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8:04:13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个体化医疗;老年医学;教学改革;新思路

“个体化医疗”(personalizedmedicine)指从个人角度,根据遗传和基因组信息与生活环境,并结合临床表现为人类提供量体裁衣式的健康医疗服务[1]。广义的个体化医疗是依据个体差异进行疾病管理,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门定制医疗模式[2],侧重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精神”。狭义的个体化医疗则结合基因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信息及生活方式,为患者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与治疗药物,其核心内容为遗传学、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药物基因组,以及环境[3],侧重于“人类基因组”,是在预防、诊断、治疗和后期康复的全过程中,依据患者的个体特征、需求和偏好设计治疗策略。是广义个体化医疗在理论和技术上的发展与延伸。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27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百年人口老龄化的进程[4]。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个体化医疗日趋成为可能并成为老年人群的需求。但因受制于经济与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进程相对缓慢,需要循序渐进。

1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

1.1现代医学发展让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现代医学正经历由传统标准化医疗向个体化医疗的巨大转变。标准化医疗忽略个体差异,个体化医疗是以患者的大量信息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各方面特点,制定出适合每位患者独特的、最佳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提高治疗的针对性以取得最佳疗效。因此,美国现代老年医学已从传统亚专科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诊治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为老年患者提供全面合理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现代医学的变革让我国老年人群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

1.2人口老龄化增速促进老年人群慢病高发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减退、储备能力下降、功能残缺等特殊的老年问题或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多种慢病并存或多重用药引起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病情易受心理、精神、社会和家庭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老年人口已经突破2亿,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2025年前,将以每年100万人数增加,预计20世纪末,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33%[5-6]。人口老龄化的增速促使老年人群慢病高发,并形成以下特点:未富先老,发展极度不平衡;老年人群寿命延长,失能、半失能与空巢老人的数量增多导致社会养老刚性需求增加;国家养老体系和医疗保障体制尚不健全;部分老年人群期望安度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医疗消费标准增高。

2我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现状

现代医学发展对医疗卫生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促进个性化医疗的进步,但全面实施老年人群的个体化医疗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障碍。老年人群数量激增与各方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影响我国老年人群个性化医疗的推进。

2.1老年医学专业开设数量与质量难以满足老年病专科发展需求高等医学教育对老年医护人员个体化医疗知识的掌握至关重要。当前老年医学和老年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社会老龄化的需求。其中,老年医学专业人才的严重不足是主要的问题。调查显示,我国222所医学院校中,59所建立了老年医学专业[7],存在部分学校课程设置上有缺陷,专业师资不足,临床教学实习基地缺乏等问题。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尚无统编的老年医学教材、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在校期间没有开展系统的老年医学理论教育或临床实践:科学学位型研究生课题涉及衰老机制偏少,临床实习匮乏;专业学位型研究生接触临床相对较多,临床工作能力较强,但其科研培养时间短,科研能力相对较差[8]。极少的三级综合型大医院设置老年病专科,开展老年医学教育培训的合格师资和基地缺乏。部分老年人专科医院或护理院正在积极筹建中,专职医护人员相当匮乏。与我国部分医学院校老年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相似,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挂靠于临床医学专业(老年医学方向):专业设置上缺乏独立性;课程设置仅在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上,增设了老年医学(36学时)和老年护理(32学时)两门课程,学生只了解老年病医疗与护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后期临床见习和实习与临床专业完全相同,没有老年专科实习基地,与老年个体化医疗标准相差甚远。

2.2患者和医护人员缺乏对个体化医疗相关内容的深入了解在我国,个体化医疗尚处于发展阶段。由于教材内容更新缓慢,个体化医疗尚未编入医学教材,国内一流院校的个别学生通过科研学术活动初步了解个体化医疗,我校作为普通医学院校,临床专业(老年医学方向)的学生在校期间对个体化医疗内容体系了解甚少。广大患者即使存有简单的个体化医护需求,但由于医疗费用和医疗模式的制约,对广义的个体化医疗需求已望而却步,对于基因组学等深层次的个体化医疗知识更是闻所未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以传统医疗模式为主,大部分医护人员仍按照传统医疗模式为患者服务,缺乏个体化医疗信息与内容的接触。调查研究显示部分医护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9]。

2.3尚不完善的老年病样本库阻滞了个体化医疗的高质量实施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的老年病样本库是按照疾病种类建立,不利于老年疾病机制研究和个体医疗的高质量实施。未来老年医学研究应对衰老起因、老年疾病特征与防治措施进一步探讨[10]。明确发病与衰老的相关机制是预防和治疗老年疾病的基础,从分子生物学、基因层面去揭示发病和衰老的原因,尽快实现“从基础到临床”。病变部位的标本对于发病机制研究、诊断性生物标记物筛选、靶向治疗等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建立包含患者血液、尿液、脏器组织及个人家庭情况、心理特点、社会关系等信息的符合老年病和抗衰老研究的规范化样本库,是老年医学的基础,这让高质量的个体化医疗成为可能。通过高质量生物样本与完整的临床信息,分析归纳患者的各项检查与诊断情况,形成一个综合、巨大的数据库,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让患者得到较好的治疗[11],真正实现“基础到临床”。

2.4缺乏制度保障的老年医学职业资格认证限制了老年个体化医疗进程我国目前非常缺乏老年人专科医院或老年护理院,尚无老年医学专业执业资格证和许可证设置制度,政策方面亦未出台对患者医疗信息采集的保护措施,这些不利因素都大大限制了老年人个体化医疗的进程。《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有条件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当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做好老年慢病防治和康复护理;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对口专业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12]。由此看出,国家高度支持老年医学建设,各项制度的落实会逐步推进老年医疗个体化进程。

3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新思路

3.1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老年医学(Geriatricmedicine)是预防和治疗与老年相关的疾病,最大限度地维持或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学科[13]。个体化医疗以个体获得最优质的健康为目的,而不单是治疗疾病,这与现代老年医学教育相吻合。未来老年医学将以老年综合评估、多学科团队协作、中长期照护基地联网为特点。其中,多学科联合工作是老年医学的突出特点,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护理、保健医学、社会医学、老年生物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多学科融为一体,相辅相成,蓬勃发展。另外,在个体化医疗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理应成为老年医学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内容。显然,目前我校老年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后期临床实践诸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发展要求,老年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3.2我校老年医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3.2.1独立设置老年医学专业:教学大纲要求与课程设置对未来医生的培训、考核、医疗水平的评价等有很大影响。老年医学起源于临床医学,专业领域上息息相关,但老年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策略与途径有其独特性,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和服务对象大多与老年人有关。现代医学与老年个体医疗的强劲发展促使老年医学逐渐走向学科交融式发展。因此,我校老年医学理应成为独立的专业设置,并按照现代老年医学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需求,重新设置教学大纲、课程安排和后期实践教学,突出个体化医疗特点,以适应老年医学的快速发展和个体化医疗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2.2更新现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促使老年医学教育与人才培养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未来老年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都需要突出老年特色,除医学与护理知识的学习外,需要开设心理学、社会学、营养学、人文关怀等课程。另外,由于个体化医疗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见解,分子诊断、大数据等课程也需要列入教学大纲的新要求。另外,新设置的教学大纲,利于现代医学知识的融合、传授,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整体掌握,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必要取代传统教学模式,后期实践教学也应着重老年疾病机制的探讨、诊断与防治,以促进个体化医疗的实施进程。

3.2.3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人数:独居或失能老人的增多,“421”家庭或空巢家庭等使得老年人群的医护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专业医护人才相当匮乏。未来需要更多专业化的老年医护人员,以满足老年人群晚年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提高需求。因此,我校适度加大老年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是顺应时展,满足未来老龄化社会和个体化医疗的重要举措。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2

“这是医管局整合系统内优质资源,协同创新的举措。”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对《中国医院院长》说:“联合诊疗中心将重点解决老年复杂性的心血管介入、心脏康复、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和急性后期心脏功能康复等医疗需求。”

