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重要性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18:58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1

[关键词]盈利质量;现金流量;主营业务

一、研究目的

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是利益相关者极其关注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状况和潜在的发展能力,关系到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者的利益,因此如何合理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盈利质量是指企业实现利润的优劣程度,即企业账面利润能否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当前和未来的真实盈利能力。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整体不高,这不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损害了相关者的利益。部分上市公司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保持配股资格以及出于避税或政治目的,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报表,致使盈利质量低劣。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盈余操纵现象日益严重。因此有必要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目前学术界对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已达成共识,主要包括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等。这些指标虽然从不同的角度较全面地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评价,但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即无法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盈利质量和盈利能力既有联系,也有差别,盈利质量好并不能说明盈利能力一定强。因为盈利能力的评价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易受人为操纵;而盈利质量是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础上,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与检验,从而反映公司获取利润的品质。显然,虚假的盈利能力和缺乏持续性的盈利能力没有价值,使用盈利能力指标评价上市公司价值并不科学,应当结合盈利质量进行综合考察。

对于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与评价,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同学者采用的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评价指标多数使用范围比较狭窄,指标比较零散,不够全面。如现金流量的观点强调了盈利的可实现性,但却忽略了盈利的持续发展能力;真实性观点虽然强调了盈利的真实,但既没有考虑现金流量,也忽略了盈利的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性观点强调了盈利的持续发展能力,但却忽略了盈利的真实性。本文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综合的盈利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利益相关者的决策水平。

截至2009年底,河南省在沪、深两市主板上市的公司有四十余家,数量上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其盈利质量如何反映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仍是难题。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期望能够使上市公司发现自身的问题,增强企业的盈利质量意识,以进一步促进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指标设计与评价标准

(一)指标设计

本文主要从盈利的真实性、收现性、持续稳定性和增长性四个方面设计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

1 反映盈利真实性的指标。盈利的真实性是盈利质量分析的基础,只有盈利是真实的,盈利质量的分析才有意义。盈利的真实性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1)关联交易收入所占比重。该指标是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与营业收入总额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公司盈利依赖关联企业的程度,以判断盈利来源是否稳定,基础是否扎实。若关联交易收入所占比重较大。说明公司盈利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其盈利基础不够扎实,盈利质量值得怀疑。

(2)虚拟资产所占比重。该指标主要将虚拟资产(长期待摊费用等)与净资产和当期利润进行比较,反映公司是否存在人为夸大利润的现象。若虚拟资产的增幅超过利润增幅,说明公司当期利润存在“水分”。

此外,还应关注公司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类型、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管理层的调整等非会计事项,以开展定性评价。

2 反映盈利收现性的指标。盈利的收现性是指公司的盈利伴随现金流入的程度,即盈利转化为现金的能力。如果有现金的同步增加,则盈利是有现金保证的,盈利质量高;反之,盈利质量较低。反映盈利收现性的指标主要包括:

(1)销售现金比率。该指标反映公司每一元的营业收入可以获得的现金流量,借以考察当期营业收入的收现程度。指标越高,说明公司营业收入的现金流量越多,盈利质量越好;如果指标小于1且连续下降,说明营业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营业收入中可能含有大量的应收账款或者坏账损失,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果。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现金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

(2)盈利现金比率。该指标反映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当期净利润的差异程度,从而考察公司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确认的净利润经营现金实现程度。指标越高,说明当期实现的净利润越有现金保证,盈利质量越好;指标小于1,说明本期部分利润没有现金保证,即使公司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产生的盈利不可靠,盈利质量较差。其计算公式为:

盈利现金比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

(3)每股收益营运指数。该指标反映公司运用权益资本获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每股收益的差异程度,以从现金流量角度考察每股普通股的产出效率与分配水平。指标越大,说明公司每股分派股利的支付能力越强,盈利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盈利质量越差。其计算公式为:

每股收益营运指数=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净额/每股收益

(4)资产现金回收率。该指标反映公司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以评价公司全部资产的质量及其运营效果,从而对销售利润率和总资产收益率进行有效补充。指标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果越高,公司盈利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资产的利用效果欠佳,日常经营获得现金盈利的能力较低,盈利质量较差。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总资产×100%

3 反映盈利持续稳定性的指标。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是指公司盈利在长期发展趋势中,是否能保持平稳持久的能力。从长期来看。高质量的盈利不仅表现为当期的盈利状况,而且应保持持续稳定的趋势。如果公司每年的盈利波动较大,说明盈利质量不高。反映盈利持续稳定性的指标主要包括:

(1)主营业务贡献率。该指标反映公司实现的利润依靠主营业务的程度,以评价企业盈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并决定企业的盈利质量和核心竞争能力。指标等于1,说明公司的盈利主要依靠主营业务,盈利具有持久性,盈利质量较高;指标小于1。说明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非主营业务,盈利不具有稳定性。盈利质量欠佳;指标大于1,说明公司当期

的对外投资出现失误或发生营业外损失,属特殊情况,应进一步分析具体原因。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贡献率=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100%

(2)净收益营运指数。该指标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公司实现的利润依靠经营业务的程度。由于非经常性损益具有一次性、偶发性的特点,所以非经常性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比例越低,净收益营运指数越高,说明企业利润中经营活动利润所占比重越大,主营业务越突出,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越强,盈利质量越好;反之,则说明净利润中非经常损益所占比例较高,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越弱。盈利质量越差。其计算公式为:

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100%

=(净利润-非经营性损益)/净利润×100%

4 反映盈利增长性的指标。盈利的增长性指标可以揭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反映公司的成长是否能够保证盈利能力的提高。如果企业账面有盈利,但各期的增长幅度不大,或有所下降。则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存在问题。反映盈利增长性的指标主要包括: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这三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主营业务利润、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的增减变化情况,从不同角度评价企业盈利的增长性和发展能力。指标大于0且比例越高,说明企业未来盈利预期越好,盈利质量越高;指标小于0。说明企业未来盈利预期越差,盈利质量也越差。计算公式分别为:

(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利润×100%

(2)现金流量增长率=本年现金流量增长额/上年现金流量×100%

(3)每股收益增长率=本年每股收益增长额,上年每股收益×100%

(二)评价标准

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评价标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为“很好、好、一般、差”四个等级,如表1所示。

三、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分析与评价

(一)样本选择

本文以截止到2009年在境内上市的33家河南省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查阅其2007年一2009年年报,剔除在此期间存在亏损的9家公司和两家数据不全的公司,对其中22家上市公司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并进行盈利质量评价。文中所用数据的统计结果,均根据CSmaR数据库、巨潮资讯网和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的数据整理计算。

(二)统计分析

1 盈利的真实性分析。表2、表3和表4分别统计了河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向关联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获得的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虚拟资产占利润总额和净资产的比重。

表2的统计结果表明,样本公司利用关联交易收入操纵利润的情况较少。80.30%的统计样本显示企业盈利质量好。其中,银鸽投资、华兰生物、黄河旋风和中原环保4家公司3年均无关联收入,羚锐制药、中孚实业、同力水泥和恒星科技两年无关联收入;而平高电气、焦作万方、宇通客车、中航光电和利达光电两年的关联收入超过10%,平高电气2009年的关联收入更是高达63.73%,说明这几家企业过度依赖关联企业。收入来源不确定,导致盈利质量较差。

表3和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样本公司的虚拟资产所占比重不高,其中安阳钢铁、豫光金铅、中孚实业、莲花味精、华兰生物、焦作万方、中原环保和恒星科技8家公司没有虚拟资产,双汇发展、许继电气和中航光电连续3年的两项指标均低于1%,企业利用虚拟资产操纵利润的情况较少,整体盈利质量好,只有同力水泥的虚拟资产占利润总额比重3年均超过10%,2007年高达75.7%,且不同时期报表列示的长期待摊费用项目所属同一年度的金额不一致,其虚拟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也达25.09%,居样本公司首位;银鸽投资和黄河旋风的虚拟资产占利润总额比重2008年和2009年均超过10%,显示少数公司可能存在虚拟资产核算不准确、不规范,或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嫌疑。

此外,通过查阅22家上市公司的审计报告,除莲花味精2009年的审计意见为带强调事项段的保留意见外,其余均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对样本公司的财务报告质量给予了充分肯定。2007―2009年,没有公司更换事务所,也不存在管理层调整的事项,反映样本公司的盈利是真实可靠的。

2 盈利的收现性分析。表5、表6、表7和表8分别列示了反映河南省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收现性4个指标的统计结果。

表5的统计结果显示,59.09%的样本销售现金比率大干1,安阳钢铁、新野纺织、豫光金铅、双汇发展、华兰生物、焦作万方、同力水泥、宇通客车、黄河旋风和恒星科技等10家公司连续三年该项指标大于1,反映多数公司的营业收入有现金作保障,盈利质量较好;同时也表明多数公司不仅收回本期的销售货款和劳务费,而且收回前期的应收账款,说明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应收账款管理完善。但太龙药业、中孚实业、平高电气、中原环保和中航光电的销售现金比率连续三年低于1,说明这些企业的现金流存在问题,销售收入缺乏必要的现金保证,可能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如平高电气三年的应收款项(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5.88%、61.41%和48.46%,导致盈利质量欠佳。

由表6可知,盈利现金比率大于1的样本占56.06%,更有黄河旋风连续3年,羚锐制药、安阳钢铁、新野纺织、莲花味精、银鸽投资、同力水泥各有两年的该项指标高于2,双汇发展连续3年的盈利现金比率均大于1,说明上述企业资金充裕。盈利的现金实现程度高,盈利质量好;盈利现金比率小于1的样本占43.94%。瑞贝卡和平高电气有两年、莲花味精、豫光金铅和恒星科技各有1年的该项指标均小于0,表明其净利润没有相应的现金流入,虽然账面盈利,但企业可能面临没有充足的资金开展经营,盈利质量较差。

