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调研信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8:09

企业调研信息篇1

(一)调研的目的:

1、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中部崛起”的精神,以及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所提出的共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2、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的号召,使在校大学生获得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完善理论知识,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3、通过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的调研,总结提高,广泛推广,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中部工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调研的内容:

1、赴实地进行考察,精心选择典型企业,深入企业,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2、依靠专业优势,进行信息的收集、提炼、分析,为企业提供技术、数据与资料支持。

3、引导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企业职工普及信息化的相关知识,用信息化改造传统企业,引导企业走信息化道路。

4、本着“突出重点,有效帮扶,技术援助,总结提高“的原则,为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实例,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信息化,树立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5、通过社会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与企业长期联系,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交流与科技交流。

二:背景概况

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关于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号召,结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响应“进一步深化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专业实际相结合”的号召,我系暑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针对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组织部分在校生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进行调研。

长期以来,第一产业作为我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主导产业,在整个中部崛起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快中部发展,实现中部崛起,关键是发挥中部特有的优势,把优势转化为生产力。漯河是中国内陆经济特区,是全国首批“中国食品名城”,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食品加工业,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全国首屈一指。目前,漯河的食品加工业形成了粮食深加工、肉类精加工、果蔬加工、饮料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体系。食品工业成为漯河市的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加强企业信息化工作,促进企业大发展势在必行。为此,我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深入漯河中小企业,对其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研。

三、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开展现状

从企业类别来看,被调研的21家企业中,有19家为工业企业,占总数的90%。在工业企业中,食品制造有16家,占所调查工业企业的90%以上。从企业规模来看,规模最大的企业是漯河市雪健集团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24000万元;规模最小的为漯河市瑞博塑胶有限公司,其年销售额为100万元。从企业性质来看,所调查的中小企业全部是民营股份制企业。

1.中小企业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基本配备

根据对漯河市部分中小企业的抽样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企业都有计算机。其中拥有3台计算机的中小企业占59%,拥有3-5台计算机的企业有15%,拥有5台以上的占26%。此外,从互联网的建设情况(表1),已有10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占总数的48%;正在建设网站的企业有5家,占总数的24%;尚无建立网站的企业有6家,占总数的28%。由此可见,漯河市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刚刚起步。

表1漯河市中小企业互联网建设情况

企业数目(个)

百分比(%)

已建网站

10

48

在建网站

5

24

未建网站

6

28

合计

21

100

从上面表格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企业的网站建设情况,但另一方面,虽然大部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大部分企业还没有配置相应的软件,用于生产过程控制(管理)的很少,只是用于日常的财务管理、办公打印文字等。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单机使用阶段。

2.中小企业信息化人员的配置

在所调查的21家企业中,设置信息化专业人员的有11家,占总数的52%。在企业信息化专职、兼职人员中,学历水平呈现出多层次性(表2)且状况并不令人非常满意,具体为:本科生4人,占总数的19%;大专生10人,占总数的48%;其它学历人员7人,占总数的33%。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清楚的看出,漯河市当地中小企业中的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整体学历水平并不是很乐观,信息化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亟需提高。

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从信息化利用的目的来看(见表3),我们所调研了解的漯河市21家中小企业中,把信息化用于生产控制的有3家,占总数的14%;用于运营管理的有8家,占总数的38%;用于电子商务的有6家,占总数的29%;没有指明用途的有4家,占总数的19%;以上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综合全面地反映了漯河当地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目的。

表3信息化应用的目的

4、信息化应用效果

根据所调查了解的企业情况(见图4),其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参差不齐,产生的原因、结果也不同,有5家企业认为效果一般,占总数的24%;有7家认为效果较好,占总数的33%;有1家企业认为效果非常好,占总数的5%;此外还有8家企业对信息化的应用给他们带来的效果未值可否,占总数的38%。综上所述,有近一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给他们带去了效益。相信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这一点。

5、从是否需要第三方服务方面分析

通过分析所调查的21家企业,需要对网站进行维护的企业有4家,占总数的19%;需要对应用软件提供咨询进行开发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需要对网站运行情况进行监理的企业有2家,占总数的10%。此外还有13家企业没有对此项给予回答,占总数的62%,这也说明了中小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表4信息化应用效果图

6、中小企业信息化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应用现状

电子商务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远程通信技术,实现整个商务(买卖)的电子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是企业信息化的典型应用。开展电子商务分三个阶段:即信息交流阶段、签订商品合同阶段和按合同进行商品交接、资金结算阶段。从我们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足。72%的企业认为获取信息、企业的网上宣传就是电子商务。这虽然只是电子商务的起步阶段,但也体现出了漯河市大部分中小企业已经知道并开始运用先进的手段开展业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7、中小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根据所调查的情况,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尽管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热情并不高,但是值得肯定和关注的是,调查的中小企业中有92%的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持肯定态度。其中86%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70%以上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引进现代管理思想,推动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的优化,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实现信息的集成和共享;60%的企业认为信息化建设能够规范企业管理,将企业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到实处;50%以上的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能够改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知名度,能够对核心业务提供辅助工具。

8、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的情况,我们发现企业领导重视程度和资金成为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因素,二者所占的比率分别为90%、76%,具体的还有信息化标准、全员参与、供应商的有力支持等方面,它们所占比率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因此,推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一定要区别于大型企业的信息化。中小型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外界的压力,真正的由于生产效率、自身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需要,让企业发自内心的实际需要还相对较小,所以营造合适的应用环境带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当重要。

(二)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及投入状况

1、企业对于信息化知识培训需求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技术人员的培新需求有着很高的热情,约有90%的企业提出需要信息化相关知识的培训。其中73%的企业希望得到企业内部资源计划管理方面的培训,41%的企业希望得到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的培训,20%的企业希望得到客户关系管理、进销存系统的培训,企业信息化培训出现在硬件技术和管理软件需求两个方面。

2、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

调查表明,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建设的投入量不大。其中,76%的企业对于it设备的投入选择在1-10万/年,仅有17%的企业选择10-50万/年的投入,50万/年的投入约占1%,另有6%的企业选择暂不投入。

(三)、制约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因素

1、观念问题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中小企业负责人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意识到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没有真正完全地看到企业实行信息化后可以增加的利润和增强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当地企业对信息化在认识上存在误区,以为只要普及计算机、接入互连网就等于实现了信息化。事实上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利用信息化就是要实现在管理生产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便利,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目前,通过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已经被认定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2、资金问题

中小企业规模小,企业资金普遍短缺。企业资金多为流动资金,用于企业后备建设、长远发展的资金却很少。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来说,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投资。几百万元的信息化投资风险很大,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这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社会对中小企业的重视不够,政府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资金不足、政策不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不能保障等都是限制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原因。许多企业因流动资金不足,导致不能正常生产,信息化建设更无从谈起。

3、人才问题

中小企业大多由生产作坊做起,很多企业都是由农民、小商小贩发展起来的,生产、经营、管理各方面主要靠经验积累,真正既懂理论又懂实践的人不多。且中小企业尤其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更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环境差、待遇不高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导致企业缺乏计算机网络、软件开发、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信息和计算机类专业人才所占比例更小。

4、环境问题

虽然网络系统的发展带动了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但是基础设施不完善、支付手段和配送体系滞后等瓶颈问题的存在,还不足以让每个企业都下决心加大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软件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还不能真正满足中小企业经济、适用、易维护等特殊要求,实施过程过于复杂。其次,社会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不能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服务。第三,国家在电子交易方面的法律体系、支付信用、货物配送、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建设也有待完善。

四、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信息资源进行组织、整合、开发和利用,达到提升企业生产过程、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等业务过程,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企业管理问题,要推动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就要切实行动起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政府方面

1.创造环境

政府可以组织开展与信息化相关的活动,使与信息化密切联系的部门和企业进行深入交流,创造信息化发展的舆论环境。如政府可组织it业界,用户企业,专家学者等多方面的力量,集思广益,系统总结,梳理现行政策问题,抓紧制定、出台与企业信息化相配套、相适应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措施,为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外部环境。

此外,政府可以在税收政策方面实施一些有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

政府还可以建立专门的区域吸纳信息化企业,如建立高新区专门进驻高技术的信息化企业,并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促进企业信息化高效、快速、稳定的发展。

2.积极主动

根据了解,漯河地区中小企业信息化尚处于萌芽状态,因此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政府也可以筹集资金支持部分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项目。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一是充分利用政府的信誉与资源,主动联合广大工厂企业、服务机构成立“中小企业信息化联盟”,启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二是搭建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公共平台,供中小企业租赁使用,并提供网络、技术、信息、人才的共享配套服务,以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本和风险,。三是为企业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训,为中小企业奠定信息化人才基础。

3.制定标准,建立体系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规范化的标准和评估体系。引入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制,建立健全企业信息化工程评估和监理机构,使企业信息化工程建设得到有效的监控,提高工程质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4.加快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对有条件的城市信息化主管部门,积极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培训基地,逐步进行,帮助各地的信息化主管部门培养当地的信息化人才。同时联络各方力量,各方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宣传,以便提高领导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重视和重新认识。

