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宣传的好处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2:52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1

近年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现实中的舆论环境与中央企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及贡献很不相称,有关中央企业的负面新闻舆论却经常充斥媒体,严重损害了中央企业的形象。据中国传媒大学舆情所对2012年涉及国企和国资委的舆情事件的统计分析,国内舆情中,正面事件占比23%,中性事件占比48%,负面事件占比29%;国外舆情中,正面事件占比25%,中性事件占比65%,负面事件占比10%。涉及央企系统的舆情话题约2060个,话题倾向以中性为主,占比为61.2%,正面话题占比12.4%,负面话题占比26.4%。一些负面宣传舆论的背后,不仅暴露出中央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同时暴露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能力已落后于实践要求的客观事实,宣传舆论引导的方式方法不适应新形势、新媒体对宣传舆论的新要求。

本文从中央企业宣传舆论环境现状入手,结合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实践,探索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新思路和对策。

新形势下中央企业宣传舆论

引导工作的基本情况

目前,中国社会整体上处于矛盾的多发期和并发期,中央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破难阶段,各种问题不断呈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中央企业由于点多、线长、面广,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各种宣传舆论的挑战。如何有效地开展宣传舆论引导,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

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越来越多中央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面临的宣传舆论压力不断增强,这就迫切需要越来越重视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逐步建立健全塑造中国企业的外部形象。中央企业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作用。国资委成立以来,深刻分析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高度重视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对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和地方国资委主任研讨班上多次邀请新闻宣传方面的官员、国内知名宣传舆论专家讲授相关知识。成立了国资委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新闻中心。许多中央企业从战略高度来谋划新闻宣传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新闻宣传工作;一些企业设立了新闻宣传中心或新闻宣传办公室;中央企业普遍建立了新闻宣传制度,明确了新闻发言人;一些企业将新闻宣传工作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专题学习研讨等,提高了中央企业新闻宣传水平,特别是宣传舆论引导能力。

正面宣传舆论引导力度加大。适应国有企业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及媒体传播方式快速变化的新特点,国资委及中央企业主动宣传意识和策划意识不断增强,加大了正面宣传、主动宣传引导力度。2012年,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宣传,进一步壮大了有利于国企改革发展的主流舆论。组织了“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团”,在全国15个省市和部分高校对“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入航天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中央企业先进精神进行了广泛宣讲,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活动,如“国企改革发展成就”、迎接十“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等系列主题宣传,集中宣传了吴大观、孙家栋、郭明义、李俊贤、窦铁成、罗阳、李新民等一批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推出了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人民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刊发系列理论文章,对涉及国企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起到了正本清源、解疑释惑的作用。

宣传舆论引导方法载体不断创新。适应新媒体的需要,不断改进创新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方法,丰富、拓展传播载体和渠道。与中央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建立了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和工作联动机制;与媒体记者、专家学者之间的合作不断加强,神华集团与人民网合作建立了“舆情监测网”并上线运行;重视利用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增强传播效果,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南方航空、上海贝尔等企业开通了官方微博;加大“请进来、走出去”的力度,邀请媒体记者、专家学者、意见领袖、院校师生等走进企业;主动走进媒体和高校演讲、授课,参加国内、国际论坛,传播企业的价值观。2012年国资委首次组织了50多位外国驻华新闻官到企业参观考察,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拍摄了第一部反映国企改革发展历程的大型纪录片《国企备忘录》及专题片《国企在海外》,在中央电视台播放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同和反响,增强了宣传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尽管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在近年来宣传舆情引导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社会上丑化、妖魔化央企的现象依然突出,舆论环境与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相比,与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要求的舆论力量支持相比,与广大职工的期待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足。

思想意识滞后,观念跟不上形势要求。部分中央企业对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还不到位,把宣传舆论引导工作仅仅看成一个部门的事,没有把宣传舆论工作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来规划,缺乏统筹和系统设计;不适应新媒体带来的舆论格局的新变化,习惯于运用传统媒体,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对内部的宣传比较重视,对外宣特别是在海外如何做好宣传舆论重视不够;对正面宣传比较在行,对负面舆情产生的后果研判重视不够,声誉风险意识不强;主动解疑释惑、回应关切、勇于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的《中央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分析报告(2010年7—10月)》显示,中央企业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存在以下特点:普遍采用沉默公关方式应对危机舆情;采用传统媒体配合网络媒体的形式,较少使用新媒体;仍然存在删帖等不当网络公关行为。可见,中央企业在宣传舆论应对方面观念陈旧、缺少与媒体大众的主动沟通,解决问题方式方法陈旧等,致使在舆情应对与引导上经常处于被动应付状态。

方式方法陈旧,不适应新媒体需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宣传传媒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媒体正受到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前所未有的考验,目前我国现有报纸1918种、期刊9867种,公共广播节目2726套、公共电视节目1329套,具有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业务资质的新闻网站近400万家。我国互联网网民数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异军突起,打破了媒体传统格局,媒体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长期以来主要通过传统形式开展宣传、消息、塑造形象的中央企业已经不适应新媒体的需要。一些中央企业停留在用传统的方式方法应对媒体,不研究网络媒体传播规律,经常陷入被动局面;一些企业不善用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进行宣传舆论引导,造成了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舆论失真;不注重研究不同受众的特点、接受习惯,没有宣传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宣传舆论引导的渠道狭窄,中央企业的“好声音”发不出来。

工作机制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宣传舆论引导的机制还不健全,资源配置不合理,宣传舆论制度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制度不健全。有些企业宣传舆论职责不清、职能交叉、资源分散,没有制订宣传舆论引导管理办法,内宣与外宣、新闻宣传与广告投放、品牌传播与形象建设的协同性不够。二是企业新闻宣传制度和新闻发言人机制不健全。一些企业新闻宣传没有归口单位,更谈不上新闻发言人。不少企业虽然有制度,但是落实不到位,新闻宣传滞后,信息不愿公开透明,宣传报道口径不一。三是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危机管理和突发事件媒体应对预案。危机来临时,没有危机管理流程,缺乏应对媒体的经验,仓促上阵。四是企业宣传舆论引导与企业中心工作脱节的现象存在,国有企业拥有的宣传资源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企业之间的统筹和协同还不够。

宣传舆论引导能力较低,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中央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支专业高效的宣传舆论人才队伍,宣传舆论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年龄结构不合理、学习培训不够,导致宣传舆论引导能力不足。许多企业人员调动和轮岗频繁,新从事宣传舆论人员没有参加过专业培训,不清楚宣传舆论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求,譬如跟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危机公关能力、主动引导舆论的能力等,亟须通过加强自身学习和培训,并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

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渠道不畅,合作关系有待提高。如何利用好媒体,为我所用,引导媒体方向,使宣传舆论朝着有利的方向转化,是中央企业面临的普遍性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与各类新闻宣传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然而,一些企业对此认识不足,措施不利,方法手段单一,不注重与媒体平时沟通联络,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感情,有的企业只和某个媒体来往,不注重建立全面的媒体网络关系。相比日本和欧美企业的做法,我们在这方面差距较为明显。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是巩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维护经济安全的客观要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们党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所确定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发展道路。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国家竞争力,具有关键性作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面临着复杂的舆论环境。社会上对国有企业持有偏见、误解、误读、不了解的人还不同程度存在。少数人出于各种目的,丑化妖魔化国企,散布“国企垄断”“国企腐败”“国企低效”“与民争利”等言论,混淆视听,误导公众,造成了人们思想混乱。我们必须从巩固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性。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是营造改革发展良好环境的迫切需要。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新媒体的日新月异发展,中央企业所面临的舆论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宣传舆论一律的时代已不可能再现,民间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不断加大,各种信息的快速传播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软实力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企业的声誉、品牌、形象直接关系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长期以来,我们很多企业存在重业务轻形象、重产品轻品牌等问题,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上榜的国资委系统监管国有企业达到54家,而以品牌价值排名的《商业周刊》“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没有一家企业上榜。对企业来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品牌、形象也是生产力。品牌和形象不是小事,而是事关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大事。譬如企业出现的突发事件或负面舆情,如果应对失当,不仅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也会导致股票贬值、产品滞销等经济损失;不仅会导致单个企业声誉受损,也会导致国有企业整体声誉受损。我们必须强化中央企业形象建设,通过有效公关,搭建沟通平台,促进相互了解,以赢得公众对企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是国有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现实要求。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突出表现在是否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截至2011年底,中央企业对外直接投资499亿美元,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538亿美元,境外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已经分别占到全部中央企业的11%、16.9%和11.3%。截至2012年底,中央企业在海外设立的机构、控股、参股的公司已超过6000家。走出去的企业,代表的不是一个企业,而是一个国家,企业的形象代表国家的形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重国内宣传、轻国际传播”的局面,在依法诚信经营的同时,借助国际化传播平台,塑造良好形象,以赢得所在地政府和民众的理解尊重和支持,为企业国际化经营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是适应当前社会媒体舆论环境的实际需要。近年来,互联网络、数字报纸、触摸媒体、移动电视、楼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正逐渐消解着传统媒体的边界,以锐不可当的态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变革,同时也丰富了网络舆情的传播载体。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或者媒体3.0时代),传播方式和舆论格局悄然发生着深刻变化,传播主体更加多元,传播渠道更加多样,传播范围更加广阔。主要表现在:一是新媒体异军突起。论坛、社交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特别是微博迅猛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媒体格局,舆论引导和舆情管控难度加大。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第一大国,2013年上半年,新浪微博注册用户达到5.36亿,并且微博网站数量多,传播功能增强,尤其是微博的转发功能实现了信息传播速度的几何增长。二是媒体观点多元多变。媒体市场化改革加深,竞争加剧,价值取向受商业资本影响,媒体从业者思想意识更加独立,偏好求新、求异、求娱、求怪,动辄进行道德审判、舆论审判。三是意见领袖影响凸显。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名人明星凭借专业优势和前卫观点,成为“粉丝”众多的意见领袖,直接影响甚至左右公众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对此,中央企业必须加强对媒体环境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探索,切实提高宣传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加强正面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改善新闻宣传舆论环境,实现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和谐沟通,树立中央企业良好品牌形象,着力构建“一、二、二”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模式,即科学搭建一个舆情监测系统,重点抓好正面宣传引导、危机管控两个关键环节,全力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两项保障措施,着力提升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水平,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科学搭建一个高效的舆情监测系统

