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耕地保护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7:00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1

开展了目标责任管理争强进位活动,为强化目标责任制管理,组织全乡18个村委会支书召开了两次国土资源业务培训会,并签订了《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和《**乡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将共性目标和职能目标量化、细化,“权、责、利”落实到人,为今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制定在XX年——2010年的规划期内,全乡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4654.54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4060.54公顷。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各村委会区域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要求各村委会负责将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逐级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用途不改变。通过此项工作,让更多人民群众加入到保护耕地的活动中来,为保护我乡耕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要求各村委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乡1998——201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达的2010年期末指标内。严格控制农户新建住房数,全年落实上报新建住房61户,确实把指标安排在有困难和急需建房的农户手中。鼓励农户在原宅基地建房,全年共审批拆房建房110户,节约耕地25亩。各村委会区域内各类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后,及时补充耕地和基本农田的面积与质量不得低于已占用的面积和质量,有效地保证了我乡耕地资源。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2

各乡镇政府将基本耕地逐图斑落实到基本耕地地块。明确基本耕地的地块边界、地类、面积和质量等级信息,最后由县国土资源局汇总造册。

二、建立相关图表册

1.基本耕地图的建立

由县国土资源局编制标准分幅基本耕地保护图、县级基本耕地保护区分布图、基本耕地调整划定分析图,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为基础。由各乡镇政府编制乡级基本耕地保护图。基本耕地保护图、分布图的编制应在全要素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线划图上,以相应的图例图示,反映基本耕地地块和保护片(块)空间位置和编号,加注界桩和保护牌设立等信息。

2.基本耕地图表册的建立

并由县国土资源局形成相应统计汇总表。各乡镇政府填写好基本耕地调整划定平衡表、现状登记表和保护责任一览表。

三、设立统一标识

1.标示牌的设立

按照《基本耕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国土资发〔2007〕304号)要求,基本耕地划定后。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各乡镇设立统一规范的基本耕地保护牌和标识,标示出基本耕地的位置、面积、保护责任人、相关政策规定、示意图和监督举报电话等信息。每个基本耕地保护区应设立标志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应增设标志牌。县国土资源局按各乡镇基本耕地保护面积确定标志牌的数量。

2.更新标示牌资金的来源

由各乡镇政府在国土所的配合下先行施工,更新标示牌资金采取县财政自筹和财政补贴的方式。工程验收合格后拨付资金。

四、落实保护责任

落实到村组和承包户。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落实基本耕地保护责任工作。逐步将基本耕地标注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上。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的保护责任,要签订或更新基本耕地保护责任书,依据《基本耕地保护条例》层层落实保护责任,明确基本耕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块、质量等级和保护措施。规划预留的基本耕地也必须落到地块和农户。

五、建立基本耕地数据库

根据划定的基本耕地成果,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耕地上图成果和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为基础。由县国土资源局建立基本耕地数据库,将基本耕地保护图、表、册的内容,纳入数据库管理。基本耕地数据库包括土地利用现状要素与基本耕地专题要素,土地利用现状要素采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10162010tD/t10272010tD/t10282010规范要求,基本耕地专题要素采用《基本耕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规范要求,以实现数据库联网互通。

六、工作要求

应遵循依法依规,基本耕地划定工作。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高质量的原则。

1.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

划定后的基本耕地面积不低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耕地保护面积指标。要尽量保留原有基本耕地中的优质耕地和集中连片耕地。

2.确保地类符合要求

必须是耕地。不符合耕地标准的和达不到耕地质量的农用地划出。新划定为基本耕地的土地。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3

针对城镇化建设与优质耕地分布空间上高度重合的实际,决定了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既包括总量安全,也包括质量安全和结果安全,是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面对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结构和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等挑战,必须始终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为新型城镇化积极稳妥推进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一是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的评价权重,强化耕地保护指标优先制度。二是统筹安排可用于耕地保护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农业土地开发资金、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重点推进土地整治,集中用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提升耕地质量。三是在全面完成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基础上,统筹考虑国家及自治区重大建设项目的占补平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耕地储备库,用经济手段大力推进跨区域补充耕地制度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分配使用制度,对承担跨区域补充耕地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的地区给予重点支持,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

针对城乡建设用地利用粗放、承载人口和产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以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推动城镇化发展模式转型

一要做好土地资源承载能力与城镇化目标、模式和空间格局的协调,严格划定城镇建设用地扩展边界和规模边界、禁止建设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强化对城乡建设规模、布局和形态的管控,促进城镇组团式发展,确保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不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土地用途管制。二要建立完善规划统筹、政府引导、产权明晰、市场运作、利益共享的城乡土地整治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推进废弃居民点与废弃工矿用地复垦调整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存量闲置土地再开发、旧城区与城中村改造等,在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中释放发展空间,在统筹配置城乡土地中提升用地效率,促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牧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发展。三要加快制定国土规划,叠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空间管制要求,构建城乡一体的土地用途管制“一张图”,加强城镇建设用地扩展的遥感监测和监督监管。四要将现行法律设定的建设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审批、未利用土地开发审批等行政许可,整合为土地用途转用许可,进一步完善土地用途转用许可制度。五要改进和加强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类下达、分别考核的有关规定,按照从严控制大城市、适度安排中小城市、支持县域和重点镇发展的原则,分解下达城镇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并建立计划指标执行考核、预警机制。六要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加快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或修改办法,抓好规划中期评估和实施评估,建立健全土地规划定期评估和适时调整制度。

针对摊大饼式发展和高资源投入等现行城镇化模式、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不匹配,生态环境压力持续加大的现状,必须细化城镇化土地利用评价与资源承载研究,审慎决策建设用地配置问题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4

东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东乡县2021年撂荒地专项整治

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相关单位:

《东乡县2021年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东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5日

 

东乡县2021年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耕地保护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但受农业比较效益偏低、耕种条件差、农民外出务工等因素影响,一些乡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耕地撂荒现象,导致土地资源浪费、耕地质量下降,给我县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一定影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指导意见》《甘肃省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藏粮于地战略,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摸清撂荒地存量,坚决遏制撂荒地增量,坚持科学谋划,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统筹利用撂荒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确保粮食安全。