(二)、中小企业方面

1.高度重视

中小企业家要对企业信息化给予高度重视,要清醒地认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作用,树立做好信息化工作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了解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将信息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进行。

2.逐步投入

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以小投入迈出第一步,以后逐步投入,不必追求一步到位,以免造成自身资金短缺影响企业的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此外,由于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不多,因此应该考虑如何“少花钱,多办事”,绝不能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和产品。企业还可以选择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利用他们的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信息化建设。中小企业搞信息化需要投入,投入的观念、思路不同,信息化建设进程也就有所不同,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要逐步推进、稳扎稳打。

3.重视人才

对企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高技术人才更是企业走向信息化的根本。从另一个侧面来讲,企业的信息化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的信息化是另一个循序渐进和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没有一大批,一代甚至几代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信息化人才是不可能完成的。我们的调查显示,60%的企业已经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上有长远的计划方案和技巧,但投入小,实施的力度不够大。因此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要加强,企业还要建立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为有效的支持和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三)、多方合力

1.政府应按照区域和行业的划分,统筹规划,加强政策上的引导与支持,在推动整个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道路上,可适当地向经济欠发达地区政策倾斜,中小企业要配合政府,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设立Cio(企业信息主管)。

2.政府、企业都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政府可设立扶持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资金,此外,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筹集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

五、调研意义:

1、中小企业信息化不单纯是技术问题,信息化的实现过程根本上是组织重组,流程再造的管理过程。如果没有一把手的坚定信念和强有力的行政决策来推动,是难以实质性推动信息化发展的。此次调研走访深入企业,与企业高层负责人直接接触,可以转变其观念,形成“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意识,更好地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要做出成效,重要前提是要拥有高素质、且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勇于创新的it技术管理队伍,这不仅意味着it队伍要有一定的规模,更意味着人员结构和人员质量要得到根本上的改变。此次的调研活动不仅有利于转变企业负责人的观念,促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而且有利于在企业中建立学习型团队,培养一批既懂得经营管理又懂得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3、信息化改变了企业管理深远的思维方法和态度,配合了信息和资金投入的管理体系,达到最有效的管理和盈利相结合的过程。漯河市传统产业在生产流程、物流控制、管理程序、信息传递、资金周转等方面都存在效率低下的情况。与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快速反应、全面控制等要求相距甚远。新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全面提高现代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的市场竞争能力。

4、在对漯河市中小企业的调研活动中建立的大学生活动实践基地,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使大学生获得了一个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同时,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技术交流。

5、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在校大学生走出校门,进一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能力,认清自己的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加朝气蓬勃的姿态投入到下一步的生活学习中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促进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六、结语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进一步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信息化方面的理论及应用,通过与实践相结合,深化认识,我们明确了今后理论学习的方向。对漯河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调研,一方面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帮助我们调整自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与社会之间存在的差距。进一步摆脱自身思想方面的不成熟,为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企业调研信息篇2

1.研究的基础与意义

30年间,中国会计信息化蓬勃发展,紧跟国际前沿,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2年,财政部会计司将“研究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进一步规范会计信息化流程,努力完善会计信息化工作顶层设计”作为本年的工作要点之一。上海市财政局承担了财政部修订《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课题,组织上海市会计学会会计信息化专业委员会的专家组成课题组,来起草《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以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正是以财政部重点项目为契机,对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研反映出企业信息化水平,关注企业对会计信息化的需求,为规范的制定提供宝贵的实践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

2.技术路线及步骤

如图1所示,本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调查研究阶段、汇总分析阶段。

3.调研数据

本次调研一共分三次进行,第一次调研涉及企事业单位204家,其中回收的有效问卷为196份,提供者为市财政局和畅捷通,第二次调研涉及320家单位,包括一般企业、会计类企业、软件类企业和外商投资类企业,这两次调研的主要内容为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应用程度以及制度建设程度这三大方面。第三次调研涉及163家企业单位,包括一般类企业、会计类企业、12家软件类企业和58家外商投资类企业,主要是对之前的调研分析结果的一次反馈调研。通过调研分析以期得到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应用建设情况,反映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企业会计信息化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对策和建议。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的调研分析

1.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程度

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主要从四个维度来考量:

(1)时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时间跨度,目前调研企业中有45.4%和68.71%的企业应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时间分别达到了10年以上和5~10年的水平,可见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具备了进一步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基础。

(2)进程:根据诺兰企业信息化阶段模型,本次调研对信息化进程的考量时对该模型进行了适当的精简与提炼,简单归结为四种程度,第一种程度为仍停留在手工记账模式,第二种程度为手工记账与会计电算化并行的模式,第三种程度为脱离手工记账,完全采用会计电算化模式,第四种程度为账务业务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化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调研数据我们看出,仅有11%的企业仍然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接近90%的企业已经开始实施或者全面实施会计电算化或是会计信息化,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3)复杂程度:企业采用不同的信息系统,可以很清楚地表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程度不同,使用独立的核算软件,即为简单的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存储和处理阶段;使用账务与业务集成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中级阶段;而使用会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软件为会计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在调研中为了便于被调查者理解,我们把这几个层次简单化通俗化,通过调研得出,43%企业目前采用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主要是使用独立的会计核算软件,处于会计电算化阶段,也有25%企业的使用账务与业务集成的会计信息化软件,处于会计信息化的中级阶段,19%的企业为决策管理一体化的会计信息化高级阶段,也就是说有近一半的企业处于会计信息化中高级阶段,说明我国会计信息化发展已非常普遍和迅速。

(4)监管范围:在第四个维度上,考察了监管的范围及需求,监管的范围越大,说明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范围越宽,会计信息化的触角越广,同时也显示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和企业对于监管意识的认识问题(如图3所示)。调研显示,有46%的企业认为凡是牵涉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所有方面,都必须规范;仍有21%的企业认为“仅在会计信息安全方面必需进行规范”或者是“仅在为企业以外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方面才需要规范”,首先说明会计信息化发展范围较广,需要规范的点不仅局限在安全及核算方面,同时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对会计信息化工作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容易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安全潜在的问题,因此,财政部门需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管理。

2.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情况

(1)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购买来源

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购买来源看(如图4),有69%的企业完全购买商业化软件,不进行二次开发,也有18%的企业会选择购买本土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购买国外软件并进行二次开发的企业只有6%。从总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会购买成熟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也有部分企业会结合自身需求对现有的会计信息化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企业自主开发软件、与第三方合作开发软件和购买在线服务的企业较少。

(2)企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选择

目前(如图5),在我国国内的会计信息系统软件中用友、金蝶与国内其他品牌相比拥有着较大的市场份额,用友(49%)、金蝶(27%)、浪潮(6%);国外软件占有12%的占有率,其中以Sap(51%)和oracle(32%)居多,并且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发现高端市场中仍是以国外品牌软件为主打产品。

企业在购买会计信息化软件时,考虑的功能因素(如图6)主要有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在此基础上,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还有会计软件是否达到财政部《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38%),是否为经过认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主流会计核算产品(31%),同时企业还会考虑到该软件是否需要进行二次开发以及软件的易用性。企业对于会计软件的主要关注点总结起来还是在其能够满足自身会计工作的需求,旧的法规对于企业使用的会计信息化软件主要是采用一一评审的方法,这一方法在现阶段由于软件种类繁多、企业数量庞大而不再适用。

(3)软件的日常应用及维护情况

调研中(如图7),从未更新、替换过会计信息化软件的企业占18%,这其中包括有些出于会计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的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购买安装,只是实施会计信息化的第一步,之后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系统需要进行不定时的更新、升级和维护。特别是在旧法规制定的年代,会计信息化软件对于企业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大家都是初次接触,关注的焦点在于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初次安装、使用,是一个会计信息化工作“初始化”的阶段。但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会计信息化软件已经在功能,普及度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因此在大量的企业中出现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升级、更新、更换等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融合程度(如图8),会计信息系统在各类物的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功能的方面与其他业务系统较好地相融合(60.54%和53.81%),但在与企业控制系统、决策系统方面的业务系统融合程度上还不足(23.32%和19.73%)。造成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的融合存在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是在接口方面,统一系统间的数据交换标准和信息编码体系,对于系统之间的融合非常的重要。

(4)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展

网络技术必然会对会计信息化产生巨大的影响,云计算的概念在会计信息化领域已经所体现。有79%的被调研企业有对于集中会计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的构想和打算,可见“建立会计数据中心,完善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管理”的提议是有理论依据与实际参考价值的。应该推行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不仅要解决企业会计工作中现有的问题,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云会计是今后会计信息化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应当进行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一项工程(如图9),人员的培养、系统的不断提升也是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要素。调研结果显示“实施会计信息化及后续的升级成本过高”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因素,会计信息化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会计信息化软件鱼龙混杂缺乏有关部门的监督和认证也是制约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5)会计信息化人才建设

会计信息化人才是会计信息化顺利实施的重要要素,企业适当的开展人员信息化培训提高人员的技术水平才能促进会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从人才的学历和专业能力来看,被调研单位的会计人员水平大部分是本科以下学历(67.25%),且61.43%的会计从业人员只拥有初级职称,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普遍不高。