由表7可以看出,每股收益营运指数大于1.5的样本占42.42%,说明不足一半的公司有发放现金股利的能力。新野纺织、许继电气、同力水泥和黄河旋风4家公司连续3年的该项指标均大于1.50,盈利质量好。但反映盈利质量较差的样本占57.58%,瑞贝卡、豫光金铅、轴研科技和中航光电连续3年的该项指标均小于1,表明部分公司的盈利质量非常差。可能面临虽有盈利但无充裕的资金开展经营的局面,影响企业的发展。

表8的统计结果显示,多数样本公司的资产现金回收率较低,小于10%的样本占75.76%,瑞贝卡、平高电气、豫光金铅、莲花味精和恒星科技的该项指标存在小于1的情况,说明以该指标反映的河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总体情况欠佳;只有24.24%的样本资产

现金回收率超过10%,其中双汇发展3年的该项指标分别为19.12%、25.10%和24.64%,华兰生物和焦作万方连续3年的该项指标也超过10%,表明部分公司的盈利质量较好。

3 盈利的持续稳定性分析。表9、表10分别列示了河南省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贡献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的统计结果。

由表9的统计结果可知,66.67%的样本主营业务贡献率高于90%,表明大部分样本公司的盈利主要来自于主营业务。其中,中原环保连续3年,安阳钢铁、中孚实业、华兰生物、莲花味精、黄河旋风和中航光电6家公司两年的该项指标均超过100%,说明盈利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而莲花味精2007和2008年、中孚实业、安阳钢铁和豫光金铅2008年的该项指标均超过170%,并不意味着盈利质量好,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公司发生了重大营业外损失和对外投资损失,导致指标过高,属于非正常现象,应正确对待。另有33.33%的样本主营业务贡献率低于90%。平高电气和同力水泥连续3年、银鸽投资2007和2009年的该项指标均低于70%,利达光电2009年该项指标为-21439%。说明部分样本公司的盈利来自于非主营业务,持续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表现为主业不主,盈利质量较差。

表10的统计结果显示,净收益营运指数大于0.9的样本占66.67%,安阳钢铁、平高电气、瑞贝卡、双汇发展、华兰生物、焦作万方、许继电气和中原环保8家公司连续3年的该项指标均大于0.9,表明多数上市公司的盈利来自于经营业务,盈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盈利质量好。净收益营运指数小于0.9%的样本占33.33%,羚锐制药、新野纺织、莲花味精和银鸽投资的该项指标有两年均小于0.7,说明部分公司的盈利依赖于非经常损益,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弱,盈利质量差。

4 盈利的增长性分析。表11、表12,表13分别列示了样本公司2008和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现金流量和每股收益的变化情况。

由表11、表12的统计结果可知,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现金流量增长率超过20%的样本分别占29.54%和40.91%,而华兰生物连续两年的增长率均超过75%、双汇发展连续两年的增长率均超过20%,反映河南省少部分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和现金流量的增长速度较快,发展潜力较大,盈利质量较好;70.46%和59.09%的样本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和现金流量增长率低于20%,安阳钢铁和利达光电连续两年的该两项增长率指标,新野纺织、豫光金铅、银鸽投资、瑞贝卡、焦作万方和黄河旋风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许继电气和宇通客车的现金流量增长率连续两年均为负值,且下降幅度非常大,反映部分公司的经营业务没有扎根主业,现金流量的未来预期不够乐观,盈利质量较差。

表13的统计数据显示,每股收益增长率超过50%的样本仅占13.64%。虽然太龙药业、双汇发展和宇通客车连续两年该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多数企业的该项指标出现负增长或增长速度缓慢,新野纺织、焦作万方、黄河旋风和利达光电更是连续两年出现大幅度下降。说明河南省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增长速度欠佳。反映大部分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和盈利质量较差。

(三)结论及建议

综合上述统计分析结果,对河南省样本上市公司2007--2009年的盈利质量总体评价并提出建议如下:

1 从盈利的真实性来看。河南省上市公司利用关联收入操纵利润的情况较少,绝大多数样本公司的虚拟资产所占比重不高,没有公司更换事务所的情况,也不存在管理层调整的事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意见多为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反映样本公司的盈利质量总体是真实可靠的。综合3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华兰生物、中原环保因无关联收入和虚拟资产,双汇发展因虚拟资产所占比重连续3年低于1%,表明其盈利最为真实;而平高电气、同力水泥、银鸽投资、黄河旋风和中航光电由于关联收入比例较高,或虚拟资产所占比重过大等原因,盈利的真实性较差。企业应减少关联交易收入、规范虚拟资产核算,以提高盈利质量。

2 从盈利的收现性来看,以4项评价指标综合反映的结果是少部分样本公司的盈利收现性较好,盈利同时伴随着大量现金流入,质量较高。其中,新野纺织、双汇发展、同力水泥、黄河旋风和安阳钢铁的收现比率高,盈利质量好;而平高电气、瑞贝卡、豫光金铅和莲花味精的收现比率较低,盈利质量较差。相关企业应进一步降低赊销比例,完善信用政策,不断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以增加经营现金流入量,保障上市公司稳定发展。

3 从盈利的持续稳定性来看,多数样本的主营业务贡献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达到“好”的标准,反映多数样本公司的盈利持续稳定。其中,中原环保、安阳钢铁、瑞贝卡、焦作万方、华兰生物和中航光电等公司盈利的持续稳定性高;而银鸽投资、平高电气、同力水泥、羚锐制药、新野纺织、莲花味精和利达光电各有一项指标非常低,说明部分公司盈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差,盈利质量不容乐观。企业应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减少非经常损益,才能使公司持续发展并不断增加自身价值。

4 从盈利的增长性来看,仅有少部分样本公司的增长率达到“好”的标准,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现金流量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处于“一般”和“差”的范围,反映样本公司的盈利增长性和未来发展能力总体较差。其中,双汇发展和华兰生物的三项指标均为正或增长幅度非常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而安阳钢铁、新野纺织、焦作万方、黄河旋风、许继电气、瑞贝卡和利达光电等公司连续出现指标负增长,未来发展能力和盈利质量较差。企业应把发展主营业务作为公司的核心目标,不断采取措施提高主营业务的盈利水平,从而使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大幅度增长。

综上所述,河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总体情况一般,盈利质量最好的公司是双汇发展和华兰生物,两者无论从盈利的真实性、增长性,还是收现性或持续稳定性,都反映出很高的质量;而平高电气的盈利质量最差,其盈利的真实性、收现性和持续稳定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安阳钢铁、新野纺织、焦作万方、黄河旋风、中原环保、同力水泥、瑞贝卡和中航光电等公司虽然某个方面的盈利质量好,但从其他角度分析盈利质量却存在问题,导致与大多数企业一样总体盈利质量欠佳。从上述结果也可以看出,如果仅从某一方面评价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得出的结论难免有失偏颇。因此,有必要以综合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盈利质量进行评价,以保证结果的相对准确。

四、本文的局限性

限于篇幅,本文仅运用4类单项指标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没有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设定权重。根据指标的重要性设计权重是后续研究要解决的问题,而各指标权重的引入将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

[参考文献]

[1]储一昀,王安武上市公司盈利喷量分析会计研究,2000(9)

[2]刘静,张霞,现金流量表视角下的公司盈利质量分析研究财会通讯综合(中),21109(6)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2

关键词:建材行业 盈余质量 评价体系

一、引言

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的爆发,会计盈余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思考。由于上市公司盈余获取和现金流入并不同步,加之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也存在较为严重的利润操纵现象,有必要加强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分析。但目前盈余质量的研究大多只限于定性描述,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如何合理评价公司的盈余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FaSB在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提出了会计信息的两个主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可见,盈余质量应包含两层含义:与真实盈余的匹配程度,以反映过去会计期间账面盈余的真实性;与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数额、时间、或然性的匹配程度,主要取决于历史盈余的现金保障水平及其持续性、安全性和成长性。会计盈余不仅要对历史业绩进行客观反映,而且应作为企业“未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的指示器”,为信息使用者预测企业未来净现金流人的数额、时间和或然性提供适当基础。但现行会计盈余与未来现金流并没有建立直接联系,需要对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变动净额进行预期,增添了许多非定量因素,同时由于真实盈余不可测定,因此本文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所确立的评判标准为“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盈利保持现有盈利水平,或在现有盈利水平的基础上持续增长的能力或可能性”,简称为“盈余的可持续增长能力”。

二、盈余质量单项评价指标

(一)盈余持续性指标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既包含经常项目带来的盈余也包含非常项目带来的盈余,然而,经常性业务带来的盈余具有持续性,而偶发交易和事项带来的盈余不具有持续性,因此,不同的盈余构成项目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企业盈余持续性指标主要有:(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其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盈余、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等构成,其中营业利润属于持续性盈余,营业外收支则属于一次性盈余,不具有持续性。投资盈余是否有持续性要看具体情况。一般而言,短期投资盈余、长期投资转让差价盈余属于一次性盈余,不具有持续性;长期债券投资利息收入在债券持有期限内有持续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盈余的持续性取决于被投资单位盈余的持续性。根据以上分析,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大,企业盈余持久保持的可能性越大,盈余质量越高。(2)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利润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盈余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所创造的利润,是期间费用得到补偿的基础,也是企业净盈余的源泉。因此企业要能持续发展,只有立足主业,锻造核心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才能增加公司的价值。(3)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净利润)×100%。非经营盈余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资产处置不是企业的主要业务,不反映企业的核心能力,证券交易取得的盈余有其偶然性和高风险性,因此,虽然非经常性盈余也是“盈余”,但不能代表企业的创利“能力”,其质量也不能同经常性盈余的质量等同。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例越高,则盈余质量越低。

(二)现金保障性指标会计盈余的确认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和可能财富的增加,但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盈余的真正实现。因此,盈余质量还指企业创造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这些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扣除了税费以及相关资本性支出之后的现金流量。企业现金保障性指标主要有:(1)净利润现金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净利润来源于损益表,反映应计制下的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制下的经营成果。该指标可大体上反映会计盈余的现金保障水平,该比率越高,盈余质量越好。(2)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经营现金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100%。该指标衡量实际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水平的程度。由于折旧和摊销是属于非付现费用,一般来讲,该指标应在1左右。如果该值为负数或远低于1,则属于严重的不正常状态,降低了盈余的质量。(3)销售现金流入比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现金流入比率=营业现金流入量,销售收入净额×100%。该指标可反映企业销售的收现水平,该比率越高说明应计现金流入转化为实际现金流入的能力越强,收入质量越好,从而盈余质量越高;反之,则意味着企业收入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要么企业处于过度经营状态,要么有利润操纵之嫌。

