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噪声的危害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31:02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1

【关键词】交通;拥堵;噪声;大气;污染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和城镇化发展进一步加快,城镇人口数量不断攀升,汽车保有量也随之增加,由于过去城区布局具有建筑物密度大、人口密集度高、道路过窄的特点,所以近年来城镇交通拥堵也问题日益严重。与之同时产生的交通噪声污染和大气污染对人们生活环境带来的危害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1.交通拥堵对环境的影响

1.1道路交通噪声的特点及危害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观点讲,就是各种不同频率的杂乱组合:从物理学观念来看,就是干扰人们的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而道路交通噪声一般指机动车辆在交通干线上运行时所发出的超过国家标准(白天70dB(a),晚间55dB(a))的声音,道路交通噪声通常由自身噪声和车辆运行噪声组成,其中车辆自身噪声包括发动机噪声、进排气噪声、发动机冷却风扇噪声和传动噪声。车辆运行噪声包括轮胎噪声及鸣笛噪声。道路交通噪声的源头具有流动性,是一种中等强度的随机非稳态噪声,一般是在60~80dB,并与道路车流量、车辆类型、行驶车速、道路状况等密切相关,具有如下特点:

(1)道路交通噪声与坡度、路面的粗糙度、路段位置等有关,同一地点再不同时刻的噪声声级也是有变化的,这体现了道路交通的不确定性。

(2)道路交通噪声的分布与道路网相一致。主要影响道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及建筑物。

(3)道路交通噪声与道路交通状况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增大。

(4)振动噪声主要指由胎面和胎侧振动引起的噪声。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研究表明,噪声能引起人们的精神、情绪、心理及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导致职业性的紧张、烦恼。实验表明,40~50dB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dB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dB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聋。噪声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75dB的噪声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有影响。噪声尤其对驾驶者影响较大,可使驾驶者心里产生变化,使驾驶者疲劳焦虑思维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1.2汽车尾气排放污染的危害

汽车排放的尾气,除燃烧产物Co2、水蒸气为无害成分外,其余均为有害成分。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中的一部分毒性物质,是由于燃料不完全燃烧或燃气温度较低而导致的,如Co、CH和碳烟;另一部分有毒物质,是由于燃烧室内的高温、高压环境而产生的氮氧化合物nox(nox是no和no2的总称);此外还有燃料及添加剂本身燃烧所产生的S02和铅化合物等物质。

这些物质中,Co可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阻碍血液吸收氧气和输送氧气而中毒死亡,被称为汽车尾气第一排气公害。nox是no及no2的总称,其中no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的结合能力比Co还强,容易使人们中毒而死亡,还能与o2反应产生no2。

而no2是一种褐色有毒气体,有特殊刺激臭味,损害人的眼睛和肺部,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二公害。

CH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作用下,会与no起光化反应生成臭氧、醛等烟雾状物质,刺激人们的喉、眼、鼻等粘膜。它还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迫使农业减产,同时还具有致癌作用,它是汽车尾气排放的第三公害。

S02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铅化合物是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直接原因,而碳烟能粘附So2等有毒物质,对人体呼吸道极为有害。

2.治理措施

2.1开展城区车辆限行,控制高声功率级车辆和大排量汽车进城(如控制手扶拖拉机进城和卡车),抓紧淘汰黄标车。

2.2在原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城区路网布局,分流车辆,降低车流量,以达到降噪目的,在同样运输量时,双行线改为单行线(单方向行驶)。

2.3通过优化路面材料、结构构造、粗糙度。如利用多孔面层材料代替常规的混凝土和沥青铺装路面,来降低车辆的行驶噪声。

2.4在道路两侧采用专门设计的配合吸声型屏障,以减弱反射声能及绕射声能,阻断声波的传播,以降低噪声,也是有效控制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的一种治理措施。

2.5实行城区绿地降噪,城区绿化不仅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也可减少噪声污染。在道路主干道朝干道侧种上厚草地、矮生树或厚密有观赏价值的灌木丛,既可绿化街景,又可减弱声反射、增加噪声衰减量。

2.6合理地按噪声功能区进行合理规划,让居住区远离交通干线;合理布局临街建筑的房间;利用商店等公共场所做临街建筑,隔离噪声;增加临街建筑的窗户隔声效果,等等。

2.7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在上下班高峰期和易堵路段交警部门要随时进行疏导,设立禁鸣喇叭路段,严禁乱停车等违章行为,改善人车混流状况。

2.8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和遵守交通法的自觉性。

3.总结

综上所述,道路交通拥堵带来的污染不容小觑,治理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管理、社会、法律等多学科的知识。采取上述一些控制措施,道路交通拥堵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随着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还应考虑在公共活动中心设置规范的停车场,并发展公共交通,减少车流量,同时动员全社会力量,充分地应用各种法律、经济、技术、行政和教育手段,才能对道路交通噪声污染进行多方面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马民涛,王庆杰,柳志和等.在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管理中的应用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2).

[2]赵凤强.城市环境噪声问题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大连理工大学,2006.

[3]叶桥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交通控制手段探讨[J].科技信息,2010,(19):830.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发探究学习协作学习

课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汽车文化〉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22930714。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项目活动的探究性学习,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范式,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了学用的统一,实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以中职汽车文化中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一课教学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环节

1.确定项目

根据中职《汽车文化》教材内容,确定《汽车环保知识》这一章节活动1《知道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教学内容,采取项目教学法。

2.分析项目

(1)课程标准:知道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2)基础知识:汽车尾气、二氧化碳、汽车噪声、汽车污染物、欧洲标准。

(3)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知道汽车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爱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会介绍环保的重要性。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树立学生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爱护自然、爱护家园、关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塑造学生自主创新、开拓进取的竞争意识和科学意识。

(5)教学重点:汽车污染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难点: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6)教学计划和教学手段:一课时,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3.项目实施

(1)情境设置(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车内空气污染致病案例”:2002年3月,卢先生购买了一辆高档休闲车,不久后就被诊断为“甲醛接触反应”。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对车内空气进行了检测,发现车内甲醛含量高达3.3%,超出国家室内空气标准26倍。于是卢先生将经销商告到北京朝阳区法院,法院判决被告返还卢先生购车价款、车辆购置费、养路损失费、保险损失费共计75万余元。

提问:“同学们是否知道汽车污染有哪些方面?汽车使用对环境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呢?我们在汽车使用过程中如何去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今天,我们这节课就一起去探究这个问题”。

(2)探究学习。本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根据项目分析,把学生分成四个项目小组。他们分别是“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学习小组、“汽车的主要污染物”学习小组、“欧洲标准”学习小组和“汽车污染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学习小组。每组根据自己项目的目标,制订实施方案并进行现场操作,完成项目任务。

①成果展示:汽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第一小组)。

大气被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后,会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对人体有直接的危害,而汽车尾气也会引发光化学污染,其危害更大。世界上最早受到汽车尾气引发光化学污染危害的城市是美国的洛杉矶,那次公害是世界环境公害史上著名的洛杉矶烟雾事件。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图1)和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图2)。

图1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图21943年洛杉矶烟雾事件

汽车尾气污染成头号杀手。许多大城市汽车尾气污染超过城市大气污染的60%,并呈上升趋势。汽车尾气如今已成为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在城市的道路上到处可见一些公交车、中巴车、货柜车等车辆排出大量的废气、黑烟,有的机动车虽然已经破旧不堪却仍然照样

