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十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十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43:20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1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利器,能行之有效地解决诸多物理探究课题.物理特级教师张善贤老师早在1985年就提出,他在《课程·教材教法》1985(4)期刊登的“改革初中物理学生实验教学刍见”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就谈到控制变量法在研究问题中的应用.现摘录于下.

要教会学生逐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会学生根据实验课题确定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步骤,并在操作过程中给与方法的指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分析,不要加框框,不要一下子就报书本上的分析和盘托出.对于学生分析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要因势利导.当众多因素分析出来以后,教师可传授学生常用的研究方法:只让其中一个因素改变,而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观察摩擦力跟这个被改变的因素的关系.至于哪一个因素改变,可以让学生自行确定.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本上所写的步骤实验.经过这样改革后,使学生了解到书本上的步骤原来有一般规律可循,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初步尝试到,即使课本上不写明,自己也有能力确定步骤.

该段论述中的研究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不过没有给其命名.

综观本世纪之前的各种版本初中物理教材,跟研究滑动摩擦力相类似的实验,都有编者按照控制变量法思路预先编好了实验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既定步骤操作就达到了当时物理学科教学大纲的目标,不需要学生了解这些步骤的由来,更不需要学生自己来设计实验步骤.显然,当时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是放在由实验得出的知识结论,至于得出结论的实验所蕴含的哲理和内涵那是纲外之物,未作重点要求.

久旱遇甘霖,长夜见曙光.直到本世纪初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控制变量法等多种科学方法在教材中正式亮相,并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目标要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有众多实验探究采用控制变量法,但直到在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活动中,才出现控制变量法五个字的初步定义.教材简介了该科学方法的定义、作用,并要求回顾曾探究哪些实验活动用到此科学方法.

2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重点应用荟萃及典例剖析

初中物理教材中主要有13个重点实验探究活动,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研究.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是各种科学研究方法所望尘.现罗列如下:(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那些因素有关;(3)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5)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6)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7)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8)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9)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10)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11)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那些因素有关;(12)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13)怎样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怎样才能做到有的、有序、有机、有效地运用控制变量法呢?

第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个物理量就是应变量.例如,压力的作用效果就是压强的大小;电流的热效应就是电热的多少.

第二,要排出影响应变量大小的其它物理量.从数学视觉看,这些物理量就是自变量.特别应注意,对运用控制变量法的自变量至少两个.例如,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主要相关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就有两个因素;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有电压、电流、通电时间三个因素.

第三,要在前两步的基础上,采用“一对一”原则研究应变量和各个自变量的关系.所谓“一对一”原则,即确定应变量和某一自变量是否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时,必须控制该自变量以外的变量保持不变,只改变这个被研究的自变量.例如,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时,应变量就是电流i,自变量就是电压U和电阻R,探究活动就可以分两步进行.一步是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导体中的电流随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步骤是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改变接入导体的电阻,观察电流随电阻的变化而变化.

第四,逐一研究后进行归纳,找出应变量跟有关自变量的关系.上述实验中,只有第8个实验得出欧姆定律的定量关系.其余探究活动得出都是定性结论.不过,第9个电功w和第10个电热Q实验得出定性关系后,教材用“进一步研究证明”“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将定性结论上升到定量关系.

上述四步中,难度最大的是第二步.如果在猜想和假设中排出了很多看是相关的自变量,解释不好,就有可能降低教学效果,甚至出现该课堂教学失控,致使第三步“一对一”分步骤实验大费周折,这要引以为戒.教师课前备课时,要作充分估计,预先想好应变解释措施.猜想和假设时,要有的放矢引导是关键.还有一类猜想的自变量是相互关联的物理量,它们和应变量都有关系,但不需要都介入作为自变量处理,收拾哪个作为自变量,很有讲究,教者或许难以驾驭,本文第三部分将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下面举几个实验案例,简要说明一下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案例1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首先这个实验的应变量和自变量泾渭分明,省略了猜想这一程序.第二,在定量探究前,就有了定性关系的基础,在电阻内容中曾安排过“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活动”,得到了电流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随电阻的增大而减小的结论.第三,电流、电压的大小都可以用电表测量,电阻大小也能查核.因此,它们的数量关系就一目了然.第四,因为只有两个自变量,探究仅分两段,即使每段为防止实验的偶然性,要多测几次,总得测量次数也不多.还有,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能借助于图像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能力

