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十篇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十篇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7:19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1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风险识别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推进以及市场竞争加剧和企业对业务发展的要求提高,实施集中财务管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SSC)逐渐成为财务管理模式转变的发展趋势。许多知名跨国企业如摩托罗拉、诺基亚、Ge、aBB、麦当劳等都已经建立起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而国内企业如海尔、中兴、物美连锁、国泰君安、中英人寿等也紧随其后。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好处几乎众人皆知,然而很多企业对实施财务共享过程中的诸多风险却知之甚少,甚至很多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因忽视风险管理而偏离成功的轨道。

一、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风险识别

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过程,与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风险主要分为以下面3个层次:

(一)战略层面的风险

1.变革管理风险。财务共享服务是一个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对企业原有的管理流程、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甚至利益分配格局形成冲击。因此,在推行初期,很多人持怀疑态度,信心不足,无法承受变革带来的一系列风险和问题。

2.选址管理风险。除了成本收益原则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选择还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和政治环境、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通讯设施的发达程度和通信费用、劳动力的成本、质量和数量、关键管理员工和职员的工作意愿、与最终客户之间的距离等等。选址的成功将会为财务共享服务战略的成功实施迈出重要的一步。

3.组织架构风险。财务集中打破了传统的分散式财务管理结构,实现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分离,财务管理职能将独立出来,而业务范围也重新进行了划分,由此引出了组织架构和各级财务职能的中心建立和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问题。能否协调好组织间的关系,平衡内部利益是重要风险之一。

(二)组织层面的风险

1.员工风险。与员工管理相关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高管层是否全力支持;各级管理层是否认可;人员定位和关键业务合作伙伴;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方案;管理团队灵活思维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持续沟通了解和管理各种变化;与人力资源部门合作确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员工配置;财务人员转型;员工心理变化以及接受变革的态度等。

2.沟通风险。任何变革的成功实施都有赖于沟通策略的有效配合,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沟通策略的实施必然存在极大的风险。绝大多数员工的阻力源于对不确定变革结果的不安全感,或者是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企业内部主导文化的不适应,因此尽早、尽可能与员工进行坦诚的沟通非常关键。

3.文化风险。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差异、传统文化差异、差异、语言和沟通障碍等方面。文化差异是组织获得业绩的潜在障碍,但如果能够妥善处理,则有可能将其转化成实施财务共享的动力,如改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创意和创新、增强灵活性、获取优秀资源、降低成本开支等。文化差异给财务共享服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三)执行层面的风险

1.it和系统集成风险。财务共享服务大多数都是借助it和系统集成来实现的。系统的优化和设计将影响流程的设计和共享服务中心的成功运营。在信息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在于存储、安全性、接口、兼容、可测量性、产能、反应速度等方面。

2.资金投入风险。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投入人力配合,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机器设备、软件,支付软件实施费用、开发费用、培训费用以及验收后的日常维护费用等。此外,由于行业特点和企业具体实际情况千差万别,需要开发和维护的系统也各不相同,导致资金投入阶段和投入力度不同。而信息化管理资金投入不足,会直接影响企业推动信息化建设,也无法从技术手段上提升企业竞争力。

3.流程管理风险。流程设计是否合理以及能否在分支机构得到落实贯彻,必然会影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处理数据的实用效果,这也是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否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

4.业务变更和适应风险。在全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业务单元也需要做相应的变更,这对业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变更与业务变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是集团和各分支机构必须考虑的重要事项。

5.法律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覆盖区域中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法规和税务政策上不尽相同,这将会造成服务中心在业务处理上需要照顾到各个国家的特殊情况,尤其是服务中心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为企业活动提供的法律环境还不完善,对企业集团开办相对独立(法人)的单一职能的服务中心(如结算中心)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政策性和法律上的障碍。

二、实施财务服务共享的风险防范

针对上述各种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应结合具体实际情况,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防范。

(一)积极组织人员培训,逐步适应企业变革之道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是对财务管理模式的一次深度变革。对于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的财务人员来说,地域的转移和能力的转型是需要面对的最大挑战。及时沟通、深入培训、及时建立绩效体系以及适当的承诺是实践所证实的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共享启动前,强化对各业务单元经办人的培训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企业集团可以组建讲师团,根据业务需要,培训内容可以涉及财务、业务、战略、管理、it等,包括财务政策、成本核算口径、费用归集和分配方式、共享it系统操作、业务规则及时限要求、业务处理、稽核方法和绩效考核等。培训应纳入企业集团的日常工作,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还应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针对各层次人员展开相应培训。

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给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中兴通讯的财务共享先后经历了数据事业部集中、产品事业部集中、国内财务核算人员全部集中、国内销售处财务集中和业务流程再造,尝试专业分工等环节,先后历时两年多,在温和的管理文化中,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充分地与每一位变革中受影响的员工进行沟通,经过数次培训和改进,使得共享服务项目顺利实施。通过集中整合后,基础财务业务从分散的各地财务组织集中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各地财务组织中释放的编制用于补充高端财务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获得数据产品,并深入业务提供决策支持。

(二)借助强大的信息技术,完善财务共享服务平台

近年来,国内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eRp为代表的核心业务系统通常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前就已经存在,为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提供了基础平台。基于这种模式建立的共享中心,具有较好的信息系统基础,更为其进一步进行辅助业务平台和辅助管理平台的建设创造了便利条件。通过组建共享服务it平台,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制定的一切财务制度都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包括财务作业流程等都在信息系统中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集团战略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

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it支撑系统规划和建设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业务系统的高度集成。在规划和建设共享it支撑系统时,应尽可能实现与业务系统的直联,这不但可以实现数据提取和处理的全程无缝连接,从而极大地提升数据处理效率,有效降低手工处理条件下的数据错漏或篡改风险,而且高度集成的系统还可以实现系统间数据的交叉验证,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

2.界面的可操作性。为改变传统汇总的报账模式,实现业务经办人根据经济事项的处理状况适时启动报账流程,it开发时应特别注意界面的友好性,包括操作的简单、便捷性;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词汇表述,避免使用晦涩的专业词汇等等。

3.业务规则的系统固化度。为避免人为操作可能带来的错误风险,对表单填制规则、各审核环节的稽核规则、会计制证逻辑规范、银企资金结算规则等等方面应尽量实现系统固化,以提升流程运作效率、质量,实现良好的风险控制。

此外,企业还必须重视与系统的接口建设与监控,包括财务核心系统(如eRp等)、银行系统、税务开票系统、纳税申报系统、统计申报系统等。

(三)规范财务流程管理,保障信息传递通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企业应根据业务需要,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流程与制度体系,保障财务信息快速准确传递到管理决策部门。

财务共享服务主要包括应付账款流程、应收账款流程、存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费用报销流程和总账管理流程等。流程体系应包括设置岗位职责、流程规范、流程管理和流程考核等内容。企业可以考虑在共享中心专门设置流程管理岗位,主要负责流程管理、分析和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在试运行过后,通过流程评估与分析,找出流程的主要薄弱环节,进行流程优化、循环往复、持续改进,从内部控制、流程效率、成本节约、新流程测试等方面保证流程的持续优化和内部满意度不断提高。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施过程中,企业要高度重视共享流程体系建设,通过强化业务财务协同,推行流程标准化、运作电子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的高效率、标准化原则。

(四)完善绩效管理,强化财务监督,保障企业集团长期健康发展

实施绩效考核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目标的保障手段,通过客观、公正地评价共享中心的工作绩效,公平合理地处理与此有关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帮助员工提高自身工作水平,从而有效提升共享中心的整体绩效。该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是Kpi的制定,要依据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内部与外部相结合、责任与权力相结合等原则来制定。具体方法可以基于平衡计分卡的指标体系来建立SSC的绩效管理体系。即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4个方面提取,这样的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衡量SSC的业绩,而且兼顾其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

此外,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乃至共享服务中心建成后,针对各分支机构的经营风险,企业集团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督队伍,通过开展各种检查、稽核、内部审计等活动,对整个集团各个业务和财务流程进行有效监管,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不规范操作行为,保证集团战略目标在各分支机构得到贯彻执行。

主要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2

【关键词】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关键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SharedServiceCenter,简称SSC)将各财务部门的部分职能经过标准化、集中化和流程化改造,逐步整合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运营,提供各种服务产品并收取费用。共享服务活动从最基本的业务处理整合到创建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为内部客户提供服务,在不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已经获得许多大型跨国公司的青睐,成为促进其不断进行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但是,财务共享服务组织作为利润中心进行运营,需要完成一系列的变革,变革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规范,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协调流程并实现高效率服务水平,确定服务水平协议等等。同时共享运营可以成为公司财务职能彻底转型的基础,而成功的转型可能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管理层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这一变革。

一、获得绝对的管理层承诺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而言是一次巨大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变革,共享服务实施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高层管理部门明察秋毫的洞察力、正确的战略决策及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一项新的变革,需要重新分配组织的权力,把某项职责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需对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进行较大的调整,工作量大,难度高,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现有内部利益格局,总会遇到一些阻力。决策者可能意识到变革的艰难而犹豫不决,各子公司及事业部管理层可能缺乏热忱,相关部门与人员因面临调整而产生抵触情绪,当这种种阻力出现时,就需要集团总部有坚定的推行财务共享模式的决心,以及较强的执行力,才能为项目的成功提供组织保证。

管理层必须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带来的优势达成共识,认识到它所带来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变革以及风险,对共享服务系统的推行做出长远规划,制定相应的总体战略及政策,掌握人力和资金等资源的分配,安排好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重新设计和实施、信息化和员工队伍的建设以及选址等,同时更加关注业务和系统突破,妥善处理好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带来的组织、文化的冲突以及利益的再分配问题,并设计一定的考核机制来规范满足客户与市场需要。

二、获得业务单元与员工的支持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它把原来分散在各个业务单元的财务部门的部分职能剥离出来,重新整合后,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向所有业务单元提供。这一过程中,不仅仅是企业内部一个新组织的诞生,更重要的是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发生了重大改变。