从企业的人才培养情况来看,①在培训时间上,大部分企业(36%)的会计信息化培训时间占会计培训时间的比例在21%~40%之间,还有27%的企业的培训时间比例小于20%,说明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②培训内容上,企业对于操作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培训较多,主要反映在准则与制度、核算与记账、信息系统应用与操作、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方面的培训(65%以上);③从鼓励会计信息化的政策上来看,有超过一半(53%)的企业没有对会计信息化人才设有鼓励或者倾斜政策,企业对于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需要相关人力资源政策的调整来鼓励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6)会计信息化实施效果

用户企业整体的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会计信息系统建设需要考虑与企业业务系统的对接情况,保障信息交流通畅。从调研结果来看,会计系统与管理体系的对接主要体现在管理功能(64%)与控制功能(67%),较少体现于决策功能(41%)。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主要为了内部管控,对于决策职能的要求较少。从匹配程度上来看,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发展需求的匹配程度大于60%,说明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的整体方向是服务企业发展要求的。

企业领导对于实施会计信息化的评价来看,效果最明显的是改进管理水平、支持决策和提高会计部门工作胜任程度,均分在82分以上;其次是信息化工作整体效果、降低成本、会计信息化提升紧迫程度方面,均分78分左右;在增加收入及提高市场响应能力方面的均分最低(小于76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目前阶段在企业内部工作效率提高上有明显改善,对于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效果尚不明显。

3.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制度建设

会计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带来效率的极大提高,但是因为与传统的手工记账在工作形式上完全不同,因此会计信息化工作面临着新的风险,需要有效的内部制度来应对这些风险。因此在调研别关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风险控制方面的内容(如图10)。会计信息化的操作风险方面,各家企业采取了不同的防范措施,其中有43%的企业建立了安全可靠和行之有效的人员身份认证和登录权限控制措施;有38%的企业对会计信息化软件的操作权限进行了必要的控制,及时备份和保存上级操作记录,制定可靠的数据、信息备份方案也是企业防范风险的方式之一。从结果上看在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都建立了不同程度的操作风险防范措施,但是这种风险控制措施和程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标准。

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内部组织的控制制度(如图11),从调研结果看大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操作管理制度”、“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等一些列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管理流程。可以说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制度是五花八门,因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工作内部控制总体层面上应当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制定那些内控制度应作出相应的规定。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虽然发展的迅速,但总体上存在不平衡的特征,大型企业、制造业及服务业、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基础较好、水平相对较高,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比较欠缺,而且仍有小部分企业依然维持手工做账。全面普及会计信息化的实现,是初步的工作重点,确保企业能够全面的脱离手工做账,实现会计信息数据化。

其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迅速,不仅系统种类繁多,样式齐全,连功能也日趋多样化,在反映出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的同时,也反映出在这种五花八门的会计信息系统或服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些功能和工作流程并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相规定的会计所遵循的情况,如有69.39%的企业表示所用软件具有反记账的功能,有72.96%的企业表示有反结账的功能。无论企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亦或手工记账亦或信息系统入账,都不能改变或背离会计原有职能和本质。所以,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要特别注重保持会计本质和原则,保证会计工作的责任和使命。

最后,企业会计信息化缺少相关规范来支持其发展。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的应用普及催动了会计工作的电算化进程。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财政部1994年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1996年又了《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引导企业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但是随着企业会计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上述文件中不少内容已经过时或者失效,需要新的规定予以替代。制定这些办法、规则、规范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提供一个合乎实际、切实可行、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原则和指引,同时也作为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的基础。由于新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环境和旧的规范之间出现断层,现行法规一定程度不再适用现阶段的财政部门的监管工作。通过调研,我们也发现,我们已然从会计电算化阶段发展到了会计信息化阶段,原有的法规不能支撑现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形势,势必要出台新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和促进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2.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对策及建议

在系统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开始应用会计软件、建立起会计及管理信息系统,有较好的硬软件及管理基础。从企业选择会计软件的方式上来看,外国软件在中国企业占据一定的比例,这方面建议企业在建设企业会计信息化时不能只关注品牌效应,同时,也要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成本与效益相匹配。在功能和模块的选择上,不同程度的企业分别注重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合法性,强调企业在选择会计软件功能时,一定要全面注重会计软件的质量特征,确保所选择的软件功能齐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调研中也反映出,多数会计信息系统功能偏重核算和实物管理,与业务管理信息化融合相对不足,建立标准的数据接口意义重大,这需要政府的极力建设和推动。

在人才建设方面,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信息化人才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有相应的培训及支持措施。不过,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企业对人才在信息化环境下所需技能的认知和培养仍不充分。所以,在基础教育中就要大量的培养既通晓会计与财务知识、熟知信息技术,又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进入企业后,需要一定的岗前培训,保证能够适应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水平。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再培训,使得人才发展紧跟时代和科技的发展。

在会计信息化应用的成效方面,应该保证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与企业发展需求相匹配,通过实施信息化改进会计工作的效果,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调研数据显示企业实施会计信息化确实对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政府应根据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的形势,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功能和服务,以便能更好的在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中提供更大的作用,同时,要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明确企业的职责,保证在会计信息化条件下,企业会计信息工作能够有序的进行。

3.企业会计信息化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会计信息系统功能本身的内控制度建设

企业会计信息化条件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应根据会计工作需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本身控制要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包括需要建立哪些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对上机操作情况进行控制,经常开展相关方面的宣传、教育工作等。

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反馈机制是保证会计信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信息系统通过其自身的各种功能收集、汇总、处理并呈现企业的会计信息,企业通过这些重要信息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决策。因此保证会计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确保其各项功能高效地发挥应有的作用是企业管理工作,尤其是会计工作的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会计信息系统需要法规来规范会计信息系统或会计信息化软件应当提供的各项财务和会计功能、输出会计信息的格式;软件提供或服务商在提供服务等方面应当符合怎样的规定,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准。希望通过规范中的这些限制,能够有效监督和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功能的健全性和稳定性,从而保障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的进行。

企业调研信息篇3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

一、研究背景

国际金融风暴的影响和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市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的又一次历史性机遇,全国第三个副省级开发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获批并启动建设,使重庆市确立成为西部增长极的核心地位。

为重点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重庆实施了以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和两江新区作为载体,承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推进完善电脑制造、软件及服务外包、集成电路、信息家电、新一代移动通信、光伏及LeD、汽车电子等应用电子产品、新型显示器件、医疗器械、动漫等10条产业链,提速电子信息和高科技产业升级。

新兴战略性规划迎来发展的春天,惠普、富士康、英业达、思科等全球it巨头纷纷签约落户,成为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同时,他们又带来了上百家零部件厂商,从而打造了庞大的产业链集群。立足重庆、面向西部,顺应电子信息产业向内地转移的趋势:重庆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在渝高校共同与富士康集团、广达集团、英业达集团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共同为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培训、培养企业需要的大约30万技术人才。

面对市场机遇,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要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需对电子信息类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认真的调研分析,为构建特色鲜明的“能力本位”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二、能力本位教育的基本理念[1][2]

能力本位教育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一种职业教育本位观,简称CBVe(Competencebasedvocationaleducation),也有称CBt(Competencebasedtraining),即能力本位培训。许多国家把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称为CB,它是按照职业岗位设置专业,以培养一线人才的岗位能力为中心来决定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是一种以满足企业需求为主,以实际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它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

能力是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的综合素质在行动中表现出来的实际本领和能力。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应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上,而实践能力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它包含知识运用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基本职业素质(合作能力、公关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职业能力则是职业生涯的全面发展,可从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审美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五个方面体现。[3]

因此,必须深入行业企业与一线的工人、技术人员、行业专家等进行沟通交流,获取真实的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信息。

三、岗位调研分析

第一,选择有代表性的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企业,如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重庆梅安森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航凌电路板有限公司等,从物流角度和生产工艺流程岗位角度,调研电子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与售后技术服务及其对应岗位信息。

图1为企业专家提供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对应岗位,例如:采购员、库管员、配料员、成形工位、插件工位、检验工位、调测工位以及质检员,其流程为:采购员购买的原材料经库管员、配料员进入成形工位(或Smt线)、插件工位,通过波峰焊成为pCBa,再经检验工位、调测工位、装配工位成为待检成品,最后经质检员检验合格标记后成为合格产品进入成品库。

合格的产品进入销售流通领域,成为用户的装备,此时通常需要企业的客服中心安排装调工程技术员上门安装调试服务;图2为售后技术服务流程与售后技术服务员,用户产品出现故障后,以电话或其他方式通知企业客服中心,联系市场技术部,指示片区维修部安排售后技术服务员上门维修,经故障诊断与维修使产品恢复功能。

第二,职业岗位分析。由行业企业工人、技术人员和专家对企业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进行语言文字表述,汇总成为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如表1所示)。由表1的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可以确定出电子信息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面向和目标定位为:检验员、调测员、质检员、装调工程技术员和售后服务技术员。

第三,提取行动领域。通过对相关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提出共性职业能力要求,如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检测、安装、调试,电子线路图、线路板图的识别,熟练使用仪器仪表工具调测、检验产品性能,加电检测、诊断、维修故障等,从而为学习领域选择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现实依据。

四、结论

通过对信息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的调研分析,明确了高职院校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业面向和目标定位,提出了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电子产品生产行业企业的最佳岗位:检验员、调测员、质检员、装调工程技术员和售后服务技术员,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的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炯.职业能力研究的文献综述[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2):17-20.

