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十篇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十篇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2:29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1

一、医疗卫生工作成效显著

(一)狠抓医德医风、全面提升我院整体形象。

在全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医疗服务理念和竞争意识,将医德医风贯穿到实际工作中。

1、整章建制、科学谋划。为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务实高效的良好形象,我院先后制定了医德医风管理规定、行风评比工作方案、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处理办法、各病种的医疗护理常规、各种医疗护理质量管理、急诊急救等五十多项规章制度。使我院的行风建设工作得到了科学化、制度化管理,形成了在工作中人人有职责,处处有人抓的良好局面。

2、以人为本,搞好服务。为改善服务质量,落实承诺服务,我院在社会各界广泛开展了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活动,设立了举报箱,公开举报电话,发放征求意见卡向社会问卷调查,为使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我们严格按查处制度处理,通过整治,一年来,未接到一起因服务不周而引起群众不满现象;未发现一次因职工私自行医而造成的不良影响,使我院行风有了很大改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群众的满意度明显增强,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公共卫生工作有序推进。

1、着力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应对今年的手足口病和甲流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成立了发热门诊、设立了留观室。同时组织发动乡村医生,层层筛查,做好疫情调查上报和监测工作。今年5月份,通过严格的防御和排查,共查出手足口病疑似病例1人,按照要求得到了及时转诊和治疗,全年没有发生医疗差错与纠纷。

3、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切实做好产前健康检查。一是积极开展了妇女病普查诊治工作,同时建立了诊治档案,对全镇范围内35岁——59岁妇女进行了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普查,按照三年普查规划,全镇1600名妇女今年完成普查587人,普查率——%。其中查出阴道炎——人,宫颈碘染色——人,乳腺增生——人,其它疾病——人,未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患者。二是及时完成各种妇幼保健报表,做到“降消”项目补偿工作按时兑现,无虚报漏报现象,圆满完成了全年妇幼保健任务。三是做好儿童保健工作。今年,共对7岁以下儿童体检——人,5岁以下——人,3岁以下——人。

4、医疗卫生服务工作明显提高。今年,我院克服人手少,设备简陋的困难,经全院干部职工地共同努力,共接受门诊患者——人次,平均日门诊——余人。开放病床使用率10张,住院——人,实院病床使用率——%;开展外伤手术——余例;B超、心电检查——人次;化验检查——人次;放射检查——人次;药品收入比例控制在——%以内;处方、病历书写规范率达100%;急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实现医疗总收入——万余元,药品收入——万元,其它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收支结余——万元,同比增长——%。

(三)新农合工作稳步发展。

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新的形势下,我院为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全面实现,院领导亲自挂帅,积极投入到新农合工作中去,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做法:

1、加强管理,严肃报销制度。为方便群众就诊报销,我院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领导小组,由专职医护人员具体负责。在工作制度方面建立了完整的门诊日志登记,规范了开处方、医嘱和各种护理记录单。同时,对住院病人在要求报销合作医疗费用时严格把关,按照提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身份证》和《户口薄》、村卫生所出具的身份证明等基本规程进行医疗活动,经核实无误后,按标准对来我院就医出院参合农民,当日兑现补偿,截至目前,我院未出现一起不合理报销病例,从而杜绝了冒名顶替现象的发生,使参合农民明明白白住院消费,清清楚楚享受政府的惠民政策,有效地保证了参合资金的安全使用。

二、存在的不足

2009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存在着诸多差距,主要体现在:

1、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离目标管理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2、我院卫生技术综合素质偏低,全院中级以上职称的卫技人员比例不足,门诊医师尤其是骨干医师较为缺少,人才缺乏,无后备力量。村医综合素质不高,短时间内难以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目标。

3、业务收入尽管有所增加,但遗留债务较大,尚还欠款——万元,加之部分患者流向市院,职工工资全额发放依然艰巨。

4、虎头卫生院距离县城100余里,是虎林东部重要的医疗救护中心,辖区辐射原新兴、小木河两个乡镇和渔场、林场、良种场、奶牛场,无交通工具,无法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及急重患者。

三、2012年工作思路及工作举措

2012年,我院将以预防保健为中心,创建一流卫生院;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努力提高全员素质;以质量治理为核心,不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以安全治理为重点,切实保障医疗安全,全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进我院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目标任务

预期完成——所标准化卫生所建设;定期安排进修培训——人;全面完成医疗卫生各项指标。

二、工作思路

1、进一步加强村所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我镇村级卫生所建设还比较薄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特别是部分村所极其简陋以及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我们要以“新农合”为契机,大力破解资金难题,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所为基点的卫生服务网络,2012年力争——%的村实现标准化卫生所。另外,要采取例会、培训、督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村卫生所和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村医的业务水平。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2

一、院长年薪组织结构

院长年薪仍然由三部分构成坚持工作业绩、经营成效、兼顾公平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责任与利益、风险与报酬相一致的原则,坚持有利于调动院长和职工两方面积极性的原则,坚持有利于全区各乡镇卫生院协调发展的原则,结合事业单位“工改”,调整原乡镇卫生院院长年薪由基本薪金、风险薪金、奖励薪金三部分为由基本薪金、绩效薪金、奖励薪金三个部分构成。

二、调整了三部分的内涵和考核指标

原来院长年薪制中,基本薪金是院长收入的基本保障,风险薪金偏重于体现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奖励薪金是促使乡镇卫生院积累而提高抗风险能力。我们尊重乡镇卫生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乡镇卫生院筹资已经从首要任务转变成了任务之一的实际,调整院长年薪构成的内涵,以充分借助分配的杠杆作用,引导乡镇卫生院全面履行职能。

