,高等学校大量扩招,学校校舍日新月异,但消防安全投入始终未得到足够重视。学校年度确定消防预算时仅考虑了正常的人力成本和基本的消防器材维护费用。一旦火灾隐患整改费用超出年度经费预算,学校通常是拖延隐患改造期限。

5.实验室缺乏专职安全员

随着学校的开放办学,实验室对外开展业务数量逐步增多,外来人员到高校实验室工作的情况很多。再者,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够,聘用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和让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仅由当班老师负责门窗水电安全管理,难以保障各项消防安全措施的落实,造成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

6.消防控制室无人值守

高校内的实验楼多为分批建设,分属不同院系。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统筹考虑,基建部门对每座楼均按规定设置了自动消防设施和火灾集中报警系统。但各个实验楼之间的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没有实行统一控制,导致每座实验楼均需安排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部分院系为控制用人指标,仅工作时间安排值班,夜间消防控制室则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即使工作时间发生火情,由于值班人员未经过消防专门培训,也无法正确控制消防设施。

7.老式建筑先天隐患多

我国有相当部分院校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许多建筑物为砖木结构。由于历史原因,这些建筑物普遍存在耐火等级低、布局不合理、周边无消防通道、未设置消火栓系统、电气线路老化等先天性火灾隐患。不少高校的一些旧建筑的走廓和室内吊顶采用易燃的泡沫塑料板,此种材料遇火即燃,且易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8.化学危险品管理有待规范

各高校普遍对危险化学品实行集中储存,能够做到出库登记。但危险化学品领到实验室后,管理处于失控状态,日积月累,实验室储量越来越多。有的高校药品采购实行多元化管理,部分化学危险品由使用单位自行采购、自行存放。这种管理模式,很容易导致危险化学品超量储存、违规储存。

二、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1.明确逐级消防安全责任

首先应以文件形式明确学校的法人为学校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在此基础上确定各级领导的消防安全责任,具体应落实到每一个实验室。实验室的日常消防管理可由所属院系负责,具体施工改造由基建部门负责,学校保卫部门(或实验室管理部门)定期抽查。对涉及消防安全的重大隐患或涉及若干部门的隐患,学校主要领导或经学校主要领导授权的分管领导应及时召开消防安全专题会议及时协调解决。

2.营造校园安全文化

实践证明,积极营造校园安全文化氛围是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增强全员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学校校园安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管理要突出“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注重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全员安全观念。学校的教职工要定期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新员工、新学生进入实验室前,新实验室投入运行前和新实验项目开始前均应开展例行消防安全教育。应做到操作人员人人懂得各类初起火灾扑救等基本消防常识。对火灾危险性大的实验室,应编制灭火疏散预案,安排坐班教职工参加灭火应急疏散小组,并定期组织师生共同参与的消防演练。

3.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员

高校应根据实验室火灾危险性特点,设立专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规模大的高校可设立实验室安全管理科,专职负责实验室安全日常管理和检查督促工作。实验员职责应包括消防设施设备巡检、对实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实验室日常用火用电检查、危险化学品回收管理、组织灭火疏散演练等必要内容。

4.强化安全基础性工作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关键在于做好实验室的相关基础性工作。一是要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高校应高度重视实验室火灾的危害性,对实验室消防安全状况认真调查摸底。对设置在木结构建筑物内的重点实验室优先搬迁,对暂时无力搬迁的实验室,应采取电力扩容、更换老化电线等措施确保用电安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在重要实验室内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二是制订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的消防安全操作规程。对关键性设备要责任到人。要教育实验人员严格遵守,防止因违章操作或忘记关电源等原因引发火灾。三是健全消防设施设备和基础实验条件。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应通过消防审核验收。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敷设规范,实验室安全设备完好,实验室布局合理、疏散通道畅通、安全指示标志齐全、醒目,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

三、高校实验室主要防火要求

1.一般实验室防火要求

(1)建筑防火设计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面积、防火间距应符合具体规定,其中与甲、乙类物品仓库以及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防火间距不应少于25米。

(2)一般实验楼的疏散楼梯数量、位置和走道的宽度应按具体的指标计算确定。一般每层安全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实验楼超过5层时,宜设置封闭楼梯间。建筑物内各实验室直接通向公共走道的房间门至封闭式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位于两个封闭楼梯间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35米,三级为3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的实验室,建筑物为一、二级建筑时为22米,三级为20米。

(3)实验室的配电线路应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消防设备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保护,暗敷时非燃烧体的厚度不少于3厘米,明敷时金属管应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实验室的用电量应在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并保证额定负荷要求。

(4)实验室内使用的易燃物品、可燃气体以及氧化剂、腐蚀品等化学危险品,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专人负责保管,应按性质分类、分柜存放。

