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的基本概念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14:40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1

【关键词】教学食物链累积放大爱护保护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生态环境的污染、物种的锐减,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越来越明显,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高中《生物》必修3《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的相关知识,也成了近年高考的热点,这一章的基础知识内容较为简单,而基本概念繁多,可是教材中没有对其进行过多详述,如生产者、分解者的概念。而在历年的高考中,却占有一席重要之地,尤其《食物链》一节的内容,轻描淡写,仅以200字作了介绍。食物链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概念,没有对其概念进行阐述,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因此,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三个方面的知识,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补充。

第一,食物链(foodchain)一词是英国动物生态学家埃尔顿(C.S.eiton)于1927年首次提出的。各类参考资料对其定义众说纷纭。如,①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关系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②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③生态系统中贮存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层层传导,通俗地讲,是各种生物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这种生物与那种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在生态学上被称为食物链。

然而,对于食物链概念的教学,是使学生能更好地在认识的基础之上,理解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对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意义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概念教学,在生物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教材中却忽略了。

教材中所介绍的食物链仅指捕食食物链,它是生物获取营养的一种食物路径,食物链以生物种群为单位,联系着群落中的不同物种。食物链中的能量和营养素在不同生物间传递着,能量在食物链的传递表现为单向传导、逐级递减的特点。食物链一般有4―5个级,很少包括六个以上的物种,因为传递的能量每经过一阶段或食性层次就会减少80%-90%。

食物链的诸环节叫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低级营养级是较高营养级的营养和能量的提供者,但由于较低营养级的能量仅有10%―20%能被上一个营养级所利用,因此,在数量上,第一营养级就得大大多于第二营养级,由低而高,逐级减少,形成生物数量、生物能量以及生产率的金字塔。

各种食物链相互交错,就形成了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散失,物质的传递和转化,是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的。

而在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来源,而另一种生物又以第三种生物为食物来源,……由此在多种生物之间形成一个以食物关系联接起来的连锁关系。按照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常可把食物链分成以下四类:

(1)捕食性食物链。它是以植物为基础的食物链,后者捕食前者。其构成形式是植物一小动物一大动物。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2)碎食性食物链。它是以碎食物为基础的食物链。碎食物是由高级植物叶子的碎片,经菌类作用,再掺入微小的藻类而成的。碎食性食物链的构成形式是碎食物一碎食物消费者一小肉食性动物一大肉食性动物。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一虾(蟹)鱼食鱼的鸟类。

(3)寄生性食物链。它是以大动物为基础的食物链,其构成形式是由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身上。如哺乳类跳蚤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

(4)腐生性食物链。它是以腐烂的动植物尸体为基础的食物链。是由腐烂的动植物尸体被土壤或水中的微生物分解利用以后形成的。

教材中没有对这四类食物链进行一一阐述,仅对捕食食物链进行了举例说明,而在历年的高考中,四类食物链的相关知识多有涉及。如2012广东高考生物卷的第27题、2012江苏高考生物卷的第26题、2012年全国卷(大纲版)高考生物试卷第3题。由此可见,其他三类食物链有必要对学生进行讲述的重要性。

第二,各类考试中对食物链的累积和放大效应的相关知识,也常有涉及。生物的累积和放大效应就是有毒的化学物质通过食物链向后传递时,会逐级增加,越食物链后端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毒素越多,一种有毒物质被食物链的低级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虽然浓度很低,不影响草的生长,但兔子吃草后有毒物质很难排泄,当它经常吃草,有毒物质会逐渐在它体内积累,鹰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质会在鹰体内进一步积累。也就是生物富集作用,人在食物链的最末端,当然收到的危害也最大!

人类与大自然也通过食物链而连接着。人的食物主要来自植物和动物。而动植物是从自然环境中得到营养才生长而成的。如果这些动植物含有了来自环境污染的成分,人吃了就有危险。拿水产鱼类来说,如果自然界有了汞的污染,而土壤中的有些微生物可以把汞转变成有机汞,鱼类吃了这样的微生物就会把有机汞储存在身体中,而人吃了这样的鱼,汞就会进入人的神经细胞中,人就会得可怕的水俣病。水俣病是人类污染环境,而污染物最终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并严重伤害人的健康的食物链累积和放大的最典型的例子。在教学中,应当联系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传授。

第三,在实际生活中,生物圈中的食物链经常被简化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央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往往带给人们的错觉是自然世界中存在着一种恃强凌弱的关系,人们往往会同情弱者、痛恨强者,食肉动物作为强者的代表,往往遭人唾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平等对待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分子。

食物链的例子常常就在我们身边,而且使人类受益非浅。比如: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当动物的粪便和尸体回归土壤后,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们分解成简单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使其长出新的叶和果。就这样,食物链建立了自然界物质的健康循环。

如草原生态的食肉动物―食草动物以及昆虫―鸟类等,它们互相制约,共生共荣。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自然和谐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狮子、猎豹和猎狗为代表的食肉动物专吃食草动物,它们对角马甚至斑马的猎杀是凶残的,但这种残酷的捕杀既是食肉动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时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态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控制,食草动物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当食草动物发展到一定数量,草原就难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动物也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捕杀,不仅能控制食草动物种群的数量,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时也是提高食草动物的质量。生物学家经过长期的野外考察证明,食肉动物在猎捕过程中,选择的对象往往是病残弱小的食草动物,这无疑有利于物种的优胜劣汰。从这一点说,食肉动物对食草动物的凶残捕杀,就显得自然合理,天经地义了。

学生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就能正确认识食物链是物种紧密联系、相互平等的依据,物种与物种之间的数量比率决定自然的平衡。食肉动物和猎物的数量比率合理时,就能保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正确认识生物圈中不同物种的平等关系。

很显然,仅以教材内容的知识来应对高考,还远远不够,教学中,我们需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学生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要作为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引导者、组织者。

参考资料:

1、2012年广东省、江苏省、全国卷(大纲版)高考生物试卷。

2、《食物链和食物网》

3、《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2

一、案例呈现(本案例提供的主要是教学环节的设计)

1.新课导入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带领学生参观学校内的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特别仔细研究池塘生态系统,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分析池塘内的生物,尝试说说有哪些生物,可以怎样分类。学生的兴趣高涨,纷纷说出池塘中有水草、鱼、虾,还有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等等。紧接着,我又提出若缺乏了植物,该生态系统会怎么样?若缺乏微生物又会怎么样?学生也提出了很多问题,求知欲很强,从而我引入了课题生态系统的结构,提出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小到一片树林、一片草地、一个池塘,大到整个生物圈,都可以成为一个生态系统,各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和非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呢?

