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报告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5:00:58

农业发展报告篇1

本刊讯10月26日,《中国农业展会发展报告(2015)》正式,这是我国农业展会领域的第一份行业发展报告,其中还摘录了2014年度优秀农业展会名单、8家5a级农业展会介绍和农业展会分类认定指标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引导农业展会科学健康发展。

“农业展会在展示农业农村发展成果、促进农产品贸易、拓展流通渠道、培育农业品牌、加强农业交流合作等方面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农业部在近年来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组织专家团队经过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编写了《中国农业展会发展报告(2015)》(以下简称《报告》),旨在帮助各界全面了解我国农业展会发展现状,找出我国农业展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品牌展会经验,探讨如何培育我国农业展会品牌。

《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农业展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归纳提出了农业展会五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第二部分分析了我国农业展会的行业现状,运用调查和统计数据重点介绍了中国农业展会的阶段性特征;第三部分总结提出了农业展会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第四部分介绍了国际上举办展会的先进经验;第五部分展望了农业展会的发展趋势,重点就转变政府在农业展会发展中的职能和定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张合成介绍,编辑《报告》,一方面为准确定位政府在农业展会发展中的作用。我国农业展会的公益性和发展现状决定了政府是其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政府要积极调整和转变角色,统筹规划,将农业展会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对农业展会进行引导、支持和规范,着力培育品牌展会。应从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建立市场规范和鼓励市场自由竞争三方面着手推进农业展会市场化进程,将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展会纳入产业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强化农业展会创新意识、规范农业展会办展行为、培育参展企业和展会文化等措施,打造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农业展会,推动我国农业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信息化进程。

农业发展报告篇2

农业部组织专家开展小麦冬前

管理指导服务

本刊讯目前,冬小麦播种接近尾声,总体进展顺利,但黄淮部分地区旱情较重,对小麦播种、出苗带来一定影响。为切实抓好小麦播种和冬前管理,确保意向面积落实和壮苗安全越冬,从10月28日开始,农业部将在河北、山西等11个小麦主产省开展小麦播种出苗情况调查和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据悉,冬前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活动为期1个月,农业部将组织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及主产省农技推广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分析小麦苗情,提出分类指导措施,同时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服务,重点落实抗旱保苗、镇压保墒、浇越冬水等技术措施。

发改委:

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本刊讯发改委表示,2014年将继续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冷链物流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北方大城市蔬菜流通设施的扶持力度,改善蔬菜存储流通条件。研究制定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目录,引导各级政府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社区菜店等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中央财政8亿元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

本刊讯财政部日前消息显示,近日中央财政下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8.05亿元,大力支持以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为主体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农业竞争力。其中,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4.6亿元,“一县一特”产业发展项目资金3.45亿元。项目建设范围涉及北京、河北、内蒙古等28个省区市,大连、宁波、青岛3个计划单列市。据了解,中央和地方投入的建设资金全部落实以后,将建设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项目49个,“一县一特”产业发展项目76个,有效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发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

开展农村土地整治

农业发展报告篇3

2016年10月底我来xx乡任职副乡长,分管农林水牧,近三年,我通过实地考察,与村民面对面的交谈,对于我们xx乡的农业总体发展情况有了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现我就xx乡的农业发展基本情况、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一、xx乡基本概况:

xx乡位于湖南芷江县东南部,乡政府距县城24公里,东南接怀化,西毗罗旧、岩桥乡,北邻罗旧镇。全乡行政区域面积74.01平方公里,下辖阳和田、庆湾、拾担、xx、干塘坪、柘莲、电冲7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2017年底全乡有3872户,总人口10739人。全乡多为丘陵地,地势比较平坦,有丰富的煤炭,紫色沙质岩、石灰岩等矿产资源,有xx、拾担、庆湾三个农贸市场,优质稻生产、两系杂交稻制种、柑桔、水蜜桃、蔬菜、三元杂交瘦肉型生猪养殖、黑木耳种植、稻田养虾等基地。境内有清水冲小一型水库一座,库容15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120亩,有金鸡冲、清叶、邓家界、洞山、双岔溪、葫芦冲、小路冲小二型水库七座,库容5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00亩。全乡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大部分靠外出打工为主。其中全乡水蜜桃1350亩,优质稻近1万亩,柑橘4000亩,香甜瓜340亩,金秋梨240亩,稻田养虾148亩,黑木耳40亩,生猪存栏3800头,香猪230头,肉牛110头、葡萄200亩、香葱80亩、猕猴桃50亩,并且每个山塘水库都有人承包养鱼。近年来,xx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深入发动集体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xx乡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县农村农业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xx乡的农业发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二、产业发展现状

xx乡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的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积极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柑橘、梨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过关,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积极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1年到2017年,柑橘、金秋梨产业出现老品种逐渐被淘汰,收购价低,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果园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柑橘、金秋梨果园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多是病园、老园、残园,果树多为被淘汰了的品种,经济效益高的优质柑橘、梨树比较缺乏,果园管理水平低下,广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虫现象,从而导致产量低,病虫害现象严重。甚至近两年果农因为收购价低,而人工费较高,出现不愿意采摘等现象。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近几年水稻销售价格低,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大多数人选择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全乡有近百分之三十的农田处于荒废的状态。

(三)、水蜜桃、龙虾、黑木耳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导致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农村农业发展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农村农业发展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能力、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农村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此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四)、肉猪养殖技术落后,规模较小。xx乡的养猪产业由于受主客观方面的影响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全乡较有规模的养猪场只有6个,大多是散养户,基本上处于自给自足、传统养殖的状态,对经济增长没有做出应有的贡献,由于生产时间长、投入多、效益低、见效慢,加之近两年以来玉米、饲料价格的飙升直接打击了刚刚调动起来的群众积极性,以及今年的非洲猪瘟的狂袭,严重挫伤了群众养猪的热情。水产养殖品种常态化,在市场上也未能占优势。

三、目前存在的具体困难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柑橘、金秋梨产量低,品质差;果园施肥普遍凭经验,缺乏按果树需肥规律测量化标准施肥;品种单一,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群众思想过于保守,急需解放思想。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五)、群众获取销售信息的主要来源渠道有限。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积极提升本乡的综合实力,改变本乡的贫穷面貌。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加快培植优势特色产业,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规划建设一批规模大、档次高、效益好的种养基地,力争每一个种植品种都能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发展,推进农业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针对不占市场价格优势的老旧品种进行换代,不断提升新品种的质量。

(二)加强农业产业合作社的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一是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投入结构,整合农业投入资源;二是加强对农业产业合作社的监测、管理和指导。三是加强对农业技术带头人的建设和培养。采取培训考察、专题讲座等有效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带头人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档次水平。进一步扩大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规模,提升农产品质量、档次。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针对本乡的产业特点,着重发展水蜜桃、黑木耳、香甜瓜、优质稻的种植,科学管理,提升品质。

