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8:15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1

据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对10个产业的分析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的时间里,能源行业的净收益率是最高的,平均年回报率近13%。尤其在当前市场强烈的通胀预期下,能源品价格上涨似乎成为必然,购买相关受益企业的股票,分享涨价收益成为当下现实的投资选择。

国庆节后,股票市场的火爆的同时也带来了投资理念的转变,放眼未来,哪类能源股更值得投资呢?

煤炭:次蓝筹的时代

国庆节后,两市在煤炭有色等权重板块的带领下大幅上涨。

外盘期市走高、国内煤价攀升、估值接近历史低位、旺季周期以及内生增长对煤炭等能源的需求则是此轮行情中煤炭板块飙升的直接原因。

从产业链情况分析,煤炭下游行业众多,且盈利都在金融危机后不断恢复,未来煤炭的需要将会不断的扩大。再加上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今年下半年因“节能减排”而被抑制的投资冲动(尤其是各区域振兴规划),有可能在明年初释放。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钢铁、水泥、化工、电解铝等煤炭下游行业的盈利有望恢复甚至超过正常水平。节能减排的风头一过,在行业盈利恢复的市场环境下,之前被停产的企业极可能复产。总而言之,煤炭行业的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美元贬值以及油价上涨则客观带动了国际煤价上涨,并进而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而国内方面由于煤炭运输瓶颈制约产能释放、行业资源整合紧缩供给、节能减排冲击有限、下游需求进一步复苏及冬季恶劣天气预期等因素的影响,煤价预期乐观,并推动煤炭板块振荡向好趋势。

从长期来看,由于目前全球都处于资源稀缺阶段,因此对资源的储备、保护、有序开发,是各个国家大政方针中的重中之重,我们国家也不例外,此前各地已有扶持煤炭的政策陆续出台。

技术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煤炭板块估值水平来看,煤炭板块当前整体估值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盘面上来看,经过了国庆节后的补涨,大多数股票市盈率集中在20-25倍之间,基本与大盘持平,考虑其突出的盈利能力,未来还应有一定比率的溢价空间,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市盈率较低,盈利能力在不断提高的煤炭股。

石油:受益资产重估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给美元再一次蒙上阴影,中信证券最新公布的研究报告称,弱势美元推升国际油价,石油公司受益。在弱势美元的背景下,国际油价上升态势有望延续,在未来的1-2个月内国际油价有望继续保持强势,并极可能在四季度达到90美元/桶甚至100美元/桶的全年高点。油价上涨将改善石油类公司的经营环境。同时将引来市场对资源型石油公司的关注,对长期估值较低的大石油公司的估值亦有提振。

油价上行将触发成品油价格上调,预计行业下半年盈利将好于上半年。同时,海外收购带来成长空间。上涨的油价及成品油调价将对两大石油公司的资源属性放大,重新吸引市场注意力,低估值将得到修复;另一方面,行业景气度回暖令石油石化公司下半年业绩超预期值得期待。

从目前石油板块来看,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石油采掘业核心股估值仍然很低,远远小于其所在和板块和大盘a股的平均市盈率。而其他石油制品行业相关股票市盈率则区别较大,整体来看,石油板块中的13只股票中与收入同比在两位数以上的达到了11只,行业盈利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

注:此表为本刊记者根据市场公开信息对市盈率由低到高,利润同比由高到底的前8只石油类上市公司股票交叉对比整理所得。数据截至2010年10月21日

新能源:酒中有沫

今年的证券市场中,新能源行业可谓是异军突起。分析认为,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行业前景光明。传统能源价格的飞速上涨,也加重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坊间都纷纷热议让新能源成为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于是“新能源”这个概念越来越多的得到了资金的关注。

今年以来,在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明确表示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之后,锂电池概念便被市场疯狂追捧。在2010年涨幅居前十的公司中,有四只都是锂电池概念。他们分别是成飞集成、赣锋锂业、德赛电池和天齐锂业,其中成飞集成今年以来涨幅高达344%,赣锋锂业、德赛电池涨幅超过200%,天齐锂业上市两天涨幅176%。

除了锂概念,核能、风能、太阳能同样是新能源行情中的佼佼者。

首先,在政策利好的不断刺激下,核能发电已在低调中驶入了快车道,并被机构一直看好,有分析师认为核电很有可能接替锂电池,成为下一个领跑的新能源概念股内的龙头。中国一重、东方电气、中核科技近3个月的涨幅都远远领先于大盘,特别是东方电气,以其7月初“10送10”大额除权后的股价算起,短短两个月,该股涨幅也逾50%,几近同期大盘涨幅的两倍有余。

其次,日趋成熟的风电行业也被投资者更多的关注,虽然经过一些调整,但是风电概念股票整体也都趋于上升的态势。

再者,9月中旬以来,太阳能电池异军突起,川投能源、宝新能源等接棒领跑,接连出现涨停。

从行业盈利能力角度分析,很多机构认为,众多新能源领域企业目前尚停留在研发的初级阶段,生产技术尚不成熟,但是新能源行业盈利水平却在不断提高。截止10月21日,新能源板块的71只股票中,利润同比增幅在两位数以上的股票有51只,每股净收益实现正增长的股票有62只,整体上盈利能力都在稳步提高,后市值得期待。

最后,从目前市场上新能源板块整体的估值水平来看,截止到10月21日,沪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倍)为22.82,深市a股的平均市盈率(倍)为42.47,两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32..38倍。而新能源板块的71只股票中,动态市盈率超过26倍的股票有54只,排名最靠前的两只股票有研硅股和新南洋的动态市盈率达到了633.53倍和510.88倍。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2

关键词: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财务保障

前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在逐步的改变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企业要想迎合经济发展,就必须要实行财务分析和财务报表制度,因为此项制度有利于公司对于自身实力的评价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预测,但是,在所有财务活动中,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都是财务活动能力的关键,然而,很多时候往往两者的关系是混淆的,企业管理人员以及财务人员并没有意识到两者的非一致性,进而,造成了两者的矛盾冲突,给企业的财务和管理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企业一定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全方面的分析,才能够保障企业的健康良好的发展。

一、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基本认识

所谓的企业偿债能力就是企业对自身债务的偿还能力和保证能力的程度,对于企业的偿债能力,往往从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去分析,具体分析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负债比率、产权比率以及现金净流量比率来进行衡量。企业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能够赚取利润的最大值,通常衡量的标准有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和普通股每股盈余。

目前,对于大多数的企业来讲盈利才是企业的主要目的,因为,只有充足的资金成本,才能够体现出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够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地位,然而,很多时候却忽视了一个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企业要想进一步提升赚取利润的能力和实现现金的增值,就必须要保证企业要具备一个良好的偿债的能力,所以,只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和企业的偿债能力协调统一,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之间的普遍矛盾问题

(一)两者概念的不同。首先,两者的概念是并非一致的,很多时候人们通常都会认为两者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意识到了差别也会认为差别不是很大,但是,实则不同,两者的概念根本就是两种不同的层次理论,企业偿债能力是一种企业财务预警能力的表现,是保障企业财务流动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和依据,是分析企业真实实力的一项标准,同时也是作为企业长远投资力度的一项保障依据。然而,企业盈利能力实则就是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体现,是企业赚取利润能力的大小,然而这种赚钱的能力是建立在企业偿债能力的基础上的,只有企业敢于投资,才会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所以,对于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两者的概念不同但却相互关联,因此,在分析两者的时候,不可能一概而论,不能说,盈利能力大,相对的负债能力就强。

(二)企业领导对于偿债能力的忽视。另外,大多数的企业领导和股东最为关心的是企业的利益和赚取利润的能力,所以,导致如今的企业只重视企业盈利能力却忽视了企业的偿债能力,对于大多数的股东来讲,只在乎的是企业给自身能够带来多少的财富,根本不会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进而进一步导致了如今的企业对于偿债能力的概念模糊不清和根本不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于债务人的不公平。再者,从财务比率方面分析,对于债务人明显不是公平的,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衡量标准分别是权益乘数和权益净利率,权益净利率又是企业总资产净利率与权益乘数的乘积,所以根据此项形式进行计算,如果保证企业的总资产净利率大体不变,当企业一味的最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就会导致权益乘数变大,也就是引起企业股东所要承担的债务份额提升的原因,导致风险加大,因此,这种现象对于债务人明显是不公平的。

