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十篇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十篇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6:13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1

关于2021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完成数落后表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安排,为进一步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确保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目标任务表态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21年度县委、县政府下达我局固定资产投资任务为1亿元,我局拟参照2020年入库入统工作,将城投集团实施的“旱改水”项目作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入库。但在与县统计局沟通后,统计局反馈因政策变化不能再利用此类项目包装入库,导致目前我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数为零。对此,我作为XXX局主要负责人,深感惭愧。

下一步,我们决心深刻汲取教训,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尽快扭转被动局面。我们将以本次会议契机,咬定目标任务,盯住重点工作,抓住关键环节,再加压力,再添措施,再鼓干劲,集全局之力,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真正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常抓不懈。

二是自我剖析找差距。会后,我们将对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进行专题研判,找出工作滞后的症结问题,认真分析,找准突破点,查漏补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迎头弥补差距,争取超额完成全年任务。

三是精心组织推进度。继续按照既定的工作制度和措施,定时限、明责任。盯住项目,深入一线,解决问题,力争有更多的项目多投资、快投资。采取召开工作推进会、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因项施策、重点突破。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2

Keywords:fixedassetsinvestment;structuralreadjustment;moorevalue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2-0205-030引言

我国经济发展在总量规模扩张的同时,正面临着严峻的结构性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投资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固定资产投资(iFa)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在固定资产方面投资总量的指标,是以价值形态反映固定资产建造、购买活动的总量,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优化,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紧密联系。本文通过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及调整演化的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合理规划固定资产投资,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结构调整转型提供重要参考。

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比较研究

固定资产投资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组成,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比率。北京、上海、广州2005至2012年期间,其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情况见表1所示。

北京、上海、广州2005至2012年期间,对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趋势进行比较分析,分别得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北京、上海、广州的变化趋势图,见图1、图2、图3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北京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广州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上海介于北京、广州之间;北京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变动幅度较大,从2010年起,呈上升趋势;上海、广州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由图2可以看出,上海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北京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广州介于上海、北京之间;北京、上海、广州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总的来讲略有下降趋势,上海、广州更明显。

由图3可以看出,北京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高,上海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最低,广州介于北京、上海之间;北京、上海、广州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总的来讲比较稳定,变化幅度不大。

2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模型选择

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变化是一个动态调整演化过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指标,需要选择恰当模型和计算方法。John运用空间向量测定方法,以向量空间中夹角为基础来反映产业内部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提出可利用结构变动指数来衡量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过程。将n个产业视为一组n维向量,当某一产业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份额发生变化时,它与其它产业的向量夹角就会发生变化,把所有矢量累加起来,可以得到整个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不同时期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

3.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moore值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olinClark),揭示了产业结构调整演化趋势:以第一次产业为主向以第二次产业为主、继而向以第三次产业为主演变。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上升,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率达到7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演化有相似之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的程度每年不同,根据moore调整演化值的计算公式,通过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2005-2012各年度moore调整演化值,据此判断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的程度与趋势,见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6年,最小的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6年、2011年、2008年、2012年、2009年、2007年、2010年。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9年,最小的是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9年、2008年、2011年、2012年、2006年、2007年、2010年。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最大的是2007年,最小的是2008年,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2007年、2011年、2006年、2010年、2012年、2009年、2008年。

3.2同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程度比较为了便于比较同年度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演化程度,根据表2的moore值,可得到表3。

由表3发现,2005-2012年期间,北京、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总程度比较接近,都超过上海;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5841,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0498,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年均moore值1.6837。

3.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态势比较为了更好地反映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的调整演化,利用表3的moore值,可以描绘出2005-2012年期间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态势,见图4。

由图4,可以发现:2006-2012年期间,第一、北京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两次小峰值分别是2006年、2011年,周期五年左右,与五年规划周期比较接近。第二、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两次小峰值分别是2007年、2011年,周期四年左右,与五年规划周期比较接近。第三、上海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2009年暂出现单峰值,按四年或五年周期预测,2013年或2014年上海可能出现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幅度的第二次小峰值(数据来源的局限性)。

4对策建议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州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比较研究,发现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具有周期性,与五年规划周期相近,但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演化存在一定的政策时滞效应。为了更有效地制订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政策,建议进一步优化升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是有效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之一。上海虽然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逐年上升,但2012年才达到75.2%,比北京低11.4%,比广州低8.7%。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3

摘要山西是中国资源型经济的典型代表,政府主导的投资是资源型经济的重要发展特征,而金融业作为资金流通的桥梁,在政府投资中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以时间序列建模技术,研究了近六年来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调整关系,测算了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弹性和短期调整系数。结果表明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弹性为正,即金融机构贷款在长期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正向放大效应。而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在短期内,金融机构贷款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为负,这可能是由于从贷款发放到投资项目之间的政策时滞造成的。这些结果可以为相应的政策制订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贷款投资协整与误差修正

一、引言

山西省是中国资源型经济的典型代表,近五年来,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占比一直在55%上下,高于全国水平10个百分点左右。政府主导的投资是资源型经济的重要发展特征,近年来,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究竟金融机构贷款与投资之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将以山西省为例做一探究,以期获得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弹性和短期调整系数。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文以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内容。为了考察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是否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关系,笔者选取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作为解释变量,建立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eCm)。数据采用2006~2011年间的季度数据,共24个样本。采用季度数据的理由是,季度数据扩充了样本容量。本文中,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用变量名loans表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用inv表示。数据来源于2006~2011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三、山西省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实证研究

首先,为增加数据的平滑性,需要对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再对取对数之后的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这里采用的方法是aDF检验(augmentDickey-Fullertest),检验结果如下表:

检验结果表明inv、loans的单整阶数相同,都是一阶单整过程。对变量进行差分,得出的数据即为两个变量的增长率,公式如下:

然后,对变量进行协整检验,这里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该方法由Johansen和Juselius提出,因此也成为JJ(Johansen-Juselius)检验,适用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检验。

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水平下,迹检验和最大特征值检验都拒绝了不存在协整关系的零假设,而接受了具有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着1个协整向量,存在着统计学意义上的长期均衡关系。

接下来,对这两个变量进行最小二乘回归(oLS),可以得到协整方程如下:

括号中为t统计量,=0.2474,D.w统计量为2.2918,从t统计量上来看,贷款的系数是显著的。

误差与修正模型反映了长期均衡过程中的短期调整过程,传统的经济模型通常表述的是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而实际的经济过程却是由“非均衡过程”生成的,因此误差修正模型表述了数据由动态非均衡过程逼近均衡过程的过程。误差修正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一方面,一阶误差项的使用消除了变量可能存在的趋势因素,避免了虚假回归。另一方面,误差修正项的引入保证了变量水平值的信息没有被忽略。在本文中,误差修正项的形式为:

在式(2.3)的长期均衡方程中,贷款的系数为1.8966,表示每当贷款增加1%,投资增加近2%。在式(2.6)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项反映了短期波动的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短期波动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偏离长期均衡的影响,修正项的系数大小(-1.2090)反映了对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意为当短期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2090)的调整力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另一部分是贷款的短期波动的影响,投资波动与贷款的短期波动的弹性系数为负(-23.1016),这可能是由于从贷款发放到投资项目之间的政策时滞造成的。