行驶。

尽管我们现在使用的都是无铅汽油,消除了汽车尾气带来的铅污染,却产生了新的潜在健康危害。国外研究表明,无铅汽油尾气所产生的有毒多环芳香烃含量较高,而多环芳香烃是一种致癌物质。

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尾气污染(图3)和汽车污染易致癌(图4)。

图3汽车尾气污染

图4汽车污染易致癌

汽车与二氧化碳。目前国外普遍认为,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增加了热浪、洪水、干旱、风暴的频率和强度。在导致气候变化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成分。

国内外目前普遍重视汽车有害气体排放的控制与削减,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取得的进展非常有限,特别是美国根本不愿采取措施。对于同一类型的燃料,汽车二氧化碳排放直接与油耗有关。目前新车的平均油耗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没有变化。在这一时期中,虽然发动机的效率提高了,但汽车为了满足安全标准而增加的一些功能导致了汽车平均质量的增加,以及广泛使用的动力辅助方向盘和空调等附加功能,都造成了油耗的上升。虽然如此,有迹象显示在最近几年,随着欧洲、中国等采取措施,汽车企业同意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平均油耗已经开始下降。

汽车与全球气候变化。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威胁,所有的发达国家都同意将其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到预定的目标。按此要求,欧盟和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在1998年7月达成协议,aCea承诺到2008年将新投产乘用车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5%,平均二氧化碳排放达到140g/km。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进程中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业协议,而且这已促使更多的省油车辆进入市场。目前日本和韩国的汽车企业也达成了类似的自愿协议。

多媒体展示图片:气候的变化(图5)和大众省油概念车(图6)。

图5气候的变化

图6大众省油“1升”概念车

汽车污染物排放使世界越来越温暖,暖冬的出现与地球的污染有着密切的关联。

汽车与噪声。当机动车(额外噪声)标准提出后,从1929年就开始控制乘用车的外部噪声。目前新车需要满足欧洲范围内的噪声标准。

汽车噪声也会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有试验表明,人们长期在85~90dB(分贝)的环境下工作,将会造成永久性的听力损害。由于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能反映出汽车在常用工况下车辆的最大噪声,特别是在市区行驶时的最大噪声目前被大部分工业国家列入汽车检查项目和考核汽车整车噪声的主要指标。

我国对于机动车辆噪声的控制。我国对于机动车辆噪声的控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9年颁布了国家标准GB1495―7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和GB1496―79《机动车辆噪声测量办法》。1993年制定了汽车行业标准QC/t58―93《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噪声限值参照采用了eCeR51中的限值。

2002年我国了修订版GB1495―2002《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限值及测量方法》,与国际接轨。该噪声标准逐步从早期的82dB降低到现在的74dB,这意味着目前7辆新车发出的噪声与早期一辆车发出的噪声相当。

②成果展示:汽车的主要污染物(第二小组)。

汽车主要污染物为一氧化碳、未燃碳氢、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前三种为气体气态污染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尽管柴油机在特定工况下会产生可见的颗粒物排放,如黑烟,但通常的颗粒物是看不见的。汽油机在油燃烧或富油燃烧(如冷启动)中也会产生可见的颗粒物。多媒体展示图片:汽车的主要污染物(图7)和汽车污染物种类(图8)。

图7汽车的主要污染物

图8汽车污染物种类

汽车污染物排放水平主要取决于车辆的技术水平和保养情况。其他因素诸如驾驶习惯、行驶工况和环境温度也会影响污染物的排放。

北京采取欧洲三号标准加强对机动车尾气的监督管理,强制性地在所有的机动车上安装一个除污器,然后在达标的机动车上张贴绿色环保标志,凡是未达标的一律不准年检,不准上牌照。

③成果展示:欧洲标准(第三小组)。

欧洲尾气排放标准是欧盟国家共同采用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从2004年开始,实行了欧洲四号标准。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的排放标准来说,测试要求比较宽泛,因此,欧洲标准也是发展中国家大都沿用的汽车尾气排放体系。在欧洲,汽车排放的标准每四年更新一次。目前,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基本采用的是欧洲标准体系。

我国传统的尾气检测只对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进行检测,而欧洲标准除此之外,还要对尾气中的致癌物质氢氧化物进行标准化要求。

④成果展示:汽车污染物对人体的主要危害(第四小组)。

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会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导致人体关键组织缺氧。Co浓度较高,例如室内煤炉的排烟管堵塞将是致命的;较低的Co浓度就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尤其是对有心脏病的人群。

碳氢化合物HC:碳氢化合物能增加地表臭氧的形成,对人类的呼吸系统有危害。另外,一部分HC是致癌物质,而且也是间接的温室气体。

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化学反应生成no2,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影响那些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人体由于呼吸疾病的原因,暴露在高浓度的氮氧化物环境中将会导致医院就诊率的增加。长期的暴露可能影响肺功能,并增加敏感人群的过敏反应。nox能导致光化学烟雾、酸雨的产生,能破坏植被,导致地表的臭氧形成,并且能与大气反应形成颗粒物。

颗粒物:颗粒物能危害人体的健康,尤其是对那些患有呼吸紊乱疾病的人群。由于呼吸疾病和心血管疾病,颗粒物与医院就诊率的增加有联系,它会导致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提前死亡,并且降低预期的寿命。

(3)协作学习。本环节教学主要任务是“如何降低汽车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通过小组协作和沟通、讨论、分工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看到事物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思路,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理解。

协作学习成果展示:“降低汽车污染的措施和方法”。

学生1:及时发现渗漏。汽车剂和其他液体的渗漏对空气污染极大。

学生2:防止车内空调器渗漏。每年对车内空调器进行一次彻底检查,预防制冷剂渗漏。

学生3:检查阻气门。阻气门安得太松,导致发动机缺油,使汽车发动非常困难;阻气门装得太紧,使大量汽油涌入发动机,未充分燃烧而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从尾气管中排放出去,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4:避免燃烧机油。若从排气管排出蓝或蓝白色烟气,表明汽车在燃烧机油,对空气污染大,应立即检修发动机以减少污染。

学生5:使用清洁的过滤器。污秽的过滤器会使发动机燃烧更多的油料,从而造成污染。

学生6:不要冷启动开动汽车。在发动机尚未预热完毕时,不要开动汽车,这样可以减小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7:尽量减少发动机的空转。发动机空转时,燃料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更多的污染。

学生8:加速要谨慎。试验表明,快速加速所消耗的油料是通常情况下的1.5倍,从而产生过多的废气。

学生9:在可能的条件下,驾车保持经济时速。每种汽车都有自己最经济的时速,这时汽车用油较省,排放的废气也较少。

学生10:尽可能以匀速驾驶。汽车在匀速行驶时,所排放的废气较少。如车速忽高忽低,则会排放更多的污染物。

学生11:保持运动状态。使汽车从完全静止状态到运动状态,所需油料要比慢速状态到快速状态多得多,因而尽可能地避免完全停止,就等于尽可能地减小汽车对空气的污染。

学生12:加油要快。在给汽车加油时,大量汽油的挥发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加油过程中动作要快,而且加完油后要及时将油箱盖拧紧。

4.项目评价

教师对小组和成员进行打分,并对小组和个别成员进行点评。对项目的完成进行评价,提出不足和表扬先进。小组之间和个人之间形成竞争的良性循环。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3