舆情监测系统是利用互联网信息采集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全文检索技术,结合网络舆情的传播分析模型,通过对境内外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贴吧、博客、微博等网络资源进行全网监控、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从而帮助用户及时掌握舆情动向,为舆情工作部门提供信息参考和决策支持。舆情信息是中央企业了解情况、分析形势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从近几年中央企业新闻舆论发展趋势来看,传统媒体对中央企业的负面新闻相对较少,绝大多数负面舆论都是因为网络媒体的推动,网络媒体新闻的突发性、即时性、海量性、互动性,让众多身陷其中的企业感到猝不及防。因此,建立一个高效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抓好日常舆情信息监测工作,对媒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点跟踪、分级处置,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中央企业而言已迫在眉睫。国家电网、神华集团、国电集团等中央企业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实行由专人负责、专业公司配合的舆情监测、研判与处置工作机制,形成全方位监测制度,定点监测、应急监测相结合,日报、周报、月报、专项报告并行的机制。安排专人担任网络监控员,24小时值班监测网络舆情,周末和节假日轮流值班,发现负面舆情随时短信预警。安排专业公关公司定时报送企业日报、周报及加强对不良信息的处置报告,企业也收到了实实在在的宣传舆论效果。

重点抓好正面宣传引导、危机管控两个关键环节

第一,加大正面宣传引导力度,形成有利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正面舆论场。同志指出,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有“占领”意识,而且是牢固地占领,而不是时紧时松。同样,对于新闻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就要被他人占领,正面宣传不占领就要被负面报道占领。做好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坚持正面宣传引导为主方针,大力宣传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和贡献,进一步树立中央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达到树立信心、化解矛盾、疏导情绪的作用,为中央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中央企业正面宣传主要内容:一是大力宣传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地位、作用及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及作出的巨大贡献。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对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企业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引领作用;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排头兵作用;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中发挥着领军作用;在实现各类所有制共同发展中发挥着带动作用。二是大力宣传改革开放以来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成功之路。国有企业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扩权让利、承包经营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破产关闭、重组并购到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从三年改革脱困到做强做优、培育国际一流企业,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成功之路。包括: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企业经营机制发生深刻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等。三是大力宣传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贡献。中央企业是国有经济的骨干力量,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肩负着政治、经济、社会、国防等多重社会责任;中央企业在依法经营、诚实守信、节能减排、保护环境、自主创新、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着表率作用;特别是在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物价、抗击自然灾害和完成国家重大活动等大事、要事、难事中,勇挑重担、知难而上,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四是大力宣传中央企业改革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彰显国企价值,树立良好形象。此外,正面宣传还需要针对一些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的理论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进行释疑解惑,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增强公众对中央企业的信任,为中央企业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新闻舆论环境。

第二,加大舆论危机管控力度,抓住有利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宣传舆论主动权。突发性危机事件在中央企业中时有发生,不但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企业形象,阻碍正常生产经营,甚至破坏稳定团结的大局。因此加强舆论危机管控,及时正确科学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是所有中央企业共同面临的严峻课题,也是中央企业提升宣传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方面。目前中国社会整体上处于矛盾的多发期和并发期,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破难阶段,各种突发危机事件不断呈现出来。综合来看,中央企业突发危机事件主要包括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如中石油吉化爆炸事故等;财务金融突发事件,如中航油新加坡事件等;群体性突发事件,如胜利油田下岗职工示威游行等;涉外型突发事件,如去年利比亚战乱中资公司受损事件等。此外还包括由媒体不实报道或者片面报道引发的媒体事件等。这些危机事件点多、线长、面广,如果处理不好将给企业的社会形象、经营管理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后果相当严重。中央企业必须将危机管控作为事关企业生死的大事抓好,确保关键时刻的宣传舆论的主动权。

在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要重点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及时汇报,做到信息畅通。科技的发展、通信的便捷、网络的普及,丰富了现场信息传播和传递的源头,中央企业发生的任何突发性事件都很难处于保密状态。中央企业政治责任重、社会影响大,突发危机处理不慎,往往会引发超出危机事件本身的关注和影响。因此危机发生后,中央企业必须第一时间向上级机关和当地新闻宣传主管部门汇报,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合力。二是正确面对,敢于正视问题。正因为在网络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手机通信、触摸媒体等新媒体已成为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突发危机是“瞒不住”的。如果中央企业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表明态度,用“负荆请罪”的态度让公众看到诚意,则将赢得部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并将舆论的注意力从批评中央企业转到支持中央企业查处危机事件本身上,从而避免因危机遭受形象重创。三是善用媒体,权威消息。突发事件发生后,由于信息传播混乱,极易出现谣言四起、公众心理失衡、情绪波动等现象。第一时间权威准确的消息,可以增强公众对党和政府以及中央企业的信心,有利于遏制谣言、安定人心。除当事单位自己出面说明情况外,还要更好地对新闻媒体做好服务和管理,并争取权威媒体权威消息,通过媒体传递客观真实的信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汇集传播能量,赢得社会的支持、公众的理解。四是关注舆情,处理负面舆情。危机事件发生后,当事单位要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对一些负面舆情信息及时进行处理。对于一些网络的负面信息,可以及时进行撤帖或更换标题处理;对于网络搜索,可以督促搜索引擎网站酌情处理,或用优化软件将其下沉。为微博时代,还要特别注重舆论领袖的作用。舆论领袖粉丝众多,动辄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之巨,他们的观点影响着观众对同一事件的认知,比一般媒体传播得更为广泛。可以借助舆论领袖对事件的解读,引导公众舆论。

全力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两项

保障措施

第一,建立健全宣传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宣传舆论引导是一件政治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主要建立健全六项制度。

一是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突发事件新闻处置机制是中央企业降低和防控风险的需要,对中央企业宣传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高度重视企业突发事件的宣传舆论应急处置工作,把突发事件新闻处置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和整体应急预案中,制订预案和工作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积极主动开展新闻宣传引导和,解疑释惑,掌握话语权。

二是建立新闻工作机制。突发事件发生后,确保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建立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是中央企业加强与民众沟通,增强相互信任的基础。突发事件的新闻在时间上要遵循“4小时黄金准则”。要做到第一时间启动突发事件新闻应急预案,确定应对原则,明确新闻发言人、准备背景材料,统一媒体应答口径;第一时间了解、跟踪媒体报道情况,进行研判,及时引导舆论。

三是建立舆情监测与研判机制。为及时有效地实现舆情反馈,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无缝隙、无漏洞舆情监测,应建立起全站点、全天候的监测网络,力争使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从即时处置型向事前预警型转变。舆情信息员要加强对安全隐患、苗头事件的预测,掌握事件舆情的传播路径,加强对有关信息的跟踪、汇总、梳理、归纳,将监测结果以专报、摘报的形式及时上报企业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并协同相关人员进行会商、研判,为应急处理预案的实施提供快速决策依据。

四是建立与新闻媒体良好合作机制。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企业做好舆论宣传引导工作的重要保障。在这个新媒体时代,人人都具有传播和信息的可能,但实践证明人们更倾向于接受具有信息来源丰富、声音权威的媒体信息,因而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是中央企业必须具备的能力。中央企业可以定期与媒体进行沟通,采取多种形式与主要新闻网站建立联系;或邀请记者走进企业,参与重大活动,主动提供新闻线索,尽量争取主要媒体记者和编辑的信任和支持,获得新闻媒体的公正对待,从而形成稳定、有效、快捷的正面传播渠道。

