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十篇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十篇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5:19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1

[关键词]土地和谐制约

中图分类号:te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45-01

油田土地补偿工作,是油田建设按照国家、省、市、县、乡等土地法律、法规、政策,需要地方党委、政府配合协调进行的土地征、管、用工作。笔者根据采油八厂土地补偿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开展好油田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谈以下几点思考。

一、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的内容和意义

(一)土地补偿费定义。土地补偿费是指:因国家征收土地对土地所有者在土地上的投入和收益及人口利益造成损失的补偿。按照国家政策的有关规定,土地补偿费由被征地单位(个人)用于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补偿费的补偿对象是土地所有权人(自然人和法人)。

(二)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的内容。采油八厂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一是土地补偿费管理有关制度建设情况;二是土地补偿费合同签订及履行情况;三是土地补偿费使用程序即现场管理及补偿费标准执行情况;四是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的意义。坚持以油田建设为中心,认真执行土地法律、法规、政策,不断探索完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强化协调配合力度,克服征地规定周期与实际操作周期矛盾大、征地地域跨度大的困难,积极推进土地征、管、用工作,做到征地及时到位,保证了油田生产建设用地需要,为完成全年原油生产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通过对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流程及内控体系。区分了管理责任,规范土地补偿费的使用和管理,促进土地补偿费更加科学、合理使用,进一步提升土地补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用。

二、采油八厂油田用地特点

采油八厂生产建设用地由于它的区位因素决定,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一)涉农性突出。采油八厂地处油田,征用的土地全部是农村集体土地。从实际情况看,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全部涉及黑龙江省安达市、大同区、肇州县和肇源县等四个市区县的三十七个乡镇一百多个村屯的农村、农业、农民的集体土地。

(二)主体性突出。油田征地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地方性法规。目前,油田生产建设用地需要地方政府提供《临时用地许可证》和永久征地报批文件等六方面资料。因此征地工作的70%工作量在地方政府。

(三)特定性突出。油田生产建设用地项目,当年下计划,当年出设计,当年征地,当年钻井,当年基建投产见效益,当年结算。征地工作被压缩到极短的时间内。此外,如遇到大面积高价经济作物、林地等无法避让的施工环境,同样给征地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工作的主要做法

在工作中坚持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与为生产服务相结合,把发现问题作为入口,把解决问题、预防出现问题作为工作归宿点;在完善管理机制上下功夫,“补缺”、“完善”机制漏洞;在多创产能、效能上添动力。具体做法:

(一)根据土地补偿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监察。采油八厂的土地赔偿工作分为两个方面:生产用地(各单位临时用地)补偿和计划用地(产能、压裂大修等)补偿。其中,对生产用地补偿检查采取普查办法,检查率100%;对计划用地补偿检查采取抽查办法,检查率20%。

(二)认真检查各项资料,不放过每个赔偿“节点”。首先从报备入手,调查了解土地赔偿面积、地类、青苗等地面附着物的赔偿标准,检查所属单位发生大宗占地上报厂土地管理部门的相关手续,存档备案情况。然后按照土地赔偿标准,对每份“土地费、税补偿(助)书”及“占地认定书”中的每个项目的每个赔偿标准进行逐个计算、累计相加与“生产用地汇总表”进行比对。最后与“生产用地赔偿书”、“付款委托书”和财务凭证进行逐个对照,检查是否相符。

(三)深入现场,实地检查赔偿占地情况。重点检查赔偿面积大、现场位置特殊、地面附着物特殊(如种植烟,瓜地、树木等)等项目。通过与土地管理人员、用地单位人员、被占地方人员描述,指认现场,核实土地赔偿面积,当场比对“土地赔偿认定书”。对存在疑议的,听取现场各方人员意见并做好详细记录。

四、土地补偿费管理需要完善的方面

笔者通过开展土地补偿费监督监察认为,要做好土地补偿费管理工作,应从以下以下四个方面加强和完善。

(一)需要各个部门各司其职,加强横向沟通配合。计划部门提供施工计划并落实土地费概算;规划设计所提供图纸;土地部门组织办理用地手续;用地部门监督、管理施工单位现场施工;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处理泥浆坑、震动、粉尘污染等问题。各单位在各自的环节完成相应的工作,形成整体联动,使管理更加流畅。同时要形成配合管理制度,使管理更加规范。

(二)积极谋求地方政府支持。征地工作是需要地方政府部门配合完成的,要加强同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促使他们以积极的工作态度投入到征地工作中,做到疑难问题的快速、及时解决,缩短征地工作的手续办理时间。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2

一、涉油侵权案件的基本情况

垦利县法院2002年共受理涉油案件18件,其中涉油侵权案件10件,占当年涉油案件总数的55.5%。2003年受理16件,其中涉油侵权案件6件,占当年涉油案件总数的37.5%。在2002年审理的涉油侵权案件中,油田单位全部是原告,被告全是地方农民个人。2003年的涉油侵权案件中,油田单位作为的原告4件,占案件的66.6%,被告是地方农民的2件,占案件的33.4%。涉油侵权案件普遍表现出集群性、突发性的特点。参与纠纷的人数多,所有16件涉油侵权案件中有14件是共同诉讼案件,占总数的87.5%;当事人往往采取扣押车辆、阻拦施工等方式,且持续时间长,处置难度大,造成的损失大。如胜坨镇海西村村民非法阻拦油田施工致使油田20多辆车被堵7天;胜坨镇王营村王某扣押油田车辆达60多天;胜坨镇坨南村张某阻拦油田生产搬迁达8天。涉油侵权案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涉油侵权案件的成因分析

一是油田在征用土地补偿、污染赔偿方式方面的问题。长期以来,油田在征用土地补偿、污染赔偿等方面,由油田工农科与当地政府油区办协商处理。油田对所征土地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往往通过政府或村委会转手补偿给当事人。但是这种赔偿方式不符合法律规定,因为油田补偿损失是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应由油田和被征用土地、污染的单位或个人协商,协商的内容包括赔偿的支付方式、支付途径、支付数额等。油田单方决定赔偿款,没有征求被赔偿人的意见,且没有直接支付给被赔偿人,这种赔偿方式容易引发矛盾。

二是村务不公开带来矛盾。油田赔偿款数额较大,群众相当关注。但是个别村庄村务不公开,群众即使拿到赔偿款也认为赔偿的数额少或者分配不公平。这种问题成为群众阻拦油田生产的借口,有的借此与油田单位发生纠纷,阻碍油田生产。

三是新油区群众不知如何处理油田赔偿引发的矛盾较为突出。随着油田生产开发范围的拓展,形成了一些新的油区村庄。这些新油区的群众对处理征地、污染赔偿款方面的方法、途径、赔偿计算方法、数额等不了解,容易造成矛盾。有的当事人“漫天要价”,有的村庄男女老幼都参与到纠纷中。如胜坨海西村以油田施工影响其庄稼排水淹灌了庄稼为由强行阻拦油田生产,有几百人参与了纠纷。

四是油田污染引发了新型的排污纠纷。如环境噪声影响纠纷案件。有的群众提出油田生产噪声影响了其养殖的家禽、牲畜的生长,而油田单位不接受该类型的索赔。群众往往采取阻拦油田生产、扣押车辆的方式来达到目的,使小纠纷引发成矛盾,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今年,垦利县法院受理了2件此类案件。

五是个别村委领导班子软弱涣散导致矛盾纠纷迟迟不能解决。涉油纠纷发生时,有的油区村庄村委不出面,任凭事态发展。参与纠纷的群众更没有统一、明确的处理意见,导致无法协商解决纠纷。

六是法律宣传针对性不强,群众法律意识淡薄。面向油区群众的普法宣传重点不突出,对涉油纠纷的处理途径、国家对征用土地、排污赔偿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宣传力度不够。

三、解决涉油纠纷案件对策

三、解决涉油纠纷案件对策

油地纠纷的解决,必须本着“防重于治”的原则解决,否则经济损失大,矛盾加深,诉讼成本也相应增加,应重点从以下方面抓起:

(一)理顺油区综合治理关系,成立专门处理机构。东营区政法委成立了专门处理油地问题的“油区治理指挥中心”,一切“涉油”问题均由其处理。可以借鉴东营区的做法,成立专门的机构,充分发挥统一的组织和协调功能,健全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处理“涉油”问题的长效机制。

(二)依法建立、健全、强化村领导班子。油地纠纷能不能顺利解决,有一个代表民意的坚强的村领导班子很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群众民主政治建设,把那些有威望、有知识、有文化,识大体,顾大局的成员选进领导班子,并由有关部门进行指导,有助于涉油纠纷解决。

(三)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人民调解组织,由司法机关帮助培训、指导人民调解员,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他们在调解涉油案件纠纷中的作用。对发生的涉油纠纷,有关司法行政机关应主动及时地帮助指导,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防止事态扩大。

(四)建立油地经济纠纷的新协商机制。改革传统的赔偿方式,在涉油经济纠纷经常发生的村庄,尽力促成群众选出代表,或有村委代表群众出面,建立一个油田和地方的对话协商机制,把纠纷摆在当面,说在明处,使双方在互谅互让中解决。