[2]张忠福.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模式实施能力本位教育[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3):62-65.

企业调研信息篇4

内部控制在一定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发生作用,内部控制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会计信息化环境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为基础,将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与会计处理相融合而形成的特定环境。企业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内部控制水平,防范与控制经营风险,将使企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反之,如果对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处理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隐患。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问题也因此被提出。

近年来,十堰市中小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截至2010年底,全市工商注册登记企业总户数超过2万家,除18家大型企业外,中小企业户数占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从业人员40多万人,占企业从业人员80%以上。2010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350多亿元,约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5%。中小企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吸纳城乡就业、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①。为了寻求提高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对十堰市32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情况进行了调研。尽管从统计学角度来看,样本规模偏小,但调查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基本情况,对于加强和完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迅速

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较快,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被调查的企业全部实施了会计信息化。从信息化实施的时间上看,超过3年的企业占56.25%,最长的已有13年,不足1年的企业只有3家,说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生存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愿意在会计信息化方面投资。但是,被调查企业中近50%的企业使用会计软件的时间不足3年,说明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整体起步较晚。因此,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范围、方式的变化等尚未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

65%的被调查企业财务报告生成方式是由会计人员输入记账凭证,系统自动记账并生成会计报表,仅有25%的企业由业务系统数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生成会计报表,也就是说能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企业目前还只是少数。还有5家企业目前仍坚持手工核算与财务软件并用。企业目前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包含的功能模块主要集中在总账、应收应付、会计报表、工资、固定资产等会计核算模块,较少应用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模块,实现的功能也主要是会计记账、编制报表。可见,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程度并不高,大部分企业还处于会计核算信息化阶段。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看,会计部门的信息化还是一个“孤岛”,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孤立。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平衡

十堰市中小企业企业会计信息化需求具有高度不平衡性,会计信息化发挥的作用在不同规模、不同行业有显著差异。从被调研的中小企业规模上看,规模企业在资金投入、人员素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会计信息化水平较高,12家规模企业中有8家企业基本实现会计管理信息化;与大型企业关联程度较高的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发展较快,积极地由核算型向管理型、eRp系统方面转变。从行业类型看,传统商业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水平较高。内部控制规范的实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会计信息化水平越高的行业和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也越高。

(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对软件依赖程度高

十堰市中小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主要以商业购买为主。被调查企业中96.88%的企业选择购买财务软件,其中35.48%的企业又进行了二次开发,选择完全自主开发的企业只有1家,也拟于近期转用商业化软件。说明商业软件由于功能趋于成熟、价格日趋低廉,成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首选。生产制造型企业多选用以财务为核心的eRp软件,注重料、工、费的核算,以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商贸型企业为及时了解商品的销售和进货状况,多注重库存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功能程序化,由软件自动执行各种核对、校验、判断,许多内部控制功能要通过会计软件来实现,适合企业的规范的财务软件才能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基本保障。

二、十堰市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内部环境控制

从会计信息化设施配备和管理方面看,被调查企业都配有专用的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但是基本都未配置专门机房,部分企业甚至还不能做到专机专管;计算机硬件配置较好,完全能够满足会计核算与管理需要;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都符合财政部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但是许多企业把eRp系统完全等同于一套普通的办公系统,仅仅利用了其中的会计核算功能,没有意识到eRp系统更是一个内部治理的有力工具,使系统本身具有的内部控制功能都未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素质方面,截至2010年底,十堰市会计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2.13%,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占比为9.27%②。被调查企业中会计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47.25%,具有中高级职称者仅占7.87%,低于全市水平,显然中小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二)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应用控制

1.会计数据输入过程内部控制

会计数据的输入可以采用手工输入、磁盘转入和网络传输等形式。被调查企业大部分采用手工输入,能够按照规定设置软件操作人员姓名、密码并进行适当的授权,非授权人员接触会计数据的难度较大;输入控制方法一般包括:凭证格式和内容的控制、有关责任人签章的控制以及凭证审核的控制等。部分企业在软件供应商的帮助下,还在程序中增设各种约束条件,识别错误的、不合理的数据,过滤非法数据,来保证数据输入的准确性。但也有少数企业在操作人员的职权分工方面仅仅利用软件固有的功能,或虽有分工但没有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例如只使用系统本身设计的重复输入无效等措施确认数据的正确性,给内部控制造成很大的隐患。

2.会计数据处理过程内部控制

会计原始数据正确输入后,由软件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汇总、登账、对账、结账等具体的会计处理,大多数企业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极少需要人工干预。内部一般控制和数据输入控制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保证数据处理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数据输入控制较好的企业会计数据处理控制都是有效的,基本能够保证经济业务的数据处理过程正确无误。但是如果某些错误,例如计算错误、用错文件、用错程序等数据输入错误在输入过程中没被检查出来,会计数据在处理过程中的修改控制往往不理想。被调查企业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控制措施依次为:修改权限控制、修改痕迹控制、勾稽关系合理性控制、数据有效性控制、文件标记控制。

3.会计数据输出过程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数据输出形式一般可以采用屏幕显示、打印输出、磁盘输出等,输出的数据和文件内容主要是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和会计报表,基本目标是保证输出结果的正确性。在数据输出程序控制方面,大多数企业采用授权输出控制、加载数据审核控制等对输出的数据进行内部控制,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

(三)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内部控制

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二是对存储在其他磁介质中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三是对打印出来的以书面形式存放的会计数据进行管理。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实行会计电算化后的会计档案仍然需要以计算机打印的书面形式保存,被调查企业在这一方面执行较好。另外对于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应当分别进行档案管理,对于历史数据,被调查企业一般在计算机硬盘保存的同时,都会进行备份,采用光盘或U盘进行保存;对于当前数据,为了保证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恢复,企业一般会脱机保存、定期备份。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操作痕迹记录方面,档案管理控制执行较差,某人在何时以何种身份调用了哪些功能、进行了哪些操作不能一一记录在案,导致在发生事故后难以追查事故原因和责任人。

三、对策与建议

(一)推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将内部控制嵌入企业信息系统

企业良好的会计信息化环境,能够帮助管理者及时掌握企业的运营状况,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因此,企业想要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必须先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从企业外部环境来看,政府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提高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加快步伐,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化法规体系和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使中小企业在会计信息化过程中有规范可遵循。其次,应当成立本地区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构建统一的会计信息化平台,引导、扶持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2010年11月9日,十堰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正式启用,这标志着我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应当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为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发展提供示范效应。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外部力量是财务软件供应商和相关服务商的技术支持,政府对此行业也应当加以规范和扶持。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提高会计信息化水平,首先应当明确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制定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规划,在会计基础工作信息化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业务处理流程信息化、内部控制流程信息化,在企业信息系统中嵌入内部控制。其次,应当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建立和完善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选拔和奖惩机制,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成为既熟悉会计制度又熟悉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

(二)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加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会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应从开发、设计阶段开始评估各种风险。开发、设计阶段主要是决策风险和效益风险,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主要有直接应用通用商品化财务软件、本单位自行开发、委托其他单位开发、联合开发、通用与定点开发财务软件相结合等渠道。企业决策层应根据企业信息化的目标,综合考虑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管理理念、组织结构、核算方法等因素,充分客观分析各项目的可行性,选择适合企业的解决方案。会计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在会计信息应用处理阶段企业大部分的数据都将以电子文档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资产保护除了原有的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外,还应当包括信息系统和各种数据资源,未经授权访问风险、软硬件故障风险等安全风险首先应当引起企业足够重视。除此之外还要正确认识数据记录风险、数据维护风险和信息报告风险。企业应当持续关注上述技术风险和控制风险的变化,及时收集相关的信息,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尽可能发现和评价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及时调整风险应对策略\[1\]。对于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或突发事件,应及时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责任,规范、妥善处置。

(三)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活动

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应当具有集成性、柔性,将安全性放在优先地位。内容应涵盖会计信息化组织与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安全、会计数据的安全控制、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合理分工,明确岗位职责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来看,主要有两个职能部门:系统开发部门和系统应用部门,两个部门应当相对独立,部门内部不相容职务也应当分离。对于中小企业,至少应当设置会计信息化主管、系统管理维护员、会计业务操作员、数据分析员、审核监督员、会计档案管理员等岗位。会计信息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负责财务软件运行环境的建立,以及各项初始化工作等;系统管理维护人员权限较大,不得同时兼任会计数据录入、分析工作,不得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随意修改已投入运行的会计核算软件。会计业务操作员一般由基本会计岗位人员兼任,应当注意将输入、修改、审核等不相容职能分离,该岗位人员负责将会计凭证等会计信息资料录入计算机,操作运行会计核算软件,完成核算工作。该岗位不得同时担任出纳工作、软件维护工作,不能负责会计资料入机后的审核、校对工作。会计信息入机前、后的审核校对工作,不能由出纳人员或会计业务操作人员兼任。数据分析员、审核监督员可由会计主管兼任。计算机软、硬件安全控制主要包括硬件的维修、升级、软件的正常使用、存储设备的维护等。会计数据安全控制制度应包括数据存储控制制度、数据丢失或非法修改的防范制度、数据备份控制制度、数据删除控制制度、数据恢复控制制度等。会计档案管理方面,首先应当由专人保管,未经许可,除档案管理员之外的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复制、修改和带出存档的数据、凭证、账表及其他资料。其次,应当根据档案重要性程度与泄密风险对信息和数据划分级别,规定相关人员使用档案的级别限制。第三,应对会计档案定期检查,做好防火、防尘和防潮工作,防止存储介质损坏导致会计档案丢失。