组织的变革必然带来财务人员的重组,不可避免地可能会导致裁员与权力重新分配,原有的工作程序、权限范围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部分人员可能调动到共享服务中心,部分人员可能需要转岗。有的财务部门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员工们也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和工作方法,在很多时候,这些员工会由于害怕变革和风险,而不愿意接受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从业务单元层面看,他们已习惯于财务部门面对面的贴身服务,对于变革给他们带来的益处持怀疑态度。即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业务单元也会把变革后的服务质量与他们预期的服务质量相比较。而在这一比较过程中,就可能产生不满,从而降低了其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接受程度。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抵制都会带来巨大阻力,降低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效率和效果。所以,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良好的沟通、人员培训、妥善的人员安置、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等都非常重要,努力获得员工与业务单元的支持,是保证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功的关键。

三、转变企业文化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文化变革,内部关系市场化带来一系列文化转变,业务单元由“主管部门”转变为“内部客户”,财务人员由“完成任务”转变为“追求效率”,财务部门由“铁饭碗”转变为与第三方竞争,业绩考核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改变,因此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十分关注企业文化的变革。

作为按照市场机制运营的法人实体,共享服务中心必须抛弃原来组织体制下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建立起服务导向的新型组织文化。共享服务必须着眼于客户,研究自己的服务能为客户带来什么利益,什么样的服务能使客户满意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基于财务业务,从事共享服务的组织,其员工队伍建设的过程除了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培养一定的服务技能。一方面作为服务的提供者,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每一名员工都需要具有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而这种服务意识和服务热情不是简单地通过培训就能获得的,它必须在管理团队对共享服务中心持续给予的人文关怀过程中形成服务文化,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客户体验。组织管理者需要发自内心地去建设并推动组织内部的人文关怀,基层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应予以重视与推动,同时需要策划一些员工集体活动以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保持员工的服务热情。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运营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通过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来获取收益,这又要求共享服务中心类似生产线进行运作,日常工作中将业务按流程进行划分,组合成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对产量、时效及质量进行严格的监督控制,以获得高效率。人文关怀与服务工厂很多时候是发生冲突的两种不同文化,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只有在达到平衡后才能够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最佳绩效。

四、统一标准流程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流程变革,要甄别哪些流程将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集中处理,同时要在整个组织内部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只有标准化的流程才能实现批量大规模处理的效率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统一标准流程的过程中,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提供的服务将是跨组织、跨地域的远程服务,在业务处理流程上,必然与传统的业务单元内部面对面服务有所差别。这时,企业需要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一些步骤,以使新的流程满足远距离服务的实际需求。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将是标准的、统一的。由于传统的财务服务是由各业务单元所属财务部门对内提供,政策、流程、标准往往存在不同。在对这些业务进行整合的时候,企业需要对各式各样的处理方式进行比较分析,选择最为简便、低成本、高质量、符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流程。当原有流程无法令人满意时,企业还可以考虑将各种处理方式中值得借鉴的步骤提取出来,进行组合,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事务处理的标准流程,以体现其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的优势。

第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对业务单元的业务流程或财务服务流程进行分析和调整,将其中具有风险管理意义的流程挑选出来,在不影响业务单元正常业务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关键控制流程来对业务活动进行控制和风险管理。

第四,业务单元必须和共享服务中心共同参与流程变革活动。财务共享服务流程的设计,不但要考虑到不同的事业部门在经营运作中的不同要求,也要考虑到流程整体包括业务单位和共享服务中心的共同效率和协同性问题。这个过程是整个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核心部分,也是以后共享服务中心赖以运作的基础。

第五,统一标准流程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流程变革可能导致员工不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同时也要考虑不断满足客户多种多样的需求,包括潜在的一些非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一次性的服务要求。

五、建立信息技术系统支持

信息技术系统是共享服务中心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没有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支持,跨地区、多分支、多角度的共享是难以实现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为多个不同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就必须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和管理,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信息平台,并使用大型数据库。所以系统平台的统一搭建和整合是实现共享服务的重要环节。

建立信息技术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大的资本投资,需要大量资金、人员与时间的投入。因此在设计技术方案时,需要在投资的经济性和中心的营运效率和服务质量之间进行平衡。而且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会涉及公司信息技术系统的调整及扩展,所以除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外所有需要服务的经营部门都应使用相同的应用程序和通用的数据结构。财务共享服务部门不但要能够与其他经营部门的信息技术系统交互,而且要能够利用新的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开展服务,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在搭建与整合信息系统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因旧系统编码不统一、数据格式不统一、原系统文档资料缺乏、熟悉的人员已经流失等因素所带来的系统整合或者迁移的难度与风险。

六、确定服务水平协议

任何一个企业的经营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来说,许多原则和步骤都是新的,是与传统管理相背离的。在正式的实施之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将这些经营原则加以详细地说明,得到主管人员的认同。经营准则包括服务外包方面的制度,各个业务单位选择服务者的自由,服务的定价和促销等等。所以确定服务水平协议,明确共享服务者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对经营原则达成共识,是共享服务最基本的实施步骤。

确定服务水平协议有四个发展步骤。首先确定针对什么样的服务对象,准备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合作双方的关系是怎样界定的。第二步确定双方之间的责任,阐述如何向客户提供服务。第三步是谈判商议服务的具体内容、收费标准和所依据的业绩标准。这一部分包括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结果,对高于或低于履行标准的情况加以确定。最后一步是对流程进行必要的回顾,以确保达到所要求的业绩水平,保证客户满意度。服务水平协议要详尽体现服务者和客户双方的意愿和义务,同时服务水平协议要考虑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文化差异,它是考核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和机制。

七、变革过程循序渐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动态过程,从资源分散或资源分配不当,到改善服务以满足内部客户的需求,这都是以管理层与员工的共同合作与参与为基础的,集团公司和共享服务机构之间的关系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选择财务共享的范围涉及到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把公司内部流程转变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创建一个共享服务中心通常要花费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达到盈亏平衡点或者取得利润,为减轻试行的内部阻力,减少运作风险,变革过程应周密策划,控制速度,分步实施,逐渐渗透,如果公司规模越大,业务越多元化,施行共享服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就越长,且成本也越高。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应注重循序渐进且温和地进行变革。在启动初期,共享服务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客户可以从某一地区、某一领域试起,范围应该是最基础的,可以先从事务性的业务开始整合,从流程简单、易于集中、重要性强的业务着手,确保共享服务组织全力以赴塑造形象,试点成熟后再推广,分期分批扩大服务客户范围,逐步对复杂的、分散的、不重要的业务进行整合,这样一方面评价效果,积累经验,有利于培养信心,教育内部客户,同时也有示范作用,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提高了成功率。在运行过程中,共享范围的界定可以不断修正,等时机成熟后,可以加入更高层次的服务,如咨询服务类业务。财务共享服务在起步阶段可由集团公司指令推行,暂不引入外包商竞争,给予其18个月至2年的宽限期,在宽限期内服务组织应处于唯一的服务提供者的地位。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3

目前,许多集团化公司的战略导向逐步延展,不断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以满足开拓市场的集团化发展战略需求。而这一举措让传统财务管理方式逐渐显露其弊端。建立统一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明智之举,越来越多的集团化公司在获取成果的同时,推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新一轮发展浪潮。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随着共享服务概念的深化,我们在集团企业的发展中发现了实现财务共享化的更多可能,所以财务共享概念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集团化公司发展的局限性,分支机构的分散化管理逐渐显露出不适感。加之在会计职能的两极分化中,核算职能将会被管理职能进一步取代的明显趋势。集团化财务管理的优化工作迫在眉睫,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恰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1]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一)经济效益

在集团化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方面,只要合理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能良好地控制工资成本,从而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首先,如果集团化公司能够合理利用总部的区位优势,引入高水平专业人才,就可以提高集团化公司的软实力,保证业务水平和工作质量,间接地为集团化公司挖掘更多潜在价值。[2]其次,有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队伍,分支机构就不需要额外聘请财务人员,这样可以减少集团化公司财务人员冗余、财务工作混?y情况。最后,由于分支机构的经济水平不一样,其薪资水平也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财务共享可以避免额外的工资成本压力,特别是针对水平较高的国家或城市,其薪酬水平足以让集团化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工资成本。

(二)在集团整体层面

集团下各分支机构可以通过财务共享中心的统一业务处理,来统筹分散的会计信息。集团化公司的多元化模式,导致集团的管理存在着许多局限。其一,集团下各分支机构不能及时提供经营数据,导致集团无法统筹信息以进行有效的战略计划部署。其二,对于各个分支机构,集团无法进行日常的监督工作,可能导致日常管理工作无法对接和落实。而财务共享中心就可以及时收集日常的会计信息,反映日常经营成果,以保证集团有效的监督和决策有据可依,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三)在财务管理层面

首先,在财会业务的质量上,账务是通过统一的标准操作,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账务的整体质量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改变。其次,在财务工作效率上,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人专岗的科学形式,避免了混乱无序的工作状态,在缓解了财务工作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由于财务职能的加快转变,越来越多的公司意识到财务共享工作形式有利于促进财务职能的转变,给财务人员提供了参与管理的可能。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策略

(一)增强财务共享化理念

集团公司的高层应当加强对财务共享化进程的引导,深刻理解财务共享化对集团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动财务共享化在企业的建立。在集团工作者层面,一是要通过培训使全体员工树立财务共享化理念,加强各个部门对财务共享化服务中心工作的支持。二是加快财务共享中心核心工作者的职能转变,大大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对集团公司的作用。

(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集团公司应当进一步建立与财务共享化机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以统筹集团管理的范围,加强对集团的控制力度。对资金、资产、物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分配。[3]首先,制定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和规范流程,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其次,对集团的财务预算要综合考量,以强调预算工作的规划、控制及整合作用。最后,制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岗位权责制度,优化工作流程,避免发生责任推诿。同时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以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工作的安全性。

(三)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水平

首先,要完善其硬件和软件设施,以保证能够切实利用好网络信息技术。同时定期维护和更新,提高网络信息的利用水平。其次,加强财务电算化培训工作,提高账务处理的精确度和完整度。最后,传输和存储信息数据尽量运用网络共享中心功能,以实现企业内部夸区域流通,增强整体信息的完整性和传播的即时性,消除集团下分支机构信息交流的壁垒,加快信息传递速度。

