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7:04:52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1

 

9月25日至28日,分别深入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和齐齐哈尔市、吉林松原市、辽宁辽阳市和抚顺市考察,实地了解东北振兴情况。

在视察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时强调,“国有企业地位重要、作用关键、不可替代,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依靠力量。同时,国有企业要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一以贯之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努力实现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

在视察辽宁忠旺集团时强调,“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中央历来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民营企业要坚定信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权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发展壮大”。

在参观雷锋纪念馆时强调,“雷锋是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更多时代楷模。我们既要学习雷锋的精神,也要学习雷锋的做法,把崇高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追求转化为具体行动,体现在平凡的工作生活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

在视察西露天矿时强调,“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搞好评估论证,做好整合利用这篇大文章”。到抚顺市顺城区东华园社区看望搬迁居民时强调,“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首先要解决好民生问题、保障好困难群众生活”。

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新时代东北振兴,是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要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角度去把握,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明确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

29日,省委召开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当前,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全省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辽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讲四个方面内容:

一、重大意义;

二、丰富内涵;

三、系列思想;

四、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重要讲话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的重要讲话立足发展全局,把握发展大势,深刻阐述了事关东北、辽宁振兴的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问题,为新时代东北、辽宁振兴把脉定向、掌舵领航,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一脉相承,为辽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全面振兴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第一,重要讲话体现了对东北、对辽宁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进一步坚定了加快推进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先后4次来辽宁考察调研,2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辽宁代表团的审议,先后作出了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总书记在这次重要讲话中,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振兴取得的重要进展,指出东北地区“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氛围初步形成、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肯定了我省在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国企改革、发展高技术产业、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释放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东北振兴的强烈信号。

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辽宁取得的成绩,倍加珍惜总书记对辽宁工作的认可和殷切希望,把总书记对辽宁的肯定鼓励转化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提振精神,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奋力谱写辽宁振兴发展的新篇章。

第二,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为辽宁振兴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总书记深刻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振兴发展要“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形成对国家重大战略的坚强支撑”。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着眼于东北振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既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目标任务,又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东北振兴的总体思路,作出了重大部署,为辽宁进一步扎实推进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的重大使命与责任担起来,自觉把辽宁振兴放在党和国家战略全局中去谋划去推进,坚定走对走实走好具有辽宁特点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优质发展的振兴之路。

第三,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实践要求,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

东北地区是全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至关重要。

总书记明确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东北地区发展的“四个短板”,提出了“六项重点工作”。

“东北地区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归根结底依然是体制机制问题,是产业结构、经济结构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要靠深化改革”。“实现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坚持问题导向,体现了总书记一贯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明确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历史使命,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东北振兴的实践要求,为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辽宁问题提供了“金钥匙”,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帮我们打开了改革创新的思路、提升了谋划全局的境界、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底气。

我们必须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破解矛盾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辽宁振兴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深刻理解和把握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

第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关于推进东北振

兴面临突出问题的重要论述。

总书记指出,“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东北振兴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存在着“机制体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特别是辽宁还存在厂办大集体改革、产业结构单一、人口外流等方面突出问题。

第二,深刻理解和把握对新时代东北振

兴总体要求和重点工作的重要论述。

    “新时代东北振兴,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解放思想、转变思路、抓住机遇、跟上时代”

——

就深入推进东北振兴提出6个方面要求:

一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

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

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二是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

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科学统筹精准施策,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加强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合作,形成东北地区协同开放合力。

要以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对口合作为依托,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

四是更好支持生态建设和粮食生产,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

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和深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生态环境监管、国家公园、生态补偿等生态文明改革举措,加快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治理,使东北地区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的独特资源和优势,推进寒地冰雪经济加快发展。

东北地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仓石”。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五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高地。

要加快落实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重点任务,完善重点边境口岸基础设施,发展优势产业群,实现多边合作、多方共赢。

六是更加关注补齐民生领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东北振兴成果。

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好城乡生活困难人员基本生活。

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深刻理解和把握关于加强党对东

北振兴领导的重要论述。

    要加强东北地区党的政治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

要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领导能力专业化水平。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出真招、办实事、求实效,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政治生态同自然生态一样,污染容易,治理不易。

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推进东北振兴,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政治优势,确保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为东北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

三、全面学习领会关于东北振兴重要系列思想,走对走实走好振兴发展道路

 2017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东北地区与东部地

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出台,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这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充分表明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支持东北振兴发展的决心和态度,饱含着对辽宁人民的牵挂和深情厚爱。

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六项重点工作,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东北振兴的坚强保证,与“三个推进”“四个着力”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

2017年3月7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三个推进”要求,即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

2015年7月17日,总书记在长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强调指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已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国家要加大支持力度,东北地区要增强内生发展活力和动力,精准发力,扎实工作,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要坚持“四个着力”,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四、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高质量贯彻落实好重要讲话精神。

(一)要把深化改革作为辽宁振兴的首要任务。

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总书记指出: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是

东北振兴的治本之策。

辽宁问题:

一是还没有完全从传统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重政府、

轻市场,重审批、轻服务,凡是没有红头文件的都不能做。市场发育不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亟待改善。

二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政府管得

过死,企业缺乏市场意识。

    解决对策:

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投资营商环境、金融环境、人才环境,提振民营企业投资和发展信心,努力打造发展环境最优省。我省成立了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全国首个2016年12月7日颁布、2017年2月1日实施《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是辽宁振兴的“龙头”。

辽宁国有企业进入计划经济最早,进入市场经济最晚,但始终是辽宁振兴发展的中坚力量。虽然经过上一轮的改革,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包袱沉重,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市场需要,效率低下,效益不高,制约了辽宁振兴发展。

中央企业:三供一业(水、电、暖,物业)改革;

东北三省:各有10—20户省属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

国有企业分类改革:

关系国家安全企业:国有独资;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企业:国家控股;

一般竞争性企业: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出卖;

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股权激励。

激发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活力,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和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放管服、降低税负、降低五险一金上缴比例。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振兴的必由之路。

从辽宁现实看,工业经济占据半壁江山,基本是重化工,原材料,初级产品,产业结构单一,产品处于中低端,产业链短,受市场需求变化影响极大,制约了工业经济发展。表面看是因为需求变化的影响,问题的关键是结构不合理,供给侧有问题。

在存量方面,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和去过剩产能,改变工业结构单一,“原”字号、“初”字号和产业、产品低端的局面。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在增量方面,新增投资和新上项目必须是解决结构单一问题,供给能力低端的问题。

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全省乡镇金库全覆盖。有序推进省市县乡党政群机构改革,确保按期全面完成深化机构改革任务。

(二)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途径。

辽宁存在的问题:

一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偏小,增速较慢。2016年,372.7亿,占比1.7%。全国2.11%;

二是自主知识产权相对较少。2017年发明专利申请量205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7.6件,全国10位;

三是科技活动产出较弱。高新技术产业化全国24位。“十二五”时期我省科技人员和经费是吉林的2倍,贡献的产值是吉林的一半。

2017年,辽宁科技成果转化率38%。

指出:

创新是东北振兴的发展动力、主要生成点。谁抢占了创新这个制高点,谁就占得先机、赢得主动。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甲醇制烯烃项目。

辽宁对策——“七个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腾笼换鸟”和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培育高新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

加快发展旅游、物流、金融、健康、养老等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

深入推进“一带五基地”建设,谋划引进一批高质量项目。

抓好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沈抚新区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培育创新主体,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三)要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振兴工作重点。

深入实施“五大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沈阳作为省会

城市、中心城市的作用,切实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沈阳经济区一体化步伐。

深入推进大连“两先区、三中心”建设,推进产业有效

衔接,带动推进沿海港口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协同发展。

依托辽西北地区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好沈阳、大连的带

动作用和京津冀产业转移的辐射作用,加快园区建设,承接项目转移,加快构建多极发力、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四)要把绿色发展作为辽宁振兴的根本要求。

    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进一步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

持续推进蓝天、碧水、青山、净土和农村环保工程,积极开展重污染河流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辽宁段)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农村农业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努力建设美丽辽宁。

(五)要把对外开放作为辽宁振兴的重要抓手。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东北亚经济走廊,全力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加快辽宁通往欧洲的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辽海欧—北极航线比马六甲航线减少9天,缩短2800海里。提升中欧班列运行质量,带动贸易和投资发展。积极放大辽宁自贸试验区拉动效应,大力推进大连、沈阳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中东欧“16+1”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深化与京沪苏对口合作。

(六)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辽宁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扶贫”要

求,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

加强养老金扩面征缴和支出管理,做大养老保险金风险基

金,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加强全方位就业指导和服务,鼓励支持吸引更多高校毕业

生在省内就业创业,统筹做好农民工、去产能调结构过程中下岗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工作。