(四)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必须在合适的时间与地点,鉴别、取得和交流有关信息,以使人们能履行自己的职责,这个要素对内部控制来说是很重要的\[2\]。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信息与沟通也应当从系统开发时开始,系统开发设计决策时就不能只考虑财务工作的需要,而应当从整个企业治理和管理高度出发,整合企业各部门人员,鼓励全体员工积极参与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工作,正确理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目标和意义,建立财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机制,确保企业每位员工都了解信息系统及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清楚知道自己在系统运行和内部控制中的角色与地位、权利与责任,以及自己的工作与他人之间是如何衔接、关联的、怎样才能使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等,从而促使信息系统使用中各部门、企业相关人员能够主动进行交流与沟通,企业各部门可以畅享企业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提高信息系统运作效率,满足企业内部控制对信息传输和处理的要求。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加强与外部的国家工商部门、税务部门、财政部门和银行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信息及技术变化、交易形式等重要信息。

(五)定期评估,加强监督

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3\]。首先应当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包括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和针对内部控制某些重要方面的专项监督。日常监督应渗透在企业日常的预测、计划、核算、分析等定期管理活动中,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管理活动才能加强日常监督的持续性。企业的管理者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和记录,评估相关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专项监督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开展内部审计,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扩大内部审计的稽核范围,从会计信息化系统开发阶段开始进行内部审计,对系统开发和设计过程进行事前审核和评价,对系统应用过程中业务执行的合理性、相关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等进行事中的评价和验证,对企业最终的预算控制、营运资金控制、客户信用控制等进行事后分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其次,还应当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督。外部审计是外部监督的重要手段,信息化环境下,要大力开发审计软件,促使审计工作从企业现场审计逐步转向实时的在线审计,并邀请计算机专家对企业数据库设计、网络安全等进行技术评价,从而对企业各项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评估,找出缺陷,提出改进意见。

会计信息化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中小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特点的变化,高度重视信息化中的各种风险,围绕内部控制目标,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长期、持续改进会计信息化中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晶.企业会计信息化风险控制体系探讨\[J\].财会通迅?综合,2008(8):75.

企业调研信息篇5

论文摘要:市场调研是一种企业了解市场和认识市场的科学方法,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工作。文章从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出发,说明了提高中小企业市场调研工作水平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小企业实施市场调研工作的现状和成因,提出了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共同努力提高市场调研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中小企业市场调研水平的必要性

按照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凡年销售额在3亿元以下或职工人数在20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其中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以下或者职工人数300人以下的工业企业属于小企业。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数已达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9%,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60%,上缴税收占51%,提供了全国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相当活跃的经济主体,在我国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根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这同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

一个企业的成功或失败,其影响因素归结起来无非是内外两个方面。外是指社会环境与政府环境,其中包括政府决策、政策,政府依法行政及政府诚信等;内则是指企业的市场调研、营销决策、企业人事、财务、组织管理能力等。这两方面的因素对企业都具有生死攸关的影响作用。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如此之短呢?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的市场调研工作水平不高,导致决策的科学性不强,从而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中小企业开展市场调研工作现状和原因分析

(一)凭经验决策,不了解市场调研工作的价值

有不少经营者认为企业由自己一手创建,当初创建时也没有做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凭自己的感觉一般不会错,自认为了解市场,自己的信息量、尤其是感性信息量足够,再委托别人调研纯属多余或浪费,有时不愿意看到与自己想象不同的数据,而影响自己的形象;也有不少经营者没有做过市场调研,没有体会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不甚了解市场调研的价值,不了解市场调研的目的、方法,往往相信自己从各个渠道直接听到或看到的信息,不知道在何种情况下使用何种调研方法;还有不少经营者做过一些市场调研,但因调研成果质量不佳或利用效果不好而怀疑或否定调研工作的必要性。这种经验决策的不足之处就在于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可能是不准确的、不系统的,具体表现为模糊的情况或状况,更重要的是没有确切的数据资料,这样就不能进行量化分析,很难进行准确的预测,决策的正确性就难以保证。

(二)调研工作急功近利,缺乏常规性和系统性

虽然大多数企业经营者认识到需要了解市场情况,但没有把调研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去做,只是在需要做出重大决策前,才想到要做市场调研。不少企业重视对近期市场情况的了解,如广告效益调研,忽视对长期市场资料的系统收集,如对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行为的变化、营销环境、产品品牌或企业形象等内容的系统研究。这方面我国企业同国外的许多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国外许多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生产、投放市场、售后情况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市场调研。宝洁公司1988年在我国投资建立合资企业,而在1985年就开始对我国市场进行相关的调研,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做了长时期的跟踪调研,为企业决策提供了确切的资料。实践证明,宝洁公司在我国的经营是成功的。日本许多企业收集各国经济情报,范围之广,材料之新,分析之深,使许多国家为之震惊。如在20世纪70年代,三菱株式会社每天从世界各地收到的电讯条可绕地球11圈,若一个人读完它需要6个月时间。

(三)对市场调研工作投入不足,工作质量整体不高

市场调研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工作责任心是难以做好调研工作,完成调研任务的。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者难以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导致对调研工作的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机构设置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专业化的市场调研部门,缺乏具备市场调研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经营者认为市场调研就是简单地问问和看看,是谁都可以做的事情,因而不需要设立专门的机构,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第二,经费投入不足。许多企业没有固定的市场调研预算,需要的市场调研资金是临时安排的。而国外的许多企业每年有相对固定的市场调研预算或比例,而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没有这种经费计划。从方法上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一般都采用实地调研法收集原始资料,而那些原始资料大多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只能反映事物的表象,无法深入研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且对资料的汇总也缺乏系统化和条理化,未能运用国外的先进成熟的方法,未掌握运用电脑信息技术开展市场调研的方法,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很难起到参考作用。

(四)现有的调研产品质量不高,导致对调研工作的认识偏差

从企业外部看,我国市场调研行业总体发展还不成熟,许多调研公司之间进行着无序竞争,调研工作不规范,调研产品质量不高,使人们难以相信这些企业的调研结论。如2005年1月,央视《对话》栏目在采访饮料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时,“娃哈哈”公司的负责人对记者发表了不相信市场调研机构的言论:“现在那些调研都是假的,你给他们那么多钱,最后都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还不如我自己的感觉来得比较敏锐和准确一些。”从企业内部看,企业精通市场调研的人才不多,在进行调研时,所选的调研人员一般都是临时的或兼职的,调研人员没有工作责任心,缺乏积极性,时有欺骗、编造数据、投机取巧等行为发生,资料的误差较大,影响资料的准确性。

三、提高中小企业市场调研工作水平的建议

(一)政府要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创建平台

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要提高市场调研工作水平和质量,光靠企业自身是难以做到的,政府和企业必须共同努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1、建立健全公共信息网络。公共信息网络是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发达国家公共信息网络十分发达,如日本企业的市场调研部门通过计算机系统,可在一至五分钟之内得到世界金融市场的行情,三至五分钟之内可调用国内外一万个重点企业历年生产经营情况的资料,一至三分钟可得到日本与世界各地出口贸易商品的品种、规格资料等。目前我国政府对信息资源开放程度不够,虽然有些不少经济发达地区或省份如广东、上海、江苏等这方面工作做得比较好,但就全国总体来说还不完善,数据库建设滞后,信息内容不充分,更新速度慢。我国信息网络建设的不能满足了企业市场调研的需要,必须尽快地加以改进。

2、加强市场调研行业的管理。中小企业的人数少,规模小,不可能自行组织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往往需要委托专业调研公司进行调研。但目前大多数市场调研公司的调研工作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政府要制定有关法规,切实规范调研企业的经营行为,要把调研产品的质量和实物产品质量同样来进行管理,使调研市场规范有序。目前政府可以指定有关机构对市场调研公司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如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法的选择、调研过程的控制等方面加强监管,提高调研产品的质量,使调研行业逐步成熟和规范,这对整个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有帮助的。

3、加大市场调研人才的培养规模。我国中小企业对调研专业人才是非常缺乏的,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培养这方面的人才。2006年4月29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社会“调研分析师”成为我国又一新职业,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调研研究与综合分析能力,能够从事调研、研究、统计、预测、营销、咨询、分析、管理、统筹、策划、广告等多种工作。随着竞争的加剧和市场走向专业化,具有调研、预测、分析能力的调研分析人才也将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虽然国外目前还没有专门设置调研分析师证书,但是美国SaS专业认证和SpSS数据分析师认证都是拥有较高国际声誉,是目前信息分析行业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认证之一。超级秘书网

