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市场需求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6:23

渔业市场需求篇1

论文关键词: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

 

一、休闲渔业旅游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1、休闲渔业旅游的概念

中国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市进程化的加快,人们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海洋型休闲旅游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湖泊型和水库型休闲渔业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定义目前尚属空白。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休闲渔业旅游(包括海洋型、湖泊型、水库型)的概念:

休闲渔业旅游是以海洋、湖泊、水库等自身资源为依托,结合市场需求把旅游资源和渔业进行配置优化,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行业与渔业结合起来,把垂钓、潜水、赛艇、攀岩、休闲观光、水族观赏等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完全涵盖吃、住、行、娱各块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2、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趋势

上世纪七十年代,日本、美国等国家兴起了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休闲渔业旅游在某些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如:浙江、广东、福建等。

经过多年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以千岛湖、象山为代表的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浙江省分别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发文确定了杭州白马湖休闲渔业基地、象山县北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基地、三门蛇蟠度假村等多家单位为省级休闲渔业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了浙江省各地市开展休闲渔业旅游的热情。

3、休闲渔业旅游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外休闲渔业旅游注重市场研究,对游客进行细分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描述性的定性分析越来越少,较多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对面访谈、邮件调查等方法获得资料,运用大量的定量方法,如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而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恰好相反,国内研究对某些问题(如休闲渔业的发展机制、经营管理等)涉及较少旅游论文,深度不够,习惯于描述性的单一研究方法,侧重于理论上的论证和阐述,实际案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不足,休闲渔业旅游研究要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针对浙江省广泛的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旅游需求-供给分析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体系,通过旅游需求-供给研究,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水平与供给能力,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最大可能地提高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的满意度。我们对来浙江进行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居民进行人口特征、旅游偏好、出游方式、满意度等相关性因素统计分析,提出对休闲渔业度假旅游项目新建或改造的相关建议。此外,用LoGiStiC分析方法,将近一年休闲渔业旅游参与情况作为因变量,得到了重要的回归方程,这对政府根据休闲渔业旅游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降低营销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

本次研究于2009年5月一10月,以湖州太湖、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象山黄金海岸、舟山、新安江水库、赋石水库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七处市场需求调查问卷各发放150份,共回收问卷965份,有效问卷859份。以渔业旅游从业人员为对象发放140份市场供给问卷,共回收95份,有效卷91份。

(一)若干描述性实证研究结果

(1)消费者人口特征描述性实证结果

从年龄阶段来看,24%的游客是未婚的单身男女,有37.2%的游客是夫妻两人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进行休闲渔业旅游,应该说大龄的未婚男女和年轻的父母更有机会相携出游。

从职业来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2.5%,企业职工25.7%,教师13.5%,个体工商户9.6%,学生占7.9%。通常“蓝领”需要安静的休息休闲;而“白领”则更需要运动,象潜水、赛艇、攀岩等极限运动。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休闲渔业旅游的游客大部分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98.2%。高学历的人一般收入也较高,会产生主动希望对外部世界多了解,多看看的旅游需求,目的性较强。

从月收入来看,其中52.8%的游客月收入在501-2000元之间,28.6的游客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4.9%的游客月收入少于500元,这部分游客主要是学生,通常节假日、黄金周或寒暑假,他们会和家长一起出游。

(2)休闲渔业旅游消费特征总结

表1休闲渔业旅游消费特征一览表

 

基本情况

类别

人数(人)

百分比(%)

选择合适时间进行休闲渔业旅游

周末

161

18.8

节假日

206

24

寒暑假

217

25.2

带薪假期

180

21

其他

95

11

休闲渔业旅游时间总计

1天

275

31.9

2天

211

24.6

3天

196

22.7

4-6天

119

13.7

一周

34

4.0

一周至二周

17

2.0

二周至半个月

27

3.1

休闲渔业旅游支出

 

 

1000元以下

275

32

1001-3000元

357

41.6

3001-5000元

172

20

5001-10000元

44

5.1

10000以上

11

1.3

支出最多的项目是

 

 

185

21.5

153

17.8

107

12.4

152

17.7

88

10.2

景点门票

163

19

其他

11

1.3

旅游同伴是

亲朋好友

540

84.5

旅行社团友

79

9.2

商务业务伙伴

123

14.3

其他

17

2

休闲渔业旅游方式

散客旅游团

96

11.2

单位组织

173

20.1

自驾出游

201

35.2

公共交通出游

210

24.4

公务旅游

43

5

其他

35

4.1

旅游频率

一年1次

210

24.5

一年2-3次

465

54.1

一年4-5次

渔业市场需求篇2

一、关于渔业发展定位

(一)发展现代渔业,推动渔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有着优越的资源禀赋,旺盛的市场需求,良好的比较效益。第一,有资源禀赋。广阔的水面和安全的水质,是我市最显著的比较优势。从利用水资源、发展渔业的角度看现有水面面积55万亩,其中适宜水产养殖的大水面30万亩,现在已开发利用才20余万亩;库塘2万亩,开发利用率不到一半,且已经利用的大多属于粗放经营;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在特定的小气候条件下,大鲵特种养殖在我市的高中低山适宜,开发空间较大。我市立体垂直分布的气候资源和南北过渡带,适宜各类鱼的繁殖生长。南方的名优品种,北方的冷水鱼都能在我市培育生长。天然形成的渔业资源,为发展现代渔业奠定了基础。据调查,全市有鱼类资源93种,占全省145种的64%。第二,有广阔的旺销市场。据调查,一年鲜鱼需求量大约40万吨,而自产只有10万吨,产需之间相差30万吨。市场一年大约需求5万吨,而2011年自产只有2.8万吨,相差2.2万吨。况且,水质良好,鱼肉鲜嫩,口感很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自产鲜鱼主要销往重庆、四川及本省西安等地,市场需求旺盛。第三,有良好的比较效益。从投入与产出比看,一般种植业和养殖业,投入与产出比是1:0.1到1:0.2。而养鱼的利润远远高于一般种植业和其它养殖业。传统的青、草、鲢、鳙1:0.5到1:1;名优的鲈鱼、鳜鱼、大口鲶、虹鳟等是1:1到1:2;大鲵是1:5到1:10。而从单位面积的产值看,1亩稻谷的产值大约是1000元,1亩油菜的产值大约是600-800元;而1亩池塘养鱼常规性品种500-1000公斤,产值8000-16000元;一亩网箱养鱼,滤食性鱼类产量1万公斤,吃食性鱼类5万公斤,产值分别达到8-16万元。如果是名优品种,产值和效益在常规性品种的基础上翻一番。

一只大鲵的产值大约是一头牛的价值。从以上的效益分析看,养鱼的比较效益是十分可观的。

(二)发展现代渔业,有利于净化水质,带动产业发展。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按照绿色环保的要求,发展现代渔业,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又有利于水质改善,是水要干净人要富的结合性项目,符合国家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循环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争取上级的支持和帮助。我们一定要优化品种,合理布局,科学安排滤食性和吃食性的投放比例,不能不讲科学一哄而上,也不能追求规模数量污染水质,要在科学规划基础上,有步骤、有重点的抓好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使我市渔业在健康快速的轨道上发展。

