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6 04:51:24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1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公司已开发出了全面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领域的一系列软件产品,推出了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形成了为农综合服务、农产品安全、农业电子政务、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及云计算技术五个重点拓展领域,其产品已在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内蒙古等十多个省市得到推广应用并获得广泛好评。

农业,一个古老而纯粹的产业,正因为与信息技术的联姻,而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新潮、越来越复杂。

未来的农业会变成什么样呢?对此,一直致力于农业信息化服务的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

从农产品追溯到农业物联网

关于未来的农业,上农信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图景:农机变成了智能机器人,点点鼠标就能实时掌握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浇水施肥都是自动控制,消费者能够掌握农产品的前世今生,甚至每平方米都能种植不同的作物,并获得极高的产量……

旧有的农业模式正逐渐被颠覆,物联网的介入正渐渐改变着古老产业“靠天吃饭”的传统。

近几年,物联网的飞速发展带给了我们无限遐想,而农业可以说是需求最迫切的领域,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农业决策指挥水平的重要手段,作为为数不多的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上农信早在2006年就开始在农业物联网的相关研究和应用上进行了摸索和探讨。

那时,国内农产品生产标准严重滞后,监管缺位,上农信就选择了食品安全追溯作为公司的一条业务线,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提出了从源头去追溯食品安全的理念,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监控生产源头。之后的几年里,上农信通过自主创新,开拓进取,承担了多个国家和地方项目的建设。其中“RFiD技术在畜牧食品安全追溯管理中的应用”课题还获得国家863科技计划支持,可视为上海本地在农业物联网相关技术和标准上研究工作的起步。崇明的“长江精准农业技术的集成与应用”、爱森“城市猪肉安全追溯”、覆盖全市的“世博蔬菜安全追溯系统”、鲜花港“智能温室”等项目的应用和推广则为上农信在农业物联网技术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地位。

2009年,物联网在国内骤然升温,借着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东风,上农信推动上海农业主管部门将农业物联网发展重点立足于上海市农业实际需求和基础条件,选择农产品安全、精准农业、农业疫情疫病检测和预警系统、农产品电子商务、水产养殖业等领域,设立一批试点示范项目,重点开展智慧农业应用推广工作,全面推动上海市农业现代化建设。

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下,上农信与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共同合作成立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农业物联网创新推广中心。2012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组建,联合上农信、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致力于农业物联网的研究。这两个中心的成立,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持续创新发展,而且也为上农信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了新的支撑。

全方位打造农业物联网应用解决方案

上农信致力于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应用创新、示范推广等工作,并已经形成农业物联网成套核心装备的研发生产,以及粮食、果蔬、食用菌、畜牧和水产品等领域的农业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1.上农信动物及动物产品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聚焦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检疫、接收、屠宰、运输、销售的全过程管理与追溯。采用RFiD电子芯片、二维码、动物耳标等智能标识,利用图像识别、GpS和电子地图等技术建立被监管对象的动态跟踪机制,全面覆盖动物的精细养殖、生产养殖环境监控、疫情和疾病的远程监控与诊断、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溯源等多应用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可促进动物及动物产品的生产标准化,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帮助监管部门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地产及输入性动物及动物产品从养殖到屠宰全过程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不仅起到了事后追溯的作用,还加强了事前防范,事中监管,防患于未然,做到全程监管,随时追踪。

2.上农信果蔬及食用菌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立足于大型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从全局出发建立整合蔬菜和食用菌的生产、加工、配送、零售的信息平台,利用信息采集和物联网感知技术全面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和长势,集成农业生产管理知识模型,形成多种特色农产品生产智能决策系统,实现作物的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预警防治等生产措施的智能化、自动化管理。方案采用电子标签、追溯码等物联网技术,按照“全程监管、分段溯源”的原则,在生产企业、供应商、配送中心、零售门店间建立实时信息传递通道,共享订单、收货单、退货单等业务信息,实现了供应链互动,提高农作物生产供应的及时性,突出了产品的安全监控和溯源服务,提升果蔬和食用菌生产供应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

3.上农信农机物联网综合管理解决方案:以农机作业服务为中心,利用无线传感、定位导航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开发和部署农机作业质量监控终端与调度指挥系统,实现农机资源管理、田间作业质量监控和跨区作业调度指挥。方案采用了上农信自主研发的北斗+GpS双模定位系统,大幅提高了定位精度和系统可靠程度,相比于传统的差分GpS系统,具有成本低、部署易的特色。本方案实现了整地、施肥、播种、灌溉与收获等田间农机作业的智能化、精准化,保证农机作业质量,提升农机作业效率,建立了以农机化技术推广、培训和农机维修、配件供应、信息服务、投诉监督等为支撑的现代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形成一条以农机共同利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有力地支持、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2

近日,诺普信公司宣布全面推动田田圈互联网发展战略,并正式启动田田圈互联网联盟。此举再一次在业界引起震惊。诺普信公司董事长卢柏强说:“诺普信扎根农村20多年,更接地气。今天我们必将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将田田圈打造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

田田圈研究院院长李广泽表示,未来田田圈将与全国最优秀的经销商合作,共同打造服务平台,建立10万家以上的田田圈服务中心店,发展100万种植达人,服务1亿农户,并以开放的方式影响和服务数亿农业种植户。

近日,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携手国内首家农药网上直销平台――农一网,开始试水农药电商。农一网通过发展村级代购员,帮助农民在线下单购买、农药品牌推广及产品知识的普及、植保信息及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实现电商落地和线下服务。目前,他们已建立工作站700余家、村级代购员点约4000人。这种接地气的运作模式,确保了农药进村入户的渠道畅通。

目前,多家农药巨头进军“互联网+”进行战略转型,有意参与互联网农资服务平台建设的农药企业还有不少。广东长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也有筹备发展农药电商的打算,目前还处于前期阶段。

“这种方式一是作物解决方案完备、科学,产品齐全,线上线下互动,农化服务更快捷;二是改变了以往各级层层加价的模式,厂家、经销商、零售商共同把以往中间环节的差价让利给农民。”湖南田园牧歌植保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瑛说。