(一)为院长提供基本保障的基本薪金。基本薪金主要根据全区乡镇卫生院院长档案工资中岗位工资的平均数确定,中心乡镇卫生院、普通乡镇卫生院院长的基本薪金分别为每月700元、600元,由农村卫生事业费预算解决,不以考核结果为依据,按月发放。

(二)体现院长全面履行职能的绩效薪金。以全区乡镇卫生院职工现行档案工资总额减去岗位工资总额后的平均数作基数,根据对工作业绩指标的百分制量化考核结果确定。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下的,绩效薪金为1倍;考核得分在70分以上的,按基数的1—4倍兑现绩效薪金。

一、用对核心指标进行考核的办法来考核院长工作业绩、履行职能的情况。

核心指标由三类19个组成。一类是公共卫生工作核心指标10个,即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结核病人转诊率、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慢非病规范管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报告传染病发病率、食品行业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农村家庭宴席卫生规范化管理率。二类是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核心指标4个,即卫生服务质量、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新农合医疗服务。三类是社会卫生管理核心指标5个,即村卫生室建设情况、村卫生室人员管理情况、村卫生室药品管理情况、村卫生室新农合医疗服务管理情况。19个核心指标分别确定了分值,共100分。每年可根据工作重点调整核心指标的权重。与此同时,还设定7个扣分指标,即发生预防接种事故、发生责任性孕产妇死亡、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履行职责不到位、发生影响较大的医疗纠纷和医疗责任事故、违反新农合有关规定、乡镇卫生院或院长被区卫生局通报批评。扣分指标也分别给予了2-5分不等的分值。

二、改变原来对年度目标责任书、院长任期阶段目标内容进行考核

绝大部分指标依据日常工作落实情况得出结果,如免疫规划接种调查吻合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由每季度的调查结果确定,卫生服务质量由每年的两次外部评价结果确定;部分指标根据日常管理确定;只有基本卫生服务满意度、基本卫生服务满足度等少部分指标需要通过年终考核时通过问卷调查确定。采用核心指标考核,考核工作量大大减少,考核分值的随意性降低。

三是绩效薪金纳入所在乡镇卫生院的年度支出预算,年底经考核、审定后一次性兑现。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3

一、总体目标

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功能,实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等“六统一”规范管理。

二、主要内容

(一)统一行政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机构标准。乡镇卫生院命名规范,标牌统一,建设标准、设备配置符合《省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市)考核评估标准(试行)》要求。村卫生室按照《关于市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实现“一村一室”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统一村卫生室命名,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机构印模和工作制度。

2、明确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管理。乡镇卫生院受县卫生局的委托,负责履行本辖区内管理职责,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指导职能。村卫生室作为独立的医疗机构,独立经营,独立核算,独立承担开展业务发生的债权债务、民事及相关法律责任。

(二)统一人员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准入管理。乡镇卫生院从事医疗、护理、公共卫生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法定的执业资格,经县卫生局注册并在规定的范围内执业,非卫生技术人员不得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卫生技术人员应占编制总数的90%以上,公共卫生科人员不低于编制总数的30%。乡镇卫生院实行院长公开选聘,人员全员聘用,合同管理。村卫生室从业人员应具备法定执业资格,新进入村卫生室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乡村医生经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推荐,乡镇卫生院考核,县卫生局批准,由乡镇卫生院统一聘用在村卫生室执业。村卫生室负责人由村民委员会公开选聘确定,并与乡镇卫生院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乡镇卫生院协调各村民委员会,共同做好本乡镇范围内乡村医生统一调配使用工作。大学生村医实行“乡管村用”,规范管理,并落实相关待遇。

2、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业务和服务考核。县卫生局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和医德医风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并作为绩效工资、定额补贴、公共卫生服务资金等发放和人员调配使用的依据。

(三)统一业务管理

1、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应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门诊登记、病例、处方等各种医疗文书按规定统一样式,做到门诊有登记、住院有病历、用药有处方、转诊有记录、疫情有报告、宣教有资料,并书写规范。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管理,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确保医疗安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

2、明确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任务。乡镇卫生院采取工作例会、病例讨论、业务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强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指导,对辖区村卫生室的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合理用药、业务培训等工作,统一安排、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按照各自职责和要求,做好各自承担的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之间建立双向转诊机制。

(四)统一药械管理

1、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部分)》和《省纳入基本药物管理的非基本药物目录》内的药品。村卫生室乡村医生配备使用药品,严格按照《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药物目录》规定的乡村医生用药范围执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使用的药品,根据国家、省和市基本药物有关规定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并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人员合理用药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

2.加强器械设备管理。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的购置、使用和管理。政府配备给村卫生室的医疗器械,由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统一验收,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并记入固定资产账,及时分发到村卫生室投入使用,并统一组织设备的维修、计量监测等工作。

(五)统一财务管理

乡镇卫生院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村卫生室要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财务实行专账管理,建立村卫生室政府投入固定资产、药品购销等明细账目。

(六)统一绩效考核

县卫生局依据《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试点办法》制定考核实施细则,成立考核组织,负责考核工作。县卫生局负责对乡镇卫生院进行绩效考核,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负责对村卫生室的考核。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补助经费发放和机构负责人任免的依据。

三、实施步骤

(一)筹备启动阶段(年2月15日-2月29日)

县政府制定并印发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方案。各乡镇在摸清乡镇卫生院人员和乡村医生底数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本地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政策,广泛搞好宣传发动。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3月1日-10月15日)