(五)继续深化村务公开制度。对群众关注的油污赔偿问题,由村委采取多种形式使村务公开、公正、透明。油地赔偿的协商,要有受赔偿人参加,村委成员可以提供协助。

(六)抓好宣传教育,重点抓好对新油区群众法制宣传工作。

油地双方可以对赔偿标准、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问题,共同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使各项问题规范化,有明确的依据,对征地、排污赔偿方面的知识重点宣传。在油田搞好开发建设前,必要的油污赔偿宣传工作更要走在前头。把法庭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打印成宣传材料,在农村集市上设立咨询台,分发宣传材料。组织干警深入到油田企业以讲法制课的形式进行普法宣传,使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法律知识。

(七)对以身试法者从严惩处。在涉油纠纷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对妄图索取巨额赔偿,甚至借机闹事的,对触犯法律但没有构成犯罪的,可由公安部门给予行政处罚,对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锐意创新,大胆进取,建章立制促稳定。从以往油区中涉油案件发生纠纷的情况看,涉油案件往往是因污染、侵权、征用土地等而产生的纠纷,争议当事人之间利益关系复杂,难以协调,有的纠纷甚至“牵一发而动全身”,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油区秩序的稳定。因此,法庭为适应油区案件的特点,采取以下工作方法:一、巡回法庭审理油区案件中,除特殊情况外,一律适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审理周期要求简易案件一月内审结;复杂案件三月内审结;二是油区巡回法庭在工作中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解决纠纷,情况比较紧急的采取诉(庭)前处理的办法;三是从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角度出发进行诉前调解,四是关于无理妨碍油田施工的纠纷,可以按照“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的诉讼请求予以提起民事诉讼。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五是在施工准备阶段,经做工作当事人无理阻碍油田企业正常施工,可以按照“排除妨碍”的诉讼请求提起民事诉讼,并可以申请先予执行。通过采取以上方法,旨在更好的发挥巡回法庭的审判、服务职能作用,充分维护油田企业的合法权益。油区巡回法庭在成立后,针对涉油案件多次召开专场分析会,了解涉油案件的事件起因、特点、矛盾焦点,为顺利审理案件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涉油案件往往具有牵扯人数多,争议数额大,利益关系复杂、难以处理等特点,对涉油案件重点调度,明确干警职责,以稳定油区工作大局,促进油区经济发展为工作的重点,初步制定出“调解为主,判决为辅,主动处理,化解纠纷”的工作目标,审判员多年来在油区腹地从事审判工作,积累了处理油地纠纷案件的丰富经验,为充分发挥法庭职能打下基础。2003年,我庭严格按照我院制订的油区巡回法庭工作方针,认真审理涉油案件,慎处油地纠纷,力求既要保证油田的正常生产,又要不使矛盾激化。

油地经济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几十年来双方形成的良好的传统,必须正确对待新的经济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油地经济密切结合,共同发展的关系只能加强,不能破坏,否则对双方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作为法院,更要全面分析涉油案件的新特点新情况,积极总结审判经验,以良好的审判促使经济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垦利县人民法院)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3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基本农田,是指县级人民政府依照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规定,按照上级人民政府下达的指标,实际划定的长期不得占用和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两级。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一级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三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应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本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的内容,接受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考核。

第四条  上一级人民政府应与下一级人民政府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乡级人民政府应与村民委员会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定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

第五条  市、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计划、财政、水利、环保等部门应配合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基本农田的义务,有权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的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和控制指标,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经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不得随意更改或调整。确因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和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需要调整的,必须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第八条  划定的基本农田,由县级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由土地管理部门登记、上图、建立管理档案。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毁坏或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标志。

第九条  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

(一)基本农田数量在规划期内不得减少;

(二)兴办乡镇企业和公益事业,以及农民建房,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三)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基本农田;

(四)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基本农田用途。因农业内部结构调整,需将菜田、粮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及挖塘养殖等,须逐级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并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履行审批手续;

(五)对沿河两岸的基本农田,县、乡级人民政府应统一规划,优先安排治理河道和修建护田工程,防止洪水对基本农田的侵害。

第十条  国家建设确需征占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应持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到被征占土地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领取并填写《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呈报表》,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或市人民政府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

第十一条  征占一级基本农田,向省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按规定报请省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审批用地;征占二级基本农田,向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领《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法定程序及权限审批用地。

第十二条  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在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发给《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不发给的,应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  经批准征占基本农田的建设单位,除按规定缴纳有关税费外,有开垦条件的由用地单位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的还须按下列标准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一)征占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水田每亩为15000元,旱田每亩为10000元;

(二)征占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水田每亩为9000元,旱田每亩为6000元;

(三)征占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菜田,每亩缴纳20000元至50000元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不再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基本农田造地费标准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  以市人民政府出资为主兴建的水利、交通、能源等大中型建设项目,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缴纳基本农田造地费。

第十五条  征占承包者连续耕种5年以上划入基本农田中的菜田,建设单位需按缴纳新菜田开发建设基金数额的5%给承包者以地力补偿。

第十六条  基本农田造地费由行使批准权的土地管理部门在批准时收缴,按照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专户存储,80%用于耕地开发复垦,20%用于中低产田改造。造地费由土地管理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使用计划,报财政部门审核。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第十七条  基本农田经批准占用后,市、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应按照占一补一的原则,在一年内组织新耕地的开发复垦,补充基本农田的数量。

第十八条  市、县级农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质量管理。应建立基本农田地力监测网络,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基本农田地力变化状况,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十九条  凡经批准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兴建的建设项目,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建设项目影响基本农田环境质量的,必须落实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

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应与建设项目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基本农田环境保护设施建成后,由环保部门会同土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第二十条  企事业单位因排放有害物质造成基本农田污染事故的,经环保部门鉴定后,除必须采取措施限期治理外,应依法赔偿所造成的经济损失。

第二十一条  市、县、乡人民政府或市、县级土地管理部门,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贯彻实施本办法,依法保护、建设和管理基本农田,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对侵占、破坏基本农田及其基础设施的行为制止、检举、控告有重大贡献的;

(三)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新造基本农田、改造中低产田等方面成绩显著的。

第二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给予相应处罚:

(一)未经批准以及未领取《基本农田使用许可证》占用基本农田的,责令退还耕地,限期拆除或没收占用耕地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每平方米10元至15元罚款;

(二)无权批准或越权批准征占基本农田的,除限期恢复耕种条件外,对有关责任人由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视其情节给予行政处分,并由非法批准的机关赔偿每亩5000元至10000元的基本农田损失费;

(三)未经批准擅自将基本农田改种多年生经济作物及挖塘养殖等,责令恢复原状,并处每亩1000元至2000元罚款;

(四)对破坏、移动和擅自改变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的,责令恢复或赔偿经济损失,并处300元至500元罚款;

(五)对单位和个人荒芜或闲置基本农田的,除按《抚顺市土地管理条例》的规定收取耕地荒芜费外,另处相当于耕地年产值1倍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一律使用市财政部门印制的罚没收据,罚款上交同级财政。

第二十四条  没有完成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所载明的任务,由上一级人民政府对下一级人民政府领导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既不申请复议又不起诉,也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六条  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的,由所在单位或有管辖权的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4

关键词:工伤赔偿;工伤保险;工伤参保率;制度缺陷

中图分类号:D91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3006606

2008年3月,南京某建筑工程公司承包了一个小型商场的室内装修工程,随后转包给不具备相关资质条件的包工头朱某,由其自雇人员进行施工。2008年4月16日,外来务工人员田某受亲戚介绍来到该工程从事电焊工作,朱某没有与田某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双方仅口头约定每月工资2500元。一个月后,田某在工作过程中不慎将铝合金压条碰到窗口附近的高压线上,双臂被电击伤,导致双上肢严重损伤,几近残废,随即住院治疗,朱某为其支付了医疗费和住院期间的伙食费。田某6月初出院后,要求朱某为其申请工伤认定,遭到朱某的拒绝。田某只好自己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由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以劳动关系无法认定为由要求田某补齐相关材料,否则不予受理。无奈之下,田某向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确认其与建筑工程公司存在劳动关系,在仲裁过程中,田某只能提供该建筑工程公司饭票、朱某的付款证明、工友证人证言等证据,据此,仲裁委员会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田某的仲裁请求。最后,迫于生活成本等方面的压力,田某只好选择与朱某协商,双方就工伤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协议――朱某一次性赔偿田某两万元,双方之间不存在其他任何权利纠纷。(1)

上述案例中,田某由于无法举证劳动关系,在现行的法律体制下只能选择与包工头朱某订立城下之盟,接受远低于法定工伤保险待遇的工伤赔偿金。事实上,有过田某类似遭遇的建筑行业农民工不在少数,而他们所面对的绝非只有举证困难,用人单位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索赔时间长、成本高、程序复杂,工伤保险待遇支付不合理等法律制度缺陷已经成为他们维权路上不可承受之重。《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高度评价了农民工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将农民工问题提升到关系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五个基本原则,并且特别提到了建筑企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随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意见和规章。(2)由此可以看出,建筑行业农民工的工伤保险问题已经凸显出了严重性和紧迫性。罗尔斯在《正义论》的开篇说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美德。”解决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保证其发生工伤以后享有及时的医疗救治和足够的经济补偿,不仅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然后以建筑行业农民工为考察对象,分析其工伤索赔困难的两大原因――工伤参保率低和法律制度缺陷,最后就如何完善该制度以保障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提出建议。

