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集体经济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9:18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1

一、基本情况

镇作为区唯一农业乡镇,下辖13个行政村,总人口约为5.3万,面积59.17平方公里。2019年度,13个行政村共完成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80万元,村均29.23万元,年收入在50万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数量4个,其中村69.49万元、村收入53.61万元、村收入91.84万元、村收入75.09万元;10~50万元的村共5个,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共4个,五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占30%。

2020年度,我区在扶持壮大集体经济工作取得初步成绩的基础上,确定了“2020年消除薄弱村1个、新增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1个(村)、新增50万元以上的经济强村2个(村、村)”的发展目标”,并协同各有关部门,全力推进各村的集体经济发展。一是督导镇各村编制“2020村集体经济提升一村一策表”。累计确定谋划67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其中新增项目27个。督导各村进一步提高固有项目收益,加快新增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加强调度。实行“台账式”管理,督导各村建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台账,及时调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确保既定目标按序时进度完成。截止目前,1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2.71万元。三是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村示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今年组织镇、、、4村申领2020年度集体经济扶持专项资金200万元,同时对扶持项目村(包括19年扶持村)进行专项督导,确保扶持资金专款专用,着力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二、主要做法

(一)高位推动联合攻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建立了区党政负责同志包村联系制度,对2020年度4个扶持村分别确保1名区党政负责同志具体包联。

(二)分类推进实施。指导各村结合村情实际,发展多元化集体经济。一是“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如村、村分别开展物业服务,年收入分别可达20、17万元;二是“产业带动型”模式,如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和有限公司合作种鸭养殖,年收入可达50万以上。三是发展“资产经营型”模式,如村、村采取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方式,与煤电股份公司煤矿合作,对矿区煤矸石联合运营,村年收入达90万元以上,村年收入达70万元以上。同时我区积极借鉴外地“联合发展型”、“股份合作型”、“乡村旅游型”等发展模式,探索资源、资产发包租赁型之外的集体经济收入模式,形成各村你追我赶、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整合不够充分。一些村的优势没有得到发挥,资源没有得到整合和利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困难。

(二)基础设施薄弱。由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制约,部分道路、通讯等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成为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协调区农水局、组织部、财政局、镇等有关单位,有效利用各类资源资产资金,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

(一)继续盘活农村的资源、资产。通过集中连片、土地管理、农业综合开发等进行土地整治,新增土地收归村集体所有,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二)推动村企结对合作发展。依托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进行农产口的粗加工、深加工,实现农民增收,村级集体增效。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2

农村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党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增加农村集体收入是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为了摸清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县三级联创办公室对我县村级经济状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整理,现将村级经济建设调研情况及相关对策思考报告如下:

一、我县村级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村级经营性收入集中在少数乡镇。经过调查,截止2004年底,我县村级组织经营性收入5668万,平均农民经营性收入283元。其中延庆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4130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72%,八达岭镇农村的经营性收入1313万,占全县农村经营性总收入23%,两个镇的经营性收入就占全县95%以上。

2、村级资产积累不均衡,村级组织贫富差距加大。我县村级经济发展不均衡,在高收入掩盖下的是整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以延庆镇为例,2004年东关村的集体经营性收入1905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收入的46%;全镇经营性收入在100万以上的村共8个,占全镇农村的17.8%,而经营性收入累计3732万元,占全镇农村经营性总收入的90.3%。全镇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4个,占全镇农村的31.1%。八达岭镇岔道村2004年经营性收入523.6,占全镇经营性收入的39.9%,其中收入在100万左右4个村,占全镇农村的26%,而经营性累计1007万元,占总收入的76.7%。

3、村级负债普遍存在,少数村资不抵债。全县农村累计负债2.53亿元。经济发达的农村负债经营情况正常。延庆镇农村总负债9923万,其中负债在1000万以上的村5个,占全镇农村的11%,而负债8044万元,占总负债的81.1%。而这五个负债村的经营性收入3126万元,占总经营性收入的75.6%。统计表明,我县村级负债经营情况良好。此外,全县共有14个村资不抵债占全县农村的10.9%。

二、近年来我县村级经济建设的几点启示

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群众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巩固基层政权和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有力地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截止2004年,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11.9%,农民人均劳动所得7058元,同比增长12.2%。村级集体经济年总收入在10万之间的村111个,占全县总数的29.5%;11万元到100万元之间的村69个,占18.1%;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2.9%。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发挥优势,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近年来,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基层党组织立足本村实际,利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增加集体收入,为富裕农民、服务农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立足土地等自然资源优势,用足用活土地使用权,使土地等资源增值,集体增收。如延庆镇的东关村、解放街等村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经营的新路子,采取了土地租赁、有偿转让等形式,既挖掘了土地资源的潜力,又增加了农民和集体的收入。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我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八达岭镇的村级组织利用这一优势,使集体得到了收入,农民得到了实惠。

(二)坚持以财务公开为核心的村务公开制度,为村级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我县自2003年,在逐步建立了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实行了村帐乡(镇)管,对村级事务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约束机制。民主理财小组负责审核财务收支,凡不合理支出坚决不准入账,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确保了村级财务支出透明、合理、真实。目前,全县所有的行政村全部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坚持了村务公开制度,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已初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村级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坚持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全县5000名50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的农村党员全部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全县有农村党员示范户1200户,带动辐射农户5000多户;全县为无职务党员在环境卫生、社会治安、市场服务等设置岗位1593个,上岗党员5800名,占无职党员的82%。在我县个体私营企业和合作组织负责人中有党员1408名,经济能人中有党员450名,为带动农民致富起到了模范作用。

(四)包村工作工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持。每年从县直单位抽调专人组成包村工作队,以实现低收入村增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加村集体收入为目标,加大对全县108个低收入村的帮扶工作力度。2004年,包村工作累计协调和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办实事300多件,硬化路面63公里,帮助成立专业合作组织11个,铺设管线3000多延长米。通过包村工作给予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虽然近年来我县村级集体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调查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思想混乱,认识程度不高。部分群众和村干部对新形势下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少数基层干部提起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滔滔不绝,讲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却无话可说;有的甚至错误地认为,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集体经济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有的虽然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坚持发展,但面临无资金投入、无发展路子等实际困难,畏难发愁,迈不开步子;还有不少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这些模糊的、错误的认识,已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主观因素,导致在少数村出现了无人关心集体经济发展、无人负责抓集体经济的局面。

二是整体发展速度缓慢,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仍十分薄弱,据统计,全县376个行政村中,经过调查,2004年,全县没有经营性收入的村172个,占全县农村的70%。没有从统计数字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我县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还不够快,一部分村由于地理环境制约、缺乏能人引路等因素,集体经济不仅没有发展,反而呈现下降趋势;还有少数村集体经济一片空白,成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空壳村”,这些“空壳村”为保证村级工作的正常运转,只得借债,逐渐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

三是因为土地政策等原因,限制了集体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土地。除了部分村具备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集体经济实力雄厚;相当一部分村除财政转移支付外,无任何集体经营收入。因为土地承包期川区30年不变,山区50年不变,致使农村集体发展无处落脚。在我县,有个村因为一户村民的抵制,致使100亩稻田养蟹示范园无法落户,失去了经济发展的好机遇。