(三)成长性指标盈余的成长性是指企业盈余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如果企业某一期盈余水平很高但缺乏稳定,这并不是良好的财务状况。盈余的成长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盈余水平围绕在某一水平线上下小幅度波动;二是随时间延续,盈余水平不断上升。各利益相关者更愿意看到后一种的情况。盈余的成长性取决于企业业务结构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稳定性。稳定的或逐年增长的盈余水平是企业活力的保证。企业成长性指标主要有:(1)销售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销售增长率是体现企业成长性的一个最重要的指示器,销售增长率的高低可大体反映企业所处的成长阶段。一般而言,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企业有较高的销售增长率,处于成熟期的企业销售增长率较低,而处于衰退期的企业销售增长率为负值。显然,销售增长率越高,表明企业未来盈利增长的空间越大,盈余质量越好。(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其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100%。该指标体现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历史增长态势。从中短期的眼光看,企业的未来很可能是过去的延续,除非外部环境出现影响企业的重大变化,或企业拟进行根本性的业务、资产、制度、管理重组,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佐证信息,可以合理推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仍将延续历史的增长态势。

(四)安全性指标风险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之一,对企业盈余质量进行分析,必须充分关注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大

小。报酬与风险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企业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而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盈余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企业安全性指标主要有:(1)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其计算公式为: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重=长期资产,总资产×100%。经营杠杆系数能较精确的衡量由于成本习性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经营风险水平差异,但由于企业损益表对成本费用是按其性质分类列示,而不是按习性分类列示,因而增加了计算经营杠杆系数的难度。由于一个企业的固定成本大都是长期资产的折旧或摊销转化而来的,因此其资产结构就大体决定了其成本习性结构。(2)资产负债率。其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企业所支付的利息费用中有一部分已资本化,并没有在损益表所列示的财务费用中完全体现,影响了计算财务杠杆系数的资料可得性。资产负债率可作为财务杠杆系数的替代指标,衡量企业由于负债融资程度所导致的财务风险水平。

(五)盈余真实性指标盈余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一是盈余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盈余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如果企业报告的是虚假盈余,不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二是会计盈余尽量与经济学的盈余即真实盈余接近,这需要对现行会计模式进行改进,如盈余确认原则的改进,由于权责发生制确定的盈余是一种主观评价,并不能盈余的真实性提供保障。还要提供补充的真实盈余信息,对现行盈余确认模式下生成的信息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可以分为两步:一是基于真实盈余概念的调整;二是考虑物价变动、商誉等因素的调整。

三、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

(一)指标的选取从会计盈余质量的核心要素出发所设计的单项评价指标体系,为上市公司会计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eQi)的构建提供了基础,但并非每个指标均需纳入综合评价指数。在构建会计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时,从理论上分析将对会计盈余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的变量,而不同行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本文以我国建材行业为实证研究对象,根据建材行业的特点,筛选了五个相对差距较大,且从理论上对会计盈余未来可持续增长能力有较强解释力的因子指标,即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销售增长率、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重、总资产周转率五个指标,分别反映企业盈余的持续性、盈余的现金保障性、企业成长性、盈余安全性、企业综合运营效率和资产质量。

(二)权数的赋予所谓赋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各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价和确认的过程。如果某项指标在所有被评价对象上观测值的变异程度较大,说明评价对象达到该指标平均水平的难度较大,因而该指标可以明确区分各个评价对象在此方面的能力,应当赋予其较大的权数;反之,则应赋予较小的权数。以2005年至2007年我国建材类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变异权数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为:w1=0.220;w2=0.429;w3=0.165;w4=0.084;w5=0.102。

(三)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根据上述分析可将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eQi)设计为:eQi=0.220X1+0.429X2+0.165X3+0.084X5+0.102X5。其中,X1为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X2为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营业利润;X3为销售增长率;X4为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重;X5为总资产周转率。本文根据上述盈余质量的评价体系,结合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对冀东水泥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单项指标分析和综合指标分析。

四、冀东水泥公司的盈余质量分析

(一)单项指标分析冀东水泥公司是一家建材企业,对其盈余质量的单项指标进行整理汇总见(表1)。可以发现:(1)盈余持续性分析。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和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持续上升,三年均值超过了50%,且在2007年实现了大幅增长;而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重2005年至2007年升降交替,但变动幅度不大,均值为9.67%,盈余质量表现一般。这表明从整体看,近三年冀东水泥公司的盈余质量表现出较高水平,并有一定的持续性。(2)盈余现金保障性分析。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净利润现金比率分别为398.25%、86.08%、143.45%,虽然与2005年相比,2007年该指标下降,但三年均值为209.26%,处于较高水平;2005年至2007年现金流量偏离标准比率分别为111.19%、158.79%、138.39%,均在1左右,且均大于1,属于正常状态;2005年至2007年销售现金流入比率分别为106.81%、111.84%、165.51%,均值为128.05%,有了持续较大增长。通过上述指标分析,表明公司会计盈余的现金保障性水平较高,公司近三年整体盈余质量表现良好。(3)成长性分析。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销售增长率分别为25.19%、25.33%、32.58%;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分别为29.57%、30.00%、55.45%。可见,公司近三年的业务量、主营业务利润均呈现出历史增长态势,这表明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空间较大,盈余质量较好。(4)盈余安全性分析。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长期资产占总资产比重分别为75.67%、75.62%、68.89%,逐年略有降低,表明该公司盈余不确定性减弱,安全性提高;但同时该公司2005年至200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54%、61.04%、67.10%,略有上升,表明2007年该公司盈余的不确定性相对于前两年略有增强,安全性减弱。盈余安全性的两个指标变动趋势虽然相反,但幅度并不大,即盈余安全性比较稳定。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从2005年至2007年三年整体看,冀东水泥公司的盈余质量表现良好。

(二)综合指标评价根据上述盈余质量综合指标,并结合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主要财务数据,得到冀东水泥公司的综合指标,可以据此对其盈余质量进行了简单综合评价。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会计盈余质量综合指标数据如(表2)所示。根据选取的五个单项指标,以及对该五个指标根据变异权数法所赋予的权数,得出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标:2005年盈余质量综合指标为:eQi=0.220×31.57%+0.429×840.41%+0.165×25.19%+0.084×75.67%+0.102×35.06%=301.59%;2006年盈余质量综合指标为:eQi=0.220×47.72%+0.429×672.67%+0.165×25.33%+0.084×75.62%+0.102×43.63%=314.06%:2007年盈余质量综合指标为:eQi=0.220×71.19%+0.429×665.51%+0.165×32.58%+0.084×68.89%+0.102×67.10%=319.17%。如(表2)所示,2005年至2007年冀东水泥公司的综合指标分别为314.06%、301.59%、319.17%,均表现较高值,表明该公司盈余质量水平很高,且持续增长。而实际计算的冀东水泥公司2005年至2007年净资产报酬率(分别为5.87%、8.48%、13.78%)较高,也是持续增长,这种财务表现与该公司良好的盈余质量水平趋势相吻合。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3

【关键词】财务报表;指标;主成分分析;盈余持续性

一、引言

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是会计领域资本市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它是衡量盈余质量的重要特征,更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关于盈余持续性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一些学者从盈余的时间序列角度定义盈余持续性,认为盈余持续性是当期盈余成为盈余时间序列永久性部分的程度。还有学者从盈余自相关或当期盈余对未来盈余预测能力的角度来界定盈余持续性,认为它反应了本期盈余与未来盈余间的关系。盈余持续性的研究方法随着时间和对概念的理解的不同也不尽相同,可主要概括为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使用时间序列模型,从时间序列中估算盈余持续性。这种方法主要在20世纪70—80年代盛行,以过去的盈余(包括季度盈余和年度)为研究基础,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确定合适的模型并估计相应序列的参数。比较受关注的模型有随机游走模型、自我回归模型、移动平均模型等。这一方法的影响较大,学术成果颇丰,但会计学者们逐渐意识到利用过去的盈余序列来预测未来盈余,利用的信息量太少,直接影响了研究的准确性。第二种是利用线性一阶自回归模型,该法主要考察盈余及其组成部分的持续性,通过回归系数判断盈余持续性的强弱。该方法由Sloan(1996)的研究推动,并成为目前国际主流的方法。他将盈余划分为现金流量和应计盈余,利用此方法发现盈余中的现金流量成分比应计成分具有更高的持续性,这一方法的拓展研究有很多,如Xie(2001),Dechow(2008)均是在此基础上继续分解盈余继而研究分解部分的持续性。这种方法使用的未来盈余是下一年限的盈余,包含的信息含量有限,短期内有限,长期效果有待鉴定。且对于企业间的盈余持续性的比较作用较弱,投资者很难直观的比较多个企业的未来发展能力。第三种是基本面分析方法。与前两种方法相比,它将大量的财务信息综合起来,利用这些综合信息推断企业的盈余持续性。该方法可以弥补前两种方法的不足,能够直观的比较企业间盈利能力。但近年来通过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从企业公布的财务报表基本面(企业公布的财务报告的会计信息)入手,选取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利用这些财务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盈余的持续性能力。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盈余持续性内涵及研究方法的比较分析;第二部分阐述了已有研究的贡献;第三部分选取并论证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变量;第四部分利用主成分分析进行企业盈余持续性的综合评价并验证其有效性;第五部分为文章结语。

