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50:07

班级管理意见篇1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班级管理;家长委员会

班级是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实施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平台,是实现家校共建及教育三位一体的重要纽带,班级管理方式和策略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或教育预期的主要措施和手段。作为班级管理与发展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班主任,采取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措施,是创建优秀班集体和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关键。

一、把握一个原则:育人

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育人。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实现“育人”这个目标。换言之,班级管理的措施和手段是不是科学、有效,其检验标准只有一个,即是不是实现了“育人”这个目标。育人是班级管理的终极目标,也是班级管理实践行动的指导思想。那么,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落实“育人”这个内涵和目标呢?育人,就是要落实国家以德树人的教育思想和办学方针;育人,就是要求班主任在管理班级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育人,就是要求班级科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达到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渗透德育元素,深化德育内涵,实现美育目标;育人,就是告诉我们,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学生整体和个体,并将个体与整体和谐、有机地统一起来。如果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失去育人这个功能,教育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了。教育必须是对人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魏书生“育人第一”的教学理念及儒家对“仁”的不懈追求都告诉我们:教育的一切活动或一切教育活动,必须要以育人为核心。随着社会和教育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在重新审视和思考当前的素质教育时,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弱化了“育人”的本质。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我们要站在教育规律及教育发展的高度,把“育人”作为班级管理和学科教学的落脚点与归宿。

二、做好两项准备

思想有了,我们就要围绕思想开始采取行动。我认为班级管理要做好两项准备:一是要建立详细而又详实的学生信息档案;二是要拟定明确的班级培养和发展目标。教育对象信息的获得与把握,是班主任开展教育管理的基础。常规状态下,我们做的仅是简明的学生信息表,其实,这份表只是一个通讯录,对班级管理起不了实质的作用。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或者说影响教育效果的因素很多,既有教育本身的,又有教育外部的。教育本身的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师队伍、教育对象、教育活动等;教育外部的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另外,来自教育对象本身的因素也很多,如教育对象的智力、情感、习惯、兴趣、价值观、理想等。一个班主任对学生了解越多,所采取的教育和管理措施就越科学、有效。那么,班主任到底要掌握学生哪些信息呢?第一,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情况。这里包括家庭成员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情感和谐度,以及家庭的经济情况、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标等。第二,学生自身情况。如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内心情感、价值观、学习愿景和人生目标等。第三,学生阶段情况,这是重点。学生阶段情况包括学业情况、心理情况、行为情况及在班级中的交际情况等。以上这些信息,班主任要把它作为学生成长记录袋中最重要的内容加以整理、分析,并要不断充实与及时更新。对于如何获取这些信息,班主任只要掌握需要得到信息的种类,多渠道、多方式、用心去做即可。当班主任充分掌握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信息情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业计划和发展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拟定班级工作计划和制定明确而适中的班级培养目标,从而为班级管理和发展指明方向。

三、创建三项内容,即创建班委会、创建班级文化、创建家长委员会

班级管理意见篇2

对话管理是一种平等的民主管理。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既是管理对象,又班级管理者。在对话管理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可以更好的构建民主人文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交流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效沟通方式。把“对话”引入班级管理,倡导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新课程背景下班级管理的迫切要求。在平等对话教学的条件下的班级管理要注重人性化,理应贯穿“对话”的管理艺术。班级对话管理,指的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与协商的形式,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对方意见的相互交流,在平等交流意见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平等的交融,在平等的基础上对班级事务进行协商。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和班级契约并共同践行的班级管理模式。对话管理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接触,以活动为中介,旨在建设班级的良好形象,使学生联合起来,反思学习、生活现实,改造班级。通过对话和交流,学生才更加了解自己的需求,了解别人的愿望,了解班级规约,了解班主任的意图,在这样的基础上去改造自我、影响他人、构建和谐、充满活力的班级。班级“对话管理”和常规的班级管理相比具有更有效,目标更明确的特点和优势。

1.管理的目的性明确。

班级管理中,要让学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学生才能知道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只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和目标,学生才能更好的遵守。学生对班级管理的理解和支持,决定了班机管理制度执行的效果。新课程要求课堂上实行平等对话,在班级管理中也应该实行平等对话。有许多老师总认为小学生缺乏自觉性,对小学生的班级管理就是老师管理学生,学生只要听话就行,所以表现在班级管理中基本上就是老师说,学生听.制度是老师制定的,学生只有执行的份。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是被动的接受管理,而不是学生主动接受管理。对话管理模式下的班级管理是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事务,对班级的制度,规定都能够参与制定。管理的目标明确,学生也能主动的接受班级制度和管理。在对话式的管理制度下,学生自己参与制度的制定,也就能自觉的遵守自己订立的制度。明确的管理目标,自觉的参与班级管理,是对话管理的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最为明显的管理优势。

2.管理具有开放性。

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对象,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在班级对话管理中,学生既是被管理者,也是主动管理的参与者。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使管理的对象和内容都具有开放性。对话管理既是一种制度,也成为师生相互交流的形式。在班级管理中,开放的管理内容和管理形式,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和接受,使管理更有约束力。

3.管理的有效性。

源于学生内在精神发展需要的对话管理,本质上体现了民主性和科学性,从决策、规约到过程展开、实施监控直至成果的反馈都在全员的推动之下、行动之中,一切都在正常的轨道上高速运行,这样的管理无疑是高效的。

