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52:13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1

【关键词】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

博物馆馆藏文物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博物馆立足活字本,因此加强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和保护对于我国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中仅仅是通过传统的手工方式来对文物的信息进行纸质记录,并未对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应用,此种情况下,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难以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动态管理系统是一种可靠的运行方式,通过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促进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树立高效的展开。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结构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集成的库房环境内,通过对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实现了对文物的智能化监控,有效的提高了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效率。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能够准确的把握文物的出库、入库等动态信息,便于文物管理人员准确的把握文物的馆藏情况。总的来看,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硬件系统,二是软件系统。其中硬件系统主要包括不同类型的RFiD电视标签、手持盘点机以及管理一体机等;而软件系统则是指手持盘点机管理系统以及通道识别门管理系统。在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都有其各自的应用价值,通过二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的提高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效率,为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来可靠的基础。在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每一个文物都有其独特的电子标签,每个库房都配备相应的手持盘点机,每个通道处设有识别门和管理一体机,在无线网络覆盖下,通过各项设备的相互配合运行,实现了对文物的动态化管理。硬件系统中的RFUD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对无线电讯号进行有效应用的基础上,能够对特定目标信息进行读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能够适应不同的恶劣环境,识别精准度较高,实际操作过程中更具便捷性和可靠性。博物馆中的仓库较大,并且文库的数量也很多,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手持盘点机和通道识别门的工作效率,因此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就是采用高超频的RFiD设备。在对文物安装电子标签的时候,需要将标签安装在文物身上不易被发现的地方,以免影响文物的展览。手持盘点机手持盘点机是电子标签的读取设备,在每一个库房中都配有,文物管理人员通过扫描文物上的电子标签,就能够通过无线网络传递到服务器上面,然后通过无线网络来下载服务器安排的各种任务。通道识别门安装在每个库房的门口,能够扫描每个通过门口的文物在每个门口都会配置大功率的天线,主要是通过馈线和固定读写器相连进行工作的。通道识别门工作功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很强,识别率也较高,目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的软件系统主要有手持盘点机管理系统以及通道识别门管理系统,这两个系统的研发都是基于winCe系统进行研发的,进行编程的软件是microsoftVisualStudio2008,所使用的编程语言是C#语言。

二、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的工作流程

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动态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文物的出库管理、入库管理以及盘点管理三个方面来实现管理和控制。

(一)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出库管理。在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当系统接收到相关文物的出展意向后,会从管理系统内挑选出相关问题,生成文物的出展清单。在系统内修改需要出库的文物的状态,标记为拣货状态,并在系统显示出文物的相关信息,以及负责拣货的文物管理人员,将馆藏文物的出库报表推送到管理一体机内。当通道管理部门接收到文物出库信息后,会将文物在系统内的状态信息修改为出库状态,进而将出库信息传动到点交室管理机门一体机,此时系统能够自主对文物的状态进行判断,并准确记录文物管理人员相关信息,最终生成文物的出库报表。待文物出库报表被点交室接收并确认后,出库文物全部点交完成后,即完成了文物出库整个流程。

(二)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入库管理。博物馆馆藏文物在完展后,需要对文物进行入库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将需要入库的文物报表下传导盘点机,动态管理系统的服务器能够自动接收入库信息,并将系统内文物状态信息改为入库状态。当文物入库后,将动态管理系统的文物状态改为在库状态,服务器接收到信息后,会遵循动态管理系统的实际运行规范来对文物的具体状态进行准确的判断。在确认文物状态信息无误后,即完成了文物的入库操作。

三、博物馆馆藏文物动态管理系统的应用要点

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动态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四、结束语

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过程中,动态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效应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工作任务量,文物管理的准确率明显提升,在推进博物馆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2

【关健词】博物馆藏品管理动态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博物馆还存在着管理意识薄弱,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水平还较低。博物馆对藏品负有科学管理、科学保护、整理研究、公开展出和提供使用(对社会主要是提供藏品资料、研究成果)的责任。博物馆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认为就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根据自身特点实行管理创新。而藏品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

一、坚持规范的基本操作流程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根本

博物馆的主要活动是藏品的保护管理、科学研究、陈列展示以及宜教服务。其中藏品的保护管理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也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其基本操作流程也就十分重要了:

1.藏品来源。藏品来源的信息资料应该尽量详细。

2.移交入馆。填写文物移交清单,附详细的背景资料,清单只要记载这些文物的不可变特征即可。

3.馆内清理。主要有下列步骤:

(1)分类。根据博物馆现行采用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定名鉴定。根据每件文物的具体情况和现行定名方法给文物定名,对文物进行鉴定并填写鉴定意见表。(3)技术处理及实测。进行必要的技术处理,如除尘除垢、防锈、薰蒸、简易修复等。同时对文物进行实测,记录其尺寸、重量、成色、完残情况等。(4)记录图像资料。可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5)填制入库凭证。前阶段工作所取得的资料应充分进入入库凭证中成为其若干要素。(6)数据处理。在建立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博物馆,应将前阶段工作的资料录入数据库进行处理,自动生成总登记账、分类账、卡片、文字、图像档案及各种报表;未建该系统的应将这些资料之一份提供建立总登记账和有关藏品档案。

4.入库。完成以上工作后,由相关人员一起进行核查清点,正式办理入库手续。

5.库内整理。编制藏品分类账和卡片、整理资料建立藏品档案、设计制作藏品包装、排定藏品存放柜架、编制修复年度计划、收集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对藏品进行研究等,同时应即时将有关信息交计算机中心录入藏品管理数据库,以便处理、保存。

有规矩则成方圆,对事物只要依据一定规则办理都会提高效率,变难为易,藏品管理工作也是如此。

二、动态化管理是藏品管理工作的重点

过去我国藏品管理相对简单,在一般的状况下,藏品仅会存在于库房和展厅两个空间,少有变动,因此只需为每件藏品建立相应的档、账、卡,并做好相关的保护和保管即可。随着时代进步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各博物馆利用馆藏文物频繁组织对外展览、临时展览,编辑有关展览、藏品的出版物,举办各类知识讲座等等,藏品进出库房成为常态。处在移动状态下的藏品,遭到损坏的可能性也最大,藏品动态化管理于是就成为博物馆管理中重要的一环。

1.必须制定一个严格的藏品提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藏品提用中的安全要素、提借藏品的审批手续、藏品提用凭证的填写要求、发现问题后的应对办法等。这些细碎但却具有实效的条例是藏品在进出库房的动态过程中的安全保障。

2.明确藏品在博物馆中只有一个进出关口。所有相关事宜都应集中在保管部门由专人办理。

3.严格办理、填写相关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如提借日期和原因、藏品的名称、总登记号、完残情况等,相关领导和经手的工作人员要分别签字,如此才形成了了一份完整而具有法律效应的藏品进出库房凭证。

4.各种进出凭证要妥善保管,使每一件进出藏品都有账可查,有理可据。

5.藏品进出库房是为了使用,做好动态藏品的年终统计,可以准确反映出各类藏品的利用率和它在宣传教育、科学研究中发挥的作用,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藏品为社会文化事业服务。

通过上述工作,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藏品管理工作体系,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动态藏品管理的秩序井然。

