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安全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17:34

大气环境安全篇1

【关键词】化工;电气;安全技术;管理

前言

化工行业是我国工业的关键构成部分,关系到国计民生。但当前在许多企业中,依然存在着对电气设备的安全问题与使用维护关注不够,对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也不充分,造成有的生产环节安全系数降低,加大了电气事故的危险性。所以,加强化工行业电气的安全技术水平与安全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一、电气的工作环境与设备情况

(一)高温环境。化工电气往往有着许多热辐射,车间里的温度很多时候或有规律的高达三十五摄氏度以上的情况。比如配备了干燥炉、烘箱、焙烧炉与锅炉的车间厂房。

(二)潮湿环境。工作环境内部空气的湿度超过百分之六十,但小于百分之七十五,这样的环境可以称为阴湿环境。空气湿度达到百分之七十五,这样的环境是潮湿环境。如果空气的湿度几乎到百分之百,顶棚、墙壁、地面和设备基本是浸泡在湿气里面,这样的环境属于非常潮湿环境。而化工电气的许多工作环境属于阴湿甚至非常潮湿的环境。

(三)多尘环境。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产生粉尘如果足够多,就会堆积在线路桥架上,或积淀于电气设备上。根据粉尘是否导电,可以细分成导电粉尘环境与非导电粉尘环境。

(四)腐蚀环境。由于化工生产的很多原材料都具有腐蚀性,这些材料会腐蚀电气设备的架构,破坏电气设备的绝缘。根据腐蚀性的高低可以分成弱腐蚀环境、中等腐蚀环境与强腐蚀环境三种。

(五)爆炸性危险环境。化工生产需要许多原料,大部分都是可燃性物质,如煤、甲苯、氢气等。在大气条件下,可燃性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点燃爆炸后,燃烧将传至全部未燃混合物的环境是爆炸性危险环境。爆炸性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如果选型不当或得不到较好的管理,容易酿成火灾甚至爆炸事故。

(六)导电设备。在金属制造的设备比较集中的环境,员工会和设备的金属接触,但很难能够和金属完全绝缘,发生漏电事故时会对人身造成伤害。比如在锅炉的炉壁内实施检查清洁等。

(七)电气设备。化工行业电气环境,可以分为会对工作安全有妨碍的自然因素与非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含着雷电、静电之类;非自然因素包含着化工电气操作地点的各种环境条件。电气环境对安全生产是否有保障有着至为关键的地位,在分析化工生产电气的安全情况时,需要将电气环境首先考虑。1、雷电。雷电的破坏是通过直击雷、电磁感应等的热作用、物理性质的损伤而造成的。当车间、输电线路与管道设备受到雷击的时候,会形成强烈的高电压与强势电流,造成事故断电或者火灾甚至爆炸,对化工生产造成巨大危害。由此可见,雷电的防护对化工电气来讲,是非常必要的。2、静电。静电所包含的电量通常很小,但往往电压较高,很容易造成火花放电现象。静电的火花能够点燃易燃物质,造成一定的隐患,影响生产的质量,还会导致电脑、继电器、控制器等的电子元件的损坏。3、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往往容易被忽视,但其会导致信号中断或失误,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失灵;另外,射频危害还表现为感应放电,可能给人以明显的电击,还可能与邻近的接地导体之间发生火花放电,在有爆炸性混合物的场所,这是非常危险的因素。

二、设备安全管理

(一)高温防护。化工企业在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应提高防护等级,加强高温安全防护措施。对高温场所内的电气设备实行日检查制,确保设备的散热效果良好。

(二)湿度控制。潮湿环境内的高低压配电室及计算机机房等,需安装温湿度仪和空调,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同时加强巡检力度,及时开启空调调温除湿

(三)降低粉尘危害。可以通过密闭设备来生产,这样可以防止粉尘四处扩散。无法充分密闭的车间,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利用半封闭罩、隔离室等办法来隔离粉尘与电气设备,把粉尘控制于局部范围中,防止粉尘的四散。

(四)预防腐蚀。环境中的化学腐蚀介质包括:氯气、氯化氢、腐蚀粉尘等。化工电器防腐蚀主要通过采用密封式或封闭式结构来提高其防腐蚀性能。电器具有可靠的进出导线密封装置。外露部件在设计和工艺上均采取防腐蚀措施。

(五)防止爆炸。用于爆炸性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须选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电气设备根据环境及介质的不同分为Ⅰ类、Ⅱ类、Ⅲ类;根据结构型式的不同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等。当电气设备内产生电火花及危险高温,引燃壳内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隔爆型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应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而不破损;同时隔爆外壳的接合面应能将向壳外传播的爆炸火焰减弱至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增安型电气设备是对正常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或电火花的电气设备,采取进一步的安全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电气设备内部产生电弧、电火花及危险高温。没有了点燃源,就不会发生爆炸事故。

(六)避雷与接地。化工企业内须建立安全可靠的接地网。避雷是在建筑物或设备顶部安装避雷带或避雷针,通过安全可靠的避雷引下线与地下的接地网相连,将雷电流引入大地。消除静电是将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通过接地引线把产生的静电导入大地。化工企业内所有不带电的导电设备和带电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都须通过接地引线与地下的接地网可靠相连,当有意外漏电事故发生时,接地引线将漏电电流导入大地,保障人员安全。

三、人员的管理

(一)单位领导要重视电气安全管理,可以将电气系统各环节分别确立第一责任人,达到每一环节都有安全负责人,确保国家的安全生产法规与相关规章制度能够切实落到实处。

(二)员工必须掌握安全技术、法律规章与劳动防护工作常识,熟悉自身岗位的运行方式、技术水平,把握操作时的隐患与危险环节,并能够熟练运用一定的防护手段。

(三)制订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如电气安全管理规定,电气安全规程等,并宣传普及、贯彻执行。

(四)制度性的对电气系统所有环节实施安全检查,每个星期不能少于一回,对隐患排查、整改,使设备、消防器材与应急设施等保持完善备用的状态。

(五)不隐瞒隐患,对已经发生的电气事故要及时报告,并维持现场情况,分析了解情况与原因,对相关责任人不能姑息,保证责任落实到人。

结束语:

对化工行业电气实施安全考核,首先要进行系统安全分析,同时也要注意一些问题,比如多方引进学习同行业实践证明可行的操作方法,进行相关总结,争取为己所用。加强在计划制订时候的安全评价力度,做好全体和局部的联系。可以按照需要利用多种评价体系全面考量,以达到完善、全面。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安全篇2

关键词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X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4)122-0084-02

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工业企业生产所带来的废气排放量大量增加。城市总的固定污染源除了工业生产的炉窑,还有锅炉、加热炉、民用炉灶等,其中以工业炉窑的废气排放量最大。废气向大气中的排放,使得大气环境中的空气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大气环境发生改变,污染的大气环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为了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有效控制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对废气排放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但是对于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进行监测,除了监测点的设置,监测方法的正确使用以及监测数据的分析等环节之外,对监测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也是十分必要的。