2.教学过程

探究1: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我采用小组讨论、举例概述生态系统。为了加深对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我紧接着提问:农贸市场中的无机环境和新鲜蔬菜、活的家禽以及附着在上面的细菌真菌等生物的组合能称作生态系统吗?使学生深度理解和把握“生态系统”这一概念。

探究2: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个重点内容,我如何进行高效的教学呢?还是采用探究式。在上这节内容的前一个星期,我就带领学生到学校的池塘采样,分组制作了一些生态缸。第一组生态缸内含动物、植物、微生物,第二组生态缸内缺乏植物,第三组生态缸内缺乏动物,第四组生态缸内用蒸馏水。比较观察这四组生态缸的变化。解决问题:①将池塘群落中各种生物进行归类,并指出划分类型的依据是什么?②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其地位如何?③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自学、自悟、合作,基本上对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的相关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设计表格,让学生完成表格的填写,加深学生对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识记与理解,从而得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以及各成分的作用。

探究3: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这个重点,我展示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图并且提出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所蕴含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让学生尝试写出一条食物链。在学生写出的食物链基础上讲解各生物的组分和营养级的名称。让学生尝试食物链的写法,师生相互交流,互相沟通,以突破难点。紧接着我用ppt展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

设问:①食物链与食物网有何关系?②食物网是如何形成的?③此食物网中共有多少条食物链?④最长的食物链是哪一条?⑤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有哪些?⑥哪些动物占有三个以上营养级?⑦猫头鹰与蛇存在着什么关系?以练带讲,通过学生的练,发现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及薄弱点,及时矫正巩固,真正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我利用学校提供的一些生物卡片,让学生上黑板摆出这些生物之间的营养关系,并且提出:若缺乏某种生物,其他生物数量会怎么变化。这样就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轻松松掌握知识点并理解透彻,真正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

二、教学体会

通过严格贯彻新课标要求的探究式教育,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和解题能力得到了提升。彻底改变了以往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更轻松了,学习效率更高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重视探究过程。在“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中,我考虑不仅应满足于学生动手探究,还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性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a-0083-01

科学课,可以采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理论进行“推拿”,针对科学教学中的症结“疏通经络、止痛祛疾”,把科学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在科学课上在使用推拿手法时,要对学生了如指掌,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方法不拘一格,注重逐步渗透,启迪学生的智慧,引领学生体会科学本质。

一、穴位明,痼疾清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痼疾,加以“施治”。

如在教学“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重的物体沉,轻的物体浮”,这是学生对于生活经验的总结。教师要找准这一病灶,加以施治。为了学生的这一错误前概念,教师给学生准备了很轻的回形针和很重的木块,然后把回形针和木块分别放入水中间放开手,学生发现较轻的回形针沉到水底,而较重的木块却浮到水面,学生的错误概念充分暴露,凸显了矛盾。经过对概念的深入分析,学生就能对自己的前概念进行批判,为正确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教师对于学生前概念的充分了解,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针锋相对,突破难点,建构学生的正确概念。

二、力舒缓,勤反复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育规律,对学生理解有困难的地方,重点“用力”。

如在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时,为了研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新物质,这一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我分步骤进行了研究,点燃火柴伸入装满了普通空气的玻璃杯和装满了新产生气体的玻璃杯中,观察火焰的情况,发现气体不支持燃烧。再制作一杯气体,把生成的气体倒到点燃的小的生日蜡烛上,发现蜡烛熄灭了,证明气体比空气重。再把新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使它变浑浊……最后,通过归纳扩展,让学生认识到这种气体确定无疑是二氧化碳,是一种新产生的气体,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属于化学变化。

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难点要重点施治、灵活展开,不遗余力的攻克难关。

三、手法多,巧施治

在科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教师要不拘一格,用各种可能的方法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如我在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时,“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这一概念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我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材料来辅助学生概念的生成。橡皮筋不停地往返运动,钢尺不停地上下往返运动,鼓面上的绿豆不停地跳动……都被用来证明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可见,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只要善加使用,就能够使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就如推拿一样,为了缓解病人的痛苦,推、拿、提、捏、揉等手法皆可用到。

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让学生触类旁通,教师多种方法的点拨若能唤起学生对于概念的深层理解,将是非常有意义的。教学要促使学生敞开心扉、快乐学习,理解所学的概念,为学生大概念的建构奠定基础。

四、懂深入,养元气

在科学教学中,不能急功近利,要逐步增进学生对科学的感悟。“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教学要追求神清气闲,在慢悠悠的节奏中努力向前。不急不躁,才能把握科学教育的真谛。

如我在教学“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为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师的教学不紧不慢,带领学生逐步认识了菜园里的简单食物链:青菜菜虫青蛙蛇老鹰,再通过“螳螂捕蝉”的小故事,认识了树的汁液蝉螳螂黄雀这一条食物链,引领学生进行辨析,掌握食物链概念。接着是一个角色扮演活动,7个同学扮演兔子等7种生物,模拟田野中的生态系统,用彩带连接食物链,彩带上挂有方向的箭头,表示谁被谁吃。快乐舒缓的学习策略,不断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挖掘概念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感悟。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做到持久有力、柔和渗透,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学习过程中,汲取科学养分,感悟科学本质。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4

关键词:高中生物;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考试大纲的具体化和再创造。教师和学生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和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与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然而,在一次布置学生看书的过程中,学生却对我唱到:“看书总是简单,考试太难”。这“简单”和“太难”既透视出了学生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对看书的困惑,也折射出了学生在教科书阅读策略方面的缺失。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怎样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我想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看法与体会。

一、如何阅读教材

精读和略读是阅读的两种最基本的方式,其中教科书的阅读应以精读为主,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带着问题阅读。根据学生要阅读的内容,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教科书进行精读。比如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可以设计以下问题:1.图中有几种成分?2.几条食物链?3.哪条食物链最短?4.哪条食物链最长?5.在最长、最短食物链中,猫头鹰属第几营养级?6.兔,鼠,食草昆虫是什么关系?7.蜘蛛、青蛙什么关系?猫头鹰与狐呢?吃虫鸟与蜘蛛呢?8.狐,猫头鹰有没有关系?9.含能量最多的成分是谁?10.含能量最少的生物是谁?11.猫头鹰获得能量最多,最少的食物链是分别哪些?12.此系统还缺何种成分?等等。带着这些问题来阅读,能使阅读更具针对性,从而提高阅读效果。

(二)精细研读课文。如果说问题为阅读进行了定向的话,那么,细读是体现阅读效果的关键。细读时要做到一个字、一句话,乃至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要把其中的准确含义琢磨清楚。为此,要特别注意:

1.捕捉关键字词。在生物学的概念中,有些是通过下定义而得到的概念,这类概念叫做定义性概念。在阅读这类概念时,应该把捕捉其中的关键词作为阅读的重点。例如教材中把群落的概念定义为:“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生物群落,简称群落”(《高中生物》第二册p76)。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把定义中的“一定的自然区域”、“各种生物”作为关键词圈点化线突出来同时在教科书上下、旁栏空白处做上批注,“农贸市场中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不能被称为群落,“各种生物”一般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关注“模糊”词语。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生物学中只有一条普遍定律,那就是一切生物学定律都有例外。正因为如此,在生物学教材中,对有关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活环境、遗传变异等的描述中,大量地使用了诸如“绝大多数”、“主要”、“一般”、“几乎”、“通常”等“模糊”词语,如“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等。这些“模糊”词语的运用,不仅使教材中阐述的生物学知识更加科学、严谨,也使其中蕴含着某些特殊的含义。如“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就蕴含着“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遗传物质存在”。

3.重视插图解读。图文并茂是中学生物学教材的一大特色。生物图表以其简洁明了,形象生动,容量丰富等特点在中学生物学教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此,阅读教材时一定要重视对相关图表的解读。读图时一方面要弄清图的类型和作用,分析构图材料的含义。如实心的圆点通过大小、疏密之分,既可以表示物质的浓度,也可以表示生物某些结构的明暗度,还可以用来表示一些无形物质的分布区域,如细胞模式图中的细胞质、细胞核和核糖体都可以用圆点来表示。

二、如何提高阅读效果

阅读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对阅读内容的记忆和理解上。因此,在阅读过程中,运用科学的阅读方法对于提高阅读效果至关重要。就高中生物学教科书的而言,阅读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提高阅读效果。

(一)概括要点。人的记忆并不是简单的堆积,而是以概念、原理的网格储存在记忆中。因此,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阅读内容如果单靠简单重复、机械背诵,往往会事倍功半。而最有效的办法是把这些内容进行条理化,概括出要点进行记忆。例如对于“基因突变”的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点来认识和记忆:1.基因突变的基本单位是碱基对;2.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可能会引起氨基酸的改变;3.基因突变只改变基因的结构和种类,不改变基因的数量。