二、重点工作

(一)全面摸清各类耕地利用及撂荒地底数。开展全面排查。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要发挥各自优势,共享信息资源,开展确权承包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上栽植果树苗木、挖塘养鱼、围湖造景、非法取土造成耕作层破坏和撂荒情况的排查。要做到一户一户查,一块一块查,标识每一块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耕地遭到破坏及撂荒地的承包户及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建立信息台账。要正确识别撂荒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把撂荒地和退耕还林还草地的性质区别开来,不得将退耕还林还草地视为撂荒地。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应用平台,对撂荒地建档立卡、上图入库,建立电子信息台帐,做到可查询、可定位,完成省、州、县三级信息台帐对接。强化动态管理,加强对撂荒地利用情况的跟踪调度,利用一块、销号一块,及时更新台账信息,做到账实相符。对利用撂荒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协调解决。(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林草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二)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撂荒地大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改善耕作条件,把具备条件的撂荒地尽可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加大投入力度,开展耕地“宜机化”改造,配套完善灌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增强生产的便利性。加强撂荒地耕地质量建设。结合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项目,加大撂荒地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加强撂荒地理化性状改良、地力培肥等措施,逐步恢复撂荒地地力和产出水平。强化农机装备支撑,以落实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契机,提高山区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加快突破山区农机装备瓶颈,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生产效率。(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积极支持村两委、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发挥作用,培育以农机合作社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统一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如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统种统储等全程式、菜单式服务,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农户提供全程托管服务。促进小农户通过合作和联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县农业农村局、农机服务中心,各乡镇人民政府)

(四)强化土地流转管理。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引导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对流转面积1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每亩奖补100元,同时落实耕地地力补贴。强化土地流转管理,为防止承包地经营权流转后出现撂荒,指导流转双方将相关要求纳入流转合同内容。连续撂荒2年以上的承包地,由村组集体责令承包方及时复耕或引导流转复耕;对既不自己复耕,又不愿流转复耕的承包农户,由村组集体收回重新发包。(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五)分类指导有序推进撂荒地利用。要认真分析耕地撂荒实际,分类施策,制定统筹利用撂荒地的具体方案,因地制宜选择复耕复种的作物品种和技术模式。对水浇地、川塬地,要做到应种尽种,优先用于粮食生产,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对山旱地撂荒,要根据立地条件,宜粮则粮、宜特则特,支持发展特色粮油、特色水果、中药材、优质牧草等生产,增加多样化产品供给。小麦、豆类等作物种植的夏田秋季撂荒的,要通过政策支持,引导农民进行复种小日月作物,确需季节性“留白”的,应种植绿肥等养地作物,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六)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积极稳妥推进防止耕地“非粮化”。要重点抓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和贯彻落实。把耕地撂荒与补助政策挂钩,对长期撂荒的停止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停止承包地经营者享受的各项奖励政策,待复耕复种后再重新纳入补贴范围。(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人民政府)

三、工作计划

(一)工作部署阶段(4月底)。按照省州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的部署要求,县上成立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认真研究政策措施,对照图斑,摸清全县范围永久基本农田、确权承包地撂荒情况,下发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撂荒地指导性整改任务。各乡镇相应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并以村为单位下达工作方案和指导性整改任务。

(二)摸排整治阶段(4月—7月)。各乡镇及时安排各村成立整治工作小组,召开村两委会、村民知情大会,向群众传达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精神。同时,要深入田间地头,对整治范围内的土地进行逐组逐地块进行登记造册。一是摸清违规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耕地遭到破坏及撂荒地的承包户、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二是对确权承包地、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上栽植果树、挖塘养鱼、围湖造景、非法取土造成耕作层破坏等耕地“非粮化”和撂荒的排查,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块,建立耕地“非粮化”和撂荒地信息台账。同时,以乡镇为单位将调查汇总表于4月30日上报县农业农村局。三是抢抓农时复垦播种,做到应种尽种。四是全力配合省农业农村厅督查组,全力组织部署好督查发现反馈的问题整改工作,切实制定更加有力的整改措施,对问题建立台账,一一挂牌整改销号,高质量完成问题整改工作。

(三)秋冬季整治阶段(8月—10月)。结合秋冬种进行查缺补漏,进一步深化细化工作流程,狠抓落实,确保全面完成整改、整治任务。同时,建立撂荒地动态监测和管理长效机制。

(四)总结阶段(11月)。各乡镇要做好本辖区内的档案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各乡镇要及时总结耕地撂荒整治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县农业农村局要全面认真梳理总结全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经县上研究审核后报省州农业农村部门。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靠实复耕责任,细化保障措施,实行领导包抓制度,县级领导包抓乡镇、乡镇领导包抓村社、联户干部包抓地块的共同责任机制。各乡镇要切实担负起撂荒整治的主体责任,一把手负总责,分管具体抓落实。县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局、林草中心要联合成立工作专班,要组织农技人员采取蹲点包村的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督促检查的作用,统筹推进耕地撂荒整治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强化协作配合。县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县级工作专班要加强对全县整治工作的指挥调度,定期召开推进会议,实行周调度、周通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各成员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强化法律政策指导和督查检查,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进行政策解读和答疑释惑。乡村要靠实主体责任,包村联户,排摸撂荒耕地,建立台账,分类施策,督促限时整治。充分调动耕地承包户和经营户耕地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督促广大耕地承包经营户自觉履行耕地保护的主体责任和义务。

(三)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通过召开会议、广播宣传、张贴标语、入户摸底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政策、《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提高群众对耕种土地责任义务的认识,让农民群众珍惜土地、用好耕地。业务部门要严格履行耕地保护法定职责,乡村两级要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和日常监管,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参与耕地保护工作的强大合力,有力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工作。

(四)加大督查力度。遏制耕地撂荒,既要引导鼓励,还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让撂荒者受到惩戒、承担责任。要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既要把耕地撂荒纳入乡村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实施乡村治理“积分”,又要与文明户或五好家庭评优资格挂钩,对在整治过程中思路清、行动快、力度大、效果好的给予鼓励表扬。对在整治工作中畏首畏尾、四平八稳、打不开局面,不作为、慢作为的在全县进行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由相关部门进行严肃问责处理。