(三)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发展现代渔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据统计,2008-2011年,全市养殖面积从11.6万亩增加到21.4万亩,增长1.8倍;养殖产量0.78万吨增加到2.8万吨,增长了3.6倍;渔业产值由1亿元增长到12.9亿元,增长了近13倍。总结三年来最基本的经验:一是业主渔业,二是突出特色,三是突出大水面养殖,四是政府推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主体生产,集约规模经营,这些不仅奠定了加快发展的物质基础,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组织方式上,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子。我们现在的任务是在已有的阶段性发展成果基础上,按照现代农业要求,进一步推进现代渔业又好又快发展。综上所述,我市的渔业不仅有望成为在省内有一定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而且在全市有条件成为具有较强现代农业特征的特色产业。

二、关于渔业发展布局

(一)坚持优势区域集中布局,板块推进,集约经营。渔业区域性强,在优势区域要使其成为主导,在组织方式上要明确主攻方向,突出规模集约,重点支持规模经营。汉江沿线主攻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网箱养鱼和库叉拦网;川道丘陵主攻库塘养鱼和池塘精养;中高山地区主攻特色冷水养殖,形成高中低山合理布局,名优特相互兼顾,大中小同时并举的发展格局。

(二)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园区是现代农业的基本载体和抓手,是用工业理念抓农业的具体体现。发展现代渔业有条件也应该走园区化发展路子。全市共规划了61个养殖园区,已入百园规划的有20个,进入精品园规划的有4个,这些规划在实践中还需要不断调整充实,实行动态管理。但按园区化思路发展现代渔业要坚定,集中支持渔业园区的导向必须明确。

(三)坚持发展业主渔业。强化生产经营主体的企业化,重点鼓励企业、合作社、规模经营户发展渔业,把功夫下在引进和培育渔业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上。

(四)坚持以提高比较效益为核心,推进养殖结构上的特色化与效益化,主攻名特优,定位中高端,提升附加值。

三、关于发展重点

(一)扩大养殖是基础。养殖是提升渔业发展速度、规模、质量、效益的基础,扩大养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一是大水体养殖科学规划,今年要着手汉江干流总体养殖规划的编制工作,瀛湖示范,全面跟进,落实主体,提高效益。二是库塘精养。这方面潜力很大,先把存量自产盘活,现在中小水库大多没有发挥水体养殖作用,池塘闲置多,利用率低,抓好改造扩能,推行库塘精养计划。三是网箱、库叉和禽类养殖要科学合理布局,扎实有效推进,兼顾禽类发展。四是特色养殖。依托冷水资源,充分利用河沟、山洞、庭院、人工养殖场,主攻大鲵养殖,力争三年大鲵养殖规模、养殖产量、养殖效益翻一番。

(二)搞活流通是关键。市场条件下,销售决定生产。发展现代渔业,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注重市场研发和市场营销。不能“只拉车不看路”,更不能“萝卜快了不洗泥”。围绕流通问题,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进出道路,建立保鲜冷链。二是构建有形市场体系,政府要牵头规划建设水产品交易中心,企业要建立健全营销网络,鼓励发展各类方式的直销。三是倾力打造品牌。政府、协会、企业联手,集中打造“河鲜”品牌,鼓励企业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

(三)进军二三产业提效益。渔业发展最终要增加效益,提高附加值,必须走接二连三、一三相融的发展路子。要开发鱼宴,发展渔庄,推进餐饮连锁,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和园区发展观赏、垂钓等休闲渔业。要着手研究鱼产品的精深加工和配套工业品的生产问题,开发医药、保健、化妆品等高端产品。

(四)强化科技支撑是关键。要围绕鱼种繁育、鱼苗供应、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强化渔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创新渔业科技服务的新机制。要把市场主体与科研院校、政府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服务于现代渔业。水产部门切实履行渔业规划管理,市场监管,渔政管理,技术培训,信息平台服务等职能;技术服务逐步走向市场,通过大专院校、中介组织实行有偿服务。建立校市联建、院县联建、专家与园区联建机制,定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要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产试验站的技术优势,辐射带动全市渔业发展。

(五)防范化解风险是保障。一是坚持生态保险。渔业发展要走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必须明确以保护水生态健康,水质安全为前提。今年要搞好水生态保险试点。二是坚持生产保险。把渔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项目予以优先安排,鼓励各县区出台渔业保险相关配套政策。三是坚持质量品牌保险。品牌是大户牵头,协会申报,养鱼户参与,共同享用。每个养鱼户对品牌的保护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疫病、参假等有损品牌的产品,要坚决实行淘汰制。对鱼的产品质量要纳入质量保险范畴,让消费者能吃上放心鱼。

四、关于保障措施

(一)项目资金支持。产业的形成需要多渠道争取资金。一是把渔业发展纳入现代农业园区的扶持范畴,享受园区的优惠政策。二是市县区财政要加大渔业投入,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市级财政将每年从土地出让收益、农业园区建设、水资源返还中安排5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从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等项目中,每年整合500万元,重点用于现代渔业发展的项目支持。各重点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渔业投入,每个县区每年多渠道筹措资金,争取专项投入300-500万元。三是水利行业要积极编报项目,争取中省投入,加大对现代渔业园区的扶持。同时在符合项目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为现代渔业园区提供水源保障。四是争取信贷支持。注重财政资金二次放大,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队伍建设支持。发展产业需要有人办事。全市现有的水产机构不适应当前渔业产业发展的需求。市编办就市级水产站规格、编制做了调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县区的水产站建设,希望编办继续给予支持,拿出具体调研方案。水利部门要重视水产站自身建设,建立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各县区政府要重视县区水产站建设,对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给予关注。

渔业市场需求篇3

关键词:渔业保险;政府介入;政策选择

中图分类号:D6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2)04-0090-05

我国是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占全球的1/3,渔船数量占全球的1/4,从业人员为全球最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海洋渔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5603.21万吨,比上年增长4.28%。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5005.01亿元,实现增加值6881.67亿元。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抽样调查,渔民人均纯收入10011.65元,比上年增加1048.84元、增长11.70%[1]。渔业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的行业,面临着一系列的人为风险和台风等自然灾害风险。据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统计,中国的自然灾害损失约占到渔业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渔业保险作为渔业风险的一种分散机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国渔业保险在世界所占份额较小,其业务出现不断萎缩的趋势,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经济补偿功能。

一、我国海洋渔业保险发展概况及现状

(一)海洋渔业保险的相关概念

按《海洋大辞典》解释,渔业是指从事捕捞和养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的社会生产部门的统称,一般分为海洋渔业和淡水渔业两部分[2]。海洋渔业是指利用海洋资源捕捞和养殖鱼类及海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传统捕捞业和水产养殖业。保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海洋渔业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渔业生产者在水产养殖及捕捞作业生产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3]。

(二)政府介入海洋渔业保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渔业从属于大农业。国外对农业保险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一般把海洋渔业保险理论放在农业保险理论研究中。近100年来,国外学者对农(渔)业保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是否进行补贴、补贴比例、市场失灵、保费厘定等几个方面,政府是否对农业保险和渔业保险进行补贴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ahsan(1982)认为,农业保险市场中存在着市场失灵,而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由政府直接提供农业保险或给予补贴[4]。随后的学者,对农(渔)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wrightB.D和J.D.Hewitt指出,渔业保险作为农业保险的组成部分,也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并指出渔民层面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以及渔业的巨灾风险特征是渔业保险市场失灵的原因[5]。由于农(渔)业保险市场存在市场失灵问题,因而政府介入农(渔)业保险市场就显得十分必要。Gardner和Kramer(1986)进一步通过分析37个国家的农业保险需求情况发现,30%的政府补贴率可以使参保率增加20%-30%,从而得出政府补贴是农业保险需求第一大影响因素的结论[6]。在前人分析研究的基础上,wright和Hewitt进一步指出,历史上由私人承办农业保险多重险业务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对农业一切险和多重险的保险,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来直接或间接经营[7]。

