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企业会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56:04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1

关键词:会计;监督制度;对策

中图分类号;F6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2-0191-01

林业企业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离不开会计监督的有力支撑和保障。会计监督就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来进行。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是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通过充分发挥林业企业财务、生产、资源和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制定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控制机制,解决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健全、管理弱化的问题。

1 林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1 林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前没有的新情况、新问题,而与之配套的机制还未能建立和健全。针对所出现的经济活动,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办法。就国有林业企业来说,在企业的所有权尚未分离之前,林业会计人员兼有双重身份、他既代表国家利益监督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业务,同时又是企业管理者,随着国有林业企业的两权分离,林业会计隶属于林业企业,从而对林业企业的监督权自然就削弱了。另外,新的《会计法》虽已颁布,但是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再者,在林业会计监督过程中有些概念很模糊,比如说会计监督、审计监督概念模糊,执法机构职责、权限有待明确。因此随着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如果有针对性的会计制度和核算体系还不健全,那么会计监督职能必然会缺乏有效的保障。

1.2 林业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欠合理

林业企业组织结构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考虑到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而没有科学地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林业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着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地下、职责不明确等问题;同时企业内部在在组织结构设置中只重视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而对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同级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沟通不灵敏,不能形成有效的相互制约机制。一些单位内部监督制度极不健全,对经济活动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不严密,致使监督流于形式;有的单位虽建章立制,但不落实,不考核,形同虚设,单位经济活动及会计工作本身均处于监督无力状态,致使大量违纪现象发生。

1.3 会计法的宣传不到位

在一些林业企业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心目中,对《会计法》存在一个模糊的概念,把《会计法》和“会计制度”等同起来,并把《会计法》理解为一般的会计制度,企业所习惯的是具体执行,未能预见法律对企业可能的影响,也就缺乏对法律的关心。

1.4 林业会计人员学历素质较低

据统计在林业企业中,受过大学专业教育的不及10%,有会计师资格的仅占10・45%。由此可见,林业高层次会计人才匮乏,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而且有的还是无证上岗。大部分林业会计人员往往只局限于对已发生经济业务的核算、报告,参与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致使会计监督的作用得不到全面发挥。再者,林业会计人员的监督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职业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弱,自我管制能力差,惟命是从,在权大于法的思想支配下,有意造假,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所难免。

2 加强林业会计监督的措施与对策

(1)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为林业会计监督提供法律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林业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形势要求必须要加强和完善会计监督制度,明确会计监督的执法职责和权限,以实施清晰明了的监督职能;加大法律法规的处罚、赔偿和执行力度,对违规违纪的企业及其连带负责人予以曝光;同时还要强化一些相关配套法律及相关法规的实施,完善以《会计法》为主导,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法规,加快会计法律体系的建设步伐,使会计监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林业会计人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和财务制度,并以身作则,模范遵守法纪,否则就难以监管别人,同时,要经常向单位负责人和广大职工宣传财经、会计法规。只有以法制作为经济工作的支柱和经济活动的准则,才能严把财务收支关,保证会计监督卓有成效地进行。

(2)健全林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会计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包括内部凭证制度、健全账簿制度、科学预算制度、定期盘点制度,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等。内部控制体系要以适用性、有效性、合理性、协调性、统一性为标准,按照预防为主,相互制约,职责分明,帐、钱、物分管,严格操作程序,实行人员岗位轮换等原则建立,为“会计法”的实施提供检查、监督的依据。在企业内部,企业管理者应该明确规定参与经济业务事项的所有过程的部门和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这样就可对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不断的检查和监督,使内部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3)加强林业会计人员素质建设。

近年来,我国林业企业会计人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会计人员的素质从总体来看,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来,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因此林业企业首先要建立会计人员的考核选拔机制,严把选人、用人关。要把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熟练、坚持原则、依法办事的会计队伍,不断提高会计监督水平。其次。林业企业要加强对现有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教育引导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熟练掌握会计业务的基础上做好会计监督工作,确保不因会计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导致会计监督不到位而出现违纪违规事件。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2

目前林业行业所执行的会计制度还不统一,存在多种会计制度并存的现象。国有场圃执行的是《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森工企业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其随着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的修订完善,不断更新;林业管理部门则执行《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目前也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与此同时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林业单位还执行《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实施天保工程的单位还执行《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会计核算操作规程》,天保公益林建设单位执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会计核算办法》等。这就是说在林业行业存在着多种会计制度并存,同一单位执行多个会计制度的怪象。各办法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经济业务,其核算口径不同,有的还很不完善,在林业行业实施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报表汇总填报的不统一性。虽然制度多但无法满足纷繁复杂的林业企业经济业务需要,许多制度与新准则相矛盾。

二、林业会计制度选择的三种观点

由于《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的滞后性及林业会计制度的多重性,所以无法很好地发挥其对林业经济的核算和监督作用,也不能适应我国财政预算改革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是必要的。目前理论界对林业会计制度的选择存在以下三种观点。

(一)企业论

企业论者认为,林业单位无论是林业企业还是国有场圃,均从事造林、管护、抚育采伐等生产性经营活动,有别于一般的事业费支出,所以林业会计应该以企业会计准则为核算基础,林业企业及国有林场不能偏离企业会计核算的轨迹。

(二)事业论

该理论倡导者认为,国有林场是公益性事业单位,随着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林业从“以林为主、多种经营、综合利用、以短养长”转移到“营林为本、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即从采伐森林资源、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转移到管护森林资源、发挥生态效益为主,林业财政拨款成为林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得到更多林业会计理论界人士的赞同,从主张重大工程资金和专项资金会计核算采用事业单位准则,发展到国有林场苗圃,进而扩展到整个林业企业都应采用事业单位准则。

(三)分类论

该观点认为企业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思想,由事业到企业的管理方式是一种提升。就目前林业单位管理体制来说,对于场圃资源丰富、经济管理水平高、产值大时可转换为企业的,按企业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进行核算。而场圃森林资源匮乏,以造林为主,经营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风景林等,不能采伐,收支不抵的,作为事业单位管理,财政给予扶持,按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制度要求核算。在林业分类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又产生了另一种观念,生态公益型林场更适用林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经营性林场则宜采用林业企业会计制度。

三、林业行业会计制度选择和重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林业行业定位问题是影响林业会计制度选择和重建的必要前提