1.交通噪声及其影响因素

交通噪声主要是指机动车辆在城市内道路上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亦包括其他运输工具,如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在飞行和行驶中所产生的噪声。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为0-4分类,居住区为一类、二类。一类标准适用于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昼间不得超过55分贝、夜间不得超过45分贝;二类标准适用于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昼间不得超过60分贝、夜间不得超过50分贝。超过上述标准,就应当是认定为噪声污染。

交通噪声水平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1)车流量;(2)交通速度;(3)交通流中重型车辆的数量;(4)路面质量。一般来说,交通量越大、速度越高、重型车两数量越多、路面质量越低,交通噪声越大。车辆噪声是发动机、排气口和轮胎所产生噪声的混合。车辆中有缺陷的消声器或其它不完善的设备也可以使交通噪声增大。任何引起机动车发动机强烈工作的情况(例如陡坡)也可以提高交通噪声水平。此外,还有其它更加复杂的因素影响交通噪声的响度。例如,当一个人离开公路时,交通噪声因为距离、地形、植被、自然与人造障碍物而减弱。通常,对于那些居住在32层以上住宅,或距离重交通高速公路500英尺(约150米)以外、距离轻交通道路100-200英尺(约30米-60米)以外的人们,交通噪声不再是一个严重问题。

2.交通噪声对人的危害

2.1干扰休息和睡眠、影响工作效率

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人进入睡眠之后,即使是40-50分贝较轻的噪声干扰,也会从熟睡状态变成半熟睡状态。人在熟睡状态时,大脑活动是缓慢而有规律的,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而半熟睡状态时,大脑仍处于紧张、活跃的阶段,这就会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体力的恢复。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2.2损伤听觉、视觉器官

从飞机里下来,耳朵总是嗡嗡作响,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甚至听不清对方说话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听觉疲劳,是人体听觉器官对外界环境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如果人长时间遭受强烈噪声作用,听力就会减弱,进而导致听觉器官的器质性损伤,造成听力下降。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噪声对儿童身心健康危害更大。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孩子,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7000多万耳聋者,其中57%由噪声所致。

2.3损害视力

通常,人们知道噪声损害听力,实际上噪声也会损伤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

2.4损害心血管

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声会使发病率更高。调查发现,生活在高速公路旁的居民,心肌梗塞率增加了30%左右。调查1101名纺织女工,高血压发病率为7.2%,其中接触强度达100分贝噪声者,高血压发病率达15.2%。

2.5损害女性生理机能

女性受噪声的威胁,会导致女性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早产、流产率增加等。国外曾对某个地区的孕妇普遍发生流产和早产作了调查,结果发现她们居住在一个飞机场的周围,祸首正是那飞起降落的飞机所产生的巨大噪声。

2.6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等

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各国,都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3.交通噪声综合治理措施

交通噪声对人的生活环境影响是很大的。但其治理和控制却又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城市土地利用、路网建设、城市交通需求控制、道路设计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要采取综合防治的对策。

3.1控制噪声源

减少和消除噪声源是控制噪声最直接的措施。道路交通噪声主要来自载重汽车及公共汽车等大型车辆及一些老旧车辆。因而要适时更新老旧车辆,禁止老旧车辆在城区行驶,控制大型车辆的数量和使用,按低噪声标准进行车辆设计改造。

3.2合理地进行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路网建设和交通需求控制等,直接关系到由人口密度、经济密度和交通密度空间分布及相应的交通噪声强度和大小。可见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合理分布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在人口、商业过于密集的地区,不应继续新建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同时要结合旧城改造,把运量较大、干扰居民生活或污染性工厂、企业和车场等迁出。

3.3使用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透水(或排水)沥青路面。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分贝。

3.4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声,据测试采用声屏障降噪效果可达10分贝以上。由于声屏障的类型各异,所以在降噪效果、造价、景观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在选用声屏障时,应根据受声点的敏感程度、当地的经济状况、自然环境来合理选择适用的声屏障类型。

3.5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同时绿化林带还可以起到吸收二氧化碳及有害气体、吸附微尘的作用,能改善小气候,防止空气污染,截留公路排水、防眩和美化环境等作用。根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绿化林带宽度大于10m时,可降低交通噪声4~5分贝。这是因为投射到植物叶片上的声能74%被反射到各个方向,26%被叶片的微震所消耗。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3.6健全交通法规

城市交通政策的交通法规,要有利于鼓励和支持公共客运和社会化、专业化货运的发展,抑制和调控私人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企事业单位自备货车、客运能勤车的盲目膨胀。国家和地方制定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噪声标准,是确定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批准建设用地的法律依据,要严格依据不同建筑物的噪声允许标准和交通噪声分区进行选址,其中机场、铁路、货场、大型仓库等重要交通噪声源,设计前应进行噪声环境预测环境影响评价。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4

[论文摘要]城市市区道路中的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通过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及危害进行分析,对城市马路上的噪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当前,我国城市市区环境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交通量是影响交通噪声的首要因子。随着车流量的增加,噪声声源的增多,交通噪声声级和累积百分统计声级呈上升趋势,但当车流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噪声级基本保持不变,各统计评价参数的标准偏差变小,交通噪声的起伏也随之减小。汽车噪声的频率构成与车速也有关,随车速增加,高频率噪声增加幅度大于低频率噪声。在同一速度下,变速器所处的挡位越低,交通噪声越大,因为低挡位发动机的转速高。城市道路车速一般不是太大,在同等件下,车辆拥挤时变速器所处挡位低,且不时要加速,因此,比车辆流畅时交通噪声要高。

1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及危害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观点讲,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念来看,就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而道路交通噪声一般指机动车辆在交通干线上运行时所发出的超过国家标准(白天70dB(a),晚间55dB(a))的声音。调查资料表明,我国城市的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危害。

(1)噪声能引起人们的精神、情绪、心理及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导致职业性的紧张、烦恼。实验表明,40~50dB的噪声就开始对人的睡眠产生影响。在非睡眠状态下,70dB以上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dB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dB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少量噪声性耳聋。

(2)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使人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75dB的噪声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有影响。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噪声又是引发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对年老体弱者更是如此。

(3)噪声能影响驾驶者的心理变化,使驾驶者疲劳,思维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2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控制对策

要控制交通噪声,就必须从以下三个途径入手,首先应该抑制噪声源,使产生的噪声总量下降,减少辐射的噪声;其次是阻断噪声的传播途径,使噪声危害的区域尽可能减小;最后是保护受声者。各种手段的最终目的都是保护受声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2.1抑制噪声源

抑制噪声源是降低噪声水平最直接的措施,按照噪声控制对象的不同层次可以将降噪措施划分为以下两类,规划、管理降噪和技术降噪。交通噪声主要与道路中行驶的车流量和平均行车速度有关,因丽交通噪声应该以控制道路中交通流量为着眼点,从规划管理的角度进行治理。

其目的在于尽可能降低整个路网的车流量,使路网交通量更平顺的行驰,达到控制城市交通噪声总量的目的,因此这种措施也可以称为宏观降噪;技术降噪主要针对于路上行使的单车,从设计和技术角度出发来解决汽车动力系统噪声和轮胎/路面噪声,从而达到降低路面噪声的目的,这种措施也可以称作微观降噪。