(四)产权比例对于两者的影响。最后,产权比例也是影响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矛盾对之一,在总资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借款或向投资人分配红利,减少净资产,使产权比率提高;相反,使产权比率降低。这取决于边际资本与边际负债之间的成本,当边际资本的机会成本与边际负债的资金成本分配不均匀或者没有严格的要求,就会引起企业的效率或是偿债的能力的降低。

三、缓解企业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冲突的建议

(一)增强企业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针对第一个问题要加强企业人员的专业素养,通过定期的培训工作,提升企业人士的整体素质,只有整体素质的提高,才会带动整个企业的提升,提升管理人才的专业水准,有利于企业的全方为发展,只要企业的管理人员深刻的认识到了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差别,才能够更加清晰明确的进行各项财务活动,在保障了自身企业安全的基础上,也能够实现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目的。

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管理人才储备,并能够对企业发展和投资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估。并一定要实行科学的内部控制系统,实现整体人员专业化。只有把整个企业的人员专业素质提升了,才能提高企业的业务,增加企业的偿债及盈利能力。

(二)转变企业领导观念。另外,我国应当大力提倡企业家经验座谈会这样的活动,同时,各大企业也应当开展一些同类的交流活动,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交流,使各个股东以及董事会人员提升并且转变自身原有的观念,使其明确利益不是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不要一味的看重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要明确企业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依靠自身财富的多少来衡量的,只有企业得到不断的发展,才能够实现利润的不断提升,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活动来转变企业大多数股东的着鼠目寸光行为。

如今,首要的目的就是要转变股东们的观念,加强其对企业偿债能力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调促进领导之间的学习态度,调动各大股东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加大企业领导的影响力和宣传力。使整个企业要形成一种积极奋进的良好氛围,明确重视企业的发展方向。最后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促进企业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具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势必促进企业向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三)加强债权人的利益。再者,要呼吁和改变现如今债权人的地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要求企业降低追求利润的要求,减少权益乘数的数值,并且,企业应当制定会计制度,实现财务的总体分析,提高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并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经营,不要盲目的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进而减小各个股东的债权份额,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四)合理的调整产权比例。最后,要明确产权比例,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比较资产收益率和借入资金成本率决定是否负债经营,明确产权比例后,可以帮助企业经营者,更好更好全的进行企业的管理,同时也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为防范财务危机,应该合理安排筹资结构。当企业利润率较低时,不宜采用发行债券的筹资方式。但是如果通过股票筹资的话,就可以与股东共担风险。相反,在资金利润率较高时,可以选择发行债券,这样可以减少因发行股票而付给股东和其他投资者的利润。

结语:如今的企业一定要充分的明确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使两者关系实现协同统一,从而,进一步提升企业财务的管理安全,同时要根据自身企业的不同财务形式,来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而解决因企业实际管理中出现的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之间的矛盾冲突,所以,对于企业偿债能力与企业盈利能力两者之间,我们应当站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细致具体的剖析,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的财务活动显得尤为的重要,只有保持良好的企业偿债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协调运作,才会带动企业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3

一、资产质量概念

在企业财务报表体系中,企业拥有的能够带来未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体现为资产,其质量的高低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进一步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资产概念FaSB第6号概念公告将资产定义为:“某一特定主体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获得或控制的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iaSB在《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框架》中对资产进行了如下定义:资产是指作为过去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并且可以期望向企业流入未来经济利益的一种资源(牛晓虎、李卫东,2007)。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第二十条规定:“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FaSB、iaSB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资产的定义方面都强调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如果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该项资源就不能再作为资产核算。值得注意的是在iaSB/FaSB联合概念框架有关资产的初步供讨论的意见是:“一个主体的一项资产是主体已经得到或能限制他人得到的一种当前经济资源,对资源可实施的权利或其他手段。”由于新的资产定义仍处于初步探讨阶段,本文沿用目前广泛接受的定义。

(二)资产质量概念质量就是符合要求。就资产而言,就是通过安排、管理,使其最大程度地发挥预期效用,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一般而言,资产质量就是指资产应该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像企业生产产品质量一样,如果不能符合既定的质量标准,这些产品就不能为消费者带来应有的效益。资产亦如此,其质量特征若不能满足与其目标相一致的质量要求,就不能实现既定的目标,更谈不上带来预期效益。李树华、陈征宇(2000)将资产质量定义为企业资产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综合水平,强调资产的本质在于其盈利性。张新民(2003)指出,资产质量是特定资产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的质量,具体表现为变现质量、被利用质量、增值的质量,以及为企业发展目标做出贡献的质量等方面。后一种观点无疑更加全面和综合,分别从资产的变现性、周转性和盈利性方面加以阐述。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都只是片面的定义了资产质量,一种观点强调资产的物理质量――安全性和流动性,另一种则强调了资产的系统质量――被利用质量、和其他资产一起的增值质量。无论哪一种观点都没有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未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加以考虑。资产的盈利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其能满足企业战略的需要,是物理质量与系统质量的集合。

目前对资产质量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或利润,使股东或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而企业要想赢利就需要资产,其质量的高低就决定了企业获利能力和价值增值的能力,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从这个角度而言,资产质量就反映了资产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

笔者认为,资产质量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呈现出的变现能力、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总合。

二、资产质量特征

管理者和投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管理者对本企业资产质量状况的掌握较广大投资者要清楚的多。外部投资者想了解企业的资产质量状况比较困难,并且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基于此,本文从外部投资者的角度结合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资产质量加以评价。从资产质量的定义可以看到,反映资产质量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因此,结合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资产质量,需要关注以下几个特征信息。

(一)资产的流动性资产流动性强调的是资产的变现程度。企业的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如固定厂房、机器设备)一般不具备可销售性,因此,研究资产的流动性时主要是关注流动资产。资产流动性一般指企业资产变现的时间安排、金额及其不确定性,其实质是一个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现金流的分布和通过理财活动对现金流的重新安排(葛家澍、占美松,2008)。如,企业某特定资产能在企业战略需要时随时变现,并获得期望现金(有利现金净流量)则可以称该资产流动性强,资产质量高。

(二)资产的盈利性资产盈利性强调资产在持有和使用过程中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企业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本质目的就是要盈利,资产无论是单独还是和其他资产一起,能创造更高的经济利益,资产的盈利能力就强,资产质量就越高。优质的资产是良好收益的必要条件,而良好收益是高质量资产的外在表现。

(三)资产的风险性

资产的风险性包括资产的存在性风险、预期现金净流量(如是否满足企业应付不确定性的现金需要)和市场风险。存在性风险包括企业存货是否过期等物理质量风险,如果存货已经变质或过期就不能再作为资产确认,应该从资产负债表中剔除。企业预期的现金净流量即未来的现金净流入,综合反映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景,即使有很强的盈利能力也需要有现金流保障。在不确定因素发生时,企业需要有充足的净现金流来保证企业的存在性和持续盈利性。在产品日新月异的今天,企业资产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以及利率、汇率、商品供给和股票价格等其他市场风险。

三、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资产质量本身是一个较为综合、全面和抽象的概念,很难找到一个合理的指标对其进行准确的量化,但这却是对资产质量进行评价或是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本文试图从“决策有用性”出发,结合财务报告构建资产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张春景、徐文学(2006)对资产的存在性、有效性和收益性分别采用存在率、周转率和收益率衡量资产质量。李嘉明、李松敏(2005)在检验资产质量与企业绩效时分别用资产报酬率、流动资产率、总资产周转率来表示资产的赢利性、变现性和周转能力。本文结合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上文提及的资产质量的特征,从资产的流动性、盈利性和风险性三个方面构建对应的资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资产流动性的评价指标流动性关注对象更多的是流动资产,企业的长期资产和其他资产一般不具备可销售性,在此本文重点关注流动资产的流动性。

(1)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是对传统流动资产周转率的修正,它反映在现有披露的流动资产(扣除了减值准备后)中剔除了其他应收款和其他流动资产以后的“有效流动资产”的周转状况。之所以剔除是因为剔除的资产基本上不能推动资产的盈利能力。在有效流动资产充分运转时其占有的现金少,周转率越高流动资产的流动性就好,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就越高。计算公式为:

有效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其他应收款平均余额-其他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2)资产的变现能力。单纯地讨论资产的变现能力,很难给出一个财务指标来对资产的变现性加以描述,如果对产品的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可能获得相应的信息。从财务指标出发构建了资产变现能力比率(简称资产变现率)的指标:

资产变现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账款/流动资产

资产变现率越大,说明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强,进一步说明流动资产质量优良。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这个指标进行分析时要留意企业是否存在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被限定用途或对外抵押等不能随便变动的条款。