民政部最新的统计公报显示,在我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接近15%,相当于每20人中有3位60岁以上老人。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心血管疾病诊疗需求大增。

北京老年医院宣传科许女士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经过严格的评估发现,通过介入手术,一些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们的生活质量能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手术的技术难度高,我们往往不敢接收这样的患者。联合诊疗中心的成立,则消除了这种困境。”

据她介绍,联合诊疗中心近期实施了几例高难度手术。有一例手术,北京安贞医院专家团队拿出了5套方案,考虑极为周全,最后手术取得了成功;而北京老年医院的医务人员在术后的CCU照护、康复等方面也做得非常好。

通过手术实战,两家医院的优势互补得以印证。对此,陈峥院长表示,北京安贞医院在心血管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强大实力,而从老年疾病的评估到管理,从急性病、慢性病到康复,老年医院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这是老年医院的优势所在。在理论上,北京老年医学更关注老年人的全人状况,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关心患者;北京安贞医院在治病上有很多高精尖的技术与人才。两家医院合作,正可谓互取所长。

联合诊疗中心的运作设置保证了“互补”最大程度发挥效用。北京市医管局宣传处张海鸥向《中国医院院长》介绍说:“联合诊疗中心主任杨清同时兼任这两家医院的心血管科主任。核心的专家团队来自北京安贞医院,基本的医生、人员配置由老年医院提供,诊疗、康复、流程设置一体化运作。中心是两家医院的结合体,不分你我。”

中心的成立势必将惠及更多的患者,北京老年医院宣传处许女士说:“从地域上,老年医院一直是北京北部的老年医学中心,从全国慕名而来的老年患者也不少。以往受技术限制需要转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今后在老年医院即可接受最好的治疗。”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老年病;全科医学;疾病管理

自美国nascher医生1909年提出老年病学的概念及1914年第一部老年病学专著《老年病学》出版一个世纪以来,欧美部分国家老年医学专家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使老年病学得以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目前在老年病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均取得了长足进展,近些年我们结合相关理论在社区开展了一系列老年病管理的实践活动,对一些具体问题结合国情实际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索。迄今已经取得了一些心得体会和收获,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究。

1老年病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正处在老龄人口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60岁人群占总人口的13.6%,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2.48亿[1]。卫生部调查表明,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为76%~89%,明显高于中青年(23.7%);60%~70%的老年人患有2~3种慢性病,患慢性病的老人中,46%有运动功能障碍,17%生活不能自理[2],且≥60岁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和致残率是总人口的3.2倍和3.6倍[3]。国家将就其投入大量的卫生资源。而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对老年病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已成为各个医院及政府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的今天,我国老年病学尽管起步较晚,但因其重要性和特殊性,不仅在院校教学内容及形式上已经历了飞跃,在医院的管理实践中也要与时俱进,笔者结合近些年来的老年病管理经验,对将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老年病管理过程中的优势进行探究。

2老年病管理的复杂及特殊性

2.1老年病疾病谱复杂老年患者有其特殊的临床特点,导致疾病谱复杂:多种疾病集于一身或同一脏器有不同性质的多种病变,易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患者体质差,反复住院,药物敏感性降低,临床上广泛应用侵袭性的诊治手段,易诱发医院内感染;心血管、呼吸、消化、神经系统及恶性肿瘤患病率较高;25%患者常常合并精神心理问题,需要更多的关心与照顾。

2.2老年病管理涉及预防、医疗、康复的全程机体的老化及退行性变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复杂多变的疾病状态就是老年病科医生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老年病的管理不仅是治疗疾病,更多涉及到预防保健,以及适时的进行疾病风险预测;对各种急性病的治疗及急性期后的康复;对各种慢性病的管理等不同的具体工作。最终的目的是力求做到“老而不病、病而不残”和“残而不废”[5]。

2.3老年病管理涉及生物、社会、心理各个方面随着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的健康是躯体功能、精神心理、社会行为和环境的完美组合。由于老年人自身体质下降、精神心理调节能力降低、社会适应能力减退而不能及时适应比较剧烈的环境变化[6],任何一种不良的刺激因素都可导致老年人发生疾病。因此在处理老年疾病时必须要将其置身于生物、社会、心理的各个层面综合考虑。

3将全科医学理念引入老年病管理实践的优势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开始引入全科医学概念,1999年卫生部全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全科医学教育工作全面启动,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全科医学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7],并将预防、医疗、康复与健康促进有机结合,将个体保健与群体、社区、保健融为一体,通过生理-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对人的身、心、灵进行全面照护。而这种医疗模式、医学理念可以更好的适应老年病的特殊性。所以在近些年的老年病管理中我们依据全科医学模式不断渗透整体管理理念。

3.1重视整体医学诊疗思维在老年病的管理中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整体观念,全科医学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包括六大要素,具体理解就是关心患者的疾病和不舒服的感受,同时深入了解患者基本资料,就治疗计划寻找医生和患者共同的立场,在诊疗过程中渗透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的观念,注重加强医患关系,最终为患者提供实际可行的治疗[8]。以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管理为例,在管理中要区分不同的时机和场合让患者及相关管理人员逐渐明白高血压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法等问题的相关内容。最终达到以人群老年高血压患者为中心,使得社区医生从症状学及健康管理角度学会如何筛查老年高血压,主管医生要把握老年高血压不同于年轻人的临床特点,能全面评估老年人的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并发症、合并症,有无合并精神心理问题,进一步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在与患者及家人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提供患者能够承担并长期服用的适合病情及经济收入的治疗方案,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于高血压造成靶器官损害脑卒中等疾病,在急性期治疗后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包括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恢复,在整个诊疗过程中不断传授给患者及家人正确的生活方式及保健常识。真正使参与管理者理解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对疾病的认识达到分子学的深度、对患者的认识达到社会学的广度、对诊疗方案的抉择充分考虑患者的背景,真正实现以患者为中心。

3.2对老年人实施疾病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健康管理老年病学是老年学和医学的分支,研究范围是与老年人疾病相关的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社会心理学和预防医学,目的是健康促进、预防疾病、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维持不治之症和残疾患者的最大自主独立性,使其能够回归社会和家庭、全面关怀和支持临终患者。所以,要求老年病学管理者在对老年人实行疾病管理的同时注重加强健康管理。疾病管理是以某种老年病为基础,协调医疗、保健、康复和与患者沟通的系统,包含患病高危人群的识别、基于循证医学的医疗指导、患者管理、过程和结果的预测和管理,以及定期的报告和反馈。通过老年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有组织地、主动地、多种途径和方法地为老年人群中的患有某种特定疾病的患者提供卫生保健服务。但这只能是“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要做到“老而不病”还需要进行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是对老年人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可以通过老年病管理者走出病房,走向社区的医疗活动,通过健康讲座、社区调查、疾病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来实现。

3.3全面理解临终关怀全科医学理念体现为对人提供全程的医疗服务,包括“平安出生,快乐成长,健康生活,舒适离去”[9]。后两项是老年病所涉及的领域。通过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力争老年人达到“健康生活”,但是所有人都不能回避死亡,对老年人更是如此。老年病学其中目的之一就是更好的支持临终患者。临终关怀的概念在发达国家已经很成熟。由于我们国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发展状况及医疗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临终关怀在老年病管理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我们可结合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介绍安养院、安宁缓和病房的患者生活、医疗照护情况,传授临终关怀的服务理念,达到尊重人、尊重生命、尊重生命的质量目的,帮助老年患者正视并接受死亡,"舒适离去"。

参考文献:

[1]成蓓.老年病学[m].2版.科学出版社,2009.

[2]SpaldingmC,SebestaSC.老年病筛查与预防[J].中华全科医学,2009,12(1B):117-118.

[3]谢秀梅,李别非,余国龙.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3):57-58.