2.化学实验室防火要求

(1)化学实验室应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化学实验室内有易燃可燃液体蒸气和可燃气体散逸时,其中使用的电气设备包括照明灯具、通风设备应选用防爆隔爆安全型产品,配电电路和电器接线应符合防爆要求。

(2)实验过程中,利用可燃气体作燃料时,设备的安装和使用都应符合防爆安全的有关规定,对可燃气体储罐、减压装置、分流装置要定期检查。室内应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

(3)实验室安全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设置门槛。

(4)严格控制试验规模。在化学实验进程中,对实验性质未明或未知的物料,应先做小试验,从最小量开始,同时采取安全措施,做好灭火准备,人员应采取防爆保护,建筑物应具有泄压措施。对危险大的试验,应在确保试验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在实验台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与实验工作无关的化学物品。

(5)加强剩余和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的管理。高等院校无论化学品采购途径如何,均应实行统一保管,按需领取。对剩余或常用少量易燃化学危险品,总量不超过5公斤时,应由专人保管,存放在金属柜中;超过5公斤时,不得在实验室存放。实验室所用的各种气源或气体钢瓶要远离火源,放置在室外阴凉和空气流通的地方,用管道通入室内。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7

关键词:化学实验;装置安全性;制备过程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现实中的许多事例表明安全性还是一个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的问题[1].鉴于安全问题的严峻性,国家有关部门不断推出强有力政策,许多科研教育工作者也进行了深入研究.黄文霞等提出要培养安全意识、学习安全技术、建立安全制度来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的安全[2].周健等提出了将高效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于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中[3G4].曾秀琼等介绍了美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著名高校的先进经验[5G6].科学的教育以及高效的管理制度固然有利于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核心的问题是相关人员一定要熟悉安全技术.在技术上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制备出更安全的装置,从根源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广大科研工作者应该多关注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发展与化学实验装置的发展息息相关.多年来,化学实验装置的制备研究主要集中在装置的实用性上,对于安全性却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忽视.许多经典装置一旦产生,便得到广泛的应用,很少有人考虑它们是否存在缺陷.事实上,无论多么经典的装置都难以保证是完美的,有些装置甚至存在某些缺陷,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医药、食品、生命、环境、能源等学科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强化化学实验装置的安全性的意义不限于化学.化学实验装置的安全性不仅包括装置的易损性问题,还包括对操作人员及环境的安全隐患以及损坏后的安全性处理等问题,因为安全与环保并没有明显的界限[7].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团队在实验装置制备过程中探索了一些强化安全性的措施,并应用于科研与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保护装置易损部件的安全性

容易损坏的装置往往是从易损部件开始的,许多仪器因损坏一部分也基本上失去了它们的价值.索式提取器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但是它并非没有缺陷,尤其是在安全性方面,它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在于提取筒外的易损的虹吸管和蒸汽管.专利Cn203342431U[8]设计了一种内弯管式浸提分离器,将蒸气管置于提取筒内部,保护了蒸汽管(见图1).专利Cn203400525U[9]设计了一种通用分离器,利用磨口旋塞和砂芯的方式顶替了索式提取器最脆弱虹吸管(见图2).专利Cn203724809U[10]设计的能够双向交换的双筒结构有利于提取器的高温提取,客观上也代替了脆弱的蒸汽管(见图3).

2装置重心居中的稳定性

由于使用功能方面的原因,许多传统的装置重心不居中,这给装置的安装和运行带来了许多安全隐患.比如广泛应用的油水分离器和抽滤瓶等.专利Cn205412333U[11]设计的一种双筒式油水回流分离器,使油水回流分离器的重心主要集中在双筒上(见图4).专利Cn205730461U[12]设计的一种弧形油水回流分离器不仅重心居中,而且还有流畅的美感(见图5);专利Cn205730467U[13]设计的一种斜端式油水回流分离器,制作比较简单,而且重心比较居中(见图6).抽滤瓶是减压过滤的主要耐压装置,连同其上的布氏漏斗,质量较大,在使用时由于受到侧向的韧性抽气管的作用,极度不稳.专利Cn205182750U[14]设计了一种安全便捷的抽滤瓶,在抽气口对位设计了一排液口,适当抵消抽气管的作用,同时将抽气口向下倾斜,减小抽气管的平拉作用,使装置重心相对居中,增加了装置的稳定性.

3耐损材料的重要性

由于稳定、便宜、易加工的特点,玻璃材料被广泛应用在实验装置制备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功能塑料也具有了玻璃的许多优势,而且具有玻璃所不具有的耐损优势.虽然,有些功能塑料制品价格稍高,但是不易损坏足以抵消价格稍高的劣势.目前市场上有许多装置或其易损部件是塑料材质的,使用起来非常安全方便耐用,如塑料材质的磨口旋塞、塑料滴管等.