(二)资产盈利性的评价指标资产的流动性推动资产的盈利,资产的盈利能力是资产质量的核心体现,笔者并未涉及具体的资产项目,仅宽泛的构建了资产盈利能力指标。

(1)资产报酬率。利润中的核心部分是盈利,它不应包括非经常性、非主营业务而产生的利得和损失。盈利能力代表企业在持续经营条件下由核心利润提供的、稳定的投资回报能力(葛家澍、占美松,2008)。在此,用核心利润替代净利润来考核企业的总体资产质量水平。计算公式为:

资产报酬率=核心利润/资产平均余额

核心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同时核心利润较为恰当地反映了企业自身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核心利润占总利润额的大小本身就从一个角度说明了企业资产质量的高低(企业实力的强弱)。

(2)净资产收益率。反映1元股东资本赚取的净收益,可以衡量企业的总体获利能力。如果这个指标高于同行业或该产业平均水平,则企业资产总体质量较高。

(三)资产风险性评价指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一是资产存在性风险。也称虚拟资产分析,已有的实证研究中多采用了K值或在K值的基础之上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中国证监会2001年颁布的《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关于每股净资产和调整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1)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年度末普通股股数;(2)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年度末普通股股数。两个指标的区别在于调整后的每股净收益把“3年以上的应收款”、“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净损失”、“长期待摊费用”排除在外。

在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中不再沿用“待摊费用”科目,“待处理财产净损失”科目虽没有改变,但只在利润表中披露了“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依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资产披露要求的变化构建新的K'值:

K'=|调整后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

其中的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股东权益-3年以上的应收款项-长期待摊费用)。

二是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一个企业如果没有预期的未来现金流入,就等于人体缺乏生命所需的血液,就利益相关者而言在其做出投资决策时所需要的对决策有用信息主要是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预期的未来现金净流量主要包含的两个方面之一(另一方面则表现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估计企业的未来现金净流量)是以资产负债表的流动性为基础,预测未来现金流人和流出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葛家澍、占美松,2008)。除了前文提及的流动资产外,企业是一个整体,资产有它的系统质量,为此进一步讨论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和经营现金流核心利润比。

(1)总资产现金回收率。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除了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外,还需要为企业带来相应的现金净流量,这强调的是资产的造血能力。用总资产现金回收率反映企业运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衡量企业总资产变现能力的好坏。总资产现金回收率越高,表明企业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资产变现能力越强。

(2)经营现金流核心利润比。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力时,外部投资者关注更多的应该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核心利润,换句话说就是持续盈利能力带来的利润应该是利润的核心部分,采用如下评价指标:

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核心利润×100%

三是市场风险。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虽提高了公允价值的计量程度,但资产负债表上绝大多数资产仍是按历史成本原则计价的,由于市场价格变动等因素的影响,其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可能不一致,在分析企业资产质量时采用了市场价值与账面价值比(m/B),其比率越高,则总资产或各类资产质量越高,企业资产实力就可能越好。现实中企业的投资收益在总收益中占有很大比重,主营业务很难区分,为此,“外汇”、“利率”、“价格”和“其他”(包括各项风险投资如:投资于股票、证券化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等因素,在分析企业资产质量时亦需要加以综合考虑。

上述都是基于财务指标,要达到决策有用性的目的,仅靠财务报表还不够,还需充分利用财务报表之外以附注或其他财务报告等形式进行披露的非财务的、定性的信息。只有这样综合评价才能得出有用的评价信息,并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构建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的完善:(1)本文只是从总体上对资产质量做了相应的评价,并构建了指标体系,在实际分析过程中有许多数值的取得存在困难,有可能需要一定的人为判断。(2)在进一步分析中可以采用各类(或各项)资产质量评价。如,就流动资产评价而言,可以更细分为应收账款、现金等加以分析评价。通过各项资产与企业的财务报表建立联系就使得研究能够切合实际。(3)本文只是提及非财务指标,并没有涉及具体的非财务评价指标,为此,在进行相应的资产质量评估时需要注意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权衡问题,应该偏重哪方面的信息,应该注重财务指标还是非财务指标,或赋予各自多大的权重都是值得考虑的。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4

[关键词]证券投资市盈率净现值动态市盈率

一、引言

证券投资是指投资者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及其衍生品,以获取红利、利息及资本利得的投资行为和投资过程,是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以市盈率的高低来评价证券市场或股票的投资价值,是证券投资分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尤其对长期战略投资而言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其收益通常是在投资若干年之后,对投资效益进行评价应该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这在投资经济学中被称为动态评价方法。净现值(npV)是将投资项目在整个分析期内不同时间点上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算到基年的现金之和。净现值大于零,表明收益率超过基准收益率,项目可行;在多个项目进行比选时,净现值最大的项目,其收益率最高,在经济评价中是优先选择的项目。本文将这一方法应用到证券投资市场,提出了基于净现值法的动态市盈率(DpeR)概念,建立了计算模型,可作为证券投资的评价指标。

二、静态市盈率概念及其局限性

1.静态市盈率

人们通常所说的市盈率即市价盈利比率(peR或p/e),是指证券市场价格指数(或证券价格)与其上年每股盈利的比值。根据使用对象不同,市盈率又可分为总体市盈率和股票市盈率。

(1)总体市盈率是用证券市场的总市值和上市公司的即期总税后利润加权平均的比值,常用总市值与其即期总收益的加权平均。这一指标反映了证券市场总的“资本凭证价格比率”,可对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所蕴藏风险作出适当的评价。

(2)股票市盈率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每股收益的比值。设股票上年的每股收益为e0,市场价格为p,则其静态市盈率为:

(1)

如果年平均每股盈利保持不变,把历年盈利全部用于派发股息,需要20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不考虑公司的成长性和同期银行存款利率等因素),即可理解为静态投资回收期。这一指标表明了投资在多长时间内能收回成本,它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属于经济效益评价的静态评价指标,我们将其称为静态市盈率。市盈率越低,投资回收期越短,说明回报率越高,选择市盈率低的股票进行投资曾一度成为市场的共识。因此,静态市盈率是考察股票投资价值的重要指标。

2.静态市盈率的局限性

静态市盈率计算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它在证券市场上成为广大投资者使用最普遍的一个指标。但是,静态市盈率概念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由于市盈率概念的每股收益以上年实现的每股税后利润计算,采用的是历史数据,表明的是过去的事实;也有人提出以本年度预期的每股税后利润计算,但通常预测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导致市盈率出现误差。

(2)静态市盈率的大小不能正确反映上市公司的发展情况。静态市盈率蕴涵着一个基本假设,即未来若干年内股票的每股收益不变,这是不可能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成长性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企业经营不善,甚至连续3年亏损被摘牌的上市公司也不乏其例。

(3)利率也是影响市盈率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市场利率高,储蓄将吸引大量的资金,必将影响证券市场,反之亦然。由于静态市盈率没有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从投资的角度看没有充分反映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分析的可靠性。

三、动态市盈率

1.净现值

净现值(npV)是项目投资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与投资成本之间的差值。在投资项目评价中,npV≥0方案可行;npV<0方案不可行;净现值均>0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由于净现值指标反映了投资项目的获利能力,而且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全过程的净现金流量,体现了收益性、风险性和流动性的统一,因此,净现值法是评价投资方案的一种科学方法。

2.动态市盈率

证券投资是狭义的投资,是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获得收益的行为。对证券市场或股票,充分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建立在企业成长性基础上的投资回收期,我们称为动态市盈率(DpeR)。

3.动态市盈率模型

为了计算动态市盈率,本文以股票为例,建立动态市盈率模型,求解模型即得动态市盈率。

(1)年增长率固定的动态市盈率。设股票基年的每股盈利,年平均增长率为,则第t年的预期盈利为,公司盈利的支付比率为,市场价格为p,市场利率为,静态市盈率,至第n年的收益之和的净现值为:

(2)

成熟的证券市场具有有效性,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价格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可以得到的信息,有效市场下证券价格是理性的,最终表现为对未来总收益的预期:,则得动态市盈率为:

(3)

(2)年增长率不同的动态市盈率。事实上,企业的成长性与企业所处发展时期有关。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增长率,设第t年的增长率为,收益为:,至第n年收益的净现值之和为:

(4)

从而有:

(5)

式中:p为股票市场价格;为股票基年的每股盈利;为第t年的增长率;为静态市盈率;为公司盈利支付比率;为市场利率;(5)式解出的n为包含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动态市盈率。