各乡镇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落实管理内容,执行规章制度,规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全面开展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县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

(三)考核达标阶段(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县卫生局制定考评标准,在乡镇自评基础上,协调有关部门,对各乡镇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情况逐乡镇进行考核验收,通报考评结果,表彰奖励先进。县卫生局将结合日常督导和考核验收情况,树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标杆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成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政府副县长蒲月英任组长,成员由政府办、卫生、发改、财政、人社、食药监、物价等部门及各乡镇政府主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指导。各乡镇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组织,明确专人负责,抓好工作落实。

(二)明确职责分工。县卫生局牵头负责指导全县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定期组织人员进行检查指导。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县卫生、工商、食药监、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加大对非法行医和违法经营药品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秩序。县发改、财政、人社、物价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助做好相关工作。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4

XX年,我县卫生ⅷ项目工作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项目办的具体指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和县委、政府《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XX年项目活动计划的安排,以提高乡村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为主线,以保证特困人群获得基本医疗服务为目标,实施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加大重点卫生干预和特困人口医疗救助工作力度,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目标。

一、项目工作整体推进,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一)贯彻落实新的农村卫生政策,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县委、政府于XX年10月出台了《关于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秀山委发〔XX〕46号),明确了乡镇卫生机构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由县财政实行差额预算。为确保乡镇卫生院转体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了乡镇卫生院集体所有制人员的清理认定工作,与县人事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乡镇卫生院有人员处理及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对乡镇卫生院集体所有制、合同制人员进行了聘任上岗考试考核工作,46人按要求办理退休手续,176人通过考试考核,作为县级财政差额预算的卫生事业单位人员。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的改革,稳定了乡镇卫生队伍,为促进我县卫生事业的快迅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实施卫生人事制度改革,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发展得到加强

一是根据《重庆市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改革任用领导人员制度,实行乡镇卫生院院长聘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中心乡卫生院实行按需设岗,按岗定人,职工全员聘用的管理措施。二是制定卫生人力发展规划,提高乡镇卫生队伍素质。按照县编委下达的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结合我县卫生人力资源现状,制定了乡镇卫生院人员补充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来补充乡镇卫生院专业人员,逐步缓解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状况。三是严把卫生人员准入关。按照我县乡镇卫生人员补充计划,经报请县委、政府同意补充60人。为规范卫生部门进人渠道,优化卫生专业技术队伍,根据《重庆市人事局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新增人员有关问题的通知》、《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卫生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聘用办法的规定》,对新进人员一律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杜绝非专业人员进入。目前,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之中。

(三)狠抓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特困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高。

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口对基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是本项目设计要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并取得较好效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根据项目指导原则和市项目办的统一部署,严格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重新确定医疗救助对象10240户26892人,占总农业人口的5%,确保了真正贫困的人群享受医疗救助。加大了医疗救助的宣传力度,印发宣传资料5万余份,各乡镇卫生院将医疗救助内容公开上墙,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进行定期公布,增加了医疗救助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今年,有30个乡的医疗救助对象利用医疗救助金,占总乡镇的93.8%,有医疗救助对象681人次持证就医,其中:住院515人次,计免、孕保33人,门诊133人次,共发生医疗总费用30.14万元,项目补偿14.8万元,为群众减免医药费17.9万元。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利用率为2.53%,比去年提高1.04%。拟定了县农村医疗救助实施方案,做好了卫生ⅷ项目特困人口医疗救助与民政部门实施的农村医疗救助接轨的前期工作。

(四)突出工作重点,卫生服务提供系统逐步改善

1、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开始启动

为进一步完善乡村卫生服务功能,我们在涌洞乡开展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成功的基础,拟定《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方案》,经县政府15次常委会审议同意,从XX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明确了对承担预防保健任务的乡村医生实行每人每月不低于50元的补助。并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卫生资源配置标准》调整村卫生室,由原来的426个调整为214个,组织村卫生人员参加了执业注册培训、考试,210人考试合格,115人免试,落实村卫生室业务用房8600平方米,其中由乡村投资建设1500平方米,乡村医生私房7100平方米,为明年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打下了基础。《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方案》的出台得到了重庆市项目办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重庆市基层卫生信息刊发。

2、卫生服务质量评价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按照国外贷款办公室,市项目办的统一安排,继续在龙池镇中心卫生院、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开展卫生服务综合评价工作,两个乡卫生院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严格按照《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质量综合评价指标》进行自查自评,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为制定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评价指标提供了参考。

3、临床诊疗服务行为日趋规范

继续实施项目颁布的《基本用药目录》、《临床诊疗规范》和《转诊制度》。各乡镇卫生院将基本用药目录规范上墙,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基本用药目录以内的药品使用达90%以上。严格按照《临床诊疗规范》为群众进行诊治,对不能诊治的病人实行由村到乡、乡到县的三级转诊制度,从而减轻了农民负担,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医疗安全。有27个乡镇卫生院,182个村卫生室实施基本用药目录,24个乡镇卫生院使用标准临床诊疗规范,27个乡镇符合院内感染控制要求。

4、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实施

根据新的农村卫生政策,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依法行使卫生管理和监督职责,从今年8月起,对长期经营亏损、管理不善的梅江镇中心卫生院实行能人领办的管理方式。

5、乡镇卫生人员培训力度不断加大

加强了乡镇卫生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选送技术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急救能力和服务质量。据统计,今年选送35人外出进修。其中到市级进修13人,到县级进修22人,县级举办培训班18期,培训乡镇卫生人员1138人次,各乡镇召开例会209次,培训乡村卫生人员3628人次。

