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4 10:45:29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莛忍少”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2021年一季度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自查整改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和《宜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20年四季度政务公开网络平台检测情况的通报》要求,我委认真组织开展了2021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政府网站普查情况。我委对照检查指标,认真开展了自查整改,总体情况较为良好。

(二)网站可用情况。我委首页能够正常访问,不存在断链和错链,网站站内搜索功能可用。

(三)信息更新情况。一季度我委动态信息128篇、政策文件3篇、政策解读2篇和通知公告16篇,对领导信息、网站工作报表和工作报告进行及时更新,并主动公开市2021年部门预算公开说明,做到全面公开。

(四)互动交流情况。一季度领导信箱收到来信2封,对收到的信件及时进行回复2封,并选取1封不涉密留言进行公开。

(五)政务新媒体运行管理情况。我委一季度微信公众号信息27篇,最高日阅读量达740次,主要宣传最新时事政策以及国企改革相关工作动态。

二、存在问题和整改情况

我委对照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检查发现网站存在政策解读稿未与被解读的政策文件相关联;部分内容页面无站点标签或内容标签;政务新媒体信息把关不严,有时存在标点符号遗漏或错误现象等问题。我委积极组织相关科室对自查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基本完成。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委将按照政府网站建设要求,以2020年度检查报告为依据,加强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建设。

(一)加快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优化完善网站功能布局,特别是注重优化栏目信息更新布局,积极推进与市级集约化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协同联动。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校园网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网络多媒体教学系统,是校园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制定系统网络规划;构筑合理的网络平台;确定功能实现手段;解决多媒体信息资源。

1制定系统网络建设规划

校园网的规划设计是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基础,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学院特点,明确网络多媒体教学的需求,以此作为制定校园网建设规划的前提;其次根据internet/intranet技术组网,实现internet网的基本功能和服务,建立信息资源库,使用web、Server技术实现视频点播、远程多媒体教学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在明确需求的基础上重点收集以下相关资料:用户分布情况、用户信息点的物理布局、校园网的主干和分支、以及主干和支干网的流量。资料齐全后开始设计校园网的工程建设方案,一个完整的校园网建设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内容: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的基本功能;网络层次结构;标准与协议;ip、域名及设备命名规则等。网络工程建设方案中一般包括各期工程建设目标、网络设计技术要求、主干网络技术选择、网络布线方案、校园网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网络操作系统选择以及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等内容。

2构筑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的建设由3部分组成:网络布线、系统平台、设备选型。

(1)网络布线: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网络布线采用光纤、双绞线的混合布线方式。

(2)系统平台:构建校园网的网络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服务器系统、web网络平台、移动互联网平台。

(3)设备选型:包括交换设备、服务器的选型。为适应多媒体教学的需要,对设备的选取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交换设备采用高速网络交换设备,选用同一家公司产品,便于用户根据其功能灵活配置;服务器作为校园网的关键设备、应具有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吞吐能力强、性能可靠、扩展性强、连网和管理功能强等特点。

3确定功能实现手段

要在校园网上实现多媒体教学系统,必须在开发利用网络平台本身的多媒体功能前提下,开发引进应用系统,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多媒体功能。

3.1webServer功能

www是信息检索和超文本技术的结合,web服务器把图文信息组织成分布式的超文本,并用信息指针指向存有相关信息的服务器,使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这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

3.2应用系统

是实现网路多媒体教学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通常由以下5个部分组成:

(1)多媒体课什制作管理平台,包括多媒体信息源及录入、视频信息源的非线性编辑、硬件视频的压缩与传输;动画及图文的制作与编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存储以及对所有这些内容的综合系统管理。

(2)网络多媒体教室,可以使教员、学员通过校园或内部子网,实现教室内部多媒体课件的广播、点播和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3)网络虚拟实验室,让学生在网络上通过计算机应用系统所显示的实验环境,进行各种模拟实验,系统可以自动判断学生的实验成绩。属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较高层次。

(4)视频广播系统,可以在internet和intranet上提供高品质的实时流媒体,实现“一点广播,多点实时观看”,且无须添加任何视频传输系统硬件,就可将录像、电视节目乃至摄像机拍摄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

(5)视频点播系统,可以使用户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联网计算机,自由地点播异地节目库中的视频节目和信息,是可以对视频库内容进行自由选择的交互式系统。

4解决网络多媒体教学信息源问题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3

谈到网络新闻编辑策划,首先要明确传统意义上新闻策划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对于“新闻策划”的学术探讨在1997年、1998年两年间曾达到高潮,虽然规模宏大,但学界始终未形成共识。近一年来,随着“新闻策划”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学界对这一论题的理解也部分地趋向共识。

什么是新闻策划?它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新闻策划广义上可以包括公关策划、广告策划、经营策划、竞争策划”(武汉大学夏琼教授):“新闻策划只能限定在新闻报道的策划,不要将媒介的经营治理活动拉进来,更不能搞策划事实”(华中科技大学孙旭培教授):“新闻策划应该包括自觉创造‘信源’的新闻事实策划和体现媒介主体性的新闻报道策划”(华中科技大学舒永平教授):“应把新闻策划的研究对象确定为‘新闻媒介策划’”。(中国人民大学蔡雯教授)。“新闻策划包含两部分内容――即对媒体本身的策划和对媒体内容的策划,前者包括市场定位、受众对象、经销策略等;后者包括专版时段的策划、栏目的策划、具体报道的策划”。(中国人民大学周建明教授)。

笔者引用蔡雯教授的定义:所谓“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指的是媒介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播活动的组织和治理工作。具体说来,这项工作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媒介定位与新闻编辑方针的确定;第二,媒介新闻单元(指媒介产品中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要职能的那一部分)的设计与采编机构的设置和治理;第三,新闻报道的设计与组织。依照这一定义,可以将“网络新闻编辑策划”定义为:网络新闻策划就是网络新闻编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和设计性工作,以及对网络传播活动的组织和治理工作。

二、新闻采编创新意识与策划编辑能力探究

随着新闻传播速度的加快,我国新闻传播已实现品牌化经营,电视、报纸、广播等均利用各自的优势,方便、快捷的传递新闻信息。为使新闻信息在生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引起更多的观众与读者,新闻编辑也必须将把关意识引入到创造思路中,以高标准、高质量的新闻编发。新闻编辑必须具有新闻的创新能力,增加自身对于新闻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从业经验,对新闻编辑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进行探究,现总结如下:

(1)新闻编辑政治素养及明辨能力的提高。对于新闻编辑来说,政治素养是最基本的能力,若不具备或丧失这一能力,则更无其它能力。可以说,在新闻编辑的工作中,政治素养有着非常关键的导向作用。我国新闻编辑在政治上具有自己鲜明的立场,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核心,坚持和拥护正确、合理的政治立场,清晰自身使命,在客观报道中融入自身的主观倾向。针对电子新闻媒体、印刷版新闻媒体,均必须坚持和拥护党的正确舆论,新闻编辑具备高强度的政治敏锐性、鉴别能力,提高自身的明辨能力。新闻编辑必须具有高强度的政治敏锐性、鉴别能力,才可对市场经济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识别,对于那些存在新异性新闻,可吸引观众眼球。

(2)创新意识的拓展。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就是经过不断的创新,对于新闻而言,创新就是新闻的生命线和灵魂。新闻以编辑为主题,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的建筑和设计师,就必须具备创新意识。新闻编辑只有储备丰富的知识,才可在编辑工作中,不断的开拓灵感与思维。当然,新闻编辑也是普通的工作者,不需要其成为专家,但为做好新闻编辑工作,就一定要吸取更多的知识,使自己能作为杂家,新闻编辑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自己所分管的知识和内容,还要涉猎自然科学、政治、文学、经济、艺术等方面。作为新闻编辑,则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留心平凡的生活,在工作中投身实践。

(3)新时期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在我国新信息时代,新闻编辑主要承担信息工程,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创新意识对新闻的促进、制约和联系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促进新闻的严密性和整体性。因新闻传播有自身的传播规律,因此,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是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最基本的素质。可以说,新闻工作者自身素质同编辑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编辑能力,加强创新意识,是新闻编辑主要的研究问题。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4

【关键词】“卓越计划”、模块化、融合媒介、革新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我国提出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改变以往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制造大国”形象。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转型,同样需要教育领域采取相应的改革,并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正是在这种形势下,教育部提出并大力推进“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1],也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强的工程技术人才。这就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必须打破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为大学数学课程的一部分,是高等学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运用打下基础。但该课程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强,实践性体现不够,比较枯燥,学生的学习参与性不高,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效果。而“卓越计划”突出的是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与“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相互衔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也就成了该课程面临的棘手问题。

一、以模块化为手段,优化重构教学内容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理论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现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严格按照高等教学教学基本要求的知识点和逻辑分布进行编制,是一个完整而又不可破的内容体系。而“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则要求课程以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设置动态性的教学内容更新机制,也就是紧紧围绕社会生产实践和工程需要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适时的更新[1][2][3],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卓越专业”课程建设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动态性。而长期以来,我们认为科学理论是自成体系的,具有较强的封闭性、稳定性,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为数学科学的一门课程保持着严密的逻辑体系。这也就意味有关“卓越计划”的培养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抵牾。换言之,传统模式下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不符合“卓越计划”培养需求。

这就要求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但打破并不意味着将原有课程体系弄得支离破碎,而应是既要保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严谨的科学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又要使课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有研究者认为企业课程可以通过模块化方式嵌入“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也有研究者将大学数学课程按照机电类、土木类、经管类、文科类等学科进行模块化设置[4]。笔者认为模块化也不失为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手段。通过模块化形式和手段,按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原有的理论体系、逻辑关系和学科专业特点,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既要保持知识的理论纵向深度,又要拓展知识应用的横向广度,从而实现模块化整合。在进行模块化整合的过程中,正确面对和解决三个问题可以较好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重构:一是处理好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的内容衔接,实现数学知识的融合、数学思维的贯通;二是处理好该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连通,将专业课程的工程案例融入本课程,既实现知识的上下连贯,又避免该课程过于抽象乏味;三是处理好与工程环节的衔接,实现以主题引导提升理论和技能的理论、实践、技术和素质四位一体的“卓越计划”教学内容建构体系。总的来说,“卓越计划”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是做简单的加法或减法,而是整合时既要保持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又要保证知识点的全面性。[5]

二、以融合媒介为载体,建设多元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自2001年国家开展优质课程建设以来适应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但一直以来,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公众在重视教学的时候,却并未真正关注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更鲜有人以现代的眼光看待教学资源,而是停留于教学大纲、教材、备课笔记、习题、试题或试卷等传统资料上,即便新增的视频录像也仅仅是课堂的翻版。另一方面,也鲜有人以传播的视角来看待教学,更未意识到传播媒介的作用和意义。多数人认为教学就是“讲”,而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某种意义上仅仅是传统板书的翻印、音视频资料的播放器、图片资料的幻灯片而已。也就是说教学“并没有与技术手段效率的提高成正比”[6],传播媒介对教学的积极意义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以为充分认识传播媒介尤其是融合媒介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将融合媒介作为建设教学资源的载体,对于推进“卓越计划”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举措。那么怎么建设以融合媒介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呢?以个人的观点,我以为,首先要重构教学资源的理论范畴,形成课堂资源与课后资源、线上资源与线下资源、同步资源与异步资源、文本资源与图像资源、音频资源与视频资源的多元化资源。其次要强化教学资源实践性,将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就是按照课程的理论体系和模块化整合的要求,建设理论与案例多元融合的教学资源,将抽象深奥的数学理论用浅显的语言、生动的案例阐述出来,避免《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二次抽象。再次要正确运用以融合媒介为载体的建设方法。融合媒介是一种不同以往的媒介,是不同于以往传统教学模式和需要的媒介,因而以此为载体的教学资源建设方法也就需要根据新的媒介特点来制订。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合媒介否定传统媒介的功用,相反融合媒介应保留传统媒介的优势并加以运用,用麦克卢汉的观点来说,就是任何旧媒介都是新媒介的内容[7]。而今的教学资源中也存在此类现象,例如备课笔记过去多以纸质媒介为主,而今却是纸质媒介、电子媒介均有,不过电子形式却只是纸质形式的翻印而已。这样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否定了电子媒介的意义,也就阻隔了融合媒介在教学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笔者以为应以融合媒介为载体和技术手段,对传统的教学大纲、备课笔记、习题、试题等教学资源进行更新和转化,不止是形式的转换,而是要将融合媒介建成一个聚合器,进而将教学资源建成以知识点为中心的基础理论、外延知识、案例分析、实践应用的聚合反应,凸显教学资源的智能化、交互性。最后要改变教学资源的建设理念。传统教学资源本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建设理念,教师需要什么就建什么,是否适合或适应学生并非重要的问题。而融合媒介是一种开放型的媒介,智能化、交互性是其显著特征,因此新型教学资源不只是教师建设,学生使用中也起到建设的作用,这就要求必须改变教师单一中心的理念,转而以教师、学生双中心甚或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转变,“体现学生主体发展的最终价值”[5]。