二、小学班级“对话管理”模式的建构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行班级对话管理的前提。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平等的对话,也就不可能有效管理。有许多老师总是恨铁不成钢,动辄就训斥,整天板着脸,使学生敬而远之,你不爱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去爱你呢。据报道,有一个小学老师用针扎不听话学生的手,用烟头烧学生的屁股,有的老师因为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还罚学生抄写100遍。平时讽刺学生,挖苦学生,甚至体罚学生的老师大有人在。试想,不爱学生的老师怎么可能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呢,你不爱学生,学生怎么又可能喜欢老师呢。没有爱的德育是不会有效果的德育,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只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可能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对话管理模式。学生对老师不信任,就不会和老师对话,就不可能自觉的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人作用,是对话管理的基础。学生是被管理者,要学生自觉的接受管理,参与管理,就要教育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以前他对班上制定的什么制度都看不惯,什么都不满意,总觉得这个制度不合理,那个制度是错误的。自己参与班级对话管理中,他一人就提了20多条意见。在班级讨论中,老师虚心听他的意见。采纳了他关于每月班级举行一次体育活动的建议,并委托他负责组织和安排。后来,在班级的各项活动中他都能够自觉参加。自己定立的制度,自己更能理解和遵守,对班级管理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班级管理中,对话管理的内容很多,生活上的管理需要对话,要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意见;在学习上也要对话,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在班级活动的安排上也要和学生对话,吸收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意见。

三、结语

班级管理意见篇3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11—2013年在校学生,共25个班级(2011年9个、2012年6个、2013年10个)。

1.2内容、标准及方法

学院对班级管理工作的评估包括辅导员工作、班委工作、班风、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纪律、体育、卫生)、文体活动5个方面的内容,采用百分制对班级管理工作的5项指标进行综合量化评估,评估内容、标准及方法见表1。

1.3方法

每学年评估时,我们组织一些工作认真有经验的教师组成评估小组,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评估:(1)各科室对各班的班风进行评估。(2)任课教师对班级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学习效果进行评估。(3)班委汇报班级工作、向学生述职。(4)召开学生座谈会,征求学生意见。(5)查各种资料、管理报表,计算学生成绩、纪律得分、体育出勤率等。

2结果

(见表2~3)从表2可看出:班级评估的总均分逐年提高,得分在95分以上的班级逐年增多。由表3可见,除学习方面,2011年和2013年的评分均显著高于2012年(p<0.05)之外,其他各项各年度之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班级管理意见篇4

摘要:初中班级管理引入积极心理学,符合时展的要求,与学生思想成长相契合。积极心理学要求班主任以积极态度看待学生问题,也促使学生以积极心态融入班集体,疏通师生关系、优化管理规程、创新教学活动,在不断挖掘学生积极潜质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乐观精神。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积极心理学;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3;G45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13-0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班级管理,需要班主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具体执行时,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追求,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这样才能营造积极的班级管理气氛,增强学生班集体意识,对学生健康成长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积极心理学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带来崭新的突破点,能够打造个性、民主、团结、活力、开放的班集体,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疏通师生关系,营造积极班级气氛

师生关系构建中,教师作为主动者,需要做出高姿态,深入到学生群体之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跟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思考。这样,学生把老师当成良友,向老师敞开心扉,教师开展教育工作自然会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班级积极气氛指数高低,直接决定了班级管理品质的优劣。因此,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应该成为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营造良好班级气氛,需要从几个角度展开创设活动。首先,班主任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班主任可组织学生对班级进行美化活动,确保教室内外干净、整齐。其次,班主任要全程参与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和学生共商管理大计,在班级管理制度设计、管理执行、管理评价等环节,发动学生给出意见,营造民主管理的氛围。第三,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学情调查活动,倾听学生的心声。班主任要多让学生给老师提意见,并对班级管理出谋划策。班主任集思广益展开管理策略征集,不仅能够丰富班级管理信息,能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班主任和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搞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共赢班集体有很大的帮助。因此,班主任要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学情调查,征询学生的管理意见,体现民主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班级管理氛围。实践证明,班主任以良好的心态积极付出,其管理效果自然会维持在较高水平上。

二、优化管理规程,积极对待学生问题

作为班主任,在执行班级管理章程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给出最为科学的教育方案。班级管理规章制度制定时,班主任要发挥民主精神,积极吸收学生的意见,对相关管理措施进行优化修改。在引导学生执行《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时,班主任要有人文意识,积极对待学生的问题。在班级管理体系构建中,班主任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别是班干部队伍建设,班主任要给出明确的引导。作为班干部,其主要职责是为大家提供服务,做学生的“公务员”。班级管理章程众多,班主任在执行监督时,需要引入人文思想,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待学生的问题。例如,学生迟到是比较常见的违规行为,班主任要做好信息搜集,不可随意给出评判,甚至是惩罚。学生大多不会故意迟到,迟到肯定有自己的原因,班主任要耐心听取学生的解释,并做好相关调查,然后再给出具体的判断,这会让学生感觉老师处理问题是贴近人情的。如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纠纷,班主任要展开全面调查,不仅对当事人,还要对旁观者,甚至要涉及双方的家长,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具体实施责任追究时,班主任还要与当事学生达成共识,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公正、公平意识。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展开管理行为,体现的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且对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也有重要影响。同时,班级和谐程度越高,学生成长的正能量越足。