[4]宋岳涛,杨颖娜.老年病的特点与预防[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0):86-88.

[5]陈峥.老年综合征管理指南[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1-4.

[6]SchultzD,KeyserD,pincusHa.Developinginterdisciplinarycentersinaging:learningfromtheRanD/HartfordBuildingGeriatricHealthCareResearchCentersinitiative[J].acadmed,2011,86(10):1318-1324.

[7]KhanF,amatyaB,HoffmanK.Systematicreviewofmultidisciplinaryrehabilitationinpatientswithmultipletrauma[J].BrJSurg,2012,99Suppl1:88-96.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4

关于医学生写给医院领导的感谢信范本1尊敬的xx医院领导、老师们:

您们好!

阳春三月,我们xx学院实习同学即将告别校园,走向社会。在即将离开实习医院之际,请允许我们向一直关心和教导我们的医院领导、老师们致以最诚恳和真挚的谢意!春华秋实,我们在油田总医院已度过了忙碌而又充实的实习生活。

回顾一年来点点滴滴,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与荣幸!一年前,我们带着浅薄的医学积累,走进临床。是你们耐心的教导,让我们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无涯的学海中找到前进的舟楫;是你们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悟到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培养起真诚奉献的崇高使命感。

一年的实习生活是我们收获的一年,是开心的一年,,更是难忘的。医院领导为我们安排了数名优秀的指导老师,你们兢兢业业,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你们工作态度负责,很乐意把你们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传授给我们。我们深刻的体会到你们的高尚风貌、刻苦的工作作风、精湛的技艺、崇高的敬业精神、博大的待人情怀。你们的每一份友好鼓励、每一个善意的微笑、每一次细心的指导、都让我们感动万分。在贵医院实习期间,我们不仅渐渐掌握了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培养严密的临床思维,更是在老师们敬业奉献精神的熏陶下使自己思想上受到洗礼,灵魂上得到升华!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既然选择从医,我们风雨兼程!在医学之路上,我们将永远铭记每一位老师们的教诲,将心中感激化为工作与进取的源动力,孜孜以求,不懈努力,为人类的健康与祖国医学事业贡献自己毕生的力量!最后,我们衷心地祝愿贵医院的事业蓬勃发展,并祝院领导和全体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合家安康,万事如意!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关于医学生写给医院领导的感谢信范本2尊敬的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的领导、老师:

您们好!

湛江中医学校XX届秋季卫生保健学专业6位实习同学向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和老师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学校实习工作的支持和关照,感谢各级领导对我们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

感谢老师们给予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在我院全科室八个月的实习生活里,是辛苦的,但也是快乐的。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个团队强大的凝聚力;科室主任、带教老师和护士老师严谨的工作风格、高尚的医德,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细心、耐心的教学态度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整的八个月,老师教予我们许多,从面对病人,到病史采集,到如何分析,到医疗文件的规范书写等等,我们的临床思维得到了锻炼,临床技能也得到了提高,在老师们的教导下,我们成长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行医道路上,我们将风雨兼程,将永远铭记各位导师的教诲。

八个月的实习时间,而又宝贵的实习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在此再一次感谢医院领导和老师们为我们提供的一切。祝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全体领导、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也祝佛山市南海区黄岐医院的医疗事业更上一层楼!争取创二甲。

此致

敬礼

xxx

xxxx年xx月xx日

关于医学生写给医院领导的感谢信范本3尊敬的xx人民医院领导和老师们:

您们好!xxx卫生学校XX级实习小组于20xx年6月至20xx年3月在贵单位进行了为期十个月的学习实践,在此期间,我们受到贵单位的热烈欢迎和真诚接待,单位领导为我们提供了优越的实习条件。在此我们满怀不舍谨向高州人民医院全体领导和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一年的实习生活是我们收获的一年,是开心的一年,,更是难忘的。单位为我们安排了数名优秀的指导老师,他们兢兢业业,给予了我们全方位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实习计划和毕业论文。单位完善的管理制度、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一年的实习时间,您们教给了我们很多很多,这里是我们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第一个人生驿站,感谢您们,您们的身体力行给我们竖立起引航的灯塔!我们一定以您们为榜样,把学到的专业知识报效社会。

我们的实习在一定程度上打乱了医院的某些工作安排,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请贵单位多加谅解。对医院的领导、老师们给予我们实习小组的大力支持与厚望,我们再次表示真挚的感谢和敬意。最后,衷心祝xx人民医院的领导和老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此致

敬礼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5

1特色服务解人忧

康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社区居民的医疗保健需求出发,把社会效益和居民的健康放在首位。2011年5月中心率先在徐汇区开展了全人群家庭医生服务。以每一个家庭都享有家庭医生服务、每一名家庭医生都有一个坚强团队支持为目标,全面推进全科团队队伍建设。目前已经组建了5个活跃在社区的全科服务团队,初步建立了“家庭医生+家庭医生助理+家庭医生协作组+家庭医生社区顾问+若干专科医生”,即“1+1+1+1+X”的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

中心通过几年的努力,构建了“60-80-100”的为老服务体系。对60岁以上老人开展健康关爱,为他们提供老人健康测评;对8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银龄关爱,与街道助老员共同承担高龄老人的助医服务;对百岁老人开展晚霞关爱,专人结对为百岁老人提供持续性健康照顾。2012年6月中心内部的新乐养老院增加了舒缓疗护病区,实现了舒缓疗、护养老护理一体化服务。“舒缓疗护”病区专门接诊收住癌症晚期患者,提供24小时的生活护理和临终关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2011年徐汇区体育局和区卫生局共同出资230万建立了康健社区市民体质测试中心。市民体质测试中心是医体结合的创新模式,市民不但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而且可以得到社区医生开具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对慢性病进行细节化管理,更好地为老百姓的身体健康服务。

中心建立了面积达450平方米的中医堂,集中医诊疗、康复、针灸、推拿、理疗、养生和治未病等中医药综合服务为一体,为辖区百姓提供廉价、优质、便捷的中医特色服务。中医堂内部装饰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特色,目前有中医大夫6名,提供包括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针灸推拿、养生保健、中药代煎等中医适宜技术,宏扬传统医学,悬壶济世惠民。

2细节关怀暖人心

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弘扬医学人文关怀精神,视病人为亲人,做到以病人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病人需要为第一选择,以病人满意为第一标准,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细节,完善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院和谐发展。将提供温馨服务、细节关怀融入到日常工作及文化建设中去。

中心自2011年起优化流程,实现全程诊疗一次性付费,实现医疗基本信息市区两级共享调阅,开通与二级医院预约门诊挂号的“直通车”,建立家庭医生信息化工作平台,探索社区家庭医生高血压网络化管理。

中心大力培育“馨沁怡宁”的护理文化,馨:门诊康馨护理组365天输液;沁:康沁护理组优质护理服务;怡:康怡护理组为老护理服务;宁:康宁护理组舒缓疗护服务。中心门诊康馨护理组、二病区康宁护理组、养老院康怡护理组荣获上海市巾帼建功活动“巾帼文明岗”称号,门诊康馨护理组获得上海市总工会“红旗文明岗”和上海市医务工会“迎世博窗口服务示范岗”荣誉称号,2010年获徐汇区“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康健的医务人员工作热情主动,在康健社区居民中赢得了极好的口碑。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同社区居民进行广泛沟通和交流,如共建单位座谈会、居委干部座谈会等等。主动听取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改变,使中心的发展更符合居民的需求。在第三方测评和出院患者的满意度调查中,多次在区内名列前茅。

