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0:50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1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1.前言

如今不断发展的通信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通信网络的技术和水准也在不断拔高的过程中,致力于让顾客体会到最安心舒适的通信服务。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如今我国的网络的应用由原来的2G网络到后来的3G网络再发展成了4G网络,如今的通信领域变革非常让人津津乐道。下面我们就浅谈一下通信工程专业的概况。

2.通信工程专业简介

通信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的学科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引用密切相关。其中产生信号、传输信息以及交换的处理是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的问题。从上面我们可以得知信息的传播时效性非常强,如果说通信技术发展到了一定的地步,那么电报等技术必须要跟上时代步伐,否则就会面临消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需求,而通信工程专业就是探寻到这种需求再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从而设计出更适合的通信工程。比如信息处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等都是通信工程专业在研究的非常前沿的技术。同时我国的通行工程专业的基础是技术,导向则是社会市场,这样培养出的技术人才和工程人员才能在不同的专业和领域上有所发展。如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组成的原理以及设计的方法是当前通信工程专业主要学生的内容,而实践方面则是对于通信系统网站开发、测试等的方面的培养。

3.我国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左右着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因为以前我国主要是实践性的教育,多是综合类的没有系科和专业的院校,所以基本所以的知识都会教授使其在便于寻找不同的就业岗位。到了后来我国才开始从综合转向专业性的教育,而我国的最开始电机系电机工程专业就是如今通信工程专业的最早衍变体,它包括有线电、无线通信和电子技术等。新中国没有成立之前,最早是设立了“无线电门”这个学科,地点是上海交通大学。而清华大学杂事在1921年设立了“有线通信与无线通信门”。再到1930年浙江大学出现了最早的通信工程形式,它被称为电信组。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培养干部训练班在山东建立,到了五十年代,出现了南京邮电学院和北京两所著名高校成立无线电工系。这段时期的发展主要是基础性的,是通信工程发展的雏形和起源,具有不可埋没的意义。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通信工程教育又有所发展。比如1952年的时候就借鉴苏联的教育方式逐步建立起专业教育的教育方式。在后来的一年开设了与通信工程专业有关的三个专业,就是为了方便服务国家各个方面以及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但是这时通信工程的所学习和服务的内容还非常的狭隘,主要是在如今落后于时代的电报和邮电两个方面。到后来的十一届三中全提出了教育的改革,这时候有关领导便不断的召开有关会议从而进行专业的调整。并在后来的两年中相继颁布一系列促进通行工程教育改革的章程,比如《关于做好修订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目录工作的通知》,以及《高等学校工科本科通用专业目录》,也是直到1983年通信工程专业也被正式的作为一个专业名称从而命名。而在这段时间之前这个专业就有出现,比如同济大学和华北电力大学都会设置名称虽不同但是实质一样的通信工程专业。到后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社会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则是提出了通信工程专业将会变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门独立的学科包括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等。又到了后来的教育改革则是将工学中划分出了两个大分类,分别是“电工”和“电子与信息”。而第二种就包括了通信工程,而且通信工程的划分有所有改变,其中多出了多路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后来的199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开始改革高等院校专业目录,从而将以前教育改革的两类内容进行合并,统称为“电子与信息类”。

这几年来我国的通信工程专业教育发展的非常快速,而且其本科专业院校也飞速增长,招生规模也是如此。这是因为国家对于可持续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如今的通信技术的也在不断的发展,而且如今通信工程的专业性也有所提高。21世纪是一个数字时代,所以通信工程更是发展十分猛烈,很多非常重点的院校也相继的开设了通信工程专业,比如天津大学、东南大学等等。而以前的就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更是持续不懈的起着带头作用,不断的推出高端而优秀的人才。对于未来的发展,我国对于通信工程的重视只会有增不减,将会不断的培养和筛选出高端的人才。如今到了2010年8月,已经有345所通信工程本科专业屹立在中国国土上,而且社会对于通信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大,这就使得各个院校的招生数量在逐年的递增。现在的每个学校的招生数量可以达到150-300人区间,每年的招生人数也达到了五万人。其地域分布在各个省份,较多分布的有北京、山东、湖北、湖南、陕西和辽宁等地。

4.小结

如今的通信技术已经走入千家万户,逐渐的普及化。人们对于通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这就提醒了政府培养优质而专业的通信人才迫在眉睫。而想要真正的培养出通信专业的人才应该注重方法论的实践,初始就应该定位好专业的培养目标,然后是改革教学体系并确立合适的教学目标,最后是加强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机会和能力。只有这样,通信工程专业才能不断的培养出人才从而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陶海洋.《东方杂志》研究(1904-1948)[D].南京大学,2013.