三、革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前面已经论述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问题,不过再好的内容框架和教学资源不能有效到达学生,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因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现今的教育氛围使很多高等学校和教师不愿花费时间和精力思考和改革教学方法,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填鸭式教学比重小学更加泛滥。“卓越计划”培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践问题,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卓越计划”专业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尤其是要教学方法的革新推动学习方法的变革,也即由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也使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笔者以为要达到这样的改变目标:一是要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的中心地位和主体性[3],说白了,教师教学不是为了工作量,学生不是为了学分;如果不确立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研究式、参与式等就是纸上谈兵。二是钻研教学方法改革,现今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的灌输,教师的“讲”甚或就是照本宣科;而“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则要求带着问题“教”和“学”,正如林健所说:“研究性学习强调基于问题、面向实际,凸显自主探究,重点体现在‘研究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互动、批判改进’等核心环节”,因此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学习、基于案例的讨论式学习和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均以问题为中心,只是问题的来源不同而已,这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之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同样适用,且急需加强。三是要适当借鉴国外先进教学方法,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慕课”(mooCs)都有两个基本特征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和问题主导式,这与我们转变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异曲同工。因而适当而恰当地借鉴翻转课堂、“慕课”等国外教学方法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无疑是一股清风,对于撬动死板的教学方法不失为积极的助推剂和氧化剂。四是要推动课程实践性教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现状是就理论讲理论、就知识讲知识,与生产生活、学科专业分离;尽管该课程理论性强,但它来源于实践又面向实践,这说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就是要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在该课程中植入生产生活案例应是一种可行而方便的方式,甚至可以到学生的专业实验室用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专业问题,使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第2期,p.47-55.

[2]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4期,p.10-17、57.

[3]林健.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第6期,p.19-21.

[4]马晓峰、毕渔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下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第10期,p.167-170.

[5]林健.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第5期,p.1-9.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5

一、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职业规划是指运用职业评析、调查访谈、心理测量等方法和手段,依据市场人才供求,按照求职择业者的个人条件与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的用人要求,提供咨询指导和帮助,实现人与职业的合理匹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高校职业规划教育则是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和学校教学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就业形势,并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具体条件进行升学或就业分流选择,引导学生以社会实际需求调整就业期望值,努力提高全面素质,主动增强综合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施受过程。

但是在我国的新闻教育中,职业规划教育却被忽视了。近几年来,新闻传播类专业院系在各大学快速增长,在招生方面大规模扩招,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大院校新闻类专业点数量总计661个,比2004年增加200个,是2003年的2倍;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的在校生人数在130,000以上,每年平均毕业32000人。那么,这些新闻学子毕业后将要就职的传媒市场的情况又如何呢?

目前,我国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在内的传统新闻媒体总量约13000多家,而且近几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广电总局将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进效益”的方针,基本未审批创办新的媒体。这意味着,一段时间内传统新闻媒体将维持现有规模,数量上不会有大的增长,因而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将是有限的。从媒体来说,中央和各省市的大多数传媒已经组建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学历层次比较高、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队伍,对记者、编辑工作本科毕业生的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且媒体的报道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提高报道质量,在招聘人才方面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多元化,新闻专业毕业生不再是媒体招聘的主要方向。

另外,目前新闻院校背离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使得它所培养的毕业生媒体不需要,而媒体需要的毕业生新闻院校又培养不了。当今的新闻媒体对于相对单一的采、编、播为主的人才逐渐失去兴趣,而越来越倾向于兼备节目策划经营、宣传销售、制片管理、市场运作为主的复合型人才,而这恰恰是我国高校新闻教育所欠缺的,这无疑加大了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

二、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

一个完备的、科学的、富于发展眼光的新闻教育体系应当有义务向学生告知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帮助其了解新闻传媒具体需要的人才标准以及相应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等,应该向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将职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相关联、相契合的新闻规划教育。

1.高校要提高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另外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对不同的群体进行不同的指导,也就是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具体需求分阶段进行。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大一新生,要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大学与中学的差异,明确上大学的目的,树立规范意识;大二学生则要开始进行职业探索,培养沟通、组织、团队合作等能力;大三学生面临选择,就该进行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及职业技能的进一步培养;大四学生的焦点是就业,就业政策、法律环境、求职技巧、就业压力疏导等应该成为这个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

2.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高校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把个人学习、个人发展与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新闻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就在于把学生的志向、兴趣、自我概念与传媒事业发展所提供的机遇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找到新闻传播专业学习与传媒市场发展的契合点。就新闻人才成长而言,职业规划就是通过人才自身的自我变革,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并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能动性,达到人才自我实现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双重目标。

第一,教育学生树立全面的职业认识,尤其是树立正确的新闻职业观。新闻工作者是时代风气、时代精神的传递者与塑造者,同时又是政治经济文化秩序和社会稳定的守望者与监督者,还是社会生活和大众的沟通者与服务者。新闻职业规划教育,要分析与摒弃社会上对新闻记者、编辑、主持人等职业的错误性认识,避免对新闻职业进行所谓“无冕之王”的夸大其词的宣传,通过学习我国新闻史上如王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等老一代著名新闻人的事例,使学生树立新闻职业“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职业理想。通过新闻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新闻职业背后所肩负的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所必需的付出、风险甚至牺牲。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准确判断新闻职业,抱定正确远大的职业理想、职业追求。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6

随着传媒产业链条不断丰富完善,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集聚效应再次凸显。记者从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朝阳区新闻会上获悉,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西京国际传媒产业基地、“大师工场”三大重磅基地落户“传媒走廊”。

懋隆:国有老仓库华丽转身

2012年12月19日,随着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16家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集体签约入驻,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一期)正式开园,园区整体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产值过百亿元。

据了解,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区位于朝阳区三间房东路一号,地处CBD—定福庄国际传媒走廊东段的核心位置。园区规划总建筑规模17万平方米,由建于1964年的外贸三间房仓库改建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园区是在保持原有老仓库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整体改造装修后建成的。整洁的园区路面,错落有致的绿植小景,换了容装的老库房,形成了区域联系、相互贯通、新旧融合的风格。