一、试点到初建:我国工伤保险制度

发展历程现代工业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也给从业人员的健康和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国际劳工组织(iLo)曾在日内瓦发表公报称:全球每年发生工伤事故2.7亿起,因工伤和职业病每年造成大约200万人死亡,日均死亡5000人,其社会后果之严重,不容忽视。[1]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各类市场主体守法意识淡漠,[2]加上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危害人们生命健康的因素增多,使得现阶段工伤发生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每年因此而丧生,或成为临时、永久残废者为数众多。工伤事故不仅使得劳动者本人和家庭蒙受巨大经济和精神损失,用人单位也因此面临着高额赔偿责任,因此,有必要通过社会互济的方式来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1951年2月26日,我国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初步建立了养老、工伤、疾病、生育等劳动保险制度。这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一部劳动保险立法,奠定了我国改革开放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但是,该法仅适用于国有企业及其职工,且采取“政府包揽一切”的形式,过于强调政府的责任,忽视了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缴费义务,最终因政府经济负担过重而难以维持。1996年,原劳动部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开始了工伤保险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将工伤保险参保主体扩展到中国境内的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和职工,通过设立工伤保险基金来实现工伤保险的社会统筹,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共同负担(各自按照法定的项目和标准支付),且规定了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的缴费义务,该办法顺应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有利于建立工伤预防、救治和补偿的长效机制。2003年4月16日,国务院通过了《工伤保险条例》,使得工伤保险制度在经历了劳动保险、社会保险试点后,在我国最终得以确立。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工伤认定、工伤保险待遇和工伤预防等方面作了修改。然而,毕竟工伤保险制度从试点到初建前后不过十余年时间,制度上的漏洞和缺陷在所难免,实践中工伤参保率低、工伤索赔困难,使得部分工伤职工连最基本的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诉求都不能得到支持,这对于所处行业危险性高、知识文化水平低、经济能力薄弱的农民工而言尤其如此。

二、风险性高、参保率低:建筑行

业农民工工伤参保现状据统计,农民工一直是我国建筑业职工的主力军,从1985年占行业从业者的55.5%、从业人数1130.1万人,上升到2002年占行业从业者的76%、从业人数达2959万人,再到2004年占行业从业者的近80%、从业人数达3380.53万人,这个数量同时占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总数的22.9%,仅次于制造业,足见建筑业农民工之多,人数之众。(3)建筑施工企业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差、农民工会发展不成熟、上级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等因素,造成了目前我国建筑业农民工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局面,工伤事故、职业病发生率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安全生产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重灾区。据国家安监局的统计,近年来我国工矿商贸企业死亡人数中,建筑业仅次于采矿业、制造业,居行业第三。以2005年为例,采矿业死亡人数约为8000人,制造业死亡人数约为4200人,建筑业死亡人数约为2500人,这仅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实际情况可能要严峻得多。(4)建筑行业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为从业人员参加工伤保险的必要性。然而,事实却与之恰好相反,据农业部2005年的快速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工的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12.9%;而据北京市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统计数据,在他们办理的152个工伤案件中,只有12人参加了工伤保险,参保率仅为总数的7.89%,参加工伤保险的建筑行业农民工更是微乎其微。另外,杭州市2006年针对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的一个专项调查显示,有28.3%的农民工参加了工伤保险,有70%多的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从分行业情况看,出现了风险与保障成反比的情况,参保比例最高的有餐饮业等行业,有37.5%及以上,而职业伤害风险最高的建筑业的参保比例却只有22.4%,参保比例最低。[3]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之低,与该行业安全生产形势之严峻形成了鲜明对比。

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直接威胁了工伤职工的权利救济:伤残职工无法申请工伤保险待遇,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也无法为其支付工伤保险待遇。因此,这部分伤残职工的职业伤害不能实现社会化补偿,只能向用人单位主张赔偿请求权;这时,工伤职工经济赔偿的诉求就面临着诸多法律和现实风险,因为用人单位的经营规模和支付能力有差异,而法律程序的复杂、漫长则是另一制约因素(下面将有论述)。[4]在笔者看来,与其他行业相比较,建筑行业农民工参保率低还存在以下现实或制度障碍。

首先,建筑行业用工不规范使农民工在获得参保资格上存在困难。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保险关系产生的前提和依据,由于建筑行业非法分包、转包的现象普遍存在,建筑施工组织者多为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包工头,劳动关系不规范,用工形式灵活、流动性强,没有劳动合同,即使包工头愿意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也会因为参保资格的认证存在困难而“爱莫能助”。

其次,企业违法成本低,尚未形成有效的惩罚机制。如《工伤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不按照规定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企业的处罚是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罚款而不是对企业主的惩罚,这显然对于企业主参加工伤保险没有起到威慑力。另外,相关政策的协调也成为制约农民工参保的因素。如对于农民工集中的建筑业,《建筑法》第四十八条明确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支付保险费。实践中,很多地方也将为建筑工人参加意外伤害保险作为发放施工许可证的必要条件。为了施工,建筑企业只能选择意外伤害保险而逃避工伤保险。在没有经济杠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企业主愿意花钱为工人参加双重保险的少之又少。[5]

再次,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低,法律意识和权利观念淡漠。据统计,2004年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2%,小学文化程度占16.4%,初中文化程度占65.5%,受教育程度偏低,且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安全生产培训。[6]作为用人单位的建筑施工企业则往往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工伤事故属于个别现象,没有必要为全体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从业人员(包括包工头)受知识水平的限制,缺乏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客观上为用人单位违反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创造了条件。

三、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索赔困难

背后的法律制度缺陷分析(一)劳动关系举证困难

劳动关系的存在,是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进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条件。因此,对于因工受伤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而言,举证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是其维权路上的第一步。《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在实践中,大多数建筑工程的发包方和承包方并未与其所招聘的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在发生工伤事故或者遭受职业病伤害后,农民工只能用其他间接证据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例如,原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用工资支付凭证、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有关执法机关出具的调查笔录和法律文书中涉及劳动关系认定的证据材料等有关证据来证明双方之间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然而在实践中,农民工要获得这些证据却并不容易。因为用人单位为了避免承担过重的工伤赔偿责任,会预先采用多种手段来避免给劳动者留下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例如,不发给劳动者工作证、工资支付凭证等,以现金形式发放工资等。这样就使劳动者发生工伤事故后被用人单位扫地出门,劳动者也因为无法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而无法获得赔偿,因为他没有劳动合同,也很难获得工作证、工资条、考勤记录和其他劳动者的证人证言(因为还在单位工作,担心遭到单位报复)。另外,根据前述《通知》证明建筑施工企业与包工头之间是一种发包方与承包方的关系更属不可行,因为他无法拿到承包合同,苛刻的劳动关系举证责任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农民工工伤索赔以及其他案件难以跨越的“门槛”。

(二)工伤索赔案件程序复杂,时间长,成本高

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来看,农民工发生工伤到领取工伤保险待遇,至少要有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核定并领取工伤保险待遇三个阶段。首先是工伤认定程序。劳动者提出申请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般在60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结论。对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行政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这个过程需要一年多时间。如果用人单位否认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则要再增加一个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程序,又需要一年左右。然后是劳动能力鉴定程序,包括初次鉴定和重新鉴定,整个过程需半年左右。最后是工伤待遇索赔程序。对赔偿金额有争议的应当先进行劳动仲裁,对超过一裁终局数额部分的可以提起民事诉讼,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需一年左右,如果依法延长,时间则在两年左右。而且,在核定和领取工伤保险待遇这一程序中,因为涉及到用人单位的责任承担问题,许多用人单位一般不会主动地承担责任,劳动者还需要走劳动仲裁、诉讼程序才能够获得工伤赔偿。走完所有的程序,最少也要3年9个月左右,最长的则要6年7个月。[7]因为这一系列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在此过程中农民工往往无法全心投入新的工作,而是将大部分精力花在举证、应诉、出庭等事务上。农民工来到城市务工,主要目的是赚得比在家务农更高的收入以养家糊口,如果为了索取工伤赔偿金而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不仅不能为家庭创收,还要支付为数不少的费用,必然会给其家庭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这显然是大部分农民工无法承受的。高成本的维权程序使大部分农民工不得不选择与用人单位“私了”,以合法权益的牺牲来换取工伤赔偿金的尽早取得。工伤索赔法律制度上的缺陷妨碍了农民工维护权利,却使违法单位有时间转移资产,诉讼将因此失去意义或面临风险。