3人性管理创合力

中心党支部2010年荣获徐汇区卫生系统“建功、奉献”创先争优活动红旗党组织,2011年获得徐汇区卫生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心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积极分子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敢于率先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中心的人才培养在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中一直是重点之一,并得到了区卫生局领导的全力帮助和支持。2012年,中心通过公开选拔评选了5名徐汇区青年人才,11名院级青年人才,促进了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为中心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心人才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中心现有的在职职工204人中,卫生专技人员有17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3人,中级职称的有73人,本科以上学历86人,全科医生37人。中心注重中层干部执行能力的培养,每年举办两次干部培训班,制定了中层干部每月考核制度等管理制度,提升了干部管理水平,保证了中心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康健工会注重职工的素质培养,在举办各类讲座如职业道德、消防安全、理财等的同时,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市级、区级和中心自行组织的各项比赛,如游泳、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拔河等竞技项目以及书画、厨艺、摄影、十字绣和卡拉ok等文化类项目。通过各类比赛和竞技,培养职工广泛的兴趣爱好及运动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为康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学科建设增后劲

中心前后与市六医院、市八医院、徐汇区牙防所等签约合作,联合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医学讲座、社区实践、继续教育、科研合作等,逐渐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严谨的医护骨干队伍,每年都有数篇。与复旦大学、上海市CDC、徐汇区CDC联手开展了多项社区科研项目,承担了上海市医学重点社区项目《社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管理及综合防治模式研究》及交通大学医学院《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模式在社区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等课题,协作完成了交通大学医学院课题《高危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干预》。2007年中心成为上海市全科医生培养社区培训基地,2011年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实习医院和预防医学教学基地。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人口老龄化

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232-0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日益进步,同时,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速和加剧。在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做好老年事业,满足老年需求就显得日益重要。而老年需求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健康进而对健康服务的需求。[1]老年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健康状况的维护,包括日常的养生保健、体检和慢性病治疗,中医在这方面拥有西医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微病末疾可以采取按摩、吐纳、导引之术等简易方法祛邪;对于体检,中医更是不必借助于昂贵并且多对人体有害的现代仪器,而仅靠望、闻、问、切(包括腹诊)四诊方法,就可以对尚未恶化的疾病进行及早诊断治疗;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中医可以凭借食疗、针灸、按摩和简单的药物进行。同西医相比,中医的这些措施、手段不但对本就年迈体弱的老年人副作用小,而且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医疗费用,为收入来源相对匮乏的老年人节约开支。但是,我国目前的中医人才培养缺乏对老年人的针对性,因此,有必要针对老年人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培养问题进行研究。而要制定中医人才培养战略,首先需要明确中医人才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笔者将运用经济学的需求理论分析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包括对质量的供求,如针对老年健康问题,中医人才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突出技能,达到何种水平、已经达到何种水平等;也包括对数量的供求,如每个社区需要多少中医人才,每个中医人才服务多少老年人、目前的供给数量状况等。

一、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需求分析

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需求情况包括需求的数量和所需人才的质量两个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数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数量主要从老年人口及患病率着手分析。

按照国际标准老年人口定义为65岁以上来算,《中国统计年鉴2014》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7%。而按照中国将老年人口界定为60岁及以上来算,《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亿,占总人口的14.9%。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的占43.82,其他(包括基本健康、不健康但生活能自理和生活不能自理)类别占56.18。[2]若据此标准进行折算,则2013年我国的2.02亿老年人口中,身体健康者有9954万人,其他类则高达11346万人。并且这11346万老年人中,生活来源的主体是离退休养老金和家庭其他成员供养。[2]按每位老年人每月找中医诊治一次,一名中医师每月接诊1000名患者计算,满足上述11346万位老年人的健康服务将需要11.3万中医师,并且从未老年人提供诊疗便利的角度出发,这11.3万名中医师最好安排在各社区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村卫生院所。

(二)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质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需求质量主要从老年人体质状况和疾病谱进行分析。

人过六十,体质开始越来越虚,免疫力开始逐步下降。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由于机体形态及生理功能的逐渐衰退,体质的虚弱程度也会更加严重。体质的下降导致老年人患病率平均高于年轻人,疾病谱以慢性病为主。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人群患病率的4.2倍,且人均患有2-3种疾病。[3]由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等机构于2010年联合开展的中国慢性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中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而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则高达19.6%,其中有将近一半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老年人主要的慢性病患病率依次是高血压、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缺血性的心脏病。

老年人的这种体质状况和疾病谱现状就产生了一种非同一般的对中医人才的需求,即要求中医医疗服务人员善于调理体质,善于治疗老年慢性病。调体质要具备推拿、按摩、针灸、熏蒸、食药等技能,治疗老年慢性病要具备更为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当然,较高的利用望、闻、问、切进行疾病诊断的能力和水平是必备的,这既是进行体制调理和疾病治疗的前提条件,还是为老年人节约诊断费用,因而改善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老年除了体质差、易患病之外,经济收入来源相对单一,容易因病致贫。

二、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分析

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情况包括供给的数量和人才的质量两个方面,下面进行简单分析。

(一)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主要根据统计年鉴中的各医疗机构中医从业人数进行分析。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医疗机构数,综合医院15887个,中医医院3015个;基层医疗机构9153678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3965个,街道和乡镇卫生院37608个;2013中医药人员总数为52.3万,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数字都是全国统计总数,特别是统计的39.8万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可能其中的多数都是老年人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健康医疗服务的。从老年人能够更方便地获得医疗服务的角度来看,可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的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人数可能更加符合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数量这个指标。而这几类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合计为10.7万人。还需要指出的是,这10.7万中医师和助理中医师是为所有各类患者服务的,而不是只为老年人服务。

(二)老年健康医疗服务中医人才供给质量

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质量主要根据中医师职以及中医人才所受的教育进行分析。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4》,目前全部医师中,拥有正高职称的占1.8%,副高职称占7.1%,中级占27.2%。即使不考虑职称是否能够代表中医水平,中级以上合计也仅仅占了36.1。从中医师曾经普遍所受教育来看,问题可能更令人忧心。多年来,高等中医院校一直强调学习中医专业的学生要掌握中西医两套本领,中医西医的课程比例对等,导致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中医的时间非常有限,[4]过多的西医课程使得学生缺乏中医的思维方式。而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全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检测的结果,我国中医医院普遍存“中医治疗率低、危机重症就诊率低、中草药使用量低”的三低现象,虽然经济因素是其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中医师医疗水平不高可能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不再研读《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也不再背诵《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也限制着中医师们的中医医疗水平。由于缺乏医疗分工,他们对老年人疾病谱的掌握以及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治疗技术的掌握还都不到位。

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比较和对策

下面将老年健康服务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供求失衡之处,并提出简单的应对之策。

(一)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比较

根据前文的中医人才供给和需求分析,从供求数量上看,单单为老年人进行健康医疗服务就需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配备至少11.3万名中医师,而目前这两类机构只有中医师10.7万,并且这10.7万中医师还要为其他年龄段的人提供医疗健康服务,而不是只为老年人服务,如果这10.7万中的三分之一即3.8万名中医师能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那也还有7.5万的缺口。显然,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给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从供求质量上看,老年人需要的是掌握有深厚的传统中医功底、能够用中医中药为他们调理体质、治疗老年慢性病的中医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显然也缺乏这样的中医人才。所以,无论从供求数量还是供求质量来看,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的供给都不能满足需求。

(二)应对供求失衡的对策

针对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供求失衡的现实问题,我们提出以下简单的应对之策。

1.扩大中医人才培养规模,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配备更多的中医人才。既要扩大中医高等院校的中医专业招生规模,同时还要为传统师承教育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让更多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优秀人才加入中医队伍。

2.开设中医老年病学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专业或研究方向。老年人既有其特有的体质,也有特有的疾病谱,那么在人才培养上就应该针对老年人的独特体质和疾病谱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以培养更多地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人才。

3.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从思维方式上看,中医更偏向于形而上的思维,而西医则更偏向于形而下的思维,当中医专业的学生学习较多的西医课程以后,容易从形而上的中医思维转向相对比较容易的西医的形而下的思维,但这是不利于中医医疗水平的提高的。从提高中医人才中医医疗水平出发,需要在中医人才教育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4.强化对中医典籍的学习。《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等中医典籍是中医的源头活水,要想提高中医师的临证水平,熟读甚至背诵这些中医典籍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不但古代和近代的中医大家们,而且最近我们国家评出的两届国医大师,对中医典籍一般都有很深的造诣。

结论

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速和加剧,老年健康服务需求越来越强烈,作为能够比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的中医,其人才供给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既需要扩大中医人才培养规模,为基层医疗单位输送配备更多的中医人才;又需要开设中医老年病学等面向老年健康服务的中医专业或研究方向,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和强化对中医典籍的学习。

参考文献:

[1]melGray,milenaHeinsch.aginginaustraliaandtheincreasedneedforCare.agingintl,2009,34:102-118.