根据光大证券研究所估算,国内农资市场容量超过1.5万亿元,其中化肥8000亿元,农药3000亿元,农机40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无论对农资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来说,农资电商变革意味着挑战和机遇并存,行业会加速实现优胜劣汰。“未来5~10年中国农业通过互联网将实现升级重组,整个农资市场将转型,农药平台竞争将日益激烈。”一位专家表示。

湖南农业大学李晓刚教授认为,在农资电商新蓝海的背景下,农药电商市场值得期待。农药是一种特殊商品,农民不仅需要产品,更需要农化技术服务。农药电商必须向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社区化转型,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设备,为农业种植户提供从种到收、科学施肥、精准施药、栽培管理、农产品销售、信贷保险等全链条服务,建设农户互动社区,将农药产品进村入户,把农化服务延伸到田间地头,才是未来的出路。

湖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唐会联也认为,农药作为防治有害生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是一种物技结合、关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特殊商品,发展互联网电商平台,技术服务甚至比产品更重要。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3

0引言

物联网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1]圈定了10大领域重点示范工程,智能农业便是其中之一。据工信部统计,智能农业在其领域五年内需要的人才约为1000万。从产业需求看,物联网人才[2]总体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工程应用型人才两类。

研究型人才主要为研究生层次或研究型高校所培养的毕业生,是各类“研究型企业”或“高新企业”的研发部、研究院所急需的人才。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物联网研究型人才培养方面,偏重于研究型和创新型,具有跨学科复合型特点。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为各类高职学校或信息类本科学院毕业生,以从事物联网系统设计、产品开发、物联网项目实施等为主,以系统设计、产品开发、工程项目策划与实施为主的企业,更应注重工程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加强工程实践的实际训练,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随着近几年大量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完成,开始转向系统的实施与维护过程,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的占比已赶上甚至超过了研发型人才需求。巨大的市场潜力,广阔的行业发展前景,急待提高的人员素质,为职业学校办好此朝阳专业建立信心和决心。很多高职院校抓住此良好环境和契机,建设好该新兴专业,物联网实训室应用平台是保障此专业能较好完成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1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台的需求分析

1.1实训室建设意义

从教学方面来说,应培养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开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扎实的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及较强的物联网应用能力。通过理论课程的教学并结合实训室的实验,让学生、学员亲自动手,接触各种实训室设备。最终实现能让学生独立构架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目的。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结合来提高动手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进一步提高学生水平。

从科研方面[3]来说,物联网技术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实训室物联网设备通过射频识别等设备与互联网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通过建设物联网实训室为教师提供物联网应用研究的科研平台,通过实训室设备促进教师与科研人员进行更好的科研研究。

1.2实训室的建设特点

物联网实训室设计以技术全面化、业务典型化、应用教学化三个方面为指导思想进行建设。

1.2.1技术全面化

主要解决技术知识层面的问题,实训室引入物联网龙头企业工业化产品体系,融合产业发展趋势,设计模式吻合教学实训体系。实训室不仅可以全面支持物联网培训认证所要求掌握的技术,还全面涵盖了物联网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课[4],如物联网概论、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均可在此完成并创新拓展。

1.2.2业务典型化

主要解决应用和就业层面的问题。众多教育集团公司将多年成功的商业模式及成熟的行业应用如车联网系统、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转化为典型的业务场景以用于支撑物联网行业应用实训,使学生在实训的同时了解、融入真实的行业产业应用。

1.2.3应用教学化

应用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培养和定位问题,通过物联网实训平台、行业应用实验箱、实训墙、行业应用实训场景等多种形态、多种应用的实验实训设备以及物联网技术体验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感知体验与动手的结合、方案设计与实际验证的结合。

1.3实训室的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实训室,建设一个教、学、研、培训认证统一的实训平台,集教学、实训、培训认证功能于一体,围绕物联网主题,同时兼顾当前it流行技术的发展趋势,注重各种技术之间的融合?c灵活应用,既可满足日常教学要求,又注重项目实训及创新试验,各设备之间还可以灵活组合。学员不仅可通过实训室里的相关设备掌握物联培训认证所要求的所有技术,还可以基于各种模块,按照自身需求进行独特设计,融合各种技术进行创新试验及项目实训。建设一个完整的物联网实训室,进行各种无线传感器网络、智能视频技术等教学实验,模拟典型智慧校园、智能追溯等实际应用。通过实训培养物联网方面的高技能技术人才。学生、学员可就业于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从事与物联网相关的工作。

物联网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应在物联网的识别、感知、通讯传输、组网技术以及数据分析方面,衍生至物联网整个产业链,以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物联网核心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训水平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基础的实训架构体系。实训室的建设需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满足农业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规范和教学基本要求;

(2)能够支撑学校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3)能够支撑学校物联网教学实训,实现物联网各知识点的实训;

(4)能够满足物联网产业综合创新的实训,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

2智慧农业实训室应用平台

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5](智慧农业套件)以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物联网智慧农业设备为基础,结合可灵活部署的移动实训台。学生可通过应用平台实训产品的训练进一步了解各种农业物联网技术典型应用,进行模拟训练;从实训产品中学习传感器、wSn及嵌入式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智慧农业物联网实验案例及体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提供多样化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超强用户体验。让学生可以在实训室中看到农业物联网行业的现状,培养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帮助他们成为具有特色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2.1实训室平面图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室平面设计图如图1所示。具体位置可按实地重新规划,根据教室实地情况,使用20+1套典型物联网应用实训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满足对20~40学生进行教学。此外,结合农业院校特色,新建一个农产品温室大棚,充分体现了智慧农业套件由浅入深,由理论到实践的循序渐进过程,丰富实训课程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生活中。

2.2系统结构

物联网智慧农业实训平台属于移动实训系列产品,主要由物联网网关、工控平板、数/模采集器等11个物联网典型部件构成。其中移动实训台、物联网网关、安卓工控平板是核心部件,采集器使用四输入模拟采集器和数字量采集器,有继电器i和继电器ii,传感器包括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开关,通过风扇i和风扇ii完成。

2.3平台实现流程

智慧农业套件实训平台通过网关连接到公共网云平台,构成了基于感知层基础的物联网云平台。具体数据流转流程[6]如下所示:

(1)通过四模输入量采集器采集光照、温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aDam-4150采集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

(2)模拟输入量采集器通过ZigBee传输协议将数据传到网关,aDam-4150通过串口将数据传至网关;