毋庸置疑,我国林业行业面临着会计制度的选择和场圃会计制度修订的问题。林业会计制度、场圃会计制度作为反映和监督林业生产活动的制度,其选择和修订的关键是确定必要的前提条件,即考虑场圃定位,这是制定林业会计制度的前提,是涉及场圃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问题。应确定场圃的性质。国有场圃原来定性为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生产性事业单位,按企业化管理要求,实行经济核算,因此,1994年场圃会计制度的修订借鉴了企业会计制度,以企业核算体系为基础,加入了林业特殊的元素,形成了场圃会计制度。近20年的发展,国有场圃目前的经济状况、经济水平、基础设施条件,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我国正处于事业单位改革的关键时期,这对场圃会计制度的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林业体制改革是决定林业会计制度选择和重建的关键因素

林业会计制度改革很难与林业体制改革分离来考虑,即林业会计改革与林业体制改革是同一问题。目前,我国国有林场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产生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体制和机制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采取就困难解决困难的办法进行改革,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改革,彻底消除产生困难问题的制度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的国有林场目前实行的是“国家所有、地方领导、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体制,虽然在充分调动各级地方政府和国有林场自身积极性方面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体制的最大弊端是,一方面国有林场必须按照国家的要求完成生态建设方面的任务,而另一方面还必须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依靠自身的经营来解决生存和发展的经济问题,这必然导致国有林场处于二律背反的两难的境地。因此,我国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必须建立起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利于国家生态建设和促进林业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必须把国有林场真正纳入国家公益事业单位管理,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保障制度。同时,在强化国有林场作为国家国有森林资源资产管理者职能的基础上,应将经营性产业开发任务推向市场,由社会的各类市场竞争主体来办,以保证产业发展应有的活力。同时,各类经营主体只有通过公平竞争的方式,取得对国有林场管理范围内各类国有资源的使用权,才能保障资源利用效率的不断提高。没有这样一个体制保障,国有林场就难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有林场的体制改革是林业行业制度改革的关键,体制的变革必然对林业会计制度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因此,林业体制改革的进程决定了林业会计改革的速度,这也是我国场圃制度执行至今未能修订的根本原因。

(三)部门预算改革及会计理论的变革是林业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力

林业会计理论存在着原有会计制度理论支撑单一、落后、不统一、不适应,也将面临着我国财政预算改革的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制度不断完善,事业、企业会计的重大改革阶段,况且在某些方面已做出实质性的改革,这是林业会计理论重大改革的动力所在。我国部门预算经历了10多年改革,从部门综合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到政府采购,其为规范各行各业的经济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林业行业在执行的过程中,由于目前管理体制的落后,与财政管理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主要表现:林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着不同资金出台不同的资金管理办法,要求采用不同的核算体系和方法,甚至有些要求单独开户,分账核算;不同的资金管理方式造成林业资金管理的多样性,导致资金核算存在多个账套,且互相割裂,理论上无法统一。这与我国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相违背,与国有林场改革的方向不相协调。部门预算改革要求,部门单位将各类资金统筹使用,全部收支做综合财政预算,即一个单位一本预算。而目前林业部门是按资金性质渠道分别设置账簿,按不同资金分别编制作业设计,分别验收,没有从部门整体角度,没有将各类资金统筹使用,严重制约了部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加之财政对林业部门投入的补贴性,林业部门要完成林业项目往往需要在财政投资的基础上进行筹集资金完成配套投资,如果按资金分别设计、验收、核算,造成项目的不完整性,这也与财政预算改革的思想格格不入。如今林业单位按照国家不同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开设各类专户、设置各类账簿,按不同种类的投资分别做多个作业设计,没有一本统一的全局性的生产作业设计及全面的预算,这种不统一、不全面往往造成重复投资,全局观的缺失会导致要么资金不足,要么损失、浪费。财政在资金管理方面要求林业工程实行政府采购,而目前的管理体制国有林场集林业资源管理与林业生产经营于一体,既是林业工程的实施者又是林业工程的施工方,无法走招投标程序,无法贯彻财政的政府采购思想。这种矛盾亟待解决,增加了林业体制改革、会计制度改革的动力。也正是基于建立统一全面的预算管理体制,财政部门也加强了预算单位的账户管理,建立了账户开立的审批制度,并逐步清理、取消了预算单位由于历史原因开设的各类专户,为逐步加强财政的管理,建立“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的综合预算观做准备,也推动了“同一林业单位采用统一的一种会计制度、设一套账”的林业会计观。同样,会计理论界的不断变革,也推动了林业会计制度的变革。从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到2012年《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理论得到了提升,整个会计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林业制度的落后性、不协调性更加突出,这必然成为其改革的动力。

(四)林业分类改革及林区改革缓慢

严重阻碍了林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林业分类改革、林区改革难度大,进度缓慢也阻碍了会计制度重建的步伐,这也是我国新的林业会计制度迟迟未出的原因之一。林区改革提出已多年,只是做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动作,至今没有实质性的作为。

四、林业行业对现行两个会计准则选择的利弊分析

(一)林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利弊分析

1.利的因素

(1)对原制度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

新颁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按照配合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同时满足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目标的修订原则,对原制度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梳理,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扩充,会计思想、理念、方法等有了全面的提升,如权责发生制、折旧和摊销的引入等。这与现行场圃制度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贯彻事业单位准则可以改变《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的滞后性。

(2)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要求收支项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所列明细设置明细科目,且收支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这为目前作为公益性林业事业单位,主要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来生存的林业单位,提供了非常清晰的核算思路。由于林业单位接受国家拨款的种类繁多,既包括基本支出,也有项目支出,资金种类繁多且具有专门的用途,事业准则的核算方法为这种专款专用提供了很好的核算平台,收支对应关系非常清晰,期末结转结余资金处理方法简单明了,在专项资金的使用方面不留漏洞。

(3)提供了解决使用财政补贴资金购置资产的后续核算难题的有效办法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林业单位目前使用财政补贴资金购置资产的后续核算难题提供了很好解决办法。比如,《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对资产的计量方法既解决了资产的价值反映问题,也体现了财政对资产购置的投资,且不对后续使用资产的项目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非流动资金基金”、“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科目的设置和运用上,这为林业单位目前使用财政补贴资金购置资产的后续核算难题提供了很好解决办法。林业单位目前使用财政补贴资金购置的资产,在后续资产使用中,因按目前场圃及企业核算方式计提折旧、摊销所导致的在其他财政性项目使用该资产产生的项目支出的虚增,折旧摊销占用资金导致国家对项目的重复投资,如果国家投资不含折旧摊销又会导致项目投资不足,按目前的场圃核算制度进行核算,使林业单位处于两难的境地。