4强化操作的连续性

在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越多,安全隐患越多,有些步骤是一些传统装置引起的,不可避免.改进某些传统装置,减少操作步骤、增加操作的连续性,是强化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专利Cn205182750U[14]设计的抽滤瓶,不仅重心相对居中,而且由于排液口的设计,使排液可以在不拆减压装置下顺利进行,减少了操作步骤,相对增加了安全性(见图7).旋转蒸发装置也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蒸馏分离混合物的装置,但是旋转蒸发时液体飞溅是常有的事.防溅球的使用可以使飞溅液滞留在防溅球里,减少飞溅液对减压等装置的损伤.目前解决飞溅液滞留的措施就是拆装置,重新实验,这样操作步骤多、时间长,还容易损坏仪器.在传统防溅球的防溅内管底部设计回流口,可以有效地使飞溅液自动流回蒸馏瓶,提高了操作的连续性,进而提高了安全性(见图8).

5浅损装置安全性处理

以玻璃材质为主的化学实验装置,损坏往往是难免的.对浅损装置进行简单巧妙的处理,转化成有价值的装置,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对环境安全都是很有意义的.酸碱滴定管的易损部件为长管的两端,两端损坏后的滴定管已失去了原有精密量具的功能,但是直接成为废品也是有些可惜的.对浅损滴定管进行两端的简单烧熔去锐,便成了很好的玻璃长管.温度计的温度感应球易碎,所以绝对不能用作玻璃棒.但是,温度计的温度感应球的损坏也是难免的.对浅损温度计进行温度感应液的安全处理后再进行简单烧熔,便可以用作玻璃棒.对浅损装置的处理再利用,大部分工作都比较简单,适于引导学生来完成.实践证明,大部分学生对此兴趣浓厚,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6结语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8

关键词药学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实验素养、培养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被列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然而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赶超欧美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在于培养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人才[1]。药学创新型人才不仅应具备高度的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正确判断和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开拓进取和敢于冒险的精神,较强的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一定的领导能力,能胜任跨学科的合作,从而开发出能够为人类健康服务的产品[2]。众所周知,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当前我国药学人才的培养仍以传授知识和学历教育为主,药学实验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药学实验是药学学科发挥其培养药学创新型人才、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职能的重要途径,也是高等药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药学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加深对理论课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药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关键在于实验素养的培养。药学实验素养的培养是当下药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传统药学教育的必要补充。然而,当前国内高校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尚缺乏系统的指导文件,也未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所谓实验素养是指对实验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的领悟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养成等[3]。加强药学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应从实验安全意识和规范行为、环保意识的培养、良好实验习惯及实验态度的养成、团队精神的培养等方面着手。

1安全意识和实验室规范行为的培养

实验室安全直接关系到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秩序、实验室师生员工人身、财产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对维持高校乃至社会稳定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在1998年~2008年间共发生学校火灾事故8666起,造成60人死亡、1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答达3364万元[4]。针对高校实验室事故原因的分析发现,引发事故的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等,其中90%以上实验室安全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规范操作或对危险因素的认识不足、防护不当/缺失造成的[5-6]。虽然各高校相继为新生开设了安全教育课程,但是有针对性的药学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规范行为培训并不普及,且形式单一,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药学实验安全意识和安全素养势在必行。事实上,已有多位学者针对高校实验室安全问题,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提出了很好的建议[7-9]。归纳起来,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1.1安全教育与规范化操作培训

通过课堂教学、网络视频、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现场演练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开展药学实验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以制度化、强制化的形式将实验安全教育和规范化操作培训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前的必须完成的培养环节,并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考核通过才能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①化学品/生物制品的安全标识有哪些?各代表什么含义?哪些物质有害或危险?有何种危害?②实验室经常涉及的危险情况(如火警、爆炸、泄漏、吸入或驶入化学品、皮肤/眼睛接触化学品、机械伤害、电力伤害、中毒、剧烈化学反应等)有哪些?发生危险如何应对(急救措施、消防措施、泄漏应急处理措施等)?不规范操作有哪些?什么是规范操作?③如何正确使用和查阅化学品的mSDS特性资料(包括毒理学、生态学、废弃处置方法等);④国家关于化学品/生物制品正确、规范使用的法律法规有哪些?⑤定期开展消防撤离演练,消防技能培训(灭火器的分类及使用)以及急救技能的培训。通过上述安全教育和规范化培训,使学生从思想上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针对各个实验室的具体实验及仪器设备使用制定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标准化操作,从而使学生养成规范化操作的实验习惯,能够正确应对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提高自我保护、保护他人的能力。