据园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结合园区功能定位和区位优势,懋隆在引进企业入驻过程中重点选择了高端工艺、文化传媒、广告策划等领域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已经有北京佳美丽家陶瓷公司、北京华映星球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博观公司等16家文创企业签约入驻。与很多项目四处招商不同,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在改造之初就定下了三不要的标准:不符合园区发展定位的不要,不是业内的领军企业不要,不属于总部结算或者展示交易高端环节的不要。“一期已经全部招满了,真没有想到这个市场这么大”,园区负责人单维新乐呵呵地说:“很多知名的企业来找地,我只能推到二期了。”

据悉,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是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上的重点项目,已分别列入北京市国资委和北京市朝阳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着力打造中国高端工艺品设计创新、展示传播、交易销售以及文化传媒、创意设计、总部结算等的集聚发展平台。

该负责人介绍,园区将通过充分挖掘展示功能,把中国高端传统工艺品的展览展示作为亮点,8000平方米的“懋隆艺术馆”精品荟萃,形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文化艺术品殿堂。同时,突出创意研发功能,把中国轻工工艺品创意研发作为动力,打造国内最具实力的创意研发孵化平台。此外,园区还将兼顾销售功能,促进中国轻工工艺品的民族品牌和中外品牌文化休闲龙头企业的产品及服务的销售。

另据了解,园区一期开园的同时,二期改建工程也已启动,并在第十六届京港洽谈会上与香港有关方面完成了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是今年京港洽谈会重点签约项目。二期将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建筑群,总投资额约8亿元人民币,进一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提升园区集聚辐射效应。

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整体建成运营后,将成为特色鲜明的中外高端工艺品及品牌文化休闲产品展示、销售、创意中心和传媒企业总部聚集中心。预计园区入驻企业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成为“传媒走廊”重要的东区门户。

西京国际传媒产业基地落户

记者从第七届文博会朝阳展团现场了解到,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正式落户北京-CBD定福庄国际传媒产业走廊,该项目位于传媒走廊最东端,将打造成为传媒走廊作为国际信息传媒枢纽的桥头堡,目前一期已经启动改造建设,将成为传媒走廊上的又一亮点精品工程。

“为什么该项目会选择落户传媒走廊?”记者问到,“这是传媒企业的成本需要和产业链条的集聚需要催生出来的必然选择。”该项目负责人西京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茂西表示,目前,传媒走廊集聚了多家国际传媒机构和国内知名传媒机构,建设专业化、国际化的传媒服务业,已成为传媒走廊产业链条的必须环节。

朝阳区立足传媒走廊集聚全国最优质的国内外媒体资源的优势,着力发展国际传媒产业,仅仅用了两年便迅速建设成为全国首个年产值过千亿元的传媒产业发展功能区。随着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传媒走廊产业链条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由西京文化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应时而生。该公司于2009年全资收购了英国主流媒体普罗派乐卫视,三年经营中,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媒体资源。“充分借助西京这几年文化‘走出去’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在国际上的媒体资源,帮助有条件、基础、致力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更多传媒企业‘走出去’,是我们建设这个项目的初衷和根本目的。”叶茂西介绍说。

据介绍,西京国际文化传媒产业基地(一期),目前已经启动建设。“主要通过对自有厂房进行工程改造建设,包括办公区、演播室、专业采编室、数字传输机房、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及软硬件的投入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利用公司丰富的国内外媒体资源及优势,力争在明年建成走廊上第一个以传媒服务为核心,以国内外传媒产业文化交流为己任,打造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传媒产业基地。”到2015年,西京国际化传媒产业基地将成为传媒走廊上的重要园区,吸引国内外媒体到此进行节目制作、文化交流以及节目编译等。

“大师工场”首次亮相

未来两年之内,朝阳区青年路东侧、朝阳北路大悦城北侧将新添一处由北京供销社库房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大师工场”(master works),这是国内首家旗舰型设计创意产业园。“大师工场”将有力推动北京作为世界“设计之都”的发展进程,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据了解,“大师工场”占地面积约3.7公顷,一期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二期将达到8万平方米,是以设计及相关产业为主的高端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预计将吸引300余家企业入驻,每年将创造100亿元人民币的设计产值(GDp)。据悉,一期改造工程计划于2013年10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会吸引国内外知名设计企业和设计师入驻和集聚,开展设计创意作品展示交流和各种学术活动。

按照规划,园区将重点发展以时尚建筑设计产业为主,并兼有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室内设计、环境艺术、效果图与模型制作等相关文化创意产业。

记者了解到,“大师工场”将重点培育四大园区业态:设计交流、设计教育、设计生活和设计商务。据悉,设计交流板块主要包含设计博物馆、设计图书馆、国际交流展览中心等;设计教育版块主要包含设计创意学院、设计大师培训中心、低碳生态建筑设计培训中心等;设计生活版块主要包含设计精品展示厅、品牌工具专卖店等;设计商务板块主要包含大师工作室、大中型设计公司、创意及咨询企业、设计行业组织机构等。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7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女|25岁(1986年9月12日)

居住地:深圳

电 话:139********(手机)

e-mail:

最近工作[1年5个月]

公 司:XX广告有限公司

行 业:广告

职 位:广告创意/设计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媒体创意

学 校:香港城市大学

自我评价

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优秀的项目策划能力、方案撰写能力和文案表现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提案能力、并能根据客户要求迅速做出反应;积极主动、耐心细致、讲求效率、乐于接受挑战,责任心强、具有较强的品牌意识、团队意识及服务理念。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目标地点:香港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部门经理

工作经验

2010/4—至今:XX广告有限公司[1年5个月]

所属行业:广告

营销企划部广告创意/设计经理

1、平设计的资料整编,思路的发想、图形开发、设计提案

2、项目的节奏把握,信息的采集,分析,整理工作

3、收集竞品信息,参与制定品牌传播计划

4、设计市场推广所需的宣传单,产品手册及海报等

5、负责区域内促销活动的方案制定、执行分工、过程把控、方案总结

6、规划管理企业品牌形象发展、检查正在进行中的形象项目

---------------------------------------------------------------------

2009/3—2010/3: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1年]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市场经营部客户关系经理/主管