受集体经济状况的制约,影响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进程,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导致了村级组织没钱兴办村级公益事业。在发展经济上,受村级组织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发展经济的项目投入乏力,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扶植村民搞规模化经营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物质支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职能的发挥,降低了村级组织在农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有效途径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一)澄清模糊观念,切实提高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乡镇党委要结合乡镇和村工作实际,澄清那些只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了,集体发展不发展无关大局等错误观点,明确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只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发展集体经济是保证农民共同富裕,实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重要途径;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巩固;明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从而不断深化对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明确目标,完善政策和措施,扶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高度重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深入实际搞好调研,制定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对村级经济发展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帮、方法上教。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力度。制定优惠的财政政策,财政每年都要拿出专项资金,鼓励建立和发展“名、优、稀、特”产品基地,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尤其要对那些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村级集体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县直、乡镇各涉农部门要深入开展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对口帮扶活动,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三)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在提升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集体统一经营优势,加强民主管理,理顺分配关系,增强发展活力。二是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把农民劳动合作与社会资本、技术、管理合作结合起来,把土地、山林资源优势与商品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对传统集体经济进行股份制改造、新办经济实体,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盘活存量,引进增量,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三是大力发展新型合作经济,引导村集体与基层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开展合作,发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专业中介组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向多层次、多领域延伸和扩张。努力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和探索发展途径。采取创办集体企业、建设商品基地、开发优势资源、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城镇建设带动、招商引资带动、扶贫开发带动等多种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四)发展集体经济要结合各地实际。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集镇和城乡结合部、京冀交界、靠近公路沿线地区,要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依法参与城镇建设和发展商贸业、乡村旅游业,通过招商引资建造厂房、市场、商贸房和仓储设施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配套服务业。二是川区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建设蔬菜、花卉、畜牧、水产等特色商品基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三是山区、半山区,要通过参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办生态农业和旅游园区、股份合作制林场、生态畜牧养殖小区,采取野生资源采集地有偿利用等办法,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药材、野生果品和野生菌类等特色产品。四是发展特色产业、组织劳务输出,不断带动集体经济发展。五是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条件成熟的村开展旧村改造工作,促进村级经济发展。

(五)增加投入,加大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县各综合部门要结合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投入力度,区别不同情况,逐年适度增加建设项目和经费,不断改善农村投资环境。各项专项资金直接支付到村,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监督使用,实行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封闭运行,任何单位和部门都不得以任何理由抵扣、截留、挪用,确保资金足额落实到位和村工作正常运转。同时,加大对财政转移支付兑现工作的督查力度。同时,提高金融信贷服务水平。要加大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有关部门要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国债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创新资金、外国政府贷款及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用于发展。对有条件的农村集体企业,要积极引导、创造条件,支持其上市融资或发行企业债券。

(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乡村不良债务。全面清理乡村各种债权、债务和担保金额,对清理出的不良债务要通过多种途径有效化解。一是对村集体因发展社会事业产生的债务,各级财政要在全面清理的基础上,筹集一定数额的资金,有计划地分期偿还。二是积极清收历史欠款,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把经营情况列入公开的范围,接受群众的监督,确保管好、用好资产,防止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三是兴办各种公益事业和企业要量力而行,村集体未经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讨论通过,不得举债建设新项目、新办企业和经济实体,坚决制止新的不良债务产生。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3

一、基本情况

乃玛岱村位于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东6公里处,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辖8个自然社,总人口643户、1464人,常住人口300户、1232人,耕地面积38500亩(占总面积的10、3%)、人均26亩,主导产业为种养殖业,共有牲畜8310头只、人均牲畜6只。2017年全村农牧业产值3465.2万元,人均收入2.31万元。村党支部有活动阵地300平米,村“两委”班子成员6名,监督委员会3人,其中交叉任职2人。共有党员4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蒙古族党员4名,妇女党员7名,现重点培养积极分子1名。

二、乃玛岱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曾经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走访,乃玛岱村过去集体经济纯收入不足5万元,很难实现逐年递增,而且发展质量较差,收入少开销大,收入与开支比例失衡。通过总结,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造成的。一是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渠道较少。过去,乃玛岱村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看到别人做什么能挣钱就做什么,做了才知道不符合自己村的实际情况,而且存在“就在一棵树上吊死”问题,缺乏适合自己产业发展链的战略眼光,这种情况下,村集体经济收入微乎其微,甚至有时候还赔本,这种情况,村集体经济发展持续壮大就从无谈起。而且,过去村集体经济投入仅靠镇财政所拨付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没有专项较大数额的投入,很难有较好的发展项目落地。二是村集体建设用地匮乏,即使有好的项目,也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乃玛岱村利用土地重新确权契机,实事求是地将一些多年来无法改造的100多亩集体盐碱地,预留为建设用地,并协调办理了建设用地相关手续,彻底解决了因缺乏建设用地阻碍集体经济发展的问题。三是村“两委”班子认识不足。过去,部分“两委”干部思想不统一,认识程度不高。对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大多数干部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特别是从“大集体”解散过来的“两委”干部,盲目地认为“大集体”就是教训,集体经济是很难发展起来的。没有认识到“大集体”解散是有其他客观原因的,只要总结教训,解决了实际问题,集体经济还是能健康蓬勃的发展的。还有少数群众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这些模糊、错误的认识,也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四是传统保守,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两委”班子人才匮乏,没有引进“新鲜血液”,老一辈班子成员发展经济能力不强,观念保守,不敢大胆去想,不敢放手大胆去干,存在“人穷不做、马瘦不吃”现象,发展集体经济只停留在应付上级问责上,很难实现发展壮大。

三、对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总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关键是选好“两委”班子,找准符合自己村的发展项目,依托村集体现有的资源和优势,努力争取更多的扶持政策,坚持多元化、多项目发展。

(一)提高认识,营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舆论环境。从思想上大家要认识到,村级集体经济是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发展壮大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地区和谐稳定的有力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村“两委”班子一定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常抓不懈。成立工作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和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特别是大力宣传像伊旗乌兰木伦村、杭锦旗隆茂营村那样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的典型经验,对优秀的“两委”干部大力弘扬,提高其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无上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

(二)夯实队伍,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战斗力。通过“两委”换届工作,新老结合,建设一支年轻化、学历高、肯吃苦的优秀的村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牧民的组织化程度。配强嘎查村“两委”班子,选好带头人。通过群众选举、公开竞聘、组织委派等方式,选派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进入嘎查村“两委”班子。拓宽选人用人渠道,注重从各苏木镇选调生、应届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中选配嘎查村干部。同时,强化村级干部的配备和培养。要求村干部熟悉党在农村的经济政策,熟悉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两委”班子一定要成为指导全村级集体经济的谋划者、实践者和参与者,必须进一步抓好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提高他们指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参谋能力、协调能力和指导能力。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049-03

建水县位于云南南部,红河中游北岸,县境东接弥勒县、开远市、个旧市,南隔红河与元阳县相望,西邻石屏县,北与通海、华宁县相连。县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107公里。总面积3789平方公里,全县辖8镇6乡、142个村委会、1181个自然村、156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4.7万,占总人口的86%。光热资源丰富,适于水稻、玉米、烤烟、蔬菜、水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建水农业根据“农业发展、特色为先”工作要求,支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大力实施种植业“4825”、“128”工程和畜牧业“123”规划,着力建设新农村,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当前,建水县已进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机遇期,是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人力资源大县向县域经济强县”跨越的关键时期。因此,要抓住这一大发展机遇时期,来发展建水农业经济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建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水县整个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各项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家庭逐步富裕,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收入普遍增长很慢,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是事实上的“空壳村”。建水县农村集体到2011年底资产总值53110.33万元,其中:集体资金总额13164.97万元,负债7864.37万元,所有者权益45245.96万元。2011年无经营性收入的村有6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7%;有经营性收入的村75个,经营性收入为266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1454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1188万元,投资收益仅为25万元。75个村中经营性收入1万元以下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1万元~3万元的村12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51个,占行政村总数的36%。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措施

1.扶持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建水县扶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始于2005年,建水县委根据云发[2005]8号、红发[2005]9号文件,结合建水县实际及时制定建发[2006]1号文件《中共建水县委、建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意见》下发各乡镇、各部委办局、各人民团体认真组织实施。从2005—2011年,先后按省要求展开工作,共承担建设项目实施单位18个村委会,农业型项目建设9个,占总数56%。项目总投资326.7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持资金176万元,占总投资的53.9%;各级地方财政和项目承担实施的村委会投入资金150.72万元,占总投资的46.1%。目前18个村委会都能增加集体经济经营收入,吸纳解决本地区剩余劳动力就业1763人。

