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统计制度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26:52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1

论文摘要:要进一步抓好水利统计调查工作,不断创新完善水利统计工作,为水利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要完成好各项水利统计任务。做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信息统计、汇总和等工作,更新完善各类水利统计基础数据库,健全信息通报机制,更好的提升水利统计服务水平。

我国的国有水利工程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水利工程企业,自50年代起,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但近年来,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水利工程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水利工程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水利工程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水利工程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由于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工作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水利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之所以陷入这样一个怪圈,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水利工程企业管理者和部分统计人员或是对统计工作的内容了解不够,或是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不清。这些“不够”与“不清”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认为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地位和作用应该弱化;二是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工作越多水利工程企业负担越重;三是认为统计对水利工程企业而言,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四是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而当前水利工程企业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盈利为目的,这只有依赖于财务与会计的工作,统计无能为力。

针对这些问题与认识,我们有必要明确,对水利工程企业来说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水利工程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水利工程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做好统计可以反映水利工程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与自然属性,反映水利工程企业的机构、人员、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所谓统计制度,我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当前存在的问题是水利工程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水利工程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甚至某些水利工程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在目前体制下,仍有一些水利工程企业领导重视统计工作,赋予主营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水利工程企业统计制度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但从整体着眼,这样的水利工程企业并不是很多。

水利工程企业综合统计人员应具有较高素质,不仅掌握统计理论与分析方法,还应熟知本水利工程企业业务工作流程和各部门职能,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和计算机知识、现代管理知识。在有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企业,可设立总统计师岗位,以领导综合统计部门并使其有效发挥其职能,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

在现代水利工程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水利工程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水利工程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2

1.1统计人员的知识不够全面

水利基建统计,是一项工作综合性比较强的工作,不仅仅需要工作人员具备着专业的统计知识,同时还需要工作人员了解水利工程的施工、造价以及计算机应用等相关专业知识。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统计人员知识不够全面、不能够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以及上报等。

1.2统计的成果不能够发挥充分作用

在水利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建设单位都设置了统计的岗位,但是没有引起重视。目前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区,其主要就是统计工作仅仅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而已,单位领导认真负责,工作人员勤勤恳恳,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充分地发挥出统计工作的作用。认为完成上级单位和部门需要的报表填报,并没有发挥统计的其它作用。其实统计工作是一项有效的建设和管理工具,把统计资料和本单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将统计数据成功运用到工程建设过程中,以此来指导和监督我们的水利建设和管理工作。

1.3统计工作质量需要进一步地提高

利用水利基建统计当中的基础数据来编制统计年报,主要是采用历史数据再加上当年的数据构成。然而一些基础单位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不全、历史资料比较混乱等原因造成统计报表的不准确。在此之外,对待统计工作不够严谨,也是造成统计出现误差的原因之一。在对统计数据进行采集的过程中没有统计标准和格式,比如在采集各个标段的完成工程量时,统计人员并没有统一的格式、上报的方式和上报单位,造成各个标段有的是施工单位报送、有的是施工管理人员报送、也有的是建造工程师报送等,最终造成采集的信息有误差而不能够使用。

2.统计工作应该积极服务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

基层水利建设单位的统计工作,主要任务就是搜集整理资料,并且要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上报到上级主管部门。另外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对统计数据进行利用,这点是建设单位所忽略的,建设单位必须要充分的对统计资源进行利用,从而发挥其在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出应有的作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就是在项目建设期内,不断地对资料进行配置和协调,做出科学的决策,从而使项目的执行过程处在一个良好的运行状况,产生良好的效果,使项目的相关利益者利用统计资料。项目管理的日常活动通常都是围绕着项目的范围、计划、质量以及费用控制和进度控制等目标来开展的,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应该要综合协调好统计实践和统计费用等,在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达到特定的效果。统计是重对事物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且通过数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从数量上认识客观事物的总体趋势和发展过程,对事物的变化规律进行不断地研究。因此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和统计工作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统计工作作为建设管理的一种方法,在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都发挥出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一是统计工作在控制工程质量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命脉,贯穿整个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工程的质量和工程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更要重视严谨的统计工作。比如,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以及施工单位人员根据有关统计资料,能够及时地发现材料和完成工作量之间是否存在问题。同时了解下一步工作所需要的材料、机械设备以及人员配备等情况,并且有助于提前纠正存在的问题。第二是统计工作在控制期中起到了强化的作用。施工工期是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要的核算指标之一,关系到国民经济新增生产能力动用计划的完成以及经济效益的发挥。水利工程的工期比较长、投资比较大和施工条件复杂等特点,从而比较难控制施工期。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期的控制方法比较多,建设管理单位必须要根据工程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并且要对所采集完成的数据进行分析,把工程的进度、完成情况和完成比例等进行及时调整,以此来保证工程能够按期完成。第三是统计在控制施工管理过程中的管控作用,现在的水利工程建设施工招标,多数是以最低价中标的方式选择施工单位,这对于施工单位来说,不仅要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施工中的任务,同时还要获取合理的收益,对施工单位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要求。这就需要施工单位有比较强的施工管理和专业水平精湛的施工技术人员,才能够达到施工预期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这点是很难实现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如何才能够在投资和中标价不变的情况下实现建设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施工的目标,实现施工单位的合理收益目标,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在信息采集过程中不仅需要采集上报数据,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工程建设,还需要将采集范围扩大,专门地进行施工管理相关分析,为施工单位提供帮助,使其在物资采购、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方面进行合理的配置,达到圆满地完成工程建设目标。

3.统计工作要想做好必须强化以下事项

3.1加强领导

对统计工作而言,在一定程度上贯穿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方面面,是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水利工作进行搞好的重要工具,不能够把统计工作进行简单化。从统计工作这一角度出发,一要配备知识全面,爱岗敬业,勤奋学习的统计人员,二要在一定程度上制定适合工程建设的统计工作,对各职能相关部门统计工作内容进行有效分配,让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服务工程建设,对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3.2爱岗敬业

统计工作人员应该在一定程度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默默无闻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平淡工作中体会统计的快乐,熟悉水利工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和熟练运用网络技术知识。统计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统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统计法》,对弄虚作假的统计行为进行坚决抵制,提高依法统计的自觉性。