一、引言

初中生物课实验性、动手能力和探究性集于一体。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生物课凸显出二十一世纪领先科学的独特特点。生物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构成内容,是帮助学生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飞跃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初中生综合素质,设置了以生物实验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带着疑问做实验,在动手前提下进行认真的观察,成为获取生物知识、发现生物现象、探究生物学规律的主要途径。

二、优化初中生物实验条件,强化教材实验的教学效果

1.提升学生参与实验的内容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演示性实验占有较大的比例,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做好生物现象的观察和反思,以获得物质的特点、规律等为目标。演示实验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由于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积极的思维和创新,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大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内容的开设,在保证正常教学和安全的前提下,初中生物课堂中,可以组织部分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操作,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思维。

2.将生物验证试验向着探究实验改进

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验证性实验的使用。初中生物教材里面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内容,通过验证性生物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方法的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要多安排一些探究性实验,以更好地激发初中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研究精神。

3.加大多媒体教学设备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重要实验,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可以借助投影仪等教学多媒体,做出准确的模拟。通过模拟能够提升实验的效果,展示实验现象,理清实验的步骤,对于帮助学生观察、理解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多媒体使用时,要做好重点环节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思维能力。

4.合理利用分组实验,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在初中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组实验,能够有效的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亲手操作,能够促进对实验过程的有效理解。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对分组实验的研究,借助科学的分组,将更多的演示实验变成学生的小组实验。另外,还可以给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权利,教师给予实验方法和思路的指导,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实验转变。

5.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

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诱导,发展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生物实验趣味性的提升,通过有趣的生物实验,学生能够在实验的各个环节紧跟教师的启发和指导,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提升。提高生物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要求实验教师提前做好趣味生物实验的内容选取和实验步骤的安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

6.加大生物实验的科学设计

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没有训练,就不能形成能力。真正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必须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训练。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生物实验教学的目的,加大对生物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的重新设计。例如在光合作用这个实验设计时,教师要加大对实验生活化的研究,提升学生的实验兴趣。要在激发学生探究精神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实验的步骤,实现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探究性实验对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做好探究性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给学生创造亲自参与实验的机会,通过创新探究思维情景,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苏小玲.在生物学史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能力.中学教学参考,2010(20)

[2]施秀琴.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的几点体会.考试周刊,2010(28)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物理探究;实践能力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探究教学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在课堂上游刃有余,课前就必须精心准备每一个实验。只有教师精心选择实验器材,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物理探究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初中物理探究课是新课程的一个亮点。学生是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不能光靠教师的讲解。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和学习的参与性。有一次,有一个教师在八年级物理上册《汽化与液化》的实验教学中,他在上课前就事先按实验教学的方案把要实验的器材都准备好,学生不需要动手就可以开始实验。上课时,他又把实验的步骤详细地写在黑板上,要求学生按他的实验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每完成一个实验步骤,他都要求学生把实验的结果写在实验报告上。实验结束了,实验报告也就写好了。全班45个学生的实验步骤一样,实验的结果也就一样。从表面上看,这个教师的这一节课是非常成功的,所有的实验报告全是优秀。可仔细地想一下,问题就多了。

1.在课堂上学生都是被动地按教师的要求去一步一步地做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不需要思考,也不需要自己去做实验准备,也不需要考虑实验结果。这种没有思考,没有学生主动参与的实验,不可能激发学生去探究的愿望,也不可能收到体验性的实验效果。

2.实验过程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记录是学生做实验的关键过程,由于实验条件、步骤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实验结果,也会有许多实验的假象。比如,给实验对象加热。由于火苗达到大小、时间的长短、接触面积的不同,都会有不同的温度出现,可教师在每一个实验阶段,把自己的实验结果告诉学生写在实验报告上,学生就失去了观察和探究的机会。

二、物理探究教学要做精心的准备

学生的主动探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探究性课程的教学中,要精心地准备。例如,那节物理公开课,单从教学设计来看,是非常好的。新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性,水的沸腾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又往往不被学生注意的生活现象。由于学生缺少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地去完成了实验,写出了实验报告,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过于强调了实验的步骤和环节,可又忽视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作用,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探究,但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指导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比如,在水的汽化的实验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水汽化的过程,探究性地去思考水的汽化的条件和条件的实现过程,加热时水实现汽化的基本条件,但水的汽化还与时间、温度及容器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各种条件加以对比,用不同的实验条件去进行水的汽化实验,才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和精神。