(三)现行农民工一级至四级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不合理

根据《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的规定,一级至四级伤残属于受伤程度最为严重的四种情形,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劳动能力,为了保障这一部分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延续其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一至四级工伤人员只能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领取伤残津贴,而不能像五至十级工伤人员一样以解除劳动关系为条件领取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和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但是,对于大部分建筑行业农民工而言,由于城市生活成本和医疗费用过高,其发生工伤后一般希望回到农村,这样就不方便每月来到城市提交相关材料、领取伤残津贴。因此,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4)18号]规定,对跨省流动的一致四级工伤农民工的长期待遇,可以实行一次性支付方式。例如,《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实施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苏劳社医(2005)6号]就此问题制定了具体办法,在尚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中,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农民工,以及因工死亡农民工的供养亲属,自愿一次性享受有关定期工伤保险待遇的,可以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终止工伤保险关系,用人单位按照以下标准一次性支付待遇:(1)原应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一次性支付至男60周岁、女55周岁,最长为20年;(2)原应按月享受的护理费一次性支付至75周岁,最长为20年;(3)原应按月享受的供养亲属抚恤金,未成年子女一次性支付至18周岁,配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子女和父母一次性支付至75周岁,最长不超过20年。

笔者认为,这个处理意见实际上侵害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首先,它没有考虑到物价上涨和当地最低工资标准逐渐上调等因素,以发生工伤时的本人工资标准来计算未来长时期的工伤待遇,对农民工极为不利。其次,规定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实际上等于农民工工伤复发或病情加重后不能再次申请伤残等级鉴定,昂贵的医疗费必将使得本来就处于贫困境地的家庭经济雪上加霜。最后,规定领取一次性支付后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又没有规定为劳动者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实际上使得农民工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处于孤立无援的绝境,在没有其他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一次性支付只能维持其发生工伤后短时期的生活费和医疗费,现行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根本无法达到对农民工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充足的经济补偿的目的。

四、完善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

法律制度之建议2011年7月1日,《社会保险法》开始施行,对于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利于实现社会保险项目的统一规定和调整,有利于社会保险在全国范围的规范开展和运作。[8]但是,该法的大部分条文过于笼统,不便于实践操作和司法适用,而现行的工伤保险法律制度虽然经过《工伤保险条例》的修改已有所完善,但是对于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的保护依然不足。笔者认为,应当细化《社会保险法》的规定,进一步修改《工伤保险条例》,为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做出特别规定,并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工伤保险法律制度进行完善。

(一)对劳动关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在我国,民事诉讼的基本举证原则为“谁主张,谁举证”,但是考虑双方当事人举证能力的差异,以及维护民事诉讼实质正义的需要,又在该原则之外增加了举证责任的倒置制度。证明责任的倒置,是指将依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应当由主张权利的一方当事人负担的证明责任,改由否认权利的另一方当事人就法律要件事实的不存在负证明责任。[9]例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举证责任的倒置主要适用于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侵权、环境污染、建筑物及其搁置物悬挂物致人损害、医疗过失致人损害、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等领域。在劳动关系领域,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一般来说都出自于用人单位,如果用人单位故意逃避责任,事先采取防范措施,劳动者就根本无法获得有效的相关证据,这对劳动者来说显然有失公平,实践中许多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因为无法举证劳动关系,最后只能忍气吞声,被迫妥协。因此,考虑到双方举证能力的巨大差异,应当在劳动关系领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先由劳动者举出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初步证据,然后由用人单位进行举证否认双方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如果用人单位无法劳动者的证据,法官就可以直接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这对于处于非法发包现象严重的建筑行业农民工而言尤为重要。

(二)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职工可以不必经过工伤认定直接进入劳动仲裁程序

《工伤保险条例》规范的是工伤保险关系,即用人单位已为其职工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加入了所在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基金。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其职工遭受职业伤害或患职业病后,不应当进行工伤认定。这是因为,假如伤残职工进行工伤认定,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纠纷可能因工伤认定而转换成伤残职工或用人单位与行政机构的行政纠纷,既然伤残职工与用人单位就赔偿数额产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就应当保证程序的统一性,不能说赔与不赔这样质的问题适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而赔多赔少的问题适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一个职业伤害纠纷案件被两个不同性质的程序如此分割,当事人的权利救济将更加困难。没有参加工伤保险制度的用人单位,其职工遭受职业伤害后,仍可依据劳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救济其权利,因该用人单位没有融入社会化的社会保险体系,自然不能依据社会法原理处理彼此纠纷。[10]当然,在劳动仲裁过程中,假如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已经认定为工伤,具体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程度可以交由所在地的劳动能力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以确定具体的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这样,一方面为工伤保险基金节省了工伤认定费用,另一方面简化了程序,为因工受伤的农民工节省了工伤索赔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三)完善工伤保险待遇支付制度

1.落实《社会保险法》关于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的规定

《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和四十二条规定了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针对职工所在单位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费或者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工伤,而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或者第三人具体支付工伤医疗费或者无法确定第三人这两种情况下的工伤职工的救济问题。笔者认为,这一制度有利于及时对劳动提供经济补偿和医疗救治,考虑到了工伤索赔程序的长时间跨度和高昂成本,对于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而言具有重大制度意义。但是,《工伤保险条例》并未做出配套的规定,使得该制度被束之高阁。笔者认为,应当在《工伤保险条例》做出关于工伤保险基金预支付制度的具体规定,如果在工伤索赔过程中,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已经认定为工伤,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承担工伤赔偿责任,则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支付最低标准经济补偿,保证其基本的医疗救治条件和生活水平,然后再向企业行使代位求偿权。

2.完善农民工一级至四级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

正如前文所述,一至四级伤残农民工待遇一次性支付制度本来是为了照顾农民工这一跨地区就业、流动性大的群体而制定的,但是从目前各省市制定《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来看,这一制度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笔者认为,如果农民工因工负伤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应当综合考虑未来物价上涨、职工平均工资上升、当地最低工资上调等各种因素,按照终止劳动关系时的工资的150%或200%的标准支付一次性待遇。另外,劳动者领取一次性工伤保险待遇以后双方的工伤保险关系就此终止的规定不甚合理,基本上阻断了劳动者此后工伤复发或病情加重时的权利救济途径。因此,应当规定用人单位为农民工支付自领取一级至四级伤残一次性待遇时至退休期间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使得他们在终止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关系后,还可以回到住所地继续参加当地的特殊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根据农民工的特殊需要做出补充规定,保障他们因工致残、丧失劳动能力后有基本的生活来源和治疗经费。

注释:

(1)案例来源:南京大学劳动法律援助项目。

(2)例如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出台的《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做好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农民工“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工作的通知》等。

(3)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和农业统计年鉴计算整理。

(4)资料来源:根据《安全生产年鉴》和国家安监总局官方网站统计公报搜集整理。

参考文献:

[1]海岩.国际劳工组织呼吁关注工伤事故和职业病[J].劳动保护杂志,2002,(7):7.

[2]吴敬琏.呼唤法治的市场经济[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3]周慧文.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7,(6):29-33.

[4]郑尚元.工伤保险法律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40-241.

[5]郑功成,黄黎,若莲,等.中国农民工问题与社会保护[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97-399.

[6]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03.

[7]陈磊.工伤索赔之痛[J].中国劳动保障,2008,(3):62-63.

[8]黎建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10.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5

在目前的制种形式下,生产过程中有以下不利自然因素的危害,影响水稻制种产量和质量的稳定和提高。播种期的低温冷害。为了满足制种的隔离条件和适宜的气候条件,制种基地一般选择在海拔200~300m的半山区,空闲田播种期较早,在3月中下旬播种,容易遭受低温冷害,烂种死苗现象时有发生,影响制种计划的完成。穗期的高温干旱。制种生产特别是抽穗扬花期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严格。遂昌县8月上中旬往往会受到高温干燥不利因素的危害而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2010年是遭受高温干旱危害严重的一年,2013年旱情重演,遂昌共落实制种1206.1hm2,8月上中旬发生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978.5hm2制种基地受灾,减产15%~70%,其中减产30%以上的931.5hm2,占制种总面积的78%。生产中后期的台风影响。遂昌县6-8月易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造成制种倒伏甚至冲毁,严重影响制种产量和质量。

2问题

2.1缺乏理赔定损标准

目前,根据水稻制种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气候灾害条件影响,对水稻制种造成的损失做出较合理的判断,尚缺乏较公正、科学的理赔标准,容易引发纠纷,且查勘定损人工成本较高。

2.2理赔款项到位欠及时

遂昌县理赔程序,一般是灾情发生后,农户申报县人保公司或投保单位要求勘查理赔,保险公司组织水稻专家和人保公司的勘查理赔人员进行实地勘查后初步定损,报省人保公司确定理赔。由于气象灾害一旦发生,往往受灾面积大、范围广,要定损到户、理赔到户,工作量大,从灾情发生到理赔款到户一般要耗时1个月以上。理赔款项到位欠及时,不利于农业再生产能力的及时恢复。

2.3保险理赔覆盖面较小

按人保公司有关规定,灾害受损产量30%以上的田块才是理赔对象田,全县理赔总额不能超过水稻保费的50%,这样势必影响理赔覆盖面,不利于抗灾救灾工作的全面开展。2010年、2013年高温干旱危害严重,制种面积2577.8hm2,受灾面积1730.1hm2(其中绝收101.3hm2),损失制种产量98万kg,损失产值1760万元,人保公司理赔220.0hm2,理赔金额70.8万元,理赔面积和理赔金额分别只占受灾面积和损失产值的13%和4%。农保理赔覆盖面少,影响了农户自主参保的积极性。