五是建立宣传舆论工作队伍培训机制。打造一支精干的宣传工作队伍对中央企业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加强培训、重点培养等措施,形成宣传舆论培训的良性机制,促进中央企业新闻宣传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的提高。要不断创新队伍培训方式和方法,不定期地开展培训活动,通过课堂教授、借调学习、定向培养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定期组织学习沙龙、读书会、研讨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开展讲座活动,或者组织内部员工进行经验交流;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研究,储备理论知识,探索学习及应用的新措施和新方法;购置相关书籍材料及电子图书馆服务等,建立实体或虚拟的小型“图书库”,供员工查阅和自我充电。

六是建立宣传舆论引导评价机制。建立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的评价机制,可以做到量化测评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能力,使舆情应对处置向事前预警型转变,将突发事件舆情风险降到最低限度,增强相关部门对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可进一步促进各中央企业根据评估体系,对照督准、查漏补缺,以评估作为动力,有效推动企业宣传舆论能力上水平,同时也是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引导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志。通过设立制度建设、队伍经费、经费投入、应对成效、社会评价、专家评价等一系列重点指标为特点的评价体系,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日后中央企业舆情引导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第二,建立中央企业宣传舆论四支队伍。

宣传舆论工作的质量、舆论引导水平的高低,说到底,取决于宣传舆论工作者的素质和队伍建设。根据中央企业实际情况,主要建设好四支队伍。

一是建立高素质宣传舆论工作者队伍。加强宣传舆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新形势下对宣传舆论工作思想观念、政治业务、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过学习培训、重点培养、加强锻炼等方法,不断提高宣传舆论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自身素质,培育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宣传舆论工作者队伍。

二是建立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队伍。按照国资委《中央企业新闻工作指引》的有关要求,积极推动中央企业逐步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中央企业总部及重要子企业必须设立新闻发言人以及相应的新闻机构,同时要提高新闻发言人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加快中央企业新闻发言人队伍的建设步伐,为做好中央企业新闻工作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三是建立中央企业网评员队伍。选拔一批热爱网络宣传工作、熟悉网言网语、具备足够上网时间和条件、长期活跃在新闻网站和网络论坛的网评员,通过办班培训、考察学习等形式,提高网评员的舆论引导水平。同时通过开通微博客等途径,加强针对本单位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营造利于本单位发展的良好网上舆论环境。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2

一、深入基层挖掘法,实现“三贴近”

(一)深入一线挖掘新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新闻宣传“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工作者不能关起门来想点子,要“沉”到人民群众之中,沉入新闻源头中去挖掘新闻事实。同时,要注意挖掘新闻资源和素材蕴含的全部信息,使信息链条得到有效延伸。通过对大量的、丰富的素材进行深加工,通过分析、思辩、提炼,努力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深入揭示事物的内涵与本质。

(二)瞄准热点捕捉新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大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是公众的聚焦点。新闻宣传的职责是要把群众关心又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挖掘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闻事实与群众的相关性,敏锐捕捉群众关切度高的热点。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新闻单位既要报道新闻事实,还要善于从群众关心的视角推出背景新闻、热点透视,通过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从而超越新闻事实本身,挖掘出更加丰富深刻的新闻。

(三)贴近生活提炼新闻。所谓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宣传要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始终把工作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一个好的新闻宣传,离不开构思的独特、策划的精妙、表达手法的新颖。然而,蕴藏在生活实践中的新闻事实就像一颗颗散珠,需要宣传者用一根线巧妙地串起来。要改变过去新闻宣传习惯于顺向观察现实生活,顺向谋篇布局的思维定势,善于通过逆向观察问题,反向构思新闻作品的方式,有时能给受众一个意外的“惊喜”,获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二、主题宣传系列法,唱响主旋律

(一)主题宣传“常态化”。要组织媒体围绕中心工作开展经常性的新闻主题宣传活动,善于围绕主题深入剖析,使之细化成公众关注的子题目,展开新闻报道。通过连续不断的主题新闻宣传,一波接一波的宣传,一轮连一轮的宣传,前后衔接,首尾呼应,在全社会营造主题宣传的舆论强势。

(二)主题宣传“战役化”。主题宣传要在准确把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重心的基础上,对新闻宣传及时进行统筹策划。每一个主题宣传活动如组织战役一样,精确设计,做到主题明确、导向明确、内容明确、人员明确、时间明确、形式明确。特别是要抓好各类新闻报道体裁的综合运用,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善于运用消息、通讯、特写、综述、图片、言论等多种形式,集中时间宣传工作亮点或新闻典型,形成舆论攻势,占领舆论主阵地。

(三)主题宣传“立体化”。主题宣传的系列化,需要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媒体的整体联动。即对同一宣传主题,要在同一时间段,组织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类型的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系列宣传报道,做到全覆盖,形成立体宣传势态,发挥规模宣传效应。

三、典型宣传形象法,增强认同感

(一)精选宣传角度。先进典型打动人的关键是典型要有血有肉、生动鲜活。因此,宣传先进典型,必须摈弃搞“假大空”、“高大全”传统做法,精选角度进行深度挖掘,选择最能打动群众心灵的宣传角度,选择群众感同身受的新闻事实,原汁原味地把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展现在群众面前,让群众自己去感受、去领悟。

(二)形成关注焦点。新闻宣传只有把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着力点变为群众的观注点、兴奋点,才能起到凝聚人心、集合力量的作用。实践证明,先进典型离群众越近,就越有说服力感召力,越为群众所欢迎和认同。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才能激活群众兴奋点,才能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先进典型既是群众中的一员,又是群众的优秀代表。

(三)揭示本质特征。典型宣传形象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揭示事物的本质,能否回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能否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因此,典型宣传必须注重对受众的穿透力,注重对典型人物或典型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把体现事物内在本质的东西展现出来,最大限度地给广大群众以启迪。

四、阵雨细雨结合法,润物要有声

(一)要下好“细雨”。“细雨”式新闻宣传就是指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媒体要认真做好常规性、经常性宣传报道,把需要宣传贯彻和展示的各种精神、理念和信息以“细雨”的方式传递给广大受众,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效果。只有不间断地抓好常规性、动态性的宣传报道,才能让当地、上级和外界受众了解其发展状况,掌握其工作成果,听到其声音,看到其形象。

(二)要下好“阵雨”。“阵雨”式新闻宣传是指集中式、战役性宣传报道。一个地方要从异彩纷呈、信息繁多的新闻宣传中脱颖而出,吸引人们的视线,就要适时开展“阵雨”式新闻宣传。把发生的成功经验、典型事迹、发展成果等通过平面、纸质和网络媒体集中时段、集中对象,全方位、立体式宣传报道,对内可以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外有助于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细雨”引“阵雨”。“细雨”、“阵雨”二者适度且完美的结合,媒体也会对某个地方的宣传报道在众多区域中寻求平衡。就一个地方而言,要善于发挥本地媒体和外地媒体的作用,做足常规性、动态性宣传报道的功夫,努力下好新闻宣传的“细雨”;不仅如此,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新闻宣传的“细雨”引出新闻宣传的“阵雨”来,即适时邀请媒体进行集中采访、集中宣传,努力形成“细雨”与“阵雨”相互补充、相互衬托的态势。

五、正面宣传效应放大法,增强影响力

(一)提升宣传层次。放大正面宣传效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目的地把“局部”的宣传变为“全局”的宣传,把低层次的宣传推向高层次宣传,把影响“一小片”的宣传变为影响“一大片”的宣传。

(二)拓展宣传地域。正面宣传要敢于跳出“地域”的局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把自己好的新闻线索、有特色的新闻素材向外地新闻媒体推荐,借助外地媒体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正面宣传地域,扩大自己的正面宣传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正面宣传光靠传统媒体的单方面宣传,其影响力是有限的,还需要多种宣传形式的综合运用,多渠道放大正面宣传的效果。如就一个新闻事件的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还可以就某个典型的新闻事件开展研讨会、座谈会、巡回报告、图片展览、文艺创作、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把正面宣传的效果完全释放出来。

六、负面事件正面宣传法,帮忙不添乱

(一)负面事件宣传报道要注重破题。任何一个负面事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得当,对于事件本身是一个防止事态恶化和促进迅速整改的力量,对于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警醒和教育,对于受负面影响的相关单位和人员是一种安抚和疏导,对于社会矛盾是一种化解。因此,要把握宣传报道的分寸,根据负面事件的性质来选择报道角度。如对违反公共道德的负面事件重在谴责和引导。