1固定污染源废气排放监测进行安全防护的必要性

对城市固定污染源的废气排放进行监测是指对排放到大气中的气体中的有毒有害成分进行样品采集,并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用以检验这些污染源排放的废气中含有的污染物是否符合排放标准要求,对废气净化的装置的配置、性能进行评估。样品分析结果和废气净化评估结果作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在对废气进行监测时,废气中存在多种污染物,而且通常浓度较高,同时城市固定污染源监测的环境和地点通常是在高温情况下的高空作业,这就使得监测工作中存在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对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安全防护措施十分必要。从当前废气监测工作中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现状来看,安全防护工作做得并不到位,污染物中毒的事故层出不穷。对此,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安全防护,这不仅是对监测人员人身安全的防护,更是监测工作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

2安全防护的重点问题

2.1有毒有害气体

城市固定污染源中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类型的不同,废气中污染物种类烦多,浓度也不同。大多数的大中型企业都对废气的排放采取了必要的净化处理措施,但是资金和技术有限,处理工作不到位使得处理后的气体中仍然含有浓度较高的有害气体。对于监测工作人员来说,如果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废气中的毒害物质即时有少量进入人体内,都会对人的机体组织造成影响,或者发生物理作用,或者发生化学作用,导致机体组织遭到破坏发生病理变化,影响人体的健康。例如So2、硫酸雾等有毒气体进入呼吸道后会引发呼吸道疾病,烟尘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肺病,苯并芘等物质能够致癌,如果是Co中毒,则所引发的后果将更为严重。

2.2高空作业

在两米以上的高基准情况作业都属于高空作业。高空作业根据高度的不同,也有等级之分。在对城市固定污染源废去排放进行监测时,通常高度都在二级以上,有的甚至高达30米,处于特级高空作业的范围。在这种高度的环境下工作,一旦发生坠落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更应该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对工作人员加以保护。

2.3高温作业

通常情况下,人体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温度,最高不能超过29度。超过此限的温度会对人的正常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人体在高温的环境下作业,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变化,超过人体的生理上所能承受的限度就会引起人体的病变,其中中暑是最为常见的人身病变。在对固定污染源监测时,烟道排放口的温度很高,远远超过人身所能承受的温度,如果是在夏天则使温度更高。在这种高温环境下工作很容易导致中暑的发生,甚至发生更严重的危险。

2.4用电和噪声

在监测的过程中,不当的用电,一旦发生事故,会对人体造成局部的损害,甚至发生生命危险。监测位置在离高噪声源较近的情况下会对工作人员的健康造成损害,引发职业病的发生。

3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

3.1提高重视,加强安全教育

监测人员要对监测工作中的安全防护提高重视,对危险因素加强认识,进行必要的安全知识教育和学习。时刻保持安全第一的意识,认真做好各方面的安全防护,尽可能的避免任何危险事故的发生。

3.2监测点位的选择

监测点位不仅要考虑到样品采集的有效性,还要考虑到监测过程中的安全防护问题。监测点位的选择时,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尽可能选择在负压状态下的烟道开设采样孔。如果采样孔的开设只能在正压状态下的烟道上时,一定要在孔外进行必要的防喷装置的配置。监测人员在采样时,要处于上风口的位置,特别是污染物浓度高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在下风口进行采样。

3.3监测平台的安全防护

监测平台的搭建必须具有牢固的梯子,安全的平台,以及坚固的扶手。在工作平台上设有安全防护栏。同时高处作业的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如果情况允许,最好在采用平台安装滑轮用以吊运采样设备。

3.4个人防护

进行废气监测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对自身进行防护,如安全帽、手套、耳塞、口罩等等。尤其对工业窑炉进行废气监测时,因为存在大量高浓度的污染物,必须配备安全防护专用的眼镜、口罩,条件允许最好应配备Co自动报警仪和防毒面具。

3.5高温防暑

在高温环境下作业会排出大量的汗水,要注意防止身体发生脱水或者脱盐,这样极易引起中暑,要准备解暑降温的饮品,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条件允许,监测时间尽量避开酷暑的中午时间。

3.6安全用电和保险

注意安全用电,谨防触电事故,由专业电工进行用电线缆的架设,并使用绝缘用具进行操作。即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如果条件允许,可为监测人员投保人身保险,使工作人员享有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军,刘赞,韩建荣,等.浅谈污染源废弃监测的安全防护[J].中国环境监测,2012(2).

大气环境安全篇3

【关键词】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探究

随着社会对煤炭能源的需要呈现多元化趋势,有效的推动了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研发。并且,在目前的形势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仍然是社会获取煤矿能源的重要途径。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煤炭经济的发展速度得到快速增长。但是,由于煤矿生产和开采技术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够健全,导致煤矿生产周边地区环境污染非常严重。因此,在现代社会环保理念下,在煤矿生产中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是非常必要的。

一、现代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煤炭资源丰富、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相对较少的国家,因此就决定了我国是以煤炭能源消费为主的国家,所以,煤炭行业的持续和健康的发展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煤炭生产问题不断发生,给环境和人民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一)煤炭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近些年来,我国很多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安全问题,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周边的生态环境。例如2009年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的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就是典型的案例,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思。煤矿安全事故不断发生不是有单一因素决定,其中涉及的很多问题,如煤矿安全装备和生产工艺陈旧,科技投入较少,监管力度不够,管理人才的缺乏、煤矿工人生产工作量较大等都会导致煤矿安全问题的发生。因此,煤矿企业应该重视煤矿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进行安全生产。

(二)煤矿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

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会造成很多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对人们的生存环境的污染产生的负面影响非常大。煤矿企业在安全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大量的占用和破坏地表土地资源,对地下水文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以及会污染大气自然环境。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的过程中,地下矿井的开采和生产会造成采空区顶板岩层发生坍塌,会严重破坏地表的建筑物和大量的土地资源。并且,煤矿企业在开采和生产煤矿过程中会将没有价值的废弃物堆放在地表上面,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通过直接挖掘煤矿资源以及在场外占用土地,破坏的很多农田,更为严重的会造成土地沙漠化,不仅破坏了地表土地资源,而且严重破坏的地表的生态环境。

煤矿资源的生产与开采通常是在地下水文地质结构以下进行的,为了满足安全生产和开采技术的需要,必须开展防水与排水施工工程,这样就会破坏地质含水结构,严重影响到地下水资源的再循环,从而造成水源枯竭,地表河流的径流量不断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很可能会污染地下河的水系结构。

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矿井的生产会排放出大量的煤层天然混合气体,在采空区瓦斯抽放和煤层自燃形成的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到大气中,会降低大气中氧气的含量和浓度,造成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发生。因此,在煤矿资源安全生产过程中没有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绿色管理措施不仅会对煤矿周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还会对大气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二、现代煤矿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煤矿企业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应该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提高现代煤矿资源的生产运行效率,保护自然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对于促进现代煤矿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

地下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应用采煤工艺方法和地面注浆等有效措施,能够在生产煤矿资源过程中避免破坏地下水资源。水资源保护安全生产技术能够保护水资源,可以利用水资源,实现煤水共采以及防治水灾。因此,应用水源保护生产技术在水源缺乏的矿区能够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在水资源丰富的矿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并且能够有效的预防水灾。