我国农业保险专家郭晓航教授是较早对农业保险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在其著作《农业保险》(1987)中提出了“农业保险应纳入国家整个农业政策范围内,作为一项政策性业务来经营”的前瞻性观点,为我国农业保险的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8]。近年来,在我国渔业保险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学术界的观点趋于一致,即走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发展道路。任燕楠、金麟根提出了建立“四位一体”的新渔保模式,主张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和财政补贴扶持下,由我国渔业互保协会具体运作,引入商业性保险进行联合共保,以及商业性再保险进行保险标的的再保险,从而实现四位一体协同发展,形成渔险分担机制[9]。俞雅乖提出了渔业保险的路径选择应该是互保基础上的政策性渔业保险[10]。综上所述,由于渔业保险本身的高风险和正外部性特性,政府的介入和扶持是顺利开展渔业保险的前提和重要条件。

(三)我国渔业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渔业保险起步晚,市场发育滞后,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不旺的突出问题。

资料来源:原始数据取自《中国渔业年鉴(2001—2010)》,作者整理计算而成。

从图1可知,我国渔业劳动力与入保渔民数量悬殊,入保渔民占我国渔业劳动力的比重非常小,渔民对渔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同时,渔业保险还存在着严重的供给不足现象,渔业保险的供给水平取决于保险人的承保能力和渔业保险的经济效益。中国渔业互保协会的综合赔付率平均每年都在40%以上(见图2),综合赔付率较高,效益低下,遇到大灾年份,甚至有可能入不敷出。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致渔业损失高达160亿,仅仅靠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不能有效应对这样高额的风险,这表明我国渔业保险的供给严重不足。

渔业市场需求篇4

“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但还不是渔业强国。”

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用市场的力量激励渔业改革,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使渔业达到必要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有三个重要来源,分别为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外部的压力。

“在家吃全球”已经成为现实,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继续努力。

生鲜电商对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保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应链的搭建和新产品设计上成本控制尤为关键。

水产市场曾经低价格、低认知的初级竞争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目前品牌产品、精致产业成为主流趋势。

随着春节的临近,很多家庭的年货筹备战已经打响。而春节餐桌上鱼类海鲜的出镜率相当高,因取“年年有余”之意,家家户户多少都会沾些喜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多年前还是“奢侈品”的海鲜也成了寻常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素有“海底牛奶”美誉的牡蛎,肉质鲜嫩的石斑鱼,四大海味之首的鲍鱼都是冬季水产市场的宠儿。

人们喜爱水产品并不是没有原因的,丰富的营养、高含量的蛋白质以及低量的胆固醇都是消费者选择的参考条件。有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初,人们直接和间接食用的动物蛋白质中,水产品动物蛋白质约占25%左右。世界上已有32个国家的食用水产品占食品中动物蛋白质的34%以上,水平高的日本占50%左右。另外,水产品还可以为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其他化学工业提供重要原料,如鱼糜制品、鱼肝制品、珍珠制品、甘露醇、藻胶等。人们对水产品本身的了解或许很深,但对其行业发展可能知之甚少。我国水产品行业现状如何?面临哪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希望可以通过本文为大家揭开渔业的面纱。

渔业大国≠渔业强国

作为农业基础行业,我国水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谓悠久。在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水产行业发生过几次变化。人类早先的渔业,仅限于天然捕捞,后来人们学会了人工饲养鱼类技术,渔业就增加了水产养殖的内容。

目前,我国渔业正处于寻求突破的关键阶段,“中国是世界渔业大国,但还不是渔业强国。”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表示,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渔业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同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渔业有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动物蛋白的需要。就水产品产量来看,从1990年开始到现在,中国一直是世界第一渔业大国,目前,中国水产品产量占到全球水产品总产量的1/3。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水产品产量主要是通过发展水产养殖而得到的,养殖产量占到了水产品总产量的3/4。之所以说中国还不是渔业强国,主要是指远洋渔业方面。我们的远洋渔船普遍小且旧,设施装备还比较落后。在中国6600多万吨水产品中,远洋渔业产量只占1.8%,比例很小。

随着产业发展,我国渔业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自2002年起,为减缓新的海洋制度实施对我国海洋渔业造成的影响,国家实施了海洋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工程,连续三年由中央政府出资对渔民报废渔船实施补贴,引导渔民压减渔船,退出海洋捕捞业。2002年对于我国渔业来讲是重要的年份,水产品的产量、养殖面积、出口量等方面均有所变化。据相关数据显示,2002年,水产品总产量达4565万吨,较上年增长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433万吨,比上年下降22%;水产养殖面积达6815千公顷,养殖产量达2907万吨,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达64%,其中名特优水产品的养殖面积和养殖产量明显增加。2002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总量4576万吨,贸易额6亿美元,其中出口208.5万吨,出口额46.9亿美元,当时,水产品是各地农产品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特别是在养殖水产品出口方面,鳗鲡、对虾、贝类、罗非鱼、大黄鱼、河蟹六大类名优水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另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5603.21万吨,比上年增长4.28%。其中,养殖产量4023.26万吨,同比增长5.08%;捕捞产量1579.95万吨,同比增长2.32%。养殖产品和捕捞产品的比重为72:28。中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1.59kg,比上年增加1.52kg、增长3.79%。总产量中海水产品产量2908.05万吨,占总产量的51.90%,同比增长3.95%。其中,海洋捕捞产量为1241.94万吨,同比增长3.19%;远洋渔业产量114.7万吨,同比增长2.81%;淡水产品产量2695.16万吨,占总产量的48.10%,同比增长4.65%。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水产行业发展并不乐观,可能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2014年人民币持续升值、全球资源不断减少、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出现。这些问题使水产行业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其发展进入瓶颈时期。

虽然水产行业发展面临困境,但2016年我国水产品对外贸易企稳回升,我国水产品对主要市场出口量和出口额结束了去年同比均降的疲软状态。根据海关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1-10月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78.68万吨,进出口总额243.5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3.16%和3.32%。其中,出口量337.36万吨,出口额166.2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4.47%和2.58%;进口量341.32万吨,进口额77.28亿美元,同比分别增加1.64%和4.96%。贸易顺差89.01亿美元,同比增加0.53亿美元。

于康震表示,中国渔业今后发展的重点将放在提高渔业的质量和效益上,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不再过于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当前,中国渔业面临着转方式、调结构,全面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接下来中国渔业将从四方面发力:一是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大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二是安全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国的渔业安全生产水平和食品安全水平;三是规范有序发展。加快中国渔业发展的法制化进程,依法治渔、从严管理,特别在远洋渔业方面,我们要树立负责任渔业大国的形象;四是开放发展。中国的水产品市场会进一步开放,中国渔业发展国际合作会进一步拓展。

供过于求捕捞过度渔业如何可持续发展?