三、数字化是藏品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衡量博物馆的主要标志变成以宜教服务和对社会的影响来衡量。藏品的数字化管理能使博物馆这些功用大大增强。

1.藏品数字化管理主要是建立藏品信息的数据化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把馆藏文物的文字资料、图形、图像资料、音频、视频资料等信息,系统、准确、多角度地进行存储备份,提供准确高效的查询、修改、统计、复制、输出等功能。同时也是博物馆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工作高效率、工作人员高素质建设的重要步骤,是博物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

2.数字化管理系统中植入藏品出入库管理模块。内容应包括核对藏品出库时的审查口令;提供藏品的现状、数量和存放架位;记录藏品的出库时间、理由和去向;藏品归库时的现状、数量等。有了这一功能,可以使工作人员很轻松地从电脑中检索到藏品的方位。并且使得馆藏文物除展出、保养外,一般无须提取文物本身,减少了文物的流通次数,降低损坏的风险。

3.数字化管理系统提高了博物馆科技含量,促进了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借助计算机强大的统计功能,可在数秒之内完成过去整个部门几天才能完成的查询统计、资料的修改补充工作。使得学术研究能够更加深入、更为方便。藏品展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甚至虚拟环境技术结合起来,使展场变得丰富多彩、开放生动。

4.以馆藏文物数字化管理为基础,可以将博物馆的自动化控制防盗、防火等安全报警系统连接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控制体系。可以将博物馆的信息资源连接到internet网上,建成数字博物馆。藏品实现数字化管理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博物馆藏品实物库房管理的需要,还可以为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尽的资源。

博物馆发挥着保护和展示文化与自然遗产,开展社会教育,提供休闲娱乐的功能,现已成为人民群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从根本工作抓起,努力提高藏品动态化和数字化管理水平,才能在新形势下推动整个博物馆事业的大发展。才能把我国每一座博物馆都建设成为宣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课堂,都建设成为展示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及其前进的方向的坚强阵地。

参考文献:

[1]《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第二章.1989.

[2]《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总则,第三条.

[3]陶洁,李春晓.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方案.南方文物,2003,(3).

[4]王建平.论藏品信息管理.中原文物,2003,(4).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3

关键词:馆藏;文物;安全

馆藏文物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财富,它反映了社会发展、变革、进步的全过程。馆藏文物安全是文博单位生命线,作为基层文管所馆藏文物的管理人员,有责任加强藏品的安全及管理工作,根据工作实际就基层馆藏文物安全重要性、现状、存在问题、主要对策等几个方面做如下阐述:

一、馆藏文物安全的重要性

馆藏文物指博物馆、图书馆和其他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具有文化价值的物品、物件等。馆藏文物是基层文博单位存在的基础,是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证。它是自然、人类发展的历史见证,是自然造化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做好这些藏品的保护和管理,是当前基层文博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未来兴建博物馆的重要基石。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部分犯罪分子在倒卖文物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必然会将做作案目标投向文物集中、防护相对薄弱的基层文博单位。涉及基层文博单位的案件往往案情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有的还可能引发炒作,产生不良社会影响。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确保文物安全,对弘扬民族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二、基层馆藏文物安全现状

县级文管所或博物馆在法制规章、发展规划、管理机构、标准化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限于资金、技术、人员等诸多问题,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问题。在基础研究、实用技术、管理机制、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基层文博单位馆藏文物安全形势更是不容乐观,由于库房简陋、人员少等现实原因,难以对藏品实施有效的保护。做好馆藏文物安全工作,需要我们基层藏品管理员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精力。

1、基层库房安全工作有待加强。我们建立了馆藏文物档案,制定完善了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文物库房24小时值班制度、消防安全制度等制度。文物库房配备了防盗门窗、消防、电子监控设备,并与110联网。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维护库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已基本形成了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实现了安全工作以制度管理人、规范人,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不过,国内某些省市馆藏文物被盗、被毁案件的发生使馆藏文物安全面临的形势日趋严峻。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和吸取各类事件的教训,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生命线的思想,紧绷馆藏文物安全这根弦,不麻痹大意,时刻警钟长鸣,关口前移,防范在先,不断强化安全措施。

2、基层文物数据安全建设水平有待提升。以前基层馆藏文物的数据化建设主要依赖文物调查项目数据采集软件(即馆藏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展开,通过对我县在级馆藏文物进行了规范的采集、数据录入,科学登记,通过数字化的影像采集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的基础工程让馆藏文物实现了数字化动态管理,初步建立起一个长效、动态、可持续的馆藏文物登录、管理和利用平台,极大的提高了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此软件平台虽然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并进行数字化建设,但软件管理操作复杂且安全性、稳定性还有改进的空间,因此,通过对数据库进行多次备份等手段以防止数据库损坏、丢失,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同时由于办公网络的防护薄弱等原因数据被窃取的危险性增大。

尽管根据馆藏文物现状,优化了保管条件,但由于文物库房条件简陋、保管经费不足等原因,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和状况不容乐观。

三、存在的问题

1、库房面积狭小。据了解县级库房面积普遍偏小,且有一室多用现象,所以难以按照《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中的规定,依文物藏品的质地分类管理。据2005年《北京地区馆藏文物腐蚀调查报告》显示:门头沟区文物管理所藏乾隆年间纸制品因长时间叠压在一起,稍移动就剥脱损落,而梅兰芳纪念馆等博物馆甚至没有专用库房。很多县区文博单位由于库房面积的限制,体量较大的石刻只能放在室外保存,虽然制作了防雨棚,但是长期暴露在室外,风吹日晒在所难免,导致部分石刻有不同程度的风化。

2、设备简陋。库房条件差导致部分铜器、铁器、字画等文物容易发生腐蚀。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这些问题在基层文博单位尤为突出。

3、专业人员短缺。馆藏文物保护需要精通文物业务工作的人才,但文管所人员配备少,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使馆藏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难以很好地进行。

四、主要对策

1、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尽快建设启用博物馆及配套设施,同时解决人员编制、引进专业人才、文物保护地方法规建设等重大问题,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人才、政策保障。

2、馆藏文物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文物的保管、展示、修复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应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同时努力探索多渠道投入的路子。

3、馆藏文物保护是一项标准高、要求严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人员培训、交流上多倾斜、多投入,以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技能,为馆藏文物保护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构建坚实人才保障。今年7月四川博物院为促进与省内兄弟博物馆间的交流、合作,宜宾博物院业务部门工作人员到四川博物院交流、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业务人员在思想上把文物安全的理论性、实践性和重要性进行了深入剖析,认清了现阶段文物安全形势,从文物征集、库房安全、运输安全、展览安全、修复安全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说明了“文物安全工作是博物馆的生命线,是立足之本”,此次交流活动获得了良好效果,对于馆藏文物安全工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始终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认真研究和把握新时期文物工作特点,积极探索文物保护的新路子、新办法,尽职、尽责、尽力保护好文物,为当地馆藏文物事业辉煌的明天做出不懈的努力!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4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问题思考

基层博物馆是我国博物馆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止2015年,我国已有博物馆4510家,其中80%以上为市、县一级的基层博物馆。与省级、部级等大型博物馆、专题博物馆相比,数量众多、遍布各地的基层博物馆在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社会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博物馆分级管理投入机制的限制,以及各地重视程度不一,导致很多基层博物馆开放运行投入十分有限。特别是对于藏品的保护管理重视不够、理念落后、人力物力投入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基层博物馆藏品的保护管理水平。