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抓好教育、住房、医疗等其他领

域民生工作。

(七)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辽宁振兴的坚强保证。

  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

总要求,坚持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刻吸取辽宁系统性拉票贿

选问题沉痛教训,深入开展政治性警示教育,持续整治“圈子文化”,坚决消除薄熙来、王珉恶劣影响。

    扎实推进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做到事要解决、人要处理、长效机制要建立。

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努力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时代辽宁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扎实推进干部作风转变,深入开展“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坚决整治弄虚作假、搞“忽悠”、经济数据造假等问题。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在抓常抓细抓实上下功夫。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减存量、遏增量,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辽宁;实事求是;问题;对策

我党的思想路线指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而各省市在发展过程中就需要遵从党的领导,落实党的思想路线。由于辽宁当前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能否良好落实实事求的思想决定着辽宁日后发展的速度以及整体效果,但是基于对辽宁发展情况的分析,笔者发现其在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此,要想提高其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效性,就必须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找出有效解决对策。

一、辽宁发展情况

辽宁地处于我国东北部地区,是环渤海经济区与中国东北经济区重要结合之处,也是东北地区通往我国其他地区的重要渠道。据相关统计,辽宁省陆地面积约有14.59万平方公里,占据中国整体陆地面积的1.5%。在中国发展时期,辽宁省是对外开放最早的沿海省份,属于开放型经济且有良好的发展趋势。从中国改革开放至今,辽宁人民为振兴老工业基地作出了重要贡献与积极探索,从国有企业在三年脱困开始,国家在辽宁省发展过程中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在技术方面提供了支持,党中央还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为辽宁发展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持,但是现阶段,辽宁省正处于振兴老工业的发展关键期,经济形势相对严峻,辽宁省还需要积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找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有效措施。

二、辽宁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经济出现下滑态势,就业率较低

辽宁当前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其经济处于下行发展趋势,此时辽宁政府工作人员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一旦经济体量出现失控现象,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除此以外,现阶段辽宁整体就业情况并不乐观,很多人处于待就业状态,这就导致辽宁内部经济无法实现快速运转,经济下行趋势越来越严重。要想保证辽宁发展成果,相关部门就需要提高对经济态势与社会就业问题的重视。

(二)产业优化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存在问题

在产业优化升级及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着缺少改革试点、缺少资金支持的问题,由于产业优化升级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在落实重大项目环评、土地以及资金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辽宁整体经济结构出现不合理现象,阻碍辽宁达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目标。而导致辽宁在贯彻落实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辽宁尚未真正认识到自身所处发展状态,经济支出以及投入存在不合理问题。

(三)民生改善效果不理想,发展成果未惠及群众

辽宁振兴老工业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使辽宁经济发展更为理想,然而当前在发展过程中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却出现了未将振兴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不良现象,此时,辽宁省政府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疏远了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造成人民无法积极配合政府工作。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辽宁发展目标不明确、忽视民众与自身工作之间的联系、尚未全面了解民生情况。

(四)忽视改革开放,体制机制运行存在障碍

不同阶段所提出的不同改革开放制度适应条件是不同的,在深化改革背景下,要想使辽宁激发出老工业基地活力与发展动力,就要突破当前所拥有的体制,然而由于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经济发展情况,导致其在改革开放上所投入的精力更少,现阶段所使用的体制机体还存在着一定障碍,限制了老工业基地活力与发展方向,也限制了辽宁整体发展速度与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效果。

三、解决辽宁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政治意识,保证工作交接效果

基于对辽宁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处于经济新常态阶段,而老工业基地振兴也处于攻坚克难阶段,要想顺利的“爬过坎儿”,度过老工业基地振兴关键期,就需要采取有效策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新时期背景下,辽宁工作人员需要基于社会发展新要求,新形势以及新任务,学系列讲话精神,落实所提出的与东北振兴有关的批示精神,与党中央思想政治及行动保持高度一致。一方面其需要提高自身工作责任感以及政治意识,明确自己每一项工作存在的重要意义及其对发展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也需要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做好交接工作,将自己在该工作中所总结出的经验、取得的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全面、透彻传递给下一位该岗位工作人员,促使下一位工作人员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了解自身工作特点以及工作要点,為其后期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做好本职工作打下基础。

(二)强化责任意识,正视工作困难之处

国务院以及党中央提出一系列“一带一路”、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省委、省政府提出市场驱动、改革驱动、创新驱动、开放驱动等策略后,推进了辽宁振兴发展进程。上述重大战略目标明确,辽宁在以其为发展参考信息时,可以找出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制定出有效发展对策,但是由于当前辽宁经济发展并不十分乐观,在经济下行背景下,给政府工作人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压力,此时部分政府出现了不作为现象,回避当前在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经济发展困难,对辽宁发生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要想在这种背景下,解决辽宁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存在的问题,保证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成果,省政府市政府等工作人员,就需要强化自身责任意识,正视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之处,并结合辽宁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发展趋势,采取更加有效的解决对策。相信工作人员在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基础上,可以更有效的解决经济困难以及发展问题,遵照国家提出的东北振兴战略履行自身重大使命。

(三)培养团结意识,提高分工合作能力

在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上,辽宁必须认识到政府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提高合作效果、保证团结程度,才可以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在总结自身经验以及实现成果的基础上,也切身体会到:只有团队进行合作,才能将所有人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拥有无穷的智慧。因而在全省开展工作过程中,省政府、市政府以及各机构工作人员,都需要养成团结意识,认识到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以及集体团结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辽宁政府部门在开展工作中,需要坚持集体领导原则,该项原则有助于明确整体发展方向,在结合各部门工作人员智慧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可以得到更好的约束,进而提高其工作效果;另一方面,也需要坚持分工负责的原则,在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主要发展任务的基础上贯彻实事求是原则时,需要保证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考虑到整体发展大局,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同时,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尽可能减小由于自身工作不力给他人以及辽宁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当省政府、市政府及其它机构每一名工作人员都拥有更强的合作能力后,相信其工作质量以及工作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四)践行“三严三实”,加大政府建设力度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理念,其具体内容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具体来说,就是要党员干部坚定自身理念,提高党性修养与道德水平,合理使用手中的权利,不出现特权化,对于党纪国法要严格遵守,为政清廉勤于自省;其二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该方面内容就是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勇于担当,尽最大可能快速、有效解决问题,对党与国家始终保持忠诚的态度。

政府代表着党和国家的形象,辽宁省要想更有效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需要践行“三严三实”,切实提高政府建设质量。其作为振兴东北劳动业基地重要地区,要想保证人民可以与政府站在统一战线,做好振兴发展工作,就需要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位党员干部、政府机关部门工作人员做起,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原则,以清廉的工作作風,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这就要求辽宁政府不仅需要从整体上加强对政府职能的完善,还需要切实从每一位工作人员入手,提高工作人员诚信度以及责任感,培养其服务意识、法制意识、廉洁意识,促使政府真正成为廉洁政府、法治政府、诚信政府、责任政府、服务政府,为辽宁振兴与发展工作营造出更清洁的社会环境。

四、结语

总而言之,辽宁在当前发展背景下,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非常重要的,要想解决当前在贯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辽宁就需要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团结意识,从而在践行“三严三实”的过程中,切实做好交接工作、积极有效解决工作困难之处,提高各部门分工合作能力,让辽宁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进而保证振兴发展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姜珺.再议“实事求是”[J].今日浙江,2006(05). 

[2]曹春阳.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J].科技信息,2011(17).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3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新桥镇北部,全村国土面积16.7平方公里,田1304亩,地3647亩,林地1300亩,荒山900余亩,辖12个村民组,883户3864人。其中农业农村人口883户3864人。2014年,全村有贫困户150户,贫困户占全村农户总数的17.0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50户608人,贫困发生率为15.78%。2014年至2018年,全村共脱贫贫困人口123户533人,贫困发生率降为1.97%。2019年3月,高质量零问题通过贫困县摘帽省级实地核查和第三方评估,4月24日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安龙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村实现了减贫摘帽。

2019年4月脱贫摘帽后,**村按照一手抓剩余贫困人口清零,一手抓已脱贫人口巩固提升,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坚决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全村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和“脱贫人口回头看”等决策部署,继续深入实施“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截止2019年10月,全村剩余的27户75人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18年以前脱贫的123户533人贫困人口实现了巩固提升,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15.78%降至0%。2020年-2021年9月,**村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政策,通过开展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两补两看”、“四逐四准”大排查整治及在“四逐四准”中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等工作,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至2021年10月底,**村无一户一人返贫致贫,无需纳入防返贫监测的对象,通过开展脱贫人口动态调整工作,全村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为148户597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1户5人、边缘易致贫户0户、监测户0户。

二、“三落实”情况

(一)责任落实方面

1.传达学习及国家、省有关重大部署精神

**村前后组织全体干部传达学习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黔党发〔2021〕1号)、《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号)、州委《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州党发〔2021〕9号)、《中共黔西南州委办公室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21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的通知》(州党办发〔2021〕9号)等文件精神,组织学习并落实了州委七届十三次全会等会议精神。

2.全面抓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

(1)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通报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年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的16类问题。

(2)2020年国务院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贵州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年国务院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贵州的19类问题。

(3)2020年省对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经过举一反三自查,**村不存在2020年省对市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5类问题。