农业发展报告篇4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市有1个市级电影公司和10个县级电影公司,有农村电影队165个(其中公司直属队50个),参与农村电影放映人员250余人,购买引进16毫米拷贝1000多个、科教影片200多个,90%的电影队采取新光源氙灯设备放映,年度放映电影36000余场,惠及农民群众近百万人,基本实现了国家2007年提出的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目标,即到21世纪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我市农村电影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农村文化三项活动领导小组,专门出台了有关加快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各县(市、区)有关部门均加强了对农村电影工作的领导,并结合实际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周密安排部署。各级电影行政管理部门和电影公司均按照“队伍一流、节目优秀、优质放映、注重实效、政府放心、群众满意”的总体原则组织实施。

二是整合电影资源。加大了对电影人才物资源、电影市场资源、电影放映广告增值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市、县两级电影公司按照有关要求和准入规定,对参与农村电影放映单位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并登记造册,对影片按照技术等级、题材类型、发行时间进行登记造表,构建了全市放映人员、放映设备、影片资源库。同时,成立农村电影拷贝供应调剂中心,按照市场化方式,开展影片租赁、交换、收购、委托发行等,确保了市场新片供应。

三是构建放映网络。鼓励支持有条件愿意服务农村的单位,乡、村两级以及农民等组建放映单位,按照每个放映单位年度放映250-300场或服务1-2个乡镇的原则,优化配置放映队伍,构建了覆盖全市、布局基本合理的农村放映网络。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结合电影放映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放映工作,提高放映质量和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机制,对全市农村电影放映的单位和放映队伍实行统一管理,并签订放映合作协议书;出台设备更新扶持办法,对进行设备更新的放映单位给予补贴,鼓励淘汰落后陈旧的放映设备;健全技术培训和设备影片拷贝技术年检年审制度,不定期开办技术培训班或轮训班,每年定期对放映单位人员、设备影片拷贝进行年检年审;健全监督机制,制定放映服务承诺,发放电影监督联系卡,建立放映工作日志,放映单位在放映电影后填写的报帐凭证由村委会、观众、乡镇财政所签证,并每月按时录入网上专项统计系统。

五是拓展电影效益。发挥电影网络点多面广、放映场次多、群众喜闻乐见、观众聚集等优势,结合当地农村种养殖业和科技知识安排放映,帮助农民掌握技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影企联姻力度,联合厂家商家开展电影广告宣传专场放映,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和形象,实现双赢。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放映设备落后于时代,落后于观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目前全市使用的电影放映机大多是16毫米胶片放映机,少部分属老式放映机,放映效果与农民的需求差距较大。

2、放映人员年龄偏大,电影放映质量、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我市农村电影放映人员大多是计划经济时代招聘到各乡镇的电影放映员,工资待遇特别是养老保障问题多年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部分老放映员产生思想波动,放映队伍不够稳定。目前,全市农村放映员180人,平均年龄50岁,最大的61岁,农村电影放映员年龄老化,部分放映员不能或不愿接受新生事物和提高放映技术,制约着农村电影放映质量的提高。

3、适合农村的电影节目不够丰富,科教影片科技含量不高。我国每年电影节目产量大,但真正受农民群众和中小学生欢迎的影片不多,特别是在当前电影胶片向数字过渡阶段,有场无市,影片难求的情形经常发生。

4、农村电影放映的场所条件过于简陋,亟待改善。计划经济时代的集镇影院和村组礼堂等目前大多挪作它用,有的年久失修成为危房,农村电影放映大都是露天放映,在寒冬酷暑、雨水季节难以开展。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提高做好农村电影工作的思想认识。各地各级要增强发展意识、改革意识、公益意识、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加强新时期农村电影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肩负起事关400万农民文化利益责任,努力构建公益性农村电影服务体系,切实把实施农村电影工程作为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德政工程抓紧抓实,全力推动我市农村电影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2、进一步创新农村电影工作体制和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筹建全市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大力推动数字电影放映工作。积极筹备组建以市电影公司为主体,联合县级电影公司,吸纳民营资本组成的新型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为基础任务,以市场为切入点,以数字电影为纽带,实行发行放映一体化。以县级公司为依托,组建县级农村电影服务站,并采取招标竞聘的方式,在全市成立160个农村数字电影放映队,真正做到责权利相统一,自负盈亏,自谋发展。当前,各电影公司要积极争取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落实国家资助数字电影放映设备,不足部分采取与有实力的数字电影公司合作,采取设备租赁等方式,解决数字电影机问题。

农业发展报告篇5

一、开展调研的考虑和目的

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途径及渠道。而实际之中传统农业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所以优化农业产业,转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狮子街道是传统的农业生产乡镇,暴露出来在农业产业发展之中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此次调研主要为了摸清狮子街道农业产业发展状况、农民收入组成、涉农收入比例、农业设施建设及成本投入等情况;农业产业类型,主要作物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基本情况。在调研过程之中我们对相关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示范户进行了访谈,通过实地调查、座谈、参观等形式摸清底细,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狮子街道目前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为狮子街道以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街道农业产业发展现状

狮子街道地处柴桑区西郊,辖区面积51平方公里左右,辖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5440余户,22099人,耕地面积16293余亩,林地面积3.63万余亩,主要耕种作物为水稻、油菜、小麦等传统农作物。近年来,在上级农业主管部门指导要求下,街道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试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及有益尝试,争取街道农业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效益化方向发展,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带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主要抓手,通过政策扶持、招商引资、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措施,有力促进了街道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到2018年底,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5752 元,各类作物总产量 6238.3吨,农业产出占比在街道经济建设中占有较大比重。

1、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得到进一步壮大。全街道现有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26家,涉及到到油茶、中草药、蔬菜、花卉种植等方面,街道范围内的肉牛、山羊、土鸡养殖等原汁原味的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高品质的狮子产农产品已在周边取得良好的口碑,重大时节有些农产品已一货难求。

2、农业产业基地得到进一步夯实。在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带动下,街道农业产业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规模得到进一步壮大。经过几年的努力,街道优质粮、油茶、中草药、牛羊养殖产业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特色农业经济初步形成,优质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489亩,油茶种植面积800亩,中草药种植220亩,油菜种植 3976亩;各类养殖专业户、合作社建设也朝着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生态、绿色、环保已成为狮子农业产业发展的标配。

3、农业品牌意识进一步加强。近几年,街道范围内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产业经营模式得到一定改变,品牌意识逐步增强,品牌建设得到经营者的重视。如诚舟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其油茶及衍生产品注册了“风情恋”商标,对产品的生产销售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品牌在周边的影响力得到认可;中草药吴茱萸种植依靠农户加合作社模式,再加上上游中草药生产销售企业进行品牌推广,目前已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休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农业发展方式的一种改变,能极大地促进农民的就业增收。狮子好山好水众多,辖区内小二型以上水库就有八座,周边山势秀美、绿意葱葱,是发展绿色休闲农业的绝佳地方。目前已发展建设起来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三个,其中龙湖山庄位于狮子雨淋水库旁边,取得了发改委项目立项,正朝着休闲观光、特色旅游方面发展。这些项目的建设发展不但能提升狮子的知名度,更能方便周边老百姓就近就业,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街道农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狮子街道农业产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传统农业生产依然占据主导,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抗风险能力低,农产品市场的不确定性、不可控因素更是让农民增收成为一道难题,正因此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1、愿有产业萎缩,土地抛荒现象突出。近几年,街道部分原有农业产业正逐步萎缩。如:棉花,前几年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发展较快,但近几年受棉花市场放开、价格等方面影响却一滑到底,现在基本已没人进行种植;另受地域及农产品生产的周期长、收益低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出外打工谋生,村庄里基本都是“九九”、“六一”人员留守,空心化问题相当突出,导致农村耕地抛荒现象突出。