[2]吴香芝.我国体育服务产业政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

[3]杨娟.中国媒介生产融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4]蔡卫红.高职类移动通信专业建设改革探讨——以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83-85.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专业建设思考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而发展的各种先进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建设,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必将从数量满足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一个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办学是否有特色,一是要看学校总体定位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学校是否有一批有别于其他院校的具有明显优势的特色专业。”[1]“特色专业是指高等学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过程中,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显着特色,培养的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2]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中,将专业建设同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联系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引导了方面。本文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为研究对象,指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1、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是“指面向电子设备开发设计的通过计算机等高科技技术来辅助电子信息处理和信息控制的产业”,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进行,高科技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并在对人们的生活发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手机的语音设备来传播语音信息,也可以发送图形等。除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外,我国的国防、军队建设也离不开高科技信息技术。例如在信息保密中军队便用到了现代化的保密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产业机构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也仍旧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一方面是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缺乏一定的创新意识,多数的电子信息工程企业和部分仍旧在按照传统的模式发展,并没有意识到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电子信息工程市场氛围发展上也为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有待发展。例如在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产业发展中屡屡出现侵害他人知识产权的盗版和仿制产品,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使得电子信息工程产业的发展环境呈现出亚健康的态势,对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实力的提升形成了障碍。

我国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表明培养专门型人才,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良性竞争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人才竞争中取得胜利,才能够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思路

针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提高专门型人才的质量是提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校作为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主要阵地,也具肩负着重担。因此,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素养,就需要教育工作者从多个角度做出思考和探索。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笔者认为加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对于人才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进行建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培养等方式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教师能够更加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现状,并能够在提高理论水准的同时也提升实践技能能力,从而打造一支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在学历、职称等方面具有合理结构的教师队伍。现状许多学校都同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可以针对现有的师资队伍所存在的局限性,可以建立开放的用人机制,使校外的知名企业专家到校兼职并指导师生的实践活动,进而建构起能够满足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知识需求的教师队伍。

(2)建立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通过学科竞赛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和竞赛制定和培训机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例如可以将单一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变为科学验证、系统综合相结合的实验,从而对传统的实验做进一步的整合等。通过丰富实验的内容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会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3)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将理论知识的讲授放在重要位置,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加大,有熟练技能的人才成为企业的首选,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工程型应用人才的培养,通过开展教学开个来推进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各项改革,并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统一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深化对理论的认知和掌握。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3

通信技术实践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电子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对高职通信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众所周知,高职通信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依据本科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重理论和量化分析,缺乏系统实践性,加上高职生源质量不高,尤其是一些专业理论性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严重障碍。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难于在高职教学中难于通行,而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教育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当今社会、企业生产实际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学为所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就业能力和发展需求为目标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通信技术专业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院通信技术专业为省重点建设专业。该专业毕业生也受到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是学校着力发展的骨干专业。经过前几年的模块式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教学体系,基本建成实践教学体系。

但是,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加上近几年来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状况的变化,师资的频繁流动,以及通信技术本身的发展进步,致使教学的效果与我们预期的目标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现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状,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必须同时转变教师和学生的教育思想观念,必须真正树立起“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关键”的指导思想,通信产业需要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关键在“一线应用”,这在专业培养目标中已明确,但实际的教学和管理未能全面体现。

2.沿袭的是传统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上没有形成独立的运转模式以适应通信工程行业相关单位的用人需求。

3.教学评价机制有问题。拘于高校的教学评价标准,教师一般都注重工作量的完成,而忽视了通信专业的应用性和操作性,从而造成了理论强、动手能力差的局面。学生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在进入单位后面对专业工程时,却无从下手。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阻碍了整个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造成了学生学习精力和学习时间的极大浪费,为学生的就业带来了困难。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并在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通信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根据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规划专业课教学在制定专业课的教学规划之前,必须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和用人单位的需求。只有做好了充分的调研工作、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进行人才需求调研是合理安排各门专业课的课时、调整各科实验室建设比重的前提。在规划教学时,要注重拓宽学生交换机相关知识的广度而不是深度。

2.注重理论知识点与企业工程实况的结合教学

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就必须在专业课教学时让学生做到了解工程、掌握一定的技术水平。把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课堂理论教学非常重要。课堂教学,虽以理论教学为主,但决不意味着仅限于照本宣科。教师本身在进行理论教学前,首先要过实践关。教师只有在具备了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技术水平之后,才能找出书本理论知识与专业工程实况的差别。

3.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的内容和知识点较多,理论较抽象。从近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普遍认为课程内容较难且乏味,理论与实践结合较少,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诸多因素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部分同学产生了畏惧和排斥心理。这些现象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多途径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方法。

(1)构建实训平台

传统的课堂教学,课堂上除了教师的口述讲解,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公式推导都是通过板书完成的。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易让教学过程显得枯燥乏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通信原理、把多门专业知识有机集合到一个通信网中、了解现代通信网络结构、掌握通信设备的操作维护方法、做到学以致用,必须建立能够独立开展多项通信业务的通信网实训基地。

(2)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工程实践

通信技术行业发展迅速,设备及网络更新很快。单方面靠校内实验室的建设,由于资金有限、网络规模较小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学生提高技术水平的要求。校企合作,是增强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途径。

4.调整教学模式

为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实践实习必须渗入专业课教学中。但如何更改传统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是不少专业课教师正在积极探索的内容之一。

(1)实验室现场教学

实验室现场教学,就是把教室搬到实验室,采取现场授课的方式。教材上有些和工程结合比较紧密的重点难点,单纯靠传统的课堂讲授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可以采取现场教学的方式进行。