4.总结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3

关键词: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质量控制

一、前言

水利系统中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越来越广泛。会计电算化大大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工作负担,以往的会计核算工作死板、繁琐、单调、机械,现在直接交给计算机进行简单的处理。这样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够把会计电算化的准确性和效率以及规范性都改善起来。当然,在思考和提高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质量并充分发挥自身条件的优势,从而为水利工程系统做出更多更好的服务,都要以水利系统以及行业的相关特点为基础。

二、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特点

与水利系统的传统人工会计系统方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特点比较鲜明:首先是水利系统在处理数据时效率更高。水利系统的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一方面可以确保快速便捷,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完整以及一致,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从根源上减少由于人工计算出现的误差、返工等问题。其次是水利系统的电算化质量控制能够实现数据的代码化。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要求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编码化,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会计数据在输入输出的过程中实现介质化。在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整个过程中处理最慢处理最复杂的就是会计数据输入输出介质化的这一个节点,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错误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这一问题设置相关的输入输出检验策略以此来保证数据输入输出的准确性。第四,会计数据的存储隐蔽化。会计数据都是大量的审计线索是审计人员肉眼不可见的,因为它是凭借电磁信号以及光信号的方式能够存储在相关介质里,这样对系统的改正、销毁以及复制等工作都不会有相关的记忆留下,这样就会对水利系统电算化质量控制造成很大的风险威胁。随之人工会计系统所采用的划线盖章等功能也就没有了相关的工作效应。第五,系统内部质量控制工作的程序化。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实施后,要求在系统内部质量控制中不能有任何的人工直接接触,例如权限控制和数据管理都要在相关的程序内完成。第六,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具备现代化。在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工作中无论是管理、实操还是后期维稳的工作人员都需要既具备相关水利系统电算化相关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技术,还要具备一定会计知识和法律以此来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稳定。

三、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问题

1、没有充分的会计电算化知识

①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以机代账”,而且还需一次投入,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出现不注重软件升级,只重视硬件换代的死板现象。②有些财务负责人对电算化知识了解的太少,只熟练于人工的用手来在纸张上的记录,对相关的电算化工作流程并不熟悉,特别是利用计算机电算化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保密性等特点都不了解,从而也不会想要去掌握相关的技术,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进程。③由于人们习惯于用传统的手工记账,而且长期的习惯难以改变,并且在这之前的工作的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在手记记录的基础上的。

2、对水利系统电算化的管理基础不重视

虽然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减少会计工作人员的一些工作量,但是却增加了系统的维护以及实操工作的压力,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问题。要想实施会计电算化、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就要建立一系列的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电算化相匹配。现在,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的原因是因为水利系统的不少单位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人员,只是财务人员日常工作中摸索出的经验及软件公司的指导,从而很容易出现加长人工和计算机同时工作的事件以至于相关工作人员的任务加大。

3、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问题严重,安全重视程度较低

在处理系统内部的质量控制等工作上必须要与其他的工作相沟通,与其他工作人员明确地进行分工,出现问题要共同商议,杜绝自行解决的现象。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在技术和要求上都有所提高,一个人身兼数职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工作效果甚至还容易出现种种问题。减少会计人员使用,以至于很多的工作规则的重要程度减少了,大家也没有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导致大家疏忽了各个工作岗位之间相关沟通相互制约相互控制的原则。

四、加强水利系统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出现误差以及各种不确定是我们进行决策的前提,会计电算化的法制要求是质量控制。在会计电算化实施后,计算机按规定的程序生成会计资料。为了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和保证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关于会计的法律出台了两个相关的规定:第一个是工作中所采用的软件必须是国家规定的;另一个就是采用的相关会计材料也必须是国家制度规定的。由于技术上、设备上、管理上及操作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原因,虽然我们能够通过一个较为安全的会计软件实现资料的真实全面,但是因为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我们所收集到的材料可能会不符合相关的规定。

五、如何对会计电算化的质量加强控制

1、加强程序控制

第一,加强数据输入的管理。不仅要确保输入的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完整性,还要在保存处理之前对其进行反复的检查和审批,设置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数据输入工作的监控,采取口令方式进行操作。另外,要不定时地对数据进行复检。第二,所谓的数据输入控制工作也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完成的工作处理控制。主要有:流程控制的处理、数据修改控制程序化处理和数据有效性检验。第三,水利相关企业要确保数据输出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输出方式主要是:屏幕存入磁性介质、显示输出和打印输出。第四,保证会计系统保密软件的安全性。水利系统的电算化系统工作中,要注意在每一个工作环节设置关卡保证安全,注意层层把关,加强监督,从而防止数据的损失和失真,和非相关人员的操控,减少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建立相关的工作日志,对系统进行操作的人员以及操作过程都要有详细的记录,方便在问题产生时尽快找出问题的源头并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以此来保证相关工作中机密文件的安全性。第五,确保数据文件的安全性。我们采用经过二次开发的会计软件来完成数据管理系统的控制工作,均以数据库文件存放一些重要的会计数据及资料,因此我们在保证文件加密的情况下还要再次对文件的安全控制进行确保。

2、加强制度控制

第一,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控制,可通过以下三方面。①控制备份,定期备份数据文件,可以用分层的形式对于重要文件进行保存。②对工作环境进行管理,最基本的防火、防潮、防尘等措施一定要做好。③对工作人员的接触进行控制,让相关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对数据存储介质进行接触,配备专门的人保存档案资料,并且制定借阅、归档制度。第二,相关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权利限制。控制系统主要存在于两个工作方面,即:实操控制和规程控制。系统操作权限的管理主要是不得超越权限接触系统,让每个岗位的人员按照所授予的权限对系统进行操作。要想保证系统的安全,就应制定适当的权限标准体系,使系统不被越权操作。例如,设置相关的口令才能进行操作的规定。第三,系统操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这里主要指系统维护和系统操作。系统维护防止程序文件被非法修改,就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手续,采取各种措施。系统操作是设置一系列的相关完整严格的工作机制确定工作方法,以防出现各种问题以及失误操作。第四,会计工作组织的管理。水利系统的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工作实施之后,会计系统工作的技术以及岗位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工作的特点和机制也随之产生了变化。工作的交流作用进一步加强,分工制度更加明确,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专人专项,减少了重复工作,各个部门之间也会相互制约,相互控制和检查,从而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准确性。