四、结论总结

1、金融机构贷款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且长期弹性为正(1.8966),即金融机构贷款在长期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正向放大效应,每当贷款增加1%,投资增加1.8966%,金融对于投资的促进作用在长期是显著的。

2、误差修正模型显示,在短期内,金融机构贷款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为负,这可能是由于从贷款发放到投资项目之间的政策时滞造成的,这说明在投放贷款中,需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性,缩短政策时滞。

参考文献:

[1]GoldsmithR.FinancialStructureandeconomicDevelopment.newhaven:YaleUniversitypress.1969.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4

会计(根据对象的不同,会计可以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等,本文专指财务会计)和其他学科一样,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态,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与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一样,一方面,会计语言的形成离不开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综合等。会计语言的形成和使用还要以有关的理论为框架,会计语言不能孤立存在,而只能置于一定的理论体系才能形成。会计语言一旦形成,就不会终止它的变化和发展,因为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反映这个过程的语言也会随之变化,不会停滞在一个水平上。另一方面,会计语言是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凡是语言,就要遵循一定的语法,会计语言也不例外。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语法就是一种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及组词成句的规则的总和,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部分。词法是指词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形式、词在语法上的分类以及词的运用特点。而当较低一级的语法单位组成较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时,即当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词和短语组成单句、单句和单句组合成复句时,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就是句法,句法还包括句子的类型。受不同研究对象以及相应产生的不同理论体系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不同学科创造概念时运用的词汇及词汇的变化,表达理论时的方式、手段、语气、句型、修辞以及语句结构等必然各不相同,具有不同的语法特征。我国会计语言有其特殊的语法特征。

一、会计语法的基本特征

语法最基本的特征是抽象性、民族性和时代性。根据唯物辩证主义的共性个性统一理论,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也体现着共性。我国会计语言的语法(以下简称会计语法)也必然具有语法的基本特征,但会深深地打上会计专业的烙印。

(一)抽象性抽象性是指语法的规律是从大量的语法现象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共性,因而它适用于同一类别的任何语言单位。如现代汉语中指人的名词一般都可以用后面加词尾“们”的方法表示多数。

会计是一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语言,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经济主体、纷繁复杂的企业交易和事项以及不断变化着的信息需求,在对此进行分类、概括和总结时,必须高度浓缩地抽象成各种会计语言。如,会计将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抽象地称为“资产”,并且将这种资源进行分类,形成了一个资产系列,包括货币资金、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在此基础上,将这种资源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并在语言表述上仍然使用“资产”这种抽象的命名。比如,根据这种资源的流动性,将其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根据是否属于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将其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据此,可以推断,在会计上,根据企业这种资源的特点,取几个字,如固定资产的“固定”,加上“资产”二字,一般就可以指代某种资源。

会计语法的抽象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似乎是个门槛,因为比较难懂。但由于它是对现实的有效抽象,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带来了方便,甚至能带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

(二)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受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语言的语法有自己的特点。我国会计语法的民族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我国会计中的用字非常单一。例如,“折旧”和“贴现率”,在英语中分别用“discount”和“discountrate”来表示,后者用了相同的单词,而前者的五个汉字完全没有重复。再例如,英语中的折旧和摊销都可以用“depreciation”来表示,而我国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减损这一性质相似的事项用不同的术语表示。我国会计的用词,从字面上看,具有明显的对义性,如“资产”、“负债”本身就能给人一种相反的体会。

我国会计语法的民族性,适应了国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方便了我国会计人员的理解和交流以及会计信息的传递;但这也会导致形成中国特色的会计方言,在会计国际化的今天,可能造成我国与其他国家和民族交流的障碍,也不利于我国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会计思想和先进会计理论方法。

(三)时代性会计语法虽然在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仍然在缓慢的变化。随着新组织、新交易、新事项的不断涌现,会计词汇里会出现一些新的面孔,如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适度、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后,“公允价值”便成为我国会计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在人类所创造的产品不断丰富、交易方式不断创新、会计事项不断增多的今天,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当然,与此相随的,是另一些会计词汇的消亡。

二、会计词法的特征

我国会计语言的用词(以下简称会计词法)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会计用词并不能游离于汉语语法之外,同时,由于企业财务报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会计用词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一)客观性会计所反映和传递的有关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信息是政府、企业和个人进行决策的重要基础,这就要求会计语言的书写必须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方法概括,再用准确的文字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坚决避免弄虚作假和夸大其词。其要求是符合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其方式是如实反映,其标准是可以验证。客观性并不排斥会计信息的有限模糊性,但要求尽可能减少对会计用词和表达的主观偏好。

(二)确切性确切就是准确和恰当。会计所使用的术语概念清晰,忌含混其词;所使用词语、句子和篇章的结构严密,尽可能地减少了存在歧义或者会引发误会的场合;在所表达的内容上客观可靠。

(三)模糊性模糊性和客观性、确切性并不矛盾。人类的语言基本上可以分为精确语言和模糊语言,会计广泛地运用了“很大、极小、多数、半数以上、很可能”等词,这些词的语义内涵并不十分清楚,因此,可以称为“会计模糊语言”。会计是反映企业的交易和事项的语言,而企业的交易和事项往往很复杂,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往往很难精确界定;另外,在很多情况下,会计并不需要把这种数量关系限定在一个数字上,这种情况下,使用模糊语言反而能达到相对精确和整体准确的效果。

(四)单一性单一性是指一个会计术语只表达一个特定的意思,而同样的意思只能用一个术语来表达,最典型的例子是会计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以负债为例,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五)对义性对义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会计术语所表述的概念在逻辑上是一种矛盾或关联。交易和事项的普遍联系或对立,以及对交易和事项的最基本的分类方法――两分法,导致了会计术语的对义性。如资产和负债、自制和外购等。

三、会计句法的特征

我国会计语言对语句的运用(以下简称会计句法)也有其特殊的规律和特点。现代汉语在句法上最基本的特点是:不依赖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而借助于语序、虚词等其他语法手段来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法意义。这一点,在我国会计语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一)充分运用语序的变化表述会计对象以“存放同业”和“同业存放”为例来说明我国会计语言如何利用语序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思。存放同业是指商业银行存放在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之一;同业存放是指金融机构在银行开立同业存放账户,银行为客户提供安全、快捷的存取款业务,同时满足客户与本银行之间各类业务往来的资金清算需求,这是银行同业业务中的一种。前者是银行实施的一种行为,而后者则是银行提供的业务。从语法上看,“存放同业”是“我”存放在同业银行(那里的货币资产)”,“我”是所有者,“同业”是保管者,对于“我”来说,这是资产。“同业存放”是同业机构存放(在“我”这里的货币资产),“同业”是所有者,“我”是保管者,对于“我”来说,这是负债。同样的四个字,只是顺序不同,便导致了会计要素分类的不同。