同样,在这个《汽化与液化》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帮学生准备好实验的条件和器皿,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带来实验器皿,上课时,有的学生带来了煮饭的铝锅,有的带来电饭锅,还有的带来的是饮料盒,实验时学生自己动手,用自己带来的实验工具给水加热。最快的铝制品饮料用酒精灯,给温水加热仅需2~3分钟就能沸腾,效果非常好。另外,我们还用过化学实验室的烧瓶,预热后不加石棉网直接利用单芯酒精灯加热,加热效果更快。

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在实验和教学中,教师要联系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去自我学习和自我探究。例如,在水容器加热的过程中为了玻璃器皿的安全,要求在玻璃器皿下面放上石棉网。在安全措施具备的条件下,我们在烧杯加热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拿掉石棉网,看看水温的反应,学生很快就会发现,拿掉石棉网后水沸腾比不拿掉石棉网要快得多。学习和实验中的探究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的自我研究

新课程的核心是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和途径。初中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科学,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动手的实验教学内容,这些实验的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过程。要通过教学和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和感悟实现自我研究和探究。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把握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大力开展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丰富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课前根据教材要求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先自我演示,排除一些可能遇到的失败因素,才能确保课堂实验的安全。学生也能在实验中得到锻炼,在不断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的物理教学,要构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探究性学习作为新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和课程,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崭新的课题和内容。物理的探究课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动手性和参与性,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马家安,李宜江.论学习策略教学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02).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4

一、实验前:概念原理不可抛,目的明确学得好

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教师应紧贴教学大纲,根据物理实验教学的意义,从物理实验前的理论储备指导入手,在新课标理念下,我们呼吁杜绝过分“死啃”书本,但也不能忽略基础知识理论,实验前全面讲解概念原理,指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帮助理解实验元素和实验原理,弄清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加强物理实验前理论教学的探究,为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促使物理实验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实验前理论储备不到位,学生面对实验器材只会一头雾水,无从下手,那么做实验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物理教师在实验初对学生的理论讲解和指导始终是帮助学生做好实验的第一步.

实验前的理论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讲解基本概念原理,也应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验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自觉发现实验乐趣和疑惑,提高学习效率.另外,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也是不可忽视的,实验前物理教师对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作出强调和指导,能够有效防止和减少实验事故的发生.

二、实验中:设计取材巧妙,实验引导有新招

物理教学实验中,实验设计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课效率的高低,教师实验时设计越巧妙,单位时间内实验课上学生收获的细节就会更多.这时物理教师就像工程师,用理论和智慧设计学生的实验过程,并根据实验要求选择恰当的实验器材.具体来讲,熟记实验原理,讲究实验方法,步骤科学可行,尽量减小误差,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规律,符合客观实验条件等,这些都属于实验设计的范畴;另外,实验器材的选择也是实验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恰当的器材能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反之,不仅有可能影响实验进程,甚至可能造成实验事故.

实验时,教师应“放手”,为学生做实验创造相对开放的空间,使学生充分享受实验的乐趣,通过亲身经历眼观手动获得他们学习所需要的经验.

以《浮力》一章教学为例,为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实验.实验前,引导学生自主预习,大胆猜想可能的实验结果,然后向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确定本节的主线为利用对比法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器材选用薄铁片、烧杯和水.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做一系列实验.

(1)对比分析③④两次实验,得出结论:对比分析④⑤两次实验,得出结论:综合分析归纳上述实验,得到的较为完整的结论:.

(2)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铁片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铁片下沉至杯底.

步骤二:将铁片弯成“碗状”再放入水中,它漂浮在水面上.

通过分析可知,第一次铁片受到的浮力第二次铁片受到的浮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形状有关.前面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只关注了铁片的改变,忽视了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三、实验后:总结实验成果,分析利弊得失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5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题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2(c)-0-01

新课改后,中考理化实验题的比分越来越重了。怎么做好初三化学试题的实验题部分成为一个重点。所以,同学们平时重视实验的操作,亲自操作至少一遍,操作的时候多留心步骤、现象,甚至可以自己考虑设计实验步骤,充分锻炼自己的发散思维。做完之后再做题目。找出历年的高考实验题目来做。

(1)尝试改变课本上探究实验的程序化。开展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理论假设是:依据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社会学习理论,假设学生的需要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价值是客体满足主体的效能,以需要引导发展,“以需促知,以知展能"的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探究科学原理和综合思维能力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科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需要,以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建构和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实验目标,从而探究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方面获得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的方法。根据这一理论假设,在实验中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介定。2)教师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角色定位。3)学生在实验中知识、情感、能力三者的和谐发展。4)科学问题情景设计与科学假设的相关性及思维程序控制确定。寻求以上问题的答案,即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目标,又是我们实验方案制定的依据和评价实验结果的重要尺度。希望通过几年的实验、验证、修改和完善这一理论假设。最终形成较科学的“初中科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操作模式和评价指标。