如2008年省级扶持的贫困村曲江镇水寨村委会,建立农产品交易市场项目。申报项目前,货币资金仅为0.8万元,无任何经营收入,全部靠补助工作经费开展工作。通过立项目争取扶持,经过两年运作后,集体经济总收入30563元、比实施前增22363元;集体资产总额73.2万元,比实施前增22.37万元,增长44%。同时招聘了4名工作人员管理市场,还杜绝了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现象,保证了广大村民生产生活及道路交通安全,本地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2.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按照“发展一个龙头、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标。重点培育扶持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果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出口企业。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同时加强完善组织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监督机制,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目前建水县有农业龙头企业38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州级7家,县级28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83个,专业协会12个。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2372万元;龙头企业基地面积15.52万亩,并认证了无公害原料基地4.68万亩,绿色原料基地0.7万亩,有机食品原料基地1.02万亩;出口创汇4360万美元,带动农户近8万户,带动了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但实际上村组集体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联合很少,只有5~6家村委会与之联合,且增收效益不明显。

3.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促进集体经济健康发展。2008年对临安镇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按照“依法、民主、公正、合理、稳定”的原则,构建起“产权明晰、股权固化、按章管理、按股分红”的管理新框架,实行股份制改革。2009年又与某公司合作投资城陈路上的度假村,到2011年底,集体资产总额1015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64万元,增加了19%;经营收益总额45.73万元,比改制时增加了12.06万元,增加了35.8%。股份制改革既增大了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解决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分配矛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4.推行委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1984年4月,建水县实行村组财务委托村级农经服务站代管的试点工作,到1996年7月止,在全县的12个乡镇建立村级农经服务站93个,代管了1409个单位的资金和账目。2001年5月,开展村组财务委托乡镇代管试点。2005年4月在临安镇推行农村财务且实行电算化,2009年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到2011年底,14个乡镇已成立农村财务委托中心,已代管125个村委会1015个村民小组的资金和账目,代管的农村集体资产占全县总额的83.3%,从而理顺了农村经济关系,规范了业务操作,完善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公开及时,严把资金支出关,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有效地保障了村集体资金的正确使用,确保集体资金积累增值,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认可。

二、村级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1.收入来源不稳定,收入渠道少。目前,全县村集体除了少数村有机动地承包收入、矿山管理费、房屋出租收入外,其他经营性收入几乎空白。财政转移支付成了那些资源匮乏村的唯一收入来源。如有一个乡辖9个村委会,无经营性收入村委会有5个,有经营性收入的村委会有4个,一年的收入分别为5000元、6745元、11970元、29642.5元。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提留、“两工”被取消,村可用集体资源匮乏,村级集体收入来源趋少。

2.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实行村民自治换届选举频繁,村干部变换快,大多数干部政治素质好,为民办事的愿望比较突出,但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方面缺乏相应的能力,缺少现代经营理念和商业思维。

3.公益配套项目,债务沉重。部分村委会政绩优先,配套项目工程繁多,不得不举债行事,给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有一个半山区乡镇,辖10个村委会就有8个村委会出现现金红书,拉用其他村民小组资金金额达86.7万元。

4.发展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由于受自然环境、基础条件、区位优势、班子状况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交通不便,网络不灵,信息滞后,资金、人才缺乏。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突出,村与村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5.开发投资不足,缺乏发展后劲。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由于收入少,大部分村委会把仅有的一些钱投入到基础设施、维持开门办公中,根本拿不出资金用于开发项目及投资。在资金使用上普遍存在重眼前建设、轻发展壮大的现象,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增长缺乏后劲。

6.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从这些年建水县扶持壮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反映出,从事种植业示范建设项目、创办实体经济收益缓慢,经济增收不明显。

三、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各级领导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根据实际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方法措施,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领导成员,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抓好村集体经济发展局面,解决发展集体经济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各涉农部门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人才优势,开展智力支农。同时有关部门要积极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开绿灯,要提供宽松、优惠的政策和必要的服务与支持,形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良好氛围。

2.强化班子建设,挑好带头人。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村级领导班子,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1)要选好一把手,要选拔群众信得过,有思想觉悟,有开拓进取精神,善经营、懂管理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要从那些年富力强,具有实干精神,富有经济头脑的农村专业户、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配村干部,充实村级领导班子。(2)加强培训。要加强村干部政治思想教育、市场经济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和建设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热心于集体事业的经营技术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3)要建立村干部的激励机制,把村干部的报酬与集体经济的发展、积累的增加、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结合起来,并解决好村干部养老保险等问题,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

3.机制创新,发展集体经济。(1)大力发展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经济。可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按土地、资本以及福利股份相结合的股份制度,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现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相分离,聘请社会经营人才来经营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力和竞争能力。(2)尽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在城郊23组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成效的基础上,2011年韩家1组、城郊12组已进行股份改制。积极探索土地资本化的多种实现形式,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化、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增强农村的发展活力。

4.强化服务,增加收入。(1)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采取各种积极优惠政策和措施,扶持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民间协会等各种村级产业化组织的发展,通过建立各类中介合作服务组织架起沟通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有效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整体实力。同时,通过合作组织为其成员提前、产中、产后各种农业技术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关键,要培植一批辐射力强、带动面大的龙头企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体系。与农村产业经营相结合,围绕实施农村“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带动示范作用。在培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村级可以在科技贮藏、加工、销售等环节上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帮助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通过有偿服务的形式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而实现富民强村的目标。(3)招商引资促发展。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服务于广大村民。因此,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是应立足于创造环境,可以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首要措施和最重要的突破口来抓。村自治组织可以以参股和提供服务的形式参与利益分配。(4)开展营销服务。营销组织是农业产业化中联着农户和市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需要一支完善、规范、专业的营销队伍,由村委会组建营销队伍,为农户提供专业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5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办发[]34号)和省农业厅要求,今年,我们组织力量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做了一些思考。

一、发展现状

全区67个村,330个村民小组,1.36万农户,农业人口4.92万人,农村劳力2.75万人,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1.74万人。集体所有农用土地总面积165.8万亩(自然),其中:耕地6.6万亩,园地0.4万亩,林地154.2万亩,水面0.3万亩,草地4.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土地面积130.2万亩。年底,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778万元,村平11.8万元。全区村级集体资产总额3811万元,村平57.7万元,其中债权总额645万元,村级固定资产总额1805万元,村平27.3万元。全区无村级集体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36.4%。全区有村级集体经营收益的村42个,占63.6%。(差一个村)

调查发现,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普遍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村级领导班子强。各地普遍反映,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都有一个敢于创新、富于开拓的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有懂经营善管理创业守业并愿为村民办事的领头人。二是有区位、资源优势。这些村大部分都有区位、资源优势。城中村、城郊村以及有大型建设项目征地多的村,他们充分利用交通便利、商机较多的优势,以征地补偿款作为发展资本,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如松柏村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91万元,扣除各项支出后,本年收益为108.3万元。一些矿产资源丰富或土地资源开发潜力大的村,通过兴办采矿企业或兴建农业基地,将集体所有的资产或资源实行租赁经营获得较丰厚稳定的收入,如莲花村利用矿产资源优势,收取矿山资源管理费,该村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1万元,其中矿山资源管理费10万元。三是集体退耕还林较多且管理规范的村,通过与农户签订管护合同,按照6:4比例分成,如松柏镇红花朵村。四是领导重视。当地乡镇党政领导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给予实际扶持和保护,是这些村能保持一定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主要问题

(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整体不强。一是村级集体资产账面总量少。近十年来,全区农村集体虽获得了近亿元的土地征用补偿金,但绝大部分都兑现给了被征地农户,村集体帐面资产却有减无增;二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少,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近十年来呈下滑态势,特别是年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陡降。