(2)开设课程设计和实践实习课

开展课程设计或者实践实习,需要事先制定一套创新型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模式。

①配备责任心强、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强的实习带队教师队伍。

②实习内容由教师和实习单位工程师共同协商确定。

③实习教学以工程师讲解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④鼓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自行组队、自行安排实习时间,实行小规模、多批次、分层次实习组织模式。

⑤提倡学生在实习中进行研发和设计类项目,为实习单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也为学生见习和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通过对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使学生能运用学科理论知识,对实际通信网络进行操作、管理与实训,能够掌握现代通信网的组建、运维。新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摆脱了传统的被动性、验证性实验的束缚。在做到学以致用的同时,满足了社会用人单位对复合型通信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雷箐.关于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2)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4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机械工程学院教学改革

一、调研背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招收的学生采用3+1的培养模式,着眼于培养工程应用创新和实用技术型人才。2013年4月22日攀枝花学院开展并扎实推进了“卓越计划”项目建设工程。本文选取攀枝花学院机械工程学院2012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机制专业”)“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越班”)为研究对象,对比2012级机制专业普通非卓越工程师班(简称“普通班”)的教学成果,为完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

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卓越班32名同学进行全面普查,并等比抽样普通班共计68名同学,分别从知识、能力、工程素养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卓越班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有效问卷30份,有效率为93.75%。普通班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有效问卷61份,有效率为89.71%。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自身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普通班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总调查人数的67%,不了解的占33%,卓越班学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占84%,不了解的占16%。可以看出,进入卓越班的同学对其人才培养计划是有一定的认知的,并非盲目选择,说明卓越班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高于普通班学生。

(二)工程师培养三个方面的基本情况

1.知识培养现状

从奖学金获得所占比例分析,卓越班获得奖学金的比例尤其是国家励志奖学金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班,奖学金是根据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来评定的,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表明卓越班的同学在专业知识掌握方面高于普通班学生。

2.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普通班和卓越班的对比,学生对学习强度的感知,两类班级大多数同学觉得学习强度一般,但普通班觉得学习强度大的同学占总人数的38%,而卓越班觉得学习强度大的同学占总人数的6%,识图与制图能力与技术和制造与工艺编制能力与技术普通班掌握程度略高于卓越班,产品设计与分析能力与技术卓越班的掌握程度略高于普通班,机电综合应用能力与设计技术,专业设计工作能力与技术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与技术卓越班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普通班,其中机电综合应用能力与设计技术最为明显,卓越班的同学掌握程度高达82%,而普通班掌握程度为43%;通过以上数据说明卓越班采用3+1的培养模式,让同学的应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虽然压缩了教学学时,但并不影响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四年的学习任务三年完成并没有让学生觉得学习强度大。

3.素养培养现状

对专业的认知:卓越班大部分学生认为与普通班相比优势在于视野更开阔所占比例43%,接近一半的人数,说明采用3+1的培养模式,提前让卓越班的同学完成理论学习,能让他们更早的了解本专业,同时提前实习,可以让学生视野更加开阔。

对专业的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卓越班同学“完全有信心”的占19%,“有一定信心”的占50%,“没有信心”的占31%,普通本科班中“完全有信心”的占26%,“有一定信心”的占62%,“没有信心”的占12%。结果表明,普通班的专业的信心高于卓越班,经进一步调研表明,卓越班学生期望高,抗压能力弱,对教学改革的尝试抱有一定质疑态度。

四、调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信心

调查表明,我院卓越班学生对专业的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相较于普通班学生,卓越班的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三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提升。这一状况说明,目前的培养方案对大多数卓越班学生的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与此同时,重视科学、工程及技术的国家政策和工科专业毕业生日益受到的社会的关注和青睐,这些因素为他们走向专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当然,尽管学生对专业的认知是明确的,在这一领域就业的态度也是积极的,但对成为一名工程师信心是不足的。究其原因,可能与卓越班“3+1”的培养方案有关。按照培养计划,学生将在最后一学年在企业完成学业,多数学生对于毕业后直接就业的期望要超过升学预期。而通过调查发现接下来的实践安排并不十分明确,由于是首次实施卓越计划,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信心。

(二)循序渐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安排系统化,提高学生积极性

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手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感,通过对卓越工程师班全体同学的调查了解到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同学们更加喜欢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讨论中学习印象更深刻,学习效率更高,教学安排系统化,让卓越工程师班的所有同学提前了解接下来的实习计划,提前做好准备,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对专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了解实习情况,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这种“3+1”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实习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也有很大帮助。

(三)了解学生学习现状,化解学生的困扰和压力

加强卓越工程师班级内部建设,通过班委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重点关注部分存在问题的学生,由卓越班负责老师及部分相关老师组织开展卓越工程师交流会,解答学生的问题,系统讲解接下来的教学安排,实习计划,化解学生的困扰和压力,让同学们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卓越工程师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林建.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中国高等教育.2010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5

关键词:通信工程一体化项目监理组织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n9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工程监理属于项目管理在建设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领域,它是现代工程技术、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工程项目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西方发达国家,建设工程监理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日趋成熟,并以经济上的明显效益而在各发达的工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在工程建设领域中实施建设工程监理制,对于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质量、缩短建设周期、节约建设资金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通信工程项目管理