2、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与农户联系不紧,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狮子街道目前农业生产基本上仍是农户分散性经营,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农业生产投入较大,传统农业生产观念占据主导,科学意识谈薄,技术知识更新慢。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些合作社性质农业组织,由于土地流转不畅、产业品种不佳,产出效益低等原因,表现出来的依然是大一点的散户经营模式,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的发展,也没有很好的发挥出带动作用。

3、农业投入、用工困难,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人、财、物的投入是农业发展壮大的基本要素,狮子大多数农业产业发展都是家庭散户式操作模式,在生产经营中缺乏投入的决心、经营的信心,另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农业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导致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不多,这在很大一方面造成了狮子农业生产逐年滑坡现象的发生。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

1、政府的支持及引导力度不够。近年来因为农业在我们街道的发展之中所占有的比例并不突出,加上农业产业发展我们街道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造成农业产业发展在街道的经济工作之中没有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不重视农业生产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个人服务意识不强。本人2019年6月接手分管农业工作以来,因其他工作也比较繁琐,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到街道农业工作之中,对街道农业产业发展底细了解的不清,农业生产面临的难题及不足认识不够,尤其今年特大旱情的发生才知道街道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及设施建设不科学不全面问题十分严重。

五、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工作的建议

1、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力度。研究制定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真正做到扶持一个,发展一个,壮大一个。一是政府要出台土地流转鼓励政策,让土地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帮助土地承包户解除后顾之忧;二是要加大对农业生产散户的服务引导,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充分调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为农户在小额涉农信贷、品种选择、农技指导、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2、加大各型专业涉农合作社及特色种植大户培植力度。通过政府支持,鼓励本地能人或引入相关企业建立农产品产出、加工、销售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给予重点农业企业融资和政策项目的支持,要在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衔接上下功夫,帮助链条中三方在生产经营中因地制宜稳定发展。

农业发展报告篇6

特色农业是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最直接、最现实的途径。按照市委要求,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助推脱贫攻坚、带动农牧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根据市政协X年工作要点安排,市政协常委会组成由主席任组长,副主席任副组长,市政协经科委、提案委及各乡(镇)州、市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于X年X月X日至X月X日深入各乡镇,就全市农村特色农业发展状况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专题调研。

调研组重点了解了各乡镇立足本地资源,在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特色经果、无公害蔬菜、中藏药、牦牛、X中蜂、小家畜禽等种养殖业方面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现了农村经济较好发展。

(一)农村产业布局特色凸显。

我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安排部署,坚持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按照“传统产业上档次、特色产业上规模、产业化经营上水平”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依据全市自然地理特点,将农村产业布局规划为“两带两区”。

一是西南部中藏药和粮食产业带。即X个乡,地处杜柯河和脚木足河下游流域,峡谷纵横、耕地多集中在河滩和高半山,重点发展白湾海椒、党坝莴笋、中藏药和青稞等粮食、经济作物。

二是东中部蔬菜产业带。即XX镇,地处X河流域和国道X沿线,交通便利,气候适合反季露地蔬菜,且大部分群众蔬菜种植已有较好基础,重点发展反季大白菜、莴笋、莲白等蔬菜经济。

三是东北部和西北部高原畜牧业产业区。即地处脚木足河上游流域的草登、康山、日部X个乡的西北部片区和地处茶堡河流域的X乡的东北部片区。这两个片区海拔高,远离交通干线,气候相对较差,重点发展牦牛、藏香猪等畜牧业和中藏药、油菜等特色种植业。

目前,全市在实施特色农业布局规划时切实以实施农业产业化振兴为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特色化、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规划建设的“两带两区”雏形基本形成。如X等村

X余户、共X余亩,以种植大白菜和莴笋等绿色蔬菜为主,建成秋冬反季节露地蔬菜基地,主要销往蒙阳、白家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X村以“公司+基地+农户”发展大棚蔬菜X.X亩,以土地流转模式,种植反季露地蔬菜X亩;党坝乡在格尔威村投入资金X万元建设了花椒基地X亩;木尔宗乡投入X余万元,发展羌活、赤芍、秦艽、铁棒锤等中药材种植面积X余亩,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形式,建成中药材(羌活)示范基地X个;X乡利用浙江援建资金X万元,在巩固提升白莎村X亩青红脆李标准化生产基地基础上,利用河坝海拔较低区域扩展建立差异化特色水果基地X亩;龙尔甲乡在干木鸟村投资X万元,建设青稞基地X亩,以集体经济入股分红形式投入X万元在干木鸟村建设藏香猪养殖基地,现存栏达到X余头;日部乡在巴朗村、中热村投资X万元,实施豆薯基地项目X亩;按照环保要求,采取集中育肥和种养循环的方式,支持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在松岗镇建成牦牛标准化养殖基地,以该基地为龙头辐射带动全市发展牦牛(肉牛)养殖产业成效明显;X中蜂已初具规模,全市蜂群共计X群,其中中蜂养殖合作社X家,大户(X群以上)X户,集体经济养殖X中蜂X个村。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流转经营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的农业生产经营机制逐步形成。

目前,我市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X个,年销售收入X万元,净利润X万元,合作社固定资产总值达X万元。现有从业人员X余人,入社农户X户,带动非成员户数X户,覆盖全市X乡X镇X个村。通过招商引资、对口帮扶等措施大力发展反季露地蔬菜、特色小水果、大棚设施农业等特色农业,全市共流转土地X亩,在经营流转土地过程中,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X余人,收入达X余万元。新型经营主体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全市特色农产品龙头企业有三家:一是X州雪松牦牛肉干有限公司,主要加工牦牛肉、牦牛肉干,年收购牦牛X头,年销售收入X万元,培育形成X个订单基地,带动X户农户增收。二是马尔康蓝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是一家集果蔬生产、销售、林下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流转土地X亩,每亩X元,季节性用工每天X至X人,每天每人X元,林下种植青椒、川红花等。三是X州雪源食品有限公司,年实现工业总产值X万元,销售额X万元,税收X万元,企业利润X万元,收购牦牛X头,加工牦牛肉X吨,生产牦牛肉干X吨。公司全面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路子,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产、销”一条龙经营,从而带动区域内农户增收致富,促进乡村振兴,龙头企业对特色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四)品牌建设及农产品认证工作开始起步并加快推进。