1.2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守则和安全巡视制度

药学实验室应建立完善、详细的安全守则,包括实验室基本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使用守则,试剂、仪器的管理守则及使用注意事项、安全保护制度等方面。此外,从实验室、系院、学校等各个层级设立实验安全巡视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实验室安全隐患进行巡视、监督和排查,从而防患于未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实验室内部应设立安全负责人、建立安全值日制度,由值日生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和排查,并在离开实验室前对实验室的水、电、气、设备、加热实验、溶剂、试剂、实验室门窗等进行逐一检查,强化一线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

1.3创建良好的安全实验环境

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作风严谨的实验环境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使在其中学习工作的师生心情愉悦,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安全实验环境,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条件的标准化建设。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包括水、电、气的安全使用规范,强致癌、剧毒、易制毒、放射性试剂/样品的专柜储存及安全领用制度,氧化性、刺激性、致敏性、强酸强碱、易燃易爆等危险试剂的分类储存、安全标识及安全使用制度,日常垃圾、化学废物、生物废料以及放射性样品残存物等分类管理与定期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并严格相关制度贯彻执行。安全条件的标准化是指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气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局合理、消防通道畅通、卫生整洁,实验区域与生活区域隔离分开,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如安全眼镜、灭火器、灭火毯、安全撤离指示灯等)与报警装置(如烟雾报警器)齐全可靠,安全事故抢救设施(如洗眼器、紧急淋浴、急救箱等)齐全、性能良好。

1.4建立事故报告制度

发生安全事故,应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会同学校保卫部门等及时处理,并在师生中通报,找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2环保意识的培养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日益成为共识,逐渐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药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角度说,倡导环保理念,不仅契合国家政策法规,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必然要求,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药学实验兼具化学实验和生物医学实验的特点,实验过程中不仅需要用到化学试剂/溶剂,还涉及生化样品/试剂,因此在药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有毒、“三致”化学及生物废弃物的规范化管理和安全处置变得尤为重要,其关键在于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减轻环境压力,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倡导节约理念,节水、节电、节气等,试剂/溶剂倡导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②正确、规范处理“三废”:强氧化性、强酸性、强碱性、强致癌性化学品贴好明显的标签,分类存放、安全处理;放射性、传染性、致敏性生物样品/试剂按照国家相关法规单独存放和处理;③化学实验微型化,倡导绿色化学的理念,从而缩短反应时间,节省反应所需溶剂和试剂,减小环境污染;④改进实验方案设计,尽量避免使用有毒、“三致”化学试剂/溶剂或生物样品/试剂;同时提高实验效率,多采用连续性、高效的实验方案,减少不必要的单元操作和中间环节,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贯穿到实验全过程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良好实验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不仅可以减少仪器和试剂的损耗,节省时间,减少和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同时也是学生顺利、高效完成实验任务的基本保证,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科学工作者的必备条件,还可提高实验数据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10-12]。良好的实验习惯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和严格的训练养成。

3.1督促学生做好良好的实验规划

在实验设计阶段,督促学生尽可能做好文献调研工作,设计详尽的、可行性强的实验方案,仔细讨论实验方案,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在实验开展前,督促学生充分了解各反应试剂的理化性质及mSDS特性资料,能够预判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并提前做好防范。

3.2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际习惯

进入实验室前,督促学生穿实验服、佩戴手套和防护眼镜,实验区域与生活办公区域隔离,食物和饮料严禁带入实验区,严禁在实验区域饮食。实验过程中,督促学生养成整洁卫生的实验习惯,不仅讲究个人卫生,同时保持实验台面的整洁和清爽,从而保证学生在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中开展实验和研究工作。此外,还应强调实验用仪器和玻璃仪器的清洁,这往往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3.3正确规范操作仪器和使用试剂

用完仪器后及时关闭,并定期对仪器进行适当的清理和维护;取用完试剂后,及时将其归位。

3.4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及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明确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此外,还应督促学生定期总结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良好实验态度的培养

执着坚韧、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对于科学工作者而言至关重要[10]。这要求学生从实验前期准备到后期数据分析的全过程中,戒骄戒躁,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地推进实验,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以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实验结果,从中得出恰当的结论。事实上,药学实验经常会出现实验失败或实验结果与预期的结果不符,这种情况下,需要学生能够仍然保持耐心,坚持不懈,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进一步通过文献调研,分析实验失败的可能原因,并提出科学假设,再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证明之,最终一步步接近事物的真相,做出重要的科学发现。具体而言,培养学生良好实验态度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完全可以通过合适的引导和科学的管理来实现。