多年来,通信工程项目管理尤其是专线网络建设工程的施工和管理,一直是以专业划分,呈纵向轴线式的管理模式。工种与工种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一个基站的开通,按照传输接入专业、集成专业工程项目分别计划和实施,因此,监理人员也随之分别按专业要求进场监理,无形中形成了专业壁垒、导致各专业的工程项目信息不畅通。

近年来,国家在宏观政策把控上,对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家政策的导向、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迫使监理工作要有所创新,思维要有所超前,为了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效率,改变传统的工程项目监理模式是刻不容缓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借用一体化合成作战的理念,通信基站多工种跨专业综合性通信工程建设的一体化管理模式由此而产生。

2.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一体化的现状及问题

2.1不规范的招标形式现状及问题

随着通信工程建设的发展,监理企业也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监理企业的竞争形势也比较严峻。由于业主对监理事业认识的不足,导致不规范的工程招标形式的出现。很多业主在在投资项目上不是考察监理业是否有资质,是否有专业素质,而是询问监理费用能不能降低。这种现象的前提下,监理业为了得到业务,相互压价,也不顾质量的优差。监理业的形象渐渐下滑。

2.2通信工程企业人力资源监理组织模式现状及问题

2.2.1通信工程企业监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①人力资源局部存在分散性

工程项目和其他项目的显著不同就是流动性较强,一般根据工程项目得术特点的要求组建项目管理机构,一个项目承接一个项目开始,因此,通信工程监理人员分散显著、流动性频繁。

②监理人力资源构成的多重性

实践监理人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但是学历相对比较低;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差,但是学历高,理论性强;专业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级高技术人才。但大部分监理人员的主干是学技术工程方面的人才,对法律和经济管理不了解.因此,人力资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③监理咨询公司的人员结构不合理

虽然现在通信项目工程企业在信息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下发展能迅速。但是由于人力资源分散,一些偏远地区的人力资源评估相对落后,不能及时传递信息给那些人员,给高效管理人力资源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2.2.2通信工程企业监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①没有对监理人力资源管理高度重视。

只知道吸收人才,而不知道如何去培养人才,利用人才,使其更好的为企业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造成了人才流失,资源的浪费。从中可以看出企业领导到不重视人才的现象。

②缺乏专业性强的监理人力资源人员

因为通信工程是国企单位,通信管理监理人员仍受传统的思想影响只是停留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有很多人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少专业知识的人。面对这种情况,现代企业必须有属于自己的专业团队。

2.3通信工程质量管理现状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通讯网络规模的迅速扩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技术的层出不穷。对通信网络的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运行的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进度的控制、质量的控制、成本的控制和安全的控制已成为确保工程质量最重要的事情。

2.3.1质量预防成本包括质量费、奖励费、情报费及质量保障措施费等成本。

2.3.2质量鉴定成本工程设备,材料、半成品的质量是否满足所发生的费用。

2.3.3质量损失成本在建筑交工时不符合要求的折返工费。

3.一体化监理体系的构建

3.1一体化监理定义

一体化监理是指:通过项目总控模式,打通监理工作层面的专业壁垒,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全专业监理制度和流程。将通信基站建设过程中各个专业的工程计划、进度和监理工作有机结合,提高监理工作的全局性、前瞻性和高效性。确保各专业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提升各专业协同作业的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工程整体的实施速度和工程质量。

3.2一体化监理的主要优势

3.2.1内外部的组织协调更紧密

一体化监理组织对外接口较多,尤其是工程内部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均集中在一体化项目组织中。通过一体化监理,逐步增强员工的综合服务、综合协调能力与信心,能够使工程的组织协调更加紧密。对外方面,通过设置多个“a、b角”和“实习员工”的培养方法,使原来的组织形式向一体化组织形式稳步过渡,可以减轻外部人员安排的协调压力。

3.2.2监理内部人员素质提升

通过有效的培训,建立服务质量得到有效的提升。监理人员通过参加岗前培训、新技术培训、管理知识培训,加强了自身对各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了监理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一体化监理队伍内部的交流、学习,提升整个团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3.2.3有利于储备人才,提升人员利用率

当一体化监理队伍中员工的综合能力、各种专业知识、管理协调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时,监理企业在市场拓展过程中人员力量紧缺或调动过程中出现的人员紧缺状况可以得到缓解。一体化监理实施后节约了人员,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综合项目管理,实现项目监理的综合水平提高。此时,骨干人员稳定、员工工作积极性高,业主反映良好。

3.2.4一体化监理的构建要素

在驻地网一体化监理模式中,监理单位定位由原来的“单专业项目管理”转变为“一站式全专线流程的项目管理”,由原来“侧重过程管理”转变为“以终为的全过程全方位的目标管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监督项目实施。一体化监理方作为项目解决方案的制订者和实施者,需要承担起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举,既与建设方一起共同对项目最终目标负责,又要对项目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

驻地网一体化监理系统包括:管理团队的组织架构、职能分配、责任分工、人员职责、制度、实施总控架构、实施操作流程等要素。

4.结束语

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通信工程项目监理在工程项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对通信项目监理人员的要求显著提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已成为通信工程项目监理人员刻不容缓的任务,更是自己的责任。通信工程项目监理的组织模式能达到一定水平,需要不断地改善通信工程项目监理工作上的不足之处,加大职业继续教育以及发展的力度,培养出更多适合监理业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建设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洪军.我国通信监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脑与电信.2007.(08)