全市立足特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大力扶持农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及质量安全认证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X州与X市的农商对接活动。

今年有一个企业、四个合作社、一个家庭农场的产品申报了“净土X”品牌,首批被批准的“净土X”品牌为雪源公司的牛肉干系列和羊肚菌系列产品。制定马尔康地区品牌发展规划并按进度组织实施,大力发展“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目前我市已拥有无公害农产品X个,绿色食品X个,有机农产品X个,地理标志X个。通过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知名度、农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为加快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市特色农业取得较好成绩,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和不足。主要体现在:

(一)特色农业总体发展水平低,生产规模小。

我市绝大部分地区道路交通不畅、灌溉设施缺乏、各类生产管理条件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仍然沿袭着“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方式,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及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农业结构调整虽然有了新进展,但传统农业生产格局没有改变,特别是沟内七个乡镇传统农业转型仍然比较难,农业有产出,但效益低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虽有较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总体偏低,大部分农户和大户种植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全市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弱,整体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社虽然已发展到X个,但合作社成员平均才X.X户,远低于全国X户的水平。品牌建设和农产品认证工作虽然已起步并加快推进,但认证率低,农业的发展潜力还没有真正挖掘出来。

(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滞后。

目前,我市及周边还缺少专门的农产品集贸批发交易市场,现有农产品交易只有依赖城区的X个综合市场,农产品流通体系基本处于原始落后的自发状态。今年全市虽陆续在各乡镇实施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但由于网络基础、基站设施、人员培训等工作不能短期完成,此“短平快”体系还根本未发挥作用。流通基础设施薄弱、市场主体规模小、流通信息服务滞后、农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制约特色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瓶颈,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三)特色农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仍然集中在产前和产中,而产后的资金、技术、信息、加工、运输、销售、管理等综合性服务比较薄弱,内容比较单一,形式比较简单。

同时,随着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情况复杂,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缺乏科技人才,农业示范区、生产基地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少、服务手段简单等原因,公益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体系不健全,无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特别是在新技术、新品种等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产品信息服务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求。

(四)大部分乡镇农牧民文化素质不高,传统种养殖观念难以改变。

同时还有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导致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发展养殖业困难重重。全市各乡镇在发展露地蔬菜、大棚蔬菜、小水果、

X中蜂、藏香猪、牦牛等特色农业方面虽取得较好效果,但都普遍存在广大农牧民接受能力差、积极性不高,致使全市特色农业规模化种养基地少、特色产品规模小、集约化程度底,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等先进技术推进慢,种植不够科学,管理不够规范,产量低,产品质量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对策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适应农村经济发展“新常态”,就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引导,实行区域化布局、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根据我市实际,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带、两区”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和精准扶贫的总体要求,不断强化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条件,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全市特色产业优势及发展现状,按照“区域化、规模化”的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重点以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布局结构和功能结构的调整为中心,形成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主导企业、产业园区规模化与基地化的产业主线,要规划布局好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市场。要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特色农家乐、自驾游营地、家庭农场等为载体,嘉绒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元素,积极探索发展农牧业观光、体验的特色旅游产业。

二是以科技示范为引领,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积极抓住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X市崇州市对口援建我市和省、州有关单位帮扶我市的大好时机,加强与援建、帮扶地区、单位的科级部门、企业、实体或经济成功人士、组织等密切合作,利用先进、适用的理念和科学技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新品种、新技术,为我市特色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政策法律咨询、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动植物疫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市场信息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服务。

三是落实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一系列优惠政策,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思路,拓宽资金渠道,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积极争取项目,在加快改造提升市域交通主干道基础上,逐步做好成片产业区内的灌溉设施、农牧业交通路网、电力设施、土地草场围栏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土地整理、农资供应、技术培训、流通信息等服务;用好专项发展基金,重点扶持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品牌建设、特色宣传、网络信息、电商服务等的发展,引导和推动我市特色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是依靠龙头带动,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按照扶优、扶大、扶强和动态调整的原则,选择经营水平好、经济效益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引导龙头企业围绕干果、特色水果、杂粮加工、畜禽屠宰、肉类加工、食用菌加工、中药材加工等特色产业跨区域经营,延伸储藏、运销、服务链条。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广大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管理、财政、金融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支持合作社的发展,切实把国家扶持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培养和发展一批熟悉农村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合作社带头人,规范内部管理,健全机制,提升合作社管理水平;鼓励合作社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规范化管理,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牧民收入。

五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牧牧民科技文化素质。

全市涉农部门和各乡镇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广大农民进行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及新型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产品加工、营销技术、电子商务等的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应促使广大农民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为一体,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一体化经营的新观念。针对个别乡镇群众受藏区宗教信仰“戒杀生”影响的现象,要在加强教育培训的同时,积极与各村寺庙的高僧大德共同宣传科学放生、合理放生,引导信教群众走出因“戒杀生”而不发展养殖业的误区,并采取“牲畜代养”、“投资寄养”、“土地流转”、“投资入股”、“承包转让”等模式发展特色产业,有效增加农牧民收入。

农业发展报告篇7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4、特色产业接近。**盛产啤酒,有“啤酒之都”的美称,饮用量世界第一;**盛产名特优新农产品,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粮棉油肉果等农产品总产就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并先后被评为“中国葡萄之乡”、“中国花生之乡”、“中国大姜之乡”、“中国肉牛之乡”等。如大泽山葡萄,现有泽山一号、玫瑰香、红地球、超级无核、维多利亚、金手指、美人指等300多个品种,是中国镇级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质量最优、效益最好的葡萄产业“硅谷”。今年在由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中国园艺学会等5家单位举办的“第六届中国优质葡萄擂台赛”上,大泽山葡萄在包括新疆等全国著名葡萄产区选送的200多个参赛样品中力压群雄,一举夺得“中国最甜葡萄状元奖”、“优质葡萄金奖”和“优质奖”三项桂冠,大泽山葡萄也继去年创下每公斤78元天价后,今年极品金手指葡萄在青岛超市再创新高,创出每公斤268元的新纪录,一上市便被抢购一空。据专家检测,我市生产的以玫瑰香为代表的大泽山红葡萄,不仅有较好的食用价值,而且还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逆转醇,具有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预防心脏病等多种药用功效。同时,与其他产地相比,吐鲁番的葡萄主要以晒干为主,蓬莱的葡萄以酿酒为主,而我市的大泽山葡萄既可生食,也可酿酒,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5、节庆起源接近。**啤酒节起源于1810年,因巴伐利亚加冕王子路德维希和特蕾瑟公主于当年10月完婚,官方庆祝活动持续了5天,当地居民也聚集到**城外唱歌、跳舞、看赛马和痛饮啤酒,从此这个深受人们喜爱的活动被延续至今;大泽山葡萄节起源于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途经大泽山时,将“龙眼”葡萄赐名“狮子眼”葡萄,后来当地山民广种葡萄,并将赐名这天确定为“财神节”,之后又演变为“财神会”,1987年大泽山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又将“财神会”更名为“大泽山葡萄节”,从此这一由农民自发举办的民间传统节日转变成由政府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的葡萄节庆活动。