三、创优班级活动,增强学生归属意识

班级管理要呈现积极态势,需要班主任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科学规划,并利用现有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管理活动,这对促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有积极的意义。班级活动形式众多,班主任要做好筛选,提升班级活动设计的适配性。如果班主任能引入竞赛性活动,就一定能激活学生的潜能。如班主任在班级范围内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不断成长。班级活动设计时,班主任要做好全面考虑。首先,班主任要考虑学生审美取向,学生喜欢的才是最具价值的。其次,班主任要考虑班级的现有条件,在活动的设计上更有针对性,其适合度自然会更高一些。如文娱性会演活动,是学生最乐意参与的,教师要给出更为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选择表演节目,展开精心排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具体参与过程中获得积极心理的成长,也为班级管理带来正效应。班主任经常开展班级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难得的体验机会,而且对学生积极心理成长有重要的助力作用。这样,班级气氛活跃起来,民主和谐成为主流意识,班级管理自然实现了升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些家庭教育存在着误区和短板,导致一些学生个性心理凸显、自我意识较强。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时,需要针对学生的心理实际,给出更为科学的引导,以生为本设计管理措施,并积极疏通师生关系,优化管理规程,创优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自我成长的环境。

参考文献:

班级管理意见篇5

班级管理moodle深度交流协同效应一、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班级的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主要工作之一,从班主任对学生行为控制程度来区分,可把班级管理模式分为专制型和民主型。如安德森(anderson,1945)将教师领导方式区分为统合接触型(integrativecontacts)和专职接触型(dominativecontacts)两种,前者采用同意、赞赏、接纳与辅助的方式领导学生,后者采用命令、威吓与责罚,研究发现统合型教师领导下的学生较能自动解决问题,并发挥团队精神,而专制型教师领导下的学生虽较为顺从,但学业苦恼较多,同时有反抗行为[1]。

2.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

国内研究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的领导方式基本属于专制型,同时很多教师和家长在行为上总是将放任与民主混为一谈[1]。专制型的班主任总是要求学生听从指挥,把班主任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师生间互动简单化为传达、执行指令,造成的后果是学生厌恶这种领导方式,学生常常推卸责任,不愿合作,一旦教师离开,就会造成混乱。民主型容易造成放任,老师基本不管,什么都由学生自己来,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师生互动不足,老师与学生没有进行深度的交流,没有对班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没有建立起经过充分酝酿、达成共识的班级管理制度。

3.科任老师的缺位是问题的关键

不管是所谓的专制型还是民主型的班级领导方式,科任老师在班级管理中的缺位是共同的问题,调查发现,科任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基本局限于学习内容的交流,在情感方面交流较少,科任老师与班主任的互动也局限于与班主任反馈学生的学习表现,帮助班主任了解学生在具体学科的学习情况,为班主任提供信息,或者寻求班主任的协助,这种交互是单向的,没有产生协同教育效果。在班级管理这个层面,科任老师基本是缺位的,没有参与到班级管理的事务中,不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更不用说参与到班级规则的制订。

科任老师的缺位间接造成了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言堂的现象,因此,科任老师的参与可改变班级的管理方式,使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三者产生协同效应,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

二、协同班级管理模式

为了解决专制型和民主型在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发挥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三者的协同教育效果,本研究根据协同学原理,提出协同班级管理模式。

1.“协同学”简介

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了协同的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并发表了《协同学导论》等著作。协同论认为整个环境中的各个系统间存在着相互影响而又相互合作的关系。

协同论告诉我们,系统能否发挥协同效应是由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成分的协同作用决定的,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就好。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人、组织、环境等各子系统内部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围绕目标齐心协力地运作,那么就能产生1+1>2的协同效应。反之,如果一个管理系统内部相互掣肘、离散、冲突或摩擦,就会造成整个管理系统内耗增加,系统内各子系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致使整个系统陷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2]。

协同论提出自组织的原理,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愈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愈强[2]。协同论指出,自组织的形成需要一定条件。

2.深度交流是班级管理系统有序的条件

在班级管理中,理想的班级管理是自主管理,老师和学生按照某种默契的规则实现自主管理,这就是协同理论所说的自组织。实现这个目标,需要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三者之间协调合作,减少内耗,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发挥整体的协同效应,促进班级自组织的形成。

协同论指出,在一定条件下系统可以从无序突变到有序状态。教师、科任老师、学生三者要实现协同,深度交流是必要的条件,这种交流应打破课上课下的限制,打破身份的限制,打破时间的限制。消除话语霸权,传统的话语霸权来自于教师的权威,还有小部分来自于优秀生或者班干部的身份优势。交流的内容除了学习上的,还必须有情感上的,还有基于班级问题的协商。

3.利用moodle系统搭建交流的平台

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要实现深度交流,单靠传统课上课下的交流是不能实现的,需要有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平台。利用moodle建设的网络课程,可以实现这种要求。

本研究搭建了一个基于互联网的moodle系统,moodle一般用来建设学科网络课程,这里创造性地设计成一个用于班级管理的的网络课程,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度交流,达成共识,形成规则并最终实现师生的协同管理。

在这个课程中,以专题讨论区的形式支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话题讨论,根据班级管理的实际情况,开设了班级问题讨论区、班级规则区、学习分享区、主题班会区、反思区(见表1)。

4.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定义

本文所说的协同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经过深度交流、协商,共同建构班级管理规则的一种自组织班级管理模式。协同班级管理强调的是教育主体(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的协同,教育方式(线上的交流与面对面沟通)的协同,模式的关键因素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深度交流、协商。