(二)善于归纳。对于有些生物学知识,可以通过归纳特别利用数字的形式进行归纳,这样既突出了知识的重点,又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在学习细胞器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细胞器的种类归纳为“六体”: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核糖体、中心体、溶酶体,“一网”:内质网“一泡”:液泡。

(三)多用比较。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经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的事物,就比较容易记住。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多多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助于阅读效果的提高。生物学知识中一些知识,特别是一些概念具有相对和相关的关系。如Dna复制、转录和翻译,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发生时间、场所、模板、原料、产物和工具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归纳。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5

一、相似概念,举例辨析

描述生物群体的概念有“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如何有效区分不混淆?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步骤,首先将这些概念按照描述对象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出来: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然后引导学生举例进行辨析,如一个池塘里所有的鲤鱼属于一个种群,池塘里所有的生物属于群落,一个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而全球所有的生态系统就构成生物圈.通过举例辨析,学生能了解生态系统就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系统,这只是一个表观认识,我们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

二、构建概念模型,逐步深入

生态系统的类型有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等,这些生态系统里的生物和环境、生物和生物之间并不是互不影响的,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可将学生尝试分成多组,让每组以不同的生态系统为例,以概念图模型的方式画出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防止学生画图时不能确定方向,教师应提出以下要求:①因各生态系统里的生物种类众多,只要写出各种类型的代表生物即可;②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要求画出每种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③生物和其生存的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要求图中体现出生物与环境中的关系.

对于各小组完成的概念图模型,可通过设计问题组来进行概念的深入,第一组:①生态系统包括哪些成分?②生态系统中哪些成分是必不可少的?③捕食链包含生态系统中的哪些成分?通过第一组的问题学生会了解生态系统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大成分,其中生产者能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分解者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见,如果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将停止,生态系统就会崩溃.捕食链是食物链的常见类型,由生产者和消费者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第二组问题串:①生产者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来自哪里?②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什么?③能量在生物之间传递的形式是什么?传递效率是100%吗?④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什么特点?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可单独进行吗?⑥生态系统中存在信息传递吗?通过此组问题,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不可分割的,能量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群落,并以化学能的形成随有机物在营养级之间传递,但每种生物都会通过呼吸作用散失部分能量,这样能量流动具有单向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可通过碳循环的例子简要说明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利用、全球性的特点.另外,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可发生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它能决定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第三组问题串:①生态系统是一个静止的封闭系统吗?②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相同吗?与什么有关?③尝试构建生态系统概念的通用模型.第三组问题旨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保持动态平衡的系统,生态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系统的动态和变化,开放给生态系统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最后将各组绘制的模型整合成生态系统概念的通用模型,在通用模型里包含了生态系统的四大成分,展示了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环境之间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6

关键词:食品;冷链物流;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40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食品冷链物流的基本概念

食品是人们食用的物品,是一类特殊商品,具有易腐性、鲜活性、保质性等特点,其质的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观念逐渐从传统单一性向现代的多元化、快捷化变化。人们不但要求食品种类丰富多样,配送要及时迅速,还对产品质量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新鲜、安全、无污染。为了缓解食品行业的众多压力,提高食品行业竞争力,保证食品的高度新鲜、营养和安全,满足顾客的需求,食品冷链物流应运而生。食品冷链是指食品从产地收购或捕捞之后,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转入消费者手中,将食品始终保持在应用的温度条件之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供应链系统。近年来,冷食品的大量增长,食品流通过程越来越复杂性和人们对产品质量的认识的逐步提高,食品冷链管理作为物流产业的一个特殊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

二、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所提供的真实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中国内地各类生鲜物品的年总产量已达七亿吨,冷冻食品的年产量在3000万吨以上,总产值600亿元以上。另一方面,截至目前,我国共拥有2500多家规模以上的肉类食品厂,年产肉类6000万吨[3],且产量以每年5%的速度在逐年递增;规模以上的速冻食品厂2765家,年产量超过一千万吨,并以每年20%的幅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冷饮业4000多家,年产量150多万吨,并以每年6.9%左右的速度逐年递增;规模以上乳品业2000多家,产量1000万吨,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逐年递增;水产品产量4400万吨,且每年以4%的速度逐年递增[4]。另外2012年下半年,中粮集团大步进军了冷链行业,与国外企业成立了,中粮世通冷链物流着力打造中国冷链物流领先企业。

此外,从消费需求来看,国内的消费者对速冻食品、乳制品、冷饮的需求正在呈现快速增长。其中,速冻食品德销售额已经连续多年在全国连锁超市的所售食品日用品中排名前列,乳制品消费的年平均增长率已达15%~25%之间,并居世界首位,而冷饮市场的需费需求总量也达到了260万吨,人均消费量2公斤/年。

面对如此等量齐观的数据,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而众多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都开始转战冷链物流领域。

三、我国食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前景

1.产业地位受到重视。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物流业“第三利润源”的战略地位将得到凸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继续通过投资、劳动力投入实现增长的机会大大降低,企业继续通过产能扩大、工艺改造实现利润的空间也大大缩小。物流成本平均占企业总成本的30%,物流时间平均占生产和销售过程的90%,向物流要效益潜力巨大,成为企业在增长困境压力下,挖潜增效、提升利润的重要源泉。

2.外包需求加速释放。受经济增速趋缓影响,客户企业集中主业压力明显加大,将逐步加快物流业务和资源外包的发展进程。实施物流外包符合社会分工细化要求,能够明显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减少资产投入、提高物流效率。实施物流外包也将有效带动客户企业生产方式变革和流通方式转变,促进客户企业转型升级。物流需求层次的逐步提升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3.发展模式实现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物流业依靠数量扩张、资源投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对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要素资源带来较大负担。经济增速趋缓和要素成本提高倒逼物流企业发展模式转变。低成本、粗放式的传统经营模式将让位于高效率、精益化的现代服务模式。大规模、扩张式的资源投入方式将被功能性、集约化的资源整合模式取代,从而推动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4.组织方式深入变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世界经济竞争已经进入供应链竞争阶段,企业间的竞争将发展为供应链的竞争。上下游企业将打破封锁,渗透融合走向深入,强调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组织方式日趋普遍。物流企业更加关注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与客户企业间的联系将更加紧密,物流外包的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拓展为整个供应链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供了重要支撑。

5.产业格局加快调整。当前,我国区域产业格局加快调整,产业转移呈现新的变化。沿海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向内陆转移,对区域物流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将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推动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制造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物流业跟随“走出去”,对物流业的跨国投资购并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6.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物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必将提高物流业的标准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极大地拓展物流业的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关注,以低碳、绿色、环保为核心的技术革命将加速推动物流产业变革。

总之,我国冷藏食品物流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但冷链物流还存在诸多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行业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这一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桂春.蔬菜保鲜储藏的现状,趋势和对策[J].吉林农业科学,2007(04):37.

[2]间永立.我国冷藏物流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J].第三届全国物流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

[3]仝新顺.基于过程控制的食品冷链管理探索.商品储运与养护·供应链管理,2007(05):61-63.