对于句子语序的变化引起强调重心的变化,会计上是更多地利用了这一点来表达一个概念或定义。会计对“收入”的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首先明确收入是如何产生的,接着明确其经济结果,再区别与其他经济利益流入的不同,最后说明其性质。从语法上看,各个分句呈递进关系、层次分明、过渡自然、表达滑润。如果把收入定义成“收入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这种流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虽然也能勉强表达原来的意思,但是语感粗糙,表达曲折,造成学习者思维紊乱,难以接受。

(二)有效地选择使用虚词在汉语语法中,将意义比较实在的词,称为实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次、量词、代词和副词;而将意义比较空灵的称为虚词,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等。

(1)会计中大量地使用了连词。这种使用,不但使会计在语法上层次清晰、逻辑清楚、过渡自然、表达完整;而且使会计更加客观、完整、严谨地反映了企业的交易和事项。

以2010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会计》教材中对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概述为例: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具有长期性质,但期限较短的债券投资,符合持有至到期投资条件的,也可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企业在将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应当注意把握其特征。

(1)该金融资产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是指相关合同明确了投资者在确定的期间内获得或应收取现金流量的金额和时间。

(2)企业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取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除非遇到一些企业所不能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否则将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持有该金融资产的期限不明确;出于市场条件变化,流动性需要变化等情况时,将出售该金融资产。但是,无法控制、预期不会重复发生且难以合理预计的独立事项引起的金融资产出售除外;该金融资产的发行方可以按照明显低于其摊余成本的金额清偿;其他表明企业没有明确意图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3)企业有能力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企业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如果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投资持有至到期。没有可利用的财务资源持续的为该金融资产提供支持,以使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受法律、行政法规的限制,使企业难以将该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其他表明企业没有能力将具有固定期限的金融资产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情况。

企业将未到期的某项持有至到期投资在本会计年度内出售或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金额,相对于该类投资在出售或重分类前的总额较大时,则企业在处置或重分类后应将其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且在本会计年度及以后两个完整的会计年度内不得再将该金融资产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但下列情况除外:出售日或重分类日距离该项投资到期日或可赎回日较近,市场利率变化对该项投资的公允价值没有显著影响。……

这部分概述中,大量地使用了“或”、“且”、“和”、“但”、“也”、“除非”、“否则”、“如果”、“但是”、“并”、“则”、“及”等连词。读完这部分概述,能充分体会到其具有严谨的结构和清晰的逻辑。正是这些连词的运用,为实务中由于金融资产本身及持有企业的各种因素而导致的纷繁复杂的债券类投资能否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提供了可靠而完整的依据。“且”、“和”、“并”、“及”表示了金融资产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和企业必须同时进行的处理;“或”将两种同性质的情况并列起来,以供判断时选择;“但”、“但是”、“如果”、“除非”、“否则”,将复杂的交易和事项予以分类和分离,提供了“不能”的依据。

(2)会计中普遍性地使用了结构助词。尤其是大量地使用了“的”字句,将“的”字附着于词或短语之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充当修饰成分,通过从时空、逻辑、属性等方面限定一定交易和事项及其它会计范畴,界定一个概念或者描述一种事实。如会计上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三个“的”的运用,限定了资产的概念内涵,为实务中的判断提供了标准。

(3)会计中几乎不用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如“啊”、“吗”、“吧”和叹词如“唉”、“哦”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感彩。会计作为人类的商业性基础语言,与人类自然语言中表达感情的语言有实质的区别,不宜使用描绘性的文学笔调,追求的是准确性、严肃性,为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客观性、相关性,尽量杜绝个人的主观偏好。

(三)以复句和句群为主,极少使用单句这是由于会计经常需要表述复杂的交易和事项所决定的。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的句子,表达的意思单一;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密切关联,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构成的句子,其意义容量比一般单句大,适于表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交易的关系,其丰富的如并列、转折、假设、条件、因果等语义关系,能够适应表述复杂的交易和事项的需要。比复句更有效的是句群,很多情况下一个句群就形成一个段落。

(四)使用非常单一的句子类型和修辞手法会计一般只使用陈述句,基本不使用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会计语法中,修辞手法的使用非常单调,一般不使用文学上常用的比喻、拟人等。这两方面的原因与前面所说的几乎不使用语气助词和叹词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会计中经常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前面所说的资产的定义中的三个“的”字句,与其他语言不同的是,这种使用不是为了达到文学上的气势,而是为了完整地描述会计交易或事项和定义一个概念。

[本文系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0LZU

JBwZY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周仁仪:《会计模糊语言的特点及有用性》,《事业财会》2006年第3期。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5

[关键词]企业管理;内部控制;固定资产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6.32.109

1引言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开展业务及其他相关活动的一项重要物质条件,特别是制造类企业,其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结构中占比较大,其管理状态对企业而言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然而由于种种因素影响,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同时各大咨询类企业的日益兴盛,也预示着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管理的日益重视。

本文将通过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简要列举,结合内部控制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改善意见。

2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固定资产的盲目开发与投入――风险评估不足

固定资产的投资,对于企业而言,是其运营的源动力,也是其资产的一次变革。然而投入一项固定资产同时也是企业资金的转化,一项资产的投入势必代表着企业资金的投入。当前多数企业在固定资产投入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盲目开发与投资上。多数企业在投资之前没有对其自身的资金能力进行评估,同时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疏于分析,决策时过于草率、审批失察等,导致资金投入之后常常出现进程停滞现象。而此时若资金链断开,该项固定资产的构建很有可能就此搁浅,同时又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对于企业而言可能成为难以扭转的困境,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

2.2固定资产流程管理失职――权责不清

当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流程管理上。从固定资产的购入到日常使用及后期保养都存在着一系列看似不起眼却影响极大的问题。例如新增固定资产的录入登记、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和登记、资产维护及处置的审批审核等。

多数企业在购进一项固定资产后能够做到及时登记造册以便后期管理。但是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则不能保证其及时录入新增的固定资产,从而导致资产在之后的折旧计提上出现相应的问题。

此外,在企业中,固定资产的使用是存在问题最为严重的部分。大中型企业通常部门较多,员工数量也不少,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领用登记不及时,归还不及时,甚至会出现a部门使用之后直接转入B甚至C部门使用。长此以往对企业而言,其后果不堪设想。而中小企业同样存在使用管理的问题,部门少员工关系简单常常会发生“人情大于制度”。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员工不去遵循企业的使用规章,而是略过申请、领用、归还等程序,出现想用则用、用完不能及时归还、损毁不及时上报等情况。而固定资产报废的处置,往往由于部门报告不及时或是无人管理,导致资产价值流失,甚至导致资产的丢失。因此造成各种各样的资产管理失职问题,导致企业利益的流失。

2.3监督体系缺失,执行力较低

在企业中,由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员工执行力低,部门办事不积极。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上,常常会出现徒有制度无人执行的情况,例如:陈旧固定资产闲置无人处理、资产损毁无人维修甚至是资产的盘点只图形式走过程等。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企业没有建立符合其发展状况的监督体系。多数企业的内部监督机构多由财务、审计之外的非专业人员构成,在工作中无法充分满足企业的需求;此外,多数企业的监督人员在工作中很少参与到内部审计的实地工作,根本无法达到内部监督的目的,导致企业管理执行不力。