6、在中和镇、清溪场镇开展规范化乡镇卫生院建设

(五)重点卫生干预效果明显

按照项目第二阶段重点卫生干预指导原则,我县选择了计划免疫、生殖健

康和新生儿保健、高血压预防和学校肠道驱虫四个方面的内容。为做好以上工作,我们以加强健康教育为突破口,以提高乡镇防保人员业务素质为切入点,以强化管理为基础,保证了整个重点卫生干预工作的正常开展。计划免疫、妇幼各项指标均呈上升趋势。儿童四苗全程接种率为91.43%,比去年上升0.44%,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81.9%,比XX年提高19.5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为91.56%,比去年上升2.4%,新法接生率为86.71%,比去年上升0.17%,住院分娩率48.01%,比去年上升4.4%。高血压预防和学校肠道寄生虫控制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完成了试点乡试点村高血压的普查工作,全年免费为91800名35岁以上的就诊病人测量了血压,对5324名高血压病人实行了建卡管理。免费对全县7.5万名6—12岁学生进行了集体驱虫,学生寄生虫感染率由驱虫前的95.62%下降至21.62%。

(六)强化信息管理,信息的指导作用逐步发挥

今年,我们重点加强了信息队伍的建设和信息室的建立工作。根据乡镇卫生院信息人员素质状况,重新调整、充实了一批年轻、业务能力强的信息人员,举办乡镇信息人员培训班2期,培训乡镇信息人员70人次,建立和完善了乡镇信息台帐和信息室,建立率达100%。开展了卫生ⅷ项目监督评价工作,对XX年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指导项目的实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加强项目土建工程、设备的管理,制定了土建维护计划和设备管理制度,对x光机、b超、心电图等大型设备进行了成本效益分析。

(八)加强项目管理,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将项目工作与日常卫生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方法,实行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的管理措施。二是保持项目办工作人员的稳定,充实县级项目专家2人,保证专家技术指导作用落到实处。三是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制定了《项目财务管理办法》,接受县审计局对项目资金的审计,均无挪用、滥用现象。四是组织开展了2次较大规模的综合督导,县级项目官员、专家不定期到乡镇卫生院督导86次,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纠正。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乡、村卫生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结构不合理,卫生服务提供能力不高。

(二)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紧缺、设备简陋,虽通过项目实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三)由于我县属部级贫困县,县财政十分拮据,虽然从民政、扶贫等方面争取到了一定配套资金,但县级配套资金到位率仍然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推进。

(四)特困人群经济困难,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较低。

(五)普通乡卫生院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还未完全理顺,给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XX年工作重点

(一)进一步做好卫生人力资源的规划和发展,补充乡镇卫生人员。

(二)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

(三)理顺村卫生组织管理体制,全面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提高乡、村卫生服务的整体能力。

(四)以加强乡、村卫生人员培训为重点,提高卫生服务技术水平。

(五)努力实施重点卫生干预,提高老人、妇女、儿童等弱势人群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六)积极争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5

(一)乡镇卫生院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第一年,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大幅减少,随着调研地区基本药物目录内补充药品的增加,药品收入有所回升。财政补助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主要补偿渠道。乡镇卫生院总收入逐年增加,但安徽X县增幅较小,且2010年有所下降(见表1)。从收入结构来看,药品收入所占比例明显下降。事实上“,净收入”更能反映实际补偿状况。本研究中的“净收入”是指医疗服务业务收入减去除劳动力相关成本支出以外的支出后的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医疗净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乡镇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后,过渡时期药品加成收入明显减少;到2011年三个调研地区药品加成收入全部取消,但由于财政补助收入的大幅增加,总的净收入并没有减少。在财政补助收入方面,以重庆Y区为例(见表2),2007-2011年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支出,这与其他地区情况基本一致。政府通过“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方式来购买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弥补因取消药品加成造成的资金缺口。(二)县级医院调研地区县级医院收入持续增长,新医改后药品收入仍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医疗收入增速快于药品收入,总量和比重都超过了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明显增加,比重增大(见表3)。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净收入来看,新医改后县级医院净收入增长明显。在目前财政补助政策、医疗服务收费政策、药品价格政策的综合因素影响下,县级医院主要的补偿渠道依然是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

二、服务量的变化

(一)村卫生室从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来看,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除安徽X县变化不大外,其余两地村卫生室的门诊人次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见表4)。(二)乡镇卫生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乡镇卫生院门急诊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出院人次数下降或增幅下降,安徽X县的变化最为显著,2010年出院人次减少了近一半(见表5)。(三)县级医院新医改后,调研地区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数变化不大;出院人次数增幅十分明显(见表6)。

三、药品使用情况

由表7和表8可以看出,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品配备种类减少,销售金额也相应减少。随着基本药物制度的不断推进,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目录增补等,销售总额又开始回升。与前文医疗机构收入情况对应,县级医疗机构药品销售总额在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快速增长,原因可能是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病人大量流向县级医疗机构。

四、医务人员收入情况

县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工资性收入逐年增加;除重庆Y区外,其余两地的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收入下降(见表9)。