三、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流程

1.提出议题

在讨论区里面,所有参与者都可以利用注册的实名账号发言,可以“开启一个新话题”发表一个新的议题,就班级管理来说,议题可以分为两个主题,一是班级日常管理问题,也就是班级事务,可在moodle里开设一个名为“班级问题讨论区”的讨论区专门进行该类问题的交流、讨论;另外一个是课堂管理问题,为了与班级日常事务分开,另外开设一个名为“学习分享区”的讨论区。前者针对班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后者指的是具体某一学科学生的学习和课堂管理问题。

2.发表意见

发表意见就是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对发起的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要求每个学生均要回帖,回帖必须针对问题,不能说空话和离题。这个环节可采用头脑风暴法,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集思广益。

3.交流观点

发表意见后,就进行观点交流,这个阶段紧跟着发表意见这个环节而自然地生成。班主任要向学生强调,在论坛里面身份是平等的,每一个发帖者都应该受到尊重,对老师的观点,假如你不认同,你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反驳,态度要诚恳,言语要礼貌;对于同学的观点,可以发表你的看法,提出异议,甚至可以批评、争论,但不能有人身攻击的语言或者挖苦等不良用语,要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4.协商、形成规则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形成规则。可要求学生对师生交流结果进行整理,形成规则的草案,再利用面对面的协商最终形成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班级管理规则。对一些分歧比较大的规则可利用moodle的投票功能进行表决,形成后的规则可公布在利用moodle的“讨论区”建立的规则区里。

四、模式的实践研究

1.研究设计及过程概述

为了验证协同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对广州市某中学高二(2)班进行了实验,该班人数49人。利用moodle系统设计了用于支持协同班级管理的网络课程,设计了如表1所示的专题讨论区支持师生的在线交流。从2013年2月21日至2013年5月22日进行了3个月的实验,实验期间利用协同班级管理模式进行班级管理。

2.实验数据统计

(1)师生论坛交流统计

按照发帖的时间集中度可把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开学初、3月月考、期中考,对应三轮行动研究。按照这三阶段选取了班级问题讨论区、学习分享区、主题班会区所有的帖子进行统计分析(见表2)。

(2)调查问卷情况

研究结束后对研究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了五点量表,从非常同意、同意、没意见、不同意、非常不同意调查学生对所陈述语句的认同程度。设计的《moodle支持下师生之间交流情况调查问卷》、《moodle支持下学生之间协商交流调查问卷》分别调查学生对moodle支持下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看法。

3.实验的效果

根据发帖情况、学生调查问卷情况及现场观察,协同教育模式下师生的交流更充分,深度交流、协商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引发了协同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级管理由命令转变成协商

班级管理由命令转变成协商,协商是深度交互的基础。班级管理不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在协同班级管理模式下,借助moodle论坛的帮助,教师和学生均能提出班级管理的议题,师生均可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论坛里,没有身份,没有话语霸权,只有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对老师和同学的观点,可以赞同,可以争论,在这种管理环境下,管理由以往老师发号司令的模式变成了协商模式,协商是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争鸣,班级管理规则是全体师生协商的结果。

(2)班级管理参与主体扩展到科任老师

班级管理参与主体扩展到科任老师,多种教育主体的共同参与是协同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课堂管理本身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部分,科任老师的参与可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他们提出的议题能把班级管理延伸到课堂管理,他们的意见同样会受到学生的重视。通过议题的讨论、规则的协商,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之间更深入地增进理解,这对科任老师的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科任老师的参与引发了鲶鱼效应,使班级管理由班主任一手操办的专制管理模式成为不可能,协商规则成为必然,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三者的深度交流最终促发了教育的协同效应。

教师的参与热情是议题能否形成规则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师在学生心中崇高的地位,对于每一个议题,教师是否有深入地参与到讨论中是该议题能否有效开展的关键。统计发现,凡是教师回帖数高于总数20%的议题交流的质量较好,能够形成班级管理规则的议题达到78.6%,低于这个数的只有30%的议题能形成规则。因此,参与的教师要认真地思考和回复学生的发言,激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增进师生感情,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协同效应中的情感因素

情感支持是本次研究中一个发现,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之间除了对提出议题的讨论外,交流中的情感因素也是发挥协同效应的重要力量。对回帖进行内容分析后发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除了观点交流、规则协商外,还充满着鼓励、欣赏、鞭策、承诺、反思等情感交流,这些交流使得议题讨论没有冰冷的就事论事,而是充满着人性的关怀,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使得管理更加人性化,体现了人文管理的趋向,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加入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内心产生共鸣,实现了心灵的协同。

(4)面对面交流与在线交流的协同

传统面对面交流有直接、气氛强烈的特点,但由老师掌握话语权,很多学生保持沉默,没有真正参与交流,话题没能深入探讨。在线交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因为身份、学习成绩的原因造成的隔阂基本被消除,每个参与者是平等的规则建构者。在线交流还可以拓展到课外,学生可利用互联网进行同步和异步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交流的过程会以文字的形式保存在网络空间,话题可以不断地讨论下去,直到建构出规则。异步讨论也给发帖者思考的时间,这样观点更有针对性,话题的讨论更有深度,不足的是现场感差,要登陆到平台上才能发帖。

协同班级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在线讨论和面对面讨论相结合的协商模式,老师和学生可以在平台里面发表议题和观点,对于一些话题,可在线下进一步交流,交流后又可以把新的、更深层次的观点发到论坛里分享。研究发现,论坛里学生是比较敢言的,有一些在平时面对面不敢说的话学生敢在论坛里面说,教师可将在论坛里与学生个别交流中发现的问题在线下与学生进一步交流,促进相互理解。