五、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4

内容提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旨在要将基本公共服务变成惠及全民的公共产品,确保人人均享改革发展成果,确保实现公民的基本权利、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这要靠具体的策略把握和政策规划来加以保证和促进并最终实现。文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由“十一五”规划提出,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报告中都有重要阐述和强调。2008年2月胡锦涛在政治局学习会上提出“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将作为重大政策而得到高度重视、大力推进。文学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内涵

基本公共服务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政府要在全体公民之间确保能够均享这类无社会差别、无城乡差别、无地域差异、无任何歧视的公共服务。为此,政府确定有关方针政策并全面采取执行措施,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般而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在基本的公共服务领域尽量使全民享有同样的权利;就是要发挥政府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的职能,提供给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全体社会成员、尤其是弱势群体能够获得大致等比等量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广大人民确切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由此缩小因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而造成的社会失衡,缩小在基本公共服务获得上的社会差别,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应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着眼于解决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公、不均、不同富等等现实问题的。因此,其实质就是政府为确保全体公民都能无社会差别地充分享有基本公共服务而制定并推行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基本公共服务普惠政策和普惠机制。

从普惠的内容和支撑上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政府根据财力条件而让全体公民、社会的每个角落都充分平等地均享公共财政阳光和改革发展成果;也就是一种公共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平等共享性再分配。本质上,这就是一套公共财政的政策理念确立和政策举措实施,是一个财力用度公平化的二次分配概念。可以说,公共财政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就是一个决定性因素;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最大政策实质就是政府要建立并推行能够确保公民均享基本公共服务的政府财政民生化运作以及由此而来的财政转型。

从政策制订和实施的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必须是这样一种政策选择和举措:以基本公共服务的社会平均水平为基线,根据离该线的远近程度,实施远者多予、近者少予和超者不予的公共政策,使最困难和较困难的群体、地区尽快享受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全体公民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基本权利得到基本满足和维护。

当然从根本上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具体落实“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科学发展”等新型执政理念的政策动向、政策举措和政策实践。目前,我国人均GDp还处在世界100位左右,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还极不平衡;与此同时,经济正在转轨,社会正在转型。作为一种政策导向和政策举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其中就成为事关经济社会能否成功协调发展的一个关键,成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特定历史功能和效用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剂和重大政策方向。提出并实施这一政策,旨在极大缩小民生差距、发展差距和贫富差距,减少社会矛盾而增进社会和谐,根治复杂的经济社会复合问题,为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就我国现阶段情况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由中央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的国家标准,再根据地方政府所具有的均等支付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确保全体社会成员在不同城乡、地区均有机会享受法定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过程。简言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要确保公民之间、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都能无差别地享有同等标准下、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此过程中,政府是关键主体,政策是关键手段。

由政策实质所决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势必涉及到一系列重大行动,包括优化政府职能结构,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型,政府引导市场、社会共同合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形成合作治理机制;加快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实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政能力均等化;合理地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以及基本社会保障中的任务,明确其各自责任;等等。这一切反映了我国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也预示着我国的发展模式必然要、实际也已经在发生着同时涉及经济社会深层次构成的重大变化。

从理论界到实践界都有一个基本共识,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充分体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实际水平、特别是公共财力情况。公共资源有限,公共需求却无限,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将会水涨船高、与时俱进。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不能、也无法一步到位的,而只能在不断协调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推进,是要分阶段地逐步实现的,亦即是动态的。只是这个动态要靠公民和政府的共同重视与积极推进。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未来策略

从我国发展实情出发,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二十个字: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量力而行,不断加强,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就是为了让全体人民能够共享更多更大的改革发展成果。因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旦启动,就必定要随着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进与加强。

具体而言,这就是要随着我国可用于公共生活和造福民生的物质基础及财力条件的不断改善,及时、适度地调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水平,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比重,加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力度。

为此,我们应该从“十二五”开始,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不断推进同GDp和财政收入增幅按一定比例挂钩:最好是以财政收入的年度增幅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投入的比率,起码要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GDp增长随幅同步;由此形成一个稳定可靠的物质保障和动态增进机制,以便真正切实、有效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造福全体人民。

按比较趋中的汇率计算,2006年、2007年、2008年我国人均GDp分别为2039、2600、3313美元,表明我国仍然很穷,只能低水平着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过,我国经济实力总体上是增长很快的,已经超过日本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显然,未来的人均GDp是可以乐观的,尽管仍然水平不高;因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应有较大幅度的持续推进和跃升。

假定亦设人口、价格、汇率大体相当,没有巨灾和战争破坏,以2008年人均GDp为起点,以2009年GDp保底增幅8%为今后十年GDp的平均增幅,则未来十年最低人均GDp情况是:2010年为3664美元;2011年为4161美元;2012年为4496美元;2013年为4856美元;2014年为5245美元,2015年为5665美元;2016年为6208美元;2017年为6609美元;2018年为7136美元;2019年为7706美元;2020年为8324美元。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最迟到2014年应能开始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2016年、2018、2020年将分别提升一个中等发达的档次。显然,这四个年头都应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分别提高一个档次,实现四次较有力度的大跃升。这就必须体现到“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当中,要在这两个历史时期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得到实质性的四次大抬升。老百姓的生活将应由此发生四次重大的质变和飞跃。

当然,由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直接取决于公共财力,而财力增长却不一定与GDp同幅增长,而常常变化不定、时高时低。所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到有多大力,办多大事。为此,要根据实际的财政收入水平,统筹考虑、合理确定可为基本公共服务所用的物质余地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际程度与力度;做到有多大的公共财力,就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水平定位在多高、具体推进到多深。

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要求是,必须结合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尽快处理好城乡差别这个老大难问题,这是推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最现实层面和最可把握的现实领域。这从策略上看,就是要在亦即开始的城市反哺农村的基础上,同步考虑、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目标。具体而言,要在明确目标水平和集中用力的基础上,同步考虑、统筹规划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重点,避免原来规划思路中存在分开城乡、不够集中明确的问题,确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联动推进、相互促进、总体协调而不会互拖后腿,真正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政策预期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际任务与压力都很重,在未来应着重把握和做好如下四个方面:

形成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保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决于公共财力,而财力增长可能时高时低。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到有多大公共财力,就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水平实际定位在多高、具体推进到多深;另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投入波幅也不能太大,必须根据实际的财政收入水平和基本公共服务需要,统筹考虑、合理确定财政投入力度和平衡尺度,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提升、逐步到位。为此,最好以年度GDp或财政收入增幅为基本比率,形成逐年上调投入比重、稳定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物质保障的政策机制,确保政府能够向公民提供较高质量、较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

统筹规划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目标,促进公共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这两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在“十一五”期间已有突破和新进展的基础上作为重点目标,集中力量,首先定位在国家人才战略上加以特别推进,既抓发展的基础即确保立国之本,又抓发展的实际即化解就业之急。为此,要侧重抓好两方面:

一是全面做好义务教育工作。不仅要以更细致有效的措施确保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还要引导和促进有条件的地区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要注意强化从科学上对学前教育进行战略关注和投入,还要合理调整、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建设义务教育学区,确保学区范围内的所有义务教育对象都能无差异地享受就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教育公平。

二是全面做好职业培训工作。实行更有针对性的免费职业培训,以城市为中心,面对全民,全面开展管用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培训和创业指导培训,全面提高民众的劳动技能、就业适应性和创业水平,全面提高民众的社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推动全民创业和微观创业,从根本上化解或消除社会性就业压力;其中,要特别帮助任何待业中等和高等学校毕业生、退伍或转业军人、待业青年、下岗人员、有地农民、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化后的原农村人口、城乡残疾人员实现有效就业乃至成功创业,保障进入社会的劳动力能够健康地成长或转化为生产力。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5

    论文摘要:目前,我省共享工程服务已延伸到村镇、社区、机关、中小学、部队等各类型的基层服务点,逐步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极大的发展。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看到,经费、场地等客观条件不足,技术人员缺乏是各县支中心的共同问题,加强培训、创新思路、加大宣传力度成为我们今后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8年11月中旬,陪同文化部督导组对山西省2007年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规范化县级支中心、村级基层服务点建设督导工作。查看了有关材料,并对长治市支中心和长治县、榆次区、沁源县、侯马市、绛县和垣曲县等6个新建县级标准化支中心,榆次区演武村、南要村、北要村和沁源县河西村、城北村等5个拓展型村级站点进行了实地检查。

1我省资源共享工程现状

    2002年开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资源共享工程)在我省开始实施,通过几年的建设,山西省89%的县级图书馆已初步建成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并有计算机数量不等的电子阅览室,极大地推动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从2007年开始,我省文化共享工程进人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大量资金以及各县配套资金的投人,2007年我省34个县级图书馆从简陋的资源共享基层站点,建成了拥有天网、地网接收(卫星和宽带接收)、存储、、索取以及办公自动化等功能的规范化县级支中心(另有4个县馆是2006年度建成的试点),并且从2007年开始分3年,全省每一个行政村都要建成资源共享基层站点。这是建国以后山西省文化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建设力度,县级图书馆服务设施和手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村级文化站拥有了现代化的服务手段,这也是构建我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措施和内容。

2各县级支中心基本情况

    晋中市榆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全馆实行自动化管理,有300多平米的数字阅览室,配有60台电脑和服务器、网络存储器、投影仪、打印机、复印机、刻录机等相关现代化设备。配有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接收器、接收主机,同时接人iom宽带网。

    长治市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成立于2005年8月,目前,该市的县图书馆健全,乡、村文化站网络基本形成,长治市七个城区全部建成共享工程站点;九个县级馆中,襄垣县、长治县、长子县、沁源县已建成标准化县级支中心,进人运行阶段。

    运城市绛县是山西省的部级贫困县,图书馆是1978年建成的老馆舍,馆舍条件和安全措施相对落后,但图书馆工作人员十分认真负责,在有限的条件下积极开展工作,已建成基层图书室200多个,共享工程设备配置安装调试已完毕,接收数据正常,各项工作扎实到位。

    运城市垣曲县也是山西省的部级贫困县,辖有1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县图书馆新馆2005年12月建成。现在,图书馆的三层为资源共享工程专用,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放映室、机房控制室,2008年8月,电子阅览室资源共享卫星设备系统全部调试完毕,正常接收资源,电子阅览室、图书业务自动化系统、资源应用管理系统设备到位,互联网接人2m宽带。