五、讨论与思考

(一)调研地区农村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变化

基层医改最主要的举措是取消“以药补医”,补偿机制改变在调研地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财政补助成为乡镇卫生院最主要的补偿渠道与2009年相比,调研的三个地区2011年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收入平均增加6168.3万元,占总收入的31.7%;药品收入下降246.2万元,占总收入的37.2%;医疗收入增加2404.2万元,占总收入的28.9%。如前所述,乡镇卫生院“净收入”在新医改后为财政补助和医疗服务净收入之和,2011年调研的三个地区乡镇卫生院财政补助占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6.7%、69.1%和76.8%,财政补助收入成为乡镇卫生院最主要的补偿渠道。财政补助主要用于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从医疗保障的角度看,新农合补偿的比例越来越大,而新农合筹资中各级财政投入占80%以上,因此财政补助的比例实际上比报表上显示的还要更高。2.医疗收入和药品加成仍是县级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调研地区县级医院的财政补助大幅增加,但2011年医疗净收入和药品加成收入之和占总的净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3.2%、51.9%和89.1%,医疗和药品收入仍是县级医院的主要补偿来源。从医疗保障的角度看,医疗保险补偿的比例越来越大。

(二)调研地区农村医疗机构行为变化

补偿机制的转变必然带来医疗机构的行为变化,这些行为变化体现在服务量、药物使用等方面。1.乡村两级医疗机构药物使用有所改善乡村两级医疗机构的抗菌类药物使用总额及所占比例减少,中成药等内科用药使用总额和所占比例增加。2011年,调研地区(处方抽查,样本量有限)乡镇卫生院抗生素使用率为58.5%,比2010年下降6.7个百分点;村卫生室抗生素使用率为52.4%,比2010年下降8.4个百分点。2.乡镇卫生院药品收入有所减少,县级医院药品收入持续增加;县域内药品销售总额仍在增加从药品收入来看,乡镇卫生院有所减少,与药品零差率后药价下降和服务量下降有关。县级医院药品收入持续增加,增加的量超过乡镇卫生院减少的量。也就是说,县域内药品销售总额仍在增加。调查还发现,零售药店药品销售总量仍然逐年增加,江苏C市销售额前十位的药品零售企业总销售额由2010年的5192万元增加到2011年的5863万元,增加了13%。在药价下降的情况下药品销售总额继续增长,提示全社会过度用药的情况没有好转。3.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下降,县级医院服务量增幅明显调研地区乡镇卫生院服务量下降,或增幅下降;县级医院门诊与住院服务量的增长幅度明显高于新医改前。全国的情况相同,乡镇卫生院2011年门急诊人次下降了3.5%,县级医院门急诊人次则大幅增长(27.1%)。2009年以后,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大幅下降,而县级医院住院人次持续上升,2011年增长幅度为15.3%,并首次超过了乡镇卫生院住院人次。

(三)医疗机构行为变化的原因分析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6

我院于底正式启动了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当前,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第一阶段已经告一段落,作为渡口中心卫生院的负责人之一,我觉得做好总结,制定细则,全面部署下一阶段工作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当务之急,为此,简单探讨一下对于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一些认识。

首先,要从思想上正确认识,提高管理职及全体职工的重视度。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既是上级下达的一项任务,也是卫生院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自发性需求。不改革,安于现状是没有出路的,只要把视野放宽,放到先进地区、放到卫生事业发达地区,通过比对,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的差距是全方位的,除了硬件上面的投入,我们在现代医院管理理念和制度上的欠缺由来已久。改革人浮于事、管理缺位、执行不力、有章不守的陈规陋习,是一项非常紧迫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的工作。在省委张春贤书记掀起的解放思想大潮中,我们必须认识到“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大趋势,要把乡镇卫生院建设好,服务于群众,满足新形势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就必须走“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的道路,就必须把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全面提升卫生院形象和服务水平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并且深入落实,不搞消极应付,不搞浅尝辄止,不搞临时抱佛脚那一套,才能够找准定位,明确目标,端正态度,真正做好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各项工作。

其次,对任务解码要正确,详细,深入。要对当前现状有一个全面、清醒的认识,掌控优势与不足,家底摆在那儿,对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评价考核标准,一项一项划出我们做到的、做的但还须加强的、准备做但还没有着手的以及在思想里还是空白的几个部分,对每一个项目都登记在案,做好规划,制定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周、按月、按季度定好阶段性目标,确保每一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达成期限,确保实施时的有条不紊,不搞一哄而上那一套。

第三,责任落实到人,任务诠释到位。小的阶段性目标制定好了,就要做好部署,分工,按照公共卫生、临床诊疗、财务管理、新农合管理等几大块,各个项目指定专人负责,把任务及时限分解好,以书面的形式下发到各个具体人员,确保每个具体负责人对自己该做的项目要胸有成竹,问时能说出个一二三来。同时对该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要予以说明,并且加强经常性的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人员对自己任务有什么不明白以及遗漏的地方,做好解释或调整。

第四,检查和督促要常抓不懈。关注每个人每个项目的进度,要求每个人做好定期汇报和专项汇报,了解其思想动态、遇到的困难、遭遇的阻力,及时予以疏解。按照时间表检查每个项目的落实情况。制定《项目进度公示表》对进度予以公示;对经常的、长期的项目如病历规范化、卫生区域责任化、考勤制度实施等要制定专项检查方案,落实考核及奖惩。定期召开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专题会议,通报进度,集体评估落实各项目落实情况,研究方案,协调交叉性任务。

第五,做好信息收集及反馈工作。对各种文件资料及时整理,所有活动记录在案,对专题会议及各项目活动均要有书面记录,每一位相关责任人员的工作计划、阶段性总结、相关表格列入规范化管理并且造册,统一编号存档。对医疗文书要作为重点,改革管理方式,全面推行规范化书写、规范化审核、规范化检查和规范化保管,落实病历质量评价和医疗质量评价体系,相关评价指标及评价结果入册并且作为职工综合考核依据。每月在宣传栏公示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的事项,每月总结相关资料向县卫生局报告。