在渔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目前全球渔业面临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全球化寻求渔业可持续发展。中国水产品产量、消费量、出口量都位居世界第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同样居世界首位。中国渔业目前面临生产力剩余问题,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刘新中在2016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表示。

全球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产量持续增加,全球养殖产量增长造成供过于求的现状。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渔业和水产养殖部副司长贾建三表示,全球捕捞中有65%是远洋捕捞,而过去十年,世界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和捕捞捕捞量增长37%。目前全球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捕捞数据缺乏,由于不准确或者不存在,造成产量被严重低估,内陆水域渔业及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需要合适预估。

除了供需不平衡外,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同样面临危机。世界自然基金会日本海洋和水产主任山内爱子表示,全球海洋生命力指数在1970年至2010年间可利用鱼类下降40%。渔业产品人均消费持续增长为19.2克,30%的渔业面临捕捞过度情况,产能过剩问题严重,30%的水草退化。80%的旅游业是在海洋基础上进行发展,海洋发展对人类重要性不言而喻。水产品现状为野生鱼类种群减少,全球鱼类消费持续增加,全球人口和食物的需求持续增加。2050年将达到90亿人口,约30%的鱼种群过度捕捞。全球海洋资源下滑严重,野生鱼类的种类下降,消费量增加。

对于如何解决目前所面临的捕捞过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专家们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山内爱子表示,进行可持续渔业和海洋保护工作,要基于科学来管理种群,所有利益相关方包括消费者都应该参与其中。而渔业和养殖业改进包括增强执行过程中的有效性,可分为三步,第一步确定范围,第二步工作计划制定,第三步执行。用市场的力量激励渔业改革,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利益,使渔业达到必要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外部压力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表示,中国渔业可持续发展驱动力有三个重要来源,分别为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外部的压力。

一是政策的引导,市场的驱动方面包括全球经济放缓,全球水产品贸易扩张乏力;内需进入理性、常态发展;生态结构、产品结构要调整符合市场需求;从追求量变到更注重质变。

其次是市场的驱动。因为针对资源保护与捕捞能力压缩问题,中国政府在不断完善伏季休渔制度的同时,正在考虑延长休渔期限,缩短捕捞期,资源保护的力度超过历史任何时期。渔业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和探讨区域渔业一些品种的配额管理制度。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来自外部的压力,主要是环保和资源的压力。各领域对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与探索逐渐增多,高产已经不是追求目标,水产养殖转向生态、高质量、可持续。工厂化养殖,深水大网箱发展迅速。生态、高效的混养深受生产者追捧,投喂性的鱼类正在退出大江大湖等天然水域。加工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包括通过兼并、重组、市场化运作变大变强,更加负责任。加工企业因原料短缺、成本上升、用工短缺、环保等压力制约加工业发展的因素叠加,必须探索发展新途径。

对可持续水产品生产,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模式,但理念是一致的,每个国家应根据资源的禀赋、渔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并完善。生物多样性、消费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直存在。建立渔业生产和生态可持续利用协调发展,是我们共同的出发点。各国之间的渔业合作与交流、管理经验的分享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加拿大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海岸线,长达244000公里,占全世界海岸线总长的25%。而世界最大的14个湖泊中,加拿大就有4个,这使加拿大拥有755000多平方公里的淡水面积,占世界淡水总面积的16%。同时加拿大渔业是世界最有价值的商业渔业之一,每年的渔业价值约为50亿加元,并为加拿大提供了120000多个就业机会。加拿大的捕鱼业主要聚集在3个广阔的地区――大西洋、太平洋和淡水区域。

海洋捕捞一直以来都是日本渔业的主导产业,以产量大小排序,渔获主要品种为金枪鱼、鲣鱼、鲑鳟鱼、沙丁鱼、竹荚鱼、鲭鱼、秋刀鱼、鳕鱼、鲆鲽类、鱿鱼等。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鱼、真鲷、虾夷扇贝、牡蛎、海带、裙带菜、紫菜,以及牙鲆、河、真竹荚鱼、日本对虾以及珍珠母贝等。

澳大利亚政府每年都进行了一系列专项经济研究。带纹旗鱼是新南威尔士重要的比赛鱼种,仅这一品种在休闲渔业中所产生的经济价值相当于这种鱼在延绳钓业中价值的27倍。

在各国的共同努力下,渔业才会可持续发展。同样,渔业也是世界各国交流与沟通的纽带。

传统渔业要“触电”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逐渐深入人心,许多水产企业瞄准了电商领域。这与人均水产品消费量、膳食结构变化密不可分。

有数据显示,1990-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淡水产品数量分别由3.48kg和0.91kg增至9.13kg和2.88kg,增幅分别为162.36%和216.4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7%和5.64%。

另一方面,在人们对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当下,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从而促进了水产品消费的增长和结构优化。

而这些元素在触电之后,一切变得妙不可言。顺丰优选、本来生活、京东、一号店、中粮我买网、沱沱工社等电商纷纷瞄准生鲜领域。将线下的菜市场搬到了线上,欣欣向荣的景象简直“不要太美”。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水产生鲜电商存在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

“在家吃全球”已经成为现实,但“在家吃四季”仍需继续努力。水产品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便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但传统水产品的季节性和时间周期性导致消费者很难享受到“在家吃四季”的满足感。

消费者关注的另一个方面则是水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水产品在生产管理方面存在集约化、组织化程度低等特点,环境、气候等不可控因素也成为水产品规范的痛点。有业内人士表示,水产养殖产品以活体为主,相对于经过分级、宰杀、分割、包装等工序的加工产品而言,产品的规格、品质等方面的标准化程度要低,不能更好地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

另有业内人士对水产品电商“最后一公里”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生鲜电商对产品物流配送过程中的保鲜具有很高的要求,在供应链的搭建和新产品设计上成本控制尤为关键。再加上中国传统消费习惯对水产品“鲜”的要求很高:追求在烹饪前的“生猛”状态。“活”当然是“鲜”的最好证明,但“活体”运销受制于保活技术手段、运输半径运销过程中伤残死亡带来的耗损费用成本。对于活体或生鲜销售为主的水产电商,其解决配送问题所带来的成本上涨,分摊到个体产品上,可能导致产品价格的飙升而失去市场竞争力,由此面对“最后一公里”难以逾越的管理和成本瓶颈。

机遇还是挑战?不,是革命

一方面是行业的转型,另一方面是消费的升级。这对行业本身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一场革命。

渔业市场需求篇5

__市水产局(20__年9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崇尚自然、回归自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消费需求日益迫切,休闲渔业应运而生。__素有“百湖之市、渔米之乡”的美誉,湖光水色秀丽,发展休闲渔业得天独厚。近年来,休闲观光渔业在__悄然兴起,发展迅速,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眼球,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一、我市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的休闲渔业发展有二十余年历史,起步于二十世纪80年代。近几年来,我市休闲渔业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通过拓展休闲内涵,拉长产业链,与其他行业巧妙地结合,给休闲渔业增加了新的内容。形成了三大发展方向:从单一的垂钓观赏型向垂钓、观赏、品尝、休闲、示范等功能,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具有以综合发展为内容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从单纯的休闲渔业生产向观光农业、旅游业、服务业和科普教育基地融为一体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都市型渔业新格局发展;从单项开发休闲渔业正向与农业示范园区、无公害基地建设相结合,与旅游景区、休闲度假区相匹配的区域化方向发展。

全市现有休闲渔业场所675个,垂钓场127个,食鱼餐饮美食城79个,度假村13个;垂钓总水面9万亩,其中专业垂钓面积已达1.5万亩;年接待休闲人数30余万人次,安排就业1万余人,为渔民增收人均30元。全市休闲渔业直接产值达2亿元。已形成五大类型的具有本地特色的休闲渔业新格局。