(2)化学、英语要背的很多,没有什么捷径。在基础扎实的情况下多看书、越多越好。化学有一部分是要记忆的,但要活记,不要死记硬背,要掌握总知识体系,整体把握以后,一点一滴的东西记在一起,找找规律,有方法的记。英语嘛,单词最重要。语法也很重要。语法书要有一本比较权威的,时常当小说一样翻翻看看,日积月累会有大的提高。把错题整理起来,每道题都认真对待,总结经验方法。单词我建议你买星火的大学1~6级速记,那个上面不是只提供单词例句,而是提供很多联想记忆法,词根记忆法,等等很多记忆方法。使的你即使是高中生,也可以很有效的渐渐记住大学词汇,扩充词汇量,这对英语学习,英语应试中很重要。词汇量大,不论是那类题都会更得心应手。但说到底,方法要靠自己总结的。一定要自己学会反思,总结,知识是很容易遗忘的。重要的是能力。别人的都只是参考。下面是初三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常识,一定要记住。无色液体:水,双氧水。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紫色溶液:石蕊溶液。显酸性的溶液: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硫酸氢钠、硫酸氢钾等)。显碱性的溶液:碱溶液和某些盐溶液(碳酸钠、碳酸氢钠等)。显中性的溶液:水和大多数的盐溶液。七种常见沉淀要记牢:agClBaSo4Fe(oH)3mg(oH)2Cu(oH)2CaCo3BaCo3。还有十对不共存离子:七个沉淀拆为七对离子・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这些都是做题的关键。

(3)化学实验探究题考试时虽然会有课外的,但是它是课本的延伸,只要学好课内的,就已经够了。考试时无非就是要你阅读资料、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的原理或反映的物质。所以课内的有关物质反映的化学方程式要熟记,复习时着重看课内的实验题。有关解答技巧,你应该在阅读到题目时想到一些与题目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比如看到“铁”字你就应该想到有关铁的化学方程式。探究题一般都会有几小问,每问都是递进关系,第一问不懂就不要花太多时间去想,可以跳过做第二问。也可以把一些重要的字眼用铅笔圈起来,但做完后一定要记得擦,要不然人家说你作弊。解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提出的猜想要准确合理,有利于方案的设计;合乎题意,不能存在漏洞,不能信口开河;2(设计的实验方案要紧扣提出的假设,选用的实验用品要恰当;实验方案理论上合理,实际上可行,操作上简便易行、安全,还要经济环保。3)结论一定是对假设的判定,交流评价一般是对实验方案、也是探究题中最难的地方。实验与探究题的考查方向:考查探究中提出问题或猜想的能力,考查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能力,考查解释和表达科学探究结果的

能力。

(4)要想学好化学探究题要注重基础,一定要抓好基础,不要脱离书本直接做题。这是学化学最忌讳的,千万要记住,无论以后做的什么样实验题,母题都是书上的例题。化学实验题要把书上的实验弄透,一定要掌握原理,而且要回举一反三。具有相似性质的金属或非金属一般发生的反应类型相同。例如铁和铝,发生水解时的反应原理相同。所以平时学习的时候,要学会归纳总结一些常用的化学性质相似的物质,只要记住其中的一个,其他的就不成问题了。

考试的时候,切记要审题认真,不要着急,沉着冷静,拿笔一个字一个字的点着题读,抓关键词,实验题要注意实验装置,有的时候从实验装置就可以得出物质的物理或者化学性质,题目中有答案,只是比较隐蔽。其实所有实验题真正内容都是化学方程式的考察,首先要记住或者熟练找出物质的本质是什么,比如大理石,你要马上想出这个化学式是什么。这最主要,然后要学会分析问题,论证或证明思想,比如控制变量法。还有要会猜想,大胆尝试也是很主要的。知道这些,最需要做的就是熟记每一个方程式,或通过反应物质来写方程式的

能力。

(5)掌握解题步骤。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

只要牢牢把握以上几点,多背诵,多练习,多思考做题时掌握步骤,细心审题,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中考中答好探究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6