(二)正确对待外部新闻舆论监督。外部新闻舆论监督是指除本地新闻媒体以外的其他媒体对发生在本地的负面事件的批评性报道或负面报道。在处理记者和媒体对负面事件的调查采访时,只要不涉及国家安全、国家机密及军事机密的,我们要求区内任何单位、部门应本着乐于接受监督、敢于面对问题的态度积极接受采访,并与之密切配合,如实反映情况和问题,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抵制、推委。同时,党委宣传部门要准确掌握媒体的到访情况,做到热情服务,了解媒体记者的采访意图,并做好被采访单位和采访记者之间的沟通工作。

(三)负面事件宣传力求产生正面效应。负面事件正面宣传贵在成为“减震器”、“减压阀”。因此,在遇到负面事件时,要从正面角度入手组织宣传报道,使负面事件宣传报道产生正面效应,成为认清问题、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进步的强大舆论力量。即从相关单位如何解决和处理,如何采取强有力的处置措施,如何以此为戒改进工作等方面进行报道。同时,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要及时把好脉,通过本地媒体和区外媒体发通稿的方式,让公众了解事件的真相,促进问题解决,推动工作进步。

七、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法,打好主动仗

(一)转变观念,主动应对。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即时聊天工具、博客、BBS论坛、手机短信等新型传播形式对通过传统新闻媒体手段引导社会舆论产生了巨大冲击,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的要求,树立突发事件公共信息管理新理念,由“消极应付”转为“主动应对”,把信息与事件处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全新的突发事件新闻应对机制。在制定本地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时应有新闻应对预案,明确新闻宣传负责人、新闻发言人和专门的新闻写作人员。

(二)争分夺秒,先声夺人。为减少流言和谣言传播及其负面影响,避免出现不利的舆论导向,新闻写作班子应在第一时间撰写出稿件,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有关信息。在信息传播渠道选择上要适应网络信息传播速度以分秒计算的特点,争分夺秒在网上首先,确保占领网上第一权,同时在当地电台、电视台连续播出,再考虑尽快见报,以赢得引导舆论的先机。

(三)全程跟踪,滚动宣传。突发事件的新闻宣传必须随着事态的发展、调查事件原因的深入、处置工作的全面展开,需要进行连续的“滚动宣传”。要把握消息主导权,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和社会舆论情况,举办多频次、多层次、多角度的新闻活动,通过媒体向社会及时提供大量的信息,形成大面积的信息覆盖,让受众随时知道最新、最多的新闻信息,及时知晓党委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能力、处置能力,满足社会公众对突发事件的信息需求。

八、消极信息积极消化法,引导要得当

(一)畅通信息渠道。要建立健全重大事件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信息收集、反馈、处理系统,建立消极信息排查制度,对可能被媒体和公众关注的事关发展稳定的问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排查会的方式,对明确应对的策略和方式,真正做到面对传播的消极信息临危不乱,处置有方。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3

关键词:新媒体;招生宣传;科技策划

为了整体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招生宣传研究情况,本文选择CnKi中国知网,通过键入“招生宣传”选择主题进行搜索,共检索文章2399篇文献,以“招生宣传”和“新媒体”为主题进行搜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约133篇。输入“招生宣传”和“微博”为主题进行搜索,检索到文献20篇,输入“招生宣传”和“微信”为主题进行搜索,检索到文献10篇。本文将选择与新媒体及招生宣传相关的文献做一个总的研究综述。

一、新媒体定义

百度百科给新媒体下的定义是: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暨南大学谭天教授在《锵锵三人行:对话新媒体研究――中国新媒体研究高端论坛实录》中说到:新媒体其实并不是“媒体”,或者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媒体,而是基于互联网的媒介平台。[1]随后,谭天教授再次提到,新媒体不仅是一个内容集成平台、信息平台、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开放的综合服务平台。[2]

2015年谭天教授在《新型主流媒体的界定、构成与实现》中写到:新型媒体是相对于报纸、广播以及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型媒体形式。新型媒体是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出现的,以传统媒体为依托、以新兴媒体为平台提供内容和服务的新型媒介组织。[2]笔者在认真阅读了谭教授的相关文章后对其说法非常赞同,而纵观近几年学术界关于新媒体研究的文献,目前很多新媒体研究者研究的就是一些新兴的新型媒介平台组织。因此,在本次新媒体环境下招生宣传一文中,我们暂且将新媒体研究目标也锁定为一些新兴的媒介平台组织,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

二、新媒体招生宣传现状研究

生源是学校赖以发展的基础,每年的招生宣传活动一直是各个院校的重头戏,招生宣传不仅是对外的信息传送,更是学校展示整体形象的机会。如何做好招生宣传也是学者以及教育界人士一直在探索的话题。

天津财经大学招生办公室翟俊在《谈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招生宣传工作》中充分分析了高校招生宣传工作的目的和所面临的困境后认为,基于新媒体时代下技术与传播方式的变革,信息传播的外延与内涵也在发生着改变,招生宣传工作的组织方式和形式也应该跟随这种变革进行调整和拓展。多形式多渠道的联动宣传,将是未来招生宣传工作的主要组织形式。

西安培华学院霍元敏在《浅析新媒体在高校招生宣传中的应用》一文中提到,新媒体的优势在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帮助受众获取主要信息,争取优质生源竞争使得高校招生工作面临更大压力,招生工作目标不仅仅是完成每年的招生计划这么简单,更要通过不断提高生源质量提高学校的竞争力。霍元敏通过对近几年新媒体平台(学校官网、网络咨询平台、微博、微信)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后提出,必须不断转变观念,把招生宣传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系统地进行组织和安排,在招生工作策略和技巧上创新,在宣传的内容、形式、渠道等方面进行科学策划,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招生宣传有效性。

姜显亮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文中在分析了目前招生宣传的趋势以及传统的招生宣传手段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利用新媒体渠道进行招生宣传,他提出可用学校官网、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招生宣传,并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在招生宣传中的优势。

三、新媒体工具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传播的及时性,内容丰富性,应用的社圈性等特点,为新媒体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目前,在新媒体招生宣传中,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工具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好评,有学者建议,院校在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时应积极使用新媒体工具。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董贞荣和费静在《网络媒体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一文中总结了目前用于招生宣传的网络媒体后认为,运用网络媒体开展招生宣传,将成为招生宣传的一种重要途径。

清华大学是我国利用新媒体进行招生宣传最早的学校之一。据上网查询统计:目前,其官方微博“清小华”拥有7万关注量,官方微信“清小华”拥有超过3万的订阅量,“清小华”成功宣传了清华大学校园形象,并拉近了学校与考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截止2014年年底,我国约有464所院校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招生宣传,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院校的共识。

(一)微博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

李志伟在《新时期高校招生宣传中微博的应用》一文中分析了微博招生宣传的作用后,他认为微博作为目前最具影响力公众平台之一,对新时期高校招生宣传有重要作用。

李彤在《大学微博影响力评价及其应用价值研究》中通过大量数据研究得出,生源质量与微博影响力之间是存在相关性的,在研究中,通过数据发现,其微博平均转发率越高,其当年的生源质量就相对有所提升。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招生工作来讲,我们可以通过有效地扩散高校官方微博信息,即提升其微博转发率,使更多的人接收到微博信息,从而来影响人们对高校的认知,进一步地发挥微博平台在招生工作中的宣传作用。

田美乐在《职校形象的微博建构与传播研究》中经过大量实证材料和理论研究得出,微博自身独有的传播特性,整合了各种传播手段的优势,是建构和传播立体化的职校形象的重要工具,不仅可改变社会公众对于职校的刻板成见,传播积极的职校新形象,甚至能推进整个职业教育技术行业形象的改善。

(二)微信、QQ等在招生宣传中的应用

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招生办公室宋峻峰、南京工程学院教务处教育技术中心邢琦在《高校自媒体社群式招生宣传探讨》一文中通过对目前高校招生宣传手段的局限性分析和目前自媒体发展情况的探究,提出了自媒体招生模式。笔者认为,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社交软件平台可以实现与考生的一对一交互。这个交互是私密的、双向的,私密性确保了信息不被传播;双向沟通、及时回复又避免单向推送无反馈的问题。能更好地体现高校和考生间的平等对话,提高考生的满意度和黏性,提高高校的宣传效果。

韩雅楠在《新媒体时代下的招生实证研究――以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招生为例》一文中通过对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考察研究,提出了微信招生的实证依据,并介绍了微信招生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招生就业处王忠强、胡增军、郭斌在《基于社交媒体的独立学院招生宣传对策构建》中通过对独立院校中社交媒体(微博、微信、QQ)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后认为,在社交媒体技术飞速发展,以及高校间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要认真把握社交媒体(微博、微信、QQ)这个在“准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巨大的工具。

