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传统文化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43:04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95-0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中小学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共同任务,各学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教育的素材,要把它有机地渗透和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为此,教师们要找到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的结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挖掘出来,引导学生感受、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数学文化遗产,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要坚持持之以恒,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一、挖掘数学的数形之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1.创建数形的“传统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充分揭示数学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还原、再现这一过程,重建被割裂的数学知识与现实背景之间的联系,带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追寻知识发展的足迹,感受数学和社会的变化。如在教学中《乘法口诀》时,笔者在课前让学生自己去网上收集、筛选资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级交流。笔者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制作成课件,在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中,将《乘法口诀》的发展、演变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又如,在教学《数学方广角——对策》时,引用“田忌赛马”的故事,播放这个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顾赛马过程,利用课件演示对阵图,在归纳、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经历了每一个回合的过程,体会了最优化的思想。创建这样浓浓的“传统文化味”,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增添了学生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2.挖掘数学图案的数学思想体会传统文化之美。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教学《图形与变换》时,先展示给学生一些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年画、脸谱等等吉祥图案,然后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幅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知道了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了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二、渗透名人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反映我国历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这些古代数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坚持不懈,面对挫折仍执著追求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正确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介绍祖冲之发现圆周率过程的“小知识”:若设想他按刘徽“割圆术”的方法去求,就会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需要花费的时间和付出的劳动,以此让学生体会祖冲之的聪敏才智和顽强毅力;介绍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绝的劳动;介绍古代和现代数学家成长的励志故事,激励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从小树立起为国家富强、为民族振兴而发奋读书、顽强拼搏、积极奉献的责任感。

三、开展数学研究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还应与课外探究有机结合。为此,笔者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些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研究性学习和数学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如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时,教材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算盘产生的年代以及算盘算珠的简单认读,而“算盘”作为我国古明的一种计数和计算工具,有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世界计数和计算工具史的发展也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很有必要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探究。于是,笔者让学生在课外通过上网、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对其进行研究。类似的实践活动在一些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也积极开展,如教学《对称》时,让学生收集图案,并利用电脑设计“对称”图形;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设计主题网站,了解我国古代的历法,认识平年、闰年以及日历中蕴含的数学问题;学习《简易方程》,组织学生研究方程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让学生去研究《九章算术》;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让学生研究分数在中国的发展,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他们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髓,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2

关键词:中小学;档案管理

abstract:smallandmedium-sizedschoolarchivesisthetruehistoryofsmallandmedium-sizedschoolwork,itreflectstheprimaryandmiddleschoolsindifferenthistoricalperiodsofworkandactivities,insmallandmedium-sizedschoolworkplaystheroleofthelink.therefore,howtodowellthefileinformationresourcesmanagementofprimaryandmiddleschools,toensuretheintegrityofthesmallandmedium-sizedschoolfileandthesystematiccharacteristic,schoolfilemadeandbetterservicetoeducation,teachingandresearchworkisparticularlyimportant.

Keywords: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File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12年5月我区对所辖中小学进行了一年一度的督导检查。在此项工作中,有一项是对学校档案管理的专门督察。大多数学校的档案管理比较规范,但有个别学校存在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管理滞后等问题。现就档案管理工作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保障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的不足

1、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不齐全不细化

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滞后信息化程度低

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三、如何改进行中小学校档案工作

第一、建章立制提高档案意识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第二、想方设法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第三、运用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档案的缩技术、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化的档案保护技术,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文件信息的生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第四、档案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3

一、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健全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及方法

1、学校档案的收集。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2、学校档案的整理。

整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基础工作中的主要环节,要强化档案的整理工作。因此,使“帐外”的材料得到补充,应严格按照统一的规范要求整理,才能达到提高案卷质量的目的。按照文书、教学、学籍、财会、基建、声像六大类和各项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自身规律,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按照学校档案的来源时间、内容和性质等条件保持其历史联系性,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础,使之保持其系统性,便于学校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方便利用。