三、下步节庆工作的初步设想

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开展节庆活动也是一条经过国内外实践证明,对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行之有效的途径。

据此,我市应坚持把唱响农业“四季歌”作为增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具体应借鉴****啤酒节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创新节庆方式,重塑“四季节庆”品牌。在工作步骤上,应本着因地制宜,求真务实的原则,从具备条件的大泽山葡萄节入手,首先打响大泽山葡萄节品牌;在发展目标上,要面向全国,着力将大泽山葡萄和葡萄节打造成能够代表青岛形象的全国知名品牌和农民的狂欢节,使青岛的品牌产品工业有海尔、海信,农业有大泽山葡萄,品牌节庆在城市有啤酒节,农业有葡萄节;在工作措施上,应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等节庆资源的整合力度,加快推进“中国书法名山”启动建设工作,努力将天柱山打造成集石林、碑林、园林、塔林、书林“五位一体”的旅游和书法艺术圣地,以此吸引懂书法的来研究书法,懂艺术的来研究艺术,想旅游的来赏风光、看景观,使节庆与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同时,要加大葡萄产业培植力度,健全完善葡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体系,特别是在葡萄酿酒方面,加大对包括意大利萨拉谟世家“凯泰”系列葡萄酒的宣传推广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葡萄产业,为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农业发展报告篇8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着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是实施生态建设工程。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是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是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四是实施农业园区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东大圩、牛角大圩、马圩以及大张圩等4个圩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圩区的产业特色,东大圩着力打造“滨湖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牛角大圩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马圩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义城镇大张圩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农业发展报告篇9

一、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基本情况

自20__年7月1日开展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我局充分发挥职能,认真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和发展服务工作,把促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新途径来抓,为推动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起到积极作用。20__年6月,我市专业合作社累计2042户,成员总数15365人,其中农民成员14468人,出资额总计204878.59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7.7%、11.3%、10.6%。与20__年相比增长8.7%,9.0%、7.8%。20__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61户,带动农民致富达三万余人。

1、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产业中的分布情况。全市204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种养植业方面有1531户,占总数的75.0%,农产品销售408户,占总数的20%。农产品购买285户占总数的14%,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加工运输储藏112户,占总数的5.8%。农资购买和服务业392户,占总数19.5%。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依然以种养殖为主,随着市场的扩大,销售服务的农民合作社逐渐增多。

2、合作社注册资金情况。我市20__年6月合作社的注册资金达204878.59万元,20__全市注册资金190004.59万元。20__年全市注册资金145371.14万元。20__年注册资金102076.9万元,20__年登记注册资金29229.56万元,20__年注册资金12023.9万元,可以看出,每年合作社资金都大幅度递增。部分合作社已经走出创建阶段,逐渐向发展阶段迈进。

3、合作社成员规模情况。

20__年入社成员为1248人(其中农民1155个、其他自然人77个、企业法人9个、事业法人5个、社团法人2个)。20__年成员累计4255个(其中农民4016个、其他自然人205个、企业法人23个、事业法人6个、社团法人5个)。20__年成员累计10155个(其中农民9678个、其他自然人429个、企业法人31个、事业法人3个、社团法人14个)。20__年成员累计累计12939个(其中农民12322个、其他自然人561个、企业法人38个、事业法人3个、社团法人14个)。20__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4092个(其中农民13202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1个、事业法人5个、社团法人16个)。现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累计15365个(其中农民14468个、其他自然人828个、企业法人44个、事业法人7个、社团法人18个)可以看出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日益发展,农民也看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越来越多的农民投入到集约化、规模化、科学化的生产模式上,由“松散型”向“紧凑型”发展。今年成员总数达50-100人的达38个,100-500人的7个,几个突出的合作社已经达到使用省名的标准。但也不难看出,我市合作社的成员依然以农民、自然人为主,一些企业、事业单位、社团法人依然没把农业作为发展方向,投资重点依然没把目光转移到农业上来。

二、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的发展势头不错,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规模不一,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几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增收,但总体上还是处于发展阶段,存在着合作社规模偏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目前,较多合作社注册资本都在20万元左右,经济实力不强,有的甚至存在名义社员及家庭合作社。而真正上规模的,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合作社在总数中占的比例很低。在所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中,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的只有几十家,各个合作社的发展未能形成链条,水平发展不平衡。

2、政府的扶持面不够大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0__年7月1日 正式实施,由于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中的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很多合作社实力较弱,自身的资金积累能力非常有限。而合作社大多由于缺少有效抵押物,又较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其次在政策方面,很多优惠政策难以全面落实,限制了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引导农民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方面,政府还没有把这些经营领域纳入到合作经济的范围,也就是说,如果农民在开展对农产品的深加工时,其经营管理在用电、用地、用人方面也没有优惠政策。另外,土地、电力等方面的使用限制也制约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壮大发展。

3、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专业人才

目前,合作社的参与者基本是农民,普遍水平不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者也主要是由合作社内部人员担任,其文化知识、经营管量能力、技术水平等相对较低,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也使得合作社更加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加入进来。但是另一方面,合作社的自身条件也难以吸引到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参与到合作社中来,因此人才问题也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4、内部运作不规范

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的内容与执行均不规范,只写不做,流于形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

财务、社务不够透明。

5、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动机不纯。个别专业合作社村、大队为了搞新农村建设而设立的,有其名无其实,只是进行了工商注册,没有实质性的运行;部分合作社理事长对创办合作社抱有功利思想,目的是为个人谋利益;个别专业合作社成立后,只是个摆设,并没有真正经营和发展;也不排除为争取政府扶持资金而成立合作社的情况。

三、进一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注重自身建设与发展

全市目前有二千余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的来说,具有一定的普及面,但组织化程度较高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规模小、分散经营、生产技术低、管理不规范的小规模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这种合作社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是较弱的。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就需要切实提高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从而实现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使农民实现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弱势产业和弱势群体的联合,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因而它的发展也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仍然不够,今后还需加大扶持力度。一要加大财政资金扶持。政府应对合作社增强农业生产能力、兴办服务设施的项目给予支持,以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能力和对社员服务的能力。二要加强信贷方面的支持。金融部门应对制度健全、经营业绩良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予以一定的信贷支持和利率优惠,帮助解决合作社资金不足的困境。三要实行政策优惠。可以对合作社在税收登记、土地使用、运输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适当减免已登记成立的合作社的所得税、增值税,在土地使用方面优先安排等政策。另外,还可以对提供生产经营服务的免征营业税,对兴办加工、流通实体给予税收优惠等。

3、重视人才培养,增强发展潜力

由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经营管理者文化基础、工作能力和管理能力等相对较弱,社员素质普遍较低,合作社很难跟上新时期现代农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部门重视提高合作社人员素质,既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技人员到合作社任职,更要加强合作社发起人、建设带头人的教育与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要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生产和运销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面性与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4、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