(5)学生对协同班级管理模式认同度高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学生普遍认可在论坛与教师和同学协商的交流方式,也认可这种混合式的协同班级管理模式。在问到“你乐意在论坛里面与老师交流”,同意的学生占到85.3%;“你认为论坛的话题讨论有助于课堂问题的解决”,同意的达到70.8%;“你认为论坛增加了自己对老师的理解”,同意的达到58.3%;“你会努力实现论坛里面对老师的承诺”,同意的达到81.3%;“你认为老师在论坛里面对你的批评比在课堂更能让你接受”,同意的达到54.2%,没人不同意;“你乐意在论坛里与同学交流”,同意的达到83.3%;“moodle的支持,让我们的班级管理更有效率”,同意的达到62.5%,moodle的支持,提高了我班的班级凝聚力,同意的达到66.7%。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论坛的交流对加强师生之间的交互、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提高班级凝聚力方面有很大的作用。

4.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话题游离的问题

话题游离存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问题讨论上的偏题,二是参与主体的游离。对问题进行讨论时,小部分学生出于好玩、应付的心理,会发一些引起同学起哄的回帖,造成了话题的游离。也有个别学生没有认真参与讨论,以应付式的语言回复了事,造成了参与主体的游离。解决的办法是形成一个话题讨论的共识,话题的发起人可以适当对回帖提一些要求。

(2)回帖的数量有下降的趋势

学生和教师回帖的数量从第一轮到第三轮有下降的趋势,回帖数量的降低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议题的协商,规则的建立,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解决,二是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回帖的积极性降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老师和学生对话题进行拓展,发动参与者更深入地分享学习和生活,增加一些新议题,使话题更加开阔,激发师生的交流热情,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更好地协同。

――――――――

参考文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白列湖,潘开灵.协同论与管理协同理论.甘肃:甘肃社会科学,2007(5).

[3]哈肯著,凌复华译.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作者.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2005.

班级管理意见篇6

一、教师对细节的管理将决定教育的成败

一个班级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就相当于一个小集团,在这里有各种不同性格的人,不同家庭的人,不同习惯的人,有矛盾,也有纠纷,教师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如何协调这形形的人,使之在这个大家庭中和睦相处、共同进步,对细节的管理将决定教师的成败。不论是教学还是班级管理都要做到从小事入手,从细节入手,做一个有心人。在关注自身的细节意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细节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是培养学生精细化意识和能力的主阵地

精细化的班级管理主要是落实管理责任:首先,分工细化。将班级工作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尽职,变一人管理为大家管理,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其次,责任细化。明确分工后,进行具体的责任划分,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是班级管理者,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例如,把班级值日工作划分为若干块,并用图标呈现出来谁扫走廊,谁打水,谁擦窗台,谁负责卫生角,这样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责任心都将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在班级管理中,为学生安排若干个职位,例如,有一个班长,数学、语文、英语等学习委员(学科长),宣传委员、卫生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劳动委员、安全监督员、图书管理员、物品管理员、纪律委员等,并对每个职务应做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张贴在班级中。如班长每天的任务是:监督管理各班干部,了解各班干部的工作情况;做好好人好事记录;做好班级赏罚记录;教师不在时替教师管理班级大小事务等。学习委员的任务是:在规定时间上好早自习;按时收发作业;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辅导等。并要求每个学生都要有工作记录,具体记录自己的工作轨迹,有问题及时在晨会上反映,并要求有每日重点工作小结,周工作回报和月工作总结,并制定班规、安全监督记录、班级赏罚细则等各种表目,目的是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洞察事物的能力。

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1.注重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显性文化。一是要搞好教室的布置,桌凳、窗帘、板报、图书角、卫生角、班务栏、评价栏等设置合理、搭配协调,力求整齐、干净、有序。二是要搞好教室的美化、绿化,名人画像、盆花盆景、条幅横幅等要具有布局美、欣赏美。

2.注重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一是为班级的发展确立科学、可行的愿景,也就是制订班级的奋斗目标,包括学段目标、学年目标、学习目标,愿景的确立要集思广益,要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学生意见、所在社区的意见,必要时要请有关的专家进行论证。二是制定好班级的规章制度,如一日常规要求、卫生制度、学习制度、安全制度、集会制度、活动制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等,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发扬民主。三是制定的制度要符合要求,必须有一定的客观依据,具有科学性;必须有益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富于教育性;必须与学校的各项制度要求一致。

3.注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班级文化的最高层次。首先,任何一个班集体都要培养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风,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有一个为之奋斗的目标,在这里大家都是自由、民主、平等、友爱的。可以通过班级制定班训、班规引领大家,也可以是百家共鸣,百花齐放,但是前提是朝着同一个目标,目的是殊途同归。这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学段特点决定。其次,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归属感和认同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班级的温馨和睦。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加强学生的这种感觉,尤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教育学生,不断增强他们的班级自豪感,使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最后,还要打造良好的班级舆论氛围,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平时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进行细化制订出具体可达到的目标。

四、积极探索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着力提高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1.制订切合实际、科学可行的班级工作计划,明确每周活动的主题、要求及其所达到的成效。活动前精细安排,注意细节,活动后注意总结,活动要尽可能让学生都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学生能完成的教师坚决不要包办代替。

2.重视班队干部的培养。班队干部的选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标准:德才兼备、学生信赖、有一定的管理才能。班主任要简政放权,大胆使用班干部,要做好指导、支持、教育、培养工作,但不能越俎代庖,充分发挥助手的作用。