 

附件:1、东乡县2021年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2、耕地不合规利用情况统计表

3、撂荒地摸底信息统计表(样表)

4、撂荒地基本情况核查汇总表

5、2021年甘肃省撂荒地整治措施调查表

 

 

 

 

 

 

 

 

 

 

 

 

 

 

 

 

 

 

 

 

 

 

 

 

 

 

 

 

 

 

 

 

 

 

 

 

 

 抄送:县委、人大、政协办,县长、各副县长、党组成员,办公室各主任。                           

 东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4月25日印发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5

我区共有68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总数3.4552万户,农村人口9万余人,劳动力6.58万人,其中外输劳动力占20%,全区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8万亩。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治理耕地抛荒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结合本区实际,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治理耕地抛荒活动。全区耕地抛荒情况大有好转。今年初,我区又把治理耕地抛荒作为“四帮”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截止目前,全区耕地抛荒面积仅为48.5亩,且呈零星状分布,没有集中连片的抛荒耕地。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确保奖惩到位

为切实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抛荒,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委、区政府把治理耕地抛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制止耕地抛荒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关于制止耕地抛荒的若干规定》。严肃耕地抛荒责任追究制:由区人民政府与乡政府签定耕地抛荒责任书,其工作成效纳入全区年度文明目标考核,对辖区内出现连片抛荒3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党纪、政纪处分;乡镇人民政府则根据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定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抛荒耕地底子,登记抛荒情况,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止耕地抛荒管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生态建设和地力监测,并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我们把治理耕地抛荒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评比条件,村规民约中制止耕地抛荒的专门条款,规定农户不准在农保区内抛荒、闲置良田;不准在农保区内随意取土、建房、办厂、葬坟、挖鱼池等,在这“六不准”中,农户如违反其中任何一项,一律不得评为文明户或五好家庭。我们制止耕地抛荒的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年,区纪委、区委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六个乡镇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桥镇*村11组共有八块耕地抛荒,由南朝北呈带状分布,总面积为3.85亩。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根据邵市农字[20*]71号文件给予镇长、分管副镇长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区通报批评。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我区注重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机关学习日、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公务员、部门工作人员、乡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严格制止耕地抛荒的一系列文件、法规;二是通过各级信息员例会、乡村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强化耕地保护教育;三是结合“六五”普法,广泛进行耕地法律法规宣传;四是利用6.25土地日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广播讲座、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讲制止耕地抛荒的内容、范围、要求,从而有效保护耕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了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打耕地保护战的共识。

三、明查暗访,动态管理,确保监督督查到位

在农事季节对抛荒地进行明查暗访,加强监督,督促及早复耕。20*年7月,农林局组织专门调查组对全区6个乡镇抛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抛荒重点地块及其抛荒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减少抛荒面积。同时采取专项督查,督查通报的办法,并设立了抛荒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农民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的抛荒耕地进行明查暗访,查实后责令限期整改。

四、落实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制度管控到位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6

一、工程情况

2020年县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面积36000亩。2000亩退耕还林工程涉及2个乡镇384户2261人,668个地块,2000亩全部为生态林,其中镇828.3亩涉及221户1380人,270个地块;乡1171.7亩涉及163户881人,398个地块。

二、进一步完成2020年度退耕还林兑现工作

退耕还林工程年度作业质量检查验收,及时性反映工程情况,为上级决策,为本地区合理制定年度作业计划,工作方案及使用、管理有限资金,兑现的依据,针对工程质量这一环节,我县2020年度检查验收,我办严格按照《省退耕还林工程县级检查验收实施办法》的要求,深入每一地块,全面进行作业质量检查验收,检查验收面积保存率达到100%,成活率达85%以上。

1、兑现退耕还林工程面积第四轮,涉及乡、镇2个乡镇;乡1171.7亩,兑现金额304642元;镇828.3亩,兑现金额215358元;共计2000亩,兑现资金52万元。

2、正在完成2020年度退耕还生态林森林抚育兑现工作。退耕还生态林森林抚育是国家继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后为百姓造福的又一民生工程。此次全县2020年退耕还生态林森林抚育面积34000亩,总资金68万元。兑现标准:每亩20元。

三、核查各乡镇公示情况

县2020年退耕还林共计2000亩乡、镇公示结果。2020年度退耕还生态林森林抚育10乡镇公示结果。要求各乡镇及行政村公示牌张榜公示一周以上,并对其资料装订存档,群众无异议进行其兑现。

四、完成本年度各乡镇2020年退耕还林工程协议书、各乡镇签订工程责任书。

五、下半年工作安排

1、继续抓好退耕还林日常事务工作,加大对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生态林森林抚育的宣传工作。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7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的关系,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全面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二)修编原则

1、坚持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的原则。正确处理农用地保护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加强对基本农田保护与管理,切实保证耕地和基本农田地块面积、保护设施、保护责任的落实。

2、坚持统筹安排各业、各区域用地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发展、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与土地供应能力,综合平衡各业用地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合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有效引导和确定各业用地布局和规模。

3、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发节约为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原则。各业用地走内涵挖潜为主的发展道路,促进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效益。进一步加大土地整理复垦力度,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

4、坚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按照保护优先、兼顾治理的要求,合理安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推进国土资源综合整治,确保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5、坚持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占用耕地的法定义务,确保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四)《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五)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六)《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

(八)《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

(九)《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试点工作的通知》

(十一)《*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土地资源管理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通知》

(十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十四)20*年*县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三、土地规划编制的期限和规划范围

(一)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修编以20*年为规划基期,以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远景展望到2030年。

(二)规划范围

1、县级规划范围:本县行政辖区范围。

2、乡镇规划范围:本县22个乡镇行政管辖范围,以乡镇为单位开展乡镇级规划修编工作。

四、土地规划修编的主要任务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土地宏观利用和管理,其目的是通过总体规划,统筹协调各区域、各部门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科学分区和功能定位。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综合效益,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打下基础,为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一)县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1、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县土地资源个性特点,发展思路,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制定土地利用方针、原则;