(3)包含利率的动态市盈率。事实上,企业的净现金流量还与利率有关。设在未来年份各年的利率为,上市公司年增长率为,则有:

(6)

动态市盈率可由下式解出的n确定:

(7)

由于(7)式中的为未来年份的利率,对其进行准确预测是困难的,但该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四、实例分析

假设某股票基年收益e0=0.50元/股,市场价格为p=10元。

(1)静态市盈率为20(倍)。

(2)年增长率固定的动态市盈率。设公司的年平均增长率,设,按(3)式计算的动态市盈率结果如表1所示。

这表明,静态市盈率为20倍的股票,若年平均增长率为10%,其动态市盈率仅为13.9倍;若年平均增长率为20%,其动态市盈率仅为9.4倍;若年平均增长率为50%,其动态市盈率仅为5.5倍;若年平均增长率为100%,其动态市盈率仅为3.65倍。由此也可以解释,在证券市场上缺乏成长性的股票,即使其静态市盈率在20以下也常常无人问津;对于具有高成长性的绩优股,即使静态市盈率达到近百倍的股票,也常受到人们追捧。因此,追求成长性是证券投资的永恒主题。

(2)年增长率不同的动态市盈率。上市公司各年具有不同的成长性,比如发展的初期,前4年的年增长率不断递增,之后趋缓,不妨假设年增长率分别为:10%,20%,50%,50%,20%,10%,0,…,0。如果,可使用(5)式确定动态市盈率,如表2所示。

由表2的最后一行可知,至第9年的静态市盈率已达到20倍,因此动态市盈率仅为9倍。

五、结论

正确理解市盈率是分析证券投资市场和确定投资组合的基础。从投资的角度看,市盈率越小的股票投资价值越大,持股的风险越小,反之亦然。但人们发现,市场并没有按照这一原则行事,有时高市盈率的股票往往会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低市盈率的股票反而无人问津。这其中固然有些是市场过度投机因素所致,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其合理性,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是影响股票市盈率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市盈率与其成长性成反比,增长速度越快,动态市盈率应越低。动态市盈率揭示了企业业绩增长和发展的动态变化,比静态市盈率更具分析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海明,王燕:投资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投资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5

虽然公司频频提示风险,业内人士也不断提醒,但是市场对其概念股还是推崇备至。“中青宝冲上100块只是时间问题”,就在中青宝风险提示之前,证券分析人士还在电视节目中信誓旦旦地表示,不少投资者也对此信心满满。而这只是“手游”概念股疯狂的冰山一角。

今年以来,“手游”概念股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节节攀升。然而,如果它是一个泡沫就迟早会有破灭的一天。记者梳理市场热炒的相关概念股的中报发现,当前“手游”业务实现盈利的公司少之又少,“手游”是公司主营业务的更是只有2家。经过市场的疯狂炒作,当前“手游”概念股已经积累了巨大风险。

平均涨幅高达166.5%

“如果手里没有一只手游概念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炒股”,一句调侃意味的话,道出了“手游”概念股的火爆行情。

记者统计发现,今年以来,“手游”概念股在二级市场可谓一飞冲天。其中涨幅最大的是中青宝由年初的11.05元/股最高涨至90.48元/股,涨幅高达8.19倍,如果从去年底的最低价8.40元/股,则最大涨幅更是高达10.77倍。

最小的同方股份(600100)最大涨幅也达到了45%。今年以来,26只(见表一)“手游”概念个股的平均最大涨幅为166.46%。

一路狂飙的股价使得市场风险迅速积累。中青宝在公告称,按照9月9日公司收盘价计算,公司目前市盈率较高,静态市盈率734.4倍,动态市盈率350.0倍,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与中青宝同一天风险提示的天舟文化今年以来的最高涨幅也达到了283%,公司股票于8月27日复牌后,连续9个一字涨停,最高累计涨幅达173%,同时,静态市盈率达到288倍,动态市盈率为370倍,明显高于出版发行、动漫、网络游戏、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市盈率。

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当前只能用“市梦率”来形容“手游”概念股了。招商证券研报认为,手游行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吸引了许多行业资金进入,已经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但现在动态市盈率实在太高了。

多数公司未产生任何收益

与相关概念股在二级市场上一飞冲天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在“手游”业务上实现盈利的公司少之又少,将“手游”作为其主营业务的公司更是凤毛麟角,多数“手游”概念股当前只是砸钱买吆喝。

中报显示,遭市场热炒的“手游”概念股中,只有掌趣科技(300315)“手游”业务营收占到了当期总营收的50%以上,为68.8%;北纬通信(002148)的“手游”业务收入占当期总营收的44.6%,接近50%。值得注意的是,掌趣科技的“手游”的收入中,有6179万元属于传统游戏业务收入,占手机游戏业务收入的70.2%,其余才是智能终端游戏。被称为今年a股市场第一“妖股”的中青宝,其“手游”业务的收入仅占报告期内公司总营收的8.72%。拓维信息(002261)则为10.24%。其余的公司报告期内,“手游”业务均尚未产生实际收益。

即便是已经产生实际收入的“手游”概念类公司,情况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乐观。

以“手游”营收占比最小的天音控股(000829)为例,受益于“手游”概念,今年以来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最大涨幅达173%。但记者发现,公司旗下经营手机游戏的子公司为北京九九乐游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来只开发了《烙印》和《神州》两款游戏,《烙印》已经下线,《神州》的收入也很不明显。公告显示,2013年1-6月份,营业收入122万元,净利亏损1130万元;2012年则营收200万元,亏损1972万元。

对于那些缺乏具体成长性或者业绩还没有体现出来,仅靠炒作概念,估值高企的相关公司,专家建议投资者不宜盲目追高买入。泡沫终有破灭的时候。

只有20%的企业能盈利

“手游”的巨大市场空间让诸多相关或不相关的公司趋之若鹜。

这其中有些公司确实有转型升级的压力,例如姚记扑克(002605),市场一直认为传统业技术门槛低,盈利难以持续。为此公司与北京联众共同出资成立姚联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计划推出“姚记联众扑克在线”,试图依靠新兴业务拓展业绩,并改变上市公司的市场估值。但是公告显示,姚联互动娱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200万,规模远小于同类公司,跨界而来的姚记扑克如何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令人怀疑。

与姚记扑克一样,进军“手游”业务的诸多公司多数属于跨界而来,试图在手机游戏这片“新大陆”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可是,这片“新大陆”真的遍地是黄金吗?

据了解,自去年以来,我国手机游戏开发者的数量暴增,相对而言“手游”行业的技术门槛较低。我国手机游戏产品的寿命也非常短,一般一款产品只有三个月到半年的寿命,赚钱效应的集中度很高。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6

关键字:旅游开发;盈利模式;项目评估

一、来自旅游业相关概念的项目盈利问题界定

旅游开发项目(包括建成项目)的盈利模式因为旅游业的特殊性而不同于一般实业投资项目的盈利模式,特别是在环境以及旅游项目所在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重压力下,对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进行评价将是项目评估和可行性研究工作必须涉及的领域,因为这些压力的到来在通常情况下同市场因素一样影响着项目的盈利。

在开始讨论前我们将根据对下列概念的界定来展开:

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实质就是一种经历(体验)eXpeR-enCe,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以及相关有助于丰富其体验的服务在特定时间和空间条件的下互动结果正是旅游产品,对旅游者的服务本身就是旅游经历(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服务人员以及相关设施,以及服务人员,服务环境,氛围对服务品质具备巨大的影响力。

旅游开发以及:旅游开发在本文指对特定时间空间内的旅游资源投入资本以使旅游者(潜在旅游者)获得一种完整,全面经历的投资行为。

旅游开发项目:在本文指对旅游景点,景区的乃至小型旅游目的地的开发项目,意在通过提供旅游产品――经历(体验)而获得收益的事业投资。

旅游景点(景区)定义:一个指定的,长久性的,由专人(机构)管理的为出游者提供享受,消遣,娱乐,受教育机会的地方。(miDDLeton.1988)。

盈利模式:涉及旅游开发项目投资,收益商业模式的所有经济关系和利益相关者的运行机制的综合,是各种盈利方式在实践过程中的有机结合构成的一个获取收益和通过市场手段实现利益分配的商业架构。

从这五个基本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旅游者对经历(体验)各个方面的综合需求是旅游开发项目获得盈利的基础。而经历(体验)本身作为一种旅游者与相关因素互动所获得的结果是旅游开发项目必须认真考虑的特点,这意味着从满足旅游消费者的角度出发,需要寻求与旅游开发项目以外的所有有关旅游者经历(体验)有关的因素纳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视野。