二、文献回顾

会计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起步于BallandBrown(1968),他们首次实证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建立了一个线性回归模型和市场反应模型,发现盈余公告后一个月内超额股票回报与当年盈余相对上年盈余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运用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研究开始与19世纪80年代末期,ouandpenman(1989)通过统计分析从财务报表科目中选择了68个财务指标作为预测变量,通过综合这些科目预测未来盈余。而后Levandthiagarajan(1993)在阅读大量的证券分析师报告和媒体报道后,确定出12个基本面变量,即存货、应收账款、资本支出或研发支出、毛利润、销售和行政管理费用、坏账准备、实际税金、订单、劳动力、后进先出法计算盈余以及审计意见。将这些基本面信息与盈余持续性、反应系数的关系作了梳理研究。并比较了基本面表征持续性能力与时间序列表征持续性能力,发现由基本面质量评分反应的基本面信号比时间序列持续性指标更能反映投资者对盈余持续性的评价。abarbanellandBushee(1997)基于Levandthiagarajan(1993)的研究,选取九种基本面信号变量,发现存货、毛利率、有效税率、盈余质量及劳动力和一年后的盈余显著相关。还有部分学者使用少量的基本面信息考察其与盈余持续性的关系,如Schmidt(2006)利用单个基本面信息,研究了盈余的组成部分税收变动对未来盈余的持续性和预测能力的关系。

我国对于盈余持续性的研究起步较晚,赵宇龙和王志台(1999)是第一次系统地研究盈余持续性的。他们利用主营业务利润率做永久性盈余表征变量,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明显的“功能锁定”现象,投资者对具有相同会计盈余但盈余持续性不同的公司股票不能区别定价。而后的研究多效仿sloan(1996),集中于盈余分解的持续性研究,方法采用的是一元线性回归法。而利用财务指标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研究文献并不多见。张兰萍(2006)、胡文献(2010)理论分析了影响或度量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钱爱民(2009)选取以利润表为基础选取财务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构建了盈余结构质量评价体系,验证其对盈余持续性有较好的预测作用。陈金龙等(2011)从企业的历史盈余表现、现实盈余能力以及未来盈余潜力方面选取财务指标构建出综合指标体系度量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水平,采用的是制造业的上市公司验证有效性。通过我国已有研究可以发现,利用基本面文献多见于理论分析,或使用盈利企业的数据或利用单一行业的样本,因此利用基本面分析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空间很大,本文从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入手,选取影响盈余持续性的财务指标,利用2008—2010年a股上市公司的盈余数据进行验证,综合分析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水平。

三、财务指标变量的选取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4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对于企业的盈利能力来讲,其所指的是通过对目前所具备的的一切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来进肯呢个的帮助企业得到最大的利润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其盈利能力是每一个部门共同经营的成果,也是一个企业经营水平的一种有效反映。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的话,那么,这一企业的利润获取水平也就越高。那么,反过来讲,利润获取能力就越差。所以,对于企业来讲,只有通过对盈利能力做出准确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够真正的帮助企业对未来的经营状况,对自身的发展前景等等做出预测,才能够帮助决策者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所以,针对盈利能力,本文以X企业为例,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

一、层次分析法简介

对于层次分析法来讲,它最初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由美国的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提出来的。这是一种对定性问题,做出定量分析的决策方式,这种方式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针对某一个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问题,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划分,通过某种联系的相关顺序,有层次性的将其更合理化,按照一定的客观现实的主观结构,来把专家的意见,和分析者的判断结果做出对比,在经过了两两比较之后,在按照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来做出定量的描述与分析。在这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方式,来把能够把每一个层次的元素的相对重要性次序反映出来的权重值计算出来。最终通过总的排序,来把各个元素的相对权重计算出来,并最终对其做出排列。本文的研究,就是通过对层次分析法的充分利用,来对X公司的盈利能力做出分析和评价,具体可以从经营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以及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来进行。

另外,从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来看,主要包括了五步,第一步,就是要把层次结构模型构建起来;第二步,就是要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把判断矩阵构建起来;第三步,就是要进行层次单排序,也就是说下一层的所有要素能够对上一层的某一个要素的相对重要性程度做出排序;第四步,就是要实施一致性的检验。第五步,就是要最终进行层次总排序,也就是说要把同一层次上的所有要素对最高层要素的优先顺序排列出来。

二、X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

1.基于层次分析的企业盈利能力模型的构建

从层次分析法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来看,这一模型主要可以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总目标层、子目标层以及具体指标层,我们分别用a、B以及C来将其表示出来。上述也提到了,最主要的是要对经营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以及收益质量这四个方面做出分析,而这四大指标,又可以进行细分。首先,对于盈利能力指标来讲,又可以将其分成营业毛利率指标、营业净利率指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这三个类别;其次,对于资本盈利能力来讲,又可以将其分成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资本收益率指标、每股收益指标以及市盈率指标这四个类别;第三,对于资产盈利能力来讲,又可以将其分成总资产利润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指标以及总资产净利率指标这三个部分;第四,对于收益质量来讲,它主要就是用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指标来衡量的。具体来讲,a毫无疑问是总目标,在子目标B这一方面,主要包括了经营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以及收益质量四个具体指标,分别用B1、B2、B3、以及B4来表示。在具体指标C这一方面,在经营盈利能力上,又可以包括营业毛利率、营业净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这三个指标,分别用C1、C2以及C3来表示。在资本盈利能力上,又可以包括净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每股收益以及市盈率这四个指标,分别用C4、C5、C6以及C7来表示。在资产盈利能力上,又可以包括了总资产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以及总资产净利率这三个指标,分别用C8、C9以及C10来表示。在收益质量上,只要就是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用C11来表示。

那么,对于X企业,本文的研究,主要选择了2009年至2013年,这三年该企业的相关财务指标来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的运用,来对该企业的盈利能力做出最终的分析和判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X企业在2009年至2013年这五年当中,从其盈利能力来看,在2009年的时候,是最强的,但是在2013年的时候是最差的。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对该企业盈利能力产生影响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是C2、C4以及C1,即也就是营业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以及营业毛利率这三个因素。

另外,从上述表格中的相关数据,我们还可以知道,在X企业,其营业净利率以及营业毛利率所呈现出的趋势是逐年递减的趋势,而同时,在净资产收益率以及成本费用利润率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也是逐年递减的趋势。从中所体现出来的是X企业在成本费用的这一方面,呈现出来的是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是,该企业的利润却呈现出了逐年递减的趋势。更深入体现出来的是,X企业的盈利能力在下降。所以,对于这样的结果,对于X企业的管理层来讲,他们在今后需要做好的工作就是要把目前的财务状况加以改善,要尽可能的把产品的销售渠道予以拓宽,要尽可能的把销售收入提升,同时,要最大限度的把那些不必要的开支节省掉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来尽可能的把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提升。但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忽视的是,总的来讲,X企业在盈利能力方面还是比较强的,在今后的经营过程当中,该企业如果能够切实的把上述几点做好,能够把对资产营运能力的提升力度强化的话,可以说,该企业还是存在比较大的上升空间的。

三、结语

总之,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在财务分析工作当中常用的方法,它具有了全面性、层次性以及系统性等等方面的优势,所以这是一种有效的财务状况评价方式。在本文对X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和评价过程中,通过这层次分析法的充分运用,从经营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资本盈利能力以及收益质量这四个具体的指标入手,来做出全面的分析。可以说本文所得到的结果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

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层次分析评价方式,仍然存在着很强的专家评价主观性,所以,这或多或少会对结果产生影响。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在关于层次分析方式的改进方面还需要加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晓东.层次分析法在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测度中的应用[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5,03:98-100.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5

关键词:盈利结构;盈利水平;盈利稳定性;盈利持续性;盈利趋高性

中图分类号:F25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3-0162-01

盈利结构分析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分析企业总利润中各种利润所占的比重。分析盈利结构是为了对企业的盈利水平、盈利的稳定性和盈利的持续性等做出评价。一般来说,企业的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盈利的总规模,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总盈利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它不能揭示企业的内在品质。企业盈利的内在品质就是指盈利的趋高性、可靠性、稳定性和持久性。只有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才能得出这方面的信息。

1盈利结构对盈利水平的影响

盈利水平可用利润总额来反映,有时也可有利润率来反映,它与盈利结构存在着内在联系。企业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盈利水平,一般情况下主营业务是形成利润的主要因素,它对企业盈利水平的高低起决定性的作用。企业一定时期主营业务越扩展,主营业务利润占总利润比重越高,企业盈利水平也会越高。企业收入水平高而相应成本引用水平较低的业务,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盈利水平也会越高。通过结盈利结构的分析,不仅要认识其惯盈利水平的影响,更要预计其对未来盈利水平变动趋势的影响。

2盈利结构对盈利稳定性的影响

盈利稳定性指企业盈利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盈利水平可以说是企业的收益率,盈利稳定性则表明企业盈利的风险。如果企业盈利水平很高,得缺乏稳定性,这也是一种不好的经营头部。盈利的稳定性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企业盈利水平的上下波动的波幅较小,企业盈利稳定;另一种理解是企业盈利水平向下波动的波幅很小,向上波动的幅度很大,也说明企业的盈利稳定。在现实中一般是按第二种理解来解释盈利的稳定性。一个企业在一定盈利水平的基础上,盈利水平不断上扬,应是企业盈利稳定性的现实表现。

盈利的稳定性首先取决于收支结构的稳定性。当收入和支出同方向变动时,只有收入增长不低于支出增长,或者收入下降不超过支出下降,盈利具备稳定性;当收入和支出反方向变动时,收入增长而支出下降,盈利稳定。反之,不稳定。除此之外,收入和支出各项目所占比重不同,会对盈利稳定性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如果主营业务的收支较为稳定,包括两者的关系和增长的势头较为稳定,则企业的盈利稳定性就有了根本保障。

盈利结构也会影响盈利的稳定性。由于企业一般会力求保持主营业务利润稳定,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变动相对非主营业务来说较小。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所占的比重,可以反映出企业盈利稳定性的强弱。

3盈利结构对盈利持续性的影响

盈利的持续性是指从长期来看,盈利水平能保持目前的变动趋势。盈利的稳定性与持续性的区别是,盈利的持续性是指目前的盈利水平能较长时间的保持下去,而盈利的稳定是指盈利在持续时不发生较大的向下波动。可见,盈利的持续性是指总发展趋势,而盈利的稳定是总发展趋势中的波动性。