(二)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债务负担沉重,导致村组织财务状况恶化,成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年底,全区村级集体负债总额1726.4万元,村平债务26.1万元。村级负债形成的原因既有修路、办电、通水、建学校等公益事业欠帐,又有兴办企业的贷款,还有为完成“三提五统”、农业税等任务的借款。近几年,部分村为争取国家扶持项目资金,只得举债修路建房。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本来就差,旧帐未还又添新债,严重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目前无负债的村3个,负债的村64个,其中资不抵债的村32个。税费改革后,由于村级大部分收入来源于转移支付,只够保村级运转,又无其他的经营收入来源,难以拿钱来化债。导致村干部为债务所累,根本无心无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三)服务能力下降,基层组织影响力锐减。村组织服务能力可从村组织义务工投入和生产服务开支数据变化清晰的看到:年全区投入农村义务工和积累工高达8万个,而年以后,全区没有受理一起“一事一议”筹劳申请。年全区收取五统费用186万元,目前村组织已没有此项收入。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整修道路、沟渠只能靠农户间自行协商解决,既影响了农民生产生活,又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四)村级经济发展差距大,两极分化现象愈演愈烈。由于受管理水平、区位优势、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基础条件较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村,集体经济实力强,干部精神状态好,管理协调工作到位,发展氛围浓,服务能力强。而区位和资源优势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村,集体经济薄弱,正常运转难以保证,村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兴办,村级经济及社会各项指标发展缓慢,有的村甚至干群关系紧张。

三、制约因素

从管理角度看,我区村级集体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快,既有认识不足的问题,也存在管理方式方法问题。就村级集体经济本身看,目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既有发展动力不足的内因,又有外部客观环境的制约。

(一)对发展集体经济的认识不足,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部分村干部对发展集体经济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不足,忽视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社区内经济事物协调、生产服务方面难以替代的作用,更没有认识到集体经济发展对基层政权稳固的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将村级集体经济与家庭经营的发展对立起来。二是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复杂性认识不足。集体经济这一古老的经济制度,依然存在于当今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中,本身就显示出其顽强的生命力。一些人简单地将集体经济归结为意识形态的产物,不能客观地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对构建和谐农村的积极作用。三是对外部环境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程度估计不足。一些人片面地把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村干部素质、能力以及农民集体观念淡薄,而没有客观地认识到诸多外部环境因素制约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管理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科学,要与时俱进不断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二)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制约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随着行政村组的拆分合并,人事变更,全区大多数区域性合作经济组织事实上已自然消亡,村委会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部分经营管理职能,直接影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健全与否不仅仅是个组织形式而是一个责任主体的问题。首先,村委会或党支部不是经济组织,没有相应的合法经济主体地位,其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其次,村集体经营管理事务缺乏人力保障。村委会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将行政事务放在优先考虑位置,在事多人少的情况下,村干部难以集中精力抓集体经济发展。三是组织不健全导致集体资产产权归属不明晰,事实上也造成管理责任主体不明,集体资产安全难以保障。如我区在历次撤乡合村并组过程中,就普遍存在集体资产平调的问题。由于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其合法权益难以保障,打击了农民积累集体财富的积极性,阻断了农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动力。

(三)集体积累制度缺失,村级集体经济难以发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有有效的积累机制作保障。目前,村组织事权多,支出项目多,非生产性开支大,政府转移支付资金和发包上交收入只能勉强维持村级行政管理的日常运转,无财力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税费改革后,由于生产服务资金筹集制度变革,一些原应由农民承担的费用大多转嫁到村集体头上。村组织走入“事做的越多,负担就越重,集体实力就越弱”的怪圈。由于劳动积累制度终结,村组织难以积累发展资本。

(四)管理方式缺乏创新,不适应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多年来,对指导、监管村集体经济活动的实践在不断探索,但一直没有破解村级财务管理“一松就乱,一紧就死”的难题。目前我区对村级财务实行最严格的资金和帐务“双代管”管理制度,这种管理方式虽利于集体资产“管好”但不利于“用活”,适宜管理村委会这样的行政事务单位,但却不利于村级经济组织的活动,不利于激发村干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村组织对集体资产管理大都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适合当前村级资产的现状,但同时也阻碍了村办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村级管理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

四、对策及建议

(一)提高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认识,强化发展意识。虽然国家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增加,但公共财政不可能包揽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农村公益事业的投资主体依然是农民。目前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许多生产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修缮,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影响了村级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进而影响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我们必须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增强集体经济实力,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完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一是修改和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有关法规,使之适应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二是恢复或建立农村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合法地位。三是结合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清理和委托管理工作,政府拨付专项资金、配备专门人员,在全区建立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交易中心,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四荒地”使用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养殖水面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农业类知识产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农村房屋所有权、农村闲置宅基地使用权和农业生产性设施使用权进入市场交易,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范化,农村集体资产交易透明化,价值最大化,实现保值增值的目的。不断提高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四是引导村干部牵头组建特色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一村一品”产业化经营运行新机制。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6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为载体,以增强村级班子活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规范农村干部管理、规范村级工作运行为目的,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增收方式、加大政策扶持、健全工作机制,努力实现村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个有”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新赶超、前移进位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任务目标。按照每年不低于30%的比例,逐年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确保3年内村村都有集体收入,5年内所有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同时扶持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强村,3年内培育村级集体收入过10万元的村100个以上,过100万元的村10个以上,实现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显著提高、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凸显。

(三)实施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统筹推进的原则。着眼于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壮大镇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现代农业、社区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工作相结合,统筹考虑、共同推进。2、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各村基础条件、资源禀赋,一村一策,量力而行。3、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依法依规行事,在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的基础上,调动群众积极性,坚持依法行政,规范管理。4、坚持注重积累、着眼长远的原则。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初期要注重资产的原始积累,学习借鉴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以有利于村级集体经济健康长远发展的原则开展工作。

二、增收渠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要以开展“百村经营性场所建设工程”为重点,持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经营村庄“三篇文章”,积极探索村集体开源增收的新路子,努力形成有序开发、持续增收、长远发展的良性循环。

(一)建设村级经营性场所增收。以现有村级活动场所、闲置学校、厂房、土地等资产资源为基础,采取村集体自筹、上级扶持及社会融资等方式,大力实施“百村经营性场所建设工程”。结合镇村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规划,加大农村门市超市用房、标准化厂房以及标准化种养殖大棚等村级经营场所的建设力度,用于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时,在全县选择100个左右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的村,新建、改扩建村级活动场所。活动场所原则上为两层独栋建筑,总建筑面积不低于200㎡,村活动室面积不得少于90㎡,并与门市、超市相对独立,确保门市、超市的经营活动不影响村级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盘活集体资源增收。对村集体现有土地、坑塘、堤坝以及院落房屋、机械设备等闲置资源,采取自主经营或租赁、承包、抵押、入股等方式,提高利用率,培植稳定、可持续收入来源。充分利用“四荒”(荒山、荒坡、荒丘、荒滩)等资源优势,大力兴办集体林带、林场、果园、鱼塘等,实行统一开发、分户承包经营,增加集体和群众收入。对集体所有的农村水利工程设施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设备,可通过集体经营、承包、租赁等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领办合作经济组织增收。围绕发展有机农业、畜牧养殖、特色林果等优势特色产业,扩大产业化经营规模,通过村集体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村级“支部+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各类服务组织和相应的运行机制,在提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有偿服务中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四)兴办专业市场增收。对一些人口居住集中、交通运输便利、有一定商业基础的村,可以通过兴建专业市场、门面房、超市、宾馆等项目设施,采取使用权入股、租赁、自主经营等形式,使村集体获得稳定的收入,增加集体资产。

(五)创办实体企业增收。对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的村,可以通过联合开发、合资合作、独资经营等方式,建立运输公司、建筑公司、物业公司、商务会所等实体,为辖区及周边地区提供仓储物流、代建房屋、物业管理、休闲娱乐等服务,提高集体经济与地方产业、社会事业的关联度,拓展集体经济发展空间,促进集体经济的提升和转型。