5团队精神的培养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独木难成林”,单凭个人的力量很难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必须依赖团队的力量。在学科交叉、跨学科合作攻关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因此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药学实验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往往需要一个小团队共同完成,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理想方式[13]。具体而言,可以探索性、开放性实验课题或大奖赛的形式,首先选定和培养一个团队负责人,让其组建一个小组,通过制定可行的研究目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并自主完成选题、文献调研、实验方案构思与设计、实验的实施、结果分析等过程,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沟通协作、互利共赢的团队精神。

6总结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9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u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83-02

1实验室安全工作面临的问题

1.1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规划设计考虑不周,造成安全隐患。

由于规划设计人员对各类实验室的功能要求缺乏一定程度的了解,尤其是对一些特殊实验室的特殊要求知之其少,因此在实验室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对设施和装备的安全要求考虑不周,工程设计上存在漏洞,包括人与机械、作业环境之间匹配不当等,造成了安全隐患。

(2)基础设施陈旧,电气线路老化,火灾隐患多。

目前,在我国高校内尚有部分实验室用房属于砖木结构,其供电线路老化而用电负荷又大量增加,私拉乱接电线的问题也相当严重,造成不少火灾隐患。此外,一些高校建筑的走廊和室内吊顶采用了泡沫塑料板等易燃材料,这些材料遇火即燃,且会产生大量有毒气体,易使人窒息死亡。

(3)安装防护门窗,堵塞安全通道。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内贵重实验仪器设备大量增加,为防止这些设备被盗窃,不少实验室普遍加装护窗,增设全封闭的金属门,有的甚至将双向通道走廊的一头封闭,改为单向通道走廊。一旦发生意外,因通道严重受阻,逃生不畅,后果不堪设想。

(4)安全设施陈旧落后。

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消防设施配备不足,不少现有设施因陈旧而无法使用;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甚至于一些高校因供水压力不足而造成高层实验室缺乏消防用水。二是实验室用房紧张。一些需要分开存放的物品不能做到分开存放,而且一些设备的安全操作距离也不够。三是环保设施不能满足要求。一些可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室未配备通风系统,仅用排气扇代替;一些应经过处理方能排放的废水,因设施不完善而放任自流;一些固体废物没有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处置,作为一般垃圾外运,对社会安全造成隐患。四是缺乏应急动力供应系统。一些实验室设备在使用时不能突然停电,否则会造成设备损坏甚至报废,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应急供电系统或双环路供电系统。五是不少学校因为资金问题而没有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监控系统,无法有效地做好“四防”工作。

1.2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意识淡薄。

在高校普遍存在着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环保的思想,存在着安全工作有投入、无产出,只要现场工作人员注意就出不了大事的麻痹思想。

(2)无安全教育和培训。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是否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主要取决于实验室负责人对安全的认识和态度,而没有相关的制度予以保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和学生对安全防护的认知不足,凭经验,或平时养成了贪图方便、轻视、不按规定、懒惰等不良习惯,或疲劳疏忽,或遇紧急危机时处理能力不足等造成。因此,加强对实验室人员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

1.3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建设无安全审核制度。

在实验室的建设工程设计或改造项目中,无安全功能进行审核的程序和制度,就是有也不尽完善,以至某些工程完工后给使用者带来安全隐患。

(2)安全管理体制不完善,安全责任不明。

一是部分高校缺乏全校性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专门组织机构和体系,难以建立对整个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实行全面管理的领导体制,没有落实法定代表人是单位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二是部分院校没有专人负责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没有配备专职实验室安全员,无法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安全责任不明确。三是职能部门缺少专门的科室和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对实验室安全进行专业管理,与系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必要技术指导。

(3)制度不全,检查不力,执行不严,奖罚不明。

目前,不少学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现有制度不全、执行不严、检查督促不力、奖罚不明的问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仅要建章立制,更重要的是要落实检查。例如,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室工作人员明显不足,请临时工到实验室工作或请学生到实验室值班的情况已很普遍,使相应的安全措施没法落实。

另外,对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处理流于形式,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同时也没有对实验室安全工作做得好的部门给予鼓励或奖励。

2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其表现形式

任何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其因果性、潜在性、再现性、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特点。实验室安全事故总是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人们可以根据事故发生后残留的事故信息,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得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并从中学到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相关知识,预防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为此,必须要研究清楚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起因、表现形式以及危害类型,从而探讨各种消除、控制事故发生的方法。

2.1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成因

在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人为因素占据了主要地位。安全意识淡薄是导致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通常个人不安全行为和失误导致的事故占了很大的比重。据台湾慈济大学实验室安全卫生教育训练教材介绍,实验室安全事故中由于火灾引起的事故比例仅为2%,而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却为98%。因此,尽管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实验室内人、物、环境诸方面因素交错反映的结果,但是人在事故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而言,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有:①人员操作不慎,使用不当和粗心大意;②仪器设备或各种管线年久失修、老化损坏;③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④恶意侵害行为(如计算机被病毒感染、计算机遭黑客攻击等);⑤监控管理不力(设备被窃、泄密等)。