2.1.1规划与管理措施

(1)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区域划分、人口规模控制直接影响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进而影响了交通需求和城市路网建设等,因而城市规划处于规划与管理措施的最高层,影响和制约着其它措施的开展。

城市规划将整个城市分成中心城市和功能不同的卫星城市,将城市分割成不同区,每个区又分成若干功能区,如商业中心(C肋)、居民区、工业区,大学城。使城市与卫星城之间、区与区之间、不同功能区之间保持协调的交通流量;在人口、商业过于密集的地区,不应继续新建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同时要结合旧城改造,把运量较大、干扰居民生活的重工业迁出城区,减少城市内重载交通的比例;做好土地的规划和利用,对于能够诱发大量交通的建筑设施,如歌剧院、大型体育场、机场、火车站、大型客运站进行合理的选址。按照不同建筑物的噪声允许标准和交通噪声分区进行选址。

(2)路网规划

路网规划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展开的。城市道路网包括地面路网、高架路网、轨道路网(轻轨路网、地铁路网、磁悬浮轨道网)以及环城高速公路网和城区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目的就是为城市车辆、人流、物流提供足够的、可供选择的、高效运转的硬件空间。

快速轨道客运系统有运力大,噪声易于控制的特点,因而路网规划中,轨道优先。如日本东京的山手线每天运送300~400万名旅客,如此大规模的运输量,人均噪声非常有限。如果没有这样一条高架铁路,就需要大量的公共汽车来替代,由于公交汽车的“人均噪声”(“人均噪声”就是噪声源产生的噪声总量与乘客总量的比值,它从统计角度阐述了交通噪声的问题。)比较大,因而它所产生的累积噪声能量要远远大于高架轨道所产生的噪声。而且轻轨噪声属于相对集中的噪声,相对较为分散的道路交通噪声更容易控制和治理。使轨道交通担当城市内部客流营运的主角,减小城市公交系统产生的噪声。>通过城市地面路网、高架路网规划,调节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长度和分布,与流量相协调。快速路、主于道联系区与区之间的重要枢纽,次干道联系区内主要的客流集散地,支路延伸到居民区,使交通噪声对居民区的辐射量尽可能小;通过规划城市外环高速公路,使过境交通与市内交通相分离;在道路选线定线的规划方面,避免城市快速路、主干道直穿居民区、医院、机关、学校等需要安静的区域。

(3)交通组织和交通法规

它是在城市现有的交通硬件环境的基础上,引进各种软件,例如智能交通系统(itS)、地理信息系统c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系统(RS),进行智能化的测量和管理,运用实时交通信号系统进行组织,充分挖掘现有硬件设施的潜力,控制市区交通量总量、提高交通流的运转效率,使得通行的交通流能够更顺畅的通过交叉口、居民区等安静区域,减少车辆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的频率,从而抑制城市交通噪声。

2.1.2技术措施

技术降噪从不同领域具体的技术出发探索降噪措施,主要包括汽车设计和道路设计。

(1)汽车设计

要求设计出更加符合环保要求——噪声更低的绿色环保汽车。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汽车动力和传动系统的设计,例如采用噪声更低的发动机,电动机、液化气发动机,或者对发动机进行隔亩处理,同时减少汽车排气噪声和机械撞击、摩擦噪声。经过技术升级,日本生产的小轿车和12t以上的载重汽车加速行驶时的噪声级,从1971年至1986年已分别下降了6dB和9dB对于城市公交汽车采用液化气动力系统改造和动力系统隔声改装被证明是有效的;轮胎设计主要包括轮胎花纹的选择和设计,研究表明子午线轮胎产生的噪声要比其它类型的轮胎的要小。

(2)路线设计

道路纵断面设计应避免采用过陡的纵坡,由于汽车的加减速对汽车噪声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当道路纵断面坡度i>5%时,货运汽车上坡时的噪声明显增大,下凹的车行道可使交通噪声降低10~15dB以上;采用立体交叉代替平面交叉,有利于城市交通流顺畅运行;尽量避免城市高架与地面交通重叠的现象,高架下面应有一定的悬空高度,以免形成混响效应放大噪声。

(3)路面设计

低噪音路面也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具有降噪功能的沥青低路面主要有:排水路面、阻尼路面、多孔弹性路面、粗纹理路面。目前国内外研究比较成熟,使用较多的低噪音沥青路面是大空隙排水型路面(0GFC),路面的空隙率超过20%。英国从1984年以来铺筑这种多孔性路面,其噪音可降低2~4dB,雨天降噪效果更加明显。路面降噪机理主要是路面材料的吸声功能和消音功能。国内这种路面使用得很少,主要原因是我国道路超载现象比较严重,对路面的力学指标要求比较高,而这种路面强度不高且耐久性较差。另外,多孔性路面的孔隙容易被堵塞,从而降低它的降噪效果。

2.2阻断交通噪声传播

阻断交通噪声的传播主要从技术角度出发,在噪声源的两测设置隔离措施,例如绿化措施、声屏障、防声墙以及防噪堤。城市交通干道两侧不应连续布置板式建筑物,特别是高层板式建筑物,以避免形成交通噪声“峡谷”,这样不仅不利于噪声的衰减,反而会增强噪声的往复和反射形成混响;在两侧以住宅、办公、旅馆等建筑为主的城市街道,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适当增加行道树和步行道至建筑物的宽度,保持最低限度的噪声衰减距离或缓冲带;利用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把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的植物群落,可以收到一定的减噪效果,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带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dB/m,草地为0.1dB/m。高架上采用绿色“声屏障”,既能达到既抑制噪声,又美化城市的效果。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5

汽车工业发展可以促进汽车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汽车消费可以带动交通设施建设、汽车营销、燃料加工及供应、零部件销售、金融保险、汽车维护修理、旅游及其他消费产业的发展,而且各地盛行的自驾游可以带动周边省市和各地农家乐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发展。所以,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汽车消费对扩大内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以其国内市场潜力大、带动就业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积累资金能力强等优点,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机动车拥有量的过快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例如:道路拥堵严重、环境污染加剧、交通肇事上升,还造成停车困难等等。

1、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1.1城市交通拥堵

目前,由于机动车拥有量的剧增,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了相当严重的城市顽疾,既降低整个社会效率、浪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又增加能源消耗,加重了空气污染,而且汽车频繁启动、低速行驶和刹车使排放的尾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比正常行驶时高出许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是当今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伤最多的原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数十万人遭受车祸的伤害。

1.1尾气污染

汽车是依靠发动机燃烧燃料产生驱动力而行驶的,在发动机燃烧燃料做功后排放的尾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以及对其他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的一些固体细微颗粒物。

根据研究表明,汽车尾气中含有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大量的细微颗粒物,主要是作为抗爆剂加入到汽油中的四乙基铅经燃烧后形成的铅化物微粒和燃料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的碳烟粒等,这些铅化物一旦扩散到大气中就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大的危害。www.133229.Com

1.2汽车噪声的污染

据统计,在城市噪声来源中,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占到了75%以上,而机动车产生的噪声在交通噪声中则占了85%。噪声污染虽不是一种破坏生态和危及生命的环境问题,但能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不适甚至导致疾病。来自汽车的噪声给生活在交通道路附近的那些居民造成严重干扰。