第六

,以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提升职工综合素质。通过“三基”训练夯实基础,通过落实临床医疗质量管理提升职工的业务素质,通过医德医风建设专题活动提升职工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措施是按要求完成“三基”训练科目,并且作为一条长期措施坚持下去;建立就诊患者意见簿,建立患者调查制度;规范服务用语;规范公示就诊及农合办事程序。紧紧围绕“规范管理,优化服务”的主题完善卫生院软件建设。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7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年,建设完成8所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和38所村卫生室,基本建立起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当地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①改扩建新马桥镇、仲兴乡、杨庙乡、城关镇等4所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②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③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④连城镇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项目建设。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按照《安徽省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村卫生室设备投资按每室6000元标准控制。

六、投资规模

1、*-*年杨庙、城关、新马桥、仲兴等4所乡镇卫生院总投资225万元,其中,新马桥中心卫生院总投资55万元;仲兴卫生院50万元;杨庙卫生院60万元;城关镇卫生院60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设,改扩建业务用房3750平方米。新马桥中心卫生院950平方米;仲兴卫生院800平方米;杨庙卫生院1000平方米;城关镇卫生院1000平方米。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续建800平方米:其中刘集镇卫生院续建3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5万);连城镇卫生院续建500平方米,投资25万(地方配套5万);

2、*年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续建750平方米:其中濠城镇卫生院续建300平方米,投资20万元(地方配套5万);王庄镇卫生院续建450平方米,投资25万元(地方配套5万)。

3、*年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2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2.8万元;土建投资199万元(省财政159.2万元,地方配套39.8万元),新建村卫生室面积3900平方米。

七、经费来源

1、新马桥镇、仲兴乡、杨庙乡、城关镇等4所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总投资22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85万元;地方配套40万元。刘集镇、连城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刘集镇卫生院投资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15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连城镇卫生院投资2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以上6所卫生院建设资金*年已经拨付)

2、濠城镇、王庄镇2所乡镇卫生院续建项目,总投资45万元:其中濠城镇卫生院投资20万元(省级财政15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王庄镇卫生院投资25万元(省级财政2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

3、马铺村等38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总投资221.8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2.8万元(省财政);土建投资199万元(省财政159.2万元,地方配套39.8万元)。

八、项目建设期

从*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前竣工验收

九、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兴办的卫生院,一村有一所标准村卫生室,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十、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县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县发展改革委、县卫生局、县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由县发展改革、卫生局、财政局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镇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县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县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县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县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报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县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以及资金的拨付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三)制定优惠政策。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以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完善农村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和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村卫生室建设为基础,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整体上为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提供保障条件。

二、建设原则

省级为主、地方配套;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完善功能、满足需求;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建设目标

从**7年到2011年,利用五年时间,建设改造135所乡镇卫生院和830个村室,使其达到标准化,基本建立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相适应,设施较齐全,专业素质较高,运转有效,初步满足农民群众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需求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

四、建设内容

一是改善就医条件为目标,改扩建业务用房;二是以提高诊疗技术为目标,添置与更新设备。

五、建设标准

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乡镇卫生院建设基本标准》填平补齐,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6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每所平均20万元左右控制。

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添置更新,按照《安徽省村卫生室建设标准》建设。业务用房建设造价按每平方米500元控制,设备添置更新按平均每所6000元控制。

六、投资规模及经费来源

**7年至2011年总投资1.175亿元,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建设、设备购置与更新。按国家标准和《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投资4000万元,改扩建设65900平方米,投资约3100万元,添置和更新135所乡镇卫生院诊疗设备;投资4150万元,改扩建村卫生室业务用房830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添置和更新830个村卫生室诊疗设备。总投资1.175亿元,其中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1.015亿元左右,按《安徽省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市、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占总投资的20%,约需资金1600万元,市级财政对迎江、大观及宜秀区改造的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当给予补助,各县(市)区配套资金由本级财政解决。中央、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及各县(市)区配套资金主要用于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业务用房和设备购置与更新。年度分配计划依据市下达的年度改造计划和配套比例,由各县(市)区财政安排落实。

七、分年计划安排

分年度计划安排上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优先安排中心乡镇卫生院;二是优先安排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集中的乡村卫生机构;三是优先安排实施乡村一体化管理建设的乡村卫生机构。

乡镇卫生院:**7年计划安排建设32所,**8年计划安排建设31所,**9年计划安排建设33所,2010年计划安排建设20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9所。

村卫生室:**7年计划安排建设83所,选择试点1-2个县,**8年至2010年每年计划安排建设207所,2011年计划安排建设126所。

八、项目建设与管理

(一)制定建设规划。根据全市农村卫生发展实际,研究制定符合市情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的程序是:

乡镇卫生院:根据行政区划调整以后的乡镇数,按照1个乡镇有1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在已经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标准进行填平补齐建设,由市将**7-2011年建设规划规模和年度建设计划下达到各县(市)区。

村卫生室:按照1个建制村建设1所标准化的公益性村卫生室的总体考虑,乡镇政府所在地不再设卫生室(工作职能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结合各县(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的行政村数、人口数以及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情况,将**7-2011年计划建设控制数下达到各县(市)区,由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7—2011年分年度建设计划,经市审核后,报省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审批。

(二)项目建设与管理模式。

项目坚持以县为主,实行“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立项,统一计划下达,统一勘探设计,统一招标监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验收和预算审计。项目建设实行县(市)区卫生部门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对村卫生室进行统一设计,提供几套适应不同区域、地形和地质条件需要的标准图纸,供各县村卫生室选择;在项目建设上,以县为单位进行集中打捆分包招标,引入合格有资质的施工队伍,以降低建设费用,保证施工质量。