(一)养殖垂钓型。这是从养殖渔业发展而来的类型。利用池塘、湖泊围栏养殖基地等渔业设施,以养殖鱼类为主,配备一定的设施,开展垂钓业务的休闲渔业。与其他类型的休闲渔业比较,其特点是投入成本少、见效快。这是我市现有休闲渔业项目中较为普遍的一种,分布范围最广,水产养殖单位和养殖户都有。鄂城区城郊62%的鱼池,3.2万余亩;华容区(含葛店镇)21%的鱼池,1.7万亩;梁子湖区23%的鱼池,2.1万亩的鱼池均以此方式经营。20__年接待垂钓爱好者30万人次,经营收入达5000万元。

(二)休闲垂钓型。指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娱乐、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它是我市发展的重点和亮点。全市有三山大湖渔村、长港垂钓中心、杜山养殖示范园区、蒲团弘信渔场等20余家休闲渔场,共有约5400亩鱼池和1.7万亩湖泊的水面。它满足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此休闲渔业类型主要集中在重点渔业乡镇,具有交通便捷、离市区及周边武汉、黄石等城市不足一个小时的路程等特点。20__年接待垂钓爱好者3.9万人次,经营收入800万元。

(三)生态观光型。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集观景、休闲、度假、垂钓于一体。它是我市垂钓业拓展与旅游业的结合,极具发展潜力,是目前休闲渔业类型中功能最强、项目最多、范围最广、利润最高的一种。全市目前有10余家。如红莲湖旅游度假山庄总投资3亿多元,集水上训练、度假、高尔夫球场、垂钓等为一体。另还有临江龙潭山庄、新庙日月潭度假山庄、西山街办仙人山庄、杜山樊湖公社、武昌鱼原种场垂钓园等,20__年经营收入2亿多元。

(四)观赏鱼生产型。以观赏鱼(主要为金鱼系列品种)引进、养殖生产、经营为主的产业。该产业在我市刚刚起步,规模不大,品种不多,仅有20余个常见品种。现有养殖户十余家,养殖产量在100万尾左右。采取门店、摆摊等方式专营销售或在花鸟商店内销售。年销售额为65万元。

(五)节庆旅游型。利用渔业资源,举办与渔业相关的节日形成特有的休闲类型。我市近年来重点举办了梁子湖旅游捕鱼节、武昌鱼文化节,节庆推动了旅游,引导了渔业消费方向。20__年至20__年开展的梁子湖旅游捕鱼节暨武昌鱼文化节,把经贸洽谈会结合进来,活动期间水产品年销售收入超过3000万元,每年共有20万多人次的省内外游客到梁子岛及市区休闲、观光,品尝武昌鱼、红尾鱼、螃蟹,购买本地特产——优质珍珠装饰品及工艺品,直接带动旅游产业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

我市休闲渔业创造出了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拓展了渔业空间,又开辟了渔业新领域,从五大方面为建设水产大市注入了新活力。

——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从事垂钓与出售商品鱼相比,利润高,亩收入达到5000元—8000元,是单纯养殖效益的2—4倍,从而实现了渔业生产的高附加值;

——开辟了活鱼销售直通渠道。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养殖水平提高,鱼池单产越来越高,精养鱼池平均亩产提高到1000公斤,销售开始成为难题。垂钓既解决了销售难题,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调动了渔民投入的积极性。由于休闲渔业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效益看好。在利益驱动下,休闲渔业成为水产业一个热门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渔民的投入积极性。近年来,每年有7%左右的渔民主动投入增添垂钓设施,开发垂钓、餐饮、娱乐项目,以吸引市民。渔民自身也因此建起了小洋楼,走上了致富之路;

——带动了渔业养殖品种的调整。由于垂钓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经营者要在市场上取胜,不得不顺应垂钓者的要求,主动调整养殖结构,开发名特优品种养殖,近年来引进的工程鲫、红鲫鱼、青鱼、斑点叉尾鮰、翘嘴白等垂钓品种得到了消费者认可;

——促进渔业与观光旅游业的结合。打破了行业界限,使渔业从单一产品、单一生产格局中解放出来,通过梁子湖旅游捕鱼节和武昌鱼文化节,与旅游观光业结合,形成了新兴的行业,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我市休闲渔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休闲渔业是渔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尚处在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完整的总体规划和有效的管理。目前基本上以企业或个人自主开发为主,布局结构不尽合理。同时也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和法

律保障,使从业者的经营范围与活动内容的核定等缺乏统一、适用的管理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二)现有的休闲渔业项目难以满足多层次需求。我市的许多项目大多由生产性项目改造过来,存在着规模小、功能单一、设施不配套、相关服务跟不上的问题,集观赏、垂钓、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规模综合性休闲场所目前还需完善。另外,由于部分湖泊上经营餐饮,水源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生活用水和鱼类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三)经营者对发展休闲渔业缺乏相应的经营管理经验。休闲渔业需要经营者具有二、三产业经营、管理、营销的技能和手段,这对于以往主要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来说,一时尚难适应。此外,许多休闲渔业基地配套设施不全,卫生条件较差,整体形象不佳。

(四)宣传力度不够,观赏和垂钓品种少,观赏垂钓收入占生产经营总收入比例低,贡献率较低。多数业主靠建立关系发展自己的产业,宣传费用投入不足,媒体作用难以发挥出来,与武汉、黄石、宜昌等休闲渔业的示范城市相比,__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可名气不大;观赏的品种多以常规金鱼为主,名贵的金鱼、色彩斑斓的锦鲤和形状美丽的热带鱼很少;垂钓多限于鳊、鲂、鲫、鲤和草鱼等少数品种,难以满足人们追求新、奇、特等品种的需求;观赏垂钓收入只占生产经营总收入8%—12%。

三、规范发展休闲渔业的对策与建议

今后一段时间,发展休闲渔业,应把创建水产大市作为出发点,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生态经营、保护资源、持续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湖泊和精养鱼池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建立起适应不同消费层次、不同类型的休闲渔业项目,促进渔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和协调发展。

(一)制定发展规划,将休闲渔业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水产发展规划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十一五”水产发展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地做好我市休闲渔业发展布局和规划,在布局上兼顾社会、生态、经济三个效益和资源特色,以下四个区域作为发展重点:

1、保护梁子湖生态环境,配套完善风景旅游设施,拓展服务内容,体现梁子湖捕鱼旅游的鱼文化特色。结合梁子湖湿地保护,建立起富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休闲渔业开发示范区,打“住水上、玩水面、游水中、吃水鲜”的招牌。将休闲渔业和旅游业有机地结合,增加水上旅游、水上捕鱼观赏、水底观鱼及集钓、捕和品鲜为一体的旅游项目。创立休闲渔业品牌,开发绿色产品,加快水产品加工和包装,满足游客需求。给旅游业增加新的内容,带旺旅游业,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将红莲湖、涂镇湖、花马湖、三山湖、五四湖、梧桐湖6大万亩湖泊,开发成各具名特水产品种项目的“取鱼之乐、食鱼之美”的休闲旅游基地,在湖泊旅游区建设集名特优养殖、表演、观赏于一体生态渔业基地。通过休闲观光旅游提高渔业、渔区、水产品的知名度,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3、加大城中湖——洋澜湖的治污清淤力度,拓展旅游资源:开展游客参与拉网捕鱼、做一天渔民,体验渔民生活;定期举办由市民参与的水上竞技比赛活动(如:垂钓比赛、龙舟比赛、摔跤比赛)等特色项目,把秀丽的洋澜湖水旅游风景区与养殖区相结合,建成集休闲、度假、观光、娱乐、示范、融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特色基地。