3、学校档案的鉴定。

档案鉴定工作是档案精练的重要的手段。学校档案鉴定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已过保管期限的档案材料的价值进行审查,以区分重点,使学校有价值的重要档案得到重点保护,对已失去价值的档案予以剔除销毁。学校档案鉴定要坚持按内容、作者、时间和需要确定价值的原则,逐卷逐件进行审查,从数量大、种类多、内容复杂的学校档案中确定其不同的保管期限,把不需要保存和保管期限已满的档案予以鉴定销毁。

4、学校档案保管制度。

⑴、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⑵、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保管档案。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4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

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残缺不全

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

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三、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几点思考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

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

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整理。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利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档案的缩技术、扫描技术、传真技术、网络技术及现代化的档案保护技术,使档案工作从落后的手工操作走向现代化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文件、档案的全部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对文件信息的生成、档案信息的转化、档案信息的全文提供及利用实行一体化管理,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4.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中小学校档案是展示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小学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5

一、强化考核领导、完善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学校健全了考核领导机构,成立了学校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及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党、政、工和教研组长以及教师代表组成,教师代表占1/3。考核小组成员由教师推荐,学校审核,并在校内公示一周,报教育局审批。考核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的绩效考核的分配、发放和解释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绩效工资公平、公正地分配实施。

二、强化政策宜传、统一思想认识

为保证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自去年以来,及时认真学习传达各级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不断加强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和统一全校教职工思想认识。在政策宣传上,宣传到位,解释透彻,对教师不理解的作深人细致的政策宣传、解释,让政策深人人心,使教职工理解、支持,并加大学习宣传力度,严把政策宣传关,不误传,并通过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积极引导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观念,深刻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为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强化考核规范,注重考核合法

在制定、完善方案的过程中,首先由学校行政班子集体反复研究,形成初稿。其次由考核领导小组反复酝酿,逐条讨论,形成统一意见。再次将考核方案交全体教职工大会讨论,充分让每位教职工在大会上就方案发表意见,人人表态,使教职工积极参与到其中,对会上大多数人提出的合理意见进行采纳。最后将方案提交教代会审议表决,每位代表进行表决签名,并在学校公示一周后报送教育主管部门审批。为此项工作以备各级检查,学校加强了此项工作的档案管理,并完善相关手续、程序。在考核过程中学校按规定的程序,分学期(或学年)进行,采取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相结合,教职工自评与学科教研组评议、年级组评议、考核组评议相结合的形式,其具体程序为:一是教师进行个人总结和述职;二是组织民主测评或民主评议;三是学校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情况,参考民主测评和平时考核的结果提出考核等次建议意见;四是学校绩效考核小组集体研究确定教师考核等次;五是在校内公示考核结果,受理对考核结果有异议教师的复核申请;六是学校将考核工作总结和考核结果报教育局备案。同时,按照相关文件规定,对不能参与绩效考核或考核不合格等情况进行界定,并把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岗位聘任、职务晋升、培养培训、表彰奖励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考核管理,促进和谐发展

为把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实施好,把好事办好,学校强化管理,稳妥推进。一是全面落实各级关于义务教育学校阶段学校绩效考核的实施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分配原则。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案,其考核方案包括:教师工作量折算方案、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方案、班主任绩效考核办法和行政人员考核办法等。二是加强教师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等倾斜,对政策中的纲性规定不突破,把师德表现、承担工作量和教育教学业绩作为考核硬指标。三是考核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不搞暗箱操作,将方案细则发放到每一位教师手中,在阳光下进行操作。四是在考核实施过程中全面处理学校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矛盾,对不同的岗位及履职情况进行分类客观考核,同时,坚持个人业绩考核与团队业绩考核相结合,进一步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五是坚持定量考核与定形考核相结合,以量化评价为主,质性评价为辅,并注重平时考核的记载。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以实施绩效为契机,通过校本的学习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增强教师责任心和事业感,激励教师进一步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崇高使命,让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6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新教材;主动性

语文新课程,就像一缕春风,给教育带来了春天,芳草青青,花红柳绿。语文教师也同样感到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新课程在为语文教师开创新天地的同时,也给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瓶颈,活跃教学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执教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几年的课改教学实践,先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一、面对课改必须更新观念