(三)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实行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模式。政府投资的新建村卫生室所有权归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从有资质的乡村医生中招聘从业人员,村卫生室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财政根据其所承担的公共服务适当予以补助,逐步建立乡、村卫生服务运行管理体制和日常运行经费保障机制。

九、保障措施

(一)建立协调机构。在市民生工程协调小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和解决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部署阶段性工作重点和任务,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明确职责分工。

县(市)区政府是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区域项目实施的组织领导、审定建设规划、以及配套资金、建设用地的落实和其他优惠政策等。县(市)区发展改革、卫生、财政部门负责项目实施日常工作,具体负责项目立项审批、编制上报建设规划和年度投资计划、勘探设计、招标管理、施工监理、项目督查、资金使用、统计报表上报、竣工验收、决算审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县(市)区建设、国土、审计、监察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履行职责并予以配合。乡、村负责建设用地划拨的落实和施工环境的保证。

市发展改革委、卫生局、财政局等部门按照市政府要求和职能分工各负其责。

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牵头组织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下达年度投资计划,并协调项目启动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评估评价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牵头组织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统计表上报以及制度建设、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和验收工作;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制定乡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建设规划以及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市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市级财政资金和建设资金管理,督促县(市)区财政部门落实配套资金。

(三)制定优惠政策。

一是制定出台在建设用地、建设费用减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保障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民生工程顺利推进;二是制定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安全。

(四)建立项目公示与督查制度。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乡镇医院消毒;个体医疗点消毒;消毒监测;消毒效果

[中图分类号]R187[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sctobjectivetounderstandtheXunyangtownshiphospitalsandvillageclinicsdisinfection.methodstherightofthecountythreeyears,townshipandvillagehealthroomdisinfectioninvestigation,accordingtoGB15982-1995"HospitalDisinfectionandhygienestandards,""evaluationoftheeffectivenessofdisinfectionandsterilizationmethodsandstandards"evaluation.Results2006-2008passratefordisinfectionmonitoringresults(431/531)81.2%.thepassingrateoftownshiphospitals(249/266)93.6%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passingrateofvillagehealthclinic(182/247)73.7%(x2=37.86,p

医院及村卫生室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认真做好医疗机构机关消毒工作,切断传播途径,是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医院消毒管理工作,正确评价医院消毒效果,提出切合实际的有效的改进方法和建议,在2006年至2008年三年间,我们对旬阳县境内乡镇医院及村卫生室的消毒状况进行定期监测调查,情况如下:

1材料与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乡镇医院内相关科室的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消毒敷料,等的微生物污染状况,紫外灯强度的测定,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污染状况,消毒器械的灭菌状况等。检验方法依据卫生部1991《消毒技术规范》进行,评价标准依据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进行。

2结果

2.1旬阳县2006-2008年乡镇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2006-2008年环境空气、医护人员手和物体表面三项指标消毒监测合格率乡镇医院高于村卫生室,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72,p

2.2旬阳县2006-2008年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消毒监测结果,乡镇医院总合格率93.6%,村卫生室总合格率73.7%(x2=37.86,p

2.3旬阳县2008年乡镇医院和村卫生室消毒监测结果,乡镇医院合格率98.9%;村卫生室89.8%(p

3讨论

我县属秦巴边远山区,人口多,面积大县级医院病源丰富,乡镇,村卫生室多为个体诊所,人员疏散,基本设施尚欠。村卫生室消毒质量自2006年至今,呈逐年上升趋势,为此做好消毒工作尤为重要。通过监测检查,说明《消毒管理办法》的落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医疗机构消毒工作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单位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医院消毒制度日趋完善,村卫生室及大多医务人员在不断增强消毒灭菌意识,加强消毒知识面,为做好消毒工作防患于未然,消毒逐步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性监督监测工作机制已健全。

从几年消毒监测结果表明,整体情况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灭菌敷料及器械、紫外灯照度、使用中消毒液达到国家消毒灭菌标准,其他项目乡镇医院消毒状况明显优于村卫生室,(p=0.013

参考文献

1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1-6.

乡镇年度卫生院工作总结篇10

1基本情况

建阳市位于闽北中心,总面积338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镇、3个乡、两个街道办事处,190个行政村。2009年底,农村户数68899户,农村居民人口数267315人。我市共有乡(镇)卫生院11个,其中中心卫生院2个、一般卫生院9个;目前,乡(镇)卫生院在岗人员357人,核定人员编制333人,实际在编人员234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70人;临聘、返聘人员1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5人。

2主要工作措施

2.1坚持大服务,制定科学可行的工作目标

我市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原则,采取以乡镇为单位,以村为起点,成熟一村,开展一村的办法,积极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8年,我市先在将口、崇雒、书坊三个乡镇开展试点,重点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老年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社区医生进家庭等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计划免疫、健康教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卫生应急、急救等镇、村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2009年,我市在试点成功、取得实效的基础上,加强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职能建设,在全市11个乡镇全面推开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确定完成“三个60%”的目标,即:以乡镇为单位完成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健康档案建立达60%;辖区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人的系统化管理率达60%;每年度四次以上入户健康追综随访率达60%。明晰可行的工作目标,循序渐进的推进方式,为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把好了基调,把准了方向。