4、依托五条10公里的水产养殖走廊、无公害水产养殖示范园区,因地制宜,规划一些游钓、观赏和鱼文化项目。离市区5公里以内的以钓为主,以养为辅;离市区10—15公里的以钓为辅,以养为主,不断拓展服务功能,增加效益;离市区15公里以上的可在水库、湖泊开展网箱垂钓、驾船、滑艇、渔家乐等项目。在经营上应打破单一生产、单一垂钓的简单模式,以渔业吸引客源,以三产服务创造效益。逐步建成集科技、养殖、服务、观赏、垂钓、娱乐、餐饮、休闲、度假等多位一体的花园式生态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园。

(二)采取优惠政策,扶持发展壮大休闲渔业

休闲渔业虽然具有第三产业的一些特征,但仍属于农业范畴。因此,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促进休闲渔业不断发展壮大。

1、资金政策。加强金融机构与开发项目的协调与联系,争取金融机构向休闲渔业提供更多、更优惠的资金支持。同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休闲渔业项目的投资补助和贷款贴息。

2、税收政策。休闲渔业是现代都市农业的一种形式,仍应享受农业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尤其在发展之初,有关的税费要做到免、减、缓,扶持休闲渔业的发展。

3、土地管理。建立并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规范土地有偿转让。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对只少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仍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的休闲渔业项目,应按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用地规定执行。

4、价格收费。对休闲渔业项目的水电供应,应按农业水电价格政策执行。对休闲农业项目的定价及管理,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既能使广大消费者接受,又能使项目本身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指导管理,确保休闲渔业健康发展

1、规范休闲渔业的有关市场行为。出台系列配套的相关条例:规范垂钓活动行为,保护垂钓者和经营者的权益,处理可能发生的纠纷;加强治安、食品卫生、人身安全等方面管理;重视湖泊经营“渔家乐”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保护好生态环境。为我市休闲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渔业市场需求篇6

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的,它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水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提出来的。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设施装备为支撑,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的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现代渔业又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而有着不同的内涵与要求。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明确地说,现代渔业应该以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渔业,以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渔业,以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运作渔业,提高渔业机械作业效率、劳动生产率,使渔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高,实现可持续发展。总体来说,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技术特征

现代渔业是以现代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传统渔业的捕捞或养殖来自渔业劳动者直接生产的经验积累,局限于渔业资源及自然环境因素的现象观察。现代渔业则遵循科学原理,在渔业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代替直接经验。另外,随着渔业商品经济的发展,渔业逐渐形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捕捞技术、养殖技术和水产品加工工艺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在渔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必然大大加快渔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促进渔业机械化和自动化向更高水平发展。同时,现代渔业要求严密的组织和科学的管理。这是因为先进技术、先进渔业装备的应用和能源动力的使用及机器效率的提高,要求生产各部门各环节有节奏、连续、有序地进行。

(二)经济特征

从经济特征来看,现代渔业存在明确的分工,并且以天然捕捞和增养殖共同发展。传统渔业的生产规模比较狭小和缺少明确分工,商品交换不发达,社会化程度不高。现代渔业是建立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达。因此,在现代渔业中,不仅渔业企业内部存在着严密的分工,而且在企业之间甚至地区之间也存在着分工。随着分工的细化必然要求彼此之间加强协作,才能进一步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另外,传统渔业是以天然捕捞为主,人工养殖不发达,现代渔业由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渔业更发达,渔业专业化程度更高,在积极拓展天然捕捞,发展远洋和外海渔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增养殖。

(三)渔业管理先进性特征

现代渔业能够理性地开发和利用渔业资源。在摆脱以生产为先导的渔业形态下,以科研成果来指导生产,如水产资源调查成果、渔业区划成果、渔具标准化研究成果等等,从而使组织和管理渔业生产的理念理性化。

二、发展现代渔业的意义

渔业现代化的实现过程,简单地说就是由传统型渔业向现代型渔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由经验渔业向科学渔业转变的过程。渔业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阶段性的发展过程,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逐步推进的。因此,发展现代渔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提高渔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需要

传统渔业发展主要靠利用优势资源、外延性扩张以及大批渔业农民劳力的参与,产业的科技水平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当前,渔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增添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生产动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可以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推进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掌握,提升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可以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协同科技攻关能力,增强发展的后劲;可以强化种苗、技术、信息、金融以及产品的配送销售服务,可以大幅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使科技成果在渔业发展上的贡献份额进一步提高。

(二)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转变增长方式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然以捕捞船主和养殖户经营为主,上规模的企业较少,产销分离,资源利用率低,环境代价大,经济粗放增长型。实践证明,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现代渔业发展了,就可以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将分散的养殖户和捕捞船主组织起来,推进土地水面渔船向经济联合体、合作经济组织或龙头企业转移,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发展水产品加工、搞好市场建设,推行订单渔业、合同渔业,将渔业纳入理性增长轨道,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提高渔业的科技水平和现代化管理,可以实施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精细分工,紧密合作,发展精细渔业,从而形成低投入、低排放、高效益的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三)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广大渔(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渔业作为传统渔区的主要产业,渔业的发展在引导渔(农)民脱贫致富上起了重要作用,一大批渔农民通过发展渔业率先脱贫走上了致富。在面对新的形势,渔业如何紧跟新的形势,在引导渔民实现小康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则是一项新的任务。实践证明,通过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向现代科技取效益,以优质名牌产品向市场争效益,用保护和改善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求效益,建立长效机制,就可以使广大渔(农)民增收,率先实现小康的目的。

(四)加快发展现代渔业是成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前传统渔业仍处于不成熟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的计划性、协调性较差,“生产第一、市场第二”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盲目发展、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十分激烈,宏观调控难度相当大。带来的后果是,产品的价格波动加大、一些产品的生产与出口大起大落、渔业的比较效益下降、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而通过发展现代渔业,就可以达到观念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变新、行业行为规范、宏观调控加强,从而将渔业导入高效发展轨道,提高发展质量,推进现代渔业向成熟市场经济迈进。

三、衡量现代渔业的指标

通常主要采用下列指标来反映现代渔业水平。

(一)渔业生产总量、渔业生产总值指标

渔业产量、产值是衡量渔业的产出能力的总量指标,是整体生产能力的标志,在现代化指标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渔业劳动生产率

没有高度的渔业劳动生产率,就谈不上是渔业现代化。渔业劳动生产率是用渔业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水产品数量,或者是生产单位水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来表示。而通常是指渔业劳动者在一年生产中生产水产品的数量。这是渔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而反映了渔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三)渔业人均收入指标

目前,世界年人均收入为3000多美元,渔业劳动力收入也在这一水平上,而发达国家已超过4000美元。相比较我国渔业生产者的收入明显偏低,渔业劳动力年平均收入为800多美元,只具备了达到1/4世界平均水平的条件。

(四)渔业灾害减少指标

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灾害的发生将会逐年减少。因此,把渔业灾害的减少作为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五)渔业技术装备水平