1当前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现状

基层博物馆是区域性的文化教育中心、文物保护中心和文物研究中心,是文物藏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主要承担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博物馆事业重视程度的提高,很多基层博物馆都实现了长足的发展,馆舍条件不断改善,藏品保护管理水平有效提升。一方面,国家对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文物支出累计1404.13亿元,中央财政累计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项资金205亿元,极大的改善了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条件。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建设投入的增加和保护管理技术的革新,特别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发展,基层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保护与管理方面,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专业化。以2014年启动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为例,100%的基层国有博物馆都实现了藏品的网上登记、网上备案,建立网上文物藏品数据库。另一方面,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保护技术的进步,基础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很多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都开始积极探索更广泛的领域,尝试开展文物保护修复、文物藏品研究、文物艺术品开发等相关工作。

2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藏品保护管理观念落后

先进的理念是有效提升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水平的先导。目前,很多国家、地区的博物馆,已经将藏品的保护管理与文物本体研究、文创产业开发、文物修护技术研究等很多方面相结合,全面拓展了藏品保护管理的领域和范围,有力提升了文物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但是,也还有很多基层博物馆,包括博物馆管理者、藏品部门负责人、普通工作人员在藏品保护管理方面,观念比较陈旧,还仅仅将藏品保护管理定位在文物的进库出库、登记造册、日常养护等方面,还没有凸显出藏品保护管理的价值。

2.2藏品保护管理制度不健全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做好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文物藏品定级标准》《博物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对藏品保护、登记、鉴定、分类、库房管理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定。由于各地藏品的内容、特点不同,对藏品保护管理的条件、要求也不同。在规范化保护管理过程中,各省又制定出台了省级的藏品保护管理的条列、制度,很多部级、省级博物馆也根据自身藏品特点制定了专门的管理制度。但是,很多基层博物馆由于条件、能力所限,只能完全采用国家、省级相关制度规定,缺乏针对自身馆藏的管理方法、执行起来难度大。导致其在清理藏品、分库保管、登记建账、分类排架等方面不规范,存在很多问题。

2.3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且由于历史久远,文物藏品保护对于环境、技术、设施的要求很高。以先秦墓葬中出土的漆器、彩陶等文物为例,大多需要恒温、恒湿的环境,对于藏品的库房、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器物氧化、褪色、霉变、生虫等问题。有条件的博物馆已经基本实现技术设施的现代化,通过专业的设备、全数字化的管理,可以网上查阅、网上监控,可以自主开展文物保养、修复等工作。但是,由于投入有限,资源有限,目前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在藏品存放、保护、管理、修复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库房面积狭窄、缺少专业的设备、藏品随意堆放、文物修复技术落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2.4藏品保护管理人才队伍匮乏

相比博物馆讲解等服务性的工作岗位,藏品保护管理工作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文博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基层博物馆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部门人才十分的匮乏。绝大多数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的现状是:一方面是缺乏专业性的人才,很多从事藏品保护管理的人t没有相应的专业背景,工作能力、研究能力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是青黄不接的现象比较突出。很多藏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都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培养的,即将退居二线,又无法及时补充新进人员,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

3提升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水平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文认为加强藏品的保护和管理,一是要转变传统的保护管理认识,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二是要加强制度体系建设,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三是要加大投入,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四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建立高水平的藏品保护管理工作队伍。

3.1建立现代藏品保护管理观念

正确的理念是发展的先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打破常规的藏品保护管理路径,探索拓展、创新藏品保护管理的思路。一方面,要真正树立起重视藏品保护管理的意识。藏品是博物馆展览展出、实现社会职能的基础要素。基层博物馆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以及工作规划、资源分配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藏品保护管理,通过加大投入,更新技术,积极开展藏品征集活动,切实丰富藏品资源,推动藏品保护管理工作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重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应用。藏品的保护管理不仅在于规范的登记、收藏,还在于藏品的日常养护、维修等等,涉及到各种专业的文物保护、修复技术。基层博物馆在藏品保护管理中,要注重保护管理技术的研究,通过保护管理技术的提升,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能力的提升。再一方面,要积极探索藏品保护管理的附加值。文物藏品具有丰富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基层博物馆在加强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要积极探索开发藏品的附加值,通过将藏品与现代文创产业相结合,以藏品艺术仿制、文化要素提炼等形式,积极增加文物藏品的附加值,夯实藏品保护管理的基础。例如,基层博物馆可以在藏品保护管理过程中,充分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开发各种具有藏品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提升藏品的价值和效益。

3.2促进藏品保护管理的规范化

基层博物馆在制定和完善藏品保护管理制度、规范的过程中,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文物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实际,建立健全藏品保护管理的技术规范,确保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体系化和规范化。同时,要在着重考虑藏品安全的基础上,依托馆内现有的藏品情况和收藏条件,制定出完善的藏品展示、开发、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体系,提升藏品的利用水平,实现藏品保护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3.3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

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落后,其主要原因是投入的不足。经费的匮乏导致基层博物馆不能够很好的对现有的藏品进行定期的维护、检查和保养,也影响了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因此,在完善藏品保护管理技术设施方面,首先要加大对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的经费投入,不断完善藏品的收藏环境、技术设备。其次要加强藏品保护管理的数字化建设,通过完善数字化基础设备、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实行数字化登记管理、探索藏品的数字化应用能力,不断提升藏品保护管理的水平。

3.4重视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培养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加强基层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吸收更多的专业性人才进入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队伍,夯实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通过开展培训、交流学习、专业进修等形式,提升现有藏品保护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再一方面,除了自主培养藏品保护管理人才外,基层博物馆还可以积极探索,建立合作保护制度。可以通过与有能力的文博单位合作、依靠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实现对藏品的科学保护和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罗怀日.试谈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的规范化[J].大众文艺,2012(03).

[2]冯亚武.试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2013(01).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5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保护;保管工作

文物是人类在长久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结晶,它凝聚了几千来文化的精髓,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更是人类历史文化实体遗产,具有不可替代性。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是社会教育设施,是收集、保护、展示有关历史、艺术、民俗、产业、自然科学等相关资料,并出于教育目的向大众公开,用于教育、调查研究、娱乐等活动的机构”。文物藏品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是博物馆能否存在的关键。

我国是历史悠久并具有革命传统的国家,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蕴藏着大量的珍贵的自然标本。博物馆将出土、传世、采集的文物和标本搜集保管起来,使祖国的文化遗产得到保存,并妥善地加以保护,以便世代传承下去。如何对文物藏品采取科学有效的收藏保管措施与操作规范,也是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加强的现实问题。

一、我国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展情况

我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历史文化悠久,社会文化遗存丰富。千百年来,前人在藏品收藏保管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从古至今也有不少关于文物保护的法令和规章,为我们近现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文物藏品收藏保管理论的完善提供了先决条件。

早在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古物保存法》。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了《古文化遗址及古墓葬之调查发掘暂行办法》。1960年,文化部、对外贸易部下发了《关于文物出口鉴定标准的几点意见》。1974年,国务院转批了《关于加强文物商业管理和贯彻执行文物保护政策的意见》。1982年11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6年,文化部颁布了《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1987年,文化部颁发了《文物藏品定级标准》。1992年,国家文物局了《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