企业盈利结构对盈利的持续性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的业务一般可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部分。长久性的业务是企业设立、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企业正是靠它们才能保持盈利水平持久。临时性的业务是由于市场或企业经营的突然变动或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由此产生的利润也不会持久。长久性的业务主要包括企业的主营业务,所以企业主营业务利润比重越大,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去的可能性越强。

4盈利结构对盈利趋高性的影响

盈利的趋高性是指企业的盈利水平保持不断增长的趋势。盈利的持续性和趋高性都是指企业盈利的长期趋势,不同的是盈利的持续性指目前的盈利水平能否长久地保持,而盈利的趋高性指在保持现有盈利水平的同时体现出一种上升的趋势。可以说,盈利的趋高性是盈利的持续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盈利是否具有趋高性与企业产品市场生命周期有关。一个产品一般都要经历启动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四个阶段。处于启动期和成长期的产品,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产品,会带来不断增加的收益;处于成熟期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较稳定;而处于衰退期的产品,给企业带来的收益有下降的趋势。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6

【关键词】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盈余质量内涵

会计盈余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集中反映和体现,因而是企业各利益方进行相关决策时关注的焦点。如何正确衡量会计盈余质量成为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一、对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逻辑演绎

要分析会计盈余质量,首先要厘清会计盈余与相关范畴之间的关系。笔者认为,与会计盈余密切相关的范畴主要有企业盈利事实、公司价值和投资者决策三个关键因素。因为盈利事实是会计盈余生成的“雏形”,投资者决策是对外披露盈余信息的目的,而公司价值则是相关利益者关注的核心。那么会计盈余与这些范畴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可以用图1表示。在图1中,笔者标示了三个逻辑链条,下面就针对这三个链条对会计盈余质量维度进行逻辑归纳与分析。

(一)从公司的盈利事实到会计盈余(图1中以符号“①”标示)

会计最基本的功能在于核算和反映经济事实。www.133229.Com可以看出,会计盈余的“原材料”乃是公司获取盈利的经济事实,这一逻辑线索即为“盈利事实——会计系统——会计盈余”。从中能够发现,会计盈余是利用会计技术对盈利的经济事实进行加工生成的“产品”,这一“产品”的质量不仅取决于盈利事实本身,也受制于会计技术的科学合理性及其被正确利用的程度。在这一逻辑线条中,重点关注的是会计盈余的加工生成过程,从中可以知道会计盈余质量受制于以下因素。

第一,会计技术本身的合理性。会计从产生、发展到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理念、原则和方法体系,在现实中,是由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约束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的。因此,直观地看,会计技术的合理与否主要体现于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否科学,是否能够在会计技术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现有的经济事实进行合理反映。在现有的会计技术中,会计计量无疑是影响甚至决定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如前所述,会计变革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会计计量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完善的发展史。如何使会计计量更加科学合理,既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又能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是当今世界所有会计学者和管理机构所面临的最大问题。

第二,现有的会计技术(或会计准则和制度)是否被合理利用。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任何会计准则和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很多方面会为准则使用者提供超过一种的会计处理方法,这无疑会给会计处理带来相应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会为一些蓄意操纵信息者提供一个“合法的外衣”;另一方面,一些唯利是图的信息操作者可能会超越会计准则的“边界”,通过违规方式使会计信息加工过程朝着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方向进行,这种操纵就属于舞弊行为。关于利润操纵,本文第二部分将进行具体探讨。

上述两个方面说明了从“盈利事实”到“会计盈余”的过程中,存在着会计盈余是否能够真实反映盈利事实的问题,或者说会计盈余对盈利事实反映的真实程度如何。不难想象,假如投资者无法从会计盈余中“透视”到公司盈利本身的情况,会计盈余质量就难以得到最基本的保障。从中可以看出,真实性是会计盈余质量的基本维度之一,真实性评价也是评价会计盈余质量其他维度的基础。

第三,如何评价会计盈余与盈利事实之间的固有差异。上面所说的真实性问题事实上是可以通过不断改进会计技术和治理信息操纵来逐渐提高的。但是会计盈余加工过程存在的一些固有缺陷却无法通过上述手段来消除,这些固有缺陷集中体现于会计盈余生成过程所遵循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的确,与其他原则——如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核算不同期间的会计盈余,但也正是这些原则,使得会计盈余与盈利事实之间存在着一条“天然”的不可逾越的“差距”。大家知道,投资者利用会计盈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回报,然而,会计盈余并非以真实的回报为基础,它是一种“账面数字”。这种账面数字与盈利事实之间可能存在两种差异:一是时间性差异。由于上述核算原则,账面上的“利润”和真实的盈利可能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由于时间价值的存在,上述的时间差就会对投资者报酬产生影响,如果相同数量的账面利润收到真实现金的时间不同,则它们的质量显然不同。二是永久性差异。例如,由于资产重估而给公司带来的账面利润并没有改变公司的内在价值,只是会计系统对公司价值的重新认识,但由于配比原则,这些所谓的增值就成为评估期间的利润。

这里,得到了会计盈余质量的另外一个维度,即账面上的会计盈余能否给公司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如果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给公司带来真实的现金流?这一维度,称之为会计盈余的可变现性。

(二)从公司的盈利事实到投资者的未来投资回报(图1中以符号“②”标示)

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投资报酬,由于投资者的报酬等于所获公司股利与转让价差之和,“万变不离其宗”,公司股利和买卖价差从根本上取决于公司价值。同时,公司价值从理论上等于公司未来现金盈利的折现值。那么,公司价值与已有真实盈利又存在什么关系呢?从之前的分析可知,当公司不同期间的盈利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时,投资者可以根据现有盈利数量和结构推测未来的盈利水平,从而对公司价值进行估算。上述因素的关系就构成了逻辑线索“盈利事实——未来盈利——公司价值——投资回报”。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1.“盈利事实——未来盈利”这一环节说明,不同期间盈利的相关性大小是决定这一逻辑链条“畅通”程度的重要因素。两个极端的情况是,当各期盈利完全相关时,根据现有盈利可以“完美”地推导出未来的盈利,这样公司价值是确定的,仅从盈利角度(不考虑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当前盈利对投资者的决策作用是最理想的;而当各期盈利完全不相关时,当前的盈利对于投资者完全没用。因此,各期盈利的相关性是衡量盈利质量的重要维度,这种相关性从现实看主要体现在盈利的可持续性上。

2.“未来盈利——公司价值”这一环节说明两个问题。其一,盈利的增长性是决定公司价值大小,进而决定投资者回报的直接因素。因为未来盈利的大小直接影响盈利贴现值的大小,而从当前的角度看未来盈利时,未来盈利的大小更多地体现在盈利的增长性方面。其二,盈利的风险性是影响公司价值的另一重要因素。因为盈利风险的加大会增加用于计量公司价值的贴现率,从而最终影响投资者回报。

这里,用最简单的形式表述盈利的可持续性、增长性和风险。假设只有前后期盈利存在线性相关,且每期的增长量相同,则可以用公式表达如下:

(三)投资者如何进行决策(图1中以符号“③”标示)

笔者对逻辑链条②的分析是建立在公司盈利的“经济事实”基础上,但是现实中,“真实盈利”无法直接取得,只能通过会计系统以会计盈余的形式体现出来。虽然会计盈余是以信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会计盈余与公司的真实盈利存在差异,但由于其“原材料”是盈利事实,因此,上述诸如盈利质量的可持续性、增长性和风险性同样适用于会计盈余质量,类似于统计意义上的“估计值”,可以把会计盈余看作是公司真实盈利的“估计值”。不同的是,对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增长性和风险性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对会计盈余真实性评价的基础上(逻辑链条②中的盈利事实不存在真实性问题)。

另外,会计盈余作为一种信息时,它对投资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决策价值上,即投资者能够从历史会计盈余中获取有助于其判断公司未来盈利(或者说盈余)的信息。这样,可预测性无疑成为会计盈余质量的另外一个重要维度。

在e(rt)的构成中,α+βf(r1,r2,…,rt-1)为可预测部分,而γt为不可预测部分,这样,可以用γte(rt)的大小来表示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程度,这一比值越高,说明预测偏差越大,不可预测成分比重越高,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越差。

对比公式(2)与公式(1)可以发现,可预测性与可持续性的另外一个差别:可持续性侧重于会计盈余的自相关关系,并且这种自相关更多的是以简单的直线关系来表示;而可预测性侧重于可知性,即不管t期的会计盈余与以前各期盈余之间的函数多复杂,只要这种函数关系是已知的,如上述的f(·),就说明盈余具有可预测性。

二、对各种盈余质量维度的梳理

(一)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整理与分类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将会计盈余质量维度整理,如图2所示。

图2中右半部分是从投资者角度对会计盈余质量维度进行的分类从投资者角度看,高质量的会计盈余无非会给投资者带来两方面的好处:第一,投资者能够利用现有的会计盈余信息对公司未来盈利和公司价值作出更好的判断,即高质量的会计盈余更有利于投资者进行决策;第二,高质量的会计盈余意味着相同数量的会计盈余能够给投资者带来更高的回报。据此,盈余的真实性、可预测性属于前者,而盈余的可变现性、可持续性、增长性和风险高低则属于后者。

(二)会计盈余质量维度之间的关系

在讨论了会计盈余质量维度之后,接下来分析不同维度之间的关系。

1.会计盈余的真实性是其他质量维度的前提和基础。会计盈余的真实性是“账面上”的会计盈余反映公司“真实盈利”的程度,因此,会计盈余的其他质量维度必须以真实的会计盈余为基础,会计盈余的真实性评价也就成为评价其他质量维度的前提。如果会计盈余本身是虚假的,建立在虚假信息基础上的其他评价就成为一句空话。现有很多关于会计盈余质量的研究,要么单纯地考察会计盈余信息本身的虚假与否,要么撇开信息质量,单纯地考察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可预测性等维度,很难真正对会计盈余质量进行正确的分析。基于此,本文第二部分着重探讨虚假会计盈余的鉴别问题,第三部分是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评价会计盈余的其他质量维度。