六、结束语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会计电算化技术在水利系统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凭借着自身快速、便捷等优势将复杂繁琐、单调机械等会计核算工作交由计算机来处理,在减少人工劳动时,大大提高水利系统工作的准确性、规范性和工作效率。针对水利系统核算工作的特点,如何利用会计电算化技术实现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和提高,完善内部的工作机制,以及如何充分发挥好会计电算化的作用和优势,从而提高水利系统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1]何珊红,任泓颖.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J].商,2016,(05):125.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4

关键词:水利;综合统计工作;问题与策略

水利综合统计工作作为水利统计主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全方位地反映了水利工程建设的成就,也为水利的计划管理、规划编制与其他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关键的数据依据,更凭借着强大的数据信息促进了我国水利改革和发展。水利综合统计工作整体上来说,已逐步适应了经济类型与经营形式的多样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和经济决策的多层次等需要,对整个水利行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水利综合统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使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稳步进行迫在眉睫。

一、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有些水利工作人员对水利综合统计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在:a.有的认为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就是为国家统计部门与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服务的,只要简单地完成数据上报任务就可以,不必那么认真细致。b.有的认为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对于单位来说,主要用途就是在做工作总结时用数据填充工作报告,而对于具体的经营决策的现实意义不大。C.有的认为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只是简单地反映水利的经营规模,而对于目前水利以“跑计划、要资金”为中心,以项目立项为目的的工作不能提供应有的功效。这些工作人员认为水资源的开采量与复用量等一系列数据不容易核定,于是就形成了在统计工作中“三分事实、七分估计”的错误思想,一味地走过场、走形式,直接导致了统计数据的不准确,使数据链出现衔接上的错误。

2.水利综合统计手段滞后。水利综合统计手段滞后主要表现在:a.专题研究与统计调研不能有效开展,大部分专项的统计数据只是对上报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缺少合理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缺少有效控制统计数据质量的具体制度,还有对数据质量监控的手段不完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数据的权威性。b.传统的方法还在不同程度的使用,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在做月报编制时,水利综合统计信息系统自动的汇总、上报功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综合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C.对水利综合统计数据资源的挖掘还处在简单汇总的水平,不能有效利用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对统计的信息资源实施深度的分析与加工,对所提供的数据信息也比较简单、分散,珍贵的科学数据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掘。

3.水利综合统计工作体系不完善。水利综合统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工作体系要进行持续的完善与健全。可是,在个别的基层单位,体制建设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有些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被边缘化,从而使统计工作人员在进行水利综合统计工作时未能及时、顺利、准确、有效地完成水利综合统计的上报工作。水利综合统计的专业的工作人员太少,市级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大都会有统计人员兼职的现象,县、乡级的统计工作普遍缺少专职的统计人员,从而使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规范新和连续性不够,导致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质量很难提高。另外,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奖励机制也不健全,奖励和激励的方法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水利综合统计工作问题的应对策略

1.提高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认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责任重大,正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点点的错误就会致使逐级放大,从而使政策制定的有关部门对于国家水利建设的投资、项目的统计、水土的流失、治理面积、灌溉面积等水利状况的判断失误,并最终导致水利行业的反馈控制、管理决策与研究方向的错误,甚至会令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大损失。所以,各级水利部门管理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各级水利部门要充分重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将水利综合统计工作归到整体水利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完善综合统计工作的体系,认真落实承担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责任的部门,明确统计工作的职责,细致制定统计工作计划,定编定岗,平时工作中要做到及时总结,及时查找问题,不断地提高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服务水平。

2.创新水利综合统计手段。在进行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过程中,要以提高综合统计效率为目的,创建以全方位调查为主,估算与推算方法相结合的综合统计工作机制,逐渐确立以经常性的调查为主,主体调查与基准调查互相结合的调查体制;要着力加强综合统计的分析工作,基于确定性分析基础之上,对不确定性分析要加强,充分利用数理统计、概率论实施分析和趋势的预测,充分利用该综合统计手段为具体的解决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还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这样不仅能够构建稳定真实的数据采集系统,选择调查方法、数据传递的手段、数据的采集技术较为灵活,而且还能够使水利行业和社会大众之间、水利部门和社会的其他部门之间、水利行业内部的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有效地提高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水平。

3.完善水利综合统计工作体系。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要在体制建设上要把确定专职人员作为重点,从而突出综合统计工作的独特性及数据信息的权威性,有效减少水利综合统计工作中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及不科学因素,用《统计法》来规范统计行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凸显水利综合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各项综合统计制度,认真落实和综合统计有关的规定,从而是自身机制稳定运行。另外,要加强水利综合统计工作质量自查体系的建设,来保证水利综合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5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人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主的管理方式盛行起来。计算机自动化系统可以对水利工程进行综合性的调整,保证它的整体性能。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对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重大,由此可见,水利工程现代化管理的探讨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广泛涉猎到不同的行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在进行着转型,由传统的人工管理向现代的自动化管理过度。与传统的人工管理相比,现代化管理加强了重点工程建设,与此同时,也加强了非工程型建设。灵活应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配备相应的软、硬件设施,建立相关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系统,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

1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状况

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方法以人工管理为主,即把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作为基础,把传统的通信技术、机电设施作为基本手段,依靠人工测绘,完成工程建设管理的图表绘制、数据采集,依靠人工计算的方法,进行控制水利工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及时水情和工情调度指令。到9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得到了初步应用,只作为一种额外的辅助工具,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图表绘制和打印输出工作,由于普及的力度不够,计算机技术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

2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措施

2.1工程管理

工程项目的管理是管理工作最核心的环节,具有很高的相关技术要求,水利工程管理大致上包括工程应用、工程养护、工程维修、工程观测和工程防洪。

水利工程作为河川径流的调节器,与河川径流联系紧密,并且两者都具有复杂多变性。然而,由于季节和地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河川径流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也会在相应的范围内变化。工作人员就可以根据水利工程的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的应用,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水利工程的检测是工程管理的重要部分,是最基本的工作类型。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化具有不稳定性,有时会呈现一定的规律,有时则会变化无常,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定期对建筑物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检测,及早地发现问题,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国家相关的水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防洪工程设施和依法防汛抗洪的义务,因此,在水利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排查出存在隐患的建筑物,做好防洪除险工作,降低洪水带给人民和国家的损失,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2.2计划用水