[4]郑晨潇,刘泽勤,常远.冷藏运输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J].安徽农业科学,2012(33):16368-16370.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7

中国冷链物流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阐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其发展的诸多因素,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产品;冷链物流;问题;建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需求从温饱型向营养调剂型转变。国内消费的肉、蛋、奶、鱼、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小批量、多品种、高保鲜成为鲜活易腐货物运输的主导趋势。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认知度越来越高,这为低温物流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市场。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资料显示,我国由于冷链问题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1.3亿万吨蔬菜的浪费,总价值在100亿美元左右,其数量足以满足数亿人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可见,冷链物流已经成为“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1农产品冷链物流概述

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最终消费者的购物袋的全部过程都需要保持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所谓农产品冷链物流,是由食品冷链发展起来的,是指蔬菜、水果、肉类、水产、速冻食品等农产品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中,始终处于必需的低温环境下,以减少损耗,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防止污染的特殊物流过程。

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可以减少从产到用的消耗,有利于保障食品质量安全,扩大我国农副产品出口,有助于降低销售价格并增加农民收入。但是农副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面临不少制约因素,如基础设施不足、流通成本偏高、产销对接不畅等,急需政府在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上给予特别关注。

2我国目前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其食品消费增长迅速。随着收入的增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正在发生变化,导致易腐食品消费上升。同时,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意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但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应存在巨大问题。

2.1规范标准不成熟

我国虽然组织制定了农业国家标准300多项、农业行业标准900多项、农业地方标准1500多项,但没有任何一项标准是针对冷链物流来进行规范的。[1]加上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施、设备、温度控制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缺乏统一标准,信息资源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我国冷链物流技术指标也不完善,导致农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质量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食品安全。

2.2落后的基础设施

我国现有冷冻冷藏设施普遍陈旧老化,发展和分布不均衡,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导致我国冷链物流落后。

2.3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

目前中国市场上,无论生产企业、下游客户,还是普通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概念都比较陌生,对冷链物流的认识比较肤浅或不全面;冷链物流服务标准、企业从业标准缺失,非冷藏车进行冷链物流服务业务,造成企业之间恶性价格竞争,使有心投入高端硬件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企业陷入一定的困境。

2.4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滞后

我国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业务大多由供应商或自身完成,较多的分散了企业的精力,提高运营成本。而现有的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为中小企业,实力弱,辐射范围小,服务标准不统一,具备资源整合和行业推动能力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刚刚起步,仅有极少数物流供应商技术和设备能达到国际冷链标准要求,一般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冷藏运输,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服务。

2.5信息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人才

一方面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如条码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mRp\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应用较低,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尚未得到广泛利用。[2]同时尽管物流人才已经开始应用于社会,但能直接用于冷链物流的人才不多。

3改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建议

3.1农产品冷链物流应享受农业同等的优惠政策

发达国家把产后贮藏加工保鲜放在农业的首要位置,如美国农业总投入30%用于生产,70%用于产后加工保鲜。根据副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应将其统筹进入农业领域,给予农业同等扶持政策。

(1)免除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营业税。

(2)享受农业用电用水价格。维持冷链物流的低温环境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现企业支付一部分为商业用电价格、一部分为工业用电价格,成本增加近3倍。应允许冷链物流企业以农业用电计价,并根据冷库用电特点,按峰谷电价分时段计价。

3.2大力支持冷链物流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两到三年我国冷链物流的大发展期,企业急需国家政策扶持。

(1)要坚持把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作为“双百工程”的重点支持内容,加大支持力度。

(2)对企业冷库建设给予资金与技术支持。

(3)对购买冷藏车辆、专用叉车与货架以及建立检测中心等给予资金支持。

3.3协调解决冷链物流的运输困难

在运输和配送过程中,冷链物流业成本中过路桥费占较大比重,虽然国家高速公路开辟了绿色通道,部分省市干道也减按60%收费,但仍不能根本降低较高的运输成本。

(1)要减免过路费。据企业反映,过路过桥、高速通行费占总运输成本的15%-35%,有的甚至超过50%。应对农副产品物流配送车辆在各收费站给予免费或优惠通行的待遇。

(2)增加绿色通行证发放数量。冷链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绿色通行证不足、办理手续繁琐的问题,对重点物流企业和试点企业应优先颁发绿色通道通行证,在数量上也要给予照顾。

(3)放宽农副产品配送车辆进城限制。各大中城市要作为一项惠民工程,对农副产品冷链物流企业向超市、销售点配送的车辆放宽进城时间和通行路段限制,实现方便高效的物流配送。

3.4加快推进冷链物流行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

(1)制订强制性行业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冷链系统技术标准,保证冷链物流行业规范经营。

(2)推行商品包装标准。各行业要提出相关的包装标准,包括材料标准,标明产地、生产日期、重量、口味等,以及转基因等特别标识,由国家推行实施。

(3)政府要搭建信息共享平台。政府有关部门可建立物流信息平台,促进各企业之间信息共享。

3.5培养重点冷链物流企业

(1)加大财政金融扶持。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用于流动资金、基地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的贷款优先支持。

(2)给予有条件的冷储企业国家储备任务。给予承担一些储备任务,帮助其调整经营理念,增强竞争和应变能力。

(3)方便冷储企业融资。为企业开展仓单质押贷款、保兑仓业务提供便利,大力帮助冷链物流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其股票上市。

(4)鼓励企业与大型食品加工、餐饮和连锁销售公司的密切合作。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充当国际国内知名公司的储运中心和地区供应基地,拓展和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与客户结成紧密的战略合作伙伴,提高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8

关键词:高频考点任务型教学法合作探究

生态系统内容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一节是学习生态系统功能的基础,如何设计教学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呢?下面笔者就实际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设想。

首先我们要仔细研读新课程标准及考试说明,理清本节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状,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案,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我重点谈谈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新课导入:新课导入很关键,好的导入可以引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浓厚的兴趣,学生很高兴与老师互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一段关于江苏兴化水乡特色旅游的新闻视频进行导入,学生看得很认真。此处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思想,在旅游景区不要乱扔垃圾。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学案中所列出的两个思考问题:(1)油菜在江苏兴化这里生长旺盛的原因?(2)江苏兴化千岛菜花景区属于生命结构层次中的什么?

任务一:学生列举身边熟悉的生态系统的实例。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要强调关键词“相互作用”及“统一整体”,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列举出生态系统的实例。此时我拿出讲台下面的金鱼缸生态系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从而得出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进一步提出:“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那么不同的生态系统有相同的特点吗?下面就以个例2兴化千岛菜花景区的池塘生态系统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过渡自然。

任务二:以江苏兴化千岛菜花景区中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小组合作探究生态系统的组成。

将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通过投影展示在屏幕上,设计一些具体的问题,让学生有话题进行讨论。如:(1)写出池塘中的生物;(2)芦苇通过什么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黑鱼通过什么获得物质和能量?(3)水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什么?(4)写出池塘中非生物,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然后师生共同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此处关于生物群落中生物划分依据要交代清楚,不留盲点。本知识点例题巩固如下:

例1: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例题解析:根据题中“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可判定绿眼虫是生产者,就排除了B、C选项,再根据“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可选出正确选项D。

任务三:师生合作互动共同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建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难点,如何实现难点突破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先理清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关系,设问为什么分解者指向生产者的箭头线是虚线,从而引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关系,明确它们各自的地位,问题的设置要具有梯度,由易到难。

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存在的捕食关系引出下一个问题:食物链与食物网。

任务四:师生合作互动探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食物链的知识点在初中生物学中就学习了,可以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请说明理由。再以兴化千岛菜花景区一条食物链(油菜蚱蜢青蛙蛇)为例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已学知识,说清食物链的特点,如食物链的起点、终点、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同种生物在同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级别与消费者级别之间的关系等。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相互交错连接成复杂的营养结构。可以从具体实例中归纳总结食物网的特点。例题的设置要具有典型性,通过一道题能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既要考虑问题设置的思维深度,又要兼顾本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现状。具体如下:

例2.下列一些生物,请将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表示出来:

水稻蝗虫青蛙蛇猫头鹰田鼠

(1)该食物网有?摇?摇条食物链,猫头鹰是第?摇?摇营养级,?摇?摇级消费者。

(2)蛇与猫头鹰之间?摇?摇关系。

(3)大量捕杀青蛙短期内蝗虫会?摇?摇,猫头鹰会?摇?摇(增加、减少、变化较小)。

(4)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摇?摇和?摇?摇。

例题解析:首先需要把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第(1)题答案自然就出来了:3;第三、四、五营养级;次级、三级、四级消费者。第(2)题蛇与猫头鹰之间是明显的捕食关系,这学一点没有疑问,很多生忽略了它们有共同的食物——田鼠,从而漏掉了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第(3)题大量捕杀青蛙后,由于蝗虫天敌数量的锐减,短期内蝗虫数量会增加,若长期呢?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题中猫头鹰有2种食物——田鼠、蛇,大量捕杀青蛙短期内对猫头鹰的数量没有太大影响,故猫头鹰数量变化较小。第(4)题很好地巩固了上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这一知识点,答案应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食物网特点:①同种生物在食物网不同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的级别(或者消费者的级别)可能不同;

②两种生物种间关系可能出现概念的重合:如?摇?摇和?摇?摇关系;

③?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摇.