2、根据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向,结合本县土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提出土地利用任务和目标;规划目标通过控制性指标即约束指标(包括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人均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包括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村工矿用地总规模、交通水利及其它用地规模、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面积及单位建设用地二、三产业产值等)的量化来体现。

3、根据本县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吸收部门相关专项规划成果,将市级下达的各类用地控制指标落实并分解到乡镇;

4、对市级已确定跨区县线状、块状工程衔接一致;

5、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深入论证,科学确定园区及重点镇用地规模,并对园区重点镇进行产业和功能定位;按照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和园区城镇发展规模的增加与农村居民点减少挂钩的政策要求,通过改造空心村或向空间发展,走集约节地挖潜的路子,农村居民点新增建设用地主要满足新农村建设和布局调整的需要。

6、依据本县土地资源特点,经济社会发展和上级规划的要求,进行土地利用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城镇建设用地区、一般农地区、林业用地区、风景旅游用地区、自然保护区、其它用地区等;

7、同步做好土地整理开发,基本农田保护区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项规划;

8、制定规划实施有关政策措施。

(二)乡镇级规划的主要任务:

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家五级规划中最基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单独且与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步进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十条第二款规定:“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还应当根据土地使用条件,确定每一块土地的用途。”主要任务是落实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项指标和要求。

1、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和本乡镇土地资源特点,确定本乡镇土地利用的目标、方向;

2、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采取统一规划、因地制宜、群众参与、政策引导、分步实施方针和发展小城镇、合并自然村,建设中心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与乡村规划的有机结合。具体确定并落实乡(镇)居民点的规模与范围;

3、具体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区界线和地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4、将各类用地的用途落实在图斑上,做到文字、表册、图、实地一致;

5、切实抓好村级规划。村庄规划以旧村庄为依托,优化村庄内部用地结构,充分利用村内各种闲置地。鼓励利用村落中的旧宅基地、闲置宅基地。

五、技术路线和方法

依据20*年统计年鉴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取指标控制与功能分区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市人民政府下达给本县的主要控制性指标,对各类用地需求、结构、布局和功能,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理论预测与实地调查、专家预测与各行业预测、多方案预测与综合择优相结合的方法。

本次规划修编采取县、乡镇两级规划同步开展的方式进行。

六、步骤安排

(一)准备阶段

组织成立县、乡镇部门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修编工作班子(包括技术组成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和技术指导及技术组,落实经费和人员,商定技术协作单位;县政府组织召开一次全县县、乡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组织全县各乡镇业务骨干及联络员、各部门联络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和工作布置。

(二)调查研究阶段

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工作人员及各乡镇部门联络员开展自然、经济、社会等状况基础资料调查,对20*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进行更新补充调查,收集并分析相关规划资料,特别是发展目标相关资料要重点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展目标要落实到用地位置、面积),研究规划修编思路,明确规划任务和重点内容,确定土地利用战略和结构布局,同时作好与各相关专业规划的协调。

(三)编制规划阶段

根据规划目标和土地供需状况,对规划期间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初步拟订规划供选方案,形成初步成果

(四)规划成果论证、完善和上报

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对县和乡镇规划审查和论证,并完善规划成果,上报县和乡镇规划成果。

七、规划成果

(一)县规划

1、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

2、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说明。

3、中心城镇建设规模控制图。

4、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5、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6、县基本农田保护划定图。

7、县土地整理、开发规划图。

8、县1:1万土地规划数据库。

9、规划附件:

(1)土地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报告、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研究报告、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报告等。

(二)乡镇规划

1、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

2、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现状图。

3、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划图。

4、村庄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图。

八、要求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遵循政府主导、专家领衔、部门协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按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和进度安排,强力推进,保证在今年年底以前完成修编任务,达到报批条件。各乡镇、各部门也应及时成立规划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将组织机构、联络员在动员大会后报县国土资源局,切实加强对修编工作的组织领导,从组织上、经费上保障修编工作的顺利进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设技术指导组、技术组及工作班子,具体负责修编和协调论证具体工作,指导乡镇规划修编工作,重大控制指标的协调由县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决定。

(二)搞好协调衔接。编制规划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划的要求,充分征求各乡镇和各部门的意见,确保上下结合,相互协调,同时搞好与相关规划的协调和衔接。县国土局各国土所要积极协助、配合所在辖区的乡镇规划修编工作,认真做好前期调查。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8

我区共有68个行政村,涉及农户总数3.4552万户,农村人口9万余人,劳动力6.58万人,其中外输劳动力占20%,全区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88万亩。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治理耕地抛荒的文件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立足保障国家粮食生产能力,坚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并结合本区实际,在本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治理耕地抛荒活动。全区耕地抛荒情况大有好转。今年初,我区又把治理耕地抛荒作为“四帮”活动的主要内容来抓。截止目前,全区耕地抛荒面积仅为48.5亩,且呈零星状分布,没有集中连片的抛荒耕地。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考核,确保奖惩到位

为切实保护耕地,控制耕地抛荒,稳定耕地面积,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全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区委、区政府把治理耕地抛荒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制止耕地抛荒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20*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湖南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了《*区关于制止耕地抛荒的若干规定》。严肃耕地抛荒责任追究制:由区人民政府与乡政府签定耕地抛荒责任书,其工作成效纳入全区年度文明目标考核,对辖区内出现连片抛荒3亩以上的乡镇,给予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党纪、政纪处分;乡镇人民政府则根据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的要求,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签定制止耕地抛荒责任书,并定期组织乡镇干部深入村组,逐村逐户摸清抛荒耕地底子,登记抛荒情况,逐丘逐块提出解决办法;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制止耕地抛荒管理,加强耕地地力建设、生态建设和地力监测,并实行经常性监督检查。我们把治理耕地抛荒纳入村规民约的内容,作为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的重要评比条件,村规民约中制止耕地抛荒的专门条款,规定农户不准在农保区内抛荒、闲置良田;不准在农保区内随意取土、建房、办厂、葬坟、挖鱼池等,在这“六不准”中,农户如违反其中任何一项,一律不得评为文明户或五好家庭。我们制止耕地抛荒的做法得到了省农业厅的肯定,并在全省予以推广。20*年,区纪委、区委政府督查室对全区六个乡镇耕地抛荒情况进行了两次督查,渡头桥镇新民村11组共有八块耕地抛荒,由南朝北呈带状分布,总面积为3.85亩。针对这一现象,及时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常委会根据邵市农字[20*]71号文件给予镇长、分管副镇长党内警告处分并在全区通报批评。来源于:

二、宣传发动,营造氛围,确保思想认识到位

我区注重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开展各种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一是通过机关学习日、法制讲座等形式,组织公务员、部门工作人员、乡村干部认真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严格制止耕地抛荒的一系列文件、法规;二是通过各级信息员例会、乡村干部培训班等形式强化耕地保护教育;三是结合“六五”普法,广泛进行耕地法律法规宣传;四是利用6.25土地日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广播讲座、出动宣传车巡回宣传等途径,大张旗鼓地宣讲制止耕地抛荒的内容、范围、要求,从而有效保护耕地,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并在全区上下逐步形成了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大打耕地保护战的共识。

三、明查暗访,动态管理,确保监督督查到位

在农事季节对抛荒地进行明查暗访,加强监督,督促及早复耕。20*年7月,农林局组织专门调查组对全区6个乡镇抛荒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清抛荒重点地块及其抛荒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减少抛荒面积。同时采取专项督查,督查通报的办法,并设立了抛荒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农民群众举报。对群众举报的抛荒耕地进行明查暗访,查实后责令限期整改。来源于:

四、落实政策,建立机制,确保制度管控到位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9

关键词:城镇化综合水平耕地协调性新疆

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73-04

一、引言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生产方式、社会结构转变的一个过程,城镇化的主体是已经在城镇长期就业和居住的外来农民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必然会使得部分耕地非农化,耕地资源的变化可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与此同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世界排名126名以后,耕地总面积仅占世界9%,却要供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处理好这一问题一直是国民经济首要考虑的关键点。因此,研究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相关关系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具有“非灌不植”的地理特殊性,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领土的1/6,而绿洲面积只占4.7%,沿河流、呈斑块状分布,因此新疆的城市具有典型的绿洲特色,而绿洲又是受干旱区自然和人文因素双重影响的脆弱型生态系统,同时,它也是城镇化进展的物质基础,耕地是绿洲中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耕地资源的保护更关系到保障粮食安全。在以往研究中,研究新疆人口-耕地-粮食相关分析、动态变化分析、动力机制分析的研究较多,而新疆耕地与城镇化发展的协调性研究相对较少。同时,近年来新疆在国际大环境以及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下,城镇化发展迅速,也是西部各省区发展较快、后备耕地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增粮发展空间,是中国最具潜力的粮食生产接替区,因此,对新疆耕地资源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耕地资源变化情况

(一)城镇化综合水平情况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新型城镇化不仅是人口的城镇化,而且体现在经济、产业结构、社会公共生活的优化上,新型城镇化新在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要均衡城镇化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是城镇化发展新的评价标准,它更能反映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水平。因此,原来以人口计算的城镇化水平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或者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故笔者采用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对新疆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指标主要包含四个指标层:C1人口城镇化;C2经济城镇化;C3社会公共生活;C4城乡一体化。通过这四个层面以及其包含的19个指标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利用软件SpSS19.0分析,具体结果如下(表1):

从表2和图1可以看出,城镇化综合水平总体上是持续增长的,2009年到2010年出现大幅度发展,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C3在2009年至2010年有显著变动,主要是因为政府对于城市公共福利投入增大从而使其变化显著。在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公共生活、城乡一体化四个方面中,人口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变动幅度不大,而经济城镇化水平、社会公共生活水平呈现增长趋势,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是:新疆人口基数相对不大,因而人口城镇化水平C1增长的变动幅度不大;新疆总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东部省区滞后,同时在财力、人才、管理水平等有限,因而对于城乡一体化C4的推进相对缓慢;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于新疆发展进行大力支持,在西部大开发、对口援疆、引进投资等政策支撑下,新疆经济城镇化水平C2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政府也相对扩大社会公共福利力量投入,在就业、医疗、医保方面做了相应的改善,因而,社会公共生活水平C3不断增长。

(二)耕地资源变动情况

新疆自建国以来耕地面积呈现缓慢增长趋势(图2),从1949年至2013年65年间耕地面积增加了291.49万公顷,年均增加耕地面积4.48万公顷;而人均耕地面积由1949年的0.279公顷/人增长到1960年达到最大值0.45825公顷/人,从1960年开始持续下降,到2013年减少到0.182公顷/人。

三、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耕地面积的计量分析

(一)相关性分析

新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引起土地城镇化,而土地城镇化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便是耕地资源,而新型城镇化又包括人口、经济、社会公共生活和城乡一体化四个层面,将2001年―2013年城镇化综合水平C以及人口城镇化C1、经济城镇化C2、社会公共生活C3、城乡一体化C4分别与耕地面积Y做相关性分析,根据相关系数r的大小来确定城镇化综合水平以及相关四个层面对耕地资源变动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

运用eviews软件做Spearman相关性分析,得到城镇化综合水平C、人口城镇化C1、经济城镇化C2、社会公共生活C3、城乡一体化C4与耕地资源Y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816,0.146,0.677,0.723,0.824。

从上可知,新疆的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耕地之间是高度相关,与此同时,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人口、经济、社会公共生活、城乡一体化与耕地之间都是有一定的关联,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变化会对耕地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从图1可知,2001―2013年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呈平稳增长趋势,城镇化发展必然会产生城市用地扩张,新城区、城郊、城乡结合部等区域会产生占用耕地的不可避免,城镇化发展刺激政府扩大开发土地,同时,通过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又通过土地复垦、扩大开发等手段填补占用耕地资源,从而使耕地资源增加,使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耕地资源呈现一定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发展趋势。

新疆城镇化发展有自身的特点,总体上人均密度不高,因而人口城镇化相比东部省区对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程度不高,而经济发展、社会公共福利加大、城乡一体化推进都会增加城市用地的扩张,从而占用部分耕地,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通过“占补”等相关方式又使得耕地资源呈现正向增长的趋势。