水利工程是蓄水系统,它为生产建设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相关的部门在用水前,依照水源的情况、水利工程情况、生产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做好输水、引水和调水工作。编制的用水计划,要因地制宜,形式简单,操作方便。

渠系测水是灌溉地区实行计划用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测水工作能够验证用水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控水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改进用水计划,使用水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水源从水利工程引向灌溉区的时候,在渠道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损失。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实施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等。

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水分、气候和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2.3组织管理

水利工程管理组织为了协调用水单位的利益关系,要构建专业的管理机构,并实行群众性管理,合理使用水利设施,满足不同层次的用水需求。相关的部门要依据上级的指示,健全、完善水利工程的组织机构,打造一个专业技术强、管理效率高、道德素质高的管理团队,做好各项水利工程相关工作的管理。管理团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技能素养,贯彻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和具体的管理制度,在用水管理、经营管理中发挥潜能。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6

关键词:生态;水利工程;设计

引言

生态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新的分支,宗旨是水利工程在满足人类社会需求的同时,达到水域生态系统健康与可持续性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容:

(1)生态水利工程的开发应强调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原理。在设计阶段,将生态系统健康过程的维持置于重要位置,作为设计制约因子,保证水利工程满足适宜生态水文要求。

(2)生态水利工程强调施工过程的环境友好性,防止在施工过程中造成巨大的环境成本付出。

(3)生态水利工程更强调基于生态需水规律的运行管理。如水库要有效地发挥其生态功能,可能需要一个符合下游生态需水规律的水资源调配方案与制度。

(4)生态水利工程选址或布局,水利工程生态负面影响最小化原则。

1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基本原则

1.1安全性和经济性

生态水利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在河流综合治理中既要满足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也要兼顾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需求。生态水利工程既要符合水利工程学原理,也要符合生态学原理。

生态水利工程的工程设施要符合水文学和工程力学的规律,确保工程设施的安全和耐久性。工程设施须在设计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能够承受洪水、侵蚀、风暴、冰冻、干旱等自然力荷载。按照河流地貌学原理进行河流纵、横断面设计时,考虑河流泥沙输移、淤积及河流侵蚀、冲刷等河流特征,动态地研究河势变化规律,保证河流修复工程的耐久性。

生态水利工程的经济合理性,要遵循风险最小和效益最大原则。由于对生态演替的过程和结果事先难以把握,生态水利工程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风险。

1.2生态系统自我恢复

我国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开始,就开始有很多人员研究生态系统的自我组织功能,在自然生态环境下,生态系统可以进行自我的功能调节工作。在生态学这门学科的研究方面,他们用生态环境的自我调节功能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的物种会如此的丰富,食物链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生态环境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性就表现了出来,在生态环境进行自我调节的时候的主要表现是物种的自然选择性。

在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人们往往考虑到的是征服自然环境,水利工程去控制自然河流的做法是对环境发展很不利的做法。在新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要求工程的设计人员要放弃改变自然环境的做法,开发一种对自然环境发展有利的设计方案,不仅是要满足水利工程的设计目的,还要满足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们要合理地运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我们设计水利工程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地去设计,因为每一条河流都有其本身自我的特点,我们只有做到因地制宜的设计水利工程的方案,才会得到最好的设计方案。

1.3景观尺度及整体性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

“整体性”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1.4反馈调整式设计

生态系统的成长是一个过程,河流修复工程需要时间。从长时间尺度看,自然生态系统的进化需要数百万年时间。进化趋势是结构复杂性、生物群落多样性、系统有序性及内部稳定性都有所增加和提高,同时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有所增强。

从较短的时间尺度看,生态系统的演替,即一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被另一种生态系统所代替也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期望河流修复能够短期奏效往往是不现实的。在反馈调整式设计过程中,提倡科学家、管理者和当地居民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通过对话、协商,以寻求共同利益。

2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体现生态设计

鄱阳湖水利枢纽是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战略决策,项目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境内河段上,距上游的南昌88公里。它是鄱阳湖上第一座大型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流量、径流式发电以及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功能于一体的水利枢纽之一。项目将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以及华中华东地区的电力供应。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坝址选定为鄱阳湖入江水道,上距星子县城约12km,下至长江汇合口约27km,此处,右边是屏峰山,属湖口县;左边是长岭,属庐山区。两山之间湖面宽约2.8km,为鄱阳湖入长江通道最窄之处,两岸均为岩质边坡,地形、地质条件都很好,右岸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并且右岸屏峰山的基岩埋深相对较浅,是修建水坝的理想场所。“身高”不足200米的屏峰山、长岭山谈不上巍峨,却如两把大锁,锁住了浩瀚的鄱阳湖水。

鄱阳湖水利枢纽由闸坝主体工程和自然保护区保护工程两部分组成。闸坝主体工程分别为船闸、泄水闸、电站厂房和过鱼建筑物。

在建设闸坝主体工程时,设计安排了对鄱阳湖(吴城)、南矶两座部级自然保护区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拟将保护区用长达38公里的堤围起来,使保护区形成相对独立的保护圈,然后再在小保护圈内设立节制闸、排涝站,控制圈内水位,满足自然保护区湿地的正常运行要求,以适合冬季候鸟栖息。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运行后,拟分为江湖连通期、鄱阳湖闸蓄水期、三峡水库蓄水期、补偿调节期、低枯水期等5个时段进行不同的调度。其中,江湖连通期(4月1日~8月31日)闸门全部敞开,江湖连通;鄱阳湖闸蓄水期(9月1日~9月20日)利用鄱阳湖洪水尾巴下闸蓄水,水位一般控制在16~17.5m;三峡水库蓄水期(9月21日~10月31日),将闸前水位由17.5m降至16m左右;补偿调节期(11月1日~12月31日)和低枯水期(次年1月1日~3月31日)按下游用水需求和候鸟习性科学调控水位,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之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作为一名水利工程工作人员,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要考虑很多的问题,不仅仅是建设工程开工前要考虑很多的影响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我们还要考虑水利工程的运行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对河流生态的系统进行相应保护工作,实现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哲仁.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J]广东水利水电.2007(04)