(六)合理运营资本增收。对资金充裕、缺乏发展空间或暂时缺乏合适发展项目的村,要引导这些村把注意力从资产管理转到资本运营的轨道上来,通过异地发展、购置物业、委托理财、参股经营等途径,促进资产资源合理流动、保值增值。此方式应在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审核通过的基础上,选择信誉度高、资金收益稳定的项目进行投资。

(七)依托社区建设增收。对已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或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并面临拆迁的村,新增有效土地及对村集体土地的拆迁资产、资金要全部交付村集体,原则上不分配到村民,由村集体统筹规划使用。对社区拆迁补偿于村集体的如房屋等资产,可采取租赁等方式进行经营,但不得出售。对社区建设中新增土地,可以租赁、建设标准化农业生产基地等形式发展经营,不得分配到户。进一步规范社区服务体系,村集体牵头成立各类公共服务项目,通过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积累。

(八)开展村企联建增收。有驻村企业或距经济开发区、厂矿企业较近的村,在村企自愿的基础上,结成帮扶对子,鼓励企业与村进行旧村改造,合作开发,盘活存量资产;或让村集体参股,增加村级集体资产和经营收益。对与企业有供给关系的村,加强村企对接,进一步巩固供给关系,村集体通过提取服务费用增加集体收入。

(九)开展招商引资增收。鼓励经济基础较好的村,投资兴建工业园区或到其他工业园区开展招商引资,通过增加税收返还和奖补资金增加集体收入。对有村办企业的村,鼓励采取租赁、股份合作、委托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挂大联强,搞好企业资产经营,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增收。拥有旅游优势或潜力的村,深入挖掘山水、人文、历史、农业特色产品等资源,加强对旅游资源的包装、策划、宣传,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旅游,增加集体收入。以村集体领办、农民自愿为前提,以劳务股份合作社为载体,收集用工信息、统一外派劳务,并对入股农民进行相应技术培训,实现集体、农民双增收。在具备条件的村(社区),通过代办移动、电信、电力、保险等收费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

三、扶持政策

(一)财税扶持政策。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政策,确保村级转移支付及时足额到位。村集体以资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集体厂房等资产,入股兴办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经济协会等农业产业化组织以及发展第三产业,所需办理的各种证照,免收除上交省、国家以外的一切规费;村级新办企业,自投产之日3年内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奖励给企业。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所交纳税收的县级留成增量部分,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由县财政奖励村集体。村级通过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创办实体经济等方式创造的税收地方留成增量部分,由受益财政按不低于30%的比例奖励村集体。实行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引导全民创业大力推进民营及镇村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相关奖励办法,落实奖励资金和待遇。设立100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奖励在强村富民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

(二)农业扶持政策。严格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将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林业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渔业政策扶持资金、畜牧业政策扶持资金等,向村集体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服务组织适当倾斜。认真落实“一事一议”奖补政策,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奖补资金,支持村级公益项目建设;每年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田水利项目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土地利用政策。积极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的有效土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所建设的涵、闸、排灌等设施由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用于村集体经济发展。镇边村和城郊村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依法办理用地手续的前提下,依托城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开展租赁经营,并允许依照法律和政策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在新建农村社区规划中,预留村集体用地,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留足空间。

(四)金融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村级项目建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和农村社区建设的信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村集体经济中实体部分贷款增幅不低于上年。探索开展农村“三权一房”(土地经营权、养殖水面经营权、林权、村民住房)、蔬菜大棚产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质)押贷款业务。积极协助符合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申请国债贴息资金、中小企业创业资金等用于发展。健全完善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为主,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为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五)科技帮扶政策。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和农民大培训工程,发挥农村科技信息基层服务站点的作用,大力培训农村科技示范户、示范带头人。优先扶持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发展,在技术、信息、科技推广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农业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到村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在资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提升年”活动,着力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继续加大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更大力度地选拔、回请“经济能人”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继续选派党员干部到薄弱村任“第一书记”,从思想、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包靠,确保薄弱村及早转化升级。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重点抓好对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的培训。

(二)健全村级“三资”管理体制。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好集体所有资产资源的确权登记。加强县、镇街农村“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全面实行农村资产、资源、资金委托制度。认真落实集体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制度,严格规范发包程序,强化合同管理,依法变更或废止不合理的发包合同。严格集体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强化审批管理,严控非生产性开支,禁止向村级转嫁由财政负担的公益事业支出。妥善化解村级遗留债务,避免出现新增债务。

(三)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制度。继续实施“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对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支活动实行民主监督和管理。推行审计监督制度,开展干部离任专项审计,维护村集体的合法权益。

(四)积极构建村级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为民服务网络,构建综合服务平台。拓宽服务领域,不仅为群众提供生产经营,还要从改善民生的角度,为农民提供文化、医疗、卫生等生活服务。创新服务方式,积极与移动、联通、邮政等公司合作,广泛开展信息、科技等方面的服务。夯实服务基础,大力兴办各项公益事业,加快水、电、路、医、学等设施建设,让群众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五、组织领导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镇街要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要统筹协作,合力攻坚。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发改、农业、国土、住建、规划、环保、科技、财政、税务、工商、中小企业、商务、金融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制定扶持政策,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千名干部包村联户”和“第一书记”选派部门要强化包保责任,加大帮扶力度,工作效果作为对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7

会稽村由原昌锋、毓秀桥、铸铺岙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记者发现,有些家庭拥有多套住房,在网上了出租信息。目前,这里的市场价位在每平米三四千元。郦银仙等新市民通过宅基地置换,不仅拥有了产权,并可进入市场化流通。据介绍,绍兴市根据统筹区位优势和块状经济特点,在尊重农民意愿、兼顾农民生活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多种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和具体建房模式,培育和发展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农村住宅集聚建造后,对宅基地外的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采用出让、转让等多种方式有偿使用和流转,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或补偿给农户。村级集体经济通过股份制合作改造,集体收益纳入利庄公共建设基金,专项用于本村公共设施建设。这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而且还增加了经营性集体建设用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提高了农民幸福指数。

八种典型模式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理念,绍兴市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趋势加快的新形势,创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积极实施社区股份制改造;以市场为导向,走以物业经济为主的多元发展之路;建立健全城乡结对帮扶机制,村级集体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实力逐年增强,资产总量持续扩大,收入构成日益多元。具体来说,绍兴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大致有以下八种典型模式:

物业经营型。综合利用本地或外地区域经济优势,通过新建、改造和购髓标准厂房、营业用房、三产设施、专业市场、民工公寓等物业设施,获得长期稳定的物业租赁收入。如绍兴县平水副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为扶持南部山区平水、王坛、稽东三镇的48个经济薄弱村,在规划建设区划出60亩土地异地集中建物业用房,按绍兴县、平水副城建管会、乡镇、村“各出四分之一”的原则分摊土地出让及建设费用,厂房所有权及收益归各行政村所有,目前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

资源开发型。发挥当地的农业、水利、矿山、旅游等资源优势,采取股份制开发,合作联合开发、产权转让、经营使用权转让、租赁等多种形式,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如新昌县巧英乡溪口村利用丰富的毛竹资源优势,实施毛竹低产林改造和毛竹林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引进竹制品加工企业,使资源转化增值,实现利级集体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型。通过资源整合、区位辐射、龙头带动等途径,推进产业发展,加快创业增收,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模式。如越城区东湖镇水产村依托大昌水产市场,发展水产养殖业,水产村及周边村村民800多人从事水产品产销经营,外拓湖面近15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渔业专业村,2009年市场成交额达14.58亿元。村集体年收入达800.48万元。

存量盘活型。通过对村属集体厂房、土地、电力设施、校舍、旧办公楼、沿街店面等实物资产的改造利用,发掘存积闲置资产潜力,使之成为能给集体带来长期因定租金收入的资产。如上虞市东关街道高泾村利用宅基地整治的有利时机,投入60余万元。拆迁改造村属闲置畜牧场,新建标准厂房2300平方米,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新增租赁收入约14万元。