在此基础上,我们知道对投资项目的评估(可行性分析)过程中,除了要对市场前景进行分析之外,对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也是决定项目评估结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对投资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偏重于有关财务数据的分析,对项目如何获得现金流的的盈利方式以及这些盈利方式所组合而成的盈利模式本身关注不够,同时在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概率分析)过程中也缺乏对项目商业盈利模式和现金流稳定性的相关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旅游开发项目的评估(可行性研究)对项目风险和项目盈利能力的评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盈利模式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带来旅游开发项目在建成之后的营运过程中困难重重。那些在经济效益分析过程中表现好的旅游开发项目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却不如人愿。上个世纪末在中国大陆各地兴建的许多主题公园类旅游开发项目在今天的衰落似乎可以证明这一点。

在旅游开发项目的评估过程中通过对旅游开发项目可能的盈利方式和盈利模式的整体进行分析显得非常必要,在现有的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系统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研究视角来考察项目的盈利方式以及在此方式之上的盈利模式将有效避免旅游开发项目的经营风险。

二、来自旅游开发实践的盈利方式分析

在界定了本文要讨论的几个基本概念之后,我们还要引入下面几个有关旅游经济的研究结果以帮助我们看到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方式:

1、旅游开发项目是需要大量资本投入的实业投资项目,并且这种资本投入有可能影响旅游项目所在区域的经济以及文化,甚至产生经济溢出效应。

2、一般条件下,旅游景点(景区)要达到的规模经济效益不大可能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实现。

在旅游开发现实的现实中,通过提供旅游者想要购买的经历(体验)而在景点,景区收取门票,提供相应有助于经历(体验)丰富化的服务等似乎是旅游开发项目主要的盈利方式,而在事实上,旅游开发项目通过获得投资在旅游开发项目所在地的经济溢出效益同样可以获利。

上海在本世纪初新增了一个集聚旅游吸引力的景点(景区)――新天地,其主要的旅游吸引物是:旧上海的石库门风情。这个景点是不收门票的开放式景点,但是投资方却通过出让围绕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盈利机会获利(新建商业服务设施,出售出租商铺,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内将景区的规模扩大一倍以上,并使该景点成为集聚上海都市旅游魅力,吸引旅游者(包括本地消费者)前来休闲,购物,娱乐的重要景点景区。开发商(投资方)在整个的开发过程中按照规划对整个景点(景区)建设,然后将有助于提高旅游者丰富体验(经历)的服务设施出租给其它投资商,其它投资商的介入再次增加了旅游景点(景区)在该地区的经济溢出效益,开发投资商通过房地产业务获得了整个景区投资的溢出经济效益,该案例可以称得上是都市旅游景点(景区)开发项目的经典案例。

在综合了一般普遍意义上的旅游开发项目盈利方式之后,我们结合上海新天地的开发例子可以得到旅游开发项目盈利方式大约有这样几种:

1、提供初级体验的(经历)的机会出让,比如:出售门票,提供有助于丰富体验(经历)的相关服务;比如:提供餐饮,住宿服务

2、出让围绕旅游者(潜在旅游者)的消费能力所带来的可能的收益机会;比如:旅游区内的招商,获取资本投入后在旅游项目所在地溢价收益的其它商业开发;比如景区,旅游目的地的房地产开发。

3、出让,出售具备知识产权特点的商品,比如:玩具,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等。提供保证旅游景点景区内居民可以市场化的公共服务,比如:供水,供电等。

综合以上几种盈利方式我们可以看出,旅游项目的盈利方式实质是:通过整合旅游景点(景区)内的旅游资源,提供相应的服务获得收益是盈利的第一层次,其次出让伴随着旅游者到来可能的商业机会,第三,对旅游开发中的资本投入所带来的经济溢出进行的辅助开发或者服务提供。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就是这六种盈利方式的混合,而游客以及潜在游客的消费能力正是能否获取资本投入溢价的关键。

现在我们回到旅游开发项目的交付(产出物)――经历(体验)上来,作为消费者的游客在旅游景点景区所追求的旅游经历(体验)和景点景区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形态,相关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氛围,环境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能否获得消费者(游客)购买这种体验(经历)的并不全是旅游开发项目的交付结果所能决定的,更加复杂的是,旅游者为了提高自己经历(体验)的品质,具有对经历(体验)和相关服务的互动要求,这使得旅游开发项目的软付物(氛围,个人服务等不依赖物质设施的相关服务,以及可能的伴随者旅游者消费的商业机会)是难于控制的。这一困境使旅游景点景区(建成后的旅游开发项目)在提供旅游者经历(体验)的时候需要深度合作才能保证盈利的稳定,美丽的风景和恶劣的服务对旅游项目的盈利简直是一个恶梦。因此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模式设计对项目盈利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旅游项目的盈利模式与利益相关者博弈均衡

分析或者设计盈利模式的目的在于保证旅旅游开发项目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保证项目有稳定的收益,在排出市场因素之后,项目的盈利能力在于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程度。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合作其实就是一个有关合作各方的利益博弈,合作可以把蛋糕做大,但是要蛋糕一直大下去的条件就是:合作各方知道自己的那一片蛋糕在那里,并且其大小是他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按照博弈理论,所有旅游开发项目所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在谋求旅游开发项目所带来的利益过程中,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个体行为都在按照:选择优势策略,排除劣势策略,争取个人(组织)最大利益这个程序做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直到所有利益相关者达成一个均衡。但是这个均衡不一定是最合理的,有时候甚至是最不合理的。在现实中,使旅游开发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在这场利益博弈的同步行动中达到或者接近纳什均衡,并在这种均衡上建立旅游开发项目的盈利方式,将其整合成为盈利模式将是可行的,也是最稳定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将引入这样一个旅游开发案例:云南丽江地区宁蒗县的泸沽湖景区开发过程中主要景点;落水村作为样本。在该景区内以旅游开发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群有:地方政府,本地居民,游客。

泸沽湖的景区开发基本上没有获得较大的外来投资,其作为旅游资源核心的:母系氏族走婚制度对现代社会的旅游者极具吸引力,在几乎没有获得资本投入的情况下,大批的旅游者开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涌入景区,景区的本地居民以各自拥有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开展旅游接待经营(提供以旅游体验相关的服务),随着这种简单的盈利方式获得的收益变为实际的经济利益,本地居民之间为争夺游客的竞争开始了,又由于所能提供的旅游服务高度同质化,于是:宰客,拉客等有损于游客利益和游客经历(体验)的行为相继出现,旅游垃圾开始影响景区的氛围和景观,加之进入旅游区路途遥远,进入景区的游客增长速度放慢,游客对旅游景区的评负面价开始出现,这时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景区内主要的旅游景点:落水村在原有村民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相应的旅游管理机构,统一管理:猪槽船游泸沽湖,篝火晚会两项旅游服务以及相应的垃圾清理,景区道路维护等公共服务,人员从村民中选出,因其参加提供服务获得报酬,而旅游食宿的提供则还是由各个摩梭家庭独立经营,收益归地方所有。而地方政府负责进入景区的道路等公共设施的修缮,和治安等服务,所以景区的门票收入归地方政府。这样一个相对稳定的,利益明确的盈利模式,这种模式使利益各方都获得了自己在现有状态下的最佳利益。所以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相应的拉客,宰客想象几乎杜绝。

按照博弈论的观点,这时景区内和旅游开发所带来利益密切相关的各方在博弈过程中达到了一种纳什均衡,即任何一方所提出的利益分配方案都不能超越现有的利益分配而被各方重新接受。这时整个景区的盈利模式达到一种稳定的状态,在现有条件下,所有的市场预期的利益都能够通过盈利模式变成实际收益。

另外,如果以此例以上海新天地的景区开发相比较,由于几乎没有资本注入,泸沽湖景区的开发也就没有带来什么经济溢价,因此相应的盈利方式不可能在现有的盈利模式中表现出来。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7