2.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可增长性与可预测性之间的关系。如前所述,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注重于可知性,它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其一,现有会计盈余变化的可预测性;其二,新增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

首先,现有会计盈余变化的可预测性在实践中往往表现为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虽然理论上不同期间的会计盈余可能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如上述的f(·),但是在实践中,更多的是利用会计盈余前后期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进行预测。这是因为:第一,在正常情况下,rt与rt-τ的相关性随着τ的增加而减小,即不同期间会计盈余的相关性随着期间间隔的增加而降低,两个相邻区间会计盈余的相关性最大。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基本是利用预测期的前几期甚至前一期的会计盈余来进行预测。第二,前后期会计盈余之间的相关关系往往表现为前期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方面,因为像公式(1)所表达的相关关系,不仅直观、易于理解,而且在很多时候也符合企业各期盈利之间的内在规律。第三,即使各期会计盈余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函数关系,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也无法被人们所认识和掌握。

其次,新增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往往表现为会计盈余增长的可持续性。因为新增会计盈余体现为盈余的增长性,当这种增长具有一定规律时,增长本身就具有可预测性。同现有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一样,增长的预测性很多时候就表现为增长的可持续性。

对于盈利及其增长的原动力而言,它取决于企业的发展潜力,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产品研发能力、未来的产品市场、企业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企业领导能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甚至国家的相关政策、资本市场状况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企业会计盈余及其增长性,是一个涉及面广、非常困难的事情。本文侧重于从会计信息本身的角度去评价会计盈余的增长性②。这种评价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运用基本常用的财务分析方法评价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第二,通过对会计盈余自身增长的规律性去评价,相应地,会计盈余增长的可持续性就成为评价会计盈余增长的重要方面。由于基本的财务分析方法已为人们所熟知,笔者将把重点放在对会计盈余及其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上。

基于上述讨论,笔者对会计盈余的增长性、可持续性、可预测性等质量维度的分析重点将放在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和盈余增长的可持续性分析上。

三、对信息观与计量观下盈余质量内涵的反思

在将会计盈余质量维度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后,对信息观和计量观下的会计盈余质量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一)信息观下的会计盈余质量:以是否有利于投资者决策为核心

对比上述对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分析,信息观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

1.以是否有利于投资者决策为核心。作为决策有用观的一个流派,信息观完全以会计盈余报告的市场反应大小为标准来考察会计盈余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它考察会计盈余质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但如前所述,虽然它以有效市场为前提,但这并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信息观试图提高会计盈余报告有用性的努力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

2.盈余反应系数包含了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可预测性、增长机会、风险大小等信息。例如,kormendi&lipe(1987)的研究证明,非期望的当期盈利变动的持续性越强,erc就越高;lipe(1990)证明了erc随着盈余的持续性和可预测性的提高而提高,并且这一相关关系不受系统风险和公司规模等因素的影响;collins&kothari(1989)提供的证据表明,当市场从历史盈余信息中识别出公司拥有更多成长机会时,erc就会更高;easton&zmijewski(1989)的研究证明,erc与风险成负的相关关系。不过,虽然erc包含了多种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信息,但由于影响erc的因素远远超过这些,并且受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它最多是间接反映了这些信息的一部分,很难将具体的维度信息有效地剥离出来,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各种维度缺乏直观的认识和评价。

3.没有从会计盈余本身出发考察其质量问题。无论是关注erc本身的大小,还是关注erc所包含的多种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信息,信息观都是从市场的角度“倒推”盈余报告的信息含量及其他信息,并没有从会计盈余本身来考察其质量。也正是这个原因,信息观忽略了对会计盈余的真实性和可变现性的考察。

(二)计量观下的会计盈余质量:通过改进计量方法增加会计盈余的真实性

与上述的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相比,计量观对会计盈余质量的认识具有以下特点:

1.计量观的基本论点就是通过改进计量方法(主要是引进公允价值)来提高会计盈余计量的合理性和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可以知道,计量观侧重于通过改进会计技术本身来提高会计盈余的真实性,但却忽视了会计盈余的人为扭曲,犯了与信息观同样的错误。即使在会计技术范围内,计量观也仅仅从计量的角度考虑会计盈余的质量,因此,并没有考虑可变现性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2.计量观同样将会计盈余的可预测性、可持续性等质量维度融入到了其理论中,不过,计量观是通过计价模型来考虑会计盈余的可持续性,并实现对会计盈余的预测。

3.与信息观相比,计量观完全是通过计价模型从会计盈余本身的角度进行考察,克服了信息观单纯以市场反应为标准的缺陷,但是计量观犯了相反的错误,即它单纯从计价模型出发,并没有从市场角度考察盈余信息是否有利于投资者决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信息观和计量观都是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从会计盈余质量的一部分维度出发去分析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及其质量,因而很难从全面、系统的角度去分析、评价会计盈余质量。当然,信息观和计量观关于某些会计盈余质量维度的论述还是值得借鉴的。

【参考文献】

[1]ball,r.andp.brown,“anempiricalevaluationofaccountingincomenumber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autumn1968),pp159-178.

[2]beasley,m.s.anempiricalanalysisoftherelationbetweentheboardofdirectorcompositionandfinancialstatementfraud.theaccountingreview(october1996),pp443-465.

[3]beasley,m.s.,carcello,j.v.,hermanson,d.r.,lapidesp.d.fraudulentfinancialreporting:considerationofindustrytraitsandcorporategovernancemechanisms.accountinghorizons(december2000),pp441-454.

[4]beneishi,m.d.,thedetectionofearningsmanipulation.financialanalystsjournal(sep/oct.1999),pp24-36.

[5]calderont.gandb.p.green.signalingfraudbyusinganalyticalprocedures.theohiocpajournal,(april1994),pp.27~38

[6]committeeofsponsoringorganizationofthetreadwaycommission(coso):internalcontrol-integratedframework,.1994.intwovolumes.

[7]easton,p.d.andm.e.zmijewski.cross-sectionalvariationinthestockmarketresponsetoaccountingearningsannouncement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july1989),pp117-141.

[8]feltham,g.a.andj.a.ohlson.valuationandcleansurplusaccountingforoperatingandfinancialactivities.contemporaryaccountingresearch(spring1995),pp689-731.

[9]foster,g.j.intra-industryinformationtransfersassociatedwithearningsrelease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1981(4),pp201-232.

[10]greenb.pandj.h.choi.assessingtheriskofmanagementfraudthroughneuralnetworktechnology.auditing(spring1997),pp14-28.

[11]healy,p.m.andj.m.wahlen.areviewsoftheearningsmanagementliteratureanditsimplicationsforstandardsetting.accountinghorizons.1999(13),pp365-383.

[12]king,b.f.“marketandindustryfactorsinstockpricebehavior,”journalofbusiness.1966(1),pp139-190.

[13]kormendi,r.c.andr.lipe.earningsinnovations,earningspersistence,andstockreturns.journalofbusiness(july1987),pp323-346.

[14]lipe,r.c.therelationbetweenstockreturnsandaccountingearningsgivenalternativeinformation.accountingreview.1990(1),pp49-71.

[15]lipe,r.c.theinformationcontainedinthecomponentsofearnings.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24(supplement1986),pp37-68.

[16]ou,j.a.ands.h.penman,“financialstatementanalysisandthepredictionofstockreturns,”journalofaccountingandeconomics(november1989),pp295-329.

[17]scott,w,r.financialaccountingtheory.prentice-hallinternationalinc,1997.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7

【关键词】盈利能力;回归分析

一、引言

盈利能力是衡量企业当前收益水平跟今后收益持续性和增长性的主要指标,不仅反映了公司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低,也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本文借鉴了国内外关于盈利能力研究成果,对我国主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综合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水平,分析相关因素如何影响其盈利能力,以便引导上市公司快速持续发展。

二、样本和方法

本文以2010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前20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所有数据均来自于上市企业2010年度的财务报表。在指标的选取上,主要是参考了有关盈利能力的研究成果,选取了6个指标可能影响作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变量。如表1所示。

其中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y用净资产收益率来表示,其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建立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ε

三、实证模型及经济意义分析(见表2)

表示资产结构的X1跟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我国上市公司中盈利能力越强的公司越倾向于负债经营。这与实际是相符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公司扩展经营能力越大,为股东带来更多的收益。表示股权结构的X2对盈利能力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是系数为负值:说明大股东持股比例如果超过一定范围后,就与小股东目标发生变化,产生利益冲突,从而减弱公司盈利能力。表示公司规模的X3跟盈利能力显著负相关:这个结果与实际相悖。因为随着上市公司规模扩大,其在发展中的纵向和横向一体化都有优势,形成了规模效益,都会导致应企业盈利能力提升。表示公司成长性的X4成正相关:成长性好的公司具有活力,市场前景较好,利润率相对比较高。表示公司风险的X5跟盈利能力显著正相关:主营业务收入对数对房地产业的盈利水平有着显著的正面影响,较高的主营业务收入对数代表着较高的盈利能力。

四、结论及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建议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与盈利能力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几乎都对盈利能力有不同程度影响。针对上述实证分析,给出以下的建议。首先,建立有效的偿债补偿机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使得债务融资在总融资额中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样公司可以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和节税效应。其次,加快培养多元化投资主体,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形成股东间的有效制约,提高股市的运作效率,鼓励机构投资者提高参与公司治理,从而减少成本。最后公司可加强对商业信誉、企业文化、管理能力、专有技术等一些无形资产的投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宝仁,王振蓉.我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

[2]顾吉宇,陈利军.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6.