1、负责与某知名零售业企业印刷品合作项目

2、与客户合作策划各种运营活动,如:海报制作印刷投放,Dm印刷推广,店内装饰陈列等

3、负责公司客户的大型企业宣传与形象设计工作

4、撰写完成前期项目提案整合推广策略方案

5、维护现有客户,并在执行过程中,保持与客户的良好沟通,发现问题能及时解决

6、配合公司各部门完成项目的实施工作

---------------------------------------------------------------------

2008/7--2009/2:XX艺术中心[8个月]

所属行业: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市场部市场助理

1、根据前期客户要求制定详细计划、报价、合同。

2、设计企业LoGo、企业宣传画册、宣传资料、广告。

3、协助其他部门共同制作广告宣传文案。

4、独立完成个案及效果图,精通施工工艺及材料价格。

5、负责公司项目的策划、市场调查、客户满意度调查。

6、协助客户进行项目、活动的执行与协调工作。

7、把握媒体动向,协调维护媒体关系,完成媒体计划。

教育经历

2004/9--2008/7香港城市大学媒体创意本科

证书

2007/4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

2006/12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8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信息化工程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教学思路,使我校走在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1)在全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用电教,上好课”的活动。县教育局提出了具体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及市骨干教师在今年底前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要会自己制作课件;30-40岁的教师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会电子备课,会上网搜索资源。40岁以上的教师要使用电脑,会使用wpS或woRD进行打,会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根据这一要求,上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分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学期要巩固这一成果,挑选一部分制作能力强的教师再次集中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在青年教师的评课活动中要求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倡自己上课用的课件自己做,在评课的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评比。

(2)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兴起,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水平。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挑选制作课件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的同时,适时请进高水平的师资进行指导,重点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活动定时、定点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争取在今年的连云港市课件课比中获得好成绩。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组出谋划策,督促课题组适时推出阶段性汇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培养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多与县、市专家联系,争取获得指导,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为实验的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4)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鼓励老师们将平时研究积累的心得体会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每人学期结束上交一份,并聘请专家进行讲评,指导,指出最新的研究方向。

(5)加强信息技术课的研究工作。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信息技术的考试将排入到小学生毕业考试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必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

(1)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好基础,这学期继续投入,做到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同时重新配备一个50座的多媒体机房,集计算机教学、学科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语音教学为一体。

(2)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电教硬软件的各项制度,新购置的硬软件继续登记上册,严格执行电教仪器的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电教仪器的使用率。

(3)继续强化电教意识,坚持“三机一幕”进课堂,并严格执行《厉庄小学电教设备的使用制度》,定期检查《电教仪器使用记录》,促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校学科电教覆盖率100%,上课率达40%,以提高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电教代办费,逐步增加软件的投入,努力提高电教软件的数量与质量。除继续向县教研室征订各类投影片、录音带、录相带及多媒体光盘外,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自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投影片,录相带、多媒体课件等。

3、继续做好学校网页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页不仅是学校宣传阵地,更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也是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标志。为此,我们将投入精力着力开发校园网页的功能,充实网页内容,拓展现代化教学的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方位的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绩。

4、认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1)计算机现在是很多学生的最爱,这学期继续配备优秀师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制作班级网页,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年级为单位的学科知识竞赛,拟在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电教工作计划,发放各类电教硬软件。

2、发放教师电教使用记录。

3、各课题组制定学期活动方案

十月份:

1、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

2、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正常开展活动。

3、组织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

十一月份:

1、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

2、参加连云港市课件制作评选。

十二月份:

1、聘请电教专家来我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讲座。

2、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

一月份:

1、回收各类电教仪器和电教软件。

2、学校电教工作总结,电教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精神,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完成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一)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电教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讲座.

2,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有关网页制作的培训,鼓励教师制作个人或班级,学科的主页,并尽量向外个人网页。

3,积极组织电教骨干教师参加市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规范管理我校的多媒体网络,使我校的网络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4,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培训,参赛.

(二)注重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1,做好传统电教媒体(三机一幕)和多媒体电脑的配套使用,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好每种电教设备,讲究实效,真正显示各种电教媒体的优势,并规范操作,及时做好有关使用记载.

2,认真执行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等计算机使用制度及物品借还制度.

3,逐步实施办公现代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办公备课电脑化.

4,认真做好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网上学习的辅导工作,着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1)按计划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各电教教师认真做到按计划进行教学,及时对学生做好检测和调控,不随意变换更改教学计划,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计算机教学人员要按年级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上机操作的辅导工作.

5,积极做好电教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工作,鼓励,指导教师下载教学软件,自制教学软件,积极创建好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6,电教组认真做好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7,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微机室,电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责任到人,确保电教设备工作正常,对相关人员作好考核.

8,学校的校园网主页做到专人维护,定期更新,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虚拟窗口,学校管理的有效帮手和师生学习资源的园地.

9,电教软件实施电脑管理,有助于教师快捷,方便地查找素材,更好地提高电教软件的使用率.

10,做好"浙大管理软件"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并尝试应用.

11,发挥好学校"笋芽儿电视台"的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类活动.

(三)加强教育科研,深化学科整合.

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1)结合各学科开展电教研讨活动,一学期中各学科至少要开设1节多媒体课,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2)利用网络教学开设2节研讨课,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3)探究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4)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并参加区电教论文评比.

(5)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利用电教设备将活动过程,活动资料进行归档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3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本年度,紧紧围绕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对照教育技术省i类标准,做好我校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本学期教育技术工作的计划。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责:

成立以抓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育技术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组员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分工、职责明确,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陈进老师负责网络教室、网络管理、广播室、信息教研及活动、设备维修等,朱应禄负责电教教材、设备的收发与登记,多媒体维护、教育技术培训及其他事宜。

二、认真开展工作,努力创新

1、向全体教师及时传达上级教育部门教育技术工作精神,统一认识,增强师生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办公、通讯、教育教学、家校交流的意识;

学校电教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积极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做好剩余功能室教育技术装备。