2.4间接影响缺乏理赔标准

目前农业保险主要理赔水灾、干旱所引起的倒伏、断水、高温而造成减产的直接影响,而对于灾情发生后引发大面积病虫害等的间接影响缺乏理赔规定和标准。

3对策

3.1提高保险额度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

经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而减产。实施农业保险政策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举措,遂昌县政府已把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列入保险范围,保险额度2010-2012年为6000元•hm-2,2013年后为9000元•hm-2,但保险额度与普通水稻生产等同,缺乏合理性,因为杂交水稻制种的产值一般为单季稻的4~5倍,生产成本是单季稻的5~6倍,建议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的保险额度应提高到普通水稻生产的3~5倍。

3.2扩大保险范围制种生产肥力投入较高

相对于普通水稻生产容易引发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螟虫等病虫害,但目前制种保险仅局限于气象灾害,建议将稻瘟病、纹枯病、黑粉病和稻飞虱、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列入制种保险范围。

3.3科学定损标准要减少纠纷和协商

减轻政府协调的工作量,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灾害的科学定损、提高公信力是关键。我们认为按制种生产的不同阶段来确定损失补偿标准较为合理,如苗期绝收可理赔保额的30%,分蘖期可理赔50%,孕穗期可理赔80%,穗期应理赔100%。因为前期受灾一般可以通过补播改种来弥补,后期受灾投入较大,季节延误,恢复再生产的空间较小。

3.4设立制种发展资金俗话说“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

粮食生产以种为本,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保持稳定和发展,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而制种保险是稳定种子生产的重要手段。因此,建议从农技推广基金中分设杂交水稻制种灾害补助专项资金,以扶持制种基地的巩固和发展。

3.5设立制种风险金实施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6

[摘要]文章对目前对外关系协调工作的开展进行了论述,着力建立健全规范的对外关系协调管理体制,在积极发挥工作执行力上,强化服务意识,实施项目管理负责制、一次性赔偿制度,依法办事处理管理流程,保护环境、确保生产。构建和谐油地关系,谋求共赢的基础上,提出八个主张。

[关键词]对外关系;协调工作;八个主张

对外关系协调工作具有纷繁复杂,缺少连贯性、随机性大的特点,如果没有规范的工作程序和很高的工作效率,圆满完成任务是难以办到的。建立规范的土地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综合利用土地资产,提高土地使用率,加大对外关系协调工作的力度,来确保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行工作,现针对对外关系协调工作提出八大主张。

一、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公平、真实的实施赔付工作流程。

二、在工作中正确的执行力

1、在工作中要讲究方式方法,做事情,不能偏激,不能只是一味的盯着工作,这样做会事与愿违。不能不讲究方法、讲究策略。

2、强化形象意识。与老百姓打交道要注意个人形象,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着自身的形象,反映着自身的素质。为此,不仅以良好的形象来定位、要求自己,不论在内在外、说话办事、待人接物、处理工作,不论是日常事务管理、政务管理、文字服务,都努力做到有形象、有品位,努力克服自己处理问题的情绪化。

3、强化奉献意识,努力营造团结向上的环境。从事对外关系协调工作要牢固树立不计名利、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为党工作,奉献企业,忠于国家。

4、强化责任意识。对外关系办公室是协调地方的综合办事机构,有着十分特殊的、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此,对待每一项工作,我们都要努力做到小心小心再小心,细致细致再细致,认真认真再认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每一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创造性地处理好每一件事情。

5、从思想层面上达到认知、认可的高度,从思想认识上始终保持和法律精神一致。想工作之所想,干工作之所谋,坚持办事让职工群众放心的原则,坚持先请示后汇报的办公方法,坚持事事有落实的观点,从小处着手,大处着眼,一贯的开展有始有终的工作作风。从而达到全年能准确无误的完成执行力率90%以上。

6、处理好工作衔接问题,从思想认识上要树立大局意识、平等相处意识、以和为贵的意识,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行动上不着急不上火,遇事冷静沉着,用利于他人之心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三、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服务工作。一是确保生产的平稳运行,二是主动为基层单位分忧解难,三是实施工农关系早介入、早处置,把事情发生在“萌芽”中就被处理完毕,不留后患。

四、项目管理负责制。在钻井、大修及其它大型施工过程中,通过成立青苗费用项目小组进行运作的方式。对外关系办公室牵头,工程、地质、安全环保、生产管理、施工单位参加,共同到现场勘察,确定施工路线,完成现场的测量、登记、取证等工作,做到了同步开展工作、同步落实、同步完成,同步高效保障。

五、青苗赔偿形成工作机制。青苗赔偿费用运用工程前预算、过程中成本核算、完工后决算、最终核查、监督的方法进行操作,程序科学、措施得力、效果显著。

六、大力实施一次性赔偿制度。在新发生污染过程中,为控制源污染地的不断增加,在赔偿时采取签定一次性补偿协议的方式进行赔偿,协议明确双方责任,不管是否耕种,油田对污染土地不再赔偿,并做到同项同事一次性处理完毕,未留任何遗留问题,所以村民自觉改造土地的积极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七、实施依依法办事处理管理流程,保护环境、确保生产。近年来,随着地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油田井场边养殖场也日益增多,石油企业施工作业过程中因噪声、震动等原因造成养殖户损失而要求赔偿的事件时有发生,增加了青苗赔偿费用的支出,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为妥善处理地方发展养殖业与油田开发生产之间的矛盾,最大限度的减少油地双方的损失,实现油地和谐、共同发展的目标,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实施依法办事的处理管理流程。

(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

(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

(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因此,石油企业各生产单位应当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制止侵占井场的发生,及时的维护企业的利益。

案例分析:某井下压裂队在某村1-14井施工过程中,由于噪音过大,影响到了井场边的一养殖户的养猪场,导致有三头母猪当时早产,和35头肉猪不吃饲料,该养殖户阻拦施工车不让离开现场。对外关系办公室协调人员迅速到达现场后,发现养猪场在井场西20米,根据有关规定,养殖场不应该建在井场周围100米以内,协调工作人员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且拿出了相关文件的明确规定。于情是应该同情该养殖户损失,于理不应该赔偿任何损失。经过这次教训以后,该养殖户要求以后再有作业压裂的时候应该提前通知他,好提前把养殖物提前转移或做出提前保护措施。在协调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没花一分钱就解决了一起工农纠纷。

八、运用战略合作、融合发展,构建和谐的油地关系

1、实施油地战略合作、融合发展,运用双方战略合作与发展框架协议的方法,高层定期沟通和具体运作,同时地方政府会持续强化支持油田、服务油田、反哺油田。积极创造加快发展的好环境,不断推动油地合作向更高层次、更高领域、更深程度迈进。

2、支援地方、帮助地方、感情通了、想法接近了,工作理顺了,并且抓住有利时机,结合重要的节日适时开展:植树周活动、“六一”儿童节支教爱心行、中秋节、春节慰问等一系列的活动,大力开展帮扶地方、努力创造出油地和谐的新局面。

石油企业生产单位应根据不同的地域情况、人文情况,因地制宜开展工农共建工作,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工作新的特点和情况,努力学习,创新方法,使自己的工作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条第一款、第二款;

[2]庄音豪.浅谈国外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工会理论研究》,2005年2期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7

关键词:气象信息,农业保险

 

1气象信息服务在重大天气灾害中的减灾思路

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发展,天气预报服务和短时天气预警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然而面对重大灾害性的天气的发生,即使我们及时作出了预警,对人和牲畜来说,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然而对农作物、树木、城市建筑等等,则是无法规避灾害。,农业保险。。中国是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每年因天气灾害而造成的损失多达上千亿,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损失则成了国家的难题,气象信息服务能完全减少因灾害性天气造成的农业损失吗?显然不能完全减少,尽管防御及时到位的话也能减少部分损失。

2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尽管自80年代恢复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在我国发展的还比较迅速,但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业保险一直停滞不前,并呈现出不断委缩的态势,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2.1保费收入不断下降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境内的农业保费收入一直很低,不但没有上升还呈现下降的趋势。1993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超过8个亿,从1994年就开始处于下滑状态,到2000年仅有3.87个亿,农业保险深度不到1%,到2002年我国农业保费收入仅占保险业收入的0.16%,2004年我国农业保费收入仅为3.77亿元,与历史最高1992年的8.71亿相比下降了约55%,2005年农业保险收入为4.16亿左右,仅为保险业收入的0.08%,农业保险深度几乎为零了。这完全不和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严重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对农业基础地位的保护作用已不存在。

2.2国家实行农业政策险的政策

国家试行的农业政策险,目前的情况是,国家补贴8元/亩,农民自己出2元。如果受到大灾,颗粒无收,农民可以得到300元/亩的赔偿。对农民来说,亩产收入不足300元的情况是受了多大的灾呢?每亩300元的收入对农民来说,吸引力并不大,仅仅是保命钱而已,并不能起到减灾的效果。而对国家来说,仅就濮阳市就有360万亩土地,小麦和玉米8元/亩,每年保费则会有5700万元,而河南省则保费超过15亿元,保险公司处于纯盈利模式。