    侯马市图书馆位于市府路,是一座三层楼,“晋文化图书室”、“彭真图书室”特色图书室工作得到发展。馆内设有专门的多媒体放映室,资源共享卫星设备系统已全部调试完毕,接收数据正常。

2. 1规章设施规范化,经费基本得到保证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大力发展,基层共享工程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共享工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除了硬件有所提高外,各乡村基层服务点也得到进一步规范,显著位置都加挂文化共享工程标牌,公告活动信息、服务与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等。大多服务点配有专人管理,活动宣传、统计、记录等档案工作也逐步走上正轨。在沁源县沁河镇城北村、西河村等基层服务点督导组还看到,不仅投影仪等文化共享工程设备运行正常,每个图书室还有由省文化厅、财政厅配置的两个书柜和300册流动图书,这在全国也是少有的,表明了我省政府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高度重视。

2. 2勇于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多样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同时传播和繁荣先进文化,是我们共享工程的重要任务。

    在继续做好信息化建设、科技扶贫等工作一的同时,各县区、基层站点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扩大文化共享工程服务范围。长治市、榆次区等图书馆都为学生开辟专门的自修区,在长治市图书馆广场利用资源共享的资源,举办首届“田昊杯”万人读书知识竞赛活动,在长治市范围内引起反响,市各大媒体进行了报道。垣曲县深人基层,利用共享工程直接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如岭回村主要产业为蚕桑养殖,他们就注重播放蚕桑养殖的科普片,关家村有蔬菜种植优势,他们就把投影仪带到农民的大棚边播放《大棚蔬菜》等科教片,帮助农民提高收人水平。

    在榆次区的3个村级站点,北要村正在利用投影仪放映电影,南要村和演武村利用共享工程设备,为群众播放音乐,好多群众在院子里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在演武村还看到,大家都聚集在基层点的屋子里跟着资源共享的节目大唱地方戏,这些活动让群众在闲暇时间获取知识,非富生活,同时还可以发展地方特色文化,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欢迎。

2. 3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省中心先后多次组织34个规范化县级中心的馆长及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县级支中心日常管理及活动开展;县级支中心对基层站点的管理、指导;村级、县级资源应用系统使用维护;常用软件的使用;规范化县级支中心配套设备的介绍、正常使用和维护等。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采取专业技术人员讲授理论与现场讲解设备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学员教学互动,使学员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掌握基础要领。培训教程的ppt课件均已刻录成光盘下发参训各馆。省中心培训后,垣曲等县级支中心也召集本地区各基层点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县馆技术人员多次下基层,做到了手把手演示培训设备安装。

2. 4拓宽延伸服务,提高社会效应

    我省文化共享工程在全省全面地开展建设,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欣赏到了文化共享工程中优秀的文艺作品;拓宽了农民群众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渠道,使他们无偿地学到了最新的生产科学技术、科普知识,为农民朋友致富打开了方便之门。

    长治市图书馆除举办展览、送书下乡等工作外,还积极为政府信息公开服务,成立专门工作组,利用共享工程资源,传播国家、省、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服务,向广大读者提供检索咨询政府信息服务。

    此外,长治市廉政文化教育基地也在市图书馆创办。这些活动,为吸引人民走进图书馆,了解共享工程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各支中心和乡(镇)、村基层站点也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卫星接收资源和利用共享工程网络资源不断开展各种服务活动,除了日常接待群众上网服务之外,在全民阅览活动期间、图书馆宣传服务周活动期间、国庆期间以及其他当地重要活动期间,普遍组织群众开展电影、讲座、农业科技资料片等放映活动,组织专题培训,组织观看电子书刊。这些活动都受到当地群众的大力欢迎,改变了一大部分农民往日的不良嗜好,拓宽了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增长了他们创造富裕生活的手段。

3共享工程的对策思路及存在不足

3. 1总体思路

    农村乡镇图书室、文化站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重要场所。在具备基本条件的地方,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将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繁荣文化事业有机结合起来,以发展数字化网络为突破口,是实现贫困地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有利对策和贫困地区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思路,我们逐步将共享工程服务延伸到镇村、社区、机关、中小学、部队等各类型的基层服务点,逐步形成了城市帮助农村、中心带动基层、区域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得到极大的发展。

3. 2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省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制约着基层文化的建设。

    (1)经费、场地不足,特别是基层点,许多专职人员待遇问题难以解决。

    (2)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县级支中心只有1一2名技术人员,难以保障对各村镇基层点技术支持。

    (3)宣传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吸引广大群众走进图书馆,了解共享工程、利用共享工程。

3. 3建议

    (1)各级政府应尽快落实各县级支中心的日常运行经费。

(2)要进一步加强县级支中心和基层服务点的人员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3)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

    (4)加大服务领域,进一步完善共享工程网络。

4思考认识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6

一、基于财务视角的人力资本协同价值分析

第一,评价指标:补偿费用。企业在并购时,除了支付雇员的薪水、奖金、福利等基本费用外,还要支付其他一些补偿性费用才能达到并购后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

1、通过制定协议限制公司主要高层管理者恶意对抗新公司。由于企业在并购时不可避免地会损害到并购双方企业中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如职位的降低与权利范围的缩减,薪金、福利的减少,工作量的增加等等。这些因素很可能会导致利益受损者对并购后的新公司产生消极态度,甚至会有攻击性的不满行为。为了处理好这部分人员的恶意对抗,通过协议补偿不仅能消除抵触情绪而且还能凸现企业的公平原则。

2、“降落伞”式的裁员补偿方案。通过签订裁员协议,公司承诺一旦其员工被解聘,公司将给予补偿。有了这份补偿协议,会使并购企业员工降低并购的恐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减少一些可能对企业产生负面效应的行为,同时还可彰显企业人性化管理的一面。

3、使用期权协议留住员工。通过期权协议,企业承诺员工在企业工作达到规定时间或指标,将给予奖励。如特纳广播公司与时代华纳公司的兼并案中,特纳公司8位高级经理人员获得共计2830万美元的报酬补偿。

第二,评价指标:培训费用。员工的培训可分为一般培训和特殊培训两类。一般培训是指员工掌握的专业技能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企业之外同样适用。特殊培训是指针对具体某一企业而进行的培训。因此,特殊培训所形成的专用性技能到其他企业后毫无用处或是用处不大。

两个企业并购后会重新配置人力资本,员工原有的技能可能难以满足新要求而必须重新培训。因此往往需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费用,尤其是特殊培训费用。

二、基于财务视角的市场资本协同价值分析

(一)评价指标:协同收益。具体包括:

其一,销售收入变化。企业并购后,通过市场共享,并购企业可以增加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增大对其竞争对手的威胁和打击;通过互补产品和捆绑式销售会增加销售收入和扩大市场份额。通过营销手段的共享和共同开发,在继续巩固老顾客的同时发展更多的新顾客,从而增加并购企业的销售收入。

其二,因协同而节约成本。企业并购后,通过品牌共享和产品广告共享,降低了并购企业的广告成本;通过销售渠道共享和交叉销售降低了促销成本和开发新客户的成本;通过网络化服务共享降低了服务成本。

其三,评价指标:成本变化。(1)协调成本的增加。协调成本是指并购双方为实现市场资本的共享与转移而必须在诸多方面进行协调的成本。双方企业在并购前分别有各自的市场战略、市场计划、工作重点、解决问题的模式,那么在并购后,双方要不断地进行相互协调,以达到共享市场资源。(2)妥协成本的增加。妥协成本是指双方都希望活动按某种一致的方式运作,而这种方式对所涉及的任何一方可能都不是最有利的方式而引发的成本。如并购双方对销售渠道和销售队伍的共享可能意味着销售人员对任何一家的产品都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而且对其中任一产品都不能充分地理解和把握。

三、基于财务视角的技术资本协同价值分析

一是评价指标:技术资本收益。具体而言:

1、知识产权价值的获益。通过并购,获取被并购企业的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不仅由此避免了因专利侵权而引发的诉讼费用,而且可以利用专利技术重塑企业形象或声誉,为竞争者设置壁垒等等。

2、知识或技术诀窍价值的获益。公司可以将其雇员的知识注册为商业秘密,从而具有排他性使用该知识的权利。技术诀窍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或者为公司创造正面形象,从而为公司提供进攻性价值。

3、技术开发共享的获益。双方通过共享技术开发可以降低产品或工艺的设计成本,缩短设计时间;对有技术衔接关系的产品共享其界面设计可以降低界面设计成本。

二是评价指标:协同成本的变化。其包括:

一则传递成本。由于专有技术等知识蕴藏在人力资本中,具有较大的隐含性,从一个企业传递到另一个企业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成本。它既与传授方的态度有关,也与接受方已有的知识结构有关。

二则调整成本。并购双方在其各自的产品设计、工艺过程、技术结构等等不可能完全匹配,当彼此交融时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也就需要付出一定的调整成本。

四、基于财务视角的信息系统资本协同价值分析

首先,评价指标:整合成本。企业并购后,如果并购后的决策是全面废除旧系统重建新系统,其成本是非常惊人的。据统计,投入到美国公司中的所有资金有一半都用在信息技术方面。即使只是升级旧系统,其整合成本也不容忽视。此外,存储数据的新方法也使一些公司存储了过量的无用信息,并购后不得不花费相当的时间去删除这些信息。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7

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工程”、文化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信息产业部“开展农村信息化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结合本市实际,加强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决定在本市郊区实施“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千村通工程”(以下简称“千村通工程”)。

一、充分认识实施“千村通工程”的重要意义

实施“千村通工程”,建立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推进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是加快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要求;是农民进行科学生产决策,规避市场风险,提高科技素质的现实需要。实施“千村通工程”,对于促进城乡间信息传递、互动和交换,给农村社会带来更多接触新知识和接受现代教育的机会,扩大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层面,有效缩小城乡数字差距,解决涉农信息“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千村通工程”的目标和内容

(一)“千村通工程”的主要目标:

到“**”末,在郊区1000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行政村初步建成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基本实现面向农民的公共信息服务终端的覆盖;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涉农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基本实现农村信息宽带网络“村村通”;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模式,基本建立市、区、镇、村四级信息服务支撑体系;开展“千村万户”信息化培训,提高农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

(二)“千村通工程”的主要内容:

1、推进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到“**”末,基本实现农村宽带网络全覆盖,提高农村的信息传输能力,为实现传输方式多模式、信息来源多渠道、服务手段多样化,提供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2、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服务站建设的基本标准:1台触摸屏(农民一点通),3台电脑终端。各区县根据村实际情况确定配置,有条件的地方可增设投影仪等其他设备。

3、整合建设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前台界面统一,后台信息联动”的涉农信息资源共享模式。该平台体系由市、区县两级架构组成,内容主要涵盖农民生产和生活领域,可提供农科热线咨询、涉农信息查询、农业科技人员和单位查询,灾害信息、供求信息,村务公开、社会公共事业及公共文化资源等综合信息服务,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内容集成,并根据农民需求,进一步拓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订购等电子商务和其他服务功能。

市农委会同市相关部门负责市级平台主要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区县按照市、区两级平台框架标准要求,结合本区域实际,负责本区域平台的功能和内容建设,以及本区域相关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维护。

4、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建立完善市、区、镇、村四级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在市级层面,做好涉农信息共享的制度性安排,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区县和乡镇负责收集、传递和整合本地区的涉农信息,对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工作进行指导和考核;村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负责本村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收集和反馈当地涉农信息和农民需求,指导和帮助农民利用信息化手段获取各类涉农信息和政府服务。

5、强化培训,建设农村信息员队伍。广泛开展农村信息化宣传培训,在两年内完成10000人次的培训任务(每村重点培训5人,农村信息员1名、村干部1名、技术骨干或农业大户3名);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济人信息技术培训,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要突出村级信息员队伍的组织、培训和管理,力争到“**”末,每个行政村有1-2名合格的农村信息员。

三、推进“千村通工程”的原则

推进“千村通工程”要坚持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面上聚焦、求得实效的原则。

资源整合、强化服务。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涉农部门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建立信息交换制度,实现实用涉农信息资源共享;重点加强面向农村广大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服务,提升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品质。

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市级部门要统一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千村通工程”;各区县要立足本地实际,编制“**”期间推进“千村通工程”的规划,合理确定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因地制宜地开展建设工作。

面上聚焦、求得实效。根据“成线、成网、成片”的要求,优先支持以镇为单位,统一建设行政村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优先支持现代农业先行区中各行政村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千村通工程”不搞花架子,以服务成效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让农民利用信息搞好生产经营,增加收入,丰富文化生活,享受信息化带来的实惠。

四、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落实工程建设资金

“千村通工程”面向“三农”,主要提供“涉农公共信息”服务,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按照事权与财权相一致的原则,对“千村通工程”建设资金划分如下:

市级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建设和运营维护资金投入以市财政为主;按基本标准配置的为农综合信息服务站中终端设备(相关软硬件,不包括房屋等设施)建设和维护,由区县政府投入为主,市根据区县财力不同的状况给予补助。

“千村通工程”不得让乡村举债搞建设。各区县要加强投入,确保基层正常运转。

五、加强领导、规范程序,推进“千村通工程”实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市信息委、市财政局、市文广局等部门共同建立“千村通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工程总体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负责各自涉农信息资源的组织提供,推进涉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农委。市农委做好“金农工程”落实,主要负责“千村通工程”具体方案的制定和组织推进,为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开发和建设,涉农信息资源的等工作;市信息委做好信息产业部试点的组织推进工作,组织开展有关方案论证、规范标准制定、信息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协调监督“千村通工程”资金使用情况;市文广局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落实。各区县建立相应的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本区县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指导镇、村“千村通工程”的建设工作。

2、规范实施程序。各区县根据实际,并结合自身需求,制定“千村通工程”实施方案,上报市“千村通工程”推进联席会议办公室;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工程结束后进行评估验收。

3、加强监督管理。各区县对工程资金应实行专户管理,区县联席会议做好“千村通工程”实施方案的审核和推进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市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区县实施的指导工作。

六、有关要求

1、各区县在推进“千村通工程”实施中,要充分利用存量资源,要因地制宜制定推进计划,不增加基层和农民负担。

2、各区县要根据自身推进方案落实年度配套资金和运行维护资金。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8

关键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管理机制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日益显著。而在科研生产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对高水平仪器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

仪器设备是科技企业重要的科研基础条件,其技术水平高低和使用率直接影响企业科技发展。与此不相协调的是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浪费、利用率低、分布不均的现象广泛存在。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中型企业拥有丰富的大型科学仪器资源,却大多各自为政、专管专用,即便某些在不同程度上开展对外有偿服务,也处于自发状态,缺乏外在的组织与引导,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共享机制,仪器设备总量匮乏与相对过剩的局面依然并存。

因此,加强以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优质资源平台和运行管理机制建设,整合资源,科学、规范地营造一种开放、联合、共享、竞争的科技创新环境,为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的过程中,我们对国内有关省市科技平台建设情况和本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探讨研究。

1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创造良好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氛围

管理体系是指人财物的来源与使用,主要包括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共享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经费管理、信息管理等。

共享平台的组成建立者是管理体系的基础,它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决定共享平台运行顺畅与否;共享仪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归属管理、使用管理、日常管理、维修管理等,其目的是保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以满足开放使用要求;信息管理主要针对上网设备,要及时更新设备信息,以便远程客户及时了解仪器设备的状态,安排使用事宜;人员管理主要是技术人员管理,包括其人事隶属关系、工作制度利益分成等方面,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比如属本单位的专职技术人员纳入正常的单位考核管理,暂时工作人员根据其工作量和工作性质进行考核管理,并结合日常工作强度,给予适当的报酬等;经费管理是指涉及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的费用管理,其中经费的来源、去向及数额是监管的重点,合理的支出要求做到有计划、按程序、有总结,以便对照查证。

管理是挖掘潜力的有力手段,良好、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带来顺畅的开放共享渠道,获取良好的开放共享效果和共享效益。

2组织机构上政府牵头,联合推进

大型仪器共享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多个单位、多个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能力合作、积极配合才能完成和实现。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整合与共享,不仅要求单位、部门内部资产共享共用,更要打破单位利益的界限,探索跨行业、跨系统、跨领域的有效共用合作方式。这样复杂的工程仅靠单位、某团体恐怕很难实现,因此,组织协调成为能否搞好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首个关键问题。

而且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项社会性事业,它产生的效益是长期的、逐步实现的,必然有一个相对薄弱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的扶持和引导相当重要。对于各级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政府有权要求其积极参与共享,对于非财政购置的大型仪器设备,可以允许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吸引其积极加入共享。因此,由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大型仪器设备供方、大型仪器设备需方及共享服务机构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顺利建设逐步实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大型仪器设备设备共享平台的有利前提。

3以先进的信息共享手段带动资源共享

信息的共享是资源共享的基础和前提,共享的顺利施行,需要有一个硬件支撑,即共享管理平台。这个平台基于互联网技术,利用信息采集系统,集成大型仪器设备日常管理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系统。建立一个门户网站是必须的,它应该有一个实时动态管理系统,引入优胜劣汰机制,对入网仪器设备随时进行检索,将运行效果欠佳、数据波动和故障频繁、无法对社会服务的仪器设备予以淘汰;同时吸纳代型更新、功能更广的仪器设备入网。不同类型数据库之间数据交换顺畅、能够实现与各级同类共享平台的对接。大型仪器设备信息的准确、即时是共享服务质量的先决条件。最终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共享高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

4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在仪器设备共享系统的建设中,专业技术队伍的建设最为迫切。人员配置要合理、稳定,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此处的专业技术队伍包括两个,一是仪器设备操作维护人员队伍,二是高水平共享平台技术管理队伍。

首先应该科学设置岗位,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还要强化人员培训,结合大型仪器开放共享服务的功能,强化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工作,定期安排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其业务水平,为大型仪器设备高水平开放共享服务。

鉴于我国目前专门化的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人员的来源没有固定的渠道,技术人员多为半路出家,加强培训以提升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是必须的。各单位可抓住厂家安排的现场培训和定期交流培训,让技术人员积极参与,对提升操作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也可采取派出去、引进来、交流轮换岗位等方式对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上技术人员自身的努力,其专业水平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的提升。

为充分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除考虑其个人发展的机会,解决他们在晋升、待遇落实等方面的问题外,还要根据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操作模式,在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激励奖励,满足其成就感、强化社会归属感和责任意识,主动投入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工作,提高开放共享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大型仪器设备共享资金来源与使用

好的项目需要能够满足要求的运行费用来支撑,大型仪器设备专项资金是搭建共享平台、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为完善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应设立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基金,以促进仪器设备和优质资源的开放共享。

专项资金主要来源有三:省、市财政每年专项拨款;社会赞助;其它。

专项资金的主要用途:协作共用仪器运行补贴费;社会单位和个人使用协作共用仪器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分析测试补助费;协作共用仪器升级改造补助费;对共享仪器设备更新、添置的补贴;开展学术交流和技术培训;工作及奖励经费等。

6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绩效评价考核办法

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的本位主义思想及各种顾虑,很多单位不愿意将拥有的大型仪器拿出来共享。为了调动这些单位的积极性,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其中包括完善、科学、规范、易操作的仪器设备管理人员评估体系和合理的奖惩制度。

共享意味着共同占有,它不是无条件索取,而是一种双向获利的过程,是一种在给予基础上的获取与拥有。因此,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共享机制,就要在突出共享的同时,兼顾各方的实际利益。它既可以考核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使用效益,又能衡量共享管理和其他管理情况,以改进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

具体考核内容包括:①利用率、完好率;②完成科技成果的数量与级别;③人才培养;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⑤有无失职、失误、错误、损坏和事故及其程度。

评价原则:①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②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③强化引导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

评价范围:①进入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标准范围内的科学仪器设备;②平台成员单位。

评价内容:①对内服务业绩。即为本单位科研、教学等提供测试服务时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②对外服务业绩。即在满足本单位测试需求的同时,对社会开放共享所发生的测试机时、测试样品数和测试收入等。③典型服务事例。主要是指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产生一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服务事例。④研究与开发。即开展分析测试方法及测试标准研究,其研究成果获得省级以上标准化部门或行业部门的认可、推广应用;开展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功能开发,其研究成果获得主管部门认可,并推广应用,取得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⑤通过相关认证。该机组所在实验室通过国家(省)计量认证或实验室认可,或获得专业领域内的资质。

评价程序:平时对入网机组(包括各专业测试服务中心机组)和运行保障服务中心的服务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每年对其运行情况、服务业绩、研究开发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排队。

数据采集:①仪器平台成员单位每季度上报一次服务情况,同时上报支持重大科技计划、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典型服务事例。②每年度对仪器平台成员单位及入网机组进行一次评价,评价年度是指从上年度的12月初到本年度的11月底。

数据抽样核查:对各机组上报的数据、文档资料进行抽样核查,核查的方式主要为电话访问用户,必要时可实地核查。

数据计算与分析:对核查过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

结果公布:审议通过后,通过专业网站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根据考核成绩,经单位申请,平台审核,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后,给予相应奖励。

7不断研究与时俱进的管理机制,制定日益完善的政策法规及规章制度

政策法规是各项管理规章制度的基本准则,不同的政策法规必然产生不同的规章制度和不同的管理行为准则。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既有的陈旧观念,必须从政策法规的层面上研究并制定与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以共享为核心的政策法规和制度规范。保证开放共享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的经验,研究、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共享的思路、规章制度、管理办法。

参考文献:

[1]孙家悦,赵晓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和有偿占用管理的探讨[C]/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市高教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2007:2152217.