(二)协调性分析

1.城镇化与耕地资源协调度分析。协调度是度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协调状况好坏定量指标,是一个时间概念,表现为某一状态的值。

耕地资源与城镇化水平的协调度就是定量描述区域一定的城镇化水平阶段,耕地资源承载力与区域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程度。

借鉴经济与环境协调度以及前人的研究,建立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模型为:

CXY=(X+Y)/√(X2+Y2)

式中:x代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速度;y代表耕地资源的变化速率;CXY为城镇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1.414≤CXY≤1.414。协调度的类型和特征如下表3:

2.协调度计算结果和分析。根据计量分析,从以上表中可以看出,新疆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从2001年不协调,到2005年协调,然后再从2006年的不协调一直发展到2013年的基本协调状态。

第一阶段:从2002年到2005年,从不协调状态一直发展为基本协调状态。分析原因:

2002年、2003年新疆总的耕地面积从3364.66千公顷减少到3319.99千公顷,达到这一时期最低值,说明城镇化发展呈粗放型,城镇扩展占用部分耕地资源,使城镇化发展与耕地资源呈“不协调”状态。

第二阶段:从2006年不协调状态到2007年的基本协调状态,并且一直平稳持续到2010年。分析原因:城镇化综合水平从2005年40.8%下降至2006年的37.3%,城镇化综合水平的降低使得其协调度较低。

第三阶段:从2011年不协调,逐步发展2013年基本协调状态。分析原因:2011年、2012年新疆总的耕地面积虽然未发生变化,由于复垦耕地资源包含其中所以总的耕地面积未发生变化,但实际原来的耕地资源必然是下降的,同时,城镇化综合水平在减少,因而协调度较低,从2012年到2013年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基础公共设施投入,城镇化综合水平提高,协调度上升到基本协调状态。

(三)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

1.研究方法。VaR模型由2011年诺贝尔奖得主Sim’s于1980年提出,促进了对经济系统动态分析的广泛应用,是当今世界主流模型之一,主要用于预测和分析随机扰动项对系统的动态冲击,冲击的大小、正负及持续的时间。

2.脉冲响应结果和分析。(1)对耕地资源Y与城镇化综合水平X、人口城镇化水平X1、经济城镇化水平X、社会公共生活X3、城乡一体化X4做平稳性检验,建立VaRYX、VaRYX1、VaRYX2、VaRYX3、VaRYX4模型;(2)通过eviews操作,进行aR根检验,VaRYX、VaRYX1、VaRYX3、VaRYX4均平稳,单位根均在单位圆内,其次,对Y、X2分别取自然对数得lnY、lnX2,再对lnX2做差分,建立VaR模型,检验平稳;(3)通过检验,以上各模型均平稳,所以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分析,为便于对研究内容的分析,笔者只选取了相应的Y对X、X1、X2、X3、X4的脉冲响函数,得到图3和图4,由图3可知,在短时期内,给城镇化综合水平X一个单位的标准误差项的冲击,耕地面积Y变化在第3期正向影响37个单位达到最大值,冲击作用持续,从第7期响应逐渐趋于0。呈现正向稳定效应收敛趋向。说明短时期内耕地面积变动受城镇化综合水平变动的影响,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正向响应关系。从图4可以看出,给X1一个单位的标准误差项冲击,Y的变化在第3期响应达到最大107个单位,方向是正向收敛的;给X2一个单位的标准误差项冲击,Y的变动情况是在第5期达到最大值0.019,正向响应;从左下角图可以判断,给X3一个单位的冲击,Y的增长变动方向是负向的,在第3期达到-12,然后逐渐趋向于零;给X4一个单位的标准误差项冲击,Y在第3期达到的最大响应94个单位,然后逐渐下降并且在第9期开始向负向发展。综上可以得出:当给人口城镇化增长率一个正向冲击,对耕地资源在短期内是正向影响,说明人口向城镇转移、经济水平的聚集以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引起城市占用耕地,而“占补平衡”使得耕地资源同样也是增长的;而社会公共生活水平增长对耕地资源的增长是较小的负影响,城市公共生活水平推进对于城市用地的扩展影响较小,进而不存在“占补”的过程,耕地资源变动不会增加,同时在原有基础上由于新疆特殊的生态脆弱型因素反而呈减少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新疆处在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综合水平提升的同时,虽总的耕地资源未减少,但人口数量是持续增长的,因而人均耕地面积呈显著减少趋势。

2.2002年-2013年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耕地资源之间是呈现正向发展关系,城镇化综合水平持续增长,耕地资源缓慢增加并且从2008年开始保持不变。说明城镇化发展到一定时期,城镇扩展,土地开发机会增多,导致耕地资源增长停滞。

3.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与耕地资源的协调度从2002年至2013年,由“不协调-基本协调-不协调-基本协调”的变化,协调度不高,说明新疆城镇化发展相对较粗放,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合理规划、统筹发展。

4.脉冲响应是短期影响,通过分析,可知,在一定的周期内,高质量的城镇化发展对新疆耕地资源是正向影响的关系,而城镇化综合质量又包含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公共生活、城乡一体化,其中耕地资源对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城乡一体化一个单位的标准误差项冲击的响应为正向的,社会公共生活影响不显著。

(二)建议

1.合理调控新疆耕地资源与城镇化的发展,确保土地的集约利用和合理开发。新疆的耕地资源相对东部省区丰富,但是受管理水平、撂荒、水资源稀缺、土地沙漠化盐渍化影响,耕地资源也会存在浪费和不合理利用情况,为使土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相关部门应预先做好调控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2.健全耕地流转保护法律政策,确保耕地资源的安全有效的动态平衡管理。这样不仅能够缓解城镇化发展带来的占用耕地压力,而且可以减少违法占用,缓解各利益方矛盾。

3.合理推进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后续问题。新型城镇化重在提高城镇化的综合水平,而不是简单的人口增多、城区扩大,更应该合理考虑转移人口后的生存发展、公共福利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这样才能使城镇化带来的收获利益均等化,城乡差距缩小、各地区统筹协调发展。