(二)企业应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市场调研工作

1、经营者需更新营销观念,树立长远战略眼光。中小企业对市场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断捕捉市场机会。随着营销观念、营销组合、营销管理、营销战略等一系列现代营销思想的出现,市场调研的内容应从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行为中逐步扩展到包括市场研究、消费者行为研究、品牌或企业形象研究、产品研究、营销环境研究等在内的整个营销活动的研究。如果只注重短期的广告效益、不注重系统地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及消费行为是不行的。只有观念更新,认识到市场调研的重要性,才能加大对这项工作的投入,才有搞好市场调研工作的基础。

2、加强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投入。我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总体来说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许多人还没有认识到它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巨大作用。市场调研方法和手段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是大力应用信息技术,如应用微机和移动式终端来收集分析资料,如用电脑辅助电话访谈、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调研等。信息化是中小企业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经营者自身必须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加大精力和资金的投入,引进人才,通过有效地掌握信息资源和利用信息资源而获得竞争优势。

3、建立健全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中小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要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调研部,通过开展工作可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及时发现市场营销机会和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客观地认识目前市场状况和较准确预测未来的市场的变化,制定出正确的经营策略。21世纪以来,市场调研的方法不断改进和发展,市场调研不断吸收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统计学的调研方法。企业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调研队伍,通过挑选和培训,使得那些诚实、勤奋、能与被访者进行交流、具有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调研人员加入到调研队伍中来。

4、建立与专业调研公司协作关系。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人力财力的制约,难以独立开展调研工作。可以选择一家或多家专业调研公司,同它们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为本企业调研工作服务。在委托调研公司进行某项调研时,企业可以派本企业人员参与调研公司的调研过程,对其进行全程控制监督,了解他们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调研成果的质量。

总之,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要想生存、发展和壮大,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了解市场,根据市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搞好市场调研是每个企业经营者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毕鹏翔等.市场调研误区[J].中国中小企业,2008(1).

企业调研信息篇6

1.1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中小企业信息需求特点[Ht]

企业特点。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广东省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园区企业大都是研发型或有研发部门的企业,其中中小企业数量比重占95%以上,且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研发型企业,技术创新、研发是这些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础和核心竞争力。

信息需求特点。

中国国家图书馆2007年下半年进行的一项企业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尤其是广大中小型企业由于技术散、问题杂、规模小、信息搜集能力有限等因素,对相关信息服务的需求极为迫切[1]。由于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中小企业资本、人力、理念、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其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能力较差,迫切需要信息资源的支撑和助推,中小企业对各自的行业市场、科技、产品、原材料、管理、创新等方面的信息需求旺盛,同时企业在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等方面对项目科技查新、领域前沿研究进展、产品市场信息、国家宏观政策信息等方面表现为及时性、针对性、专门化的需求特点[2]。

1.2松山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建筑设施优良。松山湖图书馆集专业图书馆、科技图书馆与社区公共图书馆为一体,是一座以满足园区科技信息需求、兼顾社区居民一般文化需求的综合性多功能场所,建筑面积为12000平方米,图书馆大楼实现了智能化管理。

馆藏资源丰富。有纸质藏书13万多册、印刷型中外文期刊??1100多种、报纸100多种,开通了CnKi、万方等全文数据库资源。

专业人员服务。图书馆现有专业信息服务人员5人,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初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人、高级职称1人,均具备多年的信息服务经验。

现代化服务手段。图书馆配置了电信、网通专用光纤网络,引进了国内先进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和先进的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开通了电话、网上咨询服务等专项信息服务工作。

2图书馆开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实践

企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综合性强、复杂的工作,松山湖图书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克服了重重困难,采取相关措施系统地开展了信息服务工作。

2.1深入企业开展信息需求调研,获取信息需求的一资料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企业开展信息调研是做好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松山湖图书馆从2007开始连续三年开展读者调查活动,到企业、政府等单位发放了两次问卷,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对近50家企业进行了上门调查和访谈,获取了信息需求的第一手资料。调研一是为了掌握企业的环境及发展状况,了解企业的真正需求;二是为了宣传图书馆,让企业了解图书馆能提供资源和信息服务。信息需求调研结果是:一方面提高了企业信息意识,形成主动接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理念;另一方面图书馆对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等方面信息需求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2.2多方合作以加强信息资源建设,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依托,由于松山湖图书馆建馆时间短、资源存量少,因此,在信息资源建设上需要采取跨越式办法。一方面加强了特色资源建设,包括加强科技文献的采购,如标准、专利、科技报告等特种文献以及从展览会、博览会、企业行业协会索取和购买一些科技方面的出版物,其中在电子资源方面就采购了有关科技信息、行业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专业数据库,如万方数据库和国研网数据库等;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单位的共建共享、合作与交流,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资源利用保障体系,如与广东医学院图书馆、东莞理工学院图书馆及国家科技文献信息中心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馆藏、专业数据库最大限度地为园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2.3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知识的培训,提高企业信息人员素养

由于图书馆的专业期刊、科技文献、数据库使用方式等相对企业用户来说较为复杂多样,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对企业用户信息能力要求也较高,因此,图书馆就必须不定期培训企业用户,向他们介绍专业期刊科技文献的快捷使用方法,讲解专业数据库新的检索途径和使用新技术的方法,主要侧重网络环境下查找、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也能尽快地上手,更快捷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为此,松山湖图书馆逐步开展了和正在开展一些培训,包括:图书馆组织企业相关人员,由数据商派专业培训师为他们培训;网上提供电子版本的宣传资料、ppt版本使用指南和相关典型案例;通过QQ、Q&a等方式提供辅导。培训服务结果表明,培训服务有助于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图书馆与企业联系的深度和广度,因为高质量、高素质的信息人才是企业与图书馆信息沟通联络的纽带。

2.4开展专题信息服务,提升信息服务价值

专题信息服务是根据企业需求搜集、组织专项信息资源,甚至提供分析结果的一项级别较高的信息服务活动,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主要有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金融服务三大产业集群,松山湖图书馆正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整理三大产业的商业信息、行业最新前沿资讯、科研动态、国内外同类产品的发展状况等数据,其中部分已不定期汇编整理成册或电子文档,供相关企业使用。为了使专题信息服务更具高质量、高水准,将来有必要进行上述数据的挖掘,以从中检索提炼出数据、专题、调研分析等有潜在价值和深层内涵的信息[3]。

2.5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深化信息服务内容

基于企业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偏好和特点来向企业人员提供满足其各种个性化需求。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开展深层次信息服务[4],使企业的信息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松山湖图书馆在调研和企业主动提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企业不同时期的特定信息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做,提供针对性强、专业性强的个性化信息内容,如松山湖图书馆定期新书、采购资源、试用资源通报,并通过邮箱发送;2009年6月起开通了馆外电子资源访问服务,使企业相关人员无论身处何处均能访问图书馆采购的电子资源;2009年8月,根据某企业的要求搜集iC、面板方面的基础知识、国内生产厂商情况、最新价格信息、行业发展前景等信息,整理、加工之后提供给对方使用。

2.6开展科技查新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企业创新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及申报国家专利等工作时,都必须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相关产品、技术、专利的最新信息,否则将会出现重复研究、低水平开发、资源浪费,甚至侵权的现象[5]。因此科技查新在企业研发和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不是没时间、没条件就是没有能力去做,而图书馆在这方面能助企业一臂之力。由于松山湖图书馆不具备科技查新资格,只有两名专业技术人员有查新资格证,且有多年从业经历,针对这种需求,图书馆一方面做好查新咨询或查新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与省情报所、园区医学查新点建立了良好关系,根据查新课题特点和需求等条件推荐其到相应单位。当然为方便园区科技查新,申请成立查新站点或查新点是以后努力的方向。

2.7培养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资源是基础,但所有的信息服务工作最后都是由人来完成的,专业信息服务馆员是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关键。图书馆为企业查新、制作专题信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时,要求工作人员具备“广、博、精、深”的特点,即具有广博的学科知识、专业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有创新的服务意识。因此,图书馆必须加强对馆员信息服务能力的培养,使之高质量、高效率地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松山湖图书馆为提高专业馆员信息服务水平,一方面在日常工作中加强业务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历深造、职称晋级、外出培训等方式提高了人员队伍素质。

3图书馆在为企业信息服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信息保护及信息安全

企业发展过程中,相关信息可通过被动搜集和主动搜集方式获取,图书馆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取企业信息,都应按信息管理相关条例主动为企业信息安全建立保护制度。

企业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企业信息。图书馆在进行企业信息服务中要搜集、整理、分析大量的企业信息,如企业数据(包括企业规模、发展规划、战略规划、科研动态等),个人信息(包括读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兴趣爱好、学科、??e-mail地址、电话、住址、工作单位、身份证信息、研究方向、科研活动动态等)。[7]

企业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和个人从主观上是不愿意将这些信息对外扩散和泄露的,图书馆在对企业进行信息服务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如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密承诺,并采取一定的安全防范手段,使用户的个人信息免遭黑客的窃取,防止信息的泄露、丢失。新晨

3.2著作权及知识产权保护

图书馆在服务企业时会涉及一些知识产权客体的使用和传播,如提供文献、电子资源的复制及网络资源的下载等。虽然图书馆在提供这些服务时不得收费谋利,但必须确保复制的作品及下载的电子资源用于科研活动,且是在法律允许的合理范围内使用。

3.3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问题

目前许多图书馆在一些服务中都收取一定费用来弥补办馆经费不足,但是图书馆信息服务是建立在“公益性”基础之上的社会化服务。对服务收费与否应根据信息服务的工作性质和内容来确定,对于提供一般信息服务(如原文传递、文献复制、检索培训等基本服务)就应是免费的;若为研发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深层次服务,如建设数据库、科技查新、产品市场调研等,则可定为有偿的。同时对有偿服务也应制定适当的收费标准,不能因收费不合理而把信息用户从图书馆吓跑了。适当降低收费标准,对于在国内普及图书馆信息服务也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小兰.论公共图书馆科技服务功能的拓展[J].图书馆论坛,2008(3):28—30.