当前,面对语文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没有必要的观念更新,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更新观念。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的有限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出发来组织和实施自己的课堂教学,在传授多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现“以德治校”。同时还要改变对学生的传统看法,要遵循教育活动的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差异性”、“潜在性”,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改要求新时代的教师能够教育各种类型的学生,并使他们各自的特长都充分得到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生学习,只有这样才会“与时俱进”,适应课程改革带来的种种新问题的挑战。

二、面对课改必须创新教案

既然教案是备课的结果,写教案是教师整理教学思想,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的方法,那么,不同的备课过程,理应产生不同的教案。所以,不同的课型、不同教师的教案理应有所不同,不能作统一要求。从详略的角度来说,理应从教学实际考虑,该详则详,该略则略。以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为例,单元中教读课文是带动学生学习其他课文的,为了全面反映教学过程,还是写详案为好;自读课文,重点是启发学生自学,促进学生思考,这类课文就可以写简案。以不同的教师为例,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不同,教案的详略也应有所不同。老手(不是“老教师”)的教学思想大体上已有条理和系统,但事物在不断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具体到某些细节仍需做调整和整理,这样写写简案未尝不可;新手(不是“新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思想的条理化、系统化不明朗,需要加强整理,再者新手改进教法、总结经验也要以教案作依据,所以写详案好处很多。所以,新手和老手的教案可以有不同的个性。

语文具有强烈的人文性,所以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不同个性的学生,需要有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就要进行不同个性的语文教学,就要写出不同个性的语文教案。学生的个性化,决定了语文教学的个性化,也就决定了语文教案的个性化。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更趋于社会化、人文化、网络化。语文教学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关注人生,关注思想情感;内容来源更从过去单一的课本向图书馆、网络化方向发展,教师备课不再是课本加参考,而要面向学生、面向社会、进入网络。所以新课标下教师的备课和授课更趋于复杂,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必然也必须写出不同风格的教案。语文教师要写教案,要写具有不同风格的教案。

三、面对课改必须找准教学切入点

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研究愿望。如何找到文章的切入点呢?

(1)从文眼入手,抓住关键词,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荷塘月色》时,我抓住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文眼,将“不宁静”三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2)从文章线索入手,紧扣线索来设置问题。如教学《项链》时,可紧扣“项链”来发问:为什么会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不丢不赔会怎样?小说结尾会怎样发展?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p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从学生最感兴趣的章节入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自然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

(4)从教学目标出发,设置若干关键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7

关键词:QQ空间;电子档案袋评价;小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2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7.080

小学生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是由教师、家长、学生,按照档案目录整理的反映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等的成长材料。其主要包括小学生的作业、作品,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自我评价等。建立电子成长档案袋的目的是通过真实材料和生活场景收集,可视化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身体、心理、生活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从而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进一步激活学生在小学学习、生活的热情。

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新型评价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盲目收集、选择作品,没有条理,加重教师的负担,评价往往流于形式。为提高档案袋评价的使用效率,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发展,我提出一些可行性实施建议:端正态度,正确认识档案袋评价法;慎重选择小学生作品;激发小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其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新教师观念,多种方式提高档案袋评价法运用的效率。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建立班级博客、小学生博客,将班级博客与小学生博客进行友情链接,通过博客制作小学生成长档案,通过博客反映孩子在小学的活动情况,家长与教师通过博客进行沟通与合作。有的教师借助QQ空间的首页、日志、照片等功能,较好地实现了网上信息传播和文件传输的功能,但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的评价机制。

一、QQ空间的特点

QQ空间,可以书写文章,上传图片,链接动听的音乐,通过多种方式展现丰富多彩的内容。QQ空间是记事、交流的平台;QQ空间和博客类似,它像各个小的单元组装的“房间”;空间有“领地”的含义,它对所有者来说,是一块高度自主的私人领地,可以设置读者的权限。