(3)网关通过tCp/ip协议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或者工控平板进行数据逻辑处理;

(4)云平台或工控平板形成控制指令,并通过tCp/ip协议传给网关;

(5)网关通过串口将指令传给aDam-4150;

(6)aDam-4150给继电器输出指令,控制风扇的开闭。

3核心部件功能介绍

3.1网关功能介绍

物联网网关作为系统设备域的重要部件[7],集成物联网核心采集器、控制器,通过ZigBee协议、modbus协议等采集、解析数据,具有透传、控制命令下发等功能,可将数据实时显示于网关显示屏。网管功能截图如图2所示。具有采集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数据的功能并进行显示,还可手动下发指令,打开风扇,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工控平板或云平台,同时工控平板或云平台通过网关可下达对继电器的开关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农业套件平台网关具有以下特点:

(1)LCD显示功能,可同时显示6路传感器数据;

(2)本地声光报警功能,具备超温、断电报警功能;

(3)通过wiFi/GpRS/以太网传输可将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至后台;

(4)内置后备电池,断电后可继续工作2小时;

(5)支持断线储存功能,最大支持5000条记录。

3.2工控平板功能介绍

工控平板是智慧农业套件的数据处理核心,通过对网关传输数据的逻辑处理,可自动下发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自动生成控制指令;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案例进行开发并展示;对网关下达继电器开关指令,或通过串口对aDam-4150下达控制指令。基于这些功能,工控平板具有以下特点:

(1)支持通过网关连接和通过串口与采集器直接连接两种数据采集方式;

(2)显示内容丰富,界面友好;

(3)多通道数据传输,支持wiFi、串口、RJ45等多种数据传输方式;

(4)可旋转支架。

3.3云平?_功能介绍

物联网云服务平台[8]以云计算架构实现系统的云平台管理,包含用户管理、数据存储、逻辑处理,设备管理、配置,资源管理、配置等功能,如图3所示。支持多个网关、传感器、执行器等物联网设备动态接入和管理;对光照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存储;可远程手动或自动下达控制指令;BS架构可实现远程管理、监控;提供了丰富灵活的api接口,可通过api接口获取数据,组建具有逻辑功能的各种应用场景。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4

与国际形势相适应,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农业生产多个方面如农产品溯源以及精准农业等诸如这些现代农业物流中也开始引入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如依托物联网技术,省会城市南宁市已经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系统建设的试点。如广西牛博物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广西成立最早的农业物联网企业,在山西太谷2万亩的红枣基地、百色澄碧湖上千亩的芒果基地,用物联网技术监控均获得成功,两个基地的农产品均成为国内同类最优;其它城市,如梧州、凌云也已开展了一些信息管理试点项目,如无公害蔬菜、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在这个追溯体系中,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站、电话或手机短信,方便、快捷地扫描获取柑橘运输车辆以及柑橘的信息,并实现快速放行。当前,为了增加农产品的安全性,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多项农产品在其生产和流通环节都已经开始使用RFiD电子标签技术,借此技术建立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档案。RFiD技术推广应用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该技术毕竟属于新兴技术,其价格尚且偏高。令人欣慰的是,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扩大以及需求的增加,RFiD技术也正在逐步走向寻常百姓,实现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今后,在广西物联网农产品溯源技术中,RFiD技术将会是主流应用形式。再如有些市实施了卫星定位配方测土施肥。在计划施肥中,就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投入即增加收益。如金光农场就实施自动化控制,还应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通过这些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可以采集和控制远程数据,所有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的包括温度、风速、风向以及蒸发量、日照辐射量等在内的数据都会被精准采集到,从而有助于土壤中水含量的测定,在对作物进行浇水、施肥时,都可以及时提供科学准确的信息。借助于现代物联网技术,实现有效节约水、肥以及农药。

二、智慧物流: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物流的结合

1.物流网在广西畜牧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随着广西农业生产的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水产畜牧业也稳步发展,但与其生产相比,其质量安全水平仍然比较低。而且,和畜牧产品质量的国际通用标准要求相比,广西的畜牧水产的质量安全仍有较大差距。为了缩小差距,提高畜牧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迫切需要在畜牧养殖过程及其物流中引入现代技术。而物联网可以使这一想法变为现实。如可以在畜牧养殖过程中植入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为每头牲畜建立档案,并且设置相应传感器,并适时监测建立档案的牲畜体征,准确感知其生长发育状况。此外,还可以依托网络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对牲畜的投料喂食的智能化。也可根据不同养殖品种的不同需求,在线采集、处理和传输水质环境的参数。信息处理平台还可以实现对增氧设备和饲料投放设施的智能控制,对它们的增氧或喂食也可以实现远程遥控,通过这些现代物联网技术,一旦监测到异常情况,就可实现及时预警。

2.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应用前景

广西是水果之乡,这里的特色水果很多,如荔枝、龙眼、芒果、香蕉等,大多保鲜期短,鲜嫩易烂。在运输过程中,借助物联网技术,不妨利用CpRS、wCDma等2G或3G等技术,可在农产品运输车辆上安装GpS定位及温度、湿度等传感器。通过这些传感器,可实时地向调度中心传递运输车辆的相关信息,有效降低农产品运输的损失率。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运输车辆及货物的快速识别,有效防止伪造和涂改通行证,同时也可实现远程运输。

3.智慧物流:物联网与现代农业物流的结合

智慧物流的发展对于广西物流企业,生产企业,最终消费者,政府部门等都有重要意义,将会给物流行业带来新一轮变革,这种变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于广西物流企业,制造业、物流业等各行业的成本被大大降低。随着RFiD技术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企业物流将更加智慧地被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造智慧企业。