四、新媒体在招生宣传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一)新媒体应用意识不高。山东师范大学郑培元在其学位论文《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媒介应用研究》中通过对高职院校招生宣传人员媒介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在报纸媒介、电视媒介和网络媒介中,高职院校招生管理人员的媒介选择倾向为报纸媒介和网络媒介,电视媒介由于自身缺陷并不被招生管理人员看好,电视媒介的应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网络媒介虽被招生管理人员广泛使用,但其应用功能主要以单一的高校官方网站为主,其它网络工具诸如搜索引擎、腾讯QQ和微博等也可用于招生领域,但并未引起招生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与用户使用搜索引擎的频率以及腾讯QQ和微博的蓬勃发展相比,招生管理人员对网络媒介工具的应用意识相对滞后。

(二)缺乏长期稳定的招生宣传机制。兰州城市学院招生就业处吴艺在《浅析现阶段高校的招生工作》一文中说,随着生源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个高校都加大招生宣传力度,在考生填报志愿期间,尽最大可能的宣传学校,争取优质生源。常规的招生宣传时间一结束,即考生志愿填报完成,招生宣传工作也随之完成结束,之后等待来年再进行同样的招生宣传。如此进行招生宣传,集中在高考志愿填报前后很短的一段时间内向考生传递大量的招生信息,此时高校基本全在进行招生宣传,考生收到招生信息时间短、信息量大,未必效果最佳。因此建议高校应全员动员,利用媒体,充分做好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同时建立稳定、高效的招生宣传队伍。

(三)新媒体使用不完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刘杨、楼威、包君君在《高校招生网与新媒体融合及交互模式探析》一文中指出,许多院校招生网与时下流行的微博、手机媒体、QQ、微信、网络社群等其他新媒体结合甚少,没能有效发挥出网络新媒体的优势。笔者提出招生网站应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交互,提出了手机+QQ等互动平台+招生网系统、博客(含微博)+手机+招生网系统以及BBS+网络社群+招生网系统三种模式。

五、对新媒体招生宣传的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招生宣传机制。南京工业大学招生办周辉和食品与轻工学院权良媛在《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机制及其创新》一文中建议建立招生宣传机制,1、确立指导思想、构建整体模块。2、研究生源数据,预测趋势走向。3、丰富宣传资料,多为开展宣传。4、筛选生源市场,定位宣传对象。5、建设宣传队伍,创新宣传平台。6、完善规章制度,深化绩效考核。建议创新招生宣传思路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招生宣传队伍高端化。2、招生宣传队伍大师化。3、招生宣传队伍全员化。4、招生宣传内容全面化。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汪静在《全媒体时代教育招生考试宣传工作的转型》中建议,招生宣传要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促使招考宣传工作转型,不断开辟新的宣传方式,扩大信息面,也应注意到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谨慎,确保信息平稳。

(二)整合传播模式。广东财经大学孙晓晖和江南中街道办事处单文龙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对策》中分析了目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招生宣传工作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后提出了创新与发展的思路,建议从“系统论”出发更新传播理念:注重宣传工作时效性,提高招生宣传工作者的新媒体素养,注重“核心”与“多元”的平衡,创新高校招生宣传工作方式,转换理念、转换路径、转换话语,转换模式,加强院校宣传机制建设,实现“全媒体”整合传播效应。

(三)整体策划,科学宣传。河北科技大学教务处谷进军,经济管理学院曹东方、蒋玉国在《高校招生生源竞争的策略》中建议,高校要制定适合学校实际的整体发展规划,进行整体营销策划。采用科学的宣传策略和宣传方式,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陈超在《对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教育品牌的推广,主要分三个不同的层次: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就信誉度推广而言,学校的宣传内容和公众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普遍公众的评价之间的反差不能太大。如果学校的宣传脱离实际,引起公众的反感,不但建立不了信誉,反而抵消了学校通过大力推广所得到的知名度。美誉度靠的是声誉的积累和公益形象的强化。叶晓莉在《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招生宣传策略研究》中分析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招生宣传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后提出,优化招生宣传品牌策略和加强招生宣传的信息化策略。

六、文献结论

新媒体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宣传途径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建设所带来的效益已高于其它任何传统模式,并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虽然目前新媒体在招生宣传工作中的使用还不成熟,许多机制、技术和应用还不完善,但未来利用新媒体招生宣传将成为一种趋势。因此,本文对于新媒体招生宣传提出以下几点改进建议:1,学校应建立专门的校园招生宣传部门,用于提升学校品牌形象以及招生问答。2、学校招生宣传人员要提高新媒体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新媒体应用技术。3、要不断探索新媒体招生宣传的创新模式,科学策划,有效利用新媒体进行学校形象宣传、招生宣传。

参考文献:

[1]谢梦岑.高校对外宣传工作策略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

[2]蒙丽.新时期高校对外宣传的机遇、挑战与策略[J].新闻知识,2011(5).

[3]吴珊.高校外宣的定位与思考[J].传播技巧,2012(5).

[4]李朝晖.充分利用新媒体密切党与群众联系[J];特区实践与理论,011年04期.

[5]李朝晖.充分利用新媒体密切党与群众联系[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年04期.

[6]王诚德.刍议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理论建设之境遇[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7]林旭.高校学生党员目标管理探析[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鞠永熙.高校教师党支部参与学科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4期.

[9]姚志平.创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和实现路径[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9]王朝霞.论高校如何将党建与学风建设相结合[J];文教资料;2011年16期.

[10]章志图.高校教工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载体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年24期.

[11]邱云.从人才培养的视角看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2期.

[12]周彩根,刘锁娣.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3]孙志方.高校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4

关键词:新媒体;宣传;后勤

后勤宣传工作一直是做好后勤工作的重要一环。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传统的宣传方式在此趋势面前都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学者们可谓众说纷纭,至今没有定论。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较为主流的观点是: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二、新媒体的优点

1.对传统传播路径的颠覆。在新媒体情境下,“以点对面”的宣传模式被打破。以往的后勤宣传模式多是单向性传播,即由传播者(后勤宣传工作者)向受众单向传播。受众的感想如何,无从知晓,进而无从知晓传播效果,因此无法对自身的工作成效及方向做出合理判断。而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在新媒体平台上,受众可以与传播者展开互动,由此传播者可及时调整传播内容,适当调整工作方向,以提升传播效果。

2.传播效率更高。通过传统媒介宣传后勤工作,如何将信息传递至目标对象手中,一直是困扰后勤宣传工作者的难题之一,往往造成“你喊破喉咙我也听不见”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存在隔膜的情况。而在新媒体传播情景下,只要吸引目标服务对象对后勤宣传主体“加关注”,那么理论上,由后勤宣传主体发出的信息都有可能传递至此处,由此,信息传播的精度大大提升。

3.新媒体的平台集聚效应不可忽视。传统媒体往往依赖某一平台存在,而这一平台本身的吸引力或说影响力往往先天决定了最终的传播效果。新媒体在这一问题上无疑占有先机,由于现有的新媒体普及度较高,目标对象在具有代表性的新媒体平台如新浪微博、微信等处集聚的现象较为明显。因此,借助类似平台集聚效应,通过关注、转发等手段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比较好的传播效率,从而为达成良好的传播效果提供较好的前提。

三、如何在后勤宣传工作中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

1.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做好新媒体情境下宣传工作的前提条件。以上海大学为例,后勤集团宣传信息工作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新媒体这一新传播媒介出现后,集团领导即敏锐感觉到其对传统宣传方式的冲击和提升。为此,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欧阳华,主抓集团宣传思想工作的党委书记陈明骅,多次鼓励集团宣传工作人员在把握宣传信息工作的大方向和总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新媒体情境下的宣传工作路径。

2.做好新媒体平台定位是做好新媒体情境下宣传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新媒体情境下重新审视传统宣传工作,虽然形式上的改变是最显著的变化,但这并非是这一变化的全部,换言之,以“新瓶装旧酒”的思维出发是无法应对这一变化趋势的。新媒体情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快,语言风格更多元,因此要较好地调整以往的宣传策略,有针对性地宣传后勤工作中的亮点,化常规工作、常态工作为亮点工作,潜移默化中改变以往人们心目中后勤工作多是“傻大粗笨”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由于可以实现和服务对象的精确互动,因此在此平台上的信息宣传功能有极大的扩展,如投诉建议也可以被纳入进来,从而使得新媒体平台可以承载一种称之为“大宣传”的局面。

3.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是新媒体情境下做好宣传工作的重要保障。上海大学后勤集团从2009年开始逐步建立健全了宣传信息工作的有关制度,不断完善宣传信息工作的管理体制。集团长期以来一直坚持贯彻执行并不断完善宣传工作制度,有效保障了宣传信息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很好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宣传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新媒体带来的变化

1.以新浪微博等新媒体形式为中心,建立健全信息反馈制度。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建立后,集团逐步在此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集中反馈,事后处理,结果上报”的信息反馈闭环链条,由专人负责采集、上报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使集团管理层及时知晓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5

关键词检察宣传宣传效果宣传技巧

近几年来,不管是高检院还是基层检察院的主要领导,在部署检察宣传工作时,都不断强调要“改进宣传方式,讲求宣传效果”。从以往单方面强调自身宣传需要的“我想如何宣传”,到现在日益注重宣传效果的“我应该如何宣传”,这体现出检察宣传战线与时俱进的强烈意识,也体现出宣传效果的不断提高。