资本经营型。对集体现金资金总量较大的村,引导其通过投资入股等方式,将村级资金直接投人效益稳定的各类投资平台,获取固定投资回报如绍兴县柯桥街道双梅、中泽等10个村共同投资入股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柯东仓储有限公司6400万元,占总股本的40%,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480万元

服务配套型。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实现服务增收,如上虞市道墟镇称海村充分发掘农户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由村集体投资建设钢棚出租给菜农,发展大棚蔬菜126亩,每年收取稳定的租赁费6.3万元,农户种植蔬菜收益每亩提高了1000多元,实现了双赢。

股份合作型。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支持和鼓励近郊村、城中村、同中村实施股份制改革,建立起适应城市化进程和市场经济要求、充满活力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为集体经济发展打造“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运行规范,管理高效”的全新运作平台。如睹暨市店口镇店口社区由原先7个村和1个居委会合并而成,2007年社区将4400多万元集体资产量化到人,实行股份制改造,2009年可分配收益达222.77万元。

结对帮扶型。通过资金、项目、人才等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提高经济薄弱村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如嵊州市下王镇的9个经济薄弱村和通源乡的4个经济薄弱村,分别在市县有关部门和市级结对帮扶部门(单位)的支持下,以村集体入股的形式,共同参与水电站的建设和经营,预计建成后每村每年可增收5万元以上。同时,建立“村企结对”有效机制,为搭建“企业回报社会,城市反哺农村”搭建平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建,实现农民群众实际利益和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双赢之举。2000年,浙江万丰奥特控股集团董事长陈爱莲主动提出与新昌县渡皇山村建立村企结对关系。结对以来,万丰集团已累计资助渡皇山村70余万元,帮助建造了村完全小学教学楼、通往东坞自然村的公路,安装了村自来水工程等,还为村解决了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让村民优先得到工作机会。

提升运行质量

围绕“强村富民”的目标,绍兴市抓好经济薄弱村发展,“造血”与“输血”并举、重抓“造血”功能培育,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后盾。特别是以发展集体物业经济为主要形式,以激活农村土地资源为基本动力的创新模式,推进村级集体经济主要增收途径由资源经营为主向资产经营为主转变、集体资产产权由主体模糊向主体清晰转变、发展模式由分散发展向集聚发展转变,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据统计,2003年以来,绍兴市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99.84亿元,其中村级集体投入25.75亿元,占25.79%。通过多轮的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活动,经济薄弱村逐步消除。2005年全市5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有1358个,占总村数的32.9%。到2009年底,全市5万元以下经济薄弱村减少到392个,占总村数的16.5%,比重比2005年下降了16.4个百分点。

绍兴市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机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一是基础更实。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全市行政村数量由5102个撤并为2241个,缩减了56%,逐步实现了“规模并大,实力并强,班子并优,布局合理”的目标。实施了统筹城乡发展“十大网络”建设,促进了农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夯实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基础。二是力度更大。近年来绍兴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从2008年起,又实施了全市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加大了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扶持力度。三是机制更活。创新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农村集聚发展机制和城乡结对帮扶机制,加大“三资”管理力度,使村级集体经济驶上了健康快速发展轨道、为解决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绍兴各县市不断探索。2009年2月27日,新昌县小康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绍兴市成立的首家新农村建设投融资公司。目前,绍兴市已建立了多家新农村建设公司,通过“像经营城市一样去经营农村”。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创新多元化投入机制,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建设用地难和融资紧的矛盾,加快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中心村建设步伐。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8

[关键词]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现状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11-0014-02

“有钱办事”是整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而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在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群众还不富裕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

目前从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制约因素很多,因此,应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实现形式,拓宽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努力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

一、东营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东营市共有1796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人口113.03万人。2012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506.7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农村集体资产总额43.61亿元,从村集体收益情况看,当年无经营收益的村700个,当年有经营收益的村1096个;集体经营收益在5万元以下的村480个,5~10万元的村210个,10~50万元的村个283个,50~100万元的村79个,100万元以上的村44个,其中,50~100万元的村增幅最大,比上年增长102.6%。

近几年来,全市各级高度重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制定政策,强化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主要特点是:

1.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越走越宽。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多形式、多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农业上充分利用土地、水面、浅海、滩涂等资源,由集体统一规划、组织开发,采取招标方式由农户承包经营,以收取承包费的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如东营市河口区部分村充分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和靠海的优势,集体组织实施苇板加工和海洋滩涂开发,2012年,60家苇板厂共为村集体创收600多万元,水产养殖和海产品加工为村集体创收上千万元。垦利县胜坨镇利用临近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要道和油区的优势,以商品房出租、兴建集贸市场、创建水产养殖基地等形式,借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20个村均有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的集体积累。

2.采取综合措施,对后进村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在巩固提高先进村、督促发展中间村的同时,集中力量解决经济后进村的问题。采取培养、选拔、竞选下派等措施,强化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包、帮、带”活动,实行部门、企业帮扶责任制,集中人才、资金、技术,分期、分批进行帮扶,做到不改变面貌不脱钩。同时,各级都制定扶持政策,从信贷、税收、物资供应、人才流动等方面向贫困村倾斜,加快了农民致富的步伐。

3.加强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发展机制日益完善。通过村级集体资产清理核算,推行村财村账乡(镇)代管、审计监督和村会计聘任“三位一体”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1998年全市开展农村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活动以及2002年实行村财、村账乡镇代管以来,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电算化的管理轨道,截至目前,全市1796个村均实行了财务公开,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所有乡镇、村都实行了会计委托,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村1693个,占总村数的94.3%。有效地遏制了非生产性开支,严格了财经纪律。开展土地延包工作,完善各类承包合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制合作社,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4.提高班子素质,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强。近几年,各级普遍注重培养和选拔政治思想过硬,懂经营、会管理的青年进班子,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的路子。同时,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通过走出去看,请进来教,健全各级培训制度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增强了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促进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是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强,“空壳村”问题日渐突出。据2012年度农经统计,我市有700个村当年无经营收益,5万元以下的村480个,5—10万元的村210个。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基层组织正常运转难,党群、干群关系协调难,公益事业建设难,村级债务化解难,近几年来我市有的村级负债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是举债搞公益事业建设。农民虽然没有什么负担,种粮还有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但农民收入增长仍然缓慢,增收渠道不畅,农村经济服务功能不足,村级集体经济的弱化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对新形式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只要农民手里有钱就行,没有必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的观念陈旧,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相冲突;有的则只看到困难,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畏难发愁,存有无所作为、难有作为的思想倾向。同时,部分农民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持无所谓的态度,多数群众不够热心、不够支持。

2.村级经济基础差,非生产性开支过大。全市大部分村集体积累薄弱,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2012年全市村集体经济组织总收入5067021.55万元,总费用3771620.2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1457549.83万元,但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征占地补偿、油区补助、荒碱地和滩涂承包,主要集中在少数城中村、油区村和荒碱地多的村。多数村拿不出也贷不起上项目的启动资金。从调查的情况看,相当一部分村不管是什么收入,只要有钱,首先想到的是搞公益事业,如街道路面硬化,建办公楼,建文化大院等。有的村资金不足甚至向私人高息借款或向银行贷款搞公益事业。再就是一些部门和单位,借助行政手段和管理权限,向村强行摊派(如征订报刊、杂志),不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承受能力,导致村级负债无力化解。

3.部分村干部素质低,责任心不强。目前看,农村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村“两委”缺乏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的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不清,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足;有的村干部尽管是“经济能人”,但为群众服务意识淡薄,奉献精神差;有的村干部得过且过,恋于位置,“占着牌位不显灵”;有的村干部则利用职务之便,大吃大喝,挥霍浪费,不仅损害了干部形象,也阻碍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4.措施不配套,管理水平低。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大多停留于一般号召,具体措施少,缺乏激励机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不能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管理上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经营方式粗放,不够灵活;组织形式单一滞后,不能按现代企业制度操作,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因此难以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