[2]郁妹芬.图书馆加强为企业信息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9(16):92—94.[2]李家清.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与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06(9):45—48.

企业调研信息篇7

区别于传统的职能型企业,建筑企业属于典型的项目型企业,项目组织是建筑企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单位。对建筑企业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对公司各个项目的集成管理。由于建筑业生产的大部分工作必须在现场完成,因此公司各项目部通常远离公司总部,如何有效地实现各项目组织的信息管理与信息集成是建筑企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8]。在我国,关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最早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等领域,应用也以单机数据处理为主[9];到90年代末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有战略眼光的建筑企业率先开展了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工作;在21世纪的前10年,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也越来越体现出系统集成管理的思想[10]。

(二)研究设计

为了保证研究的外部效度,本文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自2001年—2012年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与扩散情况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随机选择了370个建筑施工企业样本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电话调查、email、在线问卷调查等方式相结合,共取得有效样本297个。这297个建筑施工企业中具有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23家,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108家,具有二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104家,具有三级总承包资质的企业62家。在被调查的297家建筑施工企业中有203家企业在2001至2012年间采用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三)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通过电话调查、email、在线问卷调查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了明确界定本次调研的范围和对象,在正式调查之前,先对建筑企业以及建筑专业软件供应商进行了电话和当面访谈,全面了解了建筑领域内各类管理软件的应用情况,并将研究的对象界定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各类施工项目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调查之前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被调查公司的背景资料,尽量缩短电话询问时间以及被调研者的答问时间,收集的背景资料包括:企业的规模、具备的资质、成立年份、主要业务范围等。被调查对象主要选择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或者信息管理部门的负责人。针对被调查者主要询问以下几个问题:贵公司是否在使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如果在使用,是哪一年开始使用的?如果没使用,主要原因是什么?您认为影响贵公司采纳该项技术的因素有哪些?每次电话访谈的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email和在线问卷的答题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

(四)研究结果

本文采用spss软件的非线性最小二乘估计方法,分别采用Bass模型和nUi模型来分析建筑技术创新的扩散规律。采用Bass模型需要对外部影响参数a、内部影响参数b以及采纳该创新的潜在企业总数等三个参数进行估计;而采用nUi模型除了要对上述三个参数进行估计以外,还需要对nUi因子进行估计。为了保证内部数据的有效性,分别对Bass模型和nUi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分析,模型的拟合优度主要采用标准差、F检验以及判定系数(R2)等指标来进行估计。根据非线性最小二乘分析法的分析结果,可以分别得到基于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扩散的各项参数,具体如表1所示:各参数的分析结果表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的内部影响系数以及外部影响系数均不为0,说明这项创新是在内部影响和外部影响的综合作用下进行扩散的。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标准差、F值、R2等指标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表明Bass模型和nUi模型的内部数据均有效。根据估计得出的参数可以分别绘出采用Bass模型、nUi模型估计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扩散情况。这两种模型估计出的扩散情况与实际扩散数据的比较见图1所示。这些参数表明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扩散同时受内部影响与外部影响的双重驱动,其中内部影响是推动该项技术扩散的主要动力。而图1表明,与BaSS模型相比,采用nUi模型估计得出的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扩散规律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表1的数据还表明,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过程中不均匀影响系数δ等于1.169,说明在创新的扩散过程中,较低的初始内部影响将导致采纳创新的峰值较低,且较迟缓。同样也说明我国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创新扩散的步伐比较迟缓。采用nUi模型研究得出的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扩散的内部影响的时间转化函数w(t)的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w(t)的数值在不断增大,说明该项系数的内部影响系数b在不断增大。图2显示,内部影响系数的时间转化函数w(t)随着时间的延伸不断增大,内部影响系数时间转化函数的增大可以从创新的复杂程度、创新与现存价值和需求的相容性等两个方面来解释。首先,在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初期,由于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替代了传统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使得企业的工作流程与沟通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经验、知识以及沟通技能都失去了作用,因此内部影响系数的初始值比较低。而随着企业竞争的加剧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为了适应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筑企业需要对原来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制度等各方面进行大量的调整,企业员工也必须重新学习和适应新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这些工作都使得建筑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复杂程度不断降低,从而使得内部影响系数不断增大[12]。其次,调研工作表明,在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早期阶段,许多企业的员工都认为采用这种技术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因此导致内部影响系数的初始值比较低。而随着企业不断完善和修改原来的业务流程以及信息管理制度,企业员工才开始逐渐适应这项技术,从而导致内部影响系数不断增大。

(五)结语

企业调研信息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现状;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市场调研对企业生产经营越来越重要,市场调查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内外市场经济动态和有关信息资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最新技术,改进企业的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企业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企业经营发展策略提供依据,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市场调研对于企业就像是生命不能没有水一样,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中小企业市场调研现状分析

市场调研已是每一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经营战略方法之一,然而对中小企业来说,市场调研却让经营决策者感到惘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上的限制,成立不了专门的市场调研部门,缺乏专职市场调研人员,也请不起专业的市场调研公司,企业自己开展的市场调研不尽人意,比较明显的问题有:

(一)调研目的不明,致使调研无果

市场调研的目的相当于航行的方向,关系着调研工作这条“船”向哪里“走”,怎么“走”,能不能到达目的地,中小企业的调研工作中常出现调查目的不明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一是调查目的模糊,决策者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要了解什么、调查要起到什么作用,为调查而调查使市场调查无的放矢;二是调研目标锁定过多,决策者希望一次调查能解决很多问题,涉及的内容应有尽有,其实这样的调查也是没有方向的,因为它的“目的”太不明确了,最终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使得调研失去价值!

(二)调研内容不当,致使调研失效

市场信息包罗万象,调查什么应根据调查目的来确定,但一些企业的调研,调查者不能紧扣主题对内容进行筛选,要么什么都调查,收集一堆用不上的信息,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金钱,要么设计的内容过窄,满足不了调查的需要,或是调查的内容文不搭题,如需要了解产品口味却在调查内容中过多设及产品价格和包装内容,如需要了解企业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但调查内容却设计为产品调研内容。调查内容过宽或过窄,或与调查目的不符,都会导致调查工作质量下降甚至调查无法进行,调查结果无效。

(三)调查人员不力、技术欠缺,致使调研质量下降

市场调研是一项复杂细致,专业性极强的工作,没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责任心是难以做好调研工作的。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对调研工作的投入不足,没有设置专业化的市场调研机构,市调人员多为兼职,极少专职,这些人员缺乏市场调研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只能勉强完成原始数据的收集,对资料的汇总整理缺乏条理化和系统化,更不用说分析预测和撰写调查报告,处理数据的技能低下,不懂得运用先进成熟的方法和电脑信息技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难以保证,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很难起到参考作用。

二、开展有效市场调研的策略

市场调研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如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现有条件,进行有效的市场调研,极待探讨和研究。

(一)明确调研目的,制定有效的调研计划和方案

调研的目的不同,具体内容和侧重点也不同,只有确定了调查目的,才能确定调查的范围、内容和方法,否则就会偏离调查方向,无法调查出企业需要的内容,甚至得到与实际背离的调研结果。企业市场调研的任务是收集、整理内部经营和外部市场环境数据,及时反馈有关营销信息,发现机会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同时也为企业探索、发现新的市场机会提供建议,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这个目的是调研工作总的终极目标,需要的收集的信息是多方面的,一次调研难以完成,在实际行动时要把总目标具体化,分为一个个的调查主题,一个主题只为一个目的、解决一个问题,在制定方案时,必须明确这个调查主题为什么而做,所要面临和要解决的核心的、关键性的问题是什么,只有这样调查才能有的放矢。

明确了调查主题,还要进行调研方案的制定,调研方案包括调研计划和环节设计两方面,调研计划就是对调查工作各个步骤和各环节进行通盘的考虑,制定出一个合理可行的工作程序,调查设计是指对有关环节进行确定,如调查内容、调查表、调查方式方法、数据分析方法和指标计算等细节的确定。调研方案是否科学、可行,是整个调查工作成败的关键。