自从1982年《文物保护法》出台以来,分别于1991年6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正,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第二次修正。为了适应迅速发展进步的社会和新时代保护现状,2012年“两会”以来,再次修订《保护法》的讨论越来越热烈,其中关于建立民间收藏文物登记制度的呼声很高。2013年6月29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修改决定,对于抢救保护我国丰富的文物遗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对提升文物保护水平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16字方针。并在指导工作中提出“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活起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等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文物工作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

我国近现代博物馆收藏保护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几代人曾为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做出了一定成绩。新中国的成立,为我国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总结建国60多年以来工作,吸收国际博物馆学界的研究成果,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发展道路,是v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二、新时期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法律的逐步完善,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将面临许多挑战。馆藏文物数量大幅度增多,文物类别也随之增加,因此,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渐渐繁杂而艰巨,要做好文物保管工作,就必须克服现存的问题。

(一)文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博物馆收藏保管的文物藏品是人类的文化宝藏,所以,收集、挽救和保护好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仅仅拥有安全坚固的库房、专业的管理人员及科学先进的保护设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格完善的文物收藏保管制度,并确保管理制度的顺利实施。当今,有些博物馆关于文物收藏保管制度还相对缺乏、管理工作相对不严、收藏管理人才缺乏、收藏保管工作较为混乱、各项工作记录不够完善、有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落实不到位等情况,造成工作中的一些欠缺和漏洞,从而影响和制约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发展。可见,新时期博物馆收藏管理制度的加强完善势在必行。

(二)文物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队伍必须加强

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博物馆保管文物的人员即是管理工作的核心。但是,许多基层博物馆对于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不够重视,忽视保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各级领导及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缺乏认可和鼓励性,这些因素造成文物保管队伍专业技术落后、思想涣散、团队凝聚力下降、保管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和专业人才的缺乏及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的当今,文物保管人员的业务的高低已经成为制约博物馆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文物保管工作队伍、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迫在眉睫。

(三)博物馆文物保管设施、措施相对落后

在我国,目前拥有相对完善先进的文物藏品收藏保管措施的博物馆屈指可数,除了部级或省级博物馆之外,许多市、县级博物馆的收藏保管条件、措施和国家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强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很多。许多博物馆的保管条件比较落后,文物库房狭小、保管设施陈旧、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需要改进。如果不重视博物馆的室内装饰材料、文物包装材料,也会对文物造成污染。在对污染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中,文物保护工作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文博事业必须紧跟时展,博物馆文物保管的设施及措施亟需提高和完善。

三、加强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途径

(一)健全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制度

健全的工作制度是文物收藏保管工作的前提保障,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才能使博物馆的一切工作顺利进行。靖远县博物馆通过学习、借鉴省、市、县等兄弟单位的规章制度,共同探讨,根据自身的特点,吸取和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优点,依据国家法律的相关规定,不断加强藏品管理,逐步制定完善了《靖远县博物馆安全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建档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编目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库房管理制度》《靖远县博物馆藏品保管制度》《靖远县博物馆文物保管安全操作制度》等工作制度,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保管员工作职责,并逐级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严格规范各项操作规程,保证了馆藏文物的安全。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必须不断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促使工作更加规范化、法制化。

正确、合理的制度都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完善出来的,因此,靖远县博物馆在日常保管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吸取经验教训,切实完善现有的文物保管工作制度。确保管理制度化、责任层层落实到人。为夯实基础,靖远县博物馆不断完善馆藏文物建档和数据信息化工作,逐步充实和完善文物登记帐、卡、册,及时建立纸质、电子档案,做好相关拍照、测量、登记、妥善入库保护等工作,保证了文物保管有序、提取方便。同时,加大博物馆宣传力度,在网站、领票处、展厅入口、咨询服务台等,多渠道公示免费开放的管理办法、服务项目、开放时间、观众须知等制度措施。

(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新时期博物馆文物收藏保管工作要提升,不仅仅需要完善的管理制度,更需要素质过高、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所以,培养和提高文物收藏保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引进专业人才尤为重要。博物馆要特别注重收藏保管业务人员定期培训和技能考核,对考核合格的人员继续留用,持证上岗。

靖远县博物馆注重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有计划、有秩序地组织业务学习,分别讲授馆藏文物登记入库、办公软件常用操作技巧、讲解技巧、如何撰写学术论文等课题,逐步开展对馆藏文物的研究,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各类专业协调配合、老中青互帮互学的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博物馆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靖远县博物馆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学习和深造积极鼓励和支持,通过举办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大家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历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派送职工参加了省、市、县有关部门举办的文物保管员、陶瓷器鉴定及修复、青铜器鉴定及修复、古钱币学习等培训班和市文广局组织的“三区人才”培训等学习;组织全体职工参加靖远县博物馆策划组织的“靖远――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陶瓷文化的历史追溯及鉴赏”等学术讲座;组织参加野外考古发掘工作,掌握了田野清理发掘的工作程序,对墓葬及器物描述、绘图、清理发掘报告撰写等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派送6名职工分别参加第七届成都“博博会”和第二届广州“文博会”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各类学习交流,大大提高了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使博物馆工作得到全面提升。同时,注重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安防、消防意识,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并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相应的政策支持,优化文博系统的进人、用人机制。

(三)改进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措施及设施

近年来,靖远县博物馆在县区、乡镇、学校、部队多次开展巡回展览宣传活动,用讲座、公益广告、信息传媒的方式加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大力呼吁全民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为了保护好馆藏文物,靖远县博物馆设立专门的藏品征集、管理部,藏品实行专人保管,分账管理。配备4名专职保管员,保管员全部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名保管员均为文博专业毕业。在文物库房、展厅均设有藏品养护场所,并定期开展藏品养护。保管人员每周一次对各类藏品进行察看、养护,严格执行博物馆藏品安全操作规程;建账、建档均严格执行相关规范,严格遵守文物接收、鉴定、入藏、登帐、编目、建档流程,对所有藏品全部进行了编目登记、藏品档案齐全并全部按规定进行了备案。为了有效延长文物寿命,2015年对馆藏字画73件珍贵文物进行修复保护。2016年,又规划申报了680件陶器铜器的修复方案,目前也在努力逐步落实修复工作,争取更好的保o效果。

靖远县博物馆作为三级风险单位,始终把安全保护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坚守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不断改进安全防范设施,提升技防平台。不断改善保管保存条件,靖远县博物馆多次更新文物展厅及库房防盗门并加固门窗防护措施,2009年增设监控摄像设施,并不断更新;配置了8组密集柜,将藏品及时入柜入匣妥善保管。2013年11月,完成了展厅玻璃粘贴防爆膜、易损展品防震加固处理等防震防爆工程。2016年新增摄像头12个,确保监控不留死角,同时配备新型水基灭火器11个,安装烟感报警器4个,确保馆藏文物的安全。同时,加强安保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强化安防及消防应急预案,使全馆上下牢固树立文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严格执行值班制度,强调安全纪律,采取人防技防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安全工作。

目前,面对文物库房十分狭小、设施简陋、无法实现文物分类保管,新入库文物无法得到安全存放,很多长期库存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修复和有效保护的现实问题,靖远县博物馆积极申请各级主管部门支持,在靖远县政府统筹规划下,近年将筹建新靖远县博物馆大楼,以便彻底解决文物藏品无处存放、保管困难的问题。

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县级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也要与时俱进、改变落后的旧貌,切实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高科技合理规划和控制改善文物保护环境,例如,在馆内安装恒温、恒湿系统,实时监测文物所处的温度和湿度,保证文物安全,有效延长文物寿命。对防火防盗工作也要结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加以防范,做好防火、防震培训管理工作,强化职工防范意识,配备并及时优化消防器材,做到防患于未然,利用现代高科技设备与技术改善馆藏条件、服务设施、安防设施。配备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陈列室和库房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努力为文物藏品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保护好文物藏品。

四、结语

“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文物是历史文化宝藏、是人类历史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物收藏保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工作。新时期,做好文物收藏保护管理工作是博物馆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伟大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刘继武.浅析博物馆文物保管工作的现状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6(6).