1.优化氛围,提高认识。这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前提。要通过多种形式,让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明白: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为群众服务的实力和能力,提高村级集体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农村稳定,巩固农村基层政权的物质基础;是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形式。正确认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要意义,必须从思想上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1.1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不是否定和取代家庭经营,不是放弃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1.2强调发展集体经济绝不能走“吃大锅饭”的老路,更不能“刮风”,硬压指标,急于求成;

1.3鼓励党员干部带头致富,不能忘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1.4重视发展经济强村,不能忽视扶贫解困。

2.配强班子,启用能人。实践证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配备一个好的班子,尤其是选好带头人至关重要。选准一个人,致富一个村。要不拘一格,广开渠道,选拔那些事业心强,清正廉洁,思想观念新,又甘于奉献的党员担任村支部书记:要注重培养和选拔政治成熟,有经营头脑的“能人”进班子;要采取党校培训、参观学习、典型引导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村两委成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政治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实行村级集体经济的加速发展。

3.建立积累机制,维护集体利益。要妥善处理好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坚持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大事,不能过量举债上项目,或举债搞公益事业;制定有效的积累机制,把有限的资金积累起来。承包项目等所收各种承包费和油田占地所收的土地补偿如果园、鱼塘、荒碱地承包开发、工副业费等都可以积累起来,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村集体资金除用于“五保户”供养、特别困难户补助、必需的公共福利事业支出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除外,都应积累起来。

4.发挥优势,找准路子。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准项目,找准切入点,才能培育起集体经济的生长点。从东营市情况看,可适合选择的路子有:

4.1发挥荒碱地较多的优势,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走以地生财的路子;

4.2采取承包经营、托管经营、资产入股、土地入股等手段积极发展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走企业强村的路子;

4.3发挥油区优势,搞好油地结合,走借势发展的路子;

4.4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加强经营管理,使集体资产得以有效利用,走资产增值增收的路子。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按行政村设置的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企业,以及受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村会计业务的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

第三条财政部门是全市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村级组织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及业务培训。

第二章村级会计委托服务

第四条全市村级组织会计业务实行委托服务。村级会计委托服务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文件要求,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在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和民利,保证村委会各项资金的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由村委会向镇处财政所申请,并与财政所签订委托协议。

第五条各镇处财政所内设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中心负责农村集体经济会计业务,集中核算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同时对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直接经营的企业财务进行指导监管。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农村收费票据的发放和核销管理,农村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保管工作,对农村财务和村集体组织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二)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代管各项资金。

(三)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为各村设置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收支和往来明细分类账,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分户记账,定期与村报账会计和银行核对账款,做到账账、账款、账实相符。

(四)负责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档案整理立卷,装订成册,按有关规定妥善保管一定年限后,移交给村委会。

(五)定期向村委会提供各项资金的收、支、结存明细情况及相关会计资料,供村委会按规定向村民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取消村委会银行账户,由中心集中开户代管村级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按规定分配核算到村。

第六条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所需经费列入市级财政预算。

第三章会计人员管理

第七条会计人员配置。中心配备总会计1名,资金会计1名,票据会计1名,根据所辖村委会数量设立记账会计2-5名,分片负责管理农村会计工作。村委会只设置1名报账会计。

第八条会计人员业务要求。总会计、资金会计、记账会计由熟悉业务、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担任。票据会计由工作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

第九条岗位职责。

总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审计、核对记账会计与银行(信用社)之间业务往来;核对资金会计所管的村存入专户资金与银行(信用社)之间业务往来;审核村级发生的各项支出;汇总记账会计的财务月报、季报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并及时编写财务分析报告和资金运行报告。

资金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按规定设置村银行存款账户,核算代管现金和存款以及与村级的资金往来,并及时向记账会计和总会计上报资金流量报表。

记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分村设置会计帐簿,核算与村报账会计的业务往来,编制各村财务月报、季报表、财务分析及资金运行报告,并及时反馈到村,督促村每季实行财务公开。

票据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设置票据登记账簿,负责票据的领用、发放和保管工作,定期对中心会计人员领用收据予以缴销。

村报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备用金领取与核销,村级收入、支出计划及收支原始凭证的收集、整理,及时与中心办理收支结算,以及村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统计台账、“一事一议”筹资等分户台账和资料上报等工作。

第十条财政所(中心)应实行会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会计人员确定后报市财政部门备案。村报账会计原则上保持相对稳定,因换届发生会计人员变动,或因不适应财会工作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的,经村两委研究,报镇处财政所,按程序办理离任审计移交手续,除此外不得随意撤换。

第十一条财政部门应加强对中心的会计、村报账会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农村会计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四章财务预决算

第十二条村级财务实行预决算制度。村级财务预算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年初在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按规定编制,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村级财务决算在每年年终根据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的会计核算资料编制,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后张榜公布。

第十三条预算编制要贯彻“实事求是、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禁赤字预算。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各项收入、支出全部纳入预算。收入预算要根据历年收入情况和下一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测算年度取得的各项收入。支出预算主要是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所发生的各种支出。

第十四条预算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若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预算方案,必须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处政府和财政所(中心)审批后才能对原预算作适当调整。

第十五条财政所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定期检查各村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对问题比较突出的,要及时向镇处政府和主管部门报告。财务预决算执行情况及时公开,定期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十六条村级集体资金包括:“一事一议”筹集的资金、发包及上交收入、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土地补偿款、扶贫救济款、上级部门拨款、各种代收和借贷的款项、清收的村提留历年欠款及村委会按规定应统一管理的其他资金。

第十七条凡属村级集体资金必须由中心统一核算和管理。中心应将村集体各项资金全部存入中心涉农专用账户,不得擅自调入其他银行账户,更不得转借、挪用。

第十八条村级集体资金的收缴:

1、村级组织收取的各项收入,必须使用由市财政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及时将资金存入中心涉农专用账户,并由村报账会计与中心办理收入报账手续。

2、“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款,按市减负办审批的方案,使用《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由各村自行收取,严格按照“专款专用、及时报账、张榜公布”的原则执行。

3、村组发包收入以合同签订金额为依据,其它各项收入按收入实现制原则,及时将资金存入中心涉农专户。

第十九条村级支出严格按照年初预算执行,日常支出实行审批审核制,各镇处根据村规模大小和村级经营收入实际,依据本办法确定本镇处内各村支出审批审核限额。

第二十条中心根据村级经营收入规模,向村委会发放500元-3000元的备用金用于零星开支。

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3万元以下(含3万元)的,核定备用金500元;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3万元至5万元(含5万元)的,核定备用金1000元;村级经营收入(含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在5万元以上的,核定备用金最高不能超过3000元。

第二十一条村委会的各项支出由村报账会计将经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按规定向中心报账,中心根据村财务收支计划和资金结存情况办理支出结算。对零星支出,由中心向报账会计补足备用金;对涉农补助款、民政优抚款、村干部工资、农户拆迁补偿费等涉及个人的支出,由中心按有关规定直达个人帐户;对“一事一议”项目等专项建设资金,由中心根据施工合同、项目预决算报告直达施工单位或个人账户。

第六章资产管理

第二十二条全市各村应建立资产、资源台账或登记簿、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增减变动时入账核算、做到账实相符。

第二十三条凡更新、购置、新建固定资产,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处财政所审核。变卖或核销集体固定资产须经村委会集体研究,并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报镇处财政所审核后方可核销资产及时调整账目。

第二十四条集体土地、房屋、设施、设备等发生产权转移时,应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评估,财政部门审核并按照市场规则运作。集体土地、企业、设施、设备出租时,出租方案必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后,报镇处财政所审核。集体建设项目、购置大型或大批设备,应公开招标。

第二十五条建立集体资源管理增效责任制,各镇处财政所要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监管力度。对集体资源性资产的使用管理情况定期检查,对造成集体资产和集体资源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者追究赔偿责任,损失较大的,除负责赔偿外,还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对集体资产和资源采取发包、租赁经营和拍卖经营权等方式,以发挥其效益,增加集体收入。承包者损坏固定资产要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价赔偿。