[2]杜鹏.中国老年人口健康状况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3(6):3-9.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7

李永春,法学硕士,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海南岛养生与旅游医学研究院理事长,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海南省科学养生协会会长。历任海南省委对台工作办公室主任、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总商会党组书记、东方市委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海南医学院党委书记等职。

认同协会规划构想建言落地执行思路

首先,我表示非常赞同、拥护刘会长关于协会的构想,非常有高度,又接地气。我想这届协会释放出一个重大的信号,我们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将会大放异彩。

我为协会提两点建议。第一,海南岛现在是发展健康产业最合适的地方,良好的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健康产业的发展,而且海南省委省政府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已经把健康产业作为海南岛的王牌产业,制订了一系列的政策。所以,我建议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能够把海南u作为一个“基地”来发展,相信会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也会对海南的健康产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我希望秘书长在我们理事之间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让大家互相加强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更有利于相关工作的开展。

孙振学,武警总医院副院长,兼任武警总部机关门诊部主任,全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门诊管理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武警部队第五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门诊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主持武警部队、全军及北京市的多项课题研究。

做好老年保健事业三个问题不可忽视

目前而言,我国要做好老年保健事业,三个方面的问题不可忽视。

第一,健康体检必不可少。协会应利用好自身平台,鼓励老年朋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锻炼,合理饮食,同时还应普及健康体检的必要性。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口号:“千万不要死于无知。”要变无知为知之,最好的办法就是健康体检。健康体检是对正常人定期的体格检查,为的是发现潜在的疾病,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通过体检明确了解自己的身体处于何种状态,消除疾病隐患,从而实现向健康转归。

第二,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健身尚需“健心”,防老需防“心老”。人的一生,为温饱生计,为儿孙后代,忙忙碌碌,又苦又累。退休后闲居在家,按理说应该享受清闲,然而,由于某些心理问题和身心疾病的存在,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清福”的老年朋友并不多。心理学研究与生活实践表明,积极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而消极的情绪会对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当人处在不同的情绪状态时,会引起一系列生理反应,从而引起各种疾病的发生。

第三,重视老年人防跌倒是“重中之重”。以往人们认为,跌倒是意外,防不胜防。但科学研究表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并不是一种意外,而是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它是机体功能下降和老化过程的反映。在发达国家,已经在预防老年人跌倒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干预,这大大降低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以上三个方面的建议,只是抛砖引玉,中国老年保健事业还有更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期待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未来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按照国家的政策,把老年人的保健事业发扬光大。

顾建钦,医学博士,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河南大学医学院院长。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科显微修复学组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办会方向要开放灵活专委会创建要多而务实

我们国家现在卫生与健康的工作方针是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我觉得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也特别适合我们老年保健、老年医养护的工作。

对此,我提出四点建议:

第一,关注基层的老年健康。我们老年保健协会对基层的老年健康,这么一个非常大的群体、非常弱势的群体,而且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群体,应该开展专项的研究,特别的关注。

第二,要发挥我们中医的特色,来开展老年保健协会的工作。说实在的,中医是我们传统的医学,我们应该利用传统中医的优势,来研究、来推动我们国家老年人的保健事业。

第三,科学合理的、适时的设置一些专委会。我看了很多的一些协会、学会,可以说有一些学会有80个、100多个专委会,我们现在成立了22年,我感觉我们的专委会比较少,应该根据我们老年保健协会的特点,根据现代医学、科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与时俱进,设立一些比较切合实际的专委会。我们要在老年保健协会之中,设置缓和医疗、安宁疗护的专委会,现如今,国际上都在推动和研究这项工作。

第四,开放办会,开放观点。我们要学习借鉴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在老年保健方面的做法、经验,更多的邀请他们,或者说我们走出去,来办这个协会。

赵铁锁,北京天地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于1995年创办山东天地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先后被评为济南市十大杰出青年和山东省十佳青年企业家称号。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生物科学健康教育基地主任、山东省保健行业养生委员会主任、济南市政协特邀顾问等众多社会职务。

提高国民健康素养协会大有作为

我相信在协会新一届领导的带领下,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会取得一个更大的发展。目前来看,国家的形势对协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方面国家提出了2030健康中国规划,这个战略规划提出了15年的发展内容和目标,特别是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提高国民的健康素养。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协会大有作为。

现在我们国家老年人已达到了约两亿三千七百万,而且每年都在增长。所以,协会的任务也是非常艰巨的。国家处在一个改革时期,赋予协会很多政府职能的任务和工作,希望我们协会积极争取,本人也会大力的支持协会的工作,把工作做好。

邓绍平,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任医师。现任四川省医学科学院院长、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兼任器官移植研究所所长。从事临床外科及器官移植三十余年,在器官移植,胰岛细胞移植,诱导免疫耐受等多个领域开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地位。

关爱老年人就是善待明天的我们

我国己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老龄化人口关爱的要求将会进一步的增加,甚至呈指数性增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善待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今天,我们对全社会老年人的关爱,也必将是对我们自己明天的善待,因此,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的目标及终旨是符合时代潮流的。

现阶段,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老年医学、老年健康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对滞后,尤其在康养、人文关怀,主动性及全方位性还相对落后,还有相当长远的路要走。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建设我国未来美好老龄化社会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作为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应利用医学专业组织和全社会各种力量,借鉴国外经验,探索创新出自已的方法,为建设中国特色的老龄化社会作出引领的作用。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深知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一语的内涵。如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将三个人口大省的人民医院(四川、河南、湖南)增设为常务理事单位,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充分体现了协会在未来促进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行动中的决心和信心。我坚信,在新一届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领导班子带领下,通过中西医学并重,社会力量参与,舆论紧密导向等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在中国创造出一个老有所养、老来安康的幸福新社会。

祝益民,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人民医院院长,湖南省急救医学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急诊分会儿科急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国家医改的纵深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有效实施,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小康与健康的目标要实现,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第五届理事会换届恰逢其时。

老龄人口是“医学脆弱人群”,2亿老年人口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老年相关疾病对健康的威胁还很严重,老年健康服务存在巨大供需缺口,老年健康知识的普及任务十分繁重。为此,我们医院将老年医学的学科发展作为“十三五”的重点发展方向,成立了具有11个亚专业的老年病专科,强化了老年医学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建立了国内第一家老年健康大学,成立了老年医学照护联盟,探索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期望未来协会在“让每个长者都更加健康幸福”的愿景下,充分发挥让老年病残长者获得最有温度的关怀与帮助,让活力长者分享最有品质的快乐与幸福。在这种使命下,搭建面向全国的交流与培训平台、科研与转化平台、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平台,服务中国,引领世界。

杨燕绥,比利时根特大学法学博士,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双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公共卫生学院特聘教授。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教授、医疗服务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健康大数据与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期盼协会深入产业做实服务

我想和大家谈两个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问题一是关于老年护理,人社部医保明年的重点工作就是推广长期护理保险,但在我们调研中发现很多条目都没有标准,所以下面我们要做四件事儿:

第一,怎么样对老年人及时的、定期的进行诊断,他们到底处于什么状况,这个需要引用工具、制定标准。

第二,根据诊断给他们做康复护理的计划。

第三,这个护理计划下发生的费用、时间等怎么测量计算。

第四,制定出社保和商保的支付计划。

这四个环节需要一个一个的做下来,落实下来,明年我们的长期护理险才能真正推出,推出后才能有购买力,有了购买力,投资者才能找到盈利模式。

问题二是国家卫计委和民政部联合推出了50个康养试点城市,选择的都是青山绿水的地方,已经有长寿基础、长寿基因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又都是相对经济比较差,而我们过去的医疗资源在那里投入比较少的地方。我们新的一届协会成立了,会长刘远立教授长期研究健康管理,在这方面有长期的积累。这50家试点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选择一些和他们联手,把我们的专家力量输入进去,帮他们招商引智,把这个试点城市做起来,我相信对中的医养服务体系,还有康养产业都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

肖新华,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糖尿病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兼糖尿病营养学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委、中央保健局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加强基层交流注重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的防控呈现高发低龄态势。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成为全球致病致残的最大病因,是21世纪世界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展开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以及加强大家对老年人糖尿病的认识,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学术交流。积极组织开展糖尿病防治学术交流、经验推广等工作,以提高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第二,面向全国范围内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的教育与培训。针对各地社区糖尿病防治基础知识薄弱,专业知识多有欠缺等问题,逐步在全国开展糖尿病专题培训工作,帮助提高社区医疗水平。

第三,专家下沉走基层,进一步开展公益活动。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决定了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患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漏诊、误诊;并发症多且重,病残率高,病死率高等。所以,我建议三级医院专家能够走出诊室,走进社区,在各地组织更多的糖尿病公益讲座,广泛开展向红丁教授“三五防糖法”、“糖尿病健康新7点”等主题教育讲座,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开展糖尿病医疗咨询、营养进社区等工作,实现辐射千万糖尿病患者及家庭的教育目标!

苏舒,名医主刀创始人兼Ceo,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患和谐促进分会副会长,“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曾在谷歌总部和高盛投行担纲要职,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和多次成功创业经验。

发挥互联网优势整合多元医疗资源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在老年保健协会里,在会长和秘书长的带领下能更好的为全国的长者的健康和幸福的事业尽我们一份微薄之力,同时,也非常希望名医主刀作为老年保健协会的一份子,发挥我们在互联网的优势,例如对国内外顶尖医疗资源整合的优势。不仅如此,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够为有相关需求的老人和长者的健康进行保驾护航。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8

全球老龄化趋势和生活质量期望值的提高,使得全世界的社会保障和卫生保健服务工作面临重大压力,需要做出相应的应对。目前最主要的应对措施是建立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强调和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和社区护理工作〔1〕。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世界老龄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目前社区老年服务从内容、规模到质量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还有较大距离〔2〕。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社区保健提出了更高的需求〔3〕。笔者曾赴芬兰访问,考察当地的卫生政策、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及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笔者综合考察和学习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我国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发展的思考和建议作一评述。

1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保障机制

1.1芬兰是老龄化国家

芬兰以高新技术和发达信息社会闻名于世,国土面积约为33.8万km2,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南临芬兰湾,西濒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全国分为5个省和1个自治区:南芬兰省、东芬兰省、西芬兰省、奥鲁省、拉毕省和奥兰岛自治区。芬兰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全国530万人口中65岁以上占15%,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1岁,男性为74岁。芬兰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较其他西方国家先行一步。

1.2芬兰的养老保险制度

芬兰公民一生享有福利保障,是欧洲国家养老保险制度较为成熟的国家。芬兰根据新的养老金法,职工可以在63~68岁之间退休,养老金按职工工作年限计算。工作年限越长,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越多〔4〕。通常,工龄满40年的职工退休金相当于原工资的60%。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芬兰全国领取养老金者达到13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6%。

1.3芬兰的医疗保障制度

芬兰政府1963年颁布了“疾病健康保险法”,并规定由国家社会保险协会实施与管理。健康保险享受对象为全体公民及已获得该国国籍的外国移民,没有民族、年龄、经济收入及职业的差别。各地设有管理部门,每个健康保险享受人员都领有一个保险卡,患者凭卡在个人适当负担部分费用的前提下,可享受免费治疗或减免照顾〔5〕。芬兰许多公共性质的福利事业由国家、地方政府、社会福利事业团体经营。福利设施建设费、设备费等80%由国家和地方承担,其余20%由经营者自负盈亏。这种多元化的参与形式很值得中国借鉴〔4〕。

1.4芬兰的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全国5个省和1个自治区都设立省社会事务与卫生厅,主要负责管理和协调各省卫生保健服务和医院管理事宜。各市、镇、社区亦设有相应的卫生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地方卫生保健工作。在芬兰大医院与小医院互相配合支持,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互相协调共同发展,从而较好地保证了全国各地方的居民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权利。芬兰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点普及卫生保健与预防,初级卫生保健网遍及全国各地,保证了城乡居民有均等机会接受医疗、预防和保健服务,较好地发挥了医疗保障作用〔5〕。芬兰市政医疗卫生服务包括基本医疗和专家医疗两部分,地方税收、国家补助与使用者交费共同构成这些服务的资金来源。健康中心提供基础医疗服务,设有住院部。住院部里的病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但是在一些地方,中心也提供短期急性病人住院治疗服务。除了住院部,市政社会服务部门还负责提供老年人家庭长期护理服务〔6〕。此外,为使老人在家中安度晚年,社会福利部门向老人们提供各种上门的家庭服务和卫生保健服务。

1.5芬兰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方式

探索和逐渐确立一种适合老人居家养老的方式和体制,强化对居家养老提供家庭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组织建设,并在财政预算上实行优惠政策;以居家养老、居宅看护为发展方向,构建“居家养老”模式,培训家庭护理员,负责看护老人、处理家务;普及托老所,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政府出资修建特别养老院,为痴呆、卧床不起等体弱老人提供服务;强调开拓高龄者对社会的参与机制,发挥老人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特长,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调社会福利的地方化和一元化,加强地方政府对老人福利的责任和职权;鼓励发展民间福利机构,推动老年保障社会化、多元化〔4〕。芬兰自1970年以来,形成个性化服务的社区护理工作模式,社区卫生护理服务中心进行持续性和合作性的护理。病人可以指名要护士,不仅是受过社区专业训练的护士,而且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护理人员,在病人确实需要时,全天24h都能得到护理应答,允许胜任工作的社区护士独立开展护理。社区护士为家庭成员创造了积极参与照顾病人的机会,家庭成员可与社区护士交谈,从护士这里获得支持和信息,了解护理的目标,如何继续有效、具体地帮助病人〔7〕。家庭成员觉得自己的帮助能让亲属感到舒适、得到需要和想要的,居家护理产生了更高的满意度。从人际关系动力学角度,居家护理是对所照顾者表达关爱的一种途径。居家护理及家庭成员间的依赖性,家庭年老的被照顾者,护理负担,整体生活满意度,都与获得满足的资源有关〔1〕。

1.6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的质量控制

1990年以来,芬兰公布的各项卫生政策,例如国家计划护理策略,21世纪优化全民社会福利和卫生保健方案,都注重病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和愿望〔8〕。病人的满意度作为卫生保健工作效益的目标,社区卫生保健质量以及质量提高和临床工作质量管理的基础,日益得到重视和应用〔9〕。以病人导向的医疗机构卫生保健服务质量的测评得到研究和应用〔8〕。