针对脱贫攻坚问题,**村已建立长效整改机制,长期开展问题排查,做到立查立改,巩固保障脱贫攻坚成果。

3.层层压实责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常态化、系统化

(1)压紧压实攻坚责任,2021年,**村按照镇政府制定印发的《新桥镇脱贫攻坚有关工作开展全面排查的紧急通知》、《新桥镇开展新一轮“四逐四准”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新桥镇2020年度省级反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成效考核问题整改方案》、《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新桥镇关于在“四逐四准”中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通知》、《新桥镇深入开展“八个一”活动入户遍访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项目化、事项化、清单化推进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严格按照镇政府制定的“扶贫工作调度机制”,坚决做到每日一研判、每周一小结,每周一通报,压实攻坚责任,及时完成新老驻村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工作交接,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研判及整改,要求帮扶干部每月走访建档立卡户不少于两次,压紧驻村帮扶和干部包保责任。镇级指挥部紧盯驻村工作队到位情况、村级指挥所紧盯尖刀班到位情况、尖刀班紧盯包保责任人入户开展工作情况,一级盯一级,层层压实责任。

(2)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组织学习了《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黔党发〔2021〕14号),并按照镇政府制定的《新桥镇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向镇政府申报特色项目录入项目库,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抓落实,根据省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工作指南提示,**村对各村民小组进行了分类调查,统计建立了各组农村人才信息台账、文化资源台账、特色手工艺品及特色农产品台账,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与群众共商确立了各村乡村振兴拟建设项目,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村级乡村振兴建设方案。

(二)政策落实方面

1.兜底救助类政策执行情况,确保持续稳定,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2021年9月,**村共51户138人纳入低保保障,当月共发放低保金39097元,有特困供养人员12人,发放特困供养金10536元,为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及2名孤儿发放补助1050元/月/人,9月为符合政策补助条件的残疾人69人发放护理费3805元.低保对象的纳入采取动态管理,每月进行动态调整,确保有收入算不上的脱贫人口能及时消除返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2.教育、医疗、住建、水利、移民等行业主管部门保障普惠性政策落实情况

2021年以来,**村通过开展“四逐四准”大排查、预警线索核查等工作,全面排查并补齐我镇“3+1”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全面落实相关政策。教育保障方面,通过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因早婚早孕、厌学、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造成的失学辍学情况摸排和开展控辍保学工作,2021年**村无一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辍学;贫困家庭学生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各项补助政策均已落实到位,做到“应助尽助”。医疗保障方面,一是2021年全村城乡医疗保险缴纳人数为3864人,其中贫困人口597人全部参保,各类人员已按照政策补助落实了医疗保险费定额补助;二是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及慢性病患者全部落实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每季度定期开展随访工作,2021年共随访大病患者15人、慢性病患者58人。三是村卫生室配齐了基本医疗用品及必备药品,村医均熟悉抓药、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技能,且每天正常到岗上班班,确保了群众在村就能看病抓药治病。住房保障方面,2021年度,**村无新增危房改造户,在2018-2019年完成住房保障全覆盖及农村住房透风漏雨专项整治工作的基础上,2021年,通过开展危险建筑物排查整治工作,**村拆除了2栋危险老旧房屋。安全饮水保障方面,2018年底,**村全村已实现了户户通水,且每户饮用水水质检测达标,同时,安排专人对各饮水工程进行管护,全面提升了全村群众的饮用水质量。

3.推进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的落实情况

在镇各行业部门的帮助指导下,2021年**村均按照政策标准落实了中央粮补、耕地力补贴、就业援助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生态补偿金等各项政策补助。

4.东西部协作相关政策落实情况。

2021年,**村暂无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

(三)工作落实方面

1.对脱贫不稳定、边缘易致贫、农村低收入等特定人群返贫致贫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建立及落实情况

**村针对脱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建立了动态监测机制,每个月都进行“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等核心指标核查,发现短板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进行整改,同时**村常态化开展“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和预警线索排查核实工作,全面排查农村低收入人群可能存在的致贫风险,通过5月份以来每月开展“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工作,**村对全883户农村人口进行了全面排查,对6条预警线索进行了全面核查,全面保障了脱贫成果。通过开展监测对象动态管理工作,2021年,**村不存在需要纳入监测管理的对象。

2.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轮换交接情况

**村于2021年5月已完成了新旧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轮换交接工作,**村三个贫困村及乡村振兴示范村新第一书记均已与原第一书记完成工作交接并到岗履职,驻村工作队人员均已完成更换,驻村工作队参加了州级统一组织的集中培训。

3.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实情况

**村按照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要求,2018年全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共搬迁4户15人到木陇街道大龙潭安置点,全部实行搬迁户旧房拆除并进行复垦复绿,搬迁人口“三块地”也已盘活。同时**村继续落实帮扶责任,每户搬迁户都明确1名正式干部进行包保,持续开展好后续扶持工作。

4.持续抓好村支两委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阵地建设情况

**村全面落实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政策,实行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开展工作,在换届选举中推选符合“一升一降”要求的年轻人作为村干部,让村支两委队伍年轻化。制定了规范村规民约,建立有调解队伍及时协调解决群众反映的合理述求,并建立有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法律服务,化解纠纷,开展公证、司法鉴定服务。

5.扶贫资产登记管理及建立健全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机制情况

按照上级部门安排部署,**村成立了**村扶贫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村加强扶贫资产后续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及扶贫资产管理制度,按照实施方案内容具体开展各项工作。2021年5月19日,按照兴义市、义龙新区扶贫资产清查登记管理工作部署会议要求,**村立即对2013年以来的各类扶贫资金进行排查登记,并对各类扶贫资产进行分类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开展确权管理等工作,现已完成全部项目的确权颁证工作。

6.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1)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21年,下达**村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共29500元,用于2021年**村稳岗就业项目,目前,稳岗就业项目已实施结束,稳岗就业补助已全部兑现到位。

(2)区级匹配资金。2021年,下达新桥镇的区级匹配资金共199万元,**村用于:一是**村2021年落湾厂组产业路及附属设施项目,产业路总长700米;二是2021年**村峰洞一组产业路项目,产业路总长1500米,2个项目正在实施建设。

(3)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2021年,**村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

三、巩固成效方面

(一)群众收入支出变化

2021年,**村全村农村人口年人纯收入为13562元,较2020年(10487元)有明显提升;2021年,虽然受到疫情影响,部分外出务工的建档立卡劳动力返乡就业,但**村全村建档立卡人口年人均纯收入也达到了11381元,无一户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320元,不存在一户一人存在收入大幅缩减或支出骤增导致返贫致贫;2021年,建档立卡人口生产经营性收入和务工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较2020年有所提升。

(二)巩固脱贫成果认可度

1.全面落实责任、政策、工作及各项帮扶措施,确保不出现返贫致贫

责任落实方面,2021年,**村在镇乡村振兴指挥部的领导下和村乡村振兴指挥所的指导下,每周至少开展一次专题会议,统筹研究、安排、部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及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强化落实主体责任;每月常态化开展“四逐四准”及预警线索排查核实等工作,要求帮扶责任人每月走访贫困户不低于2次,落实帮扶责任人帮扶责任。政策落实方面,2021年。**村全面落实了教育、医疗、卫健、水利、生态移民、民政兜底等政策,相关补助应发尽发、应助尽助。工作落实方面,2021年,**村全面开展了预警线索核实、“四逐四准”走访排查、各类巡视巡察问题举一反三自查整改、扶贫资产登记管理、政策资金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工作,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通过全面落实责任、政策及工作,2021年**村无一户一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

2.全面落实“两业”帮扶,提升帮扶满意度

产业帮扶方面,2021年,**村各产业项目继续按照“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将建档立卡人口纳入产业项目利益联接机制中进行产业项目收益分红,全面提升了建档立卡户的整体收入;就业帮扶方面,2021年,**村继续聘用了“十大员”公益性岗位人员10人,为15人发放就业援助补贴,每月定期更新劳动力就业全覆盖台账,及时为劳动力人口提供就业招聘信息,同时,开发了稳岗就业补助项目,发放稳岗就业补贴29500元,保障45名建档立卡劳动力就业稳定。通过全面落实就业帮扶及产业帮扶,**村建档立卡人口帮扶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三)基础设施完善

1.村庄道路硬化及农田水利设施改善

2021年,**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落湾厂组、峰洞一组修建了产业路2条(总长2200米),在区税务局的资金帮助下修补了损坏严重的阿卧组通组路一条及产业沟渠一条,极大地改善了农业产业基础条件。

2.电力、通讯、快递进村及村庄亮化

电力、通讯及快递进村方面,**村各村民组均已接通动力电且电量充足,各村民组均保障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通讯公司至少有一家通讯网络全覆盖,确保正常通讯和上网。辖区内各快递公司均提供送货到村服务,安排有业务员将快递送到村委会,群众在村委会就能取到自己的快递。村庄亮化方面,2021年,**村利用中央和省级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及美丽乡村建设补助项目,在各组安装太阳能路灯共计32盏。