3.细化班级工作,力争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把所有班级工作量化,分工到人,明确责任,加强监督,定期检查,周周考核。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及时查找存在问题,及时研究工作策略,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良好局面。

4.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活动。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各类活动,学生在活动中愉悦身心、在活动中凝心聚力、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在活动中完善自己。

班级管理意见篇7

关键词:德育自主管理管理结构规则完善

今年秋季,带着一丝忐忑,我开始了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虽是初次带班,但在做科任的时候,我已从所在班的班主任身上学到很多,可以说在思想上早已上岗。不过面临实际工作,还是感觉繁杂得手忙脚乱。我一边继续从其他老师身上学习,一边从书中充电。有一本书的书名非常吸引我,叫《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过之后,我下决心学习做一位会“偷懒”的班主任。其实,所谓“偷懒”,就是通过班级自主管理,让班主任工作更有效率,让学生自主性得到锻炼。围绕这个如何“偷懒”,我总结一下我的做法,从以下两方面谈起:

一、完善班级管理机构,让学生“自己当官,自己做主”

从担负起班级岗位责任,我希望能让更多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开学初首要大事是班委会选举。不过两三周后我发现,班委分工大体明确,但是班级一些工作似乎没人管或者人手不够,尤其课堂纪律只有一个纪律委员。我考虑让所有班委参与管理,但又觉得班委分工已明确,再加上其他职责学生可能没有准备,工作会有一些乱。这时我读到了《我班的一场“宫廷”》,作者是安徽巢湖一中贾宏权老师,灵机一动。里面的“立法委员会”、“法院”等机构名称,以及“人事权”,“司法权”等权利,让我觉得是个尝试的好机会。我马上决定在班里建立纪律委员会、立法委员会、法院等机构,并根据文章提到的内容结合班级实际,大致规定了不同机构的职权:纪委负责纪律监督,立法委负责班规修改制定,法院负责纠纷裁决。我利用午休时间向学生介绍这几个机构并请学生报名参与,他们热情很高,纪委六人,立法委十人,法院最多十八人报名,大概是学生对能够裁决案件很感兴趣。但是法院人有点太多了,结合学生意见,我决定采取轮值制度。

成立之后,纪律委员会的几名学生比较负责,里面三分之二其实是班委成员,尤其纪律委员也在其中。他们在老师不在的自习课观察学生的自习情况,发现违纪可开罚单给违纪学生。相比之下,慢慢能看出有的学生虽然有工作热情,实际上并不够称职,上自习习惯自己学习,监督纪律的事被忽视了。此外,大部分纪律委员座位在教室中、前部,后面情形不容易监督到,且男女比例是女五男一,部分男生有意见。于是,临近期末,经过观察,我建议增加男生纪律委员,三人报名自荐通过,他们的位置刚好比较靠后,与其他委员在观察视角上互补。我借此机会强调同学的信任也是监督,纪律委员更要严格要求自己,为可能出现的被负责监督的同学撤职的情况打好预防针。

立法委员会发挥作用的机会很少,因为开学以来班级的主要规定由我提出。学生还小,更习惯接受管理,而且没有做过这样的工作。此外一开始没有设立委员长,没有专人负责也是原因。所以我的修改提议第一次没有人提出意见。第二次关于课上睡觉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在我的提醒和督促下他们都积极发表了看法。之后我提出选举立法委工作的委员长,选出之后,针对我关于班规的修改意见,他们提议、讨论、通过的速度大大加快,不过暂时还没有由他们自己提出修改意见。

法院一开始就有事件需要解决,两名同学因打闹使另外一人受伤。这是班里第一起事故,我在班里进行严厉批评后,要求法院同学给出处理意见。他们经过商议达成一致意见并公布,公布时当事人都起立倾听,过程还是比较严肃的,犯错误的同学都接受了处理。此外,法院新增监督班级管理同学工作的职责,相当于检察院。这其实是受到宪法学习时我国宪法当中相关内容的启发。不过新增职能后,法院就变成了法院及检察院,实际生活中这两个机构不应该在一块,还需要再做调整。

二、完善“班级宪法”,坚持依法治班

本学期围绕全国第一个宪法日,我们班完成了宪法主题的公开课,班级也完成了宪法学习活动,这件事给了我启发。

班级管理意见篇8

一、选拔班干部

刚接手一个班级,尽快组建班干部队伍非常重要,尽管对学生都还不太熟悉,采用“望、闻、问、切”的办法却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望”即观察学生,不仅要“观其言”,更要“察其行”,借此来发现学生身上的不同特点。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并发掘学生身上所具备的当班干部的特质。比如当班长的学生,身上要有一种正气,遇事要有魄力,敢说,敢干;当卫生委员的学生,应该细心,做事要考虑周密,有条理;当体育委员的学生,应该喜欢运动,同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无论哪个班干部,身上都应该具备一种特质,即做事认真。班主任通过观察,发现具有这样潜质的学生,可以作为班干部的候选人。

“闻”即听听同学们对班干部工作的看法,征求他们的意见,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本人愿意从事班干部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把本职工作做好。

“问”即广泛征求代课教师和同学们的意见,从不同的角度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如性格、品质、为人、处事等。通过“闻”“问”两关,大致可以确定哪些学生可以担任班干部工作。