[2]刘正茂.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水利技术.2009(09)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在20世纪80年代前,基本上是处于人工管理的模式。人工管理模式又叫传统型经验管理模式,是以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为基础,利用常规的工具和普通的通信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对图表绘制、数据计算和文字编辑进行人工观测、手工操作,从而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进行监控,并水情和工情调度的指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逐步的利用现代化管理技术对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是利用通信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通信联络、文字编辑和图表绘制以及一些简单的编程计算等工作,现代化管理技术在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逐步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项目法人责任制没有落实好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三项制度”的核心问题,但是,大多项目法人设立不规范,甚至根本未设立项目法人,造成责任主体不明确。

2、招投标管理存在问题

一些工程在招投标过程中,没有委托有资质的单位招投标,致使低资质或无资质设计、施工队、监理队伍参与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的不规范、违规操作、虚假招标或直接发包工程导致部分工程存在转包和违法分包,工程质量存在严重隐患。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同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同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其中监理单位归属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或施工单位管理。

3、水利工程前期勘测和设计不规范

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分析深度不够,缺乏对环境和经济等方面全面、综合地分析,特别是在一些小型水利工程中很少进行可行性研究,致使设计常常不合理或不符合规范,严重影响了设计方案的比选,限制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进而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等。

4、相关人员业务水平欠缺,技术力量薄弱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部分水利工程设计人员、施工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和业务水平不高的现象。对于工程中一些复杂的技术问题,这些人员无法拿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不能很好地掌握新技术、新工艺,难以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5、现行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的水利工程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一共有163项技术标准。其中综合类标准为19项,水利工程建设类标准为102项,水利工程管理类标准为42项,三者分别占标准总数的12%、62%、26%。另外,我国现行的标准体系中,强制性标准106项,推荐性标准23项。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体系中强制性的标准占主要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中,施工质量检验类的标准有6项,验收及评定类的标准有14项。因此,在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的现行标准体系中,涉及工程建设的安全及环境标准的只有2项,明显偏少。同时,对于验收及评定的标准只有14项,其中10项都是评定类的标准,验收标准明显不足。

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依法规范项目法人职责

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主体,对工程建设负总责。强化项目法人基本条件的要求和管理,建立健全对项目法人建设行为的考核管理制度,规范和约束项目法人的建设行为。

2、提高监理人员素质,积极推进监理改革

工程监理主要任务是对工程质量、工期、投资进行有效控制,以提高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体制改革,增加监理企业活力,积极引导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开展综合性工程咨询服务业务方向发展。

3、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提高设计水平

严格按照勘察设计的有关条例及规范进行设计;提高设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施工图纸的审查制度,防止随便变更设计图纸,等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4、重新整合并编制相关强制性的工程建设标准

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之后,为了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与管理,工程建设与管理部门应该对我国现行的工程建设标准中的强制类标准加以认真审核并从“安全、环保、质量”等方面考虑,全面贯彻实施相关标准。

5、建设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技术标准新体系

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先导,以传统的管理模式为基础,结合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择优配置相应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构成一个技术先进、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系统开放、扩展灵便和实用的综合业务现代化管理操作控制平台,提供信息交互、资源共享的网络服务环境,将是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借助于现代的通信、计算机、遥测遥控、图文视讯等先进技术,建立专用的通信传输链路、高效的计算机网络、实时的信息采集网络、动态的远程监视监控网络和实用的专家决策支持系统,配置和研制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水工建筑物的远程监视监控、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工程建设管理办公自动化和工程管理视讯异地会商等综合业务的现代化、信息化、自动化管理体系。

6、计划用水水利工程是蓄水系统,它为生产建设储备水源和调度水源。相关的部门在用水前,依照水源的情况、水利工程情况、生产用水情况,制定合理的用水计划,做好输水、引水和调水工作。编制的用水计划,要因地制宜,形式简单,操作方便。

渠系测水是灌溉地区实行计划用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水源的浪费,提高水源的利用效率。测水工作能够验证用水计划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有效地调控水量,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可以改进用水计划,使用水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水源从水利工程引向灌溉区的时候,在渠道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一部分损失。因此,减少渠道水量损失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要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比如说实施轮灌、改善灌水技术、严格控制水量、增设渠道防渗措施等等。

为了确保用水计划的合理性,技术人员在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因地制宜,根据灌溉区的特点进行灌、排和盐碱地的改良工作。除此之外,技术人员要综合分析水分、气候和农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各要素的因果联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措施,实现农业的增产。

四、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建设

1、基本解决方案

建立水利工程建设现代化管理系统主要是借助于现代化的通信和计算机技术,在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利用并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技术成熟、性能稳定的通信方式,从而确保通信的畅通、信息传输的可靠和安全,并建立动态的远程监视系统,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采集,从而达到对水利工程的优化调度,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和自动化。

2、一般模式

2.1前端设备

在前端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我们要根据前端设备的作用来选择,前端设备是采集和处理信息和图像的主要工具,主要是利用高分辨率的彩色摄像机,如松下公司的wc-cp430,全方位云台和可变镜头以及室外专业防护设备组成,将前端设备安装在工程施工范围内,分别分布在工地的四周并形成全方位的视角覆盖,从而对施工范围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2.2传输设备

传输设备是图像和数据信息的传输通道,是将前端设备采集到的信息和图像数据传输到集中设备的唯一通道,在施工范围内的前端设备我们可以采用有线同轴电缆来进行传输,而对4个监控点的传输我们则可以选择无线通信设备进行传输。

2.3集中控制设备

集中控制设备可以通过远程操作对前端设备进行方位、角度、焦距的选择和视频的切换,以及处理前端设备传输的图像和信息,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指令调度。在集中控制设备设立的系统监控中心,为了更好的对信息、图像进行管理、存储和控制,应另外配置图像控制主机、视频转换矩阵和画面分割器等设备。

2.4显示记录设备

对于显示记录设备的选择应包括:监视器、显示器、大屏幕投影仪和录像机、存储器等设备,主要用于视讯的显示和存储。可以配置数台监控设备从而形成电视屏幕墙,利用监控设备对工程建设进行监控,使工作人员在监控中心能够对前端监控点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另外,在建设处的会议室作为系统的图像管理中心,可配置彩色电视机和图像服务器各一台,用于视频监控图像的显示、处理、控制和管理。

结束语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必须加强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从根本上探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问题,并提出更多切实可行的创新策略及方法,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来促进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8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度控制;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andprogressofsociety,attachimportancetotheconstructionof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projectschedulecontrolisofgreatsignificance.thispaperdescribesthecontrolcontentoftheprogressoftheconstructionofwaterconservancyconstructionprojects.