制度建设是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更要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内部规范化管理。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确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社员代表、理事会和监事会。二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不同于公司和乡镇集体经济组织,有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运行特点。应当尽快建立和健全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为了兼顾生产者与投资者双方的利益,可分配盈余应当实行按交易量(额)和按资分红相结合的方式分配,并以按照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额)比例为主。四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监督合作社是否依法经营,同时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要对其经营情况进监督检查。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监事会和农民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合作社健康发展。

5、加强信息沟通,扩展销售渠道

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政府、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民信箱,通过农民信箱,茶叶、苗木、畜禽和水产等农产品买卖信息。还可以通过农民信箱及时灾害天气、森林火警、防汛资讯、禽流感防控知识、农机安全等警示信息,为农民获得各类市场信息提供系统的服务。政府部门还应该通过网络为合作社免费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和协助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

农业发展报告篇10

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我县召开的**州核桃产业发展现场办公会议精神及县委领导的安排,为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经主席会议研究决定,组织部分县政协委员对全县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一次专题调研。为搞好专题调研,县政协由经科委牵头于5月30日召集了有关部门领导参加的会议,专题讨论确定了调研提纲。并以政协办发(XX)13号文件,向有关乡镇和县级有关部门发送了《通知》和《调研提纲》。并组成了专题调研组,于6月10—30日对我县的核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作了专题调研,本次主要调研了河西镇、太平乡、龙潭乡,随机抽查了9个村、21个社、37个核桃生产农户、3个核桃加工企业。并走访了县级各有关部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全县核桃产业现状据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对县境内出土的核桃化石的鉴定表明,早在公元前16世纪漾江流域就有大量核桃生长,漾濞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省、州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历届县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核桃产业的发展,把培育核桃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培植支柱财源的大事来抓,在全县上下已基本形成了“发展经济和脱贫致富的潜力在山,希望在山,优势在林果,重点是核桃”的共识,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成效。然而,在20多年的核桃产业发展进程中,有坦途也有曲折。在调查中群众反映,群众积极性最高,种植数量最多的是三个时期:一是1981年至1982年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到户时期;二是1991年至1992年县、乡村大办以核桃为主的林果基地时期;三是XX年由于核桃嫁接苗滞销和偷采滥购核桃枝条得到扼制,核桃价格最高时期。1995年以后,随着国家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各地投入大量资金兴办以核桃为主的绿色企业,核桃嫁接苗的市场需求量巨增。加之管理工作跟不上,群众性的盲目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仅县内生产嫁接苗就达1000万株左右),致使河谷和半山区的很多核桃树林遭到严重破坏,这是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劫难”。因此,虽然全县核桃面积和株数都在逐年递增,但核桃产量却增长甚微。根据1998年核桃普查数据:全县11个乡(镇)都有核桃分布,65个村中种植核桃的有64个村,占65个村的98%(现65个村都已有核桃种植)。种植核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588个,占全县636个生产合作社的92.5%,种植核桃的农业户有14788户,占全县农业户XX9户的73.7%,全县有泡核桃17.26万亩(172.6万株)。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到XX年底,根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24.86万亩(248.6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466.7万亩的5.3%,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35.5%,人均占有25株.在248.6万株漾濞大泡核桃中,幼树204.3万株,占82.2%,初果树26.4万株,占10.6%,盛果树12.3万株,占4.9%,老树5.6万株,占2.3%。据县统计局的统计:XX年全县泡核桃产量224.6万公斤,产值2276万元(纯收入2234万元)。占农业产值16848万元的13.5%,占林业产值2796万元的81.4%。1、核桃资源本次调查太平乡、龙潭乡、河西镇的9个村、21个社、37户,共种植核桃11448株,户均拥有核桃309株,人均69株。在11448株中,盛果树596株,占调查株数的5.2%,初果树3165株,占27.6%,幼树7622株,占66.6%,衰老树65株,占0.6%(详见表1)。据三乡(镇)填报共有核桃671633株,户均拥有核桃103株,人均24株。其中盛果树144685株,占总株数的21.5%,初果树67885株,占10.1%,幼树422846株,占63.0%,衰老树36217株,占5.4%(详见表2)。泡核桃种植户实地随机调查情况表1单位:株2、泡核桃产量根据到户调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91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261.8万公斤;根据三乡(镇)自报,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3.35公斤/年,则推算出全县的核桃产量为148.4万公斤(详见表3、表4);根据县统计局XX年统计产量计算,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为5.07公斤/年,全县泡核桃产量为224.6万公斤,县政府对外交流数为470万公斤,县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办公室的统计数为105.86万公斤,地方税务局的核桃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全县的泡核桃总产量究竟是多少?有必要再进一步的调查核实。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情况表2单位:株泡核桃种植户产量实地调查情况表3单位:公斤、株乡(镇)自报泡核桃产量表4单位:公斤、株3、经济收入据调查的37个核桃种植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226120元,户均6111元,人均1362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08.1%。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49%(详见表5)。其中,太平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6户,人均达4205元,最高的人均达到5000元。龙潭乡核桃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以上的有3户,人均达2400元,最高的人均达到7500元。河西镇核桃销售收入最高的人均达到4000元。据调查的三个乡(镇)自报,6491个农户(含没有核桃的农户),销售核桃总收入6470514元,户均997元,人均23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260元的18.65%。核桃收入占家庭经济总收入的13.54%(详见表6)。4、财政税收据调查的37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5183元,占上交税费总数9196元的56.4%(详见表5);三个乡(镇)6491个农户上交核桃农林特产税总数为249679元,占上交税费总数766157元的32.59%(详见表6)。根据地方税务局提供的数据,XX年全县核桃(不含苗)计税产量为134.71万公斤,实征税164.45万元(其中生产环节征收108万元,流通环节征收56.45万元),占全县农林特产税全年实征数377.56万元的43.56%,占全县农业税收征收数577.35万元的28.48%。XX年国家税务局没有对核桃加工企业征收xx,如按XX年“双文明”考核中核桃加工企业上报的销售收入7262万元的6%计算征收xx,则应征税435万元。