2.2挥洒大手笔,加强公共卫生的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市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努力提高医疗单位的“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潜力。2004年以来,我市认真组织实施“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和省“年百所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目前已实施并完成的项目有11个,总投入825万元,完成了10个卫生院的配套建设和设备更新,有效改善了基层卫生院诊疗设备短缺的状况。同时,切实落实各项财政补助政策,市政府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折不扣安排工作经费,确保了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落实。据统计,近四年,市政府累计投入1800多万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社保基金、免费婚检补助、村级防疫妇幼人员津贴、社区卫生服务补助、突发性应急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等项目。通过加快乡镇卫生院基本建设,防疫妇幼工作的不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财政补助的提高,为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创造了必备的工作条件。

2.3着眼大覆盖,构建三级共享的服务网络

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基层卫生工作的新课题,为加强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2009年初,我市各乡镇卫生院成立了公共卫生科,设置人员编制3-5人,配备交通、办公、宣传、基层巡回、信息管理等工作经费,在全市各乡镇安装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软件,确保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力保障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正常开展。针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信息收集面广,健康追综系统化管理具有可变性,健康教育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生活习性及语言局限性等特点,我市通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模式将市、镇、村三级卫生网络有机结合起来,把村卫生所的建设作为医疗卫生工作向农村基层延伸的重点。网内医疗卫生机构配套联动,做到“通院”“通诊”和“通技术服务”,实现资源共享、技术协作和业务合作。实行市镇村三级卫生机构“管、帮、带”制度,加强全市乡村医生的规范培训,对承担防疫妇幼工作的村卫生所人员实行补贴,对收集村民基本健康信息的乡医进行每户补贴3-5元奖励,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2.4倾注大热忱,拓展农村卫生的服务功能

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模式,是我市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大亮点。我市各卫生院将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分村、分片挂点,指定相应的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经常性下村指导乡医,为村民提供卫生服务,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系统化管理,对老年性重点人群的健康干预和药物治疗指导,向广大村民提供无偿卫生服务指导和健康教育,向村民发放卫生院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联谊卡,以方便村民日常性卫生咨询和应急救治联系。充分发挥村级卫生所作用,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居民健康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乡镇卫生院实行计算机网络管理,并已完成数据库录入工作,定期体检,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专案;乡镇卫生院责任医生和责任护士对其制定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系统化管理的慢性病人到乡镇卫生院门诊就诊时,还可享受减免挂号费、治疗费,实行药品零价格服务。对需做医技辅助检查的项目,乡镇卫生院按收费标准的三分一收取成本费用。

2.5立足大实效,健全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

为推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开展,我市积极采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督促和制约机制,在制度上加强完善。一是实行一票否决。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作为乡镇卫生院院长任期目标管理的重要考评内容,未完成工作目标的乡镇卫生院,年终不参与全市乡镇卫生院考评,并与评先、评优和绩效考评挂勾。二是纳入目标考评。制定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综合目标考评细则,市卫生局从年终对乡镇卫生院综合考评的300分中,单列出100分按组织领导、社区卫生诊断、健康教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农村社区居民满意度五大块内容综合点评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强化工作督查。实行定期通报和季度追踪督促制度。经常深入农村基层,督促各乡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3几点成效

3.1强化了健康理念的转变我市11个乡镇全部实施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于村民而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教育的普及,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让农村村民享受到了与城市居民一样卫生服务,缩短了城乡医疗差距,推进了医疗均衡发展,有效提升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养意识,有利于推进我市城乡居民身体素质的全面提升。

3.2实现了服务模式的转换。农村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转变乡镇卫生院服务理念,从传统的“院内服务”、“坐等服务”模式转变为走出院门“主动服务、综合服务和终身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把传统的“医疗”服务功能转变为“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功能。服务模式的转变,带给农民群众更大的实惠。

3.3推动了医疗机构的转型我市立足于整合现有卫生资源,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重点放在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的转型上,把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纳入到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为适应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乡村医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起全科医学的服务理念,为村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从专科向全科的转型,卫生院要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转型,村卫生所要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转型。

3.4促进了医患关系的转化为了更好地开展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我市实行医务人员主动作为,上门服务,从服务流程、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方便病人,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赢得患者的欢迎、理解、信任和支持。医患之间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多视角的主体沟通,增进感情,化解矛盾,营造了高互动的医患和谐氛围,促进医患关系向更加和谐转化。

4存在的问题

4.1组织功能发挥不到位三级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网络虽然已经基本建成,但仍然没有充分发挥相应的功能作用,特别是个别项目单位对公共卫生工作依然认识不到位。工作配合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质量。

4.2服务队伍素质不高基层单位防保人员紧缺,68%的人员未经全科医师培训,服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

4.3项目总体进展不平衡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涵盖了3大类8大项,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11个乡镇在农村慢性病与老年人的动态健康管理方面和农村食品、饮用水、职业卫生监督方面等方面进展不平衡。

5几点思考

5.1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规范经费使用确保项目经费足额、及时到位,严格按照《福建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要求,将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全部纳入财政社保专户,实行专账管理。

5.2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服务能力针对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做好农村防保队伍人才引进和培训工作,特别是预防保健人才紧缺,要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公共卫生技术骨干扎根农村服务,充实防保队伍。[1]同时要经常开展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服务技能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单位防保人员、乡村医生整体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全面提升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

5.3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项目影响力在开展项目工作的同时,要进一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工作,要让群众充分了解、积极参与、享受实惠。

5.4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不断摸索和总结项目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模式,提高群众满意度,建立健全“一个体制、两个机制、两项模式”,即建立项目管理体制,动态调整机制、项目考评机制,专账管理模式、台账统一模式,进一步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