3.环境卫生质量及裸露土地治理

环境卫生质量方面,**村各村民组均合理安置有垃圾箱,并安排有护路员定期打扫村庄道路,保障环境质量,镇统一安排有环卫工人及时清运垃圾,做到日产日销。裸露土地治理方面,经过排查整治,2021年**村已无撂荒闲置的土地。

(四)公共服务提升

1.教育教学条件改善

**村共有1所公立小学,自建成以来解决了本村小学儿童就学远的问题,极大地改善了教育教学条件。

2.医疗服务及文化服务

医疗服务方面,2021年,**村落实了15名大病患者(其中重度精神病患者7人)每月一次的家庭医生随访服务,对58名慢性病患者落实每季度一次的家庭医生随访服务,148户597人脱贫户全部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村卫生室配齐了基本医疗用品及必备药品,每名村医均熟悉抓药、打针、输液等基本医疗技能,且每天正常到岗上班班,确保了群众在村就能看病、抓药、输液、治病。文化服务方面,**村配备了文化广场及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文化服务。

四、存在问题

(一)部分群众内生发展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由于部分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缺乏自身发展的本领和寻求自我革新的能力,内生发展动力未得到进一步激发。

(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慢。2021年是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的第一年,乡镇缺乏专业指导,许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乡村振兴工作推进慢。

五、下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坚持摘帽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贫困人口脱贫、贫困村退出后,帮扶单位与贫困村、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不脱钩,继续保持帮扶关系不变,扶贫政策支持力度不减。持续加强对贫困村政策倾斜、项目倾斜、资金倾斜和人才倾斜。进一步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社会扶贫力度,稳定扶贫工作队伍,强化基层帮扶力量。

(二)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继续对已脱贫人口、脱贫不稳定人口开展全面排查,查找漏洞缺项,一项一项整改清零,一户一户对账销号。健全防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对不稳定脱贫户的动态监测,将可能返贫、致贫的人员技术纳入检测,开展帮扶。确保脱贫成果稳定。强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深入开展消费扶贫,深化扶志扶智,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落实《新桥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抓好产业振兴,紧紧围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抓好人才振兴,积极培养本土农业科技人才,完善外出务工人员联系服务体系,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抓好组织振兴,完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能力和德治水平。同时,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全面提高乡村整体水平和农户生活质量。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4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基础光学》课程第五章“光的偏振”的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及类比思维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启发式教学法;类比思维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1-0086-03

《基础光学》课程是我校电子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大类(高本)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主要讲述几何光学和物理光学知识。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成像和光的波动的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诸如光电子器件与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光纤通信和集成光学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学生从事光学仪器的开发、光路的设计和从事光学教学等打下基础。由于生源水平参差不齐,对于理论强、公式多、理解难、知识点繁的光学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笔者针对《基础光学》第五章“光的偏振”的课堂教学设计,从分析处理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旨在使课堂授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学习阶段,实现学习目标。

工科专业光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光学课程的特点使工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基础光学》课程知识体系独立,理论性强,加之工科专业学生物理、数学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光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例如,在“偏振”一章中,利用菲涅尔公式推导反射光与透射光的偏振态,学生不仅要熟练运用三角公式进行推导,还要对物理概念如振动分量、传播方向等有明确认识,并要建立数学结果与物理结论之间的联系。由于光学本身有一定难度,再加上学时减少、学生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存在,工科专业光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导致教师满堂灌输、学生死记硬背被动学习局面,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与专业联系不紧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础光学》课程本身与电气类专业方向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电气信息大类二年级的学生对光电子学科了解不足,往往导致“重电轻光”的局面。对学生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学生认为模拟电路、微机原理等与电类紧密关联的课程较光学课程更重要;大约30%的学生认为光学与电学有一定联系,同等重要;仅有约10%的学生认为光电子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前沿,而其基础光学需要牢固掌握。学生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就会出现旷课、消极学习等现象。

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不注重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偏振光的产生方法、偏振态的检验方法以及偏振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等。但实际上由于学时有限、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有效互动等因素,导致教师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变成单纯教师教的过程,束缚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导启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基础光学》教学大纲对“光的偏振”一章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如表1所示。

“光的偏振”是在掌握光的干涉和衍射等基本波动理论基础上讲述的内容,要求学生对光的波动本性、横波性、振动态等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偏振”一章讲述的内容多且杂,包括偏振与横波性关系、五种常见偏振态、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双折射现象、光在晶体中的波面与波线、偏振态的实验检验、偏振光的干涉等。教师要理清教学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合理使用教学方法,安排讲、学、练的时间,做到教师“讲”得思路清晰、激发兴趣,学生“学”得清楚明白、认真投入。在授课过程中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更有效地学会知识,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分析教材、梳理思路、整合知识

教材中“光的偏振”一章分为9个小节,涉及知识点较多,但综合起来可总结为以下4个问题:(1)光的偏振现象与横波性的关系;(2)五种常见偏振态;(3)如何将自然光改造成偏振光;(4)偏振光的实验检验。

对本章的整体知识结构可作如下分解。

第一,明确偏振现象与横波性的关系;理解为什么偏振现象可以作为区分横波和纵波的标志;分析为什么横波有偏振现象而纵波没有,进而总结偏振的基本概念(教材第一节)。

第二,了解横波振动量振动状态的多样性,介绍五种常见偏振态,包括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椭圆偏振光和圆偏振光;详细介绍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重点学习如何将自然光改造成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其中包括反射光和透射光的偏振态(教材第一节、第二节)。

第三,理解光在各向异性晶体中的双折射现象、波面和波线,理解由各向异性晶体制作的偏振器件的基本光学特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偏振光与椭圆偏振光的获取方法(教材第三节到第七节)。

第四,偏振光的实验检验和偏振光的干涉(教材第八节、第九节)。

其中,第一、第二部分用2学时,第三部分用5学时,第四部分用3学时,实验用2学时。笔者仅就讲解“偏振”的第一次课分析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本章知识框架如图1所示。

(二)以教为辅、以学为主、教学相长

1.温故引新、联系实际、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新课的引入要起到激发情感的作用,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求知欲,产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新课的引入分为两个部分,即温故引新和联系实际。

首先,以三个关联问题温故引新,引发思考,使学生带着问题开启新课的学习,对新课的意义有清晰的认识。(1)以复习回顾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光的波动性如何得到证实”,学生在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回答“光的干涉和衍射都无可辩驳地证明光的波动本性”。(2)提出“光波是横波还是纵波”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振动与波动之间的联系,即光的振动分量与光波的传播方向之间是垂直的还是平行的关系。以学生的既有知识或经验知识会得到“光波是横波,其振动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3)“如何证实光的横波性”,偏振现象可以证明光的横波性,它是如何证明光的横波性的?它与横波间有何联系?采用旧知引新知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了解知识间的连贯性,以问题的形式引入新课内容,使学生带着思考学习,学习目的明确。

其次,引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用图片等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液晶屏、偏振片、3D立体电影等基于光的偏振的新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设疑置问、引导思维、以学为本。本节新课程的内容包括偏振与横波性的关系,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的基本特性,偏振光的获取方法及实验检验,其中偏振与横波性的关系是本节的重点,更是关键点,只有概念明确,才能对偏振现象进行深入研究,而难点落在反射和透射光的偏振态上。关键点知识的讲解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设置几个层层嵌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逐一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完成新课学习。为了学习偏振与横波性的关系,可设计如下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发思考:(1)创造并分析机械横波与纵波的偏振现象。学生很容易会设计出手握绳子上下抖动形成机械横波;手推弹簧,沿弹簧往复振动形成机械纵波的例子。教师演示两个实例的偏振实验,由学生观察与分析得到“只有横波才有偏振现象”的结论。(2)为什么横波有偏振现象而纵波没有呢?学生经分析得出横波的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具有不对称性,而纵波的振动相对于波的传播永远呈对称分布的结论,即“振动方向相对于传播方向的不对称性”是造成偏振的直接原因,就是偏振的概念。(3)光波是否具有偏振现象呢?在了解偏振片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实验演示自然光通过两块偏振片后出射光强随第二块偏振片转动而发生周期性变化,学生得出“光波具有偏振现象,光波是横波”的结论。

对于关键点知识的讲解采用类比机械波的思维方法,形象生动,易于理解。同时,通过学生的分析探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自然光、线偏振光、部分偏振光的偏振态、通过偏振片后的现象及合成与分解等内容虽是重点,但理解起来较简单,主要采取绘制振动图像,使学生建立感性认知,对知识融会贯通。

课程知识的应用与提高拟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将自然光改造成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这里主要采取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当补充、学生综合总结的方式,解决本节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的问题。将自然光改造为线偏振光,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偏振片即可实现;也可以利用平面界面的反射和玻堆片的透射来实现。部分偏振光的获得可利用平面界面的反射和透射来实现。反射光、透射光偏振态的确定需要借助菲涅尔公式进行三角运算和分析得到,理论性较强,运算过程较繁琐,所以可适当做详略处理:对于反射光的偏振态,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详细的推导,掌握方法;而对透射光的偏振态则可布置为小组作业,由学生仿照教师引导的方法独立学习、分析完成。(2)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区分自然光、线偏振光和部分偏振光?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方案可以在后续的实验课上通过动手操作得到验证。

本节的课程结构和课时安排,引入部分8分钟,重点知识的讲解30分钟,难点知识20分钟,例题及应用练习27分钟,课后总结5分钟。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厌学为乐学。笔者通过“光的偏振”课堂教学环节设计,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林丹丹.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学术研究,2013(3):57.