2.2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

实验室安全事故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及设备损坏等。

(1)火灾性事故。

火灾性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忘记关电源,或在实验过程中,人离开实验室的时间较长,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②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③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④乱扔烟头,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易燃易爆物品和压力容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引燃易燃物品,进而导致爆炸;②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爆炸。

(3)中毒性事故。

中毒性事故多发生在具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和具有毒气排放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违反操作规程,将食物带进有毒物品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②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或有毒气体排放不出,酿成中毒;③管理不善,造成有毒物品散落流失,引起环境污染;④废水排放管路受阻或失修,造成有毒废水未经处理而流出,引起环境污染。

(4)机电伤人性事故。

机电伤人性事故多发生在有高速旋转或冲击运动的机械实验室,或要带电作业的电气实验室和一些有高温产生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①操作不当或缺少防护,造成挤压、甩脱和碰撞伤人;②违反操作规程或因设备、设施老化而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漏电、触电或电弧火花伤人;③使用不当,造成高温气体、液体伤人。

(5)设备损坏性事故。

设备损坏性事故多发生在用电加热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而造成设备损坏。

3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对策

3.1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事故的发生有着偶然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安全意识的淡薄,安全素质的欠缺,安全行为的背离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因此,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是确保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和安全宣传阵地,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活动,大力倡导安全文化,在不断创建安全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树立安全的价值观念,安全的责任意识;从“要我安全”的思想意识转变为“我懂安全、我要安全、我保安全”的思想意识,形成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具备安全技能的良好氛围。

3.2强化管理,把实验室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保障实验室的安全,最为重要的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2003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非典”病毒管理不善而引发的4月份北京、安徽的“非典”疫情,引起了人们对实验室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震撼。经卫生部调查认定,那次“非典”疫情源于实验室内感染,是一起因实验室安全管理不善,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技术人员违规操作,安全防范措施不力,导致实验室污染和工作人员感染的重大责任事故。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到位是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

建立长效机制,促使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根据不同实验室制定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办法。二是要构建学校、职能处室、系部、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要全方位和全员化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层抓一层,一环连一环,层层相促,环环相扣。三是要加强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制度是安全保障的基础,严格执行制度才是确保安全的关键。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督、监控、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四是要尽快制定实验室安全运行、安全条件以及安全操作的标准化文件,同时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3加大对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人,实现本质安全化

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硬件设施和仪器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条件。一些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安全设施的欠缺或仪器设备运行状态不良所造成的。因此,增加实验室安全投入,加强实验室安全设施的建设和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将实验室安全事故消灭于萌芽状态。实现本质安全化

化学实验安全的重要性篇10

武警学院拥有多个高危险性实验室,如火灾机理实验室、防火功能材料实验室、灭火技术实验室、核生化实验室等,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更增加了消防安全工作的难度。为推动消防安全管理与实验室建设的同步发展,分析实验室火灾隐患,我们实行了“二三制”的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模式,即:一级是学院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顶层设计,构建一套适用、有效的管理制度;二级是实验室管理部门以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二个为抓手,加强实验室消防安全监督管理;三级是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消防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标准和消防信息化平台建设。

1.高校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

通过实验室火灾隐患因素分析,可以让人们更加客观、准确地认识火灾的危险性。分析火灾事故的原因,总结事故发生规律,是控制事故发生的第一步,并为人们控制和扑救火灾提供依据和支持。根据火灾统计与发生的直接原因分析,火灾的成因可分为:人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

1.1人的不安全行为直接引发火灾

根据火灾统计数据,80%以上的火灾都是由于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常识缺乏、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人为因素引发的。

(1)实验操作者却少自我约束。①“无知无畏”型。当前,人们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知识和消防安全技能不够,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一个“短板”;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会引发什么后果,造成多大程度的危害。②“侥幸心里”型。火灾事故是低概率事件,许多人往往没有亲身感受过火灾,认识浅显,以为一次违章不会巧合就能发生火灾;③“麻痹心理”型。偶尔一次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没有发生事故,就习以为常,视而不见;④“捷径心里”型。往往为赶任务,缩短实验时间,违返规定操作,忽视安全而酿成大祸;⑤“厌倦心理”型。因实验周而复始,枯燥乏味,就不遵守规定,实验随意性大,增加了火灾隐患。

(2)实验室管理人员监管不严。①实验过程中缺少控制,增大实验操作者的随意性;②出现口头上重视,实际上轻视,忙起来无视的现象;还更有可能,为追求短期利益,忽视安全而违章办事,埋下火灾隐患,使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1.2实验室环境不安全条件