3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措施

3.1内控环境

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最首要的是企业内控环境较差。在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是所有其他组成要素的基础,包括:

(1)诚信和道德价值观。

(2)致力于提高员工工作能力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的承诺。

(3)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包括的因素有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与管理者之间的独立性,成员的经验和身份,参与和监督活动的程度,行为的适当性。

(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5)组织结构。包括了定义授权和责任的关键领域以及建立适当的报告流程。

(6)权限及职责分配。经营活动的权限和权责分配以及建立报告关系和授权协议。包括:被激励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被授予权限的程度;描述适当的经营实践,关键人员的知识和经验,提供执行责任的资源政策;确保所有人理解公司目标。每个人知道他的行为与目标实现的关联和贡献的重要程度。

(7)人力资源政策及程序。为了建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应当首先通过定期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来改变员工的思维方式,传播企业经营愿景及管理层理念等,将制度管理转化为员工的自主管理。同时建立企业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内部控制相关问题的探讨改进。

此外,建立权责分离制度并提倡实施,通过授权激励员工进行主动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通过政策福利对员工实施激励管理。

3.2风险评估

我国企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风险控制方面意识薄弱。固定资产在企业的资产占比较大,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而我国多数企业没有风险控制意识,导致固定资产管理问题频发。另有一些企业虽然风险意识较强,但未设置风险管理机构,导致风险来临之时,无法及时地提出应对措施。

对于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而言,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资产的购进和后期维护时期。企业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及执行等环节。期间综合考虑固定资产的投资方向、规模、资金占有量、预计盈利水平以及风险程度等因素,在投资时进行可行性研究从而合理安排资金的投放进度和数量。

3.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为确保管理层指示得以执行,削弱风险的政策和程序。它们有助于保证采取必要措施来管理风险以实现企业目标。控制活动贯穿于企业的所有层次和部门。它们包括一系列不同的活动,如批准、授权、查证、核对、复核经营业绩、资产保护以及职责分工等。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而言,控制活动首要是建立合理规范的控制制度。体现在固定资产构建、使用、维护以及处置问题上,主要是建立完善的流程制度。包括资金投入的审批、授权、监督查证及核对复核等,通过具体流程的控制减少管理风险。

3.4信息与沟通

在企业管理问题上,如果说环境和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框架,执行则是其运营的核心。而执行过程中信息的及时沟通十分重要,无论是上级信息的准确传达还是下级问题的及时反馈都可能对执行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应到固定资产的管理问题上,从新增固定资产的信息更新,到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的使用状态,包括损毁后的具体维修或是陈旧设备的更新都要及时反馈。否则可能会造成例如:在建工程转固不及时导致固定资产的后期核算不准确;使用状态汇报不及时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遗失或重复购入;不及时维修、更新,可能导致大量闲置资产占用企业资金;报废资产的信息传递出现问题可能导致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等。因此,建立合理规范的信息沟通渠道也是固定资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3.5监督

监督是指由适当的人员,在适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评估所组成,其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能持续有效地运作。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在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当实行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同时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检查与核对。发现问题要形成检查报告并及时上报至管理层。此外,可实施开放式监督评价体系,接受外部相关利益者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改善内控措施。

4结论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而言是保证其顺利运营的必备“武器”,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类别,其管理状态对企业而言更是不可小觑的。将内部控制的方法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能够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和高效。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1(2):9-14.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6

关键词:toda-Yamamoto程序;广义脉冲反应技术;iCoR;生产能力过剩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1―0082―07

一、引言

林毅夫[1]曾发表过这样的洞见:“中国控制‘通胀’是为了防止‘通缩’”①,其理由集中表现为两点:第一,投资在没有完成前是需求,等完成后就转为供给;第二,眼前的投资热好象是扩大了需求,缓解了物价下降的趋势,还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两三年以后,大量投资可能就会变成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货紧缩有卷土重来的危险。林的洞见引发了我们如下的一连串的思考:

问题1:投资冲击真的在促成通货膨胀之后导致通货紧缩吗?若的确存在通货紧缩,那么何时会出现通货紧缩?

问题2:通货紧缩是一种生产能力过剩,中国生产能力过剩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吗?张军[2]认为中国20多年的工业化是按照资本驱动的增长模式进行的。中国的资本形成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而不是存货投资的增加,这表明一方面在不断形成新增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现有的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在下降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势必会不断被累积成闲置的生产能力。这包括企业的开工率低、引进设备的投产率小、新建建筑物的闲置率高等等。几乎可以断言,闲置的生产能力的快速积累迅速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工业增长所面临的最严重的体制性问题,其结果是工业部门的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

问题3:中国对外开放是消化还是强化了中国生产能力过剩?

问题4:中国的投资会被强化吗?过度投资导致投资效率下降,边际资本―产出比率上升[3]。在现有的技术模式和制度结构下,为了维持高增长,地方政府有激励进行更大幅度投资的倾向,投资有不断被强化的趋势。

问题5:过度投资导致投资效率下降,主要来自于公共投资。公共投资依旧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中占主导地位[4]。公共投资大规模资金主要来自哪里?吴敬琏[5]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曲线和银行贷款的增长曲线高度拟合给出了银行信贷是融资的主渠道的证据。

基于上述问题的逻辑,本文试图利用在经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基于todaandYamamoto的长期格兰杰因果检验程序[6][7][8]和广义脉冲反应方法[9][10]以检验投资与通货膨胀―紧缩的联系以及联系的时间模式(即试图直接回答问题1和间接回答问题2),并考察贸易依存度和货币供给量m1在促成上述关系中所扮演的角色(即试图间接回答问题3和问题5),然后以此分析为基础,提出解决问题4的思路和办法。就本论题而言,以前规范的经验研究[11][12][13]主要集中考察货币数量论是否适用于中国,货币是否非中性等等,但却没有对投资变量在影响物价水平变动中所起的特殊作用进行过专门的分析。本文的贡献则在于,第一,把投资变量纳入到解释物价水平变动的整个框架之中,深化了对中国物价水平变动的理解;第二,揭示了通货膨胀―紧缩联系的时间模式,为中央政府对投资过热加以宏观调控的时机给予经验上的指导。

本文的其余内容组织如下:第二节、简要描述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及其相对优越性,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第三节、模型设定、检验及经验结论,第四节,结论性评注。