关键词:盈余管理;审计收费;影响因素

引言

审计收费(auditfee)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是客户与注册会计师之间重要的经济联系,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收入来源,并日益成为事务所之间进行竞争的主要手段。影响审计收费的因素比较多,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表明,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上市公司规模、经济业务复杂程度、事务所规模、上市公司所在地、审计任期、审计风险等。在资本市场与会计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现象,关于盈余管理,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其是一种欺诈性(fraud)行为(goelandthakor,2003),是一种不道德(immoral)行为(brown,1999);但也有人对其持肯定态度,认为盈余管理则是企业灵活运用法规准则所赋予的会计选择权利对账面盈余进行调整,是不会在会计法禁止行为之列(宁亚平,2005)。那么,国内外学者究竟对盈余管理持怎样的态度,其与审计收费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辨析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尚无统一的认识,仍处于进一步探索中,但总体上来说,国外比较通用和流行的定义主要有如下三种:

(一)美国会计学家williamrscott(1992)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把盈余管理定义为,“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管理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从而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通过弹性地运用会计准则来操纵会计数据,本身并没有公然违反会计准则,其中隐含之意,盈余管理是正当的。该定义的基础是“理性经济人”假设,即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便自然产生了盈余管理的动机。此观点的不足之处,即忽略了“人的非理性”。

(二)healyandwahlen(1999)指出,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安排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以报告会计数字为基础的合约的结果。该定义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欺诈行为,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三)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disclosuremanagement),该观点是基于信息观的,因而被称为“信息观”下的盈余管理。此定义把盈余管理限定在对外报告领域,实质上是对所披露信息的操纵。

国内学者围绕这三个观点,从不同角度、不同研究目的给出过盈余管理的定义。孙铮(1999)指出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只要是生成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都叫盈余管理或盈余操纵,他认为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同属一个概念。魏明海(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件以改变财务报告时作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宁亚平(2004)认为,盈余操纵包括盈余管理和盈余造假两个内容,两者既为互斥关系,又是盈余操纵的全部形式,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盈余管理利用合法手段使公司价值最大化,盈余造假属于违法并损害公司价值的行为。

根据以上分析,学者们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虽然存在差异,但其均体现出了: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目的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手段是选择性行为,即主观选择的结果。而且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盈余管理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只要诸如分红、上市、配股、融资等与会计信息有关,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盈余管理就会存在。

二、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之关系分析

独立审计作为一种市场活动,其收费标准必然受到审计市场环境的影响。从经济学角度来考虑,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用于销售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完全由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自发调节决定,而在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除了受市场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政府管制等的影响。根据中国特殊的国情及制度背景,目前,中国的会计、审计市场尚处于不完全竞争的市场阶段,因此,对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往往会受到政府管制等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1998年后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脱钩改制,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中介机构,其承接业务时不得不考虑成本效益问题。但是,过于降低审计收费,减少审计成本的投入,提供低质量的审计报告,一旦被资本市场和理性投资获取了相关信息,不仅妨碍事务所自身的发展,而且会影响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因此,为了防止会计师事务所的过于压低价格招揽客户,降低审计质量,财政、物价部门对审计收费制定最低标准,实行价格管制制度。而且,为了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2001年12月24日,中国证监会了《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就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有关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报酬的内容进行了规定,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将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作为重要事项加以披露。可见,在市场经济中,作为独立审计的收费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

在资本市场中,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成为投资者投资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尤其是其中的会计盈余信息及其质量正受到投资者的空前关注,因为会计盈余是企业制定各种契约的重要参数。如果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低于投资者的预期,公司的股票价格可能下跌;当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盈余业绩挂钩时,还可能影响公司管理人员的报酬。基于此,公司管理层会不会与审计师合谋人为地修改会计盈余,即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呢?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一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必然会参与市场竞争,虽然其收费受到政府管制的影响,但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特征决定了事务所提供服务的价格必然受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我们不禁要问审计收费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密切相关呢?下面分别站在上市公司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分析两者的关系,为此,本文从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审计风险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基于盈余管理概念角度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本文在研究盈余管理与审计收费关系时,倾向认同上面谈到的有关盈余管理的第二种定义,即盈余管理是管理当局与审计师进行合谋,报告虚假或者不真实信息,以误导利益相关者的契约过程。这种契约过程,双方各有目的,比如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行为以高额审计费用购买审计意见,获得财务信息,或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或为了获取配股资格、或为了保牌、或为了再融资,当然还可能为了某种政治目的等,在我国特有的监管制度下,保牌、配股等契约使经理人员进行盈余管理有着强烈的动机。会计师事务所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审计收费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动力,因此,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获取收入等目的,通常难以抵制以低质量审计获取高额报酬的诱惑,于是违心认可,与之合谋。这种审计合谋是社会审计独立性丧失的表现,此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必然受到较大干扰,从而极大地影响到审计独立性。正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业务的收费应当能够真实地反映其所提供的专业服务的价值,过高或过低的收费都可能会影响审计的独立性和审计的质量,这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降低往往正是审计师与公司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的结果。因此,反过来可以推测,存在盈余管理行为的上市公司很可能给予会计师事务所更高的审计收费。

(二)基于审计风险角度分析两者间的关系

盈余管理受到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容易被人为地操纵,在财务报表中盈余管理比其他要素更具有不确定性,注册会计师对该项目较难审计。通常在国外,盈余管理被视为高固有风险。固有风险包括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项目、容易受到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在中国,盈余管理也被视为固有风险;而且,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等现象普遍存在,这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过高地评估固有风险和内部控制风险。在某一风险水平下,注册会计师要把审计风险降低到某个合理的水平就必须增加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时间,以降低检查风险,这样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会付出更多的精力,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耗费更多的资源,搜集更多的审计证据,来识别公司管理层实施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时间和审计成本增加,从而就要求其收取较高的审计费用来补偿所花费的审计成本。

另外,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盈余管理行为与审计收费之间具有相关性。defond和subramanyam(1998)通过分析盈余管理度量因素之一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discretionaryitems),结果发现,可操控应计项目金额越高,审计师面临的诉讼风险越大,为此会相应增加审计收费。王振林(2002)、李爽和吴溪(2004)从非主营业务利润比重的角度计量盈余管理,发现客户盈余管理迹象与审计收费负相关。孟焰(2003)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亏损年度有多报非经常性亏损以“透支亏损”现象,注册会计师面临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的意图,必然会在非经常性损益的审计上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导致审计收费的增加。

参考文献:

[1]张祥建.大股东控制下的配股融资与盈余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宁亚平.盈余管理的定义及其意义研究[j].会计研究,2004,(9).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8

[关键词]社会资本合力超额盈利率贴现值

资本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马克思认为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舒尔茨和贝克尔“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将资本从物质形态扩展到了“非物质形态”,为本文社会资本的探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社会资本在企业中的意义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它是与“个人资本”相对的无数个别资本的总和,是“社会总资本”。随着研究的深入,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资本问题。

从财务的角度看社会资本,主要分析其所能带来的超额盈利的价值。价值体现于它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中,而企业的发展是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综合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合力”绝不是管理层单方努力能构建起来的,也不是各财务指标变化的结果,它是由企业资源、能力、制度和环境等多因素通过战略协同而形成的合力,这种合力是企业在大环境中与相关实体和个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形成和培养出来的一定关系,由于社会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加强人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来提高人际信任程度,从而减少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经济运行效率,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最终实现超额盈利来实现的。研究社会资本的价值,就要研究如何使这些力系在企业中共同作用产生合力,达到力的平衡,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造就的,需要各个经济实体互动形成带有社会属性的关系,各方靠时间和资源来建立、维系和发展这种合力,因此,这种“合力”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对市场的投资行为,企业通过时间与资源的投入而建立起来,使得企业得以通过一种更有效、更便捷的途径获得所需的市场性资产,包括顾客关系、流通渠道、合作伙伴关系等,这种“合力”就是企业的社会资本。

二、影响社会资本价值的因素分析

企业社会资本这种“合力”的大小,直接受制于力系中各个分力的大小及其对合力的影响程度。这些影响有正向的也有负向的,正向的变化会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机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就会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反之亦然。通常将企业内部有效管理、外部与政府、金融机构、媒体、供应商、顾客、公众等机构和个人联系的组织数量、密切程度等作为形成社会资本价值的构成要素,社会资本的价值视为有效的管理及对诸影响要素有效整合的结果,用模型分析:

Z=F(R,n,i,t,K)

Z表示社会资本的经济价值,也是内外部各因素合力的结果。R表示企业内部人力因素合力,主要涉及企业文化、管理制度、领导者才能等共同协作,有效管理产生的直接影响社会资本价值的作用。n表示影响合力的组织数量,组织数量越多,社会网络规模越大。i表示各合力要素与社会资本的关联程度,关联程度越大,影响越大。t表示时间维度,组织间的交易通过长期交互作用影响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的价值随着时间维度增加而增加,随着次数的增加而增强。K表示空间维度,空间维度与社会资本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如果空间接近则有利于合力各方面对面的交流,有利社会资本的形成,空间距离增加可能降低社会资本价值。