实验设备的多样性对实验环境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有些是高压、高温或大电流等设备,有些实验是高危险性实验,如化工实验、高温、高压实验等。实验室设备大量的引进与场地紧张、配套资金缺乏的矛盾曰益突出,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①用电环境。实验设备增加,电力负荷加大,电路未相应扩容,存在线路过热或引发火灾。据统计,电气火灾占到火灾总数的37.1%,而且有增长的趋势;②消防设施环境。消防安全配套设施的设计、建设及维护相对滞后,致使实验室消防安全环境复杂,隐患众多;老建筑消防设施缺失,新建筑消防设施缺乏有效维护现象严重;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错误、数量不足或过期,楼内消防报警为防止误报而关闭,消防车通道被占用、安全出口锁闭、常闭式防火门打开、消火栓损坏、疏散通道堵塞等。③配套设施环境。因项目急需而临时搭建实验室、改造实验室,往往存在不能满足设备或实验技术要求;实验室功能增加或改变,存在非专业人员施工,不熟悉情况,乱拆乱建;火灾高危实验室内装修或实验台柜等未采用阻燃装饰材料,容易引起火灾。

1.3实验室内物品的不安全放置和使用

(1)设备安装、使用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实验室面积、配套实施建设滞后于教学和科研活动需要,造成引进设备安装临时调整,教学和科研运行不能达到良好的状态,存在使用安全隐患;特别是实验室一些化工、高温、高压、大功率的仪器设备,本身就是火灾预防的重点。

(2)危险物品的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如甲烷、氢气、氧气等高危气瓶,是否按要求放置与使用;金属钠、乙醚、白磷等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是否按要求存储与使用。

(3)实验室内物品使用混乱,耗材随意摆放,乱丢废弃物等现象易引起火灾;实验室内易燃装饰物过多,易燃性的堆积物过多,使火灾载荷增大68。

1.4消防安全制度的不完善

(1)消防安全制度建设不完善。实验室管理部门安全职责交叉、重叠,人员职责不清,消防安全技术标准缺失,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消防安全资金投入不足,运行机制落后等是消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源。

(2)消防安全制度缺乏可操作性。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落实不到位,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物与环境的危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消除,那么就不可避免地发生各种事故,甚至是重复发生。

(3)消防安全管理运行低效。新形势下实验室数量巨大,教学和科研项目众多,大多数开放运行,管理难度加大。特别是科研实验室人员流动大、实验危险性高,如果管理不到位,将导致火灾。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发展,对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要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适应开放的需要,职能避免交叉与缺失,手段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2.学校顶层设计,部门监管,全员参与

2013年2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消防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强调了各级政府机关消防工作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高校实验室作为防火重点单位《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是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

武警学院从三个维度统筹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宏观制度建设上,从职责分工、安全教育、运行机制、管理系统和资金保障等方面做出比较全面的规定,形成《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汇编》,保证制度体系的系统化;根据实验室根据仪器设备和具体情况,制定各自实验室安全技术标准与设备操作规范等,汇编成《实验室安全实施细则与操作规程汇编》,保证制度的可操作化。中观上,明确实验室所属部门与监管部门职责,赋予其评估和检查的职能,使管理部门推动工作有抓手。微观上,明确学校各级人员消防安全责任,校领导是领导责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学院领导与监管部门负责人、实验中心(室)负责人和使用人逐级签订责任书,使每个人都有消防安全职责在身。在消防安全上,只有人人关心、人人尽心,才能达到处处放心。

3.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部门两个抓手

3.1消防安全评估,形成激励机制

依据《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学校应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体系,定期评估,对在消防安全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依法履行消防安全职责、违反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者擅自挪用、损坏、破坏消防器材、设施等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学校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等相应的处分。实验室消防安全评估制度的建立,利于科学管理,职责落实、自我约束、不断完善,创建长效、稳定的消防安全形势,逐步实现“安全第零事故”的目标。武警学院逐步完善实验室消防安全年报和评估制度,以此作为评选先进实验室和优秀实验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

3.2消防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消防安全检查是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消防安全检查,能及时了解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动态,发现并解决有碍于实验室消防安全的各种隐患和因素,有效防止或减少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常见的实验室消防安全检查可分日常、定期、不定期、专项等四种形式,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进行。

武警学院探索管理者与学生相结合的检查模式。实验教学管理中心组织学生成立实验室消防安去检查组,按检查项目分为五个方向:制度建设、消防设施、电气安全,设备管理和耗材管理;每个小组由五个方向的人员组成,由1名管理者带领对实验室进行检查;分别由3名管理者带领3个组成员检查不同的实验室,下一次则轮换检查对象;检查完毕,汇总研讨,整改通知,定期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建立管理者主导、学生参与的检查制度:一方面,避免人情化检查,使检查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消防安全知识,是一次很好地社会实践;同时,也可以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提高检查的效果;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给予奖励学分和相应的表彰。