(4)解决因核算体系不一致所导致的林业单位编制部门决算困难等问题

财政预算改革已经历10年多了,部门综合预算与决算体系初步形成,《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是在这种改革形势下应运而生的,其核算体系与部门综合预算与决算体系形成了有机的整体。对于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林业事业单位,运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可以统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会计科目、会计核算方法,有效地改正目前因所运用的核算体系不一致所导致的林业单位编制部门决算困难,且报表与按场圃制度核算的会计账簿所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林木资产”、“林木资本”的列示问题。统一会计制度也可以解决基建数据长期游离于单位大账的问题。

2.弊的因素

主要是欠思考“核销制”的核算方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采用“核销制”的核算方法,即当年支出与拨款结转对冲,期末只反映结余。林业单位作为第一产业的生产性单位,不管是林业企业还是作为事业单位的国有林场,其职能为培育森林资源,其经济活动是森林、苗木的培育,而其生产的产品是一种重要的物质财富,其价值应通过核算在账面有所反映。森林经营管护支出是生产行为,有别于一般事业费支出,且林产品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当年投产,当年并不能产出,会形成大量的在产品。森林培育具有长期性,林木及苗木资产在采伐之前均为在产品,其成本支出不断发生,账面价值不断增加,事业单位准则没有相关的生产成本核算,也没有生产所形成资产的核算,而是将与投资对应的支出核销,不利于作为林业两大资产的林木和苗木资产的价值反映。虽然事业单位对医疗等几个行业在事业单位准则的基础上制定了专门的会计制度,增加了医疗成本核算方法,但医疗成本当前全部结转入“本期结余”。森林培育具有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长期性,其自然不同于其他行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林木及苗木资产在采伐之前均为在产品,其成本支出不断发生,账面价值不断增加,其科目设置中不仅有当年营林支出,还应有反映长期资产的林木及苗木资产等。同样事业准则对于国家投资没有作为资本核算,而是将投资与营林支出核销。目前,我国加快了生态建设的步伐,对林业的投资加大了,投资的增加会带来林木资产及林木资本增加,核销制显然不适用。

(二)林业单位贯彻《企业会计准则》的利弊分析

1.利的因素

(1)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执行场圃制度的落后性。林业单位贯彻《企业会计准则》,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执行场圃制度的落后性,为林业行业会计领域众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解决的依据,更能为出现的新经济问题提供理论根据。

(2)为林业生产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企业会计准则———生物资产》对林业企业具有通用性,其核算对象中对林业各类林种在三类生物资产中作了划分和归类,对林木资产的会计确认计量核算做了原则上的规定,为林业生产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2.弊的因素

(1)对于林业核算来说缺乏专业性

生物资产准则虽然具有通用性,为林业生产成本核算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其对于林业核算来说缺乏专业性,不能完全满足林木及苗木生产的核算,更没有林木资产及林木资本的规定,所以实际操作性不强,须以此为基础,制定林业企业会计制度。

(2)会导致虚增利润的现象

企业会计准则将政府补贴记入“营业外收入”转增当年利润。对于一般企业,政府补贴只是偶然的少量的补贴,国有林业单位则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尤其是现在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森林资源,限量采伐,林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地位退居次要,其经济效益已远远低于其社会性和公益性,生存和完成各项生态建设任务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其他补贴资金,这样,林业单位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退化,更体现了其事业性。如果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将这种大量的经常性的业务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记入“营业外收入”,就会虚增利润,无法体现政府投资的专款专用和政府收支分类的要求,也不能反映林木资本的投入。

(3)折旧计提的二律背反问题

国有林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场圃会计制度核算固定资产折旧,可以真实反映资产的状况。但用财政拨款购入的固定资产所计提折旧计入使用资产的由财政拨款的项目,会存在两种情况:如果折旧作为财政拨款支出的一部分,就会造成财政重复投资,如果折旧列入项目支出但不占用财政资金,就会造成该项目投资不足,支出无法全额弥补。在实际操作中处于二律背反两难的境地。

五、林业会计制度选择与重建

目前,对林业财会及管理办法的探索和努力,都是基于现有制度和政策的小修小补,存在只顾眼前、急功近利的短视现象,并没有一个可持续的完善的推进步骤。

(一)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基础上林业会计制度的选择与修订林业分类经营论成为林业改革的目标,即国有林场按照其经营情况,区分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性林场。商品经营性林场以盈利为目的,其占用国家林地林木资源也是有偿的。其自行组建一支专业的营林队伍,通过承揽国家绿化工程,造林、抚育、育苗工程取得收入,赚取利润,并在国家林地林权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有偿使用的方式取得土地及国有资源的使用权,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利用。这种完全推向市场的企业化管理的林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核算是一定的,但理论上应该建立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基础的适合林业特色的林业企业会计核算指南。事业型林场则以对国有林资源的管理为职能,实行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其代表国家管理林地及林木资源,其对国有林管理、经营所需费用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其通过经营取得的收入全额上缴管理部门,并按照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招投标方式将林业工程出包给专业的经营性林场及社会上的专业公司,同时按照财政改革的要求进行政府采购。这种管理方式会增加国有林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资金使用效率。这类林场因其纳入了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其核算方法应以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为基础框架,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先进的、适合林业事业单位特点的方法,特别是保留原有场圃会计制度中的林业特色的精华的部分,制订出林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来。这正是我国目前林业会计理论重建的关键所在。

(二)林业事业单位对以事业为主的林业会计制度的不适应性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3

【关键词】农林经济;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农林企业经营过程中离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为企业投资和筹资提供依据。财务管理是一门创造财富的决策科学,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的保值和增值。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的财务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农林企业以其法人财产主动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将财务管理的理念渗透到企业当中,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稳定和持续的发展。农林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上也会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不断的预防、分析和控制。

1农林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农林企业的财务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林企业开始重视企业管理。但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

1.1管理理念的问题

农林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大多数都重视经营,轻视管理,这种思想让企业的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当中应有的地位。企业对经济管理的不重视表现为关注资金的筹集,轻视结构安排;重视物品的管理,轻视价值的管理;重视企业的收益,轻视企业风险控制。这些现象都会让农林企业资产的投入存在风险,影响到企业的营运和经济效益。