4.创新土地管理模式,实现行政管理水平的高效和优化。通过对土地流转、复垦、承包等政策调整,例如可以对复垦耕地进行补贴、低等级土地和废弃土地再利用等创造良好的激励机制,从而促进耕地资源增加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通过数字化、智慧土地管理,可以高效地对耕地资源进行监控管理;相关土地信息公开化,以减少不合理利益倾向的耕地流转,进而促进土地流转市场公平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李铁,乔润令等.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关系[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2]柯新利,马才学.城镇化对耕地集约利用影响的典型相关分析及其政策启示[J].中国土地科学,2013(11)

[3]杨旺明,栾一博,杨陈,崔雪锋.中国饮食所需耕地面积长时间尺度变化研究[J].资源科学,2013(5)

[4]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

[5]龙爱华,徐中民,程国栋,樊胜岳.河西走廊绿洲城市化及可持续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5)

[6]陈瑜,谷建才,汪涛.新疆人口-耕地-粮食复合系统动态分析预测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报,2008(12)

[7]霍艳杰.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4)

[8]王凯.皖北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4

[9]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J].农村工作通讯,2014(6)

[10]王瑞鹏,郭宁.新疆城镇化进程的实证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10)

[11]范辉,陈超,余国忠.河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0(4)

[12]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杨德刚.新疆和田地区城市化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定量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6)

[13]赵鹏,夏北成,秦建桥,赵华荣.流域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的多变量相关分析[J].生态学报,2012(8)

[14]陈志刚,王青.城市化与耕地资源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的实证分析[J].生态经济,2005(11)

[15]吴文婕,石培基,胡巍.干旱区绿洲城市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协同性分析――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1(5)

[16]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与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7]占纪文.生态文明视野下城镇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4)

(作者单位:崔建瑛,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安瓦尔・买买提明,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城镇化发展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0830054)

乡镇耕地保护总结篇10

强化耕地保护坚守耕地“红线”

讷河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百名产粮大县之一,耕地面积占齐市总耕地面积的近1/5。因此,加强耕地保护对促进市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他们深入落实市、乡两级政府的耕地保护责任,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综合手段,切实加强了耕地保护工作。

一是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目标管理体系,全市上下牢固树立耕地保护理念,把耕地保护工作纳入政府政绩目标考核体系,市、乡(镇)、村都成立了耕地保护组织机构,认真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对耕地保护工作实行一票否决。每年初都制定下发《耕地保护实施方案》,按照齐市政府与讷河市签订的耕地保护责任状,层层分解指标,市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农户层层签订责任状。明确各级政府行政一把手和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确保耕地保护措施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实现了耕地保有量不减少,基本农田质量不降低的目标。市与乡(镇)政府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16份,乡(镇)与村签订责任状342份。村与农户签订责任书191314份,全市各乡镇均划定了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面积33460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7.76%,超出省确定目标85%比例2.76个百分点。全市共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245块,每个行政村设立一块,2009年和2010年,按照全国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碑统一模式。16个乡(镇)重新设立了新的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碑。讷河市把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到市政府对乡镇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建立目标奖惩机制,大大增强了各级领导耕地保护的责任感、使命感,调动了广大群众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二是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落实用途管制制度。讷河市严把土地征转用和供地审批关口,切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供地计划落实项目用地。严格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进行项目用地预审。对不符合供地要求的项目用地不予审批。严格按审批权限和规划管理利用土地资源。切实把基本农田“五个不准”和非农建设用地“六个一律不批”的规定落到实处。2008年以来,讷河市共申报办理了9个批次的城市和村镇建设用地报批和一个单独选址项目用地报批工作。总的征收转用面积204.217公顷。其中耕地144.0777公顷,土地预审和征收转用都分别通过了齐市、省和国家的审核批准。为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用地保障。

三是建立了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为确保讷河市耕地总量不减少,保证各项建设用地占地补充耕地的需求,他们建立了耕地储备库,储备耕地面积6593.78公顷。确保了地方一个时期内基本建设占用补充耕地的需求。2008年以来,利用耕地储备库补充耕地144.0777公顷,确保本市耕地总量不减少,并略有增加。对新增建设用地采取有偿使用制度,占用耕地的同时缴纳耕地开垦费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纳入财政专户储存,专项用于耕地开发和土地整理。

四是大力开展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通过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耕地质量和数量。2008年实施的同义镇和二克浅镇两个土地整理项目,于2009年通过了省国土厅终验。2009年实施的孔国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和二克浅镇二克浅土地整理项目,于2010年通过省国土厅终验。2010年实施的孔国乡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上述5个项目总建设规模8235.75公顷。总投资额9572万元,可新增耕地685.26公顷。目前,在省国土资源厅确定的嫩江流域土地整理重大工程项目中,经讷河市积极争取。已初步确定讷河市境内设立3个项目区,分别是兴旺乡、讷南镇和二克浅镇。建设总规模达到10300公顷,总投资1.676亿元。可新增耕地1392公顷。该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必将极大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当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村农民收入。为“千亿斤粮食”增产做出贡献。经过几年的努力,讷河市耕地保有量,已从2008年的381253.1公顷。增长到现在的421515.96公顷。增加耕地40262.86公顷。

强化征地管理保障农民利益

三年来,讷河市国土资源局始终坚持以“保增长、保红线”(即“双保”)工作为主线。以保护耕地、保护征地双方利益为前提。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对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用地的土地征用管理工作,确保项目用地的供应。

一是严格执行征地报批程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用地,在前期权属调查、地类认定、面积测量的基础上。召开由村民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公布征地范围和征地补偿标准,听取被征地单位和农民的意见建议,做到公开透明。征地补偿资金必须到位,存入专门账户,做到两公告一听证。达不到征地报卷要求的。一律停止征地。

二是及时组织测算了讷河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讷河市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经省政府批准后。于2009年由讷河市政府公布实施,提高了被征地农村农民的土地安置补偿标准,目前农村征地补偿标准比原标准提高了1倍左右,确保了农民利益不受损失。

三是增强了服务责任意识。他们对个别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项目,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协调齐市和省业务主管部门。通过修改土地利用规划,满足用地报批的需要。