[2]丁竹.论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J].中国文化遗产,2005,(4).

[3]章巍.试论如何做好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J].科学之友,2010,(24).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6

【摘要】随着民间收藏的方兴未艾,兴建民办博物馆成了收藏界的一种时尚。本文通过对相关政策的解读,明确了民办博物馆的概念、地位、作用和意义,列举了其发展的政策背景,分析了当前河北省民办博物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几项具体措施。

近年来,民间收藏方兴未艾,很多收藏者强烈希望与社会分享其收藏及研究成果,因此兴建民办博物馆几乎成了收藏界的一种时尚。国家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对民办博物馆的鼓励性政策,但因种种原因细化不足。明确民办博物馆的地位、作用,正确解读相关政策,认真研究民办博物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推动河北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具体措施,对我省民办博物馆的发展,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办博物馆的概念、地位、作用、意义

国家文物局、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税务总局等七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对民办博物馆的概念和地位作了这样的表述:“民办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欣赏为目的,由社会力量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依法设立并取得法人资格,向社会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民办博物馆是具有文化普及鲜明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

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整合民间文化资源,引导和规范民间收藏。河北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河北环京津,环渤海,地理位置独特,海陆空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使我省民间收藏发育较好。创立民办博物馆,可以将个人收藏有效转化为社会馆藏,通过展览开放将藏品由商品转化为文化产品,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民间收藏有了鲜明而正确的发展方向。

2、提供优秀精神食粮,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国有大中型博物馆往往着眼于珍贵文物及高端艺术品的收藏和展示,对那些虽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价值,但自身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不高的特色展品和藏品往往不够重视或者鞭长莫及。民办博物馆正好弥补了这一不足,五花八门的民间收藏将为民办博物馆提供丰富多样的藏品和展品,展示内容和形式都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现实。

3、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推动文化大发展。收藏是有心人的事业,需要一定的经济投入。办馆开放是智慧收藏家的选择,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推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将大大有利于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吸引企业家投资文化事业,开辟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另一途径。

4、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休闲观念,以文化参与促进文化感知,以强化公众感知推动文化发展,实现真正的文化繁荣。民办博物馆来自于民间,服务于百姓,尤其具有一定特色、一定规模的专题展览趣味性强,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容易在社会上激发人们发现美、收藏美、展示美的冲动,从而形成欣赏、收藏、展示、交流的良性循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文化休闲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强化人们对国家、民族和家乡的自豪感、归属感,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政策背景

2005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支持、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投资教育、科研、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领域。通过税收等相关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捐资捐赠社会事业”。“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2010年1月,国家文物局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意见》,从积极促进民办博物馆健康发展,为民办博物馆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全面提高民办博物馆的质量等三个方面,为鼓励民办博物馆发展提出了9条意见,宏观上明确提出了“民办博物馆与公立博物馆同等的法律地位”。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十七届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税收减免等政策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将提高文化惠民能力作为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强调多元投入、扩大覆盖,推进公共文化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并且将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产业作为文化惠民政策的重要措施,因此,以发展的眼光来看,立足河北省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通过重点扶持能反映燕赵文化特色的民办博物馆来培育催生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是贯彻我省文化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民办博物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0年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民办博物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历史时期。目前全国各地文物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博物馆近500家,加上未注册的私人博物馆及收藏室,全国民办博物馆总数达1000多家。河北省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有五家:承德热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丰宁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唐山亚洲古代艺术博物馆、北戴河博物馆、沧州厚古博物馆等,另外具备一定的藏品基础,筹备或尝试建立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的还有近40家。我省民办博物馆藏品类别很丰富,生活用品、生产用具类如民居构件、家具、农具、火花、烟盒、眼镜等,特色艺术品类如根雕、剪纸、砚台、字画、内画鼻烟壶等,其他还有钱币、瓷器、奇石、像章等等。有建馆意向的收藏家大多表现为对某类藏品的独特爱好甚至痴迷,对自己的藏品甚至藏品涉及的专业领域的研究有一定造诣的也不乏其人,因此,民办博物馆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鲜明的专题性和超强的趣味性,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丰富了公立博物馆的展览形式和内容。

我省民办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与公立博物馆地位不平等,未被真正纳入博物馆管理体系。我省民办博物馆目前基本处于始于自发,任其自流,悄然自灭状态。国有博物馆基本实行免费开放政策,由政府补贴以维持正常运行,而民办博物馆作为非营利性文化事业机构,所收取的一点微薄的门票收入还得缴纳企业经营所得税。也正因为法律地位、政治地位的实际不平等,造成政府部门对民办博物馆的长期漠视甚至忽视,监督管理也流于形式,疲软无力。

2、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尚无具体扶持措施。目前,从中央和省级政府层面明确了对民办博物馆的鼓励和扶持政策,但是财政、税收、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都还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

3、政府部门行业监督管理制度不健全。民办博物馆的管理主要是注册登记准入管理,正常开放效益管理,撤销后藏品流向管理等三方面。目前除注册登记有笼统的条文规定外,其他的实质性内容均无明确规定。

4、民办博物馆自身存在的问题。企业或集体创办的博物馆在人力资源、经费筹措、馆址馆舍、陈列宣传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相对来讲私人创办的博物馆方方面面都会面临巨大的困难。首先,馆址、馆舍问题。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对馆舍位置、环境、空间、布局有一定的要求,而目前我省民办博物馆的基础条件普遍较差,有的租用写字楼,有的利用废弃的厂房,有的利用空闲的住宅。酒香也怕巷子深,合理的选址和合适的空间对民办博物馆的生存发展有时候比藏品更重要。其次,藏品研究和展示问题。收藏者的研究和收藏一般基于对某方面藏品的独特兴趣,但往往缺乏专业人士的指导,民办博物馆的展览也是如此,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再次,观念和意识问题。收藏家和文物贩子的最大区别是,收藏家往往着意于藏品序列的完整性和藏品的真实性,文物贩子看重的是市场价格和经济利益,博物馆人则是有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博怀的超级收藏家。这样的超级收藏家为了保证自己藏品的完整性和整体社会价值,宁愿将藏品全部捐献给国家的博物馆,也不会零打碎敲地将藏品卖给文物贩子。如果每个民办博物馆的创立者都有这样的观念、意识和境界,博物馆的发展并不是难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经费问题。利用藏品保持向社会正常开放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博物馆,而要维持正常的开放,人工费、水电费、房租费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四、推动民办博物馆发展的措施