“切”即把这些学生安排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试用,看他们具体的工作能力,通过实践来验证之前对他们的了解是否准确。通过了实践检验的学生,就可以正式任用为班干部。

二、培养班干部

一个学生有当班干部的潜质,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班干部,还需要班主任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培养。在培养班干部方面,要努力做到四个字:厉、历、立、励。

“厉”即对班干部的要求要严格,让他们明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成为班里的行为典范。

“历”即逐步放手让班干部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历练。起始阶段,班主任要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指导,明确不同岗位的班干部的职责,告诉他们工作的方法。然后引导他们去做,刚开始免不了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班主任要及时地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明白,首先,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的处理办法,遇事要不急不慌,尽可能地采用更好的办法;其次,各个工作不是完全割裂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更好的管理效果;最后,办法总比困难多,而且办法可能不止一个,遇事不能等,也不能靠,而应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一段时间历练后,相信学生可以自己总结出工作的规律、方法,自觉自愿地开展各项工作。

“立”即要在学生中树立班干部的威信。班干部的威信除了靠他自己以身作则之外,也需要班主任来帮助树立。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做出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肯定,让同学们知道班干部为集体付出的辛劳;班干部工作有失误时,班主任应主动承担责任,帮助班干部减轻压力。以此树立班干部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让同学们能信任他。比如,我们班的卫生委员把班级的卫生值日区域详细划分,责任到人,列表贴在墙上,使同学们对自己的责任一目了然;每天到校后,她会在学校组织检查之前,先到我班的各个卫生区进行检查,一方面检查值日生的到位情况,一方面检查卫生打扫情况。存在问题的,她会及时指出,并和值日生一起打扫卫生。她还会把每天的打扫情况清楚地记录在本上,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对本周的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总结,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不好的地方进行批评。她的行为我看在眼里,赞在心里。在班委会及全班班会上对她的工作方法、认真态度提出表扬,充分肯定她的工作,也希望其他班委向她学习,寻找自己的工作方法,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现在,她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威信很高,多次被大家选为优秀班干部。

“励”即鼓励,班干部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班主任除了给予指导,还要给他们鼓足信心。班干部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班主任要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使他们再接再厉,干劲十足。如我们班的班长,因为之前并没有担任过此项职务,所以在接手班长工作时,信心并不是很足。但是,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做事认真、遇事肯动脑、对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想法、能与同学融洽相处等优秀品质。在我的支持和鼓励下,他与其他班委一起进行了一场班级管理改革,实行小组轮值制,每位同学都有机会以“班委助委”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既协助班委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又增强了同学们的班级责任感。从而彻底改变了之前同学们认为班级管理仅是班主任和几个班委的事的观念,使班级每个成员都意识到班级管理的不易,意识到一个人的行为对整个班级的影响,使人人自律,班级秩序井然有序。

三、激活班干部队伍

我们都听说过“鲶鱼效应”,以前,沙丁鱼在运输过程中因缺氧成活率很低,后来有人发现,若在沙丁鱼中放一条鲶鱼,沙丁鱼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沙丁鱼的缺氧问题迎刃而解,成活率就会大大提高。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巧妙运用“鲶鱼效应”,也可以不断激发班干部的活力。比如,我在班级中准备一个《班干部征求意见簿》,学生可以随时在意见簿上写下对班干部的建议和意见;每个月,我都会让小组长在意见簿上写下每位班委的优点、缺点以及对每位班委工作的建议,然后让班委认真阅读,扬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工作。再如,我设立“值周班长”一职,挑选那些一周内表现突出,愿为班级服务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既为班干部队伍补充新鲜mL液,又培养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班现在进行的班级管理改革,更是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使班级人人皆是管理者,班级管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班级管理意见篇9

 

关键词:民主 班级管理 

 

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班级为基本单位,因此班级管理就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有序、积极、团结、协作、求进的班风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热情,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混乱、无序、无目标、无协作的班级则会严重削弱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精神,极易导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破罐破摔的恶性循环,班主任穷于应付,忙于琐事,吃力而不讨好,事倍功半。 

为了能优化班级管理,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在实际工作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调动师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一、创设新型的班级人际交往环境,提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新课程把教学的实质概括为“交往”,提出传统意义上的教和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教育又何尝不是这样?可以说,创设班级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班级如果形成了民主、平等、融洽的交往氛围,就能使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都积极投入到班集体生活之中,使班集体具有很强的凝聚力。这不仅需要班主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来关爱学生;也要班主任在同学中努力倡导团结协作的精神,并高度重视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引导。 

为了促成班级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的形成,不管是师生之间,还是生生之间,还都必须学会倾听的技术。这一点对于班主任来说尤为重要。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切忌轻率评论、匆忙定论,只有在听取多方意见、了解一线信息的基础上,一语中的,才能掌握管理的主动权。当教师用博大的胸怀来宽容学生的过错时,便能使他们内心充满自责,继而主动承担起义务和职责;当老师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坦诚地说“是老师错了”,学生反而会被这种伟大的人格力量所折服。可见,在班级管理中实现民主化的管理,是改善班级人际交往关系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师生心心相通,心通就能理达,理达便能意行,意行就能使德育工作见效,这已成为提高班级管理效能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构建新型的班级管理模式 

 

1、确立先进的管理观念,重视人性管理 

班级管理工作不比其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鲜活的个体,所以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来组织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在管理上发挥班主任的指导功能,重视养成教育,逐步实现由扶到放:另一方面,要走向学生自主管理的模式,强调“三自”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还要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诚信教育、协作与奋斗精神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思维方式教育、自信教育、个性教育等等,将生命注入德育,让管理富有成效。