[2]郭继胜.论物理光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改革[J].科技资讯,2009(13):211.

[3]姚启钧.光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张尚剑.基于问题学习的物理光学研究性教学模式构建[J].科教文汇,2012(5):115.

[5]周玲.大学物理情境的创设与应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121-128.

[6]朱湘萍.光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模式的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4):52.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5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年,抓好乡村振兴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在全区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今年全区乡村振兴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工作水平。通过实地查看X个乡村振兴项目现场、听取有关街道镇的现场工作汇报,

X通报了省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总的感到,今年的乡村振兴工作,各级要求比较严,工作标准比较高,各有关街道镇、部门和单位的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希望在今后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去年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精准施策,拼搏实干,农业农村工作保持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X年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我区获第二名,工作中呈现出几个鲜明特点:

一是乡村振兴树起了X样板。重点打造了X个示范区、X个示范村、X多个示范点,在全市两次示范区观摩考核中,均列第二名,争取奖补资金X万元;培树“五社同行”“乡村记忆馆”“文化讲习所”等振兴样板,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树立了全市的样板。

二是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了全国标杆。总投资X亿元,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X亿元,建设完成X大项目,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通过国家认定,成为全省X年唯一、历史第四个创建成功的县市区。

三是文明乡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有序推进,美丽庭院覆盖率达到X%、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X%、文明乡村覆盖率达到X%,均居全市前列。可以说,在农业经济占比较小,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乡村振兴工作取得这些成绩,完成了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任务目标,非常难得,实属不易,是大家共同努力、辛勤付出的结果。区委、区政府对大家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三农”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和问题。

一是主观方面,发展的主动性、创新性、均衡性不强。有的街道镇、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解放不够、用心用力不够,对乡村振兴工作把握不透、理解不深、研究不足,思路不清晰、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个别村动员发动不深入,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现象,主动破解难题勇气不足、招数不多,缺乏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比如,在农村闲置资产、土地流转、资金投入等方面,思路不宽,以地生财、招财引财的能力不强,“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二是客观方面,考核成绩和重点指标优势不足。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从考核成绩看,我们在全市考核中是第二名,但与第一名新泰市相差了X分,比第三名肥城市只高出X分,差距非常小。从加分项上看:我区举办的省级以上现场会只有X个,全省推广的特色亮点工作只有X个,省以上宣传报道只有X篇,在各县市区中排名靠后。

从重点指标看,今年市级重点调度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我区农业大企业少,省级以上龙头企业仅有X家,纳统企业仅有X家,在X个县市区中排最后。

从重点工作看,人居环境治理方面的群众满意度有待提高,存在垃圾收集收运设施落后、更换不及时、使用地埋式垃圾中转箱等问题,道路两侧环境差,去年观摩时很难确定道路环境比较好的路线;农村改厕普及率X%,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市级已经通报了全省考核情况,X市在全省考核成绩不理想,明确要求今年要打翻身仗,对各级、各部门和各项工作的标准更高、要求更严,要求每个县市区必须要全力以赴、奋起直追。对此,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聚焦“五大振兴”任务目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纵向赶超,确保乡村振兴工作在全市继续保持领先。

一、合力共为,再创佳绩

今年的时间已经过去近三分之一,受疫情影响,全面铺开乡村振兴工作推后了两个月,但是对今年的工作,还是要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以更强力度、更实举措、更快节奏推进落实,确保取得更好的成绩。各级各相关单位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在任务落实和人员配备、资金使用、项目安排、用地指标等要素保障方面大力支持乡村振兴。

区委组织部要统筹做好组织振兴有关工作,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持续开展软弱涣散班子整顿,大力提升村级保障能力,领办创办X家专业合作社,年底集体收入X万元以上村达到X%,过百万元以上村达到X%;要制定人才回引办法,积极引进大型社会资金和先进管理经验,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三农”干部队伍。区委宣传部要进一步牵头抓细抓实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工作,不断推出宣传乡村文化振兴经验。

区人社局要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人以上,新建X处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区农业农村局要发挥好牵头作用,继续开展村级“三资”清理清查活动,摸清底数,管护运营好村级资产资源,X月底前全面完成村改居产权制度改革。

区农办、财政局要抓紧编制资金整合方案,加快项目实施,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包保部门、街道镇、第一书记要盯紧靠实,帮助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实际问题。各项工作要责任到单位、到人头,哪一项拖了全区后腿,省、市考核细则都能倒追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区委、区政府将严肃追究责任。

二、突出重点,打造亮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打造“齐鲁样板”是对X的政治嘱托,是市委、市政府X项重点任务公开承诺事项之一。打造片区亮点依然是今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做到因村制宜、精准施策、各具特色、亮点成片。

一要提高创建标准,抓好示范创建。对标全省一流、全市最优,打造全市领先水平的示范区和示范村。对工作重点和项目要再细化、再明确,继续实行领导包保,把任务落实到人、确定到天、压实到位。重点抓好王林坡、北部山区、花样年华三大片区中的示范村、示范点建设。

邱家店镇要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X月底要拿出申报书,确保创建成功。王林坡片区要积极创建市级乡村振兴先行区。近期,区级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外出学习,主要到去年迎接全省现场会的地市认真学习经验,大家要把真经取回来,对照自身工作查不足、补短板,确保各项工作有新的提升。

二要突出产业支撑,彰显休闲游特色。要充分发挥好农高区作用,做好科技孵化、成果转化,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建互联全国的农业农村云平台、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数字乡村。要建设高质量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全国现代农业产业园标杆,持续巩固提升原有项目建设,认真抓好新项目策划实施,再创亮点,再提成绩。要举办好X茶炒茶比赛、X茶博会等活动,持续推动X茶产业不断壮大。

要提升X国际花木城影响力,举办好第X届苗交会,高标准建设苗交会配套设施和中转、展示、交易、信息四大中心,打造中国江北最大的花卉苗木交易基地。各街道镇要围绕“环泰城都市农业圈”“大X休闲旅游圈”,以休闲农业、生态颐养为主导,重点培植小津口、王林坡等特色村;培育大河峪猕猴桃、魏家庄草莓等X个采摘休闲游项目;建成曳尾园、X净舍等X处高端民宿,建设完善养心谷、上高庄园X个颐养中心。

三要注重细节打造,认真准备现场。精心做好省、市现场考核准备工作。从去年经验看,乡村振兴片区考核打分成绩,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全年考核排名,区乡村振兴工作小组办公室要与各部门、街道镇密切配合、抓紧研究,X月底前拟定观摩路线和观摩点,各个环节的准备工作要有的放矢,精益求精,一些成熟的大项目,比如茶旅小镇、现代农业科技孵化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都要巧妙设计、嫁接进来。同时,省级要求好村、差村都看,这就需要我们在点上、面上进行充分准备、整体推进。

四要加压奋进赶超,夯实重点指标。去年全省考核的两项指标:“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及增长率”和“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之比及提高幅度”,X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市领导高度重视,对市农业农村局进行了约谈,明确将这两项指标作为今年X市对县市区考核的否决项。

X月X日,市工作组到我区对这两项指标落实工作进行了督导。我区农业体量小,但是现代高效农业还有很大潜力,花样年华智能温室、魏家庄采摘园、花木城桂花园、苗木花卉市场、山农大实验基地、万亩茶园,都可以包装纳统。农业企业方面,虽然我们去年纳统X个,个数较少,但今年已经摸排出有增长潜力企业X家,重点培植康平纳智能染色、超泰宠物食品、世初食品、大江食品、新农方舟饲料、乐林饲料X家企业,要确保升规纳统X家以上。

立勇同志、吴杰同志已经召开专门会议安排两项指标工作,农业农村局要牵好头,统计局、生态林业发展中心、畜牧兽医服务中心紧密配合,各街道镇明确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做到应报尽报,应纳尽纳,确保年底这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三、攻坚克难,齐头并进

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和最大优势,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难点之一,要一体推进、统筹兼顾,在振兴中保护好绿水青山。

一要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要突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农村垃圾、生活污水处理,持续实施农村“厕所革命”、道路“三通”等工作,年底确保生活污水治理村达到X%以上,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X%以上,农村道路“三通”率达到X%。

要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年内“美丽庭院”示范户建成数达到X%、全区每个村庄都要建有“美丽庭院”示范户。今年市级每季度将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暗查暗访和电视问政,对暗访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或连续两次暗访排名最后的县市区进行通报、约谈,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进行问责。区住建局、生态环境分局、农业农村局、交运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妇联和各街道镇等相关单位,要立足各自职能,对照市里要求,抓紧落实任务,确保不出问题。

二要深度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当前,全区“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早已形成,村庄覆盖率连续多年达到X%,但是由于宣传工作力度不够,考核力度不足,还存有死角盲区,群众还有不满意的地方。对此,要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死角盲区清理整治,努力提升城乡环境质量和水平。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汽车振动学;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073-02