下面举例简单说明:

2009年5月,河北省邢台、邯郸两地受到大风、强降雨天气侵袭,小麦发生不同程度倒伏灾害。两地共承保政策性小麦种植保险352.45万亩。据不完全统计,受灾小麦共计16.44万亩,估损2200余万元,保险公司已预支赔款877.66万元。目前,查勘理赔工作仍在进行中。大家可以看到352万亩的土地大概收入应该在3000万以上,而保险公司仅仅支付赔偿877.66万元,估计损失和赔偿额度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异。,农业保险。。

而我们来看看保险公司一大堆难言的“苦”,如农业保险的承保与理赔和其他商业保险相比难度较大,比如核保,由于种植业保险承保标的范围较大(如农田、果树林),核保时承保标的难以精确测量,有时还存在农户的道德风险;再如定损,由于各种农作物生长特点不同,损失原因、损失程度的确定需要由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支持等。

2.3气象技术和资料为保险理赔提供科学依据

从核保方面来说气象部门有着绝对的权威资料可以作为灾害的证据。核保时标的难以精确测量:气象部门有着多年对小麦、玉米作物生长进行专业服务的经验,对标的测量的准确程度是其他行业所难以超越的。农户的道德风险,在证据优先的情况下,在没有农田大面积遭灾的情况下,单个农户是很难获得举证支持的,并且保险赔付标准很低,基本上不认为存在农户的道德风险。再说定损,各种农作物生长特点不同,损失原因、损失程度的确定气象部门也有着相当强的监测鉴定能力。

3气象行业融入保险业

历年来的灾害评估使气象部门对农作物的灾情损失情况有着精确的统计基础,因此可以对灾害的赔率指标做到心中有数。气象行业完全应该从农业政策保险中占有一定的份额,认为气象部门可以有两种模式来进入保险业。

3.1国家对农业政策险进行招投标

农业政策险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招标决定,在确定中标公司后,由气象部门出具灾情认定,然后按照国家规定赔付标准进行赔付,而承保金额的10%作为气象部门的运作经费来确保工作得以进行。国家政策补贴为全部耕地投入基本保险(小麦、玉米),农民即使颗粒无收,也可以获得300元/亩的收入,这样就能够使种植土地的农民投入成本后不至于颗粒无收,而保险公司也不会因为过低的投保率而导致保费不足和支出风险大的危险。如果农民愿意,可以追加投保金额,使农民在受灾情况下也可以确保有较高的收入,这样就有效的增加了农民耕种的信心,同时保费也可以大幅增加。在逐步积累经验的情况下,还可以对其他农业项目比如果园、蔬菜等进行调查投保。

3.2气象部门作为股东参与保险公司的经营

气象部门本身在农民心目中就是值得信赖的行业,近年来越来越准的天气预报,使公众对气象服务的依赖度增加,并且气象部门对农业的了解度高,相对从业成本低,不需要重新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农民投保兴趣高。气象部门参与农业政策险的话可以有效缓解气象行业经费不足的情况。因气象部门的卫星遥感能及时了解遭灾情况,不易存在虚假和骗保现象。

3.3国家直接介入保险公司经营

气象部门可以积极提供灾情信息、受灾后的灾情赔付信息,以及农作物生长状况,光、热、水等农事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以及农事未来天气预报和对策建议,从而使国家能够及时调用资源优势来进行抢险救灾工作。

4气象与保险业结合对气象事业的发展的有哪些好处

4.1一方面,气象灾情评估容易,一旦出现灾情,灾民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会迅速向气象部门进行报告,加快了灾情收集时效。另一方面,对气象灾情现场调查和评估制度的建立具有潜在的动力,使得灾情报告更具有可信性,评估制度更合理,从而增强了气象部门对灾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处理的能力。

4.2如果没有气象部门的参与,保险公司并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灾情和指导灾民如何自救及减少损失,往往是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作出反应,这与减灾的目的相违背。而气象部门参与后,通过加强暴雨洪涝、台风、山洪、地质灾害、干旱、高温热浪、雷电、冰雹、雪灾、低温冷害、雾、霾、酸雨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可以使政府及灾民迅速做出反应,并根据未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提出应急响应对策建议从而可以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来减少灾害的损害,从而达到减灾的目的。,农业保险。。

4.3通过建立以GiS为基础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可以迅速的对灾区受灾的耕地进行确认,通过对受灾耕地农民以银行卡转账的方式将钱直接划入农民账号中,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使灾民迅速获得了生产自救能力,减少了繁冗的中间环节,使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更可靠及时的保障。

4.4通过建设灾害防御专家队伍,组建分灾种的气象灾害评估专家队伍,充分了解各种作物对气象的敏感程度,在提供气象预报预测信息的基础上,能对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做出预见性分析。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8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土地的管理,按照《土地管理按》和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实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国有土地有偿划拨和集体土地有偿使用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必须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贯彻执行十分珍措和合理利用土地的方针,全面规划,加强管理,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制止乱占耕地和滥用土地的行为。城、镇、村建设用地要和改造旧城、镇、村相结合,充分利用原有建设地和空闲地。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行政公署设立土地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依法实施土地监察。市辖区的土地管理机构设置由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乡镇土地管理工作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县级人民政府委派的土地管理员具体承办。

土地面积五千亩以上的农、林、牧、渔等企业、事业单位,应确定专人办理本单位的土地管理工作,业务上受当地土地管理部门指导。

第二章  土地权属的确认和变更

第六条  凡属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和建设用地的使用权。凡属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建设用地使用者,必须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土地登记申请。

第七条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者改变批准的主要用途,必须到原土地登记发证机关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

因买卖、转让房屋和地上其他附着物而涉及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变更的,应同时办理土地权属变更和换证手续。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由该土地所有权单位收回另行安排;属于国家所有的,由土地管理部门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使用证:

(一)农业户口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者原承包的土地;

(二)已迁移后腾出的宅基地;

(三)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连续两年未使用的;

(四)不按批准用途使用的;

(五)用地单位已经撤销或者迁移的;

(六)铁路、公路、机场、矿场、水利、水电工程等经核准报废的。

第三章  土地的利用和保护

第九条  各项建设用地应按国家下达的年度用地计划严格控制,不得突破。

第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建立土地统计和地籍管理制度。集体土地所有单位和国有土地使用单位要按照规定向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报送土地统计表和使用说明。

第十一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控制各项建设占用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三条  开发国有荒山、荒地、滩涂等,用于农、林、牧、渔业生产,面积在三百亩以下的,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三百亩以上五百亩以下的,报行政公署、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五百亩以上一万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级人民政府应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集体荒山、荒地、滩涂,用于发展农、林、牧、渔业等项生产。开发单位和个人对开发的土地享有优先使用权,并按国家规定减免农业税。

第十四条  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乡村道路等农业建设使用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根据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农业发展建设规划履行报批手续。占地三十亩以下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占地三十亩以上一百亩以下级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  城乡非农业建设用地,凡有荒地、荒山、劣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好地;名、特、优农产品基地,非特殊需要,不得征用。

大力提倡火葬。对有土葬习惯的回族等少数民族死者的安葬,应在指定的荒山、瘠地建立公墓或者就地深埋,不得占用良田,堤坝等建坟。

第十六条  建设用地经批准划拨后,满一年未使用的,由市或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按每亩一千元至二千元收取荒芜费;承包集体耕地荒芜一年的,由村民委员会或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调整。

荒芜费按规定上交地方财政,纳入基本农田建设基金,统一安排使用。

第十七条  新建砖瓦窑厂,应充分利用荒山、荒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制。确需占用耕地的,要有切实恢复耕种或者从事其他生产的措施。

第十八条  因开采地下矿藏,造成土地塌陷,用地单位应根据塌陷程度和农作物减产情况,付给受损失单位或者个人平整土地费和减产补助费。地上附着物造成损坏的,应根据损坏程度给予合理补偿。塌陷后不能复垦恢复用途的,矿方可办理征用手续。需要搬迁村庄的,矿方应在塌陷前一年办理征用拆迁手续。

第四章  国家建设用地

第十九条  国家建设需要,可以使用国有土地或者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被征用土地的单位和承包经营土地的个人,应当服从国家需要,不得阻挠。

国家建设征地程序:

(一)申请用地。用地单位持经计划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或者基本建设计划,向拟征用土地所在的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征地。不属于基建性质的其他特殊用地,应持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有关批准文件申请征用土地。

征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必须事先经当地城镇规划管理部门审查同意。

征用土地涉及河道、岸滩、森林、湖泊、大中型水利工程、公路、铁路等重要设施,应征得有关主管部门同意。

(二)确定征用土地面积和补偿安置方案。征用土地批准后,用地单位持建设用地平面图、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等,送土地管理部门核定用地面积和确定补偿安置方案。由当地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主持征地单位与被征地单位签订正式协议,交付征地费用。