泡核桃生产效益到户实地调查情况表5单位:公斤、元乡(镇)自报泡核桃生产效益情况表6单位:公斤、元5、加工现状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漾濞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仁加工一项,每年就解决了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大理漾濞核桃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7人,XX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包装产品,月销售核桃乳等产品50吨左右,年实现利润10万多元,上缴税收8万多元,在原料加工中请临时工100多人,付工时费11万元。今年1-4月份预计可实现利润13万元,上缴税收10万元。二、核桃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生产前景1、土地资源丰富。全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其中林业用地144900公倾,占77.7%,(在林业用地中无林地6221公倾,占林业用地的4.3%);农业用地33904公倾,占18.2%,牧业用地3126公倾,占1.7%;其它用地4518公倾,占2.4%。据县森林分类经营区划调查,公益林面积10324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71.4%,商品林41429公倾,占林业用地的28.6%。据县退耕还林规划,全县退耕还林还草面积61600亩,其中还林面积为43000亩。特别是在加入wto后,由于粮食价格下降,山区农民宁愿把常耕地拿出来种植核桃。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就有25户在常耕地内种植了核桃,还有12户年内也准备在201亩常耕地内种植核桃,此外,这37户有981亩荒山荒坡可以种植核桃。2、生产潜力较大。改革开放以来,核桃价格一直是稳中有升,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据调查分析,现有核桃树龄结构是老树和盛果树少,幼树和初果树多。如对核桃园进行科学管理,增加核桃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技术和肥料投入,26.4万株初果树在3—5年内产量将增长1.5倍。204.6万株幼树将有一半以上挂果,12.3万株盛果树产量将增加三分之一,到“十五”期末实现全县的核桃产量产值翻番将是指日可待。(二)市场前景我国核桃(包括山核桃)种植面积达1376.3万亩,2亿株左右,其中结果树约6000多万株,1990年以来年平均产量15—17万吨,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云南省核桃产量3.4万吨左右,占全国总产量的22.7%。漾濞核桃产量为4700吨(政府对外交流数),占全国核桃产量274246吨的1.7%,占全省60452吨的7.8%(全国和云南省的核桃产量参考杨源编着的《云南核桃》一书中1999年的统计数)。近几年全国核桃生产发展很快,如以每年5%的递增率计算,XX年后我国核桃产量将达到44.67万吨。核桃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出口商品。1990年以来,年出口核桃果4000—5000吨,核桃仁8000吨。漾濞大泡核桃,主产区在大理州,每年出口量在3000吨以上,占云南省核桃出口总量的70%,我县每年出口核桃XX吨以上,占大理州核桃出口量的67%。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核桃保健、医疗价值的认识,核桃加工业将不断兴起,国内外对核桃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再过XX年,国际市场上核桃需求量将上升到100万吨左右,中国的消费量将上升到24万吨。在创漾濞核桃品牌方面,一些个体私营企业主已作了极大的努力。如伊斯兰侨茂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漾濞核桃”包装专利,团山发展有限公司注册了“团山牌”核桃商标。漾濞核桃品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是漾濞人民的宝贵财富.(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制约我县核桃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思想认识和工作力度不到位是关键所在。据调查分析,其差距主要是:(一)满足现状,发展缓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在漾濞培植核桃支柱产业,由于气候资源优越,种植经验丰富,已不成问题,领导可抓可不抓,群众自己会发展。致使各级政领导对培植核桃产业重视不够,督促检查和指导服务跟不上,发展缓慢。(二)重造轻管,效益不佳。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扶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得的少,失的多;(三)短期行为,无长远打算。部分干部群众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认为种植核桃周期长、见效慢,是前人栽花后人享福,常常是一般号召多,真抓实干少;(四)创业精神差,发展不平衡。仅就一些核桃适宜区范围内的农户而言,有艰苦创业精神,能吃苦耐劳的农户,种植核桃千株以上。反之,有的农户就没有新发展一片或几株象样的核桃树,甚至连集体承包的盛果树也尚未管理好,形成极大的反差,发展不平衡。2、现有核桃园经营管理粗放,核桃生产技术推广滞后。多年来,虽然山区群众种植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肥料和资金投入跟不上,缺乏科学管理技术,种植10多年的核桃树还不结果,或结果很少,造成了广种薄收。在调查的37户农户中,98%以上的农户没有对核桃树进行常规的修剪和病虫害防治,导致核桃产量低、质量差。根据实地调查,漾濞大泡核桃进行规范化管理的7年生产量为5公斤/株,13年生的8.3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可达500公斤/株。以规范化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171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2103万公斤。而根据本次到乡的调查数据,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07公斤;到户调查按结果树平均单株产量只有5.91公斤。按常规管理水平,XX年生的产量为2.3公斤/株,15年生的产量为4.2公斤/株,50年生以上的262.9公斤/株,以常规管理三个年龄段的平均产量89.8公斤/株计算,全县12.3万株盛果树,应产核桃1104万公斤。根据云南省林科院漾濞核桃研究站的测定:12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在只耕作不施肥的园地里单株结实量为119个(1.32kg),进行施肥的单株结实量1605个(17.8kg),不耕作不施肥的只有6个(0.07kg),在耕作施肥的基础上进行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为2300个(25.6kg),不经修剪整形的单株结实量只有170个(1.9kg)。由此可见,经科学管理的漾濞大泡核桃结实量是未进行科学管理的365.7倍。据秀岭地区的实测:经科学管理6年生漾濞大泡核桃单株产量可达400个(4.4kg)。如对我县的现有核桃低产林进行技术改造,漾濞的核桃年产量可以翻一番。3、加工水平低下,产品品种单一,增值不明显。漾濞核桃绝大部分主要是加工成核桃仁销售,精加工的产品不多,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不足,市场营销跟不上。如,“傻哥”牌核桃系列食品、团山牌系列食品,虽然风味较好,但因包装及市场营销问题,始终上不了规模,上不了档次。4、核桃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尽管漾濞核桃品质优良,但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中间商多,造成抢购抢销的混乱局面,导致抗市场风险能力低,没有体现出最佳效益。5、扶持政策的落实兑现和税收征管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调查中反映,近年来核桃生产扶持资金由于财政困难,未能及时足额兑现到农户手中。核桃特产税由于征收基数不稳定,群众有顾虑,导致统计上报的核桃株数、产量不实、加工销售环节税收流失,难以做到应收尽收。6、核桃掠青现象普遍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核桃的产量和质量。调查中反映,正常年境,核桃的收打时节在白露前后10天左右,但是,为防止偷盗和降低守护成本,采收过早,既影响当年的质量又影响来年产量。导致很多地区核桃产品质量差,商品价值低。7、多数群众不乐意种植嫁接苗,倾向于先植实生苗再嫁接的传统方法,延长了核桃挂果周期。种植核桃嫁接苗有种植规范,便于管理,树型好,早实、丰产的特点。但是,嫁接苗的培育,有很多重要环节必须严格把握,无论哪个环节把握不好,都会直接影响嫁接苗的质量及种植成活率。其次,因嫁接苗的嫁接部位较低,如栽种时栽得过深,会使嫁接口经常遭受病虫害的危害。加之嫁接苗有早实的特点,因结实后肥料跟不上会导致树体衰弱,变成小老树。由于这些问题存在,在群众中造成负面影响,致使很多群众不信任嫁接苗,而采用点播铁核桃果或实生苗移植后2—3年再进行方块芽接,认为这样做核桃树生长快、寿命长,但却没有意识到结实晚,延误了几个结果年头。嫁接苗移栽,如管理得好,5年已开始挂果,7年可产200多个,但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还没有挂果。经调查光明核桃林场栽种的嫁接苗,与同年栽种的实生苗移植后第二年采用方块芽嫁接的核桃进行比较:用嫁接苗种植的平均单株产量为112个,实生苗移植后嫁接的平均单株产量为44个。8、核桃烘烤质量亟待提高,我县90%以上的核桃产区用传统的办法烘烤核桃,一是烘烤的数量有限,不适应种植大户所需;二是烘烤时间较长且危险,容易变质和发生火灾。造成核桃品质等级低,销价低,使核桃的商品价值得不到充分体现。9、培育核桃嫁接苗过滥,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一度时期,由于核桃嫁接苗生产管理失控,致使一部分地区近20年来种植的核桃树,中、幼龄树被过度采枝,甚至个别的被拦腰砍断或整株砍倒采枝。既破坏了漾濞核桃种质资源,损害了群众利益,又影响了漾濞核桃产量、质量和声誉。