1.2财务控制问题

一些农林企业不重视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的控制环节非常薄弱,让财务的管理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会出现企业的现金短缺、应收账款收不回、税务查账、虚报利润等问题。如果企业不重视财务管理,还会出现会计处理不慎重考虑,处理问题比较随意的现象,这样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农林企业内部缺乏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经营者经常越权行事,让财务管理混乱,严重影响了农林企业的财务管理。

1.3财务管理手段落后

农林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负责收款、付款、存货等营运资金方面的管理,财务管理仅仅在这些方面进行管理,无法从企业的大局进行把握。很多农林企业没有配套的办公硬件和匹配的管理软件,多数的办公用品是从研发生产部门淘汰下来的办公用品。财务软件也得不到及时更新和维护,缺少比较专业的财务管理手段。

2针对农林企业财务问题完善财务管理方法

2.1合理的财务管理定位

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理财活动的结果,也是企业理财活动是否符合标准的衡量依据。农林企业必须对财务管理进行重视,把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科学的定位,这样才能让农林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才能优化农林企业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方法离不开合理的财务管理科学的定位。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承担风险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企业所担负的风险和很多方面都有依赖关系,所以农林企业管理的目标应该明确,让多方面的依赖关系获得利益,这样才能让企业价值最大化。

2.2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现代农林企业制度的建立离不开企业正确的财务观念,企业的运营通常面临着很高的财务风险,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应该重视财务管理。这也对农林企业财务人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财务管理人员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的学习和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才能让让财务处理跟上时代的步伐,让企业的财务人员有正确的财务管理观念。

3农林经济的企业财务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每个农林企业都要根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以及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制定适合企业本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是企业运营方面财务的重要保障。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让农林企业的资源合理的配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加入企业资产增减项目,替代固定的基金科目,这样可以全面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金价值,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2增加财务报表类型

财务报表直接反映出企业财务状况,比如资金的规模、消耗资金、资金流动等。财务能够直接反映出企业的收入和支出情况,为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所以增加财务报表类型对于农林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让报表的类型全面覆盖农林企业资金流动的各个环节,能够保障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有序的进行。

3.3推行责权发生制

农林企业推行责权发生制有利于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完善。责权发生制在交易出现时直接核算,不会受到现金支付因素的影响,该制度在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等特点。在核算工作时,不受先进支付时间的影响,保障了数据的准确性。能够及时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便于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3.4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

农林企业对会计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培训的内容有工作中常用到的操作技能和会计理论知识,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技能水平,减少在工作当中的操作失误等问题。同时还应该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教育,改变会计人员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4结束语

农林经济财务管理是农林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林经济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的分析,发现农林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企业财务管理措施。针对企业的现状不断的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让企业在遇到财务状况时,提早诊断和化解危机,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天森,俞书傲,冯骥,柴一飞.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1)

[2]沈宇丹,刘宇虹.基于能力建设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究――以山西财经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4(04)

[3]刘纯龙,张世凤,吕晨钟.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网络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经济师.2014(04)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4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环境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加快了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园林绿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进入到蓬勃发展的阶段。经济有效的园林绿化工程为城市的生态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在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为园林绿化的发展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很多企业在建设的过程中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了园林绿化工程质量不合格、不达标,影响了园林的绿化效果。随着审美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工程企业通过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充分挖掘企业潜力,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

园林绿化工程涉及范围广,所跨专业多,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工程建设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设计、施工及完成的各个环节需要各方密切配合并辅之以良好的内部控制才能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性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具体体现在:对利益相关的岗位进行职责分离,防止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舞弊、造假的情况;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的划分,一旦出现问题能在第一时间落实到相关的负责人;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保证各项经营活动遵循规章制度,相应的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等。如果企业缺乏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容易出现一系列问题,如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较低,问题的责任主体不明确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提高工程进度,保证园林绿化工程按时完成

园林绿化工程企业通常会事前对工程进行一定的计划,根据施工要求确定各种财力、物力的需要量。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的要求和成本最低的原则确定施工的进度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工程规模较大、工期较短,在工程没有按时进行能够按进度计划,要找到相关的负责人员。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工程的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工程按照进度计划及时完成,避免工程延期导致成本增加及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发生。

3.提高工程质量,促进园林绿化工程安全开展

内部控制不仅能够促进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完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同时也能为工程的质量提供了保证。园林绿化工程的景观效果决定了工程的价值,如果景观效果较好,则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园林绿化工程企业通过实施内部控制,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监理对工程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质量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整改。同时,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调动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全员参与安全管理,保证工程的顺利开展。

二、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具有特殊性,加强内部控制能够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但是我国由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制度普遍较晚,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内控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内控管理相对薄弱,制约了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影响了我国城市绿化进程的推进。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控制观念不强,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虽然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开始建立或者已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误区:①认为内部控制是国有企业及大型企业应该实施的制度,一般的企业不需建立内部控制;②认为内部控制的职能只是单纯的检查企业的经济问题;③认为内部控制的开展会限制企业的经营自和其作为管理层的权威。这些错误的观点使得很多企业根本不设立内部控制,有的即使设立也没有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此外,管理人员将内部控制作为监督企业的部门,认为内部控制影响了企业的灵活经营,这些观念导致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不重视,削弱或淡化内部控制机构,严重影响内部控制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2.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是否健全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真正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如果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则能够引导企业的员工密切配合内部控制的实施,保证内控目标的实现。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绿化工程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尚不完善,具体体现为:①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②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知识缺乏;③内部机构之间职责权限不明确、责任不清;③企业缺乏良好的法制教育,依法办事、合法经营还没有深入人心;④企业文化的培育忽视管理控制等。

3.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内部控制工作涉及面较广,是一项技能较高的工作。由于内部控制的客观公正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决策是否正确,需要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要以企业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内部控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内控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内控人员是从财会部门或其他职能部门改行而来的,缺乏专业的内控工作的教育和培训,现代化审计技术手段掌握得也不够,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直接影响到内控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另外,内控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经常作出对企业不利的审计报告,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城市绿化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三、加强园林绿化工程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