三、社会资本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

由上述对于社会资本价值的分析,可以看到内外部各要素对于社会资本价值都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构成要素和社会资本价值有同方向变化的趋势,即当这些要素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会使得它的价值有一定提升,反之亦然。

社会资本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资产的价值是它所具有的未来盈利能力的净现值。因此,把社会资本所能带来的超额盈利按一定的贴现率和贴现期折算成现值,就是社会资本的价值。社会资本价值评估模型主要采用了财务管理中常用的未来超额盈利的贴现值分析,先计算某企业的利润率,然后与行业平均利润率进行比较,计算该企业的超额盈利率,最终计算出社会资本的价值。该方法涉及到企业未来的盈利、所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贴现率和贴现期。基本计算公式为:

其中:Z―社会资本的价值,i―适用的折现率,it―预期第t年的年收益,t―预测产生超额收益的各年份,C―企业的资本额,n预测超额收益持续的年限,R一行业资本平均利润率。

在上述模型里,分子中的预期第t年的年收益(it)可以以企业的历史年收益为基数,根据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适当进行调整。企业的资本额与行业平均利润率的乘积(C×R)表示企业净资产的正常盈利能力。其中行业平均利润率R可以通过同行业内有代表性企业的年度报告、财务分析机构或行业主管部门的统计资料等途径获得,并根据变化趋势进行调整。两者之差(it-C×R)就是该企业的超额盈利情况。分母中的折现率i可以是企业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也可以是银行同期利率,但由于社会资本带来的未来超额利润有较大不确定性,从稳健性原则出发,选择的贴现率应高于正常的投资报酬率。预测超额收益持续的年限n的估计主要取决于企业发展稳定性和风险影响因素。如果假设企业在将来每年的超额收益相同,这样用财务管理的“年金现值法”可以推算出社会资本的价值,即以企业的年超额收益乘以年金现值系数。

以上社会资本价值构成要素的模型构建为提高社会资本价值提供了分析途径,指出了提高社会资本价值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达到各项资源有效整合的效果,使这个合力有效参与市场的竞争,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创造持续性的超额收益。使企业在和谐的环境中寻求发展,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价值。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9

关键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与选择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由于受到政策及市场限制,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新意,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要积极借鉴国际同行的先进经验,对盈利模式进行创新,构建新型盈利模式,最大限度上避免由于市场过分冲击造成损失,提高自身抵御风险、持续盈利能力。因此,加强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及选择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概念

广义来看,盈利模式主要是指经济体通过投入经济要素之后,获取现金流的方式与获取其他经济利益手段的结合,根本目标是获取现金流[1]。笔者从四个角度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概念进行介绍:第一,盈利途径是指能够给公司带来盈利来源的项目,公司盈利能力与项目数量成正比,前者越多,那么公司盈利能力也越强;第二,盈利方式是指获取盈利利用的载体;第三,业务结构是指公司的收入结构;第四,成本控制主要是为了最大程度控制成本,实现公司盈利最大化目标。从证券市场整体来看,受到市场、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盈利模式也需要不断革新,才能够促进证券公司可持续盈利及发展。

二、现阶段,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证券公司发展历程来看,其盈利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第一,盈利途径存在局限性。一直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盈利业务主要集中在经纪业务、自营业务及发行业务等传统业务方面,处于发展初级阶段,且传统业务与市场关联性较大,极易受到市场的影响,使证券公司处于风险之中。

第二,收入结构不科学。相比较而言,经纪业务收入在我国证券公司总盈利中占比较高,其他方面占比过低,整体收入结构不平衡,且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不完善,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公司收入具有不稳定性。

第三,盈利方式较为落后。目前,我国证券公司业务主要以流程性的通道业务为主,如经纪业务依靠交易所席位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渠道等,在此盈利模式下,造成盈利与证券市场涨跌存在高度依赖性,行情上涨或者下跌,都将会对证券公司盈利产生极大波动[2]。除此之外,成本控制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影响证券公司盈利水平。

三、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的有效对策

(一)转变传统观念,积极拓展盈利途径

要想改变证券公司单一性盈利模式,证券市场主体应积极树立现代盈利理念,将创新作为证券公司发展的核心,推进公司转型,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盈利空间。同时,证券公司在外部环境影响,应不断配置和优化现有资源,树立创新理念,立足于客户需求,加大对增值业务的开发力度,迎合市场发展趋势,并借助证券市场蓬勃发展的潮流争取更多有利机会。证券公司在创新中,要明确自身在资本市场中具有的优势,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创新盈利模式[3]。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同样适用于证券公司,在业务创新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三个方面:第一,市场及客户需求;第二,行业发展特点;第三,风险可控可测。只有不断完善上述三个方面,才能够真正构建新型盈利模式,促进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

(二)优化收入结构,实施多元化经营

目前,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同质化现象较为普遍,为了突破这一问题,应优化收入结构,开展多元化经营。首先,证券公司积极培育专业的投资顾问,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落实“服务产品化、标准化”方案,将产品形式作为基础,向客户提供个性化及标准化服务;同时,以产品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清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共赢,还能够引导人们理性投资。

其次,进一步推进融资融券业务。据调查发现,我国融资融券市场未来将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此,证券公司可以抓住这一契机,大力推广融资融券业务,同时,监管部门要努力配合,适当放宽门槛标准,吸引更多证券数量,使该项业务能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4]。

最后,开拓中介服务市场。开展中介服务市场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灵活的工具,围绕客户需求开展一系列上市交易基金等服务,不仅能够发挥平抑市场波动等功能,还能够培养客户忠诚度,为构建新型盈利模式奠定基础。

(三)加大风险、成本管控力度,提高盈利稳定性

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风险性,加强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管控势在必行,特别是创新模式下,产品类别多、结构较为复杂,同时,成本作为影响盈利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成本管控力度。基于此,首先,公司要积极完善治理结构,通过治理结构的平衡,立足于整体,统筹管理;其次,结合公司实际状况,构建完善的风险管控体系;最后,合理调整业务及风险管控之间的关系,使二者协调并进,提高证券公司风险抵抗能力。

(四)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培养创新型人才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尚未完善,需要国家给予适当支持和引导,为此,我国应积极学习国外经验,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如会计与税收等配套制度,为证券公司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适当简化审批流程,增强公司创新积极性,并拓展交易平台,开拓更多盈利渠道[5]。人才作为盈利模式创新的核心,加强对创新型、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到盈利模式创新过程中来。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盈利模式作为证券公司获取经济利益的重中之重,面对资本市场的挑战,加快证券公司改革,创新盈利模式成为证券公司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证券市场主体应明确自身发展的薄弱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从多个角度入手,加强对盈利模式的创新,提高公司抗风险及盈利能力,从而促进我国证券事业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青松,王存福.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现状与对策――基于业务结构方面的分析[J].浙江金融,2010,(02):35-38.

[2]沈继宁.加快证券公司转型升级助力浙江省金融业“两个中心”建设[J].浙江金融,2011,(09):47-49.

[3]陈峥嵘,朱蕾.柜台市场培育和建设中的证券公司――基于证券公司市场组织功能的视角[J].证券市场导报,2013,(02):19-29.