日志:记录文字,还有私密日志,模版日志;相册:分享生活瞬间,可以极速上传;留言板:发表观点、看法地方;说说:QQ版的微博;在个人中心上,用户可以看到该用户QQ好友里关于用户好友的一切信息,另外还可以添加特别关心,时刻关注用户的朋友;还有,“谁看过我”“我看过谁”,甚至可以看到去年的今天关于自己与朋友的动态。

只要有人对用户QQ空间里的日志、相册、说说进行评论,还有给用户在留言板上留言,用户登录QQ就能收到提醒,然后看到了就去回复,对方也能看得到,这就是互动。

多媒体,有声有色是QQ空间的最大特色。只要能在网络上找到地址的音频和视频文件都可以加入日志和主页。现在还增加了动感影集。

二、QQ空间设计电子档案在小学生教育中的应用

我所在学校的学生家长使用QQ的情况存在差异较大,100%的家长没有博客、也没有阅读博客的习惯,80%的家长有QQ和微信,40%的家长会把孩子的照片上传到QQ相册,20%家长会用文字记录孩子的一些点点滴滴。

利用“家长会”时间进行相关培训。主要内容有如何孩子成长日志;如何制作成长相册;如何评论孩子的作品和他人作品;如何保护隐私以及如何遵守班级电子档案管理规则。

基于QQ空间的电子成长档案袋评价的优势:小学生评价的功能由最终评价转向过程评价,静态评价转向动态评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尝试透过内容看本质。家长、教师共同记录、互动评价及时关注学生生活动态。这种评价是一种用可视化事实来反映学生情况的质变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档案袋评价,能真实地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足迹。多元化评价在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

三、基于QQ空间的电子成长档案袋的内容

(一)教师共享的QQ空间电子成长档案

这种类型的档案是小学教师、校领导评价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的依据。设有一定的权限,家长只能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档案。

1.建立基础数据。其中包括身体基本情况、心理发展的一些动态数据。

2.创建文本资料。文本资料是指家长通过日记、说说记录学生生活动态,教师要时常观察记录学生成长,有目的的与学生探讨问题,注意观察、记录小学生的趣事趣闻,随时随地捕捉小学生的成长信息,并及时补充到小学生的档案里。

3.建立可视化资料。教师和家长记录收集小学生生活照片、影像资料并上传QQ空间形成电子成长档案,记录下小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资源都能说明孩子的成长情况,为学校改进教育方式提供参考。

4.创建作品展。教师和家长将学生作品拍成照片,每张照片说明作品的来源、创作时间等信息,以便日后为教师分析、评价小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依据。

5.制定测试表。各种学业测试及调查结果主要是一些调查表和检测表。在各种测验及调查结果资料收集方面,根据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制订了一系列评价表,运用一定的算法量化使之形成一个具体可行的评价体系。设置阅读权限,放在班主任的QQ空间里,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发展情况适时地填写,以便分析小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策略提供参考。小学生QQ电子档案成长档案的建立,使家长更加深入地了解孩子在小学的活动情况,并通过QQ与教师进行沟通与合作。

(二)家长QQ空间里自己孩子的成长档案

统一要求家长给相册命名、统一要求成长档案袋的内容,日志里主要积累文字性的东西,写作方式不做要求,可以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或者单独的照片(注明出处)。相册分为几类,一是孩子的照片,二是家长把孩子写或画的作业拍照,三是教师统一布置给孩子的作业。影音相册里主要收集孩子的生活视频、参加活动的视频。

在教师QQ空间里,教师用照片、说说、动态及时地向家长反馈每周的活动情况、开展教学的情况,展示小学生在校表现。这样的展示不但增强了家长的参与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小学生成长档案的全面性与真实性。要求家长按时将小学生在校的情况下载、引用、转载到家长QQ空间里中,鼓励家长并将小学生在家的活动或创意作品拍摄下来,上传到空间,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补充到小学生成长档案中,共同为小学生的成长留下一份珍贵的资料。

四、结语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8

关键词:案例导入小学教学教学案例应用

案例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形式之一,而传统数学教学理念直接制约了小学数学教学效果,且小学数学课程设计也缺乏一定前瞻性,限制了案例教学的效果。随着小学数学教学形式不断创新,案例教学也在不断深化,案例导入需要老师在授课之前严密制定小学数学教学计划,要求老师优化数学教学方案,因此探讨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符合推进新课改进程的重要战略,是完善小学数学教学形式的重要途径。