(二)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

瓦斯是游离于煤矿岩层中的天然气体,是用于发电的工业化原料,是非常重要的洁净能源。应用煤炭与瓦斯共同安全生产和开采的技术主要采用留巷钻孔法和卸压法等有效措施,在生产和开采煤矿之前先抽采瓦斯,然后生产和开采煤矿资源。这样不仅能够避免瓦斯造成的大气污染,而且还能使瓦斯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

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用充填材料充填采煤工作面的采空区域。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主要是采用条带开采与充填开采两种形式。应用充填减沉绿色安全生产技术可以缓和工作面的支承压力,可以有效的减少地表下沉或者出现变形,能够有效的提高煤矿采出率,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护地表建筑物、水体和生态环境。

(四)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是整体性的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通过应用高科技手段将埋藏在地下深层的煤炭资源转化成气态能源,然后通过输气管道将气体输送到地面,从而将煤矿井下的固体生产改变成采气作业。因此,应用应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力,而且还能降低安全问题的发生几率,能够有效的保护煤矿工人的生命安全,同时能够促进煤矿资源生产和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总结

本文通过对现代煤矿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的分析和研究,从中深刻的认识到应用绿色安全生产技术生产煤矿,对于提高煤矿资源的生产效率,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实现现代煤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钱明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矿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03).

大气环境安全篇4

关键词:环保节能;油气储运;安全管理

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同时我国石油化工企业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在我国石油的开采与应用是十分广泛的,石油的有力开采可以有效缓解国家发展过程中对于能源的需求,从而带动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在石油储运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安全管理是其中做主要的影响因素,石油储运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出现任何纰漏都会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目前油气的发展状况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相关企业之间相互帮助共同寻找解决方法,避免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事故,并且注重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

1环保节能角度下的油气储运安全管理的意义

1.1减少油气泄露,污染环境

工业发展过程中石油和天然气是必不可少的应用能源。但是,能源的开采却不尽人意,滥采滥伐的情况比比皆是,只在表面上看仿佛促进了国家的发展,但实际上却并不是如此,随意的开采使用资源会增加地球的负担,破坏生态的平衡。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国家已经制定出一些法律文案,安全与环保是各个行业在发展过程必须重视的两方面因素。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以及现在呈现出的一些恶劣的天气状况像雾霾天气、温度升高等自然现象,人们越来越看中环保问题。油气企业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看中安全问题,只有安全的工作环境才能够赢得企业发展的进步。随着企业对这两方面的问题越来越重视,监管工作的不断完善,储运过程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少。这样工作人员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也有利于保护环境,二者兼得。

1.2合理利用资源,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油气资源具有着独特的特点可燃性和易爆性,如果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够合理运用,就回造成十分恶劣的结果,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正因为如此,代表着注重油气安全的重要性,油气储运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假若在进行储运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不能够给予对其安全性的足够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有一些安全隐患,这样给个人的生命安全,国家的财产安全都会造成特别大的损失。一方面,油气储运过程安全性的加强,对国家可持续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加强油气储运过程的安全性可以给个人、企业、国家带来收益,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意外情况的出现。

1.3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助于社会的进步

油气想要发挥它们具有的价值,必须经过合理地储运,运输到需要它们的地方,这也是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的前提。油气储运过程不完善,没有较为全面合理的办法进行储运,这样会大大降低油气的利用率。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效益就会降低,不利于其发展。但是在近几年可以观察到,节能和环保几乎是人们的口头语,每一个人都在为此而努力,何况是这些油气企业呢?完善油气储运的各个措施,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2油气储运过程存在的环保节能问题

2.1生产设备落后不先进

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工作重点只关注销售等过程,但是并没有充分考量各个生产设备,一些管理工作得不到落实,因此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发展较为缓慢。油气储运过程的完成必须依靠这些设备来实现,因此拥有一套完善的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解决存在问题的设备也是非常重要的。设备的老化致使它的功能和性能都会有所减少,甚至都不能够完成正常的工作步骤。当机器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一些故障的时候,会降低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都会有所降低,资源浪费的现象也是非常严重的。人为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进行操作,这样危险性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大,会造成非常大的损失。油气资源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两者物质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必须严格对待发展过程中的各项事物。除此之外,一些石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像设备应用、人员操作不恰当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2.2运输管道的腐蚀

石油和天然气在发展过程中的应用数量是非常巨大的,管道是这些天然气和石油实现运输和转移的最重要的渠道。可以说,管道是实现石油和天然气传送的基础,也是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油气由于它们的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和易燃易爆的特点,油气运输的管道质量也需要得到保障,选择精密处理的材料应用其中,保证转移和传送的安全性。管道材料选择金融材料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但在实地的工作环境中,腐蚀现象经常发生。工作人员对设备维护过程不仔细不认真,以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工作,腐蚀现象不足为怪。也正因为这样会造成煤气泄漏,污染环境,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

2.3施工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中,对油气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因此油气的市场需求量逐年升高。现在油气管道的质量有了明显得改善,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耐用,也越来越安全。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量,借助第三方的力量进行施工,越来越普遍与常见。由于第三方施工,其中的工作内容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管道系统的腐蚀性就会有所增加,遭到破坏的可能性也会有所提高。第三方在施工的过程中,一些不科学的施工步骤,会影响油气运输时的安全性。当出现一些意外情况的时候,会威胁到生命安全与环境安全。这样存在的安全隐患会越来越大,甚至会造成人员的伤亡。根据相应的调查显示,油气管道运输过程发生的意外大都由于第三方施工过程造成的失误,所占的百分比高达百分之四十。

3加强油气储运的安全性以及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3.1优化设计,提高安全性

储运设备的设计必须要由专人来负责,相关人员需要优化工程设计的内容,使安全性能得到提高。首先,详细了解各种环境的影响,对各种管道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工作人员在对管道设计过程中应该选择特定的人员对管道材料进行购买,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选择适合的质量较好的材料进行铺设。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到施工过程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然后有针对性的对施工过程进行选择,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施工步骤。同样,设计师在进行管道设计的时候,也要考虑到环境的因素,要尽量避免环境保护区、饮用水出水地等区域需要进行合理地避开这些区域,从而可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3.2施工安全得到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施工领导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一味地强调工作速率,而对施工安全工作置之不理,管理人员对这些现象徇私舞弊,工程结果留下了非常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在油气储运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需要承担起保护环境以及工程安全的意识。通过聘请各个专业人士,安排专人在施工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使油气储运功能能够更好地发挥各个管道的作用。为了提高油气运输管道的安全性,领导们需要完善管道设计过程中各个细节的管理方案。通过培养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各项工作完美落实,实现文明施工和安全施工。

3.3加强油气运输过程的监督

油气储运过程需要加强监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严格监管各个方面,强化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细节。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合理地监察与管理,有助于工作的进行。把握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各个状态,能够及时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变化,能够及时发现工作过程中隐藏的各种风险,对待这些问题能够高效地解决,保证工作的安全性。监管工作是考验工作人员细心程度的,越细心与认真越能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这个过程并不是十分简单的,这就需要每个人都能够对待工作更加有责任心。通过积极地工作,能够将所有的隐患都能够有效地解决,这样才能够确保工作的安全性。