1.3报废汽车对环境的影响

废旧车辆处理、拆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固体废弃物、废油等污染物,如果不能对回收后的废旧汽车进行及时处理,出现了废弃汽车残骸堆积成山的现象,一方面,占用大量可利用土地,另一方面,汽车中的废机油也会随雨水漫流,污染地下水资源和周边环境,造成固体废弃物严重污染环境的现实问题。

1.4导致城市烟雾

汽车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太阳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醛、臭氧、酸、酮、过氧乙酰硝酸酯等二次污染物,由参与光化学反应过程的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就是光化学烟雾,它是世界上许多城市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2、对汽车污染的控制措施

2.1控制汽车噪声污染措施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急剧增长,汽车噪声污染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人们对控制汽车噪声污染的呼声也愈来愈高。目前,国外对降低汽车发动机噪声的相关研究非常重视,尤其是对轿车柴油机的降噪减震研究问题。而我国国产发动机的噪声水平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制造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降低国产发动机的噪声水平已经成为了一个紧迫的科研课题

此外,还要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的减噪教育,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培养良好的文明驾驶习惯,减少城市中的噪声污染,给居民营造一个清静安宁的居住环境。

2.2控制汽车尾气污染措施

由于我国人均石油资源短缺,采用节能技术和新型能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从而减少铅化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节能减排。所以,加快研发太阳能汽车、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应该是我国汽车制造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最终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和结构,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指标,减少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排放。

2.3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政府应通过各级学校教育、广播、电视等公益广告和各种媒体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尤其是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而引起和提高整个社会大众对于汽车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

2.4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由于公共交通工具运载量大,能源消耗低,运输成本低,运送效益高,相对污染小。因此,应当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舒适、便捷、高效、廉价的城市公交系统,减少市区内私人车辆的使用频率,这是减少城市大气环境污染和解决城市交通道路拥堵的根本措施,也是减少污染、节约能源、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途径。

3、结束语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6

[关键词]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3-0261-01

引言

火力发电的主要原理是把燃料里含有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这个技术已经被人们普遍的使用和实施了。但是火力发电厂在运作时所制造的粉尘、化学毒物以及噪声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已经引起人们的着重关注,因此目前相关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如何能有效的对这些有害因素进行适当的控制和降低。因此本文就火力发电厂在运作过程中所制造的各种有害因素应该如何有效识别和控制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可以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

一、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

(一)生产工艺

燃煤火力发电厂是以煤作为基本原料,对煤进行一定处理后,使煤的化学能顺利向热能转换,然后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最终使机械能得以成功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设施。火力发电厂的主要流程是首先由火车或者汽车将原料运输到工厂,然后由传送带传入主厂房中的原煤斗,接着将煤进行破碎、磨粉以及分离等处理,最后通过热风的作用使其进入到锅炉炉膛里燃烧,把已经除盐和预热后的锅炉注入适量的水,并且将其加热到高温高压的过热蒸汽状态再通到汽轮机做工,从而使转子能够高速旋转,最终实现有效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的目的。电能经过变压器和配电装置通过线路传到电网,就此完成所有的生产过程。而已经做完工的蒸汽则通过凝汽器冷却为水,然后和部分除盐补充水进行混合处理,接着在对其进行除氧和预热操作,最后重新回到锅炉内进行第二次汽化;循环冷却水经过冷却塔的降温以后能够反复循环使用,而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将其排送到地下水道里。煤粉经过燃烧之后所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以及煤粉灰等污染物的烟气会在锅炉里面进行冷却处理,达到一百四十摄氏度后会被通到高效静电除尘器里进行除尘操作,最后经过脱硫系统进行脱硫处理,被引风机从烟囱排到大气中;锅炉里面的剩余底渣和除尘器里余下的灰则可以从除灰渣系统进入到灰渣库。如果灰渣没有用处则会经过调湿处理后被送到灰渣场进行进一步处理。

二、职业病危害程度与评价

(一)噪声危害

高炉煤气电厂在运作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噪声,比如机械性噪声、空气动力性噪声以及电磁性噪声等等。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机械性噪声,主要是由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风机以及各种类型各种规格的泵等机器产生。依据相关制度和规范的要求,工作场所的噪声强度应该在61.3-99.5分贝内,合格率要达到68.6%。而主要控制室的噪声强度应该要严格按照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但是因为这个场所内的噪声危害比较严重,所以工作人员根据自身情况会受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

(二)化学毒物

发电厂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一些有毒气体或者各种化学毒物,比如Co、Co2、nH3、naoH、Hcl、H2So4、Cl2、F6S、氟化物和磷酸盐等。其中分布主厂房中会产生Co、Co2、氮氧化物;化水系统会产生nH3、Hcl、naoH、H2So4、磷酸盐等;循环水系统会产生Cl2;污水处理站会产生一定的H2S、nH3;化学实验室会用一些酸和碱;220kV配电装置会产生F6S、氟化物;而蓄电池室会含有H2So4。

(三)高温危害

高温危害主要是由锅炉、燃气轮机以及蒸汽管道等设施造成的,在类比工程中的资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主要工作场所的综合温度达到25.7-31.3℃则都被称为高温作业。主控制室里安装了空调,综合温度约为20.3-25.5℃,因此不属于高温作业。依据相关类比资料可以猜测此项目除了控制室以外,其他的工作场所都属于高温作业,工作人员可能会受到一定的不利影响。

(四)工频电磁场

造成工频电磁场的设施主要是发电机、励磁机、高压母线以及升压站等。根据类比调查我们可知工频电厂的合格率为89.2%,工频磁场的强度合格率则为93.5%,因此根据这个我们可以大致猜测,有些工作场所会产生一定的工频电。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源头及控制范围

火力发电厂存在各种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将会对员工造成不同的不利影响,并且控制这些因素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噪声的源头和控制点在于燃气轮机、蒸汽轮机、发电机、泵和风机等各种机器设备,因此应该对其进行适当的隔声降噪处理;高温则是由汽轮机、锅炉、蒸汽管道等造成的,因此要注意对以上设施选择良好的保温隔热措施;化学毒物的控制点是注重化学家药点的密闭自动加药操作,从而有效方式有害气体或者有害化学物质泄漏;工频电磁场的控制点在与高压设备以及高压母线的屏蔽处理。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我国的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运用的防治方式与之前相比有明显的进步和改善,但是一些企业还是没有重视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因此无法使其发挥应用的防护作用。除此之外,我们目前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还不能做到从根本上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和消除,所以我们应该注重职业卫生个体防护措施,从而避免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影响和伤害。

参考文献

[1]R良庆,程广超,余善法.燃煤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5,06:562-563.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7

 噪声是生活中产生的令人不快的声音,它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睡眠和娱乐,甚至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公路交通噪声http://是指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所产生的噪声,交通噪声在现代生活中是很普遍的、最难避免的噪声源,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越来越受到道路设计者和使用者的重视。

1交通噪声的产生及特性

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碰撞、汽车自身零部件的运转(如发动机、排气管等)以及偶发的驾驶员行为(如鸣笛、刹车等)都是产生噪声的原因。交通噪声是宽频带的,即含所有可听范围频带的能量。