2、班级管理目标要明确、具体、适度 

目标是集体发展的前景。它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能发展的旺盛时期,同时心理上却不成熟也不稳定,是可塑性最大的黄金期。班主任向他们提出班级管理目标,就可以激发他们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行动。这对学生个人成长和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管理目标是指班级在纪律、规范、班风、舆论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预期要达到的标准,可分为远景、中景、近景三种。这三种目标是相互衔接、完整的教育要求体系。因此在制定班级目标的过程中,绝对不能简化到一标到底!必须紧紧围绕远景目标,逐个分阶段、分层次地、由近及远的去实现,以此推进班集体不断前进。 

向学生提出目标要实事求是,符合班级的实际,不能好高骛远,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在广泛征求学生干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忌想当然的个人主张;目标要明确、具体、生动、富有鼓动性,要能唤起学生内心的冲动与欲望。实现目标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实现目标的期限不能过长,以维持学生对获取成功的信心;二是一个目标实现后,班主任要对学生已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尚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并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要让学生既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又激发新的成就动机,同时深感面临的挑战,使他们时刻充满斗志。 

3、精心选拔、悉心培养班干部 

[1] [2] 

;

班干部是班级的骨干,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优秀班主任无不认为:一个班级管理的好坏,往往与班级干部力量的强弱、发挥作用的大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干的选拔与培养。选拔干部时,既要坚持一定的标准,又要从本班实际出发,不能要求过高;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举意愿,切忌包办代替。培养时,要根据每个学生干部的特点,分配给他们适当的工作,坚持“三自教育”,在工作方法上给予必要的指导,鼓励他们发挥创造精神,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待学生干部,特别是对待比较得力的学生干部,既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又要看到他们的不足,决不可放任不管或姑息袒护,以帮助他们提高在同学心中的威信。做这项工作很花费时间,但实践多次证明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一道理。班主任在重视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时,也应注意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尽可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担任社会角色的机会,从中受到锻炼,更好的配合班级管理。 

总之,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任何成功的管理不在于教师做的多与少,而恰恰在于能否调动大家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在班级管理中,如果我们能坚持师生的民主优化训练,就能实现个人发展与班级前进的双赢! 

 

参考资料 

宋月丽:《学校教育管理》南京大学出版社. 

班级管理意见篇10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分析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但是,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又复杂的,管理好一个班级,既要提高管理水平,又要有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那么,如何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分析,请各位同行、专家指教。

一、热爱工作、尊重学生

教育事业可以说是爱的事业。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前提是热爱工作、尊重学生。做好一件事的前提是对这件事感兴趣与富有热情。为此,对工作的热爱是当好班主任的基础条件。班主任工作的最可贵品质之一是人性,教师对学生要兼有温存和严格相结合的爱。爱护并尊重学生是成为一名合格班主任的必备要素,班主任一定要在工作中无微不至地去关爱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做学生倾诉和依赖的对象,这样更利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与生活之中,学生也会配合班主任的工作,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提升自身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班主任提升自身的组织与管理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具备组织和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工作的实质是对班级进行良好的组织和管理。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喜欢好动,对于是非曲直的判断力是非常弱的,遵守纪律的意识也不够强,因此,要想当好一名班主任,做好班主任工作,就需要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在掌握小学教育规律和小学生成长特点的基础上,渐渐建立一套宽严相济、有张有弛、氛围民主以及说服力强的管理模式。制定好整个班集体前进的目标,并且和学生一起努力奋斗,师生为促进班级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共同努力。

三、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需要培养优秀的班干部

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的作用不仅仅是维持班级秩序,更重要的是班主任的工作艺术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班主任连最起码的班级事务都做不完,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管理班级的能力更不可能了,更何况,单凭班主任的个人精力是很难完成所有的事情,因此,培养一批有带头作用的得力助手――班干部则显得很重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有一支精干的班干部队伍方能带动全体同学一起进步。在挑选班干部上,需要选择一些能力强、在同学中具有一定感召力的学生,将这部分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力培养。然而,并不是说班干部的组成全是一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班主任可在保证班干部队伍中一定量的具有能力的学生的基础上,将一些基础较差又不愿参加班级活动或者调皮的学生引入班干部的队伍中。这样既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积极参加到班级的建设当中,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更乐于为班级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发扬民主精神,保持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班主任尤其是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很容易成为学生的偶像,要真正让学生听从班主任的教育和管理,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一定要发扬民主精神,其表现为: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关心班级里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在课余时间,也要适当投学生所好,主动和学生寻找共同语言。例如,有些学生喜欢跳绳,班主任可适当利用大课间时间与学生一起玩,在彼此的活动交往中加深理解和信任。也可建议学生给老师写信,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以及对班里面发生的事情的看法、对老师的意见等都写下来。然后再经过认真整理、处理和纠正,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此时,班主任可对提出好的建议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在班上形成了一股“给老师写信”热,这些意见大多数是对班级管理中的意见以及对老师的一些看法,还有些学生主动反映班级中的违纪事件。这些意见都为班主任更好地管理班级提供了有效帮助,而且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更利于和学生一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艰辛的,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上进心与使命感才能将其做好。拥有美好人格的班主任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一位善于班级管理的班主任也会为学习创造好的环境,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这样,学生也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学习当中。

总体上来说,班主任工作平凡而又充实,还需要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与探究,争取将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唐怀民.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胜任力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