民办博物馆的发展,首先收藏家要有服务社会的美好意愿,同时还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经济扶持,更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厚爱。从政府的层面考虑,以下措施当有助于推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

1、政府栽就梧桐树,招来民间金凤凰。推动民办博物馆的发展,与收藏家最贴心的做法应该是仿效经济开发区和科技工业园区,由政府出资、拨地、建馆,并负责宏观管理,收藏家免费使用展馆,陈列藏品,并负责展馆内部管理。这样,政府能够有效控制博物馆整体布局,也便于对博物馆的展示、开放实行有效监管,既解决了民办博物馆馆址馆舍问题、展品安全问题、藏品归属问题,又解决了博物馆的运转维持问题。更多藏家的加入,还可以使博物馆不断更新展示内容,提高展馆的使用效率,并提高社会收藏的社会效益,一举多得。

2、在收藏家与公立博物馆之间建立藏品信托机制。收藏家可以将藏品委托公立博物馆代管,借助博物馆优良的库房保管条件和专业的研究力量,共同整理研究、发掘藏品的内涵,提升藏品的价值,通过成果出版、陈列展出,实现藏品的公益职能,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收藏家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7

【关键词】博物馆;信息化建设

当前,我国博物馆已经逐步迈入信息化建设时期,南京博物院、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是其进行信息化建设时期的重要标志和代表,从而使安全监控、消防自动控制系统、楼宇机电设备自动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都是南京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馆尝试的信息化建设。

一、博物馆信息化的内涵

总体来讲,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方面:第一,技术信息化,重点指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第二,信息化的数据处理过程,博物馆的藏品、影像数据、管理数据以及图书数据数量比较多,在处理这些数据的时候,计算机技术是普遍采用的技术,在此技术上,使信息实现共享;第三,信息化的管理以及办公过程,在上述两方面的基础上,对博物馆信息化进行全面规划,开发和利用整个信息资源,从而使一个具有强大功能的博物馆信息管理系统得以实现;第四,博物馆的藏品、陈列以及研究和管理一体化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从而使博物馆内部信息化建设的层次得以提升;第五,博物馆信息化从自身内部逐渐延伸扩展至外部,使博物馆内部局域网络以及外部因特网络的优势得到较充分地发挥,内部实物陈列与网络虚拟陈列、外部宣传相结合,对观众接待进行整合,从而使馆内外实体信息的交换在根本上得以实现。

二、信息化博物馆基础建设

(一)博物馆网络化建设

博物馆的网络化律设是采用internet/intranet这一互联网与企业内部信息网信息构架,博物馆的数字化信息是在这一信息构架中传播和被利用的。intranet是企业内部网,也就是企业局域网。局域网律设是博物馆信息化律设的基本内容,是博物馆内部信息交流的平台。局域网建设分为硬件平台律设和软件平台律设两大部分,硬件律设中最重要的是网络结构选型和网络交换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对于一般大中型博物馆来说,基本选择100/1000m星型以太网络结构。这种网络结构连接灵活、故障率低并易于检查,不会因局部故障影响全网的数据通信。

局域网建设包括网络的综合布线以及服务器、交换机、计算机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应用。在网络布线工作中需要考虑到博物馆今后网络扩展的可能性,尽量连结到各个部门的办公室和展厅,大多数博物馆虽然目前经费不允许大量购置计算机设备,但日后可分步购置,使用时无需再布线,直接插入网络连线盒,在服务器上话当配置之后即连入网络。也可以使用wiFi无线网络。对于博物馆计划的新建建筑,如展厅和办公楼,内部的布线系统的实施应从博物馆网络化建设的规划出发全盘考虑,而不是到需要时才加以考虑,否则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工程量,在技术上还会使博物馆网络布线不合理,从而使整个博物馆的网络系统性能降低。

互联网是博物馆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桥梁。各部门应该在局域网中建立和internet连结的网关,通过网关利用拨号或专线接入internet网络,并配置防火墙和杀毒软件,保障系统不受互联网中黑客和病毒的角害,为保障局域网中系统和数据的安全,必须在网关中设置安全机制阻止网络中非授权用户访问,还有必要进行数据备份,这是实现博物馆信息化的根本保证。

(二)利用网络进行博物馆藏品信息的管理

在博物馆的信息化律设中,最主要的就是藏品数据库的建设。建立统一的信息资源,主要采用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和数据挖掘技术两种方法。

各博物馆在长期的对文物藏品的管理中,都形成了白己独特的数据采集、记录方法,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家博物馆的文物数据采集、记录项是完全一致的。因此为达到建设的目的,首先需要制订统一的数据采集和记录标准,但是,由于一些大型的博物馆藏品数量巨大,记录账册和卡片等藏品档案建立完备,如果统一制订全面的标准,势必造成没有一家博物馆的原有藏品档案可以完全与之吻合的局面,在目前环还不能完全甩开手工账册的阶段,就会使建设人员在输入藏品数据的同时,还要担负起更改以往手工档案的繁重任务,使得建设周期成倍延长。在制订藏品数据库标准时,还要考虑今后国家标准出台的可能。规定主要的数据采集和著录标准。为了解决各博物馆藏品数据著录项不一致的矛盾,在软件系统的设计中,将数据记录项开放,允许各博物馆根据自身藏品档案登记情况自主定义。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即数据仓库挖掘技术,利用软件平台统一的优势,通过对数据的过滤分析,从不同的数据库中提取出符合要求的相同类型的数据,再利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而达到资源共享。各博物馆进行藏品数据库建设,将各站点统一放置在连接于internet主干的服务器主机上,各博物馆负责对藏品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和更新。各博物馆的局域网、internet网站均是相对独立运作,即使是未建成局域网的博物馆也可通过计算机来建设、维护藏品管理信息和本馆的网站,各博物馆的藏品数据库形成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不过,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并不仅仅限制在设备的添加以及技术的组合上,科学的管理模式以管理观念也是它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并且它与博物馆工作体系、管理机制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改革和提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是需要人们不断完善和健全。

参考资料:

[1]张嘏玥.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信息化发展中的应用策略[J].科技传播.2010(13)

[2]缪华.博物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06)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8

[关键词]博物馆;核心价值;深刻意义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极大满足而精神需求在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展示场所,其传统身份、存在主体和价值内涵也融入了诸多现代元素甚至是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彰显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独特的意义特征。

一、博物馆核心价值的内涵概念与历史探究

所谓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应该是指博物馆的本质功能、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终极追求,它应该能够统摄和指导博物馆的日常运行和重大活动。举凡藏品征集、陈列设计、社会教育、经营管理等诸多事项,都应紧紧地围绕它来展开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追溯博物馆核心价值的内涵意义。众所周知,博物馆始建于维多利亚时代,其创建之初的传统价值主要包括藏品保管、慈善事业、大众教育、公民自豪感、接近藏品、娱乐大众等等。