[3]张庆昌,傅再育.中国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模型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

[4]刘捷,王世宏.资本规模对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研究[J].资本市场,2006(11).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8

一、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1、理论研究综述。自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财务分析专家奥格洛弗出版颇有影响的投资咨询报告《盈余质量》开始,盈余质量分析在证券业日益受到重视。到了20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由于价值投资理念的兴起,公司的盈余质量更加受到重视。市场上许多知名刊物,如Standard&poor、wallStreetJournal等都对美国境内的股票进行盈余质量评级并定期公布,对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但迄今为止,即使在美国,理论界和实务界也未能对盈余质量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各方一致认为含有虚假信息的盈余是低质量的。奥格洛弗在其《盈余质量》中将盈余的持续性作为盈余质量的主要问题。Beaver认为,盈余数字的功用是向投资者传递某种有助于判断和估计经济收益的“信号”,可用盈余信息与股价的相关系数(即盈余反应系数,简称eRC)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变量,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反应程度越高,即eRC越大,说明其盈余质量越好。2002年在由美国会计学会(aaa)主办的关于盈余质量的研讨会上,盈余质量被定义为,“随着时间流逝,由应计制所确认的盈余数额与公司流入的现金数额的弥合程度”。penmanandZhang认为,“公司披露的目前盈余如果能够较好地表明未来盈余水平,则该盈余是高质量的”。KatherineSchipper,LindaVincent认为,公司对外披露盈余是为了向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收益信息,他将盈余质量定义为盈余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即以当期或历史盈余来预测未来现金流的能力。

2、实证研究综述。在盈余质量的实证研究文献中,国外已有的研究大多从盈余管理角度,以盈余与现金、应计利润的关联程度作为盈余质量的测度变量。应计利润是权责发生制会计所核算的盈余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所核算的盈余之间的差额。盈余由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应计利润两部分组成,应计利润又分为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a)与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Da)。盈余与现金、应计利润之间的关联程度不仅反映出企业经营的某些特征,更是会计确认计量和会计政策选择,甚至是盈余管理的集中反映。

对于盈余管理的衡量,Healy以总应计利润衡量盈余管理,但这种方法忽略了应计利润中不可操纵的部分;Deangelo则以应计利润的变动部分来衡量盈余管理,但该方法无法控制经济情况改变对非可操纵性应计利润的影响;Jones、Dechow和Sloan等都倾向于以可操控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变量;而DechowandDichev,HribarandCollins,whisenantandYohn等则认为,会计盈余中的现金比应计利润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并以应计利润与经营现金净流量的比值来判断盈余质量,该比值越高表示盈余质量越低。总的来说,盈余中应计利润部分越少,特别是可操控性应计利润越少,经营现金流量越多,则盈余质量越高。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时间较短,因此对于盈余质量的研究比较零散。综观国内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笔者分别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加以总结。

1、理论研究综述

(1)强调盈余的真实性。认为盈余质量的好坏就是看盈余是否真实反映了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状况。余新培将盈余质量定义为“报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被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周斌认为,盈余质量是指会计盈余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高质量的盈余是指报表盈余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经营成果和未来经济前景的描述是可靠和可信任的,而误导性的描述则是低质量的。周建波认为,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的基础是盈利中有多大比例是企业真实经营业绩的反映,而不是通过盈余管理等方式实现的,也就是说盈利质量的核心在于盈利的真实性。

(2)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侧重点放在现金上,认为能够带来现金流量的盈余是高质量的盈余。其典型代表是上海财经大学的储一昀、王安武,他们对盈余质量这样定义:“盈利质量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即以应计制为基础的盈利是否与现金的流入相伴随,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高质量。”另外,秦志敏认为,“盈利质量是公司盈利水平的内在揭示,是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准上,以收付实现制为计算基础,以现金流量表所列示的各项财务数据为基本依据,通过一系列现金流量指标的计算,对公司盈利水平进一步修复与检验,对公司盈利状况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综合分析,从而反映公司获取的利润品质如何的一种评价结果。”

(3)同时强调盈余的现金保障性和持续发展能力。即,一方面强调盈余是否伴有现金流;另一方面强调盈余是否有持续发展能力。艾健明将盈余质量定义为“在谨慎的、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周晓苏这样定义盈余质量,“所谓利润质量,从一个会计期间看,表现为账面会计利润的变现能力;从长远观点看,表现为各期利润持续发展的稳定程度。”

(4)强调盈余的决策相关性。程小可认为,盈余质量是指盈余信息的投资者决策相关性,即当期或历史盈余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能力。他从盈余的预测价值、结构性、持续性和及时性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盈余质量的理论及衡量,并就这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并指出评价方法。但其评价仍然限于基本分析,且没有将这四个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评价。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讨论盈余质量时,有几个相关的概念,即盈余质量、收益质量、盈利质量、利润质量等。作者认为,这四个概念实质上是对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而且目前研究中对这几个概念是不加区分混合应用而将它们等同的。因此,基于尊重原作者的考虑,本文在引用相关文献时沿用他们原先的提法,并在文章后续部分中统一使用盈余质量来进行表述。

2、实证研究综述。王志台采用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作为永久性盈余的表征变量,以主营业务利润比重(主营业务利润/利润总额)作为盈余持续性的衡量标准,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一假定存在着一定问题,如果主营业务利润受到了人为地操纵,其持续性则值得怀疑。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只是盈余持续性分析中的一个指标,以此来估计盈余持续性,显然比较粗糙。

储一昀与王安武从盈余与经营现金流量联系的角度出发,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问题。他们认为,盈余质量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具体表现为以应计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利指标数值与以现金制为基础计算的有关盈余指标数值的差异程度。他们设计出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总资产收益率、销售利润率四组8个指标,通过计算这些指标在应计制与现金制下的差额来反映盈余质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不容乐观。

耿建新等从现金流量与净利润比较角度来发现违规公司报表的特点,寻找信息不实公司的预警信号。研究发现,当企业在经营业绩下滑时,若进行盈余操纵,其净利润现金差异率会显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因此净利润现金差异率既可以作为一个盈余质量指标,也可以作为一个预警监控指标。

周建波选用了经营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变化、存货、坏账准备、应收账款、毛利、销售及管理费用、非经常性损益等8个指标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盈余质量的综合得分值,并通过回归分析,检验各指标以及盈余质量综合得分对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利的增量解释力。研究结果发现,控制了每股收益、每股收益变化及公司规模等变量后,无论是盈余质量的各指标还是其综合指标都对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余有显著的增量解释力,盈余质量较低(高)的公司,其股票回报率和未来盈余也较低(高)。周建波的研究比较全面,在指标的选取上,考虑了盈利质量的各方面;在方法上,也综合了统计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较以前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但是在某些指标的设计上还值得探讨。

王庆文以1998~2002年沪深两市a股为样本,以应计利润作为盈余质量的表征变量,研究其对公司下一年度盈余及未来两年内股票收益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t年度盈余高而经营现金流量低的公司在第t+1年度的盈余会降低,而第t年度会计盈余低而经营现金流量高的公司在第t+1年度的盈余则会升高。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9

【关键词】经济收益能力盈余质量相关性

一、盈余管理和经济收益的内涵

盈余管理是会计实务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理论界对盈余管理的认识和定义并不统一。对于盈余管理,理论上存在两种认识,一种是盈余操纵观,认为盈余管理是一定程度上的会计欺诈,会破坏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另外一种是信号传递观,认为盈余管理向外部传递了企业的内部信息,有助于投资者客观判断企业的经营情况。而经济收益则是盈余管理下的结果。Scott(2003)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实现某些特定目标的手段。

对于经济收益概念研究始于1776年adamSmith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他首先将收益定义为“那部分不侵蚀资本的可予消费的数额”,把收益看作是财富的增加。而主要的集中发展是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大多数经济学家都继承发展了这一观点。英国经济学家Hicks对经济收益下了一个更广为流传的定义:一个人的收益是他在期末和期初保持同等富有程度的前提下所可能消费的最大金额。其立足点是要通过成本的足额补偿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显然,经济收益所关注的是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变动,是一个时间概念,而且经济收益必须在耗用的存货得到重置后方可确认和分配。

二、会计盈余质量核心评价指标内容

会计盈余质量具有真实性、稳定性、持续性、现金保障性及安全性等主要特征,由于会计盈余的真实性难以由会计信息使用者直接验证,且其难以定量表达,本文拟从持续性、现金保障性、成长性、安全性四个方面对会计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在此选择其核心单项评价指标如下:

(一)盈余持续性指标

1.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营业利润÷利润总额×100%。利润构成中营业外收支是一次性收益,不具有持续性,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越大,企业收益持久保持的可能性越大,收益质量越高。

2.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100%。该指标是衡量收益质量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期间费用得到补偿的基础,是企业净收益的源泉。企业要持续发展,只有扎根主业,打造核心盈利能力,不断提高主营业务利润的比重,才能提升公司的价值。

(二)现金保障性指标

1.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净利润来源于损益表,反映应计制下的经营成果;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源于现金流量表,反映现金制下的经营成果。该指标可大体上反映会计收益的现金保障水平。净利润现金比率越高收益质量越好。

2.修正的净利润现金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收现+债券利息收现-利息付现-筹资费用付现)÷净利润×100%。在我国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收到的现金、债券利息收到的现金被列入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支付的利息和筹资费用被列为筹资活动现金流出,这使得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的可比性受到影响,采用修正的净利润现金比率可弥补净利润现金比率指标的局限性。

(三)成长性指标

1.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上期主营业务利润。该指标体现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的历史增长态势。从中短期的眼光看,企业的未来很可能是过去的延续,除非外部环境出现不利于该企业的重大变化,或该企业拟进行根本性的业务、资产、制度、管理重组,如果缺乏这方面的佐证信息,我们只能合理推断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该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仍将延续历史的增长趋势。

2.销售增长系数=某企业销售增长率÷行业平均销售增长率。相对于销售增长率,该指标更能体现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地位的变化,一个企业的销售增长只有实现与行业的同步增长,才能保持其原有的竞争地位。若该指标值连续几年低于1,则是该企业走向衰败的征兆,其未来盈余保持现行会计盈余水平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三、经济收益能力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

经济收益是指公司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多的资本前提下,公司成本核算期内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额。公司的经济收益能力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当期盈利能力不高。

公司是盈利性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是获利。公司的各项活动都是围绕利润来进行的,公司必须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