4.实验室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的三项措施

实验室是消防安全“三级”管理的基层,是安全管理落实的最小单位,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开展师生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增强师生消防安全素质,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标准,使实验人员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是安全管理的保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效能,是安全管理的有力手段。

4.1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

高校实验室消防安全形势的根本好转,最终取决于全体人员消防安全素质的全面提升。《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应当将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纳入学校消防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1)做好宣传。为使“全民消防、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多种方式的消防安全宣传,逐渐使消防安全成为全体人员的自觉行动。武警学院以“学生自己宣传才是最好的安全教育”,建立学生消防科普社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消防安全宣传的主角,学院给以适当的活动经费。特别是消防系的学生更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119消防日和416防灾日等。这些活动不仅在学院,而且配合地方消防队的工作走上街头,不仅普及了消防知识,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促进学生消防安全意识、知识与能力提高。

(2)开设课程。2011年7月教育部、公安部颁布施行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大纲(试行)》明确大学生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堂、进教学大纲。对每届新生进行不低于4学时的消防安全教育和培训,对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操作规程培训,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安全专题讲座。武警学院开设有《消防公共安全公开课》,根据各系教学实际,开展课堂、网上、实验等灵活的教学方式。

(3)实践演练。从重特大火灾人员伤亡情况看,多数是因为公众缺乏消防安全常识和逃生自救技能,没有及时有效从火场逃生,被浓烟熏呛窒息死亡。无数起血的事故教训反复说明,消防安全关键在“防”;能不能防得住,关键在人;能不能逃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会不会逃生自救。实践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在武警学院消防系统训练中心演练,学生熟悉消防设施及灭火器材;通过油盘灭火演练,使学生现场感受火灾事故现场,使学生了解火灾现场的人员心理,掌握火灾初期灭火和逃生技能。结合军训和综合演练,开展灭火器的使用、初期火灾扑救、逃生自救演练等实践活动,提高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

4.2实验室加强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

(1)实验室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依据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和消防设施标准规范,制定不同性质实验室的消防安全设施配置标准,如:精密仪器设备室、化学实验室、核实验室、计算机室、档案室、爆炸试验室、燃烧实验室等消防设施配置标准。制定实验室消防安全疏散标准,确保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的畅通,禁止占用、堵塞疏散通道和楼梯间。明确不同性质实验室消防器材配置种类和数量,不同火灾初期灭火处置办法等。细化危险化学品等存放与使用规范,悬挂高温、高压等设备的警示标识。

(2)实验室运行规范。随着实验室在空间、时间、内容上的开放力度加大,实验室安全的科学管理尤为重要。武警学院实行实验室准入与学生信誉制度,学生预约进入实验室前,需要网上安全考试,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对于危险性实验,需要进入实验室现场操作,通过老师考核合格,方可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指导老师给学生实验期间表现信誉评价,成为再次预约申请进入实验室的考核指标。

(3)实验及设备操作规范。针对不同性质的实验或设备,按照标准与规范制定设备操作规程、实验项目操作规范,为操作人员提供准确、完整、清晰和量化的设备操作活动指南,提示主要风险、操作的风险,应急处理程序等。如:核生化实验操作规范、粉尘爆炸实验设备操作规范等。

4.3构建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

高校实验室点多、面广、情况各异;专职管理人员少、任务多、监管难度大。学院借鉴消防部队“网格化”管理模式,以实验室房间等为基本单元,覆盖全院实验室;依据消防安全评估和检查结果,把实验室房间划分为五个消防安全等级,分属五个管理级别,以不同颜色区分,每年根据评估和检查结果做相应调整。

为减轻实验教师上报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负担,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管效率,利用武警学院校园网络,借助信息化建设项目,建立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并逐步完善管理系统。管理系统具有的功能:一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自评报告的自动生成及上报,完成消防安全信息收集和更新;二是数据分析功能,提醒实验室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项。三是实现实验室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实现实验室火灾信息收集功能,可以给消防员救援提供“快速、准确”的火场信息;五是实现消防安全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网络媒介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及时消防安全信息,演示消防安全技能,如消防法律法规介绍、灭火器使用、报警及逃生技能、火灾案例演示等。

5.结语

高校领导对实验室消防安全工作具有统领的作用,他们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管理体系建设和工作效果,怎样强调领导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在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充满关爱,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长期不懈的努力,感染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内心接受各项制度,并主动遵守和执行,就能最大限度地杜绝安全事故和减少伤害;实验室消防安全需要所有实验室、全员、全程的参与,做到人人知安全,懂安全,做到消防安全“三懂三会”;消防安全管理的改进和深化,必须从细节着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决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