三、结语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5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是与信息化同步的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物联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在农业信息化上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发展重点是朝着微小型、可靠型、节能型、环境适应性、低成本、智能化方向发展。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中应用范围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管理方面。通过智能传感器实现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通过智能分析系统或数据挖掘技术,给予智能决策。例如,监测天气和联网气象部门数据,做到天气提前预报与预防工作;联网水利部门数据,为服务于防汛抗旱工作,及时监测雨量、水质、水量相关信息,协助农田灌溉。在灌溉系统中,通过感应土壤、空气中的水分和湿度,并在设定条件下与接收器通信,控制灌溉系统的阀门,有效实现智能化灌溉。二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频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生产到流通至销售环节缺乏监管,加大农产品监管力度,将农产品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而物联网技术的充分运用,必定能发挥重要作用。运用追朔系统综合应用农产品电子标签及条码自动识别技术,信息自动采集与传输技术,云计算,建立供应链跟踪与追朔体系,将其用于个体标识,结合无线传感网络,手持设备,以及终端数据库,以便跟踪相应产品的生产、加工、批发、物流、零售等各个环节,实现数据的有效追踪和业务共享。三是生态环境管理方面。运用无线传感器智能网络,建立精准控制系统,进行农作物田间生态环境控制,根据参数的变化,检测收集土壤温度湿度、大气气压、作物生长状况等数据,从而适时调控灌溉系统、保温保湿系统,确保最好的生长环境,以提高产量,保证质量。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统一的标准体系相对滞后

当前,各个企业、行业都根据自己的特长定制标准,各自为阵,且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传感、传输、应用各个层面的技术层出不穷,应用接口不规范。专用网之间,无法实现联网,不能形成规模经济,不能形成整合的商业模式,更不能降低研发成本。同时,正处于初创阶段的物联网技术标准,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国内,尚未形成一整套技术体系,缺乏协作和跨国合作。

(二)物联网技术有欠成熟

RFiD技术和传感技术作为物联网的技术核心,尚未全面进入产业化。而如今国内的RFiD技术仍旧以低频为主,高频RFiD刚进入产业化初期,传感器、RFiD、仪器仪表、控制软件、嵌入式软件等80%以上依赖进口、海量数据处理、云计算基础架构、中间就件等缺乏核心技术,全系统集成能力和整体解决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国内物联网产业链完善度

上与国际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虽然目前国内三大移动运营商以及中兴华为这类系统设备商均已是世界一流水平,但物联网的产业化必须需要芯片商、传感器设备商、系统解决方案厂商、移动运营商等上下游厂商的通力协作,所以我国要发展物联网,在体制上需要加强广电、电信、交通、水利、农业等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建设,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促进资源共享,加强体质优化改革。

(四)物联网应用在设施农业上

需要考虑前期投入和利益分配的问题前期大量的资金投入,依靠农民自筹资金的困难相对较大,政府应当出台合理的政策,利用各级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带动资金的投入,吸引企业投资或政府担保贷款,以解决前期投入问题。尤其是在实验室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资源不足、地形及自然环境复杂,传感器及线管设备成本费用较高。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价格较低,设备及器件费用高,这就使得电子标签等设备不能应用到单个产品上,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生产中的大面积推广。

(五)信息安全面临的长期挑战

除了要面对移动通信网络的传统安全问题之外,还存在其他的特殊安全问题。由于物联网是由大量的机器设备构成,缺少人对设备的有效控制,并且数量庞大,设备集群等特点,会面临物联网设备、感知节点本地安全问题,传输信息安全问题,以及核心网络传输问题。

三、展望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6

【关键词】物联网;发展现状;应用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一、物联网的原理及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利用RFiD等技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构造了一个涵盖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物联网中物品能够彼此“交流”,借助RFiD技术让物品“说话”,借助计算机互联网让物品信息实现互联和共享。在物联网时代,钢筋将与宽带共同构成基础设施,经济管理、社会管理、个人生活将在这些基础设施上运转。

国际上美国等国家都极为重视物联网的研究和应用,美国将物联网作为改变产业模式和结构的法宝,用来提高交互效率。欧盟在物联网研发和应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工作,各国都企图在物联网发展上取得领先,获得突破。我国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并不落后,传感器和传感网已在许多省市获得应用,获得许多新的突破。

二、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1.智能环保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渐升高,社会对环保的要求也不断升高。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水平,环保部门可以利用物联网建设智能环保管理系统,通过建立信息采集网络对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对重点单位或是区段实现自动监测并实时传输监测到的相关数据,通过建立环境分析系统和信息平台可以及时、准确的向政府部门和社会环境质量资料或是概况信息。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智能环保系统中对大气、废弃物、水源、放射源以及噪声等进行感知和管理,提高智能环保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具体的设计方案需要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使环保信息采集系统和处理平台具备智能感知能力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可视化能力,使环保监控体系掌握环保事件产生、发展的规律,辅助灾害预测等各项决策,形成环境监测、执法、数据交换、应急指挥、办公、教育展示等各个中心整合成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

2.智能物流

RFiD技术不需要人工干预便可以识别目标并获取数据信息,操作快捷便利。利用RFiD等技术可以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保证信息传递准确、便捷,提高运输、包装等物流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实现物流与资金、信息、商流的有效融合,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品生产到消费的整体效益,促进物流业跨越式发展。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物流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物品跟踪、目录管理、自动接收、自动装运、电子产品码等方面。

3.智能家电

最近几年,我国迎来物联网建设的热潮,随之而来的是智能家电的全新变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将在物物感知的基础上不断产生新的应用,从传统的播放电视节目向更加智能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电视可以根据用户(例如老人或是小孩)的特点自动选择播放内容,并通过语言合成功能向用户推荐电视内容。与此同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电可以解决控制孩子使用家电的问题,例如电视会在孩子离电视显示屏太近时自动黑屏、暂停播放,在孩子与电视距离合适之后再继续播放,或是家长通过3G网络等途径控制孩子上网或是看电视的时间,由电视在显示屏上滚动提示文字并进行语音提示。

4.金融领域

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高新科技的支持,物联网技术能够在改善金融安防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金融体系由于涉及资金运作,一直是犯罪案件频发区,物联网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物物相连的优势,在节省人力、物力的同时提高安防的效率和可靠性。例如借助物联网技术对来访人员进行管理,实时跟踪并监控、记录来访人员的行为和信息,为侦破犯罪案件提供线索,还可以在现金柜等物品上和库房出入口等位置加装RFiD标签或是设备,借助软件平台使资金可视化,并对atm机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自动上报,以保障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破案提供便利。

金融领域的业务繁多,除了上述应用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在支付业务和优化金融服务、保险业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例如基于物联网技术发明的芯片银行卡、金融业务各环节的可视跟踪、发挥信息资源优势提供信息咨询服务以及对投保的汽车安装传感设备来监测、记录其运行状态等等。