引导学生得出: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任务五:随堂训练及学生谈学习收获(即课堂小结)。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9

联盟近期事态分析

本期联盟事态分析分为新旧两部分,简单地说,就是“新英雄推出”和“旧英雄重做”。

我们先来说说最近的新英雄,我们知道国服更新起来不怎么给力,前一段时间一直有“人家英雄都102个了我们还99”这样的说法,当然这种抱怨没有什么特别实际的意义,因为截稿时人家104已经进了测试服,而我们好歹熬出了第101个英雄婕拉。我已经不能用ChinaJoy来找找借口了,因为CJ已经过去了——当然9月22日会有一场不错的线下庆典,我到现在也只是从网站上知道这条消息,私底下没任何人通知我参加,所以我和大家一样,目前为止都只是在看着天鹅飞,三月不识肉味。

当然肯定也有玩家不依不饶:为什么韩服都能同步我们不能。这是只能说是策略问题,也许韩国同胞没有我们懂得挣钱,没能把龙年限定皮肤限定上时间段一年卖上八次,也许是其他什么原因。当然我想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在不久的将来。

美服更新的两个英雄和重做英雄无疑为我本期主要想说的内容增加了不少可思考的信息。比如我们知道曙光女神雷欧娜的宿敌平田君啊不,是皎月女神戴安娜王妃——也许不是个王妃——作为近期具有突破性的ap近战进入了联盟的视野,戴安娜的优势在于技能特性上来讲,较为合理地使ap爆发和机动力配对起来,所以自然有不少玩家将她和阿卡丽做以比较。我们还是能看出很多不同的:戴安娜的伤害更加依靠技能的连续释放来造成稳定伤害,而不是保证近身肉搏的突然爆发。她的大招即便不依靠Q技能新月打击的月光特效重置冷却时间,其CD也相当短(满级时基础CD仅仅12秒)。而且Q技能的ap加成高达0.8,魔法消耗仅有55,这简直在对线上提供了不俗的压制力,诡异的弧形弹道可以弥补一些技能速度上的不足,也会给敌人的判断带来影响,总体来说,这个英雄的设计思路不俗,实际表现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出色,但是如果操控权落在忠实和喜欢这个英雄的玩家手中,还是可以打出不错的战绩的。

再来看看尚未真正实装的傲之追猎者瑞格,目前它的技能已经基本确定,采用一个5点上限暴怒连击点系统,当瑞格使用一个技能,就能积攒一颗连击点,凑满5点就可以使用一次暴怒版本的技能,这个技能将在Qwe技能的基础上增加效果,并且独立CD(你可以参考杰斯的技能,切换形态时候两套技能都是独立的冷却时间),所以颇有战术意味。这个据说是羊刀设计的英雄目前有在传统上的创新,传统在于仍然没有给一个刺客型英雄硬控制,而是给了草丛突进(这是其他英雄都没有的新技能)、指向性减速以及短时隐身能力(甚至暴怒下还有一定的恢复能力),这个英雄目前来看上单的效果还不错,打野速度一般,但是反野效果还不错,而且在六级后获得敌方视野加上隐身能力,使得Gank和生存成功率大增。九言是很期待瑞格可以作为一个看起来不那么imba的新英雄,活跃在排位赛和比赛局之中,这大概是一个近战英雄目前最好的归宿。

另外,随着德邦总管赵信重做后重新出坑,无疑大大激发了拳头组的信心(他们其实还是在偷偷地改不那么成功的寡妇和老鼠),接下来我们将看到重做的不祥之刃卡特琳娜——从技能到模型都重新制作了,不知道曾经颇喜欢使用卡特的空心大人会不会因此回归。在整体思路上,新版的卡特琳娜取消掉了触发型技能w而换成了一个周围伤害并提供加速的短CD技能,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四伤害技能英雄,但是她还有ap和aD的双加成,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科技刀还是三相(羊刀快被人遗忘了),都有可能成为卡特的心爱之物,我们是不是很久都没有玩到双加成的英雄了?更何况,卡特琳娜是一个无消耗的英雄,无消耗!

说到无消耗,我德玛西亚大盖伦也有了一些修改,增加了盖伦的后期输出能力,来避免其疲软的现象,这种修改能产生多大的效果,截稿时还没有正式上线。我们就先耐心等待婕拉、戴安娜、瑞格以及更多新内容的陆续到来吧!

食物链概念下的英雄联盟

九言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虽然大家都有些诟病LoL目前在战术上太单调了,都是打野上中单,下路辅助加aDC的套路,这么玩下去到底好不好玩?

说实话,我也曾经困扰过,这种不成文的规定到底是不是应该存在,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打得随意一些,或者说有想法一些?后来我发现,其实是我自己想多了。

首先来说,游戏需要规则,很多玩家抗议LoL固定分路做法的初衷,是因为参考了Dota目前的五号位概念,作为同类型游戏来说,比较是可行的,但强求则是愚蠢的。这就好比一定要在《轩辕剑》中加上一招飞龙探云手一样无聊,我们简单地比较一下这其中的不同就会明显发觉,相比Dota的地图设置和英雄定位,线上塔点是对称的,小龙是在下路河道的,野区Buff是来团队运转的,而英雄是有分ap和aD加成的,单就这些点来说,你如何强求LoL也打311?你如何强求LoL中做出一个五法师的阵容?这不是搞笑又是什么呢?

游戏必然要遵循规则,野区不可能放,而队伍基于进攻和防御属性上的平衡也不可以被打破,我们看一下最近的国际比赛,m5的双游走战术已经趋近成熟,但这种仅仅出现在比赛局中的打法也仍然没有放弃三条线和野区,“优势路”和“劣势路”的说法并不存在。作为我们平常游戏的玩家该怎么做?这就是我接下来要说明的问题:我想用食物链的关系来说明现在的阵容概念,尤其是针对上单位置。

和我们之前对于排位赛的指导中所说的一样,上单位置足以说明很多问题,这个位置是LoL整体表现的缩影,而且在目前的大部分对战之中,上单不仅仅是位置在“上”,在食物链中,也作为顶端的概念存在。我曾经设想过一些概念,都说打野英雄是前期带节奏和打优势必备的,这种优势如何建立?Gank上路、Gank中路、Gank下路,并且要成功,这三路中哪一路最容易得手?无疑是撤退线路较长,线上人员较少,且山高路远难以支援的上路——这还不包括上路本身的定位。在现在的比赛局和中高端排位中,从前期过渡到中期,拿龙、团战更重要的是有够能打的上单,虽然九言一直强调,中低端排位的核心还是在aDC,但是从整体趋势来看,最需要玩好的点,在上单。只有上单位置,可以从地图的顶端吃到底端(而且他也需要这么做),而绝没有aDC从底端吃上去,因为能够开口吃肉的aDC,所需要的营养和准备,实在是太多了。

关于食物链的自说自话

做了如上这么多的陈述,主要的目的是给思考“如何能变强”的《英雄联盟》读者玩家一些基础概念上的启发,九言最近也在收集一些玩家的提问,但有一些作为编辑还是很难回答的,比如说“兰博下路怎么对付eZ”,或者“什么英雄可以克制上路的大头”?这已经不仅仅在于英雄相生相克的问题了,这还代表了当局玩家的整体水平和游戏思路,九言已经很久没有见过上单的大头和下路的兰博了,这可让我如何发表观点。

其实,我说这些还是有所保留的,游戏是人玩出来的,ipL上瑞雯中路都可以压凤凰,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尝试多一些可能性呢(这种变英雄不变位置的做法,和我们的整体理念并不相悖)?回答是“适合”或者“不适合”,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既然现在上路和中路都是单线,那为什么不可以互换位置呢?