这类噪声中,夹杂有汽车的引擎或喇叭声,但这不是噪声的主要来源,这里主要的噪声来自轮胎撞击路面的声音。乍一看,柔软的橡胶和沥青路面的接触似乎不会发生什么声音,但是公路噪声的主要来源就是这两者之间的接触,并且能以很多种方式发出恼人的噪声:轮胎的任何部分接触路面时,就会发出用橡胶锤敲路面似的噪声;再有,轮胎上的防滑花纹离开路面时会发出尖叫,就像运动鞋迅速离开地板时发出“吱吱”声一样;另外,轮胎在路面上混动时,会排挤和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噪声。

公路对声音环境的影响主要指公路生产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自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音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音。公路噪声除发动机和车体所产生的噪声以外,特别严重的是高速行车时车轮与路面强烈摩擦时产生的声音,加上路堤提高,噪声能波及很远的地区。噪声的大小与车速成正比,随车速的增加而增加,当车辆加速时,噪声增长约为2~9db,重型汽车的噪声比轻型汽车大,因此,在公路交通中,噪声随大型车在总交通中的比重增大而增大。另外,交通噪声还与道路纵坡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关系。当交通量小1000辆/小时,噪声与交通量近似的呈正比的关系。因机动车行驶产生的噪声污染是非稳定的、长期的,其危害也是较大的。

交通噪声具有不确定性。由于交通量、汽车种类、行驶速度以及一些偶发的驾驶员行为都直接影响交通噪声的大小,故对于同一地点来说,在不同的时刻其噪声声级是变化的。

2噪声的危害

这些噪声会对附近的人群产生心理(失眠等)和生理(血管收缩、听力受损等)上的影响,降低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尤其对公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的敏感区域(学校、住宅区、商业区、医院等)干扰较为突出,而野外区域的干扰则较小。

美国“全国健康协会”的调查显示,1000万美国公民因环境噪声导致永久性的听力失聪。“国家职业安全和卫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3000万美国人每天所处环境的噪声,足以对他们的听力造成伤害;6到19岁得小孩当中,每8人就会有一个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成年人变聋的平均年龄也越来越小了。美国国家耳聋及其它交流性疾病研究所的主任,詹姆士.贝托利教授说:“45岁到64岁得人群中耳聋的比例有显著增长,这比我们预计的平均年龄提前了20年。”

其实,噪声损害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听觉:如果噪声超过85db,就会损害听觉;如果噪声在75db时,可能会导致高血压;在65db时,可能会导致压迫感、抑郁症、甚至某些心脏疾病。而在我们周围,电话振铃声可达80db;电吹风噪声可达90db;救护车的鸣笛声可达120db。尼特.洛伊来自纽约,她也是一个噪声环保的激进者,曾向美国国会提交过噪声环保的议案。她说:“噪声污染是危害大众健康的一大致命的元凶,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减缓噪声对大众的威胁”。

3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措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重视环境,保护环境已愈来愈得到全社会的认同,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因此在项目设计时大力强调环境保护及景观设计,并协调与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建成一条生态环境绿化公路。

在项目建设时应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统一”的环保设计方针,做到因地制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环保设计原则是以“防为主、治为辅、防治结合”,从主观上考虑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设计上的努力,达到避免引起环境破坏、污染进而保护环境的目的。

其设计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交通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公路交通噪声的防治主要是针对交通噪声的声源、传播及受声点3个关键环节,有多种措施可降低交通噪声对受声点的影响。

3.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⑴选用低噪声路面。一般来说,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噪声要低1~

转贴于http://

3db。近年来欧洲许多国家相继开展了对低噪声路面的试验研究,外露集料表面的低噪声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降噪特性可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相媲美http://,而疏水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降噪效果更为明显,可降噪2~8db。因此,使用低噪声路面可有效的降低公路交通噪声污染。

⑵运用交通管制措施。禁止鸣笛,某时段内禁止大型车辆在敏感路段通行,调整交通信号使交通流顺畅因而车辆不需经常停顿等交通管制手段对城市道路的降噪效果较为明显,也易于采用。但这些措施不宜于野外公路,以免明显降低车辆速度和道路使用的方便性。

3.2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⑴在公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声屏障(即隔音墙)。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两侧,都树立起了高大的隔音墙,尽管这看起来有点别扭,但是对附近的居民来说,这是他们的“安宁墙”。这些墙一般是采用反射音波或吸音原理。尽管隔音墙并非要采用什么高科技,但是造价不菲。这种隔音墙只能减少5~15db的噪声,但是依照噪声传播的指数特征来看,它的效果已经非常不错。噪声减少10db,人们所听到的噪声的强度,就可以降低一半。

当公路距离敏感点较近、用地受限且环境超标5db以上时采用隔音墙;隔音墙应设在靠近声源处,路堤地段隔音墙内侧距路肩边缘不宜大于2.0m;路堑地段则应设在靠近坡口部位;桥梁地段结合护栏一并设置。隔音墙的高度、长度应根据噪声衰减量、隔音墙与声源及接受点的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公路线型、地面因素等进行设计。

声屏障是一个降低公路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公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声屏障是一个明显干涉声波传播的阻挡物或部分阻挡物,它可以阻挡声的传播而形成一个声影区其降噪效果随声程路程差的增大而增加。一个足够高和长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

声屏障的形状和材料种类多种多样,可以用土、砖、混凝土、木材、金属和其它材料来构筑,修建声屏障除考虑其降噪作用外,还要注意其经济实用,并与其所处环境相协调做到视觉满意。郑州至洛阳高速公路使用了砖混式隔音墙为砖混式隔音墙的局部结构,洛阳至三门峡高速公路设计了轻型泰柏板隔音墙为泰柏板的结构。

虽然声屏障的降噪效果明显且易于修建,但声屏障的使用也是有局限的,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声屏障对山坡上的居民或距公路较近的且明显高于声屏障的受声点是难以起作用的。另当受声点分布太散时,修建声屏障会明显增大投资而作用并不明显。

⑵在公路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有关资料表明,非常稠密的树林(在声源与受声点之间没有清楚的视线),且树林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时,树林深入30m可降噪5db,如树林深入60m可降噪10db,树林的最大降噪值是10db。

种植林带险具有降噪作用外,还兼有绿化美化环境的功能,但会大幅度提高公路用地范围,当公路经过荒山丘陵地区时,该方法较为实用,由于我国耕地紧张,所以当公路途经耕地时,该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⑶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地减少噪声的影响。在公路选线时,应充分考虑公路交通噪声污染问题,尤其对《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中规定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2类标准的学校教室、医院病房、疗养院住房和特殊宾馆等噪声敏感点,应先估算其噪声声级,如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调整线位,增大线位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例如京珠国道主干线驻马店至信阳段高速公路初步设计纸上定线时,线位在k48+600处距刑庄小学55m,估算噪声超标12db,拟采用声屏障降噪,后经实地踏勘,发现该校教室为教学楼,设4m高的声屏障只能降噪8db,后经局部调整使线位距学校85m,这样再设置声屏障就可以解决噪声问题。

3.3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

如对山坡上的房屋加高院墙,给朝向公路的窗户安装双层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8

一、汽车噪声的产生

究其原因,汽车噪声产生的主要因素有:空气动力、机械传动以及电磁。具体来说,汽车发动机等机械构件运动噪声(发动机噪声)、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路噪)、汽车冲破空气幕产生的碰撞及摩擦声(风噪)、外环境传入车内的声音(如大货柜车呼啸而过的声音)、驾驶舱内饰板等部件发生震动产生的内部噪音等诸多因素都可能引发汽车噪声。