5.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信息化教学、教育管理、智慧校园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环境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记录学生学习的对象、学习行为,从而合理调整学习方式和内容。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物联网技术可以强化交互功能,例如在生物教学中可以为植物粘贴相应标签,学生能用手机识别标签获得相应的扩展内容。在教育管理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人员考勤、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得到应用。例如对学生证、图书、设备等粘贴RFiD标签,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行为、快捷的查找图书、跟踪设备的状态等等。在智慧校园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在校内交通、车辆、校园安全、建筑、生活服务、师生健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借助光线传感器可以控制教室内光线强度,借助红外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控校园安全状况等等。

6.农业领域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物联网技术能够在现代养殖业、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质量监测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养殖业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例如项圈式等形式的应答器、个体标识等可以对牲畜、家禽等实现有效管理,减少误操作,提高管理水平。在农作物生长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土壤、灌溉、气候等情况,收集温湿度、大气、氮浓缩量等信息,提高农作物种植的科技含量,做好防灾抗灾工作。在农产品质量监测方面,物联网技术可以对农产品种植、生长、收获、运输、存储等全过程进行监控,快速监测农产品质量并查出问题所在,例如借助RFiD等技术建立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可以有效保障各种农副产品的质量安全。

三、总结

未来物联网的应用将越来越多地渗透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尽管拥有美好的前景,但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面临标准、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困难,需要社会各个层面在物联网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上取得突破,以促进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日梅.物联网概述[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11(01).

[2]李红艳,桂超.物联网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J].福建电脑,2010(09).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7

4月12日天津市滨海新区《智慧滨海建设中期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并全面启动建设。按照《方案》,滨海新区将紧紧围绕“智慧政府、智慧城管、智慧经济、智慧民生”四大智慧工程开展“4211”体系建设。

4月15日浙江省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正式启用。这是国内首家智慧城管中心。

4月16日总投资60亿元的山西省云计算产业园区正式开工建设。

4月18日农业部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在北京签署《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多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4月19日西安市与北京、杭州、武汉、宁波共同入选中国工程院确立的“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名单。

4月19日由我国提交的《信息技术支持智能传感器网络协同信息处理的服务和接口规范》获得国际传感器网络工作组(wG7)的认可,这项提案有望于2012年年底成为正式国际标准。

4月20日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百度、用友、中国联通、龙湖地产、tCL、联想、阿里巴巴、腾讯、北京大学共同发起的中国云产业联盟(简称“云联盟”)在北京宣告成立。

4月20日江苏省宿州市智慧云计算产业园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江苏省副省长黄海嵩宣布产业园开工并挥锹奠基。

4月24日南京云计算产业基地建设启动仪式在江宁开发区举行,南京云计算中心、中国科学院数据云东南节点暨江宁开发区云数据中心同时揭牌。在当天的启动仪式上,中国电信南京云计算产业园、江苏集群云计算研发中心两个云项目分别与该开发区正式签约。

4月25日2012(第三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大会以国际合作与应用实践为主线,以技术交流和产业互动为出发点,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地方政府、企业高层、科研院所等近2000名与会者共同分享世界先进的物联网技术、产业应用现状及趋势前瞻。

4月25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公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中国将推进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完善食品生产企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构建质量安全、绿色生态、供给充足的中国特色现代食品工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8

蒋玲珠代表: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案据:振兴实体经济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在税收方面,各税种之间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造成了税负叠加;有些企业“营改增”后难以收集完整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发票,导致增值税抵扣链条不完整。在社保缴费方面,人力资源成本不断增加,单位应负担的“五险”总额约占职工工资总额的25%左右,导致企业不敢涨工资、涨不起工资。在信贷融资方面,金融部门放贷门槛高、利率高,担保贷款成本高,资金链断裂风险大。

建议:一是健全增值税抵扣链条,对于“营改增”后短期内税负有所增加的行业,可以制定和落实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财政优惠政策;对重复征税项目进行梳理,适当进行调整或返还;对小微企业实施普惠性税收政策,设定“一揽子”综合税。二是在地方权限内率先降低社保费率,适当增加社保基金的政府性投入,减轻企业负担;对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面临困难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社保缴费标准进行临时性下调,帮助企业顺利完成转型升级。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对金融机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考核力度,优化银行融资环境,构建多层次金融体系,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四是制定减负清单,落实部门责任;抓好中介整治,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土地复耕,抓好批后监管;强化监督检查,建立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制度易成本。

周广仁代表:加快孵化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案据: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虽然我省每年的科技成果较多,但际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却不高,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则更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7%,仅比全国平均水平55.3%高出1.7个百分点,不仅与北京、江苏、深圳等省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存在差距,与发达国家80%的水平更是相距甚远。

建议:一是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优化项目科技成果筛选机制,利用大数据对科技成果进行精确筛选,提高科技成果选择准确率。二是创新新型科技孵化模式。以“海内外科技成果交易市场+孵化工厂+科技型公司+应用推广”的孵化模式,打造一批新型科技孵化企业。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调动科技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性。四是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围绕科技企业孵化全过程,设立各级政府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投入。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对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风险投资。

庞萍娟等代表:发展“互联网+医疗”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案据:利用互联网,发展“互联网+医疗”,可以让群众看病就医减少很多的麻烦,并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重复诊查。目前的医疗信息化系统重在整合医院内部资源,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但是各医院信息系统之间还尚未形成区域大协同,只能实现医疗信息的基本调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医疗资源重复使用,患者就医尚未实现一卡通用。从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上看,“互联网+医疗”并未发挥有效作用,群众就医体验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建议:一是省级层面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健康信息服务基础框架,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以确保各种数据能在更广的空间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安全,同时降低建设成本。在此基础上,加大传统就医流程的信息化改造,实现医疗资源使用效率与患者体验“双提升”。二是应及时出台浙江省健康大数据应用规范指导性意见,对健康大数据的利用与开发提出适合浙江发展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以法律法规来保障和引导健康大数据的开发利用,打造健康数据大省。三是应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各行业共同参与,最终形成一个覆盖各领域的个人信用体系。