Keywordshydraulicengineering;constructionprojects;schedulecontrol;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工程规模大,技术新颖,参加单位多,社会对项目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项目管理越来越复杂,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目标、计划、协调和控制也更加复杂。这将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发展。而且水利工程施工项目是一项技术性非常强的,十分复杂的管理工作,要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项目管理必须标准化,规范化。这样才能逐渐摆脱经验型的管理状况,才能专业化,社会化,才能经济效益与提高管理水平。

1、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

与一般土木工程如房屋建筑、铁路、道路和桥梁等的施工相比而言,水利工程施工有许多相同之处。如施工对象主要为混凝土、土方、石方、机电设备安装和金属结构等项目,有时施工机械能够通用,有些施工方法大致相同,并且一些组织施工管理的工作也能够相互借鉴。但是,水利工程的施工与土木工程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a.水利工程承担蓄水、泄水和挡水的任务,由于水的流动性大、冲击力强等特点,因此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抗冲、抗裂、耐磨、承压、抗冻、防渗等性能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必须按照水利工程的技术规范,采取特定的施工技术与方法,采用一定的保护措施来保证工程的质量。b.由于水利工程常常处在地质条件较为复杂的地区和部位,当地基处理不好时会给后续施工造成很大影响而产生隐患,并且事后无法补救,因此水利工程有较高、较严格的地基要求,对地基处理需要采取专门的措施。c.由于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常常在河道、沿海、湖泊或者其他水域,因此工程施工需要将工程建设的要求与水流的自然条件相结合,而进行施工截流、导流和水下作业。d.水利施工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因此工程施工要充分利用枯水期这个有利条件进行,然而某些工程还会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因此必须使用温度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

2、水利施工进度的特殊性

因为水利工程规模较为庞大,施工条件较为复杂,涉及面广,在与一般工民建工程等建筑工程施工有很多共同外,还具有其特有的特性如实践性强、风险性高、复杂性高、多样性大和不连续性等,主要表现如下:a.由于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水利工程施工会受很多随机因素的限制而造成较大的影响。b.通常水利工程具有工程量大、工期长等特点,因此需要使用大容量的施工设备,采用现代施工技术、高度机械化和科学的施工管理方法,然而这就会导致使用的资金量大、材料多和劳动力多等。c.多数水利工程是在深山峡谷中进行的,具有道路拥挤、场地狭窄等施工条件,这就给工程的进度和速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d.水利工程施工的季节性很强,枯水期施工能够便于更好的进行,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并对施工强度和温度进行一定的控制。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中,组织设计工作就较为重要。目前,国家基本建设体制已经改为开放型的招标承包方式,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设计质量、效益、水平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中计划与进度控制

3.1全局优化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施工的具体细节计划就显得相当重要,同时配合进度的管理,就能保证工程顺利地完成。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必须全局优化管理,随时调节计划和实际实施的一些小变动。对于全局优化管理,它是工程实施的过程中,时间安排、合同履行、保证业主投资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局管理,其核心是进度控制。首先要对进度作出总体的设想,确定各个子项目的性质、特点和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其次则需要考虑如何去做,既要选择适当的实施方案,又得制定规划和做好必要的准备措施;再次是及时组织人员实施,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进行全面地控制;最后是对工程完成的任务进行检查,分析,确定效果,进行总结。其中,以进度控制为主线的全局优化管理中,各项工作之间是密切联系的,而且所有这些工作通常并非由一个部门或单位单独完成,而是还需要统一的指挥与协调。

这种步骤和程序是任何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成功所必需的,为此,要进行项目规划、组织、指挥与协调,以进度控制为主线的全局优化管理就是为使项目取得成功,以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间、所批准的成本预算,而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以进度控制为主线的全局优化管理具有全面性、程序性、科学性这三个特征,它既要利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与方法进行管理,还要利用现代化的管理工具来管理。全局优化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管理的目标,该目标界定了以进度控制为主线的全局优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即是“二控制、一协调”,即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组织协调。

3.2网络进度计划的进一步协调

网络进度计划优化,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网络计划优化就是根据工程计划的要求,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利用时间差不断改进工程计划方案,以寻求周期最短、费用最小、资源充分最有效利用以及切实可行的最优计划方案。即逐次优化,时差逐次减少以至大部分消失,然后管理人员根据优化的结果,做出决策。其具体步骤就是通过对水利工程项目分解,按照各分项工程的相互关系绘制网络计划图,并计算网络计划各时间参数和确定的关键线路,得到一个初始的进度计划。然而,由于工程实施过程中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工程项目的网络计划难以一次做得很完美,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工程计划工期超出上级的规定、资源呈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成本超出预算等等这是难以避免的,因此还要综合考虑工期、资源和成本的相互关系,对网络图进行多次的调整和修改,直到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这就是网络计划的优化问题。

4、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趋势分析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具有规模大、技术条件复杂、周期长、季节性强、设计变更较多等特点。从工程规划到最后竣工验收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管理过程。水利工程涉及到移民、征地、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诸多环节,各种环节相互交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使得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难度大,问题多,历来是一项复杂的管理课题。如何推行现代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控制投资和质量,缩短工期,使工程建设符合既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成为有关方面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工程建设的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很多传统的管理方式已被信息技术所代替。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手段。为达到资源的共享、管理决策的实效性及科学性的要求。许多水利工程在准备阶段就开始着手构建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工程各类数据和工作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而且可根据既定的工程进度计划和阶段目标。实时跟踪、比较分析,动态调整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为工程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达到全面控制施工进度、成本和质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目的。

在信息系统方面,水利工程参建单位众多,信息化建设涵盖面广,中间数据繁多,流程环节严格。这种特点决定了多种软件如财务软件、水利工程造价管理软件等将同时使用。为此,对各种系统进行整合,有利于快速建立起水利工程建设的信息化体系。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建设的关键是用户需求分析。水利管理信息系统要简单实用,切合实际情况,并且尽量使管理系统的使用方式与现行的纸面工作方式相吻合,便于用户使用。根据项目法人现有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制定出需求分析报告,使用一些开放性、扩展性较好的管理平台。在管理平台基本模块的基础上,由软件公司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根据需要增加功能模块,使这些功能模块与纸面的工作流程一致。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不容易构建的项目管理模块(如进度、资源控制等),因为该模块有一定的通用性,则可以考虑集成其它现有的软件或提供接口。