(二)盈余来源构成不合理。

盈余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分组成,盈余的不同构成成分具有不同的持续性。主营业务利润是公司基本经营活动的成果,也是公司一定期间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非经营性收益的来源主要是资产处置和证券交易。

(三)对经营环境的变化太敏感。

经营环境包括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环境两方面。外部经营环境比如政治、经济环境等理所当然地会影响其盈余质量,公司面临着多变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则大大增加。如果公司对风险十分敏感,则公司内外环境稍有变化,就会使公司未来盈余发生很大变动,这种盈余的不确定性是盈余质量低的表现。

(四)缺乏稳定增长能力。

产业内良好的竞争优势决定了公司未来长期的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的研发费用和维持适当的广告投入提高了公司的后劲,相应保证了公司的未来盈余。

盈利能力重要性篇10

【关键词】盈余质量;评价体系;上市公司

一、引言

由《巴菲特周刊》、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和《世界经济学人周刊》共同编制和的“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暨中国最具价值的100家上市公司”排行榜于2010年10月30日在北京揭晓,这是《巴菲特周刊》第7次对中国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测评公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百强”年度排行榜。

巴菲特杂志研究团队针对中国a股市场上的1600余支股票进行了考察。据分析,2010年中国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继续增长,但营业成本及费用也相应增加,盈利能力、成长率都呈下降趋势。在行业表现中,能源、金融、公用设施行业盈利能力最强;其中建筑和信息技术是增长最快的两个行业,而一些传统的老牌优质公司则出现大范围的亏损势头,令投资者担忧。

针对目前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普遍不高的现状,本文从另一角度即盈余质量角度对评选出的中国上市公司100强进行评价,看看从盈余质量这个角度分析的百强企业在排名上是否有变化。这也给投资者从另一角度分析百强企业提供了一个方式方法。

二、盈余质量对评价上市公司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广大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关系人的切身利益,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盈余在会计信息中占有重要地位,盈余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劣。因此,从盈余质量角度对上市公司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可以为投资者提高决策质量提供理论指导

企业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未来的经营成果并不完全取决于盈余数量,更取决于盈余质量,而以往在分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时通常直接使用盈余数据,忽略了报告中的盈余数据可能没有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实际经营业绩的情况。因此,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要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进行评价,并以此为依据作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二)可以揭示会计行为的主观因素部分

现行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的。权责发生制是将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作为确认期间,这就产生了很多待摊项目和应计项目,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费用来调高利润。同时,不同会计方法的选择也使得计算出的会计盈余有着很大差别。通过盈余质量分析,可以揭示会计行为中的主观因素部分,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盈余含金量。

(三)可以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

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实施会计监管采用的是“过程控制”的基本思路,内容包括会计行为、会计信息以及从事会计工作人员的监管。这种对会计信息生成全过程的监管虽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但监管效率低、成本高,若将企业盈余质量的分析结果作为监管部门的主要监管对象,既可以提高监管效率,又能降低监管成本。

三、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根据iaSC、FaSB和我国会计准则中有关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要求,推导出盈余质量特征应体现在真实性、及时性、收现性、持续性、成长性和安全性等六个方面。在这六项特征要求中,真实性、及时性无疑是最基本的要求。本文从收现性、持续性、安全性和成长性四个方面选取指标,设计盈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一)收现性评价指标

1.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净利润是在权责发生制下核算的经营成果,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在收付实现制下的经营成果。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盈余,其质量是不可靠的。将应计制下的盈余(净利润)与现金制为基础的盈余(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比称为盈余现金保障倍数。如果该指标在会计期间处于上升趋势,表明盈余质量优化。计算公式如下: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X1)=本期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2.每股收益现金比率

从一个会计期间看,当期实现利润中可能有一部分未收回现金,但从持续经营角度分析,本期收入中的一部分现金递延到以后各期收回,同时本期也会收到来自前一年度的现金。公司的销售业务通常不会出现大幅涨落的情形,经营性现金流量中也未减去折旧等项目,虽不影响现金流量,但会影响盈余数量,使当期的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不一致。因此每股收益现金比率通常应大于1,若小于1则说明其盈余质量较差。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收益现金比率(X2)=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每股收益

3.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以往评价企业资产获利能力的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实际上反映的只是账面盈余。而从现金流量角度分析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时采用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该指标表示每单元资产所能获得现金流量的多少。该比率越高说明公司资产利用率越高,经营获取现金收益的能力也越强,盈余质量越好。计算公式为: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X3)=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期末资产总额

(二)持续性评价指标

1.净收益营运指数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当期的经营成果以及获利能力,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占净利润的比重越大说明该企业的盈余质量越好;反之则越差。计算公式如下:

净收益营运指数(X4)=(净利润-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

2.股东权益净利润率

企业要保持持续的利润就必须有较强的获利能力。股东权益净利润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收益性,是企业资产利用率与融资策略的综合体现。一般来说,该指标越大,企业盈余稳定性越好,盈余质量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净利润率(X5)=净利润/[(股东权益期末余额+股东权益期初余额)/2]

3.经营现金流量比率

通过对该指标分析可以了解维持公司运行发展所需的大部分现金的来源,从而判别企业财务状况是否良好、公司运行是否健康。一般而言,公司现金流入以经营活动为主,以收回投资、分得股利获得的现金以及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接受外部投资等取得的现金为辅,是一种比较合理的结构。所以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的财务基础越好,经营及获利能力越强,盈余越具有稳定性。计算公式如下:

经营现金流量比率(X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是企业考核所花费成本取得收益的指标,可以综合反映企业效益的优劣。企业通过提高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增强其盈利能力。计算公式:

成本费用利润率(X7)=总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三)安全性评价指标

1.应收账款周转率

该指标用来估计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该周转率越高越好,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快,坏账损失少,偿债能力强,盈余质量较高;反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低意味着企业的营运资金过多地滞留在应收款项上,影响资金正常周转,从而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X8)=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占用额

2.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评价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最基本的指标,反映企业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其流动资产可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越大,债权越有保障,财务风险越小,盈余越具有稳定性和预测力,盈余质量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比率(X9)=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并且比流动比率反映得更加直观可信。速动比率一般应保持在100%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速动比率(X10)=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四)成长性评价指标

1.营业毛利率

毛利最能代表某一商品的获利能力。毛利增长率低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通常被视为负面信号。如果该指标值大于零,表明盈余质量开始优化。如果指标值小于零,代表公司的获利能力跟不上营业收入的成长,可能是营业成本控制不当的结果,其盈余质量开始恶化。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毛利率(X11)=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2.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

该指标反映了公司未来发展壮大的趋势,该指标值如果连续几年大于0,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利润不断增长,企业的未来收益就越具有良好的预期,收益越具有预测能力和决策相关性。因此,指标越大,盈余质量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率(X12)=(本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上年主营业务利润

3.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作为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基础性指标反映了相对量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情况。与计算绝对量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相比,消除了企业营业规模对该项目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的成长状况。该指标越大,企业的成长性越好,盈余质量越高。计算公式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X13)=(本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

四、百强企业盈余质量实证分析

(一)数据选取

本文选取的样本为《巴菲特周刊》在2010年10月评选出的2010百强中国上市公司。根据研究需要,对样本作了如下筛选:选取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考虑到金融行业特殊性,予以剔除;据实证研究的要求,剔除2006-2009年会计数据不全的公司(000338潍柴动力、601088中国神华、601390中国中铁、601600中国铝业、601857中国石油、601866中海集运、601919中国远洋)以及退市的公司(600001邯郸钢铁)。经过筛选,共选取了49家公司。本文所有数据均是在SpSS17.0和excel中处理完成。

(二)数据预处理

(三)数据处理及分析结果

对2007年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因子分析。2007年的Kmo值为0.525,Bartlett的球形检验的卡方值为377.034,相应的显著性概率(sig)为0.000,小于0.001为高度显著,因此数据适合使用因子分析法。所选定的因子提供的累计贡献率大于85%。

本文各因子的权重按照其方差贡献率来确定,则构建的因子分析评价模型为:

eQi2007=(24.350F1+16.690F2+15.603F3+10.564F4+10.223

F5+7.778F6)/85.209

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的F1主要由X1、X2、X3决定,代表着企业收现能力,命名为收现性因子;F2主要由X5、X12、X13决定,反映了企业盈余的成长能力,命名为成长性因子;F3主要由X7、X11决定,命名为持续性因子;F4主要由X9、X10决定,反映了企业偿债能力和风险水平,命名为安全性因子;F5主要由X4、X8决定,命名为稳定性因子;F6主要由X6决定,命名为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因子。其中eQi代表企业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

同理,对2008及2009年数据分析得出:

eQi2008=(24.384F1+17.984F2+10.737F3+9.808F4+8.086F5

+7.510F6+5.828F7+5.233F8)/89.570

eQi2009=(24.327F1+18.570F2+13.112F3+9.030F4+8.294F5

+6.767F6+6.031F7)/86.131

根据上述评价模型,结合样本公司的数据资料,可以得出样本公司2007-2009年盈余质量综合评价指数及其排名,评价结果见表1。

五、结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

(一)这三年呈现了共同特点

持续性和收现性指标对企业盈余质量影响最大,其次是成长性指标。若要提高盈余质量,更应重视收现性和持续性指标。对于盈余持续性,目前证券市场并不能很好地识别,主要是由于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投资者的投资多以短期为主,不太注重考察企业的盈余能否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

(二)百强企业盈余质量两极分化情况显著

根据因子评价模型,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eQi分别为0.9871、1.1599、1.3808,排名最后的上市公司eQi分别为-1.2769、-0.9998、-1.1226,其差距较明显。

(三)eQi07-09总排名与百强榜排名不完全一致

eQi07-09总排名与百强榜排名并不完全一致,原因在于百强榜排名是通过历史(过去三年Roe、营收及利润年均增长率等)、现实(市盈率、市净率等)和未来(预期市盈率、预期epS增长率等)等三类指标进行加权计算并排序得出的,而本文是专门针对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可以给投资者从另一个角度评价上市公司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建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评价与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2]卜华.上市公司盈余质量测度方法与应用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65-80.

[3]孔君.我国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实证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