还需装备的有:图书室、阅览室、资料档案室,校史室,体育相关器材,美术室及准备室、音乐教室及器材室、舞蹈—形体教室及器材室,史地教室,教师办公电脑(44),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教师办公桌椅,心理咨询室装备,医务室设备,会议室桌椅,大小报告厅桌椅沙发,接待室装备,校长室办公桌椅及沙发,教师就餐桌椅,校园文化建设等。抓好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技术实践工作。结合学校与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加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设备及器材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措施,加大使用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宣传、使用、管理力度,借鉴其他学校好的经验,把教师们的使用情况做为教师业务能力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制订相关的激励措施。要求理化生教师进行仿真实验平台的使用及数实验室的利用,力争熟练应用,得心应手,开发课程。继续要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设、管理好专题学习网站,力求出精品。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和学校公开课的展评活动,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并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网页型课件与多媒体课件研发制作培训工作,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要求学会自制适用于教学实际的课件,并要求出精品、能参赛获奖。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专题网站,开通学生用户,与学生进行学科互动,实现空中课堂。

4、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的管理,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净化学校网络环境。

5、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关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科学管理,极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

定期保养投影机,每修一台电脑的同时,要清理cup、显卡等处的灰尘,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6、进一步充实、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备课工作,积极利用远程优秀教育资源。

同时,组织本校教师踊跃为教育资源网做贡献,上传优秀教育资源。

7、认真使用好理化生网络实验监管网,做到有计划有总结。

加强班级多媒体的使用与管理,发挥教育资产的服务效能。

8、校园网和使用管理要规范化,杜绝网上垃圾,教师不得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允许上传未经学校审批的垃圾资源,提倡文明上网。

各科室应及时更新网站对应栏目内容。

9、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开展集体备课,指导学生开展好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10、加强家校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督促班主任老师积极使用平台,使资源最优化,达到最大教育效果。

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督促各处室及时发文。更新emis数据,各部门分工协作,力求数据全面而精准,为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4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____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努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工程。以科研为先导,电教为抓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更新观念,增强电教意识

早在20多年前,同志就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快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面临的挑战。为此,我校领导自觉适应形势的变化,认真学习,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电教工作列入教育事业的规划,认真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学校专门成立电教领导小组,配备电教专职人员,制订专门的电教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举行电教专题活动,建立健全的投入、责任、教师培训和教育实施机制,使学校电教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此基础上,我校全体教师要做好学校的__课题结题工作,筹划十五课题开题工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装备电教技术,充实电教资源

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给电教技术装备带来了强大动力。我校领导有强烈的教育现代化意识,本学期,学校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一方面配齐配足常规电教媒体,另一方面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效益优先的原则,装备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媒体,并不断充实电教软件资源,逐步提高电教软件的配置比例。本学期设想高三教室配置投影机、实物投影、计算机等设备;重新新建校园网,节点联接到各教室,总投资50万元。

三、规范管理,发挥最佳效能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电教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力争管理上水平,效益呈一流。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1、抓好资料管理,及时向教师呈现教育资源。

学校建立能够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资源库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本学期,我们将不断积累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师科研资料、题库、视听资料等,以形成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阅资料、点播多媒体课件、视频节目等。

2、加快学校校园网数据库建设,更新学校网页

我们的学校网页在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网页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网页制作技术较落后。这学期学校主页中要求每一门学科有相应的内容。教研组长要以本学科网页建设为契机,组织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要及时充实学校数据库,完善校园网建设。

3、进行电教培训,努力提高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不能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适应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闭塞守旧,必将成为朝代的落伍者。但是对信息也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引导师生正确地使用电脑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考试,做好区电教中心的各项任务和工作。

用好电教设备,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加快。今后,多媒体课将很频繁,逐步成为常规课。通过常规电教媒体的制作培训、自制投影片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普及电教常识,使全体教师掌握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人人做到“四会”。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教师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计算机骨干教师的培训,校园网络的培训,努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电教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从事电教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去年,我们已逐步建立了课件制作小群体,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是扩大制作群体,要使全校教师人人会使用课件,熟悉课件制作过程,并积极参与。

4、推进办公现代化,逐步试行电子政务,走无纸化办公之路

通知、通报、工作安排等,都要逐步在校园网上。办公现代化能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电教设备使用台帐。

5、定期检查、维修电教设备。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做好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要求我们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作为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用科研来指导电教工作,防止走“人灌”到“电灌”之路。为了实验研究成功,我们一方面请专家来指导,并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交流收获;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9

关键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高职院校;管理制度

1引言

高职院校是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对学生开展职业技术培养期间,依据高校的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开展实践教学,能够给学生传授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其职业操守、道德标准加强,由此一来也能从学生的实际能力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中,体现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对此本文将对教学管理制度中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展开全面的分析讨论,探索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的全新规划道路。

2教学管理梗概

教学管理依存于制度的建立,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与学生管理期间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的改革与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也逐渐走向信息化发展的阶段当中。所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更好的推进教学目标实施,能够将高校的组织、规划、协调能力全面加强。因此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是实现高校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现代教育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能够将教学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并对技术能力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开展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建设期间,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常见的是在软件开发以及利用期间,其升级或维护工作不能高质量的进行,高校需要更新软件系统其资金与资源的投入力度就会增加。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系统化工作落实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还需要广大教职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着重对系统或相关软件的开发利用。

3计算机多媒体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日常教学管理的支撑作用

高职院校各个专业教师的工作时间相对来讲都比较灵活。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使得教师在不授课期间对学生管理工作更加的针对性,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整个学校的学生数量、设备条件、信息资源等更加直观的表达出来,这样教师的排课就会更加的合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2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成绩管理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加高效的开展学生成绩管理。由于高职院校的专业以及课程考核形式种类较多,所以学生的成绩统计或处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一般的人工录入或计算,不仅耗费时间其出错率也比较高。所以教师可以考虑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利用其中的管理软件,将每位同学的学习成绩都录入,这样就能将其及格率、班级划分、专业划分等细致化的进行,可以利用管理软件系统进行查询或使用,在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的同时,还能将其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3.3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评定中的应用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评价或教学质量评价受到的关注度逐渐增加。由于各个院校的招生数量与规模不断扩大,所以从教学管理来看,教师的职责范围也逐渐扩展。所以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多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管理,就能通过系统工作及时的获取反馈信息,对于学生来讲也能极大的节省平阿基实践。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教学质量进行监督管理的受众是来自多个方面的,所以用户在进行系统应用期间,完全可以对其使用查询或输入的操作,这样的教学评价工作开展,能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

4计算机技术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加强措施

4.1质量管理工作加强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高校院校的管理制度之中,是能够将高校的现代化管理工作全面开展的。所以高校在引进先进的技术同时,也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需求。对此采用制度或规范对教师以及学生形成一种约束,那么教师的管理工作准确性才能迅速的提升。构建高职院校教师管理工作的评价平台,能够从学生的角度直接剖析教师存在的不足,能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辅助功效全面呈现。