1.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为内部控制提供基础

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不仅能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还会对与财务活动有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权限职责的规范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为了防范内控风险的发生,需要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保证,企业必须制定处理协调企业内部各相关部门的具体规章制度,明确相应人员的责任。①建章立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内部控制的实施需要企业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如果缺乏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企业制定了完善的内部控制,也会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保障而不能成功实施。因此,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必须建立健全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②企业应将风险防范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使企业从整体层面到部门、个人层面都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评估管理办法,在企业内部形成强烈的风险防范观念,让企业所有人员共同承担企业的内控风险。③赋予企业的管理者和不同员工相应的权利,让其施展自己的才华,使企业的每一位成员都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将控制风险的方法措施彻底落实到每一名员工,在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2.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完善而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实施提供保障。第二,企业应发挥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各项控制措施得以落实,为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

3.加强对内控部门和审计部门的检查监督

第一,企业内部控制部门应加强自身职能的发挥。内部控制部门应联合会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等一起加强企业经营活动的内部控制并定期对内部控制人员进行业绩考核,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开展,同时促使内控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第二,企业内控部门应加强对内部控制执行力度的监督。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制度的顺利开展,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强化内部控制部门的职能。内部控制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再控制,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应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促进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加强自身职能的发挥。

4.加强培训,加强会计及施工队伍能力培养

企业会计人员是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队伍,施工人员是配合内部控制制度成功实施的主要力量。强化会计及施工人员的素质,是内控制度成功实施的重要保证。①要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高素质人才首先是高道德人才。对会计人员的培训首先要加强其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其次要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业务能力的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在后续的工作中,通过实行考核及奖惩机制,激励员工不断学习,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业务能力。②加强园林绿化施工队伍的建设和培养。首先,我国高等院校应设立园林绿化工程相关学科和专业,培养园林绿化专业型人才;其次,企业应该为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实践和锻炼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计划,保证所需人才能够得到满足。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园林施工建设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莫亚华.刍议市政绿化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J].经营管理者,2012(16).

[2]姚峰.企业内部控制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J].特区经济,2006(05).

[3]张军锋.城市居住区园林绿化工程成本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2.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5

关键词: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内控制度 外部监督 会计信息

当前,我国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效率低、不严格,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不仅影响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也会对干扰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因此,研究其中原因,探索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意义重大而深远。

1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特征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是通过制定符合林业生产经营特点的内控制度,充分发挥会计部门的作用,监督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最终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参考文献

赵艳辉,林业企业中会计监督制度问题及对策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第2期,第191-192页。]。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呈现四大特征[周颖: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研究,《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硕士论文》,第21-22页。]:

1.1会计监督工作内容多。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包括生产性环节、非生产性计划外的消耗环节的监督;既有微观的监督,还有宏观的监督;不仅包括伐区等生产性环节的监督,还包括各级管理决策行为的监督。

1.2会计监督工作复杂。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受技术问题和政策法规双重影响。一方面,林业资源经营涉及原木采伐、质量验收、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等技术细节;另一方面,林业企业经营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需要监督人员依法依规履职。

1.3会计监督工作时效快。一是会计监督人员要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及时查处和纠正;二是要对林业企业生产经营实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现场监督。

1.4会计工作的长期性。林业生产周期长,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需要较长时间来健全和完善,这就决定了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长期性。

2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四大问题

尽管被寄予厚望,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林业企业会计监督存在四大问题:

2.1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会计人员在处理业务时往往按领导意志行事,监督不力,违法违纪时有发生[赵森钢、孙冬梅: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绿色财会》,2010年第2期,第44-45页。]。比如,一些林业企业管理者将亲属安排在本单位会计岗,以便侵吞单位财产;收入不入账,转移资金,管理者带头将预算外资金私分,会计人员共同作弊等。

2.2组织结构不合理。大部分林业企业的机构设置不科学,没有有效的制衡。相当部分的林业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不能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监督行为形成制约。

2.3外部监督机制失灵。外部监督是指林业企事业以外的社会监督,比如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行业监督等等。当前,外部监督机制失灵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组织仍处于发展初期,可信度不高;二是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如审计、财税等职能各有侧重,不能形成监督合力[周颖:林业企业会计监督问题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第2期,第40-42页。]。

2.4会计信息失真。大部分林业企业的财务收支管理者和会计信息服务者是同一人或机构,极易导致因财务收支需要而歪曲会计信息。同时,林业会计电算化推广有限,会计核算仍主要依靠手工操作,导致内部会计控制中人为因素大增,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失真。

3强化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建议

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不力不仅影响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也会对我国林业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采取相关措施来加强这项工作。

3.1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保证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建议及时调整其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以适应企业实际。为使会计监督助理具有独立性,可以采取会计委派制,或者成立会计事务公司,保证会计监督主体不受经济、人事等外来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李斌、胡金国:论完善我国林业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第5期,第204页。]。

3.2健全治理结构。林业企业要建立符合会计部门特点的奖惩机制,消除企业管理者制造虚假信息的动机;同时,建立与会计人员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比如,会计人员的绩效工资可以按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来确定,也可以根据工作水平来决定年终奖,还可以根据会计核算差错等确定惩罚标准[张颖:加强林业企业会计监督的几点建议,《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第15期,第226页。]。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6

一、当前林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不足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林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作出了详尽的原则规定,但是不够全面和系统,存在一些问题,仅仅是将林业归结于农业的范畴,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规范了资产确认,对很多财务管理方面仅仅采取了条条框框的规定,没有充分联系林业事业工作实际,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沿用以往林业基金核算方法,进行林业资产的核算工作。在当前,很多林业企业没有将林区内部资源消耗纳入到木材的生产成本中来,森林资源的补偿是通过其他资金的填补来实现的,从而实现林业的再生产循环。在当下,育林基金根本满足不了木材培育成本的空缺,不能够实现森林更新的目的。第二,很多林业企业在进行资产核算过程中没有将生态效益因素以及社会效益因素作为核算工作的主体。在当前低碳、环保的大环境下,生态建设十分重要。很多企业和单位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只片面地追求眼前经济效益,忽视了林场的生态平衡,导致林场树木“青黄不接”,土壤结构不断变化,环境不断恶化,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第三,个别收益远远背离社会收益。在当前林业市场上,林业生产的个别收益和社会收益的考量标准是不相同的,生态效益以及人文效益没有在产出方面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导致个别收益大大背离社会收益的现象的发生,更加加剧了林业企业只顾眼前经济效益、摒弃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现象。第四,会计核算体制较为混乱,上级林业单位管理难度较大。在当前,多种会计核算体制、会计核算方法同时存在于林业企业中,不同核算方法必然导致不同的核算结构,造成口径差异化不断扩大,从而形成会计核算行为的相互背离,给上级林业单位管理难度的不断加大。