二、方法及变量、数据说明

(一)基于toda-Yamamoto的长期因果检验方法

该方法首先由toda-Yamamoto[6]提出,然后被多人加以拓展[7][8],其优点在于,第一,我们无需知道时序的单整和协整性质详细的性质,只需首先决定所被考察序列可能的最大单整阶数d-max,我们依旧可以估计一个水平增广的VaR(k+d)模型(其中k为模型的真实滞后阶数,且要求k≥d),然后对前k个系数运用传统的F检验和χ2检验,这样就可确保检验仍然具有标准的渐近性质,从而最终确定每一方程右边的变量是否是左边变量的长期格兰杰因;第二,该方法可以避免协整检验可能出现的偏倚所造成的对结果的扭曲[14];第三,该方法较容易计算经过修正的沃德(wald)统计量[8],即该方法具有简单易用的特征[15][16];第四,在小样本下,协整检验的偏倚可能性更大。因此,在中国可获得数据大多具有小样本性质的前提下,该方法显得尤其适用。值得一提的是F检验比χ2检验有优势[17]。因此,在下文将以F检验的结果作为主要被考察对象。不过,由于系统内所有变量是水平的,没有短期因果关系存在,这与VeCm(向量误差纠正模型)不同。因此该程序仅提供了系统中变量间的长期因果关系的信息。

(二)广义脉冲反应函数

由于toda-Yamamoto方法只提供了变量间长期因果关系的信息,但却没有为一个变量作用于另一个变量的动态特征提供更多明确的信息。而引入脉冲反应函数将有助于该问题的解决。脉冲反应函数用来描述系统对某个内生变量的冲击或扰动(innovation)所作出的反应。以前学者在研究冲击反应时大多采用正交化(orthogonalised)方法,应用考克拉氏(Chokleski)分解技术。但该分解有个缺陷,即它是非唯一的,这将导致冲击识别的任意性。也就是说,对系统内变量排序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为此,另一种方法―广义脉冲反应被提出[9][10],其优点在于避免了正交化对变量排序的依赖性,从而将给出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结果。

(三)变量定义及数据说明

本文共使用四个变量①,样本期间为1978―2003,分别说明如下:

1.LnSFi代表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

2.LnRpi代表零售物价总指数的对数。取零售物价总指数定义一般物价水平,是因为林毅夫(2004)认为它比消费者物价指数更好地反映了生产能力过剩的状态。

3.Lnopen代表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对数。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各国广泛采用的一个衡量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指标,是用一国进出口总额除以该国的GDp计算而得。

4.Lnm1代表货币供给量m1的对数。之所以采用m1,是因为从模型诊断检验的角度看,m2与其它三个变量不能构建一个优于采用m1的模型。

三、模型设定、检验及结论

(一)两变量VaR模型

模型中所采用的变量为LnSFi和LnRpi,即试图直接考察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和零售物价总水平之间的因果联系与冲击―动态反应关系。根据toda-Yamamoto程序的要求,第一步必须确定所考察变量中最大可能的单整阶数,因此,我们对所有四个变量进行了单位根检验②,检验结果见表1。表1中aDF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在差分前是非平稳序列,经一阶差分后是平稳序列,即以上四个变量均为i(1)。第二步,首先要确定VaR的真实滞后阶。其确定的原则③是先根据信息标准选取,然后进行模型检验,若不能通过检验,则重新设定,直至找到相对更好的模型。经过反复实验,最终的模型为含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的VaR(5)。该模型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残差自相关检验、正态性检验、aRCH检验以及稳定性检验④。由于变量最大的单整阶数为1⑤,所以我们估计VaR(5+1),其因果检验结果见表2。表2结果显示在1%显著性水平上,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是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长期格兰杰因⑥,而后者只在10%显著性水平上是前者变动的格兰杰因。表明前者是影响后者变动的关键性变量,后者只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前者的变动,即中国的投资对物价水平变动并不敏感。

接着我们给出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对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一个单位正向冲击的广义脉冲反应结果,见图1。图1结果显示,实际投资一个单位正向冲击将使得零售商品价格水平在头两年持续上升,3―4年缓慢下降,5―7年呈显著下降趋势直到谷底,然后1年左右保持不变,最后在第11年恢复到冲击前的水平。即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之下,实际投资的增加会在头两年导致通货膨胀,后五年左右导致通货紧缩。受林毅夫的启发[1],我们给出的理论解释是:实际投资的增加对系统的冲击首先表现为的是总需求的持续上升而导致产出缺口的持续增加,进而导致通货膨胀。然后由投资累积的资本存量增加造成了潜在总供给增加而导致产出缺口的下降,于是便出现了通货紧缩①。

由于两变量VaR模型所给结果是在没有控制其他可能与它们相关的重要变量的前提之下所作出的,因此常被怀疑成是虚假回归的结果。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虚假回归的问题,我们根据引言中问题的逻辑,以及样本数据相对不足的事实,决定再引入第二节中所定义的其它两个变量(即Lnm1和Lnopen)以构造四变量VaR模型。模型分析的结构与两变量VaR模型相同。

(二)四变量VaR模型

基于上述同样的分析,容易构造出一个恰当的含常数项和线性趋势项的VaR(3)模型,长期因果检验结果见表3。对表3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重要结论:

(1)实际投资(对数)在5%―10%的显著性水平上依旧是零售物价水平变动的长期因,而且是唯一的因,这表明投资变量在影响零售物价水平变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是与两变量模型相比,显著性水平已降低到5.54%,但这在通常意义上是可以接受的;

(2)零售物价水平在5%显著性水平上是影响实际投资变动的长期直接因,即实际投资与零售物价水平互为因果关系。所以该结论与两变量模型所得结论相比有明显差异,在这里实际投资对零售物价水平的变动反应相对敏感,这可以由1993年后私人投资在总投资中所占份额显著增长和公共投资依然占主导地位①来解释。

(3)货币供给量m1是唯一的外生变量,其增长不是价格水平变动的直接因,而是通过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在5%显著性水平上间接地成为价格水平变动的因。这表明控制住m1的增长,就可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实际投资的增长。因为银行信贷是提供投资所需资金的主要渠道,其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货币乘数加以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讲,控制m1的增长就是控制住银行信贷的增长,这就间接回答了问题5。

(4)贸易依存度和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存在双向因果联系,前者只能通过后者间接地成为价格水平变动的因。双向因果联系说明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升既是投资长期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其原因,但从统计意义上讲,作为结果出现的可能性比原因出现的可能性要强②。这就间接回答了问题3,即中国对外开放既消化又强化了中国生产能力过剩,但消化效应胜于强化效应。

接下来我们给出零售物价水平对全社会实际固定资产投资一个单位正向冲击的广义脉冲反应结果,见图2。图2显示实际投资一个单位正向冲击会导致物价水平在头两年持续上升,第三年物价水平保持平稳,第四年初物价水平继续上升,直至年末左右达到最高值,然后第五年物价水平缓慢下降,但在第六至第八年间物价水平迅速下降。第九年物价缓慢下降直至谷底。第十年物价水平开始缓慢上升,到第11年物价水平才开始恢复到冲击前的水平。简言之,投资冲击在前4年左右导致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但后五年左右将导致相对严重的通货紧缩。与两变量模型冲击结果相比,差别主要在于通货膨胀的持续长度,即相差两年。若对两模型的结论作一综合,那么投资冲击在2―4年左右导致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但后五年左右将导致相对严重的通货紧缩。因此,我们模型的结论基本上与林毅夫的投资在两三年左右会导致通货紧缩的判断一致[1],其理论解释同两变量VaR模型。

四、结论性评注

本文采用在经验研究中被广泛采用的toda-Yamamoto长期因果检验程序和广义脉冲反应方法,通过构造两变量和四变量VaR模型,不仅发现了投资在影响物价水平变动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而且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投资冲击导致通货膨胀―紧缩的时间模式和持续长度。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只有控制住m1的增长才能控制住实际投资的增长。对中国经济来说,重要的不是高投资率,而是高的投资效率,因为只有高的投资效率才会弱化过剩的生产能力,才能使经济在物价保持基本稳定的前提之下以相对低的投资率实现可持续性增长②(解决问题4的思路)。要改善投资效率,最根本的是要改变导致目前投资现状的投融资体制(解决问题4的办法)[4][24]。否则,依靠对外开放以消化过剩的生产能力的企业最终将由于全球大萧条的不可逆转而被吞没[24],过度负债的中国将不可避免的出现金融危机[5]

参考文献:

[1]林毅夫.中国控制“通胀”是为了防止“通缩”[eB/oL]..