关键词:探究性实验验证性试验反面实验家庭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许多化学理论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尤其是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具有创新作用的探究性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尤为重要,中考试卷每年探究性实验的分值稳中有升。对于搞好初中探究性实验,笔者有如下一些浅薄的认识:

一、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初中化学是中考前一年才开设的启蒙学科,且中考所占的分值小,不能引起家长、学生的重视。但中考每年实验考题又不可缺失,从吸引学生认真学好化学以及全面培养人才着想,搞好实验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有如下优点: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中千奇百变、多姿多彩的现象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产生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的学习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且通过实验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逼真的现象,易于学生掌握。2.通过实验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每一个实验的开展都有不同的现象出现,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规律认真观察,然后根据现象加以分析、归纳。这样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不会分神,而且还能提升眼、手、脑等多器官的协调能力,使他们的思维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3.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操作技能水平。实验的完成需学生亲自动手设计、操作,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避免只是“听化学、记化学、模仿化学”而不能“做化学、用化学”。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参与,效果往往优于只听教师的吹嘘,避免高理论低实践不实用的人才出现。

二、新课标下探究性实验与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差异。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所以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革新传统的验证性封闭式的实验,转化为探究性开放式的实验。1.二者实验目标上的差异。验证性实验目的在于重新验证实验的结果是否达到原理上的要求,重在让实验者了解这个实验过程,熟悉实验的环节,巩固实验原理。而探究性实验的目的是在假设的条件下进行自主设计、操作,达到验证假设的目的,偏重于获取对假设有价值的实验信息,它不拘泥于教条,注重实事求是。2.二者实验步骤上有差异。验证性试验是在已有的固定实验步骤上进行机械性重复操作的过程,实验者是按照固有的步骤操作获得预想中的实验结果。而探究性实验是实验者在自己的假设条件下通过创新思维活动设计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并完成操作,目的是获取自己假设的正确。3.二者中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态度有差异。验证性试验其结果早已知晓,无新意,无悬念,只是实验者仿照别人的思维重新机械性地获得一次过程而已,实验者在实验中往往无激情而消极。而探究性实验其结果因人而异,不可预料,实验者对结果充满期待。实验者对结果的期望越高,势必在实验过程中就越认真、越严谨,这样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有积极的促进作用。4.二者对教师的要求有差异。验证性实验因其验证性的特点,实验具有封闭性,教师重在培养学生的模仿与知识理论的强化,一般采取讲授法。探究性实验需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开放性、灵活性、合作性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的“导演”角色,重在引导学生。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7

关键词:探索能力;培养;主体地位;实验

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探究能力的前提

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更要充分认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并且要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敢于挑战。

二、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

1.教师要让学生在实验之前对实验的步骤做好预习

因为实验的步骤不一样,可能导致实验的结果不一样,如果学生在实验时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教师也要启发学生思考,而不要一再强调和注重实验的成功性。

2.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试验

探究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不断地研究,而不是禁锢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介绍氢气的制取时,除了课堂上用的锌粒和稀硫酸,是否可以找到别的物品代替?例如,常见的电池外壳锌皮和家里用的食醋可以吗?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探究多种学习方法。

3.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实验之后,也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听取学生的实验心得

比如,在实验中,哪个同学遇到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或者对实验学生是否有新的见解,大家交流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分享了每个人在探究时遇到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是教学中的一个新突破。课堂上,虽然教师讲授得很多,但并没有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的效果,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恰恰改变了这一不良现象。目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方法在教学中已经有很多,本文只是做了初步探讨,希望对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尽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实验;探究学习;创新思维;分析能力

1.研究背景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说:“智慧的开端当然不仅止在学习事物的名目,而在真正知觉事物的本身。”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获得主要依靠学生亲自参与实验。只要我们重视并加强了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参与机会,学生的实验能力应该能够不断提高,同时使知识结构更趋完善,科学素养得以提高。

然而,传统教育中的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普遍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停留于浅层次要求;注重实验操作,缺少实验探究,更谈不上创新,忽略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培养;更有甚者受考试指挥棒影响,不重视实验,学生实验走过场,实验应有的功能大打折扣;少数学生缺少机会和懒动手脑、实验能力极差,这在近几年的实验考试中也有所体现。这与时代要求相距甚远,出现了有些顶尖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动手能力薄弱”的现象。

因此,针对我校(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实际,为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本课题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2.研究概况

2.1农村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范畴主要包括:认知(认识仪器、了解一般用途)、操作(正确合理使用各种仪器及基本操作)、观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正确表达)、理解(理解所有的实验步骤及原理)、分析(分析实验现象,特别是分析意料之外的现象得出结论,要有较强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还可以有哪些改进,还可以怎样实验(原理、装置、步骤)〕。