有一些玩家确实这么做了,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当时的情况。其实很多中上换线的做法,是为了压制某些英雄,比如说中单泰隆,突进爆发和沉默+减速的软控制看起来可以压制不少的ap英雄。但是九言这里要说的,则是中路和上路在战略位置上的不同之处。这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为中路英雄到6级后对于整体战局的变革;二为上路英雄的生存力和爆发期对整体战局的变革。

如果你不能理解,我们来举例说明,为什么ap卡牌一定要中单?答案自然是显而易见的:半球大招的支援,中路无疑是最容易达成也最灵活和难以防御的。那么,有同学可能会问,死歌(死亡颂唱者卡尔萨斯)的大是全球的,那可不可以走上路呢?

这点我们自然还是要分开来说,首先上路是一个长线的单线路,死歌是否能够适应并胜任拉锯战、控线问题、塔下防守以及对上半个场地的控制?腿短的死歌能否在突进英雄和打野英雄的双夹下生存或者反杀,又是否能够做好对其他路的支援?这还不是重点,重点在于,你打算在中路放置一个什么英雄?

上单半肉aD、中单ap的打法不是凭空臆想,而是需要根据双方阵容来选择和体量。双ap的打法并非没有(上路吸血鬼、中路凯南,而且这两个英雄没到线上前完全可以换位,凯南还可以改打aD),但是仍然要看到对方的阵容,我们还会看到中单或者上单皆可的加里奥,他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压制ap英雄或者很好地推线和支援(这种传送流的加里奥我们也常见到)。上单半肉的出现,往往是为了配合和弥补前期Gank型打野英雄吸收伤害能力的不足,而且现在坦克联盟中能上位的英雄,也往往需要承担期打野或者上单的位置——你总不能让apC或者aDC出太多的肉,而上单位置则是全场中最容易达成“能抗又能打”定位的“战士”型英雄活跃的舞台。

上单食物链解析

我们首先要说,上单的食物链其实是一个圈,没有真正的食物链顶端,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尽量使自己的英雄强势地占据食物链上层,而不是作为始终被捕食的存在。上单位置是最容易找到人头感的位置,你在一两级的时候就可能面对生死存亡,你最有可能单杀对面的英雄,你可以帮助半场的野区英雄,甚至自己深入对方野区进行清野和反野工作,当然这一切,基于你顺风顺水的情况,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你往往可以握住大量的人头,带领团队胜利;即便是输了,一般也没有队友会特意责怪你,因为你看起来已经做得不错了。当然,如果这局玩上单坑了,你就会发现对方有一个疯狗猛虎一样展开屠杀的上单英雄,多么真实而常见的例子。

在目前的可上单列表中,有一长串的名字,就好像我们在排位赛指导中说的一样,上单位置有太多人可以打了,aD英雄、ap英雄,甚至是双修的英雄,这里面我们虽然说食物链,但也仅仅是从一些大范围的角度上出发,比如说我个人认为奥拉夫上单是完虐吸血鬼的,但是我知道有很多读者会马上蹦出来反对我,无论他们使用的是奥拉夫还是吸血鬼。

所以我所谓的食物链概念,其实并非是一个英雄间谁克制谁的简单理念,那不实际,因为召唤师就不行,再好的英雄也是渣渣。我只是提出这样一个概念,来帮助你认清局势,我有一些一起玩的朋友,其中有不少都是老玩家,但死活就是不看阵容,阵容里有eZ他选男枪,阵容里有刀锋和乌迪尔他选诺手——这已经不是为个人智商着急的问题了,这是不动脑子的问题——扯远了,我们在上路对线时候,经常会遇上诸多的问题,但是,请根据如下的分析,来看看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

九言看上单食物链

最重要的是,永远不要和版本较劲,当一个英雄强势时,你偏不信要去用弱势英雄打爆他,那你一定会把他喂得很肥,然后队友表示你是大坑。

如果你有theRainman对百万大提莫一样高的热情,你可以坚持己见,但你的队友也会坚持你是一个大坑。

匹配中,你一定会遇上宿命中的对手,哪怕你明知道一定打不过对方,也还是要努力做到最好。

除了第三点说的,不要忘了上单也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还有打野的好基友。很多玩家都只考虑如何单杀掉对方,被Gank了反而骂对方不是纯爷们,亲该洗洗睡了。

排位赛上,先选先被针对,后选要针对对方,否则排位就和匹配没有区别了。

了解食物链上都有哪些英雄,不如去了解所有的英雄,这样也就免去了遇到奇葩选择的困扰。也能在对拼、Gank和反Gank中从容不迫。

无论先选还是后选英雄,你都有根据对方选择的回旋余地。这个余地,是自己的天赋、符文,还有自己的队友。

进入游戏之后,你还有回旋的余地,这个余地是你的装备和场上的实际情况。早早出忍者鞋或者水银鞋,锁子甲或者饮魔刀,往往能使你获得不俗的减伤能力。

没有其他的回旋余地了,有的只是你打得过和你打不过,食物链就是这么残酷,被捕食的永远被捕食,你可以逃,但不可能反吃掉对手。

再次重复,上单食物链,只是这个游戏的一小部分,你吃不掉的,队友可以帮你吃;而你可以尽量找到你吃得掉的目标,别忘了,你可是个上单英雄啊!能不能霸气一点?

目前的版本中,上路英雄可以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状态,无论是热门的石头人墨菲特奥拉夫、兰博、德莱厄斯、杰斯、贾克斯,还是老牌玩家喜欢的伊瑞利亚、瑞雯、嘉文四世、辛吉德,甚至于是阿卡丽、凯尔或者凯南等等不常见到的上单位置,都不容忽视。我们应该从英雄出发,但考虑实际战斗中的情况,积累战斗经验,毕竟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在上路对线中失败死掉,并非因为打不过(你明知道打不过还会上吗,自然老老实实缩塔补兵了),而是因为不了解。

到目前为止,适合上单的英雄九言统计就有近60个,在这个庞大的英雄列表中,我们很难用简单的篇幅去描述和说明到底什么是你应该用的,请记住下面这些面孔,他们都是现在上单的一把好手,如果你想打好这个具有领导性的位置,一定不要忘记谙熟他们。