第七章合同管理

第二十六条村级集体企业、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租赁和各项工程的招标,由村委会提议,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报镇处政府审核,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按规定程序签订标准书面承包合同,合同由甲、乙双方和鉴证方签字盖章后生效,严禁口头约定。所有承包合同一式三份,村、承包(租)方和鉴证方(财政所)各执一份。

第二十七条承包合同确定的承包上交收入不得随意变更和减免,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变更和减免时,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将通过决议报镇政府、办事处审核。

第二十八条工程类承包合同的履行,必须凭发包方验收合格报告单及工程完工结算单,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

第二十九条财政所要督促配合村级组织定期检查承包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做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工作。

第八章财务监督

第三十条建立财务监控制度。中心应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加强对票据和账务处理的审核监督,季末必须向市财政部门汇总报送村级财务报表。市财政部门及时掌握各镇(处)村级财务运转状况,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镇处中心和村级财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三十一条建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机制。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列入财务计划,各村必须将表决结果报镇处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备案,作为财务的审核依据。

第三十二条实行村级民主理财制度。按照有关职能部门的要求,村民主理财小组由一定数量的村民组成,成员由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村民主理财小组对全体村民负责,并对村财务有知情权、监督权,对村财务收支有审核权,对不合理开支有否决权。

第三十三条实行村级财务公开制度。中心每季度向村委会提供财务收支明细账,供村委会按程序公开,公开的财务资料必须真实、准确、有效;村委会每年年终应按有关规定,将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向村民公示。村民对财务公开内容有异议的,可以通过村民主理财小组提出质询,由中心在一定时限内予以解答。

第三十四条建立村级财务审计制度。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由市财政局、审计局负责指导和监督。财政部门负责村级年度财务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工作。审计部门负责村主要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工作,可以委托基层财政所进行审计,必要时,市审计局每年选择部分村对主要干部开展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结果抄送镇政府、办事处、市财政局,并向村民公开。

第九章票证及档案管理

第三十五条村级组织各项收入的收取,除按规定必须使用税务收据外,一律统一使用由市财政部门监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村级取得收入时确需使用税务收据的,必须到中心登记备案,所取得的收入全额存入中心银行账户。

第三十六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分为《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和《农村经济组织专用收款凭证》两种。其中《农村经济组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专用收款凭证》只适用于村集体在经本村代表通过、经市减负办审批后,向本村村民收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款项,不能用于其它款项的收取。《农村经济组织专用收款凭证》适用于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取得的经营性收入和各种往来结算款项。

第三十七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专用票据实行“限量领用、以旧换新、定期缴销”的管理制度。

第三十八条村级组织和中心要妥善保管村级的各种经济合同和承包合同或协议、各种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人员交接清单、会计档案销毁清单等会计档案资料,做好村级经济活动的资料保存工作。

第三十九条严格档案查阅使用手续。除业务主管部门、执法机关履行公务需查阅档案之外,其他单位和个人凡查阅村级会计档案,须经中心同意后方可查阅。

第十章违规责任

第四十条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及其成员凡有平调、截留集体资产,改变集体资产产权,非法以集体资产抵押或作经济担保,违规低价处理、转让集体资产等行为之一的,依据《湖北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由市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直接责任人处以200至500元罚款。上述各项行为造成集体资产损失的,还应当赔偿损失。

挪用、侵占集体资金三个月以内的,由镇处财政所责令限期归还,并处以挪用、侵占金额10%至30%的罚款。造成集体资产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级集体经济总结篇10

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汇报

__县共有12个乡镇,1个风景名胜管理区,185个村,8.05万农户,农业人口33.78万人,耕地面积20.58万亩。20__年底,我县村级债务总额2740.8万元,村平14.82万元,人平81.14元;村级债权总额1568.74万元,村平8.48万元,人平46.44元;债权、债务相抵,村级净负债总额1172.06万元,村平6.34万元,人平34.70元。沉重的村级债务成为当前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不畏难、不等待、不观望,坚持把化解村级债务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铺开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始终将化债工作纳入乡镇、村年度工作实绩考核范畴,化债工作取得一定成绩。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化解村级债务483.45万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严格“五道程序”,清理锁定村级债务。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照以下“五道程序”进行村级债务的清理锁定。一是清理摸底。对村集体所有债权债务进行彻底清查,逐笔登记。二是公示核对。以小组为单位公示债权债务摸底结果,同时入户核对。三是审查核定。对公示核对无误的债权债务,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确属村集体所有的债权和应承担的债务,由债权人、债务人、签证单位(经管站)三方当场签订《村级债务核定书》和《村级债权核定书》,作为确认村级债权债务的依据和锁定村级债权债务的标志,同时进行第二轮公示。四是登记入帐。根据核定书,及时登记或调整账务。五是汇总上报。经过核定入帐后的债权债务,进行逐级汇总上报,并进行第三轮公示,作为考核化解村级债务工作的基准数字。

二、采用“八种方法”,切实化解村级旧债。我们结合各地实际,依靠群众,大胆尝试,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化债途径与办法,积极稳妥地化解了部分村级债务。一是削减高息减债30.2万元。对村集体所欠的民间高息借款,通过政策宣传,双方协商,比照金融部门规定的同期同档贷款利息进行结算换据。二是清理债权化债130.66万元。对清理核定后的村级债权,根据不同对象和性质,区别对待,分别采取经济、行政或法律手段进行清收。对农户税费尾欠,根据其偿还能力,通过宣传教育和民主评议促其主动还款,不搞强行清收;对国家干部、村组干部、企事业单位的欠款,先宣传后强制,限期逐笔逐人清收。三是结对抵冲销债32.2万元。对村集体与往来单位或个人形成的三角债,在做好工作,协商自愿的前提下,动员债权债务人自愿结对,协商互抵,从而冲销集体债务。四是划转债务50.6万元。对不应由集体承担的债务及经清查不实的债务,落实责任人,从村集体债务中剥离或剔除。五是核销减免债务34.4万元。对债权人已撤消、死亡或自动放弃追债要求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核销;对符合减免规定的税费尾欠以及确无还款能力的特困户、军烈属以及死亡绝户,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予以减免。六是盘活资产化债38.8万元。对村组集体拥有的企业、土地、矿场、固定资产以及“四荒”资源,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综合开发利用,盘活存量资产,筹集资金用于还债。七是协议还债42.34万元。对村组集体所欠财政、金融等部门的债务,暂无还债能力的,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还债计划,签订还债协议。八是其他措施化债124.25万元。各地通过规范制度堵塞财务漏洞、清理审计账务严惩违规违纪行为、发展集体经济壮大村级经济实力等措施,节省和筹集资金用于还债。

三、健全“四项制度”,坚决杜绝新债发生。一是推行了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象集体举债、公益事业建设等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不由村干部或少数人说了算。同时对村级事务实行全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二是出台了《__县农村财务“双代管”制度》。在完善和规范“村账站审”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村级资金、账务委托乡镇经管站代管”制度。三是制订了《__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统一规范了村级财务的预决算、资产管理、开支审批、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制度,全面实行了村级招待费“零管理”、报刊订阅“限额制”等制度。四是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责任审计和责任追究制度。村主职干部离任,必须接受审计。凡是违反规定,擅自借款发生的债务,按照“谁借款,谁负责偿还”的原则处理。对给村集体经济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人,依法追究责任。通过建立和落实以上制度,从源头上防止新的债务发生。

我县化解村级债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面临一些实际情况和困难。一是负债面广。基本上村村负债,全县仅有5个村不负债;二是负债额大。村平负债14.82万元,负债20万元以上的村有40个,负债最高的达55万元;三是债权清收难。村级绝大部分债权属外出户和困难户所欠,不仅清收工作量大,而且清收成本也大,同时目前政策规定暂缓清收;四是“普九”债务沉重。全县村级“普九”债务总额为1317.76万元,占总债务的48.1;五是集体经济脆弱。我县大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属“空壳村”,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正常运转,根本无力还债,化债的困难相当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完善制度,探索和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村级债务化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