[2]蔺丽,李世雄,陈虹锦,等.大型仪器管理探讨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1502152.

[3]王小力,赵军武,杨帅,等.树立资源共享理念,推进仪器设备开放服务系统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0):126.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9

关键词共享服务中心;规模优势;企业集团;服务;效率;成本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0)03-0021-06

一、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地域性企业、单一企业发展成大型企业集团,成为全国运作、甚至全球运作的企业集团。这些企业集团可能有多个事业部、分公司、销售中心、工厂或研发中心。2008年中国有19家央企进入世界500强。但是,中国企业与优秀跨国公司同行相比,在利润率、运营效率、创新、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往往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但与优秀跨国公司同行的规模距离还很远的时候,就遇到“规模上限”,大而不强,发展缓慢的问题。所以,如何有效管理企业集团来提高效率和竞争力、发挥规模优势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

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通常是以设立分支结构的地域扩展和以事业部的多元化方式来进行的,以大而全、独立的业务单元进行经营管理。在分散式管理模式下,各个业务单元可以灵活控制企业,快速响应客户要求和市场竞争。但是,这种成长导向模式注重市场开发,却忽视了各业务单元之间的整合与协调[1]。它们大多数都拥有自己的人力资源、财务、it、法律事务等支持性职能部门,和客户呼叫中心、非生产性采购等专业服务工作,不能在集团层面共享资源和最佳实践,总部不能很好地进行管控和整合管理资源。这些非核心业务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和组织的关注力,但由于缺乏专业化运营能力和持续改进的动力,造成非核心业务效率不高,支持核心业务发展乏力的现象。同时还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资源及组织的支持,造成核心业务聚焦困难。为了实现持续增长和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和提升企业的共享能力和服务能力,对业务单元进行协调和整合,以实现跨业务单元的协同增效、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企业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SharedServicesCenter,SSC)成为越来越多大型企业关注的重要竞争力。

二、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史

1.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BryanBergeron在《共享服务精要》书中对共享服务的定义[2]:是指“将非核心业务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业务单元,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外部市场竞争的企业一样提供计费服务,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服务的质量”。中国保险集团对其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义:在中国保险集团统一管理与指导下,根据各公司业务需求,通过与相关公司签订服务水平协议的方式,为各公司提供专业的运营与信息技术服务。主要负责进驻中心的it、两核、财务等业务与职能运作,组织落实呼叫中心集中工作,组织落实文档集中管理工作,组织集中采购工作,协助流程持续优化工作,协助各专业保险公司整合与管理运营服务延伸到前台的机构与人员,配合标准化落实工作等。

总的来说,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将各业务单元相同的、重复的、能够标准化的支持性工作和专业服务工作集中到一个组织,提供专业化、规模化和整合化的统一共享服务,引入市场机制,根据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公司的各业务单元提供服务。这种服务通常起始于财务、it和人力资源服务等事务性工作,然后发展到客户服务、非生产性采购、法务等专业服务,甚至包括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内部咨询服务。

共享服务中心的类型。按照共享服务中心所执行的职能划分,有it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客户共享服务中心等。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成立了综合的共享服务中心[3],包括了多个职能的共享服务,例如it、财务、人力资源、行政后勤、法律事务、客户服务、非生产采购、数据分析、流程优化等。例如,宝洁公司、中国保险集团、中国平安、新奥集团、万科集团、埃森哲等。

2.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与集中式管理、外包(Bpo)的不同。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是共享能力和服务能力。“共享”是对业务单元进行协调和整合,以实现跨业务单元的协同增效、规模效应和成本节约。“服务”是根据市场原则,按照服务水平协议(ServiceLevelagreement,SLa)为各业务单元提供支持服务,进行成本分摊或收取费用。

共享服务中心与集中式管理的不同。集中式组织管理是总部将各业务单元的某些职能集中到总部,由总部统一管理,加强管控。例如,财务集中管理是把业务单元的部分财务工作集中合并到总部,让总部更加有效管理控制子公司和业务部门的经营情况。但是,将非增值的会计核算处理、资金管理放到总部,增加了总部的行政运作压力,简单的职能合并不能有效地提高会计处理效率,不能聚焦于提供优质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则是将相对重复并且业务量较大的财务处理(例如,报销、应收应付、报表和资金)交由共享中心完成。该中心的完全独立于总部或业务部门、通常不设在企业总部,只是向总部或业务部门核算结果报告,实现职能部门向服务型角色的转换。

共享服务中心与业务流程外包(Bpo)的不同。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业务单元把可以标准化的非核心业务委托出去,都需要在内部先集中、剥离和标准化工作、通过共享来提供高效的服务,但实现的方式不同和适应情况不同。外包是企业的各业务单元把自己不想做、做不了、做不好或别人做得更好的非核心业务委托给外部专业公司,以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营运成本。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把可以标准化、统一运作的业务集中到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来运作,适应的业务范围更广,包括不合适交给外包公司运作的业务,例如涉及到企业机密的业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可以把一些重要的技能保留在企业内部,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选择自己来运作全部业务,也可以根据质量、效率、成本和信息安全等因素把一部分业务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通过统一管理各外包公司到满足各业务单元的需求。因为共享服务中心具备更强的管理外包能力,可以比单个职能部门管理外包方更有优势。在可以整合多种业务单元的需求、没有成熟的外包公司、需要管理多个外包公司、考虑信息安全的情况下,企业集团采用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更好。

3.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历史。企业管理发展的方式经历过三种模式的变迁[4]:分散式组织管理、集中式组织管理和共享服务中心。跨国公司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了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跨国集团在全球化扩张中,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公司,开始时基本上是独立运营。上世纪90年代末期,跨国集团开始将信息系统、财务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存在很大共性的业务从子公司剥离出来,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例如,宝洁公司成立了“全球业务服务”事业部,在中国也成立了分部,包括员工服务、财务服务、it服务、行政服务、非生产采购、消费者呼叫中心等。摩托罗拉的全球会计服务中心在天津,惠普公司全球的共享服务中心在大连。根据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至今超过50%的《财富》500强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都已经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并在财务上节约了大量成本,提高了服务质量。

中国企业集团的共享服务中心发展较晚,但是一些先行公司已经取得实效,例如,中国平安保险集团、中国保险集团、中兴通讯、海尔集团、国泰君安证券、新奥集团等。

三、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表明,采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平均投资回报率和人员精简率均可达到约25%。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专业化服务的流程与系统、共享的规模化运作和持续改进的动力,显著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

1.提高企业整体效率、降低成本。实施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做到:(1)“省事”――流程的简化、集成和自动化:通过流程再造、流程优化、精益化和信息化,大大减少非增值的工作量,提高效率。(2)“省钱”――成本优化:通过共享服务实现规模经济;通过与外部专业公司的竞争,可持续地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或通过统一引入和有效管理外部资源,降低成本。(3)“省人”――组织优化:通过组织再造,把非核心业务剥离到共享服务中心来统一运作,提高效率,同时各业务单元可以聚焦于核心业务,轻装上阵。在共享服务中心中,员工有更大的发展机会,有助于降低员工流失率和提高服务质量。(4)“省心”――提升服务质量:利用共享服务中心更专业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运营质量,降低风险。例如,宝洁公司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后,7年内节约成本达20%~30%。国泰君安共享服务中心:过去113个营业部的清算人员每个月共需要6万个小时进行清算工作,现在只是共享服务中心一个人不到1小时的工作量。因为按照集团总部的凭证模板,可以自动生成每个营业部的收入成本、费用等,清算业务变成共享服务业务,每个公司的清算员全都取消[5]。

2.提高集团管控能力,保证必要的一致性和标准化。共享服务中心更容易执行在非核心业务的集团制度和流程、数据标准化和内部控制等要求,保证必要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提高管控水平,降低风险。例如,统一的基础数据定义和数据准确性,是许多企业长期的难题。共享服务中心可以有效解决其业务范围内这方面的问题。例如,宝洁公司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并维护全球统一的主数据库,显著提升了全球范围内的业务数据准确性。

3.促进企业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竞争力。在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核心业务往往得不到足够的人力资源及职能部门的支持,造成核心业务聚焦困难、发展质量低下。共享服务中心可以释放低效利用的管理资源,来聚焦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促进核心业务的发展。

4.增加企业的敏捷性与灵活性,支持业务增长和扩张。企业通过共享服务可以增加其敏捷性与灵活性,快速复制最佳实践或者整合非核心业务能力,在并购中更快速高效地整合各个公司。例如。宝洁公司在2004年兼并吉列公司后,依靠全球业务服务中心(GBS)在2年内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并购后的整合,发挥并购的优势,创造了业界奇迹。

5.新的利润来源。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向其他企业提供有偿服务,获得利润。例如,通用电器公司的前印度共享服务中心(现在的GeCiS)在为集团服务的过程中逐渐成熟,通用电器将其60%的股份对外售出使之步入社会化经营,收回投资的同时得到了极高的溢价收入。现在该中心已对外提供服务而成功转型为全球知名的Bpo提供商,为通用电器继续创造高额回报。