二、导致的后果

(1)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林业企业经营利润的获取主要依靠森林的社会方面以及生态当面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由于国家在林业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生态补偿以及天保方面资金已经构成林业企业经营效益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很少有有企业将环境的恶化作为木材生产成本的组成部分,并且在经营效益的不断驱使之下,片面追求当前既得利益的获取,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抛之脑后。如此,必将导致森林环境的不断恶化,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不再适合树木的成长,从而造成林业企业的破产。

(2)木材成本核算失实。在当前,林业企业没有把森林资源方面价值纳入到木材生产成本中来,这必然导致木材成本核算的失实,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原因:一方面,国家在林业方面财政收入不断虚假增长;另外一方面,森林系统不断被破坏,森林资源迅速流失。

(3)天保资金、育林基金管理不合理。在当前,天保资金以及育林基金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事业费制度,这就直接导致了很多存在问题。公益性林木资产的工程建设款项是由政府出资解决,地方积极进行财政配合,而管护费用则由天保资金以及其他各种专项基金来解决,这就导致公益性林木不会被纳入到资产核算范畴中来,而公益性林木资源又被林业企业按照正常的林木资源进行市场化生产和销售,林业企业就巧妙地规避了大部分管理费用的缴纳,国家财产遭受了损失。另一方面,基金管理的不合理也导致了林业企业过量的生产,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三、采取的措施

(1)充分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要充分结合森林资源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要将各类自然资源纳入到资产核算的范畴中来,科学、合理地规范好经营收入核算标准,要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森林资源的经营支出中来。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7

林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

1林业会计监督法律约束机制不健全

在以前的国有林业企业中,由于对企业的职权还没有明确的分离,所以作为企业的会计人员既是企业的管理者也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的经济业务,但是在权力分离以后,林业的会计就只是作为林业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在监督权这方面被大大的削弱了。

2林业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欠合理

在大多数的林业企业内部,管理者为了管理方便并没有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划分的太详细,对于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也不是很合理,导致企业内部出现了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低下,职责划分不明等现象,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各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划分时只是注重纵向的管理方面,却不重视部门和部门之间横向的沟通,造成部门之间缺少交流,阻碍了各部门的信息流通,这对于各部门相互制约机制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3会计法的宣传不到位

国家根据会计行业发展的现状颁布了相关的会计法来对会计工作进行规范,但是在林业企业中,从企业的管理者到会计人员并没有把《会计法》中的内容作为自己工作的行为准则,而是束之高阁,这就使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法律常识,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也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职责,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风险也不能很好的处理。

加强林业会计监督的对策

1加强法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管的法律责任,加大违法处罚力度

在我国颁布的会计法中对于会计人员的职责都进行了依法的规范,这也是林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监督的有利依据。有关单位一旦发现会计人员做了违法违规的事情就可以根据国家颁布的反会计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相应的追究法律责任。

2进一步加强林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森林资源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就使林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而林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也不断的提高。由于林业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使林业企业的会计监督制度不够完善,为了保证林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我们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的推广,建立起完善的以会计核算、内部信息收集传递为内容的会计控制制度,并进一步的完善会计控制制度,增加制度的科学性、有效性等。

3强化单位内部会计监督

会计人员在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中出现违法违规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究其原因,从个人方面来说,会计人员对于相关的法律知识不是很熟悉、专业素质和个人的道德素质不是很高等因素,从企业方面来说,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管理不是很到位,单位会计监督机制还不是很完善等等,这就使会计人员利用企业监督管理的薄弱环节来谋取非法利益。所以单位企业必须对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工作重视起来,发挥会计监督在预防会计人员违法活动中的作用。通过对会计工作中所显现出来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治方式,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为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健康的环境,增强企业的管理力度,对林业会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4明确管理者责任,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财务人员继续教育与培训,无疑对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提高财务队伍的整体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为防止此项工作流于形式,可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的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更新知识,防止知识和观念的老化,在业务方面,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要特别加强财务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学习内容不仅涉及会计法等相关行业内的法律法规,另外还应关注经济法、公司法等,通过法律学习,既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观念,又可以使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为本单位规避各种经济活动带来的各种法律风险,对于执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职能起到有力的保证作用。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8

关键词:环境会计;林纸一体化;生态效益

一、环境会计与环境会计核算的优势

1.环境会计简介

环境会计是一个以会计学为核心的新兴应用会计学科,目前学术界对环境会计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普遍认为,环境会计是依据会计学原理,对涉及环境产生的收益、成本、资产、负责等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核算与披露的过程。环境会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产物,他融合了会计学、环境学、生态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理论内容,对生态资源进行商品化核算,同时采用多种计量手段,突出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责任。应用环境会计进行核算,有利于企业分析所拥有的生态资源,合理确定企业的中长期生态经济发展计划和战略管理规划,通过环境会计的信息披露制度,更好地在社会中树立企业的生态环保形象,对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机会和扶持政策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2.林纸一体化企业采用环境会计核算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并不丰富,森林覆盖率水平也不高,森林资源紧张形势要求我国将长期走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造纸行业依托林木资源来组织生产,与目前我国严峻的森林生态形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行林纸一体化经营模式不仅可以解决造纸企业的生产原料来源问题,还可以对生态林木进行有效的保护。采用环境会计对林纸一体化企业进行核算,不仅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在保护森林生态方面的资金成本投入量,还可以反映出造纸经济的成本与收益,也能够衡量出林地资源的价值对企业总价值的贡献,实现更加客观地反映林纸一体化企业的价值,给予投资者更多的正确信息。政府、环保主义者、投资者和社会等企业相关的厉害关系人通过了解环境会计信息,关注造纸企业的生态环保问题,促进造纸企业减少造纸环节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森林资源的重复利用与补偿再造。所以实施采纳环境会计,方便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与发展方向,有利于造纸企业获得较好的社会口碑,政府也会给予一定的环保政策优惠与扶持,使林纸一体化企业获得更多的政策帮助,提高经济效益。