董敏君等代表:深挖城市交通大数据促进城市智能出行

案据:“互联网+交通”是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城市交通“痛点”的有效途径。随着大数据分析时代的到来,更加充分有效率地收集、运用好分散在各交通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交通参与者的出行数据,打通相互之间的数据壁垒加以综合运用,从而进行有效的大数据处理运算分析,多维度的信息和疏导,才能在城市交通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有效缓解停车难的民生痛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获得感和幸福感。

建议:一是整合分散的交通出行数据资源,丰富数据采集方式。尽快对城市的交通数据资源进行一次有效的梳理盘点,整合交警、交通局、公交车、出租车、使用导航软件车辆行驶数据、媒体得到的路况信息等出行数据,并且将其汇聚在统一平台,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扩大交通大数据分析的样本范围同时提高准确度。二是逐步完善基于对道路视频监控信息自动分析的交通大数据应用。通过对道路交通情况的自动图形判断技术评估道路拥堵程度,从而大幅度提高路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三是进一步改进智能交通的诱导方式。尽快借助有公信力的媒体平台和有针对性的手机客户端对用户进行基于个人出行习惯的个性定制化的、视觉化的出行提醒和出行方案的建议。对相关机构优先开放城市交通大数据分析资源。

汪惠芳等代表:健全农村物流体系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案据:当前,农村电子商务蓬勃兴起,对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改变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起到极大的作用。但是,农村物流体系非常薄弱,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最大瓶颈,亟待予以重视解决。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配送体系不健全,物流成本偏高。二是规划相对滞后,设施配套与政策不健全。三是专业人才紧缺,物流服务质量较低。

建议:一是尽快出台政策推进农村物流体系建设。各地应抓紧制定出台具体的配套扶持政策,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助,为引导大型物流企业向农村延伸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新交通项目实施中,制定为物流运输提供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政策。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体系的政策等。二是合理规划布点,引导第三方物流企业设置农村物流集散点。要从宏观上对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依据产品容量分级构建物流集散点,形成高效便捷的网络。三是加强多方合作,积极探索农村物流发展新模式。做好农村物流发展的相关配套,引导好农业龙头企业、各类较大规模的合作社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加大农产品物流市场的开放力度,对农产品供应方的物流配送进行优化。四是加速农村物流人才培育。加强各类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引进高端培训团队,对企业主体、农村电商创业者和驻村大学生村官,分层分类开展针对性培训。

韩金波代表:加强工业污水治理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案据:近年来,围绕工业治水,我省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工业污水治理和促进工业节水的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治水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我省工业用水和排放仍然有较大下降空间。二是我省工业发展方式亟待改变。三是我省治水资金投入略显不足。

建议:一是要加大对工业治水的重视。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领导、组织和推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和力量,经常性开展工业治水的督查和指导,解决企业难题,督促企业加快工业治水的技术改造步伐。二是要加强对工业治水的有关问题研究。加大对工业治水的中长期研究,\划前瞻性、科学性的长远发展路径,正确处理工业治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下步做好工业治水工作提供方向指引和方法指导。三是要加大依法工业治水的力度。加强工业治水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格高效的环境监管体系和执法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环境监控能力。四是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特殊行业准入门槛,限制发展“低小散”企业,大力淘汰低端落后企业,给优质企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改造提升传统特色优势产业,鼓励发展现代生态工业和新型都市工业,推动浙江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五是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要建立有关工业治水专项资金或在“五水共治”资金中专门划拨一定资金,专门用于对企业加强排污设施建设、开展节水技术改造等补贴,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工业治水工作。六是要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增强企业对工业治水的责任认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

邹宏国代表:加快建立追溯体系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案据:农产品质量安全贯穿“从田间到餐桌”的整个供应链,包括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多个环节。外部性、各环节之间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可追溯造成的市场失灵,是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的重要举措,对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议: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扩大实施范围,将追溯管理进一步延伸至企业内部和田间地头,上溯至农业投入品经营单位。二是组建专家团队。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专家组,为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一套互通互用的可追溯标准体系。三是加强政策资金扶持。要求保障工作条件和经费,夯实追溯工作基础,由政府统一配备必要的追溯装备设施,支持生产经营主体、各级检测机构和基层监管机构配齐基础装备,有效调动追溯管理各方积极性,组织引导农产品监管者、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追溯,确保追溯平台建成后持续有序运行。四是完善法律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地方性立法步伐,充分借鉴国内外立法经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法治化。

张卫琴代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和个性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9

关键词:物流网络;资源整合;农村物流

1我国农村物流网络发展现状

从我国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来看,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村村通工程”的日趋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已十分完善,全国乡村硬化路面率高达96.64%,建制村通公路率达99.39%.在东部发达地区,部分农村已经实现铁路通达,极大的丰富了农村地区的物流方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村地区公路密度远不足以有满足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需求,而且物流链上的其他基础设施环节薄弱,造成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率较高.在农村现有物流组织模式方面,农户、加工型企业、物流企业、商业企业是主要物流组织,通常包括农户自组织、批发商+个体经营者+农户、农户+加工型企业、加工型企业+商业企业等几种常见物流组织模式.农村物流信息化水平虽然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但总体上来看其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有其表现在乡、村一级别上特别容易出现断层,农户的物流信息网络覆盖率不足1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从整个物流链来看,农村物流网络化程度不高,这一方面受限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另一方面物流人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尚未普及和完善,尤其是农产品方面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物流链中的仓储、加工、运输、配送等环节“断层、分散”现象严重.

2物流网络资源整合下的农村物流发展环境分析

(1)农村物流发展的peSt分析农村物流发展受到我国宏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对宏观环境因素进行peSt分析有助于为我国农村物流网络资源整合中发展模式的创新指明方向.在政治环境方面,我国政府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出台了大量的支持政策,特别是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步伐上,相继出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以及近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涉及大量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相关政策,加快了农村物流网络建设的步伐;经济环境方面,国家“三农”政策以及诸多拉动内需政策的实施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繁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农产品产量、基层政府财政收入、农民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获得大幅提升,给农村物流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以及前所未有的机遇.从社会文化环境来看,农村社会庞大的人口规模与不断提升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决定了农村物流规模应该不断扩大,而且不但改善的交通水平、信息水平等都为农村物流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从技术环境上来看,计算机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给农村物流发展和物流网络构建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农村传统物流模式不断向现代物流模式转变.(2)农村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在经济领域,Swot分析是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在物流网络资源整合的大环境下,对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进行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分析,能够在既定条件下充分发挥优势和机遇,最大限度降低威胁和劣势的影响.近些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既给物流网络建设带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又带来一定的威胁,在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就需要进行必要的Swot分析.