2.2本课题研究,主要是对本校物理实验教学作一些探讨和尝试,通过对物理实验目标的调整、内容的拓展、方法的更新等,能切实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在此过程中,总结出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模式。

2.3基本假设:(1)通过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技能训练、培养观察思维、引导探究创新、适度评价激励等措施、学生物理实验能力可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2)现有条件(包括时间、空间、物资等)经整合能基本满足加强实验教学的基本需要。

2.4研究方法和过程:

对本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学生的实验学习心理作调查分析。对教材中各种实验仪器、每个实验目的要求、主要功能、步骤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及教改的发展方向,结合本课题研究,作适当的调整、拓展。设计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具体策略、措施、实施步骤、操作方法。

总结前一年实施情况,改进、完善设计方案,第二年再试,验证结论的正确性。

整理资料,总结经验,筛选有质量的实验个案4个,完成课题报告。

3.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

3.1调查并对学生物理实验现状的分析

3.1.1测试问卷了解学生物理实验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了解到:只有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物理实验重要,但也不清楚为什么重要;还有五分之二的学生觉得物理实验只是好玩、希奇所以喜欢。多数学生愿意动手做现成的实验,不想也不会设计实验,有部分学生只想看,根本不想做探究性的实验。常常出现男同学抢着做,女同学怕动手;成绩好的积极做,成绩差旁边坐。

3.1.2分析存在的问题

实验知识缺乏,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理论上认识仪器简单的应用,不会将物理仪器应用到实际中。在物理实验时,学生先知道结论,后进行实验,安排上教师演示实验在前,学生实验在后。在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教师只知道“不成功”,没有深入分析原因。对实验中再生资源没有利用。严重缺乏探究精神,多的是好奇心,且难以持久。

3.2进行实践研究

3.2.1落实物理实验的认知要求(培养观察能力与规范操作、正确表述的基本能力)

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首先让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各种仪器进行简单物理实验,进行严格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随着课程的进展逐步加以巩固,这为以后正确应用实验方法获取知识,进行实验设计,探究创新打好基础。

如天平在初中物理中是一复杂而又精密仪器,上课时教师为每张桌上准备一架天平。

在介绍天平构造时先让学生对天平进行观察,然后请几个学生讲出观察结果(估计学生会有较大困难),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遵照顺序观察法,从上到下“刻度盘、指针、横梁、标尺、底座”、再观察横梁两端有“平衡螺母”、“托盘”。

在调节天平时教师必须强调并进行规范操作: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2将游码移到0刻度处,3调节平衡螺母(调节时观察指针指向及两托盘的高低得出:调节平衡螺母时应“左高左调,右高右调”,直到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

学生只有达到实验所需认知和操作两方面的要求,才可以为以后在实验方面的创新作准备。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9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题解题策略

在新课程的倡导下,科学探究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法,成了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由于受纸笔测试的条件限制,各地中考探究题,大都在一道化学探究题中只是侧重于考查探究能力的某一个方面,而不求全面考查。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实验题的考查现在强调探究性,但你要记住,实验题万变不离其宗,它所围绕的都是初中化学所学到的几个实验。[1]

一、做好化学实验题的重点

1.首先需要认真细心的审题,审题并非等同于读题,是要能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该实验的目的,有了目的才能设计方案,进一步进行试验,最后根据目的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结论怎么写就取决于该实验的目的或者猜想,当然这一切都是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为前提的!比如,你可能没有学过氨气的制备,但如果我告诉你氨气的制备是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加热,你马上应该想到这和氧气的制备方法是类似的。如果考查的是信息型实验题,那考查的肯定是和酸碱盐性质有关,这就要你把这方面的知识掌握清楚。另外要注意,答实验题要规范、全面,不要少答。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阅卷的时候会根据你写的内容给你相应的分数。关键是要多实践,因为实践的印象特别深,所以不管什么实验和实验器材及现象都可以记下。[2]

2.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记住原理.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基础的,如化合价,元素表.这些是肯定要记好的.然后你就会发现这些东西很简单。