渔业现代化一般统计渔船建造量、主机及动力装置、渔捞机械、助渔仪器、导航仪器、通讯设备以及制冷保鲜及加工机械等增长情况。

(六)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

随着渔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渔业生产不仅仅包括渔业捕捞和养殖,还将越来越多地发展渔业第二产业,如渔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渔业第三产业的休闲渔业。因此,非渔产业产值占渔业中的比重也是衡量渔业现代化的一个指标。

(七)渔民文化人口占渔业总人口比例

随着渔业的现代化,渔民基本消除文盲,渔民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达到70%以上,渔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四、现代渔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现代渔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社会经济条件、资源条件的约束,也会受到渔业自身发展条件的约束,如生产力约束、劳动力约束、体制约束、管理约束以及发展的不均衡等,而这些都需要从政府的角度、政策的层面一定程度上保障其快速和谐的发展。因此,现代渔业的发展可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一)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

我国的部分渔业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成本高、加工设备陈旧、加工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偏低,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能力差,经营管理方式僵化,无品牌优势,难以承受进口水产品的冲击,水产品加工品和制成品在技术竞争中将处于劣势地位。要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首先要实施科技兴渔战略,积极引进国外水产品方面的科技成果,推进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企业科技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依据;积极开展先进渔船、鱼具的研究,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装备现代化;加大水产品科技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应用力度;组织开展科技攻关,重点解决渔业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加强与国内科研机构的联系合作,不断增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快我国水产品企业科技创新,提高科研成果应用于渔业生产的转化率;造就一批整体素质较高的渔业科技队伍,提高开发水产品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国外水产企业的加盟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水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建立健全科研机构,积极推进科研与生产的全方位对接;集中力量抓好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搞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中试、孵化和推广工作;加强海洋渔业信息化服务,鼓励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及渔业推广部门参与产业化经营,为海洋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服务。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是我国海洋渔业产业化和渔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只有提高渔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渔产品的附加值,渔民收入才能有效地大幅度增加。只有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改造渔业,用现代化物质技术装备渔业,用现代化管理方法经营渔业,才能实现渔业的现代化。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的发展大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从渔业经济发展的角度,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鱼类资源衰减,养殖品种的品质严重退化,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等。海洋渔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和其鱼类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上,促进经济、生态和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近年来,我国在沿海实施了“伏季休渔”制度,在内陆重点渔区实行了“休渔期”制度,并提出捕捞产量“零增长”计划,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已经受到重视。为了对渔业实施更有效的管理,我国必须实施渔业资源限额捕捞制度和渔船强制报废制度,逐步缩减渔船数量,控制捕捞强度,以实现渔业资源的永续利用。严格执行捕捞许可证制度,实行禁渔期、禁渔区制度。推行高产优质高效渔业发展战略,即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兼顾人类的长远利益和现实需要制定社会发展战略。在制定目标时,要以高价值含量、高环境效益、高技术含量为发展目标,坚持高价值含量和高环境效益并重,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加快海洋渔业的现代化进程。

(三)区域不均衡发展战略

渔业的发展不是所有的从事渔业生产的企业、个人都能够同步调的引进先进的生产装备,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因为企业和个人的资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渔业的发展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状态。对于有资金实力的从事渔业生产的商业企业,因为拥有较为先进的渔业捕捞、养殖或加工生产技术,能够有较高的渔业生产效率,先发展起来。而对于传统渔民,其生产装备、生产技术都不高,资金不足,渔业生产效率低下,发展较为缓慢。从政府的层面,先重点扶持行业的龙头企业,促进其更好更快地发展。在鼓励商业渔业发展的同时,带动生计渔业的发展,最后实现渔业的共同发展。

(四)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

实施特色和品牌发展战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和优化渔业产业结构,大力开发市场畅销的名、优、新、特水产品,积极抓好水产品加工,增强水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培养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较高声誉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水产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把发展设施渔业、健康养殖模式和名、优、特、新品种放在首位。加强产品质量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规划建设一批精准养殖示范区,探讨渔业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出和效益水平,增强养殖竞争力,积极推广特种养殖,推出特色拳头产品,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和垄断效应。水产品加工业应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加工产品的深度上,要加大精细加工的比重,实现加工产品品种的规格系列化。推行水产品品牌经营战略,创出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水产主管部门积极引导水产企业重视商标注册,增强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重视维护产品信誉,不断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成为推动渔业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渔业市场需求篇7

休闲渔业提高了渔业的比较利益,为水产动物的销售开辟了很好的渠道,调动了农民的投入热情,致富了农民。发展这项新产业,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拉动内需,丰富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需要,也是渔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垂钓娱乐活动发展很快,已成为一些城镇居民日常休闲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钓鱼爱好者9千万人。游钓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我国渔业和渔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些城郊养鱼场,过去多年来因经营单一,鱼价低迷而长期亏损,发展游钓业之后,又带动了其它服务业的发展,很快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一根钓竿救活了一个渔场”。目前,各大中城市郊区许多水产养殖场都兼营游钓业。

北京市郊的怀柔、房山等县,在发展流水养虹鳟鱼的同时,建立了集观光、垂钓、品尝等于一体的休闲渔业景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北京市现有较大规模的垂钓园143个,垂钓大棚212亩,经营垂钓的单位439家,每年接待垂钓者300万人次,垂钓收入亿元以上。

辽宁省大连市长海县利用其地理优势,提出了“钓鱼搭台,经贸唱戏”。连续三年举办钓鱼节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宾客来海岛参加钓鱼比赛,进行旅游观光、经贸洽谈,品尝“海味美食一条街”的各种风味,该节的举办促进了经贸合作,签订合作项目达40个,意向投资1.95亿元,合同投资1.24亿元,成为发展海岛经济的催化动力。

在西部地区,四川省渠县利用渠江两岸的山水风光发展了新型旅游业。一种以游船为主,集赏景、娱乐、避暑于一体的经营方式正在悄然兴起,即“住在水边,食有水鲜,观有胜景”。目前从事游乐的渔业船有77艘,经营面积3000平方米,年营业额580万元,经营效益达120万元。渠县的休闲渔业增加了渔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渔业的比较效益。

渔业市场需求篇8

关键词:北方地区;淡水养殖;问题与对策洋;淡水;养殖

北方淡水养殖的发展历史并不算短,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速度一直不是很好。但是,相关研究者在研究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时,还应该注意到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潜力。

一、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历史不断,但是由于市场供应、养殖技艺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依然处于低迷状态。通过相关研究者的积极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北方淡水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1、淡水养殖鱼类暴发性疾病。在养殖业中,暴发性疾病的危害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严重影响着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淡水养殖业中的淡水养殖鱼类的暴发性疾病。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时间短、蔓延范围广、治疗较难,而且很多种鱼类对于这类型暴发性疾病都没有较强的抵抗力,致使这类型的暴发性疾病一旦爆发,则会迅速蔓延,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类疾病的抗药性增强,危害性将会更大。

2、淡水养殖饲料的配合。我国北方淡水养殖业虽然由来已久,但是渔户对于养殖饲料的配比、选取问题依然存在很大的误区。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渔户对于饲料配比的认识严重不足,认为只要最贵的、国外产的饲料就是最好的饲料,对饲料的成分、配比,不同淡水养殖品种所需营养的需求不同等因素,都没有很好地考虑在内;另外,由于饲料的生产厂家多,品牌质量乱,饲料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也是影响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之后的因素。而且,还有些质量确实很好的饲料,但是其价格却不是大部分渔户所能接受的,致使北方淡水养殖的饲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养殖品种混乱。因为大部分的渔户缺少系统的市场调查,致使他们对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等问题,认识不足,从而造成B殖品种混乱的情况严重。另外,在大部分的北方淡水养殖区,多以传统的养殖品种为主体,这些养殖品种的数量多,这样在价格上就会降低。同时,在选择养殖品种时,单纯只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很少考虑当地的自然情况与资金、设备、销路等供应因素,盲目的投资的后果严重。