3农村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1)大型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在市场体制下,大型物流企业获得了较多的物流资源,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自有物流网络,具备丰富的经营经验与品牌信誉.农村社会信息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大型物流企业获得了更多的机遇,能够更容易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农村社会.农村物流发展模式中的大型物流企业主导模式通常是在居住聚集区建立物流中转站来辐射周边地区,为农户提供专业物流服务.大型物流企业借助自身物流优势开展集中双向物流活动,针对农村市场较为实用,而且物流效率较高,其中典型案例为中国邮政物流的农村物流模式.(2)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农户主导模式农村物流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农业生产,物流的主要对象是农户、农村企业或其他农村经济组织,物流商品则主要是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以及农民日用消费品,其中农产品占据主要比例.针对农村市场而言,农户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是物流链的两端,大型连锁商业企业与农户主导模式一方面为企业解决了农产品来源问题,增加了利润空间,另一方面解决了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来源问题,保证了质量,并且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组成的物流模式也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空间,拓宽了农业生产范围,能够有效的规避市场风险.(3)商业联盟与物流企业主导模式在该种模式下,农村物流网络构建是由双方共同完成的,资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这种模式下,物流网络被分为了城市物流网络与农村物流网络两个部分,物流企业依托自身先进的物流运作联通商业企业联盟与农村市场,进而构建完善的生产网络、物流网络与销售网络.在这个模式下,商业企业联盟负责分析市场信息与未来农村市场物流需求趋势,而物流企业则负责构建高效的农村物流网络.在物流企业的两端,农村能够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网络进行生产活动,而商业企业联盟则可以借助物流信息网络向市场及农户精准推出产品.(4)政府主导模式政府主导模式是以政府宏观政策干预为主,以政策鼓励和资金支持为辅,政府牵头规划和建设农村物流网络,再由商业企业、农户、物流企业共同运作,在这种模式下,商业企业、物流企业、农户、供应商是以物流信息网络为纽带平衡的处于物流网络框架之内.政府主导模式的农村物流呈现多样化与区域化特征,电子商务与连锁经营是其主要内容.政府主导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作用,从战略高度出发综合考虑用地与交通条件,能够高效的配置农村物流资源,建立农村多功能物流运输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物流园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政府主导模式会涉及政绩问题而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其中典型案例为“万村千乡”工程.综合以上描述,不同物流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农村市场能够以发展规模与组织化程度为两个维度建立模型,进而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

4农村物流网络资源整合路径

(1)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整合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包括物流节点整合与物流线路整合两个方面.物流节点整合可以以政府引导为主,结合地区特征合理设置物流节点,灵活区分加工、仓储、采购、供应、配送等节点.从农村经济的实际情况出发,将每个节点作为农村物流网络的子网络进行建设,以乡镇为依托,分为农产品贸易中心与日用消费品、农用生产资料批发配送中心两个部分,形成多层次的物流节点网络.因此农村物流节点整合方案可依照以下划分进行:第一层次为县级城市物流中心,第二层次为乡镇物流中心,第三层次为农村物流中心,三个层次形成空间立体结构.农村物流线路整合则分为交通运输网络资源整合与综合通信网络整合两个部分.对农村地区公路、铁路、水路进行整合,并联合城市物流建立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综合运输网络,突出公路在农村物流网络资源整合中的突出地位.加快城乡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发展多式联运,针对不同类型的农产品能够采用不同运输方式.此外,还应加快农村信息网络与计算机网络基础建设,依托互联网构建完善的农村物流信息平台,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2)物流组织网络整合在农村物流网络中,物流组织通常涉及三个主要物流要素,即物流任务、物流资源与物流技能.以物流节点为基本单位,任务、资源与技能是三大要素,相互之间能够建立六种关系与作用.在以上六中关系中:①组织与资源控制关系:农村物流资源通常被掌握在物流组织手中,这使得其具有对资源的使用权、所有权与控制权;②组织与任务的分配关系:在农村物流网络中,一个物流任务通常是由多个物流组织协调合作完成的,物流组织对物流任务具有直接的分配权;③组织与技能的链接关系:从农户到消费者之间是通过物流链来链接的,而这个链接的质量与稳定性则是通过物流组织发挥物流技能来实现的,包括仓储、运输、信息处理、资源管理等;④任务与资源的配置关系:针对不同产品需要与之对应的物流方式,这使得物流任务与物流资源之间形成了对应关系,即资源配置任务,任务选择资源;⑤资源与技能的匹配关系:物流资源对物流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物流资源需要与之匹配的物流技能,比如冷藏车具备冷冻、储运功能等;⑥任务与技能的需求关系:物流网络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其中运输与仓储是两个重要的环节,物流任务不同,对运输与仓储的侧重不同,进而对物流技术的需求亦不相同.(3)物流信息网络整合农村物流信息网络要借助全国性或者区域性的综合信息网络,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信息服务.在现代信息社会,物流资源整合的主要技术支撑是信息网络平台,物流信息收集、处理与运算能力直接影响物流作业的质量与效率,因此对物流信息网络进行整合直观重要.在发展农村物流网络时,可结合农村物流市场的特征构建交互式实时性数据交换网络平台,由用户层、平台层、功能层、基础层构成.用户层主要是指物流组织,比如政府部门、农户、商贸企业、物流企业、农产品相关企业等;平台层则是指依托农村农业生产及农产品供应、资料需求特征,建立农村物流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提供信息、收集、处理、查询、展示等功能;功能层是为了完成物流作业所提供功能而构成的,主要包括网络公共服务、系统管理服务、物流管理服务;基础层是农村物流信息网络体系的最底层,是该系统运行的基础支撑,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通信网络等,要求对各种软件具有较高的兼容性。

参考文献:

〔1〕孔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物流体系构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6.

〔2〕冯佳.基于C2C电子商务模式的农村物流发展体系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3).

〔3〕余鹏.农村双向物流供应链模式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3.6.

〔4〕肖寒.资源协同下农村物流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为例[D].重庆师范大学,2012.1.