3.化学实验题和推断题,可以说是代表了化学的最高层次,因为这两类题目综合程度都很高,覆盖面又很宽,往往就显得难度大。实验题目,①重在平时积累,一些常见的考点,需要在平常做题目后总结一下,形成一些程序化的操作,至少大致的原理不会相差太远。②具体到做题时,首先要沉住气,全面阅读题目,弄清楚题目要求达到的目的,如何来达到这个目的,并注意相关实验原理的运用,(也就是三个w,--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为什么这样做why).有些可能自己并不很清楚,在全面审题过程中从题目后面的部分得到提示,暗示,就会更明朗了)③表达要清楚,实验题目很多地方需要简答,言简意赅,必须用文字或者化学用语把意思完整的表达出来。这个也需要平常注意模仿标准答案。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推断题目,①注意积累,认真分析化学反应和物质特性,这些往往成为推断题的突破口哦。②全面审题,不但要看题干的文字描述,还要仔细研究框图,把文字与框图结合起来,另外,特别注意题目后面的某些提示,所谓的”后提示“,可以帮助你定位一些物质,③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特别要注意化学式,化学名称,电子式等等的具体要求,否则,好不容易推导出物质出来,却功亏一篑,很遗憾的哦,不要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4.物质推断题其实是考察基础知识掌握熟练情况的,要想做好物质推断题,需要对常见的物质都很熟悉,熟悉他们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化学性质(容易和谁发生反应),这些都需要积累和记忆。不过,初中化学的内容毕竟很少啊,只要坚持积累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经常出现的推断题其实也就那么几种。找上类似的题多做几个,不会的话找人给你讲讲,讲透了自己再总结总结记住就行了。实验题的一般解题步骤: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误差分析。做实验题就是解决好两个方面:装置原理和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判断各仪器的作用,还有注意仪器的连接顺序,一般为“原料气的发生装置(安全装置)原料气的净化与干燥装置反应发生装置收集或测量装置尾气处理装置”。反应原理:是各步操作均遵循该步的化学或物理原理,均服务于实验的分步及总体目的。[3]

二、要善于寻解题找突破口

比如常见液体:水紫红色物质:铜、高锰酸钾红色物质:氧化铁常见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水、二氧化碳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棕黄色溶液:铁离子盐溶液浅绿色溶液:亚铁离子盐溶液蓝色溶液:铜离子盐溶液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蓝色沉淀:碳酸铜或氢氧化铜等。牢记各物质间的关系。重要的有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角、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角等。牢记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还原金属氧化物、光合作用等经常考。多做题,锻炼思维能力。积累化学方程式总结题眼总结元素、物质链。①学会记忆。化学,是属于文理科的过渡学科,比较偏向于中性。它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十分丰富,如基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原理、反应时的现象和各种反应类别。②学会表达。正如上面提及的,化学,属于中性人,跟物理和数学这些“纯理科”的学习有较大区别。在物理和数学中,答案永远是唯一的,说一是一。解题步骤和答案正确,就能得满分,在化学不同。化学,永远也没有满分这一概念。[4]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

第一、仔细读题,了解题意.实验是讲究步骤的,实验步骤往往是一环扣一环,缺一不可.有的实验题文字叙述多,内容长,学生读到后面忘了前面,对解题造成了影响.仔细读题的目的就是为了做到心里有数,明确题意,明确设计意图,避免答题的盲目性,通过读题把握关键词(最好用笔作记号),如资料、物质的质量、所用的药品、操作的步骤等。

第二、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实验题的综合性强,但它仍然是以新课标、新教材为依据,“万变不离其中”,我们在教材上总能找到它的“影子”,要将问题回归教材,回到基础知识点.如物质的性质和相互间的转化关系、物质的制取、物质的除杂和检验等,如果遇到无法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就要去看题目所提供的资料.解题时.要按步骤往下做,要注意内容前后联系。[5]

第三、表达准确,注意细节.对问题要分析到位,语言表述要准确明了,注意答题的完整性.比如鉴别就应该先取样实验,再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答题时要注意书写规范,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书写要考虑到气体符号、沉淀符号、反应条件、是否配平、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

最后要学会总结。虽然上面一再强调化学偏文的方面,但毕竟化学归属理科范畴,所以适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不提倡题海战术,学会总结,事半功倍,才是学习的妙法。总结,对于化学的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包国富.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7).

[2]官勇.初中化学探究题浅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5).