一、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教学已经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总体上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表现出水平低、案例导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另外,受限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限制,案例导入需要与数学教学计划形成无缝隙对接,然而现在小学数学案例教学与数学大纲内容对接准确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要符合时展,生活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虽然迎合了新课改的战略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加强案例教学的有效性,案例导入的有效性也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小学数学案例培养了小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转变了传统灌输以老师为主导的纯理论学习,弱化了小学数学实际运用的锻炼。总之,新时期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二、小学数学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改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对于具体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存在着极强的抽象性,对于小学数学纯理论问题缺乏必要灵活性,较多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缺乏专业兴趣。而案例导入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同时能够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案例导入把小学数学知识与案例形式结合起来,有助于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能够从心理上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利于优化教学计划

教学数学教育要想从跟上进行有效的突破,就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优化,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及教材内容都过分地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决,并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问题改革,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案例导入影响下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把抽象知识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于数学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优化了教学教材的同时也突破了学生的极限。

(三)有利于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通过教师上课过程中的讲解,对于讲解要想有更清楚的认识,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直观的展示。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以及评估,案例导入能够进行及时的教学评估,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教育,让小学数学教学在案例导入的带领下更好地改进教学手段,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以适应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

三、小学数学案例教学要点分析

(一)改变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案例导入应用需要注重转变传统教学模式,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方式,营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良好教学环境。案例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氛围,案例导入需要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的创设,课堂案例导入过程中的讨论与交流环节需要教师创设交流环境,而案例导入是改变数学教学模式的前提和基础,需要教师事先制定缜密的教学计划,防止案例导入偏离教学内容,造成小学数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下降。

(二)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案例导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另外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提问意识,案例导入教学往往会忽视部分基础理论知识,往往以案例导入揭示出基础知识点,部分同学会有不解或有疑惑,这时候需要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但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可能导致案例导入教学质量下降,所以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其重要环节。因此,案例导入需要学生具体提问意识,也需要学生具备学习主动性。

(三)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增强学生提问能力

首先,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小学数学课堂上诸多学生往往不注意基础知识的学习,更愿意找一些有难度的习题进行攻克,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有将基础知识理解透彻,才能够深入学习其他有难度的知识。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互动,运用案例导入教学手段吸引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重要,并通过基础知识提升提问能力。另外,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举一反三,是案例导入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举一反三的思维,是需要教师不断引导,最终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将问题深化、细化,从而培养出来的一种能力。举一反三,对提高学生问题意识与提问能力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基础知识基础上尽可能扩充知识外延,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运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四、结论

在新课改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改革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角色,发展案例导入教学方式。小学数学案例导入方法和有效策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学案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应用,让教师与学生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自主教育模式逐步占据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弱化课堂上教师的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如今,小学数学课堂中影响小学数学案例导入教学存在诸多限制性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进行深刻反思与探索,以提出真正行之有效的提高案例导入教学的合理化措施,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适应数学的学习与生活。

参考文献:

[1]袁金玉.小学数学采用导入式教学的研究[J].现代交际,2014,(10).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9

关键词:生物标本档案;管理;利用

生物标本档案是高校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源,通常由实物标本和文字记载组成,是一种特殊载体的实物档案。标本档案不但拥有其它各类档案所具有的原始、知识、信息及文化等共同属性,具备信息存储、文化传承和社会记忆等基本功能,同时又是人类认识自然、认知生命、探寻真理的历史记录,是其他各种文字记录所不能取代的,是人类科学、文明发展的载体与实证。[1](p.18-19)目前,农、林、医、师、地质、综合性大学等高校都拥有数量不等的生物标本,且部分建有生物标本馆(室),如何规范管理并充分挖掘这类实体档案资源深层的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效发挥其在科研、教学、文化继承与传播以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应是高校科研人员及科技档案管理者共同思考的问题。