3.环境会计的核算优势

环境会计核算不是简单地在传统会计账中增加环境类二级科目,而是需要设置环境类一级科目进行单独核算,比如设置环境收益、环境支出等科目,并且形成单独的环境会计报告进行对外的信息披露,更加清晰地反映环境生态经济的投入产出量比。例如,银行存款中涉及的环保补偿资金单独列示,固定资产中将环保资产单独列示并单独计提折旧,无形资产中对于环保项目研发的支出单独列示并摊销等,单独地在环保会计报表中汇总资产负债,收益,现金流量等会计成果,方便反映出林纸一体化企业环境类的财务管理状况。环保项目收益的实现期长,项目前期投入大,将环保类收支分离出来,将会更加客观地评价林纸一体化企业的财务状况,有利于外部投资者准确判断林纸一体化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二、实施环境会计核算出现的问题

1.理论创新与完善不足

环境会计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学科建设尚且年轻,在理论建设和创新方面还略有不足。首先,作为环境会计的核算要素,目前在业界还未形成统一意见。因此,林纸一体化企业实施环境会计,就无法准确确认会计要素和对象,将影响林纸一体化企业应用环境会计进行核算,其次,在计量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传统会计可以依据市场交易价格,即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但目前生态资源市场建设滞后,这些生态资源产生的成本与收益无法通过市场的交易来客观反映价值,将影响环境会计的核算与信息披露。第三,环境会计在对外报告方面还没有统一的规范,形成规范性的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各林纸一体化企业在环境会计报告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披露的范围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导致了投资者和报表使用者无法准确判断报告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和全面性,也就无法做出准确的经济和政治决策。

2.法律制度建设略有不足

法律制度对发展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在环境会计方面的法律制度建设还略有不足,影响了环境会计的理论发展与实施。第一,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规范的环境会计准则。这种准则的缺失,不仅影响林纸一体化企业有效地进行环境会计的核算,规范相关环境会计行为,还降低了环境成本收益核算的准确性。第二,审计制度建设未能跟上环境会计制度建设,环境审计规范目前也没有建立起来。对采用环境会计核算的企业进行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会计师事务所以及中介机构没有准则规范来组织审计,形成的审计报告的不规范性,差异性将影响证监会,环保部门等机构的评价与判断结果,无法确定林纸一体化企业的环境会计信息的真实度,无法做出正确的行政决定与制定政策措施。

3.客观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全面的生态资源交易市场,阻碍了环境会计的发展。资源市场是对相关资源因素进行客观评价的有效的途径,通过市场交易行为,不仅可以公允地评价资源的价值,满足环境会计的核算计量目的,还能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发挥出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另外,国家对于环境会计的推行力度不够,客观上影响了全民对环境会计的了解程度,使得环境会计在应用方面受到一定的影响。

4.企业人员的重视与能力问题

因为法律制度、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林纸一体化企业的管理人员忽视对环境会计的应用。而实施环境会计,需要对现有会计人员进行知识升级,特别是对环境资源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培养,将会花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影响企业的短期利益,所以,企业管理者也就更不愿意采用环境会计。另外林纸一体化企业的会计人员,也不具备相关环境知识,在采用环境会计进行确认、计量与核算过程中,无法准确把握环境会计的要素,可能有失公允地进行会计估计和计量,影响了环境会计的核算质量。

三、构建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管理策略

1.加强理论研究

环境会计理论研究是丰富和推广环境会计的基础,应该加大对理论的夯实与完善,提高环境会计理论的指导作用。针对目前环境会计理论出现的问题,应该从三个方面完善理论体系建设。第一,扩大环境会计的研究面,吸引更多的专家学者对环境会计进行研究。通过更多人的参与,从不同角度对环境会计的要素、计量和披露等各方面提出意见,丰富环境会计的理论。第二,更加广泛地借鉴国外成熟的环境会计理论学说,将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借鉴地引入到我国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中,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环境会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其他学科内容也比较多,应用性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应用是个重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鉴更加成熟的研究成果的支持。第三,向实践倾斜,理论研究要结合核算实际,不断提升环境会计的可操作性。目前环境会计应用问题,还是在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较多。所以,理论研究要结合环境会计的应用实际,综合考虑核算要素的客观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会计规范,方便操作使用。

2.强化法律制度建设

跟随理论建设之后的就是法律制度建设。法律制度建设是保证环境会计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需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规范与建设。首先,从宏观层面,国家应该继续营造环境保护的氛围。随着我国创新发展生态文明,开展绿色工业战略的推广,林纸一体化企业将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约束,环保意识将进一步得到增强。企业必须要规范经营,减少污染物排放,环保信息要全面及时地公开,这样就推动了环境会计的实施和应用。其次,加快环境会计制度与环境审计规范的制订。环境会计制度与环境审计制度是实施环境会计与环境审计的基础,应该借助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这两个制度,使得环境会计核算有法可依,环境审计监督也有章可循。

3.优化客观环境

国家应该推动生态资源市场的建设,逐步实现资源市场的公平、公允交易。环境会计计量需要依赖环境资源市场的信息,像资源林的价值,土地流转价值,树苗的培养成本费用等,需要有一个较为公允的市场价值,才能保证环境会计的顺利开展。同时完整准确的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也促进了资源市场的完善和发展,两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关系。另外,国家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大力宣传推广环境会计,让像林纸一体化企业一样的广大生态资源类企业了解环境会计,应用环境会计核算,提高企业环境信息的披露程度。

4.加强人才培养与提高管理水平

实施环境会计,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是重中之重。林纸一体化企业管理者要在思想上重视环境会计,要有战略思想,减少短期利益追逐,树立长期的、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经营理念。同时加大对财务人员继续再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财务管理的视野,发挥出环境会计的技术优势。会计人员本身也要不断加强学习,了解环境会计的理论知识与操作重点,实现能够正确计量、准确核算、完整披露。并且及时反馈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促进环境会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形成一个上下联动的良好的学术机制。

四、结束语

环境会计有其理论特点,采用环境会计能更完整地反映企业的环保活动以及企业拥有的环境资源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经营活动计划与环保发展战略,也会增强企业在社会上的公众形象,从而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社会支持。因此,构建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应该从理论创新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客观环境培养和人才建设等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环境会计的发展,从而发挥出环境会计的财务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兵,杨雅喃.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会计的现状发展对策[J].品牌(下半月),2015(10).

[2]戴佳琪.环境会计若干问题的研究[J].中国连锁,2014(07).