4结语

能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节能与环保,这样石油和天然气才能够得到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油气的储运过程必须保证其安全性。对运输油气的管道进行优化,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施工过程的顺利,提高油气储运的安全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大气环境安全篇5

1.环境污染严重危害国民健康世界经合组织编写的《中国环境绩效评估》中写道:“到2020年,由于污染,中国预计在城市地区约60万人过早死亡。因大气污染,每年2000万人患上呼吸道疾病,550万人患上慢性支气管炎,总的健康损失将占GDp的13%”。在我国,每年由废气引发疾病导致死亡的公民约40万人。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人类80%的疾病与水污染有关,每年有12亿人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患上多种疾病;每年因水污染引发的传染病的人数超过500万。水污染也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巨大杀手。此外,土壤污染也是危害我国公众健康的“化学定时炸弹”。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模式“重增长,轻环保”,我国的土壤、水源、空气长期被污染,对国民健康造成潜在的难以估量的危害。

2.环境公害事件将成为我国社会不稳定的新诱因当环境问题开始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中的最大威胁时,公众对生活的安全感便逐渐下滑,由此引发的环境矛盾纠纷、公害群体冲突也日益增多。据环境保护部统计,“2008年1月至9月,环境保护部处置的突发环境事件111起,比2007年同期增长22%。”据国家环保总局的报告,“在过去的10年间,全国因环境问题引发的上升11.6倍,年均递增28.%”。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表明,如果环境问题处理不好,由此引起的突发事件会严重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污染受害者冲围党政机关、聚众堵塞交通、烧等过激的现象,环境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新因素。

3.环境恶化拖累经济可持续发展几十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立在环境超负荷水平之上,我国的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诸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已接近极限。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正处于各种环境问题的高发期、频发期。同时期,我国对国际资源市场的依存度越来越高,这些都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到2020年,我国GDp要比2000年翻两番,如果现有的能源消费的模式不变,届时我国的能源供给将会有很大困难。如果继续加剧对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和索取,污染物的排放将会大大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这会严重破坏我国生态环境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一旦生态环境系统无法自我修复,恶化的生态环境不可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势必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增长。持续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会导致一个国家和文明的消亡。历史上古埃及、古巴比伦、玛雅文明的消失就是由环境恶化开始的。环境问题造成的生态灾难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甚至比传统的战争更加严重。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1.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盐碱化加重气温上升将使全球沿海地区遭受巨大灾害。据联合国的气候变化政府座谈小组(ipCC)预测,本世纪末全球温度将上升1.6到5.5摄氏度。届时海平面上升6公尺以上,全球沿海地区将遭受巨大灾害,到时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也会变成大海。而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土地的盐碱化正是海平面上升带来的浸蚀效应。

2.气候变化异常导致我国自然灾害加剧频发由于我国复杂的气候、地形、地势环境,应对类型多、频率高、强度大,自然灾害的威胁一直是国家安全工作的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威胁也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而进一步加重。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未来25年内全球气候异常,频频发生的地震、海啸、暴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难,会导致每年30万人的死亡。近年来,我国四川、甘肃、陕西、贵州、云南、青藏地区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甚于以往,也与全球气候异常有关,频发的自然灾害对当地人民的人身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3.环境问题的国际压力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加大从国际层面看,环境问题已逐渐成为我国外交事务新的热点和重点,近年来,国际社会因环境问题对我国的诉求和压力越来越大,并已影响到国家安全,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国,我国Co2等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增幅世界关注,在后京都条约时代,我国“减排”的压力将越来越大。然而,限于我国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转型,“减排”对我国经济的转型势必产生深远的影响。如何解决中国与世界在“减排”过程中的利益问题,在环境外交中争取主动,需要科学的解释。第二,近年来,我国的污染物排放、国际河流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已引起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和东南亚、南亚等位于我国下游国家的不满。近年来,我国与邻国之间因环境、水资源问题产生的争端与矛盾不断增多。如何避免因环境造成的冲突,需要与他国进行协商与交涉。第三,加入wto后,我国对国际贸易的依赖加大,一方面,是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将使我国传统的加工行业的产品在出口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对中国的矿产、工业原材料、农畜牧产品的大量需求,可能会加重对我国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

4.环境问题将成为21世纪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不仅对各国自身的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而且由此引发的生态冲突将“成为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外交乃至军事冲突的重要诱因,甚至可能危及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新世纪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国家间矛盾最多、最难协调的多边国际问题。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国家利益矛盾错综复杂,有关全球环境国际公约的谈判与博弈成为各国争取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着力点,甚至成为提高国家自身实力优势,抑制他国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当前,围绕环境问题的国际斗争焦点主要集中在:一是全球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的方法;二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谁应承担全球环境污染的主要责任。在1997年12月日本京都召开的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第三次会议上,世界各国就减排温室气体达成“谁排放量多谁就应多承担义务”共识,即《京都议定书》。

大气环境安全篇6

关键词火灾;燃烧产物;烟气;环境;绿色消防

abstract:withthestatisticalresultsshowedthat,withtherapiddevelopmentofChina'seconomicconstruction,economicgrossincreaseyearbyyear,newtechnology,newtechnology,newproductapplicationscontinuetoincrease,andwater,electricity,oilscalebecomeslarger,thefactorscausingincreasedfire.thispaperintroducesthenegativeeffectsoffireonenvironmentoftheinfluenceontheenvironment,mainlyinthefireproducts.Suchasthegas,heatandgenerationoftoxicgases,buildingcollapseandtoxicfireobjectdiffusionofenvironmentaldamage.atthesametime,summarizessometargetedmeasures.

Keywordsfire;combustionproducts;fluegas;environment;greenfire

中图分类号:S762.3+3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

火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自然力,给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促进了人类物质文明的不断发展。同时火又是一种具有很大破坏性的多发性灾害,给人类的生活、生产乃至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火灾不但会夺去人的生命和健康,烧掉大量的社会财富,火灾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江河污染、有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影响,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火灾对环境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生存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火灾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火灾产物及火灾的破坏作用造成的。火灾产物通常有火灾生成的气体、热量、烟及灰烬。在消防工作中,考虑火灾对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也是一个消防部队必须重视的新课题。

1火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作用

火灾不仅对人类造成伤害,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间接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火灾对环境的破坏作用主要表现在火灾的燃烧产物及其破坏作用。燃烧的产物通常有烟、气体、热量和灰烬。

1.1火灾产生的烟气对大气的污染

火灾在燃烧中产生大量烟气,这些烟气的主要成分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盐酸和氯气、氮气、等无机气体。它们会在空气中滞留,或是发生化学反应,给大气造成污染。

(1)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是主要的燃烧产物之一,也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易造成温室效应。当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量增加时,人们就会感到缺氧;当浓度达到0.5%时,人们就会感到呼吸急促、头痛、眩晕,浑身疲乏无力,严重窒息,以致死亡;同时也会加剧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和温室效应的加剧。