一、高校生物标本档案的价值体现

(一)科研价值

生物标本是人们对自然界生命物质以及其生活环境客观认识的产物,标本档案作为存贮和传递生物信息最基本的原载体,其蕴藏着大量的物种信息,是从事生物分类区系、形态解剖与系统进化等方面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是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基础资料。同时,标本档案的收藏情况也客观的反映了一个区域一个部门科研工作的历史沿革、科学进展和科学水平,以及当地生物物种资源的分布情况。[2](p.151-153)

(二)教学价值

生物标本档案所具有的直观性决定了其在生物教学中的独特地位,其形象、生动、逼真,是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材。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加深和巩固课堂内所学到的知识内容,培养学生探索生物奥秘的科学精神,同时还可通过学习制作生物标本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育价值

生物标本档案是文化教育的实物载体,是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教材。高校通过将馆(室)藏的生物标本集中向公众展示,以扩大普通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自然界中神奇奥妙的生物资源的广泛认知,为公众提供基础生物学、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等方面知识的普及教育。

(四)经济价值

生物标本档案是生物标本生产企业了解产品需求的重要窗口,是生物美术工艺品生产企业了解生物真实形态,提高艺术品科学观赏价值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高校生物标本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各高校在生物标本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上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生物标本事业的建设和发展,致使这些珍贵的实体档案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重复建设,浪费宝贵的生物资源和社会资源

目前,许多高校仍普遍存在生物标本分散管理的现象,即由各学科教研室自行管理并使用。此举存在如下弊端:第一,浪费大量资金。在高校,生物及其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都离不开生物标本,而高校自身财力有限,不可能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大量购买、制作、维护生物标本方面。第二,浪费宝贵的生物资源。制作生物标本的前提是捕杀、采集动、植物活体,其受国家有关环保和动、植物资源保护法规的制约。尤其是濒危品种和国家一、二级保护品种,更不能大量采集和捕杀。对于部级保护区,更不允许采集任何生物标本。

(二)规模小,不能发挥生物标本应有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高校拥有的生物标本规模还不足以满足教学的需要。一方面,体现在管理规模上:仅就广西全区而言,绝大多数高校还没有专门的生物标本馆,有的甚至没有标本陈列室,把标本柜放置在教学楼的楼道里,生物标本也没有单独管理,而是隶属于相应教研室。另一方面,体现在藏品规模上:一是品种少,有的馆(室)藏标本仅几百种;二是标本所覆盖的地域小,有的标本馆(室)生物标本仅覆盖本省或本地区。至于世界范围的生物标本,仅个别高校有少量品种。因此,基于上述原因,许多学校生物标本馆(室)藏品尚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更谈不上服务社区的功能。

(三)普遍没有建立数字化生物标本信息库,不能与国际接轨

目前,大多数高校对生物标本档案的管理仍主要停留在标本实物和文字记录的管理,即使是应用了计算机技术管理生物标本信息,也只是用于简单的著录、标引等操作,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数字化生物标本信息库,生物标本信息的数字化转换与存储处理、标本信息的网络化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四)管理机制及运行机制跟不上时代需求

1.管理模式封闭

目前,大多数高校生物标本的使用仍仅局限于高校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利用,其他专业的学生对其知之甚少;中小学校的第二课堂本来就缺少活动基地,其封闭性导致高校生物标本不能成为中小学的教学资源;对生物标本生产企业来说,失去了了解社会需求的宝贵机会,对生物美术工艺生产企业而言,不能了解其产品的原始形态,生产的产品可能因与真实生物差距过大而失去市场;社区居民失去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机会,淡化了环保意识。总之,这种管理上的封闭使高校生物标本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

2.管理手段滞后

其一,管理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高校仍普遍以生物实物标本展示为主,使用方式陈旧,利用率低。其二,管理制度不完善。目前,各高校对生物标本档案的管理普遍缺乏系统的实体档案管理业务规范,尚未建立完善的标本档案管理体系。其三,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管理意识和能力。

3.运营经费缺乏

目前,各高校的生物标本馆(室)普遍存在低投入、低使用的问题,有的多年没有购进标本,标本的维护经费更少,造成标本状态差,使用功能下降,教师、学生对标本的使用热情不高,陷入低投入低使用的恶性循环。长此下去,必将影响标本馆(室)的自身发展,使其面临生存危机。