《汽车振动学》是一门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有关汽车振动理论的课程,对于汽车设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汽车理论》和《汽车设计》课程的许多章节都以振动理论为基础,在汽车的行驶平顺性、乘坐舒适性、发动机的减振和隔振等研究中也离不开振动分析,而车身结构的模态分析技术更是以振动为基础的学科。如果没有振动理论的扎实基础,学生对这些课程就很难有深入的理解,所以,《汽车振动学》已经成为汽车设计专业的本科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之一。《汽车振动学》是汽车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之一,与其他课程相比,该课程理论抽象,公式推导繁杂,内容枯燥;学生普遍感到难度较大。而且此课程已经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工程型车辆工程试点专业的重点建设课程,所以探索其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振动学》内容多而且枯燥,并且大部分内容都是理论的讲解和公式的推导,学生学习时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而将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当学生对某一学科没有兴趣时,学习就变得枯燥乏味,苦不堪言,只能是死啃书。要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探索未知事物的热情,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比如在讲被动隔振时,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很早以前人乘坐马车长途跋涉会很累,感觉很颠簸,而现在的汽车坐在里面感觉很舒适?经过提示学生会想到是汽车悬架起作用,再接着提问:悬架为什么可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能不能从理论上证明这一点?学生对这一问题产生兴趣,自然会认真听讲,被动隔振这一知识点很快就会被掌握。这种变被动灌输为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能逐步启发学生,引导探究,让学生积极思考,踊跃讨论,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其次,可以将各个知识点与生活现象联系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实际上很多生活现象都与振动有关,比如,在第一节时就讲到地震,这是一种振动现象,也是学生都了解的现象;可以请坐过飞机的同学讲一下飞机遇到强气流时的乘坐感受,飞机飞行不平稳是由于受到气流的影响产生了振动;在电视上经常看到减肥机的广告,减肥机用到的就是振动原理。除了这些学生较为了解的生活现象,还可以讲一些与工作生产有关的现象,比如:加工机械零件的机器振动会降低机床的精度,纺织机械发出的巨大噪声会使工人患耳聋、耳背的比例大大增加,发动机的振动如何不传到车架,曲轴的扭转振动如何不影响传动系统等;通过这些举例让学生知道振动并不陌生,在他们身边存在很多振动现象,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振动的影响,如何应用振动原理来为我们服务。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汽车振动学》各章节存在独立性,但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单自由度振动、二自由度振动、多自由度振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而汽车振动分析一章是前面三章知识点的一个应用,用振动理论来解决汽车乘坐舒适性问题。首先,讲解知识应该由浅入深,有简入繁,不能一开始就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比如在对汽车振动规律进行分析时,首先要建立汽车的力学模型,力学模型建立时,应该由简单到复杂,首先应该忽略轮胎的弹性和质量,得到车身垂直振动的单自由度系统;其次当汽车前后悬架质量分配系数等于1时,前后悬架的垂直振动是独立的,可以把汽车看作车身和车轮的二自由度振动系统;再次当汽车对称于其纵轴时,可以看到四自由振动系统;最后是最复杂的七自由度振动系统。其次,温故而知新。在每一堂课展开前,应当先抽适当时间复习上一课的重点,然后引出本次课的内容结构,最后进行小结,使学生在学习时思路有承接,能主动跟上老师的节拍。如果在讲课过程中用到了前面的某个知识点,可以先了解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大部分学生印象模糊,应该再讲一下此知识点,这样对新知识点的吸收会有所帮助。最后,在每一章的开始,也应该点出本章的内容和要点,使学生一开始就对知识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明确学习目标;而在一章结束时,应该再次总结全部内容和要点,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的脉络,使整个知识点有主有次,条理清晰。各章之间的联系应该在开始的时候告诉学生,单自由度振动、二自由度振动、多自由度振动、随机振动是理论基础,汽车振动分析是振动的应用,在本课程结束时,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内容,这样他们会对各章的联系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除了上述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学方法,例如讲解习题,对知识的复习,实验课程的开设等。总之,教师一定要吃透自己的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清楚的认识,也可以到企业搜集素材和问题,使得讲授的知识与现在的企业生产同步。只有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也随之增多,现在的教学方法倾向于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的结合,倾向于不同知识的讲解与不同方法的匹配。传统的单一的板书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过去,在信息化的今天,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势在必行。首先,在课堂讲授时,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并且有活动影象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于教学过程来说是特别有益的,并且是其他教学媒体如幻灯机和投影机无法比拟的,所以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积极的影响,它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环境。此外,还可以利用校园网进行网上教育,比如在线答疑、在线辅导、在线讨论等,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得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地位发生一定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界限变得相对模糊,这种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教师对学习效果的掌握控制程度较低。

《汽车振动学》具有理论抽象、知识点多且难,内容枯燥等特点,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很好地掌握振动的基础理论知识、求解和实际的应用,需要我们教师更新教学理论,改革教学方法,注重课堂效率,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桃,熊筱晶.《生物化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1,(10).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7

摘 要:来陕考察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作为基层财政所,一方面要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后脱贫时代努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另一方面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尤其是保基层运转,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保障基层的公共服务质量。大荔县双泉财政所坚持从自身建设抓起,精准定位,突出问题导向,真抓实干,严抓共管,多措并举力求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镇党委政府出良谋、献良策,为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贡献应有力量。

关键词: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财政

一、双泉镇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

双泉镇位于大荔县东北部,因驻双泉村而得名。耕地面积5.8万亩,区域内光照充足,灌溉便利,积温高,水质好,属哈密瓜的生产区。同时双泉镇依托棉花种植优势,建成了多家棉花加工企业,有木材加工企业多家,形成大荔县东北片最大木材加工基地。近年来,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了北部杂果区、中部冬枣葡萄区、南部哈密瓜生产区的产业格局。目前,冬枣、苹果、哈密瓜和畜牧业已成为双泉镇镇域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党的以来,双泉镇财政所立足镇域实际,以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致富产业为工作重点,牢固树立“依法理财、为民服务”理念,不断夯实镇财政实力,重点保障民生支出,着力为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积极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强资金保障,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科学安排、合理调度,优先保障民生等涉农项目资金。严格项目管理,依托财政资金就地就近监管系统,建立财政涉农资金管理清单,全面反映财政涉农资金的规模和结构、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升作风效能,继续加强财政干部职工业务能力提升,进一步规范和简化办事流程,深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办事效率,扎实开展了服务消除贫困和推动乡村振兴的各项工作,乡村面貌和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百姓生活的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做了有益探索。

二、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问题

当前,双泉镇在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发达,现代农业发展乏力。建设现代农业,就需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不断提升农村的生产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优又快发展。通过积极探索规模式经营和集约式经营等方式,提升农村“三资”整合整治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当前,双泉镇村民合作的愿望比较强、需求也较大,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还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扶贫产业园建好了,但是如何有效管理,有效经营,变亏损为盈利,迅速拉动对贫困户的帮扶能力,对镇域经济的拉动能力,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短板,亟须加快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产业支撑体系,切实增强发展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居环境整治不彻底,生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来陕调研时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双泉镇一直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尽管县财政在“三农”领域的投入逐年加大,但镇党委政府用于乡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领域的农村财政资金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生态治理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居环境的治理。

3.乡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不完善。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直接导致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村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和幸福感。部分村在改善村道路交通打水泥路需要村党支部垫资;为村民解决用水不足、贫困户房屋修缮、异地搬迁户复绿等问题得想方设法凑钱;改善人居环境,实行“三改”:改厕、改大门、改厨房,虽然每户有一定数量补贴,但资金仍然不足等等。

4.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积累明显不足。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仍然是薄弱环节,虽然县局已经在扶持持农业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财政政策上给予了很大支持,但一些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向不明、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对发展集体经济还停留在喊口号上,或者只是有一些初步的设想,缺乏具体的思路、措施、办法,没有付诸实际行动;有的村级集体经济资源缺乏,土地大部分承包到户,村集体可利用的资源资产少,绝大多数村所属的林地、荒地、机动地等村级集体资源资产已拆分殆尽或发包出租,导致发展集体经济既无土地可用,又无资金来源。有的村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想“输血”、不想“造血”。