4.2组织管理能力提升

高职院校的技术性专业分类较多,而各个学科之间交叉或联系也比较强。所以开展管理工作的流程也较为繁杂,所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支撑条件,建立一种利用数据流动的管理制度,那么就会将一些有效数据的价值呈现,将教师开展管理工作的方向或目标明确的划分,各个教学部门、管理部门通过系统软件进行信息资源的共享,也能将高校管理与教学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来,促进高职院校的特色管理目标达成。

4.3资源整合能力提升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所能容纳的信息资源是海量的。所以教师应该考虑其与学生管理或教学质量之间的紧密联系,给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或管理能力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根据不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拟定教学计划、管理计划,就能将互联网的信息资源有效的整合,将优质资源的利用率大大提升。

自媒体工作计划篇10

abstract:Collaborativeinnovationdevelopmentplanningshouldberelatedtorealconditionsofeachuniversity.adevelopmentplanningframeworkisputforwardbasedonregionalindustryperspective.Basedonregionalindustryanalysis,therecommendationoftargetandtask,developmentthoughtsandguaranteesystem,resourceconvergeplanandmeasures,evaluationofinnovationeffectivenessandsocialcontributionarethefivestepsincludedinthisframework.thedigital-mediatechnologymajorinGuangdongpolytechnicnormalUniversityistakenasanexampletoexplainhowthisframeworkbeapplied.thispaperprovidessomereferencesforthesynergeticinnovationofrelatedinformationtechnologymajor.

关键词:区域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决策

Keywords:regionalindustry;cooperationamong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institute;collaborativeinnovation;decision

中图分类号:G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013-03

0引言

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自2012年启动实施,四年为一个周期,旨在建立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大力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探索适应于不同需求的协同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协同创新的环境和氛围[1]。相关研究人员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探讨了理论内涵、人才培养、管理机制、激励机制、风险控制以及学校层面的协同创新战略等问题[2]-[7]。

从广东省来看,自从2005年启动省部产学研合作工作后,每年科技厅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创建产学研结合创新平台、院士工作站,组建产学研创新联盟,并不断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促使国内外创新资源加快向广东省内聚集。产学研创新联盟是协同创新的一种形式,截止2013年12月,参与产学研创新联盟除了众多的省外重点大学,省内高校仅涉及几所具有较强理工科研实力的大学。所以广东省省内120所高职以上的各类型院校如何开展协同创新,如何结合具体专业进行协同创新规划发展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

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对这四种类型的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其中前两者都是国家层面的,分别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为主体,以世界一流为目标或为了提升整个国家文化软实力。面向行业产业的强调以工程技术为主体,支撑全国行业产业发展的核心共性技术研发和转移,这也需要高校在某学科具有国内领先的科研实力。所以适合大部分省属以及地方高校的是构建面向区域(一个省或一个市)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重点,加强高校与当地支柱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区域创新。

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必须结合高校自身内部的校级重点优势特色学科,而且最终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中。结合协同创新中心申报以及前期的产学研实践经验[8][9],我们提出一个基于区域产业视角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如图1所示,包括区域产业分析、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发展思路和制度保障拟定、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五个步骤。以下结合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来说明该框架的应用流程。

2广东数字媒体产业分析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在信息技术学科群、机械工程学科群以及职业教育、师范教育方面具有较强的科研教学实力。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2012年成功申报的本科专业,并依托学院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教学团队组建了数字媒体技术科研创新团队。在专业创办之初,就确定了协同创新进行专业发展的思路。结合图1所示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框架,首先必须进行区域产业的分析,即广东数字媒体产业的分析。

随着微博、微电影、移动互联网、数字娱乐、动漫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蓬勃发展,数字媒体产业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与新兴经济的重要基础,广东面临着重大的机遇。数字媒体产业,无论动漫、游戏、影视制作等,都是低能耗、无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我国将推动数字媒体的产业化进程,市场价值超过万亿,广东数字媒体产业也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指出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优先发展包括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同时规划纲要也指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的领域包括了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家庭等产业,并促进数字视听产品转型升级。

广东地区聚集着互联网、移动网和广电网的大型规模企业,具有较好的数字媒体产业基础。2000年以来,网易、腾讯两大全国互联网门户网站就落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和深圳,并不断蓬勃发展。2009年中国移动南方基地投资66亿落户广州市天河软件园高塘基地。中国移动南方基地将作为中国移动研究院的有效补充,打造开放的业务平台和灵活的研发合作机制,引导信息设备供应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协力构建生态型战略合作模式,推进移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2010年6月,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是广东省属大型国有文化企业,是以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为主业的大型现代化有线广电网络运营商,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200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820万户,总资产139.25亿元,用户规模、资产总额均位居全国同行业前茅,目标是成为全国具有强大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知名骨干文化企业。三网融合以及未来宽带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这些企业的创新能力主要是体现在数字内容以及应用的创新上,而这些刚好需要数字媒体相关技术的支撑。

3协同创新发展规划

在区域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具体专业的协同创新规划,结合图1所示包含四个步骤。

3.1协同创新目标与任务拟定现有的科研条件方面,所在院系拥有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数字传媒实验中心1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应用”1个,校级特色专业教育技术团队1个。拥有数字媒体行业领先企业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考试认证授权点各1个。拥有影视传媒研究所1个和教育技术研究所1个。

科研团队方面,拥有教育技术(含数字媒体)硕士生导师5名和博士5名,省科技厅“企业科技特派员”3名。科研团队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4项具有较好的科研基础,并承接企业委托课题经费达60万元,具有较好的产学研潜力。

依据以上科研条件和团队情况的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目标和任务确定为:立足广东地区,瞄准数字媒体产业,联合相关高校和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媒体关键技术攻关、内容创作和技能培训,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社会与人力资源保障部认定的数字媒体技能培训中心以及面向全国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的基地。未来三年力争成功申报一级学科硕士建设点1个,成功申报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科研经费达到120万元。

3.2整体发展思路与制度保障拟定整体发展思路是提出“一个中心两个研究所三个应用方向”的建设思路,即以协同创新中心为龙头,充分利用原有影视传媒研究所和教育技术研究所为基础,确定影视特效技术及应用、互联网宽带应用、互联网移动应用三大应用方向,重点加强与广播电视、宽带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三大行业企业的产学研联系。