三、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对策针对全县核桃产业培植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建议在今后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1、继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树立培强做大核桃产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县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十分适宜核桃生长。漾濞核桃早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议上,荣获“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县级人均占有量第一”的荣誉,1995年又被xx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这些殊荣的获得使漾濞核桃如同锦上添花,为培植核桃产业和创造漾濞核桃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漾濞核桃又将面临新的挑战,周围的地、州、县市又大有赶超之势和取而代之的可能。因此,我们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树立危机感和紧迫感,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县经济工作始终坚持着力培植核桃、畜牧、烤烟、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四大支柱,大力发展水电、矿冶、旅游、食品四大产业,把漾濞建成绿色经济强县”的战略思路,把培植核桃产业作为德政工程来抓,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和农村稳定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常抓不懈。要树立漾濞核桃的品牌意识,举全县之力维护品牌信誉,利用品牌优势,发挥品牌效益。2、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县、乡(镇)应将原设立的核桃生产基地领导组,改设为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并由政府一名主要领导任组长(能设专职核桃副县长、副乡(镇)长更好),专门负责抓好此项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林业局、农业局、生物开发办、扶贫办抽出得力干部和技术人员负责日常工作。类似培植烤烟和苦良姜产业一样培植核桃产业,由过去的只管“造”不管“效”变为对核桃造林、抚育管理、产品加工销售全面负责。加快林业科技队伍建设,一是要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二是要加大投入,购置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药械等;三是要在劳保、出差、下乡补助等方面与同行部门一视同仁;四是有天保工作站的乡(镇),林业站的工作任务应以培植核桃产业为主。3、进一步清理和完善扶持政策,加大核桃产业的培植力度。(1)继续巩固和加强对圃育核桃嫁接苗木生产的监督管理,持之以恒地坚决打击盗采、滥购、倒卖泡核桃枝条的破坏行为,确保核桃生产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2)制定《漾濞核桃产业培植奖励办法》,鼓励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兴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或加工企业。利用每年核桃农副产品交易会的契机,公开进行兑现奖励。奖励范围:一是自筹资金创办核桃系列绿色企业、种植大户、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二是各级党政领导、林业科技人员、税务干部以及维护林区治安的林业公安干警、护林人员中有特殊贡献者。奖励方法是:对兴办绿色企业主和种植大户实行年终产量、质量达标奖;加工企业和加工大户实行上缴税利达标奖。(3)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生产核桃子芽嫁接苗。坚决杜绝子芽嫁接苗用于核桃基地造林。(4)对近几年来核桃扶持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一次全面的检查,坚决按扶持政策将扶持资金落实兑现到户。(5)发挥我县宣传工作优势,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大理日报·漾濞版》应开设《漾濞核桃专栏》。4、注重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重点抓好核桃果园新技术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全县核桃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全县现有的12.3万株盛果大树中,有50%左右由于立地条件差和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核桃产量低,品质差。还有204.3万株幼树还没有结果,26.4万株初果树还未进入盛果期,增产的潜力很大。因此,抚育管理好现有核桃树是加快我县核桃产业发展在近期内快速提质增效,实现核桃产业富民富县的最佳捷径。各级各部门领导应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现有核桃树的抚育管理和技术改造,增加经费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适合本地实际的核桃生产技术规程,在幼树抚育、老树复苏、品种改良、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上,既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又要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必要时采用行政干预来规范果农行为,向管理要产量,向管理要效益,以确保核桃产品的产量增加,质量提高。5、实现优质品种化栽培,建立优质核桃生产基地。60年代以前,我国是世界上传统的核桃出口大国,70年代开始,美国、土耳其等国家实行了核桃的品种化栽培,产量和产品质量都有了飞跃性提高,以强大的优势挤占了国际核桃市场,一跃成为核桃出口大国。而我国的出口量则下降到世界贸易总量的20%—30%,价格也比美国低30%以上,因此,品种化栽培是大势所趋。实行核桃品种化栽培,就是要选择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实行区域化种植,不断更新改造劣杂品种,走基地化生产的道路。6、坚持实地适树原则,实行分类指导管理。培植核桃产业要讲求实地适树的原则,不同的海拔地区栽种不同的适生品种。首先必须妥善处理好退耕还林,保护生态与发展核桃的关系。把发展核桃同旅游景点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其次是要针对山区气候多样性特点,把握好宏观决策,做好统一规划,采取多层次利用,建立综合农业立体开发模式。注意保护上层、建设中层、开发下层。建议在不宜耕作的地块和不宜种植泡核桃的无林地(2400米以上),大力发展抗逆性强,生长快,木质优良的铁核桃林。在中海拔地区,大力提倡用坡坎田或常耕地种植优质大泡核桃。低海拔干热地区(1500米以下)种植美国山核桃。7、加大投入力度,提高科技含量,增强发展后劲。一是我县应有计划地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加工)大户购买热风炉烘烤核桃,逐步改善和淘汰一家一户传统的烟醺火烤法,严把核桃产品的第一道质量关。二是鼓励和支持核桃种植大户种草养畜,走果、草、畜、菜综合发展的道路。三是县财政每年应从农林特产税收中安排10%的资金,用于核桃生产、烘烤及包装等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推广工作,逐步增强核桃产业的发展后劲。8、建立集中统一的核桃加工经营机制,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核桃产品的生产经营上,我县应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建立不同程度的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目前,我县应尽快组织核桃生产户、加工户、绿色企业和加工企业,成立《漾濞核桃行业协会》或《漾濞核桃集团公司》,在县核桃产业培植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技术帮助、信息服务下,重点组织和协调好核桃加工经营工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注册《漾濞核桃》商标,并进行市场营销,直接进入较高级别的市场(如上海等国内市场),或直接打入国际市场。使核桃商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以获取最佳效益。因此,县级有关部门要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应有作用,规范县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畅通核桃产销渠道,避免无序竞争,提高竞争能力,利用本县的资源优势和漾濞核桃品牌效应,不断培强做大漾濞核桃产业。9、规范税收制度,把核桃产业真正培植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政府要明确向农民承诺,核桃农林特产税在1998年核定的基础上不再增加,让农民安心、放心发展。将核桃农林特产税的征收环节后移,征收的重点放在流通环节和核桃加工企业及加工大户。总之,我们坚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各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好、实践好xx总书记“xxxx”重要思想,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加大核桃发展的力度,坚持不懈地努力下去。漾濞的核桃产业这根“支柱”必将在“十五”期末,充分显现出它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强大的“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