结束语

在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人力、物资的供应和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原计划偏离预先设定的目标。因此,要随时掌握工程施工进度,检查和分析施工计划的实时实施情况,并及时地进行调整处理,保证施工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姚仲贤,丛小密.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

[2]仲景冰,王红兵.工程项目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9

关键词:3S技术autoCaDDtmDGm地质、地形勘测环境及水库分析

一.引言:

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设计软件采用多专业协同设计软件,在同一数据库平台下,能解决三维地址地形建模(Dtm)与地质建模(DGm)、大坝选址、水工设计、土建施工、机电安装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仿真精度和时间的要求,完成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达到减少设计周期、加深设计深度、提高设计质量、控制成本及提高企业革新等目的。

二.理论分析与设计:

(一)目前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发展状况:

1.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出现了图形级的标准,如pHiGS,GKS;图形交换级的标准,CGi,iGeS以及近年来正在不断完善的Step等。Step标准覆盖了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数据交换标准,对协同设计,并行施工,集成制造等具有重要意义。

2.智能化是又一特点,它首先体现在把设计领域的专家知识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经验融入到CaD系统中,使之成为可以继承的知识库;其次是其本身的智能化,如人机接口,数据采集,自动精模,方案选优,仿真模拟以及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等。

3.集成化是一大发展趋势,一方面CaD技术与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流程规划),Cam(计算机辅助制造)以及miS(管理信息系统),pDm(产品数据管理),mRp(制造资源管理)等系统相集成。另一方面随着当前全球化发展,使得人们在internet上构造CaD/Cam集成化成为可能。

4.科学计算可视化,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是设计人员进行对产品的时间操作,以及进行各种模拟实验分析,可以及早看见产品外型,从而可以帮助设计多方位地观察与平审设计成果。

(二)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概念:

就是利用计算机强有力的计算功能与高效的图形处理能力,来直观,智能的辅助过程设计人员进行过程设计与分析的一种技术。它同时实现过程的可视化与智能化。它包括工程设计条件可视化(地质,水文,地形,枢纽布置及施工条件等可视化),设计建模可视化,计算分析过程可视化与成果设计可视化(三维真实感图形显示及空间数据的图表,文挡输出)。

(三)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目标:

力求把水利工程的设计、管理主要涉及到的水文泥沙、地质、地表(含规划、环保)、水工、施工、机电等专业的设计工作的过程、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结果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平台及辅助设备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的目的。协同设计的基础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库,包括地质地形的空间数据、水工建筑物(大坝、厂房等)的三维实体数据、施工计划组织的实时数据以及真实条件下的计算机仿真和实时渲染数据等。与以前的技术不同,由于建立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之上,任何修改都将及时地反馈给整个工程的相关部门和人员(权限许可),并及时地通过三维图形的方式展现出来。虚拟设计/虚拟制造技术的应用和实时仿真完全不同于以前的动画渲染,它是满足设计详细要求的具体施工计划的真实三维显示。

(四).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地质、地形勘测

2.环境及水库分析

3.水工建筑物及枢纽设计

4.施工组织设计

5.机电设计

6.工程概预算

7.工程监测

(五).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解决方案:

1.在地质勘探方面:可以利用航拍、钻探、"3S"技术(即GiSGpSRS)得到的地形数据,直接生成地形的三维模型包括地下三维地质情况的分布,便于直接了解复杂的地质构造情况,方便地进行地形模型的建立,作为坝体、地下厂房、导流洞等建筑物设计的原始依据。

2.在三维地形表述的基础上,建立水利水电工程的全三维模型,包括坝体、导流洞、泄洪洞、地下厂房等建筑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设备、管线的布置等仿真模型。这些设备与地形数据完全相关,从而构成一个复杂的水利水电系统,真实反映工程建成以后的面貌。

建立的三维模型还能够输出到有限元分析软件中,进行结构强度的预测。三维模型不仅可以与地形模型很好地关联,而且工程模型也还是参数化的,一旦设计有新的更改,只需要修改相应部分的三维模型,与此相关的设备、管线布置以及由三维模型自动投影生成的二维工程图(符合目前图纸标准)都会得到相应的修改,从而保证了设计的唯一性和相关性,快速地完成多个设计方案的对比和选择。

3.工程概预算方面:通过建立大坝真实全三维实体数值仿真模型,能够完全精确模拟大坝形体的各个细节,包括孔口部位、进水口、闸门槽等。水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精确计算各坝段各截面的面积、各点的坐标以及体积,其精度满足大坝混凝土工程量计量要求。将坝体内部各种材料的配合比及使用范围输入到坝体三维数值仿真模型中,从而使精确计量程序不仅能够计算坝体的工程量,而且还能够计算不同材料的用量,并进一步为概预算及施工期业主的材料供应计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4.施工方案动态仿真结果分析及查询通过建立的三维实体数字模型,计算出开挖方量及填筑方量,对工程进行预测和模拟,动态展示山体开挖和大坝浇注的全过程,得出详细的施工强度和施工顺序等重要指标。使工程的项目管理和进度分析达到实时控制与动态管理,以便科学指导工程施工,辅助业主和监理工程师进行有效的决策。

计算机模拟系统模拟混凝土施工过程,不仅可全面、周密地反映各种影响混凝土施工的因素,而且改变施工参数、修改方案比较及敏感性分析均比较容易,可完全弥补传统工程类比法的缺点。采用计算机模拟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过去依靠人工手段无法解决的许多难题,能大大提高了设计人员和项目管理人员的效率,取得巨大的技术经济效益。

根据数字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般规律、施工工艺和流程、合同文件、技术规范以及实体特定的结构形式、施工条件的特定要求,利用本模块建立系统分析模型和模拟计算数学模型。设计相应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录入及编辑、大坝模拟施工过程计算、图形处理、报表自动生成及分析、查询以及菜单控制等系统,集成在统一界面下完成所有的功能。

(六).水利工程施工模拟界面设计:

主界面由部分组成,分别是溢洪道土石方开挖、溢洪道土石方开挖进度合计、大坝混凝土浇筑进度、大坝混凝土浇筑进度合计。这四部分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动态的显示出来。包括一些重要的施工数据如:层号、厚度、体积、高程、开挖(浇)时间、结束时间等。点击“显示设置”来设置需要显示或者隐藏的对象,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这些表既可以用于显示,也可用于查询。