2.郑芝耀.通信工程监理的对策思考[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10.(01)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6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保障措施

一、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各行各业都急需广大的有志之士的人才加入,只有为企业吸引更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需要的是专业化的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相应的电子专业知识,同时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就目前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来看,人才极度匮乏,我国的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起点就比其他发达国家的起步晚,在水平上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电子信息产品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产品,只有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提高电子产品性能,降低产品成本,才能进一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面对现如今的发展现状,我国更需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不足。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除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专门的研发团队,同时也十分看重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是领先于其他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企业的发展只有不断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研发出其他企业没有的优势产品,赢得市场占有率,对于企业的发展而言才有利可图。自主创新能力关键看的是企业人才的能力,虽然纵观我国目前的发展来看,很多核心的技术都是借鉴于外国的先进技术,以致于大多数人才对此产生了依赖,缺乏了进行自主创新的意识。

二、基于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保障措施探讨分析

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现状,提升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对目前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1)不断推进技术的改造力度。电子信息工程在现代化的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市场地位,其自身的发展已经与我国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对电子信息工程的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为的是电子信息工程能够在发展的浪潮中把握机会,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从而进一步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中涵盖的技术种类多种多样,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为了更好地促进电子产业的发展,构建良好的企业的技术发展模式,对于技术的创新和改革有很大的帮助。技术的改造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以此为鉴,借鉴其技术的优势,摒弃其劣势,去粗取精,同时综合自身的优势,实现知识的有效融合,不断推进技术的创新和改革,借助互联网工程、软件信息工程的优势,以此来提升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竞争力。2)加强技术的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企业竞争的软实力。企业只有拥有更多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才能推进企业的发展壮大。首先,企业需要制定人才的培养方案。企业的发展需要吸纳不同优势、不同岗位的优秀人才,对人才的培养,也要根据岗位的需求适时制定相符合的方案。对于专门的技术人才,除了要考虑人才的专业知识,对于其他方面的综合知识也是需要作为招聘参考的一大标准。其次,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力度,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使其更好更快地融入到新的岗位中。在培训的过程重在培养员工的自主创新意识,可以通过采取多种小活动来逐渐提升。此外,完善员工的激励制度。为了使得企业培养的人才能可以更好地留下来为企业所用,企业就必须对人才提供合理的激励方案,让其感受到公司对自身发展的益处,同时也提高了员工对公司的认知度。最后,加强我国电子信息工程与国外电子信息工程的企业合作,加强人才之间的沟通交流,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养。

结语

随着电子信息工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加快对现有电子信息技术的改造力度,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促进企业的全方面提高,从而加快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李金宏.关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保障措施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6).

[2]王海兵.浅析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及应对措施[J].信息系统工程,2013(07).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7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现状改革措施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使得电子信息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影响着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现在人们对电子信息工程的需求越来越大,电子信息工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是信息化的现代产物,它将电子技术和通讯信息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并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它的发展和应用的现状,我们要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创新,使其发展的更平稳快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一、我国电子信息工程的现状

21世纪的前20年,我国在科学领域一直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领域中有一项比较快的门类,那就是信息技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对其充分重视。它可以维护国家安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下,对于加快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

目前,电子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各个领域。该技术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以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器件为依托,从模拟向数字全面过渡。信息的产生与处理、发送与传输、接收与处理、终端的显示与执行等全面进入数字化。由此诞生了各种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与新方法。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必将产生对高端人才的大量需求。所以,越热门,竞争越激烈。现在,几乎每个开设有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此专业都是分数最高的。同时,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个人素质优良,勤勉好学,学风最好。但这个专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多、难度深造成不少学生压力很大。很多核心课程都以难以理解、内容多、要求灵活掌握、应用性强著称。像最重要的几门课:信号与系统、随机过程、现代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功底和较强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才能够完全消化吸收。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需要不断有新的知识注入,需要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基本的电路知识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关键,此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处理方法。学好数学、电学、平时自己主动动手做实验。譬如自己连接传感器的电路,用计算机设置小的通信系统,还会参观一些大公司的电子和信息处理设备,理解手机信号、有线电视是如何传输的等,并能有机会在老师指导下参与大的工程设计。学习这个专业要勤于思考钻研,开动脑筋。现在随着社会信息化深入,各行业大都需要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

二、电子信息工程的改革措施

(1)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信息化建设。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加大支持力度,促进信息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并建立工程基金,以保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引导移动通信产业跨越式发展、数字电视、电影推广、互联网的应用及软件信息服务等工程的开发,以促进产业自主创新及技术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2)优化发展环境,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先要留住人才并更好的为电子信息工程的发展出力,就必须给人才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电子信息企业应该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并建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3)不断扩大网络平台交流。网络已经成为21世纪新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可以工作、交友、学习、生活越来越便捷,却又越来越丰富多彩。电子信息工程是人们沟通的纽带,充分发挥出了科技工程信息的作用。(4)着力培育人们自我维护。