从客观上说,宣传愿望与宣传效果是一对矛盾统一体,良好的宣传愿望并不必然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有时甚至会引致事与愿违的结果。只有掌握和运用好宣传艺术,才有可能达到宣传愿望与宣传效果的和谐一致。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检察宣传效果,寻求其与检察宣传目标的契合统一,作如下思考。

一、宣传题材的选择上,少一些“大处着手”,多一些“小处着眼”

大处着手,虽然可以做到面面俱到,但一些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往往被湮没在一堆没有特色的材料之中,不能够展开,因而起不到吸引受众,进而影响读者的效果。这样的宣传,表面上看似乎够全面、够大气、够力度,实际上却是“大而不当”。

而从“小处着眼”选择题材,却往往能起到以一当十、曲径通幽的作用。少从“大处着手”选材,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全面的宣传。在必要的时候,“大处着手”也能起到“小处着眼”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这种全面的宣传中,尤其需要从形式上有所创新,以切实取得引人关注的规模效应。

二、宣传方式的改进上,努力摆脱行业宣传的束缚,以符合社会化的要求

行业宣传的社会化,是当前传媒界比较关注的话题。行业新闻的社会化,就是要把专业性的行业新闻,放在社会的大视野中来观察,以社会公众能够接受的生动形式来报道。而不是无视读者阅读心理,只顾向读者单向灌输,使宣传文章就行业说行业。这就要求宣传者摒弃简单化的宣传灌输手法,寻求宣传目的与受众口味的最佳结合点,用社会化的宣传形式来传播专业化的行业信息。

检察宣传的线索来源一般是相关处室的工作简报,而象工作简报这样公文化、程式化的东西,原封不动搬给受众当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检察宣传工作者站在受众的角度,考虑受众的关注兴趣,把公文化、程式化的东西由“硬”变“软”,由枯燥变为生动,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

(一)宣传制度要抓事例

在所有的宣传工作中,对于一项新制度的宣传是最不容易做好的,因为制度的表述往往用的都是专业术语,而对制度的解释也十分难以生动起来。然而,制度终归是要运用在生活和工作中的,受众关注的不外乎是这项制度会给自身生活或社会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因此,用具体的事例来告诉他们,当然比用专业术语来向他们作解释,更能让人接受得多。

(二)宣传人物要抓个性

宣传检察战线的先进人物,塑造检察干警的良好形象,是检察宣传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然而,长久以来,受众对先进人物的报道都普遍持有一种反感的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宣传先进人物喜欢塑造“高大全”形象带来的恶果。针对受众的这种心理,我们在宣传先进人物时应该尽力避免这种误区,不必将先进人物写得与常人有异,也不必将先进人物写得样样都好,只需抓住先进人物的特点和个性,在表现手法上力求多样化、生活化。具体到写作中,应多一些描述性语言,少一些评价性语言,注重以事带人。这样,尽管对人物的描写着墨不多,但让受众自己从具有感染力的事例中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风貌,反倒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宣传案例要抓特点

案例本身就是颇有吸引力的故事,似乎只需平铺直叙写出来便具有较高的可读性。但即使是具有可读性的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效果却是大不一样。

然而,应该引起重视的还有另一个极端倾向,即单纯强调宣传的新闻性而忽视了行业的立场,也会使我们宣传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出现相反的效果。如单纯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而在宣传中大肆渲染一些案件的色情、暴力细节及犯罪手段等,这类宣传在社会上引起的负面效果往往大于其警示作用。又如,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很多工作的成绩来自纠正其他执法机关的违法违规行为,在这类题材的宣传上尤其应当把握好分寸和尺度,讲究宣传艺术,对被监督单位尽量不点名,对被监督单位的配合和自纠行为应给予充分肯定,尽力避免为宣扬自身的功绩而贬低其他兄弟部门的情况。如果能够既宣扬了检察工作的成绩又能促进相关部门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这样才算达到了应有的宣传效果;如果因为宣传工作成绩而使相关业务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出现与兄弟部门沟通不畅、配合不顺利的后果,这样的宣传效果应该说是失败的。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6

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浦东航油公司)主要承担为进出浦东国际机场的中外航空公司提供质量合格、数量准确的供油服务,员工的工作责任和压力较大,适应形势需求,科学及时地缓解工作情绪对宣传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环境变化上看,现在的企业员工,往往注重信息的及时性、互动性,他们习惯在微博、微信上抒发情感、从网络或者手机平台上获得资讯信息,或在内部网站中进行问题的讨论。而传统的宣传工作则受版面限制信息量有限,缺乏个性、时效性差、需订阅、参与度和互动性低,已经无法满足大部分员工的要求了。

从员工构成上来看,公司80%为一线生产岗位的员工,如飞机加油员、油料储运员等。他们的工作时间大部分为翻班,休息时间无法固定统一,其中飞机加油员的劳动强度尤其大。在这种情况下,一线员工得以接受宣传教育的时间就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而其思想教育的需求也趋向于短、小、快。相对于主流媒体的严肃、庄重、沉闷,新媒体的表现方式显得较为短小、生动、精致、新颖、俏皮,更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借以传播讯息,强化思想宣传工作。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宣传工作的思考及实践

说,做好党的宣传工作,必须创新宣传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因此,面对世界、中国及企业内外的新形势,浦东航油公司积极运用新媒体这个有效的、直观的宣传平台,结合宣传工作,做了以下尝试:

(一)多种新媒体手段并用,拓展宣传工作空间。新媒体信息容量大,传播快捷、受众面广,不受时间,场所限制,打破了以往宣传工作相对固定、覆盖有限,形式单一等局限,极大了拓展了宣传工作的空间。公司通过miS内网工作动态及通知,通过飞信、企业QQ、微信群等新媒体可以与员工进行学习交流、时事讨论等,通过手机短信给员工发送生日祝福,通过集团的微博、微信企业公众号展现企业业绩、塑造企业形象,力争做到覆盖全部员工。

(二)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功能,延长宣传工作时间。新媒体丰富了员工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微信息”的出现,使员工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缝隙中可以利用零散时间获取信息,不受时间限制;同时,员工在接受到信息后,可以通过微信群、微博群、QQ群等多种渠道转播。如公司通过股份公司pVG在线平台,了“最美航油人――你所不知道的飞机加油员”这一微信,对飞机加油员的辛勤工作进行了宣传。这一微信,在员工中间不断转发,最终浏览量高达近2000人次,取得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也正是通过新媒体,企业的宣传教育工作才能抓住8小时以外的时间,全天候在线对员工进行影响。

(三)紧跟新媒体的流行动态,丰富宣传工作内容。新媒体的宣传必须要短平快,既要有内容,又要有特色,才能使宣传工作事半功倍。公司始终贯彻这一思路,将当下网络流行热点与航油特色相结合,开展宣传工作。如五一劳动节时,公司通过pVG在线了“五一劳动季?最美航油人”微信稿,结合当下流行的“陈欧体”,谱写了“航油体”。简简单单的近两百字和近十张图片,浏览量近1000人次,不仅引起了在职员工的巨大反响,甚至连已经不在公司工作的加油员也留言反馈,表示这篇微信勾起了他的回忆,激起了他作为一名飞机加油员的自豪感。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创新形式与企业工作内容的结合,给宣传工作带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四)规范新媒体的监管,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当前形势下,每个员工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因此,规范、监管新媒体的对宣传工作十分重要。公司十分注重网络安全和新闻舆情,一方面,由信息中心对公司的网络进行监管,确保网络安全;另外一面,关于新媒体的,在按照集团相关规定严格操作的同时,公司采取级级审阅、层层上报的流程,不断完善宣传工作机制:基层上报的新媒体消息由支部书记、党群工作部、党委书记层层把关,审阅合格后方可报送至集团的官方平台。同时,公司也制定了舆情应急处置预案,以及时应对突发事件和引导舆论导向。

三、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宣传工作的注意点

随着新媒体宣传方式的铺天盖地而来,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激发部分员工的反感和抗拒心理。有些员工认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社交软件是自己私人情感的抒发处,而大量工作信息的推送,侵占了自己的个人时间和空间。因此,在新媒体手段的运用中,企业宣传工作必须把握好力度,注意时间和频次,注重内容和形式,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激发员工主动地关注、而非强迫员工被动地接受。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7

[关键词]新媒体;品牌建设;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8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393-01

0.引言

新闻媒体传播已经进入了移动新媒体时代,集合语言、文字、数据、音效、图像为一体,区别与传统媒体,其不受版面和时段影响,通过信息凭条告诉传播,可以迅速形成巨大的舆论影响力。新媒体改变了媒体格局,一种多媒体、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化的崭新传播结构正在构建,新媒体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新时代。