二、噪声的种类

汽车是一个包括各种不同性质噪声的综合噪声源,其产生的噪声具体可分为发动机噪声,底盘噪声,电器设备噪声以及车身噪声,其中发动机噪声占汽车噪声的二分之一以上。因此,发动机的减振、降噪成为汽车噪声控制的关键。

此外,汽车轮胎在高速行驶时,也会引起较大的噪声。这是由于轮胎在地面滚动时,位于花纹槽中的空气被地面挤出与重新吸入过程所引起的响声,以及轮胎花纹与路面的撞击声。

三、噪声的控制

对照汽车噪音的成因,我们可把噪声控制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对噪声源的控制,二是对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三是对噪声接受者的保护。其中对噪声源的控制是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即改造振源和声源。但是对噪声源难以进行控制时,就需要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中采取措施,例如吸声、隔声、消声、减振及隔振等措施。

四、发动机噪声

降低发动机噪声是汽车噪声控制的重点。发动机是产生振动和噪声的根源。发动机的噪声是由燃料燃烧,机械运动,正时齿轮及活塞的敲击噪声等合成的。

降低发动机本体噪声就要改造振源和声源,设计发动机时,选用柔和的燃烧工作过程,提高机体的结构刚度,采用严密的配合间隙,降低配气机构噪声。例如在油底壳上增设加强筋和横隔板,以提高油底壳的刚度,减少振动噪声。另外,给发动机涂阻尼材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阻尼材料能把动能转变成热能。进行阻尼处理的原理就是将一种阻尼材料与零件结合成一体来消耗振动能量。它的采用明显地减少了共振的幅度,加快了自由振动的衰减,降低各个零件的传振能力,增加了零件在临界频率以上的隔振能力。

进气噪声是发动机的主要噪声源之一,系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噪声,随发动机转速的提高而增强。非增压式发动机的进气噪声主要成分包括周期性压力脉动噪声、涡流噪声、气缸的共振噪声等。增压式柴油机的进气噪声主要来自增压器的压气机。对此,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进气消声器。类型有阻性消声器(吸声型)、抗性消声器(膨胀型、共振型、干涉型和多孔分散型)和复合型消声器。将其与空气滤清器结合起来(即在空滤器上增设共振腔和吸声材料,例R3238型)就成为最有效的进气消声器。

排气系统噪声是底盘的主要噪声源,主要由排气压力的脉动噪声,气流通过气门座时所发出的涡流噪声以及排气口处的喷流噪声所组成。

优化设计性能良好的消声器,是降低汽车噪声的重要手段之一。降低排气噪声与提高动力性也是一对矛盾,对此,采用并联流路的双功能消声器,在降低气流噪声方面颇为有效。另外,对于发动机排气歧管到消声器入口的一段管路,采用柔性管的减振、降噪效果明显。

五、底盘噪声

传动系噪声来源于变速齿轮啮合引起的振动和传动轴旋转振动。一般采取的措施是:一是选用低噪变速器,二是发动机与变速箱及后桥主减速器等部件与底盘用橡胶垫进行柔性连接,从而达到隔振的目的;三是控制传动轴的平衡度,降低扭转振动。

六、电器设备噪声

冷却风扇是噪声的发生装置,受到护风圈、水泵、散热器及传动装置的影响。

汽车发电机噪声取决于多种来源的效应,这些来源有磁体源、机械和空气动力源。噪声级取决于发电机的磁力和通风系统的结构,以及发电机的制造和装配精度。

七、车身噪声

随着车速的提高,车身的噪声也就越来越大,主要起因是空气动力噪声。因此,一是对车身进行流线型设计,实现光滑过渡;二是在车身与车架之间采用弹性元件连接;三是进行室内软化,如在顶棚及车身内蒙皮间使用吸声材料。另外,汽车在高速行驶时,轮胎也是产生噪声的一个来源。轮胎的花纹与噪声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关系,选用有合理花纹的钢丝帘布子午线轮胎是降低轮胎噪声的有效方法。

八、其他措施

对汽车噪声的控制,除了在设计上使用优化方法和零件的优化选用以外,还可以对噪声进行主动控制。这就是以声消声技术,原理是:利用电子消声系统产生与噪声相位相反的声波,使两者的振动相互抵消,以降低噪声。这种消声装置采用极其先进的电子元件,具有优异的消声效果,可用于降低车内噪声、发动机噪声,还可以用于主动发动机支撑系统,以抵消发动机振动噪声。

九、结束语

汽车噪声的危害之大,故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就显得十分重要。被动降噪方法采用阻尼比较大的吸声材料,利用隔声、隔振技术进行结构设计控制噪声,会导致汽车体积大而且降噪效果也不十分理想。而主动控制的关键在于硬件基础、控制逻辑、微处理器等,保证传感器所测信号的准确性。到目前为止,主动降噪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距离技术成熟和普及仍有一定的差距,但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在汽车悬架振动中实现了自适应控制,可以预见主动控制技术必将在未来的汽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降低汽车噪声是未来汽车科技的一个重要课题。汽车噪声的治理应走全方位综合治理之路,从政府到生产厂商,再到驾驶员,每个主体都要发挥自身的优势,扮演好自身的角色,共同致力于汽车噪声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靳晓雄,张立军.汽车噪声的预测与控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9

风声、雨声、流水声,倾诉着大自然的变化;歌声、笑声、音乐声,传递着人们的欢乐.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声音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为我们传递着多种信息,但也不乏给我们增添一些烦恼.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噪声污染已经对人类的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它与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被看成是世界范围内四个主要的环境问题.

噪声通常是指声源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噪声是由各种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声音杂乱、无规律组合而成,再以波的形式在某种介质(一般是空气)中进行传播的.一般而论,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

噪声污染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它不仅影响人的睡眠,使人的睡眠质量下降,也会干扰人们的谈话、工作和学习,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噪声对动物的行为也有一定的影响,可使动物失去行为控制能力,出现烦躁不安、失去常态等现象.

长期生活在噪声的环境中,人的听力会损伤,严重时甚至使内耳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形成耳聋,也会使人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消化不良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还会诱发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疾病.

噪声伤害了我们,也污染了环境.为了营造舒适、宁静的生活空间,我们应针对噪声的特点,做好防治措施,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弱噪声对社会的危害.

1.控制噪声声源.噪声也是声音,它同样是由声源振动发出的,而且声源振动越强,它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因此对噪声的声源进行处理,改进声源结构,提高零件精度,改善机器运转时各零件摩擦的润滑程度,调节零件间的平衡,减少振动的表面积,使之少发声或不发声.如:以液压代替锻、冲,以焊接代替铆接、减小齿轮间隙等.当然,对于某些无法减弱的工业噪声只能通过搬迁工厂来处理;而对于影响人们生活的交通噪声则通过限制载重汽车穿行繁华街道和禁鸣喇叭等措施来减弱其危害.

2.控制噪声传播.对无法从声源处减弱的噪声可从控制传播途径来解决,一般采用“隔、吸、消”三种方法或三者兼用.将正在振动发声的机器利用隔声罩罩起来或在机座与地面间装上有弹性的减振垫,关闭厂房窗户,在工业区、马路旁多种花草树木,高架路两侧装隔音板等方法限制噪声传入居民生活区.也可利用一些如玻璃棉、矿渣棉、泡沫塑料、棉絮等多孔性材料来装饰墙壁或制成空间消声体悬挂于空中,使噪声传到吸声材料上后引起小孔内空气与细小纤维振动,通过摩擦等阻碍,把声能转化

转贴于

为内能,从而减弱噪声.若把吸声材料做成消声器(如汽车、摩托车排气管上有一段粗一些的管子),它也能很好地减弱噪声.