电子信息工程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特别是在因特网上,除了要做到本人不攻击他人之外,还要学会预防来自外界的攻击。诸如教会人们应用防火墙和反黄软件来防毒和防黄。在网上聊天时留意激进身份机密,不要泄露自己的电话信息,不要和陌生人见面,还要记住自己的各种密码,不要给别人看,以免被盗取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国林.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硅谷》,http://,2012年4期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8

论文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

随着智能电网、绿色能源席卷全球,电力行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电力不但要信息化还要智能化,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有电力专业背景的人才,这给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机会和挑战。结合电力大学的大电力特色,为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开展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智能电网急需的信息人才,需要开展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教学,首先要开设“电力信息化”课程。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

电力信息化是指计算机、通讯等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各个环节应用全过程的统称。我国当今电力信息化现状是实施电力工业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信息化,包括电力工业规划、设计、施工、发电生产、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供电营销、物资及管理等各个环节。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是电力信息化的基础,各类电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提高电力企业的经营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是电力信息化的宗旨。智能电网将使电力信息化从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智能电网是电力信息化的延续和飞跃。智能电网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与新能源变革融合在一起的产物。中国的智能电网目标是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年至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重点开展“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工作,制定技术和管理标准,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和设备研制及各环节试点工作;2011年至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并自主可控;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分析我国电力信息化现状及智能电网的目标可见,各国探索智能电网建设的先行策略是信息技术应用。为实现智能电网的战略目标,电力企业将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既精通信息技术又懂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展电力特色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二、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

面对电力行业信息化飞速发展的形势,特别是智能电网席卷全球,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在保有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创建特色,开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电力专业背景为辅的特色教学模式。2010年学校设立了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的教改项目,以实现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电力特色教学重点要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交叉点上,电力特色教学的先行策略是由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承担此重任。2010年学校将电力信息化课程列入433门核心课程中。修改后的2008版教学大纲中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不但要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内容不断优化,同时也要求对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电力大学计算机专业电力特色教学模式的后行策略是在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改革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群建设,开设代表计算机技术和电力专业最新技术交叉点的“电力云平台”、“电力物联网技术”等课程,并将“电力信息化”、“电力云平台”及“电力物联网技术”三门课程纳入到一个课程群来建设。可见电力大学亟待探索并建立适合计算机专业的电力特色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模式。

三、电力信息化课程特点与教学现状分析

1.电力信息化课程的特点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涉及面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电力工业生产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电网调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课程内容包括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配用电生产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电力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等。

(2)技术先进前沿。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内容涵盖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热点技术。如在讲解变电站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iec61850。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信息领域的热点技术soa和电力领域的热点技术cim及其在电力调度的应用。在讲解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要详细分析当今信息和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物联网、智能电网及云平台。

(3)与电力行业实际工程紧密结合。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实际工程。如在讲解发电企业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紧密结合发电企业的实际工程,如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火电站的dcs系统、发电厂?sis系统、发电厂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

(4)多学科的交叉。电力信息化课程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电力系统背景知识的融合与交叉。在讲解课程的各部分内容时处处是多学科的交叉,如在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中涉及计算机的网络通讯技术,涉及控制领域的plc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涉及水力发电特性专业背景知识等。

(5)电力信息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动态的,是与时俱进的,随着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而不断地补充新内容,没有现成的教材。当今世界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非常迅速,如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开展广域全景分布式一体化的电网智能调度技术支持系统研制。在讲解电力调度中心信息化与智能化这部分内容时就必须补充这部分新技术。

2.电力信息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师资紧缺。从上述分析的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的特点可见,要求老师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及电力工程经验。

(2)课程内容与电力实际紧密结合,学生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又是多学科的交叉,学生感觉课程难度大且抽象,学习兴趣不足。很多学生很想学好这门课,但他们中只了解信息技术,没有其他学科技术知识的积累。本课程开设在大三的第六学期,很多学生感觉困难后就放弃了,准备考研复习。

四、电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是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思想和方法的改革是必要的,具体措施如下:

1.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

通过引进发掘培养人才,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吸纳不同学科的拥有前沿的信息技术、丰富的电力背景和工程经验的老师进入团队,可以根据老师的特长安排讲解相应的章节。电力信息化这门课程可由若干老师共同完成。由于国内市场几乎没有相关专著和教材,已经组织讲课团队老师撰写并出版电力信息化教材。教材包含当今电力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技术并提供老师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团队的老师需要及时了解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最新动态的最新技术。除了合作项目途径外,老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合作、进修和交流。通过团队的力量来解决没有现成的教材、课程难度大的问题。

2.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先为学生补充必需的计算机控制与通讯基础技术知识,包括计算机控制通道接口技术、plc技术、串行通讯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及工业以太网技术等。在学习电力信息化的具体相关内容时为学生铺垫必需的电力背景知识和工程背景内容,如讲解水电站厂级监控系统时要先补充水力发电厂相关内容。通过利用一定的学时补充课程中需要的其他学科知识来降低学生课程学习的难度,使学生能快速全面地了解并掌握电力信息化技术。

3.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

由于没有现场工程概念,学生在学习电力信息化课程时会感觉抽象、难以理解,老师有必要与时俱进地将新的技术和理念引入课堂中。例如可以引入当今电力行业流行的先进仿真培训软件,比如三维变电站仿真培训软件,让学生在软件上仿真漫游变电站并模拟各种操作。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模拟接触电力工业现场,建立对电力工业现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加强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消化和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将新的理念引入课堂中。借鉴西方本科教学及我国研究生培养的经验,本课程课后作业巩固环节可以尝试不同于常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方法。本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每章的作业是查阅与本章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撰写提交小论文,期末每个学生制作ppt文件并开展讨论。