近些年来,电力企业也逐步开始重视将企业品牌建设与新媒体传播结合起来,不断建立和完善新媒体传播体制,利用新媒体,不断进行对外宣传和沟通工作。新媒体时代,企业宣传工作开展促进了电力企业的各项工作。但是,目前电力企业品牌建设新媒体宣传途径和方式还期待完善,体制不健全,方式单一,响应不及时,策划不全面等缺点还十分明显。

1.电力企业新媒体进行品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新媒体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因为新媒体涵盖的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多媒体互动性强、检索便捷。在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方面,新媒体对其品牌发展与传播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电力企业虽然意识到新媒体带来的机遇,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1.1对新闻宣传工作仍不够重视

电力企业对新闻宣传不够重视表现在企业仍然保持传统观念“重业务,轻宣传”,新闻宣传工作,尤其是新媒体宣传工作,仍然是“做的不如说的”。现在虽然很多电力企业将新闻宣传已经纳入了绩效考核,但是由于考核的目标制定暂不完善,导致现在新闻传播落实工作不到位,在经费和人员上面都难以保证。

1.2思维方式不够前卫,墨守成规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如此激烈,但是由于电力企业是垄断性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同于其他行业,造成了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难以打破传统,多存在延续老套额思维,主要注重报纸、杂志上的宣传,缺乏运用新媒体方式来进行宣传。更加严重的事情是,电力企业在新媒体上出现舆情负面新闻的时候,常常出现之后,用一些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进行打响应不够及时,错失了主动发声,引导舆论的最佳时间,这也反应了电力企业还没有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

1.3新媒体宣传专业人才缺失

如今是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发展势头如火如荼,但是在电力企业内部却缺少了新媒体建设维护的专业性人才,导致遇到新媒体舆情时,无法将舆情主动权掌握在企业手中。当企业有用电方面的服务新举措时,没有第一时间通知到人民群众。改革浪潮在各行各行都在推行,电力企业除了在新媒体上自身企业相关消息外,还要关注行业信息,为民众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但是在目前的情况看来,电力企业确实缺少新媒体维护的专业性人才。

2.目前新媒体在电力企业品牌维护的应用

从目前情况来看,电力企业也开始重视新媒体的应用,尤其是在企业品牌建设与维护方面,通过新媒体的应用,电力企业也从中获取到了新媒体宣传带来的好处。电力企业运用新媒体宣传的同时,呈现出了原先缺乏的趣味性、网络性以及互动性的特点。

2.1电力企业运用新媒体建设多种宣传渠道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电力企业品牌宣传的渠道增加。如微博、微信等,供电企业抓住了新媒体的发展契机。从国家电网到各省市县等供电公司,都有了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并通过这个平台来企业及行业动向。电力企业通过这些接地气的新媒体,与用户拉近了距离,获得了民众的关注。

2.2电力企业利用新媒体宣传彰显企业服务特点

从目前的电力企业利用新媒体来进行宣传的角度来看,已经呈现出企业和新媒体结合所彰显的特点。

2.2.1趣味性

新媒体有自己的独特的个性,自由。这也是新媒体区别传统媒体宣传的特点。传统媒体宣传教条主义,条条框框的限制太多,拘束古板,文字缺乏活泼,年轻化的特点。新媒体文字宣传则是越有个性越有创意,越容易被大众看好。趣味性,是电力企业利用新媒体进行品牌建设和宣传所不能抛弃的一点。

2.2.2网络性

网络语言日新月异,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是新媒体明显的标志之一。在电力企业进行品牌建设与宣传中也要紧密联合网络语言,来吸引读者,增加关注。

2.2.3互动性

新媒体的互动性,让读者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平台。这也是传统媒体无法匹敌的一点。新媒体正是借助着互动性,使得媒体与民众的距离拉近。电力企业也需要利用新媒体,来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如微信支付电费,支付宝电费等,都是一种与民众生活相结合的创新。

3.如何进一步利用好新媒体来进行电力企业品牌建设

如今是一个新媒体当道的时代,电力企业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来加强对外沟通和企业品牌宣传工作。

由于电力企业是一个庞大的企业系统,关系到人类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都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从一定意义上,新媒体时代对电力企业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正面宣传与引导和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品牌,但是一旦出现舆情,新媒体时代,负面新闻就如洪水猛兽一般,一发而不收拾。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特性下,需要企业建立一个舆情管理系统,有了负面报道后要尽量减少其影响,对于已经发生的负面新闻,要加以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进行引导,达到“澄清事情,以正视听”的目的。

新媒体时代,电力企业如何与社会媒体之间有效沟通,建立一个完善的宣传沟通体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也是做好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工作。要杜绝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舆论处理态度,这种做法极易引起民众不满,对企业品牌建设百害而无一益。

企业舆情需要“疏堵结合”,对于一些负面报道一定要积极主动做出回应,并且能够积极高效解决问题,做出解释,化解矛盾。适时召开新闻会、新闻通气会,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企业工作动态和重要工作成果,主动向媒体反映电网建设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邀请体共同开展新闻策划,在改进企业自身工作的同时,有效争取到媒体的理解和社会关注

4.文章小结

新媒体是一把双刃剑,能够拉近电力企业和民众之间的距离,能够有效的得知民众声音,了解到用户的真实心声,从而对企业的发展和改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是企业进行企业品牌建设的一大渠道。但是一旦出现负面新闻,新媒体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十分迅速,会导致舆情迅速扩展,电力企业唯有创建一套强有力的舆情管理体制,才能在新媒体时代舆情管理上得心应手,将新媒体充分利用,做好企业品牌建设。

参考文献

[1]柳林加强电网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探讨[J].云南电业,2012(4)。

[2]李政清。加强国有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办公室业务,2011(9)。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8

关键词:新闻宣传、舆论监督、对外形象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a

品牌建设是现代社会企业建设的首要任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电力企业已经逐步开始向品牌竞争的时代迈进。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在当前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宣传工作不仅是对企业党政声音的真实表达,更是连接对内沟通的重要桥梁。新闻宣传工作对内力凝聚力量、企业自身的健康持续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现阶段电力企业新闻宣传的环境与现状

在电力企业的队伍建设方面,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宣传工作的认知存在着严重缺陷,错误的认为电力企业的主要目标就是保障电网运行稳定,为社会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忽视了宣传工作,导致了电力企业在新闻宣传工作上的滞后。另一方面,从电力企业的的新闻宣传工作实施状况来看,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侧重点集中于内部领导活动及会议的报道,忽视了电力企业供电及服务品质的宣传和企业对外形象的宣传,缺乏更有深度的报道。新闻宣传基础管理尚待提升,没有主动加强内部与外界媒体的联系、沟通及合作,部分宣传工作者专业技能知识完善,信心捕捉能力差等导致宣传队伍工作效率低下。

二、新闻宣传的重要作用

1.对大局的服务

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对大局的服务在现实中直接反应于对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响应。相关实践有效的证明了积极的新闻宣传工作在鼓舞士气方面的重要作用。员工拥有更好的士气,才能更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加快社会进程。所以,只有先树立起大局理念,才能在舆论导向中掌握主动话语权,才能增强员工对自身岗位的热爱,才能让社会加深对电力企业的深度了解,扩大电力企业知名度,使企业形象获得良好的提升。

2.对员工的斗志的有效激励

积极的舆论宣传在企业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有效手段,电力企业中的新闻宣传在发掘企业优秀事迹并大力宣扬的同时,也为电力企业的员工树立起一个优秀的榜样,以此来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及导向作用。良好的企业新闻宣传,在提升企业形象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对员工荣誉感和归属感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

3.利于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电力企业在为千家万户提供用电服务的同时,可以从电力企业服务国计民生的社会责任为入口,深度发掘新闻素材来体现电力企业在在社会服务工作中的价值,使之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在实现新闻宣传效果的同时也美化的企业形象。并加强与新闻手中之间的主动沟通,赢得大家的关注,从而缓解电力企业与手中之间存在的矛盾关系,达到树立美好形象的效果。

4.新媒体环境下的生存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各行业尤其是电力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新媒体形式下,加强新闻宣传工作能使企业顺应时展要求,易于把握正准确发展方向,使企业和谐、科学的发展。

三、加强新闻宣传的重要措施

1.深化媒体关系建设认识

新型媒体的兴起在给电力企业发展带来契机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应的挑战,我们应将其消极影响缩小到最小化。新闻媒体在某些情况下产生的影响往往是不可控的,但我们可以完善相互信任与合作的媒体关系,及时转变传统陈旧思想,以新姿态坦陈真实的面对媒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协作,成立健康和谐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多方位、多视角的全面宣传打开渠道。

2.把握舆论导向

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应牢牢以公司中心工作为重心,服务于企业管理、安全生产及人员稳定等各项工作,使新闻宣传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作为做好宣传工作的根本,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我们在巩固主观意识,防止道听途说的同时更要注重对责任意识的培养,拒绝断章取义,最后建立稳固的纪律意识。企业在进行新闻宣传工作时,须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恪守新闻道德,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好电力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