四是做好失地农民的补偿安置工作。为使被征地农民收入不减少。长远生计有保障。生活质量不降低,逐步研究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采取货币安置、串地安置、移地安置、缴纳养老保险等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对农民的补偿款。通过银行打折等方式存入农民账户,确保补偿安置费用发放到农民手中。制定出台了补偿款集体留成部分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确保补偿资金使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嫩泰公路二期工程已接近尾声,共发放补偿款4609.8万元。引嫩扩建工程组卷报批工作顺利进行。中俄原油管道工程永久征地报批已完成,管道临时用地补偿

款已经发放到位,进化信义村企联建和通南镇泥草房改造用地报批和供地审批基本完成,工业项目和廉租房建设项目征地工作及时报批。这些项目征地报批补偿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市域经济发展和项目的按时顺利开工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用地保障。

强化市场运作规范市场秩序

随着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越来越重视。土地已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手段。管好用好土地,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环境尤为重要。

一是坚持土地供应审批集体会审制度。2008年以来,他们对房地产开发用地规模范围、用途、规划指标、出让金底价等问题都要通过召开专门会议进行集体会审。建立健全了集体会审、审批备案、审批供地信息公开等制度,不断完善工作程序。

二是对商服金融、房地产开发、其他经营性用地和工业用地等采用招拍挂方式供地。建立挂牌拍卖信息公告制度,拍卖底价和竞买人保密制度。不断完善工作程序,使招拍挂工作日趋规范,杜绝了暗箱操作等影响公平竞争行为的发生。国有土地资产价值得到充分显现。自2008年以来。每年土地收益都近亿元。土地有偿使用收益。在全市财政收入比重中逐年增加。2009年10月,他们对城南运动场地块进行了公开拍卖,由于组织得力,措施严密,64000平方米的土地,以5900万元的高价竞拍成功。高出起拍价2900万元,开创了讷河市土地竞拍的先河。平均地价达到每平方米920元,也是讷河有史以来最高单价。2010年5月,同义镇政府门前土地同样采取电话竞拍的方式进行。最终以258万元竞拍成功,高出起拍价202万元,每平方米地价达到1300元。

三是建立完善了地价管理制度。2008年,他们对讷河市城镇基准地价进行重新测算修订,经省政府批准后。予2009年公布实施。根据土地管理法规要求,该基准地价每二、三年调整一次。以保证地价水平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证了国有土地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对采取有偿方式用地的。必须依法进行地价评估,显化土地资产价格。确保国有土地资产不流失。

四是加大对棚户区改造用地的支持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对棚户区改造用地的有关政策。对棚改回迁用地一律采用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全市棚改用地26宗,面积43.1257公顷。有力地支持了棚改工作。

五是加大了对存量土地使用权交易管理力度。进一步深化国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对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存量土地。逐步拓展土地有偿使用范围。对企业改制涉及土地使用权处置,工业、商业、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等。分清不同情况,按国家有关政策。分别采取土地出让和土地租赁方式补办有偿用地手续,补签土地出让合同或土地租赁合同。分别收取土地出让金或年度土地租金,土地有偿使用范围不断扩大,既规范培育了土地市场。又稳步增加了地方财政收入,土地租金等有偿收益逐年增长。

六是积极探索节约集约用地的新途径。讷河市人口多,城镇建设相对集中,老城区规模偏小,建筑密度大,利用率高。发展空间受到了不同因素的限制。随着经济的发展。用地日趋紧张,矛盾突出。多年来,讷河市始终秉承集约节约用地的新思路。着力处理好“保护资源,保障发展”问题,按照控制存量,限制增量,占劣不占优的原则。优化项目,科学选址,挖掘潜力,盘活存量,科学布局,新上项目尽可能利用废弃闲置厂区,空闲地和未利用地,并根据项目特点,提高集约化规范化效应,引导企业向工业聚集区集中。讷河市引进的免疫球蛋白加工项目,第二自来水厂利用原一良废弃砖厂土地施工建设。节约土地7万多平方米,垃圾处理厂占用进化砖厂废弃土坑进行选址建设,节约土地17.37万平方米,闲置、关停企业土地通过产权出售,土地资产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益显著。

强化基础建设践行科学管理

翔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大量的基础工作。是践行科学管理的前提条件。他们在夯实基础工作上狠下工夫。

一是全面开展了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2008年下半年开展了农村土地调查工作,2009年6月完成外业调查内业建库工作。目前。该项成果已通过省级预检,报国土部核查,该调查成果经省级预检打分为齐市地区第一名。2010年5月开展了第二次土地调查城镇土地调查工作。对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各类建设用地重新进行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目前。讷河市城区内土地调查测量工作已接近尾声,通过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进一步查清了全市各类土地的利用现状、面积、权属。翔实准确地掌握了土地利用数据,摸清了家底,为今后土地管理、政府决策等,提供了基础准确的土地数据。

二是加强了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加强土地登记发证的规范化建设工作。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地籍调查,权属审核和登记发证工作,确保土地登记的权威性、准确性,使用地户的土地权利依法得到保障。维护用地户的权益不受侵害。2008年以来,讷河市共办理土地登记发放土地证书3963宗。土地登记面积266.5729公顷,进行抵押登记218宗,土地初始和变更登记发证数量呈现大幅增长势头。

三是开展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他们加强规划编制的组织领导和沟通协调。搞好市政府部门间以及与乡镇政府的沟通协调,规划的编制既要着眼现在、又要放眼长远、远近结合、上下结合,把省分解的各项指标科学合理地分解好、落实好。加强调查研究、收集整理分析资料,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科学论证、依法运作、确保规划编制的质量。为讷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的规划保障。目前规划大纲已编制完成,通过了齐市国土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上报省国土厅。

强化监察机制提升执法力度

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是维护国家土地管理的有力保障,他们在强化监察机制,提升执法力度上。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一是配齐配强了国土执法监察队伍。他们成立了土地执法监察局,充实了执法监察队伍,明确了责任,乡镇国土所、地产所分区分片负责,加强对辖区内土地违法案件的巡查和土地纠纷、案件的调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