(2)氯气

氯气对植物的危害比二氧化硫的危害高两倍,并且容易与潮湿大气接触形成盐酸烟雾。而氯化氢气体则含有刺激性的气味,具有强酸性,对人的皮肤和粘膜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在浓度较高的情况下,会刺激眼睛,引起呼吸道发炎和肺水肿。

(3)氰化氢

这种气体是由羊毛丝织品或含氮的塑料制品燃烧产生的,无色、有苦杏仁味,剧毒。当它在空气中浓度达2.9mg/m3时,对人的生命有危险;达到144.9~289.8mg/m3时,人会立即死亡。

(4)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火灾中的主要燃烧产物之一,其毒性在于对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其对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气高出250倍。由于一氧化碳能通过与人体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离解缓慢的碳氧血红蛋白,从而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造成各种缺氧症状。

1.2火灾产生的热量的危害

火灾放出的热量对环境的破坏火灾的发生、发展就是一个火灾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例如一立方米的甲烷气体燃烧后能释放出的热量为39905.4kJ;而一立方米乙烷燃烧后能释放出的热量高达69586.9kJ。火灾放出热量以热传导、对流、辐射的形式向周围散发,对人体、动植物具有明显的物理危害。

1.3建筑物倒塌时产生的粉尘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倒塌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倒塌时产生的粉尘对大气的污染。这些烟尘中含有大量的固体悬浮颗粒,会造成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而且粉尘往往含有许多有毒成分,如铬、锰、镉、铅、汞、砷等。当人体吸入粉尘后,小于5μm的微粒极易深入肺部,引起中毒性肺炎或矽肺,甚至引起肺癌。沉积在肺部的污染物一旦被溶解,就会直接侵入血液,引起血液中毒,未被溶解的污染物,也可能被细胞所吸收,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

2.烟气的抑制

烟气的预制主要是从材料、建筑构造、设备等方面来实现的。

2.1材料方面的抑制措施

大多数材料如建筑材料、室内外装修材料、各种管道及保温材料等均有可燃性,燃烧时都会不同程度的产生烟气,有些材料产烟量还相当大如歌舞厅和ktv等娱乐场所采用的隔音材料。因此,对于烟气的彻底抑制即是杜绝使用可燃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我们只能尽量少用可燃物。因此,我国应该制定一些相关的规定,从而减少烟气的产生,进一步达到火灾发生地可能性。

2.2建筑结构中的抑烟技术

其原理是将着火房间完全封闭起来,杜绝新鲜空气进入,使其内的燃烧因缺氧而自行熄灭。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障碍以阻止烟气继续扩散流动的方式,称为阻碍防烟。刚性的阻碍物有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火阀和防烟垂壁等;柔性的阻碍物有防烟气幕。

利用火灾烟气的热压作用和室外空气流的风压作用使火灾烟气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排至室外的方式称为自然排烟。它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式,但在不靠近外墙时就难以应用,而且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和干扰,因此只能有条件时使用。

2.3设备上的抑烟技术

借助机械力强迫送风或排气的手段来排除火灾烟气的方式称为机械排烟。对于没有条件进行自然排烟的以及较重要的场所应采用机械排烟,对于需保证人员安全疏散、避难等影响人员安全的场所,应采取正压送风的方式,防止烟气的进入。在正压送风的同时,也可在相应部位进行排烟,使之具有更完善的效果。

在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设置固定灭火水系统如水喷淋系统,在火灾发生时出水灭火,不仅能有效控制火势,降低火灾损失,喷出的水对火灾烟气起稀释、降温、溶解作用,并成为凝聚相滴落,既降低了烟气的毒性,又抑制了高温烟气的蔓延扩散。

3防范措施

针对我国愈加严峻的火灾形势和发展趋势,为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和“标本兼治”的指导思想,积极采取防范措施。

3.1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

全面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大力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消防工作的根本在于管理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关键在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2001年,公安部实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要求充分发动社会单位,群策群力,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行逐级防火负责制和岗位防火责任制,建立健全各类消防组织网络体系和消防责任体系,明确消防工作目标,严格考评、严格奖惩,做到层层有人抓,处处有人管,切实把消防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居民住宅火灾突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有效的住宅装修规范,加强装修队伍和人员的资质管理,限制易燃可燃装修材料的使用比例,划分防火分区,强制性要求设置火灾自动探测器和自动灭火装置。

3.2加强城镇消防规划和审核

加强城镇消防规划和建筑消防审核工作,把好消防安全源头关。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如何,是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大局。当前,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公共消防设施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欠账较多,基础不牢。为此,各地要积极贯彻“政府负责、落实规划,不欠新账、快补旧账,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指导思想,还清旧账、不欠新账,并保证新建、扩建城镇时,城市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其同步发展,解决好市政消火栓不足和消防车通道不畅,以及消防站少、消防装备、消防通信不适应灭火作战需要的问题。财政、建设、规划、电信、自来水公司和消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力合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城镇安全保障功能,提高其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

3.3加强消防科普宣传教育

立足长远,大力加强消防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消防安全工作,宣传教育系于一半。提高全社会每个成员的消防安全素质是火灾预防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新闻报刊、电视、工会和社区等单位、团体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加强消防科普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树立消防安全意识,懂得防火的基本知识、灭火的基本技术和火场逃生的基本方法,做到平时能防、遇火能救,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

3.4建立完善监管机制

建立完善的电气、消防产品监管机制,研究开发新的防灭火技术和产品。通过加强立法,强化对消防、电气产品生产以及使用领域的监督管理。所有电气产品都必须符合安全标准,经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市场销售。积极组建“科学、权_威、公正”的消防企业资质评审机构和产品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制定消防、金融、保险等领域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使金融信贷、保险承保等业务同投保单位、家庭的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火灾危险等级之间形成相互连环的运行机制,促进社会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以达到社会安全与企业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同时,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火灾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理论研究,开发出新的火灾早期智能探测系统和高效、低廉的阻燃、灭火产品;加强大空间建筑火灾基本规律的研究,开发生产新型实用的烟气控制系统、图像式火灾探测系统、自动定位灭火系统及其他特种装备,研究修订有关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灭火战术。

结语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社会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然而火灾会造成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江河污染、有毒气体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等环境影响,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加强,火灾对环境的破坏及对动植物生存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参考文献

[1]陆云龙.环保与消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n].城市导报,2002-08–24

[2]全浩等.恶臭环境科学词典[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3]赵由才.环境工程化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4]覃启平.有毒气体危害植物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绿色环保,2004

[5]陶圣如1化学建材的阻燃抑烟问题1阻燃材料与技术,1992,3:12~15

大气环境安全篇7

[关键词]高温环境、无轨设备、适应性、可靠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D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147-01

随着矿业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传统的无轨设备在高温、高湿度频繁出现高温停机、动力性不足、重载熄火、自燃易燃等缺陷,围绕提高无轨设备在高温环境下适应性及可靠性开展了研究。通过扎实全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工程分析、仿真模拟、辅助制造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计车辆底盘、车架、散热系统、各零部件位置结构;使用耐温航空线、耐温高压油管、气体快速自动灭火系统等多种措施设计出具有耐高温、高动力性、抗燃、安全可靠的新型耐高温无轨设备,完全能够完成深井环境中铲装运输任务,极大地推进了深部采矿工作,为矿山的安全高效采矿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如下:

(一)基于深井高温环境下无轨设备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散热研究。深井环境由于地热影响温度较大,大部分深井矿山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无轨设备在弯曲、泥泞、大坡度井下道路重载矿石时,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高负荷运转,产生了较多的余热,若无法及时散发,将导致发动机高温停机、液压油粘度降低、传动系统失效、液压系统失效等多种问题,就发动机选型、各系统散热系统进行改造进行了研究。

1、发动机选型研究

由于水冷发动机在高温环境中很容易开锅导致停机,因此选择风冷发动机;由于电控系统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中故障率高,选用普通机械喷油柴油机;由于无轨设备是重载设备,且道路泥泞、弯曲、坡度大,选用大功率、大扭矩高速柴油机。

2、散热系统改造

散热系统改造首先是根据运用CFD软件Fluent仿真模拟无轨设备在深井环境中的散热的气流状况,其次是测算出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在深井恶劣环境下冷却用风量,再次是优化无轨设备底盘、车架、各零部件结构,最大限度地提高散热风的散热效果,最后是通过改善冷却气流的状态、风扇角度、冷却油泵流量等方法加强提高冷却效果。

3、发动机进气系统改造

进气系统改造首先是对运用专业软件Fluent建立发动机进气系统的三维模型,合理布置进气系统位置,避开无轨设备高温区,降低进气温度,并对进气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其次是找出主要的气流损失点,进而对进气管路进行重新设计,减少转弯次数,将少弯头曲率,根据动力分析结果反复改造进气系统,减少发动机进气气体的温升,从而提高其在高温、高湿度情况下的动力输出性能。

4、发动机排气系统改造

排气系统改造首先是对运用专业软件Fluent建立发动机排气系统的三维模型,合理优化排气管道位置,对排气系统进行仿真模拟分析,其次是找出主要的气流损失点,进而对排气管路进行优化设计,减少转弯次数,将少弯头曲率,并设计高效的尾气净化系统和消音灭火系统,一方面减少尾气的排放阻力,另一方面提高尾气的净化效果,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保障了作业区域内人员的身体健康。

通过上述措施极大地增强了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液压系统的散热效果,发动机、传动系统、液压系统耐温性大大增强,能够适应高温的深井环境。

(二)基于高温环境中无轨设备抗自然、抗燃烧的研究。

高温环境中无轨设备更容易自然、燃烧,主要通过加强高温零部件散热、使用耐热液压油管、无缝油管、航空线及设计无轨设备自动灭火系统等措施保障无轨设备不自然、抗燃、不引发火灾。合理布置无轨设备各零部件位置结构,使得柴油箱、电气控制箱、柴油管道、机油箱、液压油管远离无轨设备排气管道、散热器等高温区,并采取措施隔离高温区域;使用耐热高压橡胶油管、钢管替代普通液压油管,并在液压油管上增设保护套,减少漏油情况;使用航空线做电气线路,杜绝高温自然情况;为保证本质安全,增设气体快速自动灭火系统,设有七氟丙烷气瓶、管路、传感器,当发生无轨设备自然、燃烧时,能自动启动,迅速喷出大量灭火气体,0.1秒内完成灭火,且不复燃,不仅保证了无轨设备的安全,也保证了司机及周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基于智能设计制造技术在耐高温无轨设备研发中的研究。

大气环境安全篇8

【关键词】燃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市民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与要求越来越高,燃气工程作为一种新型能源更好地符合了人们的生活,燃气已经在人们生活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可以说没有燃气工程的存在,人们的生活将大大折扣,所以为了人们的生活与安全一定要加强燃气工程的质量与控制。

1.燃气工程的特点

燃气工程是国民的基础性工程,它对于国民的生产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其具有长距离施工、施工环境复杂变化大、投资成本高、收益周期长、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等特点。

1.1燃气工程具有施工距离长的特点

由于燃气工程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的工程,它是将能源丰富的地区开采的天然气、页岩气等通过长距离的工程传输于能源稀少的地区的能源供应工程,所以其一般都具有长距离施工的特点。燃气工程的长距离施工的特点,造就了燃气工程施工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1.2燃气工程具有施工环境复杂变化大的特点

由于我国的地理纬度和经度的东西跨度和南北跨度比较大,各种各样的地理环境出现在不同的地域,这就使得燃气工程在长距离的施工中具有复杂的多变的施工环境。同时燃气工程的施工跨度大的特点,也给工程的施工带来一定的考验,使得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

1.3燃气工程具有投资成本高的特点

燃气工程的国民基础性工程的特点也就使得燃气工程具有较高的投资成本与较高的投入。还由于燃气工程具有的长距离施工、施工环境复杂、地理条件环境跨度大、技术与质量要求较高等特点,所以其一般具有较大的投资成本和花费。

1.4燃气工程具有脆弱性的特点

燃气工程具有的脆弱性特点,是指燃气工程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其一旦遭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是很难找出损坏点并恢复的,这就给经过的人口密集区的安全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1.5燃气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

由于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这就使得在进行燃气工程施工时,要具备较高的施工和技术水平,只有具有了较高的施工和技术水平,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中确保工程的质量与品质,保障工程的安全有序进行,所以燃气工程具有较高的施工技术要求。

1.6燃气工程具有安全隐患性大的特点

由于燃气工程是运输天然气等易燃易爆气体的长距离能源传输工程,所以其具有安全隐患性大的特点。燃气工程具有的安全隐患性大,也就使得在进行燃气工程的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例如,包括燃气工程线路的选择、燃气工程安全措施的制定、燃气工程质量安全的保障等,因为这些问题都关系到燃气工程能否安全的运行。如果不能够保证科学合理的施工与建设,必定给燃气工程的质量造成一些大的影响,最后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危害,所以要保障燃气工程质量,确保燃气工程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2.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

2.1施工人员。施工活动是由人来完成的,人自然成为施工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施工人员是施工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施工人员素质是保证燃气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百年大计,质量为本”,构建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优的工作队伍是提高燃气工程质量的根本保证。

2.2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控制要点主要是在符合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上,确保施工方法的技术可行性。在满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同时,大力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确保燃气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

3.燃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

燃气工程是国民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质量关系国民生产生活安全有序的进行。如果燃气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不到控制,一旦出现一些突发性的情况,造成一些安全事故,就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大的损害和伤害,所以燃气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3.1燃气工程质量控制的技术措施

3.1.1组织向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宣传和贯彻工程技术的执行标准和规范。特别是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要进行集中讲解和介绍。

3.1.2研发燃气工程管理软件,实现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一方面保证了对工程质量、进度的实时管理监控,另一方面使工程建设情况的数据统计更加完备和准确。