[2]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近来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1).

[3]张军.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94-339.

[4]张军.资本形成、投资效率与中国的经济增长―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2-105,134-155.

[5]吴敬琏.中国增长模式抉择[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136-139.

[6]toda,H.Y.andt.Yamamoto.StatisticalinferenceinVectorautoregressionswithpossiblyintegratedprocesses[J].Journalofeconometrics,1995,66:225-250.

[7]Dolado,J.J.andH..makingwaldtestsworkforCointegratedVaRsystems[J].econometricReviews,1996,15:369-386.

[8]Rambaldi,a.nandDoran,H.e.testingforGrangernon-causalityinCointegratedSystemsmadeeasy.workingpaper88ineconometricsandappliedStatistics,Departmentofeconometrics[eB/oL].Universityofnewengland,1996.

[9]Koop,G.,m.H.pesaranandS.m.potter.impulseresponseanalysisinnonlinearmultivariatemodels[J].Journalofe-conometrics,1996,74:119-47.

[10]pesaran,m.H,Y.Shin,Y.GeneralisedimpulseresponseanalysisinLinearmultivariatemodels[J].economicLetters,1998,58(1):17-29.

[11]Chow,GregoryC.andShenYan.money,priceLevelandoutputintheChinesemacroeconomy[J].CepSworkingpaper.no.98,may,2004.

[12]赵留彦,王一鸣.货币存量与价格水平:中国的经验证据[J].经济科学,2005(2).

[13]陆云航.中国货币存量、价格水平和GDp关系的经验研究:1952―2003[J].经济科学,2005(2).

[14]Giles,J.a.,mirza,s.SomepretestingissuesontestingforGrangernon-causality[eB/oL].mimeo,Departmentofe-conomics,UniversityofVictoria.

[15]Johansen,S.andJuselius,K.maximumLikelihoodestimationandinferenceonCointegration-withapplicationstotheDemandformoney[J].oxfordBulletin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0,52:169-210.

[16]toda,H.Y.FiniteSamplepropertiesofLikelihoodRatiotestsforCointegratingRankswhenLineartrendsarepresent[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4,76:66-79.

[17]appliedtimeSerieseconometric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4.

[18]JeffersonG.,t.RawskiandY.Zheng.Chineseindustrialproductivity:trends,measurementandRecentDevelepments[J].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1996,23:146-180.

[19]王少平.宏观计量的若干前沿理论与应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89.

[20]Harper,Lucinda,andHenryF.myers.perkingalong:economy'sexpensionGetsaBoostasFirmsmovetoBuildCa-pacity[J].thewallStreetJournal,1994,6:1-6.

[21]Uchitelle,Louis.GrowthofJobsmaycausalityininflationFight[n].thenewYorktimes,1994-4-24:1-24.

[22]Kydland,Finne.,andedwardC.prescott.HoursandemploymentVariationinBusinessCycletheory[J].economictheory,1991,1:63-81.

[23]aiyagari,S.Rao.ontheContributionoftechnologyshockstoBusinessCycles[J].FederalReserveBankofminneapolis,QuarterlyReview,1994,18:22-34.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7

关键词:企业会计;利润;经营成果

1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增加的影响分析

1.1存货准则

新准则允许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此举对于生产周期较长的行业影响较大,如造船、某些机械制造和房地产等行业。如果借款较多,执行新准则后,允许将用于存货生产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计入存货成本,将大大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提高当期的会计利润。

1.2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原准则规定,初始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份额出现贷方差额时,作为资本公积列示。出现借方差额时,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并予以逐年摊销;新准则规定,当初始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时,不调整初始投资成本;小于该公允价值时,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投资成本。这样,新准则不仅将投资成本小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的差额计入损益,而且,当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相应份额时,将原规定的以其差额按不低于10年的期限摊销逐年减少会计利润的规定改为将其作为被投资单位的商誉直接计入投资成本,未予确认股权投资差额。

1.3投资性房地产准则

原准则规定固定资产及存货的计量属性一般均为历史成本,并定期计提折旧或摊销;新准则规定,在有确凿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并将二者的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举不仅直接减少了折旧或摊销费用,相应增加了利润,而且在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牛市的情况下,因其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也将相应增加当期会计利润。

1.4无形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对于企业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在能够具备准则提出的条件时,应确认为无形资产。开发费用的资本化将显著提升科技及创新类企业在此期间的利润水平。

1.5债务重组准则

原准则规定,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对价或用以偿债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或当期损失;新准则规定,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超过清偿债务的现金、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所转股份的公允价值、或者重组后债务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在满足《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所规定的金融负债终止确认条件时,将其终止确认,计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另外,用以清偿债务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视同销售或转让,计入当期损益(一般为收益)。

1.6收入准则

新准则规定,合同或协议明确规定销售商品需要延期收取价款如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时,其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其公允价值。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摊销金额,冲减财务费用。

1.7政府补助准则

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原准则规定是先作为负债,待项目完成后转入资本公积;新准则将这种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将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鉴于目前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接受政府补助的较多,准则允许将其作为收益处理,而不是作为资本公积,将使公司业绩有所提升。

1.8借款费用准则

新准则不仅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借款范围,由专门借款扩大为一般借款,而且扩大了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范围,由固定资产扩展到存货和投资性房地产等。这对房地产公司、生产周期长的先进制造业公司而言,可使其资产增加、费用减少,对业绩产生较大的正面影响。

2可能使短期会计利润减少的影响分析

2.1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规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应当考虑预计弃置费用因素。在固定资产存在高额弃置费用时,按其相应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并追溯调整。此举会增加资产价值,导致折旧费用增加。

2.2资产减值准则

新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期间不得转回,这样避免了部分公司提取秘密准备,在以后年度突击转回减值准备的可能。所涉及的资产是指除存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金融资产、未探明石油天然气矿区权益等八类资产之外的资产,包括商誉和资本化的开发支出。此项规定导致企业减值费用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2.3职工薪酬准则

新准则规定,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3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分析