二、当前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价值探究

为了树立旅游品牌、提高经济收入,当前针对博物馆建设的大量工作都集中在普及、推广方面,让民众接近和接受,这样固然提升了博物馆的开放度,提高了博物馆的知识普及和教育功能,而五花八门的宣传手段,使其宛若一个娱乐场所或者是旅游之地,看似进步,实则悲哀。根据多方面的资料收集,笔者认为在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我国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藏品保管的价值

从博物馆内部主体构成的角度来说,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源是其第一核心价值。一般来说,博物馆内的藏品都是代表着历史发展的碎片或者是人类思想、文化、技艺发展的结晶,比如我国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等,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历史博物馆,其珍贵的馆藏文物使其举世闻名,不断地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的参观和研究。

(二)非正式教育的价值

众所周知,博物馆不仅仅是用来保管藏品,同时也是为了服务于具有一定欣赏水平、学习能力甚至是研究能力的社会大众。只有通过社会大众的参观活动,并且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才能延伸或者是拓展博物馆的现实价值。

(三)引领大众的价值

从馆藏作品展示渠道或者是展示方式的角度来说,博物馆具有引领大众欣赏方式的功能。这种引领作用既是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大众对博物馆更高水平、更大范围功能发挥的追求。

(四)接触可达的价值

针对大部分非营利性组织来说,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类,社会大众的基本权利之一便是平等获取的权利。正如上文所说,独特性是博物馆核心价值的重要特征,任何人只要承认博物馆对社会大众欣赏方式的引领作用,就必然会接受馆藏物品所代表的特定社会的思想、文化和艺术水准等等。

(五)社会目的价值

博物馆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它还必须发挥其文化优势,注重回报社会的功能价值。具体来说,也即是要求博物馆能够突破传统的仅仅以文物古董、艺术品收藏为主的主体构成,拓宽自身的内容体系,抱着走进生活以及为社会服务的目的,进行博物馆的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服务社会是博物馆的又一重要核心价值。

三、多维视野下坚守博物馆核心价值的深刻意义分析

以上五个方面的核心价值都是从博物馆自身建设与发展的角度来说的,是博物馆的本质功能、根本宗旨、最高理想和终极追求,其从宏观上统摄和指导博物馆的日常运行和未来发展取向。

(一)基于馆藏作品的收藏、保管与价值开发意义

正如上文所说,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保存各种珍贵的历史资源,也即是由专家、学者采用或者是设计出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硬件设施甚至严格的规章制度来避免藏品的自然退化、过度使用、人为破坏或者是走私盗卖活动等等,在一定的情况下,管理人员还会对部分藏品进行修复工作,从而保持其应有的价值,延续其存在的时间。

(二)基于博物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义

博物馆事业是一项着眼于未来的永世工程,其藏品大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的一些仅有的、珍贵的碎片,在良好的保存环境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将呈现出更大的收藏价值,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从而推动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

(三)基于社会大众的知识普及和教育意义

基于社会大众的知识普及与教育意义是当前博物馆事业价值延伸的重要结果。传统社会物馆主要是供商贾富豪、世家大族、文人雅士进行控制和保管的,普通大众很少有接触可达的机会,因此,其知识普及与教育意义方面的功能非常有限。

(四)基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品牌形象塑造意义

博物馆不仅可以实现馆藏作品的收藏、保管、价值开发以及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同时还是城市发展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弘扬城市精神、引领城市文化、搭建城市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方面的特殊意义,因此,博物馆往往被称为“城市的客体”、“城市的历史”或者是“城市的文化品牌”等等。

(五)基于社会发展的推动意义

当前,随着博物馆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其在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日益深化,开始从传统的仅仅重视藏品保管和研究功能,逐渐转向对和谐文化的传播、互助与共生理念的宣传、多民族文化的沟通和交流等等,从而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体来说,有效地坚守博物馆各个层面的核心价值,既有利于博物馆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建设和社会进步等。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一方面需要博物馆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比如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人性化和制度化管理、开展创新活动与扩大经费来源等;另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强化博物馆保障与扶持措施,从而在多方面努力下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步。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9

摘要在我国文化体系中,博物馆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作为一个教育研究机构,能够在我国和世界文化交流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博物馆中,藏品是其基础,同时也是博物馆中不能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对珍藏的藏品进行档案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本文对文物档案在博物馆工作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关键词文物档案博物馆作用意义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很多价值连城的文化瑰宝,这些文化瑰宝有的是一幅画,比如说《清明上河图》,有的是一个玉雕作品等等,总之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将这些文化瑰宝放入到博物馆中珍藏,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同时还可以通过展览这些作品来宣传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因此,对这些藏品进行档案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为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文物档案在文物征集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在博物馆发展过程中,是需要不断补充藏品的,所以就需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在文物征集过程中,不能是盲目的征集,而是该有途径、有依据的征集,这样才能确保征博物馆能够不断地有新鲜血液的补充。在实际开展文物征集工作过程中,征集人员需要将征集到的物品图片以及相关信息进行翔实,翔实后的数据信息就是能够证明藏品身份的基础信息,同时也是文物档案构建的基础。因此,在进行文物征集过程中,必须要保证藏品信息是完整的,这样文物档案才能将藏品的价值展现出来。将博物馆发展的时间倒退60年后可以发现,在这60多年中,博物馆的收藏藏品数量是不断增加的,这些被珍藏的藏品都构建了与之相吻合的档案,而且这些文物档案的存在,使得藏品的收藏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得以充分体现,所以说,将文物档案应用到博物馆文物征集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促使征集活动的开展更加有价值。

二、文物档案在考古挖掘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在我国古代中,很多人喜欢将一些贵重的物品埋藏到地下,这样就使得文物在地下经历了千年的时间,因此,很多时候博物馆可以通过考古挖掘来找出地下埋藏的古物,然后将其收藏,所以说,考古挖掘是博物馆收藏藏品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实际进行挖掘的过程中,挖掘出的古物数量比较多,当这些古物被挖掘出来之后,相关人员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及时的清理,并做好相应的编号工作,在这之后,工作人员需要将古物出土的时间、地点以及影像等相关内容进行保存,通过文物档案工作的开展将这些信息都编档入案,进而为后期文物的珍藏以及研究等工作的开展提供档案信息。

三、文物档案在文物鉴定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博物馆在收藏藏品过程中,需要对藏品进行鉴定,之后确定是真正的古物,是有价值的藏品的时候才会将其放入到博物馆中加以保护,若是博物馆珍藏的藏品是假的,那么就会对博物馆的声誉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鉴于此种情况,文物鉴定在博物馆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文物鉴定工作过程中,离不开文物档案的支持,在文物出土的时候,相关人员就已经将其基本信息整理归档,这些信息可以为文物鉴定工作的开展提供基本的依据,与此同时,在文物鉴定中,鉴定后的信息也需要归档进行保存,为以后的鉴定以及相关工作提供依据。比如说,在我国著名的文物中,《洛神赋》、《簪花仕女图》以及《木鸡集序》等大多是清朝的,是由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之前,以赏溥杰为名携带宫外,然后被运送到长春皇宫中的。在这之后,清朝灭亡,溥仪在逃亡过程中将这些文物都携带出去,在其被俘虏的时候由苏联红军将其送至我国东北银行,然后经由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送至东北博物馆中珍藏。这些信息是相关人员在清宫散佚国宝流失记叙中获取的,这些记叙内容就成为了这批文物身份的证明。由此可以看出,文物档案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些档案不仅可以证明文物的身份,确定其价值,还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四、文物档案在文物接收捐赠中应用的作用分析