3.2注重线路的选取

由于燃气工程具有的安全隐患性大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施工时,要确保燃气工程线路的选取与制定,要尽量避开人口居住密集的区域,选取人口稀少的区域作为线路的选择的原则,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施工的难度,增强质量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隐患给人们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在进行线路选择时,还要尽量避开地矿环境复杂的区域,这样不仅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而且还有利于施工质量的提升。

3.3根据不同的环境选取不同的强度和质量的施工材料

由于工程具有的长距离施工的特点,所以其施工的环境也是多变的,要控制施工的质量,就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选取不同强度和质量的施工材料,这样才能保证在不同的环境下,工程质量的稳固性。

3.4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燃气工程

由于其环境的跨度大,线路的跨度长,所以其施工环境也是不尽相同的,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就不同了。所以只有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才能适应不同环境不同情况下的施工要求,才能保障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性。

3.5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

在一些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如果一旦施工人员心理产生懈怠,就会给施工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所以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施工过程和施工技术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不出现差错和失误,一免造成安全事故和工程质量问题。加强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是确保施工技术和要求达到环境要求的重要的保障手段,它有利于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可靠,有利于对整个工程的管理和控制。

3.6加大对对工程质量检测的投入

要确保整个燃气工程的质量,就要加强对整个燃气工程的检测技术的投入。因为在工程的施工中,有些细小的问题是不容易被及时发现的,而往往都是由于这些细小的问题引起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要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检测的投入,以及时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工程的质量的问题。

4.有效结合经济性和技术性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工程建设的经济方面与技术方面是分开的,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并不比国外的工程技术人员差,但我国很多工程技术人员本身的经济理念比较差,在进行工程设计时比较保守,且相关的施工规划和设计规范比较落后。在我国,技术人员并不直接参与工程造价,他们认为自己只需要做好工程设计和工程施工管理即可,认为工程造价与自己没有任何的关系;财务人员和造价工作者基于财务制度工作,不具备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无法保证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这种情况在燃气行业中比较普遍。对于我国的燃气工程而言,要想做好工程造价,就必须将经济性和技术性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在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时,都应重视工程造价控制,各个部门也应做到配合密切。只有这样,才能在保证工程质量、进度的同时,做好工程造价控制。

结束语

随着燃气行业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燃气公司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市场化在给燃气企业带来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燃气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燃气工程具有施工距离长、施工环境复杂变化大、安全隐患性大、工程脆弱性大等特点。在进行燃气工程的施工与建设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燃气工程的这些施工的特点,加强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这样才能确保燃气工程的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盛敏.pe管道燃气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控制[J].建材与装饰:上旬,2009(07).

[2]刘静杰,管道燃气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民营科技,2014(01):124.

[3]李宁海,城镇燃气管道工程施工特点及检验对策[J].青海科技,2008(02):65-67.

大气环境安全篇9

21世纪是一个环保的世纪,环境安全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石油化工企业因为其自身特征,环境安全更成为企业的重要关注课题。但是相比而言,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较匮乏。在这样的情形下,研究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和应用,就十分有必要了。本文就是从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入手,探析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的应用。

关键词: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应用

前言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其生产的特殊性对环境造成污染较大,且呈现出日渐恶化的势态。如何解决环境问题成为了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采取合理的评价手段和评价方法,对环境影响做出评价,真实的反应出企业对环境安全影响现状,作为环境治理中的主要依据。

2,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这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石油化工企业飞跃前进。但对环境的影响也是在急剧增加,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为环境治理提供了依据。

2.1,环境安全评价概念

所谓的环境安全,是环境领域和安全领域相结合交叉形成的概念,是最近一些年才发展起来的。从广义上来讲,人们生存环境没有被破坏与污染就是一种安全状态。这种认识将地球中的一切生物放在同一个位置,共同为地球的环境安全努力。

从狭义上来看,且主要是确保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为中心,针对人们生产活动、生活以及学习环境或者场所和政治活动,避免遭到危害、污染以及威胁。

2.2,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概念

这个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安全,采用系统的工程方法与原理,使用可持续发展思想来分析环境危害和有害因素,进而来判断环境被污染的程度,提出科学的改变措施。这样,就可以为国家实施可持续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2.3,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作用

通过环境安全现状评价能够有效的减少污染环境的事故,对人员伤亡与伤害、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措施。由此可以看出来,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3.1,成为了清洁生产一部分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套预防、预测事故的环境安全评价,那就是清洁生产。而环境安全现状评价是清洁生产中一部分,对实施清洁生产起到推动作用。只有通过了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之后,石油化工企业才具备清洁生产的条件。

2.3.2,有利于国家宏观控制石油化工企业的经营

实施了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石油化工企业就必须要有效提高安全设计质量与投产后安全的可靠程度。通过该现状评价,就能够客观对企业环境安全水平下结论。让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知道存在危险性,有针对的做出安全改进。

2.3.3,选择合理的安全投资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让企业意识到危险性,还能够通过危险性去估计造成损失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事故的风险率。只有全面的掌控这些潜在的危害,才能够明确投入多少安全措施投资,将一些负效益降低最低。

2.3.4,确保经济安全

经济安全不是那一方面可以确保的,要由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综合起来共同确保才行。只有在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中,将这几者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环境与资源相结合,达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应用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主要是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来实现的,包含了大气的环境安全评价和水环境安全评价两个方面。

3.1,大气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从我国的空气污染的特点以及污染防治的重点可以看出来,现在空气中污染指数比较大是So2和氮氢化物以及总悬浮的颗粒物。而石油化工企业的排放物中这几类又是极为严重的,从下图可以看出:

上面两张图片就是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构建出来的图片。可以看出来,如果没有得到石油化工企业排放物的污染,通过信息处理软件构建出的图片就是图3―2,而经过了石油化工企业污染排放物的影响之后,得出的图片就是3―3。因此,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应用,就真实的反应出了企业中的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给企业提出了警惕的信号。石油化工企业必须有针对性的对排放物做出整改措施。

3.2,水环境安全现状评价

从我国的GB3838―2002的地表水环境的质量标准,加上石油化工企业排放污水特点中都可以看出来,其重点就是:CoD、氟化物、石油类、硫化物、苯乙烯等,而这些物质偏偏是污染水环境最严重的元素。从下图可以看出来:

石油化工企业排放出来的污水如果处理不恰当,就会导致河水成为了上面图片的模样,成为了5级水质量。石油化工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对排放污水进行整改。

4,结束语

石油化工企业无论是排放的气体还是污水,对环境的污染都是极其严重的。因此,要在石油化工企业环境安全现状评价的应用中,让石油化工企业惊醒起来,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

参考文献:

1,伶瑞鹏.企业安全动态评价系统的研究[Di.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

2,符泰然,程晓舫.大空间中热隐患的可视化监测[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2)

大气环境安全篇1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14848—9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对尾矿库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进行分析。