[3]谢思.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讨[J].商,2014(08).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9

【关键词】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优化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的作用是指内部控制的固有功能在实际工作中对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可以说,内部控制的健全、实施与否,是单位经营成败的关键。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内控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维护财产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企业内控的作用介绍如下:

1.贯彻实施好国家的政策、法规和方针

其是林业企业进行合法经营的首要条件。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对林业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

2.有效的防范林业企业经营风险

在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林业企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林业企业管理的中抠环节,是防范林业企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它通过对林业企业风险的有效评估,不断的加强对林业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林业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林业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3.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

4.促进林业企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使林业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达到林业企业的经营目标。同时,由于严密的监督与考核,能真实地反映工作业绩,再配合合理的奖惩制度,便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及潜能,从而促进整个林业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二、林业企业内控的局限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虽然能达到一定的内部控制目标,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尽善尽美的,内部控制也同样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内部控制成本效益考虑

关于内部控制所耗费用适宜与否,必须适用主观判断做出决策。当人们认为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而产生损失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控制措施,这样某些舞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2.内部控制的相对稳定性

内部控制一般是为经常重复发生的经济业务而设计的,而且一旦设置就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如果出现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经济业务,原有控制就可能不适用,特殊控制则可能不及时,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作用。

三、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优化

1.转变观念,以使其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林业企业的领导班子及管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规,使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要改变原有的管理观念,使管理的手段和理念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需求,提高领导人的素质,减少领导人的武断决定,使领导的决策不会成为阻碍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障碍,让林业企业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林业企业的员工也要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学习以及加强林业业务工作的学习,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使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也得到提高,建立一个有着高素质、高业务水平、坚持原则和制度的工作团队,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下对林业工作者的要求。

2.加强林业企业的内部监督职能

要想使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完善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还要保证其切实可行,以及把它真正运用到工作中,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加强林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建立一个企业重大决策审批的制度,重大的决策一定要大家一起讨论决定,吸收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将领导可能出现的错误改正掉;还要加强对各个部门的监控管理工作,让各个部门之间可以形成相互牵制的局面,使每一个部门的权利均衡,内控管理制度才会得到正常的运行。

3.优化内部的业务运作

要建立健全林业企业操作规范,加大对林业企业业务的监督,要严防林业企业的“暗箱操作”,要将林业企业的产权和经营权有效的分离,让林业企业内控管理的受益主体明确清晰,要明确经济业务的决策还有执行的各种程序,让所有的决策都落实到实处。

4.优化企业制度,建立现代化的制度

林业企业的改革,使林业企业的产权更加清晰,权责更加明确,所以要建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使林业企业的领导人还有各个部门和企业的发展相关联,这样企业的领导人才会更加积极的去工作,加大对林业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监管力度,使林业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5.增强林业企业的风险意识

每一个企业决策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在领导做出企业决策时,一定要对决策进行风险评估,这样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制度,也就相应的有不同的风险评估的方法,我们一定要尽量使其完善,有效地控制风险。企业的所有人员都要加强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规范的制度使风险减少,让企业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篇10

abstract:ForestryaccountingistheCivilianeconomicdepartmentsaccountant'sonekind,isaforestryproductionoperationunitmanagementofeconomyimportantcomponent.Becauseforestryprofessiononeselfhasmanydistinguishesbetweenotherprofessionparticularity,thisformedforestryaccountingtobedifferentwithotherBranchesoftheeconomyaccountant'scharacteristic.isengagedintheforestryfinanceaccordingtomyselftheexperience,theauthordiscussesforestryaccounting'scharacteristicandthefunction.

关键词:林业会计特点职能

keyword:ForestryaccountingCharacteristicFunction

一、会计核算内容的广泛性

林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从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容上看,林业既包括种植业(如森林培育),也包括采掘业(如木材采伐运输)、包括建筑业(如工民建、道路、桥梁)等。从林业行业提供的效益上看,林业不仅能向社会提供人们所需要的木材、竹材及各种林产品,而且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维持生态平衡,即林业可以向人们提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国民经济一个部门的行业会计――林业会计,一方面要反映、监督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及其他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尽可能的对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记录、计算、比较,以反映和监督其数量及价值量的变化和结果。

二、成本核算的复杂性

在林业生产各项目中,有相当多数生产项目是露天作业,其生产经营活动受自然资源、作业条件影响很大,如森林培育、森林采伐、原条或原木集材、木材运输等生产项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季节、不同的运输距离、不同的林场等级等,都直接影响到有关生产项目费用的支出和成本的高低。在一个企业内或企业之间,同一种生产项目,往往采用不同的作业方式、不同的劳动组织、不同类型的设备。这样,对林业企业成本,无论是核算上、成本分析上和评价对比等方面都带来了许多复杂因素。为了使林业成本计算更加准确,对于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应严格区别各种情况分设明细帐,进行逐项的考核,这样,才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成本分析,以满足增收节支降低成本的需要。

三、会计核算组织的多样性

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是面向广大林区的,基层生产单位分布面广,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各异,在林业会计核算组织形式上也因之形成了多样性的特点。既有会计核算集中在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的集中核算形式,也有在基层生产单位进行比较完整的生产成本核算的分散核算形式。在采取分散核算形式的企业中,既有内部银行核算形式,也有往来制核算形式。为了适应林业生产经营管理改革的需要,林业企业还存在着适应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形式的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林业企业应根据林业生产经营特点和本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采取适当的会计核算组织形式。

林业是国民经济诸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部门。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一方面肩负管好用好森林资源的责任,同时,还要源源不断地满足社会对林产品的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林业会计的职能是由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的内容所决定的,并受林业会计核算对象所制约。因此,林业会计具有一下职能:

一、正确及时地记录和反映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系统的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依据,会计信息又是经济信息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事业单位,为了做好经济工作,必须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工作者,可用多种、灵活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提供各种类型会计信息,使企业内部的经营层和管理决策层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利他们作出恰当的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监督和检查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

国家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是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民经济宏观管理控制的要求制定的。能否贯彻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是关系到能否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能否保证国民经济协调、稳步发展的重要前题。企事业单位的资金运动过程,也是执行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过程。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每一个具体的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到财经法律、法规、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而各项经济活动的情况和结果,又需要借助于会计来进行记录和反映,因而会计工作就应当在记录、反映各项经济业务的同时,监督、检查各项经济活动是否执行和遵守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制度。对于财经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不仅要利用会计资料进行事后检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事前监督,防止发生违反财经纪律、法规、制度的情况。与此同时,会计人员还应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宣传遵守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的意义。依靠群众与有关部门,实行会计监督,共同执行和维护财经法律、法规、制度。

参考文献:

[1]梁广丽.浅析会计系统的信息化[J].时代金融,2010,(01):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