〔5〕曾之明,张琦.试论农村物流金融运作模式的整合创新[J].湖南商学院学报,2012(3).

农业物联网建设方案篇10

关键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兴起的一种便捷的商务活动,它可以让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购物、支付,足不出户地了解各地的商品信息,也可以让公司在互联网上完成繁琐的业务,降低劳动成本。从萌芽至今,电子商务帮助消费者和企业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空间,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消费效率。它改变了社会的商务模式,也正在把这种改变带入农产品市场。

由于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起步较晚,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本文在研究我国农村商业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发掘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一、发展历程

1.建国初期至七十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农村早期的商业模式以统购统销和市场调节为主。建国初期,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粮食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打击在粮食供给不足情况下出现的投机倒把行为,国家统一收购,统一安排销路。在这一时期中,供销社成为对生产资料垄断经营、实现资源统一配置的重要职能部门。统购统销制度使国家掌握了全部的粮源,人们不用再排队抢购粮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当时的物价,帮助国民经济恢复。但随后统购统销政策变得僵化,限制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妨碍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被新的制度所取代。

2.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末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以后,几次大幅度的提价提高了农民收入,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大幅提振。另外,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的单一经营和销售渠道,通过多种经济成分共存、多种经营方式共存和多种流通渠道共存的方式,逐步将农产品买卖推向市场化,陆续涌现出多种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

3.二十一世纪初期至今。新世纪以来,随着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涌现出大量的农产品营销模式,包括农产品直销模式、连锁经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等。这一时期,农村电子商务模式也得到启蒙和发展,目前在国内各地已出现了很多成功案例。

二、发展模式

1.B2B模式。B2B(BusinesstoBusiness)模式,即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加工企业、销售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农产品贸易活动,是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重要模式。B2B模式的参与者是企业,因此其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健全,发展的也较为成熟。农产品企业之间的贸易模式主要分为垂直模式和水平模式,垂直模式是指处于农产品产业链之中的厂商与其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水平模式是指在农产品产业链中处于对等位置的企业集中到一个平台,为企业的供应方和采购方提供一个交易机会。由于垂直模式较水平模式涉及面较窄,参与者较少,因此这种模式下的合作更加牢固、稳定。

2.B2C模式。B2C(BusinesstoCustomer)模式,即农产品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买卖活动。供应商将自己的产品信息到自己的网站,消费者通过访问相关网站购买所需产品。在该模式下,企业可以在网上吸引更多的客户,节省大量的实体店经营成本;消费者也可以节省采购时间,扩展采购范围。国内的规模较大的农产品订购平台“菜管家”就是该模式的经典写照。

3.C2B模式。C2B(CustomertoGovernment)模式,即农户通过互联网平台与农产品企业合作,为自家的农产品寻找销路。该模式下,企业可以用较小的成本扩宽自家的货源;农户也可以更清楚地看清市场概况,从而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为劳动成果提供稳定的销路,减少盲目性。然而,受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成熟,部分农户文化程度不高的限制,该模式目前的发展比较缓慢。

4.o2o模式。o2o(onlinetooffline)模式,即从线上到线下,或线上线下组合式贸易模式。通过线上引导、线下服务,使互联网充当线下交易的前台。该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传入我国的时间比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如河北清河的“百融网”就是该模式较成功的案例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仍然偏低,正处长快速发展阶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为27.9%,规模达1.86亿,相比2014年底增加了800万,但仍显著低于城镇网民占比的72.1%。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受其影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受到制约,目前仍处在初步发展阶段,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具体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近些年来我国农村互联网和物流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主要集中在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广大的中西部农村地区网络普及率很低,很多地方享受不到网络时代带来的便捷。这些地区经济条件较差,一些边远乡村交通条件也不便利,大部分商业活动仅限于早期的集市交易,流通模式相对匮乏。

2.多数农民缺乏积极参与农村电商的意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部分地区农村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建设相对落后。很多地区的农村目前仍保留着封建社会遗留的守旧和排他传统,这些地方的农民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意愿也不够强。加之经济条件落后,有些农民从未接触过电脑,更谈不上熟练地使用网络。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电子商务人才匮乏成为我国经济较落后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大问题。

3.网络监管力度不足。目前,国内互联网监管制度尚不成熟,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很多农村网民接触网络的时间并不长,加之互联网电商平台繁多,网络环境复杂。诈骗分子利用网络漏洞,提供虚假交易平台,有些网民难辨真假,容易掉进他们设计的陷阱。

4.农产品缺乏统一的检验标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农产品市场。我国食品安全检验尚处于发展阶段,对农产品的检验更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很多地方农产品检验标准低,处罚力度不够,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问题、激素问题、饲料养殖问题及运输过程中的保鲜管理问题成为农产品安全问题的难点。

5.地方政府对于农村电商的关注力度不够。地方政府的引导、配合、积极扶持对我农产品电商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但现实中,很多政府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高。从一些地区电商模式成功发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农村电商发展的问题上,政府的角色举足轻重。

四、对策建议

1.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根基。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物流配送环节的发展,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只有基础设施得到保障,农村电商的发展才能得到开展。

2.积极引导农民打破封闭观念,加强人才建设。农村电商的发展少不了农民的积极配合。由于农民是农村电商的直接参与者,让农民提高利用网络的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农村电商的关键步骤。当然,打破农民的传统观念,使其接受新鲜事物,学会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扩宽农产品交易渠道,还需要地方政府的积极引导。另外,加强人才建设,聚集各行各业人才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支持。政府在这一环节中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既要鼓励成熟的电商企业、平台积极参与到当地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中来,使其在发展中找到商机,又要在农户与企业的对接中发挥指导作用,避免农户的利益受到损害。

3.加强食品安全与网络安全的监管机制。我国的食品安全和网络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使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钻。加强食品安全和网络安全的监管机制,不仅关乎农村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和谐建设,关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需要重点加强建设。(作者单位:1.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2.北京工商大学文科实践中心)

参考文献:

[1]洪涛,中国流通产业改革30年――实践与理论创新,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2]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5.

[3]张弛,刘小翠,等;2015年度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模式调查报告,中国农资,2015.

[4]许怡婷,柯晓波,宾宁,等;广东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问题研究[J].南方农业,2015,9(16):41-47;