2芬兰社区老年人健康护理服务的各种措施

2.1比卡健康服务中心的工作模式

比卡位于东芬兰,约6万人,约恩苏为比卡的首府,有4个健康护理中心,健康服务中心的服务模式为酒店式。Kuntohoul健康服务中心由健康中心、治疗中心、护理中心等组成。该健康中心有老年病中心(41人)与住院部(37人)组成。老年病中心20%的患者为战争受害者,在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的13名医师为兼职医师(当地医院的医师)。公民就诊先到健康服务中心。在国立的服务中心,公民见护士是免费的。见医师,前3次为2欧元,以后免费。健康服务中心的住院病人由医师指定入住院部。住院部由护士组成,无医师。入住院部的患者,根据病情的轻重不一,由医师制定诊疗计划。病人出现症状,24h内与健康服务中心联系,3d之内医师接诊,3月之内住院,3~6月手术。一般每位服务中心的医师分管社区2000~2500公民。患者先到健康护理中心,需要时再到当地医院,必要时转到大学医院。

2.2库斯达庄园老年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

库斯达庄园是老年人服务中心,芬兰的第二大家庭护理机构,总共有600处场地。此护理中心专门研究针对老年人的特殊性科技服务工作和老年保健。社区的护理和恢复护理工作是此中心的重点项目。库斯达庄园老年人护理中心的护理项目包括:家庭护理(长期护理区及短期护理区),日常护理区,服务中心,中期护理区和治疗区。

2.3芬兰的社区老年公寓

对那些希望居所单独,又能方便聚会的老年人,芬兰特别建立了一种不以赢利为目的,集居住、饮食、娱乐、健身和保健为一体的新型住宅楼作为老人公寓。通常情况下,每座公寓里都有受雇于住房股份公司的“管家”,实行专人负责,向老人们提供各种有偿服务。如果老人得病,医生会主动登门诊治。老人住在这里既不受打扰,相对独立,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有安全感。在环境优美、设施便利的地点兴建老人集体住宅,然后以低收费的形式出卖或出租给老人〔4〕。

2.4芬兰的社区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

芬兰≥65岁的老人中,90%以上喜欢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孤独是老人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芬兰在全国各地区建立起数百个老人服务和娱乐中心,丰富老人的晚年生活。凡住在该地区的老人,包括外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参加各种娱乐活动。中心餐厅专门为老人提供物美价廉的早餐和午餐,仅收成本费。老人可以在这里娱乐或制作工艺品。此外,还有绘画学习班、摄影爱好小组、合唱团、电影俱乐部等等〔4〕。

2.5芬兰的社区老人居家护理工作

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较公共机构的护理费用低,老人的持续居家生活对卫生保健有很高的价值。居家生活反映了老人自己对待卫生保健、疾病和生活方式的态度,改善了老人的生活质量。老人居家自我护理生活并不是从老年人生活中分离出来,而是与他们过去和未来生活密切相关〔10〕。芬兰政府和社会福利部门开展了老人家庭服务和上门卫生保健等各种辅助性服务工作。市政社会福利中心家庭服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每周上门服务1至2次,帮老人洗澡、购物、打扫卫生。卫生保健站的保健护士每周也来巡视探望。居家护理的上门服务主要内容有:体检服务、治疗性服务、验血和医学检测、其他护理工作。条件好的社区居家护理工作,还配备数字图像传输和固定图像传输〔11〕。对家庭护理人员每天上门护理超过3次,或需要24h昼夜护理的老人,会被建议住养老院。老人也只需根据自己的收入支付很小一部分费用,其余由市政福利部门承担〔4〕。

3芬兰老年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给中国的启示

3.1建立完善的健康保障制度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居民的健康保障制度。不仅在国家法律上明确了一系列政策规定,而且在资金上予以足够保证,这充分体现了社会的公平性,也说明了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应研究与制定较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培养一支素质较高的全科医生队伍,促进全本地社区卫生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从另一侧面看,居民安居乐业,有健康的体魄,势必会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5〕。芬兰等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以社区健康护理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做法很有参考价值。

3.2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借鉴

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慢性病的增加正成为一种全球趋势。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干预项目以社区为基础,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加强病人和卫生保健人员的交流,使患者和家庭、初级卫生保健团体以及社区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伙伴关系,通过与社区开展合作,改变自然和社会环境,从而影响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引导人们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慢性病问题〔12〕。

3.3发展养老行业与培养专门人才

养老行业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对高素质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新兴行业。与国外相比,中国在老年科学和教育方面严重滞后,多年来对老年学的研究和教育基本是空白,高等院校没有老年学课程,更没有老年学专业,老龄化需要的护理和照料人员严重不足。自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率先在国内开办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以来,陆续有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辽东学院等几所学校开办了同类专业,办学层次多为中专或大专,为各级老龄产业输送老龄产业管理人员〔13〕。此外,还应从法律上确保人才的培养,给予这方面高级人才的优惠待遇,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这项工作〔4〕。

3.4老年社区护理的发展空间

老年社区护理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从老年人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出发,去考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及护理措施,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老年社区护理是解决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增加的最佳途径,它把治疗、健康教育和康复服务融为一体,起到了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作用。大部分老年人需要的是照顾,而不是单纯的治疗,对慢性病患者来说更是如此〔3〕。人的健康问题中67%~90%均由护士作有效处理。老年护理研究应从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护理教育等多方面着手,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护理是社区老年护理的宗旨〔14〕。调查显示,目前杭州市的老年护理工作中存在缺乏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机构、城区养老设施规模小、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体系、社区护理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等问题。老年护理的人才技术队伍建设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现阶段迫切需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现有技术队伍业务能力的系统培训,大力培养一批老年护理事业的技术骨干,带动老年护理技术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15〕。

4结语

芬兰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了一条适宜自己国情的卫生策略,建立比较合理的区域规划,重点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老年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工作尤为突出,走了上全民健康之路。国外的经验为我们认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现状,分析社区老年护理情况,探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并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老年社区卫生保健体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Kuuppelomakim,Sasakia,YamadaK,etal.Familycarersforolderrelatives:sourcesofsatisfactionandrelatedfactorsinFinland〔J〕.intJnurs,2004;41(5):497505.

2刘淑香,杨树娟,李波,等.长春市城乡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8(15):15157.

3王校,卢爱工.老年社区护理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19):19512.

4岳卉苓.借鉴他国有益经验,建设和谐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eB/oL〕.capitalmarkets.cn/zt/html080127513.html,20091007.

5夏迎秋,陆文民.荷兰与芬兰的社区卫生服务概况〔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3;14(2):613.

6彭珊,徐利.芬兰的医疗卫生体系〔J〕.医院院长论坛,2006;5:614.

7LaaksoS,Routasalop.ChangingtoprimarynursinginanursinghomeinFinland:experiencesofresidents,theirfamilymembersandnurses〔J〕.Jadvnurs,2001;34(4):47583.

8HiidenhoviH,Laippalap,nojonenK.Developmentofapatientorientatedinstrumenttomeasureservicequalityinoutpatientdepartments〔J〕.Jadvnurs,2001;34(5):696705.

9HyrksK,paunonenm.patientsatisfactionandresearchrelatedproblems(part2).istriangulationtheanswer〔J〕?Jnursmanage,2000;8(4):23745.

10BackmanK.modelfortheselfcareofhomedwellingelderly〔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1999;30(3):56472.

11LamminenH,RuohonenK.theneedforstillimagetransferduringhomenursingvisits〔J〕.Jtelemedicinetelecare,2000;6(5):2914.

12李想.芬兰健康管理模式的启示〔J〕.现代职业安全,2008;9(85):501.