3.防护受音器官.如在飞机场工作的人员,声源、传播途径都无法控制,我们只能通过佩戴护耳器(如耳塞、耳罩、隔音帽)来减弱噪声对人体的伤害.

4.改变距离方向.根据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减弱的特点,我们应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如老人休养的地方都远离闹市区等.有些声源(高频噪声)的辐射有一定的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音的强度也不同.因此,我们只要改变噪声声源的发射方向也能降低噪声.

汽车噪声的危害篇10

关键词:交通工程;噪声;预测;对策

中图分类号:X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发展迅速,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城市交通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交通噪声声源流动,声级高,干扰时间长,影响范围广,严重扰乱了城乡居民正常的生活和休息。特别是近年来,城市建设发展迅速,新建扩建的街道、马路使原来安静的区域变成了繁华嘈杂的闹市,从而加重了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成为社会公害之一,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

一、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

所谓噪声从物理学观点讲,就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声强的声音无规律的杂乱组合:从生理学观念来看,就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1]。而道路交通噪声一般指机动车辆在交通干线上运行时所发出的超过国家标准(白天70db(a))的声音[2]我国城市的环境噪声主要来自交通噪声,它不仅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对人体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危害:

1、心里影响:噪声能引起人们的精神、情绪、心里及身体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导致职业性的紧张、烦恼。实验表明[1]。40-50分贝的噪声就开始对人的睡眠产生影响。在非睡眠状态下70分贝以上的噪声就会对听力有损害,80-85分贝的噪声会造成听力的轻度损伤,长时间接触85分贝以上的噪声,会造成手里噪声性耳聋。

2、生理影响:噪声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紧张,使人心跳加快,心率不齐,血压升高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65-75分贝的噪声对心脏病和高血压有影响。

3、工作效率影响:噪声能影响驾驶者疲劳,思维紊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4、经济价值影响:为治理噪声设置防噪设施,使工程费用增加,并影响到噪声范围内的地产使用价值。

二、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影响预测评价[3]

1、等效连续声级

当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时,不但要考虑噪声的强度,而且要考虑它的作用时间。交通噪声的强度是随时间,可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效连续噪声级。它是声级能量的平均值,表示与该测定时段内测量的各个声级能量相等的一个稳定值,我国才有此噪声评价标准。

2、累积百分声级Leq[3]

交通噪声是属于非稳态的,可用等效连续声级表达其大小,但是噪声随机的起伏程度却没有表达出来,因而可以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处理。为了测量一段时间内起伏变化的噪声,可每隔一定时间测量一次,这样就得到了很多的数据。把这些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可以找出10%的所测数据超过的声级,这个声级就成为累计百分声级L。

实验证明,对于车辆流量较大的街道,L50数值和人们的主观吵闹感觉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有些国家直洁采用L50来评价交通噪声。但是也应该指出,当车辆流量较少时,噪声随时间起伏变化较大,同样L50数值的街道,噪声起伏变化数值越大,人们的主观烦恼度也越高。因此,再评价这种类型街道的噪声是,除了考虑L50之外,也要兼顾L10和L90之间的差值。另外,还有噪声污染指数和交通噪声指数等指标。

3、噪声预测模型的选取和参数的确定[3]

这里只介绍城市道路路段交通噪声预测模型,选取等间距半自由声场自由车流模型,其形式为L=Lwa-10lgr-m-10lgd/π式中,L—预测的声功率级;Lwa—混合车流的平均声功率级;r—路中心到检测点的距离;m—取路宽的1/2;d—车头间距,d=v/q×1000。该模型假定车流为自由流。车头等间距,适合城市道路的噪声预测,式中平均声功率级的计算,可以先算出第i种车的声功率,再算出混合车流的平均声功率级。

三、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

1、针对声源的降噪措施

(1)调整城市路网规划,进行合理的道路设计

选用低噪声路面再进行城市道路网规划是,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的长度比例要适应过境交通、跨区交通及地方通集散和空间变换的需要,均衡路网上的交通流密度[4]。

另外,应避免主要干道穿越城市中心和文教、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地带。在道路设计上,要特别主要道路纵坡和高程与连个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在交通噪声预测和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路面设计尤为关键,因为当汽车行驶时轮胎摩擦地面,空气释放不出去而产生爆破声是道路交通声主要成因。因此,改造城市道路路面,选用低噪声路面对于降低和控制交通噪声污染非常优秀。据调查,汽车行驶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比行驶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要低1-3分贝。

(2)严格控制单车噪声

汽车噪声源是一个包括发动机、进排气系统、风扇冷却系统、传动系统、车体震动、轮胎路面作用等多种声源的综合声源系统,其整车噪声降低在一定程度上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技术攻关。因此,研究开发低噪声车辆,特别是研究开发运行时间较长的低噪声大型车辆时控制道路交通噪声的最根本措施之一。

2、针对噪声传播途径的降噪措施

(1)在城市道路与受声点之间设置屏障[5]

声屏障是一个降低道路交通噪声的重要设施,也是道路设计者经常采用的降噪措施,对距道路200m范围内的受声点有非常好的降噪效果。一个合理的声屏障可以对处于声影区的受声点降噪5-15分贝。但声屏障的作用也是有很大的局限,因为声屏障要起作用必须有足够高和长来挡住道路的声源,这样会破坏城市景观。

(2)在道路与受声点之间种植绿化林带

有关资料表明,高度高过视线4.5m以上的稠密树林,其深入30m可降噪5分贝,深入60m可降噪10分贝,树林的最大降噪值可达10分贝。但对于城市道路,由于空间的限制,种植林带不符合实际,可以种植密集的松柏、侧柏等绿色长廊吧机动车道与步行道隔离,在步行道和建筑之间再配以乔、灌木和草地等与道路环境相协调的植物群落。据研究,稠密绿篱的全频噪声级降低量的平均值为0.25-0.35分贝/米、草地为0.1分贝/米。

(3)增大公路与受声点之间的距离[5]

因为噪声强度自声源开始随距离而衰减,所以增加噪声源和受声点之间的距离,可以有效的减少噪声的影响。通过设置声屏障无法解决噪声污染问题,就需考虑城市主要干道,增大道路与敏感点之间的距离,降低敏感点的噪声声级。

3、针对受声点的降噪措施[5]

通过对敏感建筑物采取一定的措施,也能达到降噪目的。如对主干道临街建筑安装防声窗等都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研究证明可以减低噪声4-6分贝。但这些措施的实施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采光、通风等,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四、结语

文中简要论述了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危害及预测评价后,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源、噪声传播、受声点、标准和法则四方面提出了降低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的有效防治对策。为了广大劳动者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为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多一份宁静,少一份噪声污染,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共同为减少噪声对人体的危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艾尔肯﹒托呼提。拖拉机及农用运输车的噪声污染级控制[J].新疆农机化,2003(6):48-49.

[2]曾德芳,皇甫月红,何礼林等。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及其对策[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7,,2(6):700-703.

[3]陈燕,宋进桂,陈少华,田忠民《城市公路交通噪声的污染与控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