三、乡村振兴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是找准自身位置,提升基层财政所服务功能。要做好一个部门的工作,发挥好职能,重在精准定位。双泉财政所找准自身位置,立足当前,放眼长远:对群众是服务窗口,对镇党委政府是帮手,对上级财政部门是桥梁和纽带。群众是民意的来源,通过设立为首问责任岗,来办事的群众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吧台凳上查询补贴信息,吧台上摆着群众意见本,来办事的群众可以将要求填写在上面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财政所的进门口还设立了群众意见箱,方便群众反馈意见。工作人员定期收集反馈信息,分类汇总。将对财政所工作人员的意见进行归纳,组织干部学习,及时整改;将对镇党委政府的意见反馈给镇政府,并给出所内意见,做好帮手;将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反馈意见进行提炼,呈报上级财政部门,当好桥梁。通过精准定位,为助推“振兴乡村”下好“棋”。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注重镇域产业发展。只有产业兴旺,才能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双泉镇在打造特色主导产业的基础上,重点着力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探索和创建,全面推行“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或产业大户”的多元合作模式,使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合发展,互促共赢,实现农民受益。一是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质量。二是不断稳步提高农村土地市场化改革,满足农村居民对收入快速增长的迫切需求和强烈期盼。三是以创新理念发展农村互联网新业态,充分抓住5G时代农村电商机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精品小镇,解决平台不强的问题。以特色产业为基础,走产业兴镇、产业富民、产业支撑发展的路子。文化是特色精品小镇的“内核”。聚力规划引领建设精品小镇。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编制发展规划,做好小镇空间布局、项目谋划,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做到“一镇一风格”。大力发展消费扶贫,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三是注重生态建设,打造美丽人居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但近年来以农村人居环境不佳、农业面源污染为代表的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双泉镇力争将不良降到最低,以农村环境整治为契机,全面推进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卫生改厕、环村林带、河湖池管护、污水治理、铁腕治霾等工作,全力打造现代化美丽双泉。同时为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双泉镇2017年建成全县首个村级文化大院,以村民综合服务中心为阵地,通过设置文化墙、印象宣传册等全面展示双泉历史文化、风情人物和农村新貌,让文化回归乡村。今年,双泉镇依托党建、文化,进一步打造多样式文化大院,继续构造多元素的文化大院,让文化回归人心。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8

关键词:机械振动;教学效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15-03

一、机械振动课程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振动是我院面向机械类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选修课,本课程是为解决机械系统的振动问题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其涉及的学科、专业面广,需要学员具备数学、力学、计算机技术及实验技术等基础理论及知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振动中线性振动的相关内容,要求学员掌握建立各种类型的单自由度、两自由度及多自由度系统振动微分方程的方法及其解的表达式;对各种类型振动规律有清晰的理解,会计算相关的物理量;懂得隔振的原理及方法等。本课程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是一门实用价值很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员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及工作中解决所遇到的机械振动问题。

机械振动课程教学中涉及大量的理论分析及公式推导,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员在黑板上讲解演示为主。然而,无论是单自由度还是多自由度系统,都有着实际的工程背景,其力学模型都是以实际的工程问题为对象而建立的,而且通过方程求解得到的描述系统振动规律的表达式往往都十分复杂、抽象,对于没有任何工程实践经验的学员来说,直观上很难想象或很难直接从公式中得出系统各物理参数对振动规律的影响,并且对各参数物理意义理解不深,教学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针对机械振动课程的特点,并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对如何改善机械振动课程教学效果提出了几点措施,经过在教学中实践应用,教学效果明显改善,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提高机械振动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一)将工程实际问题及科研成果引入教学

振动现象可以说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际中无处不在,它既有有利的一面,又常常是造成机械和结构恶性破坏和失效的直接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机械振动课程与日常生活及工程实际联系紧密的特点,通过引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振动事例,使学员很容易地接受并掌握各种抽象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讲解共振的现象时,就可以举出历史上曾发生过的由于共振带来的灾难性典型事件:1849年在法国的曼恩河上,由于军队齐步过桥时使桥身发生共振而致塌,导致266人落水死于非命。鉴于此,为了避免发生破坏性的共振,世界各国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队人马要便步过桥;建造铁路桥梁时,绝对不能让桥梁的固有频率与车轮撞击铁轨的振动频率相近。通过引入实例,加深了学员对共振概念及现象的理解,并可引导学员思考避免共振发生的措施;在讲解隔振问题时,可以用汽车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产生的振动,以及行驶在铁轨上的火车对周围建筑物产生的振动来解释及说明。这样做,可以使学员感到振动问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大大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

另外,还要注重结合科研实践,将科研成果引入教学。帮助大家了解最新科研成果,开阔眼界,满足学员对新知识的渴求。例如,在讲解系统动态响应求解方法时,将计算方法的最新成果引入教学,并与教材上的传统方法进行计算机编程分析比较,可使学员深入了解算法的性能;将已经完成的科研项目中的若干实际工程问题适时地引入教学,引导学员进行大型实际结构的特征值分析,动态响应计算,体现本课程的工程实用价值,同时,将所学知识直接用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可以使学员感到学有所用,有助于学员对所学理论的掌握及运用,提高学员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二)制作计算机仿真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研究振动问题的思路,一般是建立数学模型,列出微分方程,进而求解得出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在以往的机械振动教学过程中,教员主要把精力放在了介绍方程的求解方法上,对启发及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实验探索影响振动规律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重视不够。再者,从接受知识的角度出发,如果给学员实践的机会,学习效果会更好,知识的掌握程度会更高。

基于此,提出了将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引入机械振动教学中,开发人机交互的matLaB/Simulink仿真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实时演示,通过学员自己动手实验,使抽象、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帮助学员理解各参数的物理意义,启发学员独立思考,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几个典型振动问题为例,简要说明一下课件的设计思路。

1.拍的描绘。振幅相近,频率略有差别的两个同向简谐振动叠加时,所产生的特殊的振动现象称为拍,合振动的振幅将发生缓慢的周期性的变化。教材上给出的是采用数学方法得出的结果:

x(t)=x1(t)+x2(t)

x1(t)=a1sin(?棕1t+?渍1),x2(t)=a2sin(?棕2t+?渍2)=(a1+a2)cos(■t+■)sin(■t+■)

利用matLaB/Simulink编制仿真程序,通过设置输入信号模块Sinewave及Sinewave1中的参数,示波器中会清晰地显示出拍的图象。用matLaB/Simulink编写的仿真程序非常简单,利用计算机适时地演示拍的形成,把原本抽象的问题变得非常直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拍的理解。

2.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自由振动仿真。根据相对阻尼系数的不同,单自由度粘性阻尼系统自由振动的响应有三种情况,分别为过阻尼状态、临界阻尼状态及欠阻尼状态。教材上通过数学计算,分别给出了三种情况下自由振动响应的表达式。由于表达式非常抽象,学员很难区分三种状态下响应的区别。下面利用matLaB/Simulink编制仿真程序,通过改变衰减系数的值,示波器中会分别显示三种状态下系统的响应曲线,如图1所示,形象直观。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9

同志们: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们补齐短板,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一、提振精神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心剂。

报告阐述“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再一次强调了“重中之重”地位,提出了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定论。

作为基层政府,我们要宣传贯彻好这一新定论,鼓励农民和乡村干部提振精神,鼓足干劲,全力奋战奔小康,因为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所以必须要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

二、基层基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定心丸。

一个时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弱化的问题,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这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速度,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建强农村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定心丸作用。

一要抓好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众雁高飞看头雁”。

村党组织书记“官职”虽小但责任不轻,一个村有了一名好书记,这个村的各项工作就可以放心了。

我们要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契机,打开视野、拓宽渠道,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乡贤中,把优秀人才访出来、用起来,切实把村党组织书记选好,把村党组织班子配强。二要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细胞没有活力肌体就没有战斗力,一定要把党员队伍建设好、党员作用发挥好。

把真正符合条件的农村优秀人才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现新生力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改变目前农村党员队伍严重老化、严重弱化的局面。

深入开展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的不同情况科学设置岗位,比如年长有威望的可以让他们担任法制调解员,年轻力壮有手艺的为他们设置做好事实事、办公益事业的岗位,让每位农村无职党员都有发挥作用的平台,都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会。三要健全完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抓好农村基层党建,既要解决好人的问题,还要解决好用制度管人管权的问题。

重点是落实好“三会一课”,做到制度化、经常化,其次要抓好民主集中制、批评和自我批评、民主评议党员三个关键环节。

在具体工作中,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党建责任。

即年初目标承诺制。

建立支部书记承诺清单,明确年度目标;季度督查谈心制。

成立党建工作督查组,每季度对各支部党建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推进缓慢的及时约谈支部书记;年末述职评议制。

支部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述职,接受民主测评。

三、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点。

产业即是是农村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快速发展的生长点,实施乡村振兴必须发展和壮大乡村产业。

我乡*个村的基础设施、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优势互补、各具特色、良性循环的农村产业结构的新格局。

四、生态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根脉。

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各方面建设的全过程。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乡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但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阻碍。

为此,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能人队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力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要有一批能人引领。

首先,要将现有的村两委成员培养成能人,通过外出考察拓宽眼界、绩效考核压担子、定任务,实现党建、经济互动双赢。

其次,要调动返乡能人、种植大户、大学生、退伍军人等乡村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

作为村庄人才,他们身上具有一般农民所不具有的特殊的品质和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使他们有可能成为农村有号召力和影响力的人,甚至成为村民中的核心人物,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六、文化繁荣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旋律。

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美丽乡村的建设,而美丽乡村建设同样离不开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想繁荣乡村文化,首先,要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投入,推进乡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

其次,要重塑乡村社会规范。

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习惯是乡村治理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七、社会稳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压舱石。

稳定是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前提。

没有稳定,发展就不会稳固,也不会持久。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的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八、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部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