在学生课后巩固教学环节中老师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指导本科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海量信息中查找到需要的优秀文献,如何充分利用校图书馆提供的优质库资源,然后指导学生如何读文献,如何写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每章节后阅读15篇以上相关文献资料并提交小论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小论文,总结学生容易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在下次写小论文时提醒学生注意。

4.实施案例教学

新的电力信息化教学实施方案与国内外电力发展紧密结合,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此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必须将理论与工程案例结合,实施案例教学。案例可以来源于实际经典案例,也可以来源于老师们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成果。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如何将工程应用问题转化为计算机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解iec61850和cim技术时,要剖析iec61850和cim是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面向对象技术来建模的。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9

在信函目录下,设置商业信函目录、技术信函目录和其他目录。对于技术信函目录,又细分为电子邮件目录、传真目录、信函目录、传送单目录和备忘录目录。设置文档命名编号系统对于工程设计文件实行内部编码和客户文件编码双系统。每个工程设计文件都标明内部文件编号和客户文件编号。对于内部编码,使用二位字母代码代表不同专业。对于管理类使用a开头。对于工程类文件使用e开头。对于项目执行类使用p开头。比如eJ代表仪表,ee代表电气。使用二位数字代码代表不同文档类型。比如01代表项目通用程序文件和报告,02代表规格书,03代表请购文件,04代表数据表等。对于每种类型的文档独立设置序列号。以仪表专业的文件为例,仪表专业通用规格书的编号为eJ-02-001,双金属温度计的规格书编号为eJ-02-002,双金属温度计的请购文件编号为eJ-03-001,双金属温度计的数据表编号为eJ-04-001。对于客户文件编码系统,根据客户要求制定。对于厂商文件,要求厂商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编号。文档的版本以及状态文件的版本用字母和数字。对于审批阶段的图纸使用从a开始的字母标识。每升一版顺延一个字母;对于业主批准后的施工图图纸版本使用从0开始的数字标识。文件除了在内部流转以外,的状态分为三种:iFR,提交审查;iFa,提交批准;iFC,施工图文件。对于不同的状态,规定不同的完成程度,结合项目计划等信息进行进度评估和人工时估算。文档的归档和访问项目生命周期内所有的文件即时存储在服务器上,根据文件编号和版本进行访问。即时存档的各个版本文件积累在服务器上,0版及以上版本的文件作为后续项目的参考。通过对其他项目特定人员开放权限,实现文档共享和保密的功能。对于每个文件设置检查项列表。在工作流程的特定步骤,工程师按照检查项列表逐条核对文件,填写检查结果,并上传系统归档。核对内容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为基础资料,根据专业内部和专业之间的条件关系检查对应的基础文件的更新,保证出版文件的基础文件为最新版。第二部分为基本格式,包括文档编号、版次、字体、语法及拼写等内容。第三部分为参数内容,根据委托资料等基础文档的内容检查出版文件的内容,保持一致性。

设计工作流程及质量管理

对于文件处理,通过进一步的细分分解成活动,并将活动按照逻辑关系排序,形成各个文件的处理流程。根据项目执行计划、工程文件对应的流程及执行状态,形成每个工程师需要处理的任务即待办事项清单。工程师在登陆系统后,得到当前需要处理任务信息。在完成相应的工作后,根据该步骤的检查项列表检查该项工作,无误后提交wRenCH。wRenCH根据处理流程,将文件传递到下个步骤。在项目执行过程当中,每个文件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完成处理,并在关键点完成质量检查。根据工程设计需要处理的文件,使用以下七个处理流程:设计文件工作流程、接收信函工作流程、发出信函工作流程、专业之间委托流程、技术评标流程、技术澄清工作流程和厂商文件审查流程。在流程的每一步,在系统监控下,参与者根据质量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图2是管理系统采用的设计文件工作流程。该流程涉及到文件的编写、校对、审核、专业会签、专业会签审核、批准、提交及业主返回审查意见处理等步骤。在该流程的每一步骤,由指定的人员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工作,填写对应的检查项列表。只有完成该步骤的工作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比如调节阀的数据表应由设计人员在核对工艺委托参数以及完成计算后编写,工程师校对,专业负责人综合校对意见进行审核。在校对或者审核时,需要填写对应的检查项列表。专业负责人在审核的同时,还需要决定返回设计人员修改还是进行专业会签,如果不需要进行专业会签,则提交项目经理批准出版。专业间校对由其他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完成,对于调节阀的数据表,专业会签时工艺专业需要核对对应的特性是否满足工艺要求。在获得其他专业审查意见后,由专业负责人决定是否需要重新编制,或者出版。项目经理批准后,文件由文控发给客户。在收到客户审查意见以后,由专业负责人审查,发给相应的工程师修改文件。批准的施工图由文控最终出版。