在我国民间依然有很多文物,这些文物有的还没有被发现,而有的则被一些人们珍藏起来,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很多由个人收藏的文物被捐赠出来,然后被收录到博物馆中,在这一接收捐赠过程中,需要对文物进行鉴定,鉴定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文物档案记录,将这些内容都通过档案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以后文物的出处就有了明确,文物的价值可以在博物馆中更好地体现出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博物馆不断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藏品的兴趣程度逐渐提高,这样就使得博物馆参观人数越来越多,所以博物馆必须要做好全方位的工作,尤其是文物档案工作,通过此工作的开展对藏品的信息进行保存,可以证明其身份,使其价值得到人们的肯定。

参考文献:

博物馆藏品管理流程篇10

[关键词]博物馆展览;旅游纪念品;博物馆免费开放

一、博物馆免费开放与“非盈利制度”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载体,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因而被确定为文化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作为社会组织的博物馆,其主要的功能是保护文物和教育公众,是一个非赢利性质的社会服务机构。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博物馆体现着经济价值,因此,现实中的“赢利”和博物馆社会角色中的“非赢利社会服务机构”之间产生了区别,我们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了“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概念,在博物馆继续免费开放的大形势下,对这一产品的定位、分析、开发和市场营销也进行初步的探讨。

博物馆发源于西方,在发展初期,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文物保护、收藏和研究机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也从面向少部分人士发展成为面向大众、代表性越来越强的大众教育机构。博物馆是一个不盈利的组织,其更多功能是在保护文物和教育公众。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发展,博物馆在管理方面也日益重视“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联系和互动以及博物馆自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身的适应和改变。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博物馆的市场化运作已成潮流。“非营利制度”本身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界于政府管制和市场机制之间的制度形式。非营利制度对遗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影响是:第一,遗产单位应成为非营利机构,非营利应当是它的制度特征,使它既不同于行政部门,又不同于商业企业;第二,“非营利组织”将成为公民参与遗产管理事务的最重要方式,它将由具有知识能力、责任意识、道德基础的志愿者组成。这样,建立在“非营利”基础上的遗产管理体制,既能确保遗产经营的公益性质,又可确保遗产服务质量,并以市场经营的方式满足公众的消费需求,从而确保经营效益。可见博物馆的市场化管理和运作,不存在理论上的障碍。博物馆的管理者需要充分地认识到,博物馆免费开放本身的发展和社会功能的实现必须在市场运作的模式下进行。如上海博物馆就引入了市场部、后勤部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组织管理机构,湖南博物院也引入了开放管理部、后勤部等实践证明,上海博物馆及湖南博物院的市场化经营改革是成功的。

二、旅游纪念品的分析与开发

旅游纪念品从开发的角度来讲是提供给旅游者的旅游服务,而对旅游者来说,则是一次旅游经历。博物馆旅游纪念品,从产品的角度来说,与其它专项旅游产品等总体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具体到博物馆的旅游产品本身的特色,也就是区别于其他旅游产品的自身的性质需要进一步分析。从市场学的角度分析,一般的产品由3个部分组成,即产品的核心部分、外形部分和延伸部分。核心部分是指产品能满足顾客需要的基本效用和利益;外形部分是指满足市场需要的各种具体产品形式,它可以被看作是核心部分的载体;延伸部分是指顾客购买产品所得到的附加服务和利益,它能给顾客带来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满足。免费开放中的博物馆,其旅游纪念品的核心部分是博物馆的藏品,这些藏品满足了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而外形部分,就是具体的藏品展览形式和博物馆的各种服务设施、解说和服务程序。延伸部分,是游客在博物馆的参观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额外的收获,如参观指导手册、藏品手册、旅游纪念品等等。

博物馆旅游产品的核心与基础既然是藏品,那么这些藏品文化价值的高低,决定了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价值的高低。博物馆旅游纪念品要受到自身条件和藏品的限制,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纪念品的特点和品质,因此博物馆旅游纪念品是博物馆面向旅游市场所开发的又一次展览。所以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要注重对文物藏品的保护,设计文物安全保护措施是首先需要考虑的事情。其次,旅游纪念品品在继续开发的过程中,博物馆的藏品是否有负面影响、游客数量的增加是否会影响到文物的保护工作等都需要考虑。

对旅游纪念品的分析,是推销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关键。博物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是属于静态类型,游客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多是观赏和听解说,缺乏互动参与。由于藏品所具备的文化容量大,一般的游客需要事先的学习才能够取得好的参观效果,因而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面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旅游纪念品比较狭窄。中国游客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倾向于游山玩水式的观光旅游,这必然影响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机会。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有兴趣参观博物馆,这意味着博物馆旅游产品有大量的潜在客户。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多样而善变的旅游需求,具有深度文化底蕴的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由此而受到更多的青睐。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主管部门也对于文化类旅游纪念品愈加重视,这意味着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位的提升。博物馆管理体制也要适应市场机制的变化。博物馆旅游产品如果单调、无变化,那是因为没有根据市场的需要对自己的产品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是对市场的需求没有做详细的调查,轻率地推出市场所不需要的博物馆旅游产品。即对旅游纪念品的分析也是推销博物馆旅游纪念品的基础。

博物馆的核心是藏品,藏品展现的平台是展览,博物馆的展览是博物馆无声的宣传和展现。而博物馆的展览与旅游纪念品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交叉融合,相互依存,互动共进,展览是引导观众了解旅游纪念品的铺垫。

三、藏品的展览促进旅游纪念品的经营

促使博物馆的展览在前期工作中要有以下准备;第一,必须做好每一次展览前的市场调查要确定在这次展览中将要展出的藏品的特点。对于这次展览的藏品,它对哪类人群有吸引力,即它所适合的目标市场,并据此进行相应的市场调查。对于藏品比较单一的博物馆,如特定类型的艺术博物馆、出土文物博物馆,明确自己藏品吸引的目标人群,是产品开发的基础环节。第二,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一个真正的旅游者,旅游是长知识的绝佳机会,博物馆是必到之地。因此,博物馆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当考虑到游客的诉求,一个单调乏味的展览是很难吸引到大量的游客的。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完全可以在游客的愉悦经历中实现,展览形式的生动,解说员对文物解说的科学性、趣味性,以及现代声光技术在展览中的引入,都是应当考虑采用的手段。同时,展览形式和方法应当根据游客的信息反馈做相应的调整,推陈出新是产品保有生命活力的根本。第三,有的博物馆自身庄重有余,活泼不足,重陈列,轻宣传;应该在普及知识上多下功夫。注重宣传力度,搜集信息改进服务质量,是非常关键的。游客的再次重游和向潜在游客的推荐,是基于游客在博物馆中美好经历和观赏价值。博物馆应当完全将自己看成一个旅游产品经营商,有意识的让自己的产品参加市场竞争。第四,服务质量的优化,建立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博物馆各个部门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是博物馆优化内部管理的核心理念。在管理结构、领导体制、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硬结构上,应当从更好的为游客服务方面入手,要本着为游客利益着想的原则。在博物馆员工的服务意识、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软结构上,让游客满意是博物馆人服务工作的中心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