3.加强管理,提升素质

电力行业对专业技术的普遍较高,良好的专业素质在电力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员工理论和业务的学习,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作为企业的新闻宣传工作者,在丰富思想、增强自身理论水平及时间能力的同时紧跟企业发展目标,为企业跨越式发展铺平道路。

4.做好新闻题材策划

开展电力企业新闻宣传工作,要在陈述客观事实时充分挖掘重大新闻素材,形成强势报道,统一思想和行动,并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探索对外宣传新形式,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为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提供更好服务。

5.加强宣传全面性

首先作为宣传工作者,对企业本身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重大时间及决策应有全面的了解,提升自己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实现在宣传手段及方法上的创新。其次,紧密围绕中心任务,层层扩展,做到宣传的全面性,不能脱离企业发展实际。做到与企业发展的紧密结合,对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及特色进行宣传,突出重点,兼顾次要点。电力企业宣传工作应做到科学统筹,保证各项宣传工作落到实处,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据可依,保证宣传深度和广度,从而达到预期的宣传目的。

6.建立舆论监督机制

新闻宣传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企业形象服务,在宣传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对舆情的把握以及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电力企业首先要主动对本企业及行业的重要新闻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其次,利用网络化控制,实时了解媒体信息,针对出现的问题,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并采取相应措施。第三,将舆论信息分级处理,做好信息筛选工作,对不良信息做到有效的跟踪处理。最后,强化网络媒体建设队伍的完善,增加人员队伍素质建设,为舆情控制提供更好的服务。

总结:

在新兴媒体兴起的大环境下,新闻宣传工作在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过程中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作为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新闻宣传工作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力企业各部门应在宣传目的及要求方面做到步调一致、重点突出,实现企业与社会大众及社会媒体的良性互动,将现代化元素充分融入到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之中,使之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发挥,从而推动电力企业规范化、健康化、良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9

[关键词]新形势;论引导;革新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4-077-01

一、公安舆论宣传工作现状

公安机关与媒体是息息相关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公安机关依靠媒体在社会上进行形象建设,宣传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成果,而媒体既是公安工作的监督人,同时也需要获取公安机关对于社会有价值以及能吸引社会舆论焦点的新闻内容,两者互相依赖又相互摩擦、冲突,矛盾日积月累。因此,经过多年的碰撞,公安舆论宣传工作走入了一个低谷期:

(一)媒体资源利用不充分

在当今这个“人人记者”的媒体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许多公安机关却没有利用好身边的媒体资源,没有为自身形象建设和法制宣传找到良好的平台。一些基础公安人员只顾埋头干活,忽视与媒体的沟通和宣传,在敏感时期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甚至使媒体和公众对政府部门失去信任。。

(二)消极、被动进行媒体沟通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许多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对于自身的职业定位产生了差错,轻视法治与公民地位的落后思想依然在部分民警和领导的思想当中根深蒂固。因此,当公安机关需要进行媒体公关和媒体舆论引导时,他们往往十分不适应,不到逼不得已才向媒体披露信息,而且多数还是“以我为主”,不注重媒体舆论和社会公众的需求,单一、被动。

(三)缺乏互动、全面的主动性

在近几年的“涉警”新闻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公安机关在应对媒体,试图进行舆论引导时,往往会出现说教灌输式的传达。而除此之外,公安机关只会主动的传达“好人好事”,且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内容单薄,没有将“公安工作”全面向媒体和社会披露。

二、公安舆论宣传“三个转变”

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在舆论宣传方面的现状,要实现个积极主动、互动良好、全方位一体、交流通畅、与时俱进的公安舆论宣传,必须相应地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进行转变。

(一)思想理念转变

意识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为实际行动提供着精神支持和思想引导。公安机关作为一个正努力使舆论宣传走向新时期的国家机关,首先应当转变其思想理念。

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并且运用身边的媒体资源,摒弃陈旧、落后“以我为主”的浅层次宣传方式,更加注重媒体与社会公众对公安工作的参与和影响力。因此,公安机关既要干实事,又要学会宣传舆论引导,努力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媒体资源,如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甚至现在社会中流行的微博、微信也是可以开发利用舆论宣传平台。在宣传过程中应当将媒体和社会公众放置于工作中心,立足于他们的需要来进行宣传内容、宣传手段的调整。

(二)宣传内容的转变

当前公安宣传工作多是单一的,以“好人好事”为主干线的宣传,但是随着社会法制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要求公安机关不断的扩大宣传面,扩充宣传内容,由单一走向全方位。

近年来,公安机关提倡“阳光警务”,这正是一个进行舆论宣传工作改革的契机。当然,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应当在不涉及泄密,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多的向社会公开信息,以此来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寻得媒体与社会公正的支持与理解。

(三)宣传方式的转变

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人是记者,处处是新闻”。3G,无线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普及,以及微博、微信、人人网、博客等各式社交舆论平台的出现,为实时新闻和人人做“记者”提供了便利。

作为公安机关,应当认识到这样的时代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公安工作不断被监督、放大,此时需要的是我们不断改革自身的工作方式和质量,同时还应当融入这样的信息化、现代化和及时化的时代,革新舆论宣传方式,充分发动公安机关集体和公安民警个人的舆论力量,利用新方式,营造一个利于公安工作的舆论环境。

媒体宣传的好处篇10

风筝管理模型中,政府作为一个主要支点,在正向网络宣传管理上,需要采取新的引导方式、增加评论员素质,并引导网络媒体与网民,从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在网络正向传播的引导技巧上,由于网络媒体的交互性、开放性、快捷性等特点,政府在网络媒体的管理上,不能像对传统媒体那样延续自上而下的硬性控制,而应该运用新的策略,突出柔性间接控制。在网络舆论引导上,必须不断加强网络评论员的素质,完善引导策略,而并非总是在量上增加评论员的数量。

网络媒体在网络正向传播的风筝模型中,成为一种新的媒介支点。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更具有经济属性,因此需要发挥社会第三部门的“第三只手”作用。

网络正向传播的“风筝”管理模式中,公众是牵扯平衡的另一面,他们既被动地接受政府与网络媒体的管理与引导。也能主动接受教育与自我规约,以增强自身的道德本能与媒介素养。

新传播环境下典型报道的改进/聂远征

一、新传播环境下典型报道仍受受众的欢迎

在网络传播的环境下,传统价值标准被解构、道德传播失去吸引力,但是,湖北地区2010年来南媒体推出的典型报道却获得异乎寻常的传播效果。信义兄弟、长江大学大学生结梯救人的报道、“暴走妈妈”割肝教子的报道、不开大处方的社区医生王争艳的报道、90后大学生赵小亭支教路上献身的报道……等等,都在受众特别是网络受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这些报道的良好传播效果充分说明了新形势下典型报道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新传播环境下受众为何愿意接受典型报道

为什么一般不为人们看好的典型报道,在湖北地区近年来却能得到受众的青睐,引起巨大的反响呢?

通过长江大学大学生结梯救人的英雄群体、“信义兄弟”、“暴走妈妈”几个典型报道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他们和以往的典型人物是有不同之处的:

前述几个文本展现的典型所传播的是新闻事件中出现的人物,而不是刻意挑选来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着力宣传的人物。典型人物的出现,并没有与政治挂钩,而是他们自身蕴含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基本价值观,报道只不过将这部分值得宣扬的内容充分发掘了出来,没有让他们湮没在浩瀚的信息堆里。再看传播渠道。湖北群星典型报道能够得到受众的追捧,与网络和传统媒体的联合运用分不开。

三、充分运用新传播环境优势做好典型报道

1.提高典型报道的报道艺术。

注重从新闻事件中发现典型人物,努力挖掘其中的时代精神和基本社会价值;要更多致力于“平民英雄”和“草根典型”的发现和报道,致力以百姓情怀讲述这些人物非同寻常的命运故事。

2.重视多媒体联合,促进媒体覆盖面最大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各种媒体携手联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可以做到使媒体覆盖面最大化,从而拓展典型报道舆论场。

3.加强与商业网站的联合,扩大典型报道的影响力。

打造全新的网络主旋律宣传平台/张木森

瓦联网时代的宣传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扩展了网络宣传的渠道,同时又使传统的网络宣传系统发生了变化。宣传系统界定为包括了宣传主体、宣传客体和宣传对象等一系列系统结构在内的整体。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宣传系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宣传主体的多样化,非官方的和自发的宣传主体日益增加;二、宣传介质扩大化,万维网、电子邮件、网上论坛等手段大量使用,冲击了传统的宣传媒体:三、宣传客体主体性增强,传统宣传系统中作为宣传客体的群体。在互联网时代很容易转换成宣传主体,成为了宣传系统中的主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