自动化报表软件管理

系统记录了项目计划、每个文档的状态、工作流程当中每个步骤的执行状况与工程师的工作状况,根据需要生成相应的报表。根据每个文件的权重以及当前状态等信息,生成项目进度报告。结合项目计划,实时监控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持续时间和衔接关系等内容是否按照要求进行,并对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调整原计划后再付诸实施。根据文件提交以及意见返回状况,生成文件处理状态报告和提交审查状况报告。对于审查意见超期未返回或者审查意见反馈超期的问题进行提醒。

结束语

通信工程专业的现状篇10

关键词:石油工程;信息化;体系建设;对策与建议

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与国外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相比,国内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做的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石化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明确目标积极发展,以尽快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进步。大港油田在2007年通过计算机处理等综合数据的应用与整合,建立了钻井协作支持中心,于2007年建立了钻井协作支持中心,将网络上的虚拟与技术工人的实时作业整合起来,为石油工程的信息化提供有利的支持。中国海油通过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建成了数据集成中心,为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协同决策与工作的环境,提高了工作的质量,为石油工程带来了变革。

一、石油工程信息化需求理论分析

石油工程造价信息是计划投资和工程结算的依据,也是工程项目实现成本控制,项目管理的基础和关键,本文简要分析了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并根据目前中石化石油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石油工程造价信息建设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主要从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理论分析以及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来进行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石化集团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如主干网和重点井卫星网的建设,并且也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主干网的建设。但是,由于专业不同、单位不同,各地企业关于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尤其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是严重影响了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要想石油工程依靠信息化来实现,那么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须放在首要的地位,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好了,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建设才有可能实现与发展。

2.生产管理各个企业自己建设自己的生产管理系统,在企业内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但是石油工程是一个整体,需要各个企业的参与与发展,企业内部协调好了,不代表与其他企业也协调好了。

3.专业应用石油工程自身的需求,引进和自主开发了配套软件。可喜的是,今年来,我国不少的企业利用集成发展思路,开发出一系列自主软件,在专业应用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石油工程的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4.数据库建设我国很多企业为了勘探开发的需要,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但是由于数据库是针对的勘探开发业务,没有很好的兼顾石油工程信息化的要求,数据的收集很不全面,还有大量的有用的数据未被收集,因此,如何扩展完善数据库,使其能为石油工程的信息化需要做出贡献,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二、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策略

1.建设统一的、标准化的生产运行模式当前,我国的很多石油公司在生产模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为不同专业或者是不同单位之间生产管理系统不一致。因此针对这种情况,要突破不同专业和不同单位之间的限制,建设统一的生产管理流程。通过信息化将各个部门放在同一个虚拟的网络中,并要进行信息的实时采集,在统一的指令调度下,实现协调合作,以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科学性。

2.建设石油工程信息化数据中心随着信息化需求的不断发展,原来的传统的分专业建库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石油工程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各个单位的数据统一组织管理,解决数据集成问题,为石油工程的勘探开发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建设现场数据采集模式石油工程数据采集要结合相关系统的优点,建设高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有以下要求:

(1)数据采集模式要满足现场应用;

(2)各专业的数据采集要统一起来,避免重复采集、重复应用;

(3)保证数据采集的稳定运行与有效应用。

针对以上要求,要对现有系统进行整合,满足石油工程现场采集数据的部署工作,建立有效的现场数据采集模式。这种全新的模式有这样的特点:配备专门的信息员在专门的机房,保证石油工程全过程数据的采集和共享。

4.建设科学的石油工程决策系统借助集成数据系统,优化施工过程与方案,为施工环节提供管家决策和信息支持,并最终实现科学决策的目标,实现石油工程决策系统的优化,主要目标是:

(1)帮助专家实现多范围的检测,解决专家数量不足的缺陷;

(2)利用集成数据挖掘历史数据,为决策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

(3)对多种方案进行对比,快速选择和评断出优秀方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利用信息化数据,调高决策的实时性,避免错过最佳时机,关键时刻实现远程决策;

(5)团队协作,减少决策的失误性,提高整体决策水平。

5.目前,由于我国的许多企业在专业或者是单位之间的生产模式方面都不尽相同,致使在生产运行模式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基于此,为了能实现生产运行模式的统一化、标准化,我们要打破传统的生产运行模式,利用信息化将不同专业的部门和不同的单位放在一个相同的虚拟的网络中,经过信息方面的收集,实现生产运行模式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以便提高生产效率的高效性和科学性为了满足对石油勘探开发的需求,我国的许多石油工程企业都相继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为我国在石油勘探开发业务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然而,目前我国所建立的数据库都是针对石油勘探业务方面,而对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数据收集还没有重视起来,影响了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因此加强对信息化数据库的扩展和完善是我们今后发展石油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结语

信息化是石油工程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上先进的石油公司基本上都建立了科学的信息化模式,实现了石油工程信息系统的统一。建立规范的信息化采集模式,专业的集成系统与决策模式,是我们国家今后的石油工程的发展方向与出路。因此,我们要加快发展、明确目标,尽快利用信息化建设我们的石油工程,实现石油工程的整体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石油工程信息化的现状与趋势与国外石油工程的信息化发展模式相比,国内的石油公司在这方面做的不尽相同。其中,中国石化围绕自身的发展战略开展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它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明确目标积极发展,以尽快实现石油工程信息化的发展和整体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