食物链的基本概念篇10

关键词:系统;交换;要素;主体;普遍性

中图分类号:n941;n945.1文献标识码:a

中山大学张华夏教授在《系统科学导论》一书中指出:“现代自然科学告诉我们,包括观察者在内,自然界任何系统都有物质、能量、信息三个方面,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通常都是通过交换物质、交换能量或者交换信息来实现的,它们可以表现为物质、能量、信息的流……”[1]。这就告诉我们,系统作为一个新名词,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体,一件事物,一种生活,或一个规律,它更多的是代表一个过程,一个新的概念体系演化演进的过程。参与系统演化的要素包罗万象,可以是天然物质,如分子、原子和星球,也可以是精神化的物质,如火车、飞机。可以是能量、信息,也可以是精神、意识,甚至还可以是空间、时间。这些要素虽然纷繁宠杂,但基本可以归纳为六大基本交换要素――物质、能量、信息、空间、时间和精神,这六大基本交换要素或直接或间接地借助媒介、平台相互交换,形成交换链,即构筑形成我们所认识的系统。

一、交换乃是一种物质、精神乃至思维的广泛存在

作为一种现象,交换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科学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已为我们每一个人所熟悉和明白,似乎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但问题在于,生活实践是一回事,理论思维又是一回事。

首先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交换概念是一种广义的交换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科学实践中的交换概念有相当密切的联系,但也有相当的区别。它既包含直接交换,也包含间接交换;既有多次交换而形成的交换链形态,也有一次交换后消亡的瞬时交换形态;既有广播式的主动交换,也有接受式的被动交换;既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间的交换,也有半虚半实的实物与精神的交换;既有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纯精神的交换,也有完全看不见摸不着的纯虚拟交换,等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司空见惯的买与卖,乃实物(商品)交换;口号激励,乃精神交换;河水流动,乃能量交换;广播教育,乃思想交换;互联网,更不但是广义上的交换,也是一种狭义交换。

在思想精神领域,我们常说的精神食粮、思想交流,也是一种交换。通过不同的形式,如读书、展览、报告、演讲、参观等,与别人交换交流,与前人交换交流,与古人交换交流,汲取他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思维,这是交换。

在恢宏的宇宙星系间的碰撞、生成和分离,是交换;宇宙四种力的相互作用,是交换;自然科学中,每一个新的发现或发明,每一个新学科的创建,实质就是增加一条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交换渠道。

在人类社会,从原始人到现代人的社会发展史,实质就是一部交换发展史。原始人先以打猎捕鱼为生,后农耕,再机耕,再到现代的基因育种,是一部人类社会与自然的交换史。原始人类栖河流而居,河流即提供人类的基本生存保障,也提供人类社会与外界的交换交流手段,所以早期全世界的城市都是在大江大河旁繁衍发展的,河流与人类的进步和繁荣息息相关。及至现代,虽然人类聚集对河流的要求不是那么直接了,但人们对河流生态保护的期望值更大了,人类与河流的交换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除此之外,在人类社会发展每个关键环节,都是以某种技术发明和发现为前提突破的。每一次突破其实质就是一次人类与自然界交换关系的突破。火的保存和应用,改变了原始人类生食的习惯,从而促进了人类大脑的进化。车轮的发明,为人类便捷、快速的旅行提供了可能。语言与文字的进化更是直接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文字的发明,是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标志,世界上有文字的文明民族是极少数,但我们中华民族的四大发明,全部与交换概念息息相关。火药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人类改天换地的能力;指南针的发明,是人类扩疆保土不可或缺的工具;纸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更是将人们的思想成果代代传承,使得人类文明的积累有了实物上的保证,也使更长时间更大空间的交换成为可能。

现在的互联网络,更是在一个新的发展层面上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交换领域和交换手段,它的发展前景现在还无法估量。

二、交换六要素与交换链

交换即是一种广泛存在,那么我们要问:什么是交换的基本要素或者最小交换要素?

我们以为,虽然浩瀚宇宙以及我们人类社会交换的形式千差万别,交换的种类多如繁星,但所有用于交换的要素,总可以还原归纳为六大基本要素,即:物质、能量、信息、时间、空间和精神。

物质、能量与信息作为交换的基本要素容易理解,也为科学界所公认。但时间、空间和精神也可以算作交换要素吗?它们有与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样的交换地位吗?

是的,时间、空间和精神也是基本交换要素,它们有着与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样的地位。事实上,不仅时间、空间和精神有着与物质、能量和信息一样的地位,在很多思维环节,在科学前沿,在多维度的维度方向上,时间、空间和精神要素的重要性远远大于物质、能量和信息要素,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黑洞辐射理论等理论研究即是如此。

物质:这是人们最早认识的交换要素,也是六大要素中第一要素。远古时代的人类为了生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食品――能填饱肚皮的森林瓜果、鱼类等物质,这类物质一般可通过采集得到,但不长时间后人们就知道通过相互交换也可得到这类物质。当然这里说到的相互交换,有原始的物物交换,有商品交换,有强制交换――战争,也有被动交换等多种形式。不管怎样,物质作为人们认识的第一交换要素,它给人们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扩大、延续和改善人们的生存空间,这是原始人类对物质要素交换性质的原始认识,也是时至今日人们对物质交换要素的基本认识。

在纯自然界,恒星的演化,新星的爆发,黑洞的吞噬,动物间的弱肉强食等交换现象,虽然其交换的媒介、平台千差万别,但总可以归纳还原为物质交换。

在人类社会,非纯物质,即精神化了的物体,如火车、飞机等物体的运动,虽然这些物体运动引起的交换不仅仅是物质交换,一般都含有能量、信息等要素交换,但基本的还是物质交换。

能量:对能量交换要素的认识,东西方各有几千年的历史。欧洲文艺复兴后,人类社会的进化开始加速。1790年,随着瓦特蒸汽机发明的全部完成,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革命”时期,“煤”作为人们认识到的第一重要能源走上历史舞台,其巨大的交换作用迅速为人们所认识,由此带动了近代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随后在石油、电能等新型能源的持续推动下,近几百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类的生存空间持续扩大,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亦持续增强。由于煤、石油等能源大规模地参与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交换,当今地球上每个人因此平均消费的商品――即物质,不仅数量,而且品种和质量都是以往任何时代、任何个人――即使是国王或皇帝――都不可比拟的,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延续。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煤、石油等能源持续不断地大规模参与现代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交换,人类社会自组织能力才不断加强,现代人类社会的交换链才不断地延长,以至人们到现在还看不清本轮社会发展浪潮的尽头在那里,只是担心地球上的化石能源枯竭后怎么办?

信息:信息是人们认识到的第三大交换要素。请注意,我们这里讨论的信息概念含有控制概念成分。1948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申农和维纳相继发表了信息论的奠基之作《通讯的数学原理》和《控制论》。信息论第一次作为一个全新的科学理论展现在公众面前。维纳在《人有人的用处》一书中指出:“信息这个名称的内容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西。”[2]而我们认为,信息的交换意义是:在某一时间传递一组基本交换要素在某一组空间、一组时间和一组维度的状态分布,而控制则是欲使这一组交换要素的状态分布即将发生改变的信息。

信息论的认识和建立,使得物质或能源乃至精神及精神的复制物――制度,发生大规模的交换和流动有了可持续性的保证,换句话说,就是它使人们所能认识和控制的物质交换的时间或空间大为扩展,人们认识和控制物质的思维维度也大为增加。人类历史上虽然也多次发生过大规模且较为持续的物质和能源流动,但持续时间都不长。例如古罗马帝国的崩溃,的失败,成吉思汗帝国的瓦解,这些莫不与当时人们对信息的认识和使用有相当的关系。

应该指出,信息论的建立并不是说古代社会就没有信息的运用。事实上,古代社会有而且还有很多成功运用信息的范例,著名的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即是一例。只是这些信息的运用较为原始,较为零散,较易破坏,难以持久。