1.1尾矿废水尾矿废水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选矿时残存的选矿药剂和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常见的主要污染物有:①选矿药剂的残留成分(氰化物、硫化物、氯化物、表面活性剂、松醇油、絮凝剂等)及固体悬浮物(SS)。选矿废水残留的选矿药剂进入尾矿库后经过曝晒,挥发出有毒、有害气体。在日光、水及空气的作用下,选矿药剂可与尾矿库中残留的矿物及矿山环境中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形成二次污染。②尾矿中的重金属离子(即铜、铅、锌、汞、铬、硒、砷等),以及放射性核素镭(Ra_266)和钍(th_230)等。如果重金属离子质量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会导致重金属离子渗透迁移,从而造成尾矿库周围水环境的污染。

1.2固体废弃物固体废弃物常见的主要形式有:①尾矿。在尾矿输送过程中,因输送管道破裂易造成尾矿泄漏,影响尾矿库周围环境。尾矿库一旦发生溃坝事故,会造成尾矿砂大量下泄,这不仅危及下游周围的生态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②尾矿粉尘。当尾矿粒度达到0.074mm时,在堆存过程中若遇到干旱大风天气则易被大风吹动,造成大气环境污染。③尾矿库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废石、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

2尾矿库环境污染的主要形式

2.1水环境污染尾矿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体现在地表水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两个方面。尾矿废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在尾矿沉积过程中不断与尾矿中的某些物质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会形成新的污染物。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尾矿废水可能会流向水源地或天然排泄区,容易造成地表水长期大面积污染,对尾矿库周围居民的生产、生活及下游水体造成严重威胁。尾矿废水的渗漏与地球化学溶滤作用是影响地下水污染潜势的重要因素。尾矿砂经长期风化、侵蚀,通过大气降水形成的渗滤液,会淋溶出一部分污染物。污染物中常含有浓度较高的金属盐类、酸根离子、大量有机物、硫化物及其他有害物质,这些污染物通过包气带污染地下水。尾矿中若含有放射性元素,排弃后会对周围环境(包括生物)造成放射性污染,甚至可以通过植物富集进入食物链,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尾矿废水中污染物的迁移过程见图1。

2.2大气环境污染尾矿库在建设过程中,对大面积的土地进行挖掘,产生大量的弃土。若弃土粒径过小会在大风天气造成扬尘,污染大气环境。在堆存的过程中,尾矿长期受到水蚀和风吹日晒,表面发生风化,干燥无覆盖,一旦遇到适宜的风速必将导致尾矿飞扬,形成砂尘,造成附近大气环境的污染,甚至人体吸入过量粉尘,则可能导致尘肺病。如果尾矿粉尘含毒害、有毒元素,后果更为严重。同样,尾矿废水中含有的毒害物质,在阳光曝晒下,挥发出有毒、有害气体会导致中毒并影响周围大气环境质量。

2.3固体废弃物污染尾矿库建设过程中的弃土、废石或其他因尾矿库建设残留下的固体废弃物(金属制品及塑料制品等)应及时处理或堆放到指定位置。废石及弃土在雨水天气会被雨水冲刷而流失,堆放量过大会对下游的村庄及农田造成威胁。金属制品或塑料制品经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水侵蚀会渗出或滤沥出有毒、有害物质(金属离子、苯及其苯的化合物);这些物质渗入土壤会改变土壤结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有碍植物根系发展或残存于植物体内,影响周围植物生长。固体废弃物污染中最为严重的是尾矿砂地表运移。尾矿输送管道若破裂和损坏会导致尾矿浆泄漏,污染尾矿库区周围环境;尾矿浆中有毒、有害物质曝气不充分,渗流到周围土壤中,会破坏周围土壤环境及植物生长。尾矿库是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一旦发生溃坝,会导致大量尾矿砂外泄,覆盖下游大面积的土地和农田,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例如: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乡的某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尾矿砂下泄总量约20万m3,流经长度达2km,最大扇面宽度约300m,危害面积约30.2hm2,造成277人死亡、4人失踪、3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9619万元。尾矿库发生溃坝时,尾矿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毒、有害物质通过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转移,会将污染物迁移到土壤中;土壤中存在的污染物也能发生扩散;这对土地回复利用及植被生长有着重大的影响。

2.4尾矿风化污染尾矿中含有一定量的硫化物时,在曝晒或沉积后使得尾矿缝隙含氧量增高,硫化物与氧气或细菌发生反应,生成酸性水。酸性水一旦生成,不仅会增加某些物质的溶解,而且进一步加剧尾矿风化和内部化学反应过程,以及放射性元素和其他污染物迁移,造成矿区水系污染。在潮湿季节,毛细作用携带酸及有毒盐类向上迁移至地表,破坏植物的根系生长,进一步造成污染物的扩散。

3尾矿库环境污染控制的主要对策与措施

3.1提高尾矿库污染防治能力尾矿管理部门应根据矿山生产的需求,加强技术创新,选择清洁生产工艺,从源头减少尾矿废水的排放。同时,加强对尾矿设施使用材料的研究,改善尾矿设施的性能,保障尾矿库正常运行。此外,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如水幕法、喷洒固活化剂等方法),预防尾矿库扬尘。对尾矿库区,特别是已停用和闭库的尾矿库,要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矿山企业应设置尾矿库环境污染治理的专项基金,作为预防及治理尾矿库环境污染的费用。

3.2加强尾矿资源综合利用尾矿中含大量的可回收金属元素,且对占尾矿量50%~90%以上的非金属组分极少开发利用,因此作为二次资源应当充分地加以回收利用。随着选矿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利用先进的选矿技术对尾矿进行再次分选,以回收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根据尾矿的性质,可将尾矿运输到矿山地下采空区作为充填料;这样不仅减少了尾矿地表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还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尾矿还能作为建筑材料加以利用,如水泥、砖、陶瓷、微晶玻璃等。因此,加强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不仅能减少尾矿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还能提高矿山的经济效益[5-6]。

3.3加强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在尾矿库建设中,必须请具有与尾矿库等别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请相应资质的设计、建设、监理单位进行设计、建设施工、监理,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的规定,以及设计审查、审批和竣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消除在建设中埋下的隐患。在尾矿库日常监督管理中须严格遵守《ZBJ1—1990选矿厂尾矿设施设计规范》《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6号令)等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管理,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对尾矿库进行定期监测,以保证其安全运行。在尾矿库周边设置观测井,每年对观测井水质、尾矿渗滤液和堆积体导出水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两次监测;同时,每年对尾矿库渣样、周围受影响的地下水、地表水进行一次监测。通过监测及时地掌握尾矿库污染物的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的尾矿库管理技术人员并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培训,不断地加强尾矿库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监管能力及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责任制度等,明确监管人员的各项职责,并要求尾矿库监管人员严格执行相关管理制度。结合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技术,充分加强尾矿库的信息化网络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建立先进、高效的检测、预报系统和事故应急系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3.4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矿山企业不仅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生产和管理,还应针对企业的自身特点及企业的安全环保管理现状,建立适用于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安全环保检查,及时发现和预防各种安全隐患,并对尾矿库实施重点监控。加强与周围居民及当地政府的沟通能力,对周围居民进行安全教育及尾矿库污染防治教育,加强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尾矿库事故发生或造成环境污染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联合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对尾矿库发生事故及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督管理。企业应该深刻了解和学习有关《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安全生产许可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及要求,认真落实尾矿库的安全生产管理及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