13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2):15767.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9

论文摘要: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布七社会,人口老龄化发展千民决,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医药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中医药教育中应重视的一些问题。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人口生育率在下降,而人的寿命在延长,世界人口正在加速老化,这其中中国的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老年人是疾病的高发人群,现有的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己证明,在相同基础疾病的情况下,高龄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高龄人群具有“三最”特点:即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实现“老有所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理应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鉴于此,笔者从老龄化社会背景下谈谈中医药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老龄化社会背景下需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保障老年人健康

祖国医学历史悠久,几千年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和重大疫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日益强盛作出了卓越贡献。老龄化社会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在医疗保障方面面临如下挑战:慢性病患病率高、老年人残疾率高、老年人医疗费用消耗大、病残弱老人的基本护理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不成比例、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相对而言,中医药“简、便、效、廉”的特点,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卫生保健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表现在:一是中医药学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对老年人慢性病具有个体针对性极强的治疗,同时注重整体调护,有利于老年人慢性病的防治;二是应用中医药养生保健和中医药预防医学知识,中医“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在为全人类保障健康方面始终重视的研究领域,从《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中医治未病的记载,加之目前我国大力鼓励开展中医治未病工程,这必将为提高老年人预防保健、自身养生水平和能力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三是中医药资源较为丰富,同时药材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较低,可以极大地缓解老年人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同时还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作用;四是全国各省几乎都有中医药高等院校,每年培养大批的中医药人才,这些中医药学子能够普及到医院、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对于平衡我国卫生资源与卫生需求比例、合理分配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

2老龄化社会背景下中医药教育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

2.1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的养生保健教育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贡献之一。在中医药这座宝库中,与当前老龄化社会和大众日常保健关系密切的内容,是养生方面的知识。养生是健康之本,是幸福之源,更是快乐之门,懂得养生才是懂得人生。老龄化社会对整个国家的全面及深层次影响是相当大的,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特别是要满足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卫生保健的需求,面对老年人最高患病率、最高伤残率和最高医疗资源利用率的“三最”特点,目前培养的中医药学子即是2015年以后的中医师,他们毕业后走上医疗卫生岗位,要面对更大基数和更复杂的老年人“三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九五”攻关项目的资料表明,达到同样的健康标准所需保健投入与治疗费、抢救费用的比例为1:8.3:100,即如果在预防保健上多投入1元钱,将来就可以在治疗上少支出8.3元和可以节约开支100元钱的抢救费用[2],故而需要重视预防工作,将预防工作做到位,即做好中医药治未病工程,将极大地减少老年人医疗费用的支出。因此,在中医药教育中要高度重视养生保健,尤其是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和培训。

2.2在中医药教育中重视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防治的教育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老龄人口增多带来了许多相应的社区保健需求,而健康老龄化观点的提出,使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更需加强,如何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世界各国都在积极进行探索。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做好老年医疗保健,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减缓老年人的痛苦、延长健康寿命、改善生命质量。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发展,老年人的疾病谱和临床症状也在改变,要不断发现、总结和完善老年病的防治规律,研究和认识高龄老人临床中出现的特殊症状。对于中医药教育而言,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必须重视在中医药教育中的老年医疗保健的学习,如前文所述,目前老年人健康中影响较大的主要还是慢性病发病率较高的问题,故而要重视由于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掌握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运用中医理论,熟练处理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问题。

老年医学心得体会篇10

钱学森是一贯关心、支持中医事业的老一辈科学家。1982年春夏之交,钱老看了我在全国中医内科学会成立会上的发言稿及我拟写的《系统中医学研究提纲》,给我寄来了亲笔信,热情地鼓励我进行系统中医学的研究。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感受到这位科学大师的亲切关怀。从此,我们一直保持着师生间的通讯联系,神交了13年。

钱老的鼓励使我产生了勇气,发起了中医多学科研究活动。钱老在1984年4月26日给我的信中表达了他对这项活动的希望:“我很赞成你们的学术活动。也可见多年来我国知识界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大家实在感到不是办法。必须活跃学术空气……人体科学是中西医,是全部科学的综合上升,即扬弃。”稍后的7月26日,钱老在给我的信中又指出了中医多学科研究事业的重要性:“最近我想还有一条有推动力的途径:即利用国外国内新科学成果,指出这些科学论文讲的就是中医的道理,中医医书中的古怪语言的真意就在这里。有些什么科学成果呢?有:1 时间生物学、人体的时间节律;2 心理生理学;3 人体与环境的关系;4 血液流变学;5 现代免疫学;6 人体电磁现象;7 系统辨识学……”不久,钱老亲自组织起草了一份题为《对发展中医的建议》的报告,后两易其稿,由张震寰等8位专家签名,向国家科委申报。钱老还特地为这份报告写了一个申报意见。国家科委批准了这份报告,并将中医多学科研究事业列入了“七五”攻关计划内。在第二次全国性的中医多学科研究学术交流会后,我又写信向钱老建议召开一次中医发展座谈会。钱老采纳了我的意见,并委托有关教授具体筹备这次座谈会。数月后,中医战略发展研讨会终于在北京召开了。张震寰同志亲自主持了研讨会,钱老也出席了这次研讨会。我因此在会上见到了钱老。

就在这次研讨会上,钱老作了一个题为《中医发展的战略》的学术报告,提出了关于唯象中医学的研究思路:“中医的理论实际上就是唯象的,是经验的概括,如果讲道理,道理就是如此,你不要深究到更深的层次。在从前中医也没有条件深到更深的层次,所以就把人的功能概括成这个样子。至于为什么是这样?没有解释,那个时候也不可能有更深的解释,所以叫作唯象中医学。”我深受启发,于是把我研究的课题由系统中医学改为唯象中医学。1987年6月,钱老积极倡导的中国人体科学学会在北京成立。他明确地将中医理论、气功和特异功能研究项目纳入了人体科学的研究范围,积极指挥全国的力量向这个研究领域进军。后来,钱老又提出了“人体是开放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科学观点。我在这种观点的启发下,把昔年关于系统中医学课题研究的资料汇编成《唯象中医学概论》,作为医易函授的主要教材。钱老获悉此事后,特地于1988年3月5日写信鼓励和指导我:“办医易函授,保存中医理论特色,是件很值得做的事。当然,学习中医固有理论的目的在于发展它,使之成为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力量,同时自身现代化,成为新医学。”唯象中医学研究会成立后,钱老十分重视,立即向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推荐。于是,这个新成立的研究会又被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批准为其团体会员,此后的工作一直受到钱老的关怀和指导。

1987年,钱老曾推荐我去扬州商校烹饪系作关于中医食养学术讲座。这次讲学活动激发了我弘扬中医食养传统、开发中医食疗产品的念头。自后经历了6年多时间的研究,终于开发成功中华养生膳系列产品。83岁的钱老获悉此事后,来信向我表示热情的鼓励,并对这项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认识境界:“我近来一直在考虑21世纪中国人的饮食问题。我和您认得的陶文台教授讨论。我们认为一条必然的路是从家庭厨房操作走向饮食由快餐店回送,形成烹饪工业化。这样多年来的营养学也就有了专业人员主持(快餐工程师)。”不久,钱老给我的来信中又把这件事提高到人类第六次产业革命的认识高度:“我们面临的是一次产业革命。现在正震动全世界的信息革命实是继帝国主义、垄断资本主义兴起的第四次产业革命及第五次产业革命。现在已有先声的是农业的科技化、工业化,再加我们在讨论的烹饪工业化、科技化,那就是将在21世纪社会主义中国首先出现的第六次产业革命。说烹饪工业化,是把烹饪用大规模组织起来,形成现代工业,不是一个几个联营快餐店而矣。一个烹饪工业公司是集团公司,它面向买主的是上千家门市店,为大约100万人提供立即可以享用的饮食。象南京、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有十来家这样的烹饪集团公司就可以了。可以想象这样的烹饪工业公司有上万职工,有工厂车间,有管理经营部门,也有工程技术部。您在信中提出的,主要在这工程技术部。一个烹饪工业公司的工程技术部可能有几百人上千人,是各行的专业工作者。其中有营养学专家,有炊事器具专家,当然有医学家,包括中医药专家。不但我国传统医学的成果要用上,还要发展新技术(如磁化技术)。第六次产业革命,您一定能参加!”

钱老总是这样热情地鼓励我,给我带来了信心和勇气,使我在崎岖的事业道路上得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