空间:空间要素是与物质要素密切相关的一个基本交换要素。乌杰教授说:“我们说系统存在离不开空间和时间,仅仅说明系统存在与时空的不可分离性,决不是说空间和时间是独立于系统之外的某种实体,即如果把空间和时间看作独立的物质,那么,它们就是与物质分离的,并且作为不同于物质的另一类独立的实体。”[3]这是说任何物质的存在都是一定空间的存在。一般说来,当我们看到或感觉到某一物质发生交换时,相应的空间也将发生变换,只是我们大多时候看重的是现实的物质交换,而对相应发生的空间变换常常视而不见。即使那些特殊形式的物质,如磁场、电场、引力场等,当交换发生时,我们看到的引力弯曲、磁场扰动等,实质就是交换的一种表现形式。

从亚里斯多德时代不知空间与时间的关系到牛顿的绝对空间与绝对时间,再到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人们对时空的认识一地深入,空间作为系统的一个基本交换要素的作用也渐渐为人们所认识。

时间:时间是与物质要素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基本交换要素。通常情况下,空间和时间是紧密相关的。现实世界中,物质的存在、变化或交换需要时间,需要时间这个参量来表述。另一方面,很多情况下,时间还直接参与了交换。社会生活中我们常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就是说我们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得到了某种利益的最大化,而这种利益换了一个时间段很可能就没有了,或者达不到最大化,这里我们不是看到了时间要素参与交换的影子吗?

大爆炸理论认为,我们这个宇宙的时间起于奇点,止于黑洞,是说时间有方向性。但这种方向性在牛顿力学中表现得并不明显。“然而在广义相对论中,情况则相当不同。这时,空间和时间变成为动力量:当一个物体运动时,或一个力起作用时,它影响了空间和时间的曲率;反过来,空间-时间的结构影响了物体运动和力作用的方式”[4]。

精神:这是最有争议的一个要素。有人说把精神或意识列入交换要素,是否会陷入唯心主义或唯识主义的泥坑。事实上,我们以为,唯心与唯物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的唯物,在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大量的信息是从书本、前人和旁人处获得,这些获得的信息绝不会百分之百真实或适用,即使你直接获得的第一手信息,你也不能百分之百保证它是真实或适用,既然如此,这些信息我们拿来运用,是不是就有了唯心的成份呢?反之,所谓的唯心也是如此。因此,我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唯心与唯物交替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或证伪的过程,其最终的认识结果还要用实践来检验。

判断精神或意识是否是一个交换的基本要素,重要的还是要看它是否参与了交换。社会生活中,“物质变精神”或“精神变物质”的事例俯拾即是,小至百姓婚丧嫁娶,大至江山易位,其中有多少“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故事。可以说,叙述历史,创造未来,只要涉及到人,就总有精神交换的故事。现代社会,大量的物体是精神化了的物质,放眼望去,我们身边有几样物体不是人工制造或加工过的,前面说的飞机、火车,我们身边的桌椅板凳,乃至山川河流,无一不为人类所染指,可以这样说,现在太阳系中,除了太阳不为人类染指外,其它又有几多物体不为人类所控制,所加工,所染指呢?因此,我们说精神不但是六大基本交换要素之一,而且还是一个既特殊又活跃的基本交换要素。

三、交换媒介与交换链

认识了交换,我们当然还要认识交换链和交换媒介。交换现象发生时,很多时候都要借助一个交换媒介或平台,特别是物质交换,直接发生物物交换的现象非常少,绝大多数的物质交换还是通过媒介或平台来达到交换的目的,这不但在我们人类社会生活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生物界是如此,在纯自然界也是如此,因为物质交换最低限度是要有一个交换空间的,这里的交换空间即可认为是一个交换媒介或交换平台。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可以认为实质就是一个交换平台的发展史。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国家、市场、城市等概念是不是交换平台?往下一个层次,公司、股市、各种经济协作组织、互联网络等等,是不是交换平台?事实上,人类社会每一次大的革新、发展和进步,就是一次交换平台的革新、发展和进步。

在交换媒介方面,首当其冲的是文字。文字即如余秋雨所言,是每一个民族文明起源三大要件(即:文字、城市、使用金属)之一,也是我们人类精神传播、交流和保存最重要的媒介。货币则是最典型的交换媒介,它是被马克思称之为等价交换物的东西,完全是人们创造出来专门用于商品交换的媒介。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其中的两种发明――纸与活字印刷,作为两项重要的辅助媒介,直接为文字的记录以及人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的大普及、大传播和大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交换概念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与发展的概念,所以交换必然要形成交换链。事实上,某一次交换或某次瞬间交换通常只是某一条交换链的一个环节,一个片断。在广义论述交换的意义时,我们一般只用“交换”这个词,而不用“交换链”这个词,这时的“交换”概念事实上已包容了“交换链”的内涵。

一条交换链的构成有多种形式,可能是单一的物质交换链,如物物交换,新星爆炸等;也可能是六大基本要素混合形成的交换链,如民族战争;当然也可能是六大基本要素中的某几个基本要素混合形成的交换链,如物体机械运动,分子运动等;甚至还可能是六种基本要素混合而形成的一个中介平台,尔后再形成的交换链,如由货币发展而来的股票市场,甚至由物理学中的场(电场、磁场、引力场等)的概念发展而来的星系运动。

在交换链的传递形式上,可能是单向交换链,这很普通也很常见;也可能是双向交换链,如国际贸易收支平衡;可能是多向交换链,也可能是多向多维交换链,所谓的复杂性系统可能就是这类交换链;可能是长时间跨度交换链,也可能是瞬间发生的交换链;可能是超微空间交换链,如核爆炸,也可能是大尺度空间交换链,如星系演化;有可能是单周期交换链,也可能是多周期循环往复交换链,如人类社会。

从某种程度或某种角度而言,交换链概念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个新维度,它上面的每一个链节或链节点,都将遵从一条或数条或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或人类思维的规律、定理与定律。如若不遵从,那或是这条交换链根本就不成立,或是这其中还有我们还没认识到的科学规律,或是我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能足够整体认识这条交换链的高度和水平。

四、交换要素的主体

有要素自然应有主体,不同要素组合而形成的交换链当有不同的主体。在了解和认识了六大基本交换要素和交换链概念后,我们自然要问:谁是这六大交换要素或交换链的主体?谁可以充当这六大基本交换要素或交换链的主体?

从认识论角度而言,我们说系统,只有系统这个概念可以超越这六大交换要素,驾驭这六大交换要素。也只有系统这个概念可以将这六大要素组织起来,控制起来,充当其主体。

系统概念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们之所以要借用系统这个概念来说明、解释这个世界,深层次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经验性的积累过程,当自然、社会、物质和精神等领域种种规律的认识积累到一定阶段,一方面,人们会发现这个世界不但在量上还有很多的事物不为我们所知,在质上也有很多事物不为我们所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近几十年来,人类在征服自然界的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以往几千年都未曾取的得成绩,但在这些成绩的背后,那些不被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所谓的复杂性事物,不但内在质地我们常常不知所以,就是其外在表现形式我们常常也是模糊不清。这种情况下,为了使我们已认识的事物与我们暂时还不太认识的事物联系起来,挂起钩来,人们就创造了系统这个词,这样既便于交流与讨论,也便于将问题引向深入。这是系统思维观察与思考问题的一个基本方法。

六要素说将系统交换或曰系统思维问题引向深入,它既有利于宏观把握系统间的变化和发展,也有利于微观解释系统内自组织能力发生、增强或减弱的趋势。在我们应用交换链概念解释种种自然与社会现象时,明确组成交换链的六大基本要素,无疑使我们的系统、系统交换和系统思维的讨论有了更加具体和明确的对象,也为我们系统学、思维学的创建提供了又一可能的路径。

[参考文献]

[1]颜泽贤,范冬萍,张华夏.系统科学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9.

[2]维纳,陈泽.人有人的用处[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