四、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模型和运作模式

1.组织架构。图1是典型的大型企业的综合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图。

图1、典型的综合共享服务中心组织结构图

服务运营线:根据协商的计划、需求和服务标准协议,为各业务单元提供日常的支持服务和专业服务。采用矩阵管理,各服务运营线负责人同时向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汇报(实线),和向集团职能部门总经理汇报(虚线)。集团职能部门总经理对专业服务运营线提供专业指导和决策支持。集团专业骨干人员可以在集团职能部门和共享服务中心专业服务运营线上相互调动、轮岗,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方法。

业务单元的客户经理:与各业务单元对接,了解业务需求、制订服务标准协议和收费标准,定期沟通服务情况、征求对服务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意见。

共享服务开发中心:了解、评估新的共享服务机会,设计新服务的流程、系统、服务标准与收费标准,试点成功后移交给服务运营线。

职能部门: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经理: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能力培养、绩效管理、文化建设等。财务经理:共享服务中心的预算、财务管理。

2.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界定[6]。任何企业经营行为都可以按“标准化程度”和“核心竞争力”两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个性化支持服务工作、规模化支持服务工作、个性化核心业务,规模化核心业务。其中“规模化支持服务工作”是最适合共享服务中心的。也有的企业共享服务中心把业务扩张到部分“个性化支持服务工作”和“规模化核心业务”工作。企业的共享能力和服务能力分别通过驱动规模效应和驱动业务聚焦,来使得企业的四种类型的经营管理工作获得最佳的平衡和效率。

图2、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界定

行业不同、企业定位不同,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范围有一定差异。共享服务中心是很灵活的框架,开始时可以只是如记账、应付工资等非核心、大批量的操作业务,以后可以扩展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客户服务、采购、法律、设备管理、资金管理、财务分析、改进建议等领域。

3.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能力。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建立共享能力与服务能力来承担责任。(1)共享能力,驱动规模效应:根据规模经济原理,通过标准化和集中化,促进并最大化规模效应。共享能力包括基础架构的设计和建立能力、标准化的制定和推广能力、集中控制和统一运营能力、内部需求的获取和整合能力、共享资源的获取和动态配置能力。(2)服务能力,驱动核心业务聚焦:将组织的非核心业务从业务运营中剥离,转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同时释放该组织的管理资源专注于核心业务。服务能力包括:竞争力的判定能力、内包和外包的管理能力、服务产品的开发和运营能力、服务型组织的建立和管理能力。

4.运作模式。共享服务中心各服务运营线按照与业务单元签定的服务水平协议(SLa)提供服务,按照服务价格和服务量确定服务费用。服务运营工作是可以有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有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和工具,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例如,eRp系统、呼叫中心、自主服务的网络平台、文件扫描和传输技术等。每年需要了解各业务单元的服务需求变化、制订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定期沟通服务情况、征求对服务质量的评估和反馈意见,持续改进。服务费用根据各企业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或发展阶段,可以是真实的收取、费用分摊或虚拟的核算。共享服务中心还要考虑运作的可靠性,建立“备用”机制,确保业务的不间断性。

惠普公司全球共享服务中心GBS(GlobalBusinessService)案例:1993年开始建设,从财务模块开始,逐步扩展到销售、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等多项领域。目前GBS已经拥有员工1万多人,在全球建立了10多个GBS中心。在一部分中心实现了24×5(每天三班、每周五天工作制)的工作模式,为全球Hp提供不间断的商务服务。同时,GBS还建立了“备用”机制,即不同商务中心之间可在对方所在城市发生突况、无法正常运作时临时处理对方业务,保证全球共享商务业务正常运转。公司以详细的、具有指导性的iSo文件作为知识传承的基础;同时设置专门的业务培训人员带领新员工熟悉业务;建立业务人员后备机制,要求运营人员熟悉其他岗位服务业务。

5.绩效管理。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绩效管理指标是:服务运营成本、业务单元(领导和员工)的满意度、企业外部客户的满意度(例如,对客户呼叫中心的满意度)、重大服务事故发生率、主要业务流程的关键过程指标Kpi。例如,员工工资发放的准确率和及时性、平均单笔会计记账的成本、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周期(DSo)、发票记账到收款的平均周期等。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与业界的对标,可以进行持续改进。

6.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对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非常重要,一般包括企业eRp系统(财务、人力资源、采购、客户服务等功能)、企业门户、客户门户、呼叫中心、扫描与传输系统等。信息系统需要具备以下特点:支持自助门户和交互中心,能方便与员工、客户、供应商和其它合作伙伴进行业务协作;使流程自动化,尽可能地消除手工作业;用户使用的体验好和可靠性高;支持全国或全球化运作,只要能上网就可工作;支持端到端的全面业务流程运作。

7.选址。主要考虑因素[6]:(1)合格员工的可获得性。共享服务中心普通员工的基本要求是较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与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一般要求高中毕业或以上,语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还需要一些拥有人事服务、会计、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本科或本科以上学位的管理人员。所以,要考虑一些关键的劳动力供给指标,如城市的规模、教育和就业数据、人口的增长趋势等。(2)劳动力成本。运作成本是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个重要业绩指标,所以必须考虑劳动力成本问题。(3)基础设施和城市生活质量,例如,通信网络的速度和可靠性、住房购买或租赁的成本、气候和文化娱乐设施等重要因素。城市生活条件对于吸引各专业部门人员到共享服务中心工作、工作稳定性非常重要。(4)办公场所的可得性与成本。(5)城市政府的法规政策、对成立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政策。越来越多的城市为了吸引共享服务中心或外包中心,提供了许多税收优惠、办公场所支持等条件。(6)自然灾害的风险。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引起业务中断,必须在选址时加以考虑。共享服务中心起步试点时可以暂时放在总部,有一定规模后再搬迁。

例如,惠普把辐射日本和韩国的全球共享服务中心设在大连,因为大连政府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和外包中心的政策支持、已经具备了共享服务和外包的基础设施、聚集了共享服务大量人才、大连有很多学习日语和韩语的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中心选择西安是基于对共享服务业务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西安本身条件的综合考虑。西安高校聚集、通讯发达、公司的运营成本和员工的生活成本都相对较低。在先进的管理及it技术支持下,中兴通讯将在西安建设具有世界一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共享服务中心。

五、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路径和策略

1.实施共享服务中心的路径[7]

引入共享服务中心理念、评估机会与制订策略、设计和构建服务共享模式、共享服务的试点、共享服务的广泛实施、运营与持续改进。

(1)引入共享服务中心理念。学习共享服务中心的理论和最佳实践,收集行业成功案例,结合企业的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战略,从宏观上评估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的意义和可行性,提出初步思路和方案。向管理层介绍服务共享理念和本企业实施共享服务中心的思路,得到管理层的支持。

(2)评估总体机会,制订实施策略和计划。对非核心业务进行共享服务的机会进行具体评估,界定共享服务中心的范围,制订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总体策略和计划,提出所需的项目资源。由于处于项目的最初阶段,很难有足够数据支持,可以通过现状分析和其它类似企业成功实施的案例作为参考。总体实施策略需要确定先上哪一个专业的共享服务中心,是财务、人力资源、信息技术或其它,并制订对第一个专业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策略。因为共享服务中心涉及到企业组织结构变革、权利和利益的变化,需要有策略的推进。为减少试点的内部阻力和风险,可以采取逐步实施的方法。起步阶段可以先选择繁杂的日常事务操作业务、容易见效又难度较小的业务,例如,it共享服务、差旅服务、薪酬服务或财务服务,确保起步的成功,积累经验和树立示范作用。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要经过平台建立期、盈亏平衡期和赢利扩展期这几个阶段。实施初期企业集团总部可以承担部分启动费用,减轻业务单元的抵触心理,直到目标实现。最初计划必须结合整体考虑,有完整的、分阶段的计划,获得管理层的理解和支持来获得成功。

(3)设计和构建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与运作模式。制订共享服务中心的愿景和使命、组织架构、组织能力要求、运作模式与流程、信息系统开发计划、绩效管理方法、选址原则。先做出一个初步模型,帮助沟通和理解,以后再逐步修正和完善。对于对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系统,要统一进行规划,把基础架构建立好,分步建设各个模快,与企业现有信息系统连接。

(4)开始第一个共享服务的试点。使用项目管理方法,实施第一个共享服务项目。实施共享服务的主要工作是流程的梳理、流程再造、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组织建设、人员招聘和培训,运营规则的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Kpi的设立等工作。共享服务机会项目实施的三种模式选择:①先剥离,再整合:将机会点、现有的服务运营团队整体剥离给共享服务中心,共享服务中心先接收,再启动内部项目优化,整合,建立服务线。②边整合,边剥离:共享服务中心和相关服务组织成立联合项目小组,完成优化、整合设计,随着项目的实施,将职责和运营资源交给共享服务中心。③先整合,再剥离: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专业能力参与相关业务组织的项目,完成优化、整合设计,实施后,仍由相关业务组织负责运营,待时机成熟时,再内包给共享服务中心。第一个共享服务的试点,需要控制实施速度,逐渐渗透,从某一地区、某个领域开始,试点成熟后再推广。服务费用可以先采取按成本以管理费用分摊的方式,以后根据情况变化调整收费方式,直到最终市场化运作。

(5)扩展共享服务的内容。在第一个共享服务项目成功、正常转入运营后,按照规划增加新的共享服务内容。因为有了第一个共享服务项目的成功示范作用,后面项目的实施将较容易得到组织更多人的支持,共享服务中心的项目开发团队也积累了经验,实施的速度可以快一些。

(6)运营与持续改进。运营阶段的关键是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保证财务指标的实现,确保流程质量、成本和时间等关键指标能得到持续的改善。通过测量共享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协议的差异、与业界标杆的对比,发现问题与机会,持续改进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人员能力,来实现卓越运营。

(7)对外服务和赢利。只有在很好满足了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服务支持后,才考虑提供对外服务,与业界的服务提供商进行竞争。大多数的企业共享服务中心还只是定位于对内服务。

国外调查表明,多数组织建立单一业务的共享服务(例如,it、人力资源或财务)的过程都花费了1到2年的时间。建立一个综合的、包含多个业务的集团共享服务中心,需要5到6年时间。