(七).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开发环境:

1.软件环境:系统采用windowsxp/2000/98作为工作平台,开发应用软件有VisualC++6.0,autoCaD2000以上均可,arcViewGiS,mSexcel,mSaccess,3dmaX,GiS与GpS的系列软件等等。

2.硬件环境:考虑到系统功能中图形数据处理量大,与三维图形处理分析操作需要,推荐配置:pentiumiV1.4G+512mB内存+真彩色显示卡(3D加速功能)+10G硬盘,或者更高配置为好。.实例应用与总结展望:

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采用专业协同设计软件水利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同一数据库平台下,能解决三维地址地形建模、大坝选址、水工设计、土建施工、机电安装等一系列关键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仿真精度和时间的要求,完成覆盖软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达到减少设计周期、加深设计深度、提高设计质量、控制成本及提高企业'''');">企业革新等目的。

用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建立真实三维地形地貌模型(Dtm)及三维地质模型(DGm)并行三维水工设计(大坝模型、强度计算等)建立整个水利水电系统模型(包括坝体、导流洞、泄洪洞、地下厂房等建筑以及与此相关联的设备、管线的布置)工程概预算三维工程施工仿真及工程监控在统一的数据库平台上完成以上功能,涵盖从草图设计到工程完工全过程,满足虚拟设计/虚拟制造的要求。

水利工程仿真模拟设计软件在水电工程设计过程中,从地质--坝工--厂房--枢纽及施工组织设计模拟都能系统准确地反映实际设计中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因而,采用本系统进行多专业协同可视化设计与指导施工,使各工种各工序的衔接、资源的分配、材料的供应都是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从而使水电工程的勘测、设计与施工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相信未来的水利建设将是计算机设计的新领域,而不是象传统的水利设计那样耗时耗力耗资耗人。未来的水利规划设计管理完全实现自动化。计算机在水利上的利用有着广阔的发展前境需要我们一代代水利人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三峡水电站设计应用实例:

参考文献:

1.黄健全,罗明高,胡雪涛.实用计算机地质在制图.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

2.张菊明.三维地质模型的设计与显示.中国数学地质进展,1995,7

3.康凤举.现代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4.水利概论河海大学出版社

5.李青元.曹代勇.三维矢量结构GiS拓补关系及其动态建立.测绘学报

水利工程统计制度篇10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利统计素质

水利统计工作作为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各级水利部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属于国家基础建设事业中的重要统计工作成分。这里所指的水利统计工作就是通过一个系统的科学水利指标体系,对防洪、灌溉、灌水设施,水土流失治理面积等进行及时而全面的分析,形成一套系统的水利统计工作,它能够系统的反映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进程。水利统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水利行业的改革基础性环节,属于水利管理行业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同时也是做好水利规划、计划等工作的基础。对水利发展情况进行监测、指导,同时真实的反映出水利发展进程中水利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从而给水利部门方针政策的制定、水利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以及投资计划的准确性等提供了基本的统计数据资料。这有效的促进了一项水利工程、一个生产单位甚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

水利统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堤防、水闸、农村供水等工程建设;居民用水需求簟⒋⑺窖池工程;灌区、供水企业、需水量较大的养殖场、排污口以及保护治理河段等。这些内容涉及到了整个水资源循环的初始端和末端,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改革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能全面反映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水利建设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当前,各级水利部门虽然能够很好的完成水利综合数据统计、水资源统计、水文、水电、水资源以及水利勘测等方面的专业性统计工作,给相关方面的建设以及水环境的控制提供了翔实的水利统计资料。但是,在水利统计工作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部分工作还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这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水利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这就对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能素质要求。

一是对当前前沿的业务知识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水利统计工作者在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对应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对当前水利统计工作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是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统计工作以及统计分析工具中的应用,更应该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当前,部分单位的统计队伍由于基础较差,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偏低,导致单位引进的一些先进统计设备不会操作、统计后期的分析工作不能得到有效开展、统计报告的综合整理缺乏系统的认识、数据敏感度不高,导致了对一些重大统计工作的认识深度不足,重大的信息没有及时的发现。这些都是当前水利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主要困难局面,而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利统计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质还没有达到对应的要求,没有对统计工作的前沿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当前的水利统计工作需要水利统计工作人员对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二是全面而充分的掌握多项知识技能。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理论要求较高的工作,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通过及时的参加多种业务培训来对从事工作的业务形成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熟悉多种业务技能,给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后期分析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这样,将使得最后获得的综合报表数据更加的合理,数据分析更加准确,发现的统计数据规律也更加的及时与准确,促进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以及完整性。

三是提高水利统计工作的创新能力。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既有的统计理论以及统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当期那的水利统计实践需要,需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创新。尤其是对现有的统计制度、统计内容、统计方法以及统计标准等进行持续的创新,以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首先,应该对既有的统计方法与制度进行创新。由于水利统计工作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其在水利建设工作中作用较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例如,水价以及水质状况等的微小波动都将对百姓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当前的很多统计方法还极为单一,依然以传统的报表制度作为主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统计需求。因此,当代的水利统计工作者就应该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使得既有的统计方法能够更加直接、快速而准确的反映出水利情况,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其次,要对当前的服务理念以及服务内容进行创新。水利统计工作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其本质是给国家的发展以及人民的需要而提供服务的。所以,水利统计工作者应该从这个服务的本质出发,将简单的应付任务的工作方式向主动提供服务、提升服务内涵的方向转变。同时,应该进行广泛的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及时的提供对应的水利统计信息来给人民的生活以及水利建设工作提供便利。在信息收集过程中可以采用创造性的决策咨询来提高统计信息的准确程度,以优质服务为目标,主动的了解水利中心工作来对水利统计工作进行持续的改善,使得水利建设事业得到持续的发展。

水利统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理论性较强的数据分析工作。因此,除了从上述几个方面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以外,还需要求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数据有一个严谨的态度。通过多思考、多交流的方式来对水利统计数据进行汇总,通过思考和交流来提高经验的应用。这样,才能有效的优化水利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法银.浅论新时期水利统计工作人员的表现素质要求.江苏水利,2009(5):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