(二)明确调研内容,建立调研信息系统

市场处于动态变化中,市场调研具有长期性、持续性,企业要做有效的市场调研,应及时掌握企业内部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信息,并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调研内容应包括:

企业内部的调研:一是订单数量和客户信息:按产品、按行业、地区、交货期等指标进行归类统计的订货量,客户有关信息等;二是销售报告:按产品类别、分地区、部门、客户、时间段等序列化的实际销售数据,以及与商品销售有关的销售费用、销售利润、流动资金等方面的统计、会计数据;三是库存状况:对企业内部产品供应状况做明细统计,了解商品流转情况,为供需平衡分析提供资料;四是资金循环信息,主要是向会计部门收集应收账款到账情况,分析客户信用。

企业调研信息篇9

花卉企业需要一个不断的成长过程,规模由小增大,羽翼不断丰满。目前,我国花卉企业实施营销按企业的成长可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国内经营阶段、出口前阶段、出口尝试阶段、积极出口阶段和全球统一运营阶段。不同阶段的营销调研活动各具特点:

1、国内经营阶段

此阶段的花卉企业一般均为初涉市场的中小型企业,由于此时国内业务尚未稳固,企业自身资源条件和驾御内外部营销环境变化的能力均相对薄弱,不宜进行跨国经营。此阶段营销调研的重点应放在对国内特定花卉营销环境的有关信息作系统的设计、收集、分析与报告上,主要包括国内宏观经济走势、现有及潜在花卉消费量、颜色与品种偏好、价格取向、花卉流通渠道状况等,不断收集完善行业情报,并且根据情报做适当的调整,逐步扩大国内市场,并力求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

2、出口前阶段

在国内业务日渐稳固的基础上,花卉企业可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市场行情适度开展国际营销调研。由于这时企业开展跨国经营的实力尚未完全具备,所以其营销调研的重点仍应放在国内花卉市场上,同时采用带附加条件观察的方式调研如下信息国际花卉营销大环境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国际花卉市场需求和欲求的现实特点与未来发展趋势,企业现有花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总量、潜在需求总量和供应能力,各国该种花卉供应商目前采用的主要营销策略,进入国际市场可能给花卉企业内外部环境带来的变化等。

3、出口尝试阶段

尽管此时出口业务依然断断续续,出口额在企业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仍很小,花卉企业应考虑营销调研重心转移问题,为在“国际市场选择企业,企业选择国际市场”的双向选择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花卉企业必须不断加大国际营销调研力度,在调研方法上主要应采用文献调研,准确采集如下信息:各国花卉市场的现有需求量和潜在需求量,各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状况,我国与目标花卉市场之间的冷藏、保鲜贮运设施条件,目标花卉市场上的竞争态势,各国政府对跨国经营花卉企业所持态度,各国宏观营销环境特征等。企业在做好以上调研的同时,也必须不断调整自身情况,以便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顺利完成下一步的过渡。

4、积极出口阶段

进入积极出口阶段,跨国经营花卉企业的国际营销调研无论在量的规模上还是质的水平土,都较以往阶段跨越了一大步。在此阶段,我国花卉企业国际营销调研管理主要应侧重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应加大对目标花卉市场上营销组合各要素调研的力度,具体包括采集购买者信息、采集产品信息、采集营销渠道信息、采集价格信息、采集促销组合信息等.其二是综合运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同文献调研相比,实地调研具有信息获取更准确、更充分的特点,但不足之处在于调研成本很高。

5、全球统一运营阶段

企业调研信息篇10

关键词:信息情报;钢企;供给

一、钢铁企业信息情报的形成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情报无处不在,但由于其广泛性、复杂性又难以给它一个具体的定义,主要表现形式为文字、图表、数据、影像等。钢铁企业的信息情报根据其内容主要分为国家政策、行业动态、经营生产、技术产品研发、市场行情等。信息情报形成的主要过程又分为信息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分析、信息提供。针对信息数量大、内容多、时效性强等特点,钢铁企业建立自己本身的信息情报系统,生产和提供针对本企业需要的信息情报,为钢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持续发展提供引领方向,为企业本身精益管理、新技术产品、市场开发等提供有力的支持。下面就钢企信息情报主要生产过程进行简要说明:

(一)建立钢企信息情报的信息源

信息来源范围广泛,包括电视媒体、报刊杂志、公司网站、专业网站等。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化的发展建设,网上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便捷。钢企可利用网络等手段建立共享信息源,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建立信息分类体系,如国内外宏观环境、原材料主要供应者、同行对标企业、技术产品的新研发、创新管理、市场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经营生产动态等。信息情报收集的对象主要分为:

1、重点钢企:针对重点钢铁企业作为跟踪对象,如国内外竞争力较强的韩国浦项、日本新日铁住金、美国纽柯、印度钢铁管理局、塔塔等,中国宝钢、沙钢、鞍钢、武钢和马钢等,借鉴和学习其管理手段提高效益,分析投资决策研究其发展重点、追踪新产品技术,掌握其研发近况等。

2、上下游企业和产品:上游影响钢企成本的主要生产因素-铁矿石,中国钢企铁矿石多数进口,影响最大的全球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的淡水河谷、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和力拓,持续报道该三大铁矿石生产商的动态,对调整钢企原料储备和钢铁价格调整有着重要意义。而与钢铁冶金关系密切的下游行业包括汽车、建筑,以及近年来对钢铁要求越来越高的能源产品等,对钢企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开拓都具有方向指导的意义。

3、网络媒介:通过国内外主流媒体,包括国家商务部、经济司、发改委;新闻财经、行业网站;行业报纸与杂志;政府网站;专业协会等,通过各种渠道满足企业对信息监测的需要。

4、交流考察:企业间的交流考察所取得的信息情报,是最真实、最直接、最具有针对性的信息来源,充分利用交流访问等机会,制定收集信息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其进行交流调研。

企业可将上述信息源建立共享信息数据库,使信息搜集工作有序化,提高信息搜集效率,便于整理、加工及利用,并为信息人员的培养提供方便的途径。

(二)钢企信息情报的生产

信息情报部门在掌握一定信息资料和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搜寻、收集,经过鉴别、挑选、分类、分析、整理、创新等过程,信息情报人员将这些基础信息材料经过脑力和体力的劳动,创造出新信息产品,提供给企业相关部门和人员使用。

1、确定信息方向:由于信息情报量大且内容复杂,加上信息收集人员的思维方式和对信息情报的敏感意识不同,范围有限,需要信息规化人员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重点,信息情报的需求与供给方向,策化生产具有针对性的信息产品。

2、信息收集与分析:信息情报人员在确定收集信息的范围和主要类别的基础上,开始采集钢铁行业相关的信息情报,采集到的原始信息数量大、加工程度低,加上公共信息的易得性,使得信息情报的附加价值不高。信息情报人员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国内外产品的差距和差异,对产品研发和利用需求做出汇总,进行分析,跟踪竞争对手的研发近展,支持企业在制定和调整战略,进行研发管理的过程所需要借鉴和对比的资料。

3、规范信息标准:采集的信息情报格式不规范,计量单位和符号未统一,存在着各种细小的问题。一份信息情报应具有最基本的特性,即整洁,使情报阅读者在视觉感官上具有可阅读性,由零散的、粗糙的、信息转化为有序、简洁、系统且有价值的资料。

4、信息查询和反馈:专业科室和技术人员提出检索目的、检索要点、需检索项目的现有技术等,信息人员根据委托,检索文献、数据及各类新闻等,提供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信息,提高了信息供给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并根据反馈资料对其提供的信息内容是否满足需要提出进一步的修正,改善信息供给的效果。

(三)钢企信息情报的供给

如今具有一定规模的钢企都有自己独立的网站,并加强了公司信息化的建设,信息情报的供给可借助以下途径:一是利用公司网站公布各种信息及信息产品,及时地在企业内部流通,让员工最大程度地、持续地获取信息,扩大信息覆盖面;二是通过企业办公自动化手段,信息需求者和供给者及时进行沟通交流,消除传递时差;三是直接报送信息产品,特别是一定时期标杆钢企的动态总结分析及行业发展变化趋势的资料情报,直接送达公司领导和相关人员手中。

二、信息情报在钢铁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钢铁企业在经济低迷、技术产品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对信息情报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信息情报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了信息支持。在单点信息跟踪,多点信息连线后,对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一个国家的钢铁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进行汇总,并分析其战略部署,把握主要趋势与次要趋势,辅助公司制定长期战略与近期目标,做出趋势判断、前景研判等。

信息情报在钢铁企业的持续发展过程中提供着以下几大基本作用:(一)为企业持续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支撑和引领的作用,在对钢铁行业综合信息的搜索、分析后,对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状况及未来规化进行调整和管理;(二)加强了在产品、工艺改进的研究和发展,通过对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新产品的了解和研究,加快企业本身对技术发展的渗透、吸纳和开发能力;(三)加强企业在产品、销售、竞争能力的分析和研究,掌握产品生产量、销售增长和缩减的可能范围,配合相关部门调查产品品种、质量、价格、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四)加强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能力,借鉴其它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经验,为我所用;(五)加强了信息情报人员的培养,通过一系列信息工作程序和步骤的改进,增强了处理信息情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