三、高校生物标本档案规范管理与有效利用的途径

为完善高校生物标本档案的教学科研功能,充分发挥这类实体档案的社会效益,必须实施高校生物标本档案管理工程,其对策如下:

(一)资源整合,发挥规模效益

各类高校应根据本单位生物标本档案的资源情况,对分散管理的的标本馆(室)进行合并管理,做到资源共享,发挥规模效益,最大限度满足于教学、科研需要。以师范类院校生物及相关专业为例,通过整合标本资源,集中建立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生物标本档案馆(室),统筹安排,科学布局,有效实施教学资源的统管共用。同时,根据各地资源不同,各高校生物标本主管机构应加强信息沟通,建立规范、高效、有序的协作机制和标本交换制度,做到取长补短,降低成本,信息共享,共同发展,从而避免造成投入资金的浪费,且更有利于保护地球上有限的生物资源。

(二)推进生物标本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生物标本档案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信息和珍贵的物种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物信息资源获取数量和速度需求的提高,高校传统的生物标本利用方式已不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合作交流的需要,信息化已成为高校生物标本档案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物标本的数字化处理,即运用先进的数字信息技术实现生物标本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和存储,包括建立文本录入系统、图像输入系统、图文连接系统和生物学名查询系统等。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字化标本档案信息库,为逐步建立覆盖全国、联系全球的生物标本档案信息服务网络奠定基础。数字化生物标本档案建设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其优点是环保、节约资源、信息量大、交流方便等等;数字化生物标本档案的建设是上层次、上水平的体现,是时代要求,是高校生物标本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实施开放战略,拓展高校生物标本的价值空间

生物标本作为一种特殊载体的实物档案,其价值的体现离不开教学、科研工作,然而如果仅仅将生物标本的使用范围停留在本学科或本专业的受众群体,生物标本档案在科学、科普文化教育中的价值就不能充分得以体现。为此,高校标本馆(室)可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向社会开放,使其成为不追求盈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可采取以下形式:

1.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高校生物标本馆(室)应充分开发利用自己宝贵的科普教育资源,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青少年科普教育平台。通过向非生物专业学生的开放展示,既丰富了在校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又扩大了本专业在校园内的影响;通过向地方中小学生的开放宣传,丰富了中小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在增长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操;通过对社会团体(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环境保护协会等)及公众开放展示,强化了生物标本的知识传播作用,更有利于增强公民环保和资源保护的意识。

2.组织科普教育宣传周活动

自2002年我国颁布了《科普法》,各级学生团体及社会团体对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积极性日益高涨,高校生物标本馆(室)应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以生物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宣传周活动,如举办“青少年爱鸟周”、“环保摄影展”、开设动植物标本制作技术培训课程等活动,向青少年及社会公众提供教育、科研、设施、讲解等服务,以达到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同时,通过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也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生物知识奥秘的兴趣。

(四)提高生物标本档案的管理水平

首先,针对收藏生物标本规模大、数量多、品种较全的高校,急需建立起一支有学术专家参与指导、技术人员参与制作、科学管理、经营规范的生物标本档案管理团队,这是提高生物标本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前提。其次,结合生物标本管理技术及实物档案管理条例,建立和完善生物标本档案管理的业务规范、规章制度等,使生物标本档案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三,要加强对外联系及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赢得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方面,可通过自制、购买、交换及赠予等多种方式扩大收集标本的来源,另一方面,通过申报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社区科普宣传基地等举措,多方筹集资金,改善生物标本馆(室)的条件。

总之,高校作为教学和科研的主阵地,蕴含着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也承载着社会科普教育的使命,为此,高校应通过整合标本资源、推进标本数字化建设等途径,充分利用现有的馆(室)藏生物标本档案资源,有效发挥其社会效益,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扩大学校的影响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而真正实现生物标本档案的教学科研价值与文化传播价值。