[3]姜宝昌,试议化学探究题的解析,新课程(上),2011年,08期.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步骤篇10

但在前期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做探究或者实验的过程中问题意识不强,问题的提出和实验的步骤过度依赖教师,模仿的比重占的过多,缺少自己思维的参与,同时对探究实验的结果利用的不到位,往往只是简单的得出结论,没有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产生新的规律性的认识。以上现象最终导致探究和实验程式化,思维含量低,学生看似在动,学生参与度也较高,但这种表象并不能掩盖思维的被动这一事实。

一、扇动思维的翅膀,顺势研究

调查中我们发现每当进行一个探究,老师往往会这样引导学生“我们一起回忆探究有哪些基本步骤?”学生1、2、3、……的背诵步骤,让探究活动显得颇为生硬和不自然。为什么要探究?是因为在一定情景下发现了困惑和问题,顺着问题自然会产生想法,想法到底对不对,想办法自己动手探究,用什么材料,按照什么步骤探究,这是一个自然而然顺利成章的事情,每个环节都是真实的需要。我们要做的是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继续往下走,帮助学生自己闪动思维的翅膀,顺势研究。而学生不能扇动思维的翅膀,主动探究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不放心,比如在探究“非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时,老师本来给了一个不错的背景资料,但老师突然说,“老张对此产生了一个困惑”,用老张的口把问题给出来了。再比如说具体的探究实验操作步骤,在学生思考之前有的老师就开始演示,有的直接把步骤给学生。正是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包办折断了学生思维的翅膀,教师的主导地位在探究实验课中很重要,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不能全盘代劳,不能抹杀学生自己具备思维能力这一事实,我们应该结合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放手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维去做。

二、创设情境,用问题意识打开思维的大门

每一个人在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疑惑不解的实际问题,从而产生一种困惑、怀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又强化个体积极思维,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问题心理倾向,称为问题意识。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是天生的,它也需要激发和培养。为此我们要精心地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激疑和质疑,有的放失地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最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有机地展开教学过程。

比如在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时,放一段视频《一滴水中的世界》,当学生感知到这滴小小的透明的水滴中原来别有洞天,有这么多鲜活的生命,在惊叹的同时,自然会产生水滴里还有什么?自然界里还有哪些微小的生物?自然会产生亲自使用显微镜探知微观世界的欲望。那么怎么使用?在《探究种子的萌发》时,播放一段农民播种时松土浇水等关于耕种的视频,让学生留心在播种时农民伯伯有哪些具体的操作,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紧接着再问假如刚播种完下了场特别大的雨,往往种子萌发的数量会变少,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这些情景的激发下学生会自发的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展开思维的翅膀,以高涨的积极性探究下去。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向

鉴于初中学生的发展现状,以及初中生物课时现状,为了能够较好的完成探究实验任务,教师需要用恰当的“导”为学生的思维保驾护航,这个“导”的度特别要把握好,它不应该包办学生的思维,不应该把自己的问题强加给学生,或者把自己的思路强加给学生,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可以利用问题适当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在探究实验中,关乎思维走向的最关键点在实验步骤的制定和探究计划的制定上,所以在学生制定计划时,根据活动的关键点,易错点,联系点等教师预设一定的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思维的走向。比如在《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思考题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

你准备用哪些浓度的酒精溶液进行实验?

你打算用几只水蚤做实验?分几组?如何体现对照性和重复性原则?

水蚤是会运动的,如何限制它的运动范围在视野之内?

水蚤的心率每分钟可以达到300次,取多长的时间段计数合适?

一只水蚤的心率要计数几次,同一只水蚤先在清水中计数还是先在酒精溶液中计数?如何避免第一次操作后对第二次操作浓度的影响?

如何设计记录表格?

小组内如何分工?

四、让探究实验结果在思维中升华

无论是探究还是实验,我们都会得到一定的结果,不论有没有得到预期结果,我们都要利用好这个结果深入的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是将思维引向更深处的绝佳时机。

比如“测反应速度”这个实验,经过多次实验,每个组多次测一位同学的反应速度,取平均值,各组展示平均值,可以知道不同同学的反应速度不同;不仅如此,如果各组再把数据转换成直方图或者折线图,通过分析,可以明显得到另一个结论――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这位同学的反映速度越来越快;再继续比较,不同小组所测的的同学反应速度为什么不同,经过各组汇报测量经过,会发现一些新的影响因素,与性别有关吗?与年龄有关吗?与左右手有关吗……再进一步探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对实验结果的反思还可以体现在对探究实验方法的理解上,比如在做初中生物第一个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但其中恰巧有一次实验的数据与其它数据不同,明亮处多,黑暗处少,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引发学生思考的时机,“这个数值告诉我们,如果只做了这一次实验,准不准确?”实验确实存在偶然性,必须多次重复实验,重复次数越多,结果越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