二、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若想促进北方淡水养殖业的发展,相关研究者就必须解决渔户的养殖技术问题、市场供求问题、渔业产品的销路问题以及开发新型淡水养殖产品,以从根本上发展北方淡水养殖业。

1、积极学习新型养殖技术。在北方淡水养殖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鱼类的暴发性疾病问题。所以相关渔户应该将防病放在养殖的首要位置,另外在发生暴发性鱼类疾病时,要沉着、冷静,迅速制定出有效解决方案,尽量减少损失。所以,地区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淡水养殖渔户,进行新型养殖技术的学习,学会区分各种不同鱼类疾病的主要特征,进而对症下药;通过有意识地记录、研究,找到暴发性鱼类疾病爆发的规律,以进行及时的防范措施。另外,还要注意对淡水养殖的饲料的选取技巧的学习,针对不同的鱼类等,选择不同的饲料,提高饲料质量,学习饲料成分的合理配置,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学习养殖的日常管理技术,适量减少单位放养的数量,以期在最佳的放养范围内,使利益最大化。

2、研究市场供需关系。北方淡水养殖市场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多,所以在进行北方淡水养殖业促进发展计划时,就要对淡水养殖市场进行调查。相关工作人员对市场进行调查,研究消费市场对淡水养殖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而指导渔户进行养殖规模、种类等条件的变更,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的收取。

3、积极寻找新的销售渠道。随着北方的淡水养殖业,规模越来越大,发展速度也在逐步提高,所以在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条件下,还要积极寻找新的销路,以提高淡水养殖产品的价值。在寻找新的销路时,首要还是要对市场进行调研,研究市场的供求情况,以适当的时机进军新的市场,才可以将利益扩大到最大;另外,还可以寻找国外市场,以积极的态度举办相关的淡水养殖产品展销会,宣传淡水养殖产品的优势,进而吸引投资,再进行市场的开拓,将我国北方淡水养殖的市场扩大到国外。

渔业市场需求篇9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渔业市场需求篇10

关键词: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淡水鱼

我国淡水流域分布之广、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之大,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淡水渔业养殖产业是政府大力扶植、广大渔民全力支持的民生产业。为了进一步扩大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规模、加强生产管理规范化、创造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渔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管理工作,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把我国的渔业发展水平推向新高度[1]。

1我国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现状

淡水养殖,是指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和其他内陆水域、微咸水域养殖鱼虾蟹贝等各种经济型水产动物。目前,我国淡水水域主要养殖的水产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鲫鱼等经济性鱼类和沼虾、河虾、河蟹等,淡水养殖产业是我国内陆水产养殖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淡水养殖的具有许多其他养殖业所不具备的优势:适合集中进行精细养殖,分布广泛,方便管理;投入小,产出率高且产量稳定。淡水养殖生产按照水域的不同可划分为江河养殖、湖泊养殖、水库养殖、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工厂养殖和网箱养殖等。池塘养殖是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其产量大概占全国淡水养殖总产量的70%左右,养殖池塘多为人工开凿或将天然水池改造而成,大部分时间处于静止状态,面积较小,有利于控制水质,适合进行家庭型养殖生产。水库养殖是产量排名第二的淡水养殖生产方式,大概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养殖部门和人员利用水库周边修建的拦网或堤坝将水产动物的活动范围固定在一定区域中,防止其随着水流逃跑,提高产品出产率。江河湖泊养殖是利用水资源环境中的天然饵料用人工投喂的方法进行喂养;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保证淡水水产动物产量。稻田养殖、工厂养殖、网箱养殖都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淡水渔业养殖方式,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扩大养殖面积和产量。随着我国经济生产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进步,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水平和效率都有了显著提高,但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淡水渔业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病害是对生产、养殖的最大威胁,但无论是哪种生产养殖行业,都不可能完全避开病虫害的发生,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爆发型疾病的产生会给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不良影响和危害。这种类型的疾病发生时间极短、扩散速度极快、治疗过程缓慢,且由于大部分水产动物对这类疾病没有抵抗力,容易对淡水渔业养殖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面对目前种类繁多的投喂饲料,许多淡水养殖从业人员都不知如何进行选择。由于养殖人员中普遍存在文化素质较低、对养殖专业知识认识不足的现象,饲料的选用、配比成为当前渔业养殖生产中的大问题。受到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渔民们一味地选择价格较高的饲料,忽略了对水产动物习性及当地水域特征的了解和研究,没有对饲料进行合理地配比,导致饲料情况不符合鱼、虾、蟹的生长情况,严重影响了水产动物的繁殖、生长和渔业养殖产量的提高。目前,由于水产养殖地区落后的经济水平和相对较低的人口素质,大部分养殖人员缺乏对市场经济环境的了解,对当前供求关系认识不足,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没有进行慎重考虑,导致出现养殖品种混乱或不适合当地水域特点的情况,对养殖生产产量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2如何解决淡水渔业养殖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要想解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中出现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大面积出现爆发性疾病的问题,爆发性疾病问题是关系到渔业养殖生产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应当把解决这个问题放在淡水渔业养殖生产的首要地位。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应当在投放苗种之前做好养殖水域的消毒、防疫工作,将养殖水域的水质保持在最佳状态。同时,可利用微生物等各种辅助物质改善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增强其活性,保证渔业水产动物的高质量生存、繁殖环境。要通过有效途径增加水域中浮游植物、优质水藻的数量,保持水资源环境中的各种平衡。在生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对水质的监控和管理,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防止水体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产生爆发性疾病的可能性。影响淡水渔业产品市场需求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人均收入状况、城镇经济状况、人口结构变化和消费饮食习惯等。只有对市场需求做充分的调查和了解,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计划和管理方式。同时,各级政府机关和渔业养殖科研机构要根据市场调查结果,指导淡水渔业养殖人员开展养殖生产,并结合相关情况进行灵活、机动的调整。对于市场需求大、具有良好潜在市场的产品,可考虑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研发,扩大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链。相关人员应积极开拓淡水渔业养殖销售市场和渠道,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吸引商家和客户,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使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销量提升得更快。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科研单位要顺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消费群体的需要,积极发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饮食习惯也正悄然发生改变,越来越多人抛弃了过去的高热量、高脂肪饮食倾向,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因此,开展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成为了当前我国渔业养殖的新趋势。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无公害、无污染淡水渔业养殖产业的扶持力度,帮助当地渔民获取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手段,加强对相关产业发展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量,提升我国的无公害淡水渔业养殖产业发展水平。

3结语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生产水平已进入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预计在2016-202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养殖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长4.2%左右,而到了2030年,我国的淡水渔业产品的总需求量将增至5310万t。由此可见,淡水渔业养殖产业仍是我国农业经济建设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夯实基础,稳扎稳打,采取各种有利于淡水渔业养殖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继续提高生产水平,为国民经济的总体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于洪波单位:吉林省永吉县水利局一拉溪水利管理站

参考文献

[1]高强,王海雨,赵月皎.基于Dea模型的我国淡水养殖生产效率实证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12(2):67-73.

[2]李守柱.浅谈淡水养殖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