而精准扶贫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能否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关键要看能否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篇二

同志们:

在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对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意义重大。

13亿多中国人中,有着近10亿农民,农村成为了中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关系“幸福百姓”获得感的提升,关涉“美丽乡村”愿景的实现,关乎“乡土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急剧转型,三农问题成为了我们心头难以放下的牵挂。“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乡村振兴已刻不容缓,而只有让人们愿意回、回得去、留得下,乡村振兴方有希望。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

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成为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只有为农民生活奠定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能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

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我认为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

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

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

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

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生态振兴存在的问题篇10

关键词: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治理法治化;农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强调“全国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①] 党的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1]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因此,实现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是我们党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为解决“三农”这个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问题提出的新擘画,不仅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我们必须从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认真研究并切实推进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一、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指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前提下,按照法律来治理基层事务,即将乡村基层的经济、文化等一切活动及公民的所有行为都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运用法治方式来管理基层事物。[2]乡村振兴战略是事关农业、农村和农民长远发展的根本性战略,涉及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在2018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因此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就要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来实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的振兴,实现农村的有效治理。

二、当前农村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不足

目前农村村社干部群体中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少数基层干部盲目追求领导做派,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法随言出,刻意树立个人威信,结果造成与群众关系疏远。二是村干部对依法治村重视不够,由于思想观念、思维习惯僵化,少数村干部法律知识缺失,部分干部工作方法、工作作风仍停留于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民主法治意识不强,依法办事、管理农村事务的能力较差,导致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群众意见较大。三是部分“村两委”内部工作标准和议事程序不健全,给村干部违纪违法、胆大妄为留下空间,导致基层村干部腐败时有发生,造成群众对基层组织和村干部不信任,村民参与村民大会、院坝会的

积极性较低。

(二)农村社会环境中法律公信力较低

目前在农村基层中普遍存在公信力不足的情况。部分群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当有问题产生、个人利益得不到解决和维护时,很大一部分群众信“访”不信“法”,认为法律服务、司法手段门槛高,成本大,负担不起,开始责怪政府或基层组织,习惯于依赖政府通过信访等行政手段解决问题。同时受传统熟人社会的影响,农村的法律环境不容乐观,如现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和实行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户与农业企业主之间签订合同,往往由于农民的合同意识和法律素养缺乏,导致农户擅自毁约的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土地的顺利流转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在农村基层普遍设有司法所、综治办,村有治保委员会和治安联防大队等农村法治建设和宣传机构,但相关机构的职能作用发挥不充分,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意识不足。农村部分司法行政执法人员执法不文明、不规范、不

严格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发生群众抗拒执法的情况。

(三)农村基层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现有农村相关法律法规原则性强,规范性和可操作性不足,条文较为粗疏,规定过于原则和笼统,地方性法规的地方特色不突出,难以充分发挥指导效果。特别是当前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中,涉及农村投融资体制、土地使用、产业调整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还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在法律不完善的领域缺乏有效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对干部和群众行为进行约束,使基层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大打折扣。

(四)农村基层法律服务宣传不到位

现阶段普遍存在农村社会法治宣传教育滞后。一是部分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知之甚少,甚至胡搅蛮缠,以身试法,导致纠纷和恶性案件发生。二是基层法制宣传不完善。农村法制宣传过程中过于强调村民知法、守法,而忽略了村民学法、用法,致使群众学法用法积极性和自觉性不够,缺乏用法律知识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三是农村基层法律服务有待提高。农村基层的律师、公证人员、司法鉴定人员等相关执业人员的服务意识不强,发展不平衡,创新性不够,存在对法律当事人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等现象。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的新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的农村社会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不仅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乡村振兴所要求的治理有效,建立德治、自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带来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农民法治观念和民生意识不断增强,但法治方式的运用仍然欠缺

随着农村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在农村社会全面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农民的法治观念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农民逐步摆脱小农意识,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权利观念、秩序观念、自由平等观念、民主观念不断得到强化,这不仅是基层法治可喜的成果,更是基层法治深厚基础。但农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处理问题,依然有较大欠缺,人们习惯于“信访不信法”“找政府不找市场”,习惯“拉关系、讲人情、谈势力”等。

(二)现代社会治理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但主体缺位现象依然突出

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和乡村振兴过程中,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地方不断深化治理实践,特别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现在农村社会的治理工作格局已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乡村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体现了应有的制度优势,有力激发了不同社会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与活力。乡村治理的真空地带逐步形成了“动感地带、生命地带”。尽管如此,乡村治理中主体缺位的现象依然突出,成为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不仅有基层党组织的虚化、弱化、边缘化的“三化”问题。也有乡村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发育不全,功能不全的问题,还有外部组织管控影响不到位的问题,导致农村社会面临的农村党组织与党员分离,村委会与村民分离,土地发包方与承包方分离等问题难以根除。

(三)乡村治理的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但立法不完善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

基层法治建设经过长期的努力,在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村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行政法规及法律制度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乡村治理规范体系,为乡村治理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有力推进了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进程。[3]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对照法治的要求,我们在立法上的欠缺还是十分明显的。立法冲突现象比较突出,上位法和下位法,或者不同部门法相互抵触、相互矛盾,造成法律适用的困惑;一些立法听取群众意见不够,过多地体现了部门和地方利益,造成群众有意见,甚至不满。

(四)农村社会结构调整深化,公共服务差异化、均衡化要求难以满足

随着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重视不断加强,农村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使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表现在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农村普遍出现了“空巢”“留守”“外出”现象,另一方面,撤区并乡和村组合并后,农村新居民组织和新社区出现引起了社会结构调整,引起了利益调整,农村矛盾日益复杂,对乡村治理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公共服务因人因地因时而异,服务越来越难,而农村公共服务资源本来就相对有限,更多的集中在村(社区)级行政中心周围,所以围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打造乡村治理科学机制,提高治理能力水平,就显得格外迫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治理是关键。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治理有效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乡村治理的新途径,从而实现乡村治理的法治化。

(五)农村信息化趋势日益明显,社会管控难度日益加大

互联网的发展深刻影响和改变了农村社会,电视、电脑、手机、互联网在农村已经普及,不再是奢侈品,一网一世界,一指一价值。新媒体时代来临,信息传播使人们的思想更加复杂多变,价值选择更加困难。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如何管控好信息是当今农村社会治理的一道新的难题。

四、乡村振兴过程中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乡村治理。我们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治理有效和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要求,不断探索推进乡村治理法治化的新途径。

(一)着眼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断健全乡村治理的制度规范体系

法律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良法才能善治。针对当前农村治理中出现的立法问题,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推进治理制度规范体系建设。[4]一方面要运用科学方法,力求完善质量不高、总量不足,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变化的制度规范。另一方面突出地方特色,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村规民约是乡村约定俗成,相守坚持的规范,更多地体现了德治和自治的内在要求。因此,在推进乡村基层法治化过程中要广泛发扬基层民主,听取群众意见,聚纳民众智慧,完善村民自治,突出地方特色,遵循立法规律,不断健全完善村规民约,使之同国家立法相互配套,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结构完备,内容完整的治理法规制度体系。

(二)着眼于激发活力,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组织体系

一个法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主体地位平等且充满活力的社会,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有效激发社会各类主体的活力,充分发挥其作用。首先,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关键作用,要围绕依法治国的总要求,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把党组织资源转化为乡村治理的法治资源。其次,要推进基层自治和民主协商,扩大公众参与,充分发挥农村各自治组织各社会团体和各行业协会在治理中主体作用。再次,要强化农村基层法治机构和队伍的专门作用,建立以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所为骨干的法治网络,挑起农村法治的大梁。

(三)着眼重心下移,不断健全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工作机制

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基础在基层,重点在基层。围绕乡村治理法治化,我们要把问题消化在基层,把纠纷调处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我们要重点开展送人才下乡、送政策下乡和普法下乡活动,推动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公共服务下基层,把源头管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理结合起来,健全完善基层决策机制、风险评估机制、民意吸纳评估机制、公众利益表达机制、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及时妥善有效合法解决农村社会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显性矛盾,牢牢掌握基层治理法治的主动权。

(四)着眼于约束权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法治化的能力和水平

乡村基层治理法治化对干部群众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实现乡村治理法治化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在树立法律权威和法律信仰上下功夫。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有力量,乡村治理的基本方式是法治,党员干部要认真学法、用法,树立法律权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其次要在公正执法上下功夫。执法公正最能体现法治,老百姓也最为关心。处理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就一定要规范执法行为,让老百姓从每一件事情处理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五)着眼于以民为本,不断创新乡村治理的法治模式

面对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的新情况,农村社会治理必须加强法治模式创新。乡村治理法治化要顺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关注农民对美丽乡村、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幸福乡村建设的诉求,通过网格管理,一站服务等,运用互联网+模式,探索乡村治理法治化的科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勇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洽性研究[J].东南学术,2012(2):68-79.

[2]钟涨宝,狄金华.社会转型与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创新[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0-12.

[3]徐汉明.推进国家与社会治理法治化现代化[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