盈利能力分析的概念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盈亏新理念;少亏便是盈;少盈便是亏

一、传统建筑工程项目盈亏理论概述

如果说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利润便是企业的生命,利润最大化是每个企业的最终目标,建筑工程项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一个工程项目的利润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营销利润,即在承接项目时就已经存在于价差中的利润,即非项目部管理因素影响的利润,另一部分是生产经营利润,即项目部管理因素影响的利润,即在后期施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加强项目部管理,通过商务策划、工期管理、技术变更、材料节约、税务筹划等多种管理手段降低成本费用而实现的利润。一个项目的营销利润与生产经营利润之和就是项目利润,即:建筑工程项目利润=营销利润+生产经营利润,项目利润大于0便为盈利,项目利润小于0便为亏损,这就是传统的建筑工程盈亏理念。

二、建筑工程项目盈亏现状

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基本都是以低价中标工程,中标企业通过标价分离对项目成本做出详细的成本预算分析,有的中标价低于预算总成本,属于营销亏损,有的中标价高于预算总成本,有一定的利润,属于营销利润。营销盈亏对一个项目的利润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后期的生产经营管理对项目利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建筑工程项目的盈亏现状主要有以下两种。

(一)无营销利润,但有生产经营利润

如今的建筑市场,遍地开花,竞争十分激烈,每个建筑企业都想占有一个独有的市场,树立各自的营销理念和管理模型,从公司战略出发,有时候决策者会以牺牲利润为代价,以低价中标来进占一个市场或是中标一个项目,这种情况下,营销利润基本为0,甚至为负,这类项目通常是房地产、私营业主项目或是战略考虑项目,这类项目的特点是资金相对紧缺,利润点少,导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资金成本较高,项目只有靠后期的施工管理来获得利润。通过商务策划、工期管理、技术变更、材料节约、税务筹划等多种管理手段降低成本费用,创造出应有的生产经营利润,冲减营销亏损,通过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最终项目亏损较少或有少量盈利。

(二)有营销利润,但无生产经营利润

国内目前大部分地区建筑市场规范和稳步发展,一个规范的市场就能孕育稳定的发展,国家重视基础实施建设,如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地铁、城市综合管廊等等,似乎迎来了建筑行业的春天,因为这类政府基础实施项目都是由政府实施的,政府能够保证项目资金,不存在着高额的资金成本,规范的市场环境也能保证施工单位的利润,建筑单位只要中标这类项目,基本就保证利润,也就是存在前面所提及的营销利润,如果一个施工企业再在施工生产和成本管理方面做些努力,例如加强工期管理、材料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行税务筹划等,将项目成本降到最低,实现利润最大化,这样下来,一个项目的利润是很可观的。但现实中,这类项目最终盈利极少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并不少见,究其原因,项目管理者常常认为此类项目没有压力,对其不够重视,产生麻痹,疏于管理,导致物资、工期、质量、安全管理等等出现问题,从而增加项目实际成本,导致生产经营利润亏损,冲减了营销利润,导致项目利润极少甚至亏损。

目前建筑市场普遍的现状是,只要盈利了就是好的,给予奖励,只要亏损了就是不好的,给予处罚,这样的盈亏处理理念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分析到事物的本质,如果项目有营销利润,但项目利润小于营销利润,说明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问题,项目管理人员没有创造出效益,却得到了奖励,如果项目没有营销利润,但项目管理者通过努力创造了生产经营利润,项目利润却寥寥无几甚至亏损,管理者也随之受到了处罚,可见这种盈亏处理理念显然失去公平,发挥不了真正的激励作用。

三、建筑工程项目盈亏新理念:少亏便是盈,少盈便是亏

(一)少亏便是盈

笔者所在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多年来采用项目承包责任制管理项目,最终以项目利润分红兑现的方式来激励员工,这也是建筑施工企业比较盛行的一种激励方式,通过过去多年的实例分析,要想将一个营销利润为零甚至为负的项目做到最终盈利,需要公司及全体项目管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但有时候,通过项目管理人员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没日没夜、吃苦耐劳的工作,各方面管理也都到位,项目最终也没什么利润,甚至亏损,按照公司传统的项目承包制度奖罚,此类项目管理人t是要接受处罚,如果是这样,显然就会失去公平,使积极努力实实在在工作的员工得不到肯定,从而导致会员工出现消极情绪,对管理和成本控制的怠慢,从而使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状态。

在这种情况,就要有“少亏便是盈”的管理理念,企业应按照正常的成本预测及控制方法,明确项目部允许开支的总成本目标,而不能把总成本控制在中标价内,同时,企业在考核项目部的业绩时,必须以正常的总成本目标为依据,企业要确定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和盈亏指标,盈亏指标可以用中标价减去总成本指标,再考虑一定比例或数额的变动因素后进行确定,这样项目部实现的盈亏数额就由企业收缴或弥补了。项目部按总成本和实际发生成本计算的盈亏,由项目部留用或项目自行承担,也就是说让企业承担营销亏损,让项目部承担生产经营亏损,如果项目亏损额小于营销亏损时,说明有生产经营利润,就应该给项目管理部予以鼓励和奖励,这就是“少亏便是盈”理念。

用这种理念来衡量和肯定这类工程项目,是对勤勤恳恳工作的项目管理人员一种公平的考核。2009年,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天津分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承接了一个商业项目,总合同额1.8亿元,项目情况是体量不大,场地分散,施工面积窄小,项目资金不充足,需要公司垫资施工到地上正负0,当时预测项目总成本为1.85亿元,营销利润为-500万元(即中标价比预测总成本低500万元),很显然公司是出于战略的考虑才承接了此项目。当时的项目经理(现公司党委书记)带领项目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很快的进入了工作状态,每人从各个岗位出谋划策,尤其是严格控制各项材料成本,把控资金成本,最终项目顺利完工,为公司赢得了好的声誉,为承接后期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最终项目实际总成本为1.81亿元,比预测总成本低400万元,利润为-100万元。最终,通过公司常委会共同决定,给予项目管理人员兑现奖金50万元。这就是“少亏便是盈”理念的真实应用。

(二)少盈便是亏

与“少亏便是盈”对应的便是“少盈便是亏”的理念。对于基础设施、工业厂房、政府投资项目等有营销利润的项目,通过过去多年的实例分析,有的利润也并没有那么乐观,甚至还会有亏损的情况发生,据分析其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项目营销利润可观,所以施工过程并未得到公司及施工项目部的重视,导致项目管理混乱,忽略了成本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资管理混乱,物资的采购、验收、入出库、领用混乱,物资采购成本高,验收入库数量虚增,出库领用管理不善,导致浪费严重,这样导致材料成本过分偏高;

2.安全管理混乱,导致安全投入增加,甚至出现安全事故,导致安全成本偏高;

3.工期管理混乱,导致工期延长,从而项目各项投入跟随增加,导致项目成本增加;

4.质量管理混乱,导致误工返工现象,既增加了人工成本,也增加了材料成本;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一个有可观营销利润的项目最终利润寥寥无几,甚至出现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用“少盈便是亏”的成本盈亏理念来考核项目部,即使有少量利润,但如果项目盈利额小于营销利润时,说明施工过程中生产经营利润为负,这种情况下,也要对相关的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惩罚。否则,就会滋生项目管理的恶习,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顺利发展。

四、用新理念指导实际工作

“少亏便是盈,少盈便是亏”新理念实际是一种后评价理念,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实事求是、合理制定和充分l挥企业的激励和处罚机制,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是一种向后看的理念,即对项目盈亏的理性处理。应该站在新理念之上向前看,以新理念指导项目施工生产工作和项目成本管控工作,使项目做到前期有预算,中期有核算,后期有决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减少和杜绝项目亏损,增加项目盈利,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不承揽中标价格低于成本的工程项目。如果企业出于战略考虑承揽了这类工程,则需要以“少亏便是盈,少盈便是亏”的理念理性处理。

2.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合理配制资源。通过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和合理配制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消耗,控制项目成本,实现项目盈利。

3.适当控制经营规模。企业要量力而行,定位经营规模,保证企业的利润率水平,否则人力、物力、财力都跟不上,会导致管理跟不上,结果只能是盈利项目出现亏损,亏损项目亏得更多。

4.确定项目总成本目标和盈亏指标。不管项目是否有营销效益,企业都要实事求是的进行成本分析,确认项目的总成本目标,对于没有营销效益,甚至营销效益为负、中标价小于实际成本的项目,不能给项目部硬性确定总成本目标小于实际成本,要理性合理的确定盈亏指标。

5.严格实行劳务、分包及材料招标制度。通过严格的招标制度把控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支出,通过管理创造效益。

6.强化安全、质量、合同工期管理。项目部要树立安全、质量、工期就是效益的大效益观念,降低投入,创造更大的效益。

7.要有很高的总成本预测水平,为利用新理念进行项目盈亏后评价打好基础。

总之,建筑工程项目盈亏新理念“少亏便是盈,少盈便是亏”,并不是对建筑工程一概而论,而是要针对不同的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定论,目的还是让公司的激励机制发展到极致,对于没有营销利润,但员工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工作,视企业如家,勤于管理,项目即使亏损也应当用“少盈便是亏”的理念,对员工给予鼓励和激励。对于有营销利润的工程项目,员工在工作中消极怠慢、不爱岗敬业、甚至违规违纪,导致项目盈利较少的,应当用“少盈便是亏”的理念,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和惩罚。更应该利用新理念来指导项目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董志刚.加强工程管理增加项目盈利[J].市政技术,2011(S1).

[2]张金东.加强工程项目盈利性分析――贯彻落实财务后评价[J].财经界(学术版),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