以产学研方式参与行业活动,以技能培训需求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的技术研究发展。长期目标是以面向社会的技能培训需求作为协同创新中心的驱动,短期目标是以面向广东以及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师资培训和面向职教学生的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吸引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作为培训师资,以企业真实案例作为教学案例。最终达到整合数字媒体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共同进行行业技术培训推广。

协同创新的制度保障方面分为以下四点:

①机制体制改革方面,确定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架构。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立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数字视频开发、宽带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开发四大部门,并依托我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创新团队和影视传媒研究所、教育技术研究所进行行业关键技术预研。行业政策与发展研究部重点吸收若干名熟悉产业经济、外语的研究人员针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行业趋势与发展研究。数字视频部主要联系广电行业企业,重点进行电影视频广告的设计与创作。宽带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电信等宽带运营商,重点进行宽带高速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研究和开发。移动应用开发部联系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移动运营商,重点基于移动设备进行移动应用的开发。

②新增资源与支持方面,在与adobe公司和apple公司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争取两个公司支持在所在院系建立adob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apple华南技术支持和培训中心,以及与企业共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2个,接着利用行业培训成熟经验,引进企业中高级专门兼职人才,采用企业成功项目案例,对广东省甚至全国数字媒体技术类职教师资进行培训。

③人才引进与聘任方面,聘任数字媒体相关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兼任中心高级工程师,以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组成的校企合作团队进行项目申报以及行业关键技术攻关。骨干教师主要负责科研情报以及基础理论框架研究,企业技术人员负责核心技术的研发。绩效考核可以考虑采用论文以及专利或产品原型的定量考核,无论是论文或者专利校企双方同时联名发表和申请,知识产权归属于协同创新中心。

④研究计划方面,数字媒体技术创新团队主要研究计划可以考虑包括:1)基于虚拟仿真的数字媒体资源库建设与开发;2)HtmL5规范及其在高速宽带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3)移动数字媒体应用规范研究;4)基于产学研的职教师资培养模式(以数字媒体技术类师资为例)研究等。

3.3资源汇聚计划与措施拟定协同创新必须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的联系,保障措施如下:

①加强与政府各级主管部门的联系,以影视广告部为主对口联系广东省广播电视电影局、广州市文广新局,并建立于各大电视台的联系,并从中选择1-2个作为紧密合作伙伴。以宽带应用开发部为主对口联系省电信和各地市电信公司。以移动因公开发部对口联系广东移动、广东联通以及地级市分公司。争取省科技厅、文化厅、教育厅、经信委、新闻出版局、广州市科信局的支持,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牵头的各项数字媒体相关产业规划工作。

②加强省内相关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例如广东工业大学数字媒体工程系、广东数字媒体技术研究院(佛山)、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数字媒体计算研究中心、人机交互研究中心、多媒体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研究人员、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研究中心等。

③加大与行业企业的联系,突出产学研的特点,重点加强与移动公司(移动网)、门户网站(互联网)、电视台(广电网)三类型行业企业的联系。典型的例如网易、腾讯、21cn、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广电网络、广东高谷数字媒体有限公司等企业。

④重点瞄准教育行业、移动通信行业和广电行业开展项目合作。教育行业主要以职教师资技能培训为主,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平台,组建著名高校、行业企业苹果公司和adobe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本校教师组成的培训师资,争取获得教育部国培计划支持。移动通信行业以前期积累的行业联系确定某个具体的移动应用开发方向,例如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等。广电行业以视频拍摄合作为主,加强与影视公司的合作,重点以广告应用为主。

⑤协同创新中心未来将以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为基地,汇集了国内一流的大学、主流电视台、广播科研机构和数字新媒体领域的骨干企业,为数字媒体的新一轮集中创新与科技攻关搭建平台,将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研发”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模式开展深入合作,建设数字媒体网络系统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宽带应用协同创新实验室、数字媒体体验互动协同创新实验室、未来媒体网络国际标准推广中心、未来媒体网络新技术产业化孵化中心。建立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数字媒体研发平台和技术推广平台,共同开展面向未来媒体的“内容与网络协同”、“网络与网络协同”、“新型移动及宽带网络应用模式设计”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研究,基于面向数字媒体业务需求的新型高效低成本网络系统方案,结合国家和地方媒体开展应用示范,实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我国数字媒体网络行业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带动我国数字媒体产业链的发展,形成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增长点。

3.4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评估创新成效与社会贡献要从科研项目申报成果以及建设各类型实践示范基地成果来进行评估规划:科研项目申报规划方面,争取成功申报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或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或广东省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各地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其他专项经费(含企业横向课题经费)支持4-6项。建设成为广东省数字媒体技术协同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具有明显的产学研合作特点。建设成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重要的研究生培训实践平台,例如面向教育学(重点是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方向)、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方向)等专业方向。

实践示范基地规划方面,建设成为广东省职业教育培训师范基地的重要依托机构,具有产学研合作-师资培训-职业教育学生培训三环结合特色的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培训基地,为广东甚至全国地区的职业教育数字媒体类(平面、动漫、虚拟现实、网站、出版、电视、广告、软件、影视、动画、游戏)师资培训做出贡献。推动广东地区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成为广东省以及各级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重要依托部门,行业关键技术研发和培训的基地。

4小结

协同创新可以打破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研发部门分散封闭的状态,建立多模式、深层次的合作,形成区域创新系统,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省属以及地方院校应该重点针对面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规划各学科专业的协同创新发展。本研究提出一个应用于具体学科专业的包含五个步骤的协同创新发展规划的框架,并给出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协同创新的规划案例,对相关学科专业协同创新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本研究没有考虑学科群[10],例如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及电子商务等相关学科专业群如何结合区域产业分析,共同进行协同创新规划。这将是我们下一步的研究计划。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eB/oL].[2013-12-16]http:///dostplan/.

[2]韩立民,陈自强.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涵义及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3-25.

[3]陈劲,阳银娟.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科学学研究,2012(2):161-163.

[4]薛二勇.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12):26-29.

[5]甄晓非.协同创新模式与管理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01):21-23.

[6]黄伟,黄波,张卫国.引导基金模式下的协同创新激励机制设计[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4):103-105.

[7]林涛.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校协同创新机理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2):9-12.

[8]赵剑冬,吴天生.信息技术类专业产学研模式探索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3(3):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