3.1存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移动平均法和后进先出法,对原采用该类方法的公司而言,改变存货计价方式将对存货成本的结转产生较大影响,至于对利润是增是减,将视当期物价变动趋势而定。

3.2长期股权投资准则

新准则将对控制子公司的股权投资,由以前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这样,如果该子公司处于盈利状态,会相应引起母公司会计报表利润数额的减少和资产数额的减少;如果其投资子公司处于亏损状态,将使母公司会计报表的利润和资产同时增加。

3.3固定资产准则

新准则取消了固定资产“单位价值较高”的定性标准,对于企业来说,意义重大。企业可以重新修订固定资产目录,修订后报税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为纳税调整打好基础,由此可能引起企业固定资产确认范围、相应折旧费及所得税费用的变化。

4结语

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第5号(生物资产)、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11号(股份支付)、13号(或有事项)、第15号(建造合同)、第27号(石油天然气开采)、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对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影响,尽管并不直接和具体,但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

需要说明的是,仅仅讨论影响企业短期会计利润的波动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从单一、静态的角度来看,准则的修定只是改变了会计利润,并没有改变现金流。比如,减值准备的冲回虽然可以带来不少的会计利润,但只是将以前隐藏的会计利润转回而已,不会带来真正的价值。因此,如果只进行简单分析,则会计准则的变更在短期内不会影响企业的价值。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8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增加率投资增长率可变参数模型

一、引言

GDp按支出法核算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部分。其中,消费和投资是我国GDp的核心部分,投资是总需求中最为动荡不定的领域,消费是总需求中最为直接的作用因素(多恩布什,2000)。在投资需求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方面,国外学者做了较多的工作,已经发现美国等国的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所占份额)同人均GDp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一般情况下物质资本投资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我国目前处于制度转型且高速增长的阶段,合理控制消费和投资比率是目前经济研究的重要课题。投资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消费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二者之间的平衡成为经济增长能否取得持续、协调、快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是一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能较好的刻画消费与投资的增长趋势,消费(投资)增长率是消费(投资)增长额与前期消费(投资)总额的比率。

二、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动态关联

下面我们从定量的角度研究我国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首先以1979-2007年我国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估计得到下面回归方程:

δGDp=3.97+0.38δC+0.23δi(1)

(4.88)(4.28)(6.48)

其中δGDp代表实际GDp增长率,δC代表实际消费增长率,δi代表实际投资增长率。方程R2=0.77,模型拟合效果较好,D.w.值为1.51。从方程中,可以得出消费增长率提高1%,可使GDp增长率提高0.38%,投资增长率提高1%,可使GDp增长率提高0.23%。显然,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提高消费增长率会比提高投资增长率更有利于GDp的增长,也就是说,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对GDp增长都有很明显的拉动能力,但是相比较而言,消费增长率对GDp增长的拉动能力更大。对经济增长而言,提高消费增长率会比提高投资增长率有更好的效果。上面采用的是oLS固定参数的方法来估计参数,这时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固定的,不随时间变化的,得到的是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平均影响关系。然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改革、各种各样的外界冲击和政策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用常规的固定参数方法往往不能体现出经济结构的变化,因此,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构造可变参数模型(time-varyingparametermodel)来研究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在不同时点上对GDp增长率的动态影响。在模型估计中,本文以中国1978-2007年的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将GDp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得到如下结果: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消费增长率(或投资增长率)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经济的增长也在发生变化,本文将这种变化称为消费增长率(或投资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茁Ct(或?茁it),或者叫做拉动潜力。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消费率,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投资率,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比较并画出相应曲线图。

结合图1、图2、图3分析消费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的变化。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特征:一是我国消费增长率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系数有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则有着下降的趋势;二是无论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还是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分别与其相对应的消费率和投资率几乎呈同步反向变化。进一步分阶段讨论,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当时消费率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但仍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而这一阶段我国消费增长率的拉动能力处于上升的阶段,同时几乎与消费率呈同步反向变化。投资率在这一段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同时伴随有先降后升的趋势,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则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有先升后降的趋势。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在1993、1994年附近达到局部的最高点,消费增长率拉动能力最大,同时消费率也处于20世纪90年代的最低点。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也在同期处于20世纪90年代最低点,而投资率也显然处于这一阶段的最高点。1998年以后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渐渐平稳,基本维持在0.5水平附近,处于稳中略升状态,而消费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在此期间,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曲线同投资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这一阶段投资效率相对较高。这一阶段,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相对成熟,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和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相对稳定,我国消费增长率拉动系数仍大于投资增长率拉动系数。

三、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1、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短期消费函数看,在既定GDp条件下,可支配收入高低取决于收入分配系数的大小。收入分配系数是政府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在收入分配政策方面,要理顺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的关系;在财政和税收政策方面,要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通过税收调节,促进收入相对公平分配。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仍不完善,居民预防性储蓄增加,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完善的保障制度能够使人们对未来形成良好的预期,从而减少储蓄,增加当期消费。要重点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农村社保体系,妥善解决进城农民工社保问题。要把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投资和供给政策落到实处;积极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根本上缓解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在深化社保制度改革过程中,应该加大对社保制度的资金支持力度。

3、消费信贷和消费结构升级。应该大力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如住房消费、汽车消费、旅游消费、信息消费、网络消费、文化教育消费。引导企业调整投向,增加面向中低收入群体的商品供给体系。建立健全个人信用制度,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改善消费环境。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严惩各种商业欺诈及侵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降低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支持有利于提高产业技术水平、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加强薄弱环节的行业投资与建设,积极推进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文教卫生、服务业等薄弱环节的引导力度,从而达到控制投资增长、改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铿:中国投资、消费比例与经济发展政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5).

[2]刘金全、于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2002(1).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9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Dea模型;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3005102

1引言

长期以来,新疆境内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区域发展差距,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南北区域差距逐渐拉大。资金的趋利性导致新疆固定资产投资大多集中在经济发展相对较好的北疆地区,南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相对薄弱。新疆地域跨度大,地区气候条件、资源条件、文化、产业结构、人员素质等相差较大,使得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差距有拉大趋势,一些地方政府都寄希望于通过投资规模的扩大来带动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重投资、轻效益,重数量、轻质量”的投资理念较为普遍,已成为影响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益研究,侯荣华(2002)运用效益系数指标测量了中国1980年—2000年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发现当年GDp新增和上年投资额相关程度最高。苗敬毅(2006)依据现代经济周期理论证明了固定资产投资波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原因,但具有2个月的滞后性。崔光莲(2009)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新疆各地州的研究更是几乎没有。研究如何通过调整投资区域布局来提升新疆整体效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新疆各地州固定资产投资效益Dea分析

2.1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由Charnes和Cooper等人在1978年首次提出的,是一种典型的非参数模型。Fare等(1992a)改造了Dea模型构造出一个跨周期效率衡量指标——malmquis指数。该指数不需要事先确定投入产出间的函数关系,避免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弱化了数据质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减少了模型的误差。根据Chen和ali(2004)将malmquis指数表示为:

其中R1为相对于可变规模报酬的纯技术效率变化,R2为规模效率变化,R3为技术水平变化,R1与R2的乘积为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技术水平变化若大于1,则表示该项对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反之,则为负向阻碍作用。

2.2结果及分析

本文选取样本为新疆十五个地州1990—2000、2001—2011两个阶段的算数平均值面板数据。选取投入变量为:固定资产投资,产出变量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有效灌溉面积、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每万人平均医生数。文中数据主要根据1991—2012年新疆统计年鉴、各地州统计年鉴、各地州统计公报、新疆统计信息网等计算而得。

2.2.1malmquis指数分析

根据上述导出的malmquis指数方法,利用Deap2.1软件分析结果如下:

表1显示:从整体来看,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综合效率变动的标准差为0.38,标准差是反映离散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表明越不均衡。可以看出新疆地区投资效益变化差异性较大。综合效率均值下降了60.1个百分点,说明西部开发以后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效益降低,且技术水平下降是引起综合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技术水平下降不是绝对水平的下降,而是在一定的投入产出规模下,技术水平进步速度相对较慢所引起的相对效率下降。

从各地州来看:综合效率大于1的地区只有克拉玛依市和吐鲁番地区,大于0.5的有乌鲁木齐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其余地区都小于0.5,说明新疆各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较西部大开发前是下降的,且大部分地区下降较为严重。根据影响综合效率的因素,我们把各地区分为三类:

(1)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水平都小于1。

主要包括: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县(市)和喀什地区。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在西部大开发以后增长速度较快,而投资投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增长相对滞后,使得技术效率变动和技术水平都小于1,共同导致综合效率下降,必须提高这些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科学性和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调整投资规模,同时加强更新改造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工程建设技术。

(2)技术效率变动等于1,但技术水平小于1。

主要包括: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和田地区,这三个地区一直是投资额最低的地区,且增长较缓慢。投资规模小,便于投资管理,同时,投资边际效率较高,而项目建设技术水平较低,应当积极改进技术,引进技术人才。

(3)技术效率变动大于1,但技术水平小于1。

其余的9个地区技术效率都大于1,主要是技术水平下降引起综合效率下降。这些地区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但技术水平增长较慢导致综合效率下降,应当加大更新改造投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积极引进东中部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人才。

2.2.2松紧效益分析

为了进一步反映西部大开发以后新疆各地州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出效益的静态现状,本文选取2001—2011年平均值的截面数据做Dea分析,这里采用投入导向的VRS模型。结果如下:

表2给出了存在松紧效应的地州,其余地区都不存在冗余。可以看出,上表中五个地区产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表明这些地区应当努力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每万人平均医生数冗余最严重,分别为4964.845元、6.757亿元和4.107人;伊犁州直属县(市)的有效灌溉面积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人数冗余量分别为:111.139万亩和18338719人,处于最高水平;吐鲁番地区和哈密地区虽然各项产出都存在冗余,但冗余量相对较小。说明这些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在产出方面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但从投入角度来看,只有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存在投入冗余,说明该地区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投资规模的适度性。

剩下的十个地区中投入和产出都不存在冗余,这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使得投入和产出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实现最大效率,如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和塔城地区。这些地区相对较大的技术改造和更新投资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主要途径,应当继续保持。第二,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的相对缺乏,成为提升产出能力的瓶颈,使得产出和投入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但投资布局是相对合理的,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因此,在现有的投资结构下继续扩大该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打破经济发展瓶颈,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均衡状态,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3提升新疆各地州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路径

3.1积极调整投资布局,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利用效率

对于一些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主要是由于其投资相对缺乏,投资的边际效率较高,固定资产投资成为限制生产能力提升的瓶颈,因此,应当继续加大该区域的投资力度,打破投资瓶颈,实现投入产出更高水平的均衡。对于产出松弛比较大的地区,在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同时应当注意调整投资结构,以投资为导向促进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以及优势产业的培育。

另外,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的“两带两区”的发展战略布局以及特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要求,在投资布局时应当加大天山北坡经济带、天山南坡产业带、喀什、霍尔果斯等重点地区的投资力度,打造新疆经济增长极,从整体上提升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同时大力扶持发展南疆三地州贫困地区和沿边高寒地区,通过投资布局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3.2处理好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的关系

生产性投资能够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而非生产性投资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产生间接效益。新疆各地州应当根据各自特点加大非生产性投资以改善投资环境,如道路、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治安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及促进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保证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3.3调整投资结构,实现由资源投入增长型向技术投入增长型转变

近年来,新疆各级政府为了追求高速的GDp增长,把大量的资金投向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加工行业,呈现一种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严重降低了固定资产投资产出效益。因此,新疆必须积极调整投资结构,加大重点行业的技术改造和更新的投资,通过技术进步延长产业链条。加强各地区优势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投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形成南疆以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为主、北疆以特色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尚豫新,祝宏辉.新疆投资的区域有效性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3).

[2]崔光莲.新疆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价[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3).

[3]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2004.

[4]傅勇,白龙.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分解(1978~2006年)——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malmquis指数分析[J].金融研究,2009,(7).

[5]于洁,刘润生,曹燕,庞景安.基于Dea—malmquist方法的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研究:1979~2004年[J].软科学,2009,(2).

[6]韩延玲,高志刚.新疆区域投资环境的组合评价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1).

[7]伍文中.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及其经济效应分析——基于Dea分析[J].经济问题,2011,(1).

固定资产投资表态发言篇10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通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国民经济不断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提升经济水平,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提供条件。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随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我国经济自2006年实现快速增长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过快增长的现象。为了比较准确地把握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未来所需资金,本文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作为一个时间序列,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使用aRma模型进行模拟,预测其未来增长率。

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

本文使用1981―2013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数据为一个时间序列,建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一)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的建立

将原始数据输入eviews6.0软件中,检验该组数据是否平稳。aDF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p值=0.0332

图1自相关―偏自相关图

由图1可以看出,Q统计量的p值都小于0.05,说明序列值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该序列为非白噪声序列。根据自相关系数和偏自相关系数的拖尾性和截尾性以及aiC原则,尝试建立不同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对aRma(4,3)模型进行白噪声检验,其结果显示延迟6阶和延迟12阶的p值均大于0.05,这说明该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模型拟合成功。建立aRma(4,3)模型:

xt=0.210813+0.440113xt-1-0.398061xt-4+εt-0.913235εt-3

其中,{εt}为标准正态白噪声序列。

(二)预测模型的拟合效果分析

根据建立的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计算出1981―2013年的增长率预测值以检验拟合模型效果的好与坏,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3模型拟合图

拟合模型走势与原始序列走势基本一致,残差基本保持在±1之内,说明模型拟合得比较成功。并且theil不等系数值为0.144083,模型预测能力较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预测模型建立比较优。

(四)模型预测分析

利用拟合模型对原时间序列做出2011―2013年的预测值,并与真实值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预测值和实际值之间的相对误差较小,模型的预测结果比较理想。所以,根据aRma(4,3)模型的拟合结果对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进行预测,其结果为23.92%。也就是说,在2014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将继续增长。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