(三)办理耕地占用纳(免)税和纳税土地的农业税减免手续。

(四)划拨土地。征地申请批准后,由被征地所在市或县级人民政府发给建设用地批准书,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建设进度一次或分期划拨建设用地,并督促被征地单位按时移交土地。

实行征地费用包干使用的建设项目,由所在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一办理。

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其他附着物,铺设道路等,确需使用其他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的,应当按规牵办理用地报批手续。

第二十第  修建、拓宽和改造公路及修建铁路用地,其审批手续,各项补偿、补助费标准,均按《土地管理法》和本办执行。

第二十一条  征用土地和有偿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审批权限:

(一)征用耕地一千亩以上,其他土地二千亩以上的,由省人民政府审查,报国务院批准。

(二)征用耕地二十亩以上,一千亩以下的;其他土地五十亩以上的二千亩以下的,由行政公署、省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三)征用耕地三亩以上,二十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上,五十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审查,报行政公署或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四)征用耕地三亩以下,其他土地十亩以下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审查,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土地管理部门备案。

(五)征用塌陷区土地,二百亩以下的,由所在行政公署、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报省土地管理部门备案。二百亩以上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一个建设项目需要征用土地,应当根据总体设计,一次申请批准,不得化整为零。分期建设的项目,应当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

省辖市所辖区人民政府不行使城市规划区内征用(划拨)土地审批权限。

第二十二条  土地补偿费标准:

(一)征用耕地、菜地,按其征用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至六倍补偿。

(二)征用鱼塘、藕塘、苇塘、菱角糖、灌丛、草地、林地、药材地等,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补偿。

(三)征用果园、茶园、桑园等,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六倍补偿;未曾收获的园地,按照当地水田或者旱地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五倍补偿,另加苗木培育费用。

(四)征用耕种不满三年的开荒地,按其当年平均年产值的二至三倍补偿;耕种三年以上的按耕地补偿。

开始协商征地后突击抢栽的树苗、抢建的建设物等,不予补偿。

在已列入开采计划的压煤区地面上能否进行非农业建设和植树造林,由市、县(市)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安置补助费标准:

征用耕地、菜地、园地、药材地、林地,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为该耕地、菜地、园地、药材地、林地每亩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倍。

征用鱼塘、木草地等,为该鱼塘、牧草地每亩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点五倍。

征用藕塘、苇塘、灌丛、草山等,为该藕搪、苇塘、灌丛、草山每亩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倍。

第二十四条  依照本办法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适当增总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用土地每亩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十倍。

第二十五条  青苗补偿费标准:

(一)被征耕地的青苗补偿遇标准按当季作物的产值;多年生作物按其年产值;无苗的,不予补偿。

(二)鱼苗放养两年以上的,不予补偿;不足两年的,按放养鱼苗费的二至三倍补偿。

(三)用材林,主干平均胸径二十厘米以上的成材,按征用时实有材积价值的百分之十至二十补偿;主干平均胸径五厘米至二十厘米的,按征用时实有材积价值百分之六十至八十补偿;主干平均胸径五厘米以上的小树和未成材的竹林的补偿费标准,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四)公民在国有土地上种植的林木和房前屋后的小片零星树木,能移栽的,由用地单位负责移栽费;无法移栽的,其补偿费标准,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六条  严格控制征用蔬菜基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征用的,除按标准权限报批外,必须落实新的蔬菜基地,征多少补充多少,并按规定交纳新蔬菜基地开发基金。

第二十七条  收回农民耕种的国有土地,不付土地补偿费。有青苗的,支付青苗补偿费;耕种时间在十年以上,收回后直接影响农民生活的,按照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支付困难补助费。

第二十八条  国家建设征(拨)用土地需要拆迁的房屋及其附着物,建设单位应向被拆迁的单位或者个人支付拆迁补偿费,补偿费标准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单位不得在《土地管理法》、国务院有关规定和本办法规定的补偿、补助费用以外,以任何名义和借口提出额外补偿、补助要求。

第三十条  征用土地的各项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除被征用土地上属于个人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付给本人外,其他费用均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被征地单位用于发展生产,安置多余劳动力就业和不能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侵占、挪用。

被征地单位的农民确有一技之长,愿意自谋职业的,由本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考核批准,可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中按比例给予一定资助。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对征地的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偿费、新蔬菜基地开发基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十一条  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造成的多余劳动力,按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用地单位经国家批准招工时,可优先招收部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的农民就业。同时将相应的安置补助费转拨给吸收劳动力的单位。招收被征地农民指标,以市、县(市)为单位按年度报省劳动局批准下达。具体招工办法、条件由省劳动局另行规定。

第三十二条  根据规划要求需要埋设电线杆、电线塔、电缆、管道等设施占用土地的,只补偿青苗损失;个别占地较多,酌情征用。

第三十三条  征用纳税的土地,按国家规定核减农业税。

第三十四条  由防洪抢险、军事行动等紧急情况需临时用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同时报告所在市、县(市)人民政府;如需长期使用,按规定补办征用手续。

第三十五条  国营农、林、牧、渔场等单位进行非农业建设需要用地的,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第三十六条  依法收回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有偿出让或者有偿划拨给符合用地条件的单位或个人使用;也可租给农业集体经济组织或个人临时耕种,国家建设需要时,承租人应即交还。

第五章  乡(镇)村建设用地

第三十七条  乡(镇)村建设,必须按规划进行,没有进行规划或者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占用耕地建设。

第三十八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向所在的村(组)申请宅基地:

(一)统一规划建设的居民新村(居民点)需要重新安排的;

(二)老宅基地面积低于规定标准,子女中有的已达婚龄,确需分居的;

(三)经批准回乡定居的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军队干部、职工等,没有房屋需要新建住宅的。

第三十九条  宅基地面积标准:

(一)城郊、农村集镇和圩区,每户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平方米;

(二)淮北平原地区,每户不得超过二百二十平方米;

(三)山区和丘陵地区,利用荒山、荒地建房,每户不得超过三百平方米;占用耕地每户不得超过一百六十平方米;

(四)城镇居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用地管理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另行规定。

村民建房应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其他非耕地。每户只能有一处住宅。出租、出卖房屋的不再批给宅基地。

第四十条  乡(镇)村企业申请建设用地,必须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项目文件,按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报批。在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的,需附有当地城镇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核意见。

第四十一条  乡(镇)村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集体土地的,经乡级人民政府审核,向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批准权限按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执行。

乡(镇)村建设依法经批准使用集体所有的耕地,应依法交纳耕地占用税,属农业税纳税的土地相应减免农业税。

第四十二条  乡(镇)村和村民小组办企业和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应妥善安置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并按下列标准补偿;

(一)办企业使用耕地、菜地的,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四至五倍补偿;使用其他土地的,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至四倍补偿。

(二)公共设施、公益事业建设使用耕地、菜地的,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至三倍补偿;使用其他土地的,按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二倍补偿。

(三)村、村民小组使用本单位集体所有的土地办企业和建设公共设施、公益事业的,对承包户除补偿青苗费外,并对土地投入予以适当补偿。

第四十三条  农村专业户、个体工商户和经济联合体等从事非农业生产需要使用土地的,持县(市)业务主管部门批准的文件,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按批准权限审批。其补偿的标准由市、县(市)人民政府规定。

使用者不得私自转让。如停止使用,要恢复耕种条件,限期退还土地所有单位。

第四十四条  农民进入集镇务工、经商,需要用地建房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按规划选址,统一办理用地申请,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其补偿标准可参照国家建设用地适当降低。土地的使用期限和具体补偿费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六章  奖励与惩罚

第四十五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依法管理土地有显著成绩的;

(二)合理规划,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开发土地资源作出显著贡献的;

(三)从事土地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获得显著成果的。

第四十六条  征用和使用土地过程中,当事人任何一方不依法执行征地、用地协议和土地管理部门的裁决,致使对方遭受经济损失的,要赔偿损失;情节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七条  未经批准擅自铲毁接近成熟的农作物的,除赔偿损失外,并处以铲毁农作物价值一倍以下罚款;损失严重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第五十条、第五十一条规定的罚款,罚款额按下列标准执行: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除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外,并处每亩五百元至三千元的罚款;

(二)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没收非法所得,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其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对当事人双方按非法买卖金额的百分之二十至五十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加重处罚;

(三)非法占用、挪用、私分被征地单位的补偿、补助费的,除责令退赔外,可以并处其非法占用款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罚款;

(四)临时用地期满不归还和土地使用权被依法收回后拒不交出土地的,除责令交还土地外,并处每亩二百至五百元的罚款;

(五)违反法律规定,在耕地上挖土、挖沙、采矿等,严重毁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沙化、盐渍化、水土流失的,除责令限期治理外,可以并处每亩一百元至三百元的罚款。

罚款必须在规定时期限内缴纳,逾期不缴纳的,每日加收罚款数额千分之三的滞纳金。

罚款和滞纳金由土地管理部门收取,按规定上交国库。

第四十九条  集体土地所有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者不按规定申请土地登记的,其权属不受法律保护,并可处以每亩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依法改变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或者改变批准的主要用途,未办理土地变更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逾期不办理的,除按前款规定处以罚款外,并可注销土地登记,吊销土地证书。