2.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风险和关键成功要素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开始共享服务的时机不合适,最初的自我评估不充分,共享业务的选择错误;高额的初始投资,较长的盈亏平衡期;制定新规则(内部关系市场化),冲击原有体制,企业文化(由行政等级变为交易伙伴),产生的裁员、分权、业绩考评方式改变等;共享服务中心成熟后的持续卓越运营等。各种显性、隐性的抵制都带来巨大阻力,降低效率,可能导致失败。

导致共享服务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4]:缺乏合适的共享服务中心领导人;缺少愿景和战略,未能提前规划;在初始阶段未在整个组织获得支持,缺乏管理层的领导力;对企业文化理解不够,变革方式不合适。如果早期的计划不够周详、沟通不充分,在公司内部并未获得充分支持,那么,其早期执行的成本增加会使那些因权力缩小而感到不满的经理们中止这种转型,从而导致项目的失败。

关键成功要素:在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中,获得管理层的承诺和支持、对流程和组织进行再造、以及转变企业文化都是必需的。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的新事业部、利润中心进行运营,需要完成一系列变革,如:转变为客户服务导向、再造以实现流程效率、根据价格和服务水平与外部供应商进行竞争等。实现成功的关键要素包括:挑选或招聘有优秀领导变革能力的共享服务中心领导人,制订切合实际目标和策略,根据最佳实践再造和标准化流程,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来整合和自动化流程,建立卓越运营的服务能力。

六、中国企业集团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必有性和可行性

中国企业集团建立共享服务中心的必有性。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从企业数量增长到企业规模扩大的转变,行业并购(包括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会形成新浪潮,产业集中度也会大大提升[8]。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规模扩大后的规模效率和行业并购后的高效整合,都能够发挥有效作用。其实中国有一些企业在共享服务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尝试,但是没有总结和推广。例如,一些公司建立了报账中心,对每个分公司的报销业务进行统一服务,报账中心就是一个共享服务。一些企业集团成立资金管理中心,负责管理整个集团的资金运作,决定贷款、筹资和投资等事项,这也是共享服务中心很重要的内容。

中兴通讯案例:2005年开始引入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共享服务业务已经从股份公司扩展到集团范围,从基础财务核算业务扩展到其他增值服务业务;为股份公司及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撑,在降低财务运营成本、控制财务风险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为了适应财务管理方式及其组织架构的深度变革,中兴共享服务中心不断进行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通过优化业务、专业化分工、开发完善it系统和积极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使其业务运营成效突显,单位财务运营成本下降了近50%,客户满意度不断上升,并逐渐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中国企业集团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在现阶段是可行的:(1)足够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复杂的业务和管理,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建立集团共享服务中心提高效率。(2)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变革能力。(3)信息技术的支持,企业集团已经有信息化的基础,大部分实施了eRp系统和网络平台,并且在这些方面的投入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4)共享服务中心也可以把部分业务外包给外部的服务提供商,通过有效管理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中国目前拥有世界一流的服务提供商。譬如:iBm、埃森哲、Ge金融国际服务集团、惠普、凯捷、eDS、aCS公司以及联想、用友等国内服务提供商。这些提供商正逐步发展壮大、积累经验,可以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美]罗尼克(nickRossiter),施瑞达(SridharVedala).共享服务在中国渐行其道[J].it时代周刊,2006,(13):70-71.

[2][美]布赖恩•伯杰伦.共享服务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DanLondon.Sharedservicesandthelinktohighperformance[J/oL]省略/Global/Research_and_insights/outlook/SharedServiceperfomance.htm,2009,(5):19.

[4]王明亮.以“共享服务中心”推动财务管理升级[J].新理财,2006,(5):43-47.

[5]张瑞君.共享服务模式:企业集团全球化战略执行的保证策略[eB/oL].省略/c/company_case_article.do?layoutid=48&id=1851,2009,(1):12.

[6]李涛江,李雷鸣.论企业的共享整合[J].经济师,2003,(10):143-144.

[7]任晓艳,章雪岩,杨娟.对实施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74-74.

[8]张维迎.把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eB/oL].finance.省略/review/20091211/10367090497.shtml,2009,(12):11.

establishingSharedServiceCentertoplayaScaleadvantageofenterpriseGroups

ChenDongfeng,wunengquan

(SchoolofBusiness,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财务共享服务实训的收获篇10

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促进我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鼓励企业及各类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1.鼓励各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努力保持接收数量与上年持平。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应在2009年高校毕业生招聘计划的基础上,再增加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数2-3%的比例,广泛吸纳高校毕业生,为企业发展增加后劲。

2.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高校毕业生,科研专项可吸收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高校毕业生在参与项目研究期间,其户口、档案可存放在项目承担单位所在地或入学前家庭所在地人才服务机构。聘用期满可以续聘或由人才服务机构优先推荐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与项目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间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连续计算。

3.困难企业在做好稳定员工队伍工作中,要更多地保留高校毕业生技术骨干。对符合条件并承诺年度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困难企业,可按规定在2009年内给予社会保险补助,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由失业保险基金支付。

4.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等符合小额担保贷款条件的人员,可按规定享受最高为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扶持。

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服务

5.大力鼓励我市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工作,对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各项待遇,要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苏政办发〔2009〕17号)有关规定,由相关部门予以逐项落实。服务满三年或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今后相关的事业单位空编优先聘用服务期满的毕业生。报考其他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或给予适当加分。

6.积极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2009年,全市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500名,享受省、市规定的政策待遇。

三、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7.对省里已出台的各项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要按照部门职责和管理权限,进行目标任务分解,认真予以落实。对规定免收的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不得再向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收取。

8.进一步放宽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愿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开放。对我市高校毕业生创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可提高到10万元,并逐步实现对大学生创业实行多渠道、多层次“输血”。个人申请小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从事非微利项目的给予50%的贴息。其创办的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签定两年以上聘用合同的,按每人3000元由同级财政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

9.鼓励高校毕业生以知识产权、实物、科技成果等可评估资产作价出资。允许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企业以股权出质融资。高校毕业生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或在科技型中小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和高技术服务业,创新项目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向市科技部门申请创新资金支持。取得国内外专利的,可根据科技、财政等部门的规定,申请专利资助及奖励。外地生源毕业生在徐创业的,可享受我市人才引进政策的各项优惠待遇。

10.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地,在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各类开发区、科技园区都要优先优惠给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或实体提供经营场地。鼓励采取各种方式合作共建高校毕业生创业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园。高校毕业生创业园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园内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各类扶持资金申请、企业登记注册以及商务、融资等方面的“一站式”服务,并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畅通的创业融资、成果转化及项目合作交易渠道。

11.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开通高校毕业生服务的绿色通道,提供“申请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的服务,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事部门要免费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论证、创业指导和跟踪服务。市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创业培训要重点向高校毕业生倾斜,创业培训费用按每人次最高不超过1200元的标准补贴。

12.举办创业创意大赛。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以*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鼓励发展类项目为导向,每年面向驻徐院校在校生举办创业创意大赛,吸引高校毕业生扎根*,在徐创业。对获奖的项目团队进行奖励,并优先向有关创业投资机构推荐。获奖项目团队的创业项目如在徐付诸实施或已在实施的,享受本意见的优惠政策。获奖项目团队成立初创企业的,可优先向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荐。

13.建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导师制,由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聘请创业培训老师、成功企业家和政府有关部门专家,采取单个指导、会诊指导、授课指导、陪伴指导、咨询指导等形式帮助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14.对创业成功,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一定规模,带动力强,信誉度高,生产或服务运营正常,依法纳税贡献较大,同时吸纳一定数量人员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创新成功奖励,所需资金从市人才专项基金中列支。

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15.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技能培训。人事部门要进一步举办公益性毕业生就业指导培训,年内培训人数应不少于5000人。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要重点面向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享受规定的免费职业培训优惠扶持政策。

16.推进毕业生见习实训基地建设。在完善现有5个省级毕业生见习实训基地、6个市级毕业生见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2009年再建成6个市级毕业生见习实训基地,10个县区级毕业生见习实训基地,并逐步将实训基地拓展到事业单位。对进入基地实习的毕业生,由同级财政按每人每月400元的标准,给予6个月的经济补贴,鼓励见习单位同时给予一定补贴。

五、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公益服务和就业援助

17.加大毕业生就业招聘会的举办频率,采取专场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和校园招聘会等各种形式,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就业平台。政府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机构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各类面向毕业生的招聘活动,全部实行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免费入场。

18.重点组织好校企见面会、校园招聘会,继续组织“百家企业校园行”活动,吸纳*籍毕业生和紧缺专业毕业生。加强网上人才市场建设,全年免费开放网上毕业生招聘市场,加强不同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信息沟通,定期就业信息和政策信息,扩大就业信息渠道,降低毕业生求职成本。

19.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登记推荐工作。对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部门通过短信平台免费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免费向企业推荐。对*籍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仍未找到工作岗位并有就业愿望的,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发给《就业失业登记证》,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应当在登记证上予以注明,凭证享受规定的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等优惠扶持政策。民政部门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20.对*籍城镇特困职工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保底就业,给予与毕业生签定一年以上聘用合同的接收单位每人3000元一次性安置补贴,其安置补贴资金来源,市区生源困难家庭毕业生由市财政拨付,县(市)、贾汪区生源的困难家庭毕业生由同级财政拨付。确保登记要求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当年100%就业。

对离校后回原籍的农村低保家庭和零转移贫困家庭未就业毕业生进行逐户逐人登记,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和一对一的就业服务。

21.取消人事档案保管费用。免费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系列服务。免收困难家庭毕业生考录公务员、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22.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取消用人审批和落户限制,公安部门凭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出具的落户证明、《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及时办理落户手续。公安部门对年度接收高校毕业生3人以上的各类企业,应允许其在所在地设立集体户口。

23.加强对招聘会的管理,确保招聘会安全和保障高校毕业生权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黑中介和未经审批擅自举办招聘会的行为,招聘活动一律不得收取毕业生费用。鼓励社会中介机构诚实信息,新闻媒体不得刊登毕业生招聘的虚假信息和广告。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财力支持

24.各县(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健全领导机构和协调机制,实行目标责任管理,严格工作考核和督查。对于中央和省、市制定的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要按职权范围,分头逐项落实。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形成各方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5.财政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财政支持和保障机制。从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政府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经费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