参考文献

小学传统文化教案篇10

[关键词]中小学校档案管理作用问题对策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工作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小学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工作和活动情况。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研究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重要作用

中小学校档案是中小学校在各项管理工作及教学、教研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它涉及面广,包括综合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招生、学籍管理、课堂教学与教学实践、毕业生工作、教学研究、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文字材料和声像载体。中小学校档案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中小学校发展的历程,是中小学校重要的信息资源。它既是一个中小学校长期教学活动中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又是促进中小学校在今后工作中扬长补短不断继续前进的重要条件。分析中小学校档案,可以全面掌握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等方面的延革和演变情况,更好地总结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的得失、成败,为新的时期学校建设提供借鉴和依据。同时,中小学校档案汇集了中小学校现有的知识成果,记录了中小学校优秀的传统和历年来先进教职员工的事迹,形成特色的教育教学总结,是中小学校成长和奋斗的沉淀和记录,能有效的推动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当前中小学校档案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淡薄。长期以来,由于人们档案意识不强,在中小学校教学过程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一线教师,他们“重教学、轻档案”的意识还在相当程度上存在,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认识不到档案工作在中小学校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由于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归案意识不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足,造成档案利用率不高。

2.档案材料残缺不全。中小学校档案应为中小学校的发展留下真实生动的轨迹,应该客观完整记录下中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但目前在很多中小学校普通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没有综合档案室,学校各科室按照传统惯有的做法,只负责把自己科室自认为有用的材料加以收集整理汇总,档案保管各自为政;二是学校各部门与档案室协调工作严重脱节,档案工作人员没有深入各科室全面收集,各科室教职工贪图一时之便,也没有主动移交手中的档案资源。加之没有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又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档案的错归错放、随意归档、缺失散失现象相当严重。

3.档案管理手段落后。中小学校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资料,更是一种信息资源。因此,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这种资源成为中小学校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的学校档案管理多是进行基本的材料收集、整理与保管,没有形成主动对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编研,以便有效地提供利用服务的意识,操作上也都是传统的、低效率的手工方式,极少运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进行管理,工作上也只是“你查我调”,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消极的状态,这些都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及利用价值。

三、做好中小学校档案工作的对策

1.增强档案意识,健全各项制度。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搞好档案工作的重要保证。首先,中小学校领导要经常向全体教职工宣传《档案法》,通过举办档案法讲座、开展档案知识竞赛来提高教职工的档案意识。其次,制定明确的岗位目标责任制,从而使各部门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第三,建立档案的收集、保管、立卷归档和借阅制度,使档案资料进、出(室)及时,真正实现资源共享。第四,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和配合,及时收集有关资料,使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得到保证。

2.认真开展档案业务工作。档案工作是一项积累性工作,这首先需要档案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注重中小学校各类材料的收集和档案工作者要加强宣传,密切保持与学校各科室、部门的联系,全方位收集中小学校本身产生的档案,同时,努力拓宽档案收集范围,挖掘档案资源,比如收集分散的知名校友档案等,使室藏档案内容丰富充实起来。二是制定符合中小学校档案特点的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立卷程序、保管期限及密级规定;三是将档案信息及时提供给中小学校领导、各教研组和社会有关部门,使他们亲身体验到档案信息的价值,促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档案部门做好建档工作。

3.合理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已是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现代化管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克服以往档案工作的人工操作的落后性,不断地添置现代化的设备。另一方面是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推进文档一体化的管理,克服中小学校各部门之间归档材料衔接不紧、重复劳动等问题,使中小学校档案室不仅是管理部门,更是一个信息供应中心。

4.努力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中小学校档案是展示中小学校自身形象和价值观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因此中小学校档案工作要站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努力体现多姿多彩的生命魅力和独具个性的文化氛围,最大范围反映中小学校的文化风貌。为更好的满足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使档案室的档案信息资源能够通过多种渠道与方式开发和传递给利用者,从而实现档案信息的活化和共享,档案工作者要争取校领导的支持,进一步完善学校档案室的功能建设,努力与德育教育各类活动相结合,把档案室建设成集宣传、教育、信息服务和学术交流于一体的文化机构,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