第五十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决定,农村居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处罚,可以由乡级人民政府决定。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当地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一条  征地、用地已按本办法规定给予补偿、补助,被征地单位(户)应按时移交土地和拆迁地面建筑物及其他设施;拒不按时移交和拆迁的,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土地管理人员在办理征用、划拨土地、变更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解决土地权属争议中,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9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是指保障本省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所确定并予特殊保护的耕地。

本条例所称基本农田保护区,是指对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而依照法定程序划定的区域。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及监督管理。

第四条基本农田保护应当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利用、加强建设、用养结合、严格管理的方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基本农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监督实施。

第六条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和本条例及本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规划、保护、管理工作。

各级计划、财政、建设、环保、水利、林业、司法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基本农田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下列耕地应当确定为基本农田:

(一)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烟、油、蔗和其他名、优、特、新农产品生产基地:

(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护设施的耕地和计划改造的中低产耕地;

(三)蔬菜生产基地;

(四)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和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示范耕地;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为应当划入基本农田的其他耕地。

第八条基本农田集中连片的区域,划为基本农田保护区。

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耕地分为下列两级:

(一)生产条件好、产量高、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一级基本农田;

(二)生产条件较好、产量较高、规划期内不得占用的耕地,划为二级基本农田。

第九条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工作,按照下列程序组织实施:

(一)县(市)人民政府根据上一级人民政府审定下达的基本农田规划指标,分解下达到各乡(镇);

(二)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县(市)人民政府下达的规划指标,会同县(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划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填制表册,并编制乡(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三)乡(镇)基本农田划定后,由县(市)人民政府汇总数据,并绘制县(市)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

(四)县(市)人民政府划定的基本农田,报上一级人民政府验收合格后,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建立档案并抄送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由县(市)人民政府设立保护标志,予以公告。

第十条划定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时,不得擅自改变原承包者的承包经营权。

第十一条划定基本农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所需的经费,由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预算报同级财政核拨。

第十二条确定的基本农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或者占用。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开,需占用的,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批准文件,向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照下列规定办理报批手续:

(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一级基本农田500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二)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二级基本农田和其他基本农田10亩以下的,由州、市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超过10亩、在1000亩以下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建设项目需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按照前款的规定,与主体工程用地一并报批;因特殊情况未能与主体工程用地一并报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经批准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应当在批准的地点、面积和期限内使用。

经批准占用或临时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损害农田水利等生产基础设施的,应当限期负责修复和赔偿损失。

第十三条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费外,并应当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负责开垦与所占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由用地单位或个人,按征地费中土地补偿费3-5倍的标准,向所占基本农田的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缴纳耕地造地费。

第十四条已办理审批手续的开发区和其他非农业建设占用的基本农田,1年以上未动工兴建而闲置未用的,由用地单位或者个人按照该耕地年产值6倍的标准向县(市)土地管理部门缴纳闲置费。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超过两年未使用的,除缴纳闲置费外,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注销土地使用证。

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或者个人,弃耕抛荒所承包的基本农田超过1年的,由发包方收回承包经营权。

第十五条严格控制将基本农田改种林果或者挖塘养殖,确实需要的,必须经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六条禁止在基本农田内建房、建坟、建窑或者擅自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和堆放、排放废弃物。

第十七条对在基本农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基本农田的承包经营者,通过增加投入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提高基本农田等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给予适当的奖励。

第十八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退还所占基本农田,限期拆除或者没收在占用基本农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并处以被占基本农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单位负责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一)未经批准和少批多占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二)无权批准征用、使用基本农田的单位和个人非法批准占用的;

(三)超越批准权限非法占用基本农田的;

(四)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基本农田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交还,并处以占用耕地面积每平方米1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可以处以被占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县(市)土地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拆除或治理,毁坏种植条件的,可以并处毁坏耕地每平方米15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单位非法占用基本农田耕地造地费或闲置费的,由县级以上财政、审计部门责令退赔,可以处以非法占用款额3倍以下的罚款,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个人非法占用的,以贪污论处。

第二十三条对向基本农田提供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肥料或者倾倒城市垃圾、污泥等造成污染和损害的,由县(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或者处以1000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依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收取的耕地造地费、闲置费及罚款,全额上交同级财政,用于新的基本农田开垦、建设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二十五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越权审批使用基本农田以及在基本农田保护管理工作中、、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办理。

基本农田占地赔偿标准篇10

一、努力学习,做刻苦钻研的表率

该同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努力学习人保财险的业务知识,努力学习“以人为本,和谐奋进”的企业文化,做刻苦钻研的表率。他在掌握国家政策方针与人保财险业务知识的基础上,努力用先进的思想、科学的观点、扎实的业务技能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努力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开创人保财险工作新局面。

二、认真工作,做甘于奉献的表率

凭着几分热爱,几分执着,几分赤诚,该同志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广大客户的认可,但他从不为这些荣誉和领导与客户的认可而骄傲。他常说,在成绩面前我们要看到不足,我们的工作与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倾听客户的意见,关心客户的利益,反映客户的呼声,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以开拓进取的态度不断探索创新,才能够获得客户的满意。该同志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品德和工作能力一流的优秀人才。他非常热爱人保财险事业,在工作中表现出非常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到困难的工作总是主动承担,经常加班加点,甘愿牺牲个人利益,但是他从没有半句怨言,自始至终努力做好工作。参加工作以来,他不图名利,不计得失,把全身精力投入到干好本职工作和促进发展上,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人民保险,造福于民”的思想,努力为客户服务,充分展现他甘于奉献、朴素而又伟大的情怀。

三、兢兢业业,岗敬业的表率

该同志身为农险部经理,时刻牢记自己庄严使命,忠实履行自己岗位职责,兢兢业业,岗敬业的表率。他以公司利益为重,情系广大农民群众,认真、努力拓展农险业务,严肃、细致开展农险查勘工作,在艰苦、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既增加了公司农险效益,又为农民群众解忧排难,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1、跑遍全县乡村,一片真心为农民

做农业保险辛苦,风里来雨里去,一天到晚在地头。该同志为做好农业保险,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8个乡镇452个村庄。今年5月份全县因遭遇大风暴雨,造成全县10万亩小麦倒伏,受损程度超过50﹪,赔偿金额达1000多万元。为做好全县受灾统计和理赔工作,他不怕辛苦,带着理赔核查小组,挨家挨户调查,务必调查好受灾情况、损失程度,为做好理赔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帮助农民群众解忧排难,促进农业生产的再度发展。

2、情系农民群众,努力拓展农险业务

到农民家的田,该同志和工作人员带上纸、笔、GpS下地了,正在田里察看自家小麦倒伏情况的见到赶紧迎上来,一把拉住该同志说:“没想到啊,30号那场暴风雨,家里种的小麦倒伏一大片啊。我去年才承包的这150亩地,第一年就遇上灾害,我可是一下包了5年啊!”“别着急,保了险就会有补偿。”该同志仔细查看了正在抽穗灌浆的麦穗,又让工作人员拿出GpS实地测量了田亩面积,对说:“倒伏的小麦正处于成熟期,受灾面积大概在60%左右,减产程度如果按50%算的话,应该能拿到9000元左右的保险赔偿金,够你的种子钱!”“真的吗?我去年才参加的保险,就只交了200多元。”将信将疑。“你交的只占15%,国家给你补齐了85%,所以农业保险叫政策保险啊,是国家农业政策好。”该同志说。这是该同志下乡开展理赔查勘工作的真实一幕。

为了拓展农险业务,落实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目标任务,该同志情系农民群众,仔细宣传国家农业保险政策,动员农民群众参加农业保险,增强防灾抗险能力。特别是能繁母猪保险这一新生事物,部分农民对此将信将凝。有的农民说,政府拿48元,农户拿12元投保,能繁母猪因病死亡就真能赔1000元吗?为了打消群众投保凝虑,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发扬不怕说破嘴、不怕跑折腿的“两不怕”精神,进村入户,深入宣传,广泛发动。通过宣传,扩大了农业保险的影响,增加了群众知晓率,为组织投保提供了有利条件。截止目前,全县三年来累计承保水稻403万亩、小麦417万亩、能繁母猪22.6万头,公司保费收入达3500万元。三年来,全县水稻、小麦和能繁母猪投保率都在98%以上。

3、创新农险理赔模式,获取农民群众真诚满意

农业保险在操作层面上有很多复杂情况,一家一户投保的田亩都不大,损失认定成本高,经常会有些分歧发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同志积极探索,创新农险的理赔模式。具体做法为:在大面积灾情发生后,先由县委农工办组织,公司协同,请农业专家分片调查,得出权威可靠的损失数字。然后公司再按照这个数字安排理赔款,分到乡镇,再从乡镇分到村,直接打到农户的一卡通上,没有中间环节,不会存在截留现象,操作起来更方便。这种创新农险的理赔模式,大大减少了损失率认定的人为因素,经过公示一周无异议,各乡镇将赔款清册报来,公司核定确认后,就会及时通过一卡通将赔款发放到户,此